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景點的導游詞(精選30篇)
著名景點的導游詞 篇1
大家好,我是你們今天的導語,很高興今天能和你一起度過,下面由我來給大家講講沈陽故宮吧:
沈陽故宮是我國僅存的兩大宮殿建筑群之一,沈陽故宮占地面積六萬多平方米,有古建筑114座,500多間,至今保存完好,是一處包含著豐富歷史文化內涵的古代遺址。在宮廷遺址上建立的沈陽故宮博物院是著名的古代宮廷藝術博物館,藏品中包含十分豐富的宮廷藝術品。
1961年,國務院將沈陽故宮確定為國家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xx年7月1日,在中國蘇州召開的第28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批準沈陽故宮作為明清皇宮文化遺產擴展項目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大政殿
大政殿是一座八角重檐亭式建筑,俗稱 八角殿。始建于1620xx年,是 清太祖努爾哈赤營建的重要宮殿,是盛京皇宮內最莊嚴最神圣的地方。初稱大衙門,1636定名篤恭殿,后改大政殿。八角重檐攢尖式,八面出廊,其下為須彌座臺基。殿頂滿鋪黃琉璃瓦,鑲綠剪邊,正中相輪火焰珠頂,寶頂周圍有八條鐵鏈各與力士相連。殿前兩明柱各有金龍盤柱,殿內為梵文天花和降龍藻井。殿內設有寶座、屏風及熏爐、香亭、鶴式燭臺等。大政殿用于舉行大典,如皇帝即位,頒布詔書,宣布軍隊出征,迎接將士凱旋等。此殿為清太宗皇太極舉行重大典禮及重要政治活動的場所。
1644年(順治元年)皇帝福臨在此登基繼位。
十王亭
十王亭位于大政殿兩側八字形依次排列,是滿族八旗制度在宮殿建筑的反映,此建筑布局為中國古代宮廷建筑史所僅見。
其東側五亭由北往南依次為 左翼王亭、 鑲黃旗亭、 正白旗亭、 鑲白旗亭、 正藍旗亭;
西側五亭依次為右翼王亭、 正黃旗亭、 正紅旗亭、 鑲紅旗亭、 鑲藍旗亭。
是清初八旗各主旗 貝勒、大臣議政及處理政務之處。這種君臣合署在宮殿辦事的現象,歷史上少見。從建筑上看,大政殿也是一個亭子,不過它的體量較大,裝飾比較華麗,因此稱為宮殿。大政殿和成八字形排開的10座亭子,其建筑格局乃脫胎于少數民族的帳殿。這11座亭子,就是11座帳篷的化身。帳篷是可以流動遷移的,而亭子就固定起來了,顯示了滿族文化發展的一個里程。
大清門
大清門是盛京皇宮(今沈陽故宮博物院)的 正門,俗稱午門,它是一座面闊五間的硬山式建筑,房頂滿鋪琉璃瓦,飾以綠剪邊,尤其是大清門山墻的最上端,南北突出的四個墀頭,三面皆用五彩琉璃鑲嵌而成,紋飾為凸出的海水云龍及象征吉祥的各種動物,做工精巧,栩栩如生。此門莊嚴富麗,與整個宮殿建筑混成一體,顯得十分協調。
大清門建于天聰六年(1632年)之前,為盛京皇宮中皇太極續修的早期建筑之一。原稱大門、正門。1636年定宮殿名時稱大門為大清門。大清門的滿文譯音為“代青杜卡”(代青即大清,杜卡為門)。
崇政殿
崇政殿在中路前院正中,俗稱“ 金鑾殿”,是沈陽故宮最重要的 建筑。整座大殿全是木結構,面闊五間進深三間。前后出廊硬山式,辟有隔扇門,前后出廊,圍以石雕的欄桿。殿頂鋪黃琉璃瓦,鑲綠剪邊,正脊飾五彩琉璃龍紋及火焰珠。殿身的廊柱是方形的,望柱下有吐水的螭首,頂蓋黃琉璃瓦鑲綠 剪邊;殿前月臺兩角,東立日晷,西設 嘉量;殿內“徹上明造”繪以彩飾。內陳寶座、屏風;兩側有熏爐、香亭、燭臺一堂;殿柱
是圓形的,兩柱間用一條雕刻的整龍連接,龍頭探出檐外,龍尾直入殿中,實用與裝飾完美地結合為一體,增加了殿宇的帝王氣魄。此殿為清太宗皇太極陛見臣下,宴請外國使臣以及處理大政的常朝之處。公元1636年,后金改國號為 大清的大典就在此舉行。“東巡”諸帝于此舉行“展謁山陵禮成”等慶賀典禮。
鳳凰樓
崇政殿北首的 鳳凰樓,建造在4米高的青磚臺基上,有三層,三滴水歇山式圍廊,頂鋪黃琉璃瓦,鑲綠剪邊。此樓為盛京最高建筑,故有《盛京八景》之一“鳳樓曉日”、“鳳樓觀塔”等傳稱。鳳凰樓上藏有乾隆御筆親題的“ 紫氣東來”匾。
清寧宮
清寧宮為五開間前后廊 硬山式。是 清太宗 皇太極和皇后博爾濟吉特氏居住的“中宮”。
室門開于東次間,屋內西側形成“筒子房”格局,東梢間為帝后寢宮。寬大的支摘窗式樣樸素,欞條皆以“碼三箭”式相交,宮門亦不用隔扇式。正對宮門豎立祭天的“索倫竿”,此均為源自滿族民間的傳統風格。殿頂鋪黃琉璃瓦鑲緣剪邊,前后皆方形檐柱,柱頭飾獸面,檀枋施彩繪等,則是吸收漢、藏民族建筑藝術。
文溯閣
文溯閣建于1782年(乾隆四十七年)。專為存放《文溯閣四庫全書》而建,
另有《 古今圖書集成》亦存于閣內。是沈陽故宮西路的主體建筑,建筑形式仿照浙江寧波的天一閣,面闊六間,二樓三層重檐硬山式,前后出廊,上邊蓋黑色琉璃瓦加綠剪邊,前后廊檐柱都裝飾有綠色的地仗。所有的門、窗、柱都漆成綠色,外檐彩畫也以藍、綠、白相間的冷色調為主,這與其它宮殿紅金為主的外檐彩飾迥然不同。其彩繪畫題材也不用宮殿中常見的行龍飛鳳,而是以“白馬獻書”、“翰墨卷冊”等與藏書樓功用相諧的圖案,給人以古雅清新之感。采用黑色琉璃瓦為頂,主要是為了使整座建筑外觀風格相統一。 文溯閣后面,有抄手殿廊連接著仰熙齋,齋后為九間房,其中有芍藥圃、梧桐院等。這是乾隆皇帝“東巡”時的讀書之所。
金水橋
沈陽故宮博物院副院長李聲能透露,沈陽故宮正門前的“金水橋”屬于違規建筑,與整個風貌不相符。沈陽市文物部門已經下發了整改拆除通知限期拆除。
20xx年9月25日14時30分許,沈陽故宮東南側,在“金水橋”施工墻外,有一大片被圍擋圍起的施工工地。從圍擋的縫隙中可以看到,工地中一輛作業車正在施工。
最佳旅游時間
沈陽的春天和秋天時間短促,升溫、降溫幅度很大;夏季平 均氣溫24度,比南方涼快3-5度;冬季寒冷干燥,必須攜帶羽絨服或棉大衣。雨季主要在春、夏與夏秋之交。每年4-10月是沈陽旅游的黃金季節。你們來的正是時候。
當地特產
沈陽的美食佳肴歷史悠久,制作精湛,在滿族菜肴基礎上,借鑒和發展了傳統宮廷的精良技術,又薈萃了中國名菜之精華,形成了自己的獨特風格。 滿漢全席是最具有代表性的。由于歷史上,沈陽一直由少數民族和漢族輪流統治,因此也傳入了各民族的風味小吃。比如回民小吃馬家燒麥,滿族小吃那家白肉血腸,朝鮮族的打糕、烤牛肉、西塔大冷面等。沈陽也有自己的傳統小吃老邊餃子,老山記海城餡餅。
沈陽主要商業街區分布在中街(步行街)、太原街一帶。沈陽的大部分商廈營業時間一般是上午9:00開門,晚上10:00關門。五愛市場,位于沈河區風雨壇街,是全國五大集貿市場之一,是遼寧乃至東北地區服裝輕工批發市場,品種齊全、物美價廉。公交117路 、125路、 132路、 133路 、134路、 151路 、207路 、212路、 213路、 222路、 223路、 224路、 224路區間 238路 246路、 256路、 263路、 266路、 270路、 273路、 274路、 277路、 293路、 297路、 298路 、326路 、333路、 334路、 338路、 501路 、523路 、800路可達。南湖公園古文物市場,有幾十家店鋪經營著古玩、字畫、 印章、瓷器、玉器、木雕、珊瑚、珠寶翠鉆;還有遍體綠銹的歷代古錢。沈陽的名特產品,如御賜枕、羽毛畫、 絹花、彩石鑲嵌畫等,都能在這里覓得。每逢周日,這里格外熱鬧。
游客們游玩好沈陽的古遺址、古城址、古墓葬、古建筑、 烽火臺、邊墻和歷史紀念物、革命紀念物后。可以到具有現代性的娛樂場所去娛樂放松一下。
著名景點的導游詞 篇2
女士們先生們:你們好!我們現在乘汽車去長白山天池游覽。
首先,讓我把長白山的概況、歷史、旅游項目向各位介紹一下:
長白山位于吉林省東南部與朝鮮接壤的邊陲地區,是中國與朝鮮的界山,綿延約1000公里,中國境內的主峰白云峰海拔2691米,是東北第一峰。
天池對岸朝鮮境內的將軍峰是最高山峰,海拔2749米。
海拔2500米以上的山峰有16座。
部面積為8000平方公里。
長白山的特點是景觀從未經過人工雕琢、修飾、而是自然形成的。
長白山像個混沌初開的世界,有一種神秘色彩。
長白山是個“雄山托天地,1藏珍奇”令人神往的地方,給人以天地悠悠,壯闊超凡之意。
清朝吳兆騫的詩描寫長白山:
長白雄東北,嵯峨俯塞州。
迥臨泛海曙,獨峙大荒秋。
白雪橫千嶂,青天瀉二流。
登峰如可作,應待翠華游。
吳光騫的這首詩,蒼茫沉雄。
多豪放之氣。
筆力遒勁,體大思精。
文字生動,工整博麗,把長白山的雄偉景觀描繪的淋漓盡致,耐人尋味。
長白山是一座著名的休眠火山。
這座活火山在歷史上曾有過三次火山噴發。
第一次噴發是1597年,第二次是1688年。
而最這的一次噴發是1720xx年。
長白山經過數次的火山爆發之后,山頂上堆積了灰白色的浮石。
加上長年累月堆積著白雪,從遠處望去就是一座白雪皚皚的山峰,所以叫長白山。
長白山上氣候多變,多云多霧多雨多冰雹,使長白山區的形像變幻無窮,虛幻神秘,迷迷茫茫。
在盛夏季節。
風雨不定。
變化頻繁,有時一日之內,甚至一小時之內就可能發生幾次變化。
剛剛是驕陽直射焦灼似火;突然間狂風大作。
黑云滾滾,電閃雷鳴,大雨傾盆,山峰、湖面頃刻間淹沒在風雨之中;一會兒又風和日麗,山野如洗,景色格外迷人。
長白山9月下旬開始下雪,到來年6月冰雪消融,冬季長達8個月之久,最寒冷的月份是12月和1月,氣溫可達零下40多攝氏度。
長白山古稱不咸山,北魏稱徒太山、太皇山,唐朝叫太白山,金代始稱長白山。
清朝把長白山視為如祖發祥之地。
曾有一個美麗的傳說。
《清太祖武皇帝實錄》記載,滿族的始祖就降生在長白山腹地一個形如荷葉的小湖——布爾瑚里湖岸邊。
現在人們稱這個湖為“圓池”面積40000平方米。
相傳,很久以前,圓池上空飄來三朵彩云。
原來是三位仙女來長白山天池邀請小白龍去天庭赴宴。
天池盡在眼前,三仙女想洗耳恭聽洗耳恭聽一路的風塵,正巧,云頭下面紅花燦爛綠草如茵,碧水似鏡。
最小的仙女佛古倫對大姐恩古倫和二姐正古倫說“我們先在這洗個澡,再去天池辦事吧”三位仙女跳入湖中盡情地戲水玩耍。
忽然,飛來一群神鵲,其中一只口中叼著紅光閃閃的朱果,落在三仙女的衣裙上。
三位仙女急上岸,怕神鵲把衣裙叼走。
可是,神鵲只留下朱果就飛走了。
這顆朱果像顆紅寶石,可愛極了。
佛古倫愛不釋手。
穿衣時把朱果含在口中。
這朱果好似活物,一下落入腹中。
佛古倫立覺腹內鼓脹,流著淚對二位姐姐說:“我懷孕了,不能與你們上起回天庭了。”大姐勸慰她說:“你孕這是天意。等你身體變輕后,再回去也不遲。”
不久佛古倫生了一個男孩,這孩子一生下來就會說話,體貌非常奇偉,在長白山上能降服老虎,伏住黑熊。
三仙女又教他排兵布陣,治國愛民的道理。
這孩子很快成為一位智勇雙全的英俊少年。
一天,佛古倫在天池畔對她的孩子說:‘你是娘在圓池吞食朱果而生,你的名字叫布庫里雍順,你姓愛新覺羅。
你是奉天旨來到人世,你要去平定戰亂,撫育百姓。
娘也該死回天庭了。
愛新覺羅布庫里雍順告別了母親,乘柳茷順松花江飄流而下。
后來率領眾人創建了鄂多哩城,立國號滿洲。
曹雪芹的《紅樓夢》,開篇推出一塊頑石,寫了一個優美雋永,意味深長的神話故事,說女媧補天,煉得五色石36501塊。
獨一石沒用,遺于大荒山無稽崖青埂峰下。
該書用虛幻引喻的手法說賈寶玉是這塊頑石,離開大荒山,歷盡悲歡離合,也世態炎涼,又回到大荒山。
書中的大荒山實指現今的長白山,無稽則諧音寓意為“勿吉”(滿族先世祖族)青埂則諧音寓意為清根,即大清之根。
大清王朝對長白山十分敬畏,他們認為長白山是祖先居地,神的住所。
歷代王朝也奉為神明,頂禮膜拜,視為興王之地。
清朝對長白山祭祀和驗看一直沒有間斷。
長白山保存著完好的原始森林,站在高處,一望無際的1,刮起風來松濤聲宛如海浪聲一般。
在密林深處,古古木參天,遮天蔽日。
在本世紀三四十年代,就是50多年前的抗日戰爭烽火年代里,在1深處是我抗日聯軍的根據地,現在有的地方還保存著用原木搭蓋的搞聯密營,在樹上刮掉樹皮用刀刻的抗戰標語仍依稀可見。
