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調研報告(精選4篇)
藝術調研報告 篇1
一、緒論
(一)現狀概述
全國大學生畢業生人數將持續增長,受經濟危機影響經濟形勢不容樂觀,就業形勢依然嚴峻,大學生就業難已成為當前社會的熱點問題。
1、大學畢業生就業形勢嚴峻
全國應屆畢業生有610萬余人,,預計將有630萬余人。 指出:“這些年我們大學生增長很快,大學的升學率已經達到23%。我們一年安排的新就業職工最多也就是1100萬-1200萬人,通常在900萬人,而大學生就占到600多萬。所以妥善安排大學生就業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項十分重要的任務。這里我還想強調,我們要盡可能地讓他們學有所用。我們特別希望大學生能夠自主創業,我們給大學生就業制定了許多優惠政策。大學生是有知識的勞動者,政府始終把大學生就業擺在重要位置。”其中除很少一部分是“隱形就業”、“自謀職業”、“出外就業”外,很大一部分學生存在就業困難。總的原因是高校畢業生總量逐年增長明顯,就業市場需求卻增長不快,導致今明兩年大學畢業生就業的前景不容樂觀,形勢嚴峻。造成近幾年大學畢業生找工作難的原因有三:一是大學畢業生就業市場的供求矛盾依然突出,畢業生人數以20%左右的速度增長,而需求的增長速度卻不大;二是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素質和學歷的要求越來越高,許多大學畢業生一時適應不了;三是在家長和社會的壓力下,大學畢業生對找工作的自我期望過高,造成“高不成、低不就”的現象較多。(摘自人民日報)
2、大學生自主創業
由于就業嚴峻,近年來,自主創業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之一,大學生創業在全國迅速蔓延開來。,中央和地方的政府機關、稅務部門以及各個高校都對大學生自主創業提到了更高的高度,給予了很多的優惠條件,鼓勵創業帶動就業,一時起,大學生的自主創業熱情高漲,但是,真正加入自主創業行列的人卻很少。自主創業的實際人數不多,占大學生總數的比例不大,創業還僅僅處于起步階段,還需要一個過程。那么我校大學生對創業為什么有熱情沒有行動呢?我們進行了相關的調研。(摘自“新浪網—關于大學生創業的研究報告”)
(二)研究目的及意義
高校畢業生是國家寶貴的人才資源,他們的就業是一個涉及全局的重大問題,不僅關系到廣大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而且直接影響到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
針對我校的情況,我們對我校學生進行就業心理特點和自主創業心態的調查研究,并提出一些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關建議。
大學生的就業問題已經日益成為高校學生重要課題,為了解我校大學生就業創業的心理狀況,我系學生開展大學生就業創業的調研,通過本次調研及時發現大學生普遍存在的就業心理問題,幫助同學們認識當前的就業形勢,了解我校學生對創業的態度和創業現狀;著重調查大學生對自主創業的了解程度,關注程度及在自主創業遇到的困難。從而促使同學們加強自身心理素質的培養,增強自己的專業知識。同時希望能從中發現問題,從而提供高質量的信息服務。有了充分的就業信息服務,才能有效緩解學生們的焦慮。通過問卷設計以及學生對相關問題的回答來了解他們的擇業心理活動狀態及有關擇業狀況,分析影響大學生就業的相關因素,并提出校正、改善及教育措施。
二、調查的基本情況及結果分析
(一)調研內容
1.調查目的:了解我校學生對目前就業形勢的關注程度;了解我校學生對創業的態度和創業現狀;幫助大學生盡快認識自我,學校為學生提供就業引導,使學生能謀取理想職業。
2.調查內容:大學生的就業意向,了解他們對金融風暴后的就業前景的看法,了解他們是否愿意投身于西部發展;大學生自主創業的想法的比重及對創業所遇的困難的考慮;著重調查大學生對自主創業的了解程度,關注程度及在自主創業遇到的困難。
