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網調查報告十四篇
上網調查報告 篇1
一、前言
電腦及手機的普及,網絡的發達,已經改變了人類的生活模式,網絡不僅僅是人們表現自我的空間,更是人們學習、工作、提取信息和進行交流的工具,它帶領人類進入一個嶄新的時代。上網成了緊跟時代步伐的新潮時尚,作為引領時代潮流的大學生們,自然是上網族中的主力大軍。
大學生們通過網絡接觸到前所未有的廣闊空間,能更加有效和廣泛地獲取信息、學習知識、交流情感和了解社會,網絡對當今大學生的影響已經深入到其生活的方方面面,上網已經成為大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內容。但是網絡信息的復雜性和開放性容易令部分同學對其產生過度依賴,甚至使得部分學生遭遇到一定的迷茫,從而會造成大學生心理異常,導致人格的發育不健全。
那么網絡時代的大學校園,到底對當代大學生學習,生活模式存在著怎么樣的影響,又是在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過程中起到了什么樣的作用呢?掌握大學生上網的基本情況,對加強高校的網絡陣地建設、引導大學生健康文明上網、培養高素質的大學生網民都具有重要意義。為了具體了解到當前大學生上網情況,我利用這次機會對我學校的學生做了一個初步的調查。
二、調查目的及調查形式
(一)調查時間
20xx年7月1號―8號
(二)調查形式
本次調查采用了不記名問卷調查及歷史數據查詢比較的形式。本次問卷調查中,樣本總量為200份,實獲有效樣本195份,有效問卷率為97.5%。
(三)調查范圍
本次調查共涉及青島科技大學不同年級、專業的200名學生,60%為男生。其中藝術學院學生40名,經濟與管理、傳播與動漫、自動化與電子工程、機電工程、數理、中德科技、外語等8個學院160名學生。
三、大學生上網狀況及總結
(一)大學生上網條件比較成熟,網絡成為大學生獲取社會信息的主要渠道
調查結果顯示:
(1)大學生上網率已達到100%
78%的學生都有自己的電腦,雖然另外22%的同學沒有電腦,但他們都有自己的手機,通過手機也可以完成上網的需求,也就是大學生網普及率已達到100%。
(2)學校上網環境比較優越
82%的學生上網地點是宿舍,另外在家中上網的學生15.9%,在網吧及其他地點上網的學生僅占僅占2.1%。據可靠數據顯示在20__年,大學生在網吧上網的占到80%,學校上網占了10%。這個數據充分說明,在這4年的時間里,高校的網絡建設達到了一個新的水平,為大學生生提供了良好的上網環境,使得大部分學生選在舒適的宿舍上網而非嘈雜的網吧。
(3)手機已成為大學生上網的主要工具
68%的大學生使用手機上網,32%的同學使用電腦上網,還有14%的同學使用多種工具上網。根據數據分析,手機已經成為大學生上網的主要工具。
時代的發展與科技的進步,不僅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更改變了人們以往主要依賴報紙、電視的信息接受方式。如今電腦及手機的普及率越來越高,校園網絡環境的優越及手機上網獲取信息的便捷性使網絡成為大學生的獲取社會信息的主要渠道。尤其對大學生來講,尋求信息的深度性并不是他們的唯一要求,恰恰信息的廣博和便捷才是他們的追求。因此,網絡滿足了大學生的需求,自然成為他們的首選。
(二)大學生上網時間分配不合理
每天上網的時間在1-3小時的65%,3-5小時的占18%,1小時以下占12%,5小時以上占5%;數據顯示78%的同學會利用空余時間上網,11%的同學是利用晚上睡眠時間上網,還有11%的同學是利用曠課、開會、集體活動時間上網。
根據以上數據可以看出,節假日期間,學生會選擇與家人及朋友玩耍,因為上網條件比較成熟,不需要做太多的準備,然而在工作日中,學生會把分散的時間用來上網。這樣就會導致大學生平時課余時間分配不合理,課后學習的時間太少。11%的同學是利用晚上睡眠時間上網,這樣會使該部分學生休息不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第二天的學習效率及效果,在我們學校大一新生要上早操,大一的學生由于上網而影響休息的話會影響到早操的出勤情況。
(三)大學生上網主要用于聊天、娛樂
通過調查數據顯示,大學生上網做的第一件事情,81%的學生是打開QQ、微信、飛信等聊天交友工具,游戲、看電影或聽歌;12%的同學瀏覽新聞;7%的同學登陸購物或團購網站。幾乎沒有同學上網的第一件事情是查閱學習資料。
調查顯示,學生上網的目的,53%是為了聊天娛樂;19%為了查閱學習資料;16%是為了了解新聞;12%是為了購物。
通過對上網第一件事情及上網目的的調查可以看出,學生上網的目的很多,但網絡知識平凡,對于網絡的利用只局限在娛樂交友方面,真正利用網絡來獲得更多知識的還是較少。對網絡的利用還是比較貧乏,隨意性大,沒有一定的目的性,完全是為了打發時間,更多的人都不知道上網來做什么的。這也正好跟學生上網打發課余時分散的時間相吻合,
(四)大學生上網的潛在花費在增長
通過調查顯示大學生每個月上網的流量費用,100元以下為30%;40-100元占52%;100元以上占18%。每個月網上購物或團購花費,300-500元為69%;500-1000元為25%;1000以上占6%。
雖然大學生上網所花費的流量費用并不是很高,但是通過上網后的其它潛在消費,比如購物、團購美食等費用遠遠高出了上網的流量費,網絡也在悄悄地改變著大學生的日常消費模式。
(五)大學生網上交友趨向于理性化
調查顯示90%的同學不會為了結交網友而可以上網。3%的同學贊成網戀;對于網戀49%的同學表示反;48%表示無所謂 。
從上述數據中了解到,網戀并不是非常受大學生的歡迎,他們對網戀的成功率和可信度也持懷疑態度。大學生使用聊天工具的主要目的是跟同學朋友交流情感,了解信息,與陌生人的交流較少。對于心智成熟的大學生,網絡信息的影響是有限的,尤其對大學生思想觀念的影響更是微乎其微。面對網絡,絕大多數大學生的態度是理性的 四、針對大學生上網現狀所提出的幾點建議
四、通過本次調查,針對現狀,調查者擬提出以下對策:
(一)倡議政府應該加大對網絡信息的監管和監督,凈化上網環境
目前政府對那些低俗的、甚至不堪入目的信息的管制始終成效甚微。騰訊網的部分圖片信息已經到了不堪入目的地步,尤其對青少年的心智造成了極大的危害。政府部門應該對各個網絡媒體工作人員以及監管人員實行問責制,設法屏蔽一些不良信息,布不良信息的人進行責罰。調查對民眾的知情權表現出充分的尊重,這才是政府部門的責任所在。當然,僅僅有網絡媒體和政府部門的努力是不夠的。提高網絡交友類工具及其附帶網絡信息的質量,任重而道遠,社會各個層面包括大學生自身都要對其給予足夠的關注,全民努力為大學生甚至所有網民構建一個和諧的網絡環境。
(二)從最受大學生歡迎的聊天工具入手,提高信息的品味及深度性
既然騰訊QQ和微信是大學生使用頻率最高的聊天工具。騰訊網的消息大多轉自紙媒,缺少原創性,應該加強自己的記者隊伍,采寫具有獨家或者獨創性較高的新聞。對于一些重大的國家事件、民生事件,網絡媒體應該進行鞭辟入里的分析與報道,不僅可以做文字報道,還可以配以視頻報道,這樣才能充分發揮它的優勢。同時,新聞內容應該擔負起提高大學生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的重任,選擇適當的新聞事件,于潛移默化中向大學生滲透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
(三)大力開展網絡道德教育
學校相關部門大力開展網絡道德教育,規范網絡行為,增強大學生的道德判斷能力,指導他們選擇和識別健康網站。網絡在大幅度拓寬大學生思維和行為空間的同時,也增加道德行為的自由度和靈活性。倡導網絡之間的責任意識。還網絡世界一片純凈的天空。
(四)豐富校園文化生活,營造健康向上的氛圍
高校應充分發揮內部的造血功能,努力豐富大學生的校園文化生活,積極營造健康向上的良好氛圍。要重視學生社團的建設。以社團為點,帶動學生的面,培養大學生的廣泛興趣,讓他們在活動中體會現實交往的快樂。同時,開展競賽、講座等豐富多采的校園文化活動,盡量發掘校園生活中的各種樂趣,讓大學生脫離機器的束縛,不再被困網中央。
(五)開設合理利用網絡資源方面的專門課程
學校可以開設合理利用網絡資源方面的專門課程引導大學生合理利用網絡資源。幫助學生建立個人主頁,學習相關的流行軟件等,以提高上網技能。大學生對目前多數高校網站的現狀很不滿意,認為其內容枯燥、形式呆板、模式雷同、缺乏吸引力且管理較亂。他們認為,高校網站應在以學生為本、為學生服務中樹起自己的品牌形象。建設好高校網站,首先要針對大學生群體,注重對國內外重大科技、新聞時事和社會焦點、熱點的報道;其次要與學生的學習進程相結合,在網站中設立學習和答疑專欄,介紹課程的學習方法,并有老師在網上高層次地分析和闡述學術問題或發表學術論文;第三,高校網站要有不同觀點,讓學生參與進來發表自己的思想和見解,并利用網絡溝通;多給學生一些自由發言的機會,可以向校長直接反映心聲。最后,加強對留言板和BBS的管理。畢竟校園是一方凈土,高校網絡應不同于大眾BBS,應提倡校園網絡文明的發展。總之,高校網站應該建設成為一種學生與學生、學生與老師、學生與學校、學校與學校溝通的一條暢通的橋梁。
上網調查報告 篇2
1.大部分中學生(包括上過網的和未上過網的)喜歡上網。
2.中學生上網的目的:
⑴中學生上網,查閱自己愛好的信息或玩游戲者較多,其次是聊天、娛樂、收發郵件、下在音像資料或圖片,再次是查閱資料、做網頁、查閱有關知識的信息、瀏覽新聞等等;
⑵大部分男生上網是為了玩游戲;一多半女生上網是為了聊天;
3.比較熱門的網站
搜狐、新浪等;
4.中學生上網的時間:
大部分中學生上網是在節假日,還有一部分是在放學后和同學一起上網;
5.中學生上網的途徑
大部分中學生在家里上網,其次是去網吧或在同學、朋友家上網;
6.(非中學生)是否支持中學生上網:
支持者居多,反對者較少,大部分支持者的前提是“要正確對待,有限制地上網”。但很多中學生的家長反對或控制孩子上網。其反對原因大多是“上網耽誤學習”及“上網容易受不良信息影響”;
7.網絡對中學生的好處
⑴可以開闊視野,擴大知識面;
⑵因特網信息量大,信息交流速度快,中學生可以根據學習的需要,快速的查閱相關信息,并能及時了解世界新聞信息、科技動態,不受時空限制,這給中學生的生活、學習帶來了很大的便利;
⑶由于網絡的虛擬性,中學生在網上與其他人交談時,不受時空的限制,方便的與其他人交流看法、心得,可以把平時不便于說的話說出來。從某一方面來講,教師、學生家長可以在網上更好的了解學生的意見、建議,以及思想情況;
⑷可以促進中學生的學業。在網上查閱信息非常方便,學生可以根據學習的需要,找到合適的學習資料,甚至是合適的老師。這可以增加學生學習的動力和效率。
8.網絡對中學生的壞處
⑴容易上癮。
許多中學生沉迷于網絡游戲、聊天室,不知不覺的出現了精神和身體上的病癥,影響中學生的健康成長。
⑵容易受網上不良信息的影響。
許多網站(包括許多著名的大網站)的頁面甚至主頁上,都有一些不健康的內容,中學生很容易受它們的影響。有一些中學生受網上暴力內容的影響,甚至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⑶容易荒廢學業。
許多中學生自控能力不強,上網經常著了迷,晚上經常拖得很晚,不但影響了這一天的寫作業和復習,還影響到第二天的學習。
⑷網吧問題。
現在網吧的數量日漸增多,且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非法的網吧。許多中學生在放學后、節假日和同學一起去網吧上網聯機打游戲、聊天等等,,且上網時間很長。這不僅浪費錢財,而且在網吧里更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響。在調查過程中,許多接受調查的人都表示,很多網吧里電腦上的主頁就是不良的網頁。
⑸網上交友問題。
許多中學生在網上都有網友。而網絡畢竟是一個虛擬世界,網上許多人說的都是謊話,很容易是中學生說謊、受騙,甚至在這些人的“引導”下誤入歧途。
9.網絡對中學生心理的影響
⑴許多網絡游戲都含有暴力的內容。很多中學生上網就是為了玩游戲,經常接觸這些游戲,就有可能使一些中學生摻入恐怖、暴力、以強凌弱等等不好的思想,給中學生的心理造成了較大危害。
⑵在調查中發現,聊天室中,許多人幾乎句句不離臟話,而且經常談論一些不良的內容。許多中學生長期沉迷于聊天室,不可能不受其影響。
⑶在網上,一切事物都是虛擬的。一些中學生長期沉迷于網絡的虛幻世界里,有的人就會逐漸形成孤僻、沉默、不善于于別人溝通等性格。
上網調查報告 篇3
現在我們生活在網絡時代,網絡對我們的學習、生活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但是,任何事情都是有兩面性的,所以,我決定在班里展開關于上網情況的調查。
通過老師的指導和幫助,我們采用了5個相關問題進行了調查。調查結果如下:
1.上網一般干什么?
