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的調查報告(通用30篇)
農村的調查報告 篇1
今天我們召開全市環保系統工作座談會,目的是貫徹落實全省、全市環保工作視頻會議精神,貫徹落實市委陳俊卿書記、市政府潘東軍市長、廖其志副市長的8月13日重要批示精神,了解今年以來各地工作的工作動態,研究和部署下一階段工作,為確保完成今年各項目標任務奠定基礎。同時也是我到任后第一次與縣局的主要負責人見個面,大家互相認識認識。從現在起,我們就是同一條戰壕里的戰友,希望我們彼此珍惜難得的機緣,多交流、勤聯系、常來往,同心戮力,為推動上饒發展升級、綠色崛起出一份力、盡一份責。
剛才,各縣(市)局的負責人分別就今年以來的工作情況作了介紹,并提出了下一步工作的打算,講得都很好。羅亮、才彪、國平、黃宇、德云、遠洪等局領導就各自分管的工作作了布置、提了要求,我都贊同。下面,我講幾點意見,供大家參考。
一、取得的成績來之不易,難能可貴
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全市環保系統堅持“生態立市”的發展戰略,以改革創新為動力,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活動為契機,以生態創建為抓手,圍繞重點,積極工作,較好地完成各項任務。全市環境質量保持良好狀態,城區環境空氣質量達到二級,優良率為99.41%;地表水主要河流斷面水質達標率為99.18%,為經濟發展提供環境保障。
(一)建設項目管理日益規范
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簡政放權,提高效能。一是放權2項。將危險廢物廢礦物油物收集經營許可證核發、部分環評審批及驗收審批事項下放至縣局。二是委托1項。將醫療廢物水路運輸批準行政審批事項委托至縣局。三是提速50%。對保留的所有行政審批事項由法定時限壓縮一半。
全市共對289個項目進行環評審批,同比增長4.7%。對52個項目進行“三同時”驗收核準,同比增長7.6%。否決32個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和環保要求的項目。
(二)環境執法力度不斷加大
一是開展環境保護專項執法檢查。分3個小組對城區40余臺鍋爐及1400余家餐飲業進行了摸底調查,為大氣污染防治工作奠定基礎。二是開展環境保護專項整治。按照市委、市政府“十大整治”活動的要求,我局制定了《上饒市城區飲用水水源環境保護整治方案》,對上饒市自來水公司靈溪取水口、大坳水庫2個城區飲用水水源保護區開展了專項整治。
全市共出動執法人員5810余人次,檢查企業1160余家,其中停產整治27家、取締關停16家。全市共征收排污費 4517萬元,完成年度征收計劃50.5%。立案查處各類環境違法案件53件,處罰金額205.5萬元。受理各類環境信訪投訴551件,辦結率98.7%。
(三)污染減排工作積極推進
一是制定年度減排計劃。根據全市社會經濟發展計劃和減排總體目標,編制了我市《20xx年主要污染物減排計劃》。二是督促落實重點減排項目。對列入國家、省責任書重點減排項目存在的問題,由市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快推進污染減排重點項目建設的通知》,加強督促檢查。三是狠抓監測體系建設。完成了一、二季度國控企業自動監測數據有效性審核,審核率達100%。目前,自行監測結果公布率和監督性監測結果公布率分別達80%和95%,但污染源自動監控數據傳輸有效率僅為43.35%。
根據環保部核查結果,我市化學需氧量削減1137噸,完成年度計劃28.1%;氨氮削減121噸,完成年度計劃22.6%;二氧化硫削減848噸,完成年度計劃52%;氮氧化物削減2825噸,完成年度計劃89.4%,化學需氧量、氨氮未完成時間過半任務過半的進度。
(四)生態創建工作穩步開展
繼續開展生態示范創建活動,推薦恩泉山茶油等5家公司申報為第五批國家有機食品生產基地,大力倡導發展綠色經濟。組織申報了上饒縣五府山鎮7個行政村2萬余人的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和飲用水水源保護環境綜合整治項目,申請資金600萬元。
(五)環境監測工作能力提升
一是加強能力建設。啟用上饒市環境監測和環境應急指揮中心,環境執法業務用房大為改善。二是提高環境監測自動水平。投入500萬元,加快城區4個空氣自動站的升級改造,預計8月底前建成投運,年底前按新標準發布環境空氣質量數據;完成了6個水質自動監測站建設及設備安裝工作,且城區飲用水源水質自動站已進行調試待驗收。
二、面臨的形勢十分嚴峻,壓力巨大
今年是我們全市環保系統面臨壓力最大的一年。突出表現在:
(一)污染減排形勢異常嚴峻
一是國家減排目標責任書重點項目建設進展嚴重滯后。市本級污水處理廠改擴建西遷、弋陽縣污水處理廠二期及配套管網建設項目未按計劃落實尚在建設中,市污水處理廠被環保部掛牌督辦。二是城鎮污水處理廠進水濃度嚴重偏低。因配套管網不完善,弋陽、德興、余干、鄱陽、橫峰、婺源、鉛山、萬年、玉山等9座城鎮污水處理廠進水濃度達不到設計值的50%,存在被倒扣減排量的.巨大風險,被省環保廳掛牌督辦。其中弋陽、鄱陽2座污水處理廠被環保部掛牌督辦。三是四項指標中的化學需氧量、氨氮未完成時間進度。四是國家重點監控企業自行監測結果公布率及數據傳輸有效率均較低,上半年僅為45.35%,遠低于75%的目標要求。為此,省環保廳對我市及上饒經濟技術開發區新建涉水項目實行環評限批。
特別是日前省環保廳對制約全省污染減排目標完成的25家問題突出的城鎮污水處理廠進行集中曝光,其中我市有9家污水處理廠因沒有履行好污水處理責任和義務,被列入曝光名單,引起了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和分管領導的高度重視,再一次把我們環保部門推到了風口浪尖上。8月12日,市委陳俊卿書記在《信息快報》第14期“《江西日報》反映我市9家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水處理效能差”上作出批示:全省25家,上饒占了9家,再一次排列全省后進第一,請其志同志并環保局高度重視,督9家的書記、縣長提出解決辦法,切實貫徹我市兩個發展理念,不讓上饒市在環境保護落在全省后面,而是全力爭先進。市政府潘東軍市長批示:遵照陳書記批示,抓好整改到位。市委、副市長廖其志批示要求:形勢嚴峻、問題突出、責任重大,省減排工作會議后,我們已迅速召集縣(市、區)政府主要負責人、分管同志及相關部門進行全面部署,潘市長專門講話提出要求,正采取多種措施在建設、整改。請市直相關部門、縣(市)按照書記、市長批示要求,警醒再警醒,重視再重視,最重要的是落到實際行動上。為迅速貫徹市委陳書記、市政府潘市長、廖副市長的批示精神,市政府辦公廳下發了《關于加快落實生活污水處理廠整改建設工作的緊急通知》,要求各地認識上再提高、措施上落實、督查上再強化、獎懲上再嚴格,作為環保部門,我們一定要履行好督查、指導、推動的職能,確保任務完成、目標實現。
(二)局部環境隱患突出
由于一些工業園區規劃和項目布局不合理,新建項目沒有嚴格執行環境影響評價和“三同時”制度,尤其是冶煉化工等企業缺乏規劃引導,結構性污染嚴重,污染治理不到位,衛生防護距離達不到要求等,加上環境監管能力有限,環境違法行為時有發生,環境隱患較為突出,甚至發生廠群糾紛。近日,弋陽縣港口鎮數百名村民因環保訴求2次沖擊打砸興旺實業有限公司,導致警民雙方多人受傷,警車被砸,企業財產損毀嚴重。
(三)生態環境不容樂觀
一季度,我市主要河流斷面水質達標率較20xx年下降1.5%,主要原因是饒河趙家灣斷面曾出現ⅴ類水質。城區空氣質量較20xx年下降1.1%,在1月31日曾出現中度污染,主要原因是春節市民燃放煙花爆竹所致,但與前兩年環境質量相比,城區環境空氣質量、信江河水質呈下降趨勢,英引起我們的高度警覺。
(四)環境信訪量位居全省第一
上半年,我市環境信訪量居全省第一,環保部“12369”環保舉報熱線受理的投訴件也列全國第22位,為此,務必要引起大家高度警覺,要認真分析,查找原因,盡快把信訪量降下來。
三、今年的任務十分繁重,逐項落實
根據全省、全市環保工作視頻會議精神以及省廳20xx年目標考核方案、《政府工作報告》工作任務責任分工等文件要求,需著重抓好總量減排、污染防治、環境執法、生態創建、環保能力、黨風廉政建設等6個方面重點工作。時間緊、任務重,我們必須振奮精神,始終堅持問題導向,以“抓鐵有痕、踏石留印”的工作作風,一項一項去落實,一個難題一個難題去破解,確保各項目標順利完成。
(一)總量減排工作上要嚴守“三條紅線”
總體要求是把握國家對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考核設置的“三條紅線”,確保完成“五項硬任務”。“三條紅線”:一是化學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四項指標減排任務全面完成;二是重點減排項目按目標責任書全面落實;三是監測體系建設運行達到國家規定的相關要求。“五項硬任務”:一是列入國家、省減排目標責任書的9個重點項目必須如期完成;二是9座城鎮污水處理廠的配套管網建設必須完成,進水濃度必須有明顯提高;三是45家畜禽養殖場減排設施必須正常運行;四是全年淘汰老舊機動車及黃標車的任務必須確保完成;五是污染源自動監控數據傳輸有效率、國家重點監控企業自行監測結果公布率和監督性監測結果公布率必須確保達到75%、80%和95%。我們環保部門要履職盡責,重點推進以下工作:
1.推進重點減排項目落實。采取加大跟蹤督查、調度力度,實行派員駐廠督辦,督促項目所在地和企業,抓緊落實項目資金、人員和責任等,確保重點減排項目在年底前建成投運。
2.推進城鎮污水處理廠穩定運行。督促列入省環保廳掛牌督辦的9座城鎮污水處理廠全面排查管網滲漏點及水量、濃度突變管段,制定切實可行的管網配套建設方案并加快推進,確保在10月底前扭轉進水濃度偏低的狀況。實行每周通報制度,及時向黨委、政府報告,對進展緩慢的重點減排項目啟動約談機制,直至區域限批,堅決實行“一票否決”。
3.推進減排監測體系建設與運行。督促國控企業做好自行監測及信息公開工作,加強自動監測設備監管,確保其正常運行并上傳數據。確保污染源自動監控數據傳輸有效率、國家重點監控企業自行監測結果公布率和監督性監測結果公布率必須達到75%、80%和95%的要求。
(二)污染防治工作上要強化管理整治
1.加強水污染防治工作。重點加強信江河靈溪飲用水源保護區和大坳水庫飲用水源保護區管理,開展集中整治,保障飲用水安全。
2.加強大氣污染防治。開展城區煙塵控制區污染防治,分解落實顆粒物、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污染防治重點工程項目。加強機動車污染防治,落實“黃標車”限行方案,加快淘汰黃標車和老舊車輛。強化城區揚塵污染防治,加強城市建筑施工工地揚塵污染監測,配合做好揚塵污染監管。
3.加強土壤污染治理。貫徹實施《上饒市重金屬污染綜合防治規劃》,積極穩妥推進重點流域廢棄礦山生態修復和歷史遺留重金屬污染治理工程。加大對鉛蓄電池、冶煉、電鍍、重金屬加工等涉重行業的檢查力度,嚴防重金屬污染事件發生。
(三)環境執法工作要突出專項行動
1.建立完善環境監管和行政執法體制機制。強化環境監管執法,加大環境信息公開力度,推行陽光執法。創新執法模式,加強環境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的對接,積極開展區域間聯合和交叉執法。
2.積極推行環境管理制度。實施排污許可證制度,落實企事業單位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制度,逐步建立排污權交易制度。加大排污費征收工作力度,杜絕“協議收費”和“定額收費”,按年度計劃,依法及時足額征收排污費。繼續開展環境污染強制責任保險試點,加強與財政、金融機構的溝通,用好企業征信、綠色信貸、排污收費等經濟政策杠桿,完善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
3.積極開展環保專項行動。根據市局等11家單位聯合印發的《上饒市20xx年整治違法排污企業保障群眾健康環保專項行動實施方案》要求,開展大氣污染防治專項檢查;開展涉重金屬重點行業和醫藥制造行業“回頭看”;開展重點流域重污染行業水污染專項整治,尤其是做好由環保部門牽頭的專項整治工作。一要進一步強化飲用水源地環境風險隱患排查整治。重點檢查轄區內建制鎮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源保護區是否劃定保護區;是否設立明確的地理界標、明顯的警示標志和隔離設施;是否制定保護區環境應急預案;保護區范圍內是否存在環境風險隱患;保護區環境風險防范措施是否落實;同時要在汛期、枯水期和重大節假日期間,重點排查整治飲用水源地保護區、上游及沿江沿河可能影響飲用水水源安全的造紙、釀造、化工、制藥、印染、制革、冶煉、電鍍、礦山(尾礦庫)等行業以及其他涉及危險化學品生產、使用、貯存的工業污染源、加油站、儲油罐。二要對“三河一湖一庫”兩岸沿線1公里范圍內的污染企業進行“拉網式”排查,對所有涉水企業的生產規模、廢水排放量、污染物種類、污染物排放去向、是否達標排放、是否涉及危廢轉移等情況進行列表登記造冊,做到底數清、家底明;同時要增加對重點排污企業污染物排放監測和現場執法檢查頻次,督促企業排污口規范化,安裝污染源自動在線監控系統,確保各類污染物長期穩定達標排放,嚴查利用滲井(旱井)、滲坑(坑塘)、裂隙和溶洞排放、傾倒含有毒污染物廢水的違法行為。對不達標企業采取限期治理、停產整治等措施,對整治無效、污染嚴重的要堅決采取關停措施,全力確保“三河一湖一庫”水質安全。三要加大對城鎮污水處理廠及其管網建設和運行監管力度。重點檢查處理設施運行情況和污泥處理處置情況,嚴查不正常運行、超標排放、非法傾倒污泥等違法行為。督促地方加快推進污水處理廠官網建設以及脫氮升級改造。四要加大對危險廢物產生、轉移的監管,實行規范化管理。五要加強環境應急處置工作,制定重點行業環境應急預案,強化應急演練,推進環境應急管理規范化。六要加強環境信訪,切實維護好群眾環境權益,解決好關系民生的突出環境污染問題。
(四)生態保護工作要積極作為
1.貫徹落實《上饒市市級生態村考核驗收規定(試行)》,繼續開展省級生態縣、生態鄉鎮、生態村創建活動,力爭新增5個省級生態鄉鎮、生態村,20個市級生態村,此項工作將列入今年對縣(市)經濟巡查考核內容。
2.突出重點,加強對鄱陽湖核心區域,信江、饒河源頭飲用水水源地保護,抓緊編制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總體方案。
(五)能力建設工作有新的起色
1.加強隊伍建設。各縣(市、區)要認真分析環保隊伍現狀,圍繞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提出加強環保隊伍建設的思路和方案,積極爭取黨委政府領導的支持,不斷充實和加強環保行政管理和專業技術人才。要搞活選人用人機制,吸引和培養環保專業技術人才。要加快干部培養步伐,提升干部隊伍能力和素質,力爭環保系統內能出干部、多出干部。
2.抓好環保監測執法業務用房建設工作。鄱陽、上饒縣環保局要加把勁,確保全市業務用房開工率、竣工率達100%。同時積極爭取上級資金,增添執法儀器設備,加大環境監測、監察和環境信息標準化建設力度,今年市本級環境監測、監察隊伍力爭基本達到國家標準化建設要求,并完成3個縣級環境監察機構,5個縣級環境監測站的標準化建設工作。加快上饒市環境監控中心建設,實現與省聯網,對全市國控、省控和市控重點污染源實施在線監控。
3.加強環境宣傳工作。做好環保政務信息、綠色創建、環保知識、農村環境保護等宣傳教育工作,樹立典型,批評和曝光一批污染企業,為環保工作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形成正確的輿論導向,動員人們自覺參與保護環境。推行環境信息公開,加強環保系統網站建設,開通上饒環保局官方微博,通過上饒環保網站、微信、微博等平臺,全面、準確、及時公開環境信息,保障公眾對環境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回應群眾關切。落實市委陳俊卿書記指示,配合環保專項行動,今年的4季度在新華社、江西日報、江西電視臺、上饒日報、上饒電視臺做一次大型宣傳報道活動,全面宣傳和反映我市爭當“生態名建設標兵、綠色崛起實踐先鋒”的行動和成效,扭轉我市環保工作在輿論宣傳上的被動局面。為此,我們要盡快策劃,拿出方案,付諸實施。
(六)黨風廉政建設要突出問題整改
1.認真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活動。根據整改階段的要求,著力解決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環境問題,著力解決環保工作中的重點難點問題。要正風肅紀,強化作風建設,著力抓好干部職工的教育和管理,堅決整治“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和“吃拿卡要”的損害群眾利益的突出問題,努力打造一支“業務精湛、執法公正、紀律嚴明、作風優良、精干高效”的環保干部隊伍,不斷推進環保事業的健康發展。
2.全面加強黨風廉政建設。認真貫徹落實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任務,構建全市環保系統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繼續深入貫徹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和反腐倡廉建設責任制,加強黨風廉政教育,不斷推進全市環保系統政風、行風、作風建設。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和省委、市委有關規定,強化制度約束,為全市環保事業改革發展營造風清氣正的良好工作環境。
農村的調查報告 篇2
美術教育具有陶冶情感、輔助道德、增長智能、促勞創美的功能,它對開發學生的潛能,促進學生個性健康和諧發展具有積極的作用。本調查的一個目的是為了進一步探索中小學美術綜合能力的培養在素質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喚起廣大教育行政工作者和學校領導、教師全面實施課程改革的意識,促進美術教育改革的發展。
近年來,洪澤縣老子山鎮九年制學校中小學美術教育雖然已經得到了長足的發展,但是與發達地區全面推進課程改革的要求,特別是21世紀現代社會對人才素質的要求,還存在著一定差距。要解決這些問題,必須通過對老子山地區中小學現存美術綜合能力(生活、學習、技能等)和經過學習達到的平均能力,作必要的調查;以利于掌握其基本情況的基礎上,對達到能力要求的途徑和方法進行探索,有針對性地采取措施,促進中小學美術教育改革的發展,這是本調查的另一個目的。
老子山鎮隸屬于江蘇省淮安市洪澤縣,地處淮河與洪澤湖交匯處,系大別山山脈,洪澤湖之源,上接江、淮,下連沂、泗諸水,為蘇、魯、豫、皖水上交通樞紐。寧連、寧徐一級公路臨鎮而過,“十老”公路貫穿鎮區,水陸交通便捷。老子山是洪澤湖西南岸一座歷史悠久、文化古老、風光秀麗的水鄉小鎮,面積300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積占90%,是江蘇省百家名鎮之一,總人口1.6萬人鎮區面積4.8平方公里,鎮轄1個居委會(老子山);8個村委會(新淮、張嘴、安淮、長山、龜山、洪明、劉嘴、新灘),總人口1.6萬人,其中漁民約占60%,分布定居在湖區60多個灘頭。XX年8月底我在洪澤縣老子山鎮九年制學校教學以來,對這里的美術教育進行了一番調查。希望從中了解本地區農村中學美術教育的現狀,找到適合本地特色的美術教育,優化美術教育的結構體質,完善本地地區的素質教育。
根據此次調查的性質和目的,我制定了以下調查方法:
1、問卷調查法:采用問卷調查的形式調查農村學生對美術的了解、看法,以及學生對美術綜合活動的興趣愛好和學生對美術活動的參與情況。確定10個項目,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美術學習的實際情況,選擇答題。
2、統計法:用美術教學環境(資源)現狀調查統計表、美術課堂教學情況調查統計表和學生擁有畫具情況調查表,對本地農村中學的美術教學資源進行統計。
3、抽樣調查法和統計形式:在小學四(2)班47人里取47人,填寫調查問卷,按百分比統計。
調查問卷統計及結果分析
調查調查項目:
①你在小學階段接觸過美術學習嗎?
a接觸過100% b沒有接觸過0%
②你喜歡上美術課嗎?
a非常喜歡95% b喜歡2% c不喜歡3%
③你有時也會不喜歡上美術課,原因是什么? a沒有繪畫工具42% b覺得自己不會畫50% c不喜歡畫畫5% d其他3%
④你有哪些繪畫體驗呢?
a油棒畫2% b簡筆畫57% c彩鉛筆畫18% d沒有畫過畫8% e其他15%
⑤你喜歡上哪種類型的美術課?
a喜歡上手工課23% b喜歡上欣賞課9% c喜歡上繪畫課57% d喜歡上綜合創作課的21%
⑥你認為美術學科重要嗎? a認為美術學科是重要74% b認為美術課可上可不上的14% c認為上美術課就是玩玩的12%
⑦你經常參加學校組織的美術比賽或者經常參與班內的設計制作嗎?
a能參與學校美術活動的14% b能參與布置教室等美術活動的13% d不參與美術活動73%
⑧你的家長支持你學習美術嗎?
a支持57% b不管43% c反對0%
⑨上美術課之前,你能將學習用具準備好嗎? a總能充分準備28% b一般能準備37% c從不準備35% ⑩你希望美術課多上哪方面的內容?
a課本上的內容28% b希望增加自己熟悉的本地鄉土美術36% c專業素描、色彩知識36%
通過對以上調查結果進行分析,不難看出大多數的學生都是喜歡上美術課的,在學校的一些美術活動中也有很大一部表示希望參與。但由于受相應美術技能,學校學習環境的限制,以及長時間受應試教育思想的限制。部分家長的不支持,導致了學生對美術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能正確的把握,從而在美術學習上的積極性,與參與學習的主動性較差。在學校組織的美術活動中只有少數的人能積極參加。家長的非理性抉擇等等都影響到了美術教育的正常發展。
通過對洪澤縣老子山鎮九年制學校的美術教學資源的統計,洪澤縣老子山鎮九年制學校有2個美術準備室,2個畫室,其中一個美術準備室有臺電腦和桌子,但沒有彩色打印機,但該美術室和其他準備室沒有座椅板凳,美術器材缺石膏像、掛圖、等常用工具,可以說就只有4間空教室。學生擁有繪畫工具的不到30%,擁有美術課外書的幾乎沒有,只看到幾本喜洋洋和灰太狼的臨摹書,專業的美術教師只有3人,其他均為兼職美術代課老師,根據我自己的任課情況,一個美術教師最多課帶2個年級,每個年級3個班的課,算起來還缺2個美術專業老師。畫室沒有座椅板凳,學生不能畫室上美術課。所有的美術課都在教室上課。學生只能畫畫和欣賞,,像設計、版畫、泥塑、綜合游戲等等課程都沒有開設,教師偶爾會給學生上一節手工課,主要以疊紙為主,教學內容和教學手段單一,學校圖書館有關美術專業的書籍幾乎沒有,只有幾本關于高考素描、水粉、速寫、設計的小書,還有2本現代青年油畫書,但這幾本書對學生和老師幾乎沒有什么作用,對中小學生更有益的是應該是中外美術史,藝術欣賞,世界名畫,中國名畫,民間藝術,手工制作,少兒素描、水粉、速寫、設計等,應該符合兒童、青少年生理和心理的書。校外文具店只有賣圖畫本和水彩筆,像專業的素描紙、2b鉛筆、畫板、水粉等專業工具沒有,整個洪澤縣老子山鎮九年制學校都是如此,沒有很好的發揮美術學科的教育教學特點。
從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受應試教育的影響,這里的學校根本不重視美術教育,只重視文化課成績。美術的開課質量并不高。學校的硬件設施配套不完善,學生個人擁有畫具的情況也不容樂觀,家長也不太支持。
主要原因:
首先,應試教育的陰影,湖區落后的教育思想以及教育條件的影響。
隨著教育不斷改革發展的步伐中,地處蘇北的洪澤縣老子山鎮九年制學校,因交通閉塞,教育資源落后等一切因素,實施素質教育的步伐無法向大城市哪樣快速適應。湖區教育條件差,要想和城里的學生競爭大學,他們只有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來學習統考科目。從而忽視了素質教育的根本。從這些分析中,我們可以看出,只有徹底改更新觀念,盡早從應試教育的陰影中走出來,才能推進美術綜合能力的提高。
其次,中小學美術教育改革沒能與教育現代化同步發展。美術教育的軟件建設仍較為薄弱,美術教育改革還不能適應教育現代化發展的要求,主要表現有兩點:一是教育觀念滯后,大多數教師還沒有認識到美術教育是陶冶情操、啟迪智慧、開發潛能、培養現代人的必不可少的手段;沒有充分認識到美術教育是整個教育現代化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二是教學方法滯后,教學方法單一、刻板,仍停留在以教師為軸心,以課堂為中心,以模仿為主要形式的狀態。而以學生為中心,也是公開課才偶爾一用的“招待法”。這些都嚴重阻礙了學生良好的`個性的形成,審美情趣的提高,創造能力的發展。
第三,美術教師素質不能適應當前課程改革的發展。從當前課程改革的要求來看,美術教師的整體素質還一定的差距。主要問題是①了解現代教育理論和美術教育改革信息少,教育科研能力較弱;②在思想上較大程度滿足現狀,缺少改革創新精神;③對中學美術教育規律探索不夠,課堂教學水平一般;④美術功底較淺,不能做到一專多能,輔導學生開展綜合性美術活動有一定的困難。美術教師的素質問題是影響洪澤縣老子山鎮九年制學校中學生美術綜合能力發展的關鍵問題。
解決問題的對策與建議
調查的目的在于解決問題,根據調查的情況,針對現狀,特提出如下的對策:
1、樹立全新的教學理念,進一步推進美術課程改革的進程。美術教育的改革包括硬件及軟件改革兩大部分,從硬件上來說,一定要把美術教育設施、器械列入教育現代化條件裝備系列,配套到位、管好、用好、充分發揮其效益。從軟件上來說,要按教育現代化的要求,在教育觀念、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以及教學形式等各個方面進行改革。
2、要進一步加強美術教師隊伍現代化的建設。學校應加強美術師資隊伍建設,抓好教師的培訓工作。在調查中發現,由于學校領導重考試科目,輕非考試科目,有的歸入年級組、有的歸入音體美組,美術教師的教學交流活動幾乎沒有,都是各自為政,使他們的教學處于閉塞與被動之中,缺乏積極性。培訓中可充分發揮業務能力較強的教師的帶動作用,通過“走出去、請進來”等多種渠道提高教師的美術素養。要加強美術教師的教育理論學習,鼓勵他們參與教育科研,努力掌握中學美術教育規律,促進美術教育理論和實踐的有機結合。此外,要鼓勵教師不斷總結經驗,結合本地區的實際情況,挖掘鄉土文化,自制鄉土教材,調動一切積極因素,以科學的態度和創業精神去研究美術教育所面臨的問題,全面開展各種特色的鄉土教學。要組織美術教師開展美術基本功訓練,引導他們鉆研業務,嚴格訓練,精益求精,不斷進取,使他們早日適應美術教育現代化發展的需要。
3、因地制宜,挖掘本地鄉土美術資源,促進農村美術教育的發展。要全面提高農村中學的美術教學質量,僅依靠教教材、學教材,那是遠遠不夠的,教材的內容與學生的實際有差距,與學校的辦學條件也有差距,如何挖掘新課程美術的課程資源,直接關系到美術課的教學實效。農村的美術教學,就要聯系農村教育的實際狀況。教師要引導學生把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資源和獨具特色的民間文化資源引入到自己的創作過程中來,努力開發農村當地美術課程資源,大膽對原有教材進行增、改,補充一些學生愿意學習的、教師所擅長或有特殊興趣的內容,引導學生把美術學習與生活經驗、周圍環境相聯系,表現生活、贊美生活、運用生活。即充分挖掘當地人文、地理、自然資源,增加一些具有生活情趣和地方特色的美術課。如:野外寫生、蘿卜雕刻、稻梗手工藝術、家鄉建筑、變廢為寶的綜合實踐等。
農村的調查報告 篇3
一、勞務輸轉現狀
所調查的6鄉18村共有109個村民小組,4106戶1.9萬人,現有勞動力8270人,耕地6.1萬畝,人均3.2畝,現有果園1.7萬畝,飼養大家畜 3930頭。調查顯示,20xx年,18村共輸出勞動力20xx人,占農村勞動力資源總量的24.5%,戶均輸出0.5人,實現勞務純收入1442萬元,農民人均增收757元,占當年全縣農民人均純收入的36.4%。
(一)勞務輸轉規模。調查村—20xx年三年來輸出勞動力分別為2264人、2147人和20xx人,整體上人數呈現小幅下降趨勢,年均遞減 3.6%,輸出人員主要集中在西北部和中南部山區貧困村。但靈芝鄉苗堡、原安鄉喬岔、水股、雷大安樂、曹河等果品產業發展滯后的部分山區村勞務輸轉人數幾乎沒有發生變化,勞務仍然是實現其增加收入的主導產業,占其家庭收入的70%以上。
(二)勞務輸轉人員構成和輸入區域。外出務工人員中,男性占81.3%,女性占18.7%;年齡構成上,18—35歲占52.6%,35—45歲占 38.5%,45歲以上占6.1%,18歲以下占2.8%,整體上中青年男性勞力是勞務輸出的主流,但45歲以上務工人員主要來源于山區貧困村;從文化程度上看,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占86.5%,高中(含中專)及以上占13.5%;從就業地點看,主要分布在省外寧夏、新疆、內蒙、北京和長三角、珠三角地區及省內蘭州、靜寧等地。
(三)勞務輸轉方式和從事的行業。經過近幾年的發展,勞務輸轉從自發無序的流動,逐步開始向有組織、上規模、有序化、市場化的輸轉方式轉變。有組織輸出和縣內“北勞南移”的勞務輸轉人員比例開始增長。據調查,20xx年,有組織輸出占輸出人數的5.2%,較XX年的3.1%提高了2個百分點。但自發性輸出和親朋介紹輸出仍是我縣目前勞務輸轉的主要方式,分別占輸出人數的61.2%和33.6%。在務工行業種類上,輸出人員主要從事建筑、工業、加工、餐飲、家政、汽車駕駛、社會服務等行業為主,以泥瓦工、技術工、縫紉工、服務員、保安、保姆、司機等職業為主。調查數據顯示,建筑行業占73%,工廠技工和服務行業占14.7%,其它行業占12.3%。
(四)勞務輸轉人員培訓、就業時間和維權情況。在就業時間上,20xx年,在外就業6—12個月的占輸出總數的57.7%,務工兼務農,就業時間在6個月以下的占27.2%,一年以上的占15.1%(含整戶外出打工者)。其中,源自中南部鄉鎮的務工人員就業時間普遍在6—12個月內。在就業培訓方面,培訓后輸出的不到輸出總數的2%,主要以職教中心等機構培訓的初高中畢業生為主。在權益維護方面,勞務人員法律意識比較淡薄,約有90%的務工人員就業時僅簽訂了口頭合同,書面合同簽訂者僅10%左右,在勞動保障上始終處于被動的劣勢地位,合法權益得不到有效保障。調查中出現的5位工傷人員中,用工方僅為他們開銷了醫院費用,補全了工傷期間工資,對于后期治療和勞動保障等一系列問題并沒有得到合理的解決。
二、取得的成效
近年來,農村勞務輸轉工作對城鄉經濟發展產生著越來越深刻的影響。就我縣西北部、中南部山區兩大貧困片帶的勞務輸轉工作而言,在干部群眾的重視下,一年一度頗具規模的勞務輸轉隊伍,正在拓寬農村生產力發展領域,成為有效增加農民收入的支柱產業。調查顯示,勞務輸轉對推動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勞務收入明顯增加。近年來,勞務輸轉已成為農民增收的“短平快”項目,是貧困山區農民增收的一條捷徑,勞務收入已是農業和農村收入的半壁江山。被調查的18村,—20xx年三年分別實現勞務純收入1164萬元、1258萬元和1442萬元,務工人員人均勞務純收入分別為5141元、5859元、 7103元,無論總收入還是人均收入均實現了不同程度的增長,當然,務工收入增長的`主要因素與勞動力市場供求關系發生變化,用工單位普遍提高工資待遇有關,據統計,近三年農民工工價依次為30—50元/天、40—60元/天、40—80元/天。所調查的靈芝、原安、雷大3鄉9村20xx年勞務輸出 1264人,實現勞務純收入829.4萬元,農民人均勞務純收入1095元,接近所在鄉村農民人均純收入。從收入水平看,基于外出就業時間長短,中南部較西北部務工人員人均勞務純收入高出1000元左右。
(二)農民生產生活條件有了改善。近年來,許多農民靠勞務收入修建了新房、購置了家電家具和生產工具,生產生活條件有了明顯的改善,勞務收入彌補了農業投入的不足,大部分農戶實現了勞務脫貧,推動了貧困地區經濟發展,加快了脫貧致富步伐。城川鄉陳馬村20xx年勞務輸出260人,勞務收入200多萬元,63%的農戶依托勞務收入修了新房或對舊房進行了改造,擁有手機200多部、安裝固定電話78部,有摩托車、三輪車、旋耕機等140多輛(臺),通過勞務脫貧50多戶、232人。該村五社李世軍一家8口人,2人長期在外打工,近年來年均勞務收入3萬元左右,近年翻修房屋10間,購置摩托車1輛、手機2 部,家電一應俱全,引進基礎母牛3頭,新發展果園4畝,依托勞務收入改善了生產生活條件,夯實了發展載體。
(三)群眾觀念和素質得到轉變和提高。農村富余勞動力離開家鄉進入城鎮務工,增長了見識,拓寬了視野,進而則增強了商品意識、市場意識、法制意識和勞動技能,最終將改變過去死守一業、死守一家、死守一方的傳統觀念。在此過程中,通過市場經濟的洗禮和現代文明的熏陶,他們的行為方式、思維方式和價值取向都隨之發生重大變化,并逐步成長為與市場需求相適應的新一代勞動者,其結果自然是減輕土地生態負荷,使勞動力資源得到合理配置和利用。調查統計,64%的家庭自覺履行計劃生育的政策措施,如早婚、早育、超生現象明顯減少;勞務人員法制意識明顯增強,自覺遵紀守法,當自己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主動求助有關機構進行維護,盡量減少違法違紀行為的發生;適應能力明顯提高,調查村約有186戶整戶外出就業家庭,勤學苦干,掌握一定技能后,在外站穩了腳,帶著家屬、親戚、朋友務工創業,過上了殷實的異地生活。
三、存在的問題
1、富余勞動力整體素質偏低。主要表現為:文化程度低,初中及其以下文化程度的占86.5%;專業技能水平低,73%以上的務工人員從事的工種僅局限于各種粗重的體力勞動和機械性勞動,與當前勞動力市場由體力型向專業型、技能型轉變的要求很不適應;部分富余勞動力安于現狀,寧可在家閑散受窮也不外出務工,既影響了農村富余勞動力的有效轉移,也制約了貧困山區經濟社會發展的步伐。
2、勞動力市場和管理機制不健全。勞動力市場還不夠健全和完善,縣、鄉(鎮)勞務機構工作還處在起步階段,管理體制,工作機制未完全理順,勞務信息的搜集、整理、發布覆蓋面窄,時效性差,工作效率低。專業中介組織稀少,為農民外出務工服務的中介服務、信息反饋和跟蹤管理工作微弱。勞務市場和管理機制中存在的問題與當前勞務工作需求極不對應。
3、農民工合法權益難以有效維護。農民工維權方面的體制和政策還不完善,管理不到位,農民工權益得不到保障的現象普遍存在。由于勞動力轉移的自發行為較多,缺乏跟蹤管理。農民工法制意識比較淡薄,用工單位沒有認真執行勞動合同法,不簽訂正式的用工合同,拖欠克扣農民工資、延長工作時間、增加勞動強度的現象仍然存在,農民工的生產、生活條件較差,工傷和職業病得不到有效防治,勞動糾紛時有發生。
4、勞動力培訓和組織輸轉不到位。勞動、農業、教育等部門沒有形成有效的資源整合,農民工培訓資源管理比較分散,投入少,規模小,與農民工培訓的需求相差懸殊。有組織輸出規模小,組織輸轉工作不到位,致使務工保障和跟蹤服務等一系列工作無法到位。
5、勞務輸出致使潛在矛盾出現。勞務輸出產生空巢家庭,孩子監護教育出現空檔,爺爺奶奶隔代教育,溺愛多于管教,留守兒童的管理教養存在很大風險,不利于農村下一代人的健康成長,并且老人撫養不能到位,耕地出現不同程度的荒蕪,新農村建設主體力量也顯得不足。
四、對策及建議
(一)積極拓展勞務輸轉空間,圍繞產業開發,促進農村勞動力就地轉移。一要在鞏固現有勞務基地的基礎上,瞄準沿海發達地區和周邊勞動力需求量大的省區,積極開拓新的勞務基地,加大有組織輸出規模,鼓勵技能型、智能型、專業型勞務人才大規模輸出,切實提高輸出質量,增加勞務產業效益。二要充分結合我縣實際,圍繞產業開發,積極開展北勞南移工程,擴大縣內輸轉規模。要促進北勞南移規模,必須加大果品標準化生產規模,拓展延伸果品專業村、專業鄉和專業經濟帶區域,大規模引導農戶進行果品標準化生產,提升果品質量,標準化生產規模加大的同時勞動需求量相應增加,縣內勞動力輸轉就業空間增大,無疑會帶動周邊鄉鎮富余勞動力的就近轉移,有利于果品和勞務兩大產業的共同發展,有利于促進農村潛在問題的有效解決。同時,要積極推進農業產業化發展步伐,培育壯大龍頭企業和種養業基地建設規模,拉長產業鏈條,增加就業機會,為農民爭取更大的就業空間和利潤空間,促進農村勞動力就地轉移。三要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大力發展工業和第三產業。引進勞動密集型企業,加快發展多種所有制形式的經濟組織,為農村勞動力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
(二)強化職能,提高效益,加快勞務輸出服務體系建設。一要加強各級勞務機構建設,強化工作職能,提高工作效益,搭建信息平臺,盡快形成縣、鄉、村三級上下聯通、覆蓋面廣的勞務信息網絡,及時準確地把各種勞務信息傳輸到基層和農戶,引導農民按市場需求開展勞務輸出和搞好產業結構調整,切實形成三級聯動、齊抓共管的勞務輸出工作網絡。二要扶持建立和完善勞務協會等中介組織。鼓勵和支持涉農部門、經濟實體和社區積極興辦各類中介機構,鼓勵創業人員、農村能人、勞務經紀人和大中專畢業生創辦集信息收集、技能培訓、職業介紹和有序輸出為一體的農村勞務輸出組織,健全政府推動、市場運作、中介機構和民間組織積極參與的勞務輸轉體系。通過政府的主導和市場運作的方式,加快建立和形成勞務組織化輸出格局,提高勞務效益。
(三)積極維護農民工權益,不斷完善農民工社會保障體系。嚴格執行勞動合同制度,以宣傳和貫徹《勞動合同法》、《就業促進法》為切入點,加強對縣內勞動用工單位的監察執法力度,提高勞動合同的簽訂率。認真執行最低工資保障制度、加大對農民工工資的清欠力度,為全縣經濟社會穩定發展做出積極貢獻。建立農民工社會保障制度。督促用工單位依法將務工人員納入工傷保險范圍,并積極參加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同時,政府主導,中介組織、民間組織及群眾積極參與,加大對外出務工人員的權益維護和保障力度。
