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關于800字的導游詞
導游詞怎么寫?下面小編為你整合整理了一些關于800字的導游詞,希望你們喜歡。
玉淵潭導游詞
在阜成門外,東臨釣魚臺,西到三環路,東西長約1.7公里,占地面積 137公頃,其中一半為水面,湖水蕩漾。綠樹成蔭。為北京近郊較大公園之一。《明一統志》載:“玉淵潭在府西,元時郡人丁氏故池,柳堤環抱,景氣蕭爽,沙禽水鳥多翔集其間,為游賞佳麗之所。”由于這里地勢低洼,西山一帶山水匯積于此。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浚治成湖,以受香山新開引河上水。又在下口建閘,俾資蓄泄湖水,合引河水由三里河達阜成門之護城河。東部建有行宮。后湖淤塞,雜草叢生。解放后,配合永定河引水工程,在舊湖南邊挖了一個約10公頃的新湖,狀如葫蘆,名八一湖。下游建有實驗水電站一座。新舊二湖東西兩端相聯,既可引水,又能蓄水.1960年密云水庫修建后,引水工程南端,由昆明湖到玉淵潭的引水渠,在羅道莊與永定河引水渠相匯,同經玉淵潭流入護城河。近年來大力建設公園,修了環湖路,在園內還建了游廊點景建筑,逐步豐富園容。玉淵潭不僅是景色宜人,環境清幽,樹木茂密,為西郊盛暑納涼、游泳、劃船的場所;而且在北京水利工程上起著引水、調洪的作用。
·北京圓明園導游詞 ·北京故宮導游詞參考 ·北京明十三陵導游詞 ·北京八達嶺長城導游詞
龍潭浮翠導游詞
水上公園是天津最大的綜合性公園,位于市區西南,面積150多公頃,1950年興建。1989年新評為“津門十景"之一,景名“龍潭浮翠",是天津市民和中外游客游樂、休息的好場所。
既叫水上公園,當然以水取勝。它的同約為陸地的1.2倍。從公園東門進園,放眼一望,頓覺視野寬闊,大處湖光水色之間,環繞著13座小島。島上翠槐綠柳,紅亭朱閣倒映水中。島間有造型優美的拱橋、曲橋、長廊、回欄相通,更有柳岸、桃堤相連,把水面分成了東湖、西湖、南湖三大水域。游艇載著游客來往于水上,小船載著情侶蕩漾于湖心。近岸水面則浮著荷花、睡蓮。
沿堤漫步游覽園中景點,進門北側有近兩百米長廊橫臥。長廊以北是兒童運動場。沿桃柳堤西行,可到公園中心的文化廣場。隔水可望芙蓉水榭和湖濱軒。穿過五曲橋,在一座土山上有一座高27米、建筑別致的眺園亭。它是全園的制高點。登亭一望,整個水上公園的風光盡收眼底。西湖的湖心島、玉橋、琵琶島與對岸的登瀛樓遙遙相望。從眺園亭下來,向南過雙曲拱橋,經登瀛樓、寥廓天,就可游覽公園最南部主要景點動物園。動物園中展出著異獸珍禽100多種,最為精彩誘人。猴園里,大猴、小猴攀援戲耍,爭吃游客投給的蘋果。猩猩館里,大猩猩有時對人怒吼 。兇猛的山魈也許對人作一個難看的咧嘴笑臉。非洲大象,用長鼻子卷起青草送進嘴里吃著。長頸鹿高昂著頭,在欄院中給游人投來友善的目光。非洲河馬俯臥池中只露出難看的鼻子眼睛。獅虎山中的非洲獅、東北虎在籠中走來走去,偶爾怒吼一聲,似乎震得山搖地動。熊院里,笨頭笨腳的大熊直立身體,張開大嘴接食著游客丟下的面包塊兒。熊貓館里,大熊獵捧著竹枝葉嚼食著。珍禽園里,大孔雀見到穿著花衣裙的少女,便要展開羽屏與之比美,祝君吉祥。在這珍稀動物的王國里,人們將忘疲倦和煩惱。