A.玩游戲B.查資料C.其他
2.上網一般多長時間?
A.半個小時左右B.一小時以上C.兩個小時以上
3.上網一段時間后會做什么護眼工作?
A.眼保健操B.眺望遠方C.其他D.什么也不做
4.你會和誰一起上網?
A.家人B.朋友同學C.自己
5.上網利大于弊還是弊大于利?
A.利大于弊B.弊大于利
結果顯示:
大部分學生上網喜歡玩游戲,占了67%,查資料的僅僅占了11%,這道題的結果表明:學生對網上游戲十分著迷,這往往是學習成績下降的最主要的原因。
我們班有幾位同學,成天上網,也不做什么護眼工作,從此成了班里的“四眼”,雖說戴上了眼鏡,但還是照舊,從不理睬。在這里,我要對那些同學說,我們要適當的玩,不能太著迷了,并且要經常做一些護眼工作。
因此,我建議:
1.學生最好在父母的監督下上網。
2.上網時間不能過長,并且要經常做一些護眼工作。
3.上網不要側重于玩游戲,而是要多多為學習上考慮,譬如:查資料等等。
通過這次調查,我深刻的認識到,上網能給我們帶來許多便利,同時也存在著一些問題。只要我們有選擇性的選擇一些有益身心健康的,上網就不會再是許多腳掌和孩子的隱患了。
上網調查報告 篇4
調查原因:
因為我們非常喜歡上網,但也經常聽到一些大人說,小孩子上網不好,有的同學家里不讓上網。我們想知道,跟我們一樣大的小學生,有多少人在上網呢?他們上網在干什么呢?他們的父母都是什么樣的看法呢?上網到底好不好呢?所以我們做了這個調查。
調查對象和范圍:
我們的調查范圍是我們學校五年級一班和二班,還有我們網上的博客好友。一共發出了140張調查問卷(給學校同學發出70張,網上發出70張),一共收回52張(學校同學收回43張,網上收回9張)。
在53張收回的問卷中,3人是小學一、二年級(低年級),3人是小學三、四年級(中年級),46人是五年級(高年級),沒有六年級的。
其中,男生24人,占46%,女生28人,占54%。
調查內容和結果:
一、上網的比例
上網人數45人,占86.5%,不上網人數7人,占13.5%。
上網的45人中,有35人表示自己喜歡上網,10個表示無所謂。
在不上網的同學中,只有1個是父母不讓上網,4個是自己不想上,1個是想上沒時間,沒有人是因為家里沒有電腦的。
二、上網的時間
上網的45人中,上小學之前就開始上網的有12人, 小學一、二年級開始上網的有12人,小學三、四年級開始上網的22人,沒有小學五、六年級才開始上網的。
每周上網的次數,20人是1—2次,13人是3—4次,8人是5—6次,4人是7次以上。
每次上網的時間,6人在半小時以內,18人在半小時到1小時,13人在1小時到2小時,8人在2小時以上。
三、上網的內容
這項問題是多項選擇,23人選擇了查資料,20人選擇了網上聊天,43人選擇了玩游戲,21人選擇了看電影、電視、新聞或其他視頻節目,14人選擇了看或寫博客,4人選擇了網上購物,2人選擇了收發信件。
四、父母對上網的限制
這是多項選擇,有12人的父母不限制孩子上網,34人的父母限制時間,7人的父母限制內容。
五、小學生認為上網的好處
這是多項選擇。有41人選擇了“好玩,解悶,非常高興”,21人選擇了“增長知識,學習技能”,23人選擇了“交朋友, 多交流,了解他人”,8人選擇了“在網上看電影省錢,網上購物也省錢”。
六、小學生認為上網的壞處
這也是多項選擇,有32人選擇了“影響視力”,15人選擇了“占用很多時間,影響學習成績”,5人選擇了“上網會多花錢,比如買電腦、上網費,網上買東西也要花錢……”,20人選擇了“有些網上有壞內容,也可能交上壞朋友、騙子”,還有3人自己填寫了“沒有壞處”,2人寫“容易上癮”,1人寫“上網容易讓電腦中病毒”。
關于上網對視力的影響,在上網的45人當中,18人的視力是5.0(即1.0)或以上,屬于正常視力;15人是4.8—5.0(即0.6—1.0),屬于弱視;10人是4.5—4.8(即0.3—0.6),屬于近視;2人是4.5(即0.3)以下,屬于深度近視。
但視力問題是否就是因為上網引起的,還是有別的原因,我們不太清楚。
調查結論:
通過這次調查,我們的結論是:
1、大多數小學生,不分男生、女生,都喜歡上網,并都有機會和條件上網,大多數家長也允許小學生上網。
2、絕大多數上網的小學生,從小學五年級之前,就開始上網了。但很少有小學生每天都上網的,大部分是一周上1—4次之間。每次上網的時間,絕大多數是2小時以下,1小時以下的占了一半以上,很少有連續太長時間上網的。但連續上網時間在1—2小時的比例也不小,我們這是需要改正的,因為連續看電腦1小時以上肯定會影響視力。在被調查的同學中,只有4%的人視力正常,絕大多數是弱視或近視,還有少數是深度近視,這是需要引起我們重視的。我們建議:
(1)上網時用鬧鐘設置時間,就像上課一樣,45分鐘或更短的時間休息一次,一定不要超過1小時。休息時望遠、做眼保健操或有利于緩解眼睛疲勞的游戲,比如扔沙包。
(2)調整好電腦屏幕的亮度,不要太亮或太暗,周圍環境的光線也要柔和。
(3)電腦擺放的位置要使屏幕與眼睛水平或略低,最好是視線向下30度,這樣可以緩解頸部的緊張,并使眼球暴露在空氣中的面積為最小,有助于保護視力。屏幕與眼睛的距離不能太近,要在60—70厘米以上,大約就是我們伸直了手臂也夠不到的位置。
(4)如果眼睛有干澀、發紅、怕光、視力減退,頭疼等癥狀,就要停止上網,等狀況消失了再上。如果狀況持續,就要去看眼科醫生。
3、小學生上網主要是為了玩游戲,查資料、聊天、看節目的比例也很高。用于通訊聯系的很少。我們覺得需要引導小學生少玩游戲,多用上網的時間增廣見聞,學習知識。我們建議:
(1)小學生上網的主要目的之一是聊天。建議大家和同學、老師加網絡好友,不要隨便加陌生人。大家彼此熟悉,共同語言會更多,聊起來更愉快,既可以增進同學、老師間的交流,也可以防止加上網絡壞人,受到壞的影響。
(2)建立班級空間或博客,老師或者選出同學輪流做管理員,大家可以在上面發表自己的見聞、想法和信息,交流和解決學習中的問題,發表作文,發起討論,表揚好人好事,批評不良現象,分享各自的網絡資源,等等,這比起其他普通的網絡空間或社區,對小學生的針對性更強,也更安全。自己做自己網絡社區的主人,大家一定很感興趣。
(3)個人博客也是很好的交流形式,可以代替日記,記錄自己的生活,跟別人分享。我們自己就有博客,非常有趣。
4、大部分父母對孩子上網是關心的,不是什么都不管,但限制時間的比較多,限制內容的比較少。我們覺得對上網的時間,是一定應該限制的,對上網的內容,家長也應該適當地引導。我們建議,家長見多識廣,可以給我們推薦一些有益的網站。
5、大多數小學生上網是為了好玩,也有很多是為了交朋友,學知識。我們覺得這些主要的目的都是好的。小學生對上網的壞處也有基本正確的認識,大多數人知道上網會影響視力,也知道要防范壞內容、壞朋友,也知道上網之間太多會影響學習。我們覺得現在的小學生都是很聰明的,他們能有正確的認識和觀念。只要老師和家長多多引導,同學們之間也互相提醒,加強交流和監督,是可以發揮上網的優勢,避免上網的害處的。
上網調查報告 篇5
12月25日上午,青少年網絡安全教育工程(下稱青少工程)”贏在未來?網絡安全中國行”活動在通州潞河中學正式啟動。啟動儀式上,共青團中央網絡影視中心、未來網與360互聯網安全中心聯合發布了國內首個《中國青少年上網行為習慣調查報告》。報告顯示,近六成青少年遭遇網絡威脅,其中電信詐騙和賬號被盜最為常見。
為更好的了解青少年上網習慣和網絡安全意識,并為日后青少工程的具體工作提供調研支撐,360互聯網安全中心和共青團中央網絡影視中心聯合發起問卷調研,從上網習慣、網絡環境感知、網絡安全意識三方面,對6-18歲的青少年上網行為習慣進行了調查。
調查數據顯示,53.1%的青少年已使用手機上網,31.4%使用家庭臺式電腦上網,13.1%使用平板電腦上網,僅有2.4%的青少年使用網吧或學校的臺式電腦上網。這意味著,95后的上網習慣主要通過自己的設備,且傾向于使用移動端設備。
青少年上網都在做什么?調查發現,聊天交友、聽音樂、玩游戲是青少年群體最熱衷的網絡活動,而查資料、看電影電視劇等活動相對較少。其中,在青少年最喜歡的游戲top20中,植物大戰僵尸、賽爾號、小黃人快跑名列三甲。在家長對待孩子上網的態度調查中,只有不到10%的家長表示反對孩子上網,這表明70后、80后家長對孩子上網持比較開放的態度。
伴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盡管青少年上網環境相對單一且上網時間短,但仍舊無法避免不安全的網絡環境和各類網絡威脅。記者從調查報告中看到,近六成青少年曾遭遇到網絡威脅,其中電信詐騙和賬號被盜最為常見,其次是個人信息資料被竊取。統計數據也表明,八成青少年缺乏全面的個人隱私保護意識。
令人欣慰的是,在類似青少工程等公益項目的努力下,針對青少年網絡安全的教育工作正在大力推進。與之相應,青少年的網絡安全意識也在逐步提高。
記者查閱調查報告發現,目前,超80%的青少年在遇到電腦病毒時會立刻使用殺毒軟件進行查殺;面對個人信息問題,青少年最不愿意透露證件號碼、電話號碼、地址等信息;同時,九成以上的青少年認為應當對未成年人開展全面的網絡安全教育。
據介紹,青少工程是在中央網信辦、教育部、共青團中央聯合指導下,由團中央網絡影視中心發起、未來網和360公司承辦、并由360公司提供技術與資金支持的校園網絡安全教育公益項目,旨在全面提升青少年網民的網絡安全素養,建立適應性、和可持續的校園網絡安全教育體系。目前,青少工程已全面覆蓋北京、上海等10個省市、59座主要城市、3萬多所小學、40多萬個班級,影響中小學生約1.2億人次。
今年6月,青少工程在北京中國科技館建立了首個“國家網絡安全青少年科普基地”。同時,為更大范圍的向青少年普及網絡安全教育,打造了全國首個青少年網絡安全科普流動基地——安全戰車。安全戰車將最先進的ar、vr、4d體感、語音識別、大數據可視化技術與網絡安全知識相融合,打造了木馬忍者、ar魔鏡、跨屏投籃、安全之戰等近10個互動體驗項目,寓教于樂,與國家網絡安全青少年科普基地有效互補。
25日的”贏在未來?網絡安全中國行”啟動儀式上,360公司總裁齊向東表示,XX年安全戰車將會開往全國10個省市、180多個市縣進行巡展,向更多的青少年普及網絡安全知識,同時在全國范圍內開展青少年信息安全比賽,選拔安全人才。
上網調查報告 篇6
一、調查的目的和意義