(四)發揮勞務機構的主動性,進一步抓好返鄉創業工程。加強與外出務工人員特別是成功人士的銜接溝通,大力宣傳靜寧優惠政策,利用多種方式,鼓勵和引導他們獲取資金后回鄉落地生根,創辦、經辦企業和經濟實體,帶動地方經濟的發展。使返鄉創業在勞務輸轉工作中有新的突破。
總之,勞務輸轉工作量大面寬,各級組織和職能部門要充分認識勞務輸轉對農村經濟工作產生的深遠意義,要看到勞務輸轉有利于解決本地經濟發展缺資金、缺技術、缺管理人才等方面的困難,應把此項工作作為農村工作的戰略任務,常抓不懈,切實抓出成效,為構建小康靜寧、和諧靜寧、活力靜寧,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做出更大的貢獻。
農村的調查報告 篇4
按照市領導安排,我局組織全市各鎮鄉對各自轄區內50戶以上集中居住點的排水、排污情況進行了排查,排查結束后又安排專人對存在的問題逐一進行了核實,現將調查、核實情況匯報如下:
一、基本情況
根據各鎮鄉上報數據,全市50戶以上集中居住點共591個:其中有排水系統的497個,無排水系統的94個;有排污系統的80個,無排污系統的511個。全市50戶以上集中居住點都存在一定的排水、排污問題。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排水系統
我市農村集中居住點大部分為“5.12”地震后新建,并由發改部門按“以工代賑”的方式進行基礎設施配套建設,絕大部分集中居住點都有排水系統,在調查中發現存在以下問題:
1、由于農村集中居住點基礎設施配套建設以項目的形式完成,所以大部分集中居住點只完成項目內的.排水系統建設,而沒有與原有排水系統連通,造成集中點雨水直接排入農田,大雨、暴雨時雨水不能及時輸送,導致村民住宅被淹。如鎮村2組、鎮村5組、鎮吉祥村、鎮村4組等集中點都只完成了小區內的排水系統,沒有與原農灌排水系統連通,雨水直接排入農田。
2、部分農戶為節約成本,建房時未抬高室內地坪,甚至部分房屋室內地坪低于室外配套的道路標高;部分集中居住點周圍本身就無排水系統,要解決排水問題需新建管線,經費較高;部分集中居住點選址時選擇在地勢低洼地段,甚至個別集中居住點標高低于四周排水溝標高,雨水無法排放,解決此類排水問題十分困難,如鎮村5組1號集中點,該點在二環路旁,平均標高比二環路路面標高低,雨水倒灌現象十分嚴重,要解決排水問題只能重新沿二環路新建邊溝,雨水排入紅巖渠,但新建整個邊溝長約500米,所需經費較大。
3、部分集中居住點排水系統施工質量較差,現已出現部分溝渠損壞現象;部分溝底未按高程放坡,造成排水溝積水,村民意見較大;部分溝渠截面偏小,設防標準偏低。如金花鎮玄郎村集中點就存在因排水系統由多家施工單位完成,出現雨污水管錯接,污水倒灌現象;吉祥、鳳凰兩村存在溝底倒坡,排水系統損壞等問題。
4、集中居住點內排水系統管理不善,普遍存在部分農戶在建設入戶通道時縮小排水溝斷面現象,甚至部分農戶擔心暴雨雨水進屋,阻塞排水溝。
(二)排污系統
1、大部分農村集中居住點基礎設施配套工程是在農戶主房建設完成還未修建附屬用房時開始實施的,因此造成大部分集中居住點無排污系統。部分鎮鄉未要求重建農戶在修建附屬用房時必須修建沼氣池,因此多數集中居住點還存在旱廁,生活產生的污水未排入溝渠,而是直接排放到屋后,停留在田地,對環境影響較大。如鎮村3組、鎮村4組、鎮中新村19組、鎮村2組、鎮村2組、鎮村5組等絕大多數集中居住點都是污水四溢,污水未經任何處理亂排亂放,嚴重污染環境。
2、部分鎮鄉排污系統建設還存在“半拉子”工程。如鎮村6組集中居住點,靠近場鎮,現已完成全部住房建設,也完成路面硬化,但無排水、排污系統,還有部分村民無法入住,群眾反映強烈。鎮祥柳村17組集中居住點,該點為搬遷安置小區,整個小區排水、排污系統經統一設計后,現部分主管建設已完成,但由于缺乏項目資金,工程一直未完工,部分搬遷農戶已入住,群眾意見較大,雨季時可能出現雨水進屋情況,有一定的穩定風險。
三、意見和建議
(一)建議各鎮鄉落實專人負責50戶以上集中居住點排水、排污工作,市政府給各鎮鄉一定的前期工作經費,由各鎮鄉請有資質的設計單位,對存在問題的集中居住點周邊環境進行勘察,提出合理的排水整治方案及經費預算,報市政府供領導決策參考。
(二)建議鎮鄉政府將完善農房集中點排污系統納入環境綜合整治內容,委托市農能局對各集中居住點排污情況進行調研,在集中居住點適當位置選點建設化糞池,使集中居住點污水經過處理后達標排放,減輕直接排放對排污溝沿線的影響。
(三)各鎮鄉應建立集中居住點管理制度,組織人員做好排水系統的日常維護,定期清淘排水溝,防止占用、堵塞排水溝的情況發生,確保排水系統正常使用。
(四)對未完成排水系統建設的集中居住點,安排資金完善排水系統建設,消除不穩定因素。
農村的調查報告 篇5
調查地點:
調查目的:調查和宣傳社會主義新農村,讓社會各界關注、了解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引導廣大青年學生積極投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調查內容:包括五方面的內容。
1、村民的文化娛樂;
2、村里的黨政建設;
3、村民的收入和消費;
4、新農村建設情況。
調查范圍:該村15歲以上村民。
調查途徑:隨機調查,以實地走訪調查為主;
調查時間:
問卷填寫及回收情
一、村基本情況:
村位于雁門關旅游路,距縣城約7公里,比較偏僻沒有公交車通行。全村國土面積,共五個村民小組,190戶,總人口684人,實住人口480人,黨員16人,可用耕地面積畝,其中玉米面積面畝,20__年玉米產量達到3100噸。全村經濟總收入達到萬元,人平純收入實現元。村級公路硬化累計達到公里,基本實現組組通公路。該村地域寬闊,有平原、山坡,可開發的潛力很大,林地面積地多畝,養豬、養羊、養牛的條件得天獨厚。20__年生豬出欄頭。
二、新農村建設情況
所謂“新農村”包括幾個方面,即新房舍、新設施、新環境、新農民、新風尚。這五者缺一不可,共同構成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范疇。
(一)新農村建設取得的成績
1、村容村貌有了新變化。通過環境整治,道路的硬化、村莊的綠化、路燈的亮化以及斷墻殘壁的拆除,基本改變了農村的“臟、亂、差”現象。
2、群眾環保意識有了新提高。通過凈化、綠化、亮化工程,群眾不但對庭院衛生意識有了轉變,對公共衛生也有了講究,樹立起講衛生、美環境的新意識,形成“人人講文明、個個愛清潔、戶戶講衛生”的良好氛圍。
3、團結協作精神有了新突破。在新農村建設過程中,廣大黨員干部群眾群策群力,齊動手,齊出工,做了大量的工作。集體出資和群眾集資緊密結合,全村上下擰成一股繩,團結協作精神得到進一步發揮。
4、村班子號召力、戰斗力、凝聚力有了新轉變。在新農村建設工作中,通過各項方案的實施,進一步體現了黨員干部的戰斗力;在各項實事工程的建設中,進一步提高了黨員干部在群眾中的號召力、凝聚力。干部的工作責任心和事業心增強,村班子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干部的作風得到了明顯轉變。
(二)新農村建設存在的問題
1、鄉、村資金缺乏,如何用有限的資金去創建更大的成績是一個難題。
2、部分群眾的認識還不到位,環保意識有待加強。
3、農民勞動力素質較低,運用科學技術的方法耕種較低,且對新技術缺乏認識,阻礙了學習使用新科技的能力,同時農民的思想還比較保守,傳統的小農意識普遍存在,存在著“小富即安”的心理,對進一步開展農業產業積極性不高。
4、農產品的加工還處于原始的階段,對農產品的精加工較少,因而對農產品在科技的含量及對外競爭力是嚴重的阻礙。
5、在調查中85%的村民對國有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政策不了解的態度。
三、村民的收入和消費
通過村書記以及對部分村民的詢問,本村60%村民的主要收入是種植玉米及其它家產品。38%的村民農閑時節到附近的工廠做工。村民的主要消費是學生,35到55歲的村民一年的大部分收入用來支付學生的各項費用。有的家庭一年收入根本不夠支出。
四、村民的文化娛樂
村內沒的專門的娛樂場所,也沒有可供休閑的場所,村民基本上沒有什么娛樂活動。
通過這次調查以下是對新農村建設的幾點建議
1、抓好村級干部隊伍建設。實施村級后備干部人才庫工程,拓寬選人用人的渠道和范圍,實行大范圍、寬領域選拔村級干部;改進管理辦法,推行干部崗位目標責任制,嚴格考核管理,將工作績效與干部待遇掛鉤,每半年考核一次,年終兌現獎懲。
2、加強黨員干部教育。一是建立干部定期培訓制度。每年對村級黨員干部分期分批培訓一次;二是鼓勵黨員干部積極參加黨校、農函大的學習,不斷提高黨員干部素質;三是建立黨員干部自學制度、理論學習考核制度,把考核結果作為選拔任用村級干部的重要依據,幫助農村黨員干部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四是教育黨員干部爭做致富能力強、幫富能力強的雙強型黨員干部,提升黨員干部自身文明素質,成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帶頭人。
3、加快轉移農村剩余勞動力。支持鼓勵農民自主創業,創辦鄉鎮企業,為農民提供就業機會。按照“轉移農民,富裕農民”的要求,加強對農民的培訓工作,搞好信息網站建設,支持農民本地創業與外出務工相結合,要培育一批能人帶動農民轉移。
4、加強對農村科技文化教育等各項政策的投入,提高農民的整體素質。加大農村教育工作的投入,對農民進行多方面的投入使他們能夠掌握新技術,了解新信息,增加致富的本領,同時,也要加強農村法制的建設,供他們能夠到懂法、知法、守法、用法。
5、增加農村的娛樂設施,為農民提供休閑場所。
6、多向農民提供小額貸款,扶持農民發展農副產業,并為其提供技術指導,以解決農民創業的經濟憂慮和技術憂慮。
我們作為大學生村干部應該加大對新農村政策的了解和“三農”的認識,政府、給予我們大學生村官的支持,要通過各種行之有效的措施,積極發揮大學生村官的各種優勢,為農村干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面做出貢獻。
農村的調查報告 篇6
一、基本情況
Xx村是丁聚英鎮最偏遠、貧困人口最多的行政村,也是我市嚴重貧困村之一。該村位于武當山南麓,面積30多平方公里,人口稀少,人均收入較低。20__年,村里貧困戶數量為54.5%,現在已經下降到45.6%。全村耕地面積877畝,人均耕地0.8畝左右。
有6個村民小組,310戶,1086人,其中60歲以上老人200多人,常住人口約占總人口的十分之一,基本都是60歲以上的患病老人和留守老人。
xx村主導產業為坡耕、小規模家庭農業和農民工,主要從事農民工約500人,占總勞動力的60%以上。20__年,貧困人口收入占種植業收入的10.6%,占養殖業收入的5.4%,占勞動收入的71%,占其他收入的13%。
二、貧困的主要原因
(1)交通和環境條件差導致貧困
Xx村是丁聚英鎮比較偏僻的行政村,距離鎮中心較遠,人口稀少,交通不便,信息閉塞。受自然條件、發展空間、區域環境、基礎條件等因素制約,長期以來,該村工業發展滯后,集體經濟薄弱,基礎設施落后,村民收入普遍偏低。
(2)缺乏產業支持和集體經濟薄弱造成的貧困
xx村大部分村民外出打工,經常住在村里的小部分村民基本都是老、弱、病、殘的留守人員,大部分從事種植養殖,但平均土地不到0.8畝,90%都是荒山,需要更多的經營投入,但產出較少,幾乎沒有收入;有的家庭養一只豬,幾只雞,幾只羊,但由于交通和信息條件,大多自給自足,無法形成規模,村民沒有收入;由于前幾年村部成立,村集體欠下近百萬外債,難以自保,更談不上供養村民。
(3)自然災害造成的貧困和重返貧困
這個村子的農民經濟狀況很差。如果他們遇到自然災害和人為災害,如作物減產、水產養殖瘟疫、家庭成員突然殘疾或死亡或其他自然災害,他們可能會造成貧困或重新陷入貧困。在調查過程中,我了解到杜明山、曹學勝等20多名村民因病或災而致貧,這類貧困戶約占全村的20%。
(4)勞動力不足,家庭成員年老或殘疾,造成貧困的
目前,農村社會保障機制還不完善。對于農民來說,如果家庭中有殘疾、體弱多病或喪失勞動能力的老年成員,他們不僅不會為家庭的收入做出貢獻,還會增加支出,導致家庭長期陷入貧困,難以擺脫貧困。如果有長期患病或重大疾病的患者,
不僅不能通過勞動賺取收入,醫療費用還很高,有的甚至負債累累。對于這個村的貧困農民來說,生病后往往是小病纏身,大病則耽誤。對于那些無法再承受或拖延的疾病,治療費用已經成為這些農民的沉重負擔。這些貧困戶被長期積累的醫療費用和長期疾病壓垮,沒有精力和信心脫貧。
(5)勞動力文化素質差導致貧困
幾年前義務教育不免費的時候,這個村很多窮人因為上學距離遠,家庭貧困等原因輟學,因為輟學而成為新一代的窮人。勞動力文化素質低不僅是貧困的結果,也是貧困的原因。調查結果顯示,村民勞動力文化素質較差,貧困人口文盲率超過20%,
貧困人口平均受教育時間不足6年,遠低于全鎮平均受教育水平。由于勞動力文化素質低,家庭經濟的發展缺乏規劃、技術和管理能力;外出工作只能做一些建筑、采煤等體力工作。,這是一些收入,但與其他人相比,收入差距很大。
(6)貧困戶主觀扶貧意識差,沒有導致貧困的危機感
貧窮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沒有擺脫貧困的信心和決心。該村部分貧困人口文化素質低下,思想消極保守,思維觀念仍停留在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時期。他們沒有發展動力,安于現狀。各單位、各部門、各行各業踴躍向貧困戶捐款,部分貧困戶思想依賴重。甚至有少數人認為,要為他們捐錢捐物,國家要扶持。
三、對策和建議
(1)進一步促進生態移民的遷移。
20xx年精準扶貧工作啟動后,通過多方協調,xx村啟動了36名生態移民搬遷工作。辦法是農民和村民共同建設自己的項目,國家統籌資金,每戶補助3萬元。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這項優惠政策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財政支持和享受政策的家庭數量遠遠不夠,導致安置房建設進展滯后。
建議整合多部門項目資金,加大支持力度,
快速深入推進生態移民搬遷。楊家廟子、孫家院、徐家院、白義安、鐘靈5個院落高標準建成,全村310名村民全部集中居住,形成“一根線穿五顆珠”的新農村局面,既解決了農民的住房問題,又把院落建成了新農村景區,為未來旅游業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2)加大銀河路改造力度
銀和路是xx村到集鎮的唯一通道,長約15公里,窄、彎、不平,路況較差。雖然今年上半年借助3萬次“村村通”活動,對同村路進行了改造,搭建了錯車平臺,增設了標志,但仍遠遠不能滿足當前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
有關部門積極爭取上級按照山區二級公路標準,改建銀和路,打通丁白路(丁聚營-白楊坪),改造寬3.5米的同村路,促進村內太渡湖、楊家廟子、白義安、李佳原、廬山、黃龍峽等旅游資源開發,促進農民增收致富脫貧
(3)促進旅游業發展
Xx村地廣人稀,旅游資源豐富。如何充分發揮這些資源優勢,促進產業發展,拓寬農民增收渠道,是本輪精準扶貧要解決的關鍵問題。
卡建議進一步加大封山育林力度,實現全綠覆蓋,形成青山綠水藍天的優美環境,為旅游業發展奠定堅實基礎;通過土地流轉,在溝渠、溝谷等平坦地區或斜坡上形成了種苗、花卉、中草藥、雜果等種植產業:“春花夏蔭、秋果冬綠”實現整體景觀、景觀生態、生態產業化,既美化了環境,又帶動了旅游資源的開發利用,促進了農民收入的增加;通過招商引資,開發太渡湖、楊家廟子、白義安、李佳原、會稽山、會稽山大峽谷等景點的旅游資源,鼓勵農民發展農家樂、鄉村酒店、垂釣、健身等產業,為農民致富增加另一個渠道。
(4)強化貧困戶的“輸血”和“造血”功能
"扶貧的關鍵是幫助人民”。再好的優惠政策,再多的扶持資金,如果貧困戶無動于衷,扶貧工作就徹底失敗。
對于此類對象,建議按照“一戶一法”的要求,逐戶量身定制救助措施,明確責任人、任務、標準、措施、時間節點,做到識別病脈、開好處方、抓好藥,提高救助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一是繼續推進“金藍領”工程,為每個貧困家庭培養一兩個具有實用技能的勞動者,讓他們通過勞動增加收入,擺脫貧困;二是繼續推進“5541;工程,“輸血”與“造血”并重,鼓勵貧困戶利用山地農場等優勢資源開展種養業,增加收入;三是繼續推進收入“四對”幫扶和金融幫扶,解決一部分有能力脫貧的貧困戶的融資和辦理困難問題,為他們脫貧致富奔小康掃清障礙。
(5)加大扶貧保護力度
在xx村的眾多貧困戶中,有一類既沒有勞動能力,也沒有致富途徑的窮人。他們無法靠自己脫貧,比如“五保”老人、孤寡老人、殘疾病人等。如何對這類對象進行準確的扶貧,是我們應該關注的問題。
建議加大扶貧保障力度,充分利用醫療保險、養老保險、最低生活保障、五保供養等民生政策,為因病致貧或喪失勞動能力的貧困戶籌集資金,幫助其購買社保,讓貧困戶有醫療保障,有養老保障意識。負擔沉重的貧困家庭,通過獲得最低生活保障救濟、治療疾病、養老,可以看到脫貧的希望,走上勤勞致富的道路。
農村的調查報告 篇7
一、農網改造工作成效顯著
我市農網改造工作,自1998年下半年啟動以來,有計劃有步驟地實施了兩期工程,由于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各級各部門的團結協作和共同努力,各項工作目標與任務基本完成,取得了顯著成效。
1、兩期工程投資近10億元。我市農網改造一、二期工程計劃總投資達92964.55萬元,實際完成投資91727.5萬元,為計劃的98.7%。其中:一期農網改造投資計劃60404.55萬元,實際完成投資58535.02萬元,為計劃的96.9%;二期農網改造投資計劃32560萬元,實際完成投資33192.48萬元,為計劃的101.9%。
2、實體工程發揮功能。經過5年多時間的農網改造工作,全市新建110KV變電站16座、線路126.79公里,新建35KV變電站11座、線路191.65公里,新建和改造10KV及以下低壓線路18958.24公里,更換高耗能配電變壓器4528個,臺區改造4911個,完成臺區村網改造3338個。以上各項工程絕大部分投入運行,為農村居民生產、生活用電發揮了功能作用。
3、農網覆蓋面大。在全市現有的2957個行政村中,已改造入網的村有2256個,占76.3%。全市現有農村戶99.37萬戶,已改造入網的有61.1萬戶,占61.5%,其中:超出全市平均水平的有北湖、蘇仙、桂東、安仁、宜章和桂陽等縣、區。
4、電價降低,農民負擔減輕。據測算,地方電力7縣(市、區)農村用電均價由原來的平均0.9元/千瓦時降到0.61元/千瓦時,平均降低電價0.29元/千瓦時。電業局五個代管縣農村用電價平均降低0.7元/千瓦時。按此計算,全市農民年減負約14344萬元,入網的農戶平均每戶年受益235元。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1、農村居民與電力部門之間的利益矛盾突出。首先從農戶看:國家實施農網改造政策后,農民確實受益匪淺,主要是經濟上受益,過去全市農村平均電價達1元/千瓦時以上,如桂陽縣新塘村改造前電價高達3.6元/千瓦時,改造入網后,全市農村用電基本上實行同價,平均電價在0.60元/千瓦時左右,平均每戶每年可少支付電費200多元;其次是入網后電力供用有保障了,停電少了,電壓穩定了,農戶更高興了。因此,農村用戶對入網改造積極性很高,日夜盼望入網,還有不少的村多次申請入網改造,并將農戶入網進戶的有關費用都已收交到村里,但就是不能如愿。再從電力部門看:根據國家有關政策規定,電力部門不僅是實施農網改造工程的承擔者,而且還是負責經營的獨立承擔者,此項工程乃民心工程,入網戶越多,電力部門讓利越大,并且工程所需的貸款越多,利息支付越多,經營成本增加,經營壓力增大,特別是收費壓力和安全壓力增大,同價后,供電所人員的工資、設備維護資金均沒有著落,導致相當一部分供電所出現虧損。因此,電力部門對農網改造積極性不高,入網戶與電力部門之間的利益矛盾日益突出。
2、農網改造工作發展不平衡,改造到戶率相差懸殊。全市一、二期農網改造工程任務基本完成,戶入網率為61.5%。從11個縣(市、區)看,發展很不平衡,入戶率最高的`北湖、蘇仙兩區為98%,最低的永興縣只有28%,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原因有二:一是農網改造資金嚴重不足和戶均投入資金量不均衡,造成改造入戶率的高低現象。如北湖、蘇仙兩區現有農村戶10.78萬戶,兩期共投入改造資金26280萬元,戶平投入2438萬元;而永興縣現有農戶11.98萬戶,共投資7803萬元,戶平投入651元;二是各縣(市、區)所選擇改造的村落人口集聚密度不一樣,同樣造成入戶率的高低現象。如永興縣農網改造的臺區,大部分是東、西部的邊遠地區,這些邊遠地區住戶分散,供電半徑大、供電質量差,改造投入資金大,戶均投入資金達2322元。安仁縣地形相對平坦,農戶居住相對集中,因此,改造入戶效果就不一樣。如永興、安仁兩縣農村戶數不相上下,永興為11.98萬戶,安仁為11.27萬戶,所投入的農網改造資金兩縣分別為7803萬元和6547.5萬元,而改造到戶就大不一樣,兩縣分別為3.36萬戶和8.07萬戶,到戶率分別為28%和71.6%。
3、有關部門辦事不公,農戶意見很大。農網改造工作是一項政策性很強的工作,它直接關系到每個農戶的利益,因此,辦事不公,就會造成不良后果,影響政府形象和部門形象。在這次調查中發現永興縣在農網改造中還存在不少問題,主要體現在農網改造規劃缺乏客觀性、公正性、科學性和合理性,領導干預太多。如碧塘鄉的錦里村共322戶,雖然列入了第二期農網改造計劃,并于20xx年8月6日動工,今年7月2日通過竣工驗收,但是計劃從碧塘鄉鐵爐村架設10km的10kv線路到該村的愿望落空,因為鐵爐村未進行農網改造,村民不允許錦里村搭火。由于決策失誤,造成兩村的農戶意見很大,錦里村的農民花了錢不能入網,鐵爐村的農民處于優勢地位,不能優先安排改造。
4、同地不同價,同網不同價現象嚴重。目前全市的同網同價工作還未完成實施,11個縣(市、區)還5個縣沒有同價,有的雖然同價,但也是按1、2、3個價區內的同價,1價區與3價區之間每千瓦時還存在0.07元之差。據調查了解有一部分鄉供電所在收取電費時,沒有按物價部門限定收費價格標準進行操作,如永興縣最高收費標準3價區的電價只有0.59元/千瓦時,但供電所實際收取卻按0.65元/千瓦時。這種同地不同價,同網不同價的現象,不僅給各電力部門帶來不公平,而給沒有同價的老百姓同樣不公平,同樣的農網改造,不一樣的同價政策,也是給老百姓帶來不滿意的根源。
三、幾點建議
1、要加強對各級供電所的規范管理,確保“兩改一同價”工作進一步深入,嚴防農村電價出現反彈。
2、要加強對電網安全運行的管理,保障農村用電的供給與安全。
3、有關部門要對一、二期農網改造工作中的遺留問題,想辦法進行解決,盡可能使老百姓滿意。
農村的調查報告 篇8
一、調查目的和方法
(一) 具體目標
1、了解農村初中生的學習心理現狀
2、了解當前農村初中生的學習心理特點
3、了解當前農村初中生的學習心理成因及對策
(二)問卷調查
學生問卷,內容涵蓋教育價值觀、學習態度、學習需求和學習目的四個方面。問卷調查在大水泊鎮初中進行,共發問卷200份,回收有效問卷190份,接近理想的高效樣本數。
二、 調查結果分析
對學生問卷調查分析,,農村初中生的學習心理具有明顯的時代特征。
(一)農村初中生的學習心理現狀分析
1、教育價值觀
調查顯示,大部分農村初中生具有較為明確的教育價值觀。74%的學生認為學習的作用是提高自身素質,10%的學生認為學習的作用是為了考中專和大學,16%的初中生沒有考慮。
調查還顯示,農村初中生的教育價值觀帶有顯著的經濟社會特征。他們認為,農村青年的經濟收入與受教育程度成正比,其中65%的學生認為高中中專 畢業生掙錢多,25%的學生認為初中畢業生掙錢多,10%的學生認為小學畢業生掙錢多。
2、學習態度
3、學習需求
當前,“特長”是師生共同關心的熱門話題,許多教育工作者甚至把“特長”看做是“素質教育”的代名詞?。在調查中我們發現,大部分學生對“特長”有正確的認識,其中,92%的學生有自己感興趣的目標,且有52%的學生希望得到教師的指導。同時,78%的學生希望在勞技課、活動課上學到較多的、實用的農業科技知識,使之能對他們以后的工作有所幫助。
4、學習目的
調查結果表明,對于初中畢業后的打算,55%的學生選擇讀高中或中專,18%的學生選擇就業,27%的學生還沒有考慮。有讀大學愿望的占37%。初中學生對于“務農”的態度是我們調查的重要目標之一。調查結果表明,農村初中生大部分不愿意務農。
(二)當前農村初中生的學習心理特點
1、教育價值趨向多元化、務實化、功利化
自己跳出“農門”,走向城市。他們中的大部分人已經認識到了教育的重要價值在于幫助他們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使他們掌握生存、生活所需的基本的文化科學知識,以增強自己在未來社會的競爭能力。在此基礎上,部分家庭經濟條件較好且成績優秀的學生則致力于追求大學教育。
初中生的教育價值觀的另外兩個特點是務實化和功利化。初中學生越來越強烈地追求未來教育輸出的經濟價值,他們中的很多人從經濟的角度去衡量所學課程的價值,繼而決定自己在不同課程上的努力程度。他們要求課程教學更多地聯系生活和生產實踐,滲透更多的實用技術。
2、學習目的明確,但具有主觀性和不協調性
對學生的問卷調查表明,73%的學生具有明確的學習目的`。但是,通過對調查問卷的對比分析和對學生本人的考察,我們發現,學生的學習目的具有嚴重的主觀性和不協調性。學生學習目的主觀性突出表現在:他們已經認識到了未來進入城市就業或在農村非農產業就業的艱難性,但有67%的學生卻表示不準備在農村務農。學生學習目的的不協調性主要表現為思想與行動的不協調。調查結果表明,33%的學生將準備在農村務農,但這部分學生在上勞動技術課時并不認真,平時也很少接觸農業科技方面的資料。同時,37%準備考大學的學生中有相當多的人在學習上并沒有顯現出相應的積極性,而是呈現出一種消極等待的學習態度。
三、對調查結果的思考
(一)當前農村初中生的學習心理狀況成因分析
當前農村初中生的學習心理狀況,其主流是積極向上的,他們正在健康地成長,同時也存在消極的一面,不容忽視。
1、市場經濟發展的影響
從宏觀角度看,農村初中生深深地感觸到了國家經濟發展的快步伐,欣喜于輝煌的經濟成就。調查結果顯示,98%的學生對未來充滿美好的向往,其中有82%的學生對“競爭”這一市場經濟的本質屬性了解較深。從微觀角度看,市場經濟在農村的逐步深入,使農業的生產結構、生產方式不斷變化,而轟轟烈烈的農民打工隊伍更使農村人的生活發生了質的變化。農村初中生對于這些變化極為興奮,因為他們享受到了蘊藏其中的經濟利益和文化利益,使他們不愿生活在農村,且幼稚地想及早結束學業而外出打工。
1、國家高等教育改革的影響
隨著高等教育的改革,將有越來越多的人獲得上大學的機會,以至于部分學生對考大學信心十足。但是,我國高等教育招生和分配制度的改革,對學生的負面影響也很大。調查結果表明,26%的學生認為家庭難以負擔未來讀大學的高額費用而放棄考大學的愿望;52%的學生認為大學不包分配而感到前途渺茫,從而在學習上漫無目的。需要特別指出的是,由于高等教育招生和分配制度改革的影響,使部分德、才兼備的學生感到迷茫和失望,并逐漸淡化了對學習的興趣,失去了學習的積極性。
3、教師的影響
在諸多的影響因素中,我們認為,教師對于學生的影響最直接、最持久、最有效。但當前的問題是,由于教師行為滯后,所以使教師的教育和教學工作對學生學習產生的制約和負面影響越來越大。
(二)形成健康的學習心理的對策
影響學生學習心理的因素非常復雜,因而幫助他們形成健康的學習心理的任務十分艱巨。為了適應改革開放新形勢的要求,實現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軌,應積極地幫助農村初中生形成健康的學習心理。
1、增加投入,創造良好的教育教學環境
當前,農村學生已經感受到了社會進步的快節奏,初步了解了滲透于社會生活各個領域的高科技。但在日常的學習中,他們接觸的卻是落后的儀器設備、簡陋的實驗場所、過時的科技知識,這種強烈的反差必然使他們感到厭倦并產生抵觸。因此,只有增加硬件和軟件的投入,使儀器設備、實驗場所、科技知識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才能對學生產生求知的誘惑和刺激。
2、幫助學生準確地了解和把握未來
由于主客觀方面的原因,農村初中生對國家市場經濟發展、高等教育改革、素質教育實施等的了解既不全面也不深入,所以有必要向他們介紹國家市場經濟發展所取得的輝煌成就和存在的困難以及未來的美好前景;向他們介紹高等教育改革中招生制度的合理性、科學性,收費制度的公平性、保護性,分配制度的靈活性、公正性;向他們介紹素質教育實施的具體內容、價值和未來取向,以幫助他們明辨是非,消除誤導。
開設心理輔導課程,對學生進行學習動機、學習興趣、學習能力、考試心理、學習適應性等內容的輔導是當務之急。
學生是祖國的未來,他們是祖國的明天。為了他們的將來也為了祖國的明天,我們一定要重視對他們的教育,為他們的健康成長創造良好的環境,為祖國更好的發展,更加繁榮昌盛而努力。
農村的調查報告 篇9
人居環境,是與人類生存活動密切相關的空間,是人類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主要場所。近幾年來,我鎮在抓鎮域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狠抓了以鄉鎮建筑、鄉鎮基礎設施、自然環境改善為內容的人居環境建設,取得了可喜的成效。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推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為目標,按照科學分類、摸清底數、突出重點、明確方向的要求,以改善農民的基本生產生活條件為基礎,以集中整治環境為重點,以建設美麗鄉村為導向,采取多方面聯合進行調查。
二、基本情況
曹川鎮位于平陸縣最東部,距縣城50公里,全鎮20個行政建制村。(20xx年新建一個移民“新村”,暫無土地,人口歸原屬)175個居民組,210個自然莊,21000口人,轄區有著豐富的礦產資源,尤以煤、鋁礦藏為主。依托資源優勢,礦產工業較為發達,形成了聞名全縣的曹河工業區,有虞東電力、安瑞煤業、東寶剛玉、磊鑫耐火材料等企業20余家。全鎮地形北高南低,區域最高海拔890米,年平均降雨量550毫米左右,光照充足,典型的黃土坡地,經濟發展以農業生產為主,盛產以小麥、玉米、豆類為主,兼有棉花、谷類、薯類等作物。特產有煙葉、板栗、天然木耳、蜂蜜等。其中煙葉在國內市場享有“小云煙”之稱。
近年來曹川鎮城鎮建設發展迅猛,特別是被平陸縣縣委、縣政府確定為“一城三鎮”建設重點以來,以扶貧移民搬遷為契機,不斷推進城鄉一體化建設進程,集鎮人口規模不斷增加,集市貿易相當繁榮,已發展成為平陸東部的經濟、文化和商貿中心。
三、分類調查情況
此次調查針對我鎮農村按照需要移民搬遷的村、需要改善基本生產生活條件的村、需要集中整治環境的村、可以建設美麗鄉村的村等進行初步分類,摸清底數。入村調查情況如下:
1、對于環境整治工作已達到一定程度的村,可以建設美麗鄉村的 劉嶺村、下澗村、廟崖村、太寨村4個村,這些村總戶數為1334戶,主導產業收入占農民收入60%以上的有 4個村,占全縣建制村1.75 %;公共設施完善、布局合理的有 4 個村,占全縣建制村1.75 %;在有較好生態環境的村中自然景觀較好的有 4個村,占全縣建制村1.75%;居住條件好的有3個村,占全縣建制村1.32%;綠化面積超過本村總面積25%的村有3個村,占全縣建制村1.32%;有完善的公共活動及綜合服務設施的村有 4個村,占全縣建制村1.75%;1000人以上有老年人日間照料服務設施的村有 2個占全縣建制村0.88% 。
2、傳統文化和歷史文化的村有寺頭村,本村是傳統村落和歷史文化名村,本村有關帝廟文化節,占全縣建制村0.44%。
3、鎮政府所在村為曹川村,有便民銷售網點、合理的產業布局、政府公共服務綜合設施(一站式服務平臺)、銀行網點、有一所敬老院,占全縣建制村0.44%。
4、對于需要集中整治環境的村有新川、下坪、東溝、前窯、新堡、坡頭6個村,總戶數2116戶,生活垃圾處理方面的村有6個村,占全縣建制村2.63 %,配備保潔人員的村2個,占全縣建制村0.88%;病死動物無害化收集有1個村,占全縣建制村0.44 %。
5、對不滿足農民基本生活需求,需要改善基本生產生活條件的村有任嶺、曹家、崖頭、上坪、馬坪、陡泉、垣坪7個村,總戶數有 2301戶。有規劃但還未解決飲水安全的村有7個村,占全縣建制村3.07%,因各種原因返困的村有6個村;其中部分村還因電、路問題需要改善;這7個村農村危房改造的戶數有1093戶,已危房改造戶有263 戶;其中只有曹家、馬坪有幼兒園;7個村都沒有小學;無自然災害應急避難場的除曹家外都有。
6、針對人居環境,需要移民搬遷的村是曹河村,總戶數476戶,9 個自然莊;本村是地質災害治理因自然因素引發搬遷的村,其中搬遷戶440戶,占全村總戶數的比例為92.4%,占全縣建制村比例0.44%。
曹川鎮500人以上的自然村有20個,占全縣建制村比例8.77%;除了太寨、下坪、東溝、前窯、坡頭、曹河外14個村沒有規劃編制村,占全縣建制村比例6.14%;村街巷硬化未完成的村為曹川、寺頭、新川、任嶺、劉嶺、陡泉、垣坪7個村外其余都完成;20xx年前電業部門應亮化未完成亮化的村有14個,占全縣建制村比例6.14%;其他應亮化未亮化的自然村16個,占全縣建制村比例為7.01%。
四、存在的問題
一是村經濟實力薄弱,對許多改變農村面貌和生態建設的項目無力承建,阻礙了農村人居環境的改善。
二是當前的農民素質覺悟、環保意識還不是十分適應新農村建設要求,還有待于提高。
三是有的自建項目資金缺口較大,沒有財政補助,按原計劃實施比較困難。建議各級政府加大對農村基礎設施、基本公共服務、環境保護、生態建設等項目的傾斜,給于政策和人力、物力、財力支持,使農村人居環境建設整體推進,徹底改善。
五、發展規劃
立足當前,謀劃長遠。在 “十二五”期間,曹川鎮站在戰略高度,以更加敏銳的政治頭腦、更加深邃的戰略眼光、更加激昂的發展激情,科學謀劃曹川未來五年的宏偉藍圖。
今后工作的指導思想是: 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著力構筑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使我鎮逐步實現設施良好、功能齊全、環境優美、和諧宜居的生態城鎮目標,立足鎮村實際,著眼長遠規劃,突出環境綜合整治,抓主要環節,破解重點難題,主攻農村“五清、十建、兩化”,實現鎮風文明、村容整潔、生態良好,改善農民人居環境,保障農民身體健康,促進我鎮經濟持續發展。
“十二五”期間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目標為:到20xx年,嚴格農村生活源污染,著眼鄉土氣息,對村、田園、水源進行全面清理整治,建設村落整潔、環境衛生、生態優良、生活便利的示范村。嚴格農村生活源污染,著眼鄉土氣息,對村屯、田園、水源進行全面清理整治,建設村落整潔、環境衛生、生態優良、生活便利的示范村。到20xx年,農民生產生活條件得到進一步改善,城鎮化程度加快。村民飲用水合格率95%,垃圾無害處理率80%,畜禽糞便有效處理及綜合利用80%。把曹川鎮建設成為農村可持續發展的典型示范村鎮。
六、具體措施
一是進一步加強組織領導。要真正把農村環境衛生整治工作作為提高農民生活質量、建設農村和諧社會的重要工作來抓,把握好各個環節,加強檢查,從嚴把關,發現問題,及時解決,把這項工作做細做實。
二是進一步加大宣傳。加大對村環境衛生整治工作的宣傳力度,提高廣大干部群眾的思想覺悟和環保意識。
三是進一步改善居住環境,建設宜居鄉鎮。按照規劃建設,曹川城鎮建設總需資金315萬元,涉及道路交通、排水、集鎮亮化、綠化、休閑廣場及垃圾填埋場等。
1、集鎮街道建設。根據城鎮總體規劃,按照“二縱三橫一循環,城鎮交通網絡全覆蓋”的建設目標,投資資金80萬元鋪設街道2.5公里;
2、排水設施及管道建設。按照“因勢利導,沿路鋪設”的工作思路,總資金120萬元采取底部混凝土夯實,兩側及頂部磚建成拱形的建設標準,并配套井蓋等,鋪設排水管道20__米;
3、集鎮綠化及休閑廣場。總投資60萬元對集鎮主街道兩旁進行綠化,栽植國槐、黃楊、紫葉李等觀賞性苗木約3000余株;規劃建設占地10畝的休閑廣場1個,配套健身器材、噴泉等設施,栽植大葉黃楊、女貞、紅葉李及花草等;
4、亮化工程。實施街道亮化工程,投資35萬元安裝路燈100盞。
5、垃圾填埋場。投資20萬元建設規模2t/d的垃圾填埋場1座。
四是進一步加大監督,鞏固提高整治成果。繼續加大對村環境衛生整治工作的監督檢查力度,定期或不定期進行抽查。同時,加強日常監管,堅決制止違章建設,杜絕先清理后破壞、邊清理邊破壞等現象,將村環境衛生整治工作一抓到底、常抓不懈,激勵先進,鞭策后進,進一步鞏固提高整治成果。
五是進一步強化長效管理機制建設。按照建管并重的原則,建立長效管理機制,落實專人負責,制定《村規民約》,落實農戶“門前三包”和保潔員責任制。制止亂倒、亂放、亂扔、亂堆等不文明現象的出現,逐步改變農民的衛生習慣,提升農民的綜合素質。
農村的調查報告 篇10
調查背景及目的:
針對當前農村環境衛生條件差、垃圾亂扔引發農村環境差等狀況,引起政府和社會高度重視,改善目前農村環境保障農民衛生條件落后的面貌。
調查時間:
20xx年11月7日至12月10日
調查地點:
x市武進區奔牛鎮新市村委塘后組
調查方法:
現場調查,與村委干部溝通,親身體驗相結合。環境衛生工作一直被列入為一項很重要的工作來抓,其中農村環境衛生尤為突出。搞好農村環境衛生與全體人民的衣食住行息息相關,不僅影響到農村群體的身心健康,而且在國民經濟的發展、民富國強的進程中具有不可取代的特殊地位功能和功能,關系到農村生產力的發展以及農村整體經濟、生活水平的提高。目前,雖然我國農村衛生狀況不斷改善,農民健康水平相對提高,但從總體上來看,農村衛生和健康問題仍然是農村發展的制約原因所在,有些農村環境衛生非常差,垃圾沒有集中管理,豬圈、糞坑,遇高溫雨季糞便臟水到處流淌,不僅會引發多發病、常見病,還有農村常見的寄生蟲病、地方病、人畜共患疾病以及農業勞動中易發生的疾病,而且還存在農民沒錢看病、花大錢看病等問題。因此,完善、整治農村環境衛生,改善農民生產生活條件、農村環境衛生條件是當務之急。同時,農村環境差,造成村民不但垃圾亂丟,雜物亂放,而且對村中的“臟、亂、差”長期視而不見,這種觀念和陋習與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要求是格格不入的。所以只有把農民生活農村改善了,才能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新型農村的步伐,才能真正達到建設和諧社會主義社會的目標。經過我對奔牛鎮新市村委塘后組的環境衛生狀況進行了為期近一個月深入調查,現將調查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奔牛鎮新市村委塘后組位于常州市武進區西門,邊上是一條239省道,兩條主要河流橫穿村中流入奔牛的扁擔河,村面積約2平方公里,211戶居民,總人口623人,劃分六個村民小組。現有班子人員6人,工作人員4人,黨員12名。村里有兩個垃圾房比較破亂,一家設施不全的衛生所,1名醫務人員。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生活垃圾及工業垃圾存放問題農村基礎設施也不齊全。農村沒有垃圾固定堆放點,引起衛生相當混亂,每家每戶門前門后連垃圾糞坑,遇高溫雨季糞便臟水到處流淌,蒼蠅撲面亂飛,糞蛆到處亂爬,可見到處是垃圾,有些村民還把垃圾扔到河里,使水資源嚴重受到污染,直接危害了農民的生活和身體健康,村干部的思想認識還沒有真正到位,認為這都是上級政府的責任,與己無關;甚至認為搞環境衛生吃力不討好,只有付出,沒有收益。這些觀念就導致表面應付、得過且過,甚至熟視無睹,不愿花大力氣改善環境衛生。
(二)農村環境衛生問題。有些村民衛生意識淺薄,環保意識差,尚未形成良好的衛生觀念。而且決大部分村民亂堆亂放、亂搭亂建,污水糞便處處可見,還把沒有經過分類的垃圾直接倒入自家園地以作堆肥之用,常年累月,混在垃圾里面有毒成份及塑料等永久性垃圾會滯留在土壤里,容易造成二次污染,影響生態環境,管理機制缺失,村級沒有公共衛生管理機構,長期無人抓、無人管、放任自流,缺少一支公共衛生保潔隊伍,缺乏先進科學技術的指導。
三、幾點建議
(一)高度重視農村環境衛生工作。
農村環境衛生工作不能僅僅依靠某個部門、某個單位或者某個人的力量,只有政府高度重視農村環境衛生工作,加大行政推動力度,搞好組織協調;制定完善農村建設規劃,遵循農村建設的發展規律,因地制宜,制定完善村級建設規劃,對農村道路、綠化、供水、公廁、垃圾處理等必需基礎設施進行合理規劃,杜絕亂搭亂建行為,為徹底改變農村環境衛生狀況創造了有利條件。進一步提高農村環境衛生質量,由政府牽頭,各條線分工負責,村委會具體落實的管理,引進城市社區管理和小區物業管理模式,結合農村實際制定相關管理辦法,落實具體工作責任,時不時進行環境衛生檢查,發現問題及時處理解決,維護良好衛生環境。狠抓環境污染治理,對嚴重破壞農村環境的企業應堅決予以取締,不能因局部利益而損害環境衛生大局。農業生產應禁用高毒高殘留農藥和生長激素,切實加強環境保護。生活垃圾應實行無害化處理,不斷減輕農村環境污染。
(二)加大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力度。
各級政府應分工負責,切實承擔起相應職責,逐步加大對農村衛生基礎設施投入,不斷完善農村設施,為農村衛生事業發展提供有力保證。要嚴格按照中央、省級有關農村衛生工作政策規定,增加對農村衛生的`投入,其增長幅度不低于同期財政經常性支出的增長幅度。衛生事業經費投入占同級財政支出的.比例逐年有所提高,每年增加的衛生事業經費主要用于發展農村衛生事業,保證衛生監督、疾病預防控制、婦幼保健和健康教育等公共衛生經費及農村衛生服務網絡建設資金。要合理安排鄉鎮(中心)衛生院基本醫療服務經費和農村衛生事業發展建設資金,加強農村衛生經費管理,充分發揮資金使用效益。要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多渠道吸引社會資金投入衛生事業,形成投資主體多元化、投資方式多樣化的投入體制。
(三)引導培養村民形成良好衛生習慣。
應采取靈活多樣的形式加強環境衛生宣傳教育,對各種破壞環境衛生的不良行為,應在側重教育的基礎上,采取必要處罰措施,同時深入開展衛生村鎮創建活動,發動群眾廣泛參與,不斷提高村民保護環境衛生的意識和自覺性。
(四)增強村民健康意識,提高村民健康素質。
采取多種形式廣泛普及疾病預防和衛生保健知識,倡導科學、文明、健康的生產方式,增強村民的衛生健康意識和自我保健意識。例如定期進村舉辦健康培訓講座或普及衛生保健知識的文藝活動等。借助中小學生和團員青年的力量,組織他們入戶發放宣傳資料,在村民之中加強健康教育,宣傳衛生保健知識。
農村的調查報告 篇11
環境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基本前提。環境為我們生存和發展提供了必需的資源和條件。保護環境,減輕環境污染,遏制生態惡化趨勢成為政府社會管理的重要任務。隨著社會主義現代化、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進程,我市農村的建設規模迅速擴大,人民生活也因此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農民人均收入翻了幾番,好多戶農民已經過上了小康生活。但在人們感受和諧社會建設帶來的喜悅的時候,農村環境問題也應運而生。由于長期受到忽視,農村環境問題越發明顯,令人堪憂。有些環境問題甚至已經危及到農民的生存問題,因環境污染而引發的疾病是最嚴重的問題之一,這些問題種種有悖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和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根本目的。因此,在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和社會主義新農村這一惠及廣大農民群眾的民心工程的時候,千萬不能忽視農村的環境問題。為了進一步宣傳黨中央關于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有關政策,實踐“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思想,了解農村環境現狀,發現農村環境問題,更好的改善農村環境,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對此在十月份展開了以“農村環保問題”為主題,針對農村環保問題的問卷調查。
一、調查對象與方法
(一)調查對象 20xx年10月4日、5日,深入鹿邑縣穆店鄉,對部分村民進行了問卷調查活動。
(二)調查方法本次調查通過書面問卷和群眾交談的方式開展。其中,深入農戶30家,隨機調查60份。以較客觀的方式收集到一定數量真實可靠的原始數據。
二、調查結果與分析
(一)調查結果
經過2的不懈努力,此次活動終于結出了豐碩的果實。調查的結果如下:本次調查共發出問卷60份,回收問卷60份;其中有效問卷60份,回收率100%,問卷容量為60。主要從一些常識和意識方面的問題進行問卷。我省在農村經濟發展、農民收入大幅度提高的同時,由于農村生活污水、垃圾排放量增大,種植養殖業廢棄物逐年遞增,化肥農藥施用量居高不下,城市工業污染逐漸向農村轉移等原因,導致農村地區環境狀況日益惡化,環境質量明顯下降,不僅影響廣大農民群眾的生存環境與身體健康,也制約著農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雖然早在20xx年,我縣政府頒布了《關于農村環境整治示范項目管理暫行辦法的通知》,但農民們的環保意識還是比較薄弱。比如問卷中所問的是否知道長期使用農藥等化學殺蟲劑的后果;只有11%的農民知道并且清楚,而且還有21%對此表示無所謂的態度。可見,農民的生活水平上去了,環保意識卻沒有得到提高。發展固然重要,但在一個良好的環境下生活才是我們最希望的。我們決不能走西方國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而應該提前把環境保護放到一個重要的位置。這既是歷史的教訓,也是我們面臨的必然選擇,在環境危機日益深化的情況下一種被動選擇!
(二)調查問題分析
1、農民的環境保護意識薄弱。從調查問卷中可以發現,對環境保護知識的了解程度:有14%的人非常了解,有32%的人表示了解一些環境保護知識,54%的人表示不太了解。對環境保護重視程度:在看報紙和雜志時,如果遇到有關環保方面的報到,有14%的人會很認真的看、聽;有65%的人只看標題和結果;還有17%的人選擇跳過去,甚至有3%的人沒有看過和聽過。對保護環境的認識程度:23%的人認為是每一個人的事,自己也有一份責任;48%的人表示是政府的事;19%認為是環保人員的責任;還有10%不知道。農民的環境保護意識非常薄弱,但也是可以理解的。一方面,由于受傳統觀念影響,溫飽即足;只顧眼前利益,沒有長遠打算。另一方面,農民的文化水平低,農民的環境意識和維權意識普遍不高,對環境污染和破壞的危害性認識不足。即使認識到環境的危害性,也不知自己擁有何種權利、如何維護自己的權益。
2、環保機構不健全,管理力量薄弱。加強鄉鎮環保機構建設意義重大,尤其是在履行環境保護的行政管理和執法、專攻整治、環境投訴調處、環境宣傳等工作中,鄉鎮環保機構將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主要體現在:
一、設立鄉鎮環保機構是健全環保監管組織體系,環境保護工作重心下移、向農村延伸的有效途徑。
二、設立鄉鎮環保機構將強化鄉鎮環境保護監控和對環境違法行為的查處力度;實施了面對面監管,增加了監管頻次,彌補了監管空白,有效打擊了環境違法行為。
三、設立鄉鎮環保機構能有效地提升對基層環境事故和環保糾紛的調處能力。一些因環境問題引起的社會矛盾在基層得到了及時調解,群眾環境信訪處理滿意率增高;同時避免由于情況不明,與群眾溝通不及時而激化矛盾,引起群體性的事件。
四、設立鄉鎮環保機構會大力提高工作效率和環保部門為民服務的形象。很多基礎性工作由鄉鎮環保機構完成,為廣大群眾和企業提供了工作方便,提高了環保部門的服務和公眾形象。
五、設立鄉鎮環保機構在擴大環保宣傳面,切實提高全社會的環保法制觀念和環保意識有積極作用。
3、農村污染防治資金匱乏、設施不到位。近年來,在很多小縣鎮已經再也找不到幾條清澈的河流了。溪流江河成為消納生活垃圾的場所之一;農村散養畜禽、生活垃圾和人類糞便污染等,面廣量大,治理困難,縣鄉財力無法承擔垃圾處理的費用。據調查,建設一座無害化垃圾填埋場投資在數千萬元以上,建設一個污水處理廠的費用更高。一般鄉鎮,甚至縣級都難以承擔巨額建設資金。例如因為地理因素,建立污水處理廠耗資巨大。縣里不敢要省里撥給的建廠經費,因為縣財政無力配套經費。不少縣鄉財力有限,即使建了污水處理廠由于運行成本過高,也難以正常運轉。大部分鄉鎮和村垃圾均為露天堆放,或簡易填埋。一些鄉鎮環衛基礎設施相當薄弱,沒有專用的環衛車輛,缺少垃圾中轉站和固定的環衛人員隊伍。
三、解決對策
(一)加強宣傳環保教育力度,提高群眾思想認識。從調查結果我們可知,萬丈高樓平地起;進一步提高人民群眾的環境意識是當前我市、我縣的一項十分緊迫的任務。環境宣傳教育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環境保護工作起著先導作用。群眾環境意識的高低是衡量一個國家與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志。環境宣傳教育工作是環保工作的推進劑;革命時期需要走群眾路線,今天的環保工作同樣需要走群眾路線。只有群眾先了解、認識環保才能積極地投身于環抱;只有得到人民的支持,依靠人民的力量、社會的力量才能做好這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民心工程。
而群眾從無意識到有意識地保護環境需要一個過程,這個過程也是一個環境宣傳教育的過程首先、加強對農村干部群眾和學生的環保意識教
育,開展農民環境保護技能培訓活動,積極引導全民自覺培養健康文明的生產、生活、消費方式。其次、充分運用廣播、電視網絡,開展多層次、多形式的輿論和科普宣傳以及農村環保知識的宣傳活動,努力提高全民環境保護意識。再次、推行農村環境質量公告制度,定期發布農村環境質量,引導全社會監督、推動農村環保工作,最終形成全社會關心和支持農村環保工作的良好氛圍。
(二)設立環保機構,加強農村環境法制建設,加強對農村環境污染的管理。設立環保機構和專門的固體廢棄物中轉站和人員、車輛等基礎條件,對人畜糞便經無害化處理后才能農用。規模化養殖場推行糞便干、濕分離,干糞回收生產有機肥,廢水進入沼氣池產生沼氣進行無害化處置,最終使畜禽糞便和污水變廢為寶,實現零排放。同時結合文明村建設,協同各級各職能部門,在政策和資金上予以扶持。一方面、按照20xx年縣政府頒布的《關于農村環境整治示范項目管理暫行辦法的通知》進行管理監督;繼續推進農村環保機構建設,加大農村環境監管力度,嚴格查處高污染行業違法排污行為。另一方面、因地制宜地建設環境基礎設施;推進城鄉一體化進程,建議在縣城所在鄉鎮和一些經濟基礎較好、地理位置適當的中心鎮集中建設一批環境基礎設施。可選擇部分經濟基礎較好、村民環保意識強的地方實施“組保潔、村收集、鄉轉運、縣處理”垃圾收運體系,選擇10至20個農民居住點開展污水處理試點,逐步實現城鄉環境基礎設施一體化。
(三)把村級環境整治納入鄉鎮政績考核范圍。集中資金搞好重點污染治理,積極推行生態村鎮建設。鄉鎮要建立相應的考核機制,將環境改善納入年度和任期考核評比,獎優罰劣。定期開展農村環境綜合治理,切實提高農村的居住環境質量和生活水平。將分散到農業、水利、環保等部門的治理資金集中使用。在村鎮集中區、企業發達地區建立污水處理廠和垃圾填埋場。增加農村污染治理和環境管理能力建設資金投入,提高生活垃圾的無害化處理率。突出抓好生態示范區建設項目,抓好生態建設項目,加強對農民合理使用農藥和科學施肥的技術指導;幫助農民科學利用再生能源,解決農民做飯的能源問題;在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和有機農產品的生產方面提供政策、資金和技術等扶持,積極鼓勵優秀企業、個體經營的開展,努力為農民籌集資金建設基礎等設施。
對策一:政府牽頭,帶動村民解決污染治理問題,化束手無策為治理有方。
在政府的推動下,解決村民在面對污染問題上的難題,投入資金,推動農村環保現狀的建設,加強人才投入,鼓勵現代科技大學生投入到農村建設中去。科學種田,從根本上清除污染源頭。村民們的“束手無策”說白了,無非是知識不夠,資金不足,只有政府出頭,才能更徹底的解決問題。
對策二:加大農業環保知識的宣傳力度,調動農業人才積極參與,全民環保。
對策三:建立村民自治體系,規范各類污染源的治理方法。
村委會應建立相關制度,對生活垃圾進行分離處理,分區域管理,加強監管力度,對破壞植被的村民給予批評管理。同時,鼓勵村民自我監督,相互監督,從根本上解決生活垃圾處理的問題。
對策四:統一規范村民農藥,化肥使用比例引導村民科學施肥。
村委會每年開根據本地區土地狀況,生產狀況。統一計算出各種肥料在不同作物中的使用比例,也可引導村民進行集體大型機械化統一施肥撒藥,這樣既可以避免農藥化肥的濫用現象,又能節約耕地成本。
對策五:政府統籌城鄉建設,加大對農業污染的治理力度。
資金是解決農業污染問題的重要保障。政府在統籌城鄉建設的基礎上,加快經濟可持續發展,加大對農業污染的治理力度,只有這樣才能有效解決農業污染問題。
農村環保是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內容,是提高農民生活質量、改善農村面貌、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一項基礎性工作。為了解我市農村環保工作的基本情況,推進農村環保工作的進一步開展,XX年8月至9月,我們對我市農村環保工作進行了一次專題調研,先后深入閻良、灞橋、高陵、周至、戶縣、藍田等區縣的數十個村、鎮和農戶,對我市農村村容村貌整治、垃圾和污水處理、畜禽糞便無害化處理、面源污染、飲水安全等方面有了一個比較全面直觀的了解,就進一步防治農業生產和農村生活污染,綜合整治鄉鎮環境,提高城鄉居民的生活環境質量,提出了一些意見和建議。
一、我市農村環保工作的基本情況
從調查情況看,近年來,市政府及其有關部門以“清潔水源、清潔家園、清潔田園、清潔能源”為目標,以生態示范創建為載體和抓手,把環境綜合整治作為農村環保的切入點和突破口,保障農村飲水安全,大力推進生態示范創建,不斷加大農村環境污染治理設施建設與環境保護力度,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構建和諧社會提供了環境安全保障。
(一)生態示范創建取得積極進展。
生態示范創建是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和生態環境建設的基礎工程。我市堅持“以點帶面”、“示范帶動”的原則,通過大力開展示范區、環境優美鄉鎮、生態村創建和綠色文明單位創建活動,有效地促進了農村環保工作的整體推進。截至XX年底,全市獲國家級環境優美鄉鎮1個,省級生態示范區2個,市級生態示范鄉鎮9個、生態示范村43個,綠色文明示范單位800余家,臨潼區、周至縣通過了國家級生態示范區縣預驗收。為使創建活動順利開展,各區、縣積極行動起來,開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哄鄙態區、曲江新區強力推進生態創建活動,目前正在申報國家生態區驗收。閻良區制定了《閻良生態區建設規劃》及實施方案,高陵縣制定了《高陵縣生態環境保護規劃》,有組織、有計劃、有步驟地開展農村生態建設活動。閻良區、灞橋區積極開展治理“三亂”(亂倒垃圾、亂潑污水、亂堆雜物)、清理“三堆”(柴草堆、糞便堆、垃圾堆)、推廣“三改”(改水、改廁、改廚)、美化“三口”(村口、路口、門口)的活動,優化了農村環境,推動了生態示范創建活動的深入開展。
(二)農村飲用水條件逐步得到改善。
近年來,市和區、縣都把解決農村群眾飲水困難、保障飲水安全作為重中之重,予以高度重視。劃定水源保護區,加大資金投入,3年來全市建成集中飲水工程600余項,解決了90.6萬農村群眾的飲水安全問題。市財政XX年投資3700萬元,推進農村飲水安全和戶用沼氣工程建設,改善農民的生活條件。戶縣按照政府規劃、環保牽頭、部門配合、鄉鎮監管、村子保護的原則,制定了《戶縣農村生活飲用水水源環境保護管理辦法》,確保農村飲水安全。閻良區在全市率先實現了村村通自來水的目標,80個行政村全部用上了自來水。藍田縣今年計劃建設飲水工程55處,已建成15處,開工28處,解決了1.53萬人的飲水安全問題。高陵縣已建成各類集中供水工程91處,解決了16.2萬人的飲水安全問題。臨潼區徐楊街辦新華村、屯劉村建成了飲用水凈化工程。周至縣沿山、沿渭的17個鄉鎮及全縣各處飲用水質均符合標準。灞橋區今年安排資金1300萬元,計劃新建集中供水工程1個,單村供水工程20個,可解決3萬人的飲水安全問題。
(三)畜禽養殖污染防治積極開展。
大力推進綠色生態養殖,強化養殖業污染防治。強化畜禽養殖環境監管,不斷加強畜禽養殖廢棄物的綜合利用和污染治理,引導畜禽業生產在農業生態系統內的良性循環。市上下撥110萬元環保專項資金,支持了4個畜禽養殖污染防治示范工程建設,其中戶縣馬村養雞場生態示范園區、閻良區綠源瘦肉型豬繁育基地、藍田縣西安旺源養殖廠和臨潼溢盈畜牧養殖公司通過建設沼氣發酵池,使畜禽糞便資源化,實現了“畜-沼-農”循環發展,節省了不可再生能源。灞橋區以益稼科技公司提供的技術為支撐,開展了三綠生態養殖廠畜禽糞便無寄存化處理試點工作。戶縣惠豐有機肥廠收集蒼游鄉各村散養戶雞糞、采取烘干技術生產有機肥,西安天源綠州生物科技發展有限公司開發蚯蚓分解牛糞消除污染項目,實現了污染防治與經濟效益的統一,為農村養殖污染防治提供了新的途徑。高陵縣圍繞沼氣池建設改廁、改圈、改灶,已建成6633口沼氣池,有效防止了人畜糞便對農村生態環境的污染。
(四)農村生活垃圾污染整治穩步推進。
市建委、市愛衛會出臺了《關于加強我市農村垃圾處理管理工作的意見》,制定了農村地區建立垃圾集中處理管理體系的總體規劃,市環保局積極推廣村收集、鎮中轉、縣(區)處理的垃圾處理模式。一些村組建立了垃圾環衛管理制度,設立了專職保潔員。高陵縣制定了《高陵縣農村生活垃圾收集管理辦法》,并積極組織落實。閻良區7個街鎮的29個村(234個組)共聘請保潔員275人,形成了“組清掃、村收集、鎮(街)清運、區處理”的垃圾處理機制。灞橋區在13個重點村修建了76座垃圾臺,配備垃圾密封清運車14輛,收集車9輛,為垃圾規范化處置打下了良好基礎。臨潼區代王垃圾無害化填埋場已經建成,并通過驗收。周至縣為20個生態村配備了垃圾清運車、垃圾箱,建立了簡易垃圾填埋場,做到了日產日清。戶縣積極開展村組垃圾處理示范活動。長安區上王村每天下午專門將農家樂產生的廢棄物收集起來運送到區上指定的垃圾處理場,并建有村上的污水處理設施。閻良區垃圾資源化處理廠擁有20多項發明專利,采取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仿生實時處理技術,經過原始創新和集成創新,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體系的城市生活垃圾工業化處理快速生產線,每天可處理200噸生活垃圾。
(五)農村生活污水治理開始啟動。
針對我市農村群眾居住地理位置差異較大的實際,對農村生活污水治理采取分散和相對集中、環境工程設施與自然凈化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我市除城六區外的其他區縣全部開工建設了污水處理廠,同時結合“百鎮”建設,在藍田、周至等區縣同步規劃建設鄉鎮小型污水處理工程。閻良區污水處理廠將周邊農村的生活污水納入管網處理,正在建設關山鎮、武屯鎮污水處理廠以及啟動了武屯鎮全市首個污水生物處理項目的建設,農村的乳品行業廢水處理設施建設也在進行之中。藍田縣動工建設湯峪鎮、葛牌鎮污水處理廠,玉山鎮污水處理廠正做前期論證,湯峪湖森林公園建立了污水處理設施,對產生的生活污水經生化處理后,全部用于花草樹木澆灌,實現了零排放。
(六)土壤污染防治初見成效。
過量使用化肥、農藥,使得土壤養分比例失調,土壤有機質、鉀和微量元素嚴重失調,土壤理性化性質惡化,穩定性差,肥力下降。過度使用農藥,不但影響農作物的正常生長,而且污染環境。非降解農膜碎片進入土壤后,會嚴重改變土壤物理性質,影響土壤透氣性,阻礙農作物吸收和根系生長,導致減產。我市加強對農業用地的環境監測和評估,通過技術、工程等多種手段,積極防治土壤污染。XX年,灞橋區就開展了土壤測土配方工作。周至縣以科學施肥為指導,大力推行測土施肥和減量增效技術,減少農田氮、磷流失,積極鼓勵使用有機肥,發展綠肥種植。目前已完成61萬畝測土配方工作,為建立一批農藥減量控制示范區和無公害、綠色、有機農產品基地提供了保證。高陵縣加大了對假冒偽劣化肥農藥的檢查打擊力度,堅決取締銷售國家明令禁止銷售的劇毒農藥,凈化農藥市場。
(七)農村大氣污染和工業企業監管力度不斷加大。
我市加大了區域大氣環境整治力度,取締了一些碎石和大某某加工企業,搗毀了一些廢舊塑料加工點,建立了聯合整治揚塵污染的工作機制及空氣質量預警機制,制定了嚴格的考核辦法,強化了對城鎮工地及渣土拉運車輛的監督檢查。特別是秸桿禁燒和綜合利用工作成效顯著,今年夏季秸稈禁燒工作實現了未出現一起著火點的可喜成績,秋季秸稈焚燒工作也取得好成績,10月份良好空氣質量比去年多2天。涉農區縣積極推廣玉米硬茬播種、旋耕滅茬播種、秸稈撿拾打捆和秸稈粉碎等秸稈綜合利用技術,為禁燒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藍田縣大力推廣秸稈還田、秸稈飼料、秸稈草編等綜合利用措施。閻良區大力推廣秸稈青貯技術、秸稈氣化技術,武屯鎮三合村、紅豐村秸稈青貯率達到90%,完成秸稈氣化技術近XX戶。同時,加大了農村工業企業和造紙企業治理監管力度,使農村老百姓呼吸的空氣更清新,居住的環境更舒適。
二、我市農村環保工作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
(一)農村生態創建工作有待深化。要實現“村在林中,院在綠中,路在樹中,人在景中”的農村生態格局,必須持之以恒地抓好生態建設。而目前我市農村的生態建設工作尚處于示范階段,農村環境“臟、亂、差”的問題在一些地方仍然突出,“垃圾靠風刮,污水靠蒸發”的現象在一些地方依然存在。
(二)農村飲水安全保障程度不高。目前,我市農村飲用水源主要采用地下淺層水源及地表水。在渭河、涇河等河流附近的農村,多飲用淺層地下水,其水質普遍較差,口感苦澀,礦化度偏高,以苦咸水、高氟水為主,水質不符合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加之農村生活污水長期污染淺層地下水。畜禽養殖污染問題沒有得到有效遏制,既污染環境,又污染水源。特別是灞橋區唐家寨水庫污染,由于受江村溝垃圾填埋場滲濾液的影響,庫中COD濃度達到14100毫克/升,氨氮濃度為1969毫克/升,給生活在附近的上千村民飲水造成嚴重的危害,群眾反應強烈。
(三)化肥、農藥和農膜對農業生態環境的污染不容忽視。化肥的應用對農業的增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由于使用技術落后,導致大部分化學元素進入環境和土壤,對生物多樣性破壞的嚴重后果已經顯露。同時,隨著農膜使用量的逐年上升,非降解農膜破碎部分殘留在地表和土壤中,不易分解,污染了環境。據統計,我市化肥使用中,氮肥施用量過大,鉀肥施用量過低,全市有六個區縣的化肥使用水平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和發達國家警戒線。
(四)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滯后,環保投入不足。多數農村沒有垃圾填埋場或是垃圾填埋場比較簡陋,一些村子沒有污水排放設施,垃圾清運車輛數量不多,保潔人員以及垃圾桶的配備并未覆蓋全部村莊,僅限于重點村鎮,有待大面積推廣,以及農村環保政策、法規、標準體系不健全,機制不完善等。
三、對加強農村環保工作的幾點建議
加強農村環保是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全市各級人民政府、各有關部門對此要高度重視。根據專題調研的情況,提出以下建議。
(一)加強宣傳教育,增強環境意識。
各級人民政府要充分認識加強農村環保工作的緊迫性和重要性,利用廣播、電視、報紙、網絡等各種宣傳工具和渠道,采取有效措施,開展多層次、多形式的農村環保知識宣傳教育活動,大力宣傳加強農村環保工作的重要意義,努力形成人人珍惜環境、保護環境、美化環境的良好氛圍。要把農村生態環境保護和治理的相關內容編成農村群眾喜聞樂見的文藝節目,通過舉辦文藝匯演、“下鄉”等活動,寓教于樂,潛移默化,以提高農民的環保意識,推廣健康文明的生產、生活和消費方式。要在中小學校廣泛開展生態環保教育活動,通過青少年文明素質的提高,帶動家長,影響社會。要加強對農民等生產者的科技文化教育,把綠色食品、有機食品系列標準和生產技術、生態環境保護基本知識作為農技培訓、“綠色證書”培訓的重要內容,引導農民逐步從傳統的耕作方式向現代高效農業轉變。
(二)建立長效機制,完善監管體系。
農村環保是一項跨部門的綜合性系統工程,涉及到環保、發改、財政、農業、建設、衛生、水利、國土、林業、科技等部門。因此,要建立長效機制,加強協調配合,形成工作合力。要完善農村環保機構建設,建立城鄉一體化環境監管體系,環保機構要向鄉鎮、街辦延伸,形成各有關部門和鄉鎮、街辦以及村組各司其職、齊抓共管的農村環保工作機制。根據受益者付費、破壞者賠償、開發者補償的原則,逐步建立完善公平合理的生態環境補償機制。研究制定有關農村環境保護的考核辦法,把生態環境保護狀況納入領導干部政績考核的一項重要內容,以落實好環境整治和生態保護任務。積極探索加強農村環保自我管理的村莊保潔機制,鼓勵、支持村民建立村規民約,增強村民的自主保護環境能力。對涉及農民切身利益的發展規劃和建設項目,要廣泛聽取農民的意見與訴求,尊重農民的環境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維護農民的環境權益。
(三)發展生態農業,重視科技支持。
市和區、縣人民政府要從科學發展的戰略高度,積極發展良性循環的生態農業,實現農業的可持續發展。要加強農藥、化肥控制,堅決禁用超標農藥,大力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積極引導和鼓勵農民使用生物農藥或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推廣病蟲草害綜合防治、生物防治和精準施藥等技術,積極扶持生產企業開發生產生物肥等新型高效肥料品種。要盡快建立和完善農村環保科技支撐體系,推動科技創新,大力研究、開發、推廣農村生活污水和垃圾處理、農業面源污染防治、農業廢棄物綜合利用以及農村健康危害評價等方面的環保實用技術,將清潔生產和廢物的綜合利用融為一體,大力扶持并建設一批集研究、開發、生產、銷售為一體的化廢為利的生物科技企業,通過“壓小上大、扶優汰劣”提升產業層次,延伸產業鏈條。推廣農業廢棄物的綜合利用,重視對塑料農膜的污染防治。采取適時揭膜技術,增加塑料地膜的回收率;要提倡使用可降解地膜,鼓勵開發農膜再生加工技術。加強農村飲用水水質衛生監測、評估,掌握水質狀況,采取有效措施,保障農村生活飲用水達到衛生標準。要對灞橋區唐家寨水庫污染問題進行認真研究,妥善解決。
(四)加大資金投入,加強能力建設。
市和區、縣政府要加快新農村建設步伐,逐步增加農村環保的資金投入,加強能力建設,著力解決農村環境中的突出問題。要在財政安排、城建和預算內資金補助、各專項資金等向農村傾斜,圍繞重點小城鎮、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體系建設、農民培訓、產業引導等制定明確的支持政策,形成長效有力的支持新農村建設機制。在每年財政預算中安排一定的專項資金用于農村環保工作,重點支持飲用水水源地保護、水質改善和衛生監測、農村改廁和糞便處理、生活污水和垃圾處理、畜禽和水產養殖污染治理及生態示范創建工作的開展。逐步建立“政府補助、部門幫助、社會支助、農民自助”的多渠道投入機制,將資金更多地投入到解決危害農民群眾身體健康、威脅城鄉居民食品安全、影響農業農村可持續發展的突出環境問題上。
(五)加強環境整治,改善村容村貌。
市和區、縣人民政府要把農村環保工作擺上重要議事日程,加強組織領導,完善政策措施,落實目標責任。大力推進農村生活污染整治工作,明確整治的重點區域,制定科學合理的整治規劃和方案。一要集中開展環境衛生整治。對農村普遍存在的“垃圾亂倒、糞便亂堆”等臟、亂、差現象進行集中整治,力求短期內見成效。按照國家農村戶廁衛生標準,推廣無害化衛生廁所。二要逐步建立完善的農村垃圾處理系統,努力解決農村垃圾處理問題。逐步推廣戶分類、村收集、鄉運輸、縣處理的方式,實施城鄉清潔工程,實現垃圾無害化處理。三要加強畜禽養殖集中整治。科學布局畜禽養殖場(點),改變人畜混居現象,改善農民生活環境,堅決落實養殖業禁建區、禁養區的要求;加強對畜禽養殖散養戶的引導和扶持;把養殖與改善燃料結構結合起來,把農村污染治理、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同發展清潔能源結合起來,大力實施改廚、改廁、改圈,實現“一池三改”,推廣“豬-沼-果”、“四位(沼氣池、畜禽舍、廁所、日光溫室)一體”等能源生態模式,實現養殖廢棄物的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發展農村戶用沼氣,推廣秸稈利用、秸稈氣化、秸稈發電等措施,逐步改善農村能源結構。四要結合新農村建設,積極開展示范村、生態村、文明村創建活動,出臺支持創建活動的獎勵辦法,推動創建工作的深入開展,提升農村環境面貌。對一些有條件的村鎮道路兩側、房前屋后及廢棄的曬場等裸露閑置地進行全面綠化或硬化,營造優美整潔的村居環境。
(六)加大監管力度,保障環境安全。
在農村環保工作中,環保、水務、國土、衛生、農業、林業等各職能部門要以保障環境安全、維護群眾環境權益為目的,充分行使執法職能,認真履行督促職責,嚴肅查處有關違法行為。要加強對礦產、旅游等資源開發活動的監管,努力遏制新的人為生態破壞。加強農村飲用水水源地、自然保護區和基本農田等重點區域的環境監測。努力實現由注重末端治理向注重從源頭抓起、由控制工業污染為主向控制工業和生活污染并重、兼顧農業污染控制轉變,加強對農村工業企業的監督管理,嚴格執行企業污染物達標排放和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制度,防治農村地區工業污染,并采取切實有效措施防止工業污染向農業轉移、城市污染向農村轉移。要對不能達標排放的規模化畜禽養殖場實行限期治理等措施,下大氣力保護好農村的自然生態環境。
(七)加強法制建設,促進依法治理。
現行的《環境保~》制定較早,其規定雖然適用于農村環境的污染治理,但不夠具體,針對性不強,其側重點是工業污染控制和城市環境保護,對農村環保相對薄弱。為保證環保法律的有效實施,促進農村經濟社會和農村環保事業協調一致的發展,完善農村環保的政策、法規、標準體系,十分必要。因此,有關方面要研究制定村鎮污水、垃圾處理及設施建設的政策、標準和規范,逐步建立農村生活污水和垃圾處理的投入和運行機制。加快制定農村環境質量、人體健康危害等相關監測、評價標準和方法。抓緊研究擬訂有關土壤污染防治、面源污染防治、畜禽養殖污染防治、農村生態保護等方面的法規規章。在目前情況下,我市可考慮制定農業生態環境保護方面的法規或者規章,以確立“誰污染誰治理、誰開發誰保護、誰破壞誰恢復、誰利用誰補償”原則。制定鄉鎮生活垃圾處理方面的規章制度,以明確村民、村委會、鄉鎮管理部門在垃圾的清運、收集、貯存、處置過程中的責任和分工,使農村環保工作規范化、制度化。
近年來,我國城市環境日益改善,農村污染問題卻越來越嚴重。各種污染不僅威脅到了農村人口的健康,甚至通過水、大氣污染和食品污染等渠道最終影響到城市人口。現將農村環境污染問題做如下報告:
一、現代化的農業生產造成了各類污染。
我國人多地少,土地資源的開發程度深,化肥、農藥的施用成為提高土地產出的重要途徑,加之化肥、農藥使用量大的蔬菜生產發展迅猛,使得我國已成為世界上使用化肥、農藥數量最大的國家。這兩類污染在很多地區還直接破壞農業相關生態系統,對魚類、兩棲類、水禽、獸類的生存造成巨大的威脅。
二、由于小城鎮和農村聚居點的基礎設施建設和環境管理滯后產生的生活污染。
小城鎮和農村聚居點的生活污染物因為基礎設施的不完善以及具體管制的不健全,一般直接排入周邊環境中,造成嚴重的臟亂差現象:每年產生的約為1.5億噸的農村生活垃圾幾乎全部露天堆放;每年產生的超過3000萬噸的農村生活污水幾乎全部直排,使農村聚居點周圍的環境質量嚴重惡化。然而,在我國農村現代化進程發展較快的地區,這種基礎設施建設不完善和環境管理落后于經濟和城鎮化發展水平的現象并沒有隨著經濟水平的提高而得到改善,其對人群健康的威脅卻在與日俱增。
三、鄉鎮企業布局不當、治理不夠產生的工業污染。
受農村自然經濟的深刻影響,農村工業化實際上是一種以低技術含量的粗放經營為特征、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的工業化,村村點火、戶戶冒煙,不僅造成環境污染,加大了治理的困難,還導致污染危害直接影響到周邊的自然生態環境。目前,我國鄉鎮企業廢水和固體廢物等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已占工業污染物排放總量的一半以上,而且鄉鎮企業布局不合理,污染物處理率也顯著低于工業污染物平均處理率。
由于我國農村污染治理體系尚未建立,環境污染不僅將迅速小污變大污,而且已經小污成大害,給作為弱勢產業的農業和弱勢群體的農民帶來了顯著的負面影響。為此,我們應當采取如下措施:
1、加強環境立法,建立健全農村環境管理機構,明確環境保護職責權限,形成環境監測和統計工作體系。我國目前的諸多環境法規,如《環境保~》、《水污染防治法》等,對農村環境管理和污染治理的具體困難考慮不夠。
2、探索科學的治理模式,提高農村污染治理效率。農村的生活污染、鄉鎮企業污染以及集約化畜禽養殖場污染,不同于城市、工業企業的污染,不能簡單的套用其污染治理模式,要在其治理模式上加以創新,以適應農村環境污染的治理,進而提高污染治理的成功率。
3、強化扶持力度,建立農村污染治理的市場化機制。政府應對農村和規模以上的企業污染治理,制定相應的優惠政策:如排污費返還使用,規模以上企業污染治理設施建設可以申請用財政資金對貸款貼息等。
4、政府要加大財政資金的支持力度。城鄉分治使城市和農村間存在著嚴重的不公平現象。主要指城鄉地區在獲取資源、利益與承擔環保責任上嚴重不協調。長期以來,國家把污染防治投資幾乎全部投到工業和城市。城市環境污染向農村擴散,而農村從財政渠道卻幾乎得不到污染治理和環境管理能力建設資金,也難以申請到用于專項治理的排污費。
人們多有這樣的經歷:一大盒禮品,拆開一看,大部分是用泡沫塑料填充的;去商店買一支牙膏或一盒玩具,售貨員會用一個小塑料袋包裝;去快餐店吃快餐,服務員會遞給你一份用塑料盒裝的飯菜;去農貿市場,可以收集到一大堆塑料袋,蔬菜、水果、肉類、米面無一不用塑料袋裝給你,甚至買一頭蒜,也會用一只小塑料袋裝起來。塑料制品給我們的生活帶來的許多方便,而且價錢也便宜。但是,你可曾想過,它在為人們提供方便的同時,也給人們帶來了一場白色災難。
我們進行了多方面的調查研究,查閱各種資料,并進行分析總結。
一、我們的調查研究:
1、我們在方池路上,姜怡婷家門前的一個垃圾箱口統計了一下,半小時扔大大小小的包裝袋、快餐盒與塑料制品的次數:早上總共扔了210次;中午扔了105次;而晚上則扔了95次,這僅僅是一個垃圾箱,一天之內廢棄的塑料如此多,不難想象全國乃至整個地球上廢棄的塑料,將是一個天文數字。
2、我們在勤儉南路的一家小快餐店里打聽到:他們一天中能賣掉快餐250份左右,每份快餐至少需要塑料快餐盒2個,也就是一天至少用掉塑料快餐盒500個。
3、延續第二項調查,我們又走訪了海鹽縣武原鎮工商所。工商所的王叔叔熱情地接待了我們。我們了解到:海鹽武原鎮共有大大小小的快餐店200家左右。照這樣計算,僅武原鎮,一天所產生的廢棄塑料快餐盒就多達1萬個左右。
4、我們去了新華書店,學校的圖書室查閱資料,但關于白色污染這方面的資料非常少,看來,我們得找另外的辦法。
5、我們去了海鹽縣武原鎮環衛所。環衛所的蔣叔叔告訴我們,在我們海鹽縣武原鎮,每天有300多名環衛工人為海鹽的環境衛生辛勤地工作著。在那里,我們還了解到了白色污染的真正組成,并初步了解了白色污染危害。
6、為了擺脫困難,在老師的幫助下,我們利用網絡進行研究。在網上我們尋找到了一片廣闊的空間,使我們對白色污染有了更為深刻的認識。這對我們撰寫論文起到了很大的幫助。
二、什么是白色污染?