我抗日健兒在日寇的瘋狂清剿和計伐下。
歷盡艱辛,英勇戰斗。
抗日英雄李兆麟同志所寫的《露營歌》中生動地反映了這種艱苦生活
“火烤胸前暖,風吹背后寒。”
“草枯金風疾,霜沾火不燃。”
“煙火沖起空起,蚊吮血透衫。”
有許多抗日的民族英雄喋血在這長白的森林中。
一首在長白山區流行的歌謠反映了人民群眾對抗日民族英雄楊靖宇將軍的懷念。
十冬臘月天,松柏枝葉鮮,
英雄楊靖宇,長活在人間。
長白山引人入勝之處是它那絢麗多姿的垂直景觀。
其特色在于我們從山腳下到山頂上雖在只有不足100公里的行程,卻可觀賞到歐亞大陸從溫帶到極地幾千公里植物生長變化的垂直景觀,領略到從溫帶到寒帶的不同自然景觀,如同走了半個世界。
隨著海拔高度的增加,氣候土壤、生物呈現明顯帶狀分布,上下相差懸殊,景觀變化無窮。
海拔1200米以下,地勢平緩,氣候溫和,是針闊葉混交林帶,生長著紅松松,柞樹、水曲柳、黃菠蘿、春榆等。
樹高數十米的長白赤松,枝干挺拔,修長嫵媚,頂部成傘狀,樹冠下部的枝條稍向下伸展,頗似迎賓手臂,在微風中翩翩起舞。
人們稱其為美人松。
在這些原始密林深處,生長著許多名貴中藥材。
請您注意觀察,如幸運還會發現一棵人參或天麻呢。
海拔1800米以下,土層較薄,氣溫冷濕,常年云遮霧罩,是針葉林帶。
這里生長著蒼松翠析,無一雜樹。
云杉、冷杉、落葉松的尖榙形樹冠格外俊秀美麗。
在森林中,陰暗潮濕是苔蘚最適宜生長的地方。
您如果有機會,請千萬要體會一下在這種綠色天然地毯上散步的樂趣。
海拔20xx米以下是清一色的岳樺林。
這里地形坡度陡,土層瘠薄,氣溫低,降水量大,風力強勁,年8級以上大風日達200多天以上。
因而這些岳樺樹枝常隨風向而傾斜,形成特殊的詐旗形樹冠,分枝和樹葉主要長在主干的背風一側。
這些岳樺林,樹干扭曲變形,樹皮則一層層被寒風撕裂,使人會為它們的那種百折不撓、頑強生息的韌勁所感動。
20xx米以上一直到山頂,則是高山苔原帶。
這里沒有樹木,只有綠茵茵的苔蘚和貼著地的杜鵑灌木叢。
恰如天然地毯一般。
有人說:長白山春看金達萊一片殷紅夏賞云霧松濤,一片綠色海洋;秋觀金色白樺,楓樹紅葉加蒼松翠柏,五色斑斕;冬看銀裝素裹,好比廣寒仙境。
各位朋友,到長白山旅游,可以根據不同興趣,選擇不同旅游路線,如:長白山觀光游、長白山植物考察游,長白山滑雪旅游、長白山徒步旅游、冬季登長白山游、人參之路旅游,長白山鄉土世術旅游、長白山觀鳥旅游、探索長白山天池怪獸之謎水旅游、露水河狩獵旅游、白河探驗漂流旅游、長春至長白山自行車或摩托車旅游、火山風光旅游、長白山原始森林浴旅游、東北三寶考察旅游等等,歡迎在座的各位及你們的親朋友好友再來長白山旅游。
人們常說:“不到長城非好漢”,而當今我們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1,在1983年游長白山時,不公拍了照,而且很感嘆地說:“不登長白山終生遺憾。”謝謝各位。
著名景點的導游詞 篇3
各位朋友、各位來賓:你們好!南溪山在市區南面將軍橋頭,離火車站約一公里,因南溪縈繞而得名。它有東西兩峰,彼此并列,聳拔千尺,北面的峭壁,山石潔白。雨后新晴,云霧初開,陽光照映在山石上,會發射出耀眼的光彩。
在古代“南溪新霽”就是桂林八景之一。南溪山的山洞多而奇,以北面的白龍洞最為有名。它的洞口高敞開闊,好像一間高大的石屋,石壁白色,有一石乳下垂,極似龍頭,所以叫做白龍洞。洞內有雙獅石、石筍迎春、白龍吐珠等奇景。出白龍洞往右行,便到玄巖,這是一個由鐘乳石組成的豐富多采的畫廊。此洞分為兩道。一道可到穿云巖,該洞巖道較短,常有云霧穿門,巖口有不少珍貴的石刻。左道可通觀音巖,它因洞口有一組鐘乳石酷似觀音菩薩而得名。
從觀音巖沿左側一條小路,可達龍脊洞。龍脊洞洞壁奇險,氣勢雄偉。現在這三洞已經貫通,從白龍洞入口,游到玄巖,再接著游龍脊洞,然后再出來。南溪山的外形像個巨大的馬鞍,馬鞍的凹處就是龍脊坳,這里嶙嶙巨石,若斷若續,東高西低,極像龍脊。龍脊坳的南側山腰有劉仙巖,洞內遍布宋明以來的石刻。出劉仙巖,便可到達一個上小下大的兩層圓洞,有石級盤旋上下,形似一個巨大的田螺,故名螺窟。
南溪山已被建成公園,園內竹林青蔥,松柏蒼翠。南溪橋南有一泉,名叫白龍泉,泉水清冽,古時曾進貢皇帝,所以又稱貢泉,現設飲泉茶室,供游人酌茗憩息。
著名景點的導游詞 篇4
無錫惠山古鎮地處無錫市西、錫山與惠山的東北坡麓,海拔高8米,東經120°16'、北緯31°34'。距市中心僅2.5公里,京杭大運河緊靠其北流經。無錫史前文化距今已4000余年,有錫山先民施墩遺址。它以地理位置獨特、自然環境優美、古祠堂群密集分布為特色,是無錫老街坊風貌保存完好的唯一街區。20_年6月,經國務院批準,公布惠山古鎮祠堂群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惠山古鎮已被納入世界文化遺產預備錄名單。
古鎮的文化底蘊豐厚,大運河支流惠山浜直達古鎮腹地。兩岸歷史文物林立,人文薈萃,又是無錫地名的發源地"無錫錫山山無錫"。
惠山古鎮各行業會所占一定數量,其中山貨公所、耍貨公所、石作公所、鹽業公所、建筑業行會,婺源會館等。成為古鎮亮點。惠山古鎮具有水陸二條交通線,水路由京杭大運支流三里至古鎮腹地,陸路離城五里,交通十分便利。
惠山寺始建于南北朝,香火旺盛。無錫的標志性建筑錫山龍光塔,始建于明萬歷間,是古鎮一景。唐代陸羽品宜茗者,惠泉第二,“天下第二泉”因之得名。惠麓一帶林茂石壑,泉水豐富,素有九龍十三泉之稱美譽。唐、宋惠山寺石經幢聳立古鎮中心。始建于北宋金蓮橋、唐聽松石床在古鎮中重要位子。唐皮日休詩“千葉蓮花舊有香,半山金剎照方塘,殿前日暮高風起,松子聲聲打石床”。明洪武初年600余年古銀杏,400余年古玉蘭,古香樟,根深葉茂。始建于明代的寄暢園、愚公谷舊貌依舊。
明代“千人報德坊”、“華氏四面牌坊”是古鎮牌坊群的佼佼者。惠山古鎮祠堂建筑群占居古鎮主體位子,始建于唐而盛于明清,先后出現120處祠堂建筑體,其中宰相祠堂九處,楚相春申君黃歇;唐相李紳、陸贄、張柬之;宋相司馬光、王旦、范仲淹、李綱;清代李鴻章。惠山祠堂群按規制可分為尚書祠、侍郎祠、御史祠、巡撫祠、忠節祠、貞節祠等,祠堂名目繁多。涉及80余姓氏,180余名歷史人物,是尋根問祖,追根溯源姓氏文化的源泉。
惠山老街立于惠山直街東端。街口豎立一塊石碑橫額。正面磚刻“五里香塍”四字,晚清竇承焯書;反面篆書“九峰翠嶂”。系邵寶八世族孫涵初所書。碑立于清咸豐六年。五里香塍,原為無錫西門至惠山的一條大道。1976年,京杭運河無錫段改道,五里香塍已被湮廢,近惠山一段建成林蔭大道,稱惠山直街,街上保持著江南民居老屋,經銷惠山泥人的店鋪林立,龍頭下有惠山泥人博物館,寶善橋有惠山泥人廠,街上有張巡廟。
著名景點的導游詞 篇5
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我們將要游覽的景點是被譽為“天下第一奇觀”和“阿詩瑪故鄉”的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石林,它位于昆明東南石林彝族自治縣境內。
石林風景區距昆明市區89千米,乘車需要近2個小時。
各位朋友,在中國旅游,人們有這樣的說法:到了北京登墻頭,到了西安看墳頭,到了桂林觀山頭,到了上海數人頭,到了蘇州看丫頭,到了昆明……,大家猜猜看該看什么“頭”呢?對了,有朋友說了:石頭!前面所提的墻頭、墳頭所指不用說了,而這石頭指的就是我們今天即將游覽的石林。不少游客說:不到石林等于沒到昆明。由此可見石林在云南旅游中的地位。另外我還要告訴大家的是我們云南省的旅游標志就與石林有關,那是什么標志呢,這個迷底我們到了石林后自然就能解開。正因如此,上至國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凡來昆明者必到石林一飽眼福。
現在我們的車子已駛離市區,腳下這條路就是通向石林的安石公路,它于1991年元旦正式通車,是云南省的第一條高等級公路,全長120千米,往東到石林,向西到安寧,連安楚、楚大公路,接滇緬公路,屬國道320、324線。有朋友會問,云南有高速公路嗎?有。云南省己實現以昆明為中心200千米范圍內主要干線公路的高等級化,并建成昆明至高明、昆明至玉溪、楚雄至大理等高速公路。隨著國家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我們的公路建設將會有更大的發展。
現在車子正行駛在昆明市官渡區的轄區內。官渡區是昆明市所屬的五區之一,是各郊縣區中鄉鎮企業較發達的一個區。各位請看前方,那里壽渡區所轄的一個彝族鄉——阿拉鄉。彝族的一個支系,頭戴雞冠帽的撒梅人就世居于此。
現在我們已經到了有花卉之鄉、水果之鄉、蔬菜之鄉美譽的呈貢縣境內了。說到“呈貢”朋友們可能會感到陌生,但提到斗南大家一定不陌生了。也許您家中的花瓶中就曾插過呈貢斗南的鮮切花呢。現在呈貢縣斗南鎮已成為我國最大的鮮切花生產基地和交易中心之一,這里的鮮花行銷全國,遠銷海外。這里傳統名花有康乃馨、玫瑰、滿天星等。現又引種了百合、鶴望蘭(又稱天堂鳥)、非洲菊、紅掌等等名貴花齊。我還要告訴大家的是在斗南花卉買賣不論支而論斤,各位回家前別忘了買幾斤鮮花帶回去。除花卉外,呈貢的果蔬也非常有名。而水果中又以寶珠梨最負盛名,傳說呈貢之名就是因寶珠梨而得來的。相傳在宋代大理國時期,大理賓川雞足山高僧寶珠和尚到都闡城(今昆明)講經,隨身帶來幾株大理雪梨樹苗,并將苗與呈貢的優質梨種嫁接,不想結出的果實個大、味甘、肉嫩、水多。由于梨樹苗是由寶珠和尚帶來的,所以當地人稱之為寶珠梨。據說在元代此梨是專供梁王食用的,還曾經作為貢品上貢朝廷。皇上吃后贊不絕口,要求年年進貢,并下令把原千戶所改名為“呈貢”。元朝皇上是否真吃上寶珠梨史籍中無據可查,但我要建議大家,如果有機會一定要品嘗一下我們的寶珠梨。俗話不是說嗎:“要知道梨子的滋味就要親口嘗一嘗。”
現在我們往里走。各位請駐足,抬頭看:在兩峰之間夾有一搖搖欲墜的巨石。這里用“千鈞一發”來形容最貼切不過。大家過的時候一定要輕手輕腳,屏住呼吸,不然那巨石就會掉下來。好了,過了千鈞一發,各位可以放心了。其實這塊巨石在這里“定居”已經三百多萬年了,經歷了無數次地震的考驗,是不會掉下來的。
沿途走來,石峰如劍,直刺青天。這里是劍狀喀斯特表現最典型的地方,游人稱為刀山火海。
著名景點的導游詞 篇6
尊敬的各位游客:
歡迎您來到美麗的恐龍公園。公園北靠濰河、東臨扶淇河,四面環水,占地1000多畝,是一處集觀光、休閑、健身、娛樂于一體的恐龍文化主題公園。
20_市政府投資3000多萬元,以綠化、美化、亮化為重點,進行了大規模的改造提升,形成了七大功能區,實現了“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景觀效果。園內栽植各類樹木達數十萬株,其中,古樹大樹萬余株,綠地率達到85%,是諸城的“城市綠肺”和“森林氧吧”。人工湖與濰河相通,水質清澈,生長著濰河鯉魚、鰱魚、草魚等多種魚類,吸引了大量的白鷺、水鴨、喜鵲等鳥類在此棲息,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在此得到了新的詮釋。恐龍公園已成為市民賞花、觀綠、垂釣、健身、休閑的好去處。
您現在經過的這個廣場名為恐龍文化廣場。廣場的中心是一條鴨嘴恐龍的圖案,周圍栽植有99棵柿子樹,象征著“九九長遠、事事(柿柿)如意”。
您現在即將進入科普體驗區,它的主體建筑是恐龍博物館,建于1997年,建筑面積5400平方米,外形像八條巨龍相抱互擁,平視似古埃及金字塔,給人以騰飛輝煌的印象。它鑲嵌在恐龍公園中,與水、樹相互映襯,增添了生氣靈氣;與龍塔、白堊紀恐龍地質公園及臧家莊分場館、皇龍溝恐龍足跡館串珠成鏈,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恐龍文化精品線路。請各位游客隨我進入恐龍博物館參觀。
著名景點的導游詞 篇7
各位旅客朋友們:
大家好!
