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平江路導游詞(通用3篇)
蘇州平江路導游詞 篇1
平江路南起 干將東路,北越白塔東路和 東北街相接,古名叫做“十泉里”,較早出現了1834年的《 吳門表隱》中,說道:“平江路古名十泉里,有古井十口,華陽橋南一,奚家橋南一,苑橋北一”,很詳盡。平江路是沿河的路,這條路我去走的時候,看看地圖,全長是1606米,也就是三里路長,兩側的橫街窄巷就多了, 比如獅子寺巷、傳芳巷、東花橋巷、曹胡徐巷、大新橋巷、 衛道觀前、中張家巷、大儒巷、丁香巷、胡廂使巷、蕭家巷、鈕家巷、 懸橋巷等等。 本數據來源于百度地圖,最終結果以百度地圖數據為準。
講到平江路,很容易聯系到兩個名人,住在平 江路上面的懸橋巷27號,是清代的人,一個是 洪鈞洪狀元,同治七年高中狀元,從 翰林院修撰慢慢升官至兵部左侍郎,官大自然出名,不過后來的浪漫婚姻更是讓他出了大名,那就是他在1886年一個陽光明媚的早晨,把年方二八的“秦淮河名妓” 賽金花娶到了洪家,做他的第三房姨太太。
一個大才子和高官,居然看上一個紅粉佳人,本身就充滿了浪漫的味道,據說洪鈞是在返鄉奔喪的路上,看到了在秦淮河上賣唱的賽金花,這一看就此看出一段“ 梨花海棠”的歷史來。那時,他三天兩頭讓賽金花為他彈唱。再后來,在朋友的慫恿之下,這段姻緣又得到了大夫人和二夫人的同意。于是在第二年桂花飄香的季節,美女賽金花走進了懸橋巷27號。洪大人還專門給賽金花造了房子,就是洪家大院的“第七進”房。在江南的水氣氤氳中,賽金花悠閑而滋潤地在27號的院落里舒展著,她時常會在飯后或閑暇在大院里聽評彈唱昆曲,還有京戲。在下人的眼里,她是個溫和善良的人。大奶有點看不起她是一個妾,但是總的來說,這段婚姻還是非常精彩的。。
1890年盛夏,洪鈞作為清朝政府的公使從西方四國“載譽”歸來,帶著賽金花,這時候的賽金花已經能夠講一口好外語了,在社交圈里 翻云覆雨,自然成了 中國第一代的“交際花”。他們還是回到蘇州,回到平江路,住進了懸橋巷29號,還帶回來一架鋼琴。不過,僅僅兩個月后,洪鈞謝世而去,方才55歲,實在太早了。留下年輕貌美的賽金花,無限感慨地離開懸橋巷29號,去了上海,開始了真正屬于她的“名妓”生活。算算時間,賽金花住在平江路旁邊的懸橋巷洪家大院的時間只有半年,屬于洪鈞的時間也不過七載,懸橋巷27號和29號卻成了一段永遠的佳話,在這里走走,好像有時候還會覺得那街角會走出那個風韻優雅的賽金花來呢!
