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樓的導游詞(通用17篇)
鼓樓的導游詞 篇1
各位游客:
我們眼前一前一后兩座高大的建筑就是鐘鼓樓。鐘鼓樓坐落在北京南北中軸線北端,即今天的東城區地安門外大街,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鼓樓在前,紅墻黃瓦。鐘樓在后,灰墻綠瓦。兩樓前后縱置,氣勢雄偉,巍峨壯觀,占地約13000平方米。
鐘鼓樓是鐘樓和鼓樓的合稱。在古代,鐘樓和鼓樓通常建造在城市中心地帶,作為報時和聚眾議事的工具,還有另一種,建于宮廷內,做報告時間和朝會時節制禮儀之用。鐘鼓樓各地都有,但從某種程度上說,在元明清三朝,北京的鐘鼓樓相當于每日發布標準北京時間的國家授時中心,是鐘鼓樓中的“權威”。
元代鼓樓在大都中心,原名齊政樓,取齊七政(日、月、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土星)之義,其位置在明清鼓樓以西,今舊鼓樓大街南口。明永樂十八年營建北京城,重建鐘鼓樓。據談遷《北游錄》記載,清順治十一年(1654年),鐘樓和鼓樓毀于火災,乾隆時重建,嘉慶五年(1800年)重修。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京師時,鐘鼓樓上文物遭到了破壞,建筑幸免于毀。民國年間鐘鼓樓對外開放,民國十三年(1923年)將鼓樓改為“明恥樓”,第二年復改為齊政樓。1957年鐘鼓樓被列為北京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984年政府撥款重修鐘鼓樓,1987年和1988年鼓樓和鐘樓相繼開放,隨后作為展覽功能的文物建筑得到了保護和利用。1996年,鐘鼓樓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國早在宋朝時候,宮廷內就有了以水流作為動力的自動報時的機械鐘,當時叫做水運儀象臺,主要作用是觀測天文,但是,由于這種技術被皇室壟斷,無法普及,終于導致技術失傳。所以,中國古代的城市報時裝置還是使用青銅鐘。鐘樓建筑高大,所以鐘聲可以傳的很遠,把時間告知這個城市。
而鼓樓在城市中的作用一般是聚集眾人議事,當有重大節日或者戰爭時候,也用來聚集民眾。此外,古代城市中夜晚是實行宵禁的,禁止一切商業活動和娛樂活動。每到傍晚,鼓聲敲響,商販們便開始收攤,鋪面也紛紛打烊,待到第二天早上五點敲完亮更鼓以后,人們才開始新一天的生活。
現在我們首先來到的是鼓樓,現在我們所在的地方被稱為馬道,大家登樓的時候可以數一數腳下的臺階,看一看到底有多少,待會兒登上主樓的時候大家把答案告訴我吧。
好了,現在我們就站在鼓樓的上面,剛才讓大家數的臺階誰能告訴我有多少臺階?對了,是69個臺階,從一層馬道到二層擊鼓廳,需要登60級又9級臺階, 為什么是69級臺階呢?因為60代表古代紀年的周期,60年一輪回; 9-代表九五至尊,至高無上的意思。
現在我們登上的城樓高大敞亮,面闊五間34米、進深22.4米,建筑面積1925平方米,通體彩繪,方磚墁地,金碧輝煌,四周回廊環繞——扶欄遠眺,除了南望中軸線上的景山和故宮外,就連人民大會堂旁國家大劇院那巨大的水滴,以及北海公園的白塔也盡收眼底。
現在我們看到的是鼓樓最有名的鼓。城樓內原有“更鼓”25面,其中主鼓1面、群鼓24面(按農歷二十四節令而設置),可惜現在僅存一面殘破不堪的主鼓了——它高2.22米,鼓面直徑1.4米,是用整張牛皮蒙制的,鼓面上有多處刀痕,是庚子年間(1900年)八國聯軍侵入北京時所毀壞的。1987年,北京民族樂器廠曾按這面主鼓同樣的規格復制了一面新鼓,參加過第十一屆北京亞運會鐘鼓齊鳴的開幕式,和首屆北京文物節,如今也被陳列在這里。
除了這兩面大鼓外,如今里面還擺放著25面新的更鼓,它們是按照清代嘉慶年間的尺寸復制的,主鼓高2.4米,面徑1.6米,群鼓24面,高1.6米,面徑1.12米,主要用于定時的擊鼓表演。20xx年歲末的午夜11時57分,北京鼓樓沉寂了近百年的群鼓再度被敲響——25位年輕鼓手表演了《二十四節令鼓之冬》樂章(鼓譜的作者是中央民族樂團打擊聲樂部首席朱嘯林先生),鼓聲持續3分鐘,到20xx年元旦0 時結束。鼓樓從20xx年元旦起,正式對外開放。每天將四次擊鼓,每次15分鐘。所以今天我們很幸運,待會兒就可以欣賞到精彩的擊鼓表演了。
在擊鼓前我們先來看看鼓樓的“銅刻漏”。
據史書記載,鼓樓舊名齊政時,就已拖置銅刻漏,制極精妙,故老相傳,以為先宋故物。其制為銅漏壺四,上曰天池,次曰平水,又次曰萬分,下曰收水。中安鐃神,設機械,時至,則每刻擊鐃者八,以壺水滿為度。涸則隨是增添,冬則用火溫之。可惜這座宋代的銅刻漏早在清初就已遺失了——如今依據史料記載仿制了一臺陳列在這里,有意思的是它還依時運轉,隨箭尺浮升,鐃神擊鐃報時,看來十分有趣。
好了,欣賞完了鼓樓,接下來我們就去對面的鐘樓看看吧。請大家小心下樓,不要擁擠。
剛才,欣賞完了鼓樓的鼓,現在讓我們去看一看鐘樓的鐘吧。 鐘樓在北,距鼓樓大約100米,是昔日京城中軸線最北的端點了。青磚灰墻烏瓦,與赭紅色的鼓樓相比顯得別有一股靈秀。它始建于元至元九年(1272年),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重建,清乾隆十年(1745年)再次重建,為了防火,所以整座建筑采用無梁式磚石結構——它占地5740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積1478平方米,平面呈正方形,高低兩層,通高47.9米,重檐歇山頂,其中底層四面開券門,內呈十字交叉,中間是一邊長6米的天井,東北角開有一登樓的小券門,內設75級石階至二層。
鐘樓南門正中,立著一通螭首方座的御碑,是清乾隆十二年(1745年)鐘樓重建后所立,碑首題額《御制肇建鐘樓碑記》,不過有意思的是,碑陰則為民國十四年(1925年)那位京兆尹薛篤弼手書的《京兆通俗教育館記》——當年正是他將鐘鼓樓易名為“明恥樓”,而辟為“京兆通俗教育館”的。
現在,大家沿著這75級石階上樓的時候注意安全,不要著急,慢慢上樓。二層基座為正方形的漢白玉須彌座,面闊三間,四面各有一拱券門,左右對稱開券窗,周圍環以漢白玉欄桿,樓內正中有一八角形木框架,懸掛著一口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鑄造的大銅鐘,高7.02米,下口直徑3.4米,重約63噸,據說是目前我國形體最大,重量最重的銅鐘,撞擊時“都城內外十有余里莫不聳聽”,有“中國古鐘之最”之稱。它是研究古代冶金史和大型青銅器物鑄造技術的重要實物。
北京鐘樓的傳說:“古鐘之王”與“鑄鐘娘娘”:在北京鐘樓頂上,懸掛著一口巨大的銅鐘。鐘聲渾厚有力,洪亮綿長,方圓數里都能聽到,堪稱古鐘之王。如此巨大的銅鐘是如何鑄造的呢?傳說鐘樓原有一口鐵鐘,但聲音不夠洪亮,于是皇帝下令召集天下工匠來鑄鐘。可是3年過去,銅鐘仍然沒能鑄好。皇帝發怒了,斬了監鑄的太監,并限令80天內鑄好大鐘,否則就把全體工匠處斬。
負責鑄鐘的師傅名叫華嚴,是當時有名的銅匠。為了鑄造這口大鐘,他是茶飯不思、夜不能寐,耗盡了心血。這天回到家里,他嘴里仍然念叨著:“什么原因鑄不了鐘呢?怕是缺什么東西吧!”
這時,女兒華仙過來了。提起華仙,那可真是個好姑娘。她不僅自幼聰明伶俐,而且還跟父親學會了不少銅匠活兒。由于母親早喪,她14歲就挑起了家庭的重擔。當時她16歲了,出落得如仙女一般,大家都夸老銅匠養了個好閨女。
為鑄鐘的事,她也琢磨好多日子了,見父親發愁,忙上前說:“爹,是不是因為火候不到?”