荊州市位于湖北省中南部、江漢平原腹地,東望省會武漢、西接長江三峽,南與湖南常德、岳陽、益陽交界、北與荊門毗鄰。轄荊州、沙市兩個區和公安、監利、江陵三個縣及松滋、洪湖、石首三個市。總國土面積483平方公里,總人口630萬。
荊州城早在四千多年前的夏代就已經形成,它是大禹治水定天下,定下來的九州之一,因為它管轄范圍很大,包括湖北、湖南,兩廣邊界和河南南陽盆地,而且靠的是湖北省南漳縣西邊的荊山山脈,當時古人按照依山傍水定地名的慣例定它為荊州。這個城市的特點就是一城二名,既叫荊州城,又叫江陵城,江陵城的來歷是兩千六百多年以前成立了江陵縣,江陵這兩個字的意思就是遠處無高山,近處皆陵埠,也就是遠處沒有高山,近處都是丘陵和水的意思。千里江陵一日還的詩句,說的就是這個城市。
現在咱們所在的位置是荊州市的沙市區,不知道在座的朋友有沒有來過我們沙市的呢?沙市原先是個輕工業城市,特別是紡織業比較發達,而且還有幾個比較有名的企業,比如說活力28我想大家應該都知道吧。另外呢,沙市最早的時候也不叫沙市,叫沙石,可能是因為原來這里石頭比較多的原因吧。原來它是長江上比較熱鬧的一個碼頭,早在1895年,清政府跟英國簽定的(馬關條約)里面有一條就是在長江上開辟五個通商口岸,那么沙市就是這五個通商口岸中的其中之一。
荊州市是楚文化的發祥地,中外聞名的三國古戰場,湘鄂西革命根據地的中心,是國務院首批公布的全國24座歷史文化名城之一,地處長江三峽旅游線、古三國旅游線、楚文化旅游線上,人文景觀很多,歷史遺跡遍布全市,現有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5處:雞公山遺址、楚紀南城、八嶺山古墓群、荊州古城墻、湘鄂西革命根據地舊址;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2處,市9(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500余處。荊州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三國時,魏、蜀、吳為奪取荊州,不是留下了劉備借荊州、關羽大意失荊州等許多動人的故事,而且留下了大量的三國遺址。主要有江陵的關公點將臺、馬跑泉,洪湖的曹操灣、烏林寨,監利的子龍崗、華容道,石首的繡林鎮、劉郎浦,公安的孫夫人城等。荊州城有保存完好的古城墻,歷經1800多年,古貌猶存。現存城規模之大保存之好,為我過南方所僅有,在全國也為數不多。城內有建于唐代的開元觀、玄妙觀,建于明代的太暉觀,建于清代的文廟、關廟和鐵女寺。據考古發現、,荊州早在五千年前就是原始人類生存的地區,城北的雞公山就是五萬年至二十萬年前的一處舊石器時代的遺址。五、六千年前,人類在荊州大地上創造了燦爛的屈家嶺文化和石家河文化。春秋戰過時代,青銅器冶煉技術,煅鑄鐵技術,絲織刺繡技術和漆器工藝技術都處于世界領先水平;老莊哲學、楚辭文學和音樂舞蹈也都登上了古代世界文明的殿堂。楚故都紀南城及其周圍,有楚城遺址5座,楚文化遺址83處,大型古墓800多處,其中包括18個楚王的葬墓。三國時期,諸葛亮稱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過也。魏、蜀、吳三國的眾多政治家、軍事家圍繞荊州斗智斗勇,留下了無數膾炙人口的故事和許多三國勝跡。
著名景點的導游詞 篇8
各位游客:
大家好!
我是海星旅行社的導游傅灼,很榮幸擔任本次導游。這次我們游覽的景點是當陽的名勝古跡—玉泉寺。
大家請看,正前方三圓門上“三楚名山”四個大字,為我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先生題寫。何謂“三楚名山”呢?我給大家解釋一下。漢時以淮北沛、陳、汝南、南郡為西楚;以彭城之東海、吳、廣陵為東楚;以衡山、九江、豫章、長沙為南楚。合稱“三楚”,“三楚名山”即楚國的名山。大家向前走,現在我們來到玉泉寺最著名的地方—大雄寶殿。我們眼前有三尊佛像,他們各代表什么呢?他們代表中、東、西三方世界中的佛,殿正中釋迦牟尼佛是佛教教主,他原是古印度釋迦族的一位王子,后來他拋棄王位,出家修行成佛。釋迦牟尼佛結跏趺坐,左手橫置在左足上,右手向上屈指作環形,名為“說法印”。這是說法相,表示說法的姿勢。釋迦佛左邊供奉的是東方凈琉璃世界的藥師佛,結跏趺坐,左手持缽,內盛甘露,右手持藥丸,表示他能醫治世人之疾苦。釋迦佛右邊供奉的是阿彌陀佛,結跏趺坐,雙手疊置足上,掌中有一蓮臺,表示他能接引眾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大家請跟我來,現在我們到達的地方是有名的珍珠泉。當陽縣志稱此泉為“馬跑珍珠泉”,為什么呢?相傳當年關羽帶兵路過此地,人困馬乏,找不到一滴清水。赤兔馬望了望紅臉主人,又看了看紅色泥土,伸出前蹄刨了一陣,蹄窩里竟涌出一股股清泉,解除了人馬的焦渴,故稱“馬跑泉”。
著名景點的導游詞 篇9
南岳衡山為我國五岳名山之一,位于湖南省衡陽市境內,七十二群峰,層巒迭嶂,氣勢磅礴。素以“中華壽岳”、“五岳獨秀”、“文明奧區”著稱于世。現為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全國文明風景旅游區示范點和國家AAA-旅游區。年接待中外游客300余萬人次。
中華壽岳南岳壽文化源遠流長,《星經》載:南岳衡山對應星宿28宿之軫星,軫星主管人間蒼生壽命,南岳故名“壽岳”。宋徽宗在南岳御題“壽岳”巨型石刻,現仍存于南岳金簡峰皇帝巖。康熙皇帝親撰的《重修南岳廟碑記》首句即為:“南岳為天南巨鎮,上應北斗玉衡,亦名壽岳。”再度御定南岳為“壽岳”。歷代史志也常以“比壽之山”、“主壽之山”等敬稱歷代南岳衡山。《辭源》釋“壽岳”即“南岳衡山”,南岳因而譽稱“中華壽岳”。
歷史悠久南岳始封于唐虞,是古代帝王巡狩祭祀的地方。相傳堯舜禹來此祭祀社稷、巡疆狩獵;大禹曾在此殺馬祭告天地,得“金簡玉書”,立“治水豐碑”,現留下白馬峰、金簡峰和禹王城等古址。古今往來,李白、杜甫、韓愈、柳宗元、朱熹、王船山、譚嗣同、-、-、郭沫若、田漢、陶鑄、-、-、-等歷代著名思想家、軍事家、政治家和文人騷客慕名而來,在南岳留下了3700多首詩、詞、歌、賦和375處摩崖石刻,是中華民族文化藝術的寶庫之一。
五岳獨秀南岳古木參天,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并舉,歷來是人們旅游、避暑勝地。景區自然植物1200多種,9處原始森林,其中珍貴樹種150多種,有東晉時代的銀杏、明代的古松、世界罕見的絨毛藻莢、富有神話色彩的搖錢樹、連理枝。祝融峰、水簾洞、方廣寺、藏經殿、以其高、奇、深、秀”自古贊譽為南岳“四絕”。南岳四季景色宜人,春賞奇花、夏觀云海、秋望日出、冬賞雪景,更是令人心曠神怡,流連忘返。
佛道并存南岳佛、道教同居一山,共存一廟之特色,為中國名山一絕。在中國佛、道教史上,南岳佛、道教占有重要的地位,尤其在日本和東南亞地區乃至世界都有很大的影響。早在西周期間,道教就在南岳開辟洞天福地,至唐代出現“十大叢林”、“八百茅庵”之盛況。兩教具教義經典,并最終形成了佛道同尊共榮的特色。隨著黨的宗教政策的逐步落實,南岳佛道兩教籌集8000多萬元,先后修復被_破壞的寺觀宮殿10余處,增加藏經10萬余冊。
著名景點的導游詞 篇10
海陵島位于南海之濱,陽江市西南端,為廣東第四大島。該島交通便利,經廣湛高速公路至廣州僅3.5小時,是粵西、粵東、粵中的海上中轉站。全島陸地總面積109.8平方公里,1992年6月18日,經廣東省人民政府批準設立海陵島經濟開發試驗區,轄海陵、閘坡兩鎮。除宋太傅張世杰廟址和陵墓、古炮臺等名勝古跡外,還有10多處沙灘可供開發為海水浴場,享有"東方夏威夷"、"南方北戴河"之美稱,是一顆鑲嵌在南中國海岸上的明珠。
島名為“海陵”,有人說因島上有個張太傅的陵墓,“海上的陵墓”那自然就是“海陵”了。張太傅就是南宋末年的大忠臣張世杰,曾官至太傅樞密使,大約相當于國防部副部長罷。南宋祥興二年(1279年),新會涯門那場海戰慘烈悲壯,陸秀夫背著才九歲的宋帝趙昺跳海自盡了。張世杰率領宋軍殘部繼續展轉抗敵,最后在這一帶不幸遇臺風犧牲,遺骸被收葬在這島上的赤坎(力岸)村。但是,古陽江在南朝還屬宋康郡時(約432年),便有海陵令(縣)。即是說,在張太傅之前800多年,已經有“海陵”這地名。
那么,這名字最初是怎么來的呢?原來,海陵島原名叫螺島(或螺洲),那是因為他的地型像一只橫放著的海螺殼。后來,隨著地質變化,漸漸從海中浮起來,變成了望不盡頭的“海上丘陵”了,這才叫海陵。我們前面這座草王山上有只巨大的石蟾蜍,別看它屹立在山頂,仔細看看,石上還有許多蠔殼呢。莫非是人們粘上去的?要不是從海上來的?原來這蟾蜍石就是海上的一塊礁石,據史書記載:“海陵舊名螺洲,又名螺島。最高者草王山,山上有磐石,非人力可致,而粘蠔殼。”這就是海陵由一塊海上礁石變成現在的海陵島見證。
廣東著名景點的導游詞2
橋溪古韻景區毗鄰雁南飛茶田,景區旅游資源豐富,特別是明、清時期興建的十六座客家傳統民居建筑保存完好,質樸卻又不失宏偉,百年古民居——繼善樓的建筑規模和建筑藝術以及營造的文化氛圍是客家建筑的一朵奇葩,石橋、溪水、民居、古樹構成一幅秀美的客家田園風光畫卷,先后評為廣東省十大最美古村落等榮譽稱號。橋溪古韻景區是可以體驗客家原生態的民風民俗、了解客家古民居的建筑藝術、發現客家人崇文重教的文化傳統、感受十里橋溪山水的迷人風光、探尋明朝末代太子朱慈烺的歷史謎蹤。
梅州雁南飛背靠陰那山省級風景名勝區,風景優美,是個可以出攝影作品的地方。是一個融茶葉生產、生態公益林改造、園林綠化、旅游觀光、度假于一體的生態農業示范基地和旅游度假村。
景區包括:雁南飛神石,雁南飛大道,游客中心和茶情閣,茶藝表演,會議中心,圍龍大酒店,圍龍食府,笑傲江湖瀑布,龍那山生態谷,仙茶閣,高級別墅區。還有各種景區特產,美食,文化,等你去了解。
梅縣雁南飛茶田地處廣東省梅縣雁洋鎮境內,占地面積667公頃,是把農業與旅游有機結合,融茶葉、水果的生產、園林綠化和旅游度假于一體的生態農業示范基地和旅游度假村。雁南飛茶田依托優越的自然生態資源和標準化生產的茶田,以珍愛自然、融于自然的生態為理念,完美體現中國博大精深的茶文化和客家文化為內涵開發旅游度假,吸引了眾多游客。配套有獨具客家特色的圍龍大酒店、歐陸風情的豪華別墅、華貴典雅的圍龍食府、古樸的茶情閣、清靜怡人的仙茶閣、多功能會議廳等完整的旅游及會議配套設施,以及專業的客家歌舞藝術團。客家飲食文化,在這里得到傳承和發揚,雁南飛創立的新客家菜系,是客家飲食的繼承和改良。
著名景點的導游詞 篇11
歡迎大家來到宏佛塔!我是你們的導游,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為了便于大家參觀游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紹一下宏佛塔。
“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自古以來就是中國人樂善好施的通俗用語,也是扶危濟貧、救死扶傷義士們的謙遜之辭。既使在現代的文藝作品中,這句話也是拯救眾生性命的主人公們脫口而出的慣用語。那么究竟什么叫“浮屠”呢?這并不是每一個中國人都能回答的問題。其實,浮屠就是佛塔,雖然佛塔對于所有的中國人而言并不佰生,但如果要問“佛塔是用來作什么的?”仍然是一個不容易回答的問題,這就需要我們首先去了解佛塔的來歷、用途,以及它的類型、結構等等。
塔,梵文稱作Stupa,在古代的印度就是墳冢的意思。從印度的梵文譯成漢文之后,曾經出現了佛圖、浮屠等音譯名稱,和方墳、圓冢、高顯等意譯名稱。而“塔”則是古代的中國人給予這種印度傳來的建筑的一種很形象化的名稱,最早見于晉代葛洪寫的《字苑》一書。相傳佛祖釋迦牟尼涅槃以后,弟子們把他的遺體火化了,遺骨在火光之中凝結成了五彩斑爛、擊之不碎的結晶物,稱作舍利子。相傳釋迦還遺留下了他的身骨、頭頂骨、牙齒、毛發、指骨等等,都是佛的舍利子。當時有八個國家的國王聽說釋迦涅槃了,都帶領兵將前來爭奪佛祖的舍利,最后他們分別得到了一份,按照印度古老的傳統習俗在自己的國家建塔供養了起來。這些佛塔的下面都有地宮,里面都珍藏著釋迦佛祖的舍利。由于佛教信徒們將釋迦佛祖的舍利子視為一種至高無上的神圣物品,所以佛塔就不僅成為了釋迦涅槃的象征,更是佛家弟子們頂禮膜拜的對象了。佛教認為:信徒們如果能經常性地環繞著佛塔作禮拜,就可以在來世獲取無上的功德和福報。所以,環繞著佛塔作右旋禮拜,也就成為當時的僧侶們每日必作的功課了。不僅如此,就是建造佛塔本身也是一項功德行為。在釋迦涅槃二百多年以后,印度孔雀王朝的阿育王就曾經打開了最早的八個舍利塔中的七塔地宮,取出舍利子,把它們分成許多份,然后在他傳播佛教的廣大區域內普遍建塔供養。這種作法還經常被后世的佛教信眾所效仿。時至今日,佛祖的舍利塔遍布于中亞、東亞、南亞和東南亞各地區,在中國的大地上,古塔的數量就有上萬座。
著名景點的導游詞 篇12
歡迎大家來到素有“文獻名邦”之稱的大理旅游。
大 理
大理是滇西高原上的一座美麗的城市,是白族的主要聚居地,豎務院批準的首批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之一,并且豎家重點風景名勝區。
大理古稱葉榆,因五代時白蠻首領段思平建立了大理國而得名。唐宋時,大理是云南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大理的名勝有蒼山、洱海、古城及蝴蝶泉,我們今天要游覽的是崇圣寺三塔,它已成為大理旅游的標志。
崇圣寺概況
崇圣寺位于大理古城北1.5公里處,東臨洱海,西靠蒼山應樂峰。
崇圣寺建成的時間為南詔國后期,為南詔國第十代王勸豐佑時(824—859年)所建。建成之后即為南詔國和大理國時期佛教活動的中心,到大理國時成為著名的皇家寺院。故崇圣寺有“佛都”之譽。
崇圣寺又名三塔寺,也就是我國明代旅行家徐霞客在《滇游日記》中所寫的三塔寺和現代武俠小說大師金庸在《天龍八部》中所提到的天龍寺。崇圣寺壯觀的廟宇建筑在清咸豐同治年間燒毀,只有三塔完好地保留下來。
崇圣寺中的“圣”指的售音,大理地區觀音崇拜極盛,一年一度的三月街也稱觀音街。《續云南通志》記載:“崇圣寺前有三塔,寺內有觀音像,高二丈四尺,唐蒙時董善明鑄。”
