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大學生戀愛觀調查工作報告(精選3篇)
關于大學生戀愛觀調查工作報告 篇1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婚戀觀也發生著改變,而戀愛問題已經成為大學生最關注的熱點問題之一。在高校,大學生戀愛幾乎成為了每一個大學生的“必修課”,其普遍性有著深刻的社會原因和個體原因。但大學生往往在戀愛心理的發展要滯后于生理的成長,在戀愛方面往往遇到挫折,進而導致個人心理健康問題。對大學生進行適當的戀愛教育,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戀愛觀念,是高校立德樹人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大學生、戀愛觀、教育
調研背景及意義
調研背景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經濟水平的發展、社會的不斷進步、多元文化的交織,人們的婚戀觀也發生了很大改變。而大學也不再是安寧的“象牙塔”,社會婚戀觀的多元化沖擊著大學校園的莘莘學子,青春年少的大學生心智逐漸成熟,在社會環境的渲染下,在大學期間談戀愛成為了大學生的“必修課”。
高校自由,開放的整體環境為大學生談戀愛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很多同學在大學中都有過戀愛經歷。
與中國傳統的道德觀相比,“90后”大學生對于愛情、婚姻有著自己獨立的見解,希望按照自己的心愿尋找到自己的終身伴侶。然而,當代大學生戀愛心理的發展要滯后于生理發展,大部分學生還不能夠深入理解戀愛和婚姻,這就使得大學生的戀愛像不成熟的青果一樣,青翠誘人但卻苦澀。一些大學生因為失戀或者無法追求到心儀的對象,產生了厭學、人際交往困難、個人情緒容易焦慮失落等不良現象,嚴重影響了大學生的身心健康。因此,高校的教育者和管理者,應該更加關注大學生的戀愛情況,幫助當代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戀愛觀,幫助戀愛受困的同學走出戀愛的困境。
天津大學在大學生戀愛觀培養上走在了全國高校的前列,廣泛開展了各種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交友聯誼活動,比如“玫瑰園”“單身派對”等。同時在第二課堂開設“戀愛課”,幫助同學樹立正確的戀愛觀,避免因為戀愛引發心理疾病。
調研意義
太雷班第五小組于10月4日正式成立,隨后本次調研活動也正式啟動。選擇這一主題主要是因為:第一,隨著我國經濟總量不斷增長,人民思想文化也發生著變化,大學生在校期間談戀愛已經成為普遍現象,戀愛問題已經成為大學校園的熱點話題之一;第二,大學生往往沒有過成熟的戀愛經驗,在戀愛過程中難免經歷到打擊和挫折,致使無法正確處理愛情與學業的關系,影響個人身心健康發展,因此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戀愛觀念,促使他們在戀愛過程中走得更遠有著重要意義;第三,對天津大學在校大學生提取樣本,收集調研數據,有助于為天津大學未來在塑造大學生戀愛觀方面提供數據支持和可行性建議。
調研概述
太雷班第五小組以調查問卷入手,最終確定分別從大學生戀愛現狀和戀愛觀兩個維度進行問卷的設計,采用了網上問卷與線下調研相結合的方式,涵蓋了本科、碩士、博士群體,其中主要面向本科生群體。針對調研得到的數據,我們采用描述性統計的方法,對所獲得的數據進行分析,并采用結構分析法了解學生們的戀愛觀和戀愛現狀。同時在數據調研的基礎上采用了深度訪談的方式,分別面向學校機關部門負責人、學工干部及心理中心教師、戀愛課教師、研究生導師、在讀學生等五個群體進行訪談,進而深度了解他們對于大學生戀愛觀的看法。
為了讓更多的同學了解正確的戀愛觀,還在10月27日舉辦了一次線下“學霸情侶”分享會,邀請在大學期間相互扶持、相互幫助的兩對情侶現身說法,向低年級的同學傳遞戀愛、學習的秘籍,以幫助低年級同學能夠在愛情、學業雙豐收的這條道路上走得更遠。為了更好地對我們的公眾號和戀愛理念進行宣傳,我們于11月3日在新校區舉辦“最對對”情侶游戲活動,通過一起答題、一起運動、測試默契度等方式促進情侶之間相互交流。數據調研
問卷設計