離開動物園往回走的時候,人們也許會想,水上公園的景名為什么叫“龍潭浮翠"。原來這片湖水名叫青龍潭。當地民間神話傳說是主管大青河的青龍因為給干旱的天津衛南一帶耕去播雨,拯救百姓而觸犯了龍王,被龍王在李七莊上空斬掉龍頭,青龍的一腔清泉傾瀉在這里,形成一個碧藍的大水潭。從此人們叫它青龍潭,青龍潭建成公園后,水上諸島堆藍疊綠,水面荷葉浮翠飄香,因此景名“龍潭浮翠"不僅恰當,而且優美生動。
天津導游詞 ·天津海河外灘公園導游詞 ·清真大寺導游詞
龍潭里有龍舟作為游覽船.當看完動物園出來時,乘坐龍舟,觀賞湖景,那是很愉快的。龍舟有兩條,長15.4米,寬3.66米,船殼高1.05米。龍頭、龍尾與船殼為一體,玻璃鋼材料制成,龍背上有一座木結構仿古建筑亭廊。亭廊兩端是兩個樓亭。亭頂涂著黃漆,仿琉璃瓦。廊內頂圍彩繪各種民間故事、神話傳說。中間有一幅四龍戲珠圖,亭和廊的建筑風格像宮闕一樣,金碧輝煌。船頭是兩根金龍盤繞的柱子。龍角、龍須、龍眼十分生動。船中有60個座椅。船以電瓶為動力,無污染和噪音,游客坐在椅上,一邊聽音樂,一邊憑欄觀賞拱橋、紅蓮島、碧波莊、神戶園諸景。七分鐘便駛完航程.乘龍舟舒適安全,令人領略了水上風光特色,快樂地度過美好時刻。
清真大寺導游詞
各位團友,女士們、先生們,大家好!我是旅行社的導游員,我們下一個即將游覽的旅游點是清真大寺。下面,我來給大家介紹一下清真大寺的概況。
極具民族特色的具有濃郁伊斯蘭風情的清真大寺位于呼和浩特市回民區通道南路南端東側,是呼和浩特市原有八座清真寺中建筑年代最早、規模最大的寺,故名清真大寺。清真寺是穆斯林(伊斯蘭教信徒)的禮拜寺院,是回族等信仰伊斯蘭教的民族民眾舉行宗教儀式的專用寺宇。
清真大寺,始建于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據《清真寺南北講堂碑記》記載:“自大清定鼎以來,建立多年。”初建時較為簡陋。到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曾大規模擴建。-1925回族群眾又募捐再度重修。全寺占地面積約4000平方米。重修時大殿增高1.7米,擴大了七間,南北講堂展后5.7米,增高1米。寺的總面積擴大了數十平方米。
伊斯蘭教傳入呼和浩特,最早可以上溯到遼、金、元時期,當時就有許多“回回人”居住在豐州城內。
明朝中后期阿勒坦汗率部駐牧于土默特平原,建立了最早的呼和浩特城(歸化城),并允許山西、河北的農民前來開墾耕地。由于這里是“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的地方,土質肥沃,很多中原地區農民都紛至沓來。也有許多回回人來到這里經商做生意。
清朝康熙年間漠西蒙古的準葛爾部落在首領噶爾丹的率領之下占據天山南北,派遣了許多商隊來到呼和浩特進行貿易。隨著噶爾丹的野心膨脹,敢于和清廷分庭抗禮,對康熙皇帝提出“圣上君南方,我長北方”,康熙皇帝開始御駕親征,最終迫使噶爾丹兵敗被殺。在開戰之初,康熙皇帝曾下令遣送回回商人還鄉,但是有170多人不愿離開,在請示了朝廷后留居在呼和浩特。隨后,于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清廷將張家口的回民也集中到歸化城北,在現在的舊城北門外修建了呼和浩特這座最早的清真寺。