網絡是信息的海洋。它不僅僅是人們表現自我的空間,更是人們為學習、工作、生活提取各種有用信息和進行種種交流的工具。網絡的能量是巨大的,它帶領人類進入一個嶄新的時代;它既能為人們創造無限的財富,也能誘使人們掉進痛苦的深淵。對于人類,尤其是對于我們大學生群體,網絡到底是虛擬的伊甸園,還是潘多拉的盒子?大學生作為信息時代最積極最活躍的人群,已經成為網絡使用的主要用戶。一方面,大學生通過網絡接觸到前所未有的廣闊空間,能更加有效和廣泛地獲取信息、學習知識、交流情感和了解社會;另一方面,網絡空間又以令人眩暈的色彩誘惑著涉世不深的學生,使得部分學生遭遇到一定的迷茫。。正如有大學生言道:“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正是弄潮兒。”這智慧的一代,自信的一代,成長的一代,將成為明天中國網絡事業和教育事業的推進者,今天的幾句建議,就有可能是明天網絡發展和教學管理的方向。因此本次調查報告關注的正是這群精英,關注的正是這群精英的成長成才和他們與互聯網的相關問題。
二、調查對象
由于受人力資源限制,本次調查主要集中于鄭州輕工業學院的學生。學生的分布情況為:大一15人;大二30人;大三10人;大四9人。
三、調查數據分析
調查表明,大學生上網率為84%。網齡小于1年、1年-3年、3年-5年和5年以上者分別為上網學生的43%、51%、2%和4%,每周上網時數小于5、5-10、10-15和大于15小時者分別為77%、13%、6%和4%,上網地點在家中、校內、網吧和其他地方者分別為11%、38%、71%和2%。38%的學生每個月都在50-100元,幾乎占了生活費的6分之一,不足10元的僅有18%,由此可見大學生還是很重視上網的。有6%的學生上網費用在100元以上,幾乎天天都在網吧。對于這么高的網費的來源零花錢占到了76%,還有2%的同學是跟同學來借錢上網的,那些借錢上網的同學應該好好反省了,在大學生的零花錢的使用上,上網就占到了很大的比例。據調查,在工作日中一星期上網的時間在4-10小時占44%,周末或節假日中10小時以下的最多占38%,從這點可以看出在節假日學生還是選擇出去和同學旅游或者回家等,而在平時的工作日大家都把這些分散的時間用來上網,因為上網具有臨時性,不需要有很多的準備。每天上網時間分為白天上,還有就是晚上通宵上網了,通宵上相對比較便宜。但是通宵上網對人的身體健康不利,容易讓人神經迷亂,認為可以偶然通宵上網的占68%,堅決反對和很贊同的都一樣占16%。學生不但是為了省錢來通宵上,而且通宵可以調節人的生活,所以還是有很多人樂意偶爾去的。現在網絡游戲非常盛行,對于游戲我們應該用辯證的眼光看,雖然很多人沉迷于網絡游戲,甚至不可自拔。但是游戲畢竟能給人們帶來快樂和開心的一面,所以自制力不好的學生最好不要去玩網絡游戲,一旦上癮后果就嚴重了。通過調查40%的人認為可以適當去玩,26%的人認為網絡游戲毫無意義不應該去玩。但是一般的喜歡上網的人都玩網游,因為其他事情不可能占用很長時間的。所以大學生的平時課余時間分配不合理,課后學習看書的時間太少,網絡對學生學習影響很大。除了網游,學生上網的目的還有很多,但是最主要的大概就是查找學習資料聊天交友和娛樂音樂。其中最多的是娛樂音樂有75%,其次是聊天交友的是70%,學習只有48%。可以看出學生對于網絡的利用只局限在娛樂交友方面,而真正的利用網絡來獲得更多的知識還是較少,這正好跟學生上網的動機打發時間相吻合,學生在網絡上發掘的有用的東西太少。而閱讀新聞只有24%,網絡信息具有及時,準確,可用性但是學生對這點資源沒有很好的利用上。
四、調查結論
通過對這個調查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大學生上網問題存在這幾點不足:
第一,既影響身體健康,又費錢。上網的環境以及網費的對學生有很大的影響。一小時兩塊,一般人一次上網都要5塊錢以上。要是喜歡上網的可能要用更多的網費,網吧的空氣容易讓人頭暈目眩,甚至有人不習慣出現歐土等異常反映。
第二,影響學習成績。由于大學生的課程比較松,課余時間上網的較多,所以課后復習這一工作作的不夠,一旦沉迷網絡成績可能是一落千丈,對學生的成績有很大害處。
第三,網絡知識貧乏。許多大學生在網上除了聊天、使用免費電子信箱、看新聞外,就不知道做什么。只喜歡玩游戲,聊天交友這類。所以學生在對網絡的利用還是比較貧乏的。很少人知道發賀卡,電子郵件等一些網絡常用的工具。對網絡知識了解更少,更不要說黑客技術等。
第四,隨意性大。從上網原因和聊天話題兩方面都體現出大學生上網存在較強隨意性。都沒有一定的目的,完全是為了打發時間。更多的人都不知道上網來做什么的。
對此,我們的老師還有學生自己要進行反省,學校進行宣傳網絡科學知識,以及網絡給我們帶來的好處還有錯誤使用網絡所帶來的后果。正確引導我們學生使用正確網絡資源,讓我們走在網絡知識的前沿,不斷的增加就業信息和其他相關知識。作為大學生,應該認識到沉溺于網上娛樂的不利,應用更多的精力關注網絡上真正有價值的信息,通過網絡接觸社會,提高辨識和思考的能力。網絡提供了大量信息,又提供了一個接觸社會的個性化和國際化的空間,給了大學生一個展示自身能力的大舞臺。網絡完全開放和虛擬的空間可以讓大學生隨心所欲的表現自己,但如果把握得不好,獵奇的心態和過分追求個性張揚的心理也許會把大學生引入歧途。所以在紛繁的現象背后,我們應該有清醒的頭腦來看待網絡。
上網調查報告 篇7
20xx年1月16日,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在京發布了《第29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顯示,截至20xx年12月底,中國網民數量突破5億;達到5.13億,全年新增網民5580萬。20xx年,使用手機上網上升至69.3%,中國手機網民規模達到3.56億。隨著臺式電腦使用率走低,手機終端的使用率正不斷逼近傳統臺式電腦。而在如此龐大的手機網民中,學生占到了30%,達1.55億。大學生網民則有894萬之多。
手機上網已經成為大學生生活中的一部分,但是手機上網對于大學生來講是一把雙刃劍,在帶來便利的同時還伴隨著危害,為了促進大學生手機上網的健康發展,本文就以南航金城學院在校大學生及附近大學城的高校學生為主要調研對象進行了問卷調查,總有效問卷數為800份,樣本構成為男性占53%,女性占47%。理工類大學生占57%,文科類大學生占43%。
一、大學生手機上網使用情況
我們從以下幾個方面對大學生使用手機上網的情況進行調研分析,調查結果如下:
(一)大學生接觸手機互聯網程度
調查顯示,大學生作為一個模仿性強,易接受新事物的群體。而手機以其便捷,時尚性吸引著這個群體。調查顯示,超過98%的人使用手機上網,并且超過80%的人經常使用手機上網。
(二)大學生手機上網時長及流量花費
手機上網時長及流量花費情況反映大學生對手機上網的依賴程度及粘性,時間越長,花費越高,依賴性就會越強。調查所示,當今社會大學生每天的手機上網時間1-2小時,而消費流量則集中在60-100兆。結果表明:大學生手機上網漸成習慣,超過九成的大學生每天都會手機上網,并且超過八成的人手機上網在1小時以上。八成大學生上網耗用流量在30M以上,費用約5元,且五成學生會存在流量不夠用,因超流量而擔負超額手機話費。而對于流量的消耗則與自身的具體情況而異,但這也同時反映出手機上網的時間長短。對于時間的合理安排與手機上網消費的合理運用則更加應該得到同學們的關注與重視。
(三)大學生手機上網時間段
大學生手機上網的時間段,可以間接反映大學生上網的目的和地點,便于對大學生管理和控制。調查顯示,大部分學生都會在無聊之時使用手機上網,成為了普遍現象。由于對于手機的依賴,導致大學生上課手機上網,則對于教學管理,調動同學們上課的積極性,上課效率和自身的學業發展都帶來了不利的挑戰。大學生豐富的業余生活、大學課堂的講授缺乏吸引力、相對自由的個人行為、學校機構的管理不善等也是造成大學生過度依賴手機的原因,當然手機對于同學們的積極因素也是不容忽視的,但是對于大學來說,為了更好的幫助學生完善學業,提升自我,實現自身的價值,改善高校大學課堂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帶來難得的機遇,充分利用手機上網的優勢,這才是大學體制應該重視的。
(四)大學生手機上網使用的服務
調查顯示,大學生手機上網主要是以娛樂和了解新聞資訊為主,由此可以得出大學生對于時事新聞的關注,對于課外知識面的求知欲程度都有一定的積極性。而大學生使用手機上網聊天可以說是大學生手機上網的第一目的,從這一面可以反映出大學生之間的交流的頻繁,渴望與外界不斷進行交流,豐富自身的人際交往面;但是從另一面可以揭示出大學生在現實生活中缺乏交流,對于傾訴對象的難覓。虛擬空間的頻繁交流會一定程度的影響到真實生活之間的交往,同時也會帶來諸多不利的因素,甚至會導致交流障礙與語言障礙。
二、大學生對手機上網的認識
對于大學生對于使用手機上網的認識方面,調查結果如下:
(一)大學生使用手機上網的目的
調查顯示,娛樂是大學生手機上網的第一目的,QQ、微博、微信、人人等即時通信的出現興起和迅速發展,其本身的娛樂和便捷性影響著當代大學生。大學期間,時間較為寬裕,娛樂成為大學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次是了解新聞咨詢,大學生伴隨著知識和年齡的增長,對時事政治要求也比較高,豐富和填充大學生知識。
(二)大學生上課手機上網的原因
調查顯示,40.8%的學生認為老師上課沒有吸引力是上課時手機上網的普遍原因,36%和35.6%的學生認為無聊空虛,消磨時間及課程無關緊要是其上課手機上網的重要原因。不難看出,老師上課效率和課程實用性直接影響學生課堂手機上網,由于此原因,大學生認為大學生活空虛寂寞,只能用上網的形式擺脫空虛。
(三)大學生手機上網的影響
調查顯示,67.6%的大學生認為手機上網開拓了視野,拓展了知識面,緩解了心理壓力,結識了許多朋友,但是仍然有12%的大學生手機上網已經嚴重影響到其學習和生活,甚至無法自拔。
(四)大學生對手機上網的依賴性
調查顯示,大學生對于手機上網存在嚴重依賴,近三成的人將無法忍受無法上網的時間。他們的日常生活已離不開手機。大學生活習慣、自身的人生觀與價值觀等自身因素成為大學生普遍手機上網的重要原因。手機上網的影響主要分為對于學習,網絡行為,心理,自身的認知幾方面,如何調整自身與外界的聯系與共同進步,則需大學生自身的自我認識。
三、大學生手機上網對大學生的影響
通過對大學生手機上網使用情況、手機上網的認識以及影響手機上網的因素進行研究分析,我們發現手機上網給大學生帶來便利的同時也造成了大學生一系列的問題。
(一)積極方面
1.手機的通話功能擴大了大學生的交往空間:通過手機這一媒介,人和人之間相隔千里也可以交流,是擴大了的人際傳播。大學生過的是一種集體生活,他們從祖國各地匯聚到學校里學習,遠離親人朋友,通過手機上網可以告知他們生活情況,近期生活中的麻煩尋求幫助。與人交往是每個社會人的實際需求。交往空間的擴大使得大學生社會性特征顯現出來,從而排除孤獨感等不良心理情緒。
