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山寺導游詞范文(通用34篇)
寒山寺導游詞范文 篇1
寒山寺導游詞
大家好,我是本次帶領大家游覽寒山寺的導游,大家能夠叫我小魏。本次游覽,大家不要走散,要跟緊隊伍哦。
繞過山墻,進到寺院,小小的院子中間是日本友人贈送的石碑,右邊是當年寒山拾得兩人種下的古樹彷佛在向我們招手,左邊幾只青銅大鼎,上面刻著飛禽走獸,日月星辰,輕輕一敲,就會嗡嗡作響,仿佛在訴說著寒山寺千百年來的故事。大家能夠試一試。
此刻我們來到了羅漢堂,那里有100多尊羅漢,與真人燈神大小。瞧,這個羅漢的眉毛真長,喲,這個羅漢長著仨腦袋,他叫“慈悲大仙”,還有兩耳垂肩、大腹便便、胳膊奇長、腳十分大的羅漢。這些遠看金光閃閃,近看栩栩如生、工藝精湛、造型奇特的羅漢,給這座寺廟平添了神秘氣息。
穿過小門,我們來到藏經樓。這有兩位“圣人”。圣人寒山手里拿著寶瓶,端詳地很仔細,對不對?拾得在身旁指指點點,很有意思。
這天我就講到這了,下面是自由活動時間。
寒山寺導游詞范文 篇2
“月落鳥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這是唐代詩人張繼在安史之亂逃亡之時在楓橋下題下的一首詩,蘇州的最后一站——我所向往的寒山寺,我來咯!
寒山寺巍峨雄偉,一進山門。哇!突然眼一亮,佛塔,佛鐘不計其數,在最高的一座塔上一座鍍金的觀音佛像金光閃閃,似一顆明珠,為寒山寺增添了不少的美感。
“咚、咚、咚”佛鐘沉重的響聲讓人不禁打了一個寒顫,在詩碑走廊里,聽著鐘聲,欣賞著歷代書法家的心血,真愜意啊!
走完詩碑走廊,到了一個大佛塔前,爬上一層,就能眺望遠處的風景,而這種特制的木頭樓梯,旋轉著,更讓人體會到古代的智慧。周圍都是塘,你扔下一粒魚食,突然,水面上花花綠綠的一片,一直躲在池塘底下的魚都一擁而上,把湖面擠得水泄不通,有錦鯉,花鯉……過了許久魚才慢慢消失。
南面有一口大鐘,為華夏第一大鐘,上面刻了字,這口鐘大約十合抱粗,上面刻小篆,這么大一口鐘為華夏第一大鐘,果然名副其實。
蘇州之旅結束了,但依然讓我流連忘返,讓我久久不忘,讓我感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更感嘆人類的巧奪天工!
寒山寺導游詞范文 篇3
寒山寺導游詞
此刻我們所在的位置是寒山寺的主庭園,左側的花壇兩面嵌長條石刻兩塊,一為明代崇幀年間刻的“寒拾遺蹤”;另一刻清末江蘇巡撫程德全寫的“妙利宗風”。
此刻我們來到了大雄寶殿。大雄寶殿兩側沿墻分列十八羅漢坐像,都是明代的鐵鑄金羅漢,是從山西五臺山擎來的。寒山寺大雄寶殿的特色在于殿的后面。一般寺院中右側木架上掛一口鐘,左側木架上放鼓,體現出家人晨鐘暮鼓的修煉生活,但那里右側懸掛著的鐘,與眾不同,這就是我在車上提到的日本銅鐘寒山寺導游詞300字寒山寺導游詞300字。
個性值得一看的是背后正中墻上的寒山、拾得石刻像,為清代揚州八怪之一羅聘所畫。他倆“狀如貧子,又似瘋狂”,寒山手指指地,笑口微開,似在講:“吾倆菩薩轉世,天機不可泄漏,你知,我知,天知地知。”拾得則袒胸笑顏,更逗人喜愛。
