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館導游詞范文4篇
以下是為大家整理的陜西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導游詞范文!!!
尊敬的女士們、先生們:
今天,我們將參觀秦兵馬俑博物館。秦兵馬俑博物館位于酉安市東35公里處,從喜來登酒店坐車到那里大約需要50分鐘時間。自秦兵馬俑博物館于1979年10月1日開館至今,已有為效眾多國家的黨政首腦都參觀過這個博物館,更有數以百萬計的中外游客不遠干里來參觀這個人類奇跡。法國總統希拉克曾留言說過:“世界上原有七大奇跡,秦兵馬俑的發現,可以說是第八大奇跡了。不看金塔.不算真正到過埃及‘不看秦俑,不算真正到過中國。”美國前副總統蒙代爾也說;“這是真正的奇跡。全世界人民都應該到這里看一看。”從這些高度凝練的話語中,我們不難看出秦俑的歷史價值及藝術價值。下面,我想把秦始皇這位成就一代偉業的歷史巨人介紹給諸位,以便使大家能對秦始皇兵馬俑和與之相關的歷史有一個較詳盡的了解。
談秦兵馬俑,必須先介紹一下面贏政。公元前259年,一代偉人贏政誕生了。13歲時,其父死后.他繼承了王位。按照泰國慣例.國王在22歲舉行過“加冕禮”以后,才可以親自執政。當時.秦國的大權仍攀握在太后、相國呂不韋、宦官謬癟(1606i)手中。特別是螺貞.手握大權,炙手可熱,他見宛改逐漸長大,便陰謀叛亂.奪取政權。公元前238年,22歲的贏政去故都雍城納新年宮舉行加冕禮。謬酉在從霸年宮回咸陽的路上埋下伏兵,準備將贏政殺死。當贏政察覺此事后,憑優勢兵力訂敗鑼盔,將其生擒并車裂致死。贏政親致以后.以呂不韋放縱嫁亮為名,放逐日不韋。呂不韋后來飲毒灑自斃。這樣,贏政順利地消滅了政權內部的兩大敵對勢力,鞏固了自身的地位。
為了進一步鞏固君主權力,贏政選用了一批精明強干酌文臣武將,如掌握軍事的尉繚,攀管國歐的李斯。接著,贏政制定了遠交近攻、離間外敵、各個擊破的戰賂方針,開始統一中國,結束了春秋戰國以來長達500多年各諸侯國割據稱雄的混亂局面。從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在不到io年的時間里,泰國滅亡了6國,終于完成了統一大業,建立了第一個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為封建社會經濟、政治、思想文化的迅速發展奠定了基礎。這又一次顯示了贏政的維才大賂。
贏政稱自己為始皇帝.因為他希望他的子孫后代能把他所創立的政權干代萬代傳下去。為此.他整頓了官僚制度。第一.從中央到地方的官吏全由他親自任免;第二,廢除分封制,推行郡縣制。第三.秦始皇還統一了法律、文、貨幣、度量衡等。這些措施極大地推動了封建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另外,他還征用勞役,廣修馳道,使各地交通便利,以利經濟文化的交流。他將戰國時期秦、趙、燕三國修筑的長城連在一起后.又加以擴展,形成了西起甘肅臨挑,東到遼東因石的萬里長城,有效地遏制tjb方游牧部族對案朝的騷擾。