本次問卷調查在廣泛參考相關文獻后,共設計21道問題。總體可以分為3個類別,分別為被調查者基本情況信息,被調查者戀愛現狀,被調查者戀愛觀念。
個人基本情況分析
參加本次調查的男女比例較為均衡,其中男生529人,占總數的45%,女生647人,占總數55%。調查樣本的年級分布也比較合理,高年級經歷戀愛的經驗要多于低年級學生,因此在獲取調查樣本時傾向于向大四年級以及研究生群體做調研,獲取他們的數據。其中大一年級250人,大二年級128人,大三年級111人,大四年級321人,碩士生319人,博士生47人。獨生子女是影響學生群體的重要劃分類別,其中694人是獨生子女的,占總數的59%,剩余482人不是獨生子女,占總數的41%。
目前的戀愛狀態
根據數據調研情況,共有31%的同學正處于戀愛中,其余同學仍處于單身狀態。在處于戀愛狀態的同學中,總數的13%是異地戀。可以看出,目前處于戀愛狀態的學生仍是少數,大部分同學沒有處于戀愛狀態。而處于戀愛狀態中還有一部分是異地戀,經受著相當的考驗。
戀愛經歷情況
我們發現,有過一次戀愛經歷的人數最多,而經歷過4次及以上戀愛經歷的人數最少,值得關注的是,沒有一次戀愛經歷的人數達到了265人,占總人數的27%。通過交叉分析,我們進一步得到,隨著年級的升高,有過戀愛經歷的人數會增加,戀愛的次數也會逐漸增多,這與我們的常識相符。
而對于低年級的學生來說,戀愛經歷的缺乏使得他們更需要被幫助樹立正確戀愛觀,他們年紀較小,心智還不成熟,對于戀愛中的許多問題還無法處理好。
男女生戀愛經歷呈現不同的分布。在調研人群中,沒有戀愛經歷的男生人數較少,有過一次戀愛經歷的男生人數最多。在調研人群的女生中,沒有戀愛就經歷或者只有一次戀愛經歷的女生占總數的60%,整體呈現戀愛次數較少的特征。
戀愛動機
戀愛動機是產生戀愛行動的內部動力,由戀愛需要而引起,并直接指向戀愛目標。根據調研數據顯示,天津大學學生的談戀愛的目的比較單純,65%的同學認為自己的戀愛單純是由于遇上了對的人戀愛感覺的吸引驅動自己去戀愛。17%的同學期望在大學通過找個伴兒,相互促進各自的成長。盲目戀愛、對戀愛出于好奇的態度、受到父母親人的壓力而戀愛,其他的戀愛目的相對屬于小眾群體,只占到了總數的18%,不過如果放到調研樣本的絕對數目來看,這一類群體的絕對數目還是不容忽視的。
不同年級的同學談戀愛的原因相對不同。整體而言,個人認為因為愛情的原因而談戀愛占據了大部分。對于大一年級的同學,28%的同學認為因為不知道原因就開始談戀愛,這些同學年紀較小,對于談戀愛相對迷茫。大二年級中42%的同學想要在大學中找個伴,希望能夠共同度過大學生活,避免大學學業生活的寂寞和枯燥。
大學生談戀愛的好處、壞處
大學生談戀愛究竟是好處多還是壞處多,關于這個問題,調研數據顯示,同學們還是認為談戀愛會帶來益處的人數要多一些。其中833名同學認為“找到伴侶”是大學生談戀愛的好處,占到總人數的85%。其余“減輕心理壓力”“消除寂寞”等均有過半人數認同是大學生談戀愛所帶來的好處。
相比于大學生談戀愛的益處,326名同學認為大學生談戀愛的壞處是分散精力。往往兩個人進行戀愛,就需要拿出時間來共同經歷一些事情,這樣就難免會占用一部分其他的時間。
另外,還有觀點認為談戀愛會影響自己和其他異性的正常相處(愛情的排他性)。只不過,持有這種觀點的人不多。整體而言,同學們對于校園戀愛還是持樂觀、積極的態度。
愛情重要性
我們調研對于愛情、友情、學業、親情、金錢五種不同因素的得分排序,排列在第一位的因素將給予5分,排在第二位的給予4分,以此類推。最終,親情因素得到了最高4.55分,其中有858名同學將親情因素選在第一位,表明大學生還是更加注重親情因素。整體而言,愛情排在第三位,整體獲得了2.91分。
單就愛情因素而言,只有84名同學選擇將愛情放在了第一位。分別有348、300、288名同學將愛情列在了第二位、第三位、第四位,分布較為平均。整體而言,同學們相對于愛情,更加重視親情和學業,這和學生所處于學習的環境有著重要的相關性。
校園愛情面臨的問題
校園愛情純真,但是被考驗的因素也很多。調研數據顯示,723名學生認為“畢業后各奔東西,不能在一起”是困擾校園愛情最大的問題。每當到了畢業的時候,很多情侶在畢業或者畢業之后的一年中就分手了,因為地域的差異、學業與工作的差異等等,雙方沒能夠很好地經營畢業后的戀愛關系,最終導致分手。另外,488名學生認為“面臨現實的各種經濟壓力”是困擾校園愛情的難題。戀愛是需要經營的,在生活中看場電影、為對方買些小禮物,這些都是需要額外的支出,可能處于戀愛關系中的男生,需要承擔一部分女朋友的經濟支出。除此之外,也有314名學生認為“學業繁忙,聚少離多”給校園愛情帶來危機,283名學生認為“家庭文化差異過大”會給校園愛情帶來困境。