1961年3月,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首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_年被評為全國AAAA級旅游區。
崇圣寺到了,請隨我下車。
塔的基本知識
進入大門,我們就能清楚地看到位于臺階之上的三塔。前方正中較大的稱千尋塔,兩側位置靠后的塔規模較小一些。
塔起源于印度,最早用于藏佛的舍利,形狀為一個半圓形墳冢。傳人中國后,與中國傳統建筑相結合,演化出豐富的形式,有樓閣式、密檐式、覆缽式、金剛寶座式等。我們現在看到的三塔均為密檐式。
大理地區盛行建塔,除三塔外,還有一塔、蛇骨塔等。
千尋塔
千尋塔全名為“法界通靈明道乘塔”,建于唐代南詔勸豐佑時期,據說是唐代恭韜、徽義兩位工匠用了48年時間設計建造的。
千尋塔矗立在兩層高大的臺基上,塔高69.13米,共有16層,是我國少有的層數較多的偶數層塔。
塔的結構為密檐式空心磚塔,塔心中空,古時有井字形樓梯供人攀登。
自下而上由塔基、塔身和塔剎三部分組成。塔身每層正面中央開券龕,龕內有白色大理石佛像一尊,兩邊龕為窗洞。兩層窗洞的方向交替錯開,以利于塔內的采光和通風,同時交錯開窗有利于塔的堅固性。
塔檐越往上間距越小,自第三、四層起逐漸向內收束,最后收束于塔頂。使得塔身的外形輪廓不是僵硬的直線向上,而是呈上下向內收,中部微凸的曲線,其形制與西安小雁塔略同。
以前塔頂四角各有一只銅鑄的金翅鳥,傳說用以鎮壓洱海中的龍妖水怪。
照 壁
塔正中朝東一面有一照壁,照壁上有“永鎮山川”四個楷書大字,每個字高1.7米。為明代黔國公沐世階所書。
題這四個字的原因有兩種說法,一種認為大理地區水患多,“永鎮山川”意在鎮服水患,塔頂的大鵬金翅鳥也是鎮龍之物;另一種說法是大理被納入明朝的版圖后,鎮守云南的黔國公(沐英之孫沐世階)題下“永鎮山川”意在誓死鎮守云南山川。。
小 塔
南北兩座小塔與千尋塔在平面布局上呈一等腰三角形,距千尋塔的距離均為70米,兩小塔相距97.5米。
它們的建筑年代晚于千尋塔,大約在大理國時期,相當于中原的五代時期(公元12世紀左右)。
兩座小塔均為十層八角形密檐磚塔,高42.19米,每層分別雕券龕、佛像、蓮花等,塔身外涂抹一層白色泥皮,塔頂有傘形銅鈴和三只銅葫蘆。 l
特 點
對于三塔,我們可以總結出以下三大特點:
①千尋塔為16層,小塔為lO層,均為偶數層塔,與中原盛行的奇數層塔截然不同;
②千尋塔的外形輪廓是上下向內收縮,中部凸出,呈現出柔和的曲線美;
③據說建造三塔時采取了“堆土建塔,挖土現塔”的建筑方式。
三塔建成1000多年以來,經歷了長期的風雨剝蝕和多次地震的考驗,塔基依然穩固,塔身也未見明顯傾斜(據載,明正德己亥年,即公元1520_年5月6日大地震,城內房屋倒塌99%,而三塔巋然不動,僅震落千尋塔塔頂寶剎,可見三塔具有很高的建筑技術水平)
路中這塊石頭是有名的蛙鳴石,用石頭撞擊它會發出青蛙的鳴叫聲。
文物陳列館
繞過三塔,路的兩旁這兩個陳列館是崇圣寺三塔文物陳列館,里面陳列著在維修三塔的過程中發掘出土的南詔、大理國時期的各種文物680余件。其中包括了《金剛般若經》圖卷、《大陀羅尼經》、純金觀音像、金質釋迦牟尼坐像等以及大量珍珠、瑪瑙、水晶、珊瑚、繪畫等珍貴文物,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是研究南詔、大理國歷史的實物資料。
正面這座樓就是南詔建極大鐘的鐘樓,右邊有一個三塔聚影池,在這里可以欣賞到“六塔”。
鐘 樓
南詔建極大鐘鐘樓,原名為勝概樓,始建于南詔建極十二年(公元871年),為重檐木構建筑,毀于清咸豐同治年間,現在我們看到的這座樓重建于1997年,高19.97米。
原來的大鐘稱為“建極大鐘”,鑄于南詔建極十二年(公元871年),徐霞客曾在《滇游日記》中這樣寫道:“鐘極大,徑可丈余,而厚及尺,其聲聞可八十里。”當時大理著名的十六景中有一景就是“鐘震佛都”。寺內的巨鐘與大殿同時毀于清咸豐至同治年間,現在重鑄的建極大鐘,是由北京古鐘博物館據史料設計,由南京晨光機器廠鑄造。鐘高3.86米,直徑2.138米,重16.295噸。目前為中國第四大鐘,云南第一大鐘。
鐘外壁鑄有精美的圖案:上層為六幅波羅蜜圖案,分別為妙法波羅蜜、勝葉波羅蜜、慈音波羅蜜、金剛波羅蜜、智寶波羅蜜和大輪波羅蜜;下層為六幅天王像,分別是:多聞天王、天主帝釋天王、持國天王、增長天王、大梵天天王和廣目天王。
鐘樓的后面是雨銅觀音殿。
雨銅觀音殿
雨銅觀音殿為五開問單檐歇山頂木構建筑,毀于期間,于1999年重建。殿高29.99米,占地面積8 100平方米。
殿內正中供奉著站立的雨銅觀音像。原像鑄于南詔中興二年,即唐昭宗光化二年(公元899年),后被毀,1999年重鑄。像高8.6米,蓮花座高1.8米,下面的須彌座高2.2米。觀音像及蓮花座均為銅鑄貼金,共耗費銅11噸。、
相傳當年在鑄造這座觀音像的過程中,鑄到一半銅便用完了,這時天上下了一場雨,奇妙的是,落下的不是水珠而是銅珠,人們收集起這些銅珠便鑄完了觀音像,所以取名雨銅觀音。
左邊分別供奉著梵僧觀音和負石觀音;右邊分別供奉著水月觀音和阿嵯耶觀音。他們都是阿嵯耶觀音的不同化身。
二樓四周墻壁陳列著的是《南詔國史圖傳》和《大理國描工張勝溫畫梵像卷》的復制圖。
三樓現為觀音文化展。
各位朋友,三塔景區的游程就要結束了,祝大家旅途愉快!
著名景點的導游詞 篇13
早知曲阜是孔子的家鄉,這是我仰慕已久的地方。于是,今年的暑假我和爸爸媽媽就一起去到曲阜參觀著名的三孔——孔廟、孔府、孔林。
首先,我們去了孔廟。在中國,孔廟有很多,但歷史最久、規模最大、等級最高應屬位于山東曲阜市南門內的第一座孔廟,它又稱圣廟,與北京故宮、承德避暑山莊并稱東方三大古建筑群。我們沿著護城河慢慢向前走,導游阿姨邊走邊介紹說:“護城河是一條很奇怪的河,它不是順道而行的,而是逆行的……”聽著聽著,不知不覺中我們漸漸地走到了孔廟。
走進大門,“金聲玉振”四個大字在陽光的照射下閃閃生輝。“這個石門究竟有著怎么樣的來歷呢?”我心里暗想,終于,我把這個疑問說了出來,“孟子對孔子有過這樣的評價:‘孔子之謂集大成。集大成者,金聲而玉振之也。金聲也者,始條理也;玉振之也者,終條理也’。‘金聲’、‘玉振’表示奏樂的全過程,以擊鐘開始,這就是金聲,以擊磐告終,這就是玉振。以此象征孔子思想集古圣先賢之大成,贊頌孔子對文化的巨大貢獻。為了紀念這個小典故,后人把孔廟門前的第一座石坊命名為‘金聲玉振’。”導游阿姨應聲回答,真不愧是導游阿姨啊!
走完孔廟,那當然要走走孔府啦!孔府是孔子的子孫后代住的地方,孔府有大廳、有大堂、有樓房。東邊是廟,西邊是學堂,中間是建筑物。建筑物十分高大、雄偉。孔府的后花園里有池塘,池塘里有許許多多的小錦鯉,在池塘里自由自在地游來游去。
最后,我們去了孔林,孔林是孔子及世世代代子孫的墓地,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家族墓地。園內古木森森,林下墓家累累,碑蝎林立,石儀成隊。
著名景點的導游詞 篇14
西安事務眷念館,位于陜西省西安市開國路69號(原金家巷1號張學良第宅內)。1982年,國務院將這里辟為西安事務舊址,并成立西安事務眷念館,列入世界重點文物掩護單元。
原張學良第宅建于1932年,為對象分列三座三層磚木布局西式樓房,附近筑砌青磚圍墻,大門開在北墻正中。東樓是構造樓,中樓是客堂、集會會議室,西樓是張學良居室。1936年12月12日,愛國將領張學良、楊虎城在西安逮捕了悲觀抗日、起勁的蔣介石,發作了震驚中外的西安事務。事務產生后,中國共產黨主張僻靜辦理,以毀壞東瀛鬼子帝國主義和百姓黨親日派的詭計,促成國共相助,連合抗日。12月17日,周恩來受中共中央委托,帶領中共代表團赴西安同張、楊協商,與蔣介石會談,迫使他接管遏制內戰同等抗日的主張。西安事務的僻靜辦理,成為時事轉換的關節,實現了由內戰到抗戰的轉變,促進了抗日民族同一戰線的形成和成長。
周恩來、葉劍英比及西安后,即住在張第宅的東樓,在中樓與張學良、楊虎城交涉,并和二人與南京當局代表宋子文等會談。止園是楊虎城第宅地址地,位于西安市北大街青年路北側。建于1933年,主樓為傳統宮殿式構筑。西安事務前夕,張、楊在這里密商動員兵諫,周恩來也曾親臨止園商談,促成西安事務僻靜辦理。
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楊虎城在中國西安動員兵諫,欺凌蔣介石抗日的變亂。1935年,中國共產黨宣布《八一宣言》,提出抗日民族同一戰線的主張。世界人民的抗日行為進入新的飛騰,蔣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越發不得民氣。在西北擔負剿共使命的東北軍與西北軍厭煩內戰,力主抗敵,在世界抗日行為飛騰的敦促下和中國共產黨抗日同一戰線政策的影響下,兩軍率領人張學良、楊虎城等開始與共產黨及赤軍產生接洽,起源奠基了三方連合抗日的政治基本。
蔣介石于1936年12月4日飛抵西安,要挾張學良、楊虎城:如不加緊“剿共”,即將張學良、楊虎城兩部別離調往安徽、福建,由中央軍進駐西北。張學良、楊虎城力勸蔣介石聯共抗日,蔣加以拒絕。兩位愛國將領遂毅然抉擇實施兵諫。12月12日破曉,張學良的衛隊進抵蔣介石駐地臨潼華清池,與蔣的衛隊交火。蔣聞槍聲,急促越后墻逃脫,貴州導游詞,爬上山坡潛伏,被張學良的衛隊搜刮發明后捕捉。同時楊虎城手下將留居城中的蔣介石高級黨、政、軍官員陳誠等10余人拘押。張學良、楊虎城于12日連忙公布打消“西北剿匪總部”,創立抗日聯軍西北姑且軍事委員會,張學良、楊虎城分任正、副委員長。通電世界提出改組南京百姓當局,遏制內戰,開釋救國會首腦及統統政治犯,開放公眾愛國行為,保障人民會議、結社自由,實施孫中山遺囑,召集救國集會會議等8項主張。同時致電中共中央,要求派代表到西安共商連合抗日大計。西安事務產生后,南京百姓當局中以何應欽為首的親日派主張襲擊西安,借機擴大局勢,篡奪蔣介石的統治權利,進一步與東瀛鬼子妥協。英、美帝國主義及親英、美的宋子文、孔祥熙則但愿事務僻靜辦理,以維護蔣介石的統治職位和英、美在華好處。宋子文、宋美齡委托英籍參謀端納飛西安探視環境。16日,何應欽就任“討逆軍”總司令,并響應作了軍事陳設,派飛機轟炸西安鄰近地域。
中共中央說明白海表里形勢,確定了僻靜辦理事務的目的。17日,以周恩來為首的中共代表團達到西安,與張學良、楊虎城誠心交涉,并訪問各方人士,武斷主張僻靜辦理這次事務。22日,宋子文、宋美齡飛抵西安開始與張學良、楊虎城及中共代表交涉。24日,告竣了改組百姓黨與百姓當局、遣散親日派、容納抗日分子、開釋上海愛國首腦、開釋統統政治犯、保障人民權力、聯共抗日等項協議。周恩來曾接見蔣介石,蔣暗示以人品包管,推行上述協議。25日下戰書,張學良護送蔣介石飛離西安。事務的僻靜辦理,敦促了國共兩黨再次相助,實現連合抗日,中國由此實現了從海內戰爭到世界抗戰的巨大轉變。但蔣介石其后背信棄義,使張學良遭恒久羈系,楊虎城慘遭殺戮。
著名景點的導游詞 篇15
各位游客:
你們好,歡迎你們來到五指山旅游,我是你們的導游__。
五指山市位于海南島中南部腹地,是海南島中部地區的中心城市和交通樞紐,市區海拔328.5米,是海南島海拔最高的山城。五指山周圍群山環抱,森林茂密,是有名的“翡翠山城”。五指山地區冬暖夏涼,不受寒潮侵襲,也不受臺風影響。由于獨特的氣候條件,使五指山生物種類繁多,植被分布為熱帶自然景觀。這里山清水秀,四季如春,有“天然別墅”之稱。
五指山,海拔1867米,坐落瓊中縣境內,為海南島第1高峰。偏西為黎母嶺,其中鸚哥嶺海拔1812米,為海南島第2高峰。五指山脈呈北東—南西走向,山體蜿蜒長15公里,上覆厚層花崗巖,東北段破碎低矮,西南段完整高聳。主峰在西南端,山峰起伏如鋸齒,多懸崖峭壁。山間盆地、丘陵錯落分布于山脊兩側,呈多級地形。五指山為萬泉河、陵水河和昌化江等河流的分水嶺。山脈東南麓位于迎風坡上,又為臺風路徑所經,年降水量2866毫米,是海南著名暴雨中心,也是全島雨量最多地區。
五指山森林成片,生長茂密,種類繁多,群落層次多而復雜,垂直地帶性分異明顯:海拔700~800米以下為熱帶季雨林和雨林磚紅壤性土帶;800~1400或1600米為山地常綠闊葉林(或山地雨林)黃壤帶;1400或1600米以上為山頂苔蘚矮林草甸土帶。有坡壘、青梅、花梨、紅欏等珍貴木材,并有可栽種橡膠等熱帶經濟作物的大片宜林地和天然牧場,有綠色寶庫之譽。多珍貴動物。已建有五指山自然保護區。礦藏豐富,鐵和水晶儲量大,質量好。著名的石綠鐵礦即位于山區西部昌江縣內,此外有銅、鉛、鋅、錫、鎢、汞等熱液脈狀礦床。
著名景點的導游詞 篇16
鹿回頭山頂公園,位于三亞市區南邊3公里處的三面環海的海邊小山,主峰海拔275.1米。這里山岬角與海浪輝映,站在山上可俯瞰浩翰的大海,遠眺起伏的山巒,三亞市全景盡收眼底,景色極為壯觀。
主峰海拔275.1米。鹿回頭因一個美麗動人的傳說而得名。"鹿回頭"也因此名揚于世。現在,鹿回頭山頂已建設成一座美麗的山頂公園,并根據美麗的傳說在山上雕塑了一座高12米、長9米,寬4.9米的巨石雕像。三亞市也因此被人們稱為"鹿城"。這里山岬角與海浪輝映,站在山上可俯瞰浩翰的大海,遠眺起伏的山巒,三亞市全景盡收眼底,景色極為壯觀。
鹿回頭公園曲徑通幽,順著山勢建有哈雷慧星觀測站、白色的聽潮亭、紅色的觀海乾、情人島,此外還有猴山、鹿舍、黎家寮房、龜鱉天堂、游魚仙池等景點供觀賞,使游人樂而忘歸。鹿回頭山上鮮花四季盛開,姹紫嫣紅,異彩紛呈,更可喜的是,還可以品嘗到海南椰子中的珍品--紅椰子。
鹿回頭山腳下。在這里可以看到色彩斑讕的鸚鵡魚群、五光十色的海星、奇形怪狀的寄蟹、其貌不揚的海參、海蚯蚓和珍奇的小亞魚,此外還有海鐵樹、海柳、珊瑚樹、海葵、雞毛草、軟珊瑚和海蚌、水母、海刺、海棉等海底觀賞物,絢麗多姿,令人神往。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殘暴的峒主,想取一副名貴的鹿茸,強迫黎族青年阿黑上山打鹿。有一次阿黑上山打獵時,看見了一只美麗的花鹿,正被一只斑豹緊追,阿黑用箭射死了斑豹,然后對花鹿窮追不舍,一直追了九天九夜,翻過了九十九座山,追到三亞灣南邊的珊瑚崖上,花鹿面對煙波浩翰的南海,前無去路。此時,青年獵手正欲搭箭射獵,花鹿突然回頭含情凝望,變成一位美麗的少女向他走來,于是他們結為夫妻。鹿姑娘請來了一幫鹿兄弟,打敗了峒主,他們便在石崖上定居,男耕女織,經過子孫繁衍,便把這座珊瑚崖建成了美麗的莊園。
著名景點的導游詞 篇17
各位貴賓、大家好!