蘇州下了大力氣來保護這條800年的 古巷,從20__年至20__年,蘇州市平江區政府實施平江路風貌保護與環境整治工程,通過拆除違章建筑、10類管線入地、鋪設石板路、疏浚河道、維修老房子等,共耗資1億多元,使平江路從白塔東路到干將路的主要部分(全長1090米)再現原來的面貌,這個保護工作做得很出色,因而獲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頒發的20__年度 亞太地區文化遺產保護榮譽獎。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委會對該區保護規劃的評價是:“該項目是 城市復興的一個范例,在歷史風貌保護、社會結構維護、實施操作模式等方面的突出表現,證明了 歷史街區是可以走向永繼發展的。”
平江路是一條傍河的小路,北接 拙政園,南眺雙塔,全長1606米,是蘇 州一條歷史攸久的經典水巷。早在 南宋的蘇州地圖《 平江圖》上,平江路即清晰可辨,是當時蘇州東半城的主干道。800多年來,不但平江路的河流形態、街道建制與原先基本相仿,而且還分明地保留著“水路并行,河街相鄰”的.水鄉格局。平江路算是蘇州保存得最完好的古街了,與 觀前街一巷之隔,但其清靜古樸的生活氣息與咫尺外的鼎沸喧嘩迥然兩個世界。
平江路雖是作為歷史文化街巷進行了保護改造,但主打的卻是修舊如舊的牌。沿街不少老宅實已充作酒吧、會所,只是外表并不張揚,悄悄掩隱在木制門板之下,乍看起來與普通民居并無二致,只有從格外精致的雕花門廊上可以窺出些端倪。與同是蘇州 老街的 山塘街相比,平江路少了份商業氣,保住了市巷舊貌,更大限度地留住了民情風貌。
平江路周遭保留了大批老式民宅,遠望也難得不見高樓鋼筋。河道西面的民居多依河而建,上了年紀的老房子,白墻青瓦,木柵花窗,木料多用棕紅或棕黑色,清淡分明。外墻多已斑駁,卻如丹青淡剝。墻面剝落處又攀生出許多的藤蘿蔓草,隨風搖曳,神采靈動。江南的匠人的心思玲瓏,把 園林美學發揮到了極致。
日常住宅,幽靜的河道便與 粉墻黛瓦的房屋、樓閣、小橋、花木之間彼 此借景,宛如一幅長卷畫。偶然一枝柳樹斜斜地倚到河面上,頗有拂波之意。河道窄處兩岸似乎援手可握,寬處可容一船周轉裕如,也不過隔水可呼。
從平江路向南,走幾步便能聽到古琴悠揚,是一琴館,據稱請了吳派傳人來講授琴藝。取道中張家巷,不幾步,又是一種江南絲竹之聲,喜氣熱鬧。循聲向前,是一處評彈博物館,繞過前廳展設,后院即是書場。趕得巧,花上幾塊門票,聽上一段彈詞,看臺上人說噱彈唱,也不由人聽得神采飛揚。從書場轉出,再往巷子深處走,又見一處昆曲博物館。崇脊筒瓦,牌匾顯赫,還掛著大紅燈籠,似與一般傳統的建筑相似,乍一看也沒覺得什么稀奇,事實上要走進去才覺得好。庭院里寬暢,石板鋪地,兩邊是廂樓,北為朝南的大廳,南面正中是一個古戲臺。
此處博物館的原址大有來頭,正是當年的 全晉會館,由清末寓居蘇州的山西商人所建,還不專為生意洽談,仿佛邊喝茶聽戲、邊交流商情才是正經。戲臺也要走近看才知分明,天花板上不辭繁復地用藻紋裝飾出窟窿形頂,狀凹如井,頂端置一枚大銅鏡,周圍數百只淺雕黑色蝙蝠與數百朵金黃色云頭圓雕相依相繞,色澤鮮麗異常,蝙蝠與祥云盤旋而上,直送到那銅鏡片上去。藻井的設計卻別有妙用,它仿佛一個共鳴箱,演出時,能使演員發出的聲音向上聚集,聲音頓時變得洪亮圓潤,余音更能繞梁不絕。 余秋雨曾在《抱愧山西》中提及這個“連貝聿銘這樣的國際建筑大師都視為奇跡”的“精妙絕倫的戲臺”,也要驚嘆“說起來蘇州也算富庶繁華的了,沒想到山西人輕輕松松來此蓋了一個會館就把風光占盡”。
