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大地灣遺址導游詞范文(精選3篇)
甘肅大地灣遺址導游詞范文 篇1
各位朋友:
你們好!
現在我帶大家去參觀舉世聞名的大地灣遺址。我在這里,就大地灣遺址先做一點簡單的介紹。
大地灣遺址位于天水市秦安縣東北五營鄉邵店村,距天水市102公里。遺址分布在清水河與閻家溝交匯處的第一、二、三級臺地上,總面積約達32萬多平方米。1958年文物普查時發現,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78年至1983底,發掘清理房址200余座,窯址30多座,共出土各類文物8000多件。1988年被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從發掘所獲資料看,大地灣遺址,是甘肅東部地區目前發現較完好的一處原始社會新石器時代古文化遺存,距今4900—8120年。
從出土的生產工具和生活用具可以看出,出土的器物明顯地反映出生產技術由粗到精的發展過程。生活用具中的陶器,已出土的有紅陶、灰陶、彩陶;有手捏制、敷貼模制、輪制;有夾砂陶,泥質陶;有小、中、大各型器物;如缽、罐、盆、瓶、杯、尊等。陶器上裝飾紋有繩紋、弧線、三角、條紋、勾葉紋;有變體魚紋、鳥紋;有兩獸相樸的寫實紋、蛙紋;有圓點、條線、弧線、組成的幾何圖形等;有紫紅色、黑色、白色和朱色彩繪。特別是出土的人頭形器口彩陶
大地灣遺址是一處規模較大的新石器時代遺址。截至1984年,共揭露面積13700平方米,遺址總面積為110萬平方米。出土房址238座,灰坑357個,墓葬79座,窯38座,灶臺106座,防護和排水用的壕溝8條,各種骨、石、蚌、陶器、裝飾器和生活器物共計8034件。大地灣遺址最早距今7800年,最晚距今4800年,有3000年文化的連續,其規模之大、內涵之豐富,在我國考古史上亦屬罕見。除陶器、骨角器、石器、蚌器、原始雕塑等藝術珍品外,特別值得提出的是大地灣的房屋建筑遺址,不僅規模宏偉,而且形制復雜。尤其是屬于仰韶文化晚期(距今約5000年前)的F405大房子,是一座有三門開和帶檐廊的大型建筑,其房址面積270平方米,室內面積150平方米,平地起建,1木骨泥墻,其復原圖為四坡頂式房屋。這一房屋的規模在我國新石器時古學文化中可以說是獨一無二的'`。
更引人注目的是F411房屋居住面上,還給有地畫,圖案由人與動物構成,是我國目前最早的原始地畫,這一發現為研究我國古代繪畫史提供了極為珍貴的資料。大地灣遺址的房屋,多采用白灰面,多種柱礎的建筑方法,充分顯示了當時生產力的提高和建筑技術的發展。大地灣遺址出土的石斧、石刀、陶刀等農業生產工具數量很多,貯存物品的大袋形窯穴的建造,大型陶甕、缸、罐等貯藏器的大量出現,都說明和反映了其經濟形態屬于定居的以農業為主的類型。
大地灣遺址根據地層可分四期:即大地灣一期,仰韶文化早、中、晚期。它的發現,在考古學上不僅對探討甘肅東部地區考古編年與序列有著現實意義,也為研究仰韶文化的起源及文化多源說提供了新的證據和資料。
甘肅大地灣遺址導游詞范文 篇2
各位游客朋友:
大家好!歡迎來到美麗的甘肅,我是你們本次甘肅之行的導游員李歡,現在就由我帶大家去參觀舉世聞名的佛教藝術寶庫————敦煌莫高窟!
