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博物館導游詞(通用12篇)
2023博物館導游詞 篇1
各位游客:
你們好,歡迎你們來到天津旅游,我是你們的導游
文廟在天津舊城東門里,又名孔廟,因與武廟相對,俗稱文廟。是天津市區保存完整、規模最大的古代建筑群。大殿始建于明正統元年(1436年),后經明天順、萬歷,清康熙、乾隆等各代重修、擴建。清雍正年間,天津府、縣同設治所于城內,因而廟東側為府廟,西側為縣廟,均有照壁、拌池、欞星門、大成門、大成殿、崇圣祠和配殿等。府廟主體建筑的殿頂均用金黃色琉璃瓦覆蓋,雕梁畫棟,裝飾精美。廟外有二柱三樓式牌坊兩座,明代建造,萬歷、清康熙年間重修,是天津市內僅存的過街牌樓。
文廟位于天津舊城東門內大街路北,由相鄰的三路建筑組成。中路是天津府文廟,東路是府明倫堂,均始建于明正統元年(西元1436年);西路是天津縣文廟,始建于清雍正十二年(西元1734年)。整個建筑群占地約1.5萬平方米,建筑面積3000多平方米,是全國唯一的府縣比鄰的文廟古建筑群,1954年公布為天津市文物保護單位。
此建筑始建于明代,位于天津南開區東門內大街路北,是全國唯一的府縣合一的古建筑群。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人文歷史
天津文廟博物館位于天津市南開區東門里大街。始建于明正統元年(1436年),提學御史程富提出上奏,要求在天津設立衛學。天津衛指揮使朱勝將住居一所施為學宮,首建堂齋、公廨,至此天津建起了第一所官辦學校。明正統十二年(1447年)大成殿落成,始稱衛學,為天津地方教育官學和尊孔的廟宇。后清雍正三年(1720xx年),天津衛改天津州,清雍正九年(1731年)升州為府,另置天津縣。衛學亦改為州學。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在府學兩側增建縣學,形成府、縣學宮并列的格局,后在府學東側擴建明倫堂,占地13000平方米,建筑面積3000多平方米。文廟是天津歷史上等級最高的古建筑群,也是天津地區現存最完整、規模最宏大的古建筑群。
基本信息
天津文廟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始建于明代,天津文廟位于天津南開區東門內大街路北,是全國唯一的府縣合一的古建筑群。天津文廟始建于明正統元年(1436年),據《天津衛志》載:“文廟,在東門內。明正統元年,天津左衛指揮使朱勝,照陵西按察司僉事林時,建言事例,奏淮開設。本官遂將住居一所,施為學官,首建堂齋公廨,十二年大成殿成。”也就是說天津文廟創立之始就與學宮(衛學)合為一地。
天津于明代1420xx年設衛建城,后增設“天津左衛”和“天津右衛”,三衛戍守軍士達16800人,加上家屬和隨軍移居人口,數量相當可觀。當時天津居戶的主體就是軍人戶籍人口,而學校教育尚為空白,因而軍人子女教育已成突出的社會問題。為解決此問題,1436年,天津左衛指揮僉事朱勝獻出私宅,建成天津“衛學”,“衛學”是儒學的一種,又稱文學,是津門首座官辦學校。
后明景泰、天順、弘治年又先后增建了欞星門、兩廡和專事教學的明倫堂。明萬歷四十年(1620xx年)在天津衛城西南角樓創辦“武學”,以學習弓箭、美術等武藝為主,武生如能做文章,經考試合格也可進“文學”。清雍正三年改天津衛為天津州,雍正九年升州為府,另置天津縣。因此,衛學改為州學,后又升為府學,天津文廟也隨之升為府廟。由于府、縣官員不能同地祀孔子,故于雍正十二年(1734年)在府廟西側另建縣廟,又在縣廟西修建縣學,形成天津文廟府縣并列的格局。
,教育家嚴范孫等在文廟成立了“崇化學會”,聘請著名學者王襄、鄭菊如等在此講學,培養出許多文史方面的學者,后改為崇化中學。1949年改為東門內一中,后被少兒圖書館、新華書店古籍部等單位借用。1985年進行復原修繕,原駐內單位遷出。
平面布局
文廟的平面布局,承襲了我國傳統的四合宮殿體系,由南至北分別由萬仞宮墻(照壁)、泮池、欞星門、大成門、大成殿、崇圣祠和東、西兩側配殿等組成。其中有些建筑名稱是文廟所特有的,如泮池,是座架著石橋的半圓形的水池子,來源于《周禮》的“辟雍”,原意是周天子設置的四面環水的大學堂,人們踏上泮池,就好象進入了最高學府。在清代,對考取秀才的稱“入泮”。欞星門是一座巍然挺立著四根沖天大柱的牌坊。傳說欞星是天上主管文教的神靈,通過欞星門,就可以得到神靈的保佑。
主體—大成殿
大成殿是天津市文廟博物館的主體建筑,位于全廟的中心,是祭孔正殿,落成于明正統十二年(1447年)。殿內供奉著孔子及孟軻、顏回等四配十二哲人的牌位,顯示出孔子之學后繼有人,學子濟濟一堂。舊時每年的祭孔活動都要在此舉行,它是整個祭孔活動的中心。在天津按照舊時的規定,對于孔子,每年農歷春秋各舉行一次祭典。農歷八月二十七是孔子的生日,這時所有的學校都要放假,要集體向孔子行禮,還要吃一頓撈面,聊表紀念“孔誕”之意。另外,東、西兩側配殿供奉孔子的七十二賢人及歷代的名宦、鄉賢等。
后殿—崇圣祠
崇圣祠就是后殿,為供奉孔子父母和五世祖先的地方。東門內的兩座過街牌樓也是文廟整體建筑的一部分,此牌樓為二柱三樓式,木結構,造型奇特。橫額上有鎏金雕龍華板,精巧的斗拱支撐三座“五脊六獸”的四阿瓦頂,加之華士奎書寫的“德配天地”、“道冠古今”墨寶點綴,使牌樓既氣勢雄偉,又玲瓏秀麗。這也是對孔子的頌揚之詞。