走平江路,會注意到一個好像條船一樣的房子,叫做“船屋”。上海一個建筑院的 設計師陪我看他們在平江路的一棟古建筑的修復改建工程,我們順著平江路走,建筑院的幾個設計師指給我看一棟形式象船的房子,就是路上著名的“船屋”了。這“船屋”坐落在一座有200年歷史的老宅子里。在平江路鈕家巷33號,這座面積 700多平方米、建于清朝嘉慶年間的庭院深深的老宅,至今還保存著完好的雕花門窗、木質地板。老宅內一幢形狀宛如一艘船的屋子,就是“ 船屋”了。由于歷史價值高,蘇州文管會給老宅掛上了編號147號的“控制保護古建筑”牌。
漫步在平江路上,你會發現有很多的石橋,從北端的東北街開始至南邊的干將路,總共有17座橋,每一個橋都有著不同的特色,需要慢慢的去感受和發現:苑橋(平江路南端,跨平江河,“傳為闔閭苑囿游憩之地”見《吳郡圖經續記》)、思婆橋、壽安橋、雪糕橋、積慶橋、青石橋、眾安橋、新橋(與眾安橋成雙橋格局)、朱馬交橋(傳春秋時初建,宋岳飛貼身待衛馬后王橫血濺于此)、通利橋、唐家橋、胡廂使橋(僅有的一座拱式古石橋,傳紀念胡姓廂使官所建)、保吉利橋、慶林橋、奚家橋、潘家橋、華陽橋。
蘇州平江路導游詞 篇2
平江路南起 干將東路,北越白塔東路和 東北街相接,古名叫做“十泉里”,較早出現了1834年的《 吳門表隱》中,說道:“平江路古名十泉里,有古井十口,華陽橋南一,奚家橋南一,苑橋北一”,很詳盡。平江路是沿河的路,這條路我去走的時候,看看地圖,全長是1606米,也就是三里路長,兩側的橫街窄巷就多了, 比如獅子寺巷、傳芳巷、東花橋巷、曹胡徐巷、大新橋巷、 衛道觀前、中張家巷、大儒巷、丁香巷、胡廂使巷、蕭家巷、鈕家巷、 懸橋巷等等。 本數據來源于百度地圖,最終結果以百度地圖數據為準。
講到平江路,很容易聯系到兩個名人,住在平 江路上面的懸橋巷27號,是清代的人,一個是 洪鈞洪狀元,同治七年高中狀元,從 翰林院修撰慢慢升官至兵部左侍郎,官大自然出名,不過后來的浪漫婚姻更是讓他出了大名,那就是他在1886年一個陽光明媚的早晨,把年方二八的“秦淮河名妓” 賽金花娶到了洪家,做他的第三房姨太太。
一個大才子和高官,居然看上一個紅粉佳人,本身就充滿了浪漫的味道,據說洪鈞是在返鄉奔喪的路上,看到了在秦淮河上賣唱的賽金花,這一看就此看出一段“ 梨花海棠”的歷史來。那時,他三天兩頭讓賽金花為他彈唱。再后來,在朋友的慫恿之下,這段姻緣又得到了大夫人和二夫人的同意。于是在第二年桂花飄香的季節,美女賽金花走進了懸橋巷27號。洪大人還專門給賽金花造了房子,就是洪家大院的“第七進”房。在江南的水氣氤氳中,賽金花悠閑而滋潤地在27號的院落里舒展著,她時常會在飯后或閑暇在大院里聽評彈唱昆曲,還有京戲。在下人的眼里,她是個溫和善良的人。大奶有點看不起她是一個妾,但是總的來說,這段婚姻還是非常精彩的。。
1890年盛夏,洪鈞作為清朝政府的公使從西方四國“載譽”歸來,帶著賽金花,這時候的賽金花已經能夠講一口好外語了,在社交圈里 翻云覆雨,自然成了 中國第一代的“交際花”。他們還是回到蘇州,回到平江路,住進了懸橋巷29號,還帶回來一架鋼琴。不過,僅僅兩個月后,洪鈞謝世而去,方才55歲,實在太早了。留下年輕貌美的賽金花,無限感慨地離開懸橋巷29號,去了上海,開始了真正屬于她的“名妓”生活。算算時間,賽金花住在平江路旁邊的懸橋巷洪家大院的時間只有半年,屬于洪鈞的時間也不過七載,懸橋巷27號和29號卻成了一段永遠的佳話,在這里走走,好像有時候還會覺得那街角會走出那個風韻優雅的賽金花來呢!
