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大地灣遺址導游詞范文(精選3篇)
甘肅大地灣遺址導游詞范文 篇1
各位朋友:
你們好!
現在我帶大家去參觀舉世聞名的大地灣遺址。我在這里,就大地灣遺址先做一點簡單的介紹。
大地灣遺址位于天水市秦安縣東北五營鄉邵店村,距天水市102公里。遺址分布在清水河與閻家溝交匯處的第一、二、三級臺地上,總面積約達32萬多平方米。1958年文物普查時發現,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78年至1983底,發掘清理房址200余座,窯址30多座,共出土各類文物8000多件。1988年被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從發掘所獲資料看,大地灣遺址,是甘肅東部地區目前發現較完好的一處原始社會新石器時代古文化遺存,距今4900—8120年。
從出土的生產工具和生活用具可以看出,出土的器物明顯地反映出生產技術由粗到精的發展過程。生活用具中的陶器,已出土的有紅陶、灰陶、彩陶;有手捏制、敷貼模制、輪制;有夾砂陶,泥質陶;有小、中、大各型器物;如缽、罐、盆、瓶、杯、尊等。陶器上裝飾紋有繩紋、弧線、三角、條紋、勾葉紋;有變體魚紋、鳥紋;有兩獸相樸的寫實紋、蛙紋;有圓點、條線、弧線、組成的幾何圖形等;有紫紅色、黑色、白色和朱色彩繪。特別是出土的人頭形器口彩陶
大地灣遺址是一處規模較大的新石器時代遺址。截至1984年,共揭露面積13700平方米,遺址總面積為110萬平方米。出土房址238座,灰坑357個,墓葬79座,窯38座,灶臺106座,防護和排水用的壕溝8條,各種骨、石、蚌、陶器、裝飾器和生活器物共計8034件。大地灣遺址最早距今7800年,最晚距今4800年,有3000年文化的連續,其規模之大、內涵之豐富,在我國考古史上亦屬罕見。除陶器、骨角器、石器、蚌器、原始雕塑等藝術珍品外,特別值得提出的是大地灣的房屋建筑遺址,不僅規模宏偉,而且形制復雜。尤其是屬于仰韶文化晚期(距今約5000年前)的F405大房子,是一座有三門開和帶檐廊的大型建筑,其房址面積270平方米,室內面積150平方米,平地起建,1木骨泥墻,其復原圖為四坡頂式房屋。這一房屋的規模在我國新石器時古學文化中可以說是獨一無二的'`。
更引人注目的是F411房屋居住面上,還給有地畫,圖案由人與動物構成,是我國目前最早的原始地畫,這一發現為研究我國古代繪畫史提供了極為珍貴的資料。大地灣遺址的房屋,多采用白灰面,多種柱礎的建筑方法,充分顯示了當時生產力的提高和建筑技術的發展。大地灣遺址出土的石斧、石刀、陶刀等農業生產工具數量很多,貯存物品的大袋形窯穴的建造,大型陶甕、缸、罐等貯藏器的大量出現,都說明和反映了其經濟形態屬于定居的以農業為主的類型。
大地灣遺址根據地層可分四期:即大地灣一期,仰韶文化早、中、晚期。它的發現,在考古學上不僅對探討甘肅東部地區考古編年與序列有著現實意義,也為研究仰韶文化的起源及文化多源說提供了新的證據和資料。
甘肅大地灣遺址導游詞范文 篇2
各位旅客朋友們:
大家好!