老銅匠一拍大腿:“有道理!不過,如何提高爐溫呢?”
“我有辦法。”華仙胸有成竹地說,“鑄鐘那天您帶我去吧。”
鑄鐘這天到了,朝廷命官、大小工匠也都到齊了,可爐溫仍然上不去。眼見這最后一爐銅水又要失敗,華嚴急得眼睛都紅了。就在這時,一個姑娘突然從人群里飛奔出來,正是美麗的華仙。她穿一身紅襖紅褲,著一雙繡花小紅鞋。只見她沖到爐邊,縱身跳進爐去。華嚴一把沒抓住,只抓住一只繡花小鞋。剎那間,爐火升騰,銅水翻滾。老銅匠忍痛下令:“鑄鐘!”
工匠們一齊努力,銅鐘終于鑄成了。
為了紀念這位為了鑄鐘而獻身的美麗姑娘,人們尊稱她為“鑄鐘娘娘”。每逢風雨之夕,鐘聲凄涼悲切。這時,昔日北京城的媽媽們就會對孩子說:“睡覺吧,鐘樓打鐘啦,鑄鐘娘娘要她那只繡花鞋啦......”
現在鐘樓的大鐘不敲了,當年敲的時候,尾音里總是帶著隱隱的“邪、邪、邪”的聲音。這老人就該說了:這鑄鐘娘娘又在找她的鞋了!說這鑄鐘師傅里有個年紀最大最受人尊重的,家里有個小女兒。這天小女兒來到鑄鐘廠給爸爸送飯,知道了大家的事情。沒想到一頭沖進了化鐘爐。大家一看不好都上去攔,可都晚了一步,只有爸爸抓住了一只繡花鞋。可誰知大家一看化鐘爐,銅水變成了另一種顏色。大家齊努力,竟連夜鑄成了大鐘。至于說后來,鑄鐘廠拆了在原址蓋了一座鑄鐘娘娘廟,現在好像也拆了鼓樓后面就放著那口不用的鐵鐘。
好了,鐘樓的游覽也結束了,很高興和大家度過了愉快的一天,大家如果對我的導游工作有什么意見的,可以提出來,我也會努力提高自己的導游水平,祝大家以后過得開心,謝謝大家。
鼓樓的導游詞 篇2
鐘樓和鼓樓是古代中國城市的特有建筑。鐘與鼓本是中國最早出現的打擊樂器,有3020_年以上的歷史。最初作為禮器和樂器。大約自春秋時期,開始用于軍事指揮。古代中國城市兼有軍事城堡性質,除城市四周構筑城墻,挖掘城壕,設置吊橋外,與之配套的還有在城市中心修筑鐘鼓樓作為指揮中樞。平時以晨鐘暮鼓報告時辰,定時啟閉吊橋,緊急狀態時用以報警戒嚴,指揮城防。這種嚴密的城市防御系統在明代發展到頂峰。西安是明代西北軍政重鎮,它的鐘樓和鼓樓無論從建筑規模、歷史價值或藝術價值各方面衡量,都居全國同類建筑之冠。
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座建筑就是鐘樓,位于西安市東西南北四條大街的交匯處,它建于明洪武十七年,最初位于西大街的迎祥觀,隨著城市中心的東移,到了明神宗萬歷20_年,將鐘樓來了個整體拆遷,遷至今址。
鐘樓呈典型明代建筑藝術風格,樓高36米,重檐斗拱,華麗莊嚴。由基座,樓身和樓頂三部分組成。基座是正方形,全部用青磚砌成。樓身為正方形木質結構,外面以回廊環繞,里面為二層樓,樓內有木梯盤旋而上。樓內上下兩層正方形大廳里,陳列著明代以來各種名貴瓷器及紅楠木家具,四面門上布滿浮雕畫,風格厚樸生動。樓頂為四角攢尖結構,上面覆蓋著碧綠色的琉璃瓦,頂端大圓頂高5米,金光閃閃,輝煌燦爛。
鐘樓的西北角上陳列著一口明代鐵鐘,重5噸,鐘邊鑄有八卦圖案。它比鐘樓早先懸掛的銅鐘小得多。鐘樓原先懸掛的巨鐘是唐代景云年間鑄造的“景云鐘”。現在這口鐘收藏于西安碑林。據說,鐘樓從迎祥觀遷到今址后,雖然樓的式樣大小并沒有改變,但景云鐘卻怎也敲不響了。沒有辦法,只有另換。為了將景云鐘移到新建的鐘樓上,當年在西大街西段搭起一座斜橋,利用橋面斜坡把景云鐘運到了鐘樓上。據說“橋梓口”也因此而得名。
鐘樓內西墻上嵌刻有《鐘樓歌》和《鐘樓記》碑刻。《鐘樓歌》是當年修建鐘樓的陜西巡撫龔懋賢在解職赴京時登樓所賦。詩中對鐘樓做了熱情的贊頌。《鐘樓記》是督修過鐘樓的巡撫張楷所作,詳細記述了鐘樓的身世。在鐘樓的門上有木刻浮雕故事畫共64幅,其中有木蘭從軍、嫦娥奔月、柳毅傳書、八仙過海等等。建國后,西安市人民政府又對鐘樓進行了三次大規模修葺,使這座古建筑又煥發了昔日的風采。
與鐘樓遙遙相對的是鼓樓,樓底門洞為南北向,北通北院門,南達西大街。鼓樓建于明洪武十三年,與鐘樓是姊妹樓。在鼓樓的第一層北面有一面巨鼓,與鐘樓上的晨鐘形成暮鼓,所以稱為鼓樓。樓體呈長方形,基座的門洞高與寬均為6米,洞深38米。鼓樓建筑為重檐歇山式,琉璃瓦覆頂,重檐三滴水。樓分上、下兩層。南北檐下各有一塊匾,南為清乾隆皇帝御筆刻書:“文武盛地”,北為咸寧縣書生李允寬書寫“聲聞于天”。在鼓樓的外檐都飾有斗拱,四面有回廊。天花板上油漆彩繪云形圖案,古色古香,十分美麗。鐘鼓樓交相輝映,使古城西安更加美麗壯觀。好了,鐘鼓樓的參觀到這里就結束了。謝謝大家!