文廟作為天津的名勝已保存500余年。在津門,孔子作為圣人也被祭祀已數百年。
1954年,天津市政府公布文廟為第一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之后又撥巨款多次進行復原保養維修。1985年市政府撥款90萬元修葺并重建縣廟影壁、泮池和欞星門。1987年成立了文廟博物館并與同年十月對外開放。館內陳列有《府廟大成殿復原陳列》和《孔子生平展》,館內現藏文物主要是祭孔禮、樂器。比較重要的有編磬、古琴、古瑟、建鼓、應鼓、搏鼓以及銅爵、竹篚、竹籩等等,這些藏品表現了中華兩千年的傳統文化和儒家思想。館內還不定期舉辦“祭孔古樂演奏”。
2023博物館導游詞 篇2
偽滿皇宮博物院位于長春市光復北路5號,是1931年日本侵占我國東三省后,清朝“末代皇帝”溥儀任偽滿皇帝時的皇宮,建立在偽滿皇宮遺址上的偽滿皇宮博物院,主要陳列一些偽滿政權時期的遺物,是我國著名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是日本在我國東三省進行殖民統治的歷史見證。
偽滿皇宮分為東西兩院,主要以東院的皇宮建筑群為主,有同德殿、御花園、游泳池和防空洞等,還有建國神廟遺址、禁衛軍營房、懷遠樓、嘉樂殿、勤民樓、緝熙樓等。
偽滿皇宮博物院的陳列展覽分為,原狀陳列、專題展覽、聯合展覽等,其中皇宮東院中的大部分建筑均為原狀陳列,有緝熙樓、勤民樓、懷遠樓、同德殿、宮內府、植秀軒、暢春軒等;專題展覽有“從皇帝到公民”、“偽滿宮廷官吏”、“偽滿政權官吏”、“偽滿宮廷服飾展”等;聯合展覽是溥儀和其后妃生活用品的聯合展覽,另外,博物院中還有一些各界捐贈和偽滿皇宮遺物復制品臨時性展覽,以及“勿忘‘九•一八’”的流動展覽等。一座偽滿皇宮博物院就是一部日本法西斯對我國東三省長達十四年的殖民統治史,是以溥儀為首的偽滿傀儡政權賣國求榮的歷史見證,進入偽滿皇宮,始終給人是一種歷史的沉重感,時刻警醒國人“勿忘國恥”。
靈空山靈空山位于沁源縣城西北40公里處的五龍川鄉,是一風景名勝區。靈空山為太岳山支脈,方圓20平方公里。這里滿山松林覆蓋、奇峰疊翠、古木參天,深溝峽谷,成為旅游避暑勝地。
靈空山上樹木種類繁多,花草遍地,中草藥近百種,國內最為珍貴的“油松之王”九桿旗立于山顛,一基出土,派生九枝,高達40多米。山中,樺樹千姿百態,“一佛二菩薩”、“七柱香”、“三柱香”、“迎客松”、“三大王”等令人驚嘆。靈空山上,還有古剎圣壽寺。相傳唐代懿宗第四子李侃于唐乾符六年(公元879年),因避黃巢起義在此出家為僧,被皇封為先師菩薩。靈空山中,有獨特的巒橋、仙橋飛跨一線天上,成為絕景。此外,山中還有蓋海洞,十八盤、五龍池等多處景觀。
偽滿皇宮博物院的相關景點推薦:黃河灘島、獅泉河、青銅峽、桂林穿山、網師園、賀蘭山、興凱湖、鹿回頭、展旗峰、大連港燈塔、珠海鳳凰山風光等,是旅游不能錯過的好去處。
2023博物館導游詞 篇3
濰坊世界風箏博物館旨在收藏、陳列古今中外的風箏珍品及有關風箏的文物資料。該館共設有八個展廳:即風箏的歷史文化展,濰坊風箏精品展,世界精品風箏展,中國精品風箏展,風箏綜合功能展,濰坊國際風箏會,民俗展廳,風箏放映廳。分別介紹了風箏的歷史、應用及沿革發展,濰坊風箏的流派及分類,國外風箏展,國內風箏流派,精品風箏及國際風箏會等內容。展覽以翔實的風箏文物資料以及照片、文字、繪畫、復制品等,全面展示了風箏的歷史文化、現代文化、國際文化及延伸文化,充分體現了中華民族燦爛文化所獨具的藝術魅力,成為了傳播和弘揚風箏文化的藝術交流中心。
濰坊風箏博物館位于濰坊市奎文區行政街66號,1989年4月建成。是目前世界上建筑面積最大的風箏專業博物館。它占地1.3公頃,建筑面積8100平方米,建筑造型選取了濰坊龍頭蜈蚣風箏的特點,屋脊是一條完整的組合陶瓷巨龍,屋頂用孔雀藍琉璃瓦鋪成,墻壁鋪白色馬塞克。整個建筑設計風格獨特似蛟龍遨游長空,伏而又起。
該館設有綜合館、中國館、濰坊館、友誼館等12個展館,在約20xx平方米的展室內,收藏了古今中外的風箏珍品以及有關風箏的文物資料20xx余件,介紹了風箏的歷史、分類、創新及濰坊國際風箏會、風箏界友好往來、濰坊市概況。
展覽以1000余只筒式、板式、硬翅、軟翅、串式五大類風箏精品以及300余件翔實的風箏文物資料為主,較全面、客觀地體現了濰坊風箏所獨有的題材廣泛、造型優美、繪畫精細、色彩艷麗的風格;介紹了構思大方、造型夸張、色彩對比鮮明、注重飛翔性能、研究價值較高的外國風箏;重現了歷屆濰坊國際風箏會的盛況;展示了在濰坊市委、市政府“文化搭臺,經濟唱戲”這一決策指導下各行各業發生的巨大變化。1988年各國風箏組織推舉濰坊為“世界風箏都”,1989年“國際風箏聯合會”成立。風箏博物館每年接待國內外觀眾3萬余人次,已成為濰坊市對外開放的一個重要窗口。
在濰坊的風箏博物館內,陳列著許許多多精美的風箏。其中,“大龍”風箏最壯觀。
濰坊風箏博物館風箏源于春秋時代,至今已20xx余年。相傳“墨子為木鳶,三年而成,飛一日而敗。”到南北朝,風箏開始成為傳遞信息的工具。從隋唐開始,由于