蘇州下了大力氣來保護這條820xx年的 古巷,從20xx年至20xx年,蘇州市平江區政府實施平江路風貌保護與環境整治工程,通過拆除違章建筑、10類管線入地、鋪設石板路、疏浚河道、維修老房子等,共耗資1億多元,使平江路從白塔東路到干將路的主要部分(全長1090米)再現原來的面貌,這個保護工作做得很出色,因而獲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頒發的20xx年度 亞太地區文化遺產保護榮譽獎。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委會對該區保護
規劃的評價是:“該項目是 城市復興的一個范例,在歷史風貌保護、社會結構維護、實施操作模式等方面的突出表現,證明了 歷史街區是可以走向永繼發展的。”
平江路是一條傍河的小路,北接 拙政園,南眺雙塔,全長1606米,是蘇 州一條歷史攸久的經典水巷。早在 南宋的蘇州地圖《 平江圖》上,平江路即清晰可辨,是當時蘇州東半城的主干道。800多年來,不但平江路的河流形態、街道建制與原先基本相仿,而且還分明地保留著“水路并行,河街相鄰”的水鄉格局。平江路算是蘇州保存得最完好的古街了,與 觀前街一巷之隔,但其清靜古樸的生活氣息與咫尺外的鼎沸喧嘩迥然兩個世界。
平江路雖是作為歷史文化街巷進行了保護改造,但主打的卻是修舊如舊的
牌。沿街不少老宅實已充作酒吧、會所,只是外表并不張揚,悄悄掩隱在木制門板之下,乍看起來與普通民居并無二致,只有從格外
精致的雕花門廊上可以窺出些端倪。與同是蘇州 老街的 山塘街相比,平江路少了份商業氣,保住了市巷舊貌,更大限度地留住了民情風貌。
平江路周遭保留了大批老式民宅,遠望也難得不見高樓鋼筋。河道西面的民居多依河而建,上了年紀的老房子,白墻青瓦,木柵花窗,木料多用棕紅或棕黑色,清淡分明。外墻多已斑駁,卻如丹青淡剝。墻面剝落處又攀生出許多的藤蘿蔓草,隨風搖曳,神采靈動。江南的匠人的心思玲瓏,把 園林美學發揮到了極致。
日常住宅,幽靜的河道便與 粉墻黛瓦的房屋、樓閣、小橋、花木之間彼 此借景,宛如一幅長卷畫。偶然一枝柳樹斜斜地倚到河面上,頗有拂波之意。河道窄處兩岸似乎援手可握,寬處可容一船周轉裕如,也不過隔水可呼。
從平江路向南,走幾步便能聽到古琴悠揚,是一琴館,據稱請了吳派傳人來講授琴藝。取道中張家巷,不幾步,又是一種江南絲竹之聲,喜氣熱鬧。循聲向前,是一處評彈博物館,繞過前廳展設,后院即是書場。趕得巧,花上幾塊門票,聽上一段彈詞,看臺上人說噱彈唱,也不由人聽得神采飛揚。從書場轉出,再往巷子深處走,又見一處昆曲博物館。崇脊筒瓦,牌匾顯赫,還掛著大紅燈籠,似與一般傳統的建筑相似,乍一看也沒覺得什么稀奇,事實上要走進去才覺得好。庭院里寬暢,石板鋪地,兩邊是廂樓,北為朝南的大廳,南面正中是一個古戲臺。
此處博物館的原址大有來頭,正是當年的 全晉會館,由清末寓居蘇州的山西商人所建,還不專為生意洽談,仿佛邊喝茶聽戲、邊交流商情才是正經。戲臺也要走近看才知分明,天花板上不辭繁復地用藻紋裝飾出窟窿形頂,狀凹如井,頂端置一枚大銅鏡,周圍數百只淺雕黑色蝙蝠與數百朵金黃色云頭圓雕相依相繞,色澤鮮麗異常,蝙蝠與祥云盤旋而上,直送到那銅鏡片上去。藻井的設計卻別有妙用,它仿佛一個共鳴箱,演出時,能使演員發出的聲音向上聚集,聲音頓時變得洪亮圓潤,余音更能繞梁不絕。 余秋雨曾在《抱愧山西》中提及這個“連貝聿銘這樣的國際建筑大師都視為奇跡”的“精妙絕倫的戲臺”,也要驚嘆“說起來蘇州也算富庶繁華的了,沒想到山西人輕輕松松來此蓋了一個會館就把風光占盡”。