白色污染已成為一個眾所周知的新型名詞。那么,到底什么是白色污染呢?白色污染主要指白色的發泡塑料飯盒,各種塑料袋,農用地膜等給環境造成的污染。白色污染物的主要成分為:聚乙烯(PE)、聚氯乙烯(PV)、聚丙烯(PP)、聚苯乙烯樹脂(PS)。在這些污染物中,還加入了增塑劑,發泡劑,熱穩定劑,抗氧化劑等。
三、造成白色污染的主要原因:
1、塑料垃圾沒有得到妥善的管理和處置,垃圾沒有實行分類收集,能回收回的不回收利用。
2、許多企業對于生產過程當中產生的白色垃圾沒有科學地處理,放任自流。
3、我國現有的法律沒有對塑料包裝廢棄物的處理,制定出過硬的相關法規。
4、盡管在創建省級文明衛生城鎮的口號下,我們的縣城變得整潔得多,但是總的來講,人們的環保意識比較淡薄,濫用和隨意亂倒塑料制品現象相當普遍。
社會實踐報告的大綱格式學生社會實踐報告高中社會實踐報告超市社會實踐報告
暑假社會實踐報告社會實踐調查報告最新大學生社會實踐報告社會實踐總結報告
四、白色污染的危害:
(一)視覺危害:
散落在環境中的塑料廢棄物對破壞了市容景觀。如散落在自然環境、街頭巷尾、江河湖泊的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和漫天飛舞或懸掛枝頭的超薄塑料袋,給人們的視覺帶來不良刺激。
(二)潛在危害:
1、塑料地膜廢棄物在土壤中大面積殘留,長期積累,造成土壤板結,影響農作物吸收養分和水分,導致農作物減產。
2、拋棄在陸地上或水中的塑料廢棄物,被動物當作食物吞食后,會導致動物死亡。
3、進入生活垃圾中的塑料廢棄物質量輕、體積大,很難處理。如果將它們填埋,會占用大量土地,而且,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難以分解。
4、部分的塑料含有毒性,如果用作餐具或食品包裝的材料,這樣對人體的健康不利。
5、使臭氧層變薄。
我們對使臭氧層變薄這一危害尤其感興趣。因為塑料廢棄物一般存在于地面,而臭氧層存在于天空中,兩者相隔那么遙遠,怎么會有關系呢?經過翻閱資料,查閱書籍并問了一些教師得出:白色污染經過太陽的發照射而把塑料中大量的毒物排入大氣層,大氣層上面是臭氧層,這樣使臭氧層的氣體逐漸變薄。我們大家都知道太陽是一種溫度可達到上萬度的天然發光和發熱的大火球。當鋼鐵還未靠進它幾千米,就已經化為氣體。這么高的溫度怎能不破壞地球?為了地球不受到大幅度破壞,臭氧層可真是立了大功了。當太陽輔射時,它便挺身而出,擋住了一次又一次的攻擊。可由于白色污染確實破壞了臭氧層,使它變薄,這將會是地球巨大的危機。
五、行動起來治理白色污染
通過這次調查活動,我們了解到:隨著工農業生產的迅速發展,為人類創造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物質財富的同時,也使環境付出了沉重的代價。生態破壞、環境污染對人類生存和發展已經構成了嚴重威脅。每當大風刮起時,空中就彌漫著黃色的粉塵,有時在空中還飛舞著白色塑料袋。使人們出門十分狼狽。因此,解決環境問題已成為刻不容緩的重大任務。我們海鹽縣武原鎮,雖然每天都有300多名環衛工人日日夜夜與白色污染作著斗爭。但是,改變這種狀況,光靠環衛工人的努力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提高我們大家的環保意識。環境的污染和破壞不是一個人造成的,所以保護環境應該是全社會的行為。我們每個人都有保護環境的義務。
同時,我們也懂得了:我們就是社會的主人,改善地球環境,是我們這代人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我們應該努力增強環保意識,節約資源。如果全球人人破壞,天天破壞,地球就會變成垃圾場;如果全球人人環保,天天環保,就能創造一個美好的世界。讓我們攜起手行動起來,共同努力保護好地球我貌同的家園。
為此,我們建議從我們自己做起,從一點一滴小事做起,要做到:
1、不亂扔垃圾及廢棄物,將垃圾放到指定的垃圾箱內。
2、我們學校早已經設置了垃圾分類存放處,我們就要積極參與和宣傳。
3、不要浪費,包括不浪費一張紙、一滴水、一分錢。
4、盡量不用、少用塑料袋,要積極使用可再生利用的用品,減少白色污染。
5、發現身邊有破壞環境的行為時
調查問卷共設置25道題目,內容涉及此地區主要種植的作物和化肥、農藥的選擇與正確使用、禽畜養殖業對水源、空氣等生態環境的污染,以及農村居民環保意識情況等內容。旨在了解農村食品質量安全問題以及農村居民的環保意識。
新民村位于離清源縣清原鎮約10公里處,人口約1830人,耕地面積5400多畝。
四、調查結果以及結論分析
通過問卷調查以及走訪交談,經過分析整理,我們總結當地環保方面的現狀如下:
現狀一:當地村民意識到污染問題,但素手無策。
通過多問卷調查結果的總結分析,我們發現當地村民有67.5%的人對蔬菜水果有農藥殘留問題處于擔心狀態。但其中三分之二的人表示并沒有解決辦法。而對于長期使用農藥等化學殺蟲劑的危害亦有近40%的人并不清楚。同時在調查中,有近97.5%得饒人認為使用農藥會對土壤和水源產生污染。可見在當地,有大部分的村民已經意識到環境污染問題的存在,但苦于并沒有明確的辦法可以解決,所以也只能任由其發展。
現狀二:缺乏科學的農業知識,接受科普教育程度不深刻。
通過對問卷結果的分析我們發現,在調查中有80%的人并不能接受到科技人員的下鄉指導。特別是在農業生產技術方面,有42.5%的人并沒有接受過有機食品、無公害食品與綠色食品方面的只是教育。同時,幾乎近99%的村民認為自己需要進行有關農產品質量安全方面的技術培訓并認為農村很有必要進行環保工作的宣傳,這表明,現如今農村村民對環保意識有較高的需求渴望得到相關機構的科普宣傳有關單位的科普宣傳并不十分到位,從而導致農民環保知識的匱乏。
現狀三:污染源比較廣泛,村民并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
在走訪中,我們發現村民家有很多畜禽的棚舍,但這些棚舍的排泄物處理方式并不科學。大部分都是直接進入村里的排水溝。同時,農民在進行農藥的.配制時,取水多由附近的水渠就近取水。引起水質變質。水中生物大面積死亡,同時,村民中仍有亂砍伐者。他們在房屋建設或者自家土地擴建時肆意砍伐樹木,導致村子周圍的樹木破壞嚴重我們還發現村民的生活垃圾處理比較隨意,多數是隨意堆放。炎熱的夏天氣味十分難聞污染問題嚴重這些并沒有引起村民的重視。
現狀四:村民施用化肥并不科學,同時有機化肥與無機化肥比例失衡。
在調查中我們發現,有近75%的村民在農業生產中主要施用的肥料是無機肥,而這些肥料有92.5%用于糧食作物中。在走訪中,我們了解到村民對農藥、化肥施用過程中各種比例配制并不了解。多數人存在比例偏高,施用過量的現象。而我們知道過量使用農藥化肥會導致土壤結構被破壞,甚至是地下水污染而村民對農藥的使用標準也更偏向效果為主。對污染問題并沒有給予足夠重視。
現狀五:面對農業污染,相關部門投入不夠也沒有引起足夠重視。
在走訪中,我們發現,村委會對環保的重視程度不夠,往深了說,這也是上級領導對環保問題的忽視。一直以來,農村的建設都以“增收”為主,而對環保并不十分重視。同時,近幾年來,我國的環境建設多圍繞城市污染、工廠污染,對農業污染治理的投入力度不夠。
1.我國農村環境現狀
近年來,隨著政府對農村環境保護工作的積極開展,農村環境有了很大的改善,特別在推進新農村建設過程中,相關部門相互配合,取得了很好的成績。
1.1環保工作從創建生態文明村做起。各地將“生態文明村”的建設標準與實際情況相結合,有效的開展農村環境整治工作。很多村莊已建立起綠化帶、垃圾集中收集點、排水溝等;環保能源被廣泛應用;家禽家畜開始實行圈養,禽畜糞污得到有效的處理和資源再利用。
1.2水源保護和水污染防治工作的有效展開。政府加強對工業結構的調整,重點治理化工企業、食品加工企業、造紙企業及主要流域,加強對水源的保護及水污染的防治[1]。
1.3農村節能減排技術的推廣工作進一步展開。近年,農民自愿投資的主體作用和農村信用社融資主渠道作用得到很大的發揮,解決了農村沼氣建設資金困難的問題。各村將沼氣的開發利用與生態村的相關工作結合起來,對新農村的建設進行了深入的探索。另外,秸稈污染也是農村環境污染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為解決秸稈污染問題,各農村堅持可持續發展戰略,將大部分秸稈粉碎作為牲畜的飼料,變廢為寶。
1.4大力開展植樹造林工作,壯大綠色資源。各農村積極營造農田防護林體系,使生態環境和農業生產都得到了極大改善,從而建立起林、田和諧發展的成功模式
總之,由于我國政府對農村環保工作的重視,農村環保工作有關的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逐年增加,使農村環保工作有了較快的發展。但由于遺留問題的存在,農村現在的環境仍存在很多問題亟待解決。目前,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城鎮化、工業化等步伐的加快,農村環境總體呈惡化趨勢。
2.農村環境面臨的嚴重問題
2.1飲用水的污染問題仍存在。我國農村飲用水水源主要是地下淺層水及地表水。隨著科技的進步、經濟的發展,各種污水排放量逐年增多,生活污水和禽畜養殖污染問題也越來越嚴重,而農村環境的基礎設施又不完善,使農村飲用水資源日趨短缺。
2.2大規模畜禽養殖污染問題較嚴重。目前,畜禽養殖業的發展極為迅速,是農村經濟的主要組成部分之一、但因為不能妥善的處理好畜禽的糞便,使禽畜糞便污染成為農村環境污染的重要因素,嚴重影響了農村的生態環境[2]。據調查,我國農村畜禽糞便的處理方式及比例為:隨便堆放25%,直接堆放到田中60%,其他15%。
2.4秸稈焚燒對水體和空氣的污染。我國是農業大國,每年的秸稈產量很大,盡管大部分會被用作飼料、肥料等,但還有一部分被直接燒掉造成大氣污染,或者堆放在田間地頭及河岸,阻塞河道,污染水源。據調查,目前,農村秸稈的處理方式及比例為:直接燒掉25%,飼養牲畜62%,當作有機肥料8%,燃料5%。
2.5農村生活污水、生活垃圾成主要問題。隨著經濟的發展,我國農村的生活水平和居住條件有了很大的改善,這使得我國農村的生活垃圾及生活污水排放量逐年增加,成為污染農村環境的重要問題。
3.農村環境問題的原因
3.1思想認識不足。部分群眾思想覺悟不高,對農村的環保工作的重要性認識不清,有些部門也由于認識不足沒有把環保工作放到一個重要的位置。我國一直都存在注重城市、輕視農村進步的理念和現象,因此,環保的相關法規和策略在農村不能得到較好的落實。另外,有些地方為保護經濟利益,輕視環保工作的開展,對環境問題視而不見。
3.2資金投入有限。我國對城市環境保護方面的資金投入很大,對農村環境保護工作給予的重視不夠,尤其對農村環境基礎設施建設的資金投入較少,且將這些有限的資金分散發給各部門,這使得農村沒有足夠的資金用來加強環境基礎設施的建設。
3.4技術落后。在我國農村,對于污染的治理技術相對落后。就目前來看,沼氣的有效利用技術和相關的推廣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對于其他方面,如對污水及生活垃圾等的處理并沒有成熟的技術,因此,也嚴重影響了環保工作的開展。
3.5法律法規不健全。目前,我國的農村環境保護工作推進的主要手段是行政手段。養殖業污染、化肥農藥的污染等方面存在無法可依的現象,這就導致這些污染現象越來越嚴重,不能得到有效的控制,從而加重了農村的環境污染。
4.農村環境保護的建議
4.1加強宣傳力度、提高思想認識。各級政府要認識到農村環保工作的重要性,充分利用各種渠道對干部及群眾進行宣傳教育,提高人們的環保意識,努力營造人人保護環境的良好氛圍[3]。另外,還要在學校展開環保教育活動,通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進而影響學生家長乃至社會,達到人人環保的目的。
4.2全面開展農村環境整治工作。我國各級政府應努力完善農村環保的相關政策,將農村環境污染整治工作提到日程上來,因地制宜地制定政治方案。對環境衛生、畜禽養殖、垃圾處理等方面的問題,要制定詳細的整治計劃及方案,以便更好地開展農村環境保護工作,建立生態文明村。
4.3加大資金投入,完善基礎設施。我國各級政府應增加農村環保工作相關資金的投入,保證每年都有固定的專用資金用于農村環保工作。不斷地完善基礎設施的建設,重點解決農村環境中存在的重點問題,例如對飲用水水源的保護、生活垃圾的處理、畜禽養殖污染的處理等。政府應制定農村可持續發展的策略,盡快改善農村環境的現狀。
4.4加強農村環境監測和監管。農村環境保護工作是一項綜合性工程。因此,各級政府及相關部門應相互配合,積極建立有利于農村環保工作開展的環境監管體系,特別是村、鎮的相關機構的建設。努力建設協調運轉快、工作效率高的農村環境保護監管機構,不斷完善農村環境監測體系,加強監管力度。
4.5抓住重點問題,分類指導。受各地區農村經濟發展的影響,各地農村環境保護工作都有其各自的特點。因此,要因地制宜,將地區按特點分類進行環保工作的指導。我國農村面臨的主要問題就是對飲用水水源的保護、污水排放、垃圾處理、土壤污染等。要想更有效的解決這些問題,第一,要做好前期的規劃工作,進行有效的統籌安排;第二,要提高節能減排新技術的研發和推廣效率;第三,要推進生態文明村的建設工作,有利于農村環境保護工作的開展;第四,加強工業污染源的治理,一定程度上限制污染企業的發展。
5.小結
農村的調查報告 篇12
___鎮是___縣最僻遠的一個老邊窮鎮,地處鐵山水庫上游,全鎮55個行政村,有19個村屬庫區村。庫區內19個村自1958年初遷到1962年、1963年的返遷,再到1979年的復遷,直至1987年遷移結束,歷經近三十年的變遷,給庫區人們的生產和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不便。幾十年來,庫區人民雖有政府的關懷和照顧,幾代庫區人的不懈努力,但終因各方面的因素,至20xx年止,19個村、145個組、2714戶、9617名村民,依然生活在溫飽線下。鐵山水庫修建成功十多年來,外面的世界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可這些曾經為修建鐵山水庫作出了巨大貢獻的庫區農民又是怎樣度日的呢?近日,筆者走訪了鐵山庫區,目睹了庫區人民的生產生活,其狀頗使人心寒。
一、庫區農民如此窮
“吃鹽要靠雞蛋兌,棺材枕著鋪板睡,豬潲盛進飯碗里,稻草蓋房不為奇。”這不是民謠,而是庫區某些貧困農戶的真實寫照!
在雙江村季莊組我們了解到,57歲的魯岳輝和年高80歲老母親及啞巴妻子,20xx年前還住在山上的窯洞里過著與世隔絕的“原始生活”,一家人僅有的一張床是將6根松樹綁在一起,用樹樁支撐起來的,全家人每年僅是魯爹肩點竹子到山下換些油鹽,到20xx年底,才在政府照顧、全村村民出錢、出磚、出力等全力援助下才離別原始的窯洞生活住進一個連三間的小屋里;該村千斤組有一許姓人家,一家兩口,兒子許繼香七十多歲了,其母九十有余,相依為命的老母子倆的生活就靠兒子上山弄點樹竹維持。筆者走訪其家的那天上午,是在他家的菜園找到其母的,九十多歲的老母正跪在地里扯草,她對我們問的問題沒一點反應,因為她的耳朵根本聽不到我們說的什么。許繼香爹上山去了,我們向村里的人了解了一下他家的情況,村人說起也淚眼漣漣。一老人說,他家一年,除了年節,是很難吃到肉的,他們的生活經常是時挑野菜和根煮,旋作生柴帶水燒。在去年三月,他家屋漏又遭連夜雨,三間破土房一夜之間倒了兩間,幸而早有防御才沒出人命。村人不忍看著兩位老人睡在一間用幾根木頭支撐著的房子里,在一片廢墟中用幾塊殘磚支著鍋弄飯,就出錢的出錢、出力的出力,為他們搭起了兩間小屋。在高雅村李沖組,筆者還目睹了這樣一個家庭,一對老年夫婦都八十出關了,老頭叫唐永安,膝下無丁,住在兩間破屋里。我們幾個去采訪時兩位老人正在地坪里曬豆。老人把我們讓到屋里,漆黑的房間里就兩三把殘缺不全的椅子和一張破桌子。同行想攝個鏡頭,舉起攝像機又無奈的放下,因室內光線太暗,只得用帶鎂燈的`相機拍了張照。我撩開老人的蚊帳,不看還好,一看嚇一大跳,老人的床竟然是一張組合的“床”,外面是磚頭支起的一張竹床,里邊竟是一口瓦棺!通觀其家,最值錢的,也就是那口棺材了,其狀,怎不讓人凄然淚下!出得門來,同行想給倆位老人照張相,讓佝僂著的老頭抬抬頭,老人在抬頭時差點仰翻在地。在庫區,類似的情形還有很多。據統計,大洲村有特困戶80戶,170人,五保15人;雙江村有特困戶80戶,225人,五保30人。道院村有特困戶六戶,19人,五保4人,高雅村有特困戶17戶,56人,五保9人。老一輩的孤寡人在漸漸減少,而新一茬單身又在產生,落后的經濟、不便的交通、閉塞的信息,幾個女人愿往那里嫁!據調查,唐坳村目前就有青年單身13人。在庫區,筆者還了解到,有不少的家庭仍在靠積攢幾個雞蛋或是鴨蛋,到店鋪換起油鹽吃。氣溫低時還好,能積攢,氣溫高了,連這筆收入都難保障,此情此景,孰能入目!
在庫區一些村,類似情況的人家又何止十家八戶?