中國皇帝大都為自己營造巨大而豪華的陵墓。在這一點上,案始皇也不例外。在他13歲剛即位時,就下令為其修建陵墓。這座原高120米.周長多米的巨大陵丘、雖經風雨侵蝕和人為破壞,現在仍有76米之高,g長400多米之大.案始皇把都城威陽微縮于自己的陵園內,其布局幾乎完全相同。陵園內城西北部為獻殿建筑區,陵東北部洼地是用以祭記的養魚池,陵園外城西北角是石料加工場.陵西外城之外是一個大墳場。據史書記載,秦朝全國總人口約萬,壯丁不過700萬,而筑陵時,壯丁最多達70萬,可見工程之浩大。
案始皇的陵寢如同一座龐大的地下宮殿,真可謂是一座地下“福地天堂”。墓室屋頂有天文星宿圖,t是由各種均餡生輝的珠寶構成的,下邊有五岳、九州以及由機械驅動水銀構成的江河湖海。另外,還沒有讓百官朝拜案始皇的大廳。為防止盜威,每座墓門上都安有自動發射的弓箭。整個陵墓可以說是一個金碧輝煌,固若金湯的地下王官。案始皇把生前所享受的一切也搬到了地下.供他在另一個世界繼續享用。他連那些為他伴駕b不曾生育的宮女,以及辛勤修建地下陵寢的工匠們都不放過.下令在他人殆時,將這些人統統活埋,為的是不讓宮女外嫁他人,不讓陵寢內的秘密泄露。
現在,我們面對的是秦俑館一號坑,坑里就是號稱“世界第八大奇跡”的秦兵馬俑。面對威武整肅的龐大軍陣,你們的腦子里一定會閃現如下問題:這些秦傭是怎么發現的?為什么他們的相貌各異?為什么要制作這些俑?1、2、3號坑里共有多少俑等等。好,現在我就一一回答大家的這些問題。
這些俑是1974年3月西楊村農民們在打井的過程中發現的。據村里的老人講.早在明朝,就有人在這里發現了秦俑。有一天,住在村里的難民在村外空地上訂了一口井,井水清澈,甚是喜人,可是第二天他們卻發現井底的水不見了。他們中膽大的腰系繩子,下去查看。不一會兒.井里傳來驚叫聲,上面的人暖緊把井里的人拉上來。這人說,他看見一個站立著的、身穿盔甲的怪物.伸手要抓他。聽者都非常害怕,想趕快用土回填那口井。但他們最終決定報告文物部門。
經過考古專家們的勘探、鑒定.秦捅館內的t、2、3號坑被確認為案始皇棱的陪葬坑。從1974年到1979年,經過5年的艱苦努力,在1號坑遺址上矗立起一座氣勢宏偉、結構科學的建筑物。這就是1979年10月對國內外游客開放的素兵馬俑1號坑。3號坑在1989年9月27日——世界旅游日對外開放。現在,在2號坑的遺址上,一座大理石建筑又落成了,它于1994年11月開始接待游客。從此,3個俑坑全都被保護在建筑物里,不再經受風吹日曬雨淋。在供游人觀看、懷古的同時,考古工作者們還在這里繼續發掘整理兵馬俑。
經測量,1號坑東西長330米,南北寬62米,面積4260平方米。侗坑的最東端是3gf面向東的武士,每排7個,共210個捅。他們是部隊的前鋒。前鋒部隊的后面為部隊的主體,他們被誹成38路縱隊,站在11個坑道里。每個坑道都是青磚鋪地,坑道內例的兩邊,每隔2米就有1根立柱。這些立柱支撐著木質屋頂,屋頂上是織成“人”形的紋席.席上是土。整個坑道距地表5米深。另外,在坑道的南、北、西三面備有一列面向外的武士.他們分別是部隊的右翼、左翼和后衛。現在,1號坑已出土1000多件陶桶。根據推剿.全部發掘完后.僅1號坑就將出土6000多個兵馬桶。
這里是1994年11月開放的2號坑。它是由車兵、騎兵和步兵構成的曲尺形方陣。估計可出土兵侗1000多件,車馬和鞍馬500多匹。2號坑占地6000平方米。它東面突出部分為一個小方陣,6334個彎兵桶組成。2號坑南部為64乘戰車組成納方陣,每排有8輛戰車,共8誹;中部為19輛戰車和隨車徒手兵涌;北部是戰車和騎兵。北部是由戰車6乘、鞍馬和騎兵各124件組成的騎兵陣。
