談判技巧
與此相反,委婉的應對方式在集體主義文化中是規范化的。大多數亞洲國家都崇尚這種文化,他們強調社會和諧,總是考慮其他各方的利益。所以利益有沖突的各方不需要直面對方。亞洲國家的談判者常常依賴中間人協調。
如果沒有中間人,口頭沖突也是委婉的,讓信息接受者自己分析得出結論;"你認為買家會怎樣看這咯吱聲,"而不是"如果不解決這個問題買家就會退貨" . 委婉的應對可以避免問題針對某一個人。在一個面子至關重要的文化中,委婉應對可以避免造成對他人的不尊重。
有人可能認為,直接應對在西方文化中永遠適用,而委婉應對則總適用在其他文化里。 然而,最近的研究對這樣的理論提出了質疑。委婉應對同樣適于西方文化。畢竟美國人也不想丟面子。一旦產生不尊重對方的情況,關系破裂,信任出現危機,報復的可能性也會增加。
美國談判者可以從集體主義文化中學習一個道理:如果你想解決問題,維持關系,就試試委婉地應對。
用地位爭取讓步
第二個談判問題源于紐約時報萊斯利考夫曼(leslie kaufman)的一篇關于零售巨頭沃爾瑪和美國橡膠管家公司(rubbermaid)的文章。沃爾瑪一向以與供應商簽訂低利潤大批量的合同而著稱。當橡膠管家公司某個產品的零部件價格上漲時,本來微薄的利潤被壓得微乎其微。于是他們要求與沃爾瑪重新簽合同。我們不知道其要求的具體內容,也不知道沃爾瑪的反應。但不難想象,橡膠管家公司作了一個類似a的選擇,"談合同時,我們的原料成本過去幾年一直很穩定。最近的油價上漲無法預料和掌控,所以我們需要談判。"一個理性的談判者把自己所看到的現實告訴對方,希望能說服對方讓步。通常這種基于阿里斯多德學派的事實性的邏輯論斷包含威脅(如果你不怎么樣,我就會怎么樣)和承諾(如果你同意這樣,我就答應你怎么樣)。
沃爾瑪和橡膠管家公司的談判反映了一種理性的方式。最終,沃爾瑪同意提高橡膠管家產品的零售價;但是橡膠管家沒有權力阻止沃爾瑪把它的產品撤柜并換上其競爭者的產品。
在這個問題里,選擇b是一種在亞洲文化里典型的感性說服方式。說服是基于關系和義務而不是理性的爭論。盛行于亞洲文化的集體主義和等級制度可以解釋這種情感訴求的說服力。
在亞洲,個人總是位于錯綜復雜的社會關系網中。情感訴求本身就提醒對方有某種關系的存在,而且其中一方有更高的地位,地位高的有責任幫助地位稍低的一方。
與非西方國家的人談判,地位往往比選擇更重要。選擇可能會隨時間而變,但地位是基于一個長期的角度。橡膠管家公司對沃爾瑪提出的理性要求是對的,因為雙方都是西方國家的,如果沃爾瑪是個日本零售商,也許結果就不同了。
從亞洲文化中我們可以學到:地位意味著幫助合作伙伴走出困境的責任。當你的選擇是明智的,那西方談判風格似乎更好一些。如果相反,那就得用地位來爭取對方的讓步。
用提議來獲取信息
全世界的談判者都明白,要尋找到最佳的多贏的交換方式。但如何讓對方透露你所需要的信息呢?
研究表明,在認為對方值得信賴并會誠實回答,以便進一步交換信息的情況下,西方談判者經常通過直接提問的方式,共享對方的偏好和首要問題。這種方式最終可能發展成涉及多個內容的提議。它反映了美國人偏愛更直截了當的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