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孔導游詞(精選26篇)
三孔導游詞 篇1
尊敬的各位游客:
大家好!歡迎來到圣地曲阜!我是你們的導游陳柯潤,大家叫我小陳就可以了。今天,就由我來帶領你們游覽中外聞名的三孔:孔府、孔廟、孔林。孔子有句名言:“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我有幸擔任導游,十分高興!我將盡力為大家服好務,如有不足之處,請指出來,我一定盡量改正!
進入孔府的大門,由此向后分為三路,東路建有一貫堂、慕思堂等;西路是孔府當年接待貴賓和讀書習禮的地方,有忠恕堂、安懷堂、花廳等; 中路大部分都是孔府的主要建筑,前半部分是官衙,后半部分是內宅。
孔廟本是孔氏家庭的家廟,廟內有孔子親手栽種的檜樹,主要建筑是大成殿,殿前有著名的九龍柱和杏壇,后因為孔子受到尊崇,許多封建帝王都到這里來祭祀孔子,現在,我們濟寧市政府舉辦的一年一度的“國際孔子文化節”也都是在這里揭開序幕。
孔林是孔子家里的專用墓地,也是世界上歷時最久、規模最大的家庭墓地,占地3000多畝。林中有數百種樹木10萬多株,在萬木掩映之中,碑石林立,石像成群,十分壯觀!
好啦,現在開始自由活動三個小時,大家可以自由參觀一下,也可以做游戲、購物等,但必須保證衛生,不能亂扔垃圾。
參觀三孔的活動至此結束,謝謝大家對我工作的支持!期待大家的再次光臨!
三孔導游詞 篇2
山東曲阜是孔子的故鄉,山東曲阜的孔廟、孔府、孔林是我國歷代紀念孔子的圣地,統稱“三孔”。孔夫子生前在此開壇授學,首創儒家文化,而其子孫后代也在此生活繁衍,傳承著孔子的文化思想。1994年,“三孔”被聯合國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山東曲阜“三孔”中的孔廟、孔府都坐落在市中心,孔林則位于城北。孔廟是國內最大的祭祀孔子的廟宇,它是在孔子的故居上改建而成的,可謂全世界孔廟的始祖;孔府曾是數百年來孔子嫡系長期居住的地方,它的規模在國內僅次于故宮;孔林則是孔子及其家族后裔的墓地。
孔廟,公元前478年始建,后不斷擴建,至今成為一處占地327公頃(1公頃=10^4平方米)的古建筑群,包括三殿、一閣、一壇、三祠、兩廡、兩堂、兩齋、十七亭與五十四門坊,氣勢宏偉、巨碑林立,堪稱宮殿之城。
孔府,建于宋代,是孔子嫡系子孫居住之地,西與孔廟毗鄰,占地約16公頃,共有九進院落,有廳、堂、樓、軒463間,舊稱“衍圣公府”。
孔林,亦稱“至圣林”,是孔子及其家族的專用墓地,林墻周長7千米,內有古樹2萬多株,是一處古老的人造園林。
三孔導游詞 篇3
各位朋友,在中國,在東方這片有著五千年文明歷史的土地上,你也許讀不懂青銅器上的銘文,也許不理解人頭獸身表現什么,象征什么。但是,當你走進中國人民的生活,行走在中華民族繁衍生息、勞動創造的古老土地上,你就能感受到、接觸到中國人民在日常生活中流露出來的儒家文化的氣息,你便能由此體驗到中國人民與其他民族迥然不同的生活方式、風土人情和理想道德的差異。無論你從哪個角度,哪個層次去探究中華民族的個性與品格,都不難發現儒家文化的基因,在漫長的歷史演進過程中,儒家文化幾乎成了中國傳統文化的代名詞。而儒家文化的創始人,就是孔子。
孔子,春秋時代魯國人,也就是曲阜人,名丘,字仲尼,生于公元前551年,死于公元前479年,享年73歲。孔子3歲時,父親叔梁紇去世,16歲時,母親顏征在去世,少年孔子成了孤兒,開始了他在等級森嚴的封建社會中獨自謀生、學習和奮斗的一生。
孔子少年發奮自學,勤而好問,青年時代便掌握了參與貴族政治必須熟悉的禮、樂、射、御、書、數六藝,進而掌握了《詩》、《書》、《禮》、《樂》、《易》、《春秋》六經的內容,為創立儒家文化奠定了基礎。
孔子30歲設學授徒,開始了漫長的教育生涯,他首開中國私人講學、面向民眾,提倡“有教無類”之風,成為中國第一位,也是世界上第一位偉大的教育家。
孔子51歲時,才做了中都縣令,后來曾在魯攝相事,然而時間不長,他便辭了官,離開魯國開始了他長達20xx年的周游列國之行。
孔子在68歲時回到魯國,他把幾乎全部精力放在了教學和文獻整理上,一直到死。孔子的一生是顛沛流離,飽經憂患的一生,是艱苦卓絕、激勵奮發的一生,是春風化雨,培育英才的一生,是著書立說,濟時救世的一生。如今,他的軀體雖已灰飛煙滅,但他的思想,卻潛入每個東方人的心靈,他熔鑄了中華民族的個性和品格,隨著歷史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孔子還將引導著人類,跨向21世紀。
曲阜的文物古跡和旅游景點很多,大部分與孔子和孔子文化有關。現在我們所在的位置是曲阜明故城的正南門外,城門的北面是被稱為中國三大古建筑群之一的孔廟。城門的正上方有“萬仞宮墻”4個大字。“仞”是古代的長度單位,一仞約等于8尺。據說,有人稱贊孔子的弟子子貢很有學問,子貢聽說以后,就說:“人的學問好比宮墻,我的學問只有墻頭這么高,人們一看便會看見墻內的一切,而我的老師孔子的這道墻有數仞,不找到它的門是不能看到墻內宗廟之美麗、房舍的多種多樣”。后人為表達對孔子的敬仰,明代胡纘宗就寫了“萬仞宮墻”4個字鑲在城門上,清代乾隆皇帝為了顯示自己對孔子的崇拜,又把胡碑取下,換上了自己寫的“萬仞宮墻”4個大字。這就是“萬仞宮墻”的來歷。
孔廟是后人為祭祀孔子而修建的廟宇,始建于孔子死后第2年。面積有327.5畝,仿皇宮之制,分九進院落,左右對稱排列,整個建筑群共有五殿、一閣、一壇、兩廡、兩堂、17座碑亭、54座門坊共466間,南北長約1公里。孔廟恢宏壯麗,面積之大,歷史之久,保存之完整,是世界建筑史上的唯一孤例。
三孔導游詞 篇4
不知道您讀沒讀過《論語》,那上面開篇有一句話叫“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那么我就以孔子的這句名言,熱烈地歡迎您來孔子的故鄉山東曲阜參觀游覽。下面,就由我陪同各位游覽并進行導游服務,非常感謝您的合作,并衷心地希望您對我的工作多提出批評意見。
在來山東曲阜之前,許多朋友可能已對山東曲阜和孔子有了不少的了解,但也有的朋友知道的并不十分詳細,現在,我就在進入景點之前,先把山東曲阜和孔子的情況簡要介紹一下。
山東曲阜位于中國山東省西南部,現有人中62萬其中城區人口10萬,面積約890平方公里。“山東曲阜”二字始見于《爾雅》一書,東漢應邵解釋說:魯城中有阜,委曲長七八里,故名“山東曲阜”。宋真宗大中祥符5年,也就是公元1012年,為了紀念中華民族的始祖軒轅黃帝出生在山東曲阜,曾一度改名“仙源”縣,金太宗天會7年(公元1129年),又復名山東曲阜,沿用至今。山東曲阜是一個小城,然而,山東曲阜又是一座有著五千年文明史的文化古城,在這片神圣而又古老的土地上,中國遠古傳說中的三皇五帝,竟有四人在這里留下了蹤跡。據《史記》、《帝王世紀》等史書記載:“黃帝生于壽丘”,“少昊自窮桑登帝位,稱都山東曲阜,崩葬云陽山”,現在山東曲阜城東8里,仍留下座金字塔式的墳墓--少昊陵。中國有句俗話說道“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我們是不是可以理解為我們中華民族的祖先從這里,從黃河中下游向中原,向黃土高原遷徙的過程,而我們的母親之河,黃河、長江,從黃土高原之上奔騰而下,一瀉千里,最后匯入大海呢!中國還有句古話叫“江南出才子,江北出圣人”,實際上,江北的圣人幾乎全出自山東曲阜。在中國封建時代,受到皇帝賜封的圣人一共有6位,他們分別為至圣孔子、亞圣孟子、復圣顏子、述圣子思、宗圣曾子、元圣周公,頭4位都出生在山東曲阜,后兩位一位是孔子的弟子,一位是封地在山東曲阜,周公的后世33代曾在魯國為國君,至今山東稱魯,即起于此。現在山東曲阜地上地下文物眾多,文化燦爛,有國家級文物古跡4處,省級11處,市級100余處。1982年山東曲阜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首批24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1994年山東曲阜“三孔”被聯合國正式列為世界文化遺產。由于山東曲阜對東方文化的重要貢獻,不少人稱山東曲阜為世界三大圣城之一:“東方的麥加”。在這里,您不得不沉思,也不能不感奮,因為這里深扎著中華民族的根,深扎著中國傳統文化的根。
各位朋友,在中國,在東方這片有著五千年文明歷史的土地上,你也許讀不懂青銅器上的銘文,也許不理解人頭獸身表現什么,象征什么。但是,當你走進中國人民的生活,行走在中華民族繁衍生息、勞動創造的古老土地上,你就能感受到、接觸到中國人民在日常生活中流露出來的儒家文化的氣息,你便能由此體驗到中國人民與其他民族迥然不同的生活方式、風土人情和理想道德的差異。無論你從哪個角度,哪個層次去探究中華民族的個性與品格,都不難發現儒家文化的基因,在漫長的歷史演進過程中,儒家文化幾乎成了中國傳統文化的代名詞。而儒家文化的創始人,就是孔子。
孔子,春秋時代魯國人,也就是山東曲阜人,名丘,字仲尼,生于公元前551年,死于公元前479年,享年73歲。孔子3歲時,父親叔梁紇去世,16歲時,母親顏征在去世,少年孔子成了孤兒,開始了他在等級森嚴的封建社會中獨自謀生、學習和奮斗的一生。
孔子少年發奮自學,勤而好問,青年時代便掌握了參與貴族政治必須熟悉的禮、樂、射、御、書、數六藝,進而掌握了《詩》、《書》、《禮》、《樂》、《易》、《春秋》六經的內容,為創立儒家文化奠定了基礎。
孔子30歲設學授徒,開始了漫長的教育生涯,他首開中國私人講學、面向民眾,提倡“有教無類”之風,成為中國第一位,也是世界上第一位偉大的教育家。
孔子51歲時,才做了中都縣令,后來曾在魯攝相事,然而時間不長,他便辭了官,離開魯國開始了他長達14年的周游列國之行。
孔子在68歲時回到魯國,他把幾乎全部精力放在了教學和文獻整理上,一直到死。孔子的一生是顛沛流離,飽經憂患的一生,是艱苦卓絕、激勵奮發的一生,是春風化雨,培育英才的一生,是著書立說,濟時救世的一生。如今,他的軀體雖已灰飛煙滅,但他的思想,卻潛入每個東方人的心靈,他熔鑄了中華民族的個性和品格,隨著歷史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孔子還將引導著人類,跨向21世紀。
山東曲阜的文物古跡和旅游景點很多,大部分與孔子和孔子文化有關。現在我們所在的位置是山東曲阜明故城的正南門外,城門的北面是被稱為中國三大古建筑群之一的孔廟。城門的正上方有“萬仞宮墻”4個大字。“仞”是古代的長度單位,一仞約等于8尺。據說,有人稱贊孔子的弟子子貢很有學問,子貢聽說以后,就說:“人的學問好比宮墻,我的學問只有墻頭這么高,人們一看便會看見墻內的一切,而我的老師孔子的這道墻有數仞,不找到它的門是不能看到墻內宗廟之美麗、房舍的多種多樣”。后人為表達對孔子的敬仰,明代胡纘宗就寫了“萬仞宮墻”4個字鑲在城門上,清代乾隆皇帝為了顯示自己對孔子的崇拜,又把胡碑取下,換上了自己寫的“萬仞宮墻”4個大字。這就是“萬仞宮墻”的來歷。
孔廟是后人為祭祀孔子而修建的廟宇,始建于孔子死后第2年。面積有327.5畝,仿皇宮之制,分九進院落,左右對稱排列,整個建筑群共有五殿、一閣、一壇、兩廡、兩堂、17座碑亭、54座門坊共466間,南北長約1公里。孔廟恢宏壯麗,面積之大,歷史之久,保存之完整,是世界建筑史上的唯一孤例。
孔廟大門東墻外面有“官員人等至此下馬”的碑刻,過去,任何官員至此,武官要下馬,文官要下轎,以表示對孔子的尊重。
孔廟的第一座石坊叫“金聲玉振坊”。孟子對孔子曾有過這樣的評價,他說:“孔子之謂集大成,集大成者,金聲而玉振之也”。“金聲、玉振”表示奏樂的全過程,以擊鐘開始,以擊磐告終,比喻孔子的思想集古圣先賢之大成。石坊上面蓮花寶座上各刻有一個獨角怪獸稱“辟邪”,也叫“朝天吼”,這是封建社會王爵府第才可使用的飾物。
孔廟第一道門叫“欞星門”。“欞星”又名天田星,古人祭天,先要祭欞星。“欞星門”三個字為乾隆所書。“太和元氣”坊同“金聲玉振”坊差不多,題字為明代山東巡撫曾銑手書,贊頌孔子思想如同天地生育萬物。此院東西各有一座腰門,東邊上書“德侔天地一樣大,他的學說古今來說都是最好的”。這座門叫“圣時門”,由此住里,有博大精深、深不可測之感。“圣時”二字,取《孟子.萬章下》,“孔子,圣之時者也”句,意思是說,在圣人之中,孔子是最適合時代者。
過圣時門迎面小石橋,叫“璧水橋”,橋兩側偏南各有一座門,東門叫“快睹門”,是先睹為快的意思,西門叫“仰高門”贊頌孔子的學問十分高深。我們進入的大門,稱“弘道門”,這三個字取自《論語.衛星公》“人能弘道”的句子,以此來贊頌孔子闡發了堯舜湯和文武周公之“道”。這道門也是明朝洪武十年(1377年)時孔廟的大門。再往后是“大中門”,大中門是宋朝時期孔廟的大門,原名叫“宮和門”,字的意思與孔子中庸之道的主張有關,由此門向南望去,一方面可以看到孔廟的歷史沿革,一方面也可以看到孔廟的不斷擴大,這些建筑既有清代建筑,也有明代建筑,還有宋代建筑,它們建的時代不同,工匠不同,但都互相配合,相得益彰,構成一體。看孔廟建筑,同時可以看到一部分中國封建社會的發展史。
這塊碑立于明成化四年(1468年),因此也叫“成化碑”,它為明憲宗朱見深所立,碑高6米,寬2米多。這塊碑的特點是書法精湛,著稱于世,并且碑文用論辯形式寫成,在極力推崇孔子方面,可以說是之最。大家請看右上角,那上面寫道:“聯惟孔子之道,有天下者一日不可無焉”,又說:“孔子之道在天下,如布帛粟菽,民生日用不可暫缺”。這碑下面的動物不是烏龜,叫_是龍的兒子,特別能負重,所以用來馱碑,有句話講“龍生九子不成龍”,在孔廟內,龍和龍的9個兒子,你都可以看到,當地的老百姓常來這里撫摸這_他們說:“摸摸_頭,一輩子不犯愁,摸摸__一輩子不生病”。
我們面前的這座木結構建筑名叫“奎文閣”,原是孔廟的藏書樓。“奎星”為二十八星宿之一,有星十六顆,“屈曲相鉤,似文字之畫”,后來人們把它演化為文官之首,封建帝王把孔子比作天上的奎星,所以孔子又稱“歷代文官主”。這座樓閣高23.35米,闊30.1米,深17.62米,三重飛檐,四層斗拱,構造堅固而且合理,康熙年間山東曲阜曾有過一次大地震,“人間房屋傾者九,存者一”,而奎文閣卻傲然屹立,安然無恙,由此可見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智慧和高超的建筑藝術。
我們現在進入孔廟的第六進院落,展現在大家面前的是13座碑亭,南邊8座,北邊5座。亭內保存著唐、宋、元、明、清各代石碑共55幢,碑文多為皇帝對孔子的追謚加封、拜廟親祭、整修廟宇的紀錄,用漢文、八思巴文、滿文等刻成。此排中間的這座碑,重約65噸,采自北京的西山,在當時,將如此重量的石碑從千里之外,跋山涉水,運至山東曲阜,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跡。此院東、西各有一門,是孔廟第三道腰門,為“東華門、西華門”。
我們現在進入大成門,“大成門”是指今天下之大成,這一排共有5門并列,最西邊為啟圣門,是供奉孔子父母的地方,中路大成門,又有“金聲門、玉振門”相佐,中路為孔廟最中心的地方,東為承圣門,原為孔子故居。
大家知道,孔子是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我們認為,孔子首先是個教育家,他是中國第一位老師,封建皇帝封他為“至圣先師”“萬世師表”,應當說,他是全人類的老師,是名符其實的“人類靈魂工程師”。我們面前的“杏壇”,相傳是當年孔子設壇講學的地方,金代建亭作以紀念,著名文人黨懷英書“杏壇”二字。壇側有棵杏樹,為后人所栽,每當初春時節,紅花綻開,綠葉搖曳。所以乾隆皇帝來朝拜時,曾賦詩贊之,詩曰:重來又值秈開時,幾樹東風簇絳枝,豈是人間凡卉比,文明終古共春熙。
矗立在我們面前的大殿就是名揚天下的“大成殿”,它是中國的“三大殿”之一,與北京故宮的“太和殿”,泰山岱廟的“天貺殿”齊名,其雄偉壯麗有過之而無不及。殿高24.8米,闊45.78米,深24.8米,雕梁畫棟,金壁輝煌,特別是周圍28根石柱,為世界文化瑰寶,均以整石雕刻而成,前面10根為深浮雕,每柱二龍戲珠,盤繞升騰,栩栩如生,刀法剛勁有力,各具變化。過去皇帝來了,都是將此柱用黃布圍裹。他們若看見恐怕也會自慚不如。兩側及后廊的龍柱為淺浮雕,每柱72條龍,總共1296條。大成殿內供奉著孔子塑像,兩側為四配,東西是復圣顏回、述圣孔及,西面是宗圣曾參和亞圣孟子。再外是12哲。每年9月26日、9月28日,我們都在這里舉行盛大的國際孔子文化節和孔子誕辰紀念儀式,表演大型祭孔樂舞和“簫韶樂舞”,舉行豐富多彩的文化、旅游活動,歡迎各位到時光臨。 三孔導游詞【5】
山東曲阜是孔子的故鄉,山東曲阜的孔廟、孔府、孔林是我國歷代紀念孔子的圣地,統稱“三孔”。孔夫子生前在此開壇授學,首創儒家文化,而其子孫后代也在此生活繁衍,傳承著孔子的文化思想。1994年,“三孔”被聯合國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山東曲阜“三孔”中的孔廟、孔府都坐落在市中心,孔林則位于城北。孔廟是國內最大的祭祀孔子的廟宇,它是在孔子的故居上改建而成的,可謂全世界孔廟的始祖;孔府曾是數百年來孔子嫡系長期居住的地方,它的規模在國內僅次于故宮;孔林則是孔子及其家族后裔的墓地。
孔廟,公元前478年始建,后不斷擴建,至今成為一處占地327公頃(1公頃=10^4平方米)的古建筑群,包括三殿、一閣、一壇、三祠、兩廡、兩堂、兩齋、十七亭與五十四門坊,氣勢宏偉、巨碑林立,堪稱宮殿之城。
孔府,建于宋代,是孔子嫡系子孫居住之地,西與孔廟毗鄰,占地約16公頃,共有九進院落,有廳、堂、樓、軒463間,舊稱“衍圣公府”。
孔林,亦稱“至圣林”,是孔子及其家族的專用墓地,林墻周長7千米,內有古樹2萬多株,是一處古老的人造園林。
三孔導游詞 篇5
語文課上,老師向我們介紹了孔子,還教我們孔子語錄,如 “言必信,行必果。”“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老師告訴我們,孔子是二千多年前的圣人,他的思想直到今天還在影響著我們。怎么樣的人才能稱為圣人呢?我有些好奇。
今年暑假,爸爸媽媽帶著我前往曲阜朝圣。曲阜的孔府、孔廟和孔林統稱“三孔”,如今已是國家5A級旅游景區。金碧輝煌的孔廟是各朝帝王朝拜孔子的地方,大成殿的大柱子雕著盤龍花紋,蔚為壯觀,來到這兒,虔誠之情油然而生。孔府又稱衍圣公府,是孔子嫡系子孫居住的地方,它是我國僅次于明、清皇帝宮室的最大府第,里面一幅巨大的“戒貪圖”震撼人心,后花園占地面積約13萬余平方米,古雅幽靜令人嘆為觀止。占地200萬平方米“至圣林”即孔林,是孔子及其后裔的墓地,此地宏偉壯觀,莊嚴肅穆。之所以稱為孔林,是因為“陵”是皇家用的,為了表達對圣人的`敬重,便取其諧音“林”。
游完“三孔”,我們又去了孔子生跡園,那兒的蠟像館記錄了孔子的。生平事跡,其中“孔子相師”的故事讓我印象深刻。孔子問官于郯子、學樂于萇弘、學琴于師襄、問禮于老聃,真正做到了“學而不厭”。孔子55歲周游列國,有一次,他遇到七歲的項橐,項橐問他:“鵝的叫聲為什么這樣大?”孔子說:“因為它的脖子長。”項橐說:“蛤蟆、蛙子脖子很短,叫聲也不小啊!”博學多識的孔子被項橐的聰明才智所折服,連連慨嘆“后生可畏,我當拜你為師!” 孔子以實實在在的行動詮釋了“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的內涵,也許正是這么一種不恥下問的精神造就了一代圣人。
圣人故里一日游結束了,面對孔子塑像,我們揮手告別,卻揮不走孔子謙虛好學的故事。媽媽微笑著問我:“現在,你知道孔子是個怎么樣的人了嗎?”我認真地回答:“他是個值得我學習的圣人!”
三孔導游詞 篇6
女士們!先生們!大家好!我叫某某某。今天,由我來帶領你們游覽“三孔”:孔府·孔廟·孔林。孔子有句名言:“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我有幸擔任導游,十分高興。我將盡力為大家服務,不足之處,請批評改正。 在參觀三孔之前,請允許我介紹一下曲阜。曲阜地處魯中小區和魯西南平原的交界處。大詩人李白曾描寫曲阜:“笑夸故人指絕境,山光水色青如蘭”。
現在我們參觀孔廟。孔廟位于曲阜城中心,是古代人們為了幾年孔子生前的偉大思想寬闊的精神品質所建的一座韻味十足的建筑。前后九進院落,占地327.5畝,南北長達1公里;共有建筑466間,54座門坊;加之廟內1700余株古樹,一個個直沖云天,聽說當時誰敢砍倒一棵,就會以殺頭處理。每一棵樹,每一個門的名字都含有孔子“仁”的思想。
孔府與孔廟毗鄰,是孔子嫡系長子長孫居住的府第,三路布局,九進院落,共有建筑463間,加上后花園,共占地240畝。孔府,也稱“衍圣公府”。“衍圣”的意思是說“圣道”、“圣裔”能繁衍接續, 進入孔府大門,由此向后孔府分為三路,東路建有一貫堂、慕恩堂、孔氏家廟等;西路是孔府當年接待貴賓和讀書習禮的地方,有紅萼軒、忠恕堂、安懷堂、花廳等;中路是孔府的主體建筑,前半部為官衙,后半部為內宅。
孔林,是孔子家庭的專用墓地,也是世界上延時最久、規模最大的家庭墓地。占地三千多畝。周圍垣墻高3米,厚1.5米,長14.5華里。林內有各種樹木10萬多株,數百種植物。在萬木掩映之中,碑石林立,石像成群,十分壯觀。 現在自由活動3小時,可以自行游覽“三孔”,也可以進行游戲、野餐等活動,但必須保證衛生。 參觀“三孔”到此結束了!
三孔導游詞 篇7
暑假,我和爸爸到山東曲阜旅游,曲阜因是孔子的故鄉而格外出名。孔子是偉大的教育家、政治家、思想家,他的主要教育思想“有教無類”綿延數千年,影響著每一個中國人乃至東方人。在一個萬里晴空的下午,我們滿懷敬意,專程游覽了曲阜“三孔”景區,即孔廟、孔府、孔林。
我們首先參觀了孔廟。這是后人為紀念和祭祀孔子而修建的廟宇。孔廟建筑壯麗,歷史悠久,保存完好。走近孔廟,我看見城門上有著“萬仞宮墻”四個大字,原來這是乾隆皇帝為了顯示自己對孔子的崇敬之情而親筆題寫的。古代的“仞”是一個長度單位,等于八尺。據說,人們稱贊孔子的弟子子貢很有學問,而子貢卻說:“人學到的知識好比宮墻,我的學問只有墻頭那么高,而我的老師孔子這道墻卻有數仞。”孔廟給我印象最深的還是那個馱著碑的動物了,它長得像烏龜卻并不是烏龜,它是龍的兒子,叫“赑屃”。許多人到了孔廟都會來摸摸這個赑屃,他們說:“摸摸赑屃的頭,一輩子不犯愁;摸摸赑屃的腚,一輩子不生病。”我也入鄉隨俗,將赑屃摸了個遍。
接下來,我們參觀了孔府,這是孔子嫡系子孫居住的府第。我看見大門上寫著“圣府”二字,旁邊還寫著一幅妙趣橫生的對聯,上聯是“與國咸休安富尊榮公府第”,下聯是“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我發現這里有兩個錯字,“富”字少寫一個點,“章”字的'那一豎通到了“立”字頭。原來啊,“富”少一點表示“富不到頂”,“章”那一豎代表“文章通天”,多有趣呀!接著我們來到了“大堂”,這是宣讀皇上圣旨、接見官員、審理重大案子、舉行重大儀式的地方;二堂也是后廳,是接見四品以上官員的地方;三堂,也叫退廳,是處理家庭事務的地方。我最喜歡的還是孔府的后花園,那比北京故宮的面積還要大呢!這里有奇花異草,許多參天大樹,有“五柏抱槐”,太湖石假山等等。
最后,我們來到孔林,這是孔子及其家族的墓地。這里風景秀美,有參天古樹,綠草茵茵,這兒曾經有著小橋流水,但隨著時間流逝,橋下本來流淌的小溪干枯了。走進孔林,就像走進了空調房一樣,非常涼爽。孔子墓就在孔林的中心,墓上刻著“大成至圣文宣王墓”,好多人專門來到孔子墓前緬懷這位圣人。
啊,“三孔”真是個巨大的文化博物館,我們這樣游覽只能算是走馬觀花,我多么希望下次再到曲阜來細細參觀呀!