2.手機的上網功能可以滿足大學生的信息需求:報紙、廣播、電視媒體每天報道大量的時事新聞,大學生可以通過手機上網了解世界上正在發生的事情,能夠消除人們信息的不確定性。同時,可以使大學生享受上網帶來的其他功能。
3.手機上網功能自身存在的優勢及為大學生提供的便捷:手機上網,將信息整合使人們隨身攜帶的手機成了互聯網的終端機,手機與電腦相比,具有體積小、便于攜帶、價格便宜等優點,而且手機上網與電腦上網相比有著移動性的優勢,這些優勢使得使用手機上網的人越來越多。手機信息載體比報紙、廣播、電視信息載體在信息傳遞上更方便、直接。尤其是3G手機,其強大的上網功能相當于一臺移動的智能化電腦。
(二)消極方面
1.精神層面:過度地沉迷虛擬世界而脫離現實是手機網癮給大學生帶來的最大危害,長期將自身感情寄托于網絡,精神空虛,導致其漸漸疏離現實,加劇其冷落現實人際交往。
2.社會層面:由于大學生沉迷于手機上網,導致自身交際范圍狹窄、溝通交流能力差,以及價值觀不正確,不僅影響自身學習,而且對社會也造成不好的影響,其教育理念受到質疑。
3.健康層面:由于大學生過度沉迷于手機上網,其嚴重影響了大學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了大學生封閉心門,孤獨抑郁,甚至還導致手機上網綜合癥等現象的日益嚴重。
4.學習層面:由于大學生對手機上網的依賴性,導致大學課堂互動性變差。以至于大學教師在要求大學生提出看法或觀點時,大學生不能去獨立思考,漸漸失去了獨立思考的能力,對老師與學生都帶來了壞處,同時大學生課堂手機上網具有隱蔽性,無論課前還是課中,瀏覽網絡信息,玩網絡游戲,防不勝防。加大了課堂及學校管理的難度,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教學效果和學生的學習質量。
四、改善大學生手機上網的措施
通過以上分析可知,手機上網帶來了便利,但是造成的問題是不可估量的,影響嚴重且極容易擴散和傳播,我們提出了如下建議:
1.對于各高等院校,要盡快轉變教育理念。大學生要正確認識手機的各種功能,發揮它的正面作用。通過它與親人朋友交流,通過它獲取信息知識,不斷充實自己的大學生活,從而打造一個擁有全面的綜合素質的合格人才。作為高等學校的教育工作者,要盡快轉變教育理念,正確把握手機上網給大學生教育帶來的新機遇,主動迎接新挑戰,提高教學質量,通過網絡與課堂相互結合方式,優化教學模式。無論學生在上課還是課外,都能看到老師課件,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將網絡的積極效應發揮最大。
2.端正大學生的手機上網的態度,在于疏導,而非阻止。大學生作為一個有獨立意識的成人個體,有自己獨特的價值觀。將大學生手機上網的利弊向大學生展示,讓他們自我思考,明確自己的選擇和價值觀。端正心態,積極提高自己。
3.建設和發展大學生職業規劃和心理咨詢部門,重視大學生生活的每個細節,使大學生在生活中出現問題能夠得到幫助,重視和解決。很多大學生因沒有明確人生目標而自甘墮落,大學教育應該加大職業規劃課程課時量和質量。并且成立大學生心理服務中心,每個系,每個班都應該有心理觀察員,任何學生問題積極上報,再由老師進行調查研究,尋求解決措施,并對問題嚴重學生進行咨詢了解,在源頭進行預防和解決。
4.大學生在提及課堂手機上網原因時,第一位的是老師上課質量差和課程無意義,無聊。所以,大學選擇課程很重要,應以學校學生未來發展為中心,做到經世致用,不能讓課程空口而談。對于教學老師,應該得到足夠重視。教師站在第一位向學生展示學校形象,發掘老師的潛力。將教師上課質量提高到最好,解決學生上課無聊問題。
5.積極開展大學生校園文化活動,使大學生提高自我素質的同時,充實自我。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將手機作為一種學習的工具。使大學生有事可做,有事可想,有目標可以規劃。只有這樣,大學生才會更加珍惜大學生活,好好去利用大學時間。
6.隨著網絡的日益普及,對于網聯網的監控與管理已經日益得到重視,對于手機網絡安全,廣告服務商的制度化與法制化應該日益完善,建立一個健康、健全、和諧的網絡環境。
五、結論
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手機上網給大學生帶來了巨大的便利,無論是在大學生學習方面,還是生活中,大學生已經無法離開手機互聯網。通過調查研究分析,大學生網民基數比例大,增長快,并且依賴性強,手機上網也給大學生帶來了日益嚴峻的問題,特別課堂上網更是嚴重影響到大學生學習和學校教學的開展。在此基礎上,我們提出了一些建議,希望這些建議能夠給手機上網的大學生一些啟示。
【參考文獻】
[1]王元花.手機流媒蔓延校園之憂[J].人民論壇,20xx(07):
56-57.
[2]王萌.淺析手機短信對大學生的影響[J].理論探索,20xx
(6):140-145.
[3]鞏曉麗.手機短信傳播與新型人際交往關系建構—基于中國社會的分析研究[D].陜西:西北大學,20xx.
[4]黃明,閆淑楠.淺談手機上網對當代大學生的影響[J].科技信息,20xx,(14):51.
[5]王莉.qq傳播的負外部性及社會控制[J].中國校外教育,20xx,(5):1-2.
[6]曹丹,楊清.大學生與手機互聯網[J].東南傳播,20xx(1):
149-152.
[7]王兵.論手機上網對高校大課堂的影響[J].北京郵電大學學報,20xx,(12):7-11.
上網調查報告 篇8
關鍵詞:依賴、誘惑、利弊、目標等等
(一)總體網民規模
截至 20xx 年 6 月底,我國網民規模達 5.91 億, 半年共計新增網民 2656 萬人。
互聯網普及率為 44.1%,較 20__ 年底提升了 2.0 個百分點。
這說明網絡發展迅猛。
(二)以數據說明現況
我調查的對象都是大學生,被調查的這些人都是我周圍的人,所以調查結果難免有所偏誤。
毋庸置疑,網絡的發展是得到人們的認同的,因為網絡在電子商務、電子政務、國防軍事等等方面得到了普遍而充分的應用。
而我調查的重點對象是網絡(共和國的希望,祖國的未來)對青少年這一特殊群體的作用。
網絡的發展顯而易見,是無需我贅言。
關于“你上網的大多數時間花在什么上?”高達29%的青少年上網主要是為了游戲,奔著學習和瀏覽信息目的的青少年各占24%的比例,交友目的的也占18%。
由此得出一個結論:網絡給青少年帶來的好處相對而言是多于壞處的。
但同時我們也不能忽視他給我們帶來的危害。
網絡或多或少都會影響我們的生活的。
至于“您認為網絡對于您的生活重要嗎?”這一問題,
結果顯示有79%的被調查人選擇了“很重要”或“一般重要”的`選項。
所以說我們的生活離不開網絡,既然離不開網絡,我們就要好好利用網絡,而不能反陷其中。
在問卷中我做了一個設想——“假如一天不上網的話,你會感覺怎么樣?”,問卷顯示“很不舒服(7%) 不舒服(34%) 有一點不舒服(41%) 感覺正常(18%) ”說明青少年對網絡的依賴性很強。
(三)網絡有利又有弊
毫無疑問,網絡有利于青少年非線性思維方式的形成。
互聯網為青少年獲得各種信息提供了新的渠道。
網絡為青少年提供了求知和學習的廣闊校園。
互聯網有助于青山年不斷提高自身機能。
互聯網有助于拓寬青少年的思路和視野,開發青山年內在潛能。
互聯網加強青少年之間的交流和溝通,增強青少年的社會參與度。
第一、上網可以及時了解時事新聞,獲取各種最新的知識和信息,對以后的學習和生活都有很好的指導作用。
上網可以充實頭腦,只要留心就可以學到許多學校里學不到的知識,擴大自己的知識面。
鼠標一點,大千世界便盡收眼底。
第二、可以對外交流。
學生被人經常提及的缺點就是缺乏信心,不敢與外界交流。
現在有了互聯網,他們可以徹底克服這個心理障礙,并且在對外交流的過程當中,又開闊了自己的視野。
網絡為教育資源的交流提供了便捷的通道,不僅老師,而且學生也可以通過互聯網登錄各類教育網站獲取學習資訊。
第三、可以促進青少年個性化發展。
消除心理障礙,可以沒有顧忌地向網友傾訴心事,減輕課業負擔所造成的心理壓力。
但同時,與其相反。
網絡對青少年思想品德素質也具有消極影。
網絡對青少年智力素質具有消極影響。
網絡對青少年身體素質具有消極影響。
第一、長時間連續上網會造成情緒低落、眼花、疲乏無力、食欲不振、焦躁不安、睡眠障礙,有的甚至消極自殺;信息接受和傳播的隱蔽性,有可能引起青少年道德意識弱化、社會責任感下降;網絡交流的隱藏性、無約束性,更容易使青少年做出一些違反常規的事情;而且諸如網吧等人流較復雜的公共場所,對青少年所造成的影響更是不可小窺。
第二、智力素質:網絡的開放性和方便性、內容的多樣性和廣泛性,為青少年提供了一個廣闊的學習空間,但當前,網絡聊天是許多青少年上網的主要內容,容易影響青少年的邏輯思維能力和注意力;而現實中存在不少青少年由于過度地迷戀、依賴電腦網絡,沉湎于網絡之中,正常學習、生活秩序遭受破壞,學習時間無精打采,學習成績下降,有的甚至厭學、逃學、輟學。
第三、長期上網會引發青少年網絡孤獨癥,人際情感淡漠,對現實社會產生不認可甚至逃避的心理;網絡對青少年社會適應能力具有消極影響。
如何正確的利用網絡
網絡的雙面影響是不可忽略的。利用好網絡,為青少年生活與學習提供積極作用,同時抵制網絡不良信息對青少年的荼毒。
首先,就是要做到多與現實生活中的人進行交往、交流,擴大自己的見聞見識;其次,加強體育鍛煉,沒事的話可以去散散步,看看日出日落也蠻好的;再者,上網之前弄清楚自己要干的事情,不要漫無目的閑逛;加之,永遠不要和誘惑較勁,抵制網絡誘惑,堅持自己。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我們應堅定自己的目目標和理想,并為之奮斗,不為其他的所干擾。多數大學生不自己現今的生活狀態,想改變自己的現狀。同樣,大多數大學生相信會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生活在看似平靜實際波濤洶涌社會中的我們,尤其得時刻內省,不要被網絡所累,而要利用好網絡去活出自己的精彩,達到自己勝利的彼岸。
結語
究竟網絡是利大于弊,還是弊大于利,或者是利弊相等。
在我看來,對于不同的人會得出結果,同時每個人也會有不同的看法。
總而言之,我們應該增大益處,減低害處。
