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云天華山導游詞-陜西導游詞(通用3篇)
祥云天華山導游詞-陜西導游詞 篇1
滇西祥云天華山星君閣下的蒼蒼石壁上,存留著“云洱無雙地,匡州第一山”的深刻大字,這是古人抒發感嘆的兩句五言游仙詩。
反映道教神仙思想、洞天福地的五言游仙詩,源于漢代以前,繁榮在魏晉階段,不拘五言一格地興盛在隋唐。沿古人留在天華山的眾多五言七言游仙詩的線索,會游入一方悠久而獨特的宗教文化歷史,會驚嘆大自然的神奇妙景,會深入淺出真人營造的圣境,百姓繼續的香火。
祥云,古老歲月就洋溢過道教神仙色彩。元狩元年,漢武帝派使者追蹤南現五彩祥云,元封二年設置的云南縣,就縣外人們眼里的一片神秘之境。蜀漢建興三年,蜀漢武侯諸葛亮南征,在云南縣設置管轄滇西北的云南郡府,天華山“諸葛寨”“驅巨獸征服孟獲”的傳說及詩話,又充滿神仙色彩。唐武德七年,古云南縣改稱匡州,落腳生根的道教在天華山已稱雄于古云南縣和洱海地區,趙真人雪乾在天華山修煉留下了宮觀仙壇和神臺。明代宗禎年間,后繼的出家之人,出手造上玉皇閣、王母閣,修下星君閣,在上、下之間建造了觀音閣,創造了天華山佛、道融合的圣境。當年,隱居在這一圣境中的御史李素著作《南華奏議》成功,一鳴驚人,道教圣地天華山隨之名揚四方。
天華山雄奇的是兩座對峙而高高聳立的險峰氣勢,玄妙的是怪石林立懸空、巖洞幽深。峭壁高峰之上的奇景,凡人無法飛入景內,只能遙遙仰視奇觀,對面營盤山險峰之上,突出矗立的幾尊巨石,仿佛傳說諸葛亮還在和伴隨的趙子龍觀察南滇動靜,也仿佛神話修煉成仙的道人飛騰而上,在絕壁頂上等侯南天門的洞開。天華山自身的險峰懸崖峭壁上,一條同上而下,首尾鱗爪宛然如生、知數丈粗抱余的石龍,仿佛烏龍由天而降,沖向峽谷。明代詩人劉善賦游來感動,寫下七言絕句游仙詩:“巨靈突兀顯示奇蹤,絕壁千尋倒掛龍;莫謂石頑無雨降,須知洞古有云從。”這條石龍,在古代早期展示洞天福地的道教仙境里,被賦予了濃郁的神氣仙風。說它是服從諸葛亮調動、破了孟獲山猿野豹豺狼怪陣的黑龍。說它戰爭勝利后在回歸龍潭之時化作石龍倒掛天華山,永遠點滴玉液瓊漿。險峰上下的奇石古洞和云臥仙床,是吸引逸人幽客、方外羽流的玄妙體系。對峙的營盤山上,那有名的'如珠奇石,在諸葛寨里夜來有光,與天華山倒掛石龍引發了眾多游仙詩的出現:“……對峙山藏珠煥彩,石龍探取繁巖巔。”“妙境天華古洞仙,古珠夜明照南滇……”“……龍飛倒掛珠明夜,玉滴高懸石化融……”“龍蟠險嶺明珠現,玉滴懸巖妙藥金……”這些詩中的句子,形容很有代表性。
天華山上、中、下宮觀樓閣就在懸崖之下,河谷峭壁懸空之上。古往今來,逸人幽客、方外羽流對天華山的奇險難以名狀,而這里的道教建筑也別具風姿。古代真人開鑿登山通道。石級約200余級。與石級相連的上、中、下宮觀樓閣,或借峭壁之險,或假狹隙巖洞之奇,與自然景物渾然一體,毫無斧鑿之感險;既不完全是宏偉的宮殿,也不是一般的神祠和簡單的茅廬、洞穴;既依就峭壁之中懸空的洞穴平臺,也加之就巖架梁起拱出檐建筑。讓人感覺到;既有宮殿形象,又有人間園林風貌;既有威儀,又不高聳突出那種凌駕于蒼生之上的神圣;既是天堂,也不懸隔人間;既上、中、下三宮渾然一體,又層次分明,各成一個相對獨立的院落;既呈現天人感應的思想觀念,也展示道教落腳天華山的古老淵源。
天華山遠在唐初、近在明清是古云南縣和洱海地區的道教名山,其“周圍懸崖壁巔,古跡仙蹤”皆為一方“小洞天”,難怪有“云洱無雙地,匡州第一山”,和“天下仙上為第一,人間勝景世無雙”的眾多游仙贊詩。仙姿神態的天華山充滿古跡“仙蹤”。