大家不遠千里來到我們美麗的塞上江南、不知道大家對我們寧夏真正的了解多少呢?不了解沒關系、這里就有我為大家做一個簡單的介紹。
寧夏回族自治區位于黃河中上游、簡稱‘寧’、東臨陜西、北接內蒙、南于甘肅相連、土地面積6.64萬平方公里、是我國唯一的省級回族自治區、成立于1958年10月25日、被稱為是‘穆斯林之鄉’、人口600多萬、回族人口占全區人口的1/3、多民族在這里團結友愛、安居樂業、這里早在3萬年前就有人類繁衍生息、古老的黃河文明、神秘的西夏歷史、美麗的塞上明珠、雄渾的大漠風光、在西部大開發后慢慢的被世人所了解、走向世界。
‘天下黃河富寧夏’黃河全長5464公里、流經寧夏397公里、黃河從甘肅黑山峽進入寧夏境內、水流平緩、水面寬廣、為寧夏創造了富饒的黃河河套灌區、寧夏引黃灌溉的歷史已有20_多年、歷代皇帝都比較關心水利工程、秦、漢就有秦渠、漢渠、唐徠渠、漢延渠等渠道、由于黃水中帶有大量的泥沙和微量元素、加上寧夏獨特的地理環境和氣候條件、寧夏的農副產品也是獨占鰲頭、更是全國重要的糧食生產基地。
我國的山脈基本都是東西走向的、而在我們寧夏就有兩座南北走向的山脈、這就是有名的賀蘭山和六盤山、賀蘭山位于寧夏和內蒙的交界處、東西長50-250公里、南北長456公里、賀蘭在蒙語里是‘駿馬’的意思、寧夏的氣候早晚溫差大就要歸功于賀蘭山、因為賀蘭山阻擋了西伯利亞寒流的侵襲、也阻擋了騰格里沙漠的東移、成為了銀川平原的天然屏障、更是寧夏的大氧吧、賀蘭山內有綠色植被1.9萬公頃、稀有動物和國家保護動物也是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寧夏五寶之一的賀蘭石就是產自賀蘭山上、在寧夏的南部的另一座名山就是紅軍長征最后翻越的一座山脈、六盤山、因盤山古道要經六盤才能到達山頂、故名六盤山、偉大的領袖毛爺爺在這里還留下了千古的詞篇、《清平樂、六盤山》被稱為是南部的‘油盆’現為國家旅游扶貧試驗區、六盤山現在正在開發建設當中、但其秀美的景色還是讓人著迷、這兩座寶山就像倆個英勇的戰士、為寧夏看守者南北的大門。
‘穆斯林之鄉’寧夏、由于回族人口密集、居住習慣、‘大分散、小聚居’回族人口占寧夏全區人口的1/3、占全國人口的2/5、燦爛的回族文化和風俗人情就是最吸引人的招牌、大大小小的清真寺出現在寧夏的每個角落、身穿回族服飾的穆斯林人情招待遠道而來的客人、金燦可口的油香捧到眼前、讓人為之心動、而獨特的生活習俗定會讓你流連忘返、位于賀蘭山腳下的西夏王陵卻又在訴說著曾經的興衰榮辱、早在1038到1227年、黨項族的可汗李元昊就在現在的銀川建立了大夏政權,然而很多人都不知道西夏歷史、就算有的史書中有記載、也是幾筆帶過而已、《24史》中又唯獨缺少西夏史、而西夏文字又被史學家稱為‘絕學’、全世界認識西夏文字的人沒有幾個、這個曾經在歷史上輝煌一時的西夏、因為發生了什么變動、就這樣悄然退出了世人們的視線、就讓我們去到西夏王陵、共同解密、謎一樣的國家、
由于寧夏地處西北、被三個沙漠所包圍、所以寧夏的風沙也是珍貴的旅游資源、位于石嘴山市的首批5A級生態旅游景區沙湖卻有別樣的塞上風光、沙湖、顧名思義、有沙有湖、金沙懷抱翠湖、翠湖圍繞金沙、倆種風格迥異的景色相互融合、加上江書記的題字、沙湖名聲大震、吸引著中外游客到此觀光游覽、并為寧夏創造可觀經濟效益、沙山、翠湖、飛鳥、游魚、蘆葦、每個景色看去都是自成一景、卻又逃脫不了游人每每的贊嘆、而以治沙成果令世人折服的5A級全球五百家環保單位沙坡頭也在這片熱土上撒下她的妖嬈和柔情、沙坡頭位于騰格里沙漠邊緣、‘麥草方格沙障’阻擋了4.3萬平方公里騰格里沙漠的腳步、使中國第一條沙漠鐵路在這里穿過、隨著沙坡頭的開發建設、這里又被譽為‘全國十大最好玩的地方’、去看那一望無際的沙海、騎著沙漠之舟、聽著駝鈴叮當、展望黃河那性感的曲線、此時的心情、只有身臨其境才能體會、一片沙有湖相伴、一片沙與河相依、也許、這樣的塞上江南、就是夢中追尋過多次的地方!
著名景點的導游詞 篇18
位于中華路南側,占地面積16.1萬平方米。始建于1920_年。
日偽時期叫千代田公園,中國人被限制入園。解放后經過四十年的規劃建設,成為沈陽市的重點公園之一。園內綠樹紅花,假山亭閣,小橋流水。雖地處繁華鬧市區卻自有一種寧靜。
坐落在公園內的中山自然博物館是沈陽市唯一一家自然科學博物館,是重要的科普基地、學生素質教育基地和休閑觀賞的良好場所。博物館坐落于風景秀麗的市中山公園百花苑內,占地面積3000余平方米。設古生物館、脊椎動物館、無脊椎動物館、昆蟲館、植物館、礦物館、奇石館、象龜館、熱帶雨林館、放像廳。
占地兩面萬多平方米的兒童樂園是孩子們的世界,建有高40米的高空纜車、宇宙飛船、電動木馬、小火車、碰碰車、空中電動轉椅、彈跳小城堡等設施。中山公園經常舉辦花卉、彩燈、冰燈展覽,每年的展出期間,游人絡繹絕,高峰時人山人海。
中山自然博物館是沈陽市唯一一家自然科學博物館,是重要的科普基地、學生素質教育基地和休閑觀賞的良好場所。
博物館坐落于風景秀麗的市中山公園百花苑內,占地面積3000余平方米。設古生物館、脊椎動物館、無脊椎動物館、昆蟲館、植物館、礦物館、奇石館、象龜館、熱帶雨林館、放像廳。博物館陳列以“自然與人”、“自然與藝術”為主題,以知識性、趣味性、觀賞性有機結合為特色,集中展示生物物種和生態環境的多樣性及自然之美、自然之奇,揭示了自然界發生、發展及其演變規律和師法自然規律。
·天門導游詞 ·大水井導游詞 紅樓導游詞 ·木蘭天池導游詞 ·武漢長江大橋導游詞
博物館主要景觀和展品:沈陽市最大的熱帶雨林、非洲塞舌爾國贈給我市的世界上最大的陸地龜——象龜、世界最大貝類——硨磲貝、各種珍貴的世界名蝶和甲蟲、各種珍貴的世界名螺、各種珊瑚、最大的中國龍化石、舉世罕見的四角巖羊、最完美的古生物組合——龍魚戲、最大的海百合、國際國內獲大獎的奇石精品等。
著名景點的導游詞 篇19
天后宮坐落在古文化街中心處三岔口西岸,坐西朝東,面向海河,是天津市區最古老的建筑,也是我國現存年代最早的天妃、媽祖廟之一。天后宮原名天妃宮,在民間俗稱娘娘宮,據元史記載:“泰定三年(1320_年)八月,作天妃宮于海津鎮。”元代建有兩座天妃宮,一為原大直沽海河東岸的“天妃靈慈宮”,早年稱東廟,建于元延佑年間,于庚子之戰被焚毀,現僅有遺址。另一為天津市現存影響最大的、保存最好的而且是僅存的早年稱西廟的天后宮,天后宮的建立與天津自古以來就處于重要的政治經濟地位密切相關。
天津東臨渤海,北倚盤山,背負九水,海河直流入海,大運河南下,自古就是舟車匯集的水陸交通樞紐,特別是運河與海上漕運的發展,奠定了天津的重要經濟地位。金代在此建立直沽寨,自元代建都于大都(今北京),元世祖至元十九年(1272年)開始海運漕糧,后來海運漕糧連年猛增,漕糧運量從數萬石增至350余萬石,大直沽至海河上游三岔河口就成為漕糧轉運京師的中轉碼頭。元代在大直沽設立了接運廳,并于延佑三年(1320_年)將直沽寨改為海津鎮。從此天津進一步興旺起來,元人王懋德所寫“東吳轉海輸粳稻,一夕潮來集萬船”的詩句描述了當時的景象。
這座海神廟與中國沿海一些城市的“媽祖廟”相同,都是供奉一位傳說中的神女。天后宮內供奉的天后是一位保護海上航行的神,在歷史上實有其人,被眾人崇拜而附會為神的。古代航海技術很低,不少海員、船夫死于船覆,葬于大海。人們恐懼大海的兇險,乞求航行平安,把得以生存、平安渡海寄托于海神的保佑。天后原是福建蒲田湄州島一位姓林名默的女子,生于宋建隆元年(960年),卒于雍熙四年(987年)只活了27歲,據記載林默自幼“生而神異”,聰明伶俐,習水性,“能乘席渡海,云游島嶼間”,曾多次救助遇難船只,被眾人稱道,贊她為龍女。她逝世后,當地百姓十分懷念,每當在航海中遇到風險時,就幻想一種超人的力量來拯救,祈禱林默的保佑,逐漸成為人們的精神寄托。當人們航行闖過風險而平安渡海之后,就越加附會于神女林默的靈驗。起初只是在民間廣為流傳,后被官方承認并啟奏當朝,在南宋紹熙元年開始封林默為“順濟夫人”,元代至元十八年(1272年)晉封為天妃,經歷代多次晉封至清代康熙二十三年又晉封為天后。民間尊稱“娘娘”、“圣母娘娘”,南方新昵地稱“媽祖”、“娘媽”。
明永樂二年在天津衛設城,城廓范圍日益擴大,南糧北運,南北物資交流進一步發展。天津鹽業、漁業、航運業、手工業、商業日益發達,天津城東的天后宮香火越來越興旺。到清代對于天后宮的信仰從保護航海擴大到成為保護天津地方的神靈,譽天后宮為“天津福主”,燒香膜拜的已不僅僅是船工、漁戶、航海船家,而更多的是乞求子嗣的老媼少婦。隨著天后宮道士(天后宮原屬道教的寺觀)為適應人們的迷信心理,不斷在宮內增添各類神像及神殿,諸如天后宮圣母身旁的子孫娘娘、痘疹娘娘、眼光娘娘、乳母娘娘以及王三奶奶等;正殿兩側設財神殿、龍王殿、河伯殿、關帝殿、火神殿、灶君殿等等,供奉大小100多位各類神像,適應了天津舊社會各個層次,各個方面的人們的迷信需要,所以香火極盛。在民間流傳最廣影響很深的一種迷信習俗,就是為求子嗣去天后宮內“拴娃娃”。此外渴望發財的商賈,祈靈武運的軍閥官兵,乞求消災除病的婦孺,求福求順的妓女等等都跪在天后圣母諸神面前虔心祈禱,燒香許愿。這光怪陸離的現象反映了舊社會落后的一個側面,但是天后宮畢竟是天津地區的開發與變遷的歷史見證。
天后宮建成后,明代永樂、正統和萬歷年間先后重修,清代順治、乾隆、道光和同治年間及民國年間都有局部重修和擴建、改建。解放后,1954年天津市人民政府將天后宮定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57年對宮內主要建筑進行了維修、油飾。天后宮作為“四舊”被掃劫,前殿、牌樓和戲樓被拆毀,加之唐山大地震的損壞,宮內千瘡百孔,變成破爛不堪的大雜院。1982年,天津市人民政府又再次頒布天后宮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985年天津市人民政府決定在修建天津古文化街的同時修復四座古建筑,天后宮是重點之一。修復工程以保證天后宮中軸線上各殿建筑原有的面貌為主,重修了戲樓、牌坊、前殿,調整和重建了原來參差不齊、擁擠零亂的兩側配殿,最后重建了二層結構的皇經堂。修復后的天后宮,從東頭的戲樓面向西與面向東的山門之間是能容千人的廣場,戲樓上“樂奏均天”的匾額與山門門額整磚上鐫刻“敕建天后宮”五個字遙遙相對。山門前兩座號稱九丈九高的幡桿(實際測量南桿26.2米,北桿25.94米)加固并保持原貌,兩大幡桿每逢節日即將旗幡懸上,兩面旗幡上繡著:“津門藝萃百肆迎春,溟波浴日濟運通航。”
天后宮山門外北側是過街的張仙閣,進山門即牌樓,是木結構二柱一樓式,正面斗拱下是“海門慈筏”四字橫額,北面橫額是“百谷朝宗”。兩側是重新整修的鐘鼓樓,前殿是面闊三間的過堂殿,殿內重塑了王靈官和高大雄偉的加惡、加善、千里眼、順風耳的全身像,前殿門前屹立兩尊修建工程中出土的石獅。前殿后面通過甬路是坐落在高大臺基上的大殿,亦稱正殿,這是天后宮的主體,正殿平面為凸字形,前接卷棚抱廈,后凸出部分稱鳳尾殿,構成大殿整體。大殿正中佛龕中重塑天后坐像,四名侍女站立兩旁,面前是供桌、供器,殿內兩側陳列鑾駕一套,十分肅穆莊重。大殿門前兩側一對石獅,也是這次修建中出土的。大殿臺基周圍均系花崗巖條石包砌,臺基東南角的條石上仍保留“道光二十三年”刻字。
大殿后是面闊五間上下兩層磚木結構的藏經閣,在閣內,分別鑲在下層南北山墻上的壁碑,可見“重修天后宮后樓牌記”,是民國20_年重修的記錄。藏經閣前臺基兩側也立有兩座高大的石獅,其中一為1985年修建時出土,一為復制。藏經閣后是啟圣殿,系供奉天后父母的面闊三間的小殿。在這次修葺時,在小殿南墻內側發現壁畫,內容是道教的“四值功曹”。正殿和藏經閣兩側重建共20間配殿,最后在啟圣殿西北角重建面闊四間、上下兩層外廓式的皇經堂。
修復后的天后宮,是一座雄偉、壯觀的古建筑群,保留了明代重修后的風格。現辟為天津民俗博物館,為天津城市發展的歷史見證,也是天津民俗文化的民祥地。在前殿與正殿呈復原陳列,各配殿舉辦了“天津歷史民俗陳列”,于1986年元旦隆重開幕,同時在宮內和宮前廣場舉行了有20道各種花會參加的表演,受到各界廣大群眾熱烈歡迎。天后宮是古文化街的中心,修復開幕以來,參觀游覽的群眾絡繹不絕,每逢節日和天后誕辰日都舉辦民間花會表演,天后宮戲樓也時常演出戲曲,屆時數以萬計的群眾和外國朋友來此參觀。天后宮——天津民俗博物館已成為中外各界人士和港、澳、臺胞參觀、旅游的盛地。
