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育寺廟導游詞范文(通用4篇)
阿育寺廟導游詞范文 篇1
各位團友,現在我們去參觀游覽阿育王寺,阿育王寺坐落在太白山華頂峰下,距寧波市中心20公里,阿育王寺在我國佛教史及中日文化交流史上有著重要地位,尤其因其有一座舉世矚目的舍利寶塔而聞名。現為全國重點佛教寺院,也是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大家一定很想知道這個寺廟為何取名阿育王寺,阿育王是誰?
阿育王是古印度孔雀王朝的國王,為爭奪王位,他發動了戰爭,戰爭使無數百姓遭了殃。為了贖罪,他把如來佛的舍利子收藏起來,在一晝夜間命人造了84000座舍利塔以表贖罪。相傳其中一座舍利塔就在阿育王寺,里面放有一顆如來佛的.頭顱舍利子。
阿育王寺建筑規模宏大,全寺占地面積12.41萬平方米,現存建筑面積22867平方米,有殿、堂、樓、閣、軒600余間,依山坡構筑。
這大雄寶殿系清康熙十八年重建,高15.8米,面積870平方米,殿上是乾隆書“覺行俱圓”匾。舍利殿始建于1678年,民國5年重修舍利殿,按北京故宮模式建造,重檐,黃色琉璃瓦蓋頂,金碧輝煌,高度15.3米,殿中我們可以看到石雕舍利塔一座,內置七寶嵌鑲塔亭,亭內為舍利寶塔。真身舍利則別行珍藏,其塔身青色,高1.4尺,寬0.7尺,五層四角,四面窗孔,每層雕菩薩神像,內頂懸寶磬,舍利珠掛在其中。殿外后壁有唐代畫石雕四天王像。殿懸宋高宗“佛頂光明之塔”匾,殿前上匾宋孝宗書“妙勝之殿”,下匾為釋竹禪書“舍利殿”。
藏經樓庋藏正版《龍藏》724函7274卷,南宋刊本《磧砂版大藏經》和日本藏經院編《日續藏》民國影印本,合稱“三藏”。
現在我們面前的這座塔叫上塔,上塔建于晉太康年間,北宋、南宋時皆重建功立業、重修。明正德間住持廣福募資重修,高7層,六圍檐宇,即今形狀。時有塔院、后殿。明王應鵬《登育王上塔》詩曰“病眼年來慵未開,強恃筋力上訓臺;野花正在林間發,海鶴初從何處回。天際兩峰飛白日,云中萬壑起晴雷;無端一霎冥冥雨,疑是雙龍聽法來。”后塔頂遭雷毀,塔身岌岌可危,塔院因年久失修塌圮。1991年修復,重建塔身山門、塔后佛殿。
現在我們來到的是下塔。下塔也稱西塔,建于唐開無間。危素和尚《重建下塔記》謂:“大千照禪師撤舊塔而之,始工于無至正二四年,越四年成,高十又三丈五尺,廣二丈三尺,中為級道,下設世尊像”1979年國務院撥款重修,定為無塔,屬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原有塔院,明代重修時,建有殊勝殿、白云竹院、補青閣竺,有董其昌書“最殊勝殿”額,豐坊書“白云竹院”額,今均無存。殊勝殿、補青閣原址,已擴建西塔樓,白云竹院整修后為阿育王寺佛教居士林。
東塔面對玉幾山,規模宏偉,可稱得上是浙東諸塔之冠。據考證,明代日本畫僧雪舟在所給《阿育王山圖》中,曾繪有此塔。1992年由阿育王寺方丈通一禪師為首募集資金350萬元,花工2萬于1995年建成。塔八面七層,高53米。底層直徑超過10米。
登塔遠眺,殿宇雙塔盡入眼中。塔柱有聯“滿目青山,一笑凌云登高塔;舉頭明月,幾人把酒舉飛仙。”
各位團友,阿育王寺的參觀游覽到此為止,謝謝各位合作。
阿育寺廟導游詞范文 篇2
寧波的阿育王寺是一座千年古剎。
走進山門,經過一條幽靜的走廊,歡迎你的是“魚樂池”。池水靜得像一面鏡子,綠得像一塊翡翠,陽光照在池面上,想給水面鋪上了一層閃閃發亮的碎銀。池水中倒映著藍天,白云和古色古香的寺廟。魚兒在水中成群結隊地嬉戲,讓人看了真想“與魚同樂”。
繞過魚樂池,等候你觀光的是“天王殿”,天王殿雄壯無比,檐角奇特,微微向上翹起,恰似一只正要展翅欲飛的雄鷹。走進大殿,大肚皮彌勒佛滿臉微笑地迎接你。兩側四大天王正襟跪坐,有的手持天羅傘,怒目圓睜;有的手纏金蛇,一副齜牙咧嘴的模樣;有的手套金剛圈,面如黑發;有的手持琵琶,滿臉微笑。你可不要被他欺騙了,傳說他談得可是攝人心魄的迷魂曲。
我還去了“大雄寶殿”,“舍利殿”······到處都有千姿百態的佛像和古色古香的寺廟,我說也說不盡,只覺得自己已離人間,似在仙境,那美景簡直就像人間天堂。
美麗的阿育王寺,那是我們寧波人的驕傲。
阿育寺廟導游詞范文 篇3
暑假的一天,我和哥哥、姐姐、媽媽乘二伯父的車游玩寧波市名勝——阿育王寺。那兒風光秀麗,空氣新鮮。來到寺廟,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個寬闊的荷花池。池中的荷花有的含苞欲放,有的才張開兩三片花瓣,有的全張開了,露出了嫩黃色的小蓮蓬,有的還是花骨朵兒,一陣風吹來,滿是清香味兒,我都陶醉了。
小烏龜慢騰騰地爬著,偶爾用綠豆樣的小眼睛害羞地瞅我一眼,又趕緊把頭縮進殼里,鉆到荷葉下面去了。漂亮的小金魚搖著大尾巴,五彩斑斕,一群群地游來游去。我丟了一小片面包給小金魚吃,小魚們快樂地游過來,正要享受美味時,突然一只大青魚不知從哪里鉆出來,頓時水花四濺,嚇得小金魚四散逃去。大青魚張開大嘴,發出很響的聲音,它還瞅瞅我,仿佛漫不經心地說:你還不如直接喂我呢,我可是這兒的國王!