戀人之間最佳的花銷方式
情侶之間需要通過相互送禮物、共同出去娛樂、一共吃飯等方式來促進相互間的感情。這也就引發了戀人之間哪種花銷方式更佳的問題。基于傳統觀念,50%的同學認為男生負擔需要多一點。同時由于西方文化的傳入,家庭經濟條件的發展,還有36%的同學認為AA制更佳符合。
戀愛與婚姻的關系
戀愛的目標和完美歸宿,理論上是走進婚姻的殿堂,調研數據顯示,36%的同學認為,戀愛應以結婚為前提,這樣的觀念是比較傳統的戀愛觀念。正確的戀愛觀也是宣揚希望戀愛是要走向婚姻關系的,但是現實中,由于種.種原因,很多情侶無法走進婚姻中。當代大學生思想較為開放,不再像過去一樣閉塞,已經出現了“不婚”“不育”不輕易確認婚姻關系成為越來越多人的選擇。因此大學生婚姻觀逐漸隨之淡化,很多大學生認為,如果談戀愛可以結婚固然很好,如果最終兩個人沒有能夠走進婚姻殿堂,仍然能夠被人所接受。
希望學校采取的行動
除了進行封閉式問題之外,我們還設置了開放式提問。在回答希望學校采取的行動這一問題中,超過50%的同學答道希望學校設置相關的課程,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戀愛觀。同時還有一些同學提到,需要設立更多的情侶交往的地點,可以幫助情侶之間加深感情。
大學生戀愛的特點
經過對調研結果的分析,在大學校園這一特殊環境成長的當代大學生,相比于其他的戀愛,還有其獨特的戀愛特點。
浪漫性
大學生對未來充滿希望和追求,同時身處簡單純凈的大學校園中,當代大學生的戀愛具有更多的夢幻色彩,期望理想中的愛情。
可是他們對承擔實際生活困難的能力、責任等條件重視不足。這也是當代大學生戀愛難以經受考驗、容易變動的主要原因。
易變性
當代大學生社會閱歷相對比較淺,加上正處于青春萌動期,因此,大學生的戀愛大多是沖動型的,往往通過短暫交往就會確定戀愛關系。然而戀愛的浪漫性使得大多數有些同學不善于處理戀愛中的糾葛、矛盾,情侶雙方的感情波動較大,容易分分合合,變化無常。而一些不健康的戀愛觀念,比如“不求天長地久,只要曾經擁有”這樣的思想觀念,也彌漫于大學生群體中,使得大學生戀愛容易因為外界因素而產生變化。
意見與建議
為了更加全面地獲取大學生戀愛觀,我們分別面向學校機關負責人、輔導員及心理中心教師、戀愛課教師、研究生導師、學生五個群體進行了深度訪談,了解他們對于大學期間談戀愛的看法、學校在促進學生擴大交友范圍的有效舉措、學校幫助學生樹立正確戀愛觀的有效做法。
關于大學生戀愛觀調查工作報告 篇2
此次調研使用軟件“問卷星”制作問卷后在網絡上發放,并回收統計結果。20xx年10月23日-20xx年10月25日三天時間內共回收有效問卷102份,其中男生占49.02%,女生占50.98%。
(1)調查顯示,在被調查的對象中,47.06%的人是談過戀愛的,52.94%的人回答否。由數據可見,如今的大學生其愛情觀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談戀愛在大學校園已是非常正常的事情了。
(2)調查顯示,在被調查的對象中,有13.73%的人并不想談戀愛而是想以學業為重;有79.41%對的人其戀愛動機是為了尋找人生伴侶共同進步;盡管調查顯示有接近八成的人其戀愛動機是積極向上的,但還是有6.86%大學生對人生觀、價值觀把握不定,看到周圍的人在談戀愛便選擇盲目從眾而談戀愛。因此端正戀愛動機也有它的必要性。
(3)調查顯示,約有七成的大學生對選擇戀愛對象時所考慮的因素偏重于 “共同話題等精神上的契合”,可見他們的思想還是趨于成熟的。而樣貌、身高等外表因素、家庭情況或有無事業心這些因素也占一定比例。
(4)調查顯示,在被調查的對象中,38.24%的人認為自己不具備迎接/拒絕愛的能力;61.76%的人認為自己具備能力在面對別人示愛時能及時做出自己的選擇。
(5)調查顯示,遭受戀愛挫折時,超過一半的人能坦然面對。但是仍有7.84%的人其心態不可取,選擇偏激報復。愛情是生活中美好的事情。在處理戀愛挫折的問題上,正確的態度是做到失戀不失德、失戀不失態、失戀不失志。
(6)調查顯示,多數人贊成戀愛是婚姻的基礎這一說法。還有超過一半的大學生表示可以接受婚前性行為,可見性在大學已經不是禁忌的話題。人的觀念開放了,對于婚前性行為的態度大多數人表示“只要兩情相悅就可以”。相比起以前的封建思想,現在的大學生在思想上開放了很多。因此,性教育的科普也極其重要!