造紙業的發達,民間開始用紙來裱糊風箏。到了宋代,放風箏成為人們喜愛的戶外活動。宋人周密的《武林舊事》寫道:“清明時節,人們到郊外放風鳶,日暮方歸。”“鳶”就指風箏。北宋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宋蘇漢臣的《百子圖》里都有放風箏的生動景象。
當今,我國放風箏活動,在對外文化交流,加強與世界各國人民友誼,發展經濟和旅游事業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箏館。韓國的是關于佛教,造型以板式為主;馬來西亞的相對華麗,如月亮風箏,有濃郁的伊斯蘭風味;印尼的大蝴蝶風箏造型逼真,色澤鮮麗……
下一站,令我更期待……
猜你喜歡
2023博物館導游詞 篇4
陜西歷史博物館是目前我國規模最龐大、設施最先進的國家級歷史博物館。位于小寨東路大雁塔西北1公里處,是一組雄偉壯觀的仿唐建筑群,建筑的外觀為仿唐風格,著意突出了盛唐風采,反映了一個輝煌時代的風貌。布局上借鑒了中國傳統建筑“軸線對稱,主從有序,中央殿堂,四隅重樓”的結構特點,突出了古樸凝重。并創造出一種帝宮與傳統園林相結合的氛圍,象征著中國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占地約7萬平方米,建筑面積為5萬多平方米。它匯集了陜西文化精華,展現了中華文明的發展過程,博物館建筑古樸典雅,別具特色。珍藏出土文物精品11.3萬件,展室面積達1100平方米。館內現有收藏品37萬件。這座博物館是遵照周恩來總理生前遺愿建造的,博物館的設計是由中國建筑學界的泰斗——梁思成先生的關門弟子張錦秋女士擔任的。建筑的外觀為仿唐風格,著意突出了盛唐風采,反映了一個輝煌時代的風貌。布局上借鑒了中國傳統建筑“軸線對稱,主從有序,中央殿堂,四隅重樓”的結構特點,突出了古樸凝重。并創造出一種帝宮與傳統園林相結合的氛圍,象征著中國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
陜西歷史博物館的陳列系統的展現了陜西自藍田猿人至鴉片戰爭的發展過程,突出了周、秦、漢、唐等封建社會的盛世和陜西在中國歷史上的重要地位。主要展示陜西出土的歷史文物,分史前、周、秦、漢、魏晉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7大部分,形象地展現出115萬年以前至公元1840年陜西歷史。在中國歷史上,曾經有11個朝代在陜西建都,歷時1000多年,是我國建都王朝最多,建都時間最長的地區,因此,從某種角度來說,陜西古代史是中國歷史的濃縮。
2023博物館導游詞 篇5
各位觀眾朋友們:
您們好!歡迎您參觀偽滿皇宮。偽滿皇宮,位于長春市東北部,是清朝末代皇帝愛新覺羅· 溥儀 充當偽滿洲國傀儡皇帝時的宮廷遺址。它雖然沒有中國傳統皇宮那般莊嚴肅穆,也不像西方宮殿那般宏偉壯觀,但建筑風格仍有自己的獨特之處;既有中國舊式帶廊瓦房,又有“中日合璧”的殿堂,還有歐式情調的樓宇,可謂古今雜陳,中外并舉。
宮廷占地總面積13.7萬平方米,略呈南北窄而東西寬的梯形。外周為993米長宮墻所圍,內有圍墻368米,附崗樓11座,共有宮門7座。偽滿皇宮正門位于南部,稱萊薰門,此門偽滿時期專供“皇帝”溥儀、日本關東軍司令官及來偽滿訪問的各國政府首腦出入使用;萊薰門的西部有專供偽滿官吏和其他有資格者出入的側門——保康門,它有“保衛康德”的含義(“康德”是偽滿洲國傀儡皇帝溥儀的年號);萊薰門以東有出入建國神廟及偽祭祀府派駐帝宮內管理祭祀的機構廟務所的日式鳥居門;北面由西向東分別為體乾門、福華門、含宏門;西面有一禁衛門。內部宮門主要有僅供溥儀及其眷屬日常出入使用的長春門、偽滿皇宮東區的正門同德門及日偽官吏進出偽滿皇宮西區外廷的必經之門——興運門和迎暉門、偽滿皇宮西區內廷與外廷的分界線——中和門等。興運門建成于1934年1月,時值溥儀第三次登基做偽滿洲國皇帝前夕,溥儀認為自己即將成為至尊,便命人在其門楣上雕刻二龍戲珠圖案,并親自將其命名為“興運門”,希望國運從此興隆。
偽滿皇宮主體部分為4.6萬平方米,分為東西兩個不對稱的區域。西區由三進式四合院構成,包括內廷與外廷,二者以中和門為界。溥儀依據《禮記·中庸》中的“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這句話為此門命名,以表達他的處事觀“中庸之道”。中和門兩側房間除由溥儀的乳母、部分隨侍和御醫居住外,還有一間是宮內府司房的辦公室。司房是處理溥儀日常生活的辦事機構,它負責管錢、管物、收發、傳達,隸屬于近侍處。內廷是溥儀及其家眷居住和日常生活的區域,包括中國古式四合院和西御花園。四合院的正房居北,為溥儀的寢宮緝熙樓,西廂房為溥儀的中膳房和茶房,東廂房為皇后婉容的畫師崔惠茀小姐及傭人的住房,南部為洋膳房。
外廷是溥儀的政務活動區,主要建筑有溥儀處理政務及舉行大典的勤民樓、供奉列祖列宗的懷遠樓、偽滿皇宮的綜合管理辦事機構——宮內府及關東軍派到宮中負責監視溥儀的特派機構——日本憲兵室等。東區包括集居住、辦公、娛樂于一體的同德殿、舉行大型宴會的嘉樂殿、書畫庫、東御花園、御用防空洞、游泳池和網球場等。此外,宮廷還包括西部的跑馬場、汽車庫、御用花窖、禁衛軍營房,東部的“建國神廟”遺址、“天照大神”防空洞、祭祀府派駐帝宮內管理祭祀的機構廟務所、禁衛軍營房等附屬建筑設施。如今,偽滿皇宮的主體部分已全部對外開放,以其獨特的風貌向游人訴說那段蒙恥的歷史。