大地灣遺址位于天水市秦安縣東北五營鄉邵店村,距天水市102公里。遺址分布在清水河與閻家溝交匯處的第一、二、三級臺地上,總面積約達32萬多平方米。1958年文物普查時發現,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78年至1983底,發掘清理房址200余座,窯址30多座,共出土各類文物8000多件。1988年被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從發掘所獲資料看,大地灣遺址,是甘肅東部地區目前發現較完好的一處原始社會新石器時代古文化遺存,距今4900-8120_年。
從出土的生產工具和生活用具可以看出,出土的器物明顯地反映出生產技術由粗到精的發展過程。 生活用具中的陶器,已出土的有紅陶、灰陶、彩陶;有手捏制、敷貼模制、輪制; 有夾砂陶,泥質陶;有小、中、大各型器物;如缽、罐、盆、瓶、杯、尊等。陶器上裝飾紋有繩紋、弧線、三角、條紋、勾葉紋;有變體魚紋、鳥紋;有兩獸相樸的寫實紋、蛙紋;有圓點、條線、弧線、組成的幾何圖形等;有紫紅色、黑色、白色和朱色彩繪。特別是出土的人頭形器口彩陶
大地灣遺址是一處規模較大的新石器時代遺址。截至1984年,共揭露面積13700平方米,遺址總面積為110萬平方米。出土房址238座,灰坑357個,墓葬79座,窯38座,灶臺106座,防護和排水用的壕溝8條,各種骨、石、蚌、陶器、裝飾器和生活器物共計8034件。大地灣遺址最早距今7820_年,最晚距今4820_年,有3020_年文化的連續,其規模之大、內涵之豐富,在我國考古史上亦屬罕見。除陶器、骨角器、石器、蚌器、原始雕塑等藝術珍品外,特別值得提出的是大地灣的房屋建筑遺址,不僅規模宏偉,而且形制復雜。尤其是屬于仰韶文化晚期(距今約5020_年前)的F405大房子,是一座有三門開和帶檐廊的大型建筑,其房址面積270平方米,室內面積150平方米,平地起建,1木骨泥墻,其復原圖為四坡頂式房屋。
這一房屋的規模在我國新石器時代考古學文化中可以說是獨一無二的。更引人注目的是F411房屋居住面上,還給有地畫,圖案由人與動物構成,是我國目前最早的原始地畫,這一發現為研究我國古代繪畫史提供了極為珍貴的資料。大地灣遺址的房屋,多采用白灰面,多種柱礎的建筑方法,充分顯示了當時生產力的提高和建筑技術的發展。大地灣遺址出土的石斧、石刀、陶刀等農業生產工具數量很多,貯存物品的大袋形窯穴的建造,大型陶甕、缸、罐等貯藏器的大量出現,都說明和反映了其經濟形態屬于定居的以農業為主的類型。
大地灣遺址根據地層可分四期:即大地灣一期,仰韶文化早、中、晚期。它的發現,在考古學上不僅對探討甘肅東部地區考古編年與序列有著現實意義,也為研究仰韶文化的起源及文化多源說提供了新的證據和資料。
甘肅大地灣遺址導游詞范文 篇3
敦煌位于甘肅省河西走廊最西端,地處甘肅、青海、新疆三省(區)交匯處、南有祁連山,北有馬鬃山,東、西兩面為戈壁沙漠,平均海拔1138米,形成了南北高,中間低,自西向東北傾斜的盆地平原地勢,全市總面積3.12萬平方公里,其中綠洲面積1400平方公里,僅占總面積的4.5%,且被沙漠戈壁包圍,故有“戈壁綠洲”之稱。 敦煌地處內陸,明顯的特點是氣候干燥,晝夜溫差大,降雨量少,蒸發量大,日照時間長,四季分明。由于干旱少雨,全年平均降雨量39.3毫米,蒸發量卻高達2486毫米,所以具有明顯的沙漠氣候特征,屬典型的大陸干旱性氣候。
綠洲由黨河滋補,發源于祁連山中北流的黨河,全長390公里,流域面積1.68萬平方公里,年徑流量3.28億立方米,是敦煌重要的水利命脈,境內除黨河外,地面水還有西水溝、東水溝、南湖泉水區,泉水總溢出量為3.14立方米/秒,年徑流量9902.3萬立方米。地下水的開發利用,已經成為敦煌人民生活用水和工業用水的主要來源。 全市總人口15萬人,其中農業人口9.46萬人。總人口中漢族占絕大多數,回族、蒙古、藏、維吾爾、苗、滿、土、土家、哈薩克、東鄉、裕固等10個少數民族僅占1.06%。市轄2鎮10鄉,79個村民委員會,381個村民小組。沙州鎮是市委、市政府所在地,是全市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城西7公里處的七里鎮是一座新型的建筑非常漂亮的石油城,現為青海石油管理局局機關駐地,常住人口有3萬多。
全市總耕地面積26.56萬畝,全部是水澆地。由于土質肥沃,灌溉條件好,適宜各種農作物生長。主要農作物有小麥、玉米、棉花、胡麻、瓜類、蔬菜等。綠洲內有果園面積43318畝,主要果樹品種有蘋果、梨、桃、杏、棗、葡萄等,每年可生產各種水果20xx多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