(7)調查問卷中對于大學生戀愛成功與否的預估,選擇可能可以及可以成功的人占多數,可見多數大學生對大學戀愛是期待的并且相信堅持走下去會有沒好結果。最后關于愛江山還是愛美人這一歷史悠久的問題,多數人還是選擇江山社稷為重啊。
愛情是美妙的,它教會我們許多的人生道理,作為當代大學生應當樹立良好的愛情觀,愛情不是自私地占有對方的感情,而是自覺自愿地為所愛的人付出感情、承擔責任。要樹立正確的戀愛觀,才能使大學生的戀愛減少走“彎路”、進“死胡同”的可能性。因此,作為大學生我們對于戀愛要有正確的態度,端正戀愛動機。戀愛過程中學會尊重對方,進而使自己在未來婚姻道路上更加順利。
關于大學生戀愛觀調查工作報告 篇3
一、關于大學生戀愛現象的調查
想戀愛的同學占63.4%
對于談戀愛的目的,有37.2%的同學選擇“尋找真愛”,26%的選擇“積累經驗”;12.3%的選擇“滿足自己的虛榮心”;24。5%的選擇“為了好玩,豐富生活”。
交往方式53.7%的同學選擇“互相幫助。共同進步”;25.7%的同學選擇“頻繁約會,盡興玩樂”。
對于戀愛對象最重要的必備條件,25.8%的同學認為是“容貌與身材”;52.1%的為“才能與個性”;10.9%的為“財富與背景”。
在戀愛中的同學有72.4%的會考慮他們的未來,10.3%的明確不會,17.3%的要視情況而定。
當戀愛的一方提出分手時,另一方會8.3%“愛你一萬年”,39.4%“只要你幸福”,29.3%“無所謂”,23.1%選其他。
對現在普遍存在的大學生戀愛觀不嚴肅的現象,有9.7 %的同學“非常贊同”;65.6%的“可以理解”;24.6%的“堅決反對”。
二、大學生戀愛的現狀
大學生戀愛的現狀可簡單的概括為以下幾點:
1、戀愛比例大,公開且主動性強。有調查顯示,在一些高校中,大學生戀愛比例竟達到60%以上。一些新生在入學之初,便得到老生的面授技藝:戀愛是大學的必修課,在大學里沒談過戀愛就不算是一個合格的大學生。在這種思想的影響下,很多大學生義無返顧的投身于戀愛的洪流中去。在戀愛中,一些同學也拋開了應有的矜持與含蓄,表現得越發投入與大膽,在教室、食堂、操場等公眾場合旁若無人,其表現令人生厭。他們自己竟美其名曰:愛就愛得轟轟烈烈。這種表現在師生中間產生了不良的影響,破壞了大學生的良好形象。
2、女生的戀愛比例高于男生。導致男女戀愛比例差異的主要原因有三:一是女生的生理和性心理成熟早,加之有較強的依賴性,因而她們對"感情港灣"和性愛的需求程度要強于男生;二是女大學生的絕對數小,占在校生的比例低于男生,所以在"對偶式"的愛情世界中,女生總是處于"供不應求"的優勢地位。只要自己愿意,自身條件不占優勢的女生同樣會找到鐘情的知音,而素質較差的男生在校園"情場"上則要相對受冷落。三是由于我國傳統上推崇男大女小,男主女次的擇偶模式, 致使女生把在校期間當作擇偶的最佳時機。她們擔心一旦進入職業社會就很難找到心心相印的另一半。
3、戀愛周期縮短,頻率增快。戀愛中的“短平快”已經成為當代大學生戀愛的一個特征。成功率低,有少數大學生把在大學里戀愛視為在經營“實驗田”,“戀愛專業戶”也出現了。
4、戀愛動機的多樣化。據調查統計,以“建立家庭”為戀愛目的的大學生只占30%,更多的是以“豐富生活”、“擺脫孤獨寂寞”為目的,也有為追求金錢、名譽和地位的。他們只注重戀愛過程的情感投入和體驗,走出了“交往——戀愛——結婚”的傳統愛情三步曲,認為戀愛不必托付終身。于是,校園里便出現了“契約式戀愛”,在校時卿卿我我,心理上相互填補空白,甚至有人在校外租房同居,但畢業時互相說聲“拜拜”。這種缺乏責任感與嚴肅感的盲目的“寂寞期戀愛”,是十分危險的游戲,是不可取的人生態度。
5、男生主動出擊者居多。一些相貌超群的女生在入學那天就被高年級負責 "迎新"的男生"盯住"了。具有學生干部身份的高年級男生中不乏"有心人",他們名正言順地要給剛入學的"小弟弟小妹妹"以關心、照顧和幫助,讓新生普遍感受到大家庭的溫暖。少數純真的 "小妹妹"有時會感到這種兄長般的關懷越來越帶有私人情調,待到雙方的感情沿著"關懷照顧、感激、倍加關懷、由衷感激"的互激式正向循環,發展到適合于對方求愛的程度時,她們往往已無力抗拒感情的潮水,于是,全然放棄觀察和選擇的機會,匆匆相愛。