現在,我們來到了3號坑,它位于2號坑西邊25米處。這個坑是1976年發現的。它里凹形,占地520平方米。在3號坑里,考古專家們只發現1輛戰車和64件武士捅。它們兩兩相對站立,手捏儀衛兵器曼(sh6)。大多數考古專家認為,從這個坑里武士的排列方式和手中所握的兵器,以及該坑與秦陵的位置來判斷,3號坑是整個軍陣的指揮部。據估計,等1、2、3導坑全部開損后,將出土8000多件陶佰。這些佰相貌各異:有的沉穩剛毅,有的英勇果敢,有的慈善含笑。可謂楊楊如生,神情各異。因為,它們全是根據秦始皇徹林軍中的將士們制作的,因此,在8000“地下御林軍”中,彌絕對找不到兩個相貌、形體相同的捅。他們一個個氣廢不凡,最重的有300多公斤,員輕的也有100多公斤,身高從1.7米到1.9米不等。如果大家仔細觀瞧,不難分辨出兵桶中履些是陜酉人,娜些是四川人,哪些是甘肅東部人。這從他們的胡須梳理方式和長相即可看出。我們很多人在電影中都見過日本人的“仁丹須”.其實,案便中就有蓄仁丹胡酌,可見,這并不是日本人的發明,早在多年前,中國就有人留這種胡須了。
那些穿窄袖戰袍外套,披掛齊腰短甲,腳登緊帶獸皮鞋,頭戴防風婦的,顯然是機警的騎兵。那個左腳著地,s膝弓起,右腿脆地,有腳底向后翹起的為跪射佰。
他雙目乎視前方,神情專注。這個涌鞋底的針角,兩頭細致續密.中間疏稀.完全符合歷支真實。在五六十年代的陜西農村,很多農民仍喜歡穿這種掛、只是鞋尖不向上朗翹而已。幾乎每個捅的衣襟上都刻有工匠的姓名,這符合“物勒工名,以考其誠”的制度。我們今天實行的產品質量監督管理制度,秦人XX年前就已采用了。
涌坑中約馬屑典型的河西走廊馬。它身高l5米,長2米,分為頭、頸、軀干和腿四部分。腿為實心,軀干中空,分段燒制,再組合在一起。馬的兩耳宜立,體型健壯優美。由此可看出,秦人不愧為養馬世族。大家也許要問秦始皇為什么要為他制作數量如此之多的兵馬桶呢?它們是怎樣燒制成的呢?原來,秦始皇曾想用4000童男童女為其殉葬。他降旨令李斯承辦此事。李斯心中懼怕.未敢馬上執行此令。因為,6造秦腔.建筑長城已惹得民怨沸騰,再讓如此眾多的童男室女殉葬,豈不是火上澆油嗎?他將來恐怕也死無葬身之地。于是,李斯向美始皇建議;制作與其人真馬一樣大小的兵馬桶,守護其亡靈,以壯聲威。聞聽此官,秦始皇大喜,他重新降旨,讓李斯征集全國的能工巧匠.以他的8060御林軍為原型.q作陶佰。這些桶必須手握實戰兵器按實戰隊形排列,秦始皇再三囑咐李斯,此事萬不能叫御林軍知道。因為秦朝民間流傳一個說法,如果一個人被別人復制成柄.其魂也就被勾走了.這可是大忌。案始皇當然不愿惹怒他喜愛的曰林軍了。工匠們紛紛去找詢林軍中自己的親戚、朋友、老鄉、熟人,仔細觀察其容貌特征,并默記于心。回去后,工匠們用模壓、塑捏、刻畫、貼條等手法制成陶佰,然后放在窯里燒。可是,放進去的陶佰全都被燒炸了,工匠們百思不解其中原因。后來,一個工匠為發泄對監工的仇恨,把制好的監工陶涌的頭去掉,將其四肢“削”去,用手“掏凈”其內臟,放到窯里分段燒。這一次竟沒炸窯。他把頭和四肢裝在佰身上,一個活生生的監工出現了。,由此,工匠們開始了大規模的制捅工程。8000御林軍捅就這樣被造了出來。