相信大家也都聽說過許多外國旅游者對莫高窟的評價:“看到了敦煌莫高窟就等于看到了全世界的古代文明”,“莫高窟是世界上最長、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畫廊”,“它是世界上現存佛教藝術最偉大的寶庫。”
敦煌莫高窟與洛陽的龍門石窟、山西大同的云岡時刻并稱為中國三大石窟。莫高窟以它創建年代之久、建筑規模之大、壁畫數量之多、塑像造型之美,保存之完整、其藝術價值之博大精深而聞名天下,享譽國內外。
莫高窟俗稱“千佛洞”,被譽為20世紀最有價值的文化顯現,被稱為“東方盧浮宮”。“千”這個數字在這里不指具體的數目而是喻指很多。因為這里有很多的佛教塑像和壁畫洞窟,所以俗稱“千佛洞”。莫高窟這個名稱最早出現在隋代洞窟第423號洞窟的題記中,其名稱的由來眾說紛紜,莫衷一是,大抵有三種說法:其一是說,莫高窟開鑿于沙漠的高處而得名,在古漢語中“沙漠”的“漠”和“莫高窟”的“莫”是通假字;其二是說從藏經洞出土的文書和許多唐代文獻都有記載,唐代沙洲敦煌縣境內有“漠高山”“漠高里”之名,據此考證,鳴沙山在隋唐也稱漠高山。因此將石窟以附近的鄉、里名稱命名;其三是說在梵文里“莫高”之音是解脫的意思,莫高是梵文的音譯。
敦煌莫高窟背靠鳴沙山,面對三危峰,窟區南北全長1600多米,現存洞窟492個。洞窟大小不一,上下錯落,密布崖面。每個洞窟都有栩栩如生的塑像,婀娜多姿的飛天,精美絕倫的壁畫,構圖精巧的蓮花磚,構成了一個充滿宗教氛圍的佛國世界。有“人類文化珍藏”“形象歷史博物館”“世界畫廊”之稱。1961年我過國務院確定氣為“全國文物重點保護單位”,1987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莫高窟列為“世界文化遺產”。敦煌莫高窟是石窟藝術中一顆璀璨的明珠,舉世無雙的人類瑰寶。
首先我們去參觀有名的藏經洞。這個洞窟位于弟16號洞窟通道的北側,編號為17窟。洞窟原是晚唐時期河南都僧統共訌的“影窟”,有碑文記載這一事實。說到藏經洞大家就會想到王道士。是他發現了藏經洞,但也是由于他的無知導致了藏經洞大部分文物損壞、丟失。5月的一天,管理莫高窟的道士王圓箓在一個偶然的機會打開了藏九百多年的藏經洞。這些珍貴無比的文物終于重見天日了。但是清王朝的腐敗加之王圓箓的愚昧,使這些珍貴文物遭到了帝國主義分子肆無忌憚的掠奪和盜竊。沙皇俄國的奧勃魯切夫來到莫高窟,以六包日用品為誘餌騙取了一些文物;1907英國人斯坦因僅用樹十塊馬蹄銀劫取了約一萬多卷,同時還有佛教繡品和佛畫五百多幅,現藏于大英博物館;法國人伯希和盜走文物六千多卷,現藏于巴黎法國國立圖書館和吉美博物館;10月,日本大谷光瑞探險隊的吉川小一郎和橘瑞超盜走約九百多卷。直到清政府才將被劫余的文物運往北京,收藏在北京圖書館。在運輸途中以及運到北京后不少文物被偷、損壞、遺失,是中國考古史上一次難以估量的損失。藏經洞發現的這些文書,涉及到許多學科,是研究古代宗教、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的重要資料,經過國內外學者幾十年的研究,開拓出一門全新熱門的學科————敦煌學。
當時王道士把經卷賣給斯坦因的原因有三方面:一是在長達七年的時間里,他多次求助官方予以重視,而且是逐級上報,但是無人過問,致使他灰了心;二是為了完成他的宏愿,清掃洞窟,修建三層樓,架設木橋;三是唐玄奘溝通了他們的思想。斯坦因這個探索家追求事業的精神感動了他。因此他雖則思想極為冒矛盾,既不愿意外國人將這些文物帶走,但是在無奈的情況下也只好讓步。
當斯坦因把敦煌文物宣傳于全世界是,當朝命官這才懂得了其重要價值。但是他們不是考慮如何的保護它,而是千方百計的竊為己有。因此一時間偷竊成風,敦煌卷子流失嚴重。這是敦煌卷子自發現以后最大的劫難。真所謂是“敦煌千古事,苦樂誰人知!”
那么,藏經洞是什么時候為何被密封的呢?
一說是11世紀初,西夏侵入敦煌是為了保護經典而藏;一說是不用但又不能丟切的神經圣典收集存放;再一說是為了防止伊斯蘭教徒破話而藏。后來收藏了這些經典的僧侶逃的逃了,還俗的還俗了,死的死了,直到20世紀初發現這個洞窟為止,再沒有人知道這件事。
參觀了藏經洞,了解了它的掠奪史,現在展現在我們面前的就是敦煌莫高窟藝術的精髓———壁畫藝術。通過壁畫直接或間接的反映了我過各民族各階層的勞動生活、社會活動、風俗習慣、衣冠服飾、音樂舞蹈等。它不僅是一部生動的敦煌畫史,也是一部豐富的文化史。在莫高窟壁畫的佛經故事中,也有許多動人的畫面,如“九色鹿”的故事,就是歌頌正義譴責邪惡的。壁畫以連環畫的方式生動的表達了這一故事。
談到壁畫藝術大家想到最多的就是飛天。飛天是佛教中稱為香音之神,能奏樂、善飛舞、滿身異香而美麗的菩薩。唐代飛天更為豐富多彩,氣韻生動。她既不像希臘插翅的天使,也不像古代印度騰云駕霧的天女。中國藝術家用綿長的飄帶使她們優美輕捷的女性身軀漫天飛舞。飛天是民族藝術的一個絢麗形象。提起敦煌人們就會想到神奇的飛天。莫高窟的壁畫藝術是龍門石窟、云岡石窟所沒有的,是世界上任何石窟所無法比擬的。其規模之宏大、題材之廣泛、藝術之精湛,被藝術學者稱之為“一大畫廊”,法國學者稱之為“墻壁上的圖書館”。
那么大家一定很想知道是誰繪成了堪稱世界藝術瑰寶的敦煌壁畫?