鼓樓的導游詞 篇3
鼓樓廣場美極了!于是今天我便來到了鼓樓廣場,想親眼見一見這美麗的地方。
來到廣場第一印入我眼簾的是巧奪天工、天造地設的人造瀑布,雖然瀑布還沒有正式開放,但是廣場上
還是引得很多人駐足觀賞,特別是孩子們。漸漸廣場上人越來越多,擠得水泄不通。隨著音樂的響起,人們沸騰起來,浪花一瀉千里、飛流直下,形成了一個巨大的天幕,使人們沉浸在歡笑中。這碩大的天幕旁是一條曲徑通幽的小徑,它顯得是那么的幽靜,曲折蜿蜒,四周竹林密布,有一種天上人間的感覺。石子小徑上面有許多有趣的花紋,紅色的,綠色的,還有紫色的,各種顏色的石子搭配到一起,用姹紫嫣紅來形容一點都不為過。各種顏色的石子搭配到一起,組成了好多漂亮的圖案,石子小徑就如同一本有趣的圖畫書。拾徑而上,就來到了廣場的最高處,在這里,可以望到小半個南京城,近處是星星點點的霓虹燈,朝著遠處看,一座座高樓拔地而起,寬闊的街道人山人海,車水馬龍,好不繁華!在我視野的盡頭是一片淡淡的、水汪汪的黃色,上面鑲嵌著五顏六色的小點兒。構成了一幅美麗的畫卷。我不禁陶醉在美景中,才明白同學們贊美鼓樓廣場的美麗的原因了。
鼓樓的導游詞 篇4
鼓樓的大鐘直徑1.4米,高2.3米,重約1500公斤,被譽為天津的"鐘王"。此鐘用鐵鑄成,鑄工精細,造型古樸。鐘體都是陽鑄浮雕,鐘鈕鑄成交尾雙螭,片片鱗甲清析可辨雙螭的兩個頭和四只腳,連接著鐘體,另四只腳互相抓攀,弓身欲吼。鐘肩倒覆蓮瓣二重,沿鐘身周圍分隔成八塊長方形框格,上下兩層。鐘的腰部鑄著云龍和折枝花卉連續紋樣,作為裝飾。鐘口八個蓮瓣的凹處,各鑄一個八卦符號。從鐵鐘的下框格間所鑄"袞(究)州長老院"五字可知,此鐘原為建于宋朝元佑年間的克州長老寺的東西,最晚鑄于明末清初,是后來移到天津鼓樓懸掛的。這口大鐘現在放在邃園回廊的水泥座上,雖然不能撞響,但仍是一件鑄型精美的藝術品,可供人們觀賞、聯想。
公元1420_年(明永樂二年)天津設衛筑城,到明弘治年間(公元1493年左右),山東兵備副使劉福將原來的土城固以磚石,并于城中心十字街處建鼓樓。樓高三層,磚城木樓,樓基是磚砌的方形城墩臺,四面設拱形穿心門洞,分別與東西南北四個城門相對應。鼓樓城臺建有木結構重層歇山頂樓閣,上層樓內懸大鐘一口,約兩噸,鐵鑄,為唐宋制式。大鐘初用以報時,以司晨昏,啟畢城門,早晚共敲鐘108響。鼓樓北面有清代天津詩人梅小樹撰寫的一副抱柱聯:"高敞快登臨,看七十二沽往來帆影;繁華誰喚醒,聽一百八杵早晚鐘聲"。
鼓樓的導游詞 篇5
天津鼓樓位于城中心,是在天津設衛筑城時修起來的。即距今近520_年歷史。名為鼓樓,實為鐘樓。有人說,的天津市就是以鼓樓為中心,向四周不斷擴張而形成的,所以聲稱"鼓樓"是天津市的發源地。
"高敞快登臨,看七十二沽往來帆影;繁華誰喚醒,聽一百八杵早晚鐘聲。"清末的另一位天津詩人周楚良在一首竹枝詞里寫鼓樓撞鐘的景況說:"本是鐘樓號鼓樓,晨昏兩度代更籌。聲敲一百單零八,遲速鍋腰有準頭。"原來守鼓樓的是一位駝背的老人。不久,樓為消防隊占用,作為了望臺。民國十年,直隸省長曹銳,天津警察廳長楊以德,照原樣重建,樓頂大梁上改復綠瓦,較前更為美觀。重建后,把鼓樓四個城門的名稱"鎮東","定南","安西","拱北",請名書法家華世奎書寫,并重書了梅小樹的對聯。這座鼓樓,碧瓦楹,煥然一新重新成為津門一景。
天津鼓樓特色:
鼓樓的大鐘直徑1.4米,高2.3米,重約1500公斤,被譽為天津的"鐘王"。此鐘用鐵鑄成,鑄工精細,造型古樸。鐘體都是陽鑄浮雕,鐘鈕鑄成交尾雙縭,片片鱗甲清析可辨雙縭的兩個頭和四只腳,連接著鐘體,另四只腳互相抓攀,弓身欲吼。這口大鐘放在邃園回廊的水泥座上。
鼓樓的導游詞 篇6
大家好!首先,我代表天津__旅行社歡迎大家參加本次旅游活動。我叫__,大家叫我小_就可以了,我旁邊這位是經驗豐富的駕駛員_師傅。今天就讓我們這一老一少為您服務,如果大家在旅途中有什么要求,請盡管提出來,我們一定會盡量滿足。我真心的祝愿大家能在今天度過一段美好的時光。
大家注意一下,我們現在是在南門外大街上,很快就到鼓樓了。我在這里先給大家做一個簡單的介紹。鼓樓商業街位于天津老城廂繁華商業區。它是天津的發源地和歷史上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心。在洪武三十一年,明太祖朱元璋病故,朱棣發動了“靖難之役 ”,他奪取皇位后,于1404年在天津設衛,同年修建了天津城即老城廂,并以鎮東,安西,定南,拱北命名四個城門。它也是鼓樓商業街的前身。
好了,我們到鼓樓商業街了,現在是9:30,我們12:00準時回到車上,請大家一定要注意安全,下車時隨身帶好自己的物品,不要放在車上。記住我們的游覽車為白色客車,車號為津A1111。
大家看我們身后的就是鼓樓商業街了。我先給大家做個簡單的介紹。鼓樓商業街重建后是以鼓樓為中心,向北,南,東延伸,形成三條繁華的商業街道。整個街區都是明清建筑風格,是集旅游,文化,休閑,娛樂,購物于一體的大型旅游商賈步行街。我們后面的就是南街,又稱“東方不夜城”,它對面的北街又稱古董珠寶街,東街又稱“精品購物街”。
而它的重中之重還要說是鼓樓。鼓樓位于城的中央,我們在這里就可以遠遠的看到。鼓樓其實并沒有鼓,實際是鐘樓。樓上原有一副對聯:“高敞快登臨,看七十二沽往來帆影;繁華誰喚醒,聽一百八杵早晚鐘聲”。原來大鐘每日早晚各敲54下,緊十八慢十八,不緊不慢又十八。大鐘每天提醒市民的作息時間,與人們日常生活密切相關,因此鼓樓被列為天津衛三宗寶,即鼓樓,炮臺,鈴鐺閣之首。重修后的鼓樓共有四層,下面三層是天津危陋平房改造成果展,四層為鐘樓,新鐘重達3頓。新建鼓樓又以新的風姿成為天津的象征。
在東街上還有全國第一座以戲劇為主題的博物館——天津戲劇博物館,也是廣東會館舊址。一會兒我會在那給您做詳細地介紹。下面就讓走進鼓樓商業街來領略一下它獨特的文化氣息。
我們現在看到的就是廣東會館的戲樓,這些是當時看戲的茶座,大家先找個位子坐下歇一會兒,聽我簡單地給大家介紹一下廣東會館。
廣東會館始建于1903年。20__年被晉升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__年被收入《世界精品建筑》,天津獨此一家。戲樓作為會館的主體建筑,也是目前我國規模最大,保存最為完好的古典式戲樓。廣東會館在建筑上集南北風格為一體,外部采用北方的樓磚建筑,內部采用潮州的建筑風格——雕梁畫柱。大家可以看到,這整個戲樓都是金漆木雕的,它是在南方雕刻完之后運到北方,又重新拼接起來的,整個建筑沒有用一個釘子,在76年唐山大地震時,它也是絲毫不動。
我身后的這個舞臺是伸出式舞臺,這種舞臺三面接觸觀眾,您坐在下面時視線不受阻擋,可與演員達到充分的表情交流。自1908年上海受到西方的影響興建了第一座鏡框式舞臺,也就是幕在前,臺在后,我們傳統的伸出式舞臺就從中國舞臺建筑中絕跡了。因此,廣東會館的戲臺成為我國伸出式舞臺建筑的絕唱。
大家抬頭看,舞臺頂部有一個螺旋狀的藻井,玲瓏剔透,金碧輝煌。它由數以百計的斗拱組成,演員在舞臺上不用擴音器,它將聲音吸進,再折射出去,能夠保持自然的音質和音量。而且我們發現戲樓內和舞臺上沒有一根柱子,您的視線不受阻擋。同時,舞臺僅比地面高一米,您的視線也基本是平視的;如果您坐在高4米包廂里,俯視臺上的角度為100—150度,正好符合生理視覺特點;這體現出戲樓的設計者充分地為觀眾著想,很好地解決了視、聽效果的問題。
鼓樓的導游詞 篇7
大家早上好!歡迎大家來到古城西安,很高興認識大家,我是你們本次的導游,我叫許晨軒,大家叫我許導或晨軒就可以了。下面讓我們開始西安古城墻之旅吧!