人們說,庫區這個地方有“三多”,茅屋多、缺糧戶多、光棍多。這話不假。如唐坳村,全村430個人口,打光棍的就有13人。因為太窮,里面的姑娘留不住,外邊的姑娘不愿來。
再看人均收入。以20xx年為例,19個庫區村,人平純收入2340元,其中塘坳、高雅、伏馬、雙江、等11個村,人平純收入均低于1000元。
在庫區最深處的十個村,方圓幾十里,只有7條屠凳,9個代銷點,5個藥店。據了解,大洲、伏馬、高雅、塘坳、國慶等村,去年有16戶缺衣被,有20余戶無過年肉,有30左右的戶今年春后就缺糧。
二、庫區農民為何窮
修鐵山水庫,庫區農民重新創業,付出了艱辛勞動。當地黨政對庫區農民也曾給予過大力支助,庫區農民不僅沒有脫窮,還窮到如此地步呢?原因是多方面的。從客觀方面看,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的原因。
1、路難行,窮之根。鐵山水庫蓄水后,把這里原來連接省道通往各村的公路全部沉沒,庫區農民只好沿庫盤山修了幾條簡易公路,是原來公路長度的3倍。但這些公路坡陡、路窄、路基不牢,常被山洪沖壞。庫區農民靠水路進出也不方便,這里既無一個像樣的碼頭,又無幾條像樣的渡船。路難行,難進難出,使這里成了世外偏疆。路況差、水運條件差,車船水禍時有發生。從鐵山水庫蓄水
至今,19個庫區村共有23條人命喪于車船水禍,直接經濟損失60萬元。
2、地難種,窮之源。鐵山水庫蓄水后,19個庫區村共有1365畝水田、652畝旱地被淹,沉沒的是良田,剩下的是一些傍山掛壁丘塊。這些耕地不僅土層淺,路途遠,且坡陡、勘高、鼠獸危害多,其中不乏一些巴掌丘,實不便耕種。種這種田投工多、成本大、收入少可想而知。去年雙江村村民李潤年,種3.2畝田,共19丘,平均畝產才360斤。大洲村村民熊石根,種2.2畝黃豆,被野獸危害,顆粒無收。
3、錢難賺,窮之結。庫區地域偏僻,交通不便,物質難進亦難出,地里無出產、山上無積蓄、生產經營單一,缺乏至富門徑,有力無處下,賺錢實在難。19個庫區村有18個村既無村辦企業,也無私人作坊,除少數年輕人外出打工外,其余的只能守著三寸薄土過日子,收入就是稻谷加黃豆,砍松樹,喂雞豬。原有部分農民也種西瓜、桔子,由于生產技術不過關,加之打不開銷路,這些年西瓜、桔子也很難見到了。有些農戶的確窮得叮當響,求醫更是愁上加愁。
4、債難還,窮之因。庫區農民窮,不是一年兩年之事,難以脫貧,只因窮坑太深。窮坑深基于兩個原因。一是多數農戶是返遷戶,原有房屋被拆除,重新開基做房屋,由于拆遷費不夠,因做房屋欠債的多;二是一些村是拆遷后重新組建,集體毫無積蓄,因組織重修公路,搞點基本建設,使村里負債累累。據初步統計,庫區19個村,僅有許家、三讓兩個村不欠帳,其余17個村共欠帳200余萬元,其中高雅村,因修進村公路,除群眾集資和有關支助款外,村里還欠帳二十多萬元。集體與私人歷來欠帳多,靠政府的點滴照顧,根本無濟于事。
5、學難上,窮之本。“有田不種倉廩虛,有書不讀子孫愚”。“讀了詩書當大丘,不須耕種自然收”。這些名言古訓,庫區人民都說得出,講得清,可就是做不到。首先就近入學難。19個庫區村隨著人口的減少,及辦學制度改變,目前僅存2所小學和2個教學點,有10個村沒有學校,學生上學要翻越十幾里山路,要乘渡幾十里水路,學生上學難,家長送讀難,成為庫區人民的一塊心病。如唐坳村黃土組,家長周湘池,20xx年9月才將年滿9歲的孩子送到村辦的學前班就讀,推遲三年送子女上學,目的是讓孩子多一點自理能力,多一份安全感,然而天災人禍難料,上學還不到1個月,孩子在回家的機耕路上被拖拉機。譬如:1996年轟動全國的國慶村“1.12”沉船事件
,釀成16人死亡,其中初中生14人。其次,隨著教育產業化的加速推進,學費日益昂貴,成為多數農民的沉重負擔。我國已經基本普及九年制義務教育,但高中和大學教育費用更讓普通農民難以承受。農民要供養一個大學生,往往從其上學甚至到畢業的前幾年,家庭生活都受到嚴重影響。但假如農民不能接受高水平的教育,則在更大規模和更深程度上積累貧困,陷入家庭收入低——沒錢投資教育——子女教育水平低——子女就業機會少——子女收入低——新一代低收入者這樣一種貧困代際傳遞而難以自拔的境地。假如貧困家庭中幾個孩子都上學,對收入不高的家庭來說,是一筆不小的開支,會導致家庭的貧困。假如孩子考上大學,在教育體制實行改革的今天,一個大學生每年的學費和生活費加起來至少要一萬元左右,對一個貧困家庭更是無法承受的,要想上大學,只有依靠借債,那么,這些家庭的生活肯定是走入貧困的境地。可以說,一個大學生就能導致一個中等收入的農村家庭陷入貧困狀態。正因為如此,相當一些農民子弟在日益抬高的教育門檻前止步,農村輟學現象日益嚴重。
三、庫區農民咋治窮
時至今日,一些庫區農民還在貧困線上掙扎正為衣食住行發愁,這不能不引起人們的沉思。庫區農民不能再這樣窮下去了。那么,庫區農民將怎樣治窮,我們認為,必須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
1、修好庫區公路,是庫區農民脫貧的緊要要害。庫區有一條好路,庫區農民就有了出路。可在現在簡易公路的基礎上,經過適當改修、擴建,縮小彎度,降低坡度,加固路基,拓寬、硬化路面。可采取政府支助、多方集資、農民投工的方式解決有關工程問題。
2、調整產業結構,是庫區農民脫貧的主攻方向。要根據庫區特點調整產業結構。變單一經營方式為綜合經營的產業模式。要認真在“林”字上做文章,變以農為主為以林為主。要根據庫區自然地理條件,大力發展松、竹、油茶等產業。
3、加大扶貧力度,是庫區農民脫貧的重要保證。為修建鐵山水庫,庫區農民犧牲了許多利益,為重建家園庫區農民又付出了許多代價。他們窮,從客觀上講,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修鐵山水庫造成的。鐵山水庫修成后,確實是造福于___人民,但庫區人民基本上沒沾什么光。現在庫區農民要脫貧,要修路,要調整產業
結構,農民拿不出錢,何況現在有些人連生活都難維持。現在無論從哪一角度講,該是政府和有關部門扶助庫區農民的時候了。假如沒有政府和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扶助,庫區農民想脫貧,不知還要等到何年何月。我們呼吁政府從扶貧資金中拿一點,鐵山水庫治理局從水電收益中擠一點,用來幫助庫區農民早日脫貧。
今年,縣委、縣政府在規劃中提出了“兩環一線”戰略,其中“一環”即庫區建設,這無疑是給庫區人民擺脫困境帶來了福音。然而加快鐵山水庫治理與發展和加快庫區人民脫貧致富步伐是實施環庫區建設戰略的要害所在點。怎樣才能達到雙贏的目的?我們認為,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政策支農,夯實基礎。
1、惠農政策要向庫區傾斜。首先是要加大退耕還林力度,可將庫區一些“掛壁田”、“蓑衣斗笠丘”等得不償失的田土納入退耕還林面積,實施封山育林,并加大重點生態公益林政策向庫區傾斜力度,達到以林補糧,使庫區人民解決溫飽有保障;其次是要落實好“水庫移農”政策,比如恢復已削減了25的庫區糧補助,要根據糧價上漲,適當提高補助標準。落實湘府〔20xx〕72號《關于解決鐵山水庫移農生產生活有關問題的會議紀要》,摘出文中的:“按上網電量每度1.5分錢提取的后期扶持資金,及從水庫澆灌受益區按每畝每年征收3公斤稻谷,城市供水每噸征收2分錢,用于扶持庫區。”第三是落實中心支農政,解決未向庫區人民實施的“種糧直接補貼”和“柴油綜合補貼”等政策扶助資金。
2、要加大庫區扶貧力度,增強造血機能。首先是要通過財政拔款、籌集社會資金和群眾投工投勞等辦法,加大路、電、飲水等基礎設施工程扶持建設力度;其次要在庫區集中地段建立一所九年一貫制寄宿學校,為庫區學生提供一個安全、穩定的就讀環境;其三是要加大農村合作醫療工作力度,解決農民就醫難的問題;其四是要加大能源開發利用,落實獎勵政策,支持農民建沼氣池,一則可以保護生態環境,二則可以優化人居環境。
二、產業興農,促進發展。
解決了基礎設施這一“瓶頸”制約,就為因地制宜發展農業產業,促進農民盡快脫貧致富奠定了基礎。根據調查,庫區土質適合楠竹、桔樹、梨樹、油茶林等多種果木種植。因此,我們可以根據各村實際,有指導性地把那些“天收田”進行退耕還林,重點是新造楠竹,并以稻田桔園、黃岸茶場為基地改良品種,提高質量,擴大規模,再以鄉鎮成立服務機構或中介公司為他們提供信息、開發產品精深加工和銷路等服務,形成一個完整的產業鏈條。真正讓農民種得上、能生產、有銷路、得實惠。其次是鐵山庫區山清水秀、出產豐富,有“千島之湖”的美稱的鐵山水庫西有大云山國家級森林公園、南有名揚天下的明代建筑“天下第一村”張谷英屋場、北有“___第一峰”相思山和傳說神奇的相思園、東有我鎮白石“千年皇帽松”、太子廟、巧然天成的相思八景,可整合形成一個獨具特色的生態旅游線。既能發展我縣旅游經濟,也能為庫區人民發展庭院經濟帶來機遇,農民可利用種養土特產品開發特色農家樂休閑,可讓旅游者既飽眼福,又飽口福,享受回歸自然的農家綠色生活,也讓農民既能有效利用閑置勞力,更能在調整結構中增加收入。其三是鼓勵青壯年勞力外出打工,為他們外出就業搭建平臺。勞務輸出收入到目前為止還是農村收入中的一個主要部份,由于文化素質不高,這些村的青壯年勞力外出打工都只是賣苦力,普遍收入不高,而且難就業,一些人不敢出去闖。因此,勞務部門要為他們外出打工穿線搭橋,鼓勵他們外出打工。
三、科技助農,長效推進。
在實際工作中,對農村科教扶助應分成兩類:一類是針對未成年人的基礎教育,必須有無條件地抓好農村義務教育工作。另一類則是針對現有農村勞動力的再教育,要以難度不大的實用技術培訓為主,現學現用,為他們外出務工和科學種養打好基礎,古人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只有教會農民技術,教會農民發家致富的方法,才能從根本上解決農民脫貧致富的方法問題,引導其變苦熬為苦干和巧干,最終擺脫貧困。只有庫區人民擺脫了貧窮,才能營造穩定發展的環境,才能實踐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偉大意義。只有庫區人民富裕了,才能走出亂砍濫伐的誤區,真正為鐵山水庫資源保護服務。
農村的調查報告 篇13
社區黨建是黨的基層組織建設的基石,社區黨建工作是社區創建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20xx年西花市南里西區社區黨委換屆后,社區黨委上下統一思想,提高認識,以務實的態度、飽滿的熱情投入到社區黨建工作中,以 網格化 服務管理為平臺,切實加強社區黨員隊伍建設,充分發揮社區黨員的作用,廣泛開展社區居民自治,不斷提升社區黨建的黨員和居民參與度。現將開展黨員隊伍建設情況匯報如下:
一、近年來黨員隊伍建設整體情況
1、開展黨員教育培訓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西花市南里西區社區黨委不斷健全完善社區黨委委員分工負責制、兩委班子聯席會議制度、社區黨建協調分會工作制度、社區黨組織民主生活會工作制度、社區黨組織學習制度、社區三會一課工作制度、社區在職黨員活動登記和反饋工作制度、社區黨員評優表彰激勵機制、社區黨組織議事規則。通過這些制度的建立和貫徹落實,使社區黨建工作,黨員的思想素質、政治素質、業務素質邁上了一個新臺階,進一步增強了社區黨組織的創造力、凝聚力、戰斗力,為構建和諧社區奠定堅實的基礎。
社區黨委每月15日分支部舉辦社區黨員教育培訓活動,每次活動立足社區實際,立足充分發揮黨員主體作用,挖潛力、強動力、重實踐,努力增強社區黨組織和社區黨員的凝聚力和戰斗力,大力加強黨組織和黨員的自身建設,在活動中突出重點,抓住關鍵,統籌安排,扎實推進社區黨員和黨組織建設。在發揮黨員主體作用上推出新舉措,加強政治理論學習,堅持社區發展思路工作部署,重大決策執行等事先征求黨員意見建議,增強了黨員的主人翁意識,激發了社區黨員參與社區工作的積極性。
2、發揮黨員在推動社區、非公企業和諧發展、服務人民群眾先鋒模范作用的有效途徑和方式
西花市南里西區社區 兩委 班子換屆后,社區黨委組織召開了 兩委 班子聯席會議,在會議上,社區黨委明確提出了要把心思集中在 想干事 上,把本領體現在 會干事 上,把目標鎖定在 干成事 上,要求全體工作人員在榮譽面前要退一步,在困難面前要上一步,在利益面前要讓一步;思想上要講境界,工作上要講服務,關鍵時刻講奉獻,并制定了西花市南里西區社區工作人員守責。
社區黨委采取項目化運作的方式創辦了社區 健康加油站 ,健康加油站 下設調解組、心健服務組、活動策劃組及評估組,發動社區力量,定期和家屬溝通,開展老年人的心健服務。同時,舉辦棋牌、唱歌等社區娛樂活動,豐富社區老年人的文化生活。社區組建了 幫幫團 助老志愿者服務隊,篩選特困、高齡、空巢、有需求緊迫的30位老年人作為重點幫扶對象,安排社區黨員志愿者為之服務,切實解決老年人的實際困難和服務需求。同時按照不同需求組織各年齡段老年人活動,提倡老年人互幫互助,以 外出結伴、在家結對 形式,降低老年人獨處風險。
社區黨委以 六心 活動為服務載體,通過組織動員、宣傳教育,引導啟發等形式,使廣大社區黨員、居民群眾參與到社區建設中。 六心 活動主要內容一是宣傳政策安民心。社區黨委、居委會采取多種形式,對法律法規,惠民政策進行宣傳和咨詢活動。二是轉變作風親民心。社區黨委、居委會深入轄區單位、居民群眾中開展走訪調研,了解居民群眾的所思所想,及時改進工作作風,改變工作方法。社區黨委、居委會提出了以 四零服務 暖民心,以 六小政務 改作風。 四零服務 就是 服務群眾零距離、社區管理零推諉、為民辦事零積壓、信訪穩定零投訴 ; 六小政務 就是 從小處想起、從小事做起、從小困難抓起、從 小糾紛 排起,從 小隱患 整起,從 小節 改起。 使居民群眾 進門辦事順暢、出門心情舒暢 ,增強社區干部的親和力。三是文體活動聚民心。通過社區文化活動提升社區的向心力、凝聚力。四是廉政建設贏民心。在社區不斷深化廉政教育活動,及時將社區的黨務、居務、政務向社區黨員和居民公開。五是解難幫困暖民心。社區黨委、居委會有針對性的面向社區各類群體,力求活動從形式到內容更加豐富,具有較強的實踐性和針對性。六是辦好實事順民心。社區黨委、居委會組織全體社區黨員、社區干部認真學習、帶頭實踐,在為群眾辦好事、辦實事上下功夫。
3、創新黨員管理模式,完善對在職黨員、離退休黨員、流動黨員管理工作機制,健全黨內激勵關懷幫扶機制等方面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社區黨委不斷完善工作機制,理順管理關系,發揮優勢,實現社區和轄區單位共駐共建。與審美造型西花市店、東城第二消防支隊花市中隊、西花市翰皇擦鞋店、新景社區衛生服務站、普仁醫院等單位多次開展了便民、利民、惠民、文化等多種活動,為社區黨員、居民服務,有效提升了社區凝聚力、向心力、感召力。如組織審美造型西花市店美容美發學雷鋒小組每月義務為社區老年人理發;組織東城第二消防支隊花市中隊與社區3戶純老年人家庭結成幫扶對子,定期進行走訪、慰問;組織新景社區衛生服務站、普仁醫院、同仁堂崇文門藥店開展健康大課堂、義診等活動,即調動了轄區單位的積極性,增強了轄區單位共建意識,同時又切實解決了社區弱勢群體的實際困難。
在實際工作中,針對社區黨員構成的實際情況,社區黨委對社區黨員開展 三知三心 服務。即對社區黨員做到 知思想、知去向、知現狀 。及時開展組織活動,使黨員思想 安心 ;及時解決各類難題,使黨員生活 順心 ;及時發揮黨員作用,使黨員工作 真心 。真正形成社區黨委和社區黨員一起共商社區事務、共抓社區服務、共育社區文化、共管社區穩定、共創精神文明的生動局面。
4、在積極分子、發展對象培養,科學合理發展黨員,疏通黨員隊伍出口,確保黨員隊伍純潔性方面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自20xx年社區黨委換屆以來,社區黨委為兩名社區預備黨員進行了轉正大會,有2名同志經提名、考察為入黨積極分子,有4名同志提交了入黨申請書。社區黨委定期與6名同志進行面對面的思想溝通、交流,了解她們思想、學習和工作情況,指出不足之處,6名同志每季度能夠按時向社區黨委遞交思想匯報,能夠及時與自己的入黨介紹人匯報思想認識,社區黨委定期召開會議,評議入黨申請人和入黨積極分子的現實情況表現和思想認知情況,確保社區黨員的合理發展和黨員隊伍的純潔性。
5、在尊重黨員主體地位,增強黨員主體意識,完善黨員權利保障機制方面的有效做法和成效
社區黨組織堅持以人為本,不斷提升社區服務水平;不斷壯大社區黨建力量,充分發揮社區黨員的參與作用。一是建立民情收集制度。通過社區支部書記日常服務,了解居民需求,廣泛聽取黨員意見,收集合理化建議,做到黨員需求有答復,黨員建議有反饋,充分調動黨員參與社區建設的積極性,促進社區發展。二是堅持黨員議事制度。通過黨員議事制度,每月召開黨員議事會,實實在在為居民解決困難,得到了社區黨員的廣泛認可。
二、黨員隊伍存在的主要問題及表現形式
西花市南里西區社區黨委20xx年換屆后,社區黨委根據黨員居住情況劃分為3個網格黨支部,現有社區黨員176人,其中女性黨員81人,占黨員總數的46%;男性黨員95人,占黨員總數的54%。其中65歲以上黨員169人,占黨員總數的 96%,35歲以下黨員4人,占黨員總數的0.2%,80歲以上黨員19人,占黨員總數的10.8%。
社區黨員中離退休黨員占到了社區黨員比例的96%,絕大多數社區黨員因為年紀大,身體健康狀況多多少少都存在著一些問題,能夠經常參與社區活動的黨員人數只占到全體社區黨員的56%左右。有的黨員認為退休了思想就可以不提高了,甚至有的黨員的覺悟還沒有普通群眾高。為此社區黨委提出了以 知民情、解民困、化民怨、保民安、聚民心 為本屆社區黨委的工作目標,號召社區全體黨員從自己做起,從小事做起,從身邊做起,關心社區建設,關心身邊的人;帶頭宣傳黨的方針、政策,帶頭倡導社會公德,帶頭參與社區建設,每個黨員要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范帶頭作用。
三、加強新形勢下黨員隊伍建設的意見和建議
社區黨建是社區整體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社區黨建承載著社區創建工作的重任。希望在街道工委的大力支持和幫助指導下協助社區黨委把社區服務做深做細,讓社區困難黨員、群眾限度地得到幫扶。
西花市南里西區社區是回遷社區,社區的歷史遺留問題較多,社區黨員、群眾希望可以及時得到解決,但因為形成原因復雜,希望街道工委能夠給予大力的指導、協助,支持社區黨委的協調,共同把問題一步步的給予解決。
農村的調查報告 篇14
在縣政協副主席的帶領下,縣政協文教衛體員會組織部分員,重點對舊縣、白砂、臨城、湖洋、稔田、下都等6個鄉鎮2個村(居會)的環境衛生綜合整治工作情況進行了實地調研,并召開了有鄉(鎮)主要領導參加的座談會,聽取匯報,廣泛征求意見。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農村環境衛生綜合整治工作的基本情況
xx年以來,在縣、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各鄉(鎮)、村圍繞建設新農村,以創建“環境優美鄉鎮”為載體,以開展“家園清潔行動”為重點,按照農村“管網通、溝渠通、道路通”和“集中收集垃圾,集中匯集污水、集中無害化處理”的工作思路,集中開展農村環境衛生綜合整治工作,農村環境衛生面貌明顯改觀,綜合整治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效。
(一)領導重視,不斷夯實工作基礎。
縣、縣政府高度重視農村環境衛生整治工作,各鄉(鎮)、村和相關部門迅速行動,及時成立了“家園清潔行動”領導小組,抽調人員,組建專門工作機構,并層層分解工作任務,逐級夯實工作責任,形成“一把手”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工作格局。健全完善村莊環境衛生基礎設施,將農村環境保護工作列入縣對鄉鎮目標管理考評內容,編制了上杭縣農村環境綜合整治規劃,制定了農村垃圾清運和集中衛生填埋機制,建立健全了鄉鎮水質交接斷面責任制,全面推動生豬養殖業污染綜合治理等,確保農村環境衛生綜合整治有章可循、有效開展。
(二)宣傳造勢,形成良好輿論氛圍。
通過懸掛橫幅、宣傳欄、廣播電視、散發宣傳資料和健康教育手冊等形式,廣泛深入開展宣傳發動工作,力宣傳農村環境衛生綜合整治的重要性,提高了實施農村“家園清潔行動”重要性的認識,增強了群眾的公共衛生意識,使以開展“家園清潔行動”為重點的農村環境衛生綜合整治工作深入人心,做到家喻戶曉、人人皆知,較好地推動了農村“家園清潔行動”的深入持久開展,為創建“環境優美鄉鎮”、“生態村”營造了良好氛圍。
(三)加投入,基礎設施逐步改善。
xx年以來,為提高鄉(鎮)、村兩級“家園清潔行動”工作積極性,縣政府出臺“以獎代補”政策,對列入縣垃圾治理試點村,經有關部門按照《福建省農村“家園清潔行動”垃圾治理驗收試行標準》要求驗收合格以上的每村補助2萬元,對列入為民辦實事項目的行政村垃圾填埋場建設,經有關部門驗收合格的每村補助5萬元。截止XX年x月份,縣財政共下撥補助資金約270萬元,爭取省、市級資金補助500萬元。農村“家園清潔行動”試點鄉(鎮)、試點村按照“百戶一池、百米一箱、千人一員、每員一車”的標準配備了垃圾收集池、垃圾箱、保潔員和手推車等。XX年,全縣78個家園清潔行動試點村設置了22507個垃圾桶,xx年起,對實行垃圾收集收費制度的古田、南陽、蛟洋、白砂、臨城、才溪、官莊、珊瑚、稔田、步云x個鄉鎮所有行政村,按照800人以下、800600人、600人以上的行政村分別聘請x名、2名、3名保潔員,保潔員工資x萬元人年,古田、南陽、蛟洋三個鄉鎮的工資費用按市、縣、鄉(鎮)x:x:x的比例,白砂、臨城、才溪、官莊、珊瑚、稔田、步云7個鄉鎮工資費按縣、鄉x:x的比例,給予配套補助。
(四)突出重點,整治效果較為明顯。
一是加快村容村貌整治工作。各鄉(鎮)、村開展以垃圾污染治理為主要內容的“家園清潔行動”,以治理“三清六改”(清垃圾、清淤泥、清路障,改房、改水、改路、改廚、改廁、改圈)為整治重點目標,組織發動群眾對村內外的積存垃圾進行集中清理,特別是對轄區內的道路河道沿線、市場、小溪、集中居住區的房前屋后多年積聚的垃圾進行重點清運。
二是加快推進垃圾集中收集、焚燒和填埋。目前,古田鎮、白砂鎮、舊縣鄉、才溪鎮、蛟洋鄉、稔田鎮、南陽鎮、步云鄉、太拔鄉等9個鄉鎮都建設了垃圾填埋場;古田鎮、中都鎮、茶地鄉、舊縣鄉、下都鄉、才溪鎮、蛟洋鄉、稔田鎮、南陽鎮、步云鄉、太拔鄉、官莊鄉等2個鄉鎮建設了垃圾焚燒爐;廬豐鄉、藍溪鎮建設了垃圾中轉站。各試點鄉鎮、試點村都按照要求建設了相應的垃圾集中收集池,同時,古田鎮金湖村、南陽鎮黃坑村、白砂鎮橋村等40個行政村建設了垃圾填埋場,保證了農村垃圾“掃得起來,運得出去,處理得掉”。
三是建立環境衛生長效保潔機制。試點村制訂了村規民約、衛生監督制度、衛生管理公約,實行門前三包和征收垃圾處理費等制度措施,建立了“村監督、鄉鎮自查、縣月查”的農村垃圾治理分級巡查制度,做好農村垃圾治理巡查登記,發現問題及時發出整改通知書,限期整改并要求饋整改情況。
二、農村環境衛生綜合整治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村莊布局規劃滯后,村容村貌不容樂觀。
一是村莊布局規劃滯后。我縣農村部分村莊布局規劃不盡合理,整體布局散亂,沒有綜合考慮排水、排污、綠化、雜物堆放、家畜飼養等農村實際問題,存在搶占、亂占現象,給農村綜合整治工作帶來很難度。
二是亂堆亂放現象普遍存在。部分村普遍存在房前屋后亂堆亂放現象比較突出,且不同程度存在亂倒建筑、生活垃圾現象,影響了整治效果。
三是綠化、美化不到位。部分村沒有一個統一的綠化方案,借用自然綠化,沒有體現農村生態特色。
四是農村飲用水普遍沒有經過無害化處理。
五是城鄉結合部成為衛生“死角”。城鄉結合部經常出現衛生責任互相推諉、環境衛生無人管理的現象,導致城鄉結合部交接處往往成為環境衛生死角,長期得不到根治。
(二)工作進展不平衡,長效管理機制不夠健全。
從總體看,試點鄉(鎮)、試點村好于相對偏僻的村,經濟條件好的村好于村級經濟薄弱村,村級班子強的村好于班子渙散村。全縣已有4個鄉鎮、4個村開展農村“家園清潔行動”工作,分別占任務數4%。今年計劃完成2個鄉鎮、45個村莊的農村“家園清潔行動”和xx年x月2日經過環保、工商、電力等部門聯合執法后,廠主又偷接私拉電線繼續違法生產,今年3月26日縣政府又再次組織聯合執法,拆除其供電設施。徹底取締工作阻力很。
一是養殖業污染治理難。我縣生豬養殖業量多面廣,涉及千家萬戶,尤其是量的散養戶及500頭以下的豬場,雖建有沼氣池,但容量小,重建設輕管理現象突出,對小河、小溪的污染治理難。豬場環評審批手續程序多,費用高,養殖戶有抵觸情緒。
二是生活垃圾集中無害化處理難。近年來,各鄉鎮通過實施“家園清潔行動”,垃圾治理取得了較好的成效,但多數垃圾填埋場堆積如山的垃圾如何有效實施衛生填埋、焚燒處理困難,極易造成環境二次污染。
(三)宣傳教育亟待加強,群眾環衛意識急需提高。
目前,農村環境衛生綜合整治工作存在上邊熱、下邊涼的現象。縣鄉兩級重視,工作力度,但有的村組干部積極性不高,還存在畏難情緒、信心不足、等待觀望態度,工作敷衍塞責,搞形式,走過程,缺乏主動性;廣農民群眾長期形成的不良生產生活習慣難以改變,隨意將建筑垃圾堆棄河道、生活垃圾亂扔亂倒現象普遍存在,對開展農村環境衛生整治活動缺乏足夠認識,“創衛靠家”群眾性、基礎性工作難以深層次推進。
三、對推進農村環境衛生綜合整治工作的對策措施
(一)明確目標任務。
實施農村“家園清潔行動”是推進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內容,是真正為民謀福利、讓民得實惠的一項民生工程,也是推進農村環境衛生綜合整治工作的重要載體。根據省、市相關要求,開展“家園清潔行動”的村在期末要完成村莊總數的80%。目前,全縣342個村(居)會已實施“家園清潔行動”的有4個鄉鎮4個村,仍有一半多的村還沒有開展。為此建議:縣政府把目前還未開展農村“家園清潔行動”的xx年實施農村“家園清潔行動”,并要求村建立一套管理機制、落實保潔人員、建設垃圾收集池硬件設施且啟動垃圾處理費征收工作。
(二)加快新村規劃。
新村規劃是農村環境衛生綜合整治工作取得長久效果的重要前提和基礎,規劃不合理,勢必影響農村的后序建設與發展。為此建議:
一是城鄉規劃建設局要高度重視新村規劃工作,加快新村規劃編制進程。編制新村規劃要做到科學規劃,合理布局,結合我縣當地農民群眾發展養殖、堆放柴草及農機具等生產生活實際,綜合考慮道路、水溝、公廁、公共場所、公益事業設施、綠化美化等多種因素,注重體現人文特色和生態特色,做到高標準又實用,一村一特色。規劃實施時,城鄉規劃建設局及鄉(鎮)、村兩級要加強指導,強化服務,使新村建設科學合理,整潔雅觀。對新村規劃編制已完成的村,在實施過程中要根據變化發展了的情況及時進行規劃調整完善,以彌補規劃滯后帶來的缺失。
二是各鄉鎮政府要因地制宜對農村垃圾焚燒爐、填埋場進行科學規劃、合理選址、統籌考慮。每個鄉鎮的垃圾焚燒爐、填埋場的建設數量要根據人口數量狀況而科學設定,并經過充分論證。環保部門要加強對選址的環境影響進行評估,避免產生新的環境污染。
(三)創新運行模式。
垃圾處理模式要堅持以農村垃圾治理為突破口,以建立農村垃圾整治長效機制為核心,以改善農村環境衛生現狀為目標,以農村人口密集區和重要流域垃圾治理為重點,因地制宜,分類實施。為此建議:
一是在縣城和縣城近郊范圍內,可以采用“村收集、鄉(鎮)清運、縣集中處理”的模式。
二是在地理位置離城比較遠的鄉(鎮),可以采用“戶歸集、組(片)建池、村清運、鄉(鎮)處理”的模式;“戶歸集”,即農戶做好自家房前屋后的環境衛生保潔,提倡對垃圾進行分類,易降解可利用的有機物盡量返田,不易降解的垃圾歸集到垃圾池(桶);“組(片)建池”,即以村為主,組(片)或自然村為單位,按人口數量比例,選擇適合地點,建固定的垃圾中轉池;“村清運”,即村統一安排保潔人員負責村莊內道路、水溝等公共場所衛生保潔,并負責將垃圾池(桶)的垃圾清運到垃圾中轉池;“鄉(鎮)處理”,即由鄉(鎮)政府確定統一環衛人員,配備運輸工具,負責將各村垃圾中轉池垃圾清運至焚燒場或填埋場地進行無害化處理。
三是邊遠地區、山區等交通不便的鄉(鎮),可以中心村為單元,采用“統一收集、就地分類、綜合處理”的模式進行處理。對個別確實無法集中處理的偏遠自然村,鼓勵推行農家堆肥方式,就地處理垃圾,實現垃圾無害化、資源化。
(四)健全長效機制。
機制既是活力、動力的源泉,又是約束的保證。建立和落實長效工作機制是搞好“家園清潔行動”的關鍵,開展“家園清潔行動”點多線長面廣,是一項高難度的復雜的社會系統工程,具有長期性、艱巨性、動態性和彈性的特點,僅靠緊一陣子是根本搞不好的,必須結合實際,建立長效管理機制,才能確保工作“不斷線”,持續深入有效開展。為此建議:
一是要建立管理機構。縣、鄉、村都必須成立開展農村“家園清潔行動”的長效管理機構,配備好專職人員,明確工作職責,統一指導和管理農村“家園清潔行動”工作的開展。制定年度整治計劃,定期或不定期組織農村環境衛生掃除,引導村(居)民自覺對門前占道及亂堆亂放現象進行清理,定點裝卸農業生產用料,及時清運保潔。
二是要加快編制《~xx年上杭縣農村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和《上杭縣區域垃圾處理專項規劃編制指導意見》,并由縣人進行審議通過。
三是要建立健全聯動互動責任體系。解決農村垃圾處理在持續方面的難題,需要建立“縣城鄉規劃建設局負責牽頭,縣直有關部門配合、鄉鎮政府負責實施,村(居)會具體落實,村民廣泛參與”的聯動互動責任體系。
四是各鄉鎮政府要按人口比例配備村級環境衛生保潔員,建立一支相對穩定精干的專業保潔員隊伍,明確工作職責和范圍,每天負責對生活垃圾進行清理和運送,監督和勸導村(居)民不亂倒垃圾,不亂堆雜物和亂搭蓋。制定《村級環境衛生保潔員管理辦法》和《村級環境衛生保潔員工作職責與獎懲措施》。
五是要強化考核,實行滾動式管理。縣對鄉、鄉對村要層層建立年度目標責任制、督促協調機制、動態管理制度和準入退出機制。嚴格依據“環境優美鄉鎮”和“生態村”標準,每年組織對實施農村“家園清潔行動”的鄉(鎮)、村采取不定期的明查暗、跟蹤互查等多種方式進行驗收考評考核。經過考評考核驗收達到合格要求的鄉(鎮)、村,由縣政府給予適當獎勵補助;對未達到合格要求的鄉(鎮)、村不得參加各級文明村、衛生村、環境優美鄉(鎮)、生態村的評選,取消實施農村“家園清潔行動”補助資格,并對相關責任人給予效能告誡。
六是要建立健全明查暗、民意調查、檢查評議和巡查督察機制,完善“村監督、鄉(鎮)自查、縣月查”的農村垃圾治理分級巡查制度,實行村兩和村民代表、老年協會對保潔工作成效進行“一記二查三評四考”工作方法,即專人記錄保潔情況、群眾抽查、村民代表評議、村兩考核,評議結果與保潔員工資獎勵掛鉤。對于出現垃圾污染嚴重回潮的,要對鄉(鎮)、村予以黃牌警告直至追究責任領導的責任。
七是要加強村級“兩會”班子建設,為實施農村“家園清潔行動”提供有力的組織保障。
(五)加資金投入。
資金投入是落實農村環境衛生綜合整治,實施“家園清潔行動”的關鍵所在,應建立完善實施農村“家園清潔行動”分級負擔資金籌措投入機制,確保“家園清潔行動”持續長效運行。為此建議:
一是縣政府繼續積極爭取省、市政府對實施農村“家園清潔行動”的項目資金支持補助。
二是縣政府每年在編制財政預算時專門切出一塊資金作為實施農村“家園清潔行動”專項資金,繼續實行新村規劃編制的補助政策,且對所有已開展農村“家園清潔行動”、又實行了征收垃圾收集處理費制度的村級環境衛生保潔員的'工資費用按縣、鄉:比例給予配套補貼。縣城鄉規劃建設局要按照創建“環境優美鄉鎮”、“生態村”標準要求,組織力量對全縣開展農村“家園清潔行動”的村級環衛基礎設施建設情況進行一次摸底調查,根據摸底的情況和各鄉(鎮)、村財力狀況,縣財要按比例對環境衛生基礎設施建設、清運車輛及設備購置給予補貼,做到每戶要配置一個垃圾桶,每村設立若干垃圾集中場所,配備一定數量的垃圾清運車,使鄉(鎮)、村垃圾做到集中投放、及時清運、無暴露的垃圾堆。
三是要支持有條件的鄉(鎮)、村成立民間環保機構,并設立環保專項基金賬戶,向社會募捐,多方籌措環衛經費,以保障工作運轉。
四是村民員會要形成合理的環境衛生保潔費籌措機制。通過村民代表會“一事一議”方式,確定每個村民、每間店鋪、每家企業每月交納的環境衛生保潔費標準,使群眾自覺參與實施農村“家園清潔行動”。縣政府要盡快研究制定出臺《上杭縣農村垃圾處理費征收管理指導性意見》,規范農村垃圾收集處理費的征收和使用,做到專款專用,收支公開。
(六)強化綜合執法。
綜合執法是解決重點部位、重點區域環境衛生突出問題的一個有效措施,應持續開展企業、養殖業污染物排放的綜合整治工作。為此建議:
一是要由城鄉規劃建設局牽頭,衛生、農業、國土、水利以及鄉(鎮)政府等部門緊密配合,對向河道亂倒建筑和生活垃圾的現象,組織開展聯合整治行動,一抓到底,不留死角,取得實效。
二是環保部門要加對農村工礦企業環境監管力度,強化環境保護,將工業污染防治從末端治理逐步向清潔生產方式過渡,建設生態文明廠區;嚴格控制企業污染物排放,推進小流域水環境整治,認真貫徹實施《福建省環境保護監督管理“一崗雙責”暫行規定》,明確責任,加對無證“五小”、“十五小”企業打擊治理力度,尤其是在電力供應上實行嚴厲管控。
三是畜牧獸醫水產部門和環保部門要協同配合,通力合作,對去年已拆除關閉的豬場加巡查力度,防止回潮彈;對禁養區外的養殖場進行綜合治理,督促場主采取生態立體養殖或施行零排放養殖技術;突出抓好人群集中區域散養戶的管理,督促其限制養殖規模,達不到治理標準的,繼續組織拆除或關閉。
四是對轄區江河中的水電站要嚴格做到最小下泄流量達標要求,以助凈化水質。
五是要進一步明確城鄉結合部位的環境衛生整治界限、職責和責任。由于城區在擴,主次干道在相應增加,縣環衛所或保潔公司應將管理范圍逐步延伸。按照“城區主次干道由縣環衛所負責”的規定,應將城南琴崗路、光華路、金鑫路、新塘路、城西豐山溪東和西路等劃入縣環衛所或保潔公司負責保潔。
(七)加強宣傳教育。
提升“家園清潔行動”的工作水平,人的素質是根本。因此,各級政府要致力于正面的輿論宣傳,通過各種媒體和方式,張旗鼓地開展宣傳活動,進一步擴“家園清潔行動”工作的影響面,努力營造濃厚的工作氛圍,增強公民“講文明、講衛生,保護環境、潔我家園”的思想意識,提高公民的文明素質。為此建議:
第一要以發放宣傳單和廣播、墻報、宣傳欄等形式,進村入戶,加“家園清潔行動”工作的目的意義措施方法的宣傳教育力度,有針對性地開展衛生和健康知識的宣傳普及,引導群眾自覺保護環境,增強衛生觀念;
第二要通過制定衛生公約等村規民約,規范約束個人家庭衛生、居住小區衛生和公共場所衛生行為,對不衛生、不文明行為給予批評教育或一定的經濟處罰,并給予公開曝光,有效促使群眾規范個人衛生行為,以鞏固垃圾處理成效。同時,要通過開展評選“優秀保潔員”、“十星文明戶”、“文明衛生戶”等活動來擴群眾的參與面和受教育面;
第三把“講文明、講衛生,保護環境、潔我家園”納入各中、小學校、幼兒園學生思想品德的教育內容,從小樹立環境衛生良好思想觀念,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
第四要注重樹立和推廣典型,對在開展“家園清潔行動”工作中涌現出來的好的工作經驗、工作成效、典型人物、典型事例加以宣傳推廣,營造濃厚的工作氛圍和良好的工作環境。
農村的調查報告 篇15
“某某”期間,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將牽頭會同相關部門在全省范圍內通過重點支持、省市縣聯動、以獎代補等方式,支持各地建設一批美麗鄉村優秀示范。該廳近日已發函要求各市縣結合當地實際酌情挑選、報送村莊名單。
據了解,申報村莊需重點考慮規劃、產業、生態、風貌、民風等因素,優先考慮列入市縣政府重點建設的村莊。每個市縣每年原則申報不超過10個村莊,已全面建成的美麗村莊原則不再申報。
美麗鄉村建設工作重點將圍繞科學編制村莊規劃、農村生活垃圾專項治理和生活污水治理、改善農村住房條件、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展開。
新農村應該是環境優美、村舍整潔、經濟繁榮、民主法治、誠信友愛、安定有序、保障可靠、社會和諧;新農村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是統籌城鄉經濟與社會發展,推進農村全面小康。農業的弱質性,人口的眾多性,農村地域的廣闊性是中國"三農"問題的根本特性,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實現新農村建設關鍵在農村和諧,難點在農民增收,近年來農村經濟實現了長足、快速、穩步發展,但制約農村經濟發展的瓶頸以及影響農村穩定和持續繁榮的因素依然存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還有許多問題亟待解決,新農村建設任重而道遠。
一、某某縣農村現狀
某某縣地處河西走廊中部,某某縣轄6鎮4鄉,111個村民委員會,總面積7439平方公里,農業人口18.97萬人,播種面積達71萬多畝,農民人均純收入3444元,大口徑財政收入達到2億元,某某縣農村經濟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近日,某某縣農調隊對六壩鄉南莊村和朱王堡鎮新堡子村進行了專題調研。進入村莊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零亂的村舍,稀疏的樹木散落在村舍周圍。調查中村民反映強烈的是教育負擔重,教師老齡化,教學質量不高,而且近年來學生日趨減少,許多學校面臨合并,離校遠的孩子上學成為問題。去年近70%的村民參加了合作醫療,但報銷標準低,受益不多。新堡子村肖存榮說,近幾年國家政策好了,人均純收入達4000元,只是村民文化生活比較單調,村上雖都建有文化活動室,但室內藏書甚少,活動也只限于個別節日,平時只有看電視,但即便是看電視,也只有幾個臺,有線無信號;另外,人們手里有了活錢,都想改善住宅,但缺乏合理規劃、設計,小路四通八達,也為小偷行竊提供了方便,治安案件時有發生。近年來農民的生活有了明顯改觀,農村經濟發展速度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時代的必然選擇,也是廣大農民現實的期盼。但新農村建設還面臨許多困難,任重而道遠。
二、存在的問題
1、勞動力素質低、思想觀念落后。廣大農村群眾舊習俗、舊觀念束縛嚴重,思想不解放,干部群眾創新意識不強,不思進取,小農經濟意識色彩濃厚、日出而做,日落而息的小農觀念根深蒂固,一方面限制了自身的發展,另一方面難以接受新文化、新技術和新觀念,阻礙著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
2、村級組織建設不強。為官一任,造富一方,為官者不僅要管理一方還要做群眾致富的引路人和帶頭人,能選出真正的村官成為廣大農民的企盼。村務公開、村民監督和干部作風建設成為關注的焦點。
3、文化生活單調,基層文化建設滯后。農村文化事業底子薄,基礎差,人才缺,資金少,設施差的狀況未從根本上改變。缺乏多種形式的文化活動和體育活動,民間文化遺產得不到發揮和有效保護。新建的文化站藏書少,資料缺乏;郵政局架線,電信局不送信號,農村有線電視普及率不足35%。
4、農村經濟水平低。受農業基礎、農業推廣水平等影響,農村經濟總量少,農民收入水平低,增長速度緩慢,城鄉收入差距日益擴大,新農村建設乏力。
5、農村醫療衛生條件差。某某年某某縣建立了合作醫療組織,參保率雖達70%以上,但受報償標準低的影響,還存在著因病返貧和看不起病的現象,農村醫務人員水平低,藥品價格反映強烈,醫療衛生狀況令人堪憂。
6、小城鎮建設發展緩慢,城鎮化水平低,輻射帶動力弱,城鎮二、三產業發展緩慢,推動力不強,不能有效吸納剩余勞動力。
7、村社缺乏規劃,村莊零亂,渠、路、林不配套,不僅浪費了資源,而且嚴重影響著村社的美觀。
三、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構想
1、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要以農民增收為目標,抓主導產業促經濟發展。只有發展富民產業,使農民增收致富有保障,才能支撐起真正意義上的新農村。近年來某某縣在大力發展致富項目入戶工程,各村社都有致富項目帶頭人、個別村還有支柱產業、應繼續壯大龍頭企業,延長產業鏈,積極發揮以點帶面和典型輻射的帶動作用,促進二、三產業的快速、健康發展,提高農民收入。
2、建設新農村應加強村社道路建設。"要想富,先修路",縱觀某某縣鄉村,道路硬化率低,應從農民群眾關注的熱點入手,發動農民,出資出力,解決村、社道路"雨天泥濘、秋季塵飛"的局面。
3、建設新農村,要加強對農業基礎設施的投入力度。要構筑政府在農村經濟發展中的主導作用,實現工業反哺農業,城市帶動農村,發揮公共財政職能,調整財政支出結構,加大投入力度,使農村的基礎設施更加完善。
4、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要堅持兩手抓。在落實財力投入的同時,各級黨組織要加強對農民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基層黨的建設,培養農民創造新精神,通過創業改善自己生活,幫助困難群眾致富,共同建設文明富裕和諧的社會主義新農村。
5、建設新農村要搞好村鎮規劃。只有抓好規劃,確保建設的科學有序,才能逐步改變村鎮建設雜亂無章、水平低下的問題,切實改善農民群眾的生產生活環境。首先,抓好村鎮建設整體規劃,做到科學布局、合理安排,力求反映地方特色、體現文化內涵、保護生態環境。其次,嚴格按照規劃搞建設,做到規劃一步到位,建設分步實施,推行"一戶一宅",鼓勵農民拆舊建新。實行人畜分離。