“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相信自己,提升自身修養,堅定理想,成長為一個有所作為的社會主義新青年。
“天下風云出我輩,一入江湖歲月催”珍惜現在的美好時光,創造出屬于自己的美好時代。
上網調查報告 篇9
一、國內目前青少年上網的現狀
去年4月,中國社科院的有關學者對北京、上海、廣州、成都、長沙五城市青少年運用互聯網狀況情況進行了調查,數據結果顯示:青少年上網的用戶中,男生略多(56.6%),年級越高,用戶比例越高。高中生占高中生的56%,初中生占初中生的36%,小學生占小學生的25.8%。在用戶總體中,初中生所占比例最高,為42%,其次是小學生和高中生。調查還顯示,父母學歷越高,其子女用戶比例越高。
調查報告還顯示,近80%的青少年用戶從1999年開始使用互聯網。上網比例最高的是家里(58%),其次是在網吧(20.45%)和父母或他人的辦公室(15%)。青少年用戶平均每周上網時間為212分鐘。青少年經常使用的門戶網站為新浪、搜狐、163。青少年用戶上網,60.3%的時間用于大陸中文網站,25.2%的時間用于海外中文網站,14.5%的時間用于外文網站。完全不限制子女上網的父母占8.4%,大多數父母控制子女上網時間。
從調查情況看,青少年用戶上網目的分為實用目的、娛樂目的、網絡技術使用和信息尋求。超過50%的使用率的功能有網絡游戲(62%)和聊天室(54.5%),其次是使用電子郵件(48.6%)。約50%的青少年用戶有保持電子郵件聯系的朋友;25.2%的青少年用戶在聊天室或BBS上經常發言;37.6%的青少年用戶使用QQ與認識或不認識的朋友聯系。
青少年對互聯網的需求主要是"獲得新聞"、"滿足個人愛好"、"提高學習效率"、"研究有興趣的問題"以及"結交新朋友"。調查顯示,上網時間2小時以下(49.61%)2小時到8小時(36.43%)8小時以上(11.62%).總體看來,我校學生上網時間是較為合理的。但在深入調查中,我們仍然發現有11%的中學生在“用在網上的時間比用在學習上的時間多”。這不能不引起大家的廣泛關注。
二、互聯網對青少年的影響
1,互聯網為青少年提供了求知和學習的廣闊校園。在互聯網上的虛擬學校中上課,目前已成為國外大、中學校的一種新穎的教育模式。據統計,到20xx年7月為止,我國已有近1000家大中小學校進行了域名注冊,其中有不少建立了完整的學校站點。青少年不僅可以通過互聯網及時了解學校的情況,而且還可以直接學習課程,和學校的老師進行直接交流,解答疑難、獲取知識。諸多的網上學校的陸續建立,為青少年的求知和學習提供了良好的途徑和廣闊的空間。
2,互聯網為青少年獲得各種信息提供了新的渠道。獲取信息是青少年上網的第一目的。當前青少年的關注點十分廣泛,傳統媒體已無法及時滿足青少年這么多的興趣點,互聯網信息容量大的特點最大程度地滿足了青少年的需求,為青少年提供了最為豐富的信息資源。現在,互聯網正在成為青少年獲取種種信息的最佳來源。
3,互聯網有助于青少年不斷提高自身技能。美國的一些專家學者將計算機技能作為未來成功青年所必須掌握的五項基本技能之一,因為在互聯網上,我們幾乎可以找到涉及人類生活的所有方面的'各類信息,對能夠熟練使用計算機的青少年來說,可以說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學之不完的知識寶庫。
4,互聯網有助于拓寬青少年的思路和視野,加強青少年之間的交流和溝通,增強青少年的社會參與度,開發青少年內在的潛能。由于互聯網的包容性,使上網的青少年處于和現實生活完全不同的環境中,在思考的過程中,青少年不僅鍛煉了自己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而且也提高了自己對事物的分析力和判斷力。
網絡的互動性使青少年可以通過網上聊天室或者是BBS等方式廣交朋友,參與社會問題的討論,發表觀點見解;而網絡的無邊無際也會極大的激發青少年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其潛質和潛能能有效地開發出來。
5,互聯網對青少年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形成的構成潛在威脅。互聯網是一張無邊無際的"網",內容雖豐富卻龐雜,良莠不齊,青少年在互聯網上頻繁接觸西方國家的宣傳論調、文化思想等,這使得他們頭腦中沉淀的中國傳統文化觀念和我國主流意識形態形成沖突,使青少年的價值觀產生傾斜,甚至盲從西方。長此以往,對于我國青少年的人生觀和意識形態必將起一種潛移默化的作用,對于國家的政治安定顯然是一種潛在的巨大威脅。
6,互聯網使許多青少年沉溺于網絡虛擬世界,脫離現實,也使一些青少年荒廢學業。與現實的社會生活不同,青少年在網上面對的是一個虛擬的世界,它不僅滿足了青少年盡早盡快占有各種信息的需要,也給人際交往留下了廣闊的想象空間,而且不必承擔現實生活中的壓力和責任。虛擬世界的這些特點,使得不少青少年寧可整日沉溺于虛幻的環境中而不愿面對現實生活。而無限制地泡在網上將對日常學習、生活產生很大的影響,嚴重的甚至會荒廢學業。
調查顯示,有64.34%的中學生認為上網不會學到有害的東西,有20%左右的同學認為上網會學到有害的東西,而15.66%的同學認為上網是否會學到有害的東西要看你是否有自制力。
三、青少年上網的對策
1,要盡快建立健全有關法律機制,出臺有關法規,采取有效措施,最大可能地防止利用網絡進行犯罪或傳播不健康信息的行為和現象。
2,加大力度,逐步實現現有青少年組織和權益保護機構的網絡化。
3,占領網絡陣地,建立一批有質量、有層次、有特色,能夠吸引青少年的網站和網上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4,加強互聯網對青少年影響的研究工作,正確制定應對措施。
5,大力培養適應網絡時代要求的青少年教育工作者。
6,加大宣傳力度,使青少年認識到互聯網的負面影響,從而有效地減少和避免互聯網對青少年傷害,使其最大程度地發揮積極作用。
上網調查報告 篇10
一.問題的提出
在我國約2650萬網民中,18-24歲者占到36.8%,而這正是大學生所處的年齡段。作為網民主體之一的大學生的上網行為是否健康,直接關系著網絡文明和大學生的成長發展。掌握大學生上網的基本情況,對對加強高校的網絡陣地建設和培養高素質的大學生網民都具有重要意義。網絡作為一個新興的信息傳播工具,近幾年在大學里日趨流行,受到愈來愈多的大學生的青睞。網上聊天、發e-mail給好友、網上瀏覽新聞……網絡對當今大學生的影響已經深入到其生活的方方面面。盡管網絡存在著諸多優點,但是我們應該清醒地看到,網絡信息的復雜性和開放性容易令部分同學對其產生過度依賴,從而造成大學生心理不健康,導致人格的發育不健全。那么,網絡時代的大學校園,到底對當代大學生學習、生活模式存在著怎樣的影響,又是怎樣改變著大學生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呢?為了具體了解到當前大學生上網情況,我利用這次機會對我們學校的學生做了一個初步的調查。
二.調查的方法
根據調查問卷,網絡知識。
三.調查情況和資料整理信息渠道
在工作日中一星期上網的時間在4-10小時占44%,周末或節假日中10小時以下的最多占38%,從這點可以看出在節假日學生還是選擇出去到同學拿玩或者旅游回家等,而在平時的工作日大家都把這些分散的時間用來上網,因為上網具有臨時性,不需要有很多的準備。所以大學生的平時課余時間分配不合理,課后學習看書的時間太少,網絡對學生的影響很大。在上網的時間中58%的學生都是不定時的,32%的學生選擇在晚上上網。我們學校沒用規定上晚自習,而在高中天天上晚自習大家都很厭惡了,到了大學很少人選擇自己去上晚自習,在這短短的幾個小時中大家選擇了上網。在我上網的經歷中,晚上都是排隊上網的,學生白天都要上課。
64%的同學認為父母或老師只了解一點點的網絡知識,20%的人認為其父母或老師一點點都不了解網絡知識,了解的只占了14%。可以看出在對待學生上網的問題上是很片面的,
不具有科學性。家長和老師本身應該加深對網絡知識的了解才能正確引導學生如何面對網絡。在看待學生上網的問題上同意孩子適當可以上網,禁止上網的占8%,任其自然的占24%,沒有一個無條件支持上網的,說明了家長和老師對學生的上網態度還是比較堅決的,都是采取保守的態度,好像怕網絡會給學生造成多大的壞影響。這也是家長和老師對網絡不了解而造成的。隨著學生的長大,特別是高中畢業后上網問題有所放松。但給他們的第一印象是最好不要去上網。家長在反對學生上網的理由中怕學生浪費時間,影響學習的占68%,怕學生易受網絡上不良信息的誤導,影響身心健康的占30%,從這點來看家長更在意學生的學習和課余時間的利用,對于學生的身心健康可能關心的較小。增加開支的只占了2%,家長在對學生的培養中所花的錢和時間不是太在乎,一般家長認為只要學生能考上什么就是炸鍋賣鐵也給學生讀書。但是只注重學生的時間和學習成績,忽略了學生成長過程中的身心健康的發展。
學生上網的目的很多,但是最主要的大概就查找學習資料聊天交友和娛樂音樂。其中最多的是娛樂音樂有72%,其次是聊天交友的是70%,學習只有48%。可以看出學生對于網絡的利用只局限在娛樂交友方面,而真正的利用網絡來獲得更多的知識還是較少,這正好跟學生上網的動機打發時間相吻合,學生在網絡上發掘的有用的東西太少。而閱讀新聞只有24%,網絡信息具有及時,準確,可用性但是學生對這點資源沒有很好的利用上
上網時間以后分為白天上,還有就是晚上通宵上網了,通宵上相對比較便宜的。但是通宵上網對人的身體健康不利,容易讓人神經迷亂,認為可以偶然通宵上網的占68%,堅決反對和很贊同的都一樣占16%。學生不但是為了省錢來通宵上,而且通宵可以調節人的生活,所以還是有很多人樂意偶爾去的。現在網絡游戲非常盛行,對于游戲我們應該用辯證的眼光看,雖然很多人沉迷于網絡游戲,甚至不可自拔。但是游戲畢竟能給人們帶來快樂和開心的一面,所以自制力不好的學生最好不要去玩網絡游戲,一旦上癮后果就嚴重了。通過調查40%的人認為可以適當去玩,26%的人認為網絡游戲毫無意義不應該去玩。但是一般的喜歡上網的人都玩網絡游戲,因為其他事情不可能占用很長時間的。
對于身邊喜歡上網的人,我們應該怎么看待呢?62%的人是一種漠不關心的態度,適當說服別人少上的只占了22%,因為大家都喜歡上網,而且上網對別人沒有很大的影響。大部分人可能會對比較親近一點的朋友說服,而一般的同學要是那么做可能會遭別人反對。上網對一個人的影響不是太直接,所以大家都沒很去重視。