首先,我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西安古城墻,西安古城墻又稱為西安明城墻,位于陜西省西安市中心區,墻高12米,頂寬12-14米,底寬15-18米,輪廓呈封閉的長方形,周長13。74千米。城墻內人們習慣稱為古城區,面積11。32平方千米,著名的西安鐘鼓樓就位于古城中心。
請大家緊跟我不要掉隊,我們前面的是城墻的主城門,像這樣的城門共有四座:我們面前的長樂門(東門);還有永寧門(南門);安定門(西門),安遠門(北門)。它們四座城門作為明城墻的原有城門,因當時的軍事,防御需要,都是單門洞,且都修建了三道城墻,兩道城墻之間又形成了翁城。至今為止,四座城門中除永寧門外,其余三座城門都只剩下兩道城墻。
好了,下面是大家自由活動的時間,請大家一個小時后在這里集合。
本次游覽結束
鼓樓的導游詞 篇8
天津鼓樓,位于天津城中心,周圍有北馬路、東馬路、南馬路、西馬路所包圍,形成了今天的西北角、東北角、東南角、西南角地區,當時修建了東、西、南、北四個城門的城樓和四處城角的角樓,至今留下了北門外大街、南門外大街、東門內大街等路段。
這座鼓樓高三層,樓底的一層,是用磚砌成的一座方臺,下寬上窄,辟有四個拱形門洞,通行東西南北四條大街。在這座臺子上,修建了兩層樓。第一層供奉觀音大士,天后圣母,和關羽岳飛等。樓的第二層,懸有重三百斤的鐵鐘一口。樓前有清代天津詩人梅小樹撰寫的木板對聯:"高敞快登臨,看七十二沽往來帆影;繁華誰喚醒,聽一百八杵早晚鐘聲。" 清末的另一位天津詩人周楚良在一首竹枝詞里寫鼓樓撞鐘的景況說:"本是鐘樓號鼓樓,晨昏兩度代更籌。聲敲一百單零八,遲速鍋腰有準頭。"原來守鼓樓的是一位駝背的老人(俗稱駝背為"鍋腰"),他每日早晚兩次敲鐘,每次各敲五十四響,作為城門晨昏啟閉的信號。 光緒庚子年,八國聯軍侵入天津,城墻被拆除,獨獨留下了鼓樓幸存。不久,樓為消防隊占用,作為瞭望臺。民國十年,直隸省長曹銳,天津警察廳長楊以德,照原樣重建,樓頂大梁上改復綠瓦,較前更為美觀。 重建后,把鼓樓四個城門的名稱"鎮東","定南","安西","拱北",請名書法家華世奎書寫,并重書了梅小樹的對聯。這座鼓樓,碧瓦丹楹,煥然一新重新成為津門一景。
鼓樓的大鐘直徑1.4米,高2.3米,重約1500公斤,被譽為天津的"鐘王"。此鐘用鐵鑄成,鑄工精細,造型古樸。鐘體都是陽鑄浮雕,鐘鈕鑄成交尾雙螭,片片鱗甲清析可辨雙螭的兩個頭和四只腳,連接著鐘體,另四只腳互相抓攀,弓身欲吼。鐘肩倒覆蓮瓣二重,沿鐘身周圍分隔成八塊長方形框格,上下兩層。鐘的腰部鑄著云龍和折枝花卉連續紋樣,作為裝飾。鐘口八個蓮瓣的凹處,各鑄一個八卦符號。從鐵鐘的下框格間所鑄"袞(究)州長老院"五字可知,此鐘原為建于宋朝元佑年間的克州長老寺的東西,最晚鑄于明末清初,是后來移到天津鼓樓懸掛的。這口大鐘現 在放在邃園回廊的水泥座上,雖然不能撞響,但仍是一件鑄型精美的藝術品,可供人們觀賞、聯想。
鼓樓歷史
修筑
公元1420xx年(明永樂二年)天津設衛筑城,到明弘治年間(公元1493年左右),山東兵備副使劉福將原來的土城固以磚石,并于城中心十字街處建鼓樓。樓高三層,磚城木樓,樓基是磚砌的方形城墩臺,四面設拱形穿心門洞,分別與東西南北四個城門相對應。鼓樓城臺建有木結構重層歇山頂樓閣,上層樓內懸大鐘一口,約兩噸,鐵鑄,為唐宋制式。大鐘初用以報時,以司晨昏,啟畢城門,早晚共敲鐘108響。鼓樓北面有清代天津詩人梅小樹撰寫的一副抱柱聯:"高敞快登臨,看七十二沽往來帆影;繁華誰喚醒,聽一百八杵早晚鐘聲"。
拆除
,八國聯軍侵津,第二年天津城墻被迫拆除。由于遭兵燹之災,鼓樓日漸頹圮。(民國十年),有拆建鼓樓之議,并于年內完成。重建的鼓樓,用舊城四門樓之名,由天津書法家華世奎重書,鐫于鼓樓四門,曰鎮東、安西、定南、拱北。1952年11月7日,因貫通道路,鼓樓拆除。
重建
改革開放,中華振興,津沽文脈,得以傳承。1994年天津開始了危陋房屋大片改造工程,作為危改重點的老城廂地區也因此使鼓樓有了重建的機會。鼓樓重建工程于20xx年11月25日開工,20xx年9月28日竣工。
重建后的鼓樓體量增大,彌古而不拘古,雅俗共賞。為27米見方,高27米的體量。取"9"的倍數,因為"9"為陽數之極,有吉祥內涵。鼓樓廣場9乘9共81平方米。鼓樓主體為鋼混結構,磚城木樓,須彌基座,木樓外形按明清木作大式,設斗拱和飛檐,做殿式旋子彩畫,重檐歇山屋頂。瓦作大式灰色簡瓦屋面,綠琉璃券邊,漢白玉欄桿,脊上飛檐走獸。磚城四面做明式七券七伏鍋底券拱門,穿心門洞,四拱門上方恢復漢白玉城門石,仍鐫刻鎮東、安西、定南、拱北字樣。新鐘的體量增大,高20xx毫米,寓意為20xx年制作。鐘的材料為響銅,重及三噸。鐘上銘文由馮驥才、張仲先生撰寫,字體為繁體魏碑。
鼓樓高聳,迎八方來客;鐘聲悠遠,送四海賓朋。新建的鼓樓位于天津老城廂中心。重建后的鼓樓宏偉典雅,青磚墻面,白玉欄桿,飛檐斗拱,碧瓦丹楹,油漆彩繪,雕梁畫棟。鼓樓及周邊的商業街,既是一道亮麗的風景線,也是新的旅游勝地。
文化韻味
建的鼓樓與新建的商業街為明清風格的仿古建筑。青磚瓦房,碧瓦丹楹,雕梁畫棟,商鋪林立,是一道天津傳統文化韻味十足的風景線。
作為天津衛標志建筑物的鼓樓,歷史上曾兩建兩拆。明永樂二年(公元1420xx年)天津設衛筑城。至明弘治年間(公元1493年左右),山東副使劉福兵備天津,將土城甃以磚石,并于城中心十字街處建鼓樓。,八國聯軍侵津。第二年城墻被迫拆除。鼓樓也日漸頹圮。,鼓樓拆除重建。1952年11月7日,因貫通道路,鼓樓又被拆除。
重建的鼓樓
1999年本市開始的危陋房改造使擁有天津三宗寶之首的鼓樓有了重建的機會。重建鼓樓于20xx年11月25日開工,20xx年9月28日竣工。重建的鼓樓體量增大,彌古而不拘古,雅俗共賞。為27米見方,高27米的體量。取9的三倍數。"9"為中國傳統陽數之極,泛指多數或多次。在我國古建筑中,"9"或9的倍數實例比比可見。鼓樓廣場9乘9共81平方米。鼓樓主體為現代鋼混結構,磚城木樓,須彌基座,木樓外形按明清木作大式,設斗拱和飛檐,做墨線小點金帶火焰球的殿式旋子彩畫,重檐歇山屋頂。瓦作大式灰色筒瓦屋面,綠琉璃券邊,漢白玉欄桿,脊上飛檐走獸。磚城四面開拱形穿心門洞,做明式七券七伏鍋底券拱門,四拱門上恢復漢白玉城門石,仍鐫刻鎮東、安西、定南、拱北字樣。重建的鼓樓是利用現代技術和材料與傳統建筑形成的完美結合。
鼓樓商業街
鼓樓商業街為十字型,東起城廂東路,西至城廂中路;北起城廂中路,南至城廂中路。呈大鵬展翅之雄姿。該街以青磚瓦房的明清建筑風格為主,主體2至4層,高低錯落,猶如一首節奏跌宕起伏的樂章。整個布局分為三部分:北街為北方古玩城和黃金閣藝術市場;東街為精品購物街;南街是以天津傳統民俗文化、商業及餐飲為主的東方不夜城。其景觀風格為傳統味、文化味、天津味、民俗味、現代味相互融合,充分體現了以人為本的親和力。
人文景觀表現
其人文景觀表現在牌匾、楹聯、店招、店幌、燈飾、霓虹燈、燈箱等的設計上。牌匾以橫匾為主,其間點綴豎匾、異形匾、如扇面匾等。黑底金字紅章和本色木綠字紅章表現出古樸典雅、莊重大方的特點。楹聯也多采用上述形式。字體有真、行、草、隸、篆、漢簡、魏碑等多種,有的還請名家題寫,很少用印刷體字和黑體字。店招和店幌,分文字、形象、實物、象征四類。各種燈飾、燈具、掛燈、燈籠等富有傳統特色。燈籠主要采用中式串燈和宮燈、圓燈籠。燈箱以方燈箱為主,配有傳統花飾木欞如萬字不到頭、云紋、回紋、棋格等。霓虹燈雖為現代燈飾,但突出中式圖案,如傳統的吉祥植物、動物、器物、符物等。
津衛三宗寶,鼓樓,炮臺,鈴鐺閣。可見天津鼓樓在天津人心目中的地位。
天津鼓樓位于城中心,是在天津設衛筑城時修起來的。即距今近520xx年歷史。名為鼓樓,實為鐘樓。有人說,的天津市就是以鼓樓為中心,向四周不斷擴張而形成的,所以聲稱"鼓樓" 是天津市的發源地。
"高敞快登臨,看七十二沽往來帆影;繁華誰喚醒,聽一百八杵早晚鐘聲。" 清末的另一位天津詩人周楚良在一首竹枝詞里寫鼓樓撞鐘的景況說:"本是鐘樓號鼓樓,晨昏兩度代更籌。聲敲一百單零八,遲速鍋腰有準頭。"原來守鼓樓的是一位駝背的老人。不久,樓為消防隊占用,作為了望臺。民國十年,直隸省長曹銳,天津警察廳長楊以德,照原樣重建,樓頂大梁上改復綠瓦,較前更為美觀。 重建后,把鼓樓四個城門的名稱"鎮東","定南","安西","拱北",請名書法家華世奎書寫,并重書了梅小樹的對聯。這座鼓樓,碧瓦楹,煥然一新重新成為津門一景。