6、建設新農村要以實施提高農民素質為依托,培育新農民。"三農"問題的核心是提高農民素質。應依托產業發展對農民進行農業實用技術培訓,面向市場為農民提供職業技能培訓,使某某縣60%以上的適齡農民成為具有較高科學文化素質和較強就業能力的新型農民。
7、建設新農村要以農業產業化為動力,組建新經濟組織。農村合作經濟組織是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的重要組織形式。應圍繞近幾年村社建立的各種專業協會,最大限度地把農民組織起來,提升農民的組織化程度,提高新經濟組織的服務帶動功能和抵御市場風險能力,促進新技術、新品種的推廣。
8、建設新農村要以創建文明村鎮為先導,塑造新風貌。我們應著力整治農村環境,植樹造林,美化、凈化村容鎮貌,盡快改變農村的臟亂差現象。同時,扎實開展文明村鎮創建活動,改變農村的各種生活陋習,倡導健康、文明、科學的生活方式,創造一個農民群眾安居樂業、物質文化生活豐富多彩、人與人和諧相處的良好環境。
9、建設新農村要有好的基層帶頭人和領導班子。農村基層黨組織是黨在農村工作的基礎,也是建設新農村的組織實施者。要把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創建好班子作為農村各項工作的龍頭,通過強化農村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提高農村干部的素質和能力,為加快新農村建設提供強有力的組織保障。
10、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要以抓農村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為重點。抓農村社會治安要以安排農村剩余勞動力為突破口,俗話說:"游手好閑",人們都有事干了,小偷小摸和聚眾賭博現象自然會銷聲匿跡;另外要對外來走村串巷的流動人口加以監管,避免不法行為發生;對村民要適時進行法制教育,嚴禁邪教等違法亂紀行為在農村中蔓延。
11、建設新農村要長遠打算,從農村教育著手。孩子是社會發展的希望,再窮不能窮教育。從長遠考慮我們應加大對教育的投入力度,壯大師資力度,提高教學質量;同時要嚴禁體罰學生,為孩子健康成長創造和諧環境。積極推進農村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規模和現代化水平,節約資源;減免農村義務教育費、以及到城市就讀借讀費,讓城鄉教育同步發展。
12、建設新農村應整頓農村藥品市場,改善農村醫療衛生條件。提高醫務工作人員的醫療和職業道德水平,加大對藥品的監督管理,嚴禁假冒偽劣和過期藥品在農村市場橫行。控制藥品價格,讓農民能夠看得起病,放心看病。
農村的調查報告 篇16
一、前言
教育,是一個民族的根本大業,是一個國家發展,民族振興的基礎。世界上的各個國家無不極其重視其教育的發展,而歷史也告訴人們,凡是重視教育的發展,教育發達的國家無不領先世界,成為世界強國。而中國自古以來就有重視教育的傳統,建國以來我國的教育有了長足的發展,無論是學校的數量還是教學的質量都有了很大的提高。科教興國戰略的開展,更是把我國教育提到了更高的層次,使我國教育的發展有了更大的保障。但面對取得的成就,我們必須承認還有不足之處。而在眾多的問題之中農村的義務教育問題凸顯。
此次針對農村義務教育問題的調查意在明確農村義務教育中的問題和可以改進的方面。
在20xx年1月至3月間,本人就地取材,以本人比較了解的家鄉中小學為主要對象,結合網絡,書籍及走訪等多種渠道的信息來調查農村的教育狀況。雖因時間較短,樣本數量較少及本人能力水平有限等因素的影響難免有管中窺豹之嫌,但卻足以從一個側面反映出我國農村教育的若干問題。
本次調查的對象為山東省新泰市龍廷鎮龍廷一中、龍廷中小在校學生及其家長,以實地走訪及問卷調查的方式來開展,另通過書籍,網絡等手段來了解中國教育的總體水平及城鄉對比情況,并得出如下調查結論:
二、農村義務教育的現狀及問題
(一)從總體來看,農村義務教育水平落后于城市,并有較大差距。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相繼建立了幾大經濟開發區,不僅享受各種優惠的政策,甚至舉全國之力特別是本來就相對貧窮的農村來支援沿海地區的建設。三十多年過去了,當在中國沿海建起一座座高樓大廈,經濟飛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甚至趕超英美的時候,我們似乎忘記了一個前提。我們是社會主義國家,共同富裕是最終追求,我們不能背道而馳,還美其名曰先富帶后富。經過這幾十年的發展,城鄉差距進一步拉大。與城市相比農村的經濟發展相對緩慢,農村財政比較緊張,各種經費特別是教育經費嚴重不足,從而導致農村學校的可持續發展難以實現。農村學校的環境相當艱難,農村學校教學和辦公環境、教學儀器、試驗設備、圖書資料與城市學校相比有著天壤之別。比如像物理化學這樣的課程,而要做很多很多的實驗,但很多學校,有的甚至是重點中學也不能完全滿足這些需求,很多的功課只能靠聽老師講,自己很難獨立地動手操作。以小學為例,大多數農村小學并未開設英語課程,美術,音樂,體育等教學也基本“名存實亡”,這在起點上就落后了城市學生。
(二)師資力量嚴重不足,教師教學水平低,教學質量堪憂。
教師隊伍的建設,在整個教育環節中至關重要。師資力量的好壞,直接關系到學校的教育質量。調查發現,農村教師隊伍的現狀不盡如人意。
1、師資力量匱乏,農村師資“缺血”。
農村中小學由于地理位置、經濟條件的限制,教師的待遇整體水平較低等原因,無法吸引優秀人才到農村地區從事教育工作,即使是當地培養出來的優秀骨干教師,也因待遇低、職稱提升困難等問題而流向城鎮或城區,這給農村學校師資力量發展造成了很大的負面影響,也是目前農村中小學面臨的頭等問題。在農村許多學校,計算機、音樂、體育、英語、美術等方面的教師嚴重缺乏,無法適應新課改后的需求。
另外,造成農村教育師資力量不足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教師的單向流動,即優秀教師只具有向上的流動性。如果村里的老師教得好,則入編進入鎮里的學校,鎮里的老師如果教得好,則進入縣城里的學校。依此類推。這種帶有剛性的評選機制導致農村基礎教育系統只能得到較差的師資來源。農村師資原本“先天”不足,無奈又遭流失之痛,農村師資嚴重“缺血”。
2、教師素質參差不齊,教師專業化程度偏低。
農村中小學教師學歷普遍偏低,學歷達標與能力達標存在較大落差,教師素質參差不齊。農村教師素質明顯低于城市,加之人事制度和管理制度限制著農村師資力量的調整使農村學校有相當一部分教師是民辦轉公辦或村聘教師,沒有經過正規的師范教育據對我鄉中小學的師資力量調查,該校高中、中專學歷的教師占60%,大專35%,本科只有5%。另外,相當一部分農村教師教育觀念陳舊,知識老化,教學方法落后,難以適應教育改革發展的需要。尤其是在信息化迅速發展的今天,他們無法趕上時代前進的步伐,使得農村中小學教師隊伍形成不了梯隊,專業化程度不高。加之學校給教師提供外出學習培訓、交流的機會少,多數教師不能進行教育科研和教學改革。教師隊伍年齡結構不合理。教師隊伍整體存在著年齡偏大、知識結構老化、缺乏創新意識等問題。面對新形勢下的素質教育,面對新課程改革,他們往往顯得力不從心。教師的低素質直接影響、限制了學生素質的提高。由于教學質量不高,農村一些學校的生源逐漸流失。在一些地區,“村小學到中心小學,中心小學到縣城小學,優生不斷流向縣城”已成了趨勢。長此以往,學校將陷入一種惡性循環并將隨著這種惡性循環而趨于萎縮。
(三)農村環境的影響及新一輪讀書無用論的盛行
首先在農村,家庭條件有限,父母文化水平不高,只有學校在教育著學生們,一回到家中就是無人管教,孩子們只在學校里學習而到了家中基本上就是玩。而在農村有些受傳統愚昧影響的家長們認為讀書無用而排斥教育,一些貧困地區地理位置僻遠,與外界社會聯系甚少,世代相傳的生活方式和風俗習慣依然盛行。尤其是在大學生就業整體形勢不樂觀的大背景下,那些背負著很大債務學習的農村孩子,一旦畢業無法找到合適的工作,相對而言對于他們較高的教育風險投資就得不到回報。而農村教育的出口又被堵死或不暢,即升入高一級學校的出口有限,職業教育極不發達,導致學了知識在農村基本沒有什么用處,使得農村“讀書無用”重新回潮,尤其是那些家庭比較困難而成績又不好的孩子,受家庭財力的制約和對教育的需求很微弱以至很多孩子孩子連小學都沒有畢業。
其次農村基礎教育階段長期存在的教育不公平現象,其累積的結果之一,突出表現在農民子女獲得高等教育機會的不平等。城鄉分割的義務教育辦學制度,使農村的兒童——95%以上為農民子女,在通向學業成功的競爭中從一開始就處于劣勢。在公共教育經費不足、靠農民自身力量又無法承受義務教育之重的情況下,農家子女往往在初中甚至小學階段就被淘汰出局,從而無緣高考。
在享有九年義務教育這一權利方面,農村孩子的“待遇”遠遠低于城市的孩子。
在政府規定免除學費的同時,卻允許增收雜費,這一規定在實質上取消了“義務”的無條件性。在缺乏國家財政撥款支持的前提下,農村教育部門由于財政困難,不得不把增收超過學費的雜費變成最主要的經濟來源,來維持學校的正常運轉。教育的高成本使得多數的家庭望而卻步,而教育的投資期之長,收益性之不確定,更使大多數學生早早放棄了念頭。以本人親身經歷為例,小學同學大約有30人(在十幾年前學生還是比較多的),上到初中的不到20人,初中畢業的不足10人,上到高中的僅僅5人,考上大學的3人,重點大學僅1人。
(四)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堪憂
由于受市場經濟發展的不平衡,大量的農民涌進城市務工,于是并出現了大量的“留守生”和“代理家長”。由于子女和家長長期的分離,在生活、學習等方面都受到影響,尤其是親情缺失和隔代教育,使得留守子女的這一群體存在著巨大的心理創傷,性格也變得較為孤僻,學習成績下降。而據最近的調查顯示:目前中國的農村留守兒童的數量將近20xx萬,當中有84.6%的孩子由爺爺奶奶等隔代親人照看,15.4%由親戚代管,有少數甚至是獨自一人生活。這樣的一個局面如何能保證孩子們正常地接受教育。大多數爺爺奶奶非常溺愛自己的孫子孫女。最多照料他們的衣食生活。對于學習及道德品格上的教育可以說是一項空白。因此孩子得以機會更多地放縱自己,養成了很多不良的習慣。給中國農村的教育帶來許許多多的麻煩。
三、農村義務教育問題產生的原因:
1、國家政策的傾斜是農村教育問題出現的根本原因
中國這幾十年的發展,在某種程度上說,是以犧牲農業和農民的利益為代價的。國家長期以來實行的農業支援工業政策嚴重制約了農村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成為影響農業效益和農民富裕的主要制度性因素。國家對于農業的發展不夠重視,財政支出不足,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基本為零,沒有改變千百年來看天吃飯的情況。而農村交通與信息的閉塞倒著的農民素質普遍低下則更制約了農業的發展。由于農業發展緩慢,農民社會地位低下,農村教育自然也處于弱勢的地位。雖然現在國家也開始意識到農業的重要形而采取了一系列的惠農政策,但近幾年的民工潮愈演愈烈,廣大農村的年青一代不甘農村的辛苦生活紛紛走出農村追求城市的生活。大量的農村人涌入城市不僅造成了畸形的城市化,也造成了農村的空心化,留守兒童與老人的增多。勞動力的喪失則會著約著農村的進一步發展。
2、教育與社會的脫節及社會價值評判標準的物質化
現在學校的教育,與社會嚴重的脫節,造成學無所用的尷尬局面。大學生的就業能力,專業技能不強,就業優勢不明顯。甚至大學生的工資都不如農民工。可是大學生與農民工相比背后是更多的時間與物質成本,知識的力量與價值沒有充分點的體現,或者說在學校學的知識并沒有轉化成能力。大學生的就業能力普遍偏低,工資水平不高,與供不應求的農民工就業市場形成鮮明地對比。出人頭地不只是有讀書這一條路,而往往選擇讀書其實是選擇了一條最艱難的路。當今的社會背景下,中國正處于工業化的進程當中,大量需要的是具備專業能力的產業工人,而不是現在大學教育的所謂的“精英”。也許在未來幾年伴隨著第三產業的發展這種情況會有所好轉。自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歷了從社會主義公有制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轉變,人民的生活水平經濟的發展速度都有很大的提高。但是快速的經濟發展的背后是社會文化建設卻停滯不前。而在追求物質豐裕的生活過程中,不知不覺中把金錢看成人成功的標志,物化的社會很難讓人感到知識的可貴之處。而國家的分配及再分配制度的不公平則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造成了農村教師工資停滯不前,學校教學施舍的短缺,升學困難的重重,家庭經濟能力難以支付高昂的成本。
四、解決農村義務教育問題的建議
1、國家加強對農村地區政策與經濟的扶持力度,大力發展農村經濟。
農村的地區經濟條件落后是造成文化教育事業不發達的重要原因。要發展農村的教育事業,必須加快農村地區的經濟建設步伐,為各項事業的展開提供必備的物質保障。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只有真正的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滿足人民的物質文化精神需要,才能充分調動人民的積極性,才能實現更快更好的發展,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而對于農村教育而言,則更應該加大財政的投入力度,保證教學資源,教學設施的數量與質量要求。提高對困難學生困難家庭的補助,以資助其完成學業。并依靠社會的各種力量來加強對教育的投入。
2、建立完善農村義務教育的制度與法律保障機制。
我國在一九八六年就頒布了義務教育法,但是義務教育法并不能完全的適應農村的經濟與社會狀況,而對于困難家庭的教育問題的解決也沒有應有的制度支持。我們應該結合農村的實際情況,建立一套適用于農村的教育法律與制度體系,以保證每一個家庭,每一個學生都能公平地接受良好的教育。規范政府對于教育的責任與義務,并建立制度的保障,把教育的發展作為考核的內容之一。
3、加強對農村教師的培訓,提高教育質量。
我認為要解決這一問題,首要的是提高農村教師的待遇,這是根本之道。提高農村老師的工資和獎金,同時制定獎勵政策,促進師資力量向農村的流動,解決農村教師的住房問題和戶口問題,提高農村教師的積極性。
另外,制定應屆大學畢業生到農村學校任教的優惠政策,鼓勵大學生向農村流動,提高農村回城老師的待遇,從而提高農村老師的教育水平,也促進教學方式的轉變。鼓勵大學生在農村任教幾年,提供一定的優惠政策,優惠政策中可考慮如免除實習期、提前晉級、任教滿三年后在報考公務員中給予加分等政策。同時,新任城鎮中小學教師也應有一定的農村工作期限。
還有,要加強對農村教師的培訓。建議國家出臺相應的政策規范教師培訓經費使用范圍,明確各地設立教師培訓專項經費。經費的使用應更偏重于農村教師的培訓,使農村教師通過加強培訓,盡快提高素質水平,縮小與城市教師現有的差距。
再來,提高對農村教育的投入,改善教學環境,吸引老師。財政開支要向農村傾斜,改善農村的教學環境,提供給老師更好的教學設備,更大的發揮空間。鼓勵老師改變教學方法,促進素質教育發展。把生師比調低,適當增加教師編制,在此基礎上,重視為各科教學配備專職的教師,改變目前大多數農村學校歷史、美術、音樂等課程由主科老師兼任的情況。只有教師配備齊全,才能真正實現農村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提高。
4、樹立尊重知識,重視教育的社會風尚。
市場經濟條件下,出現了忽視文化教育,只追求追求物質豐裕的社會現象,國家應該加強引導,樹立相近的文化,教育理念,尊重知識,尊重人才。提高人民的文化素質,形成熱愛知識熱愛文化的社會風尚。引導人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評判標準。
五、總結
經過這一次的假期實踐我真正理解了農村義務教育的重要性同時我也知道了我們的教育水平還很落后,和發達國家相比無論是教育的體制還是教育的方式目前我們的形勢都不容樂觀,無論是農村還是城市。在教育的問題上,政府無意中的將教育的重點放在了高等教育上,而忽視了義務教育的重要性。在農村和城市的發展問題上又把重心放在了人口比重相對較小的城市的教育發展上。
目前對于國家提出的減輕中小學學生的負擔等等許多問題上,都沒有做到真正的減負,現在的中小學生的課業相對減負前更加多了。學習的時間和內容變得更加緊張,而學校在評價一個學生的好壞或是老師水平的高低,最硬的指標便是學生的成績的好壞,這樣的惡性循環只能讓家長和老師只注重孩子成績的好壞,而忘記了發展孩子其他方面的天賦,這樣的教育體制可能培養出來的不是人才而是只會背書的呆子。
希望越來越多的教育方面的人士和國家管理人員不要只記得制定些什么樣的教育政策制度而還要記得持續關注這些正確的制度的實施情況而并不是像煙花一樣就那一下比較熱鬧而忘記了后續。我們的教育正等著許多真正理解教育的人來拯救。孩子是國家和民族的未來,而教育就是培育國家未來的機制,可以說教育決定著國家和名的未來,希望今后的教育能發展的更加美好。
農村的調查報告 篇17
臨沂市是農業大市,總人口1018萬人,農村人口占75%以上,全市在外務工人員129.8萬人,農村留守兒童6.05萬人。農村留守兒童作為農村富余勞動力向城鎮轉移而催生出來的特殊社會群體,
存在的問題日益突出。
為全面了解臨沂市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狀況,推進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工作,最近市婦聯通過問卷調查、走訪座談等形式,對蒼山、平邑、臨沭等縣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現狀進行了認真調查,情況如下:
一、基本情況
本次采取抽樣的方式,對300名5--17歲的留守兒童進行了調查,其中學齡前兒童5名,學齡兒童295名。他們當中男性留守兒童165人,占被調查留守兒童總數的55%,女性留守兒童135人,占45%。
1、留守兒童父母外出務工情況。調查顯示,父母外出務工以父親單獨外出務工和父母雙雙外出務工居多,分別占32.7%和61.7%,母親單獨外出務工占5.7%。38.3%的留守兒童與父親或母親一起生活,其中與母親生活在一起的留守兒童比例占32.7%,與父親一起生活的僅占5.6%。
2、留守兒童家庭生活環境情況。從總體情況看,留守兒童的監護人多數是兒童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近親屬。51.7%的留守兒童隨祖父母、外祖父母一起生活,8.7%的留守兒童與其他親戚一起生活,1.3%的留守兒童由老師或其他人擔當監護人,隔代撫養情況較為普遍。
3、留守兒童學習情況。從調查情況看,留守兒童學習成績多數處于中下游,成績優秀的較少。295名學齡留守兒童中,47人學習成績優秀,占15.9%;106人學習良好,占35.9%;129人學習成績一般,占43.7%;10人學習成績較差、3人因學習成績不好輟學,占4.4%。其中,有72.6%的留守兒童在學習上遇到困難需要輔導時首選的是老師,單獨選擇監護人或哥哥姐姐輔導的僅占18.7%。
4、留守兒童心理情況。在“你不開心時,會有下面哪些想法”問題中,38.5%的留守兒童選擇“想早點長大獨立”,36%的留守兒童“想讓父母安慰自己”,22.5%的留守兒童“覺得沒有人關心自己”,29.5%的留守兒童存在“覺得別人看不起自己或自己不如別人”的思想,4%的留守兒童“想離家出走”,且多為男孩。以上說明,相當一部分留守兒童渴望父母的關懷與溫暖,希望多與父母進行心靈的溝通交流,有的因父母不在家而感到遭受歧視、孤獨無助、悲觀寂寞。
5、監護人家庭教育知識了解情況。被調查的留守兒童監護人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小學文化程度及文盲的179人,占總數的59.7%。49.5%的監護人認為教育孩子的知識是自己摸索出來的,33%的認為是從長輩那里學來的,參加過專門的家庭教育培訓班或家長學校學習的僅占3%。有29.5%的監護人很少或從不主動與孩子聊天,即使聊天涉及最多的是學習,其次是生活情況,關心孩子情緒問題的只占13%。
二、存在問題
兒童時期是人生中受教育、長身體、培養健康心理的關鍵時期,他們不但要接受學校的教育,還要接受社會的關愛,更要沐浴在父母親情的家庭教育之中。
農村留守兒童在最需要父母關愛的時期遠離了父母,由其他人代為監護,使這些兒童的受教育狀況、健康成長受到了較大的影響。
1、父母關愛嚴重缺乏。在調查中發現,盡管有31.3%的外出務工父母一個星期左右與孩子聯系一次,36.5%的半個月或一個月與孩子聯系一次,但父母探家情況多為半年以上一次,有的甚至幾年不回家。由于父母常年在外,長期和孩子分離,對孩子缺少關愛,缺乏交流溝通,導致親情缺失,監護不力,致使一些留守兒童軟弱無助,自卑封閉,逆反心理嚴重。
2、隔代教育力不從心。從調查情況看,留守兒童家庭隔代教育占半數以上,由于祖輩與孫輩年齡相差一般都在50歲左右,且祖輩大都文化程度偏低,
多數是文盲或半文盲,思想觀念與孫輩有很大差距,難以與孩子交流溝通,有的還要干農活維持生活無時間監護孩子,
有的體弱多病無能力監護孩子,有的同時照看幾個孫輩無精力監護孩子,加之缺乏科學的家庭教育知識,往往只滿足孩子物質、生活上的需求,缺少精神、道德上的教育引導,甚至嬌生慣養、放任自流。
3、家庭學校溝通不夠。留守兒童的監護人,尤其是祖輩監護人,很少甚至從來不主動與孩子的老師聯系或參加家長會,缺乏與學校的溝通,不能及時了解孩子在學校的表現情況,有的學校老師很少對孩子進行家訪,沒法向家長了解學生在家庭中的真實情況,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不能實現有效對接,有些調皮的孩子抓住這個空檔,在學校欺騙老師,在家里又蒙騙監護人,影響了留守兒童的品德和學習發展。
4、家庭教育工作不到位。近年來,各級婦聯、教育等有關部門密切配合,在指導推進家庭教育工作中做了大量扎實有效的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但是,農村家庭教育特別是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工作仍然存在薄弱環節,如農村家庭教育網絡不健全、已有家長學校作用發揮不夠好、有關領導和部門對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工作重視不夠、缺少有針對性的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宣傳培訓活動等,加之有相當一部分留守兒童監護人尤其是祖輩監護人不注重學習科學的家庭教育知識,使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工作面臨著諸多困難和問題。
三、建議對策
1、加大支持力度,優化留守兒童學習成長環境。各級各有關部門要高度重視留守兒童問題,把做好留守兒童教育工作作為解決農民工子女教育問題、推動新農村建設的有效措施,
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強農村社區建設,完善社區服務功能,建立學校、家庭、社會三結合的留守兒童監護網絡。要加大農村義務教育投入,發展農村寄宿學校,對無人照看、學習和安全得不到保障的留守兒童,可到寄宿學校讀書,給予他們更多的關愛,彌補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的缺失。
2、貫徹落實政策,確保農民工子女到流入地就近入學。夫妻雙方都外出打工的農民工把子女帶到流入地就近入學,是解決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問題的基本措施。
根據XX年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國家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做好進城務工就業農民子女義務教育工作的意見》,教育主管部門要認真貫徹落實以流入地為主和公辦學校為主解決農民工子女上學的“兩為主方針”,公辦學校要盡力就近接收農民工子女入學,并且要取消一切不合理收費,平等對待每個學生,努力為流動兒童接受教育創造條件,不斷減少農村留守兒童數量。
3、加強溝通交流,形成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的合力。農村學校要建立留守兒童檔案,摸清留守兒童的家庭地址、委托監護人情況、留守兒童父母打工地點及聯系方式等,
并將班主任及授課老師的聯系電話交給留守兒童父母和監護人,定期召開留守學生及其監護人座談會,加強與留守兒童父母或監護人的交流與溝通,及時通報學生在校學習表現情況,了解留守兒童回家后的思想狀況和行為習慣,學校和監護人共同努力,有的放矢地加強教育。
4、認真履行職責,充分發揮婦聯組織在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各級婦聯要充分發揮協調、維護、教育和服務的職能及在家庭中的工作優勢,大力開展關愛留守兒童行動宣傳教育,推動有關部門出臺解決農村留守兒童問題的相關政策和規定,不斷優化農村留守兒童生存、保護和發展的社會環境。要認真履行指導推進家庭教育工作的職責,
著力加強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工作,大力發展農村社區家庭教育指導委員會、家長學校等家教服務網絡,進一步規范農村家長學校的建設和管理,改進教學方法,創新活動載體,組織編寫適合留守兒童家長及監護人特點的家庭教育輔導材料,培訓一批家庭教育骨干,開展多種形式的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宣傳實踐活動,加強對外出務工父母和留守兒童監護人的教育引導,強化他們的家庭教育觀念,使他們掌握科學的家庭教育知識和方法,真正承擔起教養孩子的責任和義務。
農村的調查報告 篇18
一、農村留守婦女的現狀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1、留守婦女年齡偏大。
被調查留守婦女30歲以下的約占12%,3050歲的占60%,50歲以上的占28%。可歲,留守婦女大多是40歲左右的婦女,她們上有老下有小,為了在家照顧老人和小孩,擔負起家中農活,不得不讓丈夫外出奇制勝務工,自己留守。
2、留守婦女文化程度低。
調查中發現,小學以下文化的留守婦女占32.6%,初中文化的占60.4%,高中文化的僅占7%。因為文化程度不高,接受的知識、新技術能力軟弱,沒有一技之長,這成為她們留守在家的主要原因之一。
3、留守婦女勞動強度大。
調查對象中,近52.5%的義軍婦女除了要贍養老人,照顧孩子外,還要擔負起家庭的各項生產、生活重任。面對煩鎖的家務和繁重的農活,她們身心疲憊。有婦女說:有時下地干活回來,腳都懶得洗、飯也懶得吃,就想好好睡一覺。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1、留守婦女知識層次亟待提高。
留守婦女是當前農村的主力軍,她們的知識層次直接影響著急農村經濟發展和社會的進步。調查中我們發現,有21%的婦女表示因為自己不懂技術,除了種地沒有其他專長和本領,即使走出家門也找不到立足之地;約36%的婦女感謝到缺乏科學種養殖、企業用工的信息,經營無方、致富無門。而且,由于她們的文化層次不高,對小孩的培養、教育知識非常缺乏,存在著很多困惑。
2、夫妻長期兩地分居造成情感缺失,婚姻呈現危機。
由于跟丈夫長期分居,聯系較少,造成雙方的觀念、行為方式越來越大,夫妻雙方的情感也隨之發生變化。如我鄉一婦女說丈夫在外打工,經不起外面的誘惑,有了第三者卻又不離婚,對家庭、孩子不管不問,不再承擔養家義務,把苦難留給她一個人承受。
三、對策建議
1、提高婦女綜合素質。
各有關部門要多層次、多形式開展技能培訓,讓留守婦女基本都能參加免費的.技能培訓和創業咨詢服務,使之掌握必備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增強她們自我發展的能力。
2、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建議各級黨委、政府及有關各部門在制定出臺政策及工作措施時,充分考慮農村留守婦女的利益需求,加大政策傾斜力度。把對農村留守婦女的教育培訓納入農村勞動力培訓的整體規劃。在培訓指標和經費上向婦性傾斜。
3、大力發展婦性經濟。
許多留守婦女心靈手巧,吃苦耐勞,臟活累活都不怕,針對她們這些特點,要因地制宜地發展符合發性特點的副業生產,如養殖、蔬菜種植、手工業等;要積極為留守婦女提供項目信息和致富門路,推廣投資少見效快的增收致富項目;另外,要發展農村經濟合作組織,大力培養婦女科技致富帶頭人、女經濟人等,引導婦女走聯合致富項目。這樣,她們的非農收入增加了,經濟情況改善了,生活狀況自然就會得到改善。
4、創新開展文娛活動。
健康的文化活動是減輕精神壓力的良方,各級地方政府要加大投入,在農村建立文化站、圖書室等文化場所,讓她們通過讀書等活動,培養良好的道德意識,增強她們的法律觀念。要培養鄉土文化隊伍,挖掘地方傳統娛樂資源,豐富留守婦女的精神文化生活。
農村的調查報告 篇19
摘要:
20__年7月,我們迎來了大學里的第一個暑假。如何利用好暑假,也是我們大學生的必修課。因此,我們土木工程系利用了短學期組織了實踐活動,我們土木0801第二小分隊的活動名為“農村住房調查”,意在讓同學們通過收集資料,對農村住房狀況有一個大致的了解,為未來專業學習打下感性的基礎,切身的體驗。
我的家鄉是浙江省麗水市,本市位于浙江省的西南部、浙閩兩省的結合處,經濟發展相對于浙江省的其他市要有所靠后,但是麗水是個歷史悠久、資源豐富、山清水秀的天然大氧吧,是個修身養息的好去處。
此次調查,是我單獨進行的,觀察了麗水市蓮都區近郊的黃泥敦村,使用問卷調查的形式了解了該村的大體住房狀況以及環境、生活狀況。
關鍵詞:
實踐農村住房環境衛生生活條件
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作為促進大學生素質教育,加強和改進青年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引導學生健康成長成才的重要舉措,作為培養和提高學生實踐、創新和專業培養能力的重要途徑,一直來深受學校黨委的高度重視。今年,土木系領導組織安排我們土木專業的大一學生進行農村住房調查的暑期實踐活動,使同學們對農村住房有所了解,對未來的專業知識的學習有所幫助。緊密結合土木專業的同時,更讓同學們對農村建筑,建設新農村等有所關注。通過對農民進行問卷調查,鍛煉了同學們的交流能力,又使廣大學生加深了對社會、農村、群眾的了解。
一、農村基本情況
該村位于麗水市蓮都區東郊的火車站附近。據該村村民介紹,進入90年代后,交通便利多了,近郊的農村隨著市區的發展也漸漸的發展起來,村民許多都去了市區打工賺錢,農產品的銷量也逐漸好起來,一些村民將祖先那留傳下的土房子拆除,建起來新房。先富帶動后富,一些發家致富的村民調動了其他村民,開始種植越來越多的水果蔬菜,越來越多的人到城里工作。村里的人們漸漸都富裕了,土房子越來越少,取代它的是一幢幢嶄新的樓房。而今,絕大部分村民都住上了舒適的房子,但是還是有很少一部分村民存在住房困難的問題。
二、房屋狀況
走進村落,首先觀察到房屋分布非常整齊,主干道兩邊各分部房屋,戶與戶之間的前后間隔大約為5~7米。每戶人家的房子都是三層樓的,很少看見有兩層的住戶。通過走訪調查,了解到一般農村一戶人家都是4口人,有的孩子多的也有5、6個人住一戶的。
據了解,該村大部分房屋是建于大約20年前的,由于那時候物價并不是很高,所以200㎡以上的房屋造價也不過是17000元到20000元之間,一些裝修材料好的也就20000多。那時建成的房屋都是經過設計的,有的村民說設
計過的房子住起來安心且舒服,的確如此,有幾戶人家連頂層漏水都罕見。70%的住戶的住房是全屋裝修的,他們住房的外墻大多數用的是瓷磚,但是也有少數是馬賽克和瓷磚同時使用,還有及少數是用磚。另外30%的住戶外墻并沒有經過特殊的裝修,只是用水泥。
大部分的住戶衛生間和室內地板均用瓷磚,根據他們所說的,瓷磚清潔起來比較方便,而且價格也不是很高,但也有一小部分的住戶用的是水泥地。過去,他們在修建的過程中,房屋樓板材料均用預制板,且房屋層高大多數用戶都設計為3.2m,每家每戶都擁有兩個或者三個廁所,方便家庭成員的使用。
三、農村居住的環境
“干凈整潔的村道,錯落有致的房舍”,這是走進黃泥敦村的第一印象,經過走訪調查,發現村民處理垃圾的意識還是比較強的。20__年以來,該村進行垃圾集中處理,要求村民將生活垃圾倒在垃圾桶里。但那時很多人不習慣用垃圾桶,他們習慣于將垃圾傾倒在自留地或是河邊,有的村民甚至把垃圾掃到路上。為此,該村按照熱愛家鄉、尊老愛幼、遵紀守法、文明誠信、創業致富、家鄰和睦、生態綠化、勤儉節約、樂于奉獻、衛生整潔十項要求,修改完善了《村規民約》,并將村民中存在的陋習搬上廣播進行曝光,讓村民在收聽中提高文明意識,改變村民的思想,漸漸地,垃圾桶里滿起來了。垃圾桶越來越滿,帶來的是村莊變得干凈而整潔了。以前的黃泥敦,被形容為“屋內現代化,屋外臟亂差”,村民衛生意識極差,垃圾到處扔,污水隨地流,村莊環境極為惡劣。而今,黃泥敦村發生了脫胎換骨的變化,道路兩邊整齊有序,村民房前屋后干凈整潔。眼下,“干凈整潔”已成為黃泥敦村民心目中衡量家庭文明的標準之一。
四、關于新農村建設
據新華社國家環保總局20__年10月26日發布《國家農村小康環保行動計劃》,提出我國將在20__年初步解決并改善農村環境問題。
《行動計劃》說,我國將在20__年初步解決農村環境“臟、亂、差”問題,農村地區工業企業污染防治取得階段性成效,農村飲用水環境得到改善,規模化畜禽養殖污染得到基本控制,新增一批有機食品生產基地,生態示范創建活動全面展開,農村環境監管能力得到加強,公眾環保意識進一步提高,農村環境得到初步改善。
我市堅持正確發揮政府和市場的作用,政府制定住房規劃和政策,搞好土地合理供應、集約利用和管理,重點發展面向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高收入家庭的住房需求主要通過市場調節解決,堅持加強對房地產市場的調控和監管,促進房產業的持續發展。健全廉租房制度,加快廉租房建設,增加中低價位,中小型普通商品房供應,建立多渠道投資融資機制,綜合運用稅收,信貸,土地等手段,增加住房有效供給,抑制不合理需求,防止房價過快上漲,加強農村住房建設規劃和管理,切實解決農村困難群眾的住房安全問題。
由此可見,和諧社會的構建需要各個部門,每個公民的共同努力。所以我認為,一定要堅定不移地堅持我們原有的方針政策,總結經驗、糾正不足,除此之外,我想還需要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1.教育方面,一定要繼續提高農村辦學質量,努力培養出德智體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
2.在醫療方面,相關部門應多組織村民,居民體檢,開展傳染病的宣傳防治工作;
3.在收入方面,需要為百姓提供多方面的收入渠道,特別是需要擴大農產品市場,為農民增收創造更為便利的條件,也為緩解就業壓力起到一定作用。
4.在社會保障方面,要堅持實行廣覆蓋,保基本,多層次,可持續的方針。健全的社會保障體系,是人民生活的“安全空間”,是社會運行的“穩定器”和收入分配的“調節器”,直接關系到經濟社會的發展,一定要更加重視、強化這項工作。
5.在住房方面,要盡快解決貧困戶的住房困難問題,在合理利用土地的基礎上,使危房住戶盡快新搬入新建住宅。必須堅定不移地推進住房改革和建設,抓緊建立科學,合理的住房保障體系。
新農村建設任重道遠,我們在思想認識上要有長期打算,在發展規劃上要有長遠眼光,在產業發展上要有長期考慮,在制定目標上要把握關鍵,在工作開展上要有重點,同時通過全民動員、城鄉互動、各職能部門上下聯動的方式,共同促進我市新農村建設又好又快地發展。
參考文獻:
《都市快報》、麗水信息港
農村的調查報告 篇20
按照我局周五調研日工作總體安排及主要課題分解要求,我們采取走下去、請上來等方式,對全市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工作進行了專題調研,形成本調研報告。
一、工作進展
大慶市現轄五區四縣、58個鄉鎮、482個行政村。全市人口281萬,其中農村人口138萬人,占全市人口總數的49%。由于縣域經濟條件限制和歷史欠賬,我市農村環境保護基礎較差、環境設施建設相對滯后,為了扭轉這種局面,我市多年來堅持以生態建設示范區創建為載體,大力開展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改善區域生態,見到明顯成效,讓胡路區、杜蒙縣成為省級生態縣(區),49個鄉鎮被命名為省級以上生態鄉鎮,383個鄉鎮村被命名為市級以上生態村。
(一)建立機制,強化基礎。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工作重心為縣區,為此,我們重點實行了“四個強化”。一是強化四級管理。在全市58個鄉鎮設置了環保助理,380多個行政村配置了環保監督員,實現了市、縣(區)、鄉鎮和行政村的四級管理機制,把環境監管觸角延伸到每個角落。二是強化能力培訓。專門編制了有關農村環保工作的講義,組織縣區、鄉鎮和行政村環保工作人員業務培訓,增強基層環保隊伍的知識儲備。三是強化載體帶動。通過生態縣區生態鄉鎮和生態村創建的具體實踐,基層環保隊伍的能力水平逐步提高。四是強化目標考核。全面實施生態縣(區)建設目標責任制和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定量考核,高標準、嚴要求,農村環境監管有效加強。
(二)統籌規劃,分步實施。為了將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工作抓實、抓好、抓出成效,我們重點在規劃設計上狠下功夫。首先,是納入總體規劃。把生態示范創建和農村環境保護納入《大慶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在我市的生態文明建設規劃和生態市建設規劃中都明確了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的目標任務。第二,是制定實施方案。制定實施《加快生態環境建設三年行動計劃》,《生態市建設實施方案》,以及《農村環境綜合整治聯合行動實施方案》,進一步落實了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的責任、年度實施進度和推進措施。第三,是科學謀劃項目。按照全省統一安排,建立我市“十二五”農村環境連片整治項目庫,入庫項目61個,并對入庫項目進行了初步設計。
(三)各負其責,合力推進。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是一項系統工程,“十二五”以來,環保、林業、畜牧、水務、建設等行業主管部門多措并舉、合力攻堅,取得較好效果。自然生態有效保護。累計造林48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11.5%;禁牧草原1034萬畝,累計治理“三化”草原(場)60萬畝,草原“三化”比率降到29%;大同西大海濕地、林甸東興草甸草原晉升為市級自然保護區,自然保護區總數達到16個。人居環境有效改善。累計完成泥草房(危)房改造5。7萬戶,14萬農村人口受益;綠化村屯746個,村屯綠化達標率76%;實施畜禽三進三退工程,新建、改擴建養殖場(小區)538個,16.2萬畜禽退出散養、退出庭院、退出村屯。面源污染有效治理。大力開展秸稈禁燒環境監管,提倡秸稈綜合利用、變廢為寶;推廣測土配方500萬畝,有效控制了化肥和農藥的施用強度;建設有機、綠色、無公害食品基地600萬畝,獲得“三品”標識490個。功能設施有效增強。我市四個縣在全省率先建設生活污水處理場和生活垃圾處理場,實現了“兩廠(場)市域全覆蓋;強化農村飲用水源保護區環境監管,建設33個鄉鎮集中式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實施農村安全飲水工程407處,22.08萬農民喝上放心水;將醫療廢物無害化處理向農村延伸,實現了統一收集、統一運輸、統一處理。
(四)突出重點,連片治理。改善農村生態環境的關鍵是整治,重點在村屯。一方面,爭取項目推動整治。國家和省從20xx年開始,針對各類突出的環境問題,啟動實施農村環境連片整治。截至目前,我市列入中央和省計劃項目16個,總投資2374.93萬元,其中,中央投入797萬元,地方配套700萬元,村民自籌877.93萬元,整治村莊16個,受益人口5.8653萬人。另一方面,借助減排促進整治。兩年來,全市列入全省污染物總量減排計劃的農村畜禽減排項目共160個,去年完成項目76個,減排化學需氧量4415.62噸、氨氮174.94噸;今年,由于洪水影響,我市計劃項目84個,到年底可完成項目77個,將進一步為全市污染減排工作做出積極貢獻!