當然,案兵馬桶是借龐大的軍隊,來顯示秦始皇滅六國、建立統一帝目的雄心壯志酌。這些兵涌手執短兵器、長兵器和遠射兵器,如劍、銥、吳鉤、矛t戈、曼、裁、鉸、弓、彎等。這些兵器主要是用銅和錫做成的,經分析里邊還含有其它13種稀有金屬。為防止兵器生銹,案人在兵器表面徐有一層鉻鹽氧化物,這種鍍鉻技術在本世紀20年代才由檀國人發明出來,而我國在多年前就開始在兵器上鍍鉻,這實在令人嘆跟。現已出土的彎機,分小、中、大三種類型。前兩種舀機,案兵用手拉弓弦就可以,而大型彎機,榮兵必須借助杠桿.才能將弓弦拉到扳機上。大型露機的射程為600多米,可比得上一支老式步槍了。
這是1980年在案陵西邊18米處發現的兩乘青銅車馬。一號車馬為駟馬高車,二號車馬為騾馬安車。韌發現時,這兩乘車馬破損嚴重,尤其是供秦始皇靈魂乘坐的安車,已破碎成1500多片.經考古工作者修復后,現在,它們看上去完好如韌。兩乘車的車、馬、人都是仿照真車、真馬、真人,按比例縮小二分之一制成的,僅安車上金銀飾物就有1720件,重達7公斤。鋼車馬給人的不僅是藝術享受,更為重要的是.它們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和科學價值。銅車馬是我們了解、研究秦朝車制、冶金鑄造技術、工藝水平等不可多得的實物資科。雖然.英雄一世,創立無數偉績的秦始皇——贏政早已去世多年了,但是,他的偉績,以及現存的兵馬桶留給人們的思考是什么呢?或者說,我們能從上述事物中吸取些什么呢?我想,敢創歷史先河、為國家統一不懼死亡的鋁賂和勇氣是我們應該吸取和仿效的。一代偉人贏政橫掃六國、統一中國的非凡氣度和魄力仍不失為我們今天克服前進路上的障礙的巨大動力。一個民族.一個國家想要富強,沒有這種氣魄是不行的!
歡迎大家來到荊州這座充滿古代氣息的城市,大家好今天由我擔任大家的導游,我姓張大家可以叫我張導。 荊州位于長江之濱,地處江漢平原腹地,素有“魚米之鄉”的美譽,它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是楚文化的發祥地,也是三國文化的聚集地之一;同時它還是國務院首批公布的二十四座歷史文化名城之一。今天我要帶大家去參觀的景點是荊州博物館,請大家隨我的腳步,共同走進那段輝煌遠久的歷史。
荊州博物館位于荊州城西門開元觀,是一座地方綜合性博物館,它占地70畝,在全國地市級博物館中規模首屈一指。同時,博物館還以其優美的環境、豐富的館藏文物和獨具地域特色的文物珍品陳列,以及考古研究的豐碩成果而享譽海內外,其館藏文物逾10萬余件,其中國家一、二類物近500件。1994年經國家文物局專家評選,該館榮獲全國地市級“十佳博物館之首”的美譽。目前,館內有7個精品展室。其中,珍品樓內有鳳凰山168號漢墓展、古代漆木器精品展和楚漢文化絲織品展;主樓內則有濃縮了從舊時器時代的雞公山遺址到新石器時代的大溪文化、屈家嶺文化、石家河文化代表性文物的江漢平原原始文化展、1999年被國家文物局評為十佳精品展之一的江漢平原文化展、以瓷器為主的傳世文物展、楚漢簡牘丈展。此外,還有天星觀二號墓出土文物專題展和楚樂宮展演。今天我們主要參觀珍品樓內的三大展覽。
如果我們把荊州博物館比作文物的寶藏,那么珍品樓的文物則是這座寶藏中的“寶中至寶”。
