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中國人的一天:變與不變的中國人》心得感悟(通用3篇)
讀《中國人的一天:變與不變的中國人》心得感悟 篇1
《中國人的一天》開網絡新聞視覺原創之先河,自欄目創辦以來,累計推出了20xx期紀實圖片故事,題材覆蓋中國各個角落、各行各業的人,觸角遍及中國階層的生活,已經成為圖片化的“中國社會生活大百科”。在同名系列圖書最新作——《中國人的一天:變與不變的中國人》中,編輯團隊用三個部分來闡釋在當今社會結構、經濟模式的巨變中,個人被社會車輪推動的變化和堅守——在這個變革的年代,有哪些新興事物和傳統遺存,人們如何為了生活大規模流動,以及在這樣的環境下,對夢想、財富、幸福的理解發生了什么變化。例如“創意木工坊”和“打鐵手藝人”,一個是“萬眾創新”下的新興熱點,另一個是傳承千年的民族文化。兩者雖然天差地別,卻微妙地在這“變與不變”的時代中攜手共存,構成了大變革之下個體生活、價值認同的縮影。又如“購物節中的快遞小哥兒”和“大山里的天梯信使”,雖然工作性質相近,但在不同環境下衍生出的工作形式卻又讓人看到了時代變幻中同一事物繁衍變化后的不同結果。在書中選取的30多個頗具代表性的故事中,每一個都帶有莫名的幽默或傷感。或是因為精神,或是因為物質,但都反映著個人已被改變或未曾改變的初心。
讀《中國人的一天:變與不變的中國人》心得感悟 篇2
如今,有這樣一個事實正在被越來越多的人所接受:中國正處在經濟和社會的巨大變革時代,這種變革幾乎對每一個人的生活都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我們被不由自主地卷入飛速運轉的社會經濟中,在這個燦爛如銀河系般輪轉的系統里面尋找自己的生存之道和實現理想的途徑。而在這樣的變革漩渦中,我們看到或者忽視了哪些改變?我們依然堅守著哪些永恒的情感和文化?我們如何理解生活和幸福的含義?
在這本《變與不變的中國人》中,通過三個部分來探討以上這些問題:創新和保守,生存和遷徙,追逐和幸福。這其中,又采用了對應故事的方式,來映射變與不變的主題。例如“創意木工坊”和“打鐵手藝人”,一個是“萬眾創新”下的新興熱點,另一個是傳承千年的民族文化。兩者雖然天差地別,卻微妙地在這“變與不變”的時代中攜手共存,構成了大變革之下的個體生活、價值認同的縮影。在書中選取的30多個頗具代表性的故事中,每一個都帶有莫名的幽默或傷感。或是因為精神,或是因為物質,但都反映著個人被社會車輪推動下的變化和堅守。
在這本書中,你也許能夠看到自己、家人、朋友的影子。而在講述他們故事的時候,也是在講述我們自己的故事。
讀《中國人的一天:變與不變的中國人》心得感悟 篇3
在看這本《中國人的一天:變與不變的中國人》書的時,同事無意中也瞅到,他贊賞了這本書的大膽創新,尤其是這本書的書脊和書腰結合的構思,這在眾多圖書中,是第一次見到,我這個同事曾在圖書出版業工作過,所以對書相對而言,會比我專業許多。
世界瞬息萬變,我們都在微小的地域里,努力的活著,活著這個詞信息量很大,不僅僅是生存之道,也有艱辛和那些捕捉不到的點滴。而這本書《中國人的一天 變與不變的中國人》,反而像生活之眼,看到了小市民在平凡生活下的默默無聞,甚至是那些收割了生活中的平淡與光鮮,《中國人第一天》在騰訊網上已經播出了許多期,我也看了不少,這里每一篇都是真實,我很喜歡這檔節目,他們能把每天的關注點,移至這些普通老百姓中,這很有意義,他們講述的故事,不僅僅是生活,更是平凡中的你我。
也許他們沒有明星們來的光鮮亮麗,但他們也是兢兢業業在各自的崗位中,去工作,在各自的愛情里相濡以沫,他們不需要曝光,他們需要的是一種生活上的共鳴。
所以,這檔節目自20xx年1月1日播出后,受到了各界人士的贊賞,他們一年365天從未間斷,從名人商賈到販夫走卒,從鐵藝傳承人到殯儀館里的入殮師,從抗戰老兵徐欽林到閩南特色的木偶戲,還有那些大山里留守女孩、守村老人、在北京北漂的青年們,這里不僅有天梯信使,還有開著路虎上班的公交女司機,無論他們是在地下通道唱歌的歌手抑或者是沒有追逐流行選擇學習傳統文化的舞獅人,這里泛著熱血,流淌著青春,他們沒有老去,反而印在了書中,像一頁雋永的神話,即便默默,都依舊閃著光芒。
在《90后評彈演員》這篇中,我看見古老蘇州的吳儂軟語,看見那古老的大堂里,彈撥的溫婉抑或是熊熊的激昂,這些日漸式微的古藝,卻在這些鮮活的面孔里,次第開放著,這不鼓舞人心嗎?在《大山里的“天梯信使”》里,我看到的更多是觸動,尤其在191頁里的大圖中,他爬在高高的深山中,那筆直的木梯全長24步,而且日漸腐朽,他依舊在著懸崖峭壁上攀爬,只為這身上三四十斤的郵袋能安全的到達對方的手中,誰能想這一趟需要5天,誰能想他堅守的是村里的老人都能不失孤,都能得到聯系,更者他的工資一個月才1400元,這么辛苦的活,在一般人的眼里,早就不做了。而杜登文說“這么多年已經習慣了,對鄉親們、對郵路有了很深的感情。每次到村子里,村民拉著我說說笑笑,渾身的疲憊就一掃而光了。”
這是被村情喂養的信使,他用愛走完了一遍遍大山。中國的疆域如此之廣大,這本書已經是第三本了,結合著大圖片小文字,我看見太多的陌生又溫暖的面孔,20xx多個日夜,20xx多個故事,20xx多種的生活,這里喜樂苦悲都串聯在書頁間,浪跡于生活中。
這是中國人的寫照,也是中國人的面孔,我喜歡書里的一句話,“我們愿做社會的顯微鏡,放大平常的個體,讓讀者看到人生百態;我們愿做社會的望遠鏡,拉近天涯海角的距離,讓讀者心馳遠方。”
是啊,我們都是望遠鏡,也是顯微鏡,我們不是看客,也可能是書里的一頁,一個溫暖。這本《中國人的一天:變與不變的中國人》很有內涵,不僅僅是震撼的圖片,更多是文字下的觸動,這本書,有大膽也有缺漏,比如有些文字的排版行間距過大,圖片有些擺放過密集。不過這本書優點勝于缺點。
我很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