三孔導游詞 篇8
佛教自漢代傳入中國,至隋唐時代達到鼎盛,其間,大體經歷了佛教經典在中國大量傳播、佛教文化與中國傳統文化逐步融合以及建立中國化的佛教宗派這樣幾個發展階段。在這幾個階段,都顯示出由山西出家的著名高僧的歷史貢獻,其中最為杰出的代表人物是法顯、慧遠、曇鸞等幾位高僧。
法顯是東晉時杰出的佛經翻譯家和旅行家。俗姓龔,平陽武陽(今臨汾市西南)人,平民出身。他的三個哥哥都在童年夭折,父母唯恐他不能成人,在三歲時就送他到佛寺當了沙彌(小和尚),希冀依靠“神佛”的保拓,免除夭折之難。法顯從小對佛很虔誠,20歲時受了“大戒”,信仰更加堅定,行為更加嚴謹,眾僧稱譽他“志行明敏,儀軌整肅”(《高僧傳·法顯傳》)。
法顯生于南北分裂、社會 動蕩的東晉十六國時代,佛教在北方廣泛流行。當時,北方地區先后建立起眾多少數民族政權,他們與漢民族隔閡很深,尤其是在思想信仰上,漢族信奉儒家教義,認為“佛,外國之神,非諸華所應祠奉”;他們則主張“佛是戎神,所應兼奉”(見《晉書·佛圖澄傳》),把佛看作是自己民族的宗教。因此,為了從思想上統治漢族廣大民眾,他們大力宣揚佛教,政治上扶植佛教發展。如石勒建立的后趙國百姓,在印度高僧佛圖澄的宣傳下,“多奉佛,皆營造寺廟、相競出家”(見《晉書·佛圖澄傳》)。但是,佛教的迅速發展也帶來不少混亂。主要是僧人受統治者支持享有特權,于是“真偽混淆,多生愆過”(見《晉書·佛圖澄傳》),出現大量不法行為,引起民眾不滿,嚴重削弱了佛教;同時,佛教自身的規章制度,尤其是戒律也很不健全,當時雖有不少西域僧人翻譯的佛經在中國流傳,但很不系統,且多是口授相傳,輾轉流行,不免訛誤增損,而戒律的翻譯又極為缺乏。戒律的松弛和僧人特權的加大,更造成佛教界的混亂。
這種狀況,對于正直篤信的法顯來說,是不能容忍的。為了保衛佛教的純潔性,以利于佛教的發展,他決心西行印度,到佛教發源地找回完整的戒律,由此建立一套維持僧眾團體及僧眾個人的規章制度,作為佛教團體和個人的行為準則。于是,東晉隆安三年( 399),法顯與同學數人從長安出發,“至天竺尋求戒律”(法顯《佛國記》,又名《法顯傳》),登上了西向印度取經的征途。
法顯從長安出發時已是65歲高齡,他們一行數人,西經戈壁,越蔥嶺,周游天竺,后經印度洋到山東半島登陸,最后回到東晉都城建康(今南京市)。在外歷時20xx年,歷經30多個國家,包括今日我國的西北和阿富汗、克什米爾、巴基斯坦、印度、尼泊爾、斯里蘭卡、印度尼西亞以及我國南海、東南沿海等地,歸來時已是80歲老人。他是當時中國走得最遠的`人,“漢之張騫、甘英皆不至此”(《佛國記》)。
法顯在印度刻苦勤學掌握了梵文梵語,把大量口傳佛典記錄下來帶回中國,歸來后,又親自譯成漢文,從此,中國內地佛經結束了西域的中轉,直接溝通了東方的兩個文明發源地,中國佛教更系統地發展起來了。同時,法顯撰寫的《佛國記》不僅是一部佛教典籍,在中國佛教史上具有重大意義,而且也是我國最早記錄中亞、印度、南洋各國歷史、地理、科學、藝術和文化的偉大旅游撰著。唐代高僧義凈指出:“自古神州大地,輕生殉法之賓。(法)顯法師則創辟荒途,(玄)奘法師乃中開正路。”(轉引自靳生禾:《旅行家法顯》,第19頁)就是說,法顯是我國西天取經的開山大師,唐代玄奘進一步開拓了取經道路;而且,法顯的《佛國記》也可以同玄奘的《大唐西域記》相與媲美。
由山西出家的另一位著名高僧慧遠,在使佛教文化與中國傳統文化相融合方面做出了杰出的歷史貢獻。
慧遠也是東晉時高僧,本姓賈,雁門樓煩(今寧武縣附近)人,出身士大夫家庭。“年十三,隨舅令狐氏游學許、洛,故少為諸生,博綜六經,尤善老莊”(《高僧傳·慧遠傳》)。說明慧遠少年時代主要學習儒家經典,對當時流行的道家老、莊思想也很精通,但還未形成確定的志向。東晉永和十年( 354),慧遠21歲,深慕江東范宣子,便偕同其弟一道“欲渡江東”,拜師從學,因北方戰亂,道路不通,未能如愿。這時,正值高僧道安在太行恒山(今河北省阜平縣北)立寺傳教,“聲甚著聞”,他又與其弟“遂往歸之”。聽了道安講經說法后,十分敬佩,驚嘆說:“真吾師也!”認為以前十分喜愛的“儒道九流,皆糠比耳”,毅然與其弟削發出家于道安門下。“常欲總攝綱維,以大法為己任,精思諷持,以夜繼晝”,深為道安賞識, 24歲便開講佛經(見《高僧傳·慧遠傳》)。從此,終生皈依佛門,堅定了自己的人生道路。
東晉太元六年( 381),48歲的慧遠來到廬山,深感“廬峰清靜,足以息心”,便在這幽靜秀麗的廬山定居下來,開始了他富有特色的傳教生涯,從此足不出山,直至83歲逝世(見《出三藏記集·慧遠傳》)。慧遠在廬山的活動主要分三個方面:
一是著書立說,闡釋佛理,宣揚佛法。他一生“所著論、序、銘、贊、詩、書,集為十卷,五十余篇”(《高僧傳·慧遠傳》),絕大多數作于廬山。通過著書立說,形成了他的以佛教義理為核心,又廣泛吸收儒、道各家學說的中國化的佛教思想。他明確主張“內外之道,可合而明”(《沙門不敬王者論》),儒、釋、道三教思想可以融合一體。在東晉,一再發生過關于沙門(佛門)該不該禮敬帝王的爭論,其實質也就是佛教與中國傳統禮教的關系或者說佛教在中國是否合法的爭論。為此,他寫下了《答桓大尉書》、《沙門不敬王者論》等名篇,一方面主張在家信徒(居士)必須遵從世俗,禮敬君親,盡忠盡孝;另一方面,出家僧人又必須保持佛門的獨立性,不禮敬君親,無所謂忠孝。他指出,從表面看,沙門不敬君親是“內乖天底之情”,“外闕奉主之恭”,違反了封建禮教,但這樣可以使沙門以其高尚其志的榜樣影響民眾,從根本上維護了統治者的最高利益。總之,“道法之與名教,如來之與堯孔,發致雖殊,潛相影響;出處誠異,終期則同”(《沙門不敬王者論》)。佛教信仰與封建禮教不過是殊途同歸,終極目的是一致的。這樣,慧遠通過融合儒、釋、道思想,從理論上闡明了佛教文化與傳統文化的一致性,不但成功地解決了關于沙門是否禮敬王者的爭論,而且也保證了佛教在中國的合法地位,從而在佛教中國化的道路上邁開了決定性的第一步。
慧遠在廬山的又一主要活動是建立僧團,壯大佛教勢力。他培養組織了一個聲名遠播的廬山僧團及居士群,從而使廬山成為當時中國佛教的兩大中心之一。另一個中心是印度僧人鳩摩羅什所在的長安,是主要的譯經中心;慧遠在廬山除譯經傳法之外,則努力使佛教中國化。同時,僧團周圍還有以上層社會名流為主體的居士群,它是慧遠與世俗世界聯系的紐帶,既能溝通上層統治階級,又避免了僧侶奔走官府而引起人們的厭惡心理,也有效地壯大了佛教的勢力。
慧遠的另一主要活動是廣泛接觸社會,擴大佛教影響。他居于廬山30余年,雖然“影不出山,跡不入俗”(《高僧傳·慧遠傳》),但并沒有絕離塵世,而是不分華夷南北,朝野順逆,皆與交往,對誰也不親不疏。從地方官員到朝廷重臣,從著名文學家、道土到農民起義軍首領。舉凡來訪者,無不廣泛結交。而且,居于統治階層的上層人物,大多數是主動與慧遠結交的。慧遠以其超然出世的態度,周旋于復雜的政治 斗爭之間,并贏得雙方的尊重,這樣不但擴大了佛教對社會的影響,而且通過廣泛接觸上層人物,也使佛教進一步獲得了統治者的支持。
與此同時,慧遠還從理論上結合道家“以無為本”的出世主義,宣揚佛教的因果報應說,并把中國傳統思想中的命運主宰權從天、上帝、鬼神手中奪回,交給每個人的“心’,引導人們從主體自身內部加強修養,積德行善,提倡通過念佛投生西方凈土,從而對中國佛教凈土宗思想的產生起了先導作用,也因此,唐宋以后的一些凈土宗僧人尊奉慧遠為中國凈土宗初祖。
繼法顯、慧遠之后,由山西出家的又一位著名高僧是曇鸞,他對中國凈土宗的形成起了直接促進作用,可以說是凈土宗的實際開創者。“北方大宏凈土念佛之業者,實為北魏之曇鸞,故常推為凈土教之初祖”(湯用彤:《魏晉南北朝佛教史》下冊)。
曇鸞是北魏雁門(今山西代縣)人,他“家近五臺山,聞其神跡靈怪,幼即往尋之,便出家”(《續高僧傳·曇鸞傳》),可見他是在幼年時代懷著對佛教的神奇向往而出家為僧的。出家之后,“廣讀經籍,尤研四論與佛性”(《續高僧傳·曇鸞傳》)。一方面廣讀博覽佛教經書和儒道典籍,同時更深入鉆研鳩摩羅什所譯的大乘佛教中觀派的四種基本著作《中論》、《十二門論》、《百論》、《大智度論》和有關佛性的學說。
曇鸞于南朝梁大通元年( 527)來到建康(今南京市),曾與梁武帝談論佛性,很受梁武帝贊許。后又拜見著名道土陶弘景,陶弘景授予他《仙經》十卷,他便準備攜經返回北魏故地,從事修行;但在途經洛陽時遇到印度名僧菩提流支,便問:“佛法中頗有長生不死法,勝此土仙經者乎?”意思是佛經中有沒有勝過道教的長生不老之法。菩提流支很不高興地“唾地相斥”回答他:道教哪配與佛教相比?靠道教的《仙經》是不能擺脫生死輪回,達到長生不老的。隨之即把佛教的《觀無量壽經》授予他,說:“此大仙方,依之修行,當得解脫生死。”說明長生不如解脫的道理,引導他信仰凈土(見《續高僧傳·曇鸞傳》),這使曇鸞深受教益,當場把《仙經》燒掉,此后他便主要傳播凈土信仰了。
曇鸞回到故地后,大力弘揚凈土念佛,民眾紛紛皈依,名聲大振。北魏分裂后,東魏開國君主孝靜帝對他十分崇敬,尊稱他為“神曇”,并下敕令要他住持并州大寺。他后來又移住汾州北山石壁玄中寺(今屬交城縣),在這里講經授徒。從此,玄中寺成為傳播凈土信仰的重要中心。到唐代,曇鸞的再傳弟子、山西文水人道綽繼續在玄中寺傳道;后來,道綽的弟子善導來到長安,建立起了完備的凈土宗派,使凈土宗的發展,達到了一個極盛時期。
凈土宗在印度佛教中也沒有形成宗派,卻在中國得到發展并連綿不絕地流傳了下來,主要是因為它的教義和修行方法簡便易行,得到平民大眾的信奉,所以如同禪宗一樣,稱得上是真正中國化了的佛教。凈土宗的發展,與山西地區和由山西出家的高僧有著密不可分的血肉關系。它是由慧遠開創、曇鸞奠基、道綽與善導完成的,主要是在山西大地上形成發展起來的,曇鸞在凈土宗的發展中,起著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
凈土宗在唐代正式形成后,進而傳入了日本,日本僧人“依據善導一師開創凈土宗”(日·村上專精:《日本佛教史綱》),使凈土教在日本得到廣泛流傳,成為日本眾多佛教宗派中的一個重要宗派,也因此,日本的凈土宗一直尊奉曇鸞、道綽、善導為凈土三祖師,尊奉玄中寺為凈土宗開山祖庭。歷代日本凈土名僧,多來玄中寺朝拜,視為“圣地”,對促進中日文化交流起了重要橋梁作用。
以上,從法顯、慧遠到曇鸞使我們看到,由山西出家的佛教高僧大多集中在十六國北朝時期,這個現象很值得重視。十六國北朝是中國封建社會的大分裂、大動蕩時期,也是民族文化交融的一個高峰期,在這個時期,山西因其獨特的自然地理環境和歷史文化傳統而再度成為多民族活動的大舞臺及多民族文化的大熔爐;這個時期,也正是中國佛教發展的一個繁榮期,山西在這個時期一直處于北方民族統治之下,這些民族的統治者為了有效地統治漢族人民,在不斷學習吸取漢民族文化的同時,又大力宣揚和扶持佛教文化發展,這就為山西出現為數眾多的佛教高僧,以及佛教文化能夠在山西獲得比較高度的發展,提供了一種特定的和相當有利的社會政治背景和歷史文化氛圍。這樣,也就不難理解山西佛教文化之所以格外光輝奪目的基本原因了。
同時,山西地區不僅佛教思想比較活躍,在傳播和發展中國佛教方面做出了重大貢獻,而且,山西也是佛教文物、藝術的寶庫,是全國佛教遺產最為豐富的地區之一。如五臺山位居佛教四大圣地之首;玄中寺為中日凈土宗搖籃;云岡石窟文化可與敦煌媲美;廣勝寺稀世罕見的金版藏經《趙城金藏》為當今整理出版《大藏經》的主要底本;以及遍布全省各地的斑斕多姿的佛教建筑、雕刻、繪畫等等。這些說明,山西在中國佛教文化史上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三孔導游詞 篇9
不知道您讀沒讀過《論語》,那上面開篇有一句話叫“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那么我就以孔子的這句名言,熱烈地歡迎您來孔子的故鄉山東曲阜參觀游覽。下面,就由我陪同各位游覽并進行導游服務,非常感謝您的合作,并衷心地希望您對我的工作多提出批評意見。
在來山東曲阜之前,許多朋友可能已對山東曲阜和孔子有了不少的了解,但也有的朋友知道的并不十分詳細,現在,我就在進入景點之前,先把山東曲阜和孔子的情況簡要介紹一下。
山東曲阜位于中國山東省西南部,現有人中62萬其中城區人口10萬,面積約890平方公里。“山東曲阜”二字始見于《爾雅》一書,東漢應邵解釋說:魯城中有阜,委曲長七八里,故名“山東曲阜”。宋真宗大中祥符5年,也就是公元1012年,為了紀念中華民族的始祖軒轅黃帝出生在山東曲阜,曾一度改名“仙源”縣,金太宗天會7年(公元1129年),又復名山東曲阜,沿用至今。山東曲阜是一個小城,然而,山東曲阜又是一座有著五千年文明史的文化古城,在這片神圣而又古老的土地上,中國遠古傳說中的三皇五帝,竟有四人在這里留下了蹤跡。據《史記》、《帝王世紀》等史書記載:“黃帝生于壽丘”,“少昊自窮桑登帝位,稱都山東曲阜,崩葬云陽山”,現在山東曲阜城東8里,仍留下座金字塔式的墳墓--少昊陵。中國有句俗話說道“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我們是不是可以理解為我們中華民族的祖先從這里,從黃河中下游向中原,向黃土高原遷徙的過程,而我們的母親之河,黃河、長江,從黃土高原之上奔騰而下,一瀉千里,最后匯入大海呢!中國還有句古話叫“江南出才子,江北出圣人”,實際上,江北的圣人幾乎全出自山東曲阜。在中國封建時代,受到皇帝賜封的圣人一共有6位,他們分別為至圣孔子、亞圣孟子、復圣顏子、述圣子思、宗圣曾子、元圣周公,頭4位都出生在山東曲阜,后兩位一位是孔子的弟子,一位是封地在山東曲阜,周公的后世33代曾在魯國為國君,至今山東稱魯,即起于此。現在山東曲阜地上地下文物眾多,文化燦爛,有國家級文物古跡4處,省級11處,市級100余處。1982年山東曲阜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首批24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1994年山東曲阜“三孔”被聯合國正式列為世界文化遺產。由于山東曲阜對東方文化的重要貢獻,不少人稱山東曲阜為世界三大圣城之一:“東方的麥加”。在這里,您不得不沉思,也不能不感奮,因為這里深扎著中華民族的根,深扎著中國傳統文化的根。
各位朋友,在中國,在東方這片有著五千年文明歷史的土地上,你也許讀不懂青銅器上的銘文,也許不理解人頭獸身表現什么,象征什么。但是,當你走進中國人民的生活,行走在中華民族繁衍生息、勞動創造的古老土地上,你就能感受到、接觸到中國人民在日常生活中流露出來的儒家文化的氣息,你便能由此體驗到中國人民與其他民族迥然不同的生活方式、風土人情和理想道德的差異。無論你從哪個角度,哪個層次去探究中華民族的個性與品格,都不難發現儒家文化的基因,在漫長的歷史演進過程中,儒家文化幾乎成了中國傳統文化的代名詞。而儒家文化的創始人,就是孔子。
孔子,春秋時代魯國人,也就是山東曲阜人,名丘,字仲尼,生于公元前551年,死于公元前479年,享年73歲。孔子3歲時,父親叔梁紇去世,16歲時,母親顏征在去世,少年孔子成了孤兒,開始了他在等級森嚴的封建社會中獨自謀生、學習和奮斗的一生。
孔子少年發奮自學,勤而好問,青年時代便掌握了參與貴族政治必須熟悉的禮、樂、射、御、書、數六藝,進而掌握了《詩》、《書》、《禮》、《樂》、《易》、《春秋》六經的內容,為創立儒家文化奠定了基礎。
孔子30歲設學授徒,開始了漫長的教育生涯,他首開中國私人講學、面向民眾,提倡“有教無類”之風,成為中國第一位,也是世界上第一位偉大的教育家。
孔子51歲時,才做了中都縣令,后來曾在魯攝相事,然而時間不長,他便辭了官,離開魯國開始了他長達14年的周游列國之行。
孔子在68歲時回到魯國,他把幾乎全部精力放在了教學和文獻整理上,一直到死。孔子的一生是顛沛流離,飽經憂患的一生,是艱苦卓絕、激勵奮發的一生,是春風化雨,培育英才的一生,是著書立說,濟時救世的一生。如今,他的軀體雖已灰飛煙滅,但他的思想,卻潛入每個東方人的心靈,他熔鑄了中華民族的個性和品格,隨著歷史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孔子還將引導著人類,跨向21世紀。
山東曲阜的文物古跡和旅游景點很多,大部分與孔子和孔子文化有關。現在我們所在的位置是山東曲阜明故城的正南門外,城門的北面是被稱為中國三大古建筑群之一的孔廟。城門的正上方有“萬仞宮墻”4個大字。“仞”是古代的長度單位,一仞約等于8尺。據說,有人稱贊孔子的弟子子貢很有學問,子貢聽說以后,就說:“人的學問好比宮墻,我的學問只有墻頭這么高,人們一看便會看見墻內的一切,而我的老師孔子的這道墻有數仞,不找到它的門是不能看到墻內宗廟之美麗、房舍的多種多樣”。后人為表達對孔子的敬仰,明代胡纘宗就寫了“萬仞宮墻”4個字鑲在城門上,清代乾隆皇帝為了顯示自己對孔子的崇拜,又把胡碑取下,換上了自己寫的“萬仞宮墻”4個大字。這就是“萬仞宮墻”的來歷。
孔廟是后人為祭祀孔子而修建的廟宇,始建于孔子死后第2年。面積有327.5畝,仿皇宮之制,分九進院落,左右對稱排列,整個建筑群共有五殿、一閣、一壇、兩廡、兩堂、17座碑亭、54座門坊共466間,南北長約1公里。孔廟恢宏壯麗,面積之大,歷史之久,保存之完整,是世界建筑史上的唯一孤例。
孔廟大門東墻外面有“官員人等至此下馬”的碑刻,過去,任何官員至此,武官要下馬,文官要下轎,以表示對孔子的尊重。
孔廟的第一座石坊叫“金聲玉振坊”。孟子對孔子曾有過這樣的評價,他說:“孔子之謂集大成,集大成者,金聲而玉振之也”。“金聲、玉振”表示奏樂的全過程,以擊鐘開始,以擊磐告終,比喻孔子的思想集古圣先賢之大成。石坊上面蓮花寶座上各刻有一個獨角怪獸稱“辟邪”,也叫“朝天吼”,這是封建社會王爵府第才可使用的飾物。
孔廟第一道門叫“欞星門”。“欞星”又名天田星,古人祭天,先要祭欞星。“欞星門”三個字為乾隆所書。“太和元氣”坊同“金聲玉振”坊差不多,題字為明代山東巡撫曾銑手書,贊頌孔子思想如同天地生育萬物。此院東西各有一座腰門,東邊上書“德侔天地一樣大,他的學說古今來說都是最好的”。這座門叫“圣時門”,由此住里,有博大精深、深不可測之感。“圣時”二字,取《孟子.萬章下》,“孔子,圣之時者也”句,意思是說,在圣人之中,孔子是最適合時代者。
過圣時門迎面小石橋,叫“璧水橋”,橋兩側偏南各有一座門,東門叫“快睹門”,是先睹為快的意思,西門叫“仰高門”贊頌孔子的學問十分高深。我們進入的大門,稱“弘道門”,這三個字取自《論語.衛星公》“人能弘道”的句子,以此來贊頌孔子闡發了堯舜湯和文武周公之“道”。這道門也是明朝洪武十年(1377年)時孔廟的大門。再往后是“大中門”,大中門是宋朝時期孔廟的大門,原名叫“宮和門”,字的意思與孔子中庸之道的主張有關,由此門向南望去,一方面可以看到孔廟的歷史沿革,一方面也可以看到孔廟的不斷擴大,這些建筑既有清代建筑,也有明代建筑,還有宋代建筑,它們建的時代不同,工匠不同,但都互相配合,相得益彰,構成一體。看孔廟建筑,同時可以看到一部分中國封建社會的發展史。
這塊碑立于明成化四年(1468年),因此也叫“成化碑”,它為明憲宗朱見深所立,碑高6米,寬2米多。這塊碑的特點是書法精湛,著稱于世,并且碑文用論辯形式寫成,在極力推崇孔子方面,可以說是之最。大家請看右上角,那上面寫道:“聯惟孔子之道,有天下者一日不可無焉”,又說:“孔子之道在天下,如布帛粟菽,民生日用不可暫缺”。這碑下面的動物不是烏龜,叫*,是龍的兒子,特別能負重,所以用來馱碑,有句話講“龍生九子不成龍”,在孔廟內,龍和龍的9個兒子,你都可以看到,當地的老百姓常來這里撫摸這*,他們說:“摸摸*的頭,一輩子不犯愁,摸摸*的*,一輩子不生病”。
我們面前的這座木結構建筑名叫“奎文閣”,原是孔廟的藏書樓。“奎星”為二十八星宿之一,有星十六顆,“屈曲相鉤,似文字之畫”,后來人們把它演化為文官之首,封建帝王把孔子比作天上的奎星,所以孔子又稱“歷代文官主”。這座樓閣高23.35米,闊30.1米,深17.62米,三重飛檐,四層斗拱,構造堅固而且合理,康熙年間山東曲阜曾有過一次大地震,“人間房屋傾者九,存者一”,而奎文閣卻傲然屹立,安然無恙,由此可見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智慧和高超的建筑藝術。
我們現在進入孔廟的第六進院落,展現在大家面前的是13座碑亭,南邊8座,北邊5座。亭內保存著唐、宋、元、明、清各代石碑共55幢,碑文多為皇帝對孔子的追謚加封、拜廟親祭、整修廟宇的紀錄,用漢文、八思巴文、滿文等刻成。此排中間的這座碑,重約65噸,采自北京的西山,在當時,將如此重量的石碑從千里之外,跋山涉水,運至山東曲阜,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跡。此院東、西各有一門,是孔廟第三道腰門,為“東華門、西華門”。
我們現在進入大成門,“大成門”是指今天下之大成,這一排共有5門并列,最西邊為啟圣門,是供奉孔子父母的地方,中路大成門,又有“金聲門、玉振門”相佐,中路為孔廟最中心的地方,東為承圣門,原為孔子故居。
大家知道,孔子是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我們認為,孔子首先是個教育家,他是中國第一位老師,封建皇帝封他為“至圣先師”“萬世師表”,應當說,他是全人類的老師,是名符其實的“人類靈魂工程師”。我們面前的“杏壇”,相傳是當年孔子設壇講學的地方,金代建亭作以紀念,著名文人黨懷英書“杏壇”二字。壇側有棵杏樹,為后人所栽,每當初春時節,紅花綻開,綠葉搖曳。所以乾隆皇帝來朝拜時,曾賦詩贊之,詩曰:重來又值秈開時,幾樹東風簇絳枝,豈是人間凡卉比,文明終古共春熙。
矗立在我們面前的大殿就是名揚天下的“大成殿”,它是中國的“三大殿”之一,與北京故宮的“太和殿”,泰山岱廟的“天貺殿”齊名,其雄偉壯麗有過之而無不及。殿高24.8米,闊45.78米,深24.8米,雕梁畫棟,金壁輝煌,特別是周圍28根石柱,為世界文化瑰寶,均以整石雕刻而成,前面10根為深浮雕,每柱二龍戲珠,盤繞升騰,栩栩如生,刀法剛勁有力,各具變化。過去皇帝來了,都是將此柱用黃布圍裹。他們若看見恐怕也會自慚不如。兩側及后廊的龍柱為淺浮雕,每柱72條龍,總共1296條。大成殿內供奉著孔子塑像,兩側為四配,東西是復圣顏回、述圣孔及,西面是宗圣曾參和亞圣孟子。再外是12哲。每年9月26日、9月28日,我們都在這里舉行盛大的國際孔子文化節和孔子誕辰紀念儀式,表演大型祭孔樂舞和“簫韶樂舞”,舉行豐富多彩的文化、旅游活動,歡迎各位到時光臨。
三孔導游詞 篇10
天貺殿后面是后寢三宮,中為正寢宮,面闊五間,兩邊為配寢宮,各三間,宋真宗大中祥符五年(公元1012年)詔封泰山神為“天齊仁圣帝”后,考慮到還缺個皇后,便于同年封了一個“淑明后”,并為“她”修建了后宮,從“嬪妃”則居住配寢宮。封建統治者為了達到“借神安民”的目的,真可謂“用心良苦,處心積慮了”。
天貺殿兩側為東西碑廊,各種碑碣漢畫像石琳瑯滿目,泰山歷代碑刻精品大都集中在這里。這些碑刻幾乎集中國書法之大成,上追晉代“二王”,下承宋朝“四大家”,真草隸篆,體例俱全;顏柳歐趙,風格各異,其中有七大漢碑的《衡方碑》、《張遷碑》;晉代三大豐碑之一的《孫夫人碑》;造形新穎,書法相異的《雙束碑》;泰山佛教記事名碑《大唐齊州神寶寺碑》等共19塊,均具有很高的歷史文物價值和書法藝術價值。
西側廊內陳列的48塊漢畫像石是自1960年以來,幾次清理大汶口和舊縣東的漢畫像石墓而集。這些漢畫像石,內容豐富,取材廣泛,有的反映車馬出行、樂舞百戲等社會生活;有的描述神話故事;也有反映歷史人物的,畫面圖案工整,造型生動,在雕刻技法上,把中國傳統的畫技同線刻、浮雕揉合一體,體現出古拙質樸、雄健壯美的特點,是研究中國古代文化藝術和東漢社會生活的重要實物資料。
出碑廊,過炳靈門,是“漢柏院”。院內原有“炳靈殿”,毀于民國年間。院中五棵高大的古柏,枝椏交錯,若虬龍蟠旋,相傳為漢武帝于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封禪泰山時所植,距今已有兩千多年,“漢柏院”由此得名。
院北的“漢碑亭”是1959年在炳靈殿故址上修建的,亭子建立在三層石砌的高大臺基上,十分壯觀。臺基壁上鑲嵌乾隆五十九年(公元1749年)泰安知縣何人鱗所書杜甫的《望?gt;>和《秋興》等名人詩刻。登上亭子極目四望,天光云影,心寬臆闊,岱廟全景,泰城全貌盡收眼底。
漢柏院內碑碣林立,約計90余塊。其中有后人隸書的東漢張衡的《四愁詩》、曹植的《飛友篇》,有后人篆書陸機的《泰山吟》、謝靈運的《泰山吟》以及宋朝大書法家米芾《第一山》、明崇禎年間陳昌言、左佩鉉題篆的《漢柏圖贊》、乾隆皇帝御制的《漢柏圖》和當代眾多名人留下的墨跡。置身于碑林之中就象讀了一部中國的歷史,接受民族的熏陶,,會給每一個嚴肅的觀賞都留下不盡的思索。
由漢柏院向北行,穿過幽靜的小花園進入一個小巧玲瓏的四合院。這里逝帝王祭祀泰山時居住的地方,因座落在東華門內,故稱“東御座”。其建筑為元至正七年(公元1347年)所建,明代稱迎賓堂,乾隆三十五年(公元1770年)改稱駐蹕亭。東御座由長城花門、儀門、大門、正殿和廂房組成,院內建筑精美,綠樹掩映,清靜幽雅,給人以超世絕塵之感。五間正殿高筑臺基之上,殿內按清宮設置作復原陳列,有乾隆帝臘人座像,有龍墩、龍椅、立柜、方桌等紫檀家具及各種大理石花紋飾和金絲銹古器型的掛屏以及文房四寶。著名的“溫涼玉雕花圭”、“沉香獅子”和“黃地蘭花瓷葫蘆”是乾隆二十七年、三十六年朝拜泰山時的供品,并稱泰山“鎮山三寶”。大門和殿堂里身著清代古裝的“衛士”、“宮女”以清庭禮儀迎接游客,使游人仿佛回到遠古的時代,浮想聯翩。
殿堂臺基下立一石碑,用玻璃護罩,這就是馳名中外的“名山刻石之祖”秦刻石。《泰山秦刻石》鐫刻秦始皇功德銘和秦二世詔書,為丞相李斯書寫。他以簡練秀雅的小篆代替了當時筆畫繁贅的大篆,字跡剛勁挺拔,一掃眾家肥呆之氣,碑文共222字,后漸泯滅,明嘉靖年間還尚存29字,原立在岱頂玉女池旁,后經滄桑沉淪,幾次失而復得,今唯剩10個殘字,完整者七。堪稱稀世之寶,被列為國家一級文物。
出寢宮向北,為岱廟的最后一進院落。東西兩座花園內各種盆景千姿百態,藝術地再現了泰山的一景一物,奇花異草。西南方西臺上的鐵塔鑄于明嘉靖十二年(公元1533年),原為13級,現僅存3級,造型質樸,仍不失當年風采,與鐵塔對峙的東南方臺基上的銅亭,又稱“金闕”,為全銅鑄造,仿木結構,高4.4米,闊3.4,明萬歷四十三年(公元1615年)鑄于岱頂碧霞祠,為供奉碧霞元君而建。明末清初移于山下靈應宮,1972年遷入岱廟,是目前國內僅存的三大銅亭之一。
“厚載門”是岱廟的最后一道門,是1984年重建的。門上有“望岳閣”三間,黃瓦明廊,紅柱隔扇,猶如空中瓊閣。站在閣上仰望岱岳雄姿,青山繞白云,綠樹生輕煙,天門云梯宛若游龍浮掛天邊。
出厚載門北行為紅門路,過岱宗大街不遠即到登山之起點,泰山的山門——岱宗坊,由此起步,將步步登高,飽覽泰山的最佳風景,直至登“天”。
三孔導游詞 篇11
Qufu's Confucius Mansion, Confucius Temple and Confucius forest,collectively referred to as "three Confucius", is a symbol of China's history ofcommemorating Confucius and advocating Confucianism. It is famous for its richcultural heritage, long history, grand scale, rich cultural relics collectionand scientific and artistic value. In addition, in the history of literature,there is also the theory of "three Confucius".