出大雄寶殿,左通普明寶塔和方丈室,右達名聞遐邇的聽“夜半鐘聲”的鐘樓,正前方的兩層屋宇是藏經樓。遠望屋頂,可見唐僧、孫悟空等西天取經塑像群。
講解到此結束。愿寒山寺的悠久文化歷史、迷人的鐘聲傳播友情,給各位帶來福音。謝謝大家。
寒山寺導游詞范文 篇4
各位游客:說起寒山寺,大家都會想起唐代詩人張繼寫的《楓橋夜泊》詩:“月落鳥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這是當年張繼進京考試名落孫山,歸途中夜泊楓橋,寫下的千古絕唱。寒山寺的鐘聲使他消除了煩惱,繼續寒窗苦讀,之后再次赴京應試,最后得中了進士。因而,蘇州寒山寺的鐘聲能消除人們心中的煩惱,啟迪心靈的智慧,寄托幸福的期望,給您帶來完美吉祥的預兆。下面請大家跟我一齊前往寒山寺游覽。
【寒山寺建立歷史—寒山寺大鐘】
寒山寺位于蘇州閥門外的楓橋鎮,建于六朝時期的梁代天監年間(502—519年),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寒山寺最初的名字叫“妙利普明塔院”。之后在唐代貞觀年間,那里來了兩位天臺山的高僧寒山和拾得,才改名為“寒山寺”的。傳說寒山、拾得分別是文殊、普賢菩薩的化身,之后被人識破,兩人就雙雙乘鶴而去。又傳說拾得和尚乘了寒山寺里的一口鐘,飄洋過海東渡日本,到了一個名叫薩堤的地方,傳播佛學和中國文化。
在寒山寺,最為游人感興趣的就是那口大鐘了。寒山寺的鐘,歷來受到詩人們的題詠,這在文學史上是罕見的。相傳張繼詩中所涉及的鐘,歷經滄桑,在明末流入日本。清末,日本的山田寒山先生四處探尋,欲將此鐘歸還,但終無下落,便募捐集資,在日本明治38年(1906年)由小林誠等一批工匠精心鑄成一對青銅鐘,一口留在日本觀山寺,一口送來蘇州寒山寺,在中日民間文化交流和友好往來史冊中寫下了完美的一頁。在日本,蘇州寒山寺幾乎家喻戶曉,老幼皆知,在日本的小學里,甚至把張繼的《楓橋夜泊》詩作為課文來講授和背誦。
自1979年12月31日除夕夜,蘇州舉辦首屆除夕寒山寺聽鐘聲活動以來,已連續舉辦了20屆。20個除夕,近3萬以日本人為主的海內外游人來寒山寺聆聽夜半鐘聲。
【景區概況—寒山別院】
游客們:此刻我們已經進人寒山寺景區了。寒山寺景區擁有“古寺、古橋、古關、古鎮、古運河”。古寺即寒山寺。古橋指寒山寺兩側大運河上的江村橋和楓橋,即張繼詩中“江楓漁火對愁眠”中的江、楓這兩座橋。古關指大運河和上塘河交匯處的鐵鈴關,建于1557年,為明代抗擊倭寇的關隘,城樓雄偉,現設抗倭史跡陳列室。鐵鈴關、滸墅關、白虎關是歷史上有名的“蘇州三關”。古鎮就是楓橋鎮,粉墻黛瓦,一派姑蘇水鄉風光。古運河即開鑿于隋場帝時的京杭大運河,全長1794公里,從寺前流過。
各位游客:前面那座金碧輝煌,宏偉莊重的主塔就是寒山寺的普明塔,等一會兒我們進了寺內再去參觀。此刻我們取道寒山別院去寒山寺。
寒山別院是1993年修筑的,滿園的綠色讓人心曠神怕,蒼松、翠竹、桂花、櫻花、臘梅、草坪與落月池、映月亭、愁眠坡、寒山橋、聽鐘坪、覓詩廊等,景物交相暉映。園中的那座松茂亭內,于1993年立了一塊碑,碑文為我國無產階級革命家李大釗30歲時用行草書寫的《楓橋夜泊》詩。1956年,他的女兒李星華將這幅原作捐獻給國家,現存于中國革命博物館。寒山寺內還珍藏著宋代、明代、清代、民國年間以及現代文人學者寫的楓橋夜泊詩碑。