二、主要問題
通過多年的工作實踐,對照先進地區經驗,結合調研情況,我們深深地感到,盡管我市農村環保工作已經有了一個很好的基礎,但對照黨的十八大關于生態文明建設的總體要求,對照國家和省關于農村環境保護工作目標任務,還存在著很大的差距,需要進一步認真加以研究解決。
一是基層環境管理水平低。在農村基層環保隊伍建設上,我國很多地區走在了前面,積累了許多值得借鑒的經驗。山西省陽城縣把環境監管的觸角向農村延伸,全縣18個鄉鎮467個行政村全部配備了持證上崗環保監督員,在山西省率先實現了環境監管縣、鄉、村三級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全覆蓋。在鄉鎮層面,實現了“五有一專一保障一開展”。“五有”,就是有場地、有牌子、有辦公設施、有制度、有工作職責;“一專”,就是鄉鎮配備了1至2名專職環保監督員;“一保障”,就是工作經費和人員待遇得到了保障;“一開展”就是有效開展工作。在行政村層面,實現了“六有一保障一發揮”。“六有”,就是有場地、有牌子、有人員、有辦公設施、有制度、有工作職責;“一保障”,就是工作經費和人員待遇有保障;“一發揮”,就是能夠發揮作用。我市雖然在鄉鎮、行政村環保隊伍的建設和能力提高上,做了大量的工作,短期內也取得了一定效果,但由于沒有工作經費和人員待遇保障,且環保工作人員多為兼職、非專職,素質偏低、流動性大,水平提升難度很大,難以適應日益繁重的工作需要。
二是農村環保激勵機制弱。為了加快生態建設示范區創建,持續改善農村環境,我國一些地區根據國家的有關規定,相繼出臺了“以獎代補”、“以獎促治”政策,激發和調動廣大農村改善環境的積極性。河南省三門峽市農村環境保護生態示范創建以獎代補考核辦法中規定,對于國家級生態縣、區創建,完成規劃編制并通過專家評審的獎勵縣、區政府3萬元,通過環保部驗收命名的獎勵縣市、區政府10萬元;對于生態鄉鎮創建,完成環境規劃編制并通過專家評審的獎勵鄉鎮政府1萬元,獲得省級生態鄉鎮命名的獎勵鄉鎮政府3萬元,獲得國家級生態鄉鎮命名的獎勵鄉鎮政府5萬元;對于生態村創建,獲得省級生態村命名的獎勵行政村1萬元,獲得國家級生態村命名獎勵行政村5萬元。同時,為鼓勵對生態示范創建工作的探索和創新,對生態示范創建中在環境改善、污染治理、生態建設等方面具有推廣、示范、借鑒意義的生態工程予以褒獎,獎勵最高金額為10萬元。由于我市沒有建立農村環境保護“以獎代補”、“以獎促治”政策,鄉鎮和行政村的創建熱情不高,創建質量得不到到保證,不能充分的調動農民群眾參與環境保護的積極性。
三是治污項目建設推進難。20xx年以來,環境保護部、財政部相繼制定了“以獎促治”加快解決突出的農村環境問題實施方案、農村環境保護專項資金管理暫行辦法及其項目管理暫行辦法,以及加強“十二五”資金管理的指導性意見,對開展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的村莊實行“以獎促治”,對達到生態建設示范區標準的實行“以獎代補”。同時,明確要求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要參照國家政策,安排本級農村環境保護專項補助資金。由于歷史欠賬和縣域經濟緊張,我市雖然在四縣分別建設了污水處理廠和垃圾處理場,但鄉鎮和行政村的生活污染治理還沒有全面展開,生活污水管網尚未鋪設到位、生活垃圾存貯和收運體系尚不健全,規模化養殖場糞便污染還沒有得到根本治理,農村飲用水源保護區建設還存在差距。按照省市農村環境綜合整治聯合行動的要求,到20xx年,全市具備條件的小城鎮要完成污水處理及垃圾處置設施建設,60%以上的規模化養殖場和養殖小區要配套完善固體廢物和污水貯存處理設施,困難很多,壓力巨大,迫切需要穩定的資金投入,市級農村環保專項資金的建立迫在眉睫。
四是生態示范創建差距大。省政府將我市、杜蒙縣、肇源縣列為全省生態創建試點,對我市生態建設示范區創建工作給予厚望,對照生態市考核標準,特別是國標中規定的“三個80%”,我市達標難度很大,目前我市9個縣區,還沒有一個國家級生態縣區,58個鄉鎮僅有4個獲得國家級生態鄉鎮命名,482個行政村中國家級生態村還是空白,此外,在具體指標上,我市的第三產業占GDP比重、單位GDP能耗、森林覆蓋率等指標還遠遠達不到國標要求,要想在“十三五”期末實現國家級生態市創建目標,尚需加大推進力度,加快創建步伐。
三、對策措施
“十二五”已經走過三分之二時間,即將進入沖刺之年、收關之年,形式嚴峻、任務繁重、責任重大。我們要堅定不移地以科學發展觀和生態文明戰略思想為指導,持續深化農村環境綜合整治,著力解決農村突出的環境問題,為進一步鞏固環保模范城市成果、加快生態市建設進程做出積極貢獻。具體工作上力爭實現四個新突破:
1、超前規劃研究,力爭在頂層設計上實現新突破。在系統總結評估“十二五”農村環保工作的基礎上,做好“十三五”規劃課題研究。一是現實基礎專題研究,系統全面掌握我市農村環保基本情況;二是制約瓶頸專題研究,調查分析制約我市農村環境污染治理的關鍵影響因子,確定需要整治的重點環節;三是治污技術專題研究,調查論證適合我市農村實際的生活污染、面源污染和生態修復的先進技術;四是引導政策專題研究,探討工業反哺農業、社會資金吸納等有利于加快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的制度、政策;五是目標任務專題研究,確定我市“十三五”農村環境綜合整治主要目標和重點任務;六是管理機制專題研究,研究制定強化農村環境保護工作保障措施。
2、深化監督管理,力爭在項目建設上實現新突破。項目建設是改善農村環境的有效途徑,重點是把握好四個環節。一是做好項目。對于已經入庫并有希望獲得支持的項目,抓緊可研和方案設計,落實項目前期。二是爭好項目。對于沒有入庫,但卻具有典型示范意義的項目,組織縣區積極向上爭取,爭取列入計劃,獲得支持。三是建好項目。對于已經列入計劃獲得支持的項目,加快推進項目建設,保證進度、保證質量、保證達標。四是管好項目。對于建成投產項目,要加強治污設施環境監管,確保穩定運行,達標運行;對于在建項目,按照國家和省有關規定,實施督察督辦,規范建設、規范管理,確保項目建成運行后達到設計目標。
3、搞好協調推進,力爭在綜合治理上實現新突破。主要是協調有關部門,加快推進農村環保聯合行動,確保實現既定目標。努力修復自然生態。通過植樹造林,綜合整治土地沙化、鹽漬化,治理水土流失;通過草原修復,促進草原改良、草原植被恢復;通過保護濕地,保護野生動植物棲息地,維護生物多樣性。全面控制面源污染。推進整治畜禽養殖污染減排項目,科學劃定禁養區、限養區和適養區,強化“三區”管理、推進“三區”治理;大力發展生態農業,推行測土配方,控制農藥和化肥施用。三是改善居住環境。繼續強化農村生活污水和農村垃圾治理,加強農村飲用水水源地保護,推進村屯綠化、道路綠化,深入開展生態鄉鎮、生態村創建。
4、創新管理模式,力爭在隊伍建設上實現新突破。積極探索符合我市實際的農村環境管理機制模式,加快基層環保隊伍建設。一是納入目標管理。將農村基層環保機構建設列入年度生態縣(區)建設和環境保護目標考核,做到有場地、有牌子、有人員、有辦公設施、有制度、有工作職責、有工作經費和人員待遇有保障,在鄉鎮政府設置環保辦公室并配備1至2名環保管理員;在行政村設置一名環保監督員。二是強化素質教育。實行環保管理員和環保監督員持證上崗制度,20xx年上半年完成58個鄉鎮環保管理員的崗位培訓,下半年完成482個行政村環保監督員的崗位培訓,合格的分別核發環保管理員和環保監督員上崗證。三是實施工作考核。環保管理員和環保監督員由縣(區)環保部門和鄉鎮政府雙重管理、雙重考核,由市環保部門制定工作考核辦法,縣(區)環保部門具體實施考核,并將考核結果通報縣區政府和鄉鎮政府。
農村的調查報告 篇21
今年暑假,我們被”下放”到花名樓的寧鄉縣,體驗一把鄉村生活。期間就農村的醫療保障問題進行調查。我主要采取上門采訪的形式去了解醫保的現況,因此基本上都是從農民伯伯的角度去認識,所以內容和觀點上有些許片面。
通過這幾天的調查,發現農村醫療保障存在諸多問題。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
首先是農民對待疾病的態度讓人擔心,大多數農民對一些“小毛病”不以為意,而實際上這些是一些大病的前兆,若不進行及時治療會導致病情嚴重,最終深受其害的還是農民伯伯們。中國人最“擅長”的就是忍,在病情上一點也不例外。而實際上如果他們及時檢查,只要早期病情可以得到控制,那么有許多災難是可以避免。但是農村的醫療情況讓人擔憂,有時連基本的治療。
另外農村醫院的格局繼續改變,農村不像城市有很多醫院,有些地方甚至只有一家綜合性醫院。一次造成一家獨大的情況。就像壟斷資本主義一樣,再加上如今城市醫院的醫療價格以及藥品價格就已經很高了,那農村醫院的就更不用說了------農民伯伯棵沒那么多錢。若不倒沒辦法的程度估計也沒什么人來看病了,最后深受其害的還是那些種地人。
然后是錢的問題,農村醫療保障的經費主要是由政府支出,但資金一直吃緊。導致醫療保障發展緩慢得不到完善。
第四是可以說是歷史問題,也可以說是封建毒瘤對人思想的影響。農民不太信任政府,雖說現在是社會主義義社會,但從行政角度從某種程度上沿襲20__多年的官主義,比如建立合作醫療制度雖然能給農民帶來很大的好處,但這些錢很可能成為基層政府又一項亂收費,最后落入干部的腰包。因政府以前的一些政策,已經讓農民有了類似的經歷。從而政府發生了信用危機。農民們很難去響應政府的醫為療保障政策。
一個完善社會保障制度在一個大國的發展過程中不可缺少的。而對于擁有70%農村人口的中國來說,農村醫療保障制度顯得尤為重要。在不斷完善制度之中,政府應該起到決定性的作用。
政府應該加強農村公共衛生和預防保健體系的建設,解決機構、人員、經費、技術不足等問題,增加經費投入。加快新型農村醫療保障建設進程,不僅要讓特別困難的農民能夠得到重點保障,還要研究擴大農民受益面,體現醫療保障的普惠性。說雖這么說,能不能做到就是另一回事了。在對于政府問題上,我們除了期待,抱怨或許還有些許憤怒還會有些什么------中國可沒有感恩節。時間將說明一切。
而我們中學生則應該在了解現狀接受教育的同時起到宣傳的作用。像向農民講解政府的政策,開導他們的思維,讓他們知道醫保給他們所帶來的益處,從而促使他們接受并辦理醫保,我們這些小孩子的話似乎還是比那些政府官員的容易讓人相信一些;另外對于行政部門,我們要加強監督,督促政府完成他們工作;最后,加強宣傳力度,讓整個社會動員起來,為農民進一份力------我們都是農民的孩子呀!希望我們的下一代對付的是另一個問題。
農村的調查報告 篇22
農村產權主要包括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土地使用權、房屋產權、林業產權、水利產權等等。推進農村產權交易和制度改革,建立健全歸屬清晰、權責明確、保護嚴格、流轉順暢的農村產權制度,是深化農村改革的前提和核心,能極大解放和發展農村生產力,將對推動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加快城鄉一體化進程產生重要而深遠的影響。湖南省XX縣是一個農業大縣,轄27個鄉鎮、3個街道辦事處、5個農林場、958個行政村(居委會),共有人口105萬人,其中鄉村(含農村集鎮)人口90萬人;全縣總面積253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68.22萬畝、林業用地面積153萬多畝。按照中央一號文件精神和省、市相關調研要求,該縣于 20xx年8月中旬針對全縣農村產權交易改革總體情況開展了綜合調研。
一、XX縣農村產權交易制度及改革成效
(一)關于土地承包經營權改革。政策允許農民按照依法自愿有償的原則以各種形式流轉土地承包經營權,這對于制止耕地拋荒,轉變農業經營方式,加快農業產業化、規模化、現代化,深入推進農村改革與發展,都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自20xx年以來,XX縣基本上完成了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的確權、登記、換證工作,穩定了農村土地承包關系,為規范土地流轉交易打下了基礎。近年來隨著現代農業發展和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的推進,XX縣土地流轉呈現速度加快、規模擴大的良好態勢。去年該縣農村耕地流轉面積達22萬畝,占全縣耕地總面積的32%,并涌現出了一批龍頭企業帶動型、主導產業帶動型、合作組織帶動型、集體經濟帶動型、種養能手帶動型和社會資本帶動型等多類流轉典型。
(二)關于林業產權改革。從1986年開始,XX縣一部分有經濟實力的農民開始購買或承包集體所有的“四荒”地;特別是1990年前后,由于果品價格較高,政府針對拍賣、承包“四荒”地出臺了一系列優惠政策,大力發展經濟林成為當時林業生產的主流,聯戶、大戶紛紛承包“四荒”地種樹栽果,以拍賣制、大戶承包發展經濟林為標志的林權交易得到較快發展。該縣于20xx年啟動了集體林權制度改革,20xx年全面完成了主體改革任務,確立了集體山林的經營主體,明晰了林地使用權和林木所有權,放活了經營權,落實了處置權,保障了收益權,激發了廣大林農和社會各界發展林業的積極性,使森林資源的潛力得到釋放。集體林權制度改革以來,該縣林地流轉逐漸規范,林權交易愈加頻繁,以家庭承包、大戶承包、股份制為主要經營形式的林權交易步入快速發展新時期。通過林權交易,拓寬了林業融資渠道, 盤活了林地和“四荒”地資源,提高了林業管理水平,促進了林業增效、農民增收,也有利于促進農村產業結構調整。
(三)關于小型水利產權改革。XX縣擁有各類小型水利工程7.4萬處,其中小型水庫218座、小型河壩167座、山平塘7.33萬口。這些工程大多興建于六、七十年代,經過多年運行,病險加劇,效益衰減。尤其是農村稅費改革后,小型水利工程產權不清晰、管護主體不明確、管理責任不到位的問題非常突出。1999 年,縣委縣政府因勢利導出臺了《XX縣小型水利產權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調動和鼓勵社會各方面力量,全面深入推進小型水利工程產權制度改革,目前改革面達到了90%以上,取得了顯著成效。通過深化小型水利產權制度改革,理順了管理體制,活化了運行機制,充分挖掘了水利工程潛力,盤活了水利存量資產,拓展了水利投資渠道,減輕了政府負擔。工程的防洪灌溉效益逐步恢復,水資源的利用效率大大提高。近兩年來,通過對現有水利工程進行產權制度改革,全縣共轉讓 8600口山塘和82座小型水庫的經營權,置換資金6300萬元,促進了工程運行機制的良性循環。這幾年該縣實施的山平塘清淤擴容項目,其中群眾自籌資金大部分是通過山塘經營權置換得來的。
(四)關于房屋產權和土地使用權制度。隨著農村經濟的發展,房屋產權產易日益頻繁。歷年來,XX縣農村辦理交易過戶手續達2300多戶,其中以白水鎮和黎家坪鎮居多。但是據調查了解,大部分農村房屋交易辦理過戶手續資料不全。由于沒有法律和政策支持,目前還不允許農村集體土地使用權進行交易。但實際上,縣國土局在辦理農村宅基地使用權登記發證業務時,存在農村宅基地使用權繼承和轉讓等情況。依據《土地管理法》第六十二條和《繼承法》第三條的規定,本著農村居民一戶只能擁有一處宅基地的原則和標準,該縣允許農村居民繼承農村宅基地使用權。根據“房隨地走”或“地隨房走”的原則,在房屋產權發生轉移時土地使用權一并轉移。根據《土地管理法》相關規定,非農戶口人員不能享有農村宅基地使用權;因此,因讀書、招工、招干、參軍等情況而戶口“農轉非”的人員不能繼承和享有農村宅基地使用權。
二、XX縣農村產權交易的特點
(一)產權交易形式呈現多樣化。當前,XX縣農村產權交易形式多樣,主要有承包、租賃、轉讓、股份合作等等。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原先主要是代耕代種、互換、轉讓的'形式,目前發展為包括委托轉包、租賃和入股等多種形式,其中代耕代種占52%,租賃占12%,轉包占21%,互換占7%,轉讓占3%,入股占1%,其他形式占4%。土地流轉對象也趨于多元化,從最初在本村農戶之間流轉逐步流向工商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種養業大戶和城鎮居民等對象。通過土地流轉,全縣承包稻田50畝以上的種糧大戶達300余戶,共承包稻田2.78萬畝;承包稻田100畝以上的種糧大戶達51戶;承包稻田200畝以上的種糧大戶達 18戶;特別是種糧面積達千畝以上的大戶有2戶,即大忠橋鎮鄧東勝和浙江老板項兆旺,其中項兆旺在三口塘鎮租種稻田面積達2300畝。林權交易主要形式有承包、拍賣、抵押、股份合作、租賃等,交易雙方多以簽訂協議的方式轉讓。如湖北凱迪公司通過租賃的方式從該縣流轉大量林地從事生物能源開發;八寶油茶專業合作社以與群眾股份合作的形式,集中林地發展油茶產業;造林大戶劉和平以承包的方式在文明鋪鎮同德堂等村流轉近萬畝林地打造油茶和速豐林基地。香港老板施長城在三口塘、大忠橋、觀音灘等三鎮16個村流轉林地1.1萬畝,高標準規模種植良種油茶6500畝,成立湖南唐家山油茶開發有限公司,20xx年成為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造林大戶李勇等人在八寶鎮流轉山林5000多畝,年均新造油茶1000畝以上;造林大戶于忠良近2年來在觀音灘、大忠橋等鎮流轉林地20xx多畝,打造速豐林基地。公司和大戶挑起了全縣造林綠化的大梁,成為生態建設生力軍。農村水利通過拍賣、租賃、承包、股份合作等形式放開使用權,搞好經營權,盤活存量資產,實現了滾動發展。例如20xx年文明鋪鎮凈龍庵村采取互利互惠的辦法,利用出租山塘給老板養魚30年的條件,吸引老板投資70 萬元興建了3口蓄水6萬方的骨干塘,實現了水利與養殖雙贏。新建水利工程所有權主體可以自主選擇承包等方式管理,如去年該縣實施的小農水重點縣工程產權全部移交給了雙牌灌區三口塘農民用水協會。
農村的調查報告 篇23
隨著經濟的快速增長和農村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農村生活水平和生活方式發生了重大變化,隨之而來的生活垃圾污染開始侵蝕農村,美麗的風景也逐漸被污染。妥善處理農村垃圾,凈化優美的農村環境,是新時期新農村建設要解決的首要問題。
一、農村生活垃圾的基本情況
1、池塘、洼地、溝渠都成了天然的垃圾填埋場。村里有一定數量的池塘、洼地和溝渠,經常堆積成堆的垃圾,甚至一些塑料、紙屑和樹葉漂浮在池塘的水面上。這些垃圾是村民每天從家里掃地出門的生活垃圾,垃圾在堆放區已經堆積成“小山”,但垃圾沒有得到及時處理。因此,池塘、洼地和溝渠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
2、在村舍前后的樹蔭下,農村隨處可見垃圾。村民通常會在房子前后種一些樹,但沒想到,這些原本代表“干凈”的綠樹,卻變成了垃圾場。如果你仔細看,你會發現樹下堆積了許多垃圾,如塑料袋、紙屑、果殼等。
3、大多數村民還在自由放養雞鴨鵝等牲畜,因此牲畜排出的糞便會遍布道路、草地等地方,嚴重影響農村生活環境和村民的生活質量。
二、農村生活垃圾處理現狀及原因
1、治療方法單一。目前農村生活垃圾主要采用兩種方式。首先,扔掉它,讓它去吧。第二,指定專人收集村附近的生活垃圾,儲存到一定量后,運到較遠的地方進行簡單填埋,即選址后直接填埋,不做任何保護措施,生活垃圾主要隨意丟棄,任其自然,沒有統一管理和規劃,造成垃圾生活泛濫。
2、村民們對環境保護了解不夠,對環境問題視而不見。這種狹隘的農民觀念是教育水平低、環保意識弱造成的,很多農民不會把環保和自己的行為聯系起來。正是因為這種認識,生活垃圾遍布農村,卻不知道自己的行為是以環境為代價的。
3、農村生活垃圾處理設施供應不到位。這些提供垃圾處理服務的行政村的基本做法是:根據村民生活的集中程度和規模在村內放置垃圾桶,村民將自己的垃圾放入垃圾桶。村民被聘為清潔工和垃圾運輸員,定期清掃村內主要道路和河流中的垃圾,垃圾運輸員負責將垃圾桶中的垃圾清掃并運輸到垃圾填埋場。
4、農村技術條件的限制。由于經濟發展水平的限制,農村地區的技術水平較低。中國的垃圾處理技術在很多方面剛剛起步,現有的技術條件使中國無法選擇其他更先進的垃圾處理方法。R&D的成本和先進垃圾處理技術的應用可以由人口和公共資源集中的城市承擔,而農村地區的農民卻無法承擔。一方面,農村農民的收入與城市相比仍然很低,城鄉收入差距進一步擴大。問題沒有完全解決,地方財政難以有預算用于農村垃圾處理,無力負擔垃圾處理設備和工廠;另一方面,農村垃圾種類繁多、分類成本高、面積廣、運輸成本高造成的巨大運營成本令人望而卻步。
三、農村垃圾處理的對策和建議
1、政府推動并制定相關政策和法規
農村垃圾的處理需要一定的法律法規來保障。目前,農村垃圾處理的現狀是管理不強,沒有相應的管理措施和方法。政府應通過制定農村環境衛生的領導機制、目標、內容和方法,發揮促進作用,規范村民行為,為完善農村環境衛生制度提供法律保障。
2、以人為本,建立有效的垃圾處理網絡
農村垃圾面臨范圍廣、任務重、運輸和處置困難的問題。科學高效的垃圾處理網絡是保證農村垃圾能夠收集、運輸和銷毀的根本保證。根據對當前農村狀況的分析,農村垃圾運輸的關鍵是深化和完善“戶收、村收、鎮(鄉)運、縣(市)區處理”的梯級運輸網絡。“家庭收集”要求每個農民都有意識地把垃圾裝進袋子和桶里,并定點傾倒。這個環節的發展趨勢是將食物垃圾和非食物垃圾分開。“村收”要求各行政村按要求清掃、收集、運送村內垃圾到中轉站,爭取日常生產。這個環節的重點和難點是垃圾分類的實現。“鎮運”要求各鄉鎮定期將分類垃圾運至垃圾處理場(垃圾中轉站)。這個環節的`關鍵是實現垃圾運輸全覆蓋。“縣(市)區處理”要求集中垃圾按照相關標準統一處理。這個環節的發展重點是走垃圾處理產業化道路。各村應根據自身經濟實力、地理位置等實際情況,合理選擇垃圾處理模式,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以人為本,逐步建立和完善有效的.垃圾處理網絡。
3、加強宣傳,營造垃圾綜合利用氛圍
要解決農村垃圾處理問題,必須逐步提高農民的環境衛生意識,增強農民的環境保護意識,引導農民積極參與村莊衛生環境整治。要在農村開展多種形式的宣傳,努力營造人人關心生態環境、注重環境保護的社會氛圍,增強村民的清潔意識,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總之,我國農村的經濟狀況差別很大,不同地區的生活條件差別很大,排放的垃圾種類和數量也差別很大。垃圾處理需要人力、物力和財力的支持。因此,各地區應根據當地實際情況制定適合本地區的垃圾處理措施,以減少垃圾對農村生態環境的進一步破壞。要解決好這個問題,需要政府、企業和農民的充分參與和支持,最終使農村擁有美麗的環境,實現農村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農村的調查報告 篇24
調查對象:
xx村三隊村民
調 查 人:
調查目的:
了解有多少人了解“低碳”的含義,又有多少人在日常生活中做到“低碳”。
調查方式:
口頭訪問
訪問的內容:
1、你知道“低碳”是什么意思?
2、你在生活中如何解決衣、食、住、行中的節能低耗的問題。
3、家里新增添了什么家用電器,會正確節能使用嗎
4、近距離外出和遠距離外出時,分別會選擇什么交通工具?