偽滿皇宮,原為民國時期負責鹽務管理與運輸的吉黑榷運局所在地。因為它是當時長春市內最好的建筑之一,所以,溥儀于1932年3月8日來到長春就任偽滿洲國執政,4月3日便住進這里。溥儀本想借助日本帝國主義的力量復辟大清王朝,卻沒想到反被其操縱和控制,在這里渡過了20xx年4個月零8天的傀儡生涯。民間曾流傳這樣一句話:“小皇帝住鹽倉,咸(閑)龍一條”。
現在,請讓我們共同走進偽滿皇宮,了解那在日本帝國主義的鐵血統治下,充滿了怪誕氣息的宮廷以及溥儀及其后妃被扭曲的,迥乎異常的宮廷生活。
2023博物館導游詞 篇6
大家好!用完午餐以后,我們就乘車前往洛陽古墓博物館。洛陽古墓博物館位于洛陽市北郊的邙山冢頭村,乘車大約需要30分鐘。現在我就利用這段時間向大家介紹一下有關洛陽地區古墓葬及洛陽古墓博物館的一些情況。
洛陽在中國古代號稱“天下之中”,它地勢平坦,四周群山環繞,西據崤山函谷關,東扼虎牢關,北依太行、黃河,南望伏牛山、嵩山;伊、洛、澗四條河流,縱橫其間,即所謂“河山拱戴,形勝甲于天下”。優越的地理位置,既是洛陽成為“天下名都”的重要因素,也是蘊藏無數文物瑰寶的有利條件。我國歷史上的夏、商、西周、東周、東漢、曹魏、西晉、北魏、隋、唐、后梁、后唐、后晉等13個朝代,先后建都洛陽。正是洛陽有千年古都的文化積淀,才使邙山上下、伊洛之濱成為蘊育華夏文物瑰寶的風水寶地。
邙山位于洛陽城北郊、黃河南岸,東西綿延100多公里。山勢雄偉,水深土厚,其南又有伊、洛之水自西而東貫流洛陽。墓葬于此,即成古人所崇尚的“枕山蹬河”的習俗。因此邙山被視為宜于殯葬的風水寶地。自古以來歷代帝王將相、達官貴人多以邙山作為他們安身長眠的樂土。就連唐朝時位于朝鮮半島的百濟國義慈王及其后代客死洛陽后,也遵循這種習俗安葬于邙山。唐代詩人王建詩云“北邙山頭少閑土,盡是洛陽人舊墓”,在洛陽民間則有“生居蘇杭,死葬北邙”之說。從20世紀50年代起,在洛陽先后調查、發掘了數以萬計的歷代墓葬。眾多的考古發掘資料證明,這些不同時期墓葬帶有以下明顯的特征:
一、時代蟬聯,自成體系。自龍山文化早期開始,縱橫五千余年的墓葬文化,發展序列清晰,銜接有序,在中國墓葬制度研究中,具有斷代分明的標尺作用。
二、數量眾多,種類豐富,墓主人身份等級差異較大。不僅有大量帝王之陵、將相勛臣之冢,而且還有平民百姓甚至奴隸刑徒的墳墓。
三、分布廣泛,歷代墓葬大都以洛陽都城為中心而相對集中,尤以邙山最為集中。
為了讓世人了解洛陽地區的墓葬文化特色,研究我國古代的墓葬制度、墓葬形制及古代的時尚習俗,洛陽古墓博物館于1985年開始興建,并于1987年對外開放。整個博物館占地44畝,建筑面積7600平方米,可分為地上和地下兩個部分。地上建筑群體從南往北有漢白玉石門闕一對,館表一座,館表上的表額“洛陽古墓博物館”題字由著名考古學家夏先生書寫,進而為序幕大殿,殿前左右兩側設有復制的漢代天祿、辟邪獸一對。殿后為上下墓區廳,兩側為配殿。后邊還有四角樓和望景亭。地下部分設有兩漢廳、魏晉廳、唐宋廳和休息廳,各廳之間有通道相連,通道兩側是復原的歷代古墓群。首批搬遷復原的有上自兩漢下至北宋的歷代典型古墓葬22座。其中包括著名的西漢打鬼圖壁畫墓、卜千秋壁畫墓、新莽時期壁畫墓、東漢車騎圖壁畫墓、曹魏正始8年墓、西晉關內侯裴詆墓、北魏孝文帝之孫長山王元醒墓、南平王公瑋墓以及西域安國人唐代定遠將軍安菩夫婦墓。另外還有宋代五座仿木結構雕梁畫棟的磚室墓等。這些墓葬建造的各具特色,或深邃巨大,或結構靈巧,或布局嚴謹,或性質殊別;尤其是琳瑯滿目的壁畫,或表現打鬼儀式、或反映神仙思想、或描繪天體星象、神話傳說、歷史故事,或再現車騎出行及家庭生活的場景。墓中均隨葬有豐富的明器,其中有一部分可稱的上是國之瑰寶和藝術杰作。記載墓主人身世和功德的墓志,可謂是補正史書的“石史”。另外,在配殿內還陳列有原始社會、奴隸社會的典型墓葬模型以及歷代葬具和喪葬儀式,以展示洛陽歷代墓葬的演變和時俗風尚。
說到古墓葬,就要首先從“喪葬”二字開始講起。
死,作為人生的一種自然歸宿或終結,是人類無法回避、無法解釋、無法超越的現實問題。這個另人恐懼、焦慮的現實問題,對于史前時期的原始人類來說,自然是一個無法解釋的迷。他們懼怕死亡的降臨,以為死亡不過是向另一個世界的過渡,因此喪葬便成為他們在社會生活中的重要大事,并在漫長的歷史過程中逐漸形成種種具有神秘色彩、莊嚴而隆重的喪葬禮俗,對后世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
然而,基于靈魂不滅觀念和原始道德觀念而產生的一種宗教性質的社會習俗,“喪葬”二字并不是一開始就結合在一起的,而是經過了一段漫長的演變過程。
“喪”字在殷商甲骨文中的原意為采桑,后來才被人們借作“喪亡”的“喪”,其意在古代有以下四種說法;一是指失去,二是指死去,三是指尸體,即死者的遺體,四是指哀葬死者的禮儀。
“葬”字在殷商甲骨文中為掩埋死者尸體的象形字,其意是將死者的遺體掩埋在草叢中或者用井字形的棺槨裝殮起來加以掩埋。后人以“葬”字指掩埋死者尸體,當淵源于此。
2023博物館導游詞 篇7
游客朋友們,大家好!