6、文科學生戀愛率高于理科學生。這主要是因為由于專業性質的影響。文科學生平時的課程較松,可以憑突擊式復習應付考試, 談戀愛正好可以充實閑暇生活。理工科學生的實驗多,課后作業重,專業知識的內容銜接緊湊,不能靠突擊來對付考試,學習壓力大, 因而戀愛比例要低些。也許是文科學生在總體上比理工科學生的"情商"高一些。
7、戀愛悲劇增多。有部分大學生不會處理學業和戀愛的關系,愛情至上,整天忙于花前月下、卿卿我我,厭學、早退、曠課現象增多,甚至造成多門課不及格,不能順利畢業,耽誤了自己的美好前程,令人痛心。也有的大學生社會閱歷淺,心理承受能力較弱,而期望值又高,容易沖動。一旦失戀,往往造成愛情悲劇:傷害對方的有之;自殺的有之;精神分裂的有之;厭惡俗世、破罐破摔有之。
三、大學生戀愛的原因
大學生戀愛現象由來已久,它曾給大學生帶來過好的結果,有很多青年由此結合,組建了幸福的家庭。與此同時,我們發現由此帶來的消極影響也是十分明顯和嚴重的。不管怎樣,我們都應認識到,大學生戀愛現象是正常的,不容回避,也無須視之為猛獸,高呼猛打,而應以一顆平常心看待,客觀的分析產生的原因。
(一)、大學生生理和心理的發展。大學生年齡一般在17至24歲之間,這個年齡界限按青年心理學劃分,已跨過青春期并進入成年期,其生殖系統發育趨于成熟,性激素的分泌影響生理平衡,因而對性的體驗十分敏感。滿足性沖動是促使青年投入戀愛活動的重要誘因。在性意識發展到熱戀階段,性欲需求日益強烈,前階段彌散化的性沖動集中投射到選定的特殊對象上。此時的大學生正由青春期的“異性疏遠”走向青年期的“異性接近”,出于性沖動的驅使,青年開始脫離群體化的兩性活動而單獨約會。因而在異性吸引、彼此產生好感的基礎上,戀愛也就默默無聲地潛入年輕人的心田。
(二)、社會情感的需求。親密關系的需要在青年前期開始顯露。這時的青年不再像兒童那樣滿足于血緣帶來的親近,而有意識地結交一些個人密友。大學生正處在這個發展迅速的關口,有許多煩惱不能也不愿向長輩傾訴。于是大多數人發現,如果沒有一個可互相吐露心聲的親密知己,日子將很難過。到了青年中、晚期,親密關系的需要進一步發展,此時的朋友已不僅僅是傾訴對象。人格的交流,背景的融會,這些對青年的交友影響都很大。進入大學校園,對大多數人來說意味著脫離以前的群體進入新環境。青年必須重新建立各種關系。煩惱、寂寞、通過交流完善自我等等多重目的使青年對親密關系的需求空前強烈。親密關系發展的頂點就是愛情。除了父母,青年恐怕不會承認有比戀人更親密的人,而且戀人間的親密在某些方面是父母子女間關系所比不上的。因此,對親密關系的追求把孤獨的大學生引向戀愛是極其自然的事。心理學家沙利文指出,親密關系和性沖動最終結合成人類的情愛,“所有這些重要的相互聯系的傾向……這在青年早期變成對親密關系、友誼、認可、私下交流的相同需要,以及以更精細的形式與一個異性建立戀愛關系的需要。
(三)、歸屬與服從的需要。歸屬和服從的需要是作為社會存在物的人最重要的需要之一。人從屬于社會,總要歸于某個群體,得到他人的承認。完全脫離社會,一段時間內不能與社會交流的人也在自我認識中保持某種歸屬感。馬斯洛把歸屬感和愛擺在一起,認為它是在安全需要之后的需要層次。由此可知其重要性。歸屬需要促使大學生向群體認同。群體活動增加了男女青年的交往機會,對群體的共同歸屬(尤其是一些很小的群體)又增強了兩人之間的人際吸引力,進一步的發展便可能導致戀愛。歸屬和服從也會使大學生直接導向戀愛。因為戀愛雙方是一個親密關系極強的小圈子。在戀愛中,戀人能感覺到自己屬于另一個人,被另一個人愛撫關心的滋味。兩人共同分享所有的東西:財產、感情、秘密。戀愛能直接滿足歸屬和服從的需要。
(四)、大學生個性意識的增長。隨著年齡的增長和接受信息量的激增,大學生自我意識迅速崛起,這就擴大了他們思維活動的自由度。從老師、家長束縛下的中學生到自己獨立支配生活的大學生,生活環境的大變遷又擴大了大學生行為活動的自由度。大學生的主體意識、個性意識日趨發展,他們不僅在校園內為今后立足社會而求知成材,也開始為今后建立家庭做準備。