In the southwest of Shandong Province, there is a county-level city with apopulation of 1 / 5 surnamed Kong. It is Qufu, which has a long history of morethan 5000 years. The reason why Qufu is famous all over the world is closelyrelated to the name of Confucius. Confucius is one of the greatest philosophersin the world and the founder of Chinese Confucianism. In the long history ofmore than 20__ years, Confucian culture has gradually become the orthodoxculture of China, and has influenced the countries in East and Southeast Asia,and has become the cornerstone of the whole oriental culture. Qufu's ConfuciusMansion, Confucius Temple and Confucius forest, collectively referred to as"three Confucius", is a symbol of China's history of commemorating Confucius andadvocating Confucianism. It is famous for its rich cultural heritage, longhistory, grand scale, rich cultural relics collection and scientific andartistic value. Because of its prominent position in Chinese history andOriental Culture in the world, it was listed as a world cultural heritage byUNESCO and included in the world heritage list in December 1994. It is honoredas one of the three holy cities in the world.
On May 8, 20__, Qufu minggucheng (Sankong) tourist area was officiallyapproved as a national 5A tourist attraction by the National TourismAdministration.
The reason why Qufu is famous all over the world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name of Confucius. Confucius is one of the greatest philosophers in the worldand the founder of Chinese Confucianism. In the long history of more than 20__years, Confucian culture has gradually become the orthodox culture of China, andhas influenced the countries in East and Southeast Asia, and has become thecornerstone of the whole oriental culture. Qufu's Confucius Mansion, ConfuciusTemple and Confucius forest, collectively referred to as "three Confucius", is asymbol of China's history of commemorating Confucius and advocatingConfucianism. It is famous for its rich cultural heritage, long history, grandscale, rich cultural relics collection and scientific and artistic value.Because of its prominent position in Chinese history and oriental culture, it ishonored as one of the three holy cities in the world.
三孔導游詞 篇12
孔廟、孔林、孔府位于中國北部山東省的曲阜市,又被合稱為“三孔”。 “三孔”是包括孔子及其后裔的宗廟,墓地和宅邸在內,總占地面積約3500余畝,擁有近千間建筑的龐大建筑群。
孔廟位于曲阜市南門內,是奉祀孔子的廟宇。曲阜孔廟是祭祀孔子的本廟,是分布在中國、朝鮮、日本、越南、印度尼西亞、新加坡、美國等國家20xx多座孔子廟的先河和范本,據稱孔廟始建于公元前478年,最初僅“廟屋三間”,后來經過歷代的不斷興建,發展成為擁有各種建筑100余座,460余間,占地面積約95000平方米的龐大建筑群。孔廟是中國現存規模僅次于故宮的古建筑群,堪稱中國古代大型祠廟建筑的典范。
孔廟的總體設計是非常成功的。前為神道,兩側栽植檜柏,創造出莊嚴肅穆 的氣氛,培養謁廟者崇敬的情緒;廟的主體貫串在一條中軸線上,左有對稱,布局嚴謹。前后九進院落,前三進是引導性庭院,只有一些尺度較小的門坊,院內 遍植成行的松柏,濃蔭蔽日,創造出使人清心滌念的環境,而高聳挺拔的蒼檜古柏間辟出一條幽深的甬道,既使人感到孔廟歷史的悠久,又烘托了孔于思想的深 奧。座座門坊高揭的額匾,極力贊頌孔子的功績,給人以強烈的印象,使人敬仰之情不覺油然而生。第四進以后庭院,建筑雄偉,黃瓦、紅墻、綠樹,交相輝映, 既喻示出孔于思想的博大高深,也喻示了孔子的豐功偉績,而供奉儒家賢達的東 西兩民,分別長166米,又喻示了儒家思想的源遠流長。
孔廟共有建筑100余座460余間,古建面積約16000平方米。主要建筑有金 元碑亭、明代奎文閣、杏壇、德佯天地坊等、清代重建的大成殿、寢殿等。金牌亭大木做法具有不少宋式特點,斗栱疏朗,瓜子栱、令栱、慢拱長度依次遞增,六鋪作里跳減二鋪,柱頭鋪作與補間鋪作外觀相同等。正殿庭采用廊廡圍繞的組合方式是宋金時期常用的封閉式祠廟形制少見的遺例。大成殿、寢殿、奎文閹、杏壇、大成門等建筑采用木石混合結構,也是比較少見的形式。斗栱布置和細部做法靈活,根據需要,每間平身科多少不一,疏密不一,栱長不一,甚至為了彌補視覺上的空缺感,將廂栱、萬栱、瓜栱加長,使同一建筑物相鄰兩間斗栱的栱長不一,同一柱頭科兩邊栱長懸殊,這是孔廟建筑的獨特做法。
孔廟保存漢代以來歷代碑刻1044塊,有封建皇帝追謚、加封、祭祀孔子和修 建孔廟的記錄,也有帝王將相、文人學士謁廟的詩文題記,文字有漢文、蒙文、八思巴文、滿文,書體有真草隸篆,是研究封建社會政治;經濟、文化、藝術的珍貴史料。碑刻中有漢碑和漢代刻字二十余塊,是中國保存漢代碑刻最多的地方。乙瑛碑、禮器碑、孔器碑、史晨碑是漢隸的代表作,張猛龍碑、賈使君碑是魏體的楷模。此外還有孫師范、米芾、黨懷英、趙孟 、張起巖、李東陽、董其昌、翁方鋼等人的法書,元好問、郭子敬等人的題名,孔繼涑五百八十四石的大型書法叢帖玉虹樓法帖等。孔廟碑刻是中國古代書法藝術的寶庫。
孔廟著名的石刻藝術品有漢畫像石、明清雕鐫石柱和明刻圣跡圖等。漢畫像石有90余塊,題材豐富廣泛,既有人們社會生活的記錄,也有歷史故事、神話傳說的反映。雕刻技法多樣,有線刻、有浮雕,線刻有減地,有剔地,有素地,有線地;浮雕有深有淺,有光面,有糙面。風格或嚴謹精細,或豪放粗獷,線條流暢,造型優美。明清雕鎊石柱共七十四根,其中減地平鐫五十六根,高浮雕十八根。減地平鐫圖案多為小幅云龍、鳳凰牡丹,清雍正七年刻,崇圣祠刻牡丹、石榴、荷花等花卉,構圖優美,是明弘治十七年的遺物。石雕的精品是浮雕龍柱;大成毆前檐十柱,每柱高達六米,最為高大,崇圣祠二柱龍姿矯健,云形活潑,水平最高。另外圣時門、大成門、大成殿的淺浮雕云龍石陛也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圣跡因為明萬歷二十年(1592年)據孔廟宋金木刻增補而成,由曲阜儒學生員毛鳳翼匯校、揚州楊芝作畫、蘇州石工章草上石,共一百二十幅,形象地反映了孔子一生的行跡,是我國較早的大型連環畫之一,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兩千多年來,曲阜孔廟旋毀旋修,從未廢棄,在國家的保護下,由孔于的一座私人住宅發展成為規模形制與帝王宮殿相埒的龐大建筑群,延時之久,記載之豐,可以說是人類建筑史上的孤例。
孔林又稱“至圣林”,位于曲阜城北1公里,是孔子及其后裔的家族墓地,前后延續使用了約2520xx年,共計有孔氏子孫墓十余萬座。孔林占地約2平方公里,林門以長達1266米的神道與北城門相連,神道平直如矢,兩側檜柏夾侍,莊嚴肅穆。進入大林門,高大的圍墻將大林門與二林門之間圍成一個封閉的縱深空間,挺拔的檜柏,夾峙的紅墻間辟出一條狹長的甫道,將人的視線引向高聳的二門城樓。過二林門,古木森森—,芳草如茵,流水潺潺,竟是一片天然野趣,使人精神為之一爽。折而向西,過洙水橋;沿軸線前行,登墓門,穿甬道,過享殿,入墓園,一代偉人長眠在抔土之中。使人倍感親切,低回徘徊,不忍離去。孔林面積200萬平方米,林內墓冢累累,碑碣如林,石儀成群,古木參天。有孔子以來歷代子孫墓葬十余萬座,除漢碑移入孔廟外,地面上還有宋、金、元、明、清、民國等時代墓碑和謁陵題記刻石等4000余塊,保存著宋、明、清各代石人、石馬、石羊、石獅、望柱、供桌和神道坊等石儀近千件。為表彰儒家思想、滿足祭祀需要,還建有門、坊、享殿、碑亭等六十余座明清建筑。孔林埋葬孔子長孫已至第七十六代,旁系子孫已至七十八代,從周至今,全無間斷。延續時間之久,墓葬數量之多,保存之完好,做為一個家族墓地,在世界上是沒有先例的,它是儒家思想在漫長的中國封建社會里所居統治地位的產物。孔林豐富的地上文物,對于研究我國墓葬制度的沿革,對于研究我國古代政治、經濟、文化、風俗、書法、藝術等都具有很高的價值。
孔府 又稱“衍圣公府”,位于曲阜東華門大街1號孔廟的東側,是孔子嫡長孫居住的府第。孔府始建于宋金時期(公元12~13世紀),明洪武十年(公元1377年)建府于今址。孔府是典型的封建貴族地主莊園,占地面積約4.9萬平方米,有各類樓房廳堂共480余間。孔府是孔子嫡孫的官署,孔子嫡孫一向以“禮門義路家規矩”相標榜,格守詩禮傳家的祖訓;建筑也受到儒家禮儀的制約,留下儒家宗法制度與倫理觀念的烙印。孔府沿用中國傳統的前堂后寢制度,前堂部分有官衙、東學、西學,供處理公務、會客之用,是對外活動的場所,后寢部分有內宅、花廳、一貫堂、是家族生活的場所。建筑功能分區明確、排列井然有序。建筑群設計遵循禮教與宗法原則,把一系列使用功能不同的建筑物有主次、有次序地進行排列。建筑群中貫軸線,左右對稱,成三路布局。中路為孔氏宗子衍圣公所后,東路一貫堂為次子所居,居中為尊。體現了宗子的尊貴地位和宗子與非宗子等級與地位的差別。中路官衙、內宅界限分明,體現了男女授受不親,內處有別。軸線上。正房與廂房,中門與邊門,體現了主人與下人的尊卑差別。建筑物的名字也打著儒家思想的印記,“一貫堂”、“忠恕堂”、“安懷堂”等既贊揚孔子的忠怨思想和使人安樂的政治理想,又顯示孔子嫡孫努力仿效的決心,“東學”、“西學”,既贊揚孔子創學設教的功績,又表明孔子嫡孫繼承詩禮傳家、好學重教傳統的態度。
孔廟、孔林、孔府建筑群凝聚了歷代建筑的精華,極具建筑藝術之美。同時在建筑的布局、規劃和裝飾等方面,也反映出的儒家思想的精髓。它們不僅是名聞天下、內涵豐富的文化類遺產,同時還擁有大量有價值的自然遺產。“三孔”內生長的17000余株古樹名木不僅見證了“三孔”的發展歷史,同時也是研究古代物候學、氣候學和生態學的寶貴素材。
三孔導游詞 篇13
早知曲阜是孔子的家鄉,這是我仰慕已久的地方。于是,今年的暑假我和爸爸媽媽就一起去到曲阜參觀著名的三孔——孔廟、孔府、孔林。
首先,我們去了孔廟。在中國,孔廟有很多,但歷史最久、規模最大、等級最高應屬位于山東曲阜市南門內的第一座孔廟,它又稱圣廟,與北京故宮、承德避暑山莊并稱東方三大古建筑群。我們沿著護城河慢慢向前走,導游阿姨邊走邊介紹說:“護城河是一條很奇怪的河,它不是順道而行的,而是逆行的……”聽著聽著,不知不覺中我們漸漸地走到了孔廟。
走進大門,“金聲玉振”四個大字在陽光的照射下閃閃生輝。“這個石門究竟有著怎么樣的來歷呢?”我心里暗想,終于,我把這個疑問說了出來,“孟子對孔子有過這樣的評價:‘孔子之謂集大成。集大成者,金聲而玉振之也。金聲也者,始條理也;玉振之也者,終條理也’。‘金聲’、‘玉振’表示奏樂的全過程,以擊鐘開始,這就是金聲,以擊磐告終,這就是玉振。以此象征孔子思想集古圣先賢之大成,贊頌孔子對文化的巨大貢獻。為了紀念這個小典故,后人把孔廟門前的第一座石坊命名為‘金聲玉振’。”導游阿姨應聲回答,真不愧是導游阿姨啊!
走完孔廟,那當然要走走孔府啦!孔府是孔子的子孫后代住的地方,孔府有大廳、有大堂、有樓房。東邊是廟,西邊是學堂,中間是建筑物。建筑物十分高大、雄偉。孔府的后花園里有池塘,池塘里有許許多多的小錦鯉,在池塘里自由自在地游來游去。
最后,我們去了孔林,孔林是孔子及世世代代子孫的墓地,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家族墓地。園內古木森森,林下墓家累累,碑蝎林立,石儀成隊。
曲阜三孔,雄偉壯麗,它不僅是儒家文化的載體,更是中華文明的滄桑足跡!
三孔導游詞 篇14
Dear tourists
Hello everyone! Welcome to Qufu, the Holy Land! I'm Chen Kerun, your guide.Just call me Xiao Chen. Today, I will take you to visit the three famousConfucius: Confucius Mansion, Confucius Temple and Confucius forest. Confuciushas a famous saying: "is it a pleasure to have friends from afar?" I am veryhappy to be a tour guide. I will try my best to serve you well. If there are anyshortcomings, please point them out, and I will try my best to correct them!
The entrance to the Confucius Mansion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roads: theEast Road has Yiguan hall, Musi hall, etc.; the west road is the place where theConfucius Mansion received distinguished guests and studied in those years,including Zhongshu hall, anhuatang, Huating hall, etc.; the middle road ismostly the main building of the Confucius Mansion, the first half of which isthe government office, and the second half is the inner house.
The Confucius Temple was originally the family temple of the Kong family.There are cypress trees planted by Confucius himself in the temple. The mainbuilding is Dacheng hall. In front of the hall are the famous Jiulong column andapricot altar. Later, because Confucius was respected, many feudal emperors camehere to worship him. Now, the annual "International Confucius Culture Festival"held by Jining Municipal government is also the prelude here.
Kong Lin is a special cemetery for Confucius' family. It is also thelongest and largest family cemetery in the world, covering an area of more than3000 mu. There are hundreds of trees and more than 100000 trees in the forest.Among the trees, there are many steles and stone statues, which are veryspectacular!
Well, now we can start free activities for three hours. You can visitfreely, play games, shop and so on. However, we must ensure hygiene and notlitter.
This is the end of the visit to San Kong.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Ilook forward to your coming again!
三孔導游詞 篇15
Dear guests
Hello! Entrusted by the tourism and reception departments, I would like toextend a warm welcome to all the guests visiting Qufu, a famous city. I am veryglad to be accompanied by a tour guide. This is a good opportunity for us toenjoy and study together. Please leave your valuable comments after reading.
First of all, I would like to briefly introduce the history and culturalrelics of Qufu.
Qufu, a famous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ity, is the hometown of Confucius,a great thinker, educator, politician, literature arranger and sage of the worldin ancient China, the hometown of Mencius, the birthplace of Xuanyuan YellowEmperor, the ancestor of the Chinese nation, the capital of Yan Emperor, thehometown of Shang and Yin, and the capital of Lu. Four of the three emperors andfive emperors lived and worked here for more than 5000 years. There are abundanttreasures underground and numerous cultural relics on the ground. At present,there are 112 cultural relics, including UN protected units, 3 World CulturalHeritage sites, 4 national protected sites, 12 provincial protected sites, andothers protected at prefecture level.
The most important ones are "three Confucius, two temples and onemausoleum", "three mountains, two forests and one temple". Confucius Temple,Confucius Mansion and Confucius forest are commonly known as "three Confucius".There are temples dedicated to Zhou Gong, the sage of the Yuan Dynasty in China,and temples dedicated to Fusheng Yanhui, the first disciple of Confucius, whichare commonly known as "two temples"; Yiling is SHAOHAO mausoleum in Shouqiu, thebirthplace of Yellow Emperor; Sanshan; and Jiuxian mountain (also known asJiushan), the birthplace of Confucius. The second forest is: mengmulin, the bestmother to educate children in the world, lianggonglin, the burial place ofConfucius' parents; "Yisi" is the place where Li Bai and Du Fu wrote poems,answered correctly and parted. The famous scholar Kong Shangren lived inseclusion in Shimen temple, the national garden.
Now let's look at the Confucius Temple.
Confucius Temple, also known as Zhisheng temple, is a place for offeringsacrifices to Confucius and his wife Qi Guan and 72 sages. Together with theForbidden City in Beijing and Chengde summer resort in Hebei, Confucius Templeis known as China's three major ancient architectural complexes. Experts saidfour words to Confucius Temple: the oldest, the most grand, the most completepreservation, and the most prominent Oriental architectural features. Twoproblems can be seen from the Confucius Temple: one is the great contribution ofConfucius to China and even the oriental culture; the other is that China hascraftsmen in history.
Confucius Temple was built in 478 BC, the year after Confucius died. In theformer residence of Confucius, three temples were built to display Confucius'clothes, cars, books and so on. The Confucius Temple was expanded by emperors ofall dynasties, including 15 major repairs, 31 medium repairs and hundreds ofminor repairs, reaching the present scale. The Confucius Temple imitates theimperial palace. It is divided into three layout, nine courtyards. It has 466houses and 54 gates and pavilions. It runs through a central axis from east towest. There are nearly one thousand steles, covering an area of 327.5 mu, whichis two Li and 150 meters long. The Confucius Temple we see now is the scale ofthe Hongzhi period of the Ming Dynasty. After liberation, the state allocatedfunds for maintenance and protection for many times. The first batch of nationalkey cultural relic protection units announced by China were listed as worldcultural heritage in December 1994, and became cultural relic units protected bythe United Nations. Confucius Temple has been built for a long time, has a largescale, and is completely preserved, which is rare in the world.
Shinto. "Wanren palace wall" before the ancient cypress vigorous thissection of the road is "Shinto". In front of important temples, there is aspecial way of respecting and understanding, which is called "Shinto".