3.調查方法:此次調查采取抽樣調查的方法,分兩個部分進行。問卷部分:本次調研一共發放了120份問卷。回收118份有效問卷,有效率達99%,問卷涉及現在就業形勢、大學生對自己專業前景的了解、大學生的就業期望、大學生的創業動機、創業困難、創業指導、創業培訓等。訪談部分:結合對問卷的分析,邀請不同年級學生進行座談,內容主要涉及學生對目前的就業形勢的看法、影響學生就業的'重要因素、學生對大學生創業的看法、學生對學校在當前相關工作的評價,以及學生對大學生創業的建議等多個問題。
(二)問卷設計及計劃安排
就業創業方案確定后,我們部門討論這個調研要怎樣實施,討論結束后調研部成員便開始討論問卷設計要考慮的范圍和因素,我們先通過各種途徑收集資料,明確調查對象、調查方式,然后設計一份問卷做預調查,先看調查的反應和效果。
三、對策和建議
1、推進就業服務信息化建設,進一步整合各項就業服務信息資源,建立就業信息咨詢平臺,幫助大學生深入了解國情、了解社會,正確認識就業形勢,樹立行行建功、處處立業的觀念,踴躍到基層鍛煉成才。
2、圍繞產業需求科學設置專業,建立人才供求對接機制,開展校企聯合辦學和有針對性的技能培訓,培養社會發展急需的各類技能型人才。
3、在加強對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的指導基礎上,同時引導畢業生積極自主創業,設立一些相關的課程,加強創業指導,拓寬內容和形式。為大學生創業奠定良好的基礎。
4、要大力加強對創業人物及其創業事跡的宣傳,發揮媒體的作用。激勵大學生在創業中就業,在就業中創業。因而高校在傳授基礎知識的同時,還要注重對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
5、大學生們表示,走自主創業之路希望得到學校和專業教師的更多指導和幫助。在“學校開設創業指導課程,您希望課程內容更注重哪一方面?”的問項中,選擇市場營銷的比例占18%,選擇財務稅收的比例占9%,選擇人際交流與溝通技巧的比例占36%,選擇與自己創業方向相同的實踐活動的比例占37%。可見學生期望得到專業教師的更多指導和幫助,建議專業教師可以結合專業進行豐富多樣的案例教學,針對不同群體的創業意向進行個性化輔導。訪談中,部分同學談到:比如如何把握商機,如何籌資,如何寫創業計劃,如何承受壓力等等都是我們關注的問題,建議學校開展多種多樣的模擬創業的運作活動。
6、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為就業創業做準備。大學生就業創業本身就是素質教育的一個方面的體現,彰顯了素質教育的內涵,也是對大學生人才培養質量的檢驗。因此高校對學生加強素質教育很重要,應鼓勵他們參與社會實踐等活動,從中將所學的知識與實踐相結合,不斷積累創業經驗。目前我校舉辦的創業大賽對學生有一定的影響,可以提升自主創業在同學心目中的地位,對學生的思維和能力有一定影響,但由于參與面小,導致這些創業大賽沒有太大影響。在創業大賽之前應加大宣傳力度。
7、設立大學生創業專項項目基金,為大學生創業提供資金后盾。大學生剛步入社會,自有儲蓄少,資金問題一直是限制大學生自主創業的瓶頸之一,可以設立創業專項基金,讓學生立項、申請,彌補為其提供小額創業貸款的不足。我校近幾年也舉行過關于創業競賽,會提供一些基金給學生搞項目,但做得不是很成功。我校還設立一個創新基金,也我校比較重視和做得較好的,但也存在一定的問題,學校對這個宣傳力度不夠,造成很多學生不了解,所以參與面小。
藝術調研報告 篇2
在中國經濟快速崛起的牽引與巨大消費能力的推動下,隨著中華文化認同感的進一步增強,以及中國藝術品市場國際化與國際藝術品市場中國化進程的推進,北京作為世界藝術品市場中心之一的格局正在不斷顯現出來。目前,以亞洲藝術品市場整合能力增強為契機,已逐步形成以香港為前沿、以北京為中心的世界藝術品市場新的增長極。在這一增長極的發育過程中,北京作為世界藝術品市場中心之一的發展步伐超出人們的料想。以拍賣為例,20xx 年上半年,北京文物藝術品拍賣創造了驚人的成績。拍賣成交總額達到了127.6億元人民幣,不僅超過20xx 年全年總成交額,而且239.9% 的增長幅度為歷史罕有。