網絡能給人們生活帶來很大的幫助,大學生通過網絡接觸到前所未有的廣闊空間,能更加有效和廣泛地獲取信息、學習知識、交流情感和了解社會;另一方面,網絡空間又以令人眩暈的色彩誘惑著涉世不深的學生,使得部分學生遭遇到一定的迷茫。網絡向大學生展示了各類知識結構,對于知識選擇的靈活性大大增加,學習的主動性也大大提高,學習的內容自然大大超出了狹隘的課本范圍,這對于大學生能力的提高應是大有裨益的。對于網絡所帶給你的知識跟你想象中的相比哪個多一點呢?40%的人都沒考慮過這個問題,36%的人覺得網絡帶給自己的超出自己的預料,只有24%的人覺得網絡沒有帶來很多能被自己利用的知識。其實這要看我們怎么去利用這個網絡資源,也跟我們自身的水平知識相關,不同的人利用網絡資源的情況也不同的,小學生跟博士生相比,很明顯博士生就能很好的利用網絡資源。但是對于我們大學生來說水平都差不多,而且我們對網絡知識了解的差不多了,我們可以盡可能的利用網絡知識來充實自己。
通過對這個問卷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大學生上網問題存在這幾點不足:
沉迷于網絡的虛擬化。大學生感興趣的兩個重要主題是網上交友和網上戀愛,這兩個主題又是和網上聊天分不開的。對于聊天的評價,有人認為是排解現實中壓抑不滿的重要方式,有人認為是展現另一個自我的途徑,有人認為是最好的消遣方式,有人認為是重要的交友途徑,也有人認為是無聊。
第一,影響學習成績。由于大學生的課程比較松,課余時間上網的較多,所以課后復習這一工作作的不夠,一旦沉迷網絡成績可能是一落千丈,對學生的成績有很大害處。
第二,既費錢,又影響身體健康。上網的環境以及網費的對學生有很大的影響。一小時一塊半,一般人一次上網都要5塊錢以上。要是喜歡上網的可能要用更多的網費,網吧的空氣容易讓人頭暈目眩,甚至有人不習慣出現歐土等異常反映。
第三,網絡知識貧乏。許多大學生在網上除了聊天、使用免費電子信箱、看新聞外,就不知道做什么。只喜歡玩游戲,聊天交友這類。所以學生在對網絡的利用還是比較貧乏的。很少人知道發賀卡,電子郵件等一些網絡常用的工具。對網絡知識了解更少,更不要說黑客技術等。
第四,隨意性大。從上網原因和聊天話題兩方面都體現出大學生上網存在較強隨意性。都沒有一定的目的,完全是為了打發時間。更多的人都不知道上網來做什么的。
對此,我們的老師還有學生自己要進行反省,學校進行宣傳網絡科學知識,以及網絡給我們帶來的好處還有錯誤使用網絡所帶來的.后果。正確引導我們學生使用正確網絡資源,讓我們走在網絡知識的前沿,不斷的增加就業信息和其他相關知識。充分把握網絡帶給我們的每一個信息。它提供了一個接觸社會的個性化和國際化的空間,給了大學生一個展示自身能力的大舞臺。我們應該用更多的精力關注網絡上真正有價值的信息,通過網絡接觸社會,提高辨識和思考的能力。對網吧的管理也進行改進,限制學生瀏覽一些非法淫穢網站,做一個有素質的網民。對沉迷于網絡游戲的同學進行思想教育宣傳,努力從游戲中拔出來。正確的利用網絡帶給我們的信息,才能更有利于大學生的發展和成長。
網絡在對于大學生獲取信息、關注社會發展趨勢、了解自己專業發展方向及專業動態等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但若利用網絡過度地玩游戲,則對學生的身心健康造成很大的損害;大學生接觸網絡比較瀕繁,說明了網絡對大學生重要之外,也說明了大學生由自己支配的時間較多,這更顯出大學生合理安排上網時間的重要性;學校應該開設一些基本的電腦網絡課程,這樣學生就可以利用課余的時間來參加一些的電腦網絡知識的培訓、選修電腦課程等,用來增加大學生的電腦方面的知識以及提高能力;學校應該加強對大學生上網的引導和管理,針對一部分大學生自律能力不強的特點,學校應該制定相關規章制度,防止學生沉迷于網絡而影響學習,讓學生自己明白沉溺于網絡對自己是沒有好處的,應該把時間充分而合理的利用起來,多學些知識,多參加社會活動。
四.結論
信息時代匆匆的步伐讓大學生不能不使用和接受網絡,不管它會帶來多大的沖擊,也這種沖擊中夾雜著多少不良的成分。大學生終歸是離不開網絡的。為什么同樣是應用網絡,大學生就不能挖掘出最實際的意義,而僅僅停留于娛樂和消遣?這恐怕就是一個認識和對待新事物的態度問題了。對于這樣一種新事物,既不能視之如洪水猛獸,因為它會帶來某些負面的影響而因噎廢食;也不能盲目的鼓吹它有怎樣的優點。作為大學生,
應該認識到沉溺于網上娛樂的不利,用更多的精力關注網絡上真正有價值的信息,通過網絡接觸社會,提高辨識和思考的能力。網絡提供了大量信息,又提供了一個接觸社會的個性化和國際化的空間,給了大學生一個展示自身能力的大舞臺。并不否認網絡同時會帶來了一些不良的信息,特別對于大學生而言,完整的價值觀念還未形成,好奇心又很強,很容易受到外來事物的影響。網絡完全開放和虛擬的空間可以讓大學生隨心所欲的表現自己,但如果把握得不好,獵奇的心態和過分追求個性張揚的心理也許會把大學生引入歧途。所以在紛繁的現象背后,我們應該有清醒的頭腦來看待網絡。
上網調查報告 篇11
20xx年6月1日,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在第二屆國家網絡安全宣傳周上發布了《20xx年中國青少年上網行為研究報告》(以下簡稱《報告》)。本屆國家網絡安全宣傳周突出青少年網絡安全教育,《報告》對青少年上網行為進行了深度解讀,引發廣泛關注。
《報告》顯示,截至20xx年12月底,中國青少年網民規模達2.77億,占整體網民的42.7%,占青少年總體的79.6%,60.1%的青少年網民信任互聯網上的信息,整體對互聯網信任度高,依賴性強,安全意識較弱。
一、青少年網民規模繼續上升,地區間差距縮小
截至20xx年12月,中國青少年網民規模達到2.77億,占中國青少年人口總體79.6%。中國青少年新增網民為20xx萬,增長率為8.1%。中國青少年網民規模繼續上升,而各地區間網民規模差距縮小。從城鄉差距來看,截至20xx年12月,城鎮青少年網民規模為2億人,農村青少年網民規模為7736萬人。與去年相比,城鎮青少年網民規模增長了2.4個百分點,而農村青少年網民則大幅上漲了26個百分點。互聯網在農村青少年中使用進一步擴大。從東、中、西部地區情況來看,東部地區是互聯網發展最好的地區,青少年網民中東部地區占比最高,為41.1%,網民規模為1.億。但與去年相比,東部地區比例有所下降,各地區間網民規模差距不斷縮減。
二、青少年網民偏重娛樂類應用,網絡游戲使用突出
偏重網絡娛樂類應用是青少年網民最重要的特點。青少年網民使用網絡音樂、網絡游戲、網絡視頻和網絡文學這四類應用的比例均高于網民總體水平,其中網絡游戲高出7.9個百分點,小學生網絡游戲使用率最高,比例達到70.9%。不同年齡段青少年,網絡游戲類型偏好上差異明顯。小學生更偏重休閑、輕松,且具有一定社交性的游戲。而隨著年齡的增長,用戶對游戲的畫面感、游戲難度、操作復雜程度、挑戰性,以及游戲的.競技樂趣等一系列要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型客戶端游戲對于中學生、大學生和非學生群體更具吸引力,使用率較高。
三、商務交易類應用各群體表現不同,且差異明顯
由于青少年群體跨越年齡從6歲至24歲,因此在商務交易類應用的使用上存在著較大的差異,各群體表現不同。大學生和非學生群體各商務交易類應用的使用率均高于青少年總體以及網民總體水平,其中大學生網民使用旅行預訂的比例超過青少年總體24.4個百分點。商務交易類應用中,大學生使用網絡購物的比例最高,為73.5%,比青少年總體高出16.6個百分點,較總體網民高17.8%。而中小學生商務交易類應用使用比例則較低,年齡小、購買力低是其中的原因。
四、未成年網民網吧上網比例下降,網絡游戲使用率高
未成年網民家里和學校上網的比例均高于青少年網民總體水平,其中家里上網的比例為94.6%,比整體水平高4.3個百分點,學校上網的比例為26.4%,高出整體水平近4個百分點。與去年相比,未成年人網吧上網的比例繼續下降,降至17.7%,降低了4.7個百分點。未成年網民網絡游戲使用率達到了67.9%,比例超過了青少年網民總體,而其他應用的使用方面則均低于青少年總體水平。從手機應用來看,未成年網民僅在手機網絡游戲的使用率(54.7%)高于青少年整體手機網民,且比去年底上升了近4個百分點。
五、青少年對互聯網信任度高、依賴性強,網絡安全意識弱
青少年網民分享意愿、評論意愿、網絡依賴程度和對互聯網的信任程度均高于網民總體水平。從分享意愿來看,截至20xx年12月,64.3%的青少年網民愿意在互聯網上分享,其中小學生在信息分享中持有較為積極的態度,非常愿意分享的比例高于其他群體。從評論意愿來看,49.2%的青少年網民愿意在互聯網上發表評論,年齡越小,發表評論的意愿越高。從網絡依賴程度來看,58.4%的青少年網民對互聯網非常依賴或比較依賴,青少年群體中,年齡越高,對互聯網的依賴程度也就越高。從互聯網信任程度來看,60.1%的青少年網民信任互聯網上的信息,青少年網民年齡越大,對互聯網的信任度就會越低。54.6%的青少年網民認為我國網絡環境安全,比例高于網民總體水平。
上網調查報告 篇12
一.調查的背景:
網絡作為一種新生事物,雖然短短幾十年的發展,但我們早已清晰的看到它旺盛的生命力。我們現在生活在e時代,網絡已無處不在,隨著信息網絡技術的迅猛發展,互聯網已經成為我們學習、娛樂、交友的重要工具。同時互聯網對我們大學生的思想觀念、價值取向、思維方式、行為模式和個性心理等也產生非常重要的影響。它代表著新經濟體系,而作為有較高科學文化素養的大學生,尤其像我們離不開接觸網絡知識的大學生,則無疑是新一代的代言人,我們正是這新事物的支持者,正參與其中,它伴隨我們每時每刻,我們將成為中國互聯網的推進者,也極有可能影響明天互聯網的發展方向。作為網民主體之一的大學生的上網行為是否健康,直接關系著網絡文明乃至整個未來社會文明的進程。掌握大學生上網的基本情況,對加強高校管理和網絡建設以及培養高素質的大學生網民都有著重大意義,為此,我們為了了解大學生上網的實際情況,進行了一次有關大學生網絡行為調查問卷的活動。
二、調查時間:20xx年7月10日至20xx年7月26日
三、調查小組成員:學號:
四、調查內容及發現:
第一部分、研究課題、方法和目的
1、研究課題:大學生的網絡行為;2、研究方法:網絡問卷調查;
3、研究目的:通過調查,了解大學生的網絡行為現狀;了解大學生對互聯網,尤其是互聯網
文化的態度;了解網絡對大學生生活的積極作用和負面影響;學習查找、整理資料,社會調查的方法及調查報告的寫作。
第二部分、樣本總量和構成(共進行調查問卷包含網絡問卷發放128份,回收120份,其中有效問卷120份)
1、樣本總量和樣本的性別比例:? ?