Wanren palace wall. This gate is the South Gate of Ming City in Qufu, andit is also the first gate of Confucius Temple. It is hung with the fourcharacters of "Wanren palace wall", which was written by Emperor Qianlong ofQing Dynasty. It comes from Zi Gong, the proud disciple of Confucius. At themeeting of the state of Lu, it was proposed that Zigong's knowledge was broadand profound, which could be compared with Confucius. Zigong stood upimmediately and said, I dare not compare with my teacher Confucius. Humanknowledge is like a wall. My wall is only one Ren high, and my teacher's wall isseveral Ren high. That is to say, my knowledge is equal to a shoulder high,clear at a glance, nothing profound; Confucius' knowledge is several times asmuch as mine, after detailed research, comprehensive discussion, we canunderstand all of him, after entering the door, we can see the beauty of thetemple, you can't see it outside the door. In order to describe Confucius'profound knowledge, later generations changed from the master's wall to "hundredRen" and "thousand Ren" to the emperor of Ming Dynasty who granted Confucius thetitle of "civil servant in the world, imperial teacher of all dynasties", andpraised Confucius' knowledge as "ten thousand Ren". Looking up, we can't see thetop. It also said that the wall was very solid. These four words were originallywritten by the imperial envoy of Ming Dynasty. In order to show that he attachedgreat importance to Confucius, Qianlong replaced his imperial pen with hispersonal letter "Wanren palace wall".
Jin Sheng Yu Zhen Fang. This workshop was built in Ming Dynasty to expressConfucius' exquisite and perfect knowledge, just like the whole process ofplaying music, which is complete from beginning to end. Ancient music beginswith the ringing of a bell, which starts with the sound of "the beginning oforder" and ends with the striking of a chime. The sound of "jade vibration" isthe sound of the falling of the chime, which is called "the end of order".Praising Confucius' knowledge is a great achievement of the sages and sages, soit is called "the sound of gold and the sound of jade vibration". The sound of"golden sound" is the sound of the bell, which starts with the sound of "jadevibration" and ends with the sound of the chime. This is also the source of theidiom "start and finish". "Jin Sheng Yu Zhen" was written by Hu zuanzong, agreat calligrapher in Ming Dynasty.
"Two cypresses bear one hole". There is an ancient cypress in the East andwest of the single hole stone arch bridge passing yuzhenfang, so it is called"two cypresses bear one hole". This bridge is called "Panshui bridge", which isconnected with the water in the pan pool beside the palace, so it is called "panwater". In the past, when I read the book of Confucius and Mencius, I wasadmitted to higher education, which is called "entering hope". Officials hope tobe promoted, do business, hope to get rich, and live a prosperous life.
Dismount monument. Outside the temple wall, there are two stone tablets,the Xiama tablet and Xiajiao tablet, which were set up in 1191 ad. The stele inthe West had been destroyed, and the stele in the East said, "officials andpeople wait to get off here.". In the past, civil and military officials andcommon people passed by, dismounted and walked on foot to show respect forConfucius and Confucius Temple.
Lattice star gate. It was built in the Ming Dynasty and rebuilt in 1754 ad.it was made of wood instead of iron and stone. "Lingxingmen" was written byEmperor Qianlong. It is said that there are twenty-eight constellations in thesky. Among them, there is a star in charge of culture called "Lingxing", alsoknown as "Wenqu star" and "tianzhenxing". It connects Confucius with the star incharge of culture in the sky and says that he is the highest in culture. Forexample, in the past, when worshiping heaven, we should first worship "Wenqustar". There is a saying that respecting Confucius is like respectingheaven.
Taihe Yuanqi square. This workshop was built in 1544 A.D. in the MingDynasty. It highly praises Confucius's idea that "the space universe can nurtureall things.". "The harmony of heaven and earth, the harmony of the four sides,the harmony of yin and Yang" is the most basic thing, the harmony of theuniverse and the vitality of the human world. "Taihe Yuanqi" is written by ZengMian, governor of Shandong Province.
The most holy temple. The "Zhisheng Temple Square" built in the MingDynasty is made of white marble, decorated with flame jewels.
The world of moral Mou, the road crown ancient and modern. The East andwest of the Taoist temple are lined with a very strange memorial archway.Surrounded by wooden corner edges, there are a thousand heads and ten thousandcontinuations. There are eight monsters under it, which are called "Heavendragon and God lion". It is said that it is dignified and inspired, which candrive away evil and uphold justice. In the eastern memorial archway, it waswritten: "demou heaven and earth", saying that the benefits of Confucius' ideasto human beings are as high as heaven and earth, and the merits and virtues canbe compared with heaven and earth. The memorial archway in the West reads"Daoguan ancient and modern", praising Confucius' thoughts and methods, whichare the highest in the world.
Holy time gate. The three gates are parallel, the four platforms are thesame as above, and the central Panlong. The name of this gate comes fromMencius. For the four ancient sages, Boyi, Yiyin, liuxiahui and Confucius,Mencius summed up the Four Saints' holy deeds into four sentences: Boyi is thesage of the Qing Dynasty, Yiyin is the sage of the appointed, liuxiahui is thesage of the sum, and Confucius is the sage of the time. "Shengshi" highlypraises Confucius' thought, advocates enduring, and is a sage suitable for thetimes. When the emperor came to Qufu to court Confucius, he had to kneel downthree times and knock nine times, and walk through the gate of holy time. WhenYan Shenggong was born, he opened the gate of holy time. All go fast, the gateis high.
Let's have a quick look at the gate. That is to say, Confucius' knowledgeof "Five Classics and four books" means that those who learn first have culturefirst, and those who learn first have knowledge first. They compete to learn,and it is a pleasure to see first and read first.
Look up at the door. It was named after Yan Hui's praise of Confucius. YanHui said that the teacher's way is to raise the top and drill the bottom. PraiseConfucius for his lack of knowledge, which is called "Mi Gao". It is difficultto understand classical Chinese, which is called "Mi Jian". Gao is notunattainable, but can be learned through hard work. Yan Hui said, "the masterfollowed the rules and was good at attracting people. He learned from me inwriting and said that I was polite." My teacher is good at persuasion, teachingme culture and courtesy.
Han stone man. In the pavilion of yanggaomenli, there are two Han stonepeople with high historical value. One is the "Pavilion leader" (a localofficial of Han Dynasty), and the other is the pawn of the palace gate. They areall guards in front of the tomb of the king of Lu. The stone man is valued bythe ancient scholars of epigraphy, which is of great value to the study of HanDynasty clothing and writing.
Jinshui bridge, this bridge, with the same name as the bridge in front ofthe Forbidden City, is also called Jinshui bridge, also known as Bishui bridge,with three holes arranged in a row and green water rippling.
Hongdaomen. Crossing jinshuiqiao is the "hongdaomen" appointed by theemperor of Ming Dynasty, which means "people can promote Taoism, not Taoism" inthe Analects of Confucius. Confucius is an ordinary literati, why become asaint? Praise Confucius summed up the experience of sages, especially carryforward the Yao, Shun, Yu Tang, civil and military Zhou Gong's way. "To say thatpeople can command and create everything is to praise people's subjectiveinitiative." There are two stone tablets under the Hongdao gate. The four edgedstone tablet in the East is the "history of Qufu", which records the history ofQufu's evolution. It was established in the Yuan Dynasty and has high historicalvalue. In the west is the "epitaph of Mr. Chushi", which has high calligraphyvalue.
Big middle gate. Dazhongmen is the gate of Confucius Temple in SongDynasty. It is called "Zhonghe gate", which means that problems can be solvedeasily with Confucius' thoughts. In the Ming Dynasty, the temple was renamed as"the great gate of the middle", praising Confucius' knowledge as a collection ofhuman knowledge. In the middle, it means "the right way of the world in themiddle, the theorem of the world in the middle". Those who leave the middle arenot the right way, but the evil way. That is to say, no left, no right, fair andjust, forward is the mean. There are two turrets at the East and West ends ofDazhong gate, which are used to guard the Confucius Temple.
Tongwenmen, four famous brands, Confucian temple. There are four monumentsin the middle gate. The tablet of Hongzhi in the west of the Ming Dynasty talksabout the ethics of the cardinal principles. On the right side of the Hongzhimonument is the "Confucian temple map" drawn by Li Dongyang, a talented man ofthe Ming Dynasty in Changsha, Hunan Province, which is of high value.
Chenghua stele was erected by Zhu Jianshen, the emperor of Chenghua in MingDynasty. There are two situations that have attracted the attention ofcelebrities of all ages. First, Chenghua tablet's regular script is wellwritten, standardized, exquisite and attractive; The second is the highestevaluation of Confucius. Emperors of all dynasties have commented on Confucius.The highest evaluation is emperor Chenghua. He compares Confucius' ideas andmethods to eating, dressing and spending money. One day is inseparable fromthem. With Confucius' principles and methods, one can make the best use of one'stalents, materials and land. Otherwise, it will be a mess. It is said that ifthere is Confucius' way, there will be a world. If there is no Confucius' way,there will be no world. If there is anti Confucius' way, there will be no world.Such as the inscription said: "I only have Confucius's way, the world can not bewithout Yan, there is Confucius's way, then the principle of justice and ethics,everything has its own place..., Confucius's way in the world, such as cloth SuShu, people's livelihood daily use can not be short of,... Born Confuciusvertical for the holy, life's safety, benevolence and righteousness in theright, the rise of the teacher's way, from travel 3000, to the holy is thenext."
Tongwenmen. The meaning of the word "human heart" is the same as that ofthe text. That is to say, only with concerted efforts and unity can we do a goodjob; the writing should be unified, only with unified writing can we record theexperience of historical communication, and random writing will lead toconfusion. Tongwen gate is an important barrier in front of Kuiwen Pavilion.
Kuiwen Pavilion, originally a library, is a place for collecting booksgranted by the emperor. It was built in the second year of emperor Tianxi ofSong Dynasty (A.D. 1018), and was changed into "kuiwenge" when Jin Zhangzongrebuilt it. This unique and majestic building is entirely of wood structure,which is an isolated exampl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China building. Afterseveral earthquakes, kuiwenge was not destroyed. In the earthquake of Kangxi 5years in Qing Dynasty, "nine out of ten houses fell, one out of ten remained,and kuiwenge remained motionless.". Li Dongyang, the Minister of the Ministry ofofficial in Ming Dynasty, wrote "kuiwenge Fu", praising the architecturalresearch value of kuiwenge. It's the stele at the east end of the corridor.
In front of the pavilion, the eastern and Western courtyards are called"zhaisu", which is a place for worshippers to fast and bathe. Dongyuan is theresidence of Yan Shenggong, where Kangxi and Qianlong spent their time to wash.The West courtyard is the shelter of the sacrificial staff. Kong zhaoxun, theseventy-one generation grandson of Confucius, inlaid more than 130 steles in thetemple for worshiping Confucius in the song, yuan,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onthe wall of the courtyard, so xizhaisu is also known as the stele courtyard.
Thirteen stele pavilions. This is the sixth courtyard of the ConfuciusTemple. There are 55 steles in the pavilion, which were erected in Tang, song,Jin, yuan,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The contents of the steles are the emperors,Imperial Envoys' worship of Confucius, the posthumous title and evaluation ofConfucius. The records of the previous construction of the Confucius Temple arewritten in Han, Manchu, Mongolian and basiba languages. Eight in the South andfive in the north, so it is called thirteen stele pavilions. Because they areall steles approved by the emperor, they are also called imperial stelepavilions. The third and sixth pavilions in the front row from the East werebuilt in the Jin Dynasty and are rare buildings in China. All the steles arecalled "imperial steles". "Mian" is the mascot. It is said that the Dragon Kinghas nine sons, and it is the eighth son. It loves "Wen" and is good at carryingheavy loads. The stone tablet has heavy characters, which is suitable for itscharacteristics. The image should be the dragon head, turtle body, Eagle leg andsnake tail.
From the east to the north, the third Pavilion is a monument erected byEmperor Kangxi. Beijing Xishan stone by the Grand Canal, economic South andtransported here. Experts calculate that the monument weighs 130000 Jin. It wassplashed with water and frozen along the way from Jining. Sometimes it came overon the ice and only went to the land of lying cattle one day. Qufu originallyhad good stones, which should be transported from Beijing to show the emperor'sattention to Confucius. There are two steles in the southeast and southwest ofthe courtyard, all of which are the records of the princes and ministers whobuilt temples and worshipped Confucius. The calligraphy value is very high.
There is one gate in the East and one in the west, Yucui gate in the Eastand Guande gate in the West. Commonly known as Donghuamen, xihuamen.
From here, the Confucius Temple is divided into three routes. The fivegates are Dacheng gate, Jinsheng gate on the left, Yuzhen gate on the right,Qisheng gate on the West and Chengsheng gate on the East. The architecturalstructure of dachengmen is "intertwined, intriguing". The center is inserted as"hook center", and the top of the left and right four corners is "bucket angle".The three characters of dachengmen were written by Emperor Yongzheng. PraiseConfucius is a collection of sages and sages, reached the supreme realm.
The first teacher planted juniper by hand. The tall and vigorous cypresstree on the left of Dacheng gate was planted by Confucius. According to records:Confucius cut three cypress trees here. In the second year of Jin Zhenyou (A.D.1214), they were destroyed by fire. The trees withered and sprouted newbranches. There were "three withers and three glories", and there was a sayingthat "cypress trees were flourishing every day.". During the Wanli period of theMing Dynasty, Yang Guangxun, a gifted scholar, wrote five characters: "the firstteacher planted cypress by hand.".
Two long corridors. On both sides of the two equal rows of houses, a totalof 80, known as the "East and West veranda", is dedicated to 72 sages. Confuciusis known as a disciple of three thousand, 72 people who are proficient in sixarts, literature and martial arts, worshipped in the East and West. All theemperors of the past dynasties were entitled to the sages. Such as DongZhongshu, Han Yu, Wang Mingyang, Zhuge Liang, Kou Zhun, Yue Fei and so on. Bythe time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there were 156. The last sage is Mr. LiangQichao. The original statues and tablets were changed to wooden tablets.Dongxiwu now displays a collection of Zhonggui stone carvings before the SongDynasty. The most precious national treasures of Zhou gongxunzi and batpracticing medicine are 22 stone inscriptions of Han and Wei dynasties. The"ritual stele", "Yiying stele", "Shichen stele", "Zhang Menglong stele" and "MiFu stele" with extremely high calligraphy value are rare treasures. There aremore than 100 pieces of "Han Dynasty stone carvings" on display in Xiwu. Theyare all well-known art treasures and precious materials for the study of Han,Wei and other historical and social life. There are 584 stone inscriptions ondisplay at the north end of the East veranda, which are the yuhonglou sutraswritten by Kong Jisu, the 69 generation grandson of Confucius.
Apricot altar. It was built in memory of Confucius' lecture. Confucius wasteaching to his disciples on the platform under the big apricot tree. In 1018A.D. of Song Dynasty, Confucius had 45 generations
三孔導游詞 篇16
昨天剛游完了三孔,今天我來到了馳名中外、如雷貫耳的五岳之首——泰山。 登泰山前,我還不熟悉泰山,于是就問以前爬過泰山的舅媽,舅媽介紹說:“泰山以‘拔地通天之姿,擎天捧日之勢 ’,魁梧的屹立在齊魯大地上,海撥一千五百四十五米,被稱為“五岳之首。”聽完介紹,我心里萬分激動,恨不得現在就已經在泰山山頂上了,這樣我便可以眺望腳下的云霧,一覽眾山小了。 我們來到泰山腳下,遠遠望去,半山腰有許多登山者,他們一步一步地往上爬:有的人扶著欄桿費力地向上爬;有的人拿著拐杖,艱難地挪動著腳步;還有的人爬一會兒歇一會兒,邊走邊喘大氣……路旁種滿了參天大樹,蔥蔥郁郁,蒼翠挺拔。只見遠處的群山,連綿起伏;白云自由自在地飄浮著,周圍到處是聳峙的峰巒,險峻的崖壁。
我們先坐車在盤曲的山路上行駛了30分鐘左右來到,就到達了“泰山索道”。我們下了車,坐上了索道。一路上,我們看到了滿山遍野的樹木和鮮花,有紅的、黃的、藍的……在陽光的照耀下,顯得格外鮮艷。纜車底下,一道瀑布從山上流到下面的小潭里,小潭里的水不深,清澈見底,還可以看見潭底有一層細沙呢! 下了纜車,就是“南天門”走近一看,這個“南天門”,氣勢磅礴。最上面鑲著三個金色的大字:“南天門”左右是一副藍底金色的對聯。南天門下面的石階是十八盆,是登山路上最險的一段。從下往上看,像是一條陡直的“天梯”。我們拍完照片,穿過南天門繼續往前走,來到了一塊刻著“泰山”幾字的巨石前。在那里可以感覺到此山的氣勢蓬勃,使人流連忘返。
休息了一會兒后,我們向著玉皇頂出發。走著走著,就來到了兩塊高大的石碑前。這兩塊石碑各高十幾米,寬幾米。一塊寫著許多著名人物為泰山的題詞。另一塊記錄了歷代皇帝的豐功偉績,題目叫做“天地同攸”。于是,我走到兩塊石頭擺了個pose。再往前走就是玉皇頂了, 玉皇頂上有個玉皇廟,廟前是那塊刻著“五岳獨尊”的石頭,字是紅色的,深刻有力,給人一種豪邁、有力的感覺。 游完玉皇廟, 我們按照原路返回,乘坐纜車下山了。 在回賓館的路上,我不得不感嘆到,原來人間也有這么美妙的景色啊,有句古詩說得好:“此曲只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我看應該改成:“此景只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看啊!”我真是不虛此行啊!
三孔導游詞 篇17
女士們、先生們:曲阜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的故鄉,全國首批公布的24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孔子有句名言:“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今天,我有幸為各位擔任導游,十分高興。我將盡力為大家提供滿意的服務,不足之處,請批評指正。
曲阜概況 在參觀“三孔”之前,請允許我把曲阜概況介紹一下:
曲阜地處魯中山區和魯西南平原的交界處,北依泰山,南引嶧山,東連沂蒙群山,西俯千疇平原。地勢東高西低,境內泗河、沂河等河流均自東向西流淌,自古就有“圣人門前倒流水”之說。物產豐富的,景色宜人的。大詩人李白曾描寫曲阜:“笑夸故人指絕境,山光水色青如蘭”。
曲阜歷史悠久,早在五六千年前,我們的祖先就在這里繁衍生息,創造了人類早期的文明。不少古籍中,還有炎帝、少吳徙都于曲阜,黃帝生于壽丘(曲阜城東8里 處),舜于壽丘作什器的記載。可見,中國遠古時代最有影響的三皇五帝中就有四人在曲阜留下了蹤跡。盡管這是傳說,但也并不是毫無根據的。從境內保存下來的20余處大汶口文化和龍山文化遺址中仍可見到我們的祖先征服自然的遺跡。 “曲阜”一名最早見于《禮記》。東漢應劭解釋說:“魯城東有阜,委曲長七八里,故名曲阜。”商代前期,曲阜名奄,是商王朝的重要屬國的。周代自“封周公于曲阜”800余年,曲阜為魯國都城,是當時我國一個重要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春秋時期,孔子首創私人講學之風,“弟子三千,賢者七十有二”遍及全國各地,又成了當時的教育中心的。魯國是曲阜歷史上的黃金時期,以“禮儀之邦”著稱于世,故山東省現仍沿用“魯”作為簡稱的。公元前 249年,楚滅魯,置魯縣,秦代屬薛郡,西漢時為魯國都,魏晉南北朝時為魯郡治。隋開皇十六年(596年),首定曲阜為縣名。宋代改稱仙源縣,金代恢復曲阜縣名至今。1986年撤縣制,始稱曲阜市。現面積為890平方公里,人口60余萬。 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給曲阜留下了大量的文物古跡,主要的有110余處,其中孔廟、孔府、孔林及魯國故城遺址被列為全國首批公布的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另有11處列為全省重要文物保護單位。“三孔”還于1994年被聯合國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新中國建立后,特別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黨和對曲阜的文物古跡十分關注,國家先后撥款3000多萬元對“三孔”進行了全面修茸。近年來,為了大力發展旅游事業,曲阜又相繼開發建設了孔子六藝城、論語碑苑、魯國盛世華夏文化城等一批新的旅游景點,形成人文與自然景觀,新老景點渾然一體,相映生輝的旅游資源新格局,成為中外游人向往的文化旅游勝地。
三孔導游詞 篇18
Hello, ladies and gentlemen. My name is __X. Today, I will take you tovisit the "three Confucius": Confucius' mansion, Confucius' temple andConfucius' forest. Confucius has a famous saying: "it's a pleasure to havefriends from afar." I'm very happy to be a tour guide. I will try my best toserve you. Please criticize and correct the shortcomings. Before visitingSankong, please allow me to introduce Qufu. Qufu is located at the junction ofLuzhong district and southwest plain of Shandong Province. Li Bai, a great poet,once described Qufu as "laughing and boasting of old friends, pointing to adesperate situation, with mountains and waters as green as orchids".
Now let's visit the Confucius Temple. Confucius Temple, located in thecenter of Qufu City, is a charming building built by ancient people for thegreat thought and broad spiritual quality of Confucius. It covers an area of327.5 mu, with a length of 1 km from north to south. There are 466 buildings and54 gateways. In addition, there are more than 1700 ancient trees in the temple,one by one rushing into the sky. It is said that anyone who dares to cut downone will be beheaded. Every tree, every door's name contains Confucius' thoughtof "benevolence".
The Confucius Mansion is adjacent to the Confucius Temple. It is theresidence of the eldest son of Confucius. It has three roads and ninecourtyards. There are 463 buildings and a back garden, covering an area of 240mu. Confucius Mansion, also known as "Yansheng mansion". "Yan Sheng" means that"Sheng Dao" and "Sheng Yi" can propagate and continue to enter the gate ofConfucius' mansion. From then on, Confucius' mansion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roads: the East Road has Yiguan hall, muen hall, Confucius' family temple, etc.;the west road is the place where Confucius' mansion received distinguishedguests and studied, including red calyx hall, Zhongshu hall, Anhuai hall, flowerhall, etc; The middle road is the main building of Confucius' mansion, the firsthalf of which is the government office, and the second half is the innerhouse.
Kong Lin is a special cemetery for Confucius family, and also the longestdelayed and largest family cemetery in the world. It covers an area of more than3000 mu. The surrounding walls are 3 meters high, 1.5 meters thick and 14.5 Lilong. There are more than 100000 trees and hundreds of plants in the forest.Among the trees, there are many steles and statues, which are very spectacular.Now free activity for 3 hours, you can visit the "three holes" by yourself, youcan also play games, picnics and other activities, but you must ensure health.This is the end of the visit to "three holes"!