文物拍賣企業的實力大增,嘉德、保利、翰海、匡時4 家拍賣企業單季成交額均超過10 億元人民幣,其中,保利以33.09 億元人民幣創世界單季成交額最高記錄,震驚收藏界。然而,這個記錄只保持了6 個月就被打破了。中國嘉德20xx 秋季拍賣會以總成交額41.33 億元人民幣再次改寫了單季成交記錄。拍品價格更是連創記錄。在保利20xx 年春拍中,黃庭堅書法《砥柱銘》以4.368 億元的天價成交,這個成績一舉超越20xx 年倫敦佳士得拍賣會“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圖罐”2.3 億元的紀錄,創中國藝術品成交最高紀錄。在中國嘉德20xx 年秋季拍賣會上,中國書畫作品中有3 件過億元成交,其中著錄于《石渠寶笈續編》的兩件作品,王羲之草書《平安帖》以3.08 億元成交,陳栝《情韻墨花》以1.137 億元成交,李可染的水墨巨制《長征》以1.075 億元成交,并摘得近現代書畫新紀錄桂冠。這些都凸顯出北京文物藝術品交易極強的匯集效力和市場整合能力,以及市場發展潛力。
北京成為文物藝術品之都具有得天獨厚的首都優勢和歷史、文化、人才資源優勢。目前,北京已經發展成為中國文物藝術品高度匯集之地,北京作為中國文物藝術品之都也已經被很多人所認同,這不是短期行為所能夠搭建起來的,而是由它深厚的歷史淵源、文化積淀和現實地位所奠定的。首先是古都優勢。北京早在3000 年前就成為燕文化的發祥地,其后又是離我們這個時代最近的五代帝都,在北京地域內,文物高度集中,有98 處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有6 處世界文化遺產,這是北京城市的歷史價值在世界上被得以公認的。北京文明的積淀得天獨厚。第二是收藏文化歷史悠久。自元代以來傳世文物的收藏就高度集中在北京,明、清時期北京琉璃廠古玩店鋪更是舉世名揚。改革開放30 年來,北京的文物市場快速發展,已經形成了多層次文物流通和傳播平臺,全國最具實力的文物藝術品拍賣企業、文物商店、古玩市場都在北京集聚。這是北京特有的傳統文化環境。第三,北京是首都,北京的博物館、美術館以及高等院校云集,全國最優秀的研究機構和最豐富的館藏文物、最高水平的各類展覽、學術交流活動都在北京落地。第四,也正是由于上述因素,逐漸在北京形成了一支龐大的收藏與研究的群體。這個領域中,不僅包括有實力強大的收藏家群體和到北京開展活動的海內外收藏家群體,還包括有從事社會經濟、文化、美術、藝術品投資、文化創意產業、文物藝術品鑒定、展覽設計、出版、印刷,甚至包括會展、金融、保險以及專業媒體和大眾媒體等社會更廣泛領域的`專家學者的參與。
北京的收藏與研究、交流與傳播這兩大領域形成北京文物藝術品之都的兩大主體,兩者之間的關系是共榮共生,相互促進,共同發展,并催生了一種更高、更有效、更直接的交流、交易方式,即藝術品交流交易平臺的產生。藝術品交流交易平臺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具有里程碑意義,它打破傳統拍賣公司單一的服務,把服務多樣化、功能多樣化、交易靈活性。以真實服務藏家作為己任,這里有365天的展覽,客戶隨時隨地可以近距離欣賞和評估藏品,給藝術品的交流和交易提供更加開闊的平臺。這正是北京文物藝術品之都的時代特點與發展趨勢。
北京市文物藝術品交易產業盤子大、增長快。20xx年,北京文物拍賣成交額首次沖破百億元大關,并保持高速增長,20xx年總成交額超過500億元,4年增了4倍。不僅如此,高端拍品逐漸“扎堆兒”京城。以20xx年為例,全球21件過億中國文物藝術品拍品中,14件在北京拍出,占據三分之二。
在北京,領軍企業、文物商店集聚。本市不僅匯集了嘉德、瀚海、保利等全國一流的拍賣企業,擁有文物商店63家,還有北京古玩城、天雅古玩城、潘家園古玩市場等交易市場20多家,年交易總額達40億元。“北京的文物藝術品交易市場越來越為國內外業界所認可,成為繼倫敦、紐約、香港之后的全球第四大藝術品市場,并已成為全球最大的中國文物藝術品交易中心。”市文物局局長孔繁峙說,值得一提的是,北京還有眾多研究機構,在文物鑒定、理論研究等方面成果顯著。