著名景點的導游詞 篇20
各位游客好!歡迎大家來到上海!下面為大家介紹的是著名的大觀園。
“莫道紅樓乃一夢,淀山建有大觀園”。大觀園占地面積1,300多畝,已建成的“大觀樓”,“瀟湘館”、“怡紅院”“稻香村”等,或華麗、或樸拙、或清幽、或淡雅,處處體現了曹雪芹在《紅樓夢》中所描繪的風韻和意境。
“……走不多遠,則見崇閣巍峨,層樓高起,四面琳宮合抱,迢迢復道縈行。青松指檐,玉蘭繞砌;金輝獸面。彩煥螭頭”。眼前的大觀樓,恰是如此,這里是元妃省親時族人朝覲之所,正殿主樓的東西兩 面,有含芳閣和綴錦閣,三座建筑以游廊相連,并與前庭的兩廡相接。
旁邊,則是戲臺,是元妃游幸時觀戲的地方。整個建筑群飛光流 彩,金碧輝煌。一派帝王邸宅的氣勢。大觀樓東南,便是林黛玉居住的“瀟湘館”,,從月洞門入,沿曲折游廊,經六角亭,便可看見黛玉所掛的鸚鵡架,跨過溪水上的水橋,可來到“有風來儀”主廳。而薛寶釵的“蘅蕪院”,另是一番情致,院內不相干一株花兒,迎面太湖石玲瓏好聽嬌,魚兒在池中安逸地噴水。真可謂“蘅蕪滿凈苑,蘿藤助芬芳”了。
大觀園內的“怡紅院”一組建筑。跨進鐫有“怡紅快綠”匾額的院門,只見深宅重院,富貴典雅。繹蕓軒前,植著芭蕉和海棠。西屋為襲人、晴雯等丫頭的住所,東屋則是賈寶玉的臥房,花嵌磚綠,雕床描金,堂皇中又有點脂粉氣。中間過廳,東西兩屋,以碧妙櫥和博古架相隔。今天,這里不僅發秀美旖旎的景色令人陶醉,還將以鮮美的魚蝦蔬果奉獻給游人。在淀山湖風景區東面的關王廟,已開辟了一個游泳場。岸邊蘆葦搖動,遠處水天一色,不等下水已令人到渾身舒暢。
著名景點的導游詞 篇21
南湖公園位于長春市內,總面積222萬多平方米,是市內最大的公園,為全國第二大園,僅次于頤和園。且花園特色鮮明。
南湖公園水面面積達92萬平方米,湖水清澈,岸柳低垂、曲橋亭榭,勝似江南。每逢盛夏和初秋,這里都要舉辦燈會、民俗風情展等各類活動;冰封時節,在白茫茫的湖面上舉辦的冰雪活動花樣繁多。特別是狗爬犁和駱駝爬犁,滿載著游人的笑聲……是消遣休閑的好去處。
從空中俯瞰南湖公園,可以清楚地看到它的全貌,形似啞鈴狀,東西窄,南北長,水域面積96公頃,與北京頤和園水域面積相似。南湖公園是長春市區內面積最大的公園。
有關南湖公園的規劃,開始于日本人制定的《大新京都市計劃》。在這份計劃中,日本人設想,根據城市自然環境,降雨量,利用伊通河的幾條小支流,筑壩形成人工湖,然后實行分流制排水,即污水排入伊通河,雨水存貯于人工湖。南湖公園正是基于這種設想,利用了伊通河支流興隆溝的水源,于1937年沿今天的工農大路修筑了這條高10米,長800米的攔河壩,最終形成了今天這個人工湖。
附:唐山南湖公園介紹
唐山南湖公園全稱唐山南湖城市中央生態公園,國家AAAA級景區,位于市中心的南部,距市中心僅1公里,是唐山四大主體功能區之一南湖生態城的核心區,總體規劃面積30平方公里,是融自然生態、歷史文化和現代文化為一體的大型城市中央生態公園。
公園現轄有愛尚莊園、小南湖公園、南湖國家城市濕地公園、地震遺址公園、南湖運動綠地、國家體育休閑基地、南湖紫天鵝莊、鳳凰臺公園、植物園等大小公園。好玩南湖、生態南湖、神奇南湖、文化南湖準確概括了南湖的特色。湖水、綠地、城市森林、花草組合成了天然的生態景觀,置身優美的意境中,如江南水鄉,煙波如幻,任人遐想。
著名景點的導游詞 篇22
縉云山雄峙北碚區嘉陵江溫塘峽畔,是七千萬年前“燕山運動”造就的“背斜”山嶺,古名巴山。山間白云繚繞,似霧非霧,似煙非煙,磅礴郁積,氣象萬千。早晚霞云,姹紫嫣紅,五彩繽紛。古人稱“赤多白少為縉”,故名縉云山。
佛教淵源:
縉云山是四川境內的佛教勝地之一,原有寺廟十多座,現存縉云寺、溫泉寺。縉云寺坐落在“獅子”、“聚云”兩峰之前,背依峻嶺,前臨幽谷,四周古木參天,翠竹成林,是一座雄偉壯觀的深山古寺。它始建于南朝宋景平元年(420_年),歷代修葺擴建;盛極于宋,明末毀于兵火。現存廟宇是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重修。山上還有很多六朝和宋、明、清時代的古建筑和歷史文物。1930年,佛門長者太虛上人得到川督劉湘的支持,在縉云寺內創辦了“漢藏教理院”。次年正式定名為“世界佛學苑漢藏教理院”,由大虛上人任院長,并從拉薩、康定等延請羅桑呼克圖、滿智、超一等來此主教。一時“喇嘛來渝者,前后絡繹不絕……”縉云山因此成為當時宏揚佛學的凈土,而獲得“小峨眉”美稱。
名勝古跡:
"山如碧玉水如黛,云在青大月在松",它雄峙于嘉陵江小三峽之溫湯峽之西岸,與北溫泉相鄰,山上奇峰聳翠、林海蒼茫、古木參大、古剎林立,集雄、險、奇、幽于一身,素有川東小峨嵋之稱,為全國首批44個重點風景名勝區之一。緒云山風景秀麗、名勝古跡眾多。縉云山從北到南有朝日峰、香爐峰、獅子峰、聚云峰、猿嘯峰、蓮花峰、寶塔峰、玉尖峰和夕照峰等九峰。其中玉尖峰最高,海拔1050米;獅子峰最險峻壯觀,其余各峰亦各具風姿。
避暑勝地:
重慶與武漢、南京齊名,并稱長江邊的三座火城,每年夏季酷暑難當。令人望而生畏。位于重慶市北的縉云山,九峰挺立,雄秀不凡,因山高林密,云濃霧重,常溫比市區約低5-7度,滿山蒼翠,清雅怡人,是重慶著名的避暑勝地。此外,這里還特產極具地方特色的縉云甜茶。
概述:
與嘉陵江小三峽、合川釣魚城一并被定為國家級自然風景名勝區,位于北碚境內,距渝中區約60公里。是七千萬年前“燕山運動”造就的“背斜”山嶺,古名巴山。海拔900多米,最高處1030米。景區之內現有獅子、香爐、日照、猿嘯、夕照、蓮花、玉尖、寶塔、聚云九峰。其中玉尖峰最高,海拔1050米;獅子峰最險峻壯觀,其余各峰亦各具豐姿。獅子峰是縉云山的主峰,峰頂狹窄,在一塊比較平坦的巖石上,用鐵欄桿圍起一個覽勝臺。在這里往下看,是懸崖峭壁;往遠處看,是峰巒起伏;山腳下,嘉陵江在緩緩流過。在獅子峰觀日出、賞云海,其壯麗不讓東岳泰山。縉云山有兩萬多畝森林,生長著1700多種亞熱帶植物,是四川著名的植物寶庫和森林公園。其中有猴歡喜、無刺冠梨、縉云瓊楠、伯樂樹、銀杏、紅豆和飛蛾樹等珍稀植物。山中還有世界罕見的活化石樹——水杉,此樹是1.6億年前即存在的古生物物種。
雄峙北碚區嘉陵江溫塘峽畔,是七千萬年前“燕山運動”造就的“背斜”山嶺,古名巴山。山間白云繚繞,似霧非霧,似煙非煙,磅礴郁積,氣象萬千。早晚霞云,姹紫嫣紅,五彩繽紛。古人稱“赤多白少為縉”,故名縉云山。縉云山與嘉陵江小三峽、合川釣魚城一并被定為國家級自然風景名勝區。
縉云山從北到南有朝日峰、香爐峰、獅子峰、聚云峰、猿嘯峰、蓮花峰、寶塔峰、玉尖峰和夕照峰等九峰。其中玉尖峰最高,海拔1050米;獅子峰最險峻壯觀,其余各峰亦各具風姿。
縉云山系全國自然保護區。該山氣候溫和,雨量充沛,有森林1300余公頃,生長著1700多種亞熱帶植物。其中有猴歡喜、無刺冠梨、縉云瓊楠、伯樂樹、銀杏、紅豆和果上長有兩翅的飛蛾樹等珍稀植物。山中還有世界罕見的活化石樹—水杉,此樹是1.6億萬年前即存在的古生物物種。
素有“小峨嵋”之稱的縉云山,堪稱觀日出,覽云海,夏避暑,冬賞霧,以及觀賞常綠闊葉林自然景觀的絕佳去處。
縉云山又是具有1500多年歷史的佛教勝地。山中縉云寺,始建于南朝劉宋景平元年(420_年),后曾稱“相思寺”、“崇勝寺”、“崇教寺”,曾受到歷代帝王封賜。寺中自古辦學,名為“縉云書院”。寺內現存有宋太宗誦讀過的24部梵經。寺外石照壁上“豬化龍”浮雕,為六朝文物。另有出土的石刻天王半身殘像,據傳是梁或北周作品.
有關重慶著名景點的導游詞有5
大足石刻,位于重慶市大足縣境內。大足石刻始于晚唐,歷經五代而盛于兩宋,是中國晚期石窟藝術中的憂秀代表。石窟多達76處,共有造像6萬余軀,石刻銘文10萬余字,總稱大足石刻。其中,尤以北山摩崖石刻和寶頂山摩崖石刻最集中。
北山,即古龍崗山,共290龕窟。著名龕窟,如心神車窟,窟正中之皤龍“心神車”尤為奇偉。其間凈寶瓶觀音、多羅、文殊、玉印觀音、如意珠觀音、普賢、日月觀音、數珠手觀音等,雕刻對稱,嚴謹有序,渾然一體。八軀菩薩像,豐腴圓潤,典雅大方,為此間石刻之精華。北宋著名書家蔡京所書《趙懿簡公神道碑》,碑高3.7米,寬1.37米,書法藝術價值較高。
寶頂山,風景幽麗,共13處石刻,以大佛灣和小佛灣規模最大。大佛灣為幽深的馬蹄形山灣,雕刻分布在東、南、北三面,先以小佛灣為藍圖,后在此雕造。由19組佛經故事組成的大型群雕,各種雕像達15O00多軀,設計之精巧,竟無一雷同,破了“千佛一面”之說。寶頂圓覺洞,為整石開鑿,寬敞如室。洞正壁刻佛像三尊,主佛前有跪菩薩一尊,俯首合十,恭敬虔誠,左右壁為十二圓覺菩薩,跌坐蓮臺,妙麗莊嚴,姿態不一,衣服、肌肉質感真實,似薄紗突身,衣裙流暢自如。壁間刻樓臺亭閣,人物鳥獸,花草樹木,幽泉怪石,近似寫實作品,是大佛灣雕刻的精華。
大足石刻,“凡佛典所載,無不備列”,在藝術上“神的人化與人的神化”達到高度統一。
著名景點的導游詞 篇23
各位朋友:現在我們來到了中國一流,亞洲首選、世界著名的國家性熱帶濱海旅游城市——三亞市。
三亞,是中國最南端的城市,海南省的第二大城市,1919平方公里的熱土,5000平方公里的海域,209公里的海岸線,是三亞成為遠離塵囂、親近自然的人間仙境。
美麗的三亞,碧海連天,椰風海韻,如詩如畫。北緯18°溫暖的陽光,濕潤的海風,潔凈的空氣,陽光、海水、沙灘、氣候、森林、動物、溫泉、巖洞、田園、風情十大風景資源全數擁有。
三亞,四面環山,一面臨海,兩條玉帶般清澈的河流穿城而過,兩岸自然生長的紅樹林,綠影婆娑,白鷺輕飛,景致優美,生機盎然。山、海、河、城,巧妙組合,渾然天成。世代生活在三亞的漢、黎、苗、回等各族人民,和諧相處,獨特的民族風情,燦爛的民族文化,在這片祥和的土地上綿延生輝。城市和自然融為一體,構成了對國內外人士的特殊吸引力。
當您一踏上三亞的土地,便感受到三亞的熱情,有了擁抱自然的渴望。投身蔚藍的大海,與海浪纏綿,在海底遨游,穿梭在五彩斑斕的珊瑚礁中,與五顏六色的海底生靈同游,零距離接觸三亞,回歸自然母親的懷抱。
三亞,是中國熱帶濱海旅游資源最密集、最豐富的地區。擁有絕美的旅游景區:亞龍灣、大東海、三亞灣、鹿回頭、天涯海角、大小洞天和南山文化旅游區,與星羅棋布的其他自然景區、原始海島、人文景點一起,神奇而美麗,散發出無窮的魅力。椰海千里,層林盡綠;田園風光,世外桃源,鮮蔬佳果,四季飄香,數不勝數的熱帶水果,美味可口,一年四季,讓您大飽口福。
三亞,擁有160多家旅游星級酒店,年接待能力達800萬人次,喜來登、凱萊、希爾頓、萬豪、華宇、皇冠等國際頂級著名酒店,先后落戶美麗的亞龍灣。舒適的環境,濃濃的熱帶風情,使您的旅游度假時光,溫馨而又充滿詩情畫意。
著名景點的導游詞 篇24
天柱山全稱安徽省安慶市天柱山風景區。
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森林公園、AAAAA旅游區、國家地質公園天柱山,以其雄奇靈秀的山水、令人贊嘆的文化、爭奇斗艷的花卉和四季宜人的氣候,構成了獨特的自身價值,成為旅游觀光的勝境,陶冶情操的圣地。天柱山位于安徽省潛山縣西南部,景區面積82.46平方公里,又稱皖山、皖公山、潛山,潛山縣因山得名,安徽省簡稱“皖”亦源于此。公元前120_年,漢武帝南巡,登臨天柱,封為“南岳”,由此直至公元589年隋文帝時止,歷代均有加封,備受世人仰慕。
早在唐宋時期,佛、道兩教視此為“洞天福地”,爭相建觀造剎,傳道布經。當年佛教禪宗三祖僧璨在此以禪之妙義悟世,安貧樂道,傳缽立化的遺跡仍依晰可見。而今三祖寺殿宇林立,香煙繚繞,已成為全國重點寺廟。天柱山的自然景觀令人嘆為觀止。峰無不奇,石無不怪,洞無不杳,泉無不秀。“天柱一峰擎日月,洞門千仞鎖云雷”,是白居易贊美天柱山的詩句;李白的“待吾還丹成,投跡歸此地”;蘇東坡的“平生愛舒州風土,欲居為終老之計”,流露出他們把天柱山選為自己歸宿的愿望,足見其迷人之處非同一般。
她既有充溢陽剛之氣的“擎天一柱”,又有構成挺拔之軀的45峰;既有奇松怪石、流泉飛瀑,又有峽谷幽洞、險關古寨,還有全國第三大高山人工湖“煉丹湖”,真是目不暇接,美不勝收。后人更有“一柱擎天”、“萬岳歸宗”的美譽。
著名景點的導游詞 篇25
歡迎大家來到仙景臺,下面我來為大家介紹一下仙景臺!