現在請允許我向各位提一個問題:大家想象過多年前中國人蓋的被子是什么樣的嗎?接下來,我將要帶大家參觀的是荊州博物館的楚漢絲織品展館。《楚漢織繡品展》,主要展出了1982年1月在原江陵縣馬山磚瓦廠一號楚墓中發掘出土的一批戰國中晚期絹、紗、羅、錦等絲綢織繡,包含有衣、褲、衾被、絲帶等成品。這些絲織品有的薄如蟬翼,輕若籠煙;有的刺繡飛禽走獸,栩栩如生;有的色澤艷麗,五彩紛呈;有的經緯密度,超乎想象,密于今天的降落傘。絲綢織品富含蛋白質,極難長久保存。馬山一號墓出土的這批絲織品其年代之早、數量之多、保存之好、工藝之高超,均可稱“最”。荊州博物館也因之而有“絲綢寶庫”的盛譽。從圖案上看,不僅有素潔大方的幾何紋,也有結構復雜的人物花卉,其表現手法既有刺繡,也有提花。絲綢的品類有絹、紗、羅、綿、綢、絳等,顏色多達10余種,并巧妙的運用了滌飾、練染等工藝技術。不僅如此,這個絲綢寶庫的刺繡成衣,通幅圖案的多彩織綿,緯線起針的滌帶,在迄今發現的戰國絲綢中均屬首見。
大家請看,這是一件絹底繡花綿衾。衾是什么呢?原來衾就是古人睡覺時蓋的被子。它的長、寬均為1.9米,設計十分科學,正上方有一凹口,凹口容頸,兩側裹肩,睡覺時肩膀不外露,因而不易著涼;而且頭和腳分得很清楚,既衛生又實用。繡衾的花紋也很引人注目,對龍對鳳,左右排列,并間以花草相連。這對頭上長角的龍,一腳站立,一腳平伸,狀若舞蹈,生動傳神;這對身體卷曲的龍,張牙舞爪,氣勢威猛,咄咄逼人;而這對頸項彎曲的鳳鳥,正展開雙翅,高卷尾羽,形態十分優雅;這對展翅的鳳鳥,相對而立,各自回首后顧,情意纏綿。整幅畫面構圖簡練、線條流暢、造型生動、針法純熟,真不愧是繡品中的上乘之作。馬山1號墓出土的絲織物,樣樣是珍品,件件是國寶,早已引起眾多專家學者的濃厚興趣。著名考古學家夏鼐說:“馬山1號墓代表了楚文化的水平”江澤民主席在視察荊州博物館時,也曾興致勃勃地觀看了絲織品,并贊嘆:“這是舉世無雙的國寶,一定要好好保護,好好宣傳”。
大家可以仔細看一下,有什么問題可以問我,呆會我和大家一起去看三大展覽中的〈鳳凰山168號漢墓展〉去看一下那具世上僅有兩具的西漢古尸。
廣東省博物館是中國省級綜合性博物館。位于廣東省廣州市文明路中山大學舊址。1957年籌建,1959年開放。占地面積2.9萬平方米。廣東省博物館位于文明路,包括三個部分:博物館展館,國民黨一大舊址,魯迅博物館。博物館展館本身,是一個嶄新的建筑,與它旁邊的國民黨一大與魯迅博物館形成兩種很迥然不同的風格。郭沫若為廣東博物館題名。
該館藏品以地方文物為主,共12.4萬多件,有陶瓷、畫、端硯、金木雕、錢幣及出土文物等。。一級藏品300多件。珍品有全國僅有的宋代陳容墨龍圖,以及清代猴王端硯,北宋熙寧元年(1068)白釉釋迦牟尼像。
現在的新館是在1992年新建的,是一座具有現代化設施的新陳列大樓,樓的四面都是白色的浮雕,分別是廣東的著名人物孫中山和廣東著名歷史事件,虎門銷煙等等,新館有13個展廳,2個序廳和一個學術報告廳。陳列面積2197平方米,陳列大樓的南邊,露天陳列鴉片戰爭時期中國軍民抗擊英國侵略的3尊鐵炮以及300多年前墜落在英德縣的一塊 8000多斤重的隕鐵。《廣東古代史》陳列,共有展品2123件,系統地展示廣東古代政治、經濟、文化、交通等歷史。《廣東近代史》陳列,展品1244件。反映了從鴉片戰爭到太平天國運動時期廣東人民的反侵略反封建斗爭以及洋務運動時期廣東民族資本主義工業的興起和康有為、梁啟超為首的資產階級維新運動,還介紹了孫中山早期的革命活動和同盟會的成立及其在兩廣發動的多次武裝起義,著重表現了辛亥年“三•一九”廣州起義和武昌起義。