北京作為中國首都、歷史名城,深厚的歷史文化資源優勢為北京營造文物藝術品交易中心打下了堅實基礎。北京地區文物藝術品交易產業,是以舊工藝品(交易市場)、文物商店、文物拍賣3種經營方式,構成了國內最大的文物藝術品經營交流體系,形成一項巨大的古都歷史文化產業。”
據孔繁峙介紹,至20xx年,北京地區共有文物拍賣企業100多家,去年共舉辦各類文物藝術品拍賣會239場,全年總成交額達到514.8億元人民幣。北京正成為全國文物藝術品拍賣中心,并成為繼英國倫敦、美國紐約、中國香港之后的世界中國文物藝術品交易中心之一。
除了拍賣市場繁榮發展,北京的文物藝術品交易平臺呈現百花齊放的態勢。至20xx年,北京共有文物商店63家,除了11家國營,其余為民營,文物商店年經營額約為1億元;目前,北京以銷售古玩、舊家具、珠寶等舊工藝品為主的交易市場形成規模的有20家左右,經營者近萬戶,年交易額約40億元人民幣。 北京市副市長魯煒在會上說,今年是中國文物藝術品拍賣恢復發展20周年,20年間中國文物藝術品市場發生了六個變化。他說:“我們這20年發生了六個變化:第一,收藏從收藏家到大眾的變化;第二,收藏已經向投資轉變,已進入資本市場。現在收藏已不再是把玩,已成為投資潮流;第三,從低端向高端轉變;四,從分散向集中轉變,(文物藝術品交易)越來越向北京積聚;五,從單一向多元轉變;六,從中國市場向世界市場轉變。”
截止20xx年,北京地區共有文物拍賣企業106家,其中一類文物拍賣資質的企業36家,二、三類文物拍賣資質的企業70家;全年共舉辦各類文物藝術品拍賣會239場,上拍文物22.1624萬件(套),總成交額達到514.8億元。據統計,20xx年,中國在全球藝術品市場所占的份額由20xx年的23%上升到30%,首次超越美國成為世界最大的藝術品與古董市場。同時,20xx年全國藝術品交易額為560億元,而北京文物藝術品拍賣額達到514億元。北京正成為全國文物藝術品拍賣中心,并成為繼英國倫敦、美國紐約、中國香港之后的世界中國文物藝術品交易中心之一。
藝術調研報告 篇3
調研報告主題:
關于藝術設計專業專業:
姓名:
時間:
藝術設計是一門獨立的藝術學科,它的研究內容和服務對象有別于傳統的藝術門類。同時藝術設計也是一門綜合性極強的學科,它涉及到社會、文化、經濟、市場、科技等諸多方面的因素,其審美標準也隨著這諸多因素的變化而改變。
藝術設計,實際上是設計者自身綜合素質(如表現能力、感知能力、想象能力)的體現。各個專業雖然對設計知識的著重面不盡相同,但對于“大設計”概念的關于美、節律、均衡、韻律等的要求是一樣的。不論是平面的還是立體的設計,我們首先要面對的是一個對所設計對象的理解——對設計對象相關的背景文化、地理、歷史、人文知識的理解。
世界的大文化雖是同樣崇尚“真、善、美”,但并非趨于統一,而是有著巨大的差異。那么,東西方又是如何劃分的呢?人們常說的東西方國家劃分有三個標準:地理位置、文化背景和政治體制。
經線和緯線把地球劃分成了幾個不同的半球。沿西經20°和東經16 0°經線把地球切開,由西經20°向東到東經經160°的半球叫東半球;以西的半球叫西半球。
文化上的區別可能是劃分的依據。東方國家一般以受中國文化、阿拉伯文化、印度文化為主的國家。西方國家是基督文化為主的國家。
除了傳統的東西方國家劃分以外,俄羅斯和日本是比較特殊的兩個大國,雖然俄羅斯在文化背景上屬于西方文化的分支,但是因為其政治制度原因,所以一直沒有得到西方國家的認同。日本在地理上雖然屬于東方,但是因為政治上實行西方資本主義政治制度,所以日本一般被認為是西方國家。
從起源上,就能看出兩種文明的差別。古希臘文明是典型的海洋文明,他們航海,探險,殖民,經商具有開放的胸懷,開拓的精神,敢于懷疑的態度,樂于幻想的心理。
與之相對應的是東方文明,典型的就是中國和印度。雖然兩國文明有著很大的差別,但還是具有很多相似之處,如都主張“靜”多于“動”主張“向內求于心”多于“向外求于身”,主張心靈的滿足多于生理的滿足,主張“無我”,主張消及,逃避等。
雖說東方也有哲學家,如老子、莊子等,但他們的哲學是一種“圓通的或者說是輪回的哲學”而非“認識的或分析的哲學”所以,西方文明是一種“向外”的文明。在面對世界或自身的基本矛盾時,西方人總愛從外部世界中尋找解決的方法。他們的眼睛始終是向外的,因此,建立了西方人崇尚科學與邏輯的理性文化,他們相信,成功與幸富的唯一來源就是不積極進取。