三孔導游詞 篇19
尊敬的各位來賓:
你們好!我受旅游、接待部門的委托,對光臨名城曲阜參觀游覽的各位佳賓表示熱烈地歡迎。我有幸為大家導游陪同參觀,非常高興,這是咱貌同頎賞學習的好機會。看后請留下寶貴意見。
首先,向大家簡要介紹一下曲阜的歷史、文物概況。
歷史文化名城曲阜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文獻整理家、世之圣人孔子的家鄉,亞圣孟子的故里,中華民族的始祖軒轅黃帝的誕生地,炎帝的首都,商殷故國,魯國首都。三皇五帝有四位在這里生息勞作,有5000多年的歷史。地下有豐富的寶藏,地上有眾多的文物。現有文物112處,其中有聯合國保護單位,世界文化遺產3處,全國保護的4處,省級12處,其他為地市級保護的。
重中之重有“三孔兩廟一陵”、“三山二林一寺”。孔廟、孔府、孔林,俗稱“三孔”,有祭祀中國元圣周公的廟宇,有祭祀孔子第一大弟子復圣顏回的廟,俗稱“兩廟”;“一陵”是黃帝誕生地--壽丘少昊陵;“三山”;孔子出生地尼山、漢墓群九龍山、小泰山--九仙山(又稱九山)。二林是:世界教育孩子最好的母親孟母林,孔子父母埋葬地梁公林;“一寺”是李白、杜甫作詩、答對、分手處,著名文人孔尚任隱居處國家園林“石門寺”。
我們現在看孔廟。
孔廟,又稱至圣廟,是祭祀孔子及其夫人亓官氏和七十二賢人的地方。孔廟同北京的故宮、河北承德市避暑山莊并稱中國的三大古建筑群。專家對孔廟講了四名話:建筑時間最久遠、最宏大、保存最完整、東方建筑特色最突出。從孔廟可看出兩個問題:一是孔子對中國乃至東方文化的巨大貢獻;二是中國在歷史上就有能工巧匠。
孔廟始建于公元前478年,孔子去世的第二年建廟。在孔子故居建廟堂三間,陳列孔子的衣、車、書等,“歲時奉祀”。歷代皇帝對孔廟都有擴建,計大修15次,中修31次,小修數百次達到現在的規模。孔廟仿皇宮建筑之制,分三路布局,九過院落,共有房屋466間,門亭54座,東西相對貫穿在一條中軸線上,有碑碣近千塊,占地327.5畝,長達兩華里又150公尺。現在看到的孔廟是明弘治年間的規模。解放后國家多次撥款維修保護。我國首批公布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4年12月列入世界文化遺產,成為聯合國保護的文物單位,孔廟建筑時間之久遠,規模之宏大,保存之完整實屬世之罕見。
神道。“萬仞宮墻”前古柏蒼勁的這段路為“神道”。重要的廟宇前都有專開的尊敬靈通之道,稱“神道”。
萬仞宮墻。這道門是曲阜明城正南門,也是孔廟的第一道門,上懸“萬仞宮墻”四個大字,系清乾隆皇帝的御筆。它來源于孔子得意弟子子貢。魯國大會諸侯時,有人提出子貢的學問博大精深,可與孔子相提并論,子貢在場,馬上站起來說,我可不敢與俺老師孔子比,人的學問好比一堵墻,我這道墻只有一仞之高,俺老師的墻有數仞之多。就是說,我的學問等于一肩膀頭子高,一目了然沒什么深奧的;孔子的學問有我數倍之多,經過詳細的研究,全面的探討,才能了解他的全部,入了門以后,才能看到宗廟之美,在門外頭你是看不到的。后人為了形容孔子的學問高深,從夫子之墻數仞,到“百仞”、“千仞”到明代皇帝封孔子為“天下文官主,歷代帝王師”,封孔子學問有“萬仞”,贊頌孔子學問有一萬個八尺,往上看,看不到頂,亦說此墻深壁高壘非常堅固。這四個字原為明欽差所寫,乾隆為表示他對孔子的重視,親書“萬仞宮墻”換上了他的御筆。
金聲玉振坊。此坊建于明代,為表達孔子學問精湛而完美,如同奏樂的全過程,自始至終完整無缺。古樂是以敲鐘開始,鐘起“始條理也”,是擊磬告終,“玉振”為磬落的聲音,稱“終條理也”,贊揚孔子的學問是集先賢先圣之大成,所以稱“金聲而玉振也”,“金聲”鐘的聲音,始,“玉振”磬的聲音,終。這也是辦事要“有始有終”成語的來源。“金聲玉振”是明代大書法家胡纘宗題定的。
“二柏擔一孔”。過玉振坊這個單孔的石拱橋,東西各有一棵古柏,所以人稱“二柏擔一孔”。這橋名曰:“泮水橋”與行宮旁泮水池的水相通,因之演義為“盼水”。過去讀孔孟之書,考上高等學府叫“入盼”,做官的盼高升,做買賣盼發財,過日子盼興旺。
下馬碑。廟墻外東西各立一塊石碑,公元1191年專立的下馬碑,下轎碑。西邊的碑早毀壞,東邊這塊碑上寫“官員人等至此下馬”。過去文武官員、庶民百姓從此路過下轎下馬徒步而行,以示對孔子、孔廟的尊敬。
欞星門。明代所建,公元1754年重修,由木制改鐵石的。“欞星門”系乾隆御筆。相傳天上星系“有二十八宿”,其中,有個掌管文化的星叫“欞星”,又名“文曲星”、“天振星”,把孔子與天上管文化的星聯系起來,說文化方面他是最高的,如過去祭天,要先祭“文曲星”,有尊孔如尊天的說法。
太和元氣坊。這坊是明代公元1544年所建,極贊孔子的思想,主張如同“太空宇宙能哺育萬物。天地之合,四方之合,陰陽之合”,稱“太和”之氣是最基本的東西,宇宙之太和,人間之元氣。“太和元氣”系山東巡撫曾銑手書。
至圣廟坊。明代所建“至圣廟坊”,是漢白玉的,上飾火焰寶珠。
德侔天地,道冠古今。這道院的東西對襯各建一處很奇特的牌坊,木制角棱環繞,千頭萬續,下有八個怪獸,叫“天龍神獅”,相傳它威嚴靈感,可驅除邪惡,匡扶正義。東邊牌坊上書:“德侔天地”,說孔子的思想主張給人類的好處如同天高地厚,功德能同天地相比。西邊的牌坊上書“道冠古今”,贊孔子思想、辦法古今都是蓋世之冠。
圣時門。三門并列,四道臺皆同上,中央盤龍。此門命名來源于孟子,對古代四位圣人伯夷、伊尹、柳下惠、孔子,孟子把四圣人的圣跡歸納為四句話:伯夷圣之清者也,伊尹圣之任者也,柳下惠圣之和者也,孔子圣之時者也。“圣時”極贊孔子思想主張經久不衰,是適合時代的圣人。皇帝來曲阜朝孔要行“三跪九叩大禮”,走圣時門;歷代“衍圣公”出生時打開“圣時門”,除這兩種情況外,此門不輕易開啟。都走快覩門、仰高門。
快覩門,取先睹為快之意。就是說孔子的學問“五經四書”,誰先學誰先有文化,誰先學誰先有知識,爭相學習,以先見到先讀為快樂。
仰高門。根據顏回贊揚孔子的一段話命名的。顏回說,夫子之道,仰之彌高,鉆之彌堅。贊孔子學問向上看不到頂,叫“彌高”,學起來文言文很難懂,叫“彌堅”,高不是高不可攀,經過努力是完全可以學到的。顏回說“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說我以禮。”俺老師循循善誘,教我以文化,施我以禮節。
漢石人。仰高門里亭子里有兩位歷史價值很高的漢石人,一位是“亭長”,(漢代地方小官),一位府門之卒,都是魯王墓前守衛的。石人被歷代金石學家所重視,對研究漢代服裝和文字有重要價值。
金水橋,這道橋,同故宮前的橋同名,稱金水橋,又叫碧水橋,三孔排列,綠水蕩漾。
弘道門。過金水橋是明代皇帝欽定的“弘道門”,取“論語”中“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之意。孔子是個普通文人,為什么成為圣人?贊孔子總結了先賢先圣的經驗,尤其弘揚了堯舜禹湯,文武周公之道。“人能弘道,說人能指揮創造一切,非道弘人,并不是一切指揮人,這是贊揚人的主觀能動性。”弘道門下有兩塊石碑,東邊的四棱碑是“曲阜歷代沿革志”記載了曲阜沿革變遷的歷史,元代所立,史料價值很高,西邊的是“處士先生墓志”,具有很高的書法價值。
大中門。大中門是宋代孔廟的大門,稱“中和門”,意為用孔子的思想處理問題都可迎刃而解。明代擴建廟改稱“大中門”,贊孔子的學問是集人類知識之大成,中,取“中庸”之意,“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中不偏,庸不易。離開中者,就不是正道,成了邪道、歪門。就是說不左不右,公平正道,向前為中庸。大中門東西兩頭有角樓兩座是守衛孔廟用的。
同文門,四大名牌,孔廟圖。進入大中門里左右有四塊大碑。西邊的明弘治碑,講的綱常倫理。弘治碑右側有明代才子湖南長沙李東陽繪制的“孔廟圖”價值很高。
成化碑,是明代成化皇帝朱見深所立。有兩個情況引起歷代大家名人的注意。一是成化碑正楷字寫的好、規范化、標準化,精湛引人,字體筆法有“著稱于世”的評語;二是對孔子評價最高,歷代皇帝對孔子都有評說,評價最高的是成化皇帝,他把孔子的思想、辦法比作吃飯、穿衣、花錢,一天也離不開,有了孔子的道理和辦法,就能人盡其才,物盡其用,地盡其力,不然就亂套啦。說有孔子之道則有天下,沒孔子之道則無天下,反孔子之道則失天下。如碑文稱:“朕唯孔子之道,天下一日不可無焉,有孔子之道則綱常正而倫理明,萬物各得其所矣...,孔子之道之在天下如布帛粟菽,民生日用不可暫缺,...天生孔子縱之為圣,生之安行仁義中正,師道興起,從游三千,往圣是繼。”
同文門。取“人同心”字同文之意。是說同心協力,團結一致才能干好事業;文字要統一,有統一的文字才能記載歷史傳播經驗,隨意造字就會亂套。同文門是奎文閣前的重要屏障。
奎文閣,原為藏書樓,是收藏御賜書籍的地方。建于宋天禧二年(公元1018年),金章宗重修時改為“奎文閣”。這座獨特雄偉的建筑,完全是木質結構,在中國樓的建設上稱孤例。經過幾次地震,奎文閣沒有震毀。清康熙5年地震“十間房子倒者有九,存者有一,奎文閣巍然不動”。明代吏部尚書李東陽專寫了“奎文閣賦”,贊奎文閣的建筑研究價值。就是廊下東頭這塊碑。
樓閣前這東西兩院稱:“齋宿”,是祭祀人員齋戒、沐浴的地方。東院是衍圣公齋宿所,清康熙、乾隆祭孔時都在東齋宿盥洗。西院是從祭人員的齋宿。孔子七十一代孫孔昭薰將廟內宋、元、明、清五朝代拜孔廟碑130多塊集中鑲嵌在院墻上,故西齋宿又稱碑院。
十三碑亭。這是孔廟的第六進院落,亭內立有55塊碑,是唐、宋、金、元、明、清等朝代所立,其內容都是皇帝、欽差拜孔、對孔子的追謚、評價,歷次修孔廟的記載,有漢、滿、蒙、八思巴文等文字。南八北五,所以稱十三碑亭,因為都是經皇帝批準立的碑,因此又叫御碑亭。東起前排第三、六兩個亭子是金代所建,是我國現存不可多見的建筑。凡是用赑屭馱的碑都稱“御碑”。“赑屭”是吉祥物,傳說龍王有九子,它是第8子,它愛“文”,善于負重,石碑有文字而沉重適合其特點,形象應為龍頭、龜身、鷹腿、蛇尾。
東起北邊這第三個亭子是康熙皇帝立的碑。北京西山采的石頭經大運河,經濟南又運到這里。專家計算這幢碑13萬斤重,從濟寧沿途潑水凍了,在冰上滑過來的,有時一天只走臥牛之地。曲阜本有好石頭不用,要從北京運來,以示皇帝對孔子的重視。這院東南、西南各有一片碑碣都是王公大臣們修廟、拜孔的記載,書法價值很高。
這個院東西對襯各有一門,東為“毓粹門”,西是“觀德門”。俗稱東華門、西華門。
孔廟由這里起分為三路布局,這一道五門,中為“大成門”,左邊是“金聲門”,右邊是“玉振門”,再往西為“啟圣門”,再往東為“承圣門”。大成門的建筑結構是“犬牙交錯,勾心斗角”。中間插進為“勾心”,左右四角尖端相頂為“斗角”。大成門三字系雍正皇帝的御筆。贊孔子是集先圣先賢之大成,達到了至高無上的境界。
先師手植檜。大成門里左邊這棵挺拔蒼勁的檜樹,是孔夫子手植的。據記載:孔子在這里裁過三棵檜樹,金貞佑二年(公元1214年)毀于兵火,樹枯而又發新枝,曾“三枯三榮”,有“檜樹日茂孔氏日興”的說法。明萬歷年間才子楊光訓題寫了“先師手植檜”五個大字。
兩廡長廊。這兩側的對等兩排房子,共80間,稱“東西廡”,施奉七十二賢人的地方。孔子號稱弟子三千,身通六藝文武全才的七十二人,供奉在東西廡。歷代帝王都有封的配享先賢。如董仲舒、韓愈、王明陽、諸葛亮、寇準、岳飛等等。到民國年間已封到156名。最后一位先賢是梁啟超先生。原有塑像,牌位,后一律改為木制牌位。東西廡現在陳列的是收集的宋代以前的中貴石刻。周公訓子、蝙蝠行醫等,最為珍貴的國寶有漢魏朝碑刻22塊,書法價值特高的“禮器碑”、“乙瑛碑”、“史晨碑”、張猛龍碑“、米芾碑”等都是罕見的珍品。西廡陳列了100多塊“漢畫石刻”,都是久負盛名的藝術珍品,是研究漢、魏等歷史社會生活難得的珍貴資料。東廡北端陳列著584塊石刻,是孔子六十九代孫孔繼涑寫的玉虹樓法貼。
杏壇。這是為紀念孔子講學建的。孔子當初是在土臺上大杏樹下給弟子們講學。宋代公元1018年,孔子45代孔道輔監修孔廟時,將正殿后移擴建,在正殿舊址建亭,環植以杏,名曰“杏壇”。杏壇二字,是金代著名文人黨懷英篆書。亭內有乾隆皇帝御筆“杏壇贊”,這是他第一次來曲阜寫的。乾隆題寫的匾、對聯、條幅等在曲阜有50多處。
大成殿。這是孔廟的主殿,它和北京的故宮太和殿、泰安岱廟天貺殿并稱東方三大建筑,又稱東方三大殿。價值高歷史長的是大成殿。殿高24.8米,闊45.7米,深24.89米。四周環有28根用整個石頭雕成的龍柱,工藝精湛,造詣很深。尤其殿前廊10株深浮雕的滾龍柱實為世之罕見,10棵柱子20條龍,上下對翔,升騰盤繞戲一顆珠子,神態各異,無一雷同,越看越有動意,躍然石上栩栩如生。這是徽州工匠的杰作。皇帝來曲阜朝孔時,孔家都用黃綾把龍柱裹起來,不讓皇帝直接看到龍柱,因為超過了金鑾殿,怕皇帝不高興,加以責怪。其余18根柱是八棱的淺浮雕龍柱,一個棱面刻九條龍,每根柱子八個棱,八九72條龍共計雕刻1296條龍。這是罕見的石刻藝術瑰寶。總覽大成殿雄偉壯觀。
五圣十二先哲。大成殿內供奉著17尊像。
五大圣人。至圣孔子,意為圣人中的圣人,至高無上。孔夫子在中央,頭戴十二旒之冕,身穿十二章王服,手持震圭,威嚴肅穆,使人肅然起敬。兩側為四配:東邊是復圣顏子,述圣子思;西邊是宗圣曾子,亞圣孟子。東頭六位,西頭六位,稱十二先哲,有子貢、子路、冉求等11位孔子的弟子,有一位是宋朝朱熹,著名理學家,五經四書解釋的好,被封為先哲。“生民未有”的匾,是孟子贊孔子,說“生民未有盛于孔子也”。有人類以來,還沒有全面超過孔子的人,所以叫“生民未有”。“萬世師表”是康熙題寫,封孔子為“萬世皇帝之師,千古人類之表,皇帝的老師,做人的表率。”“斯文在茲”殊緒寫的,意為天下的文化都在這里。
寢殿。供奉孔子夫人亓官氏的專殿。是孔廟第三大建筑。亓官氏宋國人(河南商丘),19歲嫁孔子,后生子孔鯉,賢妻良母,早孔子7年去世,被封“至圣先師夫人”,同孔子一樣享受祭祀。寢殿周圍28根石柱上雕鳳凰,每條柱子刻鳳凰72只,同龍的數量一樣,叫龍鳳呈祥。
圣跡殿。以石刻連環畫的形式記載了孔子的事跡。有120塊文圖并茂的石刻,是孔子后代同明代巡撫御史何出光主持修建的。由吳郡著名畫工章草繪畫刻石,鑲在殿內墻上。是我國第一部人、文兼有的完整的連環畫。有很高的歷史和藝術價值。殿正面“萬世師表”為康熙御筆,正中孔子大司冠像是唐代大畫家吳道子畫的。殿東頭是康熙朝孔的御碑,西頭有晉代名畫家顧愷之畫的孔子行教像,習稱“夫子小影”最接近孔子的面貌特征。還有宋代大家米芾的贊孔子的小篆:“孔子孔子大哉孔子,子以前既無孔子,孔子以后更無孔子,孔子孔子大哉孔子”。明確的說,孔子偉大啊!無與倫比,空前絕后!
孔廟西路是祭禮孔子父母的地方。其父叔梁紇,母顏征在,皇帝封為啟圣王和啟圣王夫人,建有啟圣王殿、寢殿、金絲堂等建筑。
孔廟的東路,前后兩部分,前院是孔子故宅,有“孔宅故井”,孔子九代孫孔鮒藏書的地方名“魯壁”,現在看到的經書,立頭功的應為“魯壁”。為紀念孔子教育其子讀書建了“詩禮堂”,孔子說“不學詩無以言,不字禮無以立”,意為不學詩不會講話,不學禮不懂得如何立身事。詩禮堂內有著名雕刻家石可先生刻制的仿漢畫石刻“圣跡圖”。后院是崇圣祠、五代祠,祭祀孔子上五代祖先的祠堂。
各位先生,孔廟似歷史的、知識的學堂,因時間有限,咱們只看了主要的,我是厄要介紹的。孔子是圣人,也是偉大的旅游家,周游列國14年,宣傳他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學問,收集了寶貴的資料。有關圣人的遺跡很多,很值得一看。我們相處時間雖短,可友誼長存,盼望各位有機會再來曲阜觀光,我們一定很好地服務。
孔廟就看到這里,謝謝大家的合作,歡迎您再來。
三孔導游詞 篇20
不知道您讀沒讀過《論語》,那上面開篇有一句話叫“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那么我就以孔子這句名言,熱烈地歡迎您來孔子故鄉曲阜參觀游覽。下面,就由我陪同各位游覽并進行導游服務,非常感謝您合作,并衷心地希望您對我工作多提出批評意見。
在來曲阜之前,許多朋友可能已對曲阜和孔子有了不少了解,但也有朋友知道并不十分詳細,現在,我就在進入景點之前,先把曲阜和孔子情況簡要介紹一下。
曲阜位于中國山東省西南部,現有人中62萬其中城區人口10萬,面積約890平方公里。“曲阜”二字始見于《爾雅》一書,東漢應邵解釋說:魯城中有阜,委曲長七八里,故名“曲阜”。宋真宗大中祥符5年,也就是公元1020xx年,為了紀念中華民族始祖軒轅黃帝出生在曲阜,曾一度改名“仙源”縣,金太宗天會7年(公元1120xx年),又復名曲阜,沿用至今。曲阜是一個小城,然而,曲阜又是一座有著五千年文明史文化古城,在這片神圣而又古老土地上,中國遠古傳說中三皇五帝,竟有四人在這里留下了蹤跡。據《史記》、《帝王世紀》等史書記載:“黃帝生于壽丘”,“少昊自窮桑登帝位,稱都曲阜,崩葬云陽山”,現在曲阜城東8里,仍留下座金字塔式墳墓--少昊陵。中國有句俗話說道“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我們是不是可以理解為我們中華民族祖先從這里,從黃河中下游向中原,向黃土高原遷徙過程,而我們母親之河,黃河、長江,從黃土高原之上奔騰而下,一瀉千里,最后匯入大海呢!中國還有句古話叫“江南出才子,江北出圣人”,實際上,江北圣人幾乎全出自曲阜。在中國封建時代,受到皇帝賜封圣人一共有6位,他們分別為至圣孔子、亞圣孟子、復圣顏子、述圣子思、宗圣曾子、元圣周公,頭4位都出生在曲阜,后兩位一位是孔子弟子,一位是封地在曲阜,周公后世33代曾在魯國為國君,至今山東稱魯,即起于此。現在曲阜地上地下文物眾多,文化燦爛,有國家級文物古跡4處,省級11處,市級100余處。1982年曲阜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首批24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1994年曲阜“三孔”被聯合國正式列為世界文化遺產。由于曲阜對東方文化重要貢獻,不少人稱曲阜為世界三大圣城之一:“東方麥加”。在這里,您不得不沉思,也不能不感奮,因為這里深扎著中華民族根,深扎著中國傳統文化根。
各位朋友,在中國,在東方這片有著五千年文明歷史土地上,你也許讀不懂青銅器上銘文,也許不理解人頭獸身表現什么,象征什么。但是,當你走進中國人民生活,行走在中華民族繁衍生息、勞動創造古老土地上,你就能感受到、接觸到中國人民在日常生活中流露出來儒家文化氣息,你便能由此體驗到中國人民與其他民族迥然不同生活方式、風土人情和理想道德差異。無論你從哪個角度,哪個層次去探究中華民族個性與品格,都不難發現儒家文化基因,在漫長歷史演進過程中,儒家文化幾乎成了中國傳統文化代名詞。而儒家文化創始人,就是孔子。
孔子,春秋時代魯國人,也就是曲阜人,名丘,字仲尼,生于公元前551年,死于公元前479年,享年73歲。孔子3歲時,父親叔梁紇去世,16歲時,母親顏征在去世,少年孔子成了孤兒,開始了他在等級森嚴封建社會中獨自謀生、學習和奮斗一生。
孔子少年發奮自學,勤而好問,青年時代便掌握了參與貴族政治必須熟悉禮、樂、射、御、書、數六藝,進而掌握了《詩》、《書》、《禮》、《樂》、《易》、《春秋》六經內容,為創立儒家文化奠定了基礎。
孔子30歲設學授徒,開始了漫長教育生涯,他首開中國私人講學、面向民眾,提倡“有教無類”之風,成為中國第一位,也是世界上第一位偉大教育家。
孔子51歲時,才做了中都縣令,后來曾在魯攝相事,然而時間不長,他便辭了官,離開魯國開始了他長達20xx年周游列國之行。
孔子在68歲時回到魯國,他把幾乎全部精力放在了教學和文獻整理上,一直到死。孔子一生是顛沛流離,飽經憂患一生,是艱苦卓絕、激勵奮發一生,是春風化雨,培育英才一生,是著書立說,濟時救世一生。如今,他軀體雖已灰飛煙滅,但他思想,卻潛入每個東方人心靈,他熔鑄了中華民族個性和品格,隨著歷史發展和社會進步,孔子還將引導著人類,跨向21世紀。
曲阜文物古跡和旅游景點很多,大部分與孔子和孔子文化有關。現在我們所在位置是曲阜明故城正南門外,城門北面是被稱為中國三大古建筑群之一孔廟。城門正上方有“萬仞宮墻”4個大字。“仞”是古代長度單位,一仞約等于8尺。據說,有人稱贊孔子弟子子貢很有學問,子貢聽說以后,就說:“人學問好比宮墻,我學問只有墻頭這么高,人們一看便會看見墻內一切,而我老師孔子這道墻有數仞,不找到它門是不能看到墻內宗廟之美麗、房舍多種多樣”。后人為表達對孔子敬仰,明代胡纘宗就寫了“萬仞宮墻”4個字鑲在城門上,清代乾隆皇帝為了顯示自己對孔子崇拜,又把胡碑取下,換上了自己寫“萬仞宮墻”4個大字。這就是“萬仞宮墻”來歷。
孔廟是后人為祭祀孔子而修建廟宇,始建于孔子死后第2年。面積有327.5畝,仿皇宮之制,分九進院落,左右對稱排列,整個建筑群共有五殿、一閣、一壇、兩廡、兩堂、17座碑亭、54座門坊共466間,南北長約1公里。孔廟恢宏壯麗,面積之大,歷史之久,保存之完整,是世界建筑史上唯一孤例。
孔廟大門東墻外面有“官員人等至此下馬”碑刻,過去,任何官員至此,武官要下馬,文官要下轎,以表示對孔子尊重。
孔廟第一座石坊叫“金聲玉振坊”。孟子對孔子曾有過這樣評價,他說:“孔子之謂集大成,集大成者,金聲而玉振之也”。“金聲、玉振”表示奏樂全過程,以擊鐘開始,以擊磐告終,比喻孔子思想集古圣先賢之大成。石坊上面蓮花寶座上各刻有一個獨角怪獸稱“辟邪”,也叫“朝天吼”,這是封建社會王爵府第才可使用飾物。
孔廟第一道門叫“欞星門”。“欞星”又名天田星,古人祭天,先要祭欞星。“欞星門”三個字為乾隆所書。“太和元氣”坊同“金聲玉振”坊差不多,題字為明代山東巡撫曾銑手書,贊頌孔子思想如同天地生育萬物。此院東西各有一座腰門,東邊上書“德侔天地一樣大,他學說古今來說都是最好”。這座門叫“圣時門”,由此住里,有博大精深、深不可測之感。“圣時”二字,取《孟子.萬章下》,“孔子,圣之時者也”句,意思是說,在圣人之中,孔子是最適合時代者。
過圣時門迎面小石橋,叫“璧水橋”,橋兩側偏南各有一座門,東門叫“快睹門”,是先睹為快意思,西門叫“仰高門”贊頌孔子學問十分高深。我們進入大門,稱“弘道門”,這三個字取自《論語.衛星公》“人能弘道”句子,以此來贊頌孔子闡發了堯舜湯和文武周公之“道”。這道門也是明朝洪武十年(1377年)時孔廟大門。再往后是“大中門”,大中門是宋朝時期孔廟大門,原名叫“宮和門”,字意思與孔子中庸之道主張有關,由此門向南望去,一方面可以看到孔廟歷史沿革,一方面也可以看到孔廟不斷擴大,這些建筑既有清代建筑,也有明代建筑,還有宋代建筑,它們建時代不同,工匠不同,但都互相配合,相得益彰,構成一體。看孔廟建筑,同時可以看到一部分中國封建社會發展史。
這塊碑立于明成化四年(1468年),因此也叫“成化碑”,它為明憲宗朱見深所立,碑高6米,寬2米多。這塊碑特點是書法精湛,著稱于世,并且碑文用論辯形式寫成,在極力推崇孔子方面,可以說是之最。大家請看右上角,那上面寫道:“聯惟孔子之道,有天下者一日不可無焉”,又說:“孔子之道在天下,如布帛粟菽,民生日用不可暫缺”。這碑下面動物不是烏龜,叫*屭,是龍兒子,特別能負重,所以用來馱碑,有句話講“龍生九子不成龍”,在孔廟內,龍和龍9個兒子,你都可以看到,當地老百姓常來這里撫摸這*屭,他們說:“摸摸*屭頭,一輩子不犯愁,摸摸*屭*,一輩子不生病”。
我們面前這座木結構建筑名叫“奎文閣”,原是孔廟藏書樓。“奎星”為二十八星宿之一,有星十六顆,“屈曲相鉤,似文字之畫”,后來人們把它演化為文官之首,封建帝王把孔子比作天上奎星,所以孔子又稱“歷代文官主”。這座樓閣高23.35米,闊30.1米,深17.62米,三重飛檐,四層斗拱,構造堅固而且合理,康熙年間曲阜曾有過一次大地震,“人間房屋傾者九,存者一”,而奎文閣卻傲然屹立,安然無恙,由此可見我國古代勞動人民聰明智慧和高超建筑藝術。