鐘樓,原來是清代廣東貢院的一部分;1905年后改為兩廣速成講習所,兩代優級師范學堂;1912年改為廣東文藝優級師范學校;1924年易名為廣東大學;1926年改為中山大學。鐘樓正門是拱形園柱廊,樓的前半部為兩蹭,后半部一層,整座樓為磚木結構,其平面似“山”形。因樓的四面都裝有時鐘,故名鐘樓。鐘樓與它前面的廣場被譽為是“革命的大本營”。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就是在這個鐘樓的禮堂召開的。現在已恢復當時大會時的原狀,主席臺上懸掛孫中山像和中國國民黨黨旗,臺下左右為中央臨時執行委員席,代表席六排有編號和姓名。遙想當年,廣州是革命根據地,鐘樓禮堂和廣場成為國共兩黨領導人經常出席群眾集會的中心場所,譽為“革命的大本營”。再看看過去的照片中的小樹,現在已長成,為這個革命的搖籃遮風雨。鐘樓還曾是現在中山大學的前身,鐘樓二樓西側面是當年中山大學校務室,會議室和魯迅先生的臥室兼工作室。所以這里還有魯迅先生身前的擺設,從他年少時求學的三味書屋,到后來的上海的居所擺設,以及各種木刻,魯迅先生在各個時期的文學創造思想,整個思想歷程的變化。
該館先后與香港大學馮平山博物館、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 澳門賈梅士博物院聯合舉辦了 《石灣陶瓷》、《明清廣東法書》、《廣東先秦出土文物》、《蘇六朋書畫》、《廣東唐窯址出土陶瓷》、《廣東出土晉唐文物》等展覽。
尊敬的女士們、先生們:
今天,我們將參觀秦兵馬俑博物館。秦兵馬俑博物館位于酉安市東35公里處,從喜來登酒店坐車到那里大約需要50分鐘時間。自秦兵馬俑博物館于1979年10月1日開館至今,已有為效眾多國家的黨政首腦都參觀過這個博物館,更有數以百萬計的中外游客不遠干里來參觀這個人類奇跡。法國總統希拉克曾留言說過:“世界上原有七大奇跡,秦兵馬俑的發現,可以說是第八大奇跡了。不看金塔.不算真正到過埃及‘不看秦俑,不算真正到過中國。”美國前副總統蒙代爾也說;“這是真正的奇跡。全世界人民都應該到這里看一看。”從這些高度凝練的話語中,我們不難看出秦俑的歷史價值及藝術價值。下面,我想把秦始皇這位成就一代偉業的歷史巨人介紹給諸位,以便使大家能對秦始皇兵馬俑和與之相關的歷史有一個較詳盡的了解。
談秦兵馬俑,必須先介紹一下面贏政。公元前259年,一代偉人贏政誕生了。13歲時,其父死后.他繼承了王位。按照泰國慣例.國王在22歲舉行過“加冕禮”以后,才可以親自執政。當時.秦國的大權仍攀握在太后、相國呂不韋、宦官謬癟(160 6i)手中。特別是螺貞.手握大權,炙手可熱,他見宛改逐漸長大,便陰謀叛亂.奪取政權。公元前238年,22歲的贏政去故都雍城納新年宮舉行加冕禮。謬酉在從霸年宮回咸陽的路上埋下伏兵,準備將贏政殺死。當贏政察覺此事后,憑優勢兵力訂敗鑼盔,將其生擒并車裂致死。贏政親致以后.以呂不韋放縱嫁亮為名,放逐日不韋。呂不韋后來飲毒灑自斃。這樣,贏政順利地消滅了政權內部的兩大敵對勢力,鞏固了自身的地位。
為了進一步鞏固君主權力,贏政選用了一批精明強干酌文臣武將,如掌握軍事的尉繚,攀管國歐的李斯。接著,贏政制定了遠交近攻、離間外敵、各個擊破的戰賂方針,開始統一中國,結束了春秋戰國以來長達500多年各諸侯國割據稱雄的混亂局面。從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在不到io年的時間里,泰國滅亡了6國,終于完成了統一大業,建立了第一個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為封建社會經濟、政治、思想文化的迅速發展奠定了基礎。這又一次顯示了贏政的維才大賂。