(五)、群體性社會心理因素的影響。人的社會生活無時不受到諸多心理因素的影響,大學生戀愛也不例外。一是受從眾心理的影響。大學生在共同的校園里學習、生活和交往,加上思想觀念的相似性,促使他們在戀愛問題上表現出明顯的從眾趨向。戀愛對象的出雙入對常令他們羨慕和向往,在好奇心驅使下而躍躍欲試。看到戀愛的同學生病有人照料,生日有人陪伴,委屈有人安慰,便萌發孤獨感和攀比心,甚至低人一等的自卑感。在這種群體氛圍的影響下,不少本不打算談戀愛的,為表現自己并非無能,也盲目效仿,尋求異性朋友。二是受逆反心理影響。由于自我意識和獨立意識的增強,大學生往往把學校關于提倡不談戀愛的方針視為為“禁欲主義”,把師長的指點和規勸看作是“干涉內政”,把對他們進行戀愛與成材教育視作不信任,把對他們進行愛情與道德教育看作是思想僵化、封建保守,凡此種.種心理對峙,種下的是不會開花結果的種子
(六)、社會環境、生存空間的推波助瀾。隨著社會的發展,大學生和社會有著日益廣泛的聯系,接受各種挑戰和影響,對外開放政策使先進的科學技術引進來,西方腐朽思想和不健康的東西也大量涌入中國。描寫青年戀愛的文藝作品比較多,影視作品也常出現情愛的畫面,更有互聯網的廣泛應用,大量關于兩性及戀愛問題的討論,使大學生們眼花繚亂,難辯是非。不健康的小報、黃色書刊、黃色光盤及黃色網站一度泛濫,對思想單純,社會經驗少的青年學生產生了很大的消極影響。在好奇心的驅使下,他們涉足愛河,有的甚至偷嘗禁果,造成無可挽回的后果。
(七)、校方對大學生戀愛的消極回避政策。很多高校對大學生戀愛問題采取回避的態度,平時默不做聲,只有當學生們犯下錯誤,校方才加以介入,進行處理。這種處理辦法過于簡單、消極,一方面,缺少平時的引導教育,沒有明確的態度,學生們會錯誤的理解成學校的默許;另一方面,當學生們一時沖動,做出越軌的事情,學校的處理又會令他們一生抱憾,如果平時多一點叮嚀和監督,這樣的悲劇是本可以避免
四、大學生戀愛的利弊
戀愛現象在大學校園里已十分普遍。今天的大學生再也不會像他們的前輩那樣以戀愛為羞恥或見不得人的事。雖然許多人因各種理由不去戀愛,但他們對別人的戀愛大都持肯定態度。從個體發展的角度來看,戀愛對青年心理的成熟健全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首先,戀愛是青年釋放日益強烈的性沖動的重要途徑。通過戀愛接觸異性,使青年不再感覺到性的壓抑緊張。其次,性意識的發展必須經過戀愛階段才能完善。性同一性的建立也要通過戀愛。而且,戀愛對青年的意義還不止于此。因為戀愛是兩個人人格的深層接觸。在此過程中,青年的自我概念受到對方的影響而發展,真正懂得了如何在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前提下調整自身缺陷以適應對方。也就是說,經過了戀愛。戀愛對一些個性因素和社會情感的發展有重大意義。而且戀愛中兩人的深層交往為提高青年交際能力,適應以后的社會打下了基礎。難怪有些心理學家認為,戀愛是青春晚期和成年早期最重要的事件,只有經過了戀愛,人才會真正成熟起來。
大學環境有它的獨特性:對大學生來說,它在青年走入社會的過程中提供了一個緩沖環境。有了這個緩沖,青年能更從容地完成社會化,更完善地發展自我概念,而不至于感受到從青春中期直接下來落入社會的強大反差和心理不適。由此看來,大學生的戀愛并不是件壞事,它對青年的成熟很有幫助。再加上大學生普遍認為自己已不再是幼稚的少年,文學藝術中歌詠的愛情當然是他們追求的目標。
不過,戀愛的意義雖有積極的一面,有時也會危害青年的心理健康。首先,熱戀與婚姻失運河配偶等生活大事是在心理緊張量表上分值很高的事件。過度的興奮和悲痛都會加劇心理緊張。戀愛正是使人時高興時痛苦的事。處在熱戀中的青年會為一些小事而高興或煩惱。因此戀愛帶來高度的心理緊張。戀愛的進一步發展還會帶來社會問題,這也是產生心理失調的重要因素。如婚姻性行為的增加等,造成青年心理負擔超重。