祥云天華山導游詞-陜西導游詞 篇2
化覺巷清真大寺位于中國陜西省西安市鼓樓西北隅的化覺巷內,是一座汗青久長,局限弘大的中國殿式古構筑群,是伊斯蘭文化和中國文化相融合的結晶。
清真寺是伊斯蘭教徒的星期寺。是伊斯蘭教徒心目中神圣而和平的場合。大清真寺的奇異構筑氣魄威風凜凜使它在西安高樓林立的當代構筑和古城蕓蕓的飛檐古殿中顯得分外的突出,別有一番風情。
它始建于唐玄宗天寶元年(公元742年),后經驗代整修,現有構筑多為明清氣魄威風凜凜,機關嚴謹,雕梁畫棟,肅穆幽雅。它與大進修巷清真大寺并稱為中國西安最迂腐的兩座清真大寺。因其在大進修巷寺以東,故又名東大寺,現為省級文物掩護單元,是西安市聞名的旅游熱門之一。
寺院坐西朝東,南北寬50米,對象長250米,分四進院占地12000平方米,構筑面積4000平方米星期大殿面闊7間,深9間,面積1300平方米,可容一千人同時星期。是一座具有中國古代構筑氣魄威風凜凜的伊斯蘭教寺院。西安市現有伊斯蘭教星期寺14座,化覺巷清真大寺是個中局限最大最著名的一座。寺內四進院落分別得宜,每院各有特色,構筑主次機關公道,富有園林之趣,表現了我國勞感人民另具匠心的締造精力。聞名英籍作家萍素音稱這座寺院是“一座迂腐的了不得的寺院”。此刻這座寺院不只是西安市伊斯蘭教徒的星期之處,并且也是迎接伊斯蘭教徒及阿拉伯國度率領人旅行游覽的首要寺院。
祥云天華山導游詞-陜西導游詞 篇3
西安鼓樓是所存在中國最大的鼓樓,位于西安鄉內亂爭西大街南院門的北端,東與鐘樓相望。鼓樓始修于亮太祖朱元璋洪武十三年,清康熙三十八年以及清坤隆五年前后二次重建。樓上本有巨鼓一壁,每日擊鼓報時,故稱“鼓樓”。
鼓樓橫跨南院門大街之上。鼓樓以及鐘樓是一對孿生兄弟,相距僅半里,相互輝映,為今鄉增色。鼓樓是亮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修成的,比當初的鐘樓早修4年。樓基面積比鐘樓樓基大738.55仄方米,通高34米,雄杰秀麗沒有亞于鐘樓。今時樓懸梁掛一壁大鼓,厚暮時擊鼓向齊鄉住民報時,故稱鼓樓
今時擊鐘報晨,擊鼓報暮,因此有“晨鐘暮鼓”之稱。同時,夜間擊鼓以報時,“中午”,等于“子夜”,“五鼓”等于“五更”,一晚上共報5次。亮代的'西安鄉周長11.9千米,面積為8.7仄方千米,鼓樓地處西安鄉中部恰恰西北,為使鼓聲能傳遍齊鄉,就必須修制高樓,設置大鼓。亮、清二代,鼓樓周圍大可能是陜西行省、西安府署的各級衙門,這些衙門辦公以及四周的住民生活都離沒有合鼓聲,鼓聲亦成為其時人們最熟悉的動聽之聲了。李允嚴所謄寫的“聲聞于天”的匾額,一語敘破,說亮了鼓樓的實際意義。
現在樓內亂爭設有樓梯,登臨樓上,憑欄便能眺望齊鄉景色。西安鼓樓是鄉內亂爭亮清修建物的次要標志以及代表之一。
從50年代合始,百姓政府曾多次建繕鼓樓,90年代又貼金描彩,舉行了大規模的維建,為入一步合收以及操縱文物資源,慌忙成文化旅游偶跡的倒退,恢復“晨鐘暮鼓”,1996年西安市決意重造鼓樓大鼓。重造的大鼓高1.8米,鼓面直徑2.83米,系用整張劣質牛皮蒙造而成。鼓腹直徑3.43米,重1.5噸。上有泡釘1996個,寓意1996年造,加之4個銅環共20xx年,象征公元20xx年,催人奮入,跨進21世紀。該鼓聲音洪明、渾薄,重槌之下,十里可聞,是中國最大的鼓。在鐘樓以及鼓樓之間,合辟為鐘鼓樓廣場,綠草紅花點綴其間,制型獨特的聲光噴泉沒偶然變動,是今村夫民戚閑、娛樂的好往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