贏政稱自己為始皇帝.因為他希望他的子孫后代能把他所創立的政權干代萬代傳下去。為此.他整頓了官僚制度。第一.從中央到地方的官吏全由他親自任免;第二,廢除分封制,推行郡縣制。第三.秦始皇還統一了法律、文、貨幣、度量衡等。這些措施極大地推動了封建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另外,他還征用勞役,廣修馳道,使各地交通便利,以利經濟文化的交流。他將戰國時期秦、趙、燕三國修筑的長城連在一起后.又加以擴展,形成了西起甘肅臨挑,東到遼東因石的萬里長城,有效地遏制tjb方游牧部族對案朝的騷擾。
中國皇帝大都為自己營造巨大而豪華的陵墓。在這一點上,案始皇也不例外。在他13歲剛即位時,就下令為其修建陵墓。這座原高120米.周長多米的巨大陵丘、雖經風雨侵蝕和人為破壞,現在仍有76米之高,g長400多米之大.案始皇把都城威陽微縮于自己的陵園內,其布局幾乎完全相同。陵園內城西北部為獻殿建筑區,陵東北部洼地是用以祭記的養魚池,陵園外城西北角是石料加工場.陵西外城之外是一個大墳場。據史書記載,秦朝全國總人口約萬,壯丁不過700萬,而筑陵時,壯丁最多達70萬,可見工程之浩大。
案始皇的陵寢如同一座龐大的地下宮殿,真可謂是一座地下“福地天堂”。墓室屋頂有天文星宿圖,t是由各種均餡生輝的珠寶構成的,下邊有五岳、九州以及由機械驅動水銀構成的江河湖海。另外,還沒有讓百官朝拜案始皇的大廳。為防止盜威,每座墓門上都安有自動發射的弓箭。整個陵墓可以說是一個金碧輝煌,固若金湯的地下王官。案始皇把生前所享受的一切也搬到了地下.供他在另一個世界繼續享用。他連那些為他伴駕b不曾生育的宮女,以及辛勤修建地下陵寢的工匠們都不放過.下令在他人殆時,將這些人統統活埋,為的是不讓宮女外嫁他人,不讓陵寢內的秘密泄露。
現在,我們面對的是秦俑館一號坑,坑里就是號稱“世界第八大奇跡”的秦兵馬俑。面對威武整肅的龐大軍陣,你們的腦子里一定會閃現如下問題:這些秦傭是怎么發現的?為什么他們的相貌各異?為什么要制作這些俑?1、2、3號坑里共有多少俑等等。好,現在我就一一回答大家的這些問題。
這些俑是1974年3月西楊村農民們在打井的過程中發現的。據村里的老人講.早在明朝,就有人在這里發現了秦俑。有一天,住在村里的難民在村外空地上訂了一口井,井水清澈,甚是喜人,可是第二天他們卻發現井底的水不見了。他們中膽大的腰系繩子,下去查看。不一會兒.井里傳來驚叫聲,上面的人暖緊把井里的人拉上來。這人說,他看見一個站立著的、身穿盔甲的怪物.伸手要抓他。聽者都非常害怕,想趕快用土回填那口井。但他們最終決定報告文物部門。
經過考古專家們的勘探、鑒定.秦捅館內的t、2、3號坑被確認為案始皇棱的陪葬坑。從1974年到1979年,經過5年的艱苦努力,在1號坑遺址上矗立起一座氣勢宏偉、結構科學的建筑物。這就是1979年10月對國內外游客開放的素兵馬俑1號坑。3號坑在1989年9月27日——世界旅游日對外開放。現在,在2號坑的遺址上,一座大理石建筑又落成了,它于1994年11月開始接待游客。從此,3個俑坑全都被保護在建筑物里,不再經受風吹日曬雨淋。在供游人觀看、懷古的同時,考古工作者們還在這里繼續發掘整理兵馬俑。