天津鼓樓特色:
鼓樓的大鐘直徑1.4米,高2.3米,重約1500公斤,被譽為天津的"鐘王"。此鐘用鐵鑄成,鑄工精細,造型古樸。鐘體都是陽鑄浮雕,鐘鈕鑄成交尾雙縭,片片鱗甲清析可辨雙縭的兩個頭和四只腳,連接著鐘體,另四只腳互相抓攀,弓身欲吼。這口大鐘放在邃園回廊的水泥座上。
鼓樓的導游詞 篇9
天津鼓樓,位于天津城中心,周圍有北馬路、東馬路、南馬路、西馬路所包圍,形成了今天的西北角、東北角、東南角、西南角地區,當時修建了東、西、南、北四個城門的城樓和四處城角的角樓,至今留下了北門外大街、南門外大街、東門內大街等路段。
這座鼓樓高三層,樓底的一層,是用磚砌成的一座方臺,下寬上窄,辟有四個拱形門洞,通行東西南北四條大街。在這座臺子上,修建了兩層樓。第一層供奉觀音大士,天后圣母,和關羽岳飛等。樓的第二層,懸有重三百斤的鐵鐘一口。樓前有清代天津詩人梅小樹撰寫的木板對聯:"高敞快登臨,看七十二沽往來帆影;繁華誰喚醒,聽一百八杵早晚鐘聲。"清末的另一位天津詩人周楚良在一首竹枝詞里寫鼓樓撞鐘的景況說:"本是鐘樓號鼓樓,晨昏兩度代更籌。聲敲一百單零八,遲速鍋腰有準頭。"原來守鼓樓的是一位駝背的老人(俗稱駝背為"鍋腰"),他每日早晚兩次敲鐘,每次各敲五十四響,作為城門晨昏啟閉的信號。光緒庚子年,八國聯軍侵入天津,城墻被拆除,獨獨留下了鼓樓幸存。不久,樓為消防隊占用,作為瞭望臺。民國十年,直隸省長曹銳,天津警察廳長楊以德,照原樣重建,樓頂大梁上改復綠瓦,較前更為美觀。重建后,把鼓樓四個城門的名稱"鎮東","定南","安西","拱北",請名書法家華世奎書寫,并重書了梅小樹的對聯。這座鼓樓,碧瓦丹楹,煥然一新重新成為津門一景。
鼓樓的導游詞 篇10
大家好,我們現在到了雄健宏大、古雅優美的鼓樓,鼓樓的街道兩邊都逝色古香的仿古建筑,各種知名的西安小吃應有盡有,那么我想問一下大家,西安最有名的小吃一條街是什么街?不言而喻,就是回民小吃一條街,來到西安的游客如果有機會來回民一條街的話都認為西安回民街有它很獨特的一面,那么為什么這么說?我想不光是因為街道兩旁大量的美食店鋪和飾品店帶給我們無限的吸引,更是因為這條街道深厚的文化吧。
回民街一般指的誓樓到北院門一線,南北走向的街道,不過有時也會把相連的化覺巷、西羊市還有大皮院一同算進去。回民街顧名思義就是回民聚居之地。西安回民街是回民區的一條街道,大約500米左右,特點是青石鋪路,綠樹
成蔭,路的兩旁逝色古香的仿明清建筑物,兩邊的商鋪主要是以經營餐飲和一些具有陜西特色的飾品為主的,而且都是由回民經營的,具有濃郁的清真特色,深受外來游客的的喜愛。
大家現在看到的街道兩旁的飯店都是正宗的回民飯店。其中有幾家比較有名的飯店如清真平娃烤肉店、賈三灌湯包、紅紅酸菜炒米、大皮院的老孫家羊肉泡饃等等。其中關于西安的羊肉泡饃還有一段比較風趣的傳說,相傳大宋皇帝趙匡胤在稱帝前受困于長安,終日過著忍飲挨餓的生活,有一天他來到一家正在煮制牛羊肉的店鋪前,掌柜見到他非常的可憐,所以就讓他把自帶的干饃掰碎,然后掌柜就澆了一勺滾熱肉湯之后放在火上煮透。接著趙匡胤就大口大口的吃完了那頓飯,當時他感到這頓飯是天下最好吃的美食。后來,趙匡胤做了皇帝。有一天,他路過長安時,仍忘不了當年在這里吃過的牛羊肉煮饃,就同文武大臣專門找到這家飯鋪吃了一碗牛羊肉煮饃,吃完之后仍然感到鮮美無比,所以就重賞了這家店鋪的掌柜。從此皇上吃泡饃的故事一經傳開,牛羊肉泡饃便成了長安街上的著名小吃。北宋大文學家蘇東坡曾有“隴饌有熊臘,秦烹唯羊羹”的贊美詩句。所以有機會大家可一定要品嘗一下當地的民俗風味。
其實在回民小吃一條街上,還有很多的具有地方特色的飾品供大家選購,大家可以看到這些飾品可謂是琳瑯滿目,種類多樣,比如這里還擺放有世界第八大奇跡的兵馬俑飾品,那么大家可以買上一兩個作為來西安的紀念。于此同時我們可以注意到這里的有很多有賣小孩穿的老虎鞋、大紅帽子等等,大家都知道紅代表吉祥與如意,所以我想大家還是有必要在回民街選購一些紀念品的。
鼓樓的導游詞 篇11
大家看我們身后的就是鼓樓商業街了。我先給大家做個簡單的引見。鼓樓商業街重建后是以鼓樓為中心,向北,南,東延伸,構成三條繁華的商業街道。整個街區都是明清建筑作風,是集旅游,文化,休閑,文娛,購物于一體的大型旅游商賈步行街。我們后面的就是南街,又稱“東方不夜城”,它對面的北街又稱古董珠寶街,東街又稱“精品購物街”。
而它的重中之重還要說是鼓樓。鼓樓位于城的中央,我們在這里就能夠遠遠的看到。鼓樓其實并沒有鼓,實踐是鐘樓。樓上原有一副對聯:“高敞快登臨,看七十二沽往來帆影;繁華誰喚醒,聽一百八杵早晚鐘聲”。原來大鐘每日早晚各敲54下,緊十八慢十八,不緊不慢又十八。大鐘每天提示市民的作息時間,與人們日常生活親密相關,因而鼓樓被列為天津衛三宗寶,即鼓樓,炮臺,鈴鐺閣之首。重修后的鼓樓共有四層,下面三層是天津危陋平房改形成果展,四層為鐘樓,新鐘重達3頓。新建鼓樓又以新的風姿成為天津的意味。
在東街上還有全國第一座以戲劇為主題的博物館——天津戲劇博物館,也是廣東會館原址。一會兒我會在那給您做細致地引見。下面就讓走進鼓樓商業街來領略一下它共同的文化氣息。
我們如今看到的就是廣東會館的戲樓,這些是當時看戲的茶座,大家先找個位子坐下歇一會兒,聽我簡單地給大家引見一下廣東會館。
廣東會館始建于1920__年。20__年被提升為國度級重點文物維護單位;20__年被收入《世界精品建筑》,天津獨此一家。戲樓作為會館的主體建筑,也是目前我國范圍最大,保管最為完好的古典式戲樓。廣東會館在建筑上集南北作風為一體,外部采用北方的樓磚建筑,內部采用潮州的建筑作風——雕梁畫柱。大家能夠看到,這整個戲樓都是金漆木雕的,它是在南方雕琢完之后運到北方,又重新拼接起來的,整個建筑沒有用一個釘子,在76年唐山大地震時,它也是絲毫不動。
我身后的這個舞臺是伸出式舞臺,這種舞臺三面接觸觀眾,您坐在下面時視野不受阻撓,可與演員到達充沛的表情交流。自1920__年上海遭到西方的影響興建了第一座鏡框式舞臺,也就是幕在前,臺在后,我們傳統的伸出式舞臺就從中國舞臺建筑中絕跡了。因而,廣東會館的戲臺成為我國伸出式舞臺建筑的絕唱。
大家抬頭看,舞臺頂部有一個螺旋狀的藻井,小巧剔透,富麗堂皇。它由數以百計的斗拱組成,演員在舞臺上不用擴音器,它將聲音吸進,再折射進來,可以堅持自然的音質和音量。而且我們發現戲樓內和舞臺上沒有一根柱子,您的視野不受阻撓。同時,舞臺僅比空中高一米,您的視野也根本是平視的;假如您坐在高4米包廂里,俯視臺上的角度為100—150度,正好契合生理視覺特性;這表現出戲樓的設計者充沛地為觀眾著想,很好地處理了視、聽效果的問題。
我們看這塊匾額,寫著“薰衣南來”,意義是好運從南方飛到北方來;在它下面是鑲嵌著“天官賜福”的彩色鏤空木雕,中間有一個穿紅袍的天官,他站在祥云之上,手指著紅日,意為“指日高升”。天官前面跪著一個仙童,手里托著一個花瓶,瓶里插著三枝氈,意為“平升三級”。也就是說升官發財的日子不遠了,還要連升三級;在天官的身后刻有猴子,向日葵,蜜蜂,意作“早日封侯”。在它的四個角浮雕著口銜桃枝的蝙蝠,意作“福從四方來”。整個畫面緊湊勻稱,可謂彩色木雕的杰作。
會館建成后,在1920__年孫中山先生北上,在此發扮演講“我億萬萬同胞,同床異夢,何難稱雄世界”。還有許多藝術家像鄧穎超、梅蘭芳等都在此演出過。作為全國第一座戲劇博物館,我們在戲樓的后面展出了戲劇人偶像,一共展出了50多個劇目,將近百十人。再有,后面還有一個四合院,包括中國戲曲開展史,中國京劇開展史和梨園拜師堂。
現場講解到此完畢,下面的時間,大家能夠本人旅游。在此提示大家旅游中留意平安,保管好本人的財物,我們的匯合時間是12:00,到時我會在車場恭候大家,我們的車牌號是津A1111,白色車。
我們一天的旅游就要完畢了,效勞中的缺乏之處,希望大家多多包涵,多提意見。俗話說:“兩山不能相遇,兩人總能重逢”。希望能有時機再次為大家效勞。謝謝!