歡迎大家參觀偽滿皇宮博物院。現在您所在的位置是游客服務中心,我們先通過全景沙盤簡單了解一下偽滿皇宮博物院。
偽滿皇宮博物院就是一座宮廷遺址型博物館,是清朝末代皇帝愛新覺羅·溥儀充當偽滿洲國傀儡皇帝時居住的地方,現已成為國家首批AAAAA級旅游景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一級博物館、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
偽滿皇宮的前身是民國初期負責鹽務管理和運輸的吉黑榷運局的官署,從1932年到1945年,日本侵略者將這里進行了修繕和擴建,逐漸擴大成具有一定規模的宮廷建筑群。
博物院占地面積25.05萬平方米,其中,宮廷保護區域13.7萬平方米,共分為四個區域。從保康門開始,西部休閑文化展示區,有溥儀的御用跑馬場、禁衛軍營區和禮堂、御用花窖、鹵簿車庫。進入興運門,中部“宮廷”歷史文化展示區,包括宮內府、緝熙樓、勤民樓、嘉樂殿、懷遠樓、同德殿、東西御花園、書畫樓等。這兩個區域展示了偽滿洲國宮廷史。穿過東御花園,東部警示教育文化區,包括百年蒸汽機車、東北淪陷
史陳列館,這個區域展示了東北淪陷史和中華民族抗戰史。經過和平廣場走下臺階,南部旅游商貿服務區,可以根據個人喜好購買文創產品,然后到達出口萊薰門結束參觀。
現在請隨我開始今天的帝宮之行。
西部休閑文化展示區
我們右手邊的宮門叫萊薰門,是偽滿時期專供溥儀和日本關東軍司令官出入時使用的。
而我們面前的保康門,是除“皇帝”和關東軍司令官之外的人員進入偽滿宮廷的必經之門。1934年溥儀第三次登基,定年號為“康德”,取名“保康”門,有“保衛康德”之意。
御用跑馬場,是溥儀練習騎馬的地方,現為御馬苑馬術俱樂部,被稱為“城市中的跑馬場”。
鹵簿車庫,是存放溥儀“公務用車”的地方。“鹵簿”儀仗是古代天子在出行時,為了維護其統治地位和統治尊嚴建立的一種禮儀制度,1932年秋天在美國通用汽車公司特別訂制的超豪華的凱迪拉克老爺車,車標是偽滿洲國的皇室徽章“蘭花御紋章”。
中部“宮廷”歷史文化展示區
跨過興運門,就是“宮廷”歷史文化區。興運,有國運興隆之意。但我們看,在門背面的這塊鐘表,時間定格在1945年8月11日21點10分,那是溥儀從這里逃離的時間。可以說,這座門見證了溥儀登基之時的躊躇滿志,更見證了他“帝王夢”的敗亡。
緝熙樓,建成于,是當年管理鹽務的機關-吉黑榷運局所建造的。1932年,溥儀就任執政后,把此樓改造維修作為帝后生活的寢宮。名字取自“詩經·大雅·文王”中“于緝熙敬止”。溥儀在這里度過了20xx年四個月零八天的宮廷生活。
二樓西部是溥儀的生活區。有臥室、書房、理發室、佛堂、衛生間和中藥庫。這些可以看出溥儀的性格和生活習慣,正如他在自傳《我的前半生》中歸納:打罵、吃藥、算卦和害怕。
二樓東側是皇后婉容的生活區,一樓西側是溥儀的第三位妻子-譚玉玲的生活區,一樓東側是溥儀傭人們的房間,現在這里舉辦的是《溥儀和“后妃”生活圖片展》。
中和門,是皇宮內廷和外廷的分界線,相當于北京故宮的乾清門。西側由溥儀的乳母和部分隨侍居住,東側除御醫和隨侍居住外,還有宮內府司房辦公室,以及日本憲兵室,名義上是保護溥儀,實則監視并記錄著溥儀和外界人物接觸的情況。
勤民樓,依照“敬天法祖,勤政愛民”的祖訓而命名。是溥儀處理政務、召見日偽高官、舉行典禮、接見外國使節以及賜宴賓客等活動的地方。
正門叫承光門,有繼承光緒皇帝之意。每當接見日本關東軍司令官和其他重要人物后,溥儀都要在此合影,稱為“協和影”,并登在當時的各大報刊上。因此,這道門在當時家喻戶曉。
勤民樓中央有個方形天井。常常舉行摔跤、擊劍等表演活動,供溥儀觀看。
勤民殿,是溥儀接見重要來賓和舉行正式儀式的地方。1934年3月1日,溥儀在這里舉行了自己第三次“登基”典禮。在登基之前簽訂了賣國條約《日滿議定書》,把我國東北的主權全部出賣給了日本帝國主義。
此外,勤民樓還設有四個不同等級的侯見室、西便殿、佛堂、賜宴殿等。
嘉樂殿,原建于1940年,是宮中最大的賜宴殿。每逢節日、重要的紀念日,溥儀都要在此賜宴日偽高官或招待重要來賓,現在這里舉辦的是《從皇帝到公民》專題展覽,真實講述了溥儀從皇帝到公民的傳奇經歷,展現了封建制度的腐朽沒落,也揭示了日本侵略者操縱偽滿洲國政權,對東北人民進行血腥殖民統治的罪行。
愛新覺羅·溥儀出生于2月7日。12月2日,3歲的溥儀登基,年號宣統,是清朝末代皇帝,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后一個皇帝。到、1921年7月1日到7月12日兩次在位。11月5日,被馮玉祥的國民革命軍驅逐出紫禁城。1932年3月到達長春,就任滿洲國執政。1945年8月17日,在通化大栗子溝宣布退位,被押往蘇聯關押了5年。新中國成立后被遣送回國,在哈爾濱和撫順戰犯管理所改造了20xx年。1959年12月4日,被特赦,回北京。并與北京關廂醫院的護士李淑賢組建了真正意義上的家庭。1961年,被任命為全國政協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專員。1967年10月17日,溥儀因病逝世,終年61歲。
御用車庫:這輛黑色派克牌轎車,是溥儀的私家用車。它是20世紀20xx年代末在美國制造的,是當時世界上最時尚的180型8缸豪華轎車。派克汽車公司1956年徹底倒閉,這輛轎車成為派克汽車的絕版。
懷遠樓,建成于1934年秋,主要是溥儀祭祀列位祖先的地方。此外,包括清宴堂、尚書府、帝室會計審查局、武官處等一些為溥儀辦事的宮中機構。
同德殿,由日本人設計,在1938年建成的集辦公、處理政務、居住、娛樂于一體的臨時宮殿,有日滿同心同德的意思。但溥儀懷疑日本人在樓內安裝了竊聽設施,長期不敢搬入,可見溥儀和日本人不是同心同德。
廣間、叩拜間、便見室、日本間等,都是溥儀不同級別的“會客室”。一樓還設有暖廊、獸頭滴水池、臺球間、鋼琴間、中國間和電影廳。二樓本是溥儀和福貴人李玉琴的生活區,但溥儀從未在此居住。
書畫樓,位于同德殿的北側,俗稱小白樓。一樓東側存放字畫,西側存放古版書籍。二樓東側存放經書,西側存放各類詩書。溥儀逃離時,精選出部分最珍貴的藏品,運往大栗子溝,剩余部分散失。
東部警世教育文化區
百年蒸汽機車,是美國費城鮑爾溫機車廠在1898年生產制造的,是以木材為主要燃料的蒸汽式火車,曾為沙俄用于中東鐵路南部支線的工程車,在經過拉林河時沉入河底。20xx年3月發現出土。
東北淪陷史陳列館,建筑面積1.06萬平方米,是以收集、展示、教育和學術活動于一體的現代化多功能博物館。館內展出《勿忘九一八--日本侵略中國東北史實展覽》。以淪陷篇、殘暴篇、抗戰篇三大板塊九個部分構成。共展出歷史照片1200余張,珍貴文物1000多件。以大量且無可辯駁的史實,實物,資料,全面真實并形象地展示了東北淪陷史,深刻揭露了日本軍國主義武力侵占中國東北、炮制傀儡政權、推行法西斯殖民統治的罪行,歌頌了中國共產黨領導東北人民的抗戰和中華民族同仇敵愾,最終取得世界法西斯戰爭勝利的偉大壯舉。該展覽榮獲20xx年第七屆全國博物館十大陳列展覽精品獎。
南部旅游商貿服務區
近衛軍營房,這里原是溥儀的私人武裝護軍的宿營地。但這支武裝在1937年被日軍解散,相繼編入警衛處、近衛處。這里便成為近衛軍住宿、操練、儲存彈藥及其管理機構的營房。
現為游客旅游購物、古玩鑒賞、交流的商貿場所。
游客朋友們,由于時間所限,今天我們就參觀到這里,期待您的再次光臨!