經測量,1號坑東西長330米,南北寬62米,面積4260平方米。侗坑的最東端是3gf面向東的武士,每排7個,共210個捅。他們是部隊的前鋒。前鋒部隊的后面為部隊的主體,他們被誹成38路縱隊,站在11個坑道里。每個坑道都是青磚鋪地,坑道內例的兩邊,每隔2米就有1根立柱。這些立柱支撐著木質屋頂,屋頂上是織成“人”形的紋席.席上是土。整個坑道距地表5米深。另外,在坑道的南、北、西三面備有一列面向外的武士.他們分別是部隊的右翼、左翼和后衛。現在,1號坑已出土1000多件陶桶。根據推剿.全部發掘完后.僅1號坑就將出土6000多個兵馬桶。
1987年12月,秦始皇陵及兵馬俑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秦始皇陵位于陜西省西安市以東35公里的臨潼區境內,秦始皇陵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多民族的中央集權國家的皇帝秦始皇于公元前246年至公元前2XX年營建的,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皇帝陵園。其巨大的規模、豐富的陪葬物居歷代帝王陵之首,是最大的皇帝陵。據史載,秦始皇為造此陵征集了70萬個工匠,建造時間長達38年。
秦始皇陵陵區分陵園區和從葬區兩部分。陵園占地近8平方公里, 建外、內城兩重,封土呈四方錐形 。秦始皇陵封土原高約115米,陵基近似方形,狀如覆斗。頂部平坦,腰略呈階梯形。現存高76米,東西長345米,南北寬350米,占地120,750平方米的陵墓及大量地面建筑遺跡和陪葬物。
陵墓地宮中心是安放秦始皇棺槨的地方,陵墓四周有陪葬坑和墓葬400多個,范圍廣及56.25平方公里。主要賠葬坑有銅車、馬坑、珍禽異獸坑、馬廄坑以及兵馬俑坑等,歷年來已有5萬多件重要歷史文物出土。1980年發掘出土的一組兩乘大型的彩繪銅車馬--高車和安車,是迄今中國發現的體形最大、裝飾最華麗,結構和系駕最逼真、最完整的古代銅車馬,被譽為“青銅之冠”。
1974年以來,在陵園東1.5公里處發現從葬兵馬俑坑三處,成品形排列,面積共達2萬平方米以上,出土陶俑8000件、戰車百乘以及數萬件實物兵器等文物; 其中一號坑為“右軍”,埋葬著和真人真馬同大的陶俑、陶馬約6千件; 二號坑為“左軍”,有陶俑、陶馬1,300余件,戰車89輛,是一個由步兵、騎兵、戰車等三個兵種混合編組的曲陣,也是秦俑坑的精華所在; 三號坑有武士俑68個,戰車1輛,陶馬4匹,是統帥地下大軍的指揮部。這個軍陣是秦國軍隊編組的縮影。 1980年又在陵園西側出土青銅鑄大型車馬2乘。引起全世界的震驚和關注, 這些按當時軍陣編組的陶俑、陶馬為秦代軍事編制、作戰方式、騎步卒裝備的研究提供了形象的實物資料。 兵馬俑的發現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跡”,“二十世紀考古史上的偉大發現之一”。秦俑的寫實手法作為中國雕塑史上的承前啟后藝術為世界矚目。現已在一、二、三號坑成立了秦始皇陵兵馬俑博物館, 對外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