仙景臺位于延邊朝鮮族自治州東南部和龍市境內,距延吉市100公里,風景區面積499平方公里。海拔920米高的主峰,由于多組裂隙和球狀風化塑造了非常奇特的花崗巖地貌景觀。
奇峰有三兄峰,高麗峰,駱駝峰,金龜峰等,奇巖有象鼻巖蘑菇巖。神仙宮,一線天,扇子巖,以及新生代多期噴發的玄武巖熔流狀,彩柱狀,拱棚狀,長壽洞。財神洞等,奇水有圖們江上游146公里中朝過境界河,圖們江源頭和園地;奇松有仙麗松,甲麗松,盤龍松,弓龍松,臥樹包石的等林海景觀。此外還有金達菜花野菊共,云海日出等自然景觀。人文景觀有歷史悠久的唐朝時期渤海過第三代文王大欽茂游渡舊址,七星寺遺址及圖們講上游南坪口岸,朝鮮茂山鋼城市容,崇善口岸等300多處景觀,具有很高的科學研究價值和旅游觀賞價值。
仙人巖是經過數千年的風雨、陽光的理化作用和花崗巖自身的裂隙、層狀風化雕塑形成的造型完美、形象逼真的仙人側臉輪廓,因而得名為仙人巖。仙人巖的形成意味著大自然具有神奇的天然雕塑才能。
仙耳巖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天然雕塑工藝奇觀。傳說中遠古時期仙景臺住著天王委派的白發蒼蒼的神仙老翁,叫天福。他在仙景臺盡情游覽,享受著人間朝仙拜佛的樂趣,陶醉在人間美滿幸福的歡笑聲時,接到 “天王圣旨”,它不敢違抗天王的圣旨,要離開人間天堂之時,把自己的耳朵留在千姿巖11米高的絕壁上,以表達仙景臺對自己的養育之恩和美好的故鄉之戀。
仙景臺群峰雄偉壯觀,直插云霄,千姿百態,橫看成嶺側成峰,奇秀壯觀,自古就有“天下第一仙景”之稱,已成為國內外游客的旅游勝地。
20_年5月,吉林省仙景臺風景名勝區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四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名單。
著名景點的導游詞 篇26
朋友們,你們好!現在我們已經到達黃山風景區南邊重鎮湯口。在這里先向諸位介紹一下黃山風景的概況。
黃山,位于中國安徽省南部,屬中國南嶺山脈的部分,全山面積約1200平方公里。黃山山系中段,是黃山的精華部分,也就我們要游覽的黃山風景區,面積約154平方公里。它在黃山市境內,南鄰歙縣、徽州區、休寧縣和黟縣,北連黃山區;這五個縣、區也都屬于黃山市管轄。
黃山在中國唐代以前叫黟山,黟是黑樣子,因為山上巖石多青黑青黑的,古人就給它起這樣一名字。傳說咱們中華族的先祖軒轅黃帝在完成中原統一在業、開創中華文明之后,來到這里采藥煉丹,在溫泉里洗澡,因而得道仙。唐朝著名的皇帝明皇李隆基非常相信這個說法,就在天寶六年(747年)下了一道詔書,將黟山改名黃山。意思是,這座山是黃帝的山。從那以后,黃山這個名字就一直到現在。
朋友們,你們不遠千,甚至萬里到這里,就要親眼看一看黃山的美嗎?不就是要感受一次人生快樂嗎?是的,黃山是絕美絕美的,可說天第奇山,能夠登臨它,親眼看看它,確實是人生的一大樂事。在很久很久前,在漫長地質歷史代,大自然的無窮力,塑造了黃山那絕美的風采和種種奇特的景觀,令人傾倒,令人心醉。黃山的美,首先就美在它的奇峰。這里競秀,峰峰稱奇,各有特色,各具神韻。黃山奇峰到底有多少,還沒有一個確切數字。歷史上先后命名的有36大峰、36小峰,近年又有10座名峰入選《黃山志》。這80多座山峰的高絕大多數都在海拔千米以上,其中蓮花峰最高(1864米),光明頂次之(1841米),天都峰排行老三(1829.5米),這三大峰和風姿獨秀始信峰(1683米),是黃山的朋友,哪怕登上這四座奇峰中的一個,也算不虛此行了。
黃山,山高陂陡,溪流從高山峽谷中奔涌出來,從陡谷懸巖上飛落下來同,就形成瀑布。山中一夜雨,處處掛飛泉,就是黃山溫存的生動寫照。黃山瀑布很多,最壯觀的有九龍瀑、人字瀑和百丈瀑。
黃山四季分明:春天青峰滴翠,山花爛漫;夏季清涼一片,處處飛瀑;秋天天高氣爽,紅葉如霞;寒冬則是銀裝素裹,冰雕玉砌。黃山確實是一個旅游、避暑、賞雪的絕好去處。
著名景點的導游詞 篇27
后海是13世紀元大都規劃設計的基本項目之一,什剎海周邊從元代起就是大都城繁華商業區,它在當時是漕運的終點,被稱為"北京古海港",那時沿岸處處是酒樓歌臺、商肆作坊。后海是一片有水而能觀山,垂柳拂岸的閑散之地,岸上的民居與居民,周邊的王府和名人故居更為它鋪陳著京味和歷史的無窮韻味。人們來這里只為了在這里依然能夠聽到秋日里清脆的蟲鳴,依然能看見老北京四合院建筑群的縮影,依然能咀嚼那早已遠去的皇家遺韻。后海是老北京久負盛名的消暑、游玩場所。藏匿在胡同中的小吃,隨處散發著爆肚、鹵煮、灌腸的味道,流竄著誘人的豆汁酸。
在賓館休息了一個下午,四點多鐘的時候,我們去后海玩。我想,北京城里還有海嗎?媽媽看出了我的心思,說,到了那里就知道了。從北京飯店出發,坐了十幾分鐘出租車就到了,有一片寬廣的水面,靠近岸邊的水上還開著幾朵荷花。岸邊有一座牌樓,上面寫著:“荷花市場”。荷花市場前面的一小片空地上,有許多人在玩踢毽子的游戲,有老人、青年、孩子,還有很多像我們這樣的游人,可熱鬧了。媽媽指著水面說:“這就是后海,她并不是真的大海,在蒙古語中,海就是湖的意思。”哦,原來如此,我恍然大悟!
后海的岸邊,都是一些酒吧和小店,店主把桌椅排在門前,還鋪上一些裝飾物,很好看。可能還不是吃飯的時候,只有零星幾位客人坐在那里悠閑地吃著東西。
我們邊走邊看,突然,我看到有人在劃船,激動地叫:“我要劃船!”高興姐姐積極響應。于是,我們上了一條船,這條船是要用腳踩才會前進的。爸爸和叔叔又去買來一些零食放在船上。我們坐在船上,邊吃邊享受著美景,湖水清澈見底,湖的中央有一座小島,上面有茂密的樹林。經過一片遼闊的水面,前面出現了一座小小的石橋,我們把船劃過去,勉強通過了橋洞,過了橋,“柳暗花明又一村”,水面又變得寬闊起來。輪到我踩船了,我雙腳使勁地蹬,船乘風破浪,我的心也跟著船飛起來了。漸漸地,天色暗了了下來,后海四周的燈都亮了起來,一片輝煌,好像五顏六色的煙火濺入人間。人也一下子多了起來,酒吧里的音樂在夜空中回蕩。
我們下了船,又繞著酒吧街走了一圈,霓虹燈照亮了后海的夜空。看到每個酒吧都有歌手在唱歌,游人摩肩接踵,有些人坐在酒吧門口的沙發里,聽著音樂,喝著飲料。
著名景點的導游詞 篇28
在我國的南端有一座美麗的島嶼,它就是海南島。
那日依舊風和日麗,陽光還是那么充實,我和媽媽來到了這人間天堂。這里天映著海,海連著天,海天一色。海灘上躺著貝殼、海螺,還有一只只寄居蟹呢!
我走進藍藍的大海,一望無際,就像一幅藍色的圖畫,海水涼涼的、清清的。這時,從遠處出現了一條白線,那條白線很快向我們移來,那浪花有的變成一朵朵美麗的“水蓮花”,在水中翩翩起舞,一朵比一朵盛開的美麗,一朵有一朵的姿態,一朵有一朵的神采。一陣微風吹來,這“花瓣”又變成一只只小蝴蝶,悄然降落在游客的身上。
我轉身來到沙灘上,一邊撿貝殼,一邊傾聽海風的聲音。當我光著腳丫在沙灘上奔跑時,我感受到了沙灘的濕軟。當我抬頭仰望,又看見一只只海鷗在翱翔。悠悠的白云陪伴著藍藍的天空,海天渾然一體,我被眼前的風景所深深地吸引了。
我們又來到水果店,里面的水果琳瑯滿目,有蓮霧、菠蘿蜜、小香蕉……我最感興趣的是椰子,椰子就像個小娃娃,仔細觀察,會發現椰子有3個凹凸不平的小坑。這里的風物令我眼界大開,讓我流連忘返。
我愛這迷人的南國風光,更愛這美麗的海南島!