2023博物館導游詞 篇8
陜西歷史博物館陜西歷史博物館是一座綜合性歷史類博物館,是國家是AAAA級旅游景點,位于中國陜西省西安市雁塔區的小寨東路91號(大雁塔西北側)。陜西歷史博物館是中國第一座擁有現代化的設施的大型國家級博物館。
陜西歷史博物館建筑的外觀著意突出了盛唐風采,館舍由一組“中央殿堂、四隅崇樓”的仿唐風格建筑群組成。館舍布局呈“軸線對稱,主從有序;中央殿堂,四隅崇樓”的結構特點。把唐代古典建筑風格與現代博物館功能相結合,融中國古代宮殿與庭院建筑風格于一體。館區占地65,000平方米,建筑面積55,600平方米,文物庫區面積8000平方米,展廳面積11000平方米。
陜西歷史博物館館藏文物370,000余件,上起遠古人類初始階段使用的簡單石器,下至1840年前社會生活中的各類器物,時間跨度長達一百多萬年。中國歷史上強盛的周、秦、漢、唐等王朝曾在陜西西安附近建都,擁有豐富的文化遺存,深厚的文化積淀,文物數量多、種類全,品位高、價值廣,其中有精美的商、周青銅器,千姿百態的歷代陶俑,以及漢、唐金銀器,唐墓壁畫。堪稱陜西悠久歷史和文化的象征。陜西歷史博物館被譽為“華夏珍寶庫”和“中華文明的瑰麗殿堂”。
陜西歷史博物館建館歷史
陜西省歷史博物館是遵照周恩來的遺愿建設的。1973年,周恩來來陜西視察時,有感于陜西豐富的文物資源和已有博物館小而簡陋的狀況,提出應在陜西建一座新博物館的指示。陜西省歷史博物館于1983年籌建,屬國家“七五”計劃重點建設項目。鑒于陜西在中國歷史上的地位,國家和陜西省政府共同投資1.44億人民幣興建陜西歷史博物館。陜西歷史博物館館舍的設計由由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建筑設計師張錦秋女士擔任。1991年6月20日落成正式對外開放。絕大多數藏品是前陜西省博物館移交的。
陜西歷史博物館序言廳
序言廳的石獅陜西歷史博物館展廳面積11600多平方米,展出文物精品2700多件,展線總長2300米。展廳跨度大,層位高,視野廣闊,照明設備靈活多用。整個陳列分為序言廳、基本陳列、專題展覽、臨時展覽和已開辟為國際畫廊的中央大廳等幾個部分。館內設有現代化文物庫房、文物保護科技中心、圖書館、具備多種語言同聲傳譯功能的報告廳。博物館序言廳位于中央大殿前端,陳列一尊巨大的千年石獅(唐代順陵石獅復制品),襯以奔騰的黃河和黃土高原巨幅照片,引導觀眾去領略由黃土、黃河孕育出的古老文明。
陜西歷史博物館專題展覽廳
專題展覽廳位于序廳西側,陜西青銅器珍品展和陜西歷代陶俑精華展是陜西歷史博物館推出的兩個專題展覽。展廳面積約2600余平方米,展出文物600多件(組)。其中陜西青銅器珍品展選取這個陜西歷史上文物最宏富、最突出的橫斷面,從種類與用途、銘文與書法、造型與裝飾、隨葬與窖藏、青銅鑄造工藝五個方面予以展示。展出青銅器260件(組),整個青銅器展室給人一種厚重凝煉的感覺。陜西歷代陶俑精華展展出文物341件,以時間為序,分為秦漢、魏晉南北朝、隋唐、宋元和明代五個階段,分別以神武鷹揚、氣勢古拙、神韻質樸、儀態軒昂、典雅華美、灰色凝練、余光明媚為主題展示了陜西乃至中國陶俑的發展過程。
陜西歷史博物館唐墓壁畫館
唐墓壁畫館收藏了近20座唐墓的壁畫,總藏量約1000平方米。我國歷代墓葬壁畫,不論是出土數量還是藝術價值,首推唐墓,主要集中在唐都長安周圍。由于墓室壁畫采取從墓室中將厚度為0.5cm-1cm的畫面揭取下來加以保存的異地保存形式,為妥善保護這批壁畫真跡,在陜西歷史博物館建館同時修建了一座現代化的壁畫觀摩庫,對壁畫進行收藏、保管,同時便于研究和對外開放。唐墓壁畫真品展每周部分時間對外開放。可觀賞國寶級和一級品壁畫十余幅,其中主要有章懷太子墓出土的馬球圖、狩獵出行圖、客使圖、懿德太子墓出土的闕樓圖、儀仗圖、宮女圖等。
館藏文物
西安自古帝王都,歷史上先后有周、秦、漢、唐等十三個封建王朝在此建都,地上地下文物非常豐富。形成了陜西獨特的歷史文化風貌。陜西歷史博物館建成后,集中珍藏陜西地區出土的珍貴文物37萬余件五祀衛鼎。比較典型的藏品有以下八大類:
青銅器
已登錄注冊的有3900多件。藏品時代上起商周,下止秦漢。種類有禮器、樂器、兵器、車馬器、生活用品和生產工具。其中最為典型的商周青銅器,許多器物(如多友鼎、師獻鼎等)上鑄有史料價值很高的銘文。造型較為典型的有先周鳳柱受、西周牛尊、它較、戰國鳥蓋部壺和漢彩繪雁魚燈等。
唐代墓葬壁畫
400多幅,畫面面積1000多平方米。是1952年至1989年先后從陜西關中地區25座唐墓里揭取的。墓主均系唐代三品以上的皇親國戚和朝廷重臣。畫面內容有四神、儀衛、建筑、狩獵、生活及唐與四鄰的友好來往等。是反映唐代社會的重要形象資料。
歷代陶俑
已注冊的有20xx多件。藏品時代包括秦、漢、北朝、隋、唐和宋、元、明、清。質地有陶、彩繪陶、釉陶和三彩。藝術形象有文武官員、甲士侍衛、男仆女侍、西域胡人,以及天王、鎮墓獸和馬、駱駝等各種動物。
歷代陶瓷器
已注冊的有5000多件。有史前仰韶文化彩陶、西周原始青瓷、漢代釉陶、唐三彩、古玻璃、琉璃、唐秘色瓷和宋耀窯青瓷等。器物種類包括生活用品、文具和殉葬明器等。
歷代建材
已注冊的有1000多件。藏品時代上起兩周秦漢,下至唐宋明清。器物種類有陶制的瓦、瓦當、磚、昭尾、水道和石刻建材,以及金屬建筑構件。
竹節熏爐漢唐銅鏡
已注冊的有800多件。造形多樣,圖案精美。有些還鑄刻著吉祥語句。
金銀玉器