樣本總量:120人
樣本中性別比例:男生(82人),女生(38人);
2、樣本文化程度構成:大學本科;
第三部分、調查主要發現
以下所有內容都可以結合樣本的屬性進行分析如:不同的年齡、區域、性別、收入、文化程度等,同時也可以根據其中的幾項進行多元對應分析。
1、關于平均上網時間: ? ? ?
1小時以內:18人;1~3小時:56人;3~6小時:32人;6小時以上:14人;
2、關于上網的場所(多選):
宿舍:112人;網吧:32人;電子閱覽室:18人;其他:12人
3、關于上網的目的(多選):? ? ? ? ? ?
學習:100人;游戲:60人;娛樂:106人;聊天:86人;開店:2人;其他:18人;
4、關于是否進行網上購物:? ?
5、(針對網上購物的大學生)網上購物的理由(多選):? ? ? ? ?
6、平均每月花費在網絡購物上的金額:? ? ? ?
7、使用過一下那些網絡資源(多選):
100元以下:62人;100~500元:22人;500~1000元:0;1000以上:0;方便快捷:68人;價格便宜:54人;購物方式時尚:16人;個人喜好:20人;其他:4人;是:84人;否:36人;
網絡課程:36人;圖書館電子資源:52人;課件學習資源:52人;網絡學校:8人;網絡文學:42人;其他:30人;
使用過以下哪些網絡資源網絡課程
圖書館電子資源課件學習展示網絡學校網絡文學其他
有效人次
頻數
36 52 52 8 42 30 120
頻率
30% 43.30% 43.30% 6.70% 35% 25%
8、感覺對網絡的依賴程度:? ? ? ?
非常依賴,感覺離開網絡就有異樣:24
有一定的依賴,偶爾去網吧:48人;只是為了娛樂和學習:40人;只是為了學習的需要上網:8人;
9、經常上網玩游戲嗎:? ? ? ?
經常:42人;偶爾:38人;很少:24;沒有:16人;
為什么愛玩游戲(多選):
10、
消磨時間:62人;
在虛幻中實現現實:10人;刺激:12人;其他:56;
12經常使用sns服務(如人人網,qq空間,微博等)嗎:
選項每天都會經常使用
頻數54 42
頻率45% 35%
向上累計頻率向下累計頻率
45% 80%
100% 55%
偶爾使用從不使用有效人數
16 8 120
13.30% 6.70%
93.30% 100%
20% 6.70%
每天都會:54人;經常使用:42人;偶爾使用:16人;從不使用:8人;
上網聊天是否注意文明用語:
選項很注意不注意偶爾注意有效填寫人次
12、
頻數76 10 34 120
向上累向下累
頻率計計63.30% 63.30% 100% 8.30% 71.60% 36.60% 28.30% 100% 28.30%
對網絡不良道德行為的看法:
相關機構有必要整治60;純屬網上個人自由40;事不關己20;
網絡對大學生的利弊如何:
13、
利大于弊:44人;你大于利:8人;因人而異:68人;
如何看待政府推出的“網絡文明工程”“防沉迷游戲系統”等一系列網上健康文明的
14、
措施?
很有必要:14人;有必要:98人;無所謂:8人;
請簡要寫出您對現在網絡文明的看法:
15、
第四部分、對結果的分析:
通過統計數據來看1、
大學生上網平均時長(每天)大多為1~3小時,占46.7%,3~6小時也比較多,占26.7%,
說明大學生現在的上網時間還比較正常;
2、 3、 4、 5、 6、 7、
大學生上網的場所一般都在宿舍,但也有去網吧的,大學生在大學購置電腦的居多;大學生上網的目的學習,娛樂,聊天,游戲的比較多;大學生進行網購的比例比較大;
網購的理由一般是大部分是方便快捷,價格便宜;
可能限于大學生手頭的錢不是特別多,所以網購的金額一般限制在100以下;數據顯示通過網絡學習知識的大學生還是很多的,也就是說,大學生購置電腦還是很有必要的,可以輔助學習;
8、
大學生使用的網絡資源主要有圖書館電子資源,課件學習展示和網絡文學,網絡課程,也有少數用于網絡學校的;
9、
大學生現在對網絡還不是特別的依賴,但還是有20%的大學生對網絡非常依賴,其他的大多是為了娛樂,輕松和學習;
10、
調查結果顯示,大學生中經常利用網絡玩游戲的占了很大的比例,只有不到15%的大學生沒有利用網絡玩游戲,說明游戲占大學生網絡行為的很大一部分;
11、 12、
關于為什么愛玩游戲這個問題,大部分大學生的.選項是消磨時間;
通過調查發現,大學生中有很多人幾乎每天都要利用網絡使用社區sns服務,只有不到7%的人不使用社區sns服務;
13、 14、
大學生在網上聊天時只有不到8.5%的人不注意文明用語;
關于網絡不良道德行為的看法,80%的被調查者認為相關機構有必要整治,只有1.7%的同學認為是不關己;
15、 16、
大部分同學認為網絡的利與弊的關系是因人而異的,其次就是認為網絡利大于弊;調查中發現81.7%的大學生認為政府很有必要推出“網絡文明工程”“防沉迷游戲”等一系列網上健康文明的措施;
17、
關于對網絡文化的看法,大部分受訪者都表示出包容的態度,認為網絡文化作為一種新興文化,其存在有著合理性,但其中也是精華與糟粕并存,大部分受訪者認為應該進一步完善關于網絡方面的法律法規,加大凈化網絡的力度,讓網絡的使用者有一個更好的上網環境。
五、總結和建議:
通過調查和分析,我們和同學討論了這個問題,經過我們的討論,我們認為,當前大學生對網絡的認
識和利用還是很理性的,大部分同學對網絡都沒有很強的依賴性,能基本實現文明上網,支持政府應對網絡問題的措施,對待網絡對現實社會的沖擊也表現的十分理性。但在校大學生對網絡的認識也存在著許多問題,如,大學生對網絡關注的首要因素是娛樂和游戲,而對涉及自身學習,生活的內容關注不高。部分同學太過于依賴網絡,在學習中過度使用網絡資源等。我們認為,網絡對大學生有如下優點:
網絡給同學們提供了求知學習的新渠道。目前在我國教育資源不能滿足需求的情況下,網絡提供了求知學習的廣闊校園,學習者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都能接受高等教育,學到在校大學生學習的所有課程、修滿學分、獲得學位。同時網絡也開拓了大學生全球視野,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上網使大學生的政治視野、知識范疇更加開闊,從而有助于他們全球意識的形成。同樣,又可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通過上網,可以培
上網調查報告 篇13
近年來,電腦已經普及了整個中國,幾乎每家桌上都會立著一臺電腦,或臺式電腦,或手提電腦,更有甚者家里還平板。可是電腦在帶給人們方便的同時,網面游戲也成為電腦的一個分枝,這個分枝雖然不大,卻十分誘人,一旦玩上,自己很自我控制。所以,在這個可以自己支配時間的寒假,我對小學生的上網的情況做了調查。
一年級的小朋友說:“我在網上經常看動畫片,比如《熊出沒》,不玩電腦游戲”。
二年級的同學說:”我經常玩一些消消看的電腦游戲,比如俄羅斯方塊等。”
三年級的同學說:“我玩電腦上的4399網站的許多小游戲,多屬于單機游戲,比如《憤怒的小鳥》等。”
四年級的同學說:“我經常玩一些3D的單機的游戲,只是需要在電腦上安一個安裝包就可以了。”
五年級的同學說:“我喜歡玩3D槍戰游戲,要注冊一個帳號,打起來十分爽。
六年級的同學說:”我玩的是聯網游戲,在槍戰地基礎上增加了打怪物,掙錢并且升級的網絡游戲。
五六年級同學玩的游戲需要充值,就是把現實中的錢通過電腦換成游戲幣,購買裝備。這樣不僅浪費錢,并且很難控制上網時間。
另外,我還對小學生的上網時間做了調查:
其中10%的人在寒假每周上網半個小時,50%的人的一周上網累計1個小時,30%的人在一至二天上網就1個小時,而10%的人每天都要上1個小時。我們通常說手機是眼睛的第一殺手,電腦是眼睛的第二殺手,長時間集中上網不僅會危害小學生的眼睛,對大家的身心健康也十分不好,因此我建議家長對小學生的上網時間要做好監督,盡量控制在每周30分鐘左右,并且電腦的功能很強大,可以做很多事情,如查資料、看新聞等。
小學生是怎么接觸到電腦游戲的呢?很多小朋看到年齡比他大的哥哥姐姐玩游戲,回家以后打開自家的電腦模仿著玩,一嘗試,感覺還手挺好玩的,第二天便在班上炫耀起來,于是引來更多同學的共鳴,這樣的游便會在同學中漫延開來,而等他們長大了,更小的小朋友又重復他們的老路。
總之 ,互聯網有益有害,我們要使用它們有利的一面,掌握正確的上網方法,讓我們都掙當健康上網模范吧!
上網調查報告 篇14
一、調查背景
如今是二十一世紀,二十一世紀是一個網絡的時代。網絡已經進入各個領域,無論在經濟、政治、日常生活或者軍事方面,都占有極其重要的作用。網絡已成為這個世界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現在,網絡文化這一新興文化正在我國迅速普及,由于其無論在內容還是在形式上,都迥異于以往所有的文化,這就必然會對傳統文化造成很大的沖擊。現在,網絡文化已經為大學校園中的一種新的文化現象,那么,網絡文化究竟對大學生有什么樣的影響呢?。
二、調查方法和過程
本次調研我們學習小組采用的是隨機問卷調查為主,訪談和文獻研究為輔的方式。主要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大學生上網的動機和意向;二網絡給大學生的生活和學習帶來哪些沖擊和變化;三是大學生對網絡的認識和看法。為了了解這一問題,我們三人組在針對我院的學生進行了一次名為“網絡對大學生的影響”的隨機問卷調查。問卷采取不記名的方式進行發放填寫,以確保問卷的有效性。本次調查總體是我校全曰制普通本專科在校生9982名大學生。分別對大一到大四的學生進行整群隨機抽樣調查,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各調查25份問卷,其中男的發放52份,女的發放4份。共發放100份,實收98份。回收率98%.此次問卷的目的,是了解網絡給大學生帶來哪些正面影響和負面影響,以引起學校和大學生本人的重視。因而,引導大學生正確地認識網絡和利用網絡。并最大限度地消除網絡對大學生的負面影響。
三、調查結果與分析
【1】、有多少大學生在上網?
調查結果顯示,93%的學生上過網,其中有48.3%的學生經常上網,有26.8%的學生曾經上過網,9.3%的學生很想上網,但限于條件而無法實現。此外,還有15.6%的學生對上網持無所謂的態度。
當問到什么時候開始上網時,答1997年及以前上網的14%,答1998年上網的29%,答1999年上網的51%,答20xx年以后上網的6% 。在回答“你平均多久上一次網”的問題時,每天的29%,隔天的17%,不定期但間隔不長20%,一個星期的19%,半個多月10%,一個月以上5% 。60%的學生每周上網時間在8至20小時之間,12.5%的學生每周上網在30小時以上,有極少數學生每周在100小時以上。其中,一周上網時間最長的達138小時。在回答“曾經一次上網最長時間為幾小時”這個問題時,絕大部分學生回答在2-5小時,一次上網超過5小時的學生只有19.1%,有3%的學生最長一次上網在20小時以上。其中一名學生曾經一次連續上網72小時,吃的盒飯和飲料都是網吧老板免費提供的。
【2】、大學生喜歡在哪里上網?
在回答“最喜歡在哪里上網”這個問題時,有54.8%大學生最喜歡在校園周圍的網吧上網,“網吧的網速快,服務周到,上起網來就是過癮。”一個姓李的
大學生是說。有24.1%的學生喜歡在寢室上網,而喜歡在家里和學校實驗室(中心機房)上網的分別占17.6%和3.4%,當記者問及“在哪里上網次數最多”時,有66.4%的學生回答在網吧,有19.5%的學生回答在寢室,而回答在家里和實驗室的分別占10.8%和3.2%。調查發現,有49.3%的學生寢室配備了電腦,有的一個寢室6個人就配有6臺電腦。
【3】、大學生上網主要干些什么?
由眾多青年組成的大學生求知群體,他們思維活動,創新能力強,他們追蹤現代科技發展,善于應用現代科學知識溶入自己的日常學習與生活之中,這在大學生上網的動機和上網點擊的內容上有比較明顯的表現。
在回答上網主要是為什么時(可多選),收發郵件156人78%,搜索所需資料68.5%,看新聞及評論65%,發送賀卡58%,用oicq、icq、mirc聊天識友57%,下載軟件44.5%,閱讀文章42.5%,進聊天室38.5%,在線看電影35.5%,管理或關注有興趣的論壇(BBS)、貼帖子35%,下載音樂34%,在線玩游戲、純為看新鮮而瀏覽五花八門的網頁21%,更新個人主頁15.5%,看招聘信息12.5%,炒股8%,投稿7%,訂購喜愛物品5%,在某些社區或網絡城市“存活” 2.5%,遠程教育、入網校進行電腦知識培訓(如天極網網校)1.5%,收聽廣播1.5%,嘗試拍賣或交換物件0.5%。
被調查的對象中有62.7%的學生擁有自己固定的E-mial信箱,15.2%的學生設計過個人網站。在調查大學生上網經常瀏覽的網站時(可多選),娛樂網站46%,音樂網站44%,賀卡網站43.5%,文學網站39%,電影網站33.5%,生活服務網站28%,先鋒另類網站25.5%,游戲網站25.5%,軟件網站22%,漫畫網站21%,圖片桌面壁紙網站16.5%,教育網站16.5%,各種個人主頁12%,軍事網站10%,其他網站6.3%。
【4】、網絡對大學生影響有多大
調查中,認為網絡只是消遣娛樂的工具之一占42.5%,密不可分的33%,可有可無18.5%,說到底我也不知道是些什么的占6% 。認為上網對專業學習有幫助的占37.8%,認為很有幫助占12.6%,認為有一定幫助的占25.2%,只有24.4%的學生認為上網對專業學習和自身發展不利。具體到上網中哪些方面對自己有幫助時(可多選),60.3%的學生認為上網后增加了獲取信息的渠道,有51.6%的學生認為豐富了信息交流方式,有31.6%的學生認為更有利于自己更全面看待問題,有29.5%的學生認為改變了自己的生活方式,18.6%的學生認為有利于更深入思考各種問題。讓學生估計網上獲取的信息量占自身已有信息的幾成時,52.9%的學生認為占20%左右,28.4%的學生認為占20%-40%,認為占40%-50%的有12.7%,認為占50%以上只有5.7%。
(一)正面影響
隨著信息網絡技術的發展,互聯網成為了大學生共享與獲取信息資源的渠道,對大學生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模式都產生了極大的積極影響。
1、網絡為大學生開鑿了一個廣闊的信息渠道。
計算機網絡的逐步普及,使得大學生能夠從各種網絡上獲得千變萬化的時代信息和人文科技知識,汲取各種知識營養,來發展和壯大自我。如在調查問卷中,學生對“你覺得網絡使你的生活”的回答:開闊眼界,增長知識占52%;有更多的事可做,更充實占27%;浪費不少時間占7%。這一結果表明了網絡對大學生的文化素質的提升有很大的作用。
2、網絡為大學生的學習打開了方便之門
如今網絡上資源共享越來越多,信息的傳播,文化的交流只在瞬息之間。網絡的開放性和方便性、內容的多樣性和廣泛性,為大學生提供了一個廣闊的學習空間,大大拓寬了大學生的求知途徑,有助于大學生開闊視野、促進學業;網絡可以為大學生提供一種自由、輕松、沒有壓力的學習環境,有助于大學生培養和發揮創新能力;網絡是一個廣闊空間,存在著許多新鮮和未知的事物,有助于開發大學生的潛力。方便大學生查閱資料,解決學習上的難題。在“你認為網上有你所需要的學習資料嗎”的問卷中,回答:有很多的占75%;有一些的占25%;沒有人認為沒有。又,在“當你學習上遇到困難,尋求幫助的途徑”的問卷中:找同學商量占33%;上網求助占63%;自己獨立解決占4%。這一結果表明網絡對大學生的學習有著積極的作用。
3、網絡促進大學生的友情互動,共同提高
網絡最突出的優點是它的交互性,它既是信息的載體,又是媒體中介,是人與人之間交流的迅捷通道。現實中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是相對封閉的,對自己的行為舉止總多多少少有些顧忌。而網絡正好提供了花樣繁多的論壇、聊天室、虛擬社區、情感驛站等虛擬空間使廣大學子網民可以直抒胸臆,發表自己的見解和看法,并充分表達和表現自我,結交各種朋友,相互介紹經驗,共同進步。大學生在網上既可以推心置腹,抒發情感、交流思想和心得,又可以大發牢騷,派遣抑郁,達到緩解學習和精神壓力的雙重功效。
4、網絡為大學生指導就業,描繪事業藍圖
如今就業問題日趨嚴峻,就業越來越困難。如何在激烈的就業競爭中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是大學生極其關心的熱點問題。這時候,網絡就充當了大學生選擇就業的尚方寶劍。網絡不僅信息量大,功能完備,而且保證所有新的就業信息在一小時內完成真實性、合法性驗證并上傳。它突破了時空限制,可以隨時點擊瀏覽、比較總結,同時網絡招聘范圍廣信息量大,可以有更充裕的時間從網上瀏覽企事業單位的背景和詳細資料及發展演變情況,比現場招聘了解到企事業單位的信息要全面辯證。在“你上網的內容有哪些?(多選)”的問卷中,回答:“聊天交友”96%;“搜索所需資料”88%;“看新聞及評論”60%;“在線看電影”72%;“在線玩游戲”36%;看招聘信息12%。
(二)負面影響
凡事有利必有弊,網絡也是一把雙刃劍,對大學生既有正面的影響,也有負面的影響。網絡的開放、自由和社會化,使得網絡環境往往較為復雜并缺乏有效的管理和保護,這就造成了大學生在網絡的使用過程中出現了種種問題,(如沉迷網絡、網絡游戲上癮,生活過分網絡化等等)。
1、網絡可能使大學生的現實情感萎縮和溝通能力退化
在現實生活中,人際關系相當復雜,人與人之間的交流總是小心翼翼的,人與人之間的互相猜忌使得大學生們在很多時候都不敢流露真情實感,而網絡這個虛擬社會為大學生提供了一個廣泛、安全且隱匿的交流平臺,符合大學生們既想坦露情感又懼怕情感受傷的心理。于是大學生強烈的交往欲望促使其迷戀于網絡虛擬社會的溝通方式。
學習人際交往和處理人際關系需要時間的投入。但是大學生對于網絡虛擬社會的溝通方式的迷戀,使得大學生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與別人交往的機會,減弱了與他人交往的愿望。人際交往的減少很容易加劇自我封閉心理,造成人際關系淡化,導致大學生只滿足精神需求而脫離現實的現象出現。網絡使得大學生的情感得到認同與滿足,使得大學生對網絡有了強烈歸屬感和依賴感.相比之下,對現實產生了厭倦與冷漠,在這種消極的不為世情所動的抵觸心理下,一些學生在真實的交往中感到緊張,不適應,產生對現實人際交往的逃避和恐懼,造成人際關系障礙。
2、網絡可能使大學生思維狹隘化、被動化
現實世界是包羅萬象的,這是它明顯不同于虛擬網絡的一面。大學生網絡生活的局限性便在于太過感情化、膚淺化和片面化,現實理性思維的話題往往涉及太少。
大學生對這社會的認識,往往是僅僅在接收他人給出的信息和觀點,而并沒有充分地消化和體會,也沒有自己的觀點和看法,造成人云亦云的現象,缺乏用理性的視覺來審視問題和現象的鍛煉,這必將導致大學生個體思維的片面化和被動化。
3、大學生溺網
大學生自由支配的時間較多,一些大學生平時下午和晚上經常上網聊天或玩游戲,真正在網上學習的寥寥無幾。網絡以其高度的開放性和兼容性,在帶來知識和便捷的同時,也充斥了不少思想頹廢甚至反動的內容和論調,而大學生正處于人生觀和價值觀尚未定型的重要轉折階段,對事物的辯別力和判斷力往往不足,且大學生對新新事物都會有強烈的好奇心,使得他們自身意識形態受網絡異樣不健康信息的侵蝕,進而無法把持自己,造成惡性循環。在問卷“你平均每天上網的時間是多長”中,回答:1小時以下占25%;1-2小時占37.5%;2-5小時占29.2%;5小時以上占8.3%。結果表明長時間上網的人雖占少數,但也說明了大學生溺網的現象的存在。
4、網絡可能使大學生的法紀觀念淡化
網絡是一個虛擬的世界,對于個人的信息有很大的隱蔽性。這樣的隱蔽性使大學生不需要真實的姓名、身份,可以隱瞞性別、年齡、身份,在虛擬的空間里與人交往沒有責任也沒有義務。故此不少大學生在網上謊話連篇,并以說謊為樂事。大學生在網上經常這樣缺乏責任感、不誠實,極不利于大學生道德意識的形成和道德行為的培養,勢必降低了大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淡化法紀觀念。部分大學生在不受任何監督的情況下,棄倫理道德于不顧,自由發布一些暴力、色情等垃圾信息。甚至有些大學生為了表現自我能力的卓爾不凡,不惜作出破壞他人數據信息系統的違法行為,造成大學生“互聯網犯罪”的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