著名景點的導游詞 篇29
靈巖寺所處的這座秀麗的山巒,名叫靈巖山,使泰山的十二支脈之一。海拔687.3米,大家請看靈巖山與其他有什么不同呢?唉,對了,他的頂既不是園的也不是尖的而是方的,因此它又叫方山。又像一方官印,因此又叫玉符山。靈巖寺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具有“海內四大名剎之首”(天臺國青寺,江陵玉泉寺,南京棲霞寺)的盛名。明代文學家王世貞曾說“靈巖是泰山背最幽絕處,游泰山而不至靈巖,不成游也。”現在就讓我們去感受一下靈巖寺的風韻吧。
我們現在來到山門金剛殿,殿內塑有“哼哈二將”,專為把手大門守護寺院的安全,走過“聚美”小橋。現在我們看到的是“二門山”,他建于明代,又叫天王殿,殿內望有四大天王,建筑風格為單檐硬山頂,殿內有唐,宋,金,元,明,清碑碣十七塊。記載了靈驗的歷史沿革及影響。(東邊為鐘樓,西邊為鼓樓,因為“晨鐘暮鼓”之說)。
朋友們現在我們就來到了大雄寶殿,原為宋代的獻殿,明清重修。建筑風格前后是不一樣的,前為外廊式卷棚頂,后為硬山頂。造型精巧玲瓏顯示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藝術才能。現在殿內的石柱及柱礎,還是宋代的遺物。上額的彩畫邊很生動逼真,充滿生活氣息。
現在我們面前的這座宏偉壯觀的大殿就是千佛殿,它是靈巖寺中保存最完好,規模最宏大的主體建筑。(建筑風格為單檐殿頂,面闊七間,進深四間,給人的感覺是非常宏偉壯觀的)。這座大殿是唐代高僧惠崇創建的,宋代擴修,(唐宋時為寺中主殿,成為大雄寶殿),現在殿宇為明代的建筑,雖然自創建以歷代重修,有些已非原物,但現在仍保存著唐宋的建筑風格。進到殿中,中置長方形須彌座座上有三尊大佛,中間為吡戶遮那佛(藤胎),東為藥師佛(明成十三年)西為阿彌陀佛(明嘉靖二十二年),大家也許都看到西殿上有許多高30厘米的銅鑄和木雕小佛,“千佛殿”的名字也是由此而來的。
著名景點的導游詞 篇30
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我們將要游覽的景點是被譽為“天下第一奇觀”和“阿詩瑪故鄉”的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石林,它位于昆明東南石林彝族自治縣境內。
石林風景區距昆明市區89千米,乘車需要近2個小時。
各位朋友,在中國旅游,人們有這樣的說法:到了北京登墻頭,到了西安看墳頭,到了桂林觀山頭,到了上海數人頭,到了蘇州看丫頭,到了昆明……,大家猜猜看該看什么“頭”呢?對了,有朋友說了:石頭!前面所提的墻頭、墳頭所指不用說了,而這石頭指的就是我們今天即將游覽的石林。不少游客說:不到石林等于沒到昆明。由此可見石林在云南旅游中的地位。另外我還要告訴大家的是我們云南省的旅游標志就與石林有關,那是什么標志呢,這個迷底我們到了石林后自然就能解開。正因如此,上至國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凡來昆明者必到石林一飽眼福。
現在我們的車子已駛離市區,腳下這條路就是通向石林的安石公路,它于1991年元旦正式通車,是云南省的第一條高等級公路,全長120千米,往東到石林,向西到安寧,連安楚、楚大公路,接滇緬公路,屬國道320、324線。有朋友會問,云南有高速公路嗎?有。云南省己實現以昆明為中心200千米范圍內主要干線公路的高等級化,并建成昆明至高明、昆明至玉溪、楚雄至大理等高速公路。隨著國家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我們的公路建設將會有更大的發展。
現在車子正行駛在昆明市官渡區的轄區內。官渡區是昆明市所屬的五區之一,是各郊縣區中鄉鎮企業較發達的一個區。各位請看前方,那里是官渡區所轄的一個彝族鄉——阿拉鄉。彝族的一個支系,頭戴雞冠帽的撒梅人就世居于此。
現在我們已經到了有花卉之鄉、水果之鄉、蔬菜之鄉美譽的呈貢縣境內了。說到“呈貢”朋友們可能會感到陌生,但提到斗南大家一定不陌生了。也許您家中的花瓶中就曾插過呈貢斗南的鮮切花呢。現在呈貢縣斗南鎮已成為我國最大的鮮切花生產基地和交易中心之一,這里的鮮花行銷全國,遠銷海外。這里傳統名花有康乃馨、玫瑰、滿天星等。現又引種了百合、鶴望蘭(又稱天堂鳥)、非洲菊、紅掌等等名貴花齊。我還要告訴大家的是在斗南花卉買賣不論支而論斤,各位回家前別忘了買幾斤鮮花帶回去。除花卉外,呈貢的果蔬也非常有名。而水果中又以寶珠梨最負盛名,傳說呈貢之名就是因寶珠梨而得來的。相傳在宋代大理國時期,大理賓川雞足山高僧寶珠和尚到都闡城(今昆明)講經,隨身帶來幾株大理雪梨樹苗,并將苗與呈貢的優質梨種嫁接,不想結出的果實個大、味甘、肉嫩、水多。由于梨樹苗是由寶珠和尚帶來的,所以當地人稱之為寶珠梨。據說在元代此梨是專供梁王食用的,還曾經作為貢品上貢朝廷。皇上吃后贊不絕口,要求年年進貢,并下令把原千戶所改名為“呈貢”。元朝皇上是否真吃上寶珠梨史籍中無據可查,但我要建議大家,如果有機會一定要品嘗一下我們的寶珠梨。俗話不是說嗎:“要知道梨子的滋味就要親口嘗一嘗。”
呈貢的名字真是因梨而來的嗎?其實“呈貢”一詞源于彝語“柴谷”,意為:盛產稻谷的海灣壩子。有朋友問“海灣?哪來的海?”別急,各位請往您的正前方極遠處眺望,一線水光若隱若現,那就是被稱為“高原明珠”的滇池。有人說那應該是“湖”灣,怎么會是“海”灣呢P這個問題等一會我們見到另一個湖的時候我再給大家解答。
各位是否注意到車窗外果樹下土壤的顏色。
對,紅色。我們的旅游車正行駛在紅土高原上。這土為何呈紅色?云南地處低緯度地區,優越的氣候條件和茂盛的植被及特殊的地貌條件給云南高原上的土壤提供了豐富的有機質。由于云南大部分地區地處亞熱帶、熱帶,熱量豐富、降水豐沛。豐沛的降水不斷沖洗著富含鋁、鐵等金屬離子的成土母質,使其中易溶礦物大量分解、流失,濕熱的氣候加速了土壤中鐵的氧化,活動性較差的鐵鋁氧化物殘留了下來,把土壤染成紅色。我國南方特別是云南、貴州、廣東、廣西、海南等省區的大部分土壤皆為紅色。那么我國北、中、西、東的土壤主要呈什么顏色呢?我告訴大家:我國東部呈青色;西北呈白色;東北呈黑色;中部的黃土高原,為黃色。這與中國道教中東青龍、南朱雀、西白虎、北玄武的顏色相符。中為黃色,黃土高原為華夏文明的發祥地之一。這五種顏色又與中國五行中金、木、水、火、土相對應,因此就有“五色土”之說。好了,關于土壤我們就說到這。若各位感興我們還可以再討論。
各位請看您的左前方,這里是昆明鄉村高爾夫球場。昆明優越的氣候條件特別適宜全天候體育運動,這個鄉村高爾夫球場總面積1000余畝,設施齊全,球場內湖f白環繞、水塘密布、河流湍急,大片的鮮花四季盛開,是高爾夫運動的天堂。
各位朋友,凡到云南都會聽人說起“云南十八怪”,它講述一些云南獨特的山川風物和民俗風情。其中有兩怪是這樣說的: “火車不通國內通國外”,“火車沒有汽車跑得快”。其實這兩怪現在早已成為歷史。但引發人們編出這兩怪的“實物”卻還在。您看前方有兩條鐵路,一寬一窄,現在我要說到的就是窄的那條鐵路。它就是著名的滇越鐵路。它是中國的第一條國際鐵路。說它“窄”,是因為它的軌距僅1米,而國際標準軌是1.435米,因此我們也稱它米軌。這條鐵路全長855千米,從昆明至越南的海防。其中云南境內長465.2千米,北端昆明與南端河口兩地海拔高程相差25倍,史稱“滇越鐵路滇段”。這條鐵路是法國占領越南后,為了控制云南、掠奪我們的資源,強迫清政府同意他們修筑的。鐵路于1920_年動工,1920_年通車。沿途山大塹深,峰巒疊嶂,橋隧相銜,坡陡彎急。據說當年為修筑這條鐵路,每年使用民工3至6萬人,累計達30萬人,是從云南、四川、湖北、兩廣等地招募來的。由于沿線自然條件惡劣,生活條件極差,筑路華工死亡人數高達六七萬人。真是“一根枕木一條人命”。而法帝國主義者每年從這條鐵路掠奪暴利1000萬法郎以上。
云南地處西南邊睡,交通十分不便,在貴昆鐵路通車前,米軌鐵路是云南惟一的而且是不通國內通國外的鐵路;加之是窄軌,坡陡彎急,行速很慢,因此才出現了“十八怪”中的兩怪。
各位看到的另一條鐵路是南昆鐵路,是我國“八五”、 “_”期間的重點建設項目,是中國在艱險山區修建的又一條鐵路。它東起廣西南寧、西至云南昆明,北接貴州紅果,干線全長899.7千米,為國家一級干線,并一次建成電汽化。南昆鐵路途經滇黔桂三省區的29個縣,輻射12.4萬平方千米,沿線20_多萬人民直接受益,對于開發大西南,振興三省區經濟意義重大。鐵路所經地區地質情況十分復雜,地形非常險峻,被稱為“地質博物館”、“地下迷宮”。全線共修隧道263座、橋梁461座,許多重點工程創下了中國鐵路施工史上的新紀錄。南昆鐵路的長度約為京九線的三分之一,但隧道長度卻是京九線的3倍。
只顧講鐵路了,現在各位請看窗外,又有一個湖,它是著名的滇中五大湖之一的陽宗海。陽宗海位于宜良、呈貢、澄江三縣之間,古稱明湖。它形如草鞋,兩頭寬中部略窄,南北長約12千米,東西寬3千米,面積30平方千米,平均水深22米,最深處30米,是我省第三深水湖,是一個典型的高原斷陷湖,湖東北面的湯池河為出水口,湖水匯入南盤江最后歸入南海。陽宗海1992年9月列為省級旅游度假區。它碧波粼粼景色秀麗,吸引了不少中外游客,也吸引了投資者。各位請看對岸就是由新加坡投資者投資建設的高爾夫球場,現己建成并投入使用,生意紅火。
有朋友問了,這僅僅是個湖,你怎么把它稱為海?是不是云南地處內陸高原,沒見過大海,向往大海的緣故呢?其實這個問題許多人都問過我,有人還把它編入“云南十八怪”:“湖泊叫尾帶“黑”音的便是這個意思。如滇池彝語謂之“洛朵黑”,文山的“普者黑”,其它如洱海、通海……按云南方言音直譯,“海”字自當寫作“黑”字,但因漢字是表意文字,若將彝語直音完全譯作“黑”,則音存而義非,實不相宜。所以,古人以“海”代之,不僅音近義似,而且兩全齊美,二者可以得而兼之。
過了陽宗海,我們現已進入了昆明市的另一個郊縣——宜良。由于海拔相對較低,氣候溫暖,土壤肥沃,雨量充沛,宜良的糧食產量很高,故有“滇中糧倉”之美譽。
現在駛過的是南盤江大橋。南盤江是珠江正源,其源頭在云南曲靖的馬雄山。云南不僅山·多,而且江河眾多。云南境內河網縱橫,大小河:流共有600多條,分別屬于伊洛瓦底江、怒江、瀾滄江、金沙江、元江和南盤江六大水系。六大水系在分布上構成“帚形”分布的奇特自然現象。特別是在北緯27。37’附近金沙江、瀾滄江、怒江形成三江并流的奇觀。
過了大橋,各位看到道路兩旁都是餐館。每家餐館門口都有烤爐,并有一只只白胖的鴨子掛滿桿頭。這就是著名的宜良烤鴨。宜良烤鴨有70多年歷史,烤制工藝獨特:首先選用肥壯的鴨仔,去毛去掌,洗凈后從右翼下切口取出內臟,再以蜂蜜水均勻地抹遍鴨身,之后用6厘米長的葦桿作堵塞,插入鴨子的肛門內,防止灌湯后湯從肛門漏出。然后用小鐵鉤鉤住鴨頸,掛在通風處晾干,再灌入調好味的上湯。用編成辮的干松針(“云南十八怪”稱“松樹葉子辮起來賣”)置于特制的爐內點燃,待煙火去盡,把鴨子掛于爐壁,蓋上蓋子,適時翻轉,燜燒三四十分鐘,待鴨身色澤深紅油亮時取出,拔去堵塞,撤去上湯,斬為小塊,理擺于盤中,佐以花椒鹽或特制面醬,配上蔥白、酸蘿卜,即可食用。
現在我們馬上就要到石林彝族自治縣境內了。“石林縣,地圖上及資料上明明寫的是路南縣啊?”這位朋友問得好。路南由來已久,早在元朝就有路南州的設置。路南二字源于彝語,其一,“路南”彝語為“魯乃”,“魯”即石,“乃”即黑色, “魯乃”就是長滿黑石頭的地方;其二,“路南”彝語也作“路甸”,路為城,甸為平壩或寬敞之地。路南這一稱呼一直沿用到1998年。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和旅游事業的發展,石林風景區的知度在海內外越來越高,旅游業成為該縣的支柱產業,劃順應經濟發展的需要,經國務院批準,1998年12月14日將路南彝族自治縣更名為石林彝族自治縣。由于有些書籍是此前出版的,因此各位看到的仍是路南這一地名。
石林縣是一個既古老又年輕并充滿生機的地方。如今它是全國50個文化先進地區之一,有“一個彝縣五鄉美譽”之稱,即“巖溶之鄉”、“歌舞之鄉”、“摔跤之鄉”、 “繪畫之鄉”、“煙草之鄉”。國家、省、市在這片土地上確立了六大基地:全國41個烤煙生產基地縣之一(是優良品種“紅花大金元”的故鄉,“紅河”牌所
用煙葉產地),全國奶山羊基地縣之一,國家“八五”萬畝蘋果商品基地縣,省商品豬生產基地,省綠肥種子基地,市煤炭生產基地。
說到石林彝族自治縣,我們還要介紹世居于此的撒尼人。撒尼人是彝族的一個支系。撒尼人自稱“尼”,意為快樂的人。在新中國成立前,彝族還沒有一個統一的稱謂。1950年彝族代表到北京,_在中南海接見他們,大家談到彝族名稱過去不統一,有的還帶有侮辱和歧視性,應該改掉。_聽后很贊同,提出將“夷”字
改為“彝”字。他認為“鼎彝”之“彝”這個字好,像宮殿里面放東西,有“米”又有“絲”,有吃有穿,日子就富裕了;鼎彝又是古代祭把用的器具,有莊重美好之意。大家聽了,都很高興,一致表示贊成。從此,“彝”就被正式定為彝族各個支系的統一稱呼。
彝族歷史悠久,彝族祖先祟尚老虎,把黑虎作為圖騰。而石林撒尼人不僅把老虎作為圖騰,而且還有蜘蛛圖騰。
撒尼人自古就有保護蜘蛛的習慣。為什么呢?相傳,撒尼人很早以前居住在阿著底,后來遷居到一個美麗的地方,并以族命城,稱“果饒”,即彝家之子的意思。撒尼人自稱“尼”,尼王憨厚能干,他有一把神刀,帶著部族,抵制了多次外族的侵犯,“果饒”城牢不可破。他揮動神刀,念咒語,入侵者的頭便紛紛落地。他還有一個神術,被人殺了頭,會重新長出新頭來。后來,尼王娶了一個外族美麗的姑娘。姑娘對他說:“我嫁了你這樣一個永遠不會死的丈夫,感到非常榮幸,就是死了,也將在九泉之下愛著你。”尼王信以為真,把自己殺不死的秘密告訴了她:“我也會死的。殺了我的頭,只要用尖刀草在脖子上刷三下,我就不能復生了。”尼王的妻子把這個秘密告訴了娘家部族首領,里應外合殺死了尼王,并使他不能再長出頭來。入侵者還把撒尼部落攆出了果饒。不知跑了多少路,撒尼人躲進山洞,洞口很快結上了蜘蛛網。追兵趕到洞口,找不到撒尼人。有的說可能躲到洞里了,可一看洞口結著蜘蛛網,他們肯定撒尼人不可能躲在洞中。找不到撒尼人,入侵者就走了。撒尼人化險為夷,轉危為安。從此,他們就把蜘蛛當作保護神來崇拜。
各位在觀賞石頭時,別忘了欣賞題刻。過鮮魚頭,石林勝境到了。各位請看前方,是否有似曾相識的感覺。這里就是在許多影視作品、書刊照片中出現過的石林勝境。“石林”兩個鮮紅的隸書大字,也就是我路上給大家講過的1931年龍云視察石林所題“石林”二字。而“龍云題”三字則是龍云的兒子龍繩文于1985年9月22日來石林親筆書寫后刻上去的。現在請大家抓緊時間拍照留念。
現在我們來到石峰之下,各位請看:“天造奇觀”、“南天砥柱”、“大氣磅礴”、“萬笏 朝天”、“頂天立地”、“天下第一奇觀”……
這些摩崖石刻與四周奇妙的自然奇觀相輝映,攝魂奪魄,給人美與奇的感受和想象,既是石林的寫照,又啟迪人們要有“石”的風格和氣魄。
現在我們往里走。各位請駐足,抬頭看:在兩峰之間夾有一搖搖欲墜的巨石。這里用“千鈞一發”來形容最貼切不過。大家過的時候一定要輕手輕腳,屏住呼吸,不然那巨石就會掉下來。好了,過了千鈞一發,各位可以放心了。其實這塊巨石在這里“定居”已經三百多萬年了,經歷了無數次地震的考驗,是不會掉下來的。
沿途走來,石峰如劍,直刺青天。這里是劍狀喀斯特表現最典型的地方,游人稱為刀山火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