鼓樓的導游詞 篇12
西安是明代的全國軍政重鎮,西安鐘樓無論從建筑規模、歷史價值或藝術價值各方面衡量,都居全國同類建筑之冠。
鐘樓構建于方型基座之上,為磚木結構,重樓三層檐,四角攢頂的形式,總高36米。基座高8.6米,每邊長35.5米,面積約1377.4平方米,內有樓梯可盤旋而上。
在檐上覆蓋有深綠色琉璃瓦,樓內貼金彩繪,畫棟雕梁,頂部有鎏金寶頂,金碧輝煌。以它為中心輻射出東、南、西、北四條大街并分別與明城墻東、南、西、北四門相接。
鐘樓始建于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因樓上懸掛鐵鐘一口而得名。初建時,地址在今廣濟街口,與鼓樓對峙。明神宗萬歷十年(公元1582年)由巡安御使龔賢主持,將鐘樓整體遷移于今址。鐘樓呈典型明代建筑藝術風格,重檐斗拱,攢頂高聳,屋檐微翹,華麗莊嚴。
據說,明太祖朱元璋登基后不久,關中一帶連連發生地震,民間相傳城下有條暗河,河里有條蛟龍,蛟龍在翻身,長安在震動。朱元璋怕了,心里感覺不踏實,于是想辦法要壓著它。道人術士們給他出了個主意,讓在西安的城中心修一座鐘樓,鐘乃天地之音,可鎮住蛟龍。為此,朱元璋專門修了一個全國最大的鐘樓,并調來“天下第一名鐘”景云鐘前來助陣。
鐘樓修了,朱元璋又派他的大兒子鎮守西安,這就是著名的秦藩王,秦藩王的王府就在今天的西安新城。碑林博物館正門口那兩個銅獅子,就是秦藩王王府的東西。
明王朝定都南京后,其間還有一次遷都之議。有大臣主張遷都西安。朱元璋曾有些心動,專門派太子朱標赴西安實地勘察,選擇宮室基址,并繪制陜西地圖進獻。但這位太子返回后一病不起,次年便死了。遷都西安一事終未實現。
鼓樓的導游詞 篇13
鼓樓橫跨北院門大街之上。鼓樓和鐘樓是一對孿生兄弟,相距僅半里,互相輝映,為古城增色。鼓樓是明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建成的,比當初的鐘樓早建4年。樓基面積比鐘樓樓基大738.55平方米,通高34米,雄杰秀麗不亞于鐘樓。古時樓上懸掛一面大鼓,傍晚時擊鼓向全城居民報時,故稱鼓樓
古時擊鐘報晨,擊鼓報暮,因此有“晨鐘暮鼓”之稱。同時,夜間擊鼓以報時,“三鼓”,就是“三更”,“五鼓”就是“五更”,一夜共報5次。明代的西安城周長11.9公里,面積為8.7平方公里,鼓樓地處西安城中部偏西南,為使鼓聲能傳遍全城,就必須建造高樓,設置大鼓。明、清兩代,鼓樓周圍大多是陜西行省、西安府署的各級衙門,這些衙門辦公和四周的居民生活都離不開鼓聲,鼓聲亦成為當時人們最熟悉的悅耳之聲了。李允寬所書寫的“聲聞于天”的匾額,畫龍點睛,說明了鼓樓的實際意義。
現在樓內設有樓梯,登臨樓上,憑欄便能眺望全城景色。西安鼓樓是城內明清建筑物的主要標志和代表之一。
從50年代開始,人民政府曾多次修繕鼓樓,90年代又貼金描彩,進行了大規模的維修,為進一步開發和利用文物資源,促進文化旅游事業的發展,恢復 “晨鐘暮鼓”,1996年西安市決定重制鼓樓大鼓。重制的大鼓高1.8米,鼓面直徑2.83米,系用整張優質牛皮蒙制而成。鼓腹直徑3.43米,重1.5 噸。上有泡釘1996個,寓意1996年制,加上4個銅環共20xx年,象征公元20xx年,催人奮進,跨入21世紀。該鼓聲音洪亮、渾厚,重槌之下,十里可聞,是中國最大的鼓。在鐘樓和鼓樓之間,開辟為鐘鼓樓廣場,綠草紅花點綴其間,造型獨特的聲光噴泉不時變換,是古城人民休閑、娛樂的好去處。
鼓樓的導游詞 篇14
今天我們將去參觀西安城墻、鐘樓和鼓樓。很榮幸能為大家服務。
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座古城堡就是明西安城墻,是明初在唐長安皇城的基礎上建筑起來的。它是我國中世紀后期歷史上最著名的城垣之一,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軍事城堡防御設施。
西安作為千年古都,歷代曾多次修筑城墻。它們多數被歷史的塵埃掩埋。我們現在看到的城墻可追溯到隋代。公元1369年,明王朝大將徐達從山西進入陜西,將原來的奉天路改為西安,意為“西方長治久安”。拉開了明在西安修筑城墻的序幕。歷時8年修筑完的城墻外形是一座長方形。城墻高15米,頂寬12—14米,底寬16—18米,周長13.9公里。最底層用黃土與石灰、糯米汁拌合而成,干燥之后,異常堅固。
西安古城墻包括護城河、吊橋、閘樓、箭樓、正樓、角樓、敵樓、女兒墻、垛口等一系列軍事設施。好了,現在讓我們親自來感受這座科學、嚴密、完整的軍事防御體系。
城墻最外圍是護城河,也叫“城壕”,是城墻的第一道防線。它可以阻滯敵人進攻,甚至可以利用有利地形把敵人趁機消滅。環繞西安城墻的護城河寬20米,跨過護城河就是城門,而連接護城河與城門的唯一通道就是吊橋。平時,守城士兵聽從晨鐘暮鼓的指揮,早晨降下吊橋,開啟城門;晚上升起吊橋,斷絕交通。一旦發生戰爭,吊橋升起,城門緊閉,城門就成為堅固封閉的戰斗堡壘。
城門是城防體系的重點,也是薄弱點。平時,它是出入城市的通道。戰爭時,又是攻守雙方爭奪的首要目標。因此,明代十分重視完善城門防御設施。尤其值得注意的一大技術突破是采用了券拱式城門,以防止敵人火攻。明西安城的城門非常堅固,門扇用厚達16厘米的木板制成,一扇城門用木材2.8立方米,門扇上下橫匝著鐵條加固,每兩道鐵條的間隔處,釘有180枚鐵蘑菇針。整個門扇上共有1800枚鐵蘑菇針。這樣就擠密了門扇的木材,增加了門扇剛度,使箭矢無法射入。
為了提高城門防御的保險系數,城門實際上由三重組成,即:閘樓、箭樓和主樓。閘樓在最外,它的作用是升降吊橋。兼用來打更。敵人攻入閘樓城門,好似進入甕內,會受到來自四面居高臨下的攻擊,因此樓下這一空間也叫“甕城”。箭樓在正中,正面和兩側都有窗戶,供射箭用。箭樓與箭樓之間用圍墻連接起來的也叫“甕城”,可屯兵。正樓在最里,正樓上面的城樓是城門的主體建筑,是主將鎮守指揮所在。城墻外側,每隔120米有一個突出于城墻主體之外的敵臺,俗稱“馬面”。整個城墻上共有“馬面”98座,“馬面”上面的建筑叫敵樓,兩個敵臺之間相距120米,而它的一面為60米,為“一箭之遙”。這樣的布局便于從側面射殺攻城的敵人。因此,古人有評論說:“有城無臺,亦如無城,是城所以衛人,臺又所以衛城也。”。城墻上外側有矮雉,又稱“垛墻”,上有垛口和方孔,可供射箭和嘹望。內側的矮墻稱為“女兒墻”,是為了防止士兵行走時墜入墻下。在西安城墻四角各有一座城樓叫“角樓”。在箭樓與正樓形成的甕城中,有通向城頭的馬道,便于戰馬上下。戰爭期間,這里是調兵遣將的咽喉要道,必須保證暢通無阻。因此守衛異常嚴格。
