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世紀大道導游詞_上海導游詞(通用3篇)
上海世紀大道導游詞_上海導游詞 篇1
去了一次大連,喜歡那里的路,那里的天,還有空氣中彌漫的清新的味道。但給我印象最深得卻是海濱廣場上那一條印滿腳印的世紀大道。
那是一條特殊的路—紫銅色的金屬上印滿了腳印。導游稱之為“世紀之路”,據說上面的腳印都是大連普通市民再普通不過的腳印。腳印雖然歪歪斜斜,但錯落有致,路的起點是一位百歲老人的足跡,路的盡頭是一位新生兒淺淺的足跡。
人的腳常常被束縛于鞋子的禁錮之中,很少有如此光鮮靚麗的.機會,我也是第一次這么直觀、真切地去比較、欣賞個人的腳印,這可真是一次難得的體驗!所以我觀察得格外仔細。
我猜,那一定是個從舊社會走出的婦女的腳印。他小得可憐,扭曲的形態似乎正在控訴那個扭曲的時代。他委婉的蜷縮著,好像已無力舒展自己的身軀與思維。三寸金蓮,多么病態的審美觀,他束縛的不僅僅是閨中婦女的一雙腳,更是古代婦女的思維,甚至是一個民族的靈魂。
我猜,那一定是一位農民的腳印。他瘦削卻強勁有力的刻在世紀大道上。不同于常人的大腳趾,暗示著他背上的重擔;清晰可見的紋路,讓人聯想到她額上的皺紋。這只腳印應讓所有中國人尊重,因為她撐起了一個民族。
我猜,那一定是一個十多歲孩子的腳印。他漫不經心的點綴在各個大腳印中,卻格外的惹人愛憐。它光滑圓潤,顯然沒有受過生活的磨礪。它嬌小而脆弱,讓人不僅但有她是否能承擔未來社會生活的重擔。但他跳躍的靈動神態,似乎又讓人燃起希望。他和他們一定充滿活力、充滿智慧。
不同的腳印,不同的時代,不同的人生,相同的是他們對民族的熱愛,對生活的癡情。讓我們每個人,都在歷史的大道上留下光輝的腳印。
看過“上海世紀大道導游詞”的人還看了:
上海世紀大道導游詞_上海導游詞 篇2
今日的「上海」,是一座極具現代化而又不失中國傳統特色的海派文化大都市。繁華的大上海處處顯現著她的獨特魅力,她的現代化和古典的融合,讓人們無法抗拒,而位于黃浦江西岸的「外灘」,百余年來也一直作為上海的象征出現在世人面前。 ●上海的象征---黃浦江。浦江游覽一直是上海旅游中的一個傳統旅游節目,每天從上海外灘“浦江之光”碼頭啟航,把您從繁華的上海市區,帶到黃浦江與世界第三大河長江匯流入海的地方——吳淞口外的“三夾水”。行駛江心,眺望一江之隔、跨越百年滄桑的建筑群,不能不心生感慨。 水,有靈氣有財氣。水,孕育著蓬勃的生機。黃浦江,城市的母親河,上海的黃金水道。黃浦江“清游江”游覽船,從大達碼頭起航往北,浦西舉世知名的外灘萬國建筑群,浦東矗立于云霄之端的陸家嘴金融中心,逐漸映入眼簾。入夜,兩岸燈火輝煌,繁華城市的古典與現代建筑風格,交相輝映,相得益彰,繽紛多姿,盡顯江岸美景。放眼遠眺,建筑是凝固的美,江水是流動的美;兩岸喧鬧是繁華的美,江中寧靜是淡雅的美。上海的黃浦江,處處都能享受到美的存在。
上海世紀大道導游詞_上海導游詞 篇3
1840年鴉片戰爭以后,上海被迫成為通商口岸,上海南京路先是成為英租界區域之一,之后成公共租界。南京路是上海回歸后最早建立的商業街,當時外國金融企業集團先在外灘建立起金融集中區,后沿著當時被稱為“花園弄”的一條東西向“大馬路”發展商業。隨著“永安”、“先施”、“新新”、“大新”和“中國國貨”等五大著名環球公司的崛起,南京路便成為上海最熱鬧繁華的商業街。
1842年中英簽定的《南京條約》打開了上海的大門。當時的上海縣城在今天的城隍廟一帶,英國人在這個橢圓形縣城的北面——外灘開辟租界。因為看中了這塊在中國人眼里“蘆草叢生,田間丘墓累累”的土地,既可以完全控制長江入海口,也可以停泊英國軍艦保護英國僑民,具有優越的地理位置。那時的南京路只是河浜旁的一條小徑,隨著租界的建設拓成兩丈寬的小路,河浜也改造成了路邊的陰溝。但那時它還沒有名字,被記作“四分地之南”。因為當時沿外灘由北向南被劃分成九個地塊,建有八家洋行,這是外灘最早的一批建筑。其中義記洋行所在的位置即今天和平飯店北樓,被稱作第四分地。
1851年,南京路的范圍只有從外灘通往河南路拋球場的花園弄(ParkLane),1854年延筑至浙江路,俗稱大馬路,1862年再次西伸至西藏路后,1865年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正式定名為南京路。自1920_年至1920_年,猶太人哈同在南京路鋪硬木路面。1920_年3月,通行有軌電車。1920_年5月30日,在貴州路口老閘捕房門前發生“五卅”慘案。1945年民國上海市政府統一將南京路更名為南京東路,原靜安寺路更名為南京西路,統稱為南京路,全長約5公里。1953年南京東路拆除因有軌電車而鋪設的鐵藜木路面,改鋪混凝土路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