我們現在進入孔廟第六進院落,展現在大家面前是13座碑亭,南邊8座,北邊5座。亭內保存著唐、宋、元、明、清各代石碑共55幢,碑文多為皇帝對孔子追謚加封、拜廟親祭、整修廟宇紀錄,用漢文、八思巴文、滿文等刻成。此排中間這座碑,重約65噸,采自北京西山,在當時,將如此重量石碑從千里之外,跋山涉水,運至曲阜,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跡。此院東、西各有一門,是孔廟第三道腰門,為“東華門、西華門”。
我們現在進入大成門,“大成門”是指今天下之大成,這一排共有5門并列,最西邊為啟圣門,是供奉孔子父母地方,中路大成門,又有“金聲門、玉振門”相佐,中路為孔廟最中心地方,東為承圣門,原為孔子故居。
大家知道,孔子是偉大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我們認為,孔子首先是個教育家,他是中國第一位老師,封建皇帝封他為“至圣先師”“萬世師表”,應當說,他是全人類老師,是名符其實“人類靈魂工程師”。我們面前“杏壇”,相傳是當年孔子設壇講學地方,金代建亭作以紀念,著名文人黨懷英書“杏壇”二字。壇側有棵杏樹,為后人所栽,每當初春時節,紅花綻開,綠葉搖曳。所以乾隆皇帝來朝拜時,曾賦詩贊之,詩曰:重來又值秈開時,幾樹東風簇絳枝,豈是人間凡卉比,文明終古共春熙。
矗立在我們面前大殿就是名揚天下“大成殿”,它是中國“三大殿”之一,與北京故宮“太和殿”,泰山岱廟“天貺殿”齊名,其雄偉壯麗有過之而無不及。殿高24.8米,闊45.78米,深24.8米,雕梁畫棟,金壁輝煌,特別是周圍28根石柱,為世界文化瑰寶,均以整石雕刻而成,前面10根為深浮雕,每柱二龍戲珠,盤繞升騰,栩栩如生,刀法剛勁有力,各具變化。過去皇帝來了,都是將此柱用黃布圍裹。他們若看見恐怕也會自慚不如。兩側及后廊龍柱為淺浮雕,每柱72條龍,總共1296條。大成殿內供奉著孔子塑像,兩側為四配,東西是復圣顏回、述圣孔及,西面是宗圣曾參和亞圣孟子。再外是12哲。每年9月26日、9月28日,我們都在這里舉行盛大國際孔子文化節和孔子誕辰紀念儀式,表演大型祭孔樂舞和“簫韶樂舞”,舉行豐富多彩文化、旅游活動,歡迎各位到時光臨。
三孔導游詞 篇21
山東,中國古老文化的發祥地之一,這片偉大的土地不僅有名山大川、碧波萬頃,而且在漫長的文明歷史發展過程中孕育了非常燦爛的文明。山東的名勝古跡、山水風光舉不勝舉。
各位游客、各位先生、小姐,一路辛苦了,歡迎您來孔廟。
尊敬的游客朋友,女士們,先生們,你們好!歡迎各位來到孔子的家鄉曲阜參觀游覽,同時也感謝您選擇我作為您此次游覽的向導。我是曲阜旅行社的導游員張某,大家可以叫我小張或者張導。孔子有句名言:“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下面就讓我懷著結識新朋友的欣喜心情,為大家提供導游服務。
孔廟是祭祀孔子的禮制廟宇。孔子是我國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被尊為儒家學派的創始人。據記載,孔子生而首上圩頂,似尼丘山之形,故因名丘,字仲尼。
孔子在一生艱辛探索的社會實踐中,深入了解和認識了當時社會,逐步創立了儒家思想的基本體系,成為當時著名的政治理論家、教育家、思想家。他創立的儒學思想在中國乃至世界歷史上都有著很大的影響。孔子死后第二年(公元前478年),魯哀公將孔子生前所居之堂改做“壽堂”,房屋三間,里面陳列著孔子使用過的“衣、冠、琴、車、書”,“因以為廟,歲時奉祀”,即每年按時祭祀。盡管當時孔子已是相當知名的學術大師,但儒家還只是一個學派,孔子的地位不高,所以最初的孔廟也僅僅是孔子的故居。漢代以后,孔子及儒學地位逐漸提高。
據記載,從公元220xx年到解放前,孔廟先后重修擴建七十多次:歷經兩千余年的歷代重修擴充,便得曲阜孔廟形成了規模宏大的古代建筑群。共占地約14萬平方米,殿堂閣廡466間,門坊54座,碑亭17座。規模之大,與北京故宮、承德避暑山莊并稱為全國三大古建筑群。
孔廟的總體布局是由孔子當年的故居長期發展而來的,至今已有二千四百余年的歷史。孔廟建筑發展追求的建筑效果是通過建筑群整體所造成的環境去烘托孔子的豐功偉績和儒學圣教的高深博大來完成的。因此,孔廟建筑的藝術表現力首先是它的總體布局及建筑序列的完整性;其次是它的個體建筑的處理及每道院落的格局,每個殿、堂、樓、門、亭都充分顯示出了各自的重要作用;第三是個體建筑的細微方面,充分體現了我國古代建筑家們在設計和施工方面的無與倫比的建筑藝術成就。在整體建筑方面,孔廟采用古代傳統的宮庭式建筑形式。但它經過歷史上的多次重修擴建,每當重修擴建的時候,它必然要受到前代孔廟建筑形制、規模等因素限制,然而,孔廟的建筑群體最終成功地利用了先代遺產,既體現了歷史遺產的延續,又保持了它的總體的完整性。這種獨特的建筑形制是由多種因素促成的。首先,孔廟是孔子故宅擴建而成的,它保存了許多有關孔子的古跡,如故宅井、詩禮堂、魯壁、金絲堂以及為紀念孔子講學建造的杏壇等;其次是王者宗廟因素,如門戟之制,前殿后寢之制等;第三是宮庭因素,如天子五門之制,王城角樓之制,東、西華門等;第四是宗族家廟因素,如啟圣殿、崇圣祠、家廟等;第五是祭祀因素,在孔廟被祭祀者除孔子、四配、十二哲外,還有先賢先儒、祖先等總數達二百余人,這樣為容納大批的從祀者神位,就須得設立廊廡,由此便形成了廊廡院落。除以上幾個因素外,還突出地表現了孔子的圣人地位及孔孟之道的神圣性,如泮池、璧水、牌坊等,并以書樓象征孔子在學術方面的偉大成就。孔廟成功地運用了傳統的庭院組合與環境烘托相結合的表現手法,達到了渲染孔子在學術上、教育上的卓越貢獻和在古代社會中崇高地位的目的,是中國古代建筑群中別具一格的建筑形制。
孔廟內現有古樹一千二百余棵,與宏偉的建筑群相互輝映,特別是夏季,上千只鷺鳥居住在古木之上,形成了孔廟又一獨特的景觀,鷺鳥已被曲阜市定為市鳥。
萬仞宮墻
金聲玉振坊
金聲玉振坊建于明代嘉靖十七年(公元1538年),“金聲玉振”四字為明代學者胡纘宗手跡,坊上有平面淺雕云龍戲珠,柱頂各設圓雕“辟邪”一只,俗稱“朝天吼”,坊后有一座單孔石橋,上設龍陛,名曰“泮水橋”,橋下泮水原上游接古泮池,下游流經明城正南門西水門入護城河。此橋建于清康熙十六年(公元1677年)。
“金聲玉振”四字出自《孟子·萬章下》,孟子說:“孔子之謂集大成。集大成也者,金聲而玉振之也。金聲也者,始條理也,玉振之也者,終條理也。”意思是說孔子集圣賢之大成,始終而一。“金聲”原意是指我國古代樂器“鐘”發出的聲音,“玉振”原意是指我國古代樂器“磬”發出的聲音,在古代奏樂時以擊“鐘”為始,擊“磬”為終,金聲玉振的原意為一首完善的樂曲。孟子將孔子思想比喻為一首完美無缺的樂曲,在這里借用孟子語意,是說孔子思想完美無缺,集古圣賢之大成,以達到絕頂的意思。
欞星門
欞星門建于明代永樂十三年(公元1420xx年),原為木質結構,清代乾隆十九年(公元1754年),衍圣公孔昭煥重修孔廟時,換成石柱鐵梁。四根石柱頂端為四大天將,中間平梁上是火焰寶珠,以象征此門由天將守衛而成為參天立地的天門。
欞星,即天田星,最早見于史料的有漢高祖命祀靈星,凡祭天先祭靈星,古人認為靈星“主得士之慶”,專門管官的星。宋仁宗天圣六年(公元1020xx年),筑郊臺外垣置靈星門,即在祭天之臺的外墻置靈星門,形如窗欞,故曰“欞”。孔廟設欞星門,意為祀孔如祀天,此見于宋《景定建康志》、《金陵新志》所記。另外,孔廟有碑記:置欞星門“取其疏通之意,以納天下士”,無論任何地方,只要設有欞星門,那么它的門扇一定是由欞子結構而成,因此有疏通之意,孔廟取此意,以招引天下的文人學士都來學于此。
欞星門外東西兩側,各有一幢下馬碑,上刻“官員人等至此下馬”,在封建社會,所有來曲阜祭孔的官員,無論職位高低,來到孔廟前見到此碑,須文官下轎,武官下馬,以示對孔子的尊崇之意。此碑始立于金明昌二年(公元1191年),現僅存東面一幢。
太和元氣坊
太和元氣坊建于明代嘉靖二十三年(公元1544年),全為石質結構。“太和元氣”四字為當時山東巡撫曾銑手書。
“太和”指天地、日月、陰陽會合之氣,“元氣”原意為形成世界的原始物質,后來,一些唯物主義者將“金、木、水、火、土”這五行稱為“原氣”,世界上萬事、萬物都是由五行構成。在這里,“元氣”為天地、日月、陰陽會合之氣,是生長萬物的根本。“太和元氣”也就是說孔子思想體現了整個人類思想最精華、最高貴的一面,如同天地生育萬物一般,能使人類思想到達一種至高無上的境地。
太和元氣坊后為“至圣廟”坊,原名為“宣圣廟”坊,始建年代未查到記載,明弘治十六年(公元1520xx年)的廟圖上已有“宣圣廟”坊。清雍正七年(公元1720xx年)改“宣圣廟”為“至圣廟”。此坊為漢白玉石質。“至”即至高無上的意思。
“德侔天地、道冠古今”意思是說孔子對人類做出的貢獻如天地一樣大,孔子思想是空前絕后,無論古今還是將來,都是至高無上的。
圣時門
圣時門原為孔廟正門,建于明代永樂十三年(公元1420xx年),弘治十二年(公元1499年)擴建,清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清世宗賜名為“圣時門”。此門建于高臺之上,前后御道上各有浮雕云龍戲珠石陛,系明代雕刻。“圣時門”三字為清高宗乾隆手書。
“圣時”二字出自《孟子·萬章下》,孟子將中國古代的四位圣人做了比較后指出:“伯夷,圣之清者也;伊尹,圣之任者也;柳下惠,圣之和者也;孔子,圣之時者也”。認為伯夷反對武王滅紂,不食周粟而死,為圣之清者;伊尹,幫助湯滅夏桀,湯死后輔佐外丙,仲壬死后立湯孫太甲即位,因太甲破壞湯法,被伊尹放逐,三年后太甲悔過,又被伊尹接回復位,孟子稱伊尹為圣之任者;柳下惠是春秋時期魯國大夫,他曾三次被貶黜而仍留任,人問他為什么不離開,他回答說:“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后來,齊攻魯,他派人到齊勸說退兵,沒用一兵一卒,就退了齊軍,所以孟子說他是圣之和者。通過比較,孟子認為孔子是圣之時者,終始而一的圣人,是最適合時代的圣人,無論任何一個時期,任何一個朝代,孔子思想都應成為正統思想。
璧水橋
進來圣時門,豁然洞開,很大的方形庭院內,古木參天,芳草如茵,東西對稱各有一腰門,對面三架拱橋掩跨璧水,半掩著弘道大門,加之石制盆景上綴,使人心曠神怡,無不動情,頓覺進入了“神”的境界。崇圣者仰之彌高,觀覽者先睹為快。與此情此景相連接,東邊腰門曰“快睹”,西邊腰門曰“仰高”。“快睹”寓先睹為快之意,“仰高”則出自《論語·子罕》。“仰之彌高,鉆之彌堅”意說孔子之道高深不可測,抬頭向上看,越看越高,學習孔子的思想學說,一旦入進門來,才感到里面的東西學無止境。此二門建于明代弘治十二年(公元1499年)。過去只有皇帝祭祀才可走正門,一般人只能從仰高門進廟。
前面一水橫穿,三橋縱跨,環水有雕刻石欄,因水“壅繞如璧”取名“璧水”。北京天安門前有金水,這里設“璧水”意為孔子廟宇與皇宮等同,三橋因而得名璧水橋。始建于明代永樂十三年(公元1420xx年),明弘治十二年(公元1499年)增添石欄,河身砌有河底,原河上為小墻,清康熙十六年(公元1677年)將小墻改為石欄桿。
弘道門
弘道門始建于明代洪武十年(公元1377年),原門三間,當時是孔廟的正門。明弘治年間重修孔廟時,改建為五間。清代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雍正皇帝欽定為“弘道門”,后由乾隆皇帝題寫“弘道”二字豎匾立于門額。
弘道門下現有石碑兩幢,東碑是元代刻成的“曲阜縣歷代沿革志”,記載了曲阜在元代以前的歷史沿革概況,具有較高的史料價值。西碑是元代“處士王先生墓志銘”,頗有書法價值。二碑原立于曲阜城東舊縣村,1964年移入孔廟。
大中門
大中門是宋代孔廟的正門,始建于宋代,明弘治十二年(公元1499年)重修。“大中門”三字匾額系清高宗乾隆手書。
大中門兩側各有綠瓦拐角樓一座,各三間,平面作曲尺形,建在方形高臺之上,這兩個角樓與孔廟后面東西兩角樓形成的矩形輪廓,即是元代孔廟的輪廓。孔廟內的主要建筑物都在此輪廓之內。角樓建于元至順二年(公元1331年)。孔廟設角樓是仿照宮庭皇城角樓之制而建成的,意使孔廟像皇宮一樣威嚴。
同文門始建于宋代,原為三間,明代成化年間擴為五間。清康熙年間名曰“參同門”,清雍正七年(公元1720xx年)改為同文門。此門是一獨門,左右無墻。以前中國傳統的宮殿式建筑,在主體建筑之前常有小型建筑作為屏障,以表示莊嚴,同文門就擔當著奎文閣的屏障作用。“同文門”三字為清高宗乾隆手書。
奎文閣
奎文閣原名藏書樓,始建于宋代,重檐五間,金明昌六年(公元1195年)改為三檐,賜名“奎文閣”。明弘治十七年(公元1520xx年)改為七間,清高宗乾隆皇帝題寫閣匾。
奎文閣東西闊30.1米,南北深17.62米,高23.35米,三重飛檐,四層斗拱,檐下八根八棱石柱,內部結構為層疊式木架,閣兩層,中間夾暗層,原上屋藏御賜經書,暗層藏印板,下層藏御香帛。
“奎”,星名。二十八宿之一。傳說為西方白虎之首,共有16顆星,“屈曲相鉤,似文字之畫”,《孝經》上講“奎主文章”,后人進一步將奎星說成是“文官之首”。所以,金章宗為贊頌孔子是天下文官主,將原藏書樓命名為“奎文閣”。
奎文閣自明弘治十七年(公元1520xx年)擴建以來,經歷了幾百年風風雨雨和上百次地震,在西面碑亭內有塊碑記載了清代康熙年間一次大地震,“人間房屋傾者九,存者一”,即說百分之九十的房屋倒塌,而奎文閣安然無恙。到本世紀八十年代初,奎文閣因歷年久遠,加之多年失修,有些木質糟朽,閣上方扭斜,于是由國家文物局主持,組織古建筑專家聯合擬出修復方案,撥款120余萬元,比原定工期提前一年將奎文閣重新整修。整修完的奎文閣,完全保持了原有的規格和風貌。
奎文閣廊下東、西各有一幢石碑,東為《奎文閣賦》,由明代著名詩人李東陽撰文,著名書法家喬宗書寫。西為《奎文閣重置書籍記》,記載了明正德六年(公元1520xx年)劉六、劉七率農民起義軍攻占曲阜、占領孔廟,“秣馬于庭,污書于池”,將奎文閣藏書“焚毀殆盡”以后,皇帝“又命禮部頒御書以賜”的情況。清代奎文閣中的藏書又有增添,清晚期將藏書移入孔府保存。
奎文閣內現為孔子圣跡圖陳列。孔子圣跡圖現存三套,一是明代圣跡圖繪畫,二是明代雕刻圣跡圖木板,三是明萬歷年間的圣跡圖石刻。這里陳列的系明木板圣跡圖印本。圣跡圖全套120幅,描繪了孔子一生主要活動。
十三碑亭
過奎文閣便是十三碑亭院,院內有十三座碑亭,保存了唐、宋、金、元、明、清及民國時期所設立碑刻57塊,南排中間兩座碑亭系元代至元五年(公元1268年)和元大德六年(公元1320xx年)建的;次外兩座系金代明昌六年(公元1195年)所建,其它均為清代建筑。按孔廟的建筑發展,清代碑亭應建在大中門前,清皇帝為了顯示自己,將碑擁擠在各碑亭之前,故在此院內出現了雙檐穿插交錯的擁擠現象。因此有人說這種建筑結構犬牙交錯,兩角相頂,巨檐相交,是古建筑學上所講的“勾心斗角”,“勾心斗角”見于《阿房宮賦》,至于其建筑結構是什么樣子,已無法確知。
十三碑亭內碑文的內容均為歷代帝王、大臣們修廟、祭廟、告廟之類的記錄。從書法上看,真草隸篆、座座不同,其中有蒙古文、滿文與漢文對照石碑,通過十三碑亭可窺見出歷代建筑技術的發展變化。
大成門
大成門在宋代初年叫儀門。宋崇寧三年(公元1120xx年)因大成殿得名大成門。原門三間,明弘治十二年和清雍正二年兩次著火后重修,清世宗雍正題匾。此門用黃瓦、彩繪斗拱,前后各用四根石柱擎檐,前后中央四根深雕云龍蟠柱,其余四根為淺雕花紋,前后臺階中有浮雕龍陛,均為明代中期雕刻。此處并五門,將孔廟分成三路,東為承圣門,院內為奉祀孔子上五代祖先的地方。西為啟圣門,內奉祀孔子父母。中路三門并立,東西各有掖門,東為金聲門,西為玉振門,中路為祭祀孔子夫婦及歷代先賢先儒的地方。
先師手植檜
大成門里東側有一石欄,欄內有一棵檜樹,相傳為孔子親手所植。
此樹最早記載見于唐人封演所著《封氏聞見記》:“兗州曲阜文宣王廟內并殿西、南,各有柏葉松身之樹,各高五、六丈,枯槁已久,相傳夫子手植,永嘉三年其樹枯死”。手植檜樹原有三株,于晉懷帝永嘉三年(公元320xx年)枯死。隋大業十三年(公元620xx年)復生,唐乾封二年(公元667年)又枯;宋康定元年(公元1040年)再生,金貞佑二年(公元1220xx年)毀于兵火。到此,相傳原孔子手植檜樹絕跡。元至元三十一年(公元1294年)由三氏學堂教授張 將原東廡廢墟上發出的檜樹苗移栽于此地,即為第四代手植檜。明弘治十二年(公元1499年)孔廟著火,此樹被燒死,僅存樹身;清雍正二年(公元1720xx年)再次著火,燒毀樹身,僅存下約半米高的樹樁。樹樁一直保存到“文革”前,“文革”初期被鋸掉樹樁,現石欄內尚保留有第四代樹的樹根。現在挺挺高聳的檜樹是清雍正十年(公元1732年)復生的再生檜。因此,如果算孔子親植,那么正好是第五代樹。現手植檜高大勁撥,圍有二人合抱,枝冠似傘,樹身似銅,高達十五、六米,樹頭向南傾斜,不知為什么,清代復生的手植檜樹的形狀竟和明代萬歷年間的圣跡圖石刻上原手植檜的形狀幾乎完全一致。有人認為這個與地理位置有關系,不知能否解釋清了。仔細想來,似乎有些道理。
先師手植樹歷來受到重視,“此檜日茂則孔氏日興”,將它和孔氏子孫的命運聯系在一起。宋代米元章(米芾)將手植檜與封建統治者的命運聯系在一起,有詩為證:“矯龍怪,挺雄質,二千年,敵金石,糾治亂,如一昔”。
樹東立有一碑《先師手植檜》,此碑立于明萬歷二十八年(公元1620xx年),字體酣暢,渾厚有力,是明代楊光訓手書。
杏壇
宋代以前孔廟內并沒有杏壇。現杏壇的位置是宋代以前孔廟的正殿。宋天禧二年(公元1020xx年),孔子第四十五代孫孔道輔監修孔廟,將正殿擴建,位置后移。為紀念孔子講學,在原正殿舊址“除地為壇,環植以杏”,即筑一個土臺,周圍植杏樹,名曰“杏壇”。金代在壇上建亭,元世祖至元四年(公元1267年)重修,明穆宗隆慶三年(公元1569年)重建。
杏壇是紀念孔子講學的地方,最早記載見于《莊子·漁父篇》,“孔子游乎緇帷之林,坐休乎杏壇之上,弟子習書,孔子弦歌鼓琴”。至于原來沒有杏壇,或者說有杏壇在什么地方已無法考證了。一般來說《莊子》上面的記載是比較可信的,但《莊子》下篇一般認為是偽作,而《漁父篇》出自《莊子》下篇。因此,對于原杏壇的記載真偽難辨,尚不得考證。
杏壇內現有石碑兩幢,背東面西一碑為金承安三年(公元1198年)文人黨懷英篆書“杏壇”二字,由孔子五十一代孫孔元措立石于亭內的,面南一碑為清高宗乾隆手書的《杏壇贊》,寫道:“重來又值燦開時,幾樹東風簇絳枝,豈是人間凡卉比,文明終古共春熙”。
大成殿
大成殿是孔廟的主體建筑,是祭祀孔子的中心場所。宋崇寧三年(公元1120xx年)據《孟子》“孔子之謂集大成”語意,詔名文宣王殿曰“大成”。贊頌孔子思想空前絕后,完美不缺,集古圣賢之大成。
大成殿始建于宋天禧二年(公元1020xx年)。現在看到的大成殿是清雍正時期火后重建的。大成殿闊九間,深五間,主殿高24.8米、闊45.69米、深24.85米,重檐九脊,黃瓦飛甍,斗拱交錯、雕梁畫棟。四周有回廊,頂端檐吻足有一人之高,前檐下為十根浮透雕水磨大石柱,柱高5.98米,直徑0.81米,每柱二龍對翔,盤繞升騰,中刻寶珠,四繞云焰,下飾蓮花石座。從底到上全部雕刻深邃,云龍騰起如飛,神態各異,遠而望之,祥云之中蛟龍盤旋飛舞,使人無不感到驚訝萬分。大成殿兩側回廊和后面回廊下的18根石柱為八棱八面柱,上有淺雕云龍戲珠,每一面為九龍戲珠,每根柱上就有72條龍。
殿下有雙層臺基,前有高二米的大露臺,東西寬約45米,南北35米,南有兩層大型浮雕龍陛,四周圍以雙層石欄,石欄下東西南三面共突出24個石雕螭首。雙層石欄設計規整古雅,有復道四通。大露臺是祭祀孔子時舞蹈奏樂的地方。整個大成殿氣勢雄偉,結構整齊,規模宏大,突兀凌空,金箔貼裹,群龍競飛,具有明顯的東方建筑特色。與北京故宮太和殿、泰安岱廟里宋天貺殿并稱為東方三大殿。
大殿內有9座大型神龕,17座塑像。中間一座是孔子,孔子像坐高3.35米,頭戴十二旒冠冕,身穿十二章王服,手捧鎮圭。孔子在歷史上被尊為文宣王后曾經有過爭論,唐玄宗開元十七年(公元739年)追謚孔子為“文宣王”,著王者之服,但此“王”并不確切,因為“王”有君王和侯王區分,有人認為應屬君王之“王”,也有人認為應屬侯王之“王”。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公元1020xx年)“加冕九族,服九章,從上公制”。因此看來,宋以前“文宣王”之“王”應屬侯王之“王”,以后隨著孔子地位進一步升高而被確認為君王之“王”。所以孔子身著的服裝是十二章西周的王服(天子之制)。
孔子兩側神龕內為四配,東位面西的復圣顏回和述圣孔伋,西位面東的是宗圣曾參和亞圣孟軻。四配塑像坐高2.6米,身穿九章公服,手執躬圭,如古代上公禮制。其后還有“十二哲”塑像。
大成殿內除17座塑像外,還有10方巨匾(有的還未復原),正中是康熙皇帝手書的“萬世師表”,光緒皇帝的“斯文在茲”,兩側是咸豐和道光的,南面是乾隆皇帝的“時中立極”等,門外正中“生民未有”是雍正皇帝的手書。
寢殿
大成殿后是寢殿。寢殿,是祭祀孔子夫人的地方。孔子夫人是春秋末期宋國人,復姓亓官,十九歲嫁給孔子,先孔子七年去世。關于亓官氏的情況典籍中記載較少,宋大中祥符元年(公元1020xx年),真宗趙恒追封孔子夫人“鄆國夫人”,元代至順三年(公元1332年),被加封為“大成至圣文宣王夫人”,明嘉靖八年(公元1520xx年)孔子改稱為“至圣先師”,她也改稱為“至圣先師夫人”。最初魯哀公立廟時,亓官氏即同孔子一起被祭祀,唐代開始有寢殿專祠,早期曾有過亓官氏的塑像,后改為畫像,清雍正年間火后重建時,改為木制牌位,上寫“至圣先師夫人神位”,上罩木刻神龕,龕前有供桌。寢殿的建筑年代與大成殿同。周圍石柱上的雕刻圖案是鳳凰牡丹。
東西兩廡
玉虹樓法帖
東西兩廡北部現陳列玉虹樓法帖。玉虹樓法帖是孔子第六十八代孫、衍圣公孔傳鐸的第五子孔繼涑整理刻成的。孔繼涑(公元1727——公元1794),字體實,一字信夫,號谷園,別號薛谷居士。清乾隆三十三年(公元1768年)舉人,候補中書,工書,是當時刑部尚書著名書法家張照的女婿。求學于張照,一生從事書法藝術研究,名重當時,與梁同書齊名,并稱南梁北孔。玉虹樓是他的書房號,所以他所整理摹刻的法帖稱為“玉虹樓法帖”。玉虹樓石刻共584塊,拓印裝裱成101冊,故又稱“百一帖”。整個玉虹樓法帖雕刻精益求精,由孔繼涑獨家刻成,是我國珍貴的書法珍品,具有很高的鑒賞和研究價值。
圣跡殿
孔廟的最后一座殿是圣跡殿。圣跡殿造型古雅,建于明代萬歷二十年(公元1592年),由巡按御史何光主持建造的。他搜集了有關孔子的畫像和文獻資料,交由吳郡畫工章草補充繪畫并刻成石刻,這就是我國最早的完整石刻連環畫——“圣跡之圖”。圣跡殿是專門為存放《圣跡圖》而建造的。《圣跡圖》每幅高38厘米,寬60厘米,文圖并茂,共120幅,描繪了孔子一生的主要活動。
故宅門
故宅門里是當年孔子的故居原址。雖不引人注目,但卻是孔廟中最古老的地方。最初的孔廟就在這里。里面御贊碑亭一間,據說是孔子生前所居之堂的位置。
孔子家住闕里,故宅門所對的街道即是闕里街,闕指石闕。漢代在此街南首建有石闕兩個,元代擴修孔廟時移入孔廟,“里”是指鄉里即村莊或街道,因石闕得名闕里。
游客朋友們,孔廟的游覽到此結束了,感謝各位在講解中對我的支持和幫助,如果講解過程中有什么不足之處,請多多批評指正,歡迎大家再次光臨孔廟,再次光臨曲阜,謝謝大家!
