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一級教師崗位說明書(精選3篇)
中學一級教師崗位說明書 篇1
1、有良好的師德師風,遵紀守法,使用文明規范的語言開展教育教學活動。
2、遵循教學規律,認真做好教學各環節工作。
3、積極主動吸收先進的教育思想、探討和運用適合課堂教學的方法和手段。
4、加強業務進修,積極參加教師繼續教育,不斷提高教育教學業務水平。
5、積極協助教研組長、高級教師完成校本教研任務,每學期至少寫出一篇教學論文心得、體會、總結、在校內交流或在教育報刊雜志上公開發表。
6、具有承擔班主任工作的能力,并主動承擔班主任工作。
7、主動承擔學校安排的公開課、示范課、專題講座、競賽輔導等任務,做到有計劃,教案。
8、積極履行培養和指導中學安級教師的職責。
中學一級教師崗位說明書 篇2
1、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熱愛教育事業,努力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貫徹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遵紀守法,服從學校工作安排,講究職業道德,努力工作,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
2、掌握本學科課程標準,教材結構,正確處理教材內容,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承擔初中一門學科的教學任務,認真備課、上課、輔導學生、批改作業、評價學生學業;
3、在高級教師或一級教師的指導下,在課堂內外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擔任初中班主任,組織輔導學生進行課外活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手能力;
4、在完成本職工作的前提下,結合工作需要,努力學習教育理論,不斷提高教育教學技能;積極參加教研教改活動,不斷總結教育教學經驗,指導三級教師的教育教學活動,切實推進素質教育;
5、接受和完成上級領導、學校領導交給的臨時性任務。
中學一級教師崗位說明書 篇3
1、忠誠黨的教育事業,熱愛本職工作,認真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教書育人,為人師表。
2、認真鉆研教材和課程標準,作好教學各個環節的工作,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努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提高對教材的駕馭能力以及對課堂教學的調控能力。
3、教學活動要遵從學校教務處、教研組、備課組統一安排,要統一進度,統一資料。課外輔導資料統一由備課組、學科組向教導處申請,學校同意后方可使用,不得私訂資料。積極參加教研工作,關心教研工作,按時參加教研工作,執行教研組工作計劃,不得無故缺席,在活動中應主動進行教學探討和學術交流,主動承擔學校和組內布置的各項任務(包括臨時任務),并保質保量地完成。
4、教師要依據課程標準和教材內容,緊扣教學目標和我校學生實際,精心選擇或設計學生作業題,每學期制定出作文計劃,做到題型多樣、題量適中、題目典型、難易恰當、具有梯度,要避免簡單重復和學習機械抄寫,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不得多留作業作為懲罰學生的手段。每學期大作文應完成教材編排的篇數,并安排適量的小作文(包括小練筆),一般大作文每月2篇。每篇由教師精批細改三分之二。其余由教師自行采取多種上形式批改或講評。大作文批改分為精批與略批。精批要做到有總批,眉批,從標點符號到字、詞、句、章都要進行修改。并且有重點的給優生面批,并及時進行講評,講評要有教案。教師批改書寫要求正確、規范、端正、清楚。
5、針對語文教學實際,加強對《語文考試說明》及中考試題的研究,多方搜集中考信息,準確把握中考的命題思路及走勢,提高教學的針對性和有效性。與班主任密切配合,做好學生語文學習方法的指導,掌握好基本知識、基本技能。注意與學生進行心理溝通和交流,做好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6、熟練掌握現代化教育教學手段。能獨立制作、使用課件,利用網上資源及多媒體設備進行教學。
7、虛心學習他人的經驗,在學科組內及跨學科相互聽課。大膽進行課堂教學改革,加強教學方法的研究,積極總結教學經驗,努力做一名學者型、專家型教師。
8、學習和掌握現代教育教學理論,不斷更新教育觀念,努力提高教育教學水平; 不斷總結教學經驗,改進教學方法,進行教學改革和創新的嘗試,撰寫教育教學論文;每位教師一年至少要寫一篇較高質量的論文。
9、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熱愛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感情,培養學生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和愛國主義精神,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修養、文化品位、審美情趣和一定的審美能力,發展健康個性,形成健全人格。
10、進一步提高學生正確理解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水平,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現代文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和口語交際能力,具有初步的文學鑒賞能力和閱讀淺易文言文的能力;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思維方法、思維品質和思維能力,尤其要重視創造性思維的培養。使學生掌握語文學習的基本方法,養成自學語文的習慣。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思想,為繼續學習和終身發展打好基礎。
11、加強課外閱讀及指導,努力向各級各類報刊推薦學生作品,積極開展讀書活動。搞好學生的語文課外實踐活動。要加強課內外的溝通,可以采用讀書報告會、辯論會、專題研究和社會調查等形式,利用廣播、電視、網絡等媒體,還可以組織各種文學社團,增加學生的語文實踐的機會。
12、主動協助班主任做好學生的德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