調查分析:
1、本次調查中,一共訪問了五十多位村民,其中分老年人、成年人和未成年人。
2、在對老年人的調查中發現,大多數老人都不知道“低碳”是什么意思,但他們從小吃過苦,生活大多很節儉,因此其實一直在過著低碳生活。比如:
在天黑之后他們才會開燈;米和菜都先拿到池塘洗一遍,回家再用自來水清洗一遍,用過的水也不浪費,用來澆花洗菜、喂性畜等;常把細小的肥皂收集起來,裝到絲襪里,捏成大肥皂再用;上街時,除步行外,一般騎自行車或電動車;買菜時會自己帶籃子,不用塑料袋。
3、成年人愛看報紙,所以對于低碳還是比較明白。可他們身強力壯,掙錢相對容易。為圖方便快捷,出門就騎摩托車或開車,喜吃夜宵,常使用一次性筷子、餐盒;夏天圖舒服,就把空調溫度打得很低,整天呆在空調房里,玩電腦時電視也同時開著;手機常換新的,各種鋰電池、鎳電池也隨手丟棄。
4、未成年人中,除了幾個在校的'高年級學生知道低碳,就是少排二氧化碳外,其它年齡小同學都不知道。所以他們用電、用水則更加浪費。刷牙時,水龍頭開著刷牙;小孩子喜歡吃棒冰,常常在冰箱里面折騰半天,也沒找到自己想要的;他們不喜歡喝白開水,只喝冰的飲料;他們最好一天24小時呆在空調房里。
調查建議書:
1、打空調時,溫度最低控制在26℃
2、盡量少開冰箱門。
3、帶上小手絹、小毛巾,盡量不使用紙巾、一次性筷子、餐盒、杯子、鞋套等,為地球添一份綠。
4、上街購物、買菜,自己備帶布袋、菜籃子,不要使用塑料袋。
5、把家里的白熾燈換成節能燈。
6、外出時,最好使用自行車或電動車,以減少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的排放。
7、大力推廣并使用太陽能,使用太陽給我們帶來的.免費資源。
調查總結:
我們應當學習老年人的某些良好的生活習慣,每一個人能在生活中自覺地做到低碳生活,讓我們的天更藍,水更綠,生活更美好。
農村的調查報告 篇25
劉家場鎮位于武陵東延余脈,是兩省三地五縣的交界點。全鎮國土面積292平方公里,人口8.5萬。 近年來,劉家場鎮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三農”工作,始終抓住農民穩定增收這一核心,著力保障和改善農村民生,農業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得到長足發展,農業農村面貌發生巨大變化。特別是””期間,我鎮農產品產量穩步增長、產業結構不斷優化、農民收入大幅提升、群眾生活顯著改善,農村社會和諧穩定,山區農村經濟社會發生深刻變化。
一、現狀與特點
1、農林牧全面發展,主要農產品產量成倍增長。我鎮處于山區、丘陵、平原結合地帶,全鎮擁有山林面積27萬畝,而耕地面積僅33708畝,且大部分耕地屬掛坡地,非常貧瘠,無法推廣機械化規模種植,農業生產力水平低下。20xx年,我鎮水果產量僅2963噸,出欄生豬僅5.99萬頭,山羊1.27萬只,出籠家禽15.34萬只。自農村稅費改革以來,我鎮從發展多種經營到農業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從產業分割到農業產業化經營和現代種植業、現代畜牧業發展,農業生產正在加快向規模化、標準化發展。糧食、水果、牲畜等主要農產品產量大幅提高。20xx年,水果產量1.1萬噸,生豬出欄12.58萬頭,山羊4.7萬只,出籠家禽57.5萬羽。分別是20xx年的3.8倍 、2倍、3.7倍、3.8倍。
2、農村基礎設施不斷加強,農村面貌顯著改善。高度重視農業基礎建設,不斷加大投入力度,堅持以治水興鎮為重點,在全鎮組織開展山水田林路綜合治理,掀起了一輪又一輪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熱潮,農村基礎設施有了較大改善,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大大提高。目前,全鎮有小型水庫1座,各類堰塘990處,總儲水量300萬立方,灌溉面積1.1萬畝。建成水窖830個,水池730個,蓄水總量達268萬立方。建成集中供水點三處,日供水規模達980立方。堅持實施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兩大生態工程,森林覆蓋率達54%。全鎮26個村居建成通村公路總里程200公里,實現通村公路全覆蓋。
3、農業產業化經營蓬勃興起,現代農業發展進程明顯加快。山區特色產業進一步發展壯大,全鎮生豬飼養達到18.37萬頭,出欄12.58萬頭,能繁母豬飼養達5400頭。土雞養殖達82.9萬羽,出籠57.5萬羽,存籠25.4萬羽。山羊飼養達到7萬只,出欄4.7萬只。在此基礎上,突出山區特色,引導發展具有一定基礎的養蜂、食用菌、花卉苗木、高山蔬菜、干果山貨等產業,力爭形成特色規模。新成立了15家專業合作社,涵蓋了畜牧、柑桔、食用菌等十個方面的農業產業,興民畜牧、喜洋洋等合作社已成為帶領山區農業發展的龍頭企業。村集體經濟實力不斷增強,全鎮村居集體經濟收入在5萬元以上的村有18個,其中三堰淌、河田坪、官渡坪已達30萬元以上。
4、農民收入穩步提高,生活條件顯著改善。隨著黨的惠農政策的不斷強化,新農村建設全面推進,扶貧攻堅進程的加快,農村基礎設施和社會事業加快發展,公共服務加快向農村覆蓋,”行路難、飲水難、看病難、上學難”等問題逐步得到有效解決,農民的經濟狀況、生產條件進一步改善、生活質量顯著提高。從20xx年到20xx年,全鎮農民人均純情收入由2849元提高到6780元,實現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全覆蓋、實現九年義務教育全覆蓋,農村居民享受社會保險的覆蓋面不斷擴大。深入實施鎮村一體化戰略,五年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7億元,較”十五”期間增長一倍多。建成區面積擴大到4平方公里,控規編制面積達10平方公里,基本完成了中心城區和重點開發建設片區的控規全覆蓋。農村集中居住小區、商住樓盤數量、質量逐年提升,居民居住習慣悄然改變。
5、農村基層組織建設不斷加強,農村社會保持和諧穩定。村民自治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偉大創造。經過多年的實踐和努力,以黨支部為核心的村級組織建設進一步加強,村委會的自治功能日趨完善,黨和政府在農村各項工作任務的完成有了可靠保障;基層干部作風和方式不斷轉變,黨群關系、干群關系更加密切;村民的民主意識和法制觀念明顯增強,人際關系不斷融洽,農村社會和諧穩定。
二、矛盾和問題
1、農民增收問題。農民增收困難是當前農業和農村工作面臨的最突出的問題。近年來,我鎮圍繞這個中心,加大對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的.調整力度、大力發展優質高效的農業,劉家場鎮農業已初步形成了兩種三養(種柑橘、種食用菌、養豬、養羊、養雞)為主的支柱產業。但總的看來,農民增收的形勢仍不容樂觀。由于農產品流通渠道不暢,價格低迷,農民從種養業中得到的收入不高。同時農民工資性收入也很少,農民增收的難度明顯增加,農民收入增長趨緩,收入受阻。農民靠政策增收、靠”天”增收成份較大,農民增收的長效機制建立尚需要一個較長的過程。
2、村級債務問題。現在債務大多是集資修路、興建學校或辦企業和借款上繳稅費所致。由于村里欠部分農戶的錢和部分村民不償還過去的欠款,因而對村干部的工作和正常收費都有一定的影響,尤其是在開展一事一議和集資興辦公益事業方面困難重重,阻力較大,很難得到實施。可以說,村級債務已成為困擾村干部的一個最頭痛的難題,迫切需要國家和省出臺相關政策,幫助化解。
3、農業基礎實施建設薄弱問題。首先是飲水難問題,劉家場境內多為崇山峻嶺,飲水難一直困擾著當地群眾,特別是桃樹片,因受地質災害影響,泉水回落,稍遇干旱,群眾就無水可用.誥賜山、鄢家崗、吳家包等村由于河流遭受污染,群眾飲水安全無保障,強烈要求改水。同時各類渠道、堰塘淤塞嚴重,大約有60%的行政村的溝渠急待疏通。再是交通難問題。這一問題一直是制約著當地農村農業發展的主要因素,在走訪中,群眾反映最為強烈的就是通村公路硬化及組級公路養護維修問題。目前全鎮共有18.67公里村級主干道要硬化,52公里組級公路要維修。還有用電難問題。由于群眾生活水平的提高,家用電器越來越多,造成農村普遍電壓不穩,電容不夠,強烈要求供電部門增壓擴容。
4、科技投入問題。農業推廣資金投入的不足和推廣體系不夠完善,制約著推廣力度,農民對現代農業高新技術接納能力差,基層推廣人員綜合素質不高,影響農業新技術成果推廣轉化質量。這些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農業科技推廣整體質量的提高。此外,財政對科技投入不足,影響了好項目及先進技術的推廣。
5、空巢老人和留守兒童問題嚴重。由于種田效益低,村里65%的青壯年勞動力均已外出和經商,致使在家的只有老人和孩子。據我們統計。我鎮有空巢老人2524人,留守兒童1746人。大多數”留守兒童”由隔代老人照顧,祖輩撫養較多地給予物質生活上的滿足和過多的寬容放縱,而較少精神、道德上的管束和引導。孩子們由于在情感和精神上缺少健全的關愛和溝通,遇到困難不能獲得感情支持,出現差錯得不到及時的引導、糾正,容易形成心理問題。老年人得到的家庭照顧明顯減少,很多農村老年人沒有開展學習和文體活動的場所,不能滿足老年人的文化需求。
6、新農村建設的有關優惠政策得到覆蓋問題。新農村建設是利國利民的重要舉措,也是破解”三農”難題,加快城鄉一體化發展的戰略抉擇,非常鼓舞人心,深得民心。凡是列入新農村建設試點的村,都或多或少的得到了一些政策上的優惠和資金外的扶持,工作如火如茶,成效明顯。但是絕大多數村尚處于等待觀望和羨慕不已的狀態,熱切期盼新農村建設的有關優惠政策盡早普惠于廣大農村。并希望在新農村建設中注重實效。不搞形式,多辦打基礎,管長遠的事。
三、意見和建議
當前,農村改革發展已經站在了一個新的起點,面臨著新的突破。我們必須清醒地看到,農業基礎薄弱、農村發展滯后、農民增收困難、城鄉發展失衡仍然是我們面臨的客觀現實。因此,必須切實增強責任感,準確把握山區農業家村經濟社會發展的階段性特征,切實解決發展現代農業、建設新農村面臨的主村問題。為此,根據此次三萬活動進村入戶的調查實踐,提出如下建議:
1、加大對”三農”的投入。中央、省財政應該進一步加大對農業農村的投入,特別是交通、水利、農機、文化等方面的投入。在資金分配上要充分考慮縣級以下財政和農民自身的配套能力,不能在政策出臺時才要求地方財政和農民自身配套,導致縣(市)、鄉(鎮)、村三級”想辦事”又”怕辦事”;同時要在規劃時要考慮”全覆蓋”,不能讓各地通過”爭取”獲得,既加重基層負擔,又容易滋生和助長腐敗。
2、切實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目前農村基層組織和干部隊伍總體來講是健全的,作用發揮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問題:隨著農村經濟政策的變化,村干部的權限和職能減弱,特別是一些貧窮落后的村,由于村級集體經濟薄弱,干部待遇低,日常工作難以維持,上面的項目要不來,經濟發展談不上,有的甚至債務纏身,群眾不滿意,自己沒地位,造成一些干部不安心工作,一些干部無所事事,成天應付差事;還有部分農村宗族勢力盛行,左右基層政權,影響基層黨組織作用的發揮。因此,希望各級黨委和政府采取有效措施和途徑,有計劃地注重從回鄉青年學生中選擇部分優秀學生作為村級后備干部加以培養,并適當的吸收一些30歲以下的優秀農村青年加入黨組織,以增強農村黨組織的活力和村級班子的發展后勁。
3、大力加強農田水利基本建設。一是水利問題。目前農村水利設施大多是計劃經濟年代修建的,由于年久失修,溝渠堰塘淤塞,大部分甚至基本喪失蓄水灌溉能力。今年這次大旱,山區人畜飲水問題已成為最大難題,水稻、玉米根本無法播種。必須加大投入,全力治理”碟子堰”,修復農田水利設施,這是當前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所面臨的頭等大事。二是交通問題。近年來,政府對通村公路投入了大量的財力物力,農村道路建設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但是因為國家補貼過低,給村居增添了新的債務。在山區,新修1公里通村公路需建設資金25萬元,按政策,新修1公里通村公路國家補貼10萬元,差額部分由村居和村民自籌。這對于集體經濟發展滯后的一些貧困村來說,根本無法解決配套經費,如我鎮誥賜山村近年來為興修公路新增負債30萬元,在很多村形成了”路修得越長,村級債務就越大”的惡性循環。三是環境污染問題。目前農村的環境可以用兩句話來概括:”污水靠蒸發,垃圾靠風刮”。生活垃圾污水、化肥農藥加上工業污染,使得農村環境迅速惡化,人畜飲用水存在極大的安全隱患,農村環境已到了非整治不可的地步。
4、建立健全農村社會保障機制。目前我省農村新農合己基本達到全覆蓋,新農保才剛剛起步處于試點階段,要加快推進速度。對新農合要不斷提高醫療費報銷比例,建立大病醫療救助機制,以解決新農合解決不了的問題,使危重病人病有所醫,殘疾人殘有所養。對新農保要將女性55歲、男性60歲以上老人納入保險范圍。鑒于農村”空巢老人”逐年增多的趨勢,建議加大農村福利院的建設力度,爭取讓更多的”空巢老人”老有所依。
5、對建立”三萬”活動長效機制的意見和建議。一是要堅持工作組長期駐村制度,不能只開展三個月,要一定三年不變,單位干部可以輪換,使單位干部職工都受到教育,全面掌握群眾所思、所困、所惡、所盼,切實解決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最大限度地維護和發展好群眾的根本利益。二是要做好”三萬”活動的平時檢查和考核結賬工作。要不定期組織抽查,避免有些單位走過場,浮于形式,可以經常組織開展比點觀摩活動,讓駐村工作組有壓力,盡力把工作做好。同時要對三萬”活動做好考核結賬工作,確保工作取得實效,對在”三萬”活動中表現突出的個人要表彰和提拔。
農村的調查報告 篇26
一,農村留守兒童生活現狀分析
(1)留守兒童強烈需要家庭紐帶
根據我們對澳頭村20多名留守兒童的問卷調查,不難發現他們家庭的經濟狀況并不樂觀。可能是經濟原因,留守兒童的父母一般回家次數較少,其中只有33.2%的人在春節期間回來。另有11.1%每三年回來一次,這部分樣本主要集中在外省的農民工。在采訪留守兒童時,甚至很少有1978年沒有回來的例子。
從留守兒童對家庭生活的期望來看,54.5%的留守兒童希望 和爸爸媽媽在一起。,希望 和親戚住在一起。占8.6%,希望 一個出去,一個在家占36.9%。這說明孩子目前嚴重 家庭饑渴盡管如此,35.6%的留守兒童表示,他們對MoMo感到陌生,難以與在外工作的父母溝通。根據調查,留守兒童有辦法發泄他們的煩惱。 把它放在心里,記日記占51.2%, 告訴你的同學或朋友23.5%,由于缺乏或不愿意采用這些正式的與人交流的方式,超過一半的孩子積累了抑郁情緒,這必然會導致自卑心理,部分孩子主要從同齡人那里獲得安慰,這樣同齡人的不良文化和一些越軌行為就很容易傳播甚至出現 與其他人合作現象。
(二)學習情況不樂觀
留守兒童和監護人不看好讀書和教育。因為監護人素質不夠高,很多監護人忽視了對孩子教育的管理。從留守兒童的問卷調查結果來看,不難看出留守兒童的學習成績并不樂觀,這主要是心理問題和學習自控力差造成的。農村家長大多是小學學歷,很難幫孩子寫作業。80%的教師認為留守兒童自律性差,79%的留守兒童沒有學習的監督。
(3)監護情況堪憂
距離保護既是權利,也是義務。結合澳頭村留守兒童的實際情況,本文重點研究了以下兩個內容:基礎監護(照顧被監護人的生活)和深度監護(在家教育被監護人)。
1.監護人分析:調查顯示,84.6%的留守家庭由祖父母等親屬照顧,15.4%由親屬委托。雖然82.4%的親戚樂于照顧留守兒童,但由于體力、知識等原因,57.1%的監護人表示 照看孩子很難。,85.8%的親戚說 不愿意但不能或者 other只要父母給錢就沒關系可以看出他們對孩子的態度挺MoMo的.,大部分都是因為他們的善良才照顧他們,我們接觸的大部分留守兒童都是這樣。
2.溝通是家庭教育的前提。64.4%的監護人直接說 很少或不與孩子交談。只有11.3%的留守兒童說 當你有困難時,和那些照顧我的人談談。同時,54.3%的兒童還透露自己的監護人有跪立等家暴行為,說明他們的溝通態度和方式存在很大問題。在教育態度上,58.8%的親戚和不同世代的親戚說 只關心生活,不關心其他。只要有解釋,這說明孩子缺乏必要的家教氛圍。無論是爺爺奶奶還是親戚,大多局限于對孩子的淺層照顧,難以盡到對孩子的教育責任。
二、留守兒童的主要問題
通過以上調查結果和結果分析,不難看出留守兒童正在成長,其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如下:
1.監護人素質普遍較低,導致對孩子學習干預太少而導致學習問題。一方面,父母不在家的家庭由于受教育程度低,通常無法幫助孩子解決學習問題。另一方面,父母只在家的家庭,每天要做的家務太多,沒有時間去關注孩子。
2.平時缺乏家庭照顧。父母的工作對留守兒童的生活影響很大,家庭照顧的缺失會對孩子產生很多不良影響。也許最直接的是孩子在生活中很難得到很好的照顧,使他們無法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留守兒童在成長過程中缺乏安慰和關愛,這是我們應該注意的。
3.缺乏完整的家庭教育導致的心理問題
小學生正處于身心快速發展的時期,對自己的變化和人際交往有自己的理解和認識,也帶來了一些困擾和沖突。在這里,他們需要有一個傾訴的渠道,需要有人告訴他們如何正確處理這些問題。家庭成員在這方面應該起到非常重要的引導作用。而留守兒童由于父母不在,其他親戚呆在家里,情緒變化,至少缺乏與父母溝通的機會。這種,
三,留守兒童的成因分析
1.從社會整體發展來看,農村勞動力大規模流動和城鄉壁壘之間存在矛盾。20xx年,中國農村流動人口達到1.139億,比20xx年增長38.8%,即增加1000萬農村流動人口。流動人口數量不斷擴大,家庭流動趨勢日益明顯。但是,城鄉二元結構使得農民工無法長期帶孩子。究其原因,在于城鄉分離的戶籍制度,以及這種戶籍制度下出生的孩子必須參加中考的免費或低成本的中等學校,以及原籍高考制度形成的壁壘。農民工負擔不起給孩子報名的高額費用,給農民工孩子報一所簡單的學校也解決不了開學考試的問題。不同地方的教材選擇不同,使得這些特殊兒童面臨著兩地教學內容無法銜接的困境,直接促進了留守兒童的產生。
2.從家庭意識來看,經濟收入與子女教育存在失衡;為了改善家庭生活,越來越多的農民離開土地到城市工作謀生。他們希望自己的生活越來越好,也希望為下一代的成長提供更為充裕的經濟支持。然而,當農民工與子女的就學和教育發生沖突時,他們往往選擇前者。根據農業部20xx年的數據,勞動力不外出的原因中 怕影響孩子上學只有6.7%。生活壓力和教育意識都是有原因的,但是不同原因的結果是一樣的,就是讓孩子在不完整的家庭中成長,搬家,停留,在流動的變化中成長。
3.從家長自身來看,家長的教育能力和孩子的教育需求是有差距的。外出工作的父母整天忙于工作,沒有時間和精力過問孩子的學習,對孩子的困惑、需求和興趣關注較少。家里父母忙著空白狀態,處于身心快速發展時期的中小學生在學習、生活、自我改變上有太多的問題需要解決,但家庭無法給他們精神上的支持和知識。
4.從學校教育的角度來看,課程設置不適合孩子的身心發展。由于家庭生活的不完整,留守兒童在心理發展上有更多的困惑和問題。他們更需要學校的幫助和引導,需要老師和集體的溫暖來彌補親子關系缺失對他們健全人格發展的負面影響。農村學校很少開設專門的心理學課程,配備專門的心理學教師,組織機構也很少。有計劃地對學生進行心理教育不僅對留守兒童是必要的,對生活在社會快速發展和變化時代的所有兒童也是必要的。
農村的調查報告 篇27
調查人:
調查時間:
調查地點:寧夏銀川賀蘭縣部分鄉鎮
法律意識,是人們關于法和法律的現象的思想、觀點、知識和心理的總稱,是社會法律現實的組成因素。它包括人們對法律和法律現象的本質及作用的理論觀點,對法律和法律制度的要求及態度,對現行法律和法律制度的評價和解釋,也包括人們對法律和法律制度的認識、愿望和情緒等。樹立社會主義法律意識,是正確守法與執法的思想保證。普法教育活動的重要目標之一,就是要普遍增強公民的社會主義法律意識。自八五年以來我國普法宣傳已經深入基層,法律開始走進并更近的影響農民的生活,在中國不斷與世界擴大交流的今天,農民的法律意識狀態如何呢?他們的權利意識、法律保護意識和民主意識狀況如何呢?對此,我在20xx年6月對寧夏銀川市賀蘭縣寶山鎮、等地的部分居民就各種法律問題進行社會調查。
一、對農村居民法律意識的調查
1.調查農村居民法律意識現狀的目的和意義
通過對農村居民法律意識現狀的社會調查,了解現今我國農村居民的法律意識狀況,通過了解進而加強和增進農村居民的法律意識,掃除法盲。通過普法工作的全面展開和深入進行,使得法律知識在普及,農村居民的法律意識在提高,進而使其樹立正確的法律觀念,對法律保持正確的態度,能夠做到知法、懂法、守法、用法。
2.調查地和調查對象的選擇
調查對象是寶山鎮等地的村民和干部。所被調查的的人群中無文盲人員,文化程度在小學到大專之間,年齡在18歲到60歲之間。因此他們都具備理解和回答問題的能力。
3.調查程序
本次調查主要采用的是問卷調查和訪談相結合的調查方法。因為被調查對象人數較多,所以采用的是以問卷調查為主,訪問調查為輔的調查方法。
二、社會調查的結果與分析
1.調查問卷的基本情況
本次調查問卷主要是面向農民發放的。在內容上主要分為七部分,分別是:法律知識及獲得途徑部分;法律理念部分;對法律功能的認識部分;對法律實施的評價部分;對法律的信任程度部分;糾紛解決途徑部分;對村委會的認識和評價部分。為使調查能夠真實客觀的反映被調查者的思想和觀點,我們在設計問卷時充分考慮到被調查者的文化水平的參差不齊,盡量做到文字的淺顯易懂,本次調查共發放問卷80份,,因為采用了當場收回式,所以80份問卷全部收回。
2.訪談的基本情況
有些問題的設計旨在確定被調查農民的初步的法律知識水平及他們獲得這些知識的途徑,從而得出國家進行普法宣傳所起到的效果,并且有助于找出可以更好的增強農民法律意識的方法。通過對比不同文化程度的農民的測試結果,來觀察知識水平是否對于農民接受法律意識有促進作用。有幾個題的設計就從不同的角度來測試農民的法律理念。通過對比可以發現,各個階層的居民較之從前的法律意識有一定的提高,但總體來講還是比較落后的,尤其表現為教育程度的差異導致法律知識掌握程度的差異。
3.公民的法律意識現狀現及成因分析。
由于法律意識具有復雜、多樣的內涵和外延,要想準確把握公民的法律意識的現狀及其特征,是比較困難的。這里只對我國公民法律意識的總體特征,作一些大致評估與分析。
(1)傳統觀念與現代意識交織
我國是一個傳統法律意識極濃的國家。在傳統的法律意識里,法的`地位并不高,作用很有限,權利意識很淡薄,人們普遍有一種恥訟、賤訟觀念。中國幾千年封建意識以及建國后極“左”思想的影響,使公民的法律意識還存在著與時代精神相沖突的若干傳統觀念相交織的狀況,特別是存在法律制度的現代化與法律意識滯后的矛盾。主要表現為:相當一部分公民仍習慣于按傳統觀念參于社會生活,評判他人與社會、解決糾紛及維護自身權益、甚至給“權大于法”以相當程度的認可,視法為維護道德的武器,致力于“無訟”來維護社會的安定,特別是封建統治者“言出法隨”的現象,在某種程度上還有存在,給某些公民造成了一種畸形的法律觀念,“領導人講的話就是法”。這表明,法律權威的削弱和法律觀念的動搖成為法制建設中不可忽視的問題。
(2)積極態度與消極態度并存
由于社會主義法律制度在我國居于統治地位,因此,我國公民對現行法律的態度總體上還是積極的。在對現行法律的要求上,他們通過生活實踐和普法教育的開展,逐步明確社會主義法律的性質、目的和作用,要求有法可依,有法必依,違法必究,對現行法律評價上,盡管多數人的評價是感性的,但他們一般都能肯定法律的價值,而且也能夠應用相關法律去保護自身的合法權益。與上述積極態度相反,由于非社會主義法律意識和傳統習慣的影響,我國公民又對現行法律存在著不可忽視的消極態度,表現在他們對相當一部分法律規范和司法機關持不信任態度,寧愿依賴政策或某些行政職能部門,因而往往把自己置身于現行法律調整對象的被動地位,不懂法也不愿主動去了解、咨詢法律,從而用合法手段維護自身合法權益;還有相當一部分人對法律賦予給他們的檢舉、控告權利,采取“睜只眼,閉只眼”的態度,明哲保身,不引火燒身,更有甚者,即使與自己有直接利害關系的違法之舉,他們也不去檢舉、控告,有的采取“私了”辦法解決,求得“消除”后顧之憂,,從這方面講,普法工作還任重道遠。
(3)法律權利意識弱于法律實用意識。
建國之后,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人們的權利意識才剛剛蘇醒。首先人們對權利的認識上表現出了前所未有的熱情,人們通過各種渠道了解自己應享有的各種權利,越來越多的人們主動參加了普法宣傳教育,關注廣播、電視、報刊的法制節目,主動接受法律方面的宣傳教育。其次,人們對權利的主張要求日益強烈,權利的主張范圍在不斷擴大。近年來訴諸于人民法院的民事糾紛越來越多,這表明人們已習慣于尋求法律援助的救濟方式。近年來,關于人格權、身份權、繼承權、知識產權
等案件的數量增長也表明了權利的范圍在不斷擴大。但是,我國公民的法律權利意識還存在較多問題,比如:憲法意識弱于部門法意識、民法和經濟法意識弱于刑法意識、程序法意識弱于實體法意識等。
三、進一步增強法律意識問題的具體策略
1.堅持以往的普法政策
回顧15年的鄉村普法歷史,我們發現,鄉村普法是在國家自上而下的推動下運行的,通常采用的是福利引導型模式,即國家組織人員、資金開展普法,調動農民的學法積極性,引導農民逐漸習慣依法規范自己的生產生活。這其中主要是通過電視、廣播、報紙、雜志等大眾傳播媒介傳播法律信息,主要是以案說法、新聞調查、解釋新法等形式,縮短農村與外界的時空與心理距離,潛移默化地促使農民變革思維和行為方式,最終使法制成為他們的一種生活方式。
2.法律意識淡薄引起的反思
通過調查顯示被調查地的居民的法律意識雖然整體看來有一定的提高,但個別看來還是十分淡薄的,這就表明有關部門普法的工作做的還有不足之處,正因為如此才使得部分居民缺乏基本的法律知識和法律常識,因此,為了更多的居民免遭不法利益的侵害,司法所及有關部門應該采取有效措施,改進教育方法,進一步加強普法力度,進而使得更多的居民法制意識得的到加強,樹立正確的法制觀念,真正把農村這一塊的普法教育工作做好。
農村的調查報告 篇28
20xx年8月22日星期五,今天天氣悶熱,天氣情況不容樂觀。師大生科實踐隊來到了。地處河北省環渤海地區,包括十四個縣市區:XX縣、XX縣、吳橋、東光、泊頭、南皮、孟村、鹽山、海興、黃驊、河間、獻縣、肅寧、任丘。還有新華區、運河區、開發區、渤海新區河北省高新技術開發區等。
XX縣轄4個鎮、13個鄉、1個民族鄉:樂壽鎮、淮鎮鎮、郭莊鎮、河城街鎮、韓村鄉、鄉、陳莊鄉、徐留高鄉、商林鄉、段村鄉、張村鄉、臨河鄉、小平王鄉、十五級鄉、壘頭鄉、南河頭鄉、西城鄉、本齋回族鄉等。
在了解了XX市的大致情況后,師大實踐隊主要在任丘等地進行了調查。任丘包括新華路辦事處:等25個村莊。等24個村XX鎮:轄32個村委會。XX鎮:轄32個村委會。XX鎮:轄28個村委會。。
他們小分隊一行7人在當地了解當地人員居住情況和外來務工人員的居住狀況以及年老人員的居住情況等主要內容。
在調研過程中發現:任丘地區經濟發展迅速,比如華北油田開采總部設在,帶動了XX地區的經濟飛速發展,而同時由于石油產業員工眾多,給任丘市帶來了各地的移民。由于經濟的飛速發展,導致任丘地區的住房以及道路設施接近市級水平,各方面設施接近市級水平,在與各類人群:如村民、政府管理人員、油田人民等的交談中,了解到,大家對于任丘的`發展前景甚是看好,各方面設施健全,不用擔心住房問題等。
其住房水平參差不齊,位于市區內的村莊大多被市區經濟帶動,大多屬于樓房,甚至是高樓大廈。而位于遠離市區的村莊大多是新蓋的二層小樓或者是平房。
對于年老無人看管的老人,有些村莊設置了敬老院,院內設施齊全,有各類健身器材,還有護理人員。住房難的問題在XX地區基本解決。
農村的調查報告 篇29
目前,醫療救助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尤其是近年來農村居民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現象頻發,“看病難,看病貴”是老百姓不愿面對而又不得不面對的沉重話題。本次調研以家庭為單位,選取某鎮(街道)得過大病的93戶農村家庭,其中低保戶47戶、一般戶46戶,作為調查對象,發放醫療救助調查問卷,以了解農村家庭的醫療救助現狀以及對醫療救助的滿意度,從而提出一些對改善農村醫療救助現狀可行性的對策及建議。
一、農村家庭重大疾病醫療救助發展情況
醫療救助是指政府通過提供財務、政策和技術上的支持以及社會通過各種慈善行為,對貧困人群中因病而無經濟能力進行治療的人群,或者因支付數額龐大的醫療費用而陷入困境的人群,實施專項幫助和經濟支持,使他們獲得必要的衛生服務,以維持其基本生存能力,改善目標人群健康狀況的一種醫療保障制度。重特大疾病醫療救助是醫療保障制度體系中的組成部分之一,主要作用體現在緩解患有重特大疾病的貧困人群的疾病負擔,減少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概率。
農民一直是我們這個國家人數最多的一個社會群體,他們為我們國家和社會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在事關老百姓生命、生存、生計、生活的民生鏈條上,健康和生命的保障,是當下民生改善最根本、最迫切的需求。改善民生是和諧社會的普適愿望,大病救助又直接決定了人們生活質量的感受,因此許多人將大病救助稱作:為群眾撐起“幸福傘”。幾年前,“農民真苦,農村真窮,農業真危險”成為人們形容三農問題最流行的寫照。可是,如果這些農民患了大病又會是怎么樣的呢?“小病拖,大病扛,重病等著見閻王”“住上一次院,三年活白干”……這是我國許多中低收入人群面臨大病來襲時的真實寫照。不時發生的大病患者極端案例向我國醫療保障水平發出考問。
新醫改以來,我國逐步建立了多層次的醫療保障體系,基本醫保、民政醫療救助、慈善大病救助等制度互補,有效緩解了困難群眾就醫經濟負擔。但是已有研究表明,要真正解決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問題依然困難重重,主要原因在于:城鄉差距大;多頭管理、體制不順;困難家庭醫療救助需求大;醫療費用高、醫療負擔重;醫療救助比例較低、額度較小;就醫距離較遠,花費時間長;就醫渠道主要是私人診所或社區、鄉村衛生服務站。
二、農村家庭重大疾病醫療救助調查結果
1、農村家庭醫療救助基本情況
選取大病家庭93戶,家庭平均人口3人,其中低保戶47戶、一般戶46戶。
調查結果顯示:所抽取的大病家庭100%購買農村合作醫療;家庭購買商業醫療保險占17.2%;家庭有子女上學的占30.1%;家庭主勞力健在的73.1%;家庭主要成員有勞動力的占63.4%;家庭支持城鄉居民一體化占97.8%;家庭存在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現象占66.7%;患病時去診所占46.2%、患病時去醫院占53.8%;家庭收入能夠承受治病費用占5.4%、能承受一部分占48.4%、不能承受占46.2%;患病時就醫方便占29.0%、一般占49.5%、不方便占21.5%;家庭成員享受慈善救助經常占14%、偶爾占50.5%、從不占35.5%;家庭成員接受政府組織的就業推薦經常占16.1%、偶爾占51.6%、從不占32.3%。
2、農村家庭對醫療救助的滿意度
3、農村家庭的健康意識情況
調查結果顯示:家庭成員每年進行常規體檢經常占33.3%、偶爾占51.6%、從不占15.1%;家庭成員參加鍛煉經常占24.7%、一般占54.8%、從不占20.5%;家庭成員觀看或參加健康知識講座經常占19.4%、偶爾占60.2%、從不占20.4%;家庭成員注意健康飲食非常注意占17.2%、注意占43.0%、一般占35.5%、不注意占4.3%、非常不注意0.0%;家庭成員注意調整不好的心情非常注意占2.2%、注意占47.3%、一般占41.9%、不注意占8.6%,非常不注意0.0%。
三、改善農村家庭醫療救助現狀的對策及建議
本文通過調查研究發現:農村家庭實現了全覆蓋購買農村合作醫療,現有的醫療救助對緩解家庭貧困發揮了很大的作用,超過一半的家庭對現有的醫療救助以及報銷的及時性表示滿意,但仍然有66.7%的家庭存在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現象,要想進一步改善農村家庭醫療救助的現狀需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完善。
1、完善醫療救助體制
目前,以基本醫保為主體、以醫療救助和補充保險為輔助的大病保障體系已基本建立,并為大多數人的大病費用提供了較好保障。然而,現行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也存在較嚴重的.結構性失衡問題――基本醫保責任過大、不堪重負,而醫療救助和補充保險又非常弱小,并沒有發揮應有的托底、補充作用。究其原因,一是自付水平過高;二是醫療救助制度的覆蓋人群較窄和救助標準偏低。因此應逐步取消直接救助中的起付線和封頂線,并將大病門診自付費用納入大病醫療救助范圍。
在現有的社會救助制度中,醫療救助制度處于附屬的地位,它是以收入和補救為核心而不是以發展為核心設計的,這種收入維持型政策存在著結構性缺陷,只能部分滿足困難家庭的基本生存需求,無法從根本上幫助困難家庭擺脫貧困。應逐步改變醫療救助政策僅僅是一種支出的傳統看法,把醫療救助及相關社會救助視為一種社會投資行為,消除資格排斥,擴大救助范圍,著眼于滿足目標群體的有效性需求和發展性生計,遏制貧困狀況的固化和代際傳遞,提高其生活質量。
2、建立醫療困難群體服務平臺,為救助對象提供“一站式”服務
醫療救助屬于“低保”制度的配套措施,處于補充性的從屬或邊緣地位。在這種思路下,醫療救助制度成為以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為目的而出臺的輔助性措施,是一種“打補丁”或“攤大餅”似的不斷擴張外延的狀態,以修補現有社會救助政策中存在的缺陷,因此產生數量龐大的醫療救助邊緣群體。因此建議醫療救助應將數量龐大的醫療救助邊緣群體納入進來,建立醫療困難群體服務平臺,為救助對象提供“一站式”服務,實行大病救助即時結算或同步結算,大病患者在出院時只支付自己應該承擔的費用。
3、加強疾病知識的宣傳和普及,幫助城鄉困難家庭改善身體素質
本研究調查結果顯示,農村家庭疾病預防意識和健身意識淡薄。由于經濟條件、居住條件等因素的限制,農村困難家庭接觸疾病知識、衛生信息的機會也相對較少,建議通過居委會工作人員、專業社工組織以及新聞媒體、廣播電視、新媒體、網絡等傳媒的力量,結合愛國衛生運動和健康出行等活動對城鄉困難家庭定期進行衛生和疾病知識宣傳及普及,幫助他們掌握更多預防疾病的知識,同時加大健身設施的建設,提升他們的健康質量。
4、完善慈善救助機制,建立慈善醫院
本研究調查顯示,經常接受慈善救助的家庭僅占14%,這與近年來我國慈善事業的快速發展不相稱。慈善事業被視為社會的“第三次分配”,能夠彌補政府的投入不足,同時盡可能對需要幫助的社會成員實施救助,近而促進醫療衛生的公平性,有利于“病有所醫”目標的實現。隨著社會經濟條件的發展以及慈善事業募集資金能力的顯著增強,政府與慈善醫療救助之間存在制度互補的動態關系。社會慈善應隨著國家和地區基本保障程度的提高而靈活調整救助內容;補缺政府救助的覆蓋“盲區”,充分體現政府救助為主體、社會慈善為補充,功能互補、有效的銜接模式,從而有效提高貧困人口醫療服務的公平性和可及性。因此應加快完善慈善救助機制,建立慈善醫院,加大慈善與政府醫療救助銜接,加強慈善與政府醫療救助、基本醫保缺乏資源整合。
5、城鄉居民社會保障一體化,對享受過醫療救助依然困難的都實行二次救助
本研究調查結果顯示,97.8%的農村家庭支持城鄉居民一體化。大病治療一花就是幾十萬元,二次補償這點錢,解決不了因窮棄醫、因病返貧這個根本問題,因此應加快城鄉居民社會保障一體化建設,建立重大疾病醫療救助基金,對重大疾病患者實行特殊救助,醫療保險報銷、民政大病救助后,余下符合政策報銷的醫藥費用,按100%的比例進行二次救助補償。
6、健全醫療救助的監督與評估機制,促進醫療救助的健康發展
本研究調查結果顯示,僅有37.6%的農村家庭對醫療監管表示滿意,健全醫療救助的監督與評估機制迫在眉睫。首先要強化監督機制,特別是增強作為醫療救助直接受益者―農村困難家庭的監督意識;其次要強化評估機制,可以由官員和學者共同組成專家組定期對醫療救助實施情況進行評估,在此基礎上建立一系列評價指標,通過對受助者進行滿意度調查,科學、有序的評估醫療救助實施效果,提出相應的意見措施;最后要加強醫療救助服務問責管理,在“誰應負責、對誰負責和負責什么”三個維度上要有清晰的問責體系建設,進一步提升受助對象的滿意度,更好地為城鄉困難家庭服務。
7、加大人力和財力投資
本研究調查結果顯示,家庭成員經常接受政府組織的就業推薦僅占16.1%。投資人力資本是發展型社會政策的重點,不僅會增加家庭自我復蘇的能力,而且會使外在的幫助事半功倍。另外,隨著醫療救助制度的操作規程日趨嚴格化、具體化、復雜化、繁瑣化,應增強民政工作人員隊伍建設。
本研究調查結果顯示,農村家庭患病時去診所就醫占46.2%,患病時就醫方便僅占29.0%,因此應加大對農村私人診所的財力投資,增加農村私人診所的建設,改善私人診所的硬件設施。
在目前的社會轉型期,重特大疾病已成為我國農村困難家庭解決了生存問題后的頭號“敵人”,因貧致病、因病返貧形成了惡性循環,其結果是農村困難家庭生活水準急劇下降,陷入了更嚴重的貧困狀態。建立完善的社會救助體系,特別是建立醫療救助制度,是對農村困難家庭的有效保護,也是遏制貧困蔓延的必要手段,有助于促進社會的公正與和諧。
農村的調查報告 篇30
本次寒假社會實踐調查我調查的是我的農村老家–xx市xx區x村,這里有勤勞的農民,良好的農業環境,下面我將分類介紹一下這次調查中我獲得的信息. 。
(一)農業:我先介紹一下這里的農業發展狀況。“民以食為天”,小到每個人的日常生活,大到整個社會國家的發展,農業都在其中占了舉足輕重的地位。我們地處亞熱帶,平原為主,少量丘陵地帶,水稻為主要糧食作物,油料作物以棉花、花生、黃豆、油菜,還種植少量綠豆、條樹(用來扎掃帚和刷子)。作物為一年一熟。
國家對農業實施補貼政策后,農民的種田積極性明顯提高,暑期我們村每家都收到了國家補助的尿素。
(二)農民與教育: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村人口多,農村義務教育比重大。隨著農村經濟的發展和人們思想的轉變,農民整體素質有所提高。以前村里大人重男輕女的封建思想較嚴重,家里有兒女的,通常只支持兒子讀書,對女兒則不然,即使女兒成績好也頂多讓其讀至初中畢業。我們村里跟我你年齡相仿和比我大的別家女孩子沒有一個讀至高中畢業。有一個考上高中,父母卻不讓讀,認為女孩子遲早是要嫁給別人的,讀那么多書沒用,還浪費錢,留給兒子讀才有用。
而現在,我們村年輕一代結婚生子的第一胎多為女嬰,加之計劃生育和九年義務教育的實施,她們都是家中寶,孩子們四歲左右就接受啟蒙教育。不過,受傳統習俗影響,農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通過受教育出人頭地,光宗耀祖。這本無可厚非,但農民最終是想讓孩子走出農村,遠離農村,擺脫農村的束縛。這一個思想觀念一直貫穿在每一個農村孩子的受教育過程中。從小形成的走出農村,告別農民的思想觀念使義務階段的教育嚴重背離義務教育對農村教育的目標,沒有人選擇在掌握好知識后為農村作貢獻,甚至在學習知識選擇上避開農村避開農業。不僅在農村教育上產生了障礙,勢必讓農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和文化的繼承缺少后勁。
(三)經濟:首先前幾年彩電開始普及,現在家家都有彩電;二是摩托車也普及了;三是電話普及快,用手機的不是很多(集中在打工一族)。
對于農村經濟的發展,我們家深有體會。我爸經常回憶:你們讀小學時,家里窮得連買鹽的錢都沒有,你媽要到村里借我都不準,我們就蘸點腐豆腐度日子。從小學到高中我們從沒買過新衣服。過年對我們來說不是什么買新衣服的節日。而現在,吃飽穿暖甚至吃好也不是什么很大不了的事情了。
我爸時常念叨:共產黨的政策越來越好!每年的.春聯都有幾幅是我爸親自編的有關贊揚共產黨和人民政府的。
(四)醫療:醫療對民眾特別是經濟不寬裕的農民來說曾經是一個十分沉重的負擔,小病不看,大病靠拖,這是貧困農民的典型寫照。自從有了醫療合作制度后,我村農民只需交10幾元錢就可以在以后的醫療過程中報銷好多錢,交300元就可辦住院,基本上每個村民都對此政策大加贊賞。
存在問題
(1)農村合作醫療確實在解決農民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上發揮了很大作用,但不得不承認這也存在一定紕漏。一些醫院把藥價提高到一個新臺階,這變相加重農民的看病負擔。
對此,我認為,建立有效的價格監督機制迫在眉睫。
(2)農民缺少凝聚力。中國的小農經濟有幾千年的歷史,自給自足、獨立、自私、散漫、無組織、無紀律的生活方式構成了“鄉村中國”的“基因”。
(3)市場機制的沖擊。小規模家庭經濟無力抵御變幻莫測的市場價格,不能形成規模效益。農民處于無組織狀態。這是農村普遍存在的問題。
對于以上2點問題,我認為基層干部難辭其咎。基層干部應多余農民交流,了接民情,對農民加強指引。建立相應的組織體系。
(4)農民權利意識薄弱。村干部的投票選舉簡直就是走形式!而農民們對此也毫無異議,聽之任之,讓投誰的票就投誰的,認為都是選個人,投誰的都一樣。
(5)農民的法制觀念淡薄。
對此,我認為,要加強對農民的法制宣傳教育,增強其權利義務觀念和法制觀念。
找出問題,拿出對策,領導們在工作中改進方法,加強對農民的積極引導,農民朋友們也應積極參與,投身于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中。我相信,社會主義新農村將在有著兩千多年“鄉村中國”歷史的泱泱中華遍地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