隨著歲月的變遷,現在我們可以看到西安城墻的長樂門、安定門、朱雀門、含光門、玉祥門等等,這些名稱的來歷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古城沉浮衰興。明西安城墻顯示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好了,西安城墻就參觀到這里,我們將繼續帶大家去參觀鐘鼓樓。
鐘樓和鼓樓是古代中國城市的特有建筑。鐘與鼓本是中國最早出現的打擊樂器,有3020xx年以上的歷史。最初作為禮器和樂器。大約自春秋時期,開始用于軍事指揮。古代中國城市兼有軍事城堡性質,除城市四周構筑城墻,挖掘城壕,設置吊橋外,與之配套的還有在城市中心修筑鐘鼓樓作為指揮中樞。平時以晨鐘暮鼓報告時辰,定時啟閉吊橋,緊急狀態時用以報警戒嚴,指揮城防。這種嚴密的城市防御系統在明代發展到頂峰。西安是明代西北軍政重鎮,它的鐘樓和鼓樓無論從建筑規模、歷史價值或藝術價值各方面衡量,都居全國同類建筑之冠。
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座建筑就是鐘樓,位于西安市東西南北四條大街的交匯處,它建于明洪武十七年,最初位于西大街的迎祥觀,隨著城市中心的東移,到了明神宗萬歷20xx年,將鐘樓來了個整體拆遷,遷至今址。
鐘樓呈典型明代建筑藝術風格,樓高36米,重檐斗拱,華麗莊嚴。由基座,樓身和樓頂三部分組成。基座是正方形,全部用青磚砌成。樓身為正方形木質結構,外面以回廊環繞,里面為二層樓,樓內有木梯盤旋而上。樓內上下兩層正方形大廳里,陳列著明代以來各種名貴瓷器及紅楠木家具,四面門上布滿浮雕畫,風格厚樸生動。樓頂為四角攢尖結構,上面覆蓋著碧綠色的琉璃瓦,頂端大圓頂高5米,金光閃閃,輝煌燦爛。
鐘樓的西北角上陳列著一口明代鐵鐘,重5噸,鐘邊鑄有八卦圖案。它比鐘樓早先懸掛的銅鐘小得多。鐘樓原先懸掛的巨鐘是唐代景云年間鑄造的“景云鐘”。現在這口鐘收藏于西安碑林。據說,鐘樓從迎祥觀遷到今址后,雖然樓的式樣大小并沒有改變,但景云鐘卻怎也敲不響了。沒有辦法,只有另換。為了將景云鐘移到新建的鐘樓上,當年在西大街西段搭起一座斜橋,利用橋面斜坡把景云鐘運到了鐘樓上。據說“橋梓口”也因此而得名。
鐘樓內西墻上嵌刻有《鐘樓歌》和《鐘樓記》碑刻。《鐘樓歌》是當年修建鐘樓的陜西巡撫龔懋賢在解職赴京時登樓所賦。詩中對鐘樓做了熱情的贊頌。《鐘樓記》是督修過鐘樓的巡撫張楷所作,詳細記述了鐘樓的身世。在鐘樓的門上有木刻浮雕故事畫共64幅,其中有木蘭從軍、嫦娥奔月、柳毅傳書、八仙過海等等。建國后,西安市人民政府又對鐘樓進行了三次大規模修葺,使這座古建筑又煥發了昔日的風采。
與鐘樓遙遙相對的是鼓樓,樓底門洞為南北向,北通北院門,南達西大街。鼓樓建于明洪武十三年,與鐘樓是姊妹樓。在鼓樓的第一層北面有一面巨鼓,與鐘樓上的晨鐘形成暮鼓,所以稱為鼓樓。樓體呈長方形,基座的門洞高與寬均為6米,洞深38米。鼓樓建筑為重檐歇山式,琉璃瓦覆頂,重檐三滴水。樓分上、下兩層。南北檐下各有一塊匾,南為清乾隆皇帝御筆刻書:“文武盛地”,北為咸寧縣書生李允寬書寫“聲聞于天”。在鼓樓的外檐都飾有斗拱,四面有回廊。天花板上油漆彩繪云形圖案,古色古香,十分美麗。鐘鼓樓交相輝映,使古城西安更加美麗壯觀。 好了,鐘鼓樓的參觀到這里就結束了。謝謝大家!
鼓樓的導游詞 篇15
大家好!首先,我代表天津旅行社歡迎大家參加本次旅游活動。我叫,大家叫我小x就可以了,我旁邊這位是經驗豐富的駕駛員*師傅。今天就讓我們這一老一少為您服務,如果大家在旅途中有什么要求,請盡管提出來,我們一定會盡量滿足。我真心的祝愿大家能在今天度過一段美好的時光。
大家注意一下,我們現在是在南門外大街上,很快就到鼓樓了。我在這里先給大家做一個簡單的介紹。鼓樓商業街位于天津老城廂繁華商業區。它是天津的發源地和歷史上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心。在洪武三十一年,明太祖朱元璋病故,朱棣發動了"靖難之役",他奪取皇位后,于1420xx年在天津設衛,同年修建了天津城即老城廂,并以鎮東,安西,定南,拱北命名四個城門。它也是鼓樓商業街的前身。
好了,我們到鼓樓商業街了,現在是9:30,我們12:00準時回到車上,請大家一定要注意安全,下車時隨身帶好自己的物品,不要放在車上。記住我們的游覽車為白色客車,車號為津A。
大家看我們身后的就是鼓樓商業街了。我先給大家做個簡單的介紹。鼓樓商業街重建后是以鼓樓為中心,向北,南,東延伸,形成三條繁華的商業街道。整個街區都是明清建筑風格,是集旅游,文化,休閑,娛樂,購物于一體的大型旅游商賈步行街。我們后面的就是南街,又稱"東方不夜城",它對面的北街又稱古董珠寶街,東街又稱"精品購物街"。
而它的重中之重還要說是鼓樓。鼓樓位于城的中央,我們在這里就可以遠遠的看到。鼓樓其實并沒有鼓,實際是鐘樓。樓上原有一副對聯:"高敞快登臨,看七十二沽往來
帆影;繁華誰喚醒,聽一百八杵早晚鐘聲"。原來大鐘每日早晚各敲54下,緊十八慢十八,不緊不慢又十八。大鐘每天提醒市民的作息時間,與人們日常生活密切相關,因此鼓樓被列為天津衛三宗寶,即鼓樓,炮臺,鈴鐺閣之首。重修后的鼓樓共有四層,下面三層是天津危陋平房改造成果展,四層為鐘樓,新鐘重達3頓。新建鼓樓又以新的風姿成為天津的象征。
在東街上還有全國第一座以戲劇為主題的博物館——天津戲劇博物館,也是廣東會館舊址。一會兒我會在那給您做詳細地介紹。下面就讓走進鼓樓商業街來領略一下它獨特的文化氣息。
我們現在看到的就是廣東會館的戲樓,這些是當時看戲的茶座,大家先找個位子坐下歇一會兒,聽我簡單地給大家介紹一下廣東會館。
廣東會館始建于。20xx年被晉升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xx年被收入《世界精品建筑》,天津獨此一家。戲樓作為會館的主體建筑,也是目前我國規模最大,保存最為完好的古典式戲樓。廣東會館在建筑上集南北風格為一體,外部采用北方的樓磚建筑,內部采用潮州的建筑風格——雕梁畫柱。大家可以看到,這整個戲樓都是金漆木雕的,它是在南方雕刻完之后運到北方,又重新拼接起來的,整個建筑沒有用一個釘子,在76年唐山大地震時,它也是絲毫不動。