包括湮金望銀的銅器。已注冊的有20xx多件。其中如西周玉制禮器、春秋秦公大墓出土的金啄木鳥、西漢皇后玉婆、攀金銀竹節銅熏爐和1970年西安何家村唐代窖藏出土的塞金獸首瑪瑙杯、八棱樂位金杯、鎏金舞馬銜杯紋銀壺、赤金走龍等,均屬舉世罕見的精品。
歷代貨幣
已注冊的有10000多件。未清理造冊(即不包括在總藏品數之內)的尚有50000多枚和近7000公斤。種類繁多,有西周貝幣、戰國刀幣、秦半兩、西漢金、王五株、王莽時的各種貨幣、唐金銀幣以及稀有的古代外幣。
除上述八大類外,還有字畫、版本、經卷、織物、骨器、木器、漆器、鐵器、石器、印章、封泥,以及近現代文物和民俗民族文物。
2023博物館導游詞 篇9
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是保護、研究、展示重慶和三峽地區歷史文化遺產與人類環境物證的公益性文化教育機構,是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文化基礎設施。中國三峽博物館與重慶市博物館合并共建,今后將掛兩塊牌子。它位于20世紀亞洲十大經典建筑的重慶人民大禮堂的正西端,兩者中間為4萬平方米的重慶人民廣場,三者共同形成“三位一體”的城市標志性建筑群。如果說重慶人民大禮堂是20世紀50年代重慶的標志性建筑,那么,中國三峽博物館將是21世紀初重慶的標志性建筑,一顆鑲嵌在山水園林的山城重慶心臟的璀璨明珠。
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主體建筑氣勢宏偉,內涵深邃。除正面與人民廣場、人民大禮堂保持三位一體外,其余部分均順地勢地貌而建,并與山體融為一體結合地勢高差與建筑的圍合與半圍合,呈現出山水主題的園林景觀,舒展平緩變化的體量似從山體中生長雕琢而成。工程總用地面積為2.9316公頃,主體結構長157.3米,寬98.085米,地面以上總建筑高度為25.2米,共5層,總建筑面積為42497平方米,為一類高層建筑,其中地下1層為文物庫房、車庫、設備用房,地上4層為展廳、報告廳、管理輔助用房。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抗震設防烈度為6度,框架抗震等級為三級,建筑結構安全等級及耐火等級均為一級,建筑耐久年限為100年以上。
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的總體布局通過以東西走向的人民大禮堂對稱軸為主軸線,并以一個完形將人民廣場與博物館主體建筑聯系起來,主軸線上人民大禮堂、人民廣場、博物館三位一體,一氣呵成,張馳收放灑脫自如,形成“三位一體”的四維效果(包含人群的行為運動)。通過對完形的分解整合、高差變化、肌理對比,形成統一簡約而又內涵豐富的象征圖形。人民廣場與博物館一體圖形,用一把巨型的琵琶圖案連接。從東端人民大禮堂向西望,博物館主體的玻璃頂在陽光照射下有如水中(前部水池)和群山(展廳山石狀)中升起的紅日,顯出勃勃生機。從西端博物館東望,人民大禮堂在人民廣場和諧曲線環抱的映襯下,昭示出博物館和人民大禮堂兩個不同時期標志性建筑的歷史對話,而人民廣場則成為對話的極佳場所,這種生動、諧趣的對話方式,既強調了歷史和社會的人文關懷,又展示了重慶人民對未來的美好憧憬。
重慶是一座具有優秀歷史文化內涵和光榮革命傳統的城市,是我國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同時,三峽工程是舉世矚目的偉大工程,與之相配套的三峽文物搶救保護也是廣為世界關注的工程。因此,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作為收藏、研究、展示重慶地方歷史文化的標志性博物館,在成為三峽歷史文化永久載體的同時,也將成為三峽工程文明形象的不朽豐碑。
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的目標是“西部領先,全國一流,世界影響”。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將成為重慶城市文化的象征、城市文明的窗口和城市精神的名片。
2023博物館導游詞 篇10
各位游客,歡迎大家來到故宮博物院。故宮,舊名紫禁城,在1961年經國務院批準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故宮城墻十多米高,是明清兩代皇宮,有近600年的歷史。故宮有四座城門,南邊午門,北邊神武門,東邊東華門,西邊西華門。故宮城呈長方形,占地七十二萬平方米,大小宮殿七十多座,房屋九仟四百多間,城墻外有一條五十米寬的護城河,城墻四角各有一座角樓。故宮規模宏大,建筑精美,布局統一。
我們現在正處故宮午門,大家請隨我來參觀。
看到前面的四座橋了嗎?這四座橋叫金水橋,每座橋的邊上都有一座殿堂,分別是武英殿,敬思殿,文華殿,和主敬殿。其中文華殿是當初明神宗讀書的地方,著名宰相張居正就是在那給小皇帝授課的。
來,我們跨過金水橋吧!看到前面的三道門嗎?這三道門從左到右分別為貞度門,太和門,昭德門。這三門曾因兩名護軍失職而起火,火災雖不嚴重,但當時光緒帝大婚,能工巧匠們臨時復制了三門,質量外觀與原品毫無差別,可見古時工匠水平之高超呀!