【照壁—山門—主庭院—五百羅漢堂】
穿過寒山別院,各位看到前面的那座石拱古橋就是江楓橋。此刻我們來看一下山門前的照壁,黃墻上“寒山寺”三個大字,是由浙江東湖名土陶浚宣所寫,字體古樸蒼勁,給歷經千年風霜的古剎增添了莊重感。大家能夠在此拍照留念。
大家發現沒有,寒山寺的山門是朝西的。通常的民居建筑或寺院建筑都以坐北朝南為最佳,而寒山寺的廟門為何要朝西呢?據德高望重的寒山寺老方丈性空法師說,這乃是“因地制宜”。原先蘇州是水鄉。隋代開的那條運河正位于寒山寺的西邊。唐宋之際,水上交通日益發展和繁忙,為便于飄過的商人、船民、農民、信徒乘船來此朝拜進香,廟門便朝兩靠河邊開了。還有,人們都明白《西游記》中唐僧西天取經的故事,兩天是佛祖居住地,西天又稱極樂世界,光明圣潔,無一煩惱,所以廟門朝西開,也表示崇敬向往佛國圣地,一舉兩得,何樂而不為呢?再者,寺院多火燭,歷代寺僧都以大運河的水來消防滅火。按中國五行學說,水能克火,從風水上來克制火災。然而,和尚們的苦心仍逃不脫人間的災難。歷史上的寒山寺也避免不了戰火和火災,前后共五次火毀。破壞最嚴重的是清咸豐十年(1860年)清軍與太平軍交戰,一把大火,將古寺樓閣化為塵埃,除詩碑外無復留存。此刻的寒山寺是清光緒三十二年,即1906年重建的,宣統二年(1910年)又加修繕,重建大殿,一時成為吳中名剎。
寒山寺現存主要建筑和古跡有:大雄寶殿、廡殿、藏經樓、寒山拾得塑像、碑廊、鐘樓、楓江樓等。下面讓我們進內參觀。各位請看:這塊“古寒山寺”的匾額,是清末江蘇巡撫程德全的手筆。進入山門,迎面是慈顏常笑的彌勒佛坐像,背面是韋馱的威武立像。
穿過山門,我們來到了寒山寺的主庭園,園內青松挺拔,回廊曲折通幽,左側的花壇兩面嵌有兩塊石刻,一為明代崇禎年間刻的“寒拾遺蹤”;另一為程德全寫的“妙利宗風”。妙利指的是初建時的寺名“妙利普明塔院”。這兩塊石刻概括了寒山寺的歷史淵源。
之后我們來看看左側的五百羅漢堂。這些都是清代留下的小型香樟木雕成的鍍金五百羅漢,在羅漢堂中央矗立著一尊于1995年落成的觀音銅像,高2.5米,重1.5噸,是由日本宗教畫院、日本禪宗畫家協會贈送的,于1995年落成。
【大雄寶殿—釋迦牟尼像—十八羅漢像—大銅鐘】
在進大雄寶殿前,我們先留意一下大雄寶殿前的漢白玉欄桿,全長34.50米,柱高1.5米,欄板高0.7米,采用蓮花寶座和海棠的圖案。這只鐵香爐上鑄有“大化陶熔”四字,暗示了佛的神通廣大,意為佛的教化能夠造就信徒成為大器。大殿前的一對石柱,稱為“露盤”,是和尚就餐前放飯盛水,以供所謂餓鬼食用的器具。
殿內正中供奉的是釋迎牟尼佛木雕像,左邊長者為迦葉,右邊年輕的叫阿難,他們是如來的得力弟子。佛祖逝世后,迦葉在靈鷲山主持了佛教信徒的第一次集會;阿難是佛祖的從弟,聰明有智慧,擅長記憶,跟隨佛祖25年,把佛祖生前的講經說法都寫在貝葉樹的葉子上,成了佛經。1924年“戊戌變法”改良家康有為參拜寒山寺,曾寫了一副“真經書貝葉,法果證菩提”的對聯,點出了佛經的歷史,墨寶現珍藏在寒山寺楓江樓里,成為寒山寺重要文物。
