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承天寺導游詞-福建導游詞(通用3篇)
泉州承天寺導游詞-福建導游詞 篇1
泉州是一個人杰地靈的地方,但我認為最值得一游的卻是承天寺,它充滿了靈氣,渾身散發出一股清幽的氣息來。
來到承天寺的門口,只見山門上寫著承天寺三個大字,透出古樸之氣,讓我感覺既威武又不失祥和。
我發現承天寺有幾個特點:榕樹多,寶塔多,佛像多。印象深刻的還有兩個放生池,里面有烏龜、可愛的小金魚。它們在水里快活的來游去,我真不知道我為什么一看見他們就特別羨慕。可是,我還沒看夠,爸爸媽媽就叫我走了。
讓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天王殿,四大天王的雕像非常威武,四大天王他們拿著各種各樣的武器,讓我非常著迷,好像他們是有生命的人一樣,好像我能跟他們說話一樣,我久久地凝視著他們,他們也久久的凝視著我。這種感覺真奇怪。
走出天王殿,我們沿著小路陸續前進,幾株參天古木像撐開的小傘把小道遮得嚴嚴實實,使我們不用被曬黑。接著,我們又來到了一個很美麗的地方,是一個池塘,跟放生池很像,但比放生池大一些,而且,還多了兩只鴨子和兩個讓烏龜和鴨子上去的盤子,我還發現了許多烏龜一動不動的,我想:它們真有耐心啊!
這就是承天寺,一個藏于繁華的隱者,一個使人安寧的地方。
泉州承天寺導游詞-福建導游詞 篇2
寺的中軸線全長300米,依次分布著天王殿、彌勒殿、大雄寶殿、法堂、文殊殿,東側重建有禪堂、祖堂、龍王殿和僧舍等。承天寺的山門面西,高懸"月臺"兩匾額,為硬山頂三開間建筑,傳說歷史上"月臺"二字時豎時橫,有"月臺倒影"之奇。寺內植有五株老榕樹,七座石塔分立于榕樹之間。這里高大的榕樹從不越出墻外,有"榕不過墻"之奇觀。天王殿中供奉四大天王像。殿前有一座青石砌成的石經幢,幢頂有一小石獅,傳說嘴巴能吐青煙,稱"獅子吐煙"。石階上嵌著一塊長石條,一枝淡紅色的梅花映現石上,傳說有暗香浮動,稱"梅石生香"。彌勒殿前有宋朝石塔和石經幢。左右鐘、鼓樓對峙,為攢尖頂重檐建筑,樓頂藻井結構復雜,被稱作"蜘蛛結綱"。
從鐘樓、鼓樓始,東西兩側各有一條長達150米的長廊,連接著彌勒殿、大雄寶殿和法堂。廊壁上塑有赭色脫胎浮雕高達二米多的二十四諸天像,別具一格,大雄寶殿前有兩口放生池,池旁有兩座飛來塔。傳說中國臺灣一僧人手托此塔云游四方,一日雙塔不翼而飛。后這位僧人在承天寺發現了這封寶塔。大雄寶殿為歇山頂重檐五開間建筑,雄偉莊嚴。殿內供奉著三世佛、迦葉、阿難、護法諸天、十八羅漢、四大菩薩及開山祖師等塑像,都為這次重修時新塑,妙法莊嚴。法堂內供奉著承天寺的鎮寺之寶--隋朝銅鑄阿彌陀佛,像高二米,重一噸多,為國內罕見,法堂兩旁的`護廊上彩繪著12幅精美的佛教故事壁畫。
寺門坐東向西,入門處為月臺,面積72.2平方米。高懸"月臺"二字豎匾。山門壁柱有弘一法師題聯:"有無量自在,入不二法門。"進入山門,是一條寬4.6米、長99.6米、面積458.16米的甬道,甬道南側,是七座佛塔,間植榕樹。有"塔無禽棲"、"榕不過墻"、"蠅不朝天"諸景。南面墻壁上有弘一大師手跡"南無阿彌陀佛升無上道、得正法流"、"善悟無礙,永得大安"等禪悟。北面墻壁上嵌有"古鑄錢遺址"、"革命遺址"兩方石碑。甬道南側立有一方泉州市人民政府的文物保護石碑。甬道尾端北轉為寺宇密集建筑,全都坐北向南。
東軸線的建筑依次是圓常院、廣欽和尚圖書館、舊僧舍、新僧舍、客堂、龍王祠、五觀堂、南園故址、大悲閣、會泉宏船法師紀念堂、禪堂、涅盤堂、祖堂等。
西軸線上原有開山堂、禪堂、光孝寺、王公祠、留公祠、功德堂、許公祠等等,今僅存"檀樾王公祠"
寺中另有傳達室、車庫、廚房及其他建筑物,共近一千平方米。
寺中植有榕樹、柳樹、龍眼樹、白內葉樹等二百多棵,掩映于各座殿宇樓閣之間,濃蔭遍地,四季常青。
泉州承天寺導游詞-福建導游詞 篇3
寺的中軸線全長300米,依次分布著天王殿、彌勒殿、大雄寶殿、法堂、文殊殿,東側重建有禪堂、祖堂、龍王殿和僧舍等。承天寺的山門面西,高懸"月臺"兩匾額,為硬山頂三開間建筑,傳說歷史上"月臺"二字時豎時橫,有"月臺倒影"之奇。寺內植有五株老榕樹,七座石塔分立于榕樹之間。這里高大的榕樹從不越出墻外,有"榕不過墻"之奇觀。天王殿中供奉四大天王像。殿前有一座青石砌成的石經幢,幢頂有一小石獅,傳說嘴巴能吐青煙,稱"獅子吐煙"。石階上嵌著一塊長石條,一枝淡紅色的梅花映現石上,傳說有暗香浮動,稱"梅石生香"。彌勒殿前有宋朝石塔和石經幢。左右鐘、鼓樓對峙,為攢尖頂重檐建筑,樓頂藻井結構復雜,被稱作"蜘蛛結綱"。
從鐘樓、鼓樓始,東西兩側各有一條長達150米的長廊,連接著彌勒殿、大雄寶殿和法堂。廊壁上塑有赭色脫胎浮雕高達二米多的二十四諸天像,別具一格,大雄寶殿前有兩口放生池,池旁有兩座飛來塔。傳說中國臺灣一僧人手托此塔云游四方,一日雙塔不翼而飛。后這位僧人在承天寺發現了這封寶塔。大雄寶殿為歇山頂重檐五開間建筑,雄偉莊嚴。殿內供奉著三世佛、迦葉、阿難、護法諸天、十八羅漢、四大菩薩及開山祖師等塑像,都為這次重修時新塑,妙法莊嚴。法堂內供奉著承天寺的鎮寺之寶--隋朝銅鑄阿彌陀佛,像高二米,重一噸多,為國內罕見,法堂兩旁的護廊上彩繪著12幅精美的佛教故事壁畫。
寺門坐東向西,入門處為月臺,面積72.2平方米。高懸"月臺"二字豎匾。山門壁柱有弘一法師題聯:"有無量自在,入不二法門。"進入山門,是一條寬4.6米、長99.6米、面積458.16米的甬道,甬道南側,是七座佛塔,間植榕樹。有"塔無禽棲"、"榕不過墻"、"蠅不朝天"諸景。南面墻壁上有弘一大師手跡"南無阿彌陀佛""升無上道、得正法流"、"善悟無礙,永得大安"等禪悟。北面墻壁上嵌有"古鑄錢遺址"、"革命遺址"兩方石碑。甬道南側立有一方泉州市人民政府的文物保護石碑。甬道尾端北轉為寺宇密集建筑,全都坐北向南。
東軸線的建筑依次是圓常院、廣欽和尚圖書館、舊僧舍、新僧舍、客堂、龍王祠、五觀堂、南園故址、大悲閣、會泉宏船法師紀念堂、禪堂、涅盤堂、祖堂等。
西軸線上原有開山堂、禪堂、光孝寺、王公祠、留公祠、功德堂、許公祠等等,今僅存"檀樾王公祠"
寺中另有傳達室、車庫、廚房及其他建筑物,共近一千平方米。
寺中植有榕樹、柳樹、龍眼樹、白內葉樹等二百多棵,掩映于各座殿宇樓閣之間,濃蔭遍地,四季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