同樣,說起東方的文明,它便是一種“向內”的文明。
我為什么大篇幅的講東西方文化、哲學的異同呢?就是因為,設計的審美依據是美學,美學的根本問題是哲學問題,而東西方哲學的不同在于東西方的文化差異。設計為生活服務,又從生活而來,所以東西方的文化、生活方式處處影響著設計的方式、風格。
設計過程的形成規范到發展和創新都離不開文化背景和社會習俗,因而在目前藝術設計的潮流中,在模仿和區別的界限都不是很明確的前提下,設計的民族性地域性思想的體現就成了一種設計的精神支柱,代表的是設計內涵的'歸屬。
藝術設計需要從這一個出發點找出一種思維的共核,反映出龐大的歷史文明的后盾,又推動著創造力的思維再現。
西方設計相對東方設計而言更前衛、更大膽,很多平面設計更有涂鴉感,中國的設計,比外國的更講求中庸,外國的多激情張揚,在現代中求原始,中國的更古典含蓄,多是在傳統中求現代,比如建筑,中國有雕梁畫棟,這和文化有莫大的聯系,西方的拜戰廷教堂建筑,就是顯示金碧輝煌。西方在進行藝術設計時有著三大理念,即科學主義、寫實主義、理性主義。
西方的藝術設計強調的是與客觀自然的逼真相似,中國的設計創作則提倡設計者情感的真誠以及創作對象與人的情感相符的真實,同時在強調情感真實的基礎上追求神似并將創作者的精神、人格寄托于對象之內。幾千年的文化藝術形態造就了中國獨特的設計模式與風格。
中國的創作對細節不夠關注,只要能夠達到創作者的主觀意圖就是最滿意的形式,在形式之外注重的是象外之意,韻外之致,是形中蘊涵的超越物體的精神理念。
其次,中國設計不講究時間、空間、結構層次、透視等方面的必然性常打破時空限制,不按本身的規律創作。西方設計的美在于和諧、比例、黃金分割、結構安排。
東方設計有東方之美,西方設計有西方之美,但如果一個文化、一個民族只能保守、只能退讓,那么我們就很難要求它會有一種持久向上的、積極進取的精神與力量。
藝術調研報告 篇4
這次調研我們來到了天鵝湖,在這邊,我們找到了很多以鋼材為原料的公共藝術品:來到天鵝湖,映入眼簾的就是一座高大的雕塑——魚水情。雕塑大概有十幾米高,它有火一樣的顏色,讓人不知不覺就被它吸引。這是兩條互為環繞的抽象的魚,用手敲了敲,里面是鏤空的,敲打的聲音從聽覺上判斷應該是鐵質或者鋼制的,外部刷了層大紅色的漆(個人覺得是漆)。整個雕塑看上去大氣而簡潔,作品創作于20xx年7月,作者劉慶安設計這墅雕像以簡潔的造型寓意軍民之間永遠無法分離的魚水之情,可謂用心良苦,寓意深刻。拍完魚水情,我和同學們就去尋找下一個目標,不久就看到了另外一個雕塑,那是四個小孩的雕像,他們正頑皮的在獨木橋上行走,他們形態各異,面部表情生動有趣。看到他們讓我想起了我那頑皮搗蛋的小時候,那時還真是無拘無束,像他們一樣快樂自在。整個雕塑的材質是以歷史較為悠久的青銅作為材料,以四個天真爛漫的兒童為主題。接著我們就去繼續尋找,走著走著,我看到了一個像在沉思的小男孩,從雕塑的顏色來判斷,這座雕塑的材料應該是銅,小孩的形象非常的可愛,全身上下都圓嘟嘟的,他頭上倒扣著一個帽子,一手托腮,一手將手指放在嘴里輕咬,盤腿而坐,整體形象率真可愛。他像正在投入的思考著什么,又像是在為什么事情而煩惱。雕塑形象生動,臉上的表情嚴肅,讓人看了這后不禁在想他到底在想些什么呢,煩惱什么呢?我們最后欣賞的`雕塑是一組正在演奏樂器的女性,創作者將人物的上半身都做了略微的夸張變形,途中的女性正在彈古箏,頭向下略低,一支胳膊懸在半空,手指做著彈奏的動作,很是入神。另一位正在彈奏胡琴,雙眼微閉,動作甚是優雅。在這樣一個公共湖畔變,此處雕塑的創作者除了想表達一種輕松活潑的休閑氣氛,同時更想營造一種濃厚的歷史文化氣息。
天鵝湖的觀賞很快結束了,經過對幾個雕塑的觀察,使我對城市雕塑有了初步的了解,現代社會經濟的發展使人們更加注重精神文化方面的享受,于是乎城市雕塑應運而生。城市雕塑是永久的藝術,還需要進一步的完善,作為新一代環境藝術的學生,我們除了學習以及開拓眼界的同時,更要注重培養自己的人文藝術素養,將設計與人類與環境相融合,是我們所要最求的一大主題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