三孔導游詞 篇22
尊敬的各位來賓:
你們好!我受旅游、接待部門的委托,對光臨名城曲阜參觀游覽的各位佳賓表示熱烈地歡迎。我有幸為大家導游陪同參觀,非常高興,這是咱們共同頎賞學習的好機會。看后請留下寶貴意見。
首先,向大家簡要介紹一下曲阜的歷史、文物概況。
歷史文化名城曲阜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文獻整理家、世之圣人孔子的家鄉,亞圣孟子的故里,中華民族的始祖軒轅黃帝的誕生地,炎帝的首都,商殷故國,魯國首都。三皇五帝有四位在這里生息勞作,有5000多年的歷史。地下有豐富的寶藏,地上有眾多的文物。現有文物112處,其中有聯合國保護單位,世界文化遺產3處,全國保護的4處,省級12處,其他為地市級保護的。
重中之重有“三孔兩廟一陵”、“三山二林一寺”。孔廟、孔府、孔林,俗稱“三孔”,有祭祀中國元圣周公的廟宇,有祭祀孔子第一大弟子復圣顏回的廟,俗稱“兩廟”;“一陵”是黃帝誕生地--壽丘少昊陵;“三山”;孔子出生地尼山、漢墓群九龍山、小泰山--九仙山(又稱九山)。二林是:世界教育孩子最好的母親孟母林,孔子父母埋葬地梁公林;“一寺”是李白、杜甫作詩、答對、分手處,著名文人孔尚任隱居處國家園林“石門寺”。
我們現在看孔廟。
孔廟,又稱至圣廟,是祭祀孔子及其夫人亓官氏和七十二賢人的地方。孔廟同北京的故宮、河北承德市避暑山莊并稱中國的三大古建筑群。專家對孔廟講了四名話:建筑時間最久遠、最宏大、保存最完整、東方建筑特色最突出。從孔廟可看出兩個問題:一是孔子對中國乃至東方文化的巨大貢獻;二是中國在歷史上就有能工巧匠。
孔廟始建于公元前478年,孔子去世的第二年建廟。在孔子故居建廟堂三間,陳列孔子的衣、車、書等,“歲時奉祀”。歷代皇帝對孔廟都有擴建,計大修15次,中修31次,小修數百次達到現在的規模。孔廟仿皇宮建筑之制,分三路布局,九過院落,共有房屋466間,門亭54座,東西相對貫穿在一條中軸線上,有碑碣近千塊,占地327.5畝,長達兩華里又150公尺。現在看到的孔廟是明弘治年間的規模。解放后國家多次撥款維修保護。我國首批公布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4年12月列入世界文化遺產,成為聯合國保護的文物單位,孔廟建筑時間之久遠,規模之宏大,保存之完整實屬世之罕見。
神道。“萬仞宮墻”前古柏蒼勁的這段路為“神道”。重要的廟宇前都有專開的尊敬靈通之道,稱“神道”。
萬仞宮墻。這道門是曲阜明城正南門,也是孔廟的第一道門,上懸“萬仞宮墻”四個大字,系清乾隆皇帝的御筆。它來源于孔子得意弟子子貢。魯國大會諸侯時,有人提出子貢的學問博大精深,可與孔子相提并論,子貢在場,馬上站起來說,我可不敢與俺老師孔子比,人的學問好比一堵墻,我這道墻只有一仞之高,俺老師的墻有數仞之多。就是說,我的學問等于一肩膀頭子高,一目了然沒什么深奧的;孔子的學問有我數倍之多,經過詳細的研究,全面的探討,才能了解他的全部,入了門以后,才能看到宗廟之美,在門外頭你是看不到的。后人為了形容孔子的學問高深,從夫子之墻數仞,到“百仞”、“千仞”到明代皇帝封孔子為“天下文官主,歷代帝王師”,封孔子學問有“萬仞”,贊頌孔子學問有一萬個八尺,往上看,看不到頂,亦說此墻深壁高壘非常堅固。這四個字原為明欽差所寫,乾隆為表示他對孔子的重視,親書“萬仞宮墻”換上了他的御筆。
金聲玉振坊。此坊建于明代,為表達孔子學問精湛而完美,如同奏樂的全過程,自始至終完整無缺。古樂是以敲鐘開始,鐘起“始條理也”,是擊磬告終,“玉振”為磬落的聲音,稱“終條理也”,贊揚孔子的學問是集先賢先圣之大成,所以稱“金聲而玉振也”,“金聲”鐘的聲音,始,“玉振”磬的聲音,終。這也是辦事要“有始有終”成語的來源。“金聲玉振”是明代大書法家胡纘宗題定的。
“二柏擔一孔”。過玉振坊這個單孔的石拱橋,東西各有一棵古柏,所以人稱“二柏擔一孔”。這橋名曰:“泮水橋”與行宮旁泮水池的水相通,因之演義為“盼水”。過去讀孔孟之書,考上高等學府叫“入盼”,做官的盼高升,做買賣盼發財,過日子盼興旺。
下馬碑。廟墻外東西各立一塊石碑,公元1191年專立的下馬碑,下轎碑。西邊的碑早毀壞,東邊這塊碑上寫“官員人等至此下馬”。過去文武官員、庶民百姓從此路過下轎下馬徒步而行,以示對孔子、孔廟的尊敬。
欞星門。明代所建,公元1754年重修,由木制改鐵石的。“欞星門”系乾隆御筆。相傳天上星系“有二十八宿”,其中,有個掌管文化的星叫“欞星”,又名“文曲星”、“天振星”,把孔子與天上管文化的星聯系起來,說文化方面他是最高的,如過去祭天,要先祭“文曲星”,有尊孔如尊天的說法。
太和元氣坊。這坊是明代公元1544年所建,極贊孔子的思想,主張如同“太空宇宙能哺育萬物。天地之合,四方之合,陰陽之合”,稱“太和”之氣是最基本的東西,宇宙之太和,人間之元氣。“太和元氣”系山東巡撫曾銑手書。
至圣廟坊。明代所建“至圣廟坊”,是漢白玉的,上飾火焰寶珠。
德侔天地,道冠古今。這道院的東西對襯各建一處很奇特的牌坊,木制角棱環繞,千頭萬續,下有八個怪獸,叫“天龍神獅”,相傳它威嚴靈感,可驅除邪惡,匡扶正義。東邊牌坊上書:“德侔天地”,說孔子的思想主張給人類的好處如同天高地厚,功德能同天地相比。西邊的牌坊上書“道冠古今”,贊孔子思想、辦法古今都是蓋世之冠。
圣時門。三門并列,四道臺皆同上,中央盤龍。此門命名來源于孟子,對古代四位圣人伯夷、伊尹、柳下惠、孔子,孟子把四圣人的圣跡歸納為四句話:伯夷圣之清者也,伊尹圣之任者也,柳下惠圣之和者也,孔子圣之時者也。“圣時”極贊孔子思想主張經久不衰,是適合時代的圣人。皇帝來曲阜朝孔要行“三跪九叩大禮”,走圣時門;歷代“衍圣公”出生時打開“圣時門”,除這兩種情況外,此門不輕易開啟。都走快覩門、仰高門。
快覩門,取先睹為快之意。就是說孔子的學問“五經四書”,誰先學誰先有文化,誰先學誰先有知識,爭相學習,以先見到先讀為快樂。
仰高門。根據顏回贊揚孔子的一段話命名的。顏回說,夫子之道,仰之彌高,鉆之彌堅。贊孔子學問向上看不到頂,叫“彌高”,學起來文言文很難懂,叫“彌堅”,高不是高不可攀,經過努力是完全可以學到的。顏回說“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說我以禮。”俺老師循循善誘,教我以文化,施我以禮節。
漢石人。仰高門里亭子里有兩位歷史價值很高的漢石人,一位是“亭長”,(漢代地方小官),一位府門之卒,都是魯王墓前守衛的。石人被歷代金石學家所重視,對研究漢代服裝和文字有重要價值。
金水橋,這道橋,同故宮前的橋同名,稱金水橋,又叫碧水橋,三孔排列,綠水蕩漾。
弘道門。過金水橋是明代皇帝欽定的“弘道門”,取“論語”中“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之意。孔子是個普通文人,為什么成為圣人?贊孔子總結了先賢先圣的經驗,尤其弘揚了堯舜禹湯,文武周公之道。“人能弘道,說人能指揮創造一切,非道弘人,并不是一切指揮人,這是贊揚人的主觀能動性。”弘道門下有兩塊石碑,東邊的四棱碑是“曲阜歷代沿革志”記載了曲阜沿革變遷的歷史,元代所立,史料價值很高,西邊的是“處士先生墓志”,具有很高的書法價值。
大中門。大中門是宋代孔廟的大門,稱“中和門”,意為用孔子的思想處理問題都可迎刃而解。明代擴建廟改稱“大中門”,贊孔子的學問是集人類知識之大成,中,取“中庸”之意,“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中不偏,庸不易。離開中者,就不是正道,成了邪道、歪門。就是說不左不右,公平正道,向前為中庸。大中門東西兩頭有角樓兩座是守衛孔廟用的。
同文門,四大名牌,孔廟圖。進入大中門里左右有四塊大碑。西邊的明弘治碑,講的綱常倫理。弘治碑右側有明代才子湖南長沙李東陽繪制的“孔廟圖”價值很高。
成化碑,是明代成化皇帝朱見深所立。有兩個情況引起歷代大家名人的注意。一是成化碑正楷字寫的好、規范化、標準化,精湛引人,字體筆法有“著稱于世”的評語;二是對孔子評價最高,歷代皇帝對孔子都有評說,評價最高的是成化皇帝,他把孔子的思想、辦法比作吃飯、穿衣、花錢,一天也離不開,有了孔子的道理和辦法,就能人盡其才,物盡其用,地盡其力,不然就亂套啦。說有孔子之道則有天下,沒孔子之道則無天下,反孔子之道則失天下。如碑文稱:“朕唯孔子之道,天下一日不可無焉,有孔子之道則綱常正而倫理明,萬物各得其所矣...,孔子之道之在天下如布帛粟菽,民生日用不可暫缺,...天生孔子縱之為圣,生之安行仁義中正,師道興起,從游三千,往圣是繼。”
同文門。取“人同心”字同文之意。是說同心協力,團結一致才能干好事業;文字要統一,有統一的文字才能記載歷史傳播經驗,隨意造字就會亂套。同文門是奎文閣前的重要屏障。
奎文閣,原為藏書樓,是收藏御賜書籍的地方。建于宋天禧二年(公元1020xx年),金章宗重修時改為“奎文閣”。這座獨特雄偉的建筑,完全是木質結構,在中國樓的建設上稱孤例。經過幾次地震,奎文閣沒有震毀。清康熙5年地震“十間房子倒者有九,存者有一,奎文閣巍然不動”。明代吏部尚書李東陽專寫了“奎文閣賦”,贊奎文閣的建筑研究價值。就是廊下東頭這塊碑。
樓閣前這東西兩院稱:“齋宿”,是祭祀人員齋戒、沐浴的地方。東院是衍圣公齋宿所,清康熙、乾隆祭孔時都在東齋宿盥洗。西院是從祭人員的齋宿。孔子七十一代孫孔昭薰將廟內宋、元、明、清五朝代拜孔廟碑130多塊集中鑲嵌在院墻上,故西齋宿又稱碑院。
十三碑亭。這是孔廟的第六進院落,亭內立有55塊碑,是唐、宋、金、元、明、清等朝代所立,其內容都是皇帝、欽差拜孔、對孔子的追謚、評價,歷次修孔廟的記載,有漢、滿、蒙、八思巴文等文字。南八北五,所以稱十三碑亭,因為都是經皇帝批準立的碑,因此又叫御碑亭。東起前排第三、六兩個亭子是金代所建,是我國現存不可多見的建筑。凡是用赑屭馱的碑都稱“御碑”。“赑屭”是吉祥物,傳說龍王有九子,它是第8子,它愛“文”,善于負重,石碑有文字而沉重適合其特點,形象應為龍頭、龜身、鷹腿、蛇尾。
東起北邊這第三個亭子是康熙皇帝立的碑。北京西山采的石頭經大運河,經濟南又運到這里。專家計算這幢碑13萬斤重,從濟寧沿途潑水凍了,在冰上滑過來的,有時一天只走臥牛之地。曲阜本有好石頭不用,要從北京運來,以示皇帝對孔子的重視。這院東南、西南各有一片碑碣都是王公大臣們修廟、拜孔的記載,書法價值很高。
這個院東西對襯各有一門,東為“毓粹門”,西是“觀德門”。俗稱東華門、西華門。
孔廟由這里起分為三路布局,這一道五門,中為“大成門”,左邊是“金聲門”,右邊是“玉振門”,再往西為“啟圣門”,再往東為“承圣門”。大成門的建筑結構是“犬牙交錯,勾心斗角”。中間插進為“勾心”,左右四角尖端相頂為“斗角”。大成門三字系雍正皇帝的御筆。贊孔子是集先圣先賢之大成,達到了至高無上的境界。
先師手植檜。大成門里左邊這棵挺拔蒼勁的檜樹,是孔夫子手植的。據記載:孔子在這里裁過三棵檜樹,金貞佑二年(公元1220xx年)毀于兵火,樹枯而又發新枝,曾“三枯三榮”,有“檜樹日茂孔氏日興”的說法。明萬歷年間才子楊光訓題寫了“先師手植檜”五個大字。
兩廡長廊。這兩側的對等兩排房子,共80間,稱“東西廡”,是供奉七十二賢人的地方。孔子號稱弟子三千,身通六藝文武全才的七十二人,供奉在東西廡。歷代帝王都有封的配享先賢。如董仲舒、韓愈、王明陽、諸葛亮、寇準、岳飛等等。到民國年間已封到156名。最后一位先賢是梁啟超先生。原有塑像,牌位,后一律改為木制牌位。東西廡現在陳列的是收集的宋代以前的中貴石刻。周公訓子、蝙蝠行醫等,最為珍貴的國寶有漢魏朝碑刻22塊,書法價值特高的“禮器碑”、“乙瑛碑”、“史晨碑”、張猛龍碑“、米芾碑”等都是罕見的珍品。西廡陳列了100多塊“漢畫石刻”,都是久負盛名的藝術珍品,是研究漢、魏等歷史社會生活難得的珍貴資料。東廡北端陳列著584塊石刻,是孔子六十九代孫孔繼涑寫的玉虹樓法貼。
杏壇。這是為紀念孔子講學建的。孔子當初是在土臺上大杏樹下給弟子們講學。宋代公元1020xx年,孔子45代孔道輔監修孔廟時,將正殿后移擴建,在正殿舊址建亭,環植以杏,名曰“杏壇”。杏壇二字,是金代著名文人黨懷英篆書。亭內有乾隆皇帝御筆“杏壇贊”,這是他第一次來曲阜寫的。乾隆題寫的匾、對聯、條幅等在曲阜有50多處。
大成殿。這是孔廟的主殿,它和北京的故宮太和殿、泰安岱廟天貺殿并稱東方三大建筑,又稱東方三大殿。價值高歷史長的是大成殿。殿高24.8米,闊45.7米,深24.89米。四周環有28根用整個石頭雕成的龍柱,工藝精湛,造詣很深。尤其殿前廊10株深浮雕的滾龍柱實為世之罕見,10棵柱子20 條龍,上下對翔,升騰盤繞戲一顆珠子,神態各異,無一雷同,越看越有動意,躍然石上栩栩如生。這是徽州工匠的杰作。皇帝來曲阜朝孔時,孔家都用黃綾把龍柱裹起來,不讓皇帝直接看到龍柱,因為超過了金鑾殿,怕皇帝不高興,加以責怪。其余18根柱是八棱的淺浮雕龍柱,一個棱面刻九條龍,每根柱子八個棱,八九 72條龍共計雕刻1296條龍。這是罕見的石刻藝術瑰寶。總覽大成殿雄偉壯觀。
五圣十二先哲。大成殿內供奉著17尊像。
五大圣人。至圣孔子,意為圣人中的圣人,至高無上。孔夫子在中央,頭戴十二旒之冕,身穿十二章王服,手持震圭,威嚴肅穆,使人肅然起敬。兩側為四配:東邊是復圣顏子,述圣子思;西邊是宗圣曾子,亞圣孟子。東頭六位,西頭六位,稱十二先哲,有子貢、子路、冉求等11位孔子的弟子,有一位是宋朝朱熹,著名理學家,五經四書解釋的好,被封為先哲。“生民未有”的匾,是孟子贊孔子,說“生民未有盛于孔子也”。有人類以來,還沒有全面超過孔子的人,所以叫“生民未有”。“萬世師表”是康熙題寫,封孔子為“萬世皇帝之師,千古人類之表,皇帝的老師,做人的表率。”“斯文在茲”是光緒寫的,意為天下的文化都在這里。
寢殿。供奉孔子夫人亓官氏的專殿。是孔廟第三大建筑。亓官氏宋國人(河南商丘),19歲嫁孔子,后生子孔鯉,賢妻良母,早孔子7年去世,被封“至圣先師夫人”,同孔子一樣享受祭祀。寢殿周圍28根石柱上雕鳳凰,每條柱子刻鳳凰72只,同龍的數量一樣,叫龍鳳呈祥。
圣跡殿。以石刻連環畫的形式記載了孔子的事跡。有120塊文圖并茂的石刻,是孔子后代同明代巡撫御史何出光主持修建的。由吳郡著名畫工章草繪畫刻石,鑲在殿內墻上。是我國第一部人、文兼有的完整的連環畫。有很高的歷史和藝術價值。殿正面“萬世師表”為康熙御筆,正中孔子大司冠像是唐代大畫家吳道子畫的。殿東頭是康熙朝孔的御碑,西頭有晉代名畫家顧愷之畫的孔子行教像,習稱“夫子小影”最接近孔子的面貌特征。還有宋代大家米芾的贊孔子的小篆:“孔子孔子大哉孔子,子以前既無孔子,孔子以后更無孔子,孔子孔子大哉孔子”。明確的說,孔子偉大啊!無與倫比,空前絕后!
孔廟西路是祭禮孔子父母的地方。其父叔梁紇,母顏征在,皇帝封為啟圣王和啟圣王夫人,建有啟圣王殿、寢殿、金絲堂等建筑。
孔廟的東路,前后兩部分,前院是孔子故宅,有“孔宅故井”,孔子九代孫孔鮒藏書的地方名“魯壁”,現在看到的經書,立頭功的應為“魯壁”。為紀念孔子教育其子讀書建了“詩禮堂”,孔子說“不學詩無以言,不字禮無以立”,意為不學詩不會講話,不學禮不懂得如何立身事。詩禮堂內有著名雕刻家石可先生刻制的仿漢畫石刻“圣跡圖”。后院是崇圣祠、五代祠,祭祀孔子上五代祖先的祠堂。
各位先生,孔廟似歷史的、知識的學堂,因時間有限,咱們只看了主要的,我是厄要介紹的。孔子是圣人,也是偉大的旅游家,周游列國20xx年,宣傳他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學問,收集了寶貴的資料。有關圣人的遺跡很多,很值得一看。我們相處時間雖短,可友誼長存,盼望各位有機會再來曲阜觀光,我們一定很好地服務。
孔廟就看到這里,謝謝大家的合作,歡迎您再來。
三孔導游詞 篇23
In the southwest of Shandong Province, there is a county-level city withone fifth of the population surnamed Kong. It is Qufu, which has a long historyof more than 5000 years.
The reason why Qufu is famous all over the world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name of Confucius. Confucius is one of the greatest philosophers in the worldand the founder of Chinese Confucianism. In the long history of more than 20__years, Confucian culture has gradually become the orthodox culture of China, andhas influenced the countries in East and Southeast Asia, and has become thecornerstone of the whole oriental culture.
Qufu's Confucius Mansion, Confucius Temple and Confucius forest,collectively referred to as "three Confucius", is a symbol of China's history ofcommemorating Confucius and advocating Confucianism. It is famous for its richcultural heritage, long history, grand scale, rich cultural relics collectionand scientific and artistic value. Because of its prominent position in Chinesehistory and oriental culture, it is listed as a world cultural heritage byUNESCO and honored as one of the three holy cities in the world.
三孔導游詞 篇24
各位女士、各位先生:
我們現在將要游覽的是古代藝術的博物館——岱廟。
岱廟,舊稱“東岳廟”,又叫泰廟,主祀“東岳泰山之神”,也是古代帝王來泰山封禪告祭時居住和舉行大典的地方。
岱廟創建歷史悠久,西漢史料始有“秦即作疇,漢亦起宮”的記載。唐開遠十三年(公元720xx年)增修宋祥符二年(公元1020xx年)又進行了大規模的擴建,后經金、元、明、清歷代拓修,逐漸形成了規模宏大的建筑群。
岱廟位于泰安市城區北部,恰在南起舊泰城南門,北的岱頂南天門中軸線上。南北長405.7米,東西寬236.7米,呈長方形,面積為9.6萬平方米。岱廟的建筑,采用了中國古代縱橫雙方擴展的形式,總體布局以南北為縱軸線,劃分為東、中西三軸。東軸前后設漢柏院、東御座、花園;西軸前后有唐槐院、環詠亭院、雨花道院;中軸前后建有正陽門、配天門、仁安門、天貺殿、后寢宮、厚載門。主體建筑宋天貺殿位于岱廟內后半部,高踞臺基之上,其他建筑則設在中心院落之外,彼此獨立,又有內在聯系。這種建筑布局是按照宗教的需要和宮城的格局構思設計的,形成分區鮮明,主次有序,莊嚴古樸的獨特風格,并通過建筑空間的變幻,在莊重、肅穆和幽深、雅樸的相互滲透中相映成趣,完整一體。廟中巍峨的殿宇與高入云端的南天門遙相呼應,給人以置身泰山之中的優美感。
岱廟城堞高筑,周長三華里,高三丈,四周8個門,向南開的5個,中為正陽門,左為東掖門,再左名仰高門;右為西掖門,再右名見大門;向東的名青陽門,也叫東華門;向西的名素景門,也叫西華門;向北的名魯瞻門,也叫厚載門。每個城門上皆有城樓,岱廟的四隅分別建有巽、艮、乾、刊角樓,整座建筑雄偉壯觀,氣勢磅礴,猶如一座帝王的宮闕。
岱廟,是泰山文物最集中的地方。這里保存了琳瑯滿目的歷代帝王祭祀泰山神的祭器、供品、工藝品,也有閃爍著華夏文明光華的泰山出土文物和革命歷史文物,并保存了大量的泰山典籍和道經。更為珍貴的是還有184塊歷代碑刻和48塊漢畫像石,成為我國繼西安、曲阜之后的第三座碑林。
岱廟,又是一座賞心悅目的古典園林。虬龍蟠旋的古柏,遮天蔽日的銀杏,玲瓏精美的盆景,爭奇斗艷的花卉,又為古樸典雅的亭、臺、樓、閣增添了萬種風情的媚態。岱廟,一年四季景色如畫,吸引了眾多的中外游客。
莊嚴、雄偉的岱廟,殿宇輝煌,文物薈萃。這里的每一處建筑都體現著中國古代建筑藝術的風采,每一件文物都反映了泰山的文明發展。漫步在這藝術的世界里,抬眼望到的,舉手觸到的都是民族的瑰寶,無不使觀者動力容,令游人感慨。巍巍岱廟,是一座熔建筑、園林、雕刻、繪畫和祖國傳統于一體的古代藝術博物館。
現在,我們到的這個地方叫“遙參亭”。它位于泰安市區的中部,通天街的北首,座落在岱廟正陽門外,是岱廟的前庭,為進入岱廟的初階。古代帝王每逢來泰山舉行祭典時,先要在這里舉行簡單的參拜儀式,以表示對泰山神的虔誠。因此,古時又稱“草參亭”。明嘉靖十三年(公元1534年),山東參政呂經升任副都御史,臨行前改為“遙參亭”,一直延用至今。遙參亭門外的遙參坊是乾隆三十五年(公元1770年)創建,至今完好無損。另有旗桿高豎,左右鐵獅蹲列。坊南的“雙龍池”,清光緒六年(公元1880年)開建,方石壘砌,引王母池之水,環繞岱廟注入池中。因池內西北、東南角各有一個進出水的石雕龍頭而得名。池南是通天街,使人一進入泰城南門就置身于神秘、莊嚴的“登天”氣氛之中。池北側的華板上刻有“龍躍天池”四字。1992年又在池外圍以漢白玉雕花石欄,周長63米,以保護文物。石欄內東側立有清代石碑二通,北側立有“濟南五卅慘案紀念碑”,西北側有古槐一株,相傳為唐代所植,至今枝葉繁茂,青翠欲滴。雙龍池周圍為一小廣場,四周古建筑林立,形成一幅優美的圖畫。
遙參亭為過亭式院落,東西寬52米,南北長66.2米,總面積3442.4平方米。正殿五間,建在院中心長方形臺基上面,寬10.8米,進深7.75米,通高7.9米,為四柱五梁、九脊單檐歇山式,黃瓦蓋頂。清代曾祀碧霞元君。兩側為東西配殿各中間。
遙參亭是一組獨立的建筑,但與岱廟在內涵上又是統一的,由于它的存在,把岱廟神秘而莊嚴的氣氛烘托得更加濃厚。這種既獨立又統一的建筑風格,不僅在五岳中獨樹一幟,在中國現存古建筑中也是不多見的。遙參亭在唐代曾叫“遙參門”,民間曾有“參拜泰山神,先拜遙參門”之說。當您游覽岱廟時,也應首先從遙參亭開始。
穿過遙參亭,迎面而立的“岱廟坊”是清康熙十一年(公元1672年)山東布政使施天裔創建。坊高12米,寬9.8米,深3米,為四柱三門式。坊起三架,重梁四柱通體浮雕。四柱前后流通墩上雕有8個石獅,姿態各異;重梁四柱刻有“丹鳳朝陽”、“二龍戲珠”、“群鶴鬧蓮”、“天馬行空”等20余組形象逼真的祥禽瑞獸和各式花卉紋樣。整座石坊造型別致,刻鏤透細不凡,為清代石雕藝術中之珍品。坊柱南北兩面都刻有楹聯,南面為施天裔所題“竣極于天,贊化體亢生萬物;帝出乎震,赫聲濯靈鎮東方”。北面是清山東巡撫、兵部侍郎趙祥星題的“為眾岳之統宗,萬國是瞻巍巍乎德何可尚;摻群靈之總攝,九州待命蕩蕩乎功孰于京?”。兩副楹聯扣人心弦,先聲奪人,把泰山的崇高地位和泰山神的顯赫聲威做了高度概括,使人未進岱廟便生敬仰之情。
出岱廟坊,迎面看到的高大寬闊的“正陽門”,是進入岱廟的正門,兩扇朱紅大門,象征著岱廟的尊嚴,古時候只有帝王才能從此門進入。歲月的磋砣,到解放前夕,正陽門已是裂痕斑斑,門上方的城樓也俱被歷史的風雨吹打得煙消云散。現在的正陽門是1985年按照宋代建筑風格重新修建的。門高8.6米,上面的城樓高11米,共五間,為九脊單檐歇山頂,24根四方明柱,四周鑲嵌條欞隔,上覆黃琉璃瓦,檐下斗拱出三越四,雅烏墨小點金彩繪,額方金龍飛舞,遠遠望去翹檐翼然,翩翩欲飛。
三孔導游詞 篇25
Ladies and gentlemen!