走平江路,會注意到一個好像條船一樣的房子,叫做“船屋”。上海一個建筑院的 設計師陪我看他們在平江路的一棟古建筑的修復改建工程,我們順著平江路走,建筑院的幾個設計師指給我看一棟形式象船的房子,就是路上著名的“船屋”了。這“船屋”坐落在一座有220xx年歷史的老宅子里。在平江路鈕家巷33號,這座面積 700多平方米、建于清朝嘉慶年間的庭院深深的老宅,至今還保存著完好的雕花門窗、木質地板。老宅內一幢形狀宛如一艘船的屋子,就是“ 船屋”了。由于歷史價值高,蘇州文管會給老宅掛上了編號147號的“控制保護古建筑”牌。
漫步在平江路上,你會發現有很多的石橋,從北端的東北街開始至南邊的干將路,總共有17座橋,每一個橋都有著不同的特色,需要慢慢的去感受和發現:苑橋(平江路南端,跨平江河,“傳為闔閭苑囿游憩之地”見《吳郡圖經續記》)、思婆橋、壽安橋、雪糕橋、積慶橋、青石橋、眾安橋、新橋(與眾安橋成雙橋格局)、朱馬交橋(傳春秋時初建,宋岳飛貼身待衛馬后王橫血濺于此)、通利橋、唐家橋、胡廂使橋(僅有的一座拱式古石橋,傳紀念胡姓廂使官所建)、保吉利橋、慶林橋、奚家橋、潘家橋、華陽橋。
蘇州平江路導游詞 篇3
平江路是蘇州的一條歷史老街,是一條沿河的小路,其河名為平江河。卻說宋元時候蘇州又名平江,以此名路。河路都不闊,河上行走的是搖櫓船,路上僅可過黃包車而已。故有同一路上,平江以“水陸并行、河街相鄰”著稱。從北端的華陽橋至南端的苑橋,共有十三座橋跨越,是城內橋梁最密的一條河道,具有很典型的水鄉特色。
平江路實在是非常美好的一條古道,在蘇州最古老的城市地圖宋代《平江圖》上,就有平江路這條街道,是當時蘇州東半城的主干道,820xx年來,平江路依然在原址保留了它河路并行的格局、肌理和長度,小橋流水、粉墻黛瓦,房屋的體量、街道的寬度和河道,比例恰當,顯示出疏朗淡雅的風格;平江路兩邊小巷特別是東邊,還較好地保留了多條水巷,是今天蘇州古城最有水城原味的一處古街區。
平江路南起干將東路,北越白塔東路和東北街相接,古名叫做“十泉里”,較早出現了1834年的《吳門表隱》中,說道:“平江路古名十泉里,有古井十口,華陽橋南一,奚家橋南一,苑橋北一”,很詳盡。平江路是沿河的路,全長是1606米,也就是三里路長,北面是拙政園,南面是網師園,兩側伸出眾多歷史悠久的小巷,比如獅子寺巷、傳芳巷、東花橋巷、曹胡徐巷、大新橋巷、衛道觀前、中張家港、大儒巷、蕭家巷、鈕家巷、懸橋巷等。平江路現在是石板路面,路旁挺拔的香樟蒼翠蔥郁,撐出一片綠蔭。駁岸上,一行石欄,石桌石凳點綴其間。在這里,隨意拐進一座老宅,都可以觸摸到吳地深厚的文化底蘊。
“先有平江府,再有蘇州城。”平江,原為蘇州府之名。據歷史載:宋政和三年(1113)正月,升蘇州為平江府,平江之名自此始。元至元十二年(1276),以蘇州為平江路治所。直到至正二十七年(1367),朱元璋攻克平江之后,改設蘇州府。在二百五十多年中,蘇州城作為平江府、路所轄若干縣的統治中心,又有平江城之稱,街名平江路即源于此。現在,蘇州又有平江區的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