清乾隆年間,清廷再次發兵征討準葛爾部,新疆有不少穆斯林青年自愿隨清軍討逆,并屢建奇功,戰爭勝利后隨八旗軍來到了歸化城,在城南的八拜村定居下來,建起了“回回營”。之后,還有許多北京、天津、河北、山西、河南、山東的回回人也來到呼和浩特定居下來。他們多數以經商為主,并逐步發展了屠宰、餐飲、皮毛、牲畜交易、駝隊運輸等,為呼和浩特商業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當時,香妃被選入宮,有300多名新疆回回兵和香妃家族的人護送香妃進京。回來的路上經過呼和浩特,發現在這里風光秀麗,水草豐美,流連忘返,不愿再回到新疆,于是就請求當時的乾隆皇帝在歸化城賜給他們“一馬之地”(跑馬一圈所圈的土地,也有人說是“一箭之地”,就是拉滿弓射出一支箭的距離),這些人后來就定居在這里。據說現在呼和浩特姓馬的回族就是當年護送香妃入京的回回人的后裔。后來回族人越來越多,多數居住在舊城北門外。他們有的經商做生意,逐漸變得富裕,就共同集資在舊城北門外數里弧形區域內建起了五六座清真寺。這一區域就形成現在的回民區。
清真寺,又稱禮拜寺,是伊斯蘭教穆斯林們朝拜真主和舉行各種宗教儀式的地方。漢語中“清真”一詞,從我國南北朝時代便開始使用。但從南北朝到宋朝約800多年的時間里,“清真”一詞在文人筆下只是用來贊美品格高尚的人物或描寫清雅幽美的環境,與伊斯蘭教寺廟無關。
元代以后,“清真”一詞開始與宗教相聯系。明中葉后,回族穆斯林賦予“清真”一詞以新的含義。他們認為“清”者是指真主“超然無染、不拘方位”,“真”者是指“真主永存、獨一至尊”。
伊斯蘭教信仰的中心是:“萬物非主,惟有真主。穆罕默德是主的使者。”這兩句話一般被稱為“清真言”。這樣,直至解放前,在我國社會上都把伊斯蘭教稱為清真教。后來,人們把按照伊斯蘭教的風俗習慣制作的各種食品,稱為“清真食品”或“清真糕點”。此外還有“清真餐廳”、“清真小吃店”等。現在,“清真”一詞已成為世人共知的特殊專項用語了。
〔實地導游講解部分〕
現在我們已到達清真大寺的門前。請大家下車跟我來,讓我們一起參觀這座別具風情的清真大寺吧!
清真大寺坐東向西,大家都知道這個方向是朝向伊斯蘭教圣城麥加(在沙特阿拉伯)的方向,中間的門為朱紅色正門。門楣上有清代光緒年間制作的“清真大寺”匾額及楷書“國泰”“民安”四字磚雕。寺門前原有影壁,高丈余,現已拆除。大殿的外墻后壁正對正門。正門南北兩側的門是旁門,兩邊是藍色的墻面。
大家請看,大門內正面是莊嚴肅穆的禮拜殿,系水磨青磚的中式建筑,面積有25間普通房屋大小,可以同時容500人進行禮拜活動。殿后的墻壁上,鐫刻有擔任綏遠都統的甘肅回族人馬福祥題寫的“認主獨一”、“正心”、“誠意”、“修身”、“明心”、“見性”14個正楷大字,筆勢圓潤飽滿、端莊有力。
禮拜殿是寺院內主體建筑,造型別致,殿門朝東,是三開拱形門。上楣刻有精細的阿拉伯文,意譯為“安拉是天地間的光輝”。大殿前有“月臺”,登上月臺可進入大殿,殿內只允許男性穆斯林集體參加教內重大活動。清真大寺內的裝飾紋樣都用阿拉伯文、幾何線紋和各種植物做題材,具有濃郁的伊斯蘭風情。殿內壁上飾有經文。殿頂由十二根紅漆大柱立撐,支柱上刻著《古蘭經》,寺內也藏有《古蘭經》三十卷,是研究伊斯蘭教的重要文獻,更是呼和浩特穆斯林最珍貴的伊斯蘭教經典和地區歷史文物。大殿房頂上有五座六角頂樓(象征穆斯林必須堅持和恪守的“念、禮、齋、課、朝”五大天命)。殿前寺院兩側建有南北講堂。大殿正東有過廳,廳內壁上繪有麥加的大清真寺和“天房圖”。經過廳可通往后院。院內正北有沐浴室,穆斯林沐浴凈身后方可入殿禮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