我身后的這個舞臺是伸出式舞臺,這種舞臺三面接觸觀眾,您坐在下面時視線不受阻擋,可與演員達到充分的表情交流。自上海受到西方的影響興建了第一座鏡框式舞臺,也就是幕在前,臺在后,我們傳統的伸出式舞臺就從中國舞臺建筑中絕跡了。因此,廣東會館的戲臺成為我國伸出式舞臺建筑的絕唱。
大家抬頭看,舞臺頂部有一個螺旋狀的藻井,玲瓏剔透,金碧輝煌。它由數以百計的斗拱組成,演員在舞臺上不用擴音器,它將聲音吸進,再折射出去,能夠保持自然的音質和音量。而且我們發現戲樓內和舞臺上沒有一根柱子,您的視線不受阻擋。同時,舞臺僅比地面高一米,您的視線也基本是平視的;如果您坐在高4米包廂里,俯視臺上的角度為100—150度,正好符合生理視覺特點;這體現出戲樓的設計者充分地為觀眾著想,很好地解決了視、聽效果的問題。
我們看這塊匾額,寫著"薰衣南來",意思是好運從南方飛到北方來;在它下面是鑲嵌著"天官賜福"的彩色鏤空木雕,中間有一個穿紅袍的天官,他站在祥云之上,手指著紅日,意為"指日高升"。天官前面跪著一個仙童,手里托著一個花瓶,瓶里插著三枝氈,意為"平升三級"。也就是說升官發財的日子不遠了,還要連升三級;在天官的身后刻有猴子,向日葵,蜜蜂,意作"早日封侯"。在它的四個角浮雕著口銜桃枝的蝙蝠,意作"福從四方來"。整個畫面緊湊勻稱,堪稱彩色木雕的杰作。
會館建成后,在孫中山先生北上,在此發表演講"我億萬萬同胞,同心協力,何難稱雄世界"。還有許多藝術家像、梅蘭芳等都在此演出過。作為全國第一座戲劇博物館,我們在戲樓的后面展出了戲劇人偶像,一共展出了50多個劇目,將近百十人。再有,后面還有一個四合院,包括中國戲曲發展史,中國京劇發展史和梨園拜師堂。
現場解說到此結束,下面的時間,大家可以自己游覽。在此提醒大家游覽中注意安全,保管好自己的財物,我們的集合時間是12:00,到時我會在車場恭候大家,我們的車牌號是津A,黃色車。
我們一天的游覽就要結束了,服務中的不足之處,希望大家多多包涵,多提意見。俗話說:"兩山不能相遇,兩人總能重逢"。希望能有機會再次為大家服務。謝謝!
鼓樓的導游詞 篇16
鼓樓是舊時天津"三宗寶"之一,位于天津老城中心,緊鄰聞名遐邇的廣東會館,周圍與國內外著名的古文化街、天后宮、呂祖堂等景點相輝映,形成了濃郁的地方文化氛圍。已完成主體修復工程的鼓樓時常舉辦各種展覽,如本市危改展覽,天津住宅發展史展覽。展出金、元、明、清、近代、解放前幾個歷史時期本市住宅的發展變遷史,除此還開辟了天津風貌和名人名居展覽。集中展示了70多處典型建筑和名人名居等。
歷史上的天津鼓樓曾是天津衛的“三宗寶”之一,民諺說:“天津衛,三宗寶,鼓樓、炮臺、鈴鐺閣。”
歷史上,天津鼓樓曾兩建兩拆。公元1420xx年(明永樂二年)天津設衛筑城,到明弘治年間(公元1493年左右),山東兵備副使劉福將原來的土城固以磚石,并于城中心十字街處建鼓樓。樓高三層,磚城木樓,樓基是磚砌的方形城墩臺,四面設拱形穿心門洞,分別與東西南北四個城門相對應。鼓樓城臺建有木結構重層歇山頂樓閣,上層樓內懸大鐘一口,約兩噸,鐵鑄,為唐宋制式。大鐘初用以報時,以司晨昏,啟畢城門,早晚共敲鐘108響。鼓樓北面有清代天津詩人梅小樹撰寫的一副抱柱聯:“高敞快登臨,看七十二沽往來帆影;繁華誰喚醒,聽一百八杵早晚鐘聲”。
,八國聯軍侵津,第二年天津城墻被迫拆除。由于遭兵燹之災,鼓樓日漸頹圮。(民國十年),有拆建鼓樓之議,并于年內完成。重建的鼓樓,用舊城四門樓之名,由天津書法家華世奎重書,鐫于鼓樓四門,曰鎮東、安西、定南、拱北。
1952年11月7日,因貫通道路,鼓樓拆除。
改革開放,中華振興,津沽文脈,得以傳承。1994年天津開始了危陋房屋大片改造工程,作為危改重點的老城廂地區也因此使鼓樓有了重建的機會。鼓樓重建工程于20xx年11月25日開工,20xx年9月28日竣工。
新建的鼓樓位于天津老城廂中心。重建后的鼓樓宏偉典雅,青磚墻面,白玉欄桿,飛檐斗拱,碧瓦丹楹,油漆彩繪,雕梁畫棟。鼓樓及周邊的商業街,既是一道亮麗的風景線,也是新的旅游勝地。
重建后的鼓樓體量增大,彌古而不拘古,雅俗共賞。為27米見方,高27米的體量。取“9”的倍數,因為“9”為陽數之極,有吉祥內涵。鼓樓廣場9乘9共81平方米。鼓樓主體為鋼混結構,磚城木樓,須彌基座,木樓外形按明清木作大式,設斗拱和飛檐,做殿式旋子彩畫,重檐歇山屋頂。瓦作大式灰色簡瓦屋面,綠琉璃券邊,漢白玉欄桿,脊上飛檐走獸。磚城四面做明式七券七伏鍋底券拱門,穿心門洞,四拱門上方恢復漢白玉城門石,仍鐫刻鎮東、安西、定南、拱北字樣。新鐘的體量增大,高20xx毫米,寓意為20xx年制作。鐘的材料為響銅,重及三噸。鐘上銘文由馮驥才、張仲先生撰寫,字體為繁體魏碑。
鼓樓的導游詞 篇17
鼓樓橫跨北院門大街之上。鼓樓和鐘樓是一對孿生兄弟,相距僅半里,互相輝映,為古城增色。鼓樓是明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建成的,比當初的鐘樓早建4年。樓基面積比鐘樓樓基大738.55平方米,通高34米,雄杰秀麗不亞于鐘樓。古時樓上懸掛一面大鼓,傍晚時擊鼓向全城居民報時,故稱鼓樓
古時擊鐘報晨,擊鼓報暮,因此有“晨鐘暮鼓”之稱。同時,夜間擊鼓以報時,“三鼓”,就是“三更”,“五鼓”就是“五更”,一夜共報5次。明代的西安城周長11.9公里,面積為8.7平方公里,鼓樓地處西安城中部偏西南,為使鼓聲能傳遍全城,就必須建造高樓,設置大鼓。明、清兩代,鼓樓周圍大多是陜西行省、西安府署的各級衙門,這些衙門辦公和四周的居民生活都離不開鼓聲,鼓聲亦成為當時人們最熟悉的悅耳之聲了。李允寬所書寫的“聲聞于天”的匾額,畫龍點睛,說明了鼓樓的實際意義。
現在樓內設有樓梯,登臨樓上,憑欄便能眺望全城景色。西安鼓樓是城內明清建筑物的主要標志和代表之一。
從50年代開始,人民政府曾多次修繕鼓樓,90年代又貼金描彩,進行了大規模的維修,為進一步開發和利用文物資源,促進文化旅游事業的發展,恢復“晨鐘暮鼓”,1996年西安市決定重制鼓樓大鼓。重制的大鼓高1.8米,鼓面直徑2.83米,系用整張優質牛皮蒙制而成。鼓腹直徑3.43米,重1.5噸。上有泡釘1996個,寓意1996年制,加上4個銅環共20_年,象征公元20_年,催人奮進,跨入21世紀。該鼓聲音洪亮、渾厚,重槌之下,十里可聞,是中國最大的鼓。在鐘樓和鼓樓之間,開辟為鐘鼓樓廣場,綠草紅花點綴其間,造型獨特的聲光噴泉不時變換,逝城人民休閑、娛樂的好去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