我們進了廟宇,里面香火繚繞,供奉著眾多菩薩,有如來佛主、千手觀音、十八羅漢等,有的面目兇狠,有的面目和善,身上五顏六色。我以前從書上、電視上無數次看到 “神仙”,今天終于和這么多 “神仙”零距離。我的心里沒有一絲害怕,反而十分高興,我想以后會用彩筆把他們畫下來,給同學們看。我從媽媽那兒拿了一柱香上給菩薩,閉上眼睛,心里默默地祝愿全家身體健康,祝新的學期我的學習越來越棒,將來能和二伯父一樣,取得好成績,做國家的棟梁,為祖國做更多的貢獻!
回家的路上,我戀戀不舍。美麗的寧波,美麗的阿育王寺,我還會再來看你的!
阿育寺廟導游詞范文 篇4
各位團友,現在我們去參觀游覽阿育王寺,阿育王寺坐落在太白山華頂峰下,距寧波市中心20公里,阿育王寺在我國佛教史及中日文化交流史上有著重要地位,尤其因其有一座舉世矚目的舍利寶塔而聞名。現為全國重點佛教寺院,也是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大家一定很想知道這個寺廟為何取名阿育王寺,阿育王是誰?
阿育王是古印度孔雀王朝的國王,為爭奪王位,他發動了戰爭,戰爭使無數百姓遭了殃。為了贖罪,他把如來佛的舍利子收藏起來,在一晝夜間命人造了84000座舍利塔以表贖罪。相傳其中一座舍利塔就在阿育王寺,里面放有一顆如來佛的頭顱舍利子。
阿育王寺建筑規模宏大,全寺占地面積12。41萬平方米,現存建筑面積22867平方米,有殿、堂、樓、閣、軒600余間,依山坡構筑。
這大雄寶殿系清康熙十八年重建,高15。8米,面積870平方米,殿上是乾隆書“覺行俱圓”匾。舍利殿始建于1678年,民國5年重修舍利殿,按北京故宮模式建造,重檐,黃色琉璃瓦蓋頂,金碧輝煌,高度15。3米,殿中我們可以看到石雕舍利塔一座,內置七寶嵌鑲塔亭,亭內為舍利寶塔。釋迦牟尼的真身舍利則別行珍藏,其塔身青色,高1。4尺,寬0。7尺,五層四角,四面窗孔,每層雕菩薩神像,內頂懸寶磬,舍利珠掛在其中。殿外后壁有唐代畫石雕四天王像。殿懸宋高宗“佛頂光明之塔”匾,殿前上匾宋孝宗書“妙勝之殿”,下匾為釋竹禪書“舍利殿”。
藏經樓庋藏正版《龍藏》724函7274卷,南宋刊本《磧砂版大藏經》和日本藏經院編《日續藏》民國影印本,合稱“三藏”。
現在我們面前的這座塔叫上塔,上塔建于晉太康年間,北宋、南宋時皆重建功立業、重修。明正德間住持廣福募資重修,高7層,六圍檐宇,即今形狀。時有塔院、后殿。明王應鵬《登育王上塔》詩曰“病眼年來慵未開,強恃筋力上訓臺;野花正在林間發,海鶴初從何處回。天際兩峰飛白日,云中萬壑起晴雷;無端一霎冥冥雨,疑是雙龍聽法來。”后塔頂遭雷毀,塔身岌岌可危,塔院因年久失修塌圮。1991年修復,重建塔身山門、塔后佛殿。
現在我們來到的是下塔。下塔也稱西塔,建于唐開無間。危素和尚《重建下塔記》謂:“大千照禪師撤舊塔而之,始工于無至正二四年,越四年成,高十又三丈五尺,廣二丈三尺,中為級道,下設世尊像”1979年國務院撥款重修,定為無塔,屬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原有塔院,明代重修時,建有殊勝殿、白云竹院、補青閣竺,有董其昌書“最殊勝殿”額,豐坊書“白云竹院”額,今均無存。殊勝殿、補青閣原址,已擴建西塔樓,白云竹院整修后為阿育王寺佛教居士林。
東塔面對玉幾山,規模宏偉,可稱得上是浙東諸塔之冠。據考證,明代日本畫僧雪舟在所給《阿育王山圖》中,曾繪有此塔。1992年由阿育王寺方丈通一禪師為首募集資金350萬元,花工2萬于1995年建成。塔八面七層,高53米。底層直徑超過10米。
登塔遠眺,殿宇雙塔盡入眼中。塔柱有聯“滿目青山,一笑凌云登高塔;舉頭明月,幾人把酒舉飛仙。”
各位團友,阿育王寺的參觀游覽到此為止,謝謝各位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