熱戀中的男女雖然感覺到強烈的心理緊張,但雙方的共處和撫慰、愛情的甜蜜又會降低他們的焦慮感。那些遭受戀愛挫折的人就沒這么幸運了。失戀的青年會失魂落魄,覺得人生意義不復存在,生活下去只有苦難和折磨,有人甚至走向了絕路。如果沒有恰當的心理指導或較強的自我調控能力,失戀對青年的心理打擊是很大的。
可見,戀愛對青年來說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它幫助青年心理發展走向成熟,另一方面它又帶來各種心理問題。這也許是人生的至理,你要得到甜蜜的報償就必須經受得住考驗。
五、如何樹立正確的戀愛觀
第一,提倡志同道合的愛情。大學生戀愛應把具有一致的思想、共同的信仰和追求放在首要地位,把心靈美好、情操高尚、心理相融作為擇偶的第一標準。莎士比亞曾說:愛情不是樹蔭下的甜言,不是桃花源中的蜜語,不是輕綿的眼淚,更不是死硬的強迫,而是建立正在共同基礎上的心靈溝通。因此,在戀人的選擇上最重要的條件應該是志同道合,思想品德、事業理想和生活情趣等大體一致。馬克思和燕妮的崇高愛情就是建立在志同道合的基礎上的,正是因為如,他們的愛情才經受住了艱難困苦的考驗、傳為佳話。大學生作為新時代的棟梁,其戀愛觀應該是理想、道德、義務、事業和性愛的有機結合。
第二,正確處理愛情與事(學)業之間的關系。愛情是美好的,它是人生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但不是人生的全部,它應該服從于事業,促進事業的發展。一個人只有事業取得成功,其愛情之花才會開得更加鮮艷芬芳。所以,大學生應該把事業放在首位,擺正愛情與事業的關系,不要把寶貴的時間全部用于談情說愛上而放松了學習。沒有事業的愛情如同在沙漠中播種,缺乏堅實的根基和土壤,遲早會枯萎。只有愛情同事業的結合,愛情才有旺盛和持久的生命力。
第三,要懂得愛情是一種責任和奉獻。大學生在戀愛中應該懂得,愛不僅是得到,更重要的是一種責任和奉獻。在社會生活中,人具有兩方面的責任:一是個人對社會應盡的責任;二是個人對家庭、父母、孩子、朋友和愛侶的責任。第二方面的責任屬于私人生活的性質,是社會干預最為微弱的生活領域,主要依靠良好的道德修養和自覺的責任感來維持。正因為如此,它體現了一個人的人格魅力。大學生一旦進入愛的王國,就必須具有強烈的責任感和奉獻精神,才能獲得崇高的愛情。
第四,戀愛要嚴肅認真、感情專一。愛情是一個男性與一個女性之間的愛慕關系。這種關系包括自己特有的感情和義務,它只能存在于戀愛者兩人之間,不容許第三者介入。而且,戀愛不是兒戲,雙方要真誠相待、實事求地對待自己,也實事求是地對待對方。無數事實證明,用欺騙手段騙取愛情,是不會幸福的。另外,雙方一旦建立了戀愛關系,就要忠貞專一,一心一意;不能三心二意、見異思遷。任何一個人搞三角戀愛、多角戀愛的行為都是不道德的。
第五,在戀愛過程中,應多一些理解、信任和寬容,互相尊重,共同進步。愛情是互愛的統一,相愛的雙方,都有著自己獨立的人格和精神世界,既不能完全依附對方,也不能要求完全占據對方。愛情與做人一樣,理解、信任、誠實和寬容都是十分可貴的品質。愛很多時候意味著是一種付出,要相知、相敬、相讓。“世上沒有十全十美的人”,兩個人在一起并不是簡單的組合,必須互相遷就;愛,就必須接受他的一切,包括缺點
六、關于大學生戀愛的對策
針對大學生戀愛問題,高校教師們在進行著積極的探索與思考,通過教育和管理,使學生們對戀愛問題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從而自覺抵制在學期間不良風氣的干擾,以健康的身心狀態投入大學生活中去,爭取早日成材。具體來講,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努力:
1、大力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倡導校園文明行為。健康有益的校園文化生活滿足大學生的情感要求,是消除大學生孤獨感,培養大學生健康情操,強化道德力,珍視快樂人生的良好方式。豐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不僅體現在活動形式的多樣化、活動次數頻繁上,而且也包括參加活動的人員也要群眾化,要讓每一位同學都有顯示自己才華、表現自我價值及自尊心得到尊重的機會。要盡量給他們情感滿足的機會。共青團、學生會要緊密配合搞好大學生社團活動。
2、開展性道德、性健康教育。目的是為了在普及生活和心理知識的基礎上,保證正在成長的大學生的健康。這種教育既是健康教育,也是道德教育。法國啟蒙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盧梭有這樣一句話:“避免邪念的唯一辦法就是免除神秘。”通過性教育,糾正大學生性意識中的偏差,建立健康的性意識,樹立起正確的道德觀念和法制觀念,正確進行兩性間的交往,正確處理愛情和友誼的關系。同時,要重視發揮心理咨詢機構的重要作用,對個別因戀愛問題引發心理疾病和心理障礙的學生進行單獨輔導,幫助他們恢復信心,避免惡性事件的發生。
3、加強思想政治教育,注重輿論引導。首先,要幫助大學生樹立遠大的理想,鼓勵他們“學業在先,戀愛在后”,大力宣傳和表彰努力學習,積極工作的典型,引導他們把主要精力投入學業。大學生是青年之中的佼佼者,志當高遠,要處理好戀愛與學習的關系,如因戀愛而影響學業的進步,那是非常可惜的,也是極不應該的。其次,要教育戀愛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戀愛觀,彼此間以誠相待,忠貞專一。戀愛對象的挑選應以共同的理想志趣做基礎,而不是為了滿足暫時的生理或心理需要。再次,要引導他們戀愛應格調高尚,行為端莊,一方面促使他們把戀愛化作激勵機制,督促自己進取向上,一方面教育他們文明戀愛,給別人以清新愉快的感受。
4、加強管理,建立健全規章制度,規范戀愛行為。學校、院系、學工部等各部門對大學生談戀愛要加以教育、管理和約束,齊抓共管,形成合力。不能只是當有的大學生戀愛越軌時,才加以處理和強調,平時則放任自流;也不能把大學生的戀愛思想教育推給某一部門。學校要制定出規章制度、處理措施,公之于學生,做到有章可循,而且嚴格執行,嚴肅紀律。
5、為學生建立心理健康檔案,定期進行心理健康狀況評估,做到早發現、早解決,盡是預防并減少心理問題對學生的生活、學習及未來就業的影響。除了科學的性健康教育外,在大學中建立大學生心理衛生檔案,也是加強大學生心理衛生保健的一項重要措施。因為目前大多數學校只重視只注重學生的軀體健康,對學生的心理健康缺乏足夠的重視,導致許多學生的問題不能及早發現,及早解決。所以,我們建議在新生入學時即進行科學地心理健康調查,建立心理健康檔案,并對在校生定期進行心理健康調查,記錄學生心理發展與心理健康狀況,做到對大學生心理疾病的積極預防,以及對處于心理健康亞臨床狀態(亞健康狀態)的學生做到早期發現及時診斷與治療,降低大學生心理疾患的發病率。
6、在校內建立心理咨詢中心,由具備一定專業知識的教師或聘請兼職專業人員,為學生提供方便、及時、有效的疏導渠道。心理咨詢在我國是一項新興的醫療服務,從業的專業人員素質參差不齊,規范性較差,而且由于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多數中國人比較內向含蓄,不愿向別人講述心理的問題,還有人對心理咨詢有偏見,怕被認為是精神病。所以許多時候學生有了心理問題時,不知找誰傾訴,或者自己藏在心里,或者經一些不正規的診所治療,最終延誤了治療時機,使問題加重。在這方面高校應該發揮其各種專業人員集中的優勢,開展校際間的合作,取長補短,設立心理咨詢中心,為學生提供專業的心理輔導,及時解決他們的各種心理問題,并且積極開展宣傳講座,讓學生正確認識心理咨詢,遇到問題能尋求正確的解決途徑。
沒有愛情的學業固然有點枯燥乏味,但離開了學業的愛情,如同在沙漠中播種,缺少堅實的根莖和內容,遲早會枯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