Hello everyone! My name is Yiming. I'm your guide. Today, I will take youto visit the "three Confucius": Confucius' mansion, Confucius' temple andConfucius' forest.
Sage Confucius has a famous saying: "it's a pleasure to have friends fromafar." I'm very happy to be a tour guide. I will try my best to serve you.Please criticize and correct the shortcomings.
Before visiting Sankong, please allow me to introduce Qufu. Qufu is locatedat the junction of Luzhong district and southwest plain of Shandong Province. LiBai, a great poet, once described Qufu as "laughing and boasting of old friends,pointing to a desperate situation, with mountains and waters as green asorchids". Now let's visit the Confucius Temple. Confucius Temple is located inthe center of Qufu City. It is a charming building built by ancient people forthe great thought and broad spiritual quality of Confucius. It covers an area of327.5 mu, with a length of 1 km from north to south. There are 466 buildings and54 gateways. In addition, there are more than 1700 ancient trees in the temple,one by one rushing into the sky. It is said that anyone who dares to cut downone will be beheaded. Every tree, every door's name contains the thought ofConfucius' benevolence.
The Confucius Mansion is adjacent to the Confucius Temple. It is theresidence of the eldest son of the sage Confucius. It has three roads and ninecourtyards. It has 463 buildings and a back garden, covering an area of 240 mu.Confucius Mansion, also known as "Yansheng mansion". "Yan Sheng" means that"Sheng Dao" and "Sheng Yi" can reproduce and continue,
After entering the gate of Confucius' mansion, there are three roads to theback of Confucius' mansion. On the East Road, there are Yiguan hall, muen hall,Confucius' family temple, etc.; on the West Road, there are red calyx hall,Zhongshu hall, Anhuai hall, flower hall, etc.; on the Middle Road, there are themain buildings of Confucius' mansion, the first half of which is the governmentoffice, and the second half is the inner house.
Konglin is a special cemetery for the family of Confucius, the oldest andlargest family cemetery in the world. It covers an area of more than 3000 mu.The surrounding walls are 3 meters high, 1.5 meters thick and 14.5 Li long.There are more than 100000 trees and hundreds of plants in the forest. Among thetrees, there are many steles and statues, which are very spectacular.
Now free activity for 3 hours, you can visit the "three holes" by yourself,you can also play games, picnics and other activities, but you must ensurehealth.
This is the end of the visit to "three holes".
三孔導游詞 篇26
孔廟的第一座石坊叫“金聲玉振坊”。孟子對孔子曾有過這樣的評價,他說:“孔子之謂集大成,集大成者,金聲而玉振之也”。“金聲、玉振”表示奏樂的全過程,以擊鐘開始,以擊磐告終,比喻孔子的思想集古圣先賢之大成。石坊上面蓮花寶座上各刻有一個獨角怪獸稱“辟邪”,也叫“朝天吼”,這是封建社會王爵府第才可使用的飾物。
孔廟第一道門叫“欞星門”。“欞星”又名天田星,古人祭天,先要祭欞星。“欞星門”三個字為乾隆所書。“太和元氣”坊同“金聲玉振”坊差不多,題字為明代山東巡撫曾銑手書,贊頌孔子思想如同天地生育萬物。此院東西各有一座腰門,東邊上書“德侔(mou,相等,齊)天地一樣大,他的學說古今來說都是最好的”。這座門叫“圣時門”,由此住里,有博大精深、深不可測之感。“圣時”二字,取<<孟子.萬章下>>,“孔子,圣之時者也”句,意思是說,在圣人之中,孔子是最適合時代者。
過圣時門迎面小石橋,叫“璧水橋”,橋兩側偏南各有一座門,東門叫“快睹門”,是先睹為快的意思,西門叫“仰高門”贊頌孔子的學問十分高深。我們進入的大門,稱“弘道門”,這三個字取自<<論語.衛星公>>“人能弘道”的句子,以此來贊頌孔子闡發了堯舜湯和文武周公之“道”。這道門也是明朝洪武十年(1377年)時孔廟的大門。再往后是“大中門”,大中門是宋朝時期孔廟的大門,原名叫“宮和門”,字的意思與孔子中庸之道的主張有關,由此門向南望去,一方面可以看到孔廟的歷史沿革,一方面也可以看到孔廟的不斷擴大,這些建筑既有清代建筑,也有明代建筑,還有宋代建筑,它們建的時代不同,工匠不同,但都互相配合,相得益彰,構成一體。看孔廟建筑,同時可以看到一部分中國封建社會的發展史。
這塊碑立于明成化四年(1468年),因此也叫“成化碑”,它為明憲宗朱見深所立,碑高6米,寬2米多。這塊碑的特點是書法精湛,著稱于世,并且碑文用論辯形式寫成,在極力推崇孔子方面,可以說是之最。大家請看右上角,那上面寫道:“聯惟孔子之道,有天下者一日不可無焉”,又說:“孔子之道在天下,如布帛粟菽,民生日用不可暫缺”。這碑下面的動物不是烏龜,叫赑屃,是龍的兒子,特別能負重,所以用來馱碑,有句話講“龍生九子不成龍”,在孔廟內,龍和龍的9個兒子,你都可以看到,當地的老百姓常來這里撫摸這赑屃,他們說:“摸摸赑屃的頭,一輩子不犯愁,摸摸赑屃的腚,一輩子不生病”。(赑屃(bi xi),形似龜,好負重,為石碑下的龜趺fu指碑的龜形 底座)
我們面前的這座木結構建筑名叫“奎文閣”,原是孔廟的藏書樓。“奎星”為二十八星宿之一,有星十六顆,“屈曲相鉤,似文字之畫”,后來人們把它演化為文官之首,封建帝王把孔子比作天上的奎星,所以孔子又稱“歷代文官主”。這座樓閣高23.35米,闊30.1米,深17.62米,三重飛檐,四層斗拱,構造堅固而且合理,康熙年間曲阜曾有過一次大地震,“人間房屋傾者九,存者一”,而奎文閣卻傲然屹立,安然無恙,由此可見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智慧和高超的建筑藝術。
我們現在進入孔廟的第六進院落,展現在大家面前的是13座碑亭,南邊8座,北邊5座。亭內保存著唐、宋、元、明、清各代石碑共55幢,碑文多為皇帝對孔子的追謚加封、拜廟親祭、整修廟宇的紀錄,用漢文、八思巴文、滿文等刻成。此排中間的這座碑,重約65噸,采自北京的西山,在當時,將如此重量的石碑從千里之外,跋山涉水,運至曲阜,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跡。此院東、西各有一門,是孔廟第三道腰門,為“東華門、西華門”。
我們現在進入大成門,“大成門”是指今天下之大成,這一排共有5門并列,最西邊為啟圣門,是供奉孔子父母的地方,中路大成門,又有“金聲門、玉振門”相佐,中路為孔廟最中心的地方,東為承圣門,原為孔子故居。
大家知道,孔子是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我們認為,孔子首先是個教育家,他是中國第一位老師,封建皇帝封他為“至圣先師”“萬世師表”,應當說,他是全人類的老師,是名符其實的“人類靈魂工程師”。我們面前的“杏壇”,相傳是當年孔子設壇講學的地方,金代建亭作以紀念,著名文人黨懷英書“杏壇”二字。壇側有棵杏樹,為后人所栽,每當初春時節,紅花綻開,綠葉搖曳。所以乾隆皇帝來朝拜時,曾賦詩贊之,詩曰:重來又值秈(xian,一種米,米粒細而長)開時,幾樹東風簇絳枝,豈是人間凡卉比,文明終古共春熙。
矗立在我們面前的大殿就是名揚天下的“大成殿”,它是中國的“三大殿”之一,與北京故宮的“太和殿”,泰山岱廟的“天貺殿”齊名,其雄偉壯麗有過之而無不及。殿高24.8米,闊45.78米,深24.8米,雕梁畫棟,金壁輝煌,特別是周圍28根石柱,為世界文化瑰寶,均以整石雕刻而成,前面10根為深浮雕,每柱二龍戲珠,盤繞升騰,栩栩如生,刀法剛勁有力,各具變化。過去皇帝來了,都是將此柱用黃布圍裹。他們若看見恐怕也會自慚不如。兩側及后廊的龍柱為淺浮雕,每柱72條龍,總共1296條。大成殿內供奉著孔子塑像,兩側為四配,東西是復圣顏回、述圣孔及,西面是宗圣曾參和亞圣孟子。再外是12哲。每年9月26日、9月28日,我們都在這里舉行盛大的國際孔子文化節和孔子誕辰紀念儀式,表演大型祭孔樂舞和“簫韶樂舞”,舉行豐富多彩的文化、旅游活動,歡迎各位到時光臨。
大成殿兩側的綠瓦長廊叫兩半島,共有80間房屋,是后世供奉先賢先儒的地方,在唐朝受供奉的只有20余人,到了民國多達156人,這些配享原為畫像,金時改為塑像,明代改為木制牌位,期間被拆掉。現在兩廊中主要存放漢畫像石刻和著名古碑。最珍貴的是漢魏六朝石刻22塊,如“五鳳”“禮器”“乙瑛”“孔廟”“史晨”“張猛龍”碑等,都為國家級石碑,被視為書法藝術的極品,價值連城的瑰寶。最北面的兩廡中,珍藏著584塊石碑,叫“玉虹樓”法貼,是孔子68代孫孔繼涑收集了歷代著名書法家的手跡慕刻而成,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
寢殿是供奉孔子夫人亓官氏的專祠。圣跡殿是明萬歷年間,根據司馬遷<<史記.孔子世家>>編繪刻石的連環畫,共有120幅。這是我國第一部有完整人物故事的連環畫。
我們現在的位置是孔廟東路,這里當年為孔子故宅,這口水井為“孔子故宅井”,是當年孔子飲水之井,后人稱為“圣水”。亭內的碑有乾隆“飲水拜師”和“故宅井贊”,乾隆8次來曲阜,竟有他5次題字。后面這座紅色墻壁叫“魯壁”,在秦始皇焚書坑儒時,孔子9世孫孔鮒把<<論語>>等經典藏在此壁內,墻壁倒塌后被人發現,孔子經典方才留傳于世。
這座殿堂叫“詩禮堂”,是當年孔子教兒子學詩學禮的地方,堂前有兩棵宋代銀杏樹,當初孔府曾用這棵樹的果實做菜,名叫“詩禮銀杏”大家在品嘗孔府菜時,千萬不要忘了點這道菜,因為此菜的出處就在這個地方。
孔廟是一個巨大的文化博物館,我們匆匆看一次,只可窺見一斑。不能觀其全貌,尤其是不能會其神韻,那就留待各位以后再來時細細品味吧。
下面我們參觀孔府。
孔府即“衍圣公府”,也是世界文化遺產之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孔府大門與孔廟僅一墻之隔。孔府共占地240畝,有廳、堂、樓、房463間,在路布局,九進院落,東路為“東學”,西路為“西學”供游人游覽的主要是中路。
“衍圣公”是北宋至和二年(公元1055年)宋仁宗賜給孔子46代孫孔宗愿的封號,這一封號子孫相繼,整整襲封了32代,歷時880多年。遠在這封號之前,自西漢以后,歷代封建王朝就給予孔子后代眾多封賜,漢代曾封孔子后代為“奉禮君”“關內候”,魏晉南北朝又封“宗圣候、崇圣大夫”;唐朝封“文宣公”;宋代封“衍圣公”,到民國孔子77代孔德成時,改稱“奉禮官”。“衍圣公”是我國封建社會享有特權的大貴族,被稱為“天下第一家”,在明代,不僅班列群官之上,還特許在紫禁城騎馬等。孔子的嫡系長支大多住在孔府,一直到1948年孔子77代孫孔德成離開曲阜,遷至中國臺灣。
孔府大門上方高懸藍底金字“圣府”二字。有趣的是門兩邊這幅對聯:上聯是“與國咸休安富尊榮公府第”,“富”字缺上面一“點”,寓“富不到頂”,下聯為“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章”字一豎直通“立字”,寓“文章通天”。“與國咸休”“同天并老”,這是多大的氣派!
孔府二門里,這座獨具風格的門叫“恩賜重光門”,過去只有帝王大典、迎接“圣旨”時,此門才在13聲炮聲中徐徐啟開,此門又稱“儀門”或“塞門”。過去,一般官宦人家是不允許建的,只有封爵的邦君才能有其殊榮。
這個院子兩側的廳房,各掛有一個牌子,是孔府仿照建王朝六部而設的六廳,即管色廳、百戶廳、典籍廳、司樂廳、知印廳、掌書廳。
孔府“大堂”,是“衍圣公”宣讀圣旨、接見官員、審理重大案件,舉行重大儀式的地方。正中太師椅上,披鋪斑斕虎皮,長桌上置文房四寶、印章令箭,兩旁擺滿各種兵器、更鼓、云牌、龍旗、官銜木牌,象征著孔府的種.種特權,甚是威嚴。
二堂,也叫后廳,是當年衍圣公會見四品以上官員的地方,里面的石碑和牌匾是清朝光緒、慈祥太后等封賜給衍圣公及夫人的。二堂東邊為啟事廳,為正四品官,負責上傳下達,西邊為伴官廳,為正七品,據說,過去官員赴京朝拜天子,一般只允許一主兩伴,而只有“衍圣公”可以一主四伴。
三堂,也叫退廳,也是衍圣公私設公堂,處理家庭內部事務的場所。以上三個大堂,層層疊進,很是森嚴,足顯出孔府的圣威和顯赫。
三堂過后,我們進入“內宅”,在過去,內宅絕對不許擅入,有皇帝賜給的虎尾棍、燕翅鏜、金頭玉棍,由十幾人輪流把守,有不遵令入內者,“打死勿論”。內宅門西邊這個水槽叫石流,過去挑水夫不得進入內宅,只把水倒進石流,淌入內宅。
內宅門的內壁上畫著一個形似麒麟的動物,叫“貪”,是傳說中的貪婪之獸,能吞下金銀財寶,你看它連八仙的寶物都吃掉了,還要去吃太陽。據說當年“衍圣公”出門時,都要駐足觀看此畫,并有人喊“過貪門”,以戒要清正廉潔,不要貪臟枉法。這對于我們現在的官員和“公仆”們,是不是也有借鑒和啟發呢?
這是前上房,有正廳7間,是孔府主人接待至親和朋友的地方,當年孔府戲班在此演戲,東側間有乾隆皇帝送給孔府的荊根床,桌上有同治皇帝圣旨原件,中間是404件滿漢全席餐具,菜多達196道,可想孔府菜之豐盛。西里間,為衍圣公簽閱文件之處。
前堂樓是七間二層樓閣,富麗堂皇,室內陳設布置,全為當年原貌,內有珍奇書畫墨寶、古玩衣冠,里套間為孔子后代孔令貽夫人陶氏臥室,這是孔德成先生的生母,至今尚有她的照片,她原是孔府丫環,后被納妾,生下孔德成,但被陶氏害死。西套間是孔令貽另一夫人豐氏的臥室,此人一生無聲無息,27歲就死去了。
這個院子是后堂樓,各有配樓三間,后堂樓是孔德成先生當年結婚的地方,堂中陳列著當年結婚的用品和名人贈送的禮品和題字。孔德成結婚時,正值西安事變期間,本來蔣介石先生要親自參加婚禮,但遭到抗日將領張學良、楊虎成的逮捕,自然,他也就不能參加這最后一代衍圣公的隆重婚禮了。
我們現在參觀孔府后花園,它建于明弘治16年(公元1503年),由吏部尚書太子太傅,也是孔子62代孫衍圣公孔聞韶的親家李東陽設計監工建造的,到了明嘉靖年間,太子太傅、吏部尚書、當朝權臣嚴嵩又助修建,嚴嵩的孫女嫁給了孔子64代衍圣公孔尚賢為一品夫人。到了清代,乾隆將自己的女兒嫁給了72代衍圣公孔憲培,又為修建孔府花園大動土木,經過前后三次大修,花園成了現在的規模,面積比北京故宮的花園還要大些。這里面有各種奇花異草,古樹名石如“五柏抱槐”“太湖石假山”等,請各位隨意觀賞一下。
孔府存有大量無比珍貴的文物,尤其是十余萬卷孔府檔案,更是稀世文物,為了保護這些文物,在李瑞環同志特此下,撥款修建了孔府檔案館,現在,這些文物和檔案得到了很好的保存。
各位朋友,剛才我們看了祭祀孔子的廟宇,看了孔子后代居住的府第孔府,下邊我們參觀埋葬孔子以及孔子后代的基地孔林。
孔子死后,葬在曲阜泗水之陽,洙水之陰,即現在的孔林,秦漢時期,孔林才不過一頃,隨著孔子地位的提高,孔林的規模越來越大,自漢以后,孔林先后重修13次,增植樹木5次,增地3次,總面積3000余畝,周圍7.5公里,并以高3米,厚1.5米的磚墻護之,孔林是世界上延時最久、面積最大的家庭墓地,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世界文化遺產之一。相傳孔子死后,弟子們從各地移來奇木異草栽植,主要有柏、檜、柞、榆、楷、楊等各類樹木,現在孔林內有10余萬株樹木,其中不乏古樹名木。曲阜是全國三大碑林之一,古碑數量最多,共約五千余塊,其中孔林占三千塊,林內尚有李東陽、嚴嵩、翁方鋼、何紹基等書法大家的碑刻。
孔林內古代建筑很多,剛才我們進入的兩道門分別是大林門和“觀樓”,也稱二林門。觀樓亦是魯國故城的北城門,門上面刻有篆書“至圣林”三字。
現在我們沿一條約5公里的環林路了解一下孔林的主要風貌。孔林內埋葬著孔姓后裔。按照孔家的風俗,孔林有三不埋:即不滿18歲的人死后不進孔林埋葬,犯了國家王法被判死刑的人不能進孔林,雖是孔姓婦女但已嫁出去的女人不能埋進孔林。
我們現在看到是孔子76代孫,也就是77代孔德成的父親孔令貽的墓葬,他與其三位夫人合葬一起。靠近路邊刻有東塘先生之墓的石碑,就是清代大文學家、名劇<<桃花扇>>的作者孔尚任的墓。孔尚任少時好學,極為聰明。清康熙23年,圣祖玄燁來曲阜祭祀孔,要從孔子后裔中選人給他講解經書,孔尚任和族兄孔尚立被選給皇帝講經。講堂設在詩禮堂,孔尚任一入詩禮堂,就見堂中懸掛著杜甫的詩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孔尚任看了大喜,拉了族兄一下說:“我們要入朝做官了”。果然,孔尚任、孔尚立講解深得主上喜歡,13天后便接到任命詔書,被提拔為國子監博士,正六品官,官服前面正好是白鷺圖案。
這座牌坊叫“于氏坊”,正北面是乾隆女兒與孔子72代孫孔憲培的合葬墓。據說乾隆女兒很丑,臉上有塊黑斑,算命先生打卦說她一生有災,必須嫁給一個有福的人,朝里官員議論,只有圣人后代最有福,可按當時規定,滿漢不通婚,于是乾隆先讓女兒認漢族大臣于敏忠為義父,改姓于,這才嫁給了孔憲培。
我們現在正向孔子墓走去,這條小河叫“洙水河”,橋叫“洙水橋”,這條小河因在人墓前,被后世譽為“靈源無窮,宜與天地共長久”。這甬道兩邊高大的石柱叫“望柱”是進“天門”的標志,這象豹的動物叫文豹,溫順善良,用以守墓,這個石刻動物叫角端,傳說日行一萬八千里,并通曉四方語言。這文武兩位石人稱翁仲,秦代驍將,文者執笏,武者按劍,守在墓前。這所房子叫享殿,是供奉孔子木主的地方。
這便是孔子墓,周圍用紅墻圍繞,約長里許。墓前石刻“大成至圣文宣王墓”,是明正統八年(公元1433年)黃養正書。
墓西這座房子是子貢廬墓處,孔子死后,眾弟子守墓3年,盡皆離去,只有子貢守墓6年。孔子墓右邊是孔子的兒子孔鯉墓,前邊是孫子孔及墓,三座墳墓呈“攜子抱孫”形。這幾座亭子,叫駐蹕亭,是當年皇帝祭孔時休息的地方。(Bì泛指帝王出行的車駕)
松柏濤濤,墳瑩座座,碑石遍地,訴說著千古的故事。
各位朋友,雄偉壯闊的“三孔”向人們展示了中國古代社會廣泛而深刻的內容,在這里,我們將會直接感受到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思想在數千年歷史中神圣而穩固的地位,從而去思考我們中華民族的民族意識、民族精神是怎樣凝聚,怎樣發展的,在這里,你不得不為曲阜驕傲,你不得不為孔子驕傲,你不得不為我們偉大的中華民族驕傲。
“三孔”的游覽就到這里,我再把其他一些主要景點和其它方面簡要的介紹一下。
曲阜的景點很多,多與孔子有關,可以更加增添您的感性認識,更多地了解孔子和孔子文化。孔子六藝城座落在曲阜城南,是最近興建的一座
大型旅游景觀,占地200畝,投資5000余萬元,它以孔子禮、樂、射、御、書、數為主線,讓您在參與中、在娛樂中領會孔子思想的博大精深,在這里面您可以欣賞到盡善盡美的古樂舞,看到全國最大的青銅塑像,看到全世界最大的一部論語,可以乘坐古牛車游列國,是曲阜繼“三孔”以后的又一重要旅游景點。“論語碑苑”是反映孔子<<論語>>內容的園林建筑,山水亭榭,曲徑通幽,品味很高;尼山孔廟,在曲阜城東南25公里,是孔子的出生地,山清水秀,古跡眾多;顏廟,是祭祀孔子弟子顏子的大型古建筑群,出孔府后門再往東30米即到;出顏廟再向東一里路,即到了紀念周公的大型古建筑周公廟,那里有眾多的古樹和魯國故城遺址;出曲阜城向東6里,就是軒轅黃帝的出生地壽丘,在那里您可以看到為紀念黃帝而立的全世界最大的巨碑“宣和碑”“慶壽碑”,可以看到中國金字塔式的陵墓“少昊陵”;您如果要了解古代魯國的風俗人情,可以參觀一下魯國盛世華夏文化城。在曲城北的石門山,是國家級森林公園,林木茂盛,景點眾多,也是孔尚任隱居寫<<桃花扇>>,以及唐代大詩人李白、杜甫生平最后一次宴別之處。在曲阜城南20公里,就是孟子的家鄉,有其規模比三孔稍小些的孟廟、孟府、孟林、孟母林、有岱南奇觀嶧山。向北60公里,就是五岳之首,被稱為中華之魂的泰山,向西90公里,就可以看到水泊梁山的遺址和風光。
曲阜交通便利,10
4、327兩條國道從曲阜城交叉通過,曲阜距濟南國際機場150公里,距濟寧機場60公里,距兗州火車站15公里。
各位朋友如需購物,有不少有特色的旅游產品供大家挑選,著名的孔府家酒、孔府香油、孔府黑芝麻板、孔子拓片、尼山硯、儒家經典著作等都很有紀念意義。
曲阜擁有一批星級賓館給各位提供良好的服務和食宿條件,三星級的闕里賓舍座落在孔廟、孔府一側,環境優雅,功能齊全;杏壇賓館是二星級飯店,座落在六藝城附近,富麗堂皇;貴賓樓也是二星級飯店,與曲阜汽車站僅一路之隔;座落在市中心的三孔大酒店、孔府飯店、曲阜大酒店,也都有較好的硬件設施和上乘的服務,各賓館都有富有特色的孔府菜供您享用。
曲阜是信義之鄉,禮儀之邦,濃郁的風土人情,熱情好客的人民,古樸的小城風貌都會使您留戀忘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