大殿兩側沿墻分列著明代時從山西五臺山清來的鐵鑄十八羅漢金身坐像。釋迪牟尼佛像背后東墻上嵌有清代揚州八怪之一羅聘所畫的寒山、拾得石刻。寒山右手指地,拾得擔胸笑顏,畫面上還有講述寒山、拾得勸人和好歡顏的詩篇:“我若歡顏少煩惱,世間煩惱變歡顏。”南墻上嵌有清代佛教居士大鶴山人鄭文焯于1880年在楓橋船中所作的指畫豐子像石碑。據說豐干和尚是寒山、拾得的師傅。
大殿后測東南角懸掛的這口大銅鐘就是由日本山田寒山贈送的,銅鐘高80多厘米,直徑近70厘米,周圍鑄有陽文漢字《姑蘇寒山寺鐘銘》,為1905年的日本首相伊藤博文所寫。
【普明塔—寒拾殿—藏經閣—鐘樓】
出大雄寶殿,左通普明寶塔和方丈室,右邊是名聞遐邇的聽“夜半鐘聲”的鐘樓,正前方的兩層樓即是寒拾殿。屋頂上雕了唐僧、孫悟空等西天取經的塑像。
我們先登塔遠眺。寒山寺始建時,就有“妙利普明塔”,后毀于戰火,北宋重建寶塔,元代末年又毀,后600多年來寒山寺一向無塔,建塔是寺僧們的心愿。此塔是1995年秋建成,1996年10月30日舉行隆重的開光典禮。塔高42.2米,5層,呈正方形,為仿唐木結構樓閣式塔;塔剎為銅鑄鍍金,高9.6米,重12噸,在陽光的照射下金光閃閃。塔外四周掛有108個風鈴,塔內各層都有木梯可供游人登臨。登上寶塔,東可望蘇州古城,南觀蘇州新區和大運河,北眺虎丘和西面的獅子山,吳中美景幾乎盡收眼底。塔院四周建有回廊,廊間可觀賞古代名人書寫的《楓橋夜泊》詩碑。
下了普明塔,讓我們去參觀一下“寒拾殿”。請看:門上方這三個字的匾額為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所寫。進入殿內,抬頭可見在一座巨大的蓮花座盤上,有兩個祖胸露乳、蓬頭赤足的胖子:兩手一上一下、手拿方桂圓口凈瓶的叫寒山;左手持腰帶、右手持一枝荷花的就是拾得,那副眉開眼笑的樣貌,仿佛在跟我們游人逗樂呢。寒山、拾得確有其人,是唐代詩僧。寒山曾隱居浙江天臺寒巖,自號“寒山子”,他善于作詩,人稱詩僧,其詩資料有釋道思想,語言通俗,把深奧的佛學玄理用淺顯的文字表達出來,有《寒山子詩集》流傳于世。拾得原是個孤兒,被大臺國清寺高僧車于在赤城山道上抬得收養為僧,故名拾得。在《全唐詩》中收有寒山詩一卷,共有303首;收拾得詩一卷,共50來首。據說寒山、拾得本是七世冤家,經豐干禪師點化,最后和好,朝夕相處,親密無間。他們三人經常聚會談禪,寒山、拾得以友善而齊名。你看他倆一持荷花,一捧凈瓶,一“荷”一“瓶”,其諧音就為“和”“平”了。意為和和氣氣,平平安安,百年好合。清代雍正皇帝曾敕封寒山為“和圣”,抬得為“合圣”。所以民問講的和、合二仙,就是寒山、拾得。
寒山、拾得有一段對話值得我們品味。寒山問拾得:世間有謗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騙我,我如何處治乎?拾得日:只要忍他、讓他、避他、由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過幾年你且看他。
寒拾殿的樓上是藏經閣,上面秘藏珍貴佛經、書籍共7300多卷。寒拾殿后墻的背面正中供奉的刻有千手于眼觀