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活節由來介紹
據圣經載,耶穌基督被其門徒猶大出賣,應猶太人要求被羅馬士兵釘死在十字架上,臨前并曾預言三日后必復活。果然在第三日,耶穌復活了!按圣經的解釋,耶穌基督乃道成肉身的圣子,來世上為要贖世人的罪!
《圣經·新約全書》記載,為了贖世人的罪,耶穌被釘死在十字架上,第三天身體復活,復活節因此得名。復活節是基督宗教最重大的節日,重要性超過圣誕節,宗教起源與節期在歐美各國。按《圣經·馬太福音》的說法,耶穌基督在十字架上受刑死后三天復活,因而設立此節。
亞歷山大·希斯洛普著的《兩個巴比倫》說“easter”‘音譯‘伊斯特爾’,即復活節’。easter是個名字。源自迦勒底,跟基督教沒有關系。easter其實就是‘阿斯塔特’,即天后‘貝爾斯特’的頭銜之一。考古學家萊亞德在亞述的碑銘上發現,‘貝爾特斯’這個名字就是指古巴比倫的生育和戰爭女神‘伊什塔爾’。這就是‘復活節’(easter)的來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