照片拍完了嗎?現在跟我走過太和門,就來到故宮中心了,三大殿就在我們眼前了。我們先看太和殿。太和殿又名金鑾殿,高二十八米,面積2380多平方米,是故宮中最大的宮殿。斗拱,額枋,梁柱上裝飾著青藍,點金和貼金彩畫,十分華麗。大殿正中是安放寶座的地方,上方有一條雕金蟠龍,龍口含有一顆圓珠,周圍還有六顆小珠,大家看到了嗎?除了天花板,梁枋間還有古時的雙龍戲珠,單龍翔舞,行龍降龍升龍合為一體,體現了古人的藝術風格。這里是皇帝舉行登基即位或大婚等大典的地方,所以非常豪華。
穿過太和殿,看,那就是中和殿。殿的中央放著一個金庫鎦寶頂,大家知道是啥用嗎?這是供皇帝舉行大典時休息用的。
現在就剩一個大殿了,大家隨我參觀保和殿。這里是進行殿試的地方,只要考試通過,基本上下半輩子不用愁了。
前面有一個小廣場,是故宮前后兩部份的分界處。我告訴大家一件事,剛剛的三大殿所處位置就是北京城的中軸線,也是故宮的中軸線,我們是沿此南北中軸線來參觀故宮的。好了,大家現在可以休息一下,也可以去兩邊的宮殿逛逛,半小時后我們在前面的乾清門集合!
休息好了嗎?過了乾清門便進入內廷了,就是人們所說的“后宮”,是皇帝與妃子們起居的地方。我們現在看到的是后三宮:乾清宮,交泰殿和坤寧宮。乾清宮是皇帝的寢宮;后方的交泰殿是皇帝結婚的地方,所以又叫皇后宮;坤寧宮則是皇后的寢宮。左右兩邊是東六宮和西六宮,是嬪妃們所居之地。
我們繼續往前是御花園,這里亭臺樓閣,池館水榭,假山怪石,花壇盆景,一應俱全,是帝王后妃們游玩休息的地方。大家可以自由參觀體驗一下。
好了,我們的故宮之旅即將結束,大家穿過順貞門就是神武門了,可以從那兒出故宮,也可以繼續自由參觀。很高興與你們一同瀏覽故宮,期待下次再見!
2023博物館導游詞 篇11
濰坊風箏博物館坐落在山東省濰坊市,建于1987年,系全國第一座風箏專業性博物館。占地1.2萬平方米,建筑面積8100平方米。館內有大小展廳12個。琳瑯滿目的風箏展品,展現了從公元前5世紀“魯班風箏”至今的中外各式風箏。
濰坊風箏博物館座落在濰城白浪河東崖岸,占地面積一萬三千平方米,建筑面積八千一百平方米,為迄今世界上最大的風箏博物館。其建筑造型選取了濰坊龍頭蜈蚣風箏為特點,屋脊是一條完整的組合陶瓷巨龍,托于孔雀蘭琉璃瓦屋頂上,似蛟龍遨游長空,擊蕩九霄。館內有一個近一千六百平方米的大廳和大小十個共三千多平方米的展室。如今本館在原來展覽的基礎上,又從文、圖、物等方面進行調整充實,初步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專業性民俗博物館。
館內將收藏、陳列古今中外的風箏珍品,還可通過錄相重現歷屆濰坊國際風箏會的盛況,給觀眾系統地介紹中國濰坊的風箏發展、沿革及各流派的風箏制作技藝和由風箏技術啟迪派生的人類飛行的廣闊前景,陳列介紹了世界各國的風箏發展及扎、畫、放的技術。還有風箏藝人的現場制作風箏。
風箏博物館又具有多功能用途,既是一個收藏、陳列古今中外風箏、民間工藝的專業性博物館,還是一個文化娛樂中心。如果全部配套,它將成為風箏都的一個旅游、文化、娛樂和風箏貿易中心。本館以大量的實物、照片、資料生動形象地展示了風箏的起源和風箏沿革史;介紹了風箏的流派、種類和特點;展示了濰坊國際風箏會與各國風箏團體和人民的友好交流。
展出的風箏有:一、傳統風箏。主要有各種大中小型龍頭蜈蚣,軟硬翅蝴蝶風箏,七星、八卦風箏,各種魚鳥、昆蟲風箏以及筒子風箏和傳說故事人物造型的人物風箏。還展有吉林、濟南、浙江的優秀作品。二、濰坊創新風箏。是濰坊風箏藝人和業余愛好者扎制的新意風箏、特技風箏、多特點風箏、微型和巨型風箏,表現出濰坊風箏愛好者大膽創新的精神和豐富的想象力。三、國外風箏。
是近幾年來國外風箏愛好者制作的具有本國風情特色的風箏。所收藏陳列的風箏在選材、色彩、藝術等方面,把自然界千姿百態的物象進行夸張升華、剪裁加工后運用于風箏的創作之中,使主體內容與風箏造型協調,生活氣息和地方特色相溶,表現了濰坊風箏工精藝巧、渾厚大方的獨特民俗風格。
2023博物館導游詞 篇12
請大家隨我繼續往前走。這里陳列有許多當時貴族們吃飯用的食器,這里最值得一提的就是九鼎八簋。鼎是中國古代食器當中使用最多的一種,它不僅僅是食器同時也是很重要的禮器。先秦時期人們對鼎是特別重視,在祭祀天神、地邸、先祖等重大儀式中,鼎供奉牲肉,簋供奉糧食是最重要的祭器。曾候乙墓出土的鼎有正鼎、蓋鼎等很多種,在眾多的鼎中,正鼎的個數以及和其他食器的組合往往是用鼎者財富、身份、權位的象征。在曾候乙墓出土的食器中,最總要的就是內外能夠反映禮制和曾候乙身份的中室出土的九鼎八簋。它們制作精巧,保存完好,十分珍貴。簋在祭祀,宴享等祭祀活動中與鼎配合使用。[周禮]規定,在儀式中,貴族按其身份等級享用單數的鼎和雙數的簋。例如士用三鼎二簋,大夫用五鼎四簋,
卿大夫用七鼎六簋,諸侯用九鼎八簋等。曾候乙墓出土的九件正鼎八件銅簋正好與他身份相符。這套九鼎八簋已被定為國寶級文物。
大家都知道青銅冶煉技術是我過先秦文明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商代就已經成熟,周朝繼續發展,在公元前5世紀的春秋戰國時期就已經到了爐火純青的境界,曾候乙墓出土的青銅器群正是這個巔峰時期的代表。
大家看這里,它叫鑒缶是這個墓里出土的一件比較精美的禮器,我們先來看看它的外表,他造型端莊凝重,周身滿飾蟠璃紋飾,四個足是昂首張口的怪獸,鏤空的孔蓋是繡雕夔龍。其實它不僅經看而且還有妙用呢!使用是,先用這四個環把中間的缶拉出來,在鑒里放入熱水或者冰,在缶里放入酒,在把缶拉入鑒中,鑒缶就可以工作了,既可以溫酒又可以冰酒,怎么樣是不是很奇特呢?而且這里還有一個過濾器是用來過濾酒中的殘渣的,各位是不是要驚嘆于古人的創造力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