研究人員認為敦煌畫師的來源主要有四種。首先是來自西域的民間畫師。這是因為敦煌壁畫的早期作品風格和新疆同期的很多佛教石窟壁畫風格非常接近;第二是中央政府的高級官吏獲罪流放敦煌時攜帶的私人畫師;第三是高薪聘請的中原繪畫高手;第四是來自五代時期官辦敦煌畫院的畫師。
欣賞了美麗而神奇的壁畫藝術,展現在我們面前的就是莫高窟的彩塑。彩塑是敦煌藝術的主體,有佛像、菩薩像、弟子像以及天王、金剛、力士、神等。彩塑形式豐富多彩,有圓塑、浮塑、影塑、善業塑等,最高34。5米,最小僅2厘米(善業泥菩薩像),題材之豐富和手藝之高超,堪稱佛教彩塑博物館。17窟唐代河西都僧統的肖像塑好玩塑像后繪有持杖近侍等,把塑像與壁畫結為一體,為我國最早的高僧寫實像之一,具有很高的歷史和藝術價值。
莫高窟的建筑藝術主要指洞窟的形制。洞窟本身就是具有立體空間的建筑。前期的洞窟以中心塔柱式為主。所謂中心塔柱式即開鑿是在洞窟中央留下一個方柱,在柱子的四面開龕,龕內塑像;中期開鑿的洞窟相對較大,中心塔柱式被廟堂式即浮斗頂窟式代替,多數是在洞窟正面墻壁上開較大的龕,塑造多身塑像。窟頂為覆斗式,天井彩繪精美的圖案;后期開鑿的洞窟都比較大,縱深二三十米,稱殿堂窟。洞窟中央設有佛壇,佛壇上面塑造多身較大的塑像。此外還有禪窟、大佛窟和涅盤窟。從洞窟建筑形式的轉變和多樣化,反映了古代藝術家們在接受外來文化的同時,融化、吸收使它成為了本民族的東西。另外,莫高窟還保存著宋代窟檐五座,以及散步其周圍造型獨特的舍利塔十幾座,加上壁畫,中彩繪的亭、臺、樓、閣、殿、寺院、城池、居民、茅巷、野店等等,構成了莫高窟無比豐富的建筑藝術的寶庫,也是一部敦煌建筑史。
那么,敦煌莫高窟歷經千余年來為何能完整的保存下來呢?
其原因有以下幾點:首先死自然條件,莫高窟地處內陸沙漠,氣候非常干燥,干燥的氣候給保存莫高窟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有利條件;其次,古代人開鑿洞窟是為了供奉神、佛和作為祭祀祖先的家廟。祖先開鑿,子孫繼承,加之又有僧侶維持香火不斷,后代又予以維修、重繪;再次莫高窟遠離城市,交通不便,歷史上也沒有發生過災難性的戰爭等重大破壞。所以能較好的保存下來。
短暫的莫高窟之旅就要結束了,很高興能和大家相聚在這里,謝謝大家的觀賞。
甘肅大地灣遺址導游詞范文 篇3
各位游客:
你們好!
今天我們游覽的景點是嘉峪關,它被稱為“天下第一雄關”,是長城的一部分。
大門頂上有一塊牌匾寫著“天下第一雄關”,它本來是朱紅色的,但是經過風吹雨打,上面的紅漆掉了。大門右面的走廊有許多文章和詩句雕刻在石碑上。各式各樣的文章琳瑯滿目,其中有毛主席寫的“不到長城非好漢”。懂得欣賞詩句的人都會來看一看。
走上城墻,踏著青磚,往下望,至少有兩層樓高,這是多少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啊!練兵場上放著數不清的兵器,士兵至少得學會六樣兵器。大家想想看,這些士兵日夜駐守在邊疆是多么的不容易。
細心的游客會發現,城樓的一角有塊黃土磚,關于它還有段故事呢。據說在長城建好后,工匠們發現剩余了一塊磚頭,那可不得了,是要被朝廷判刑的。工匠們只好把磚頭藏在城墻的一角。誰知還是被巡視的將軍發現了,當將軍問起,工匠們急中生智,都說那是一塊“定城磚”,如果移開它,城樓是會倒塌的。這個傳說真有趣,事實上,它只是一塊普通的磚頭而已。
一出嘉峪關就是茫茫的大漠,這個關口是古代的海關。
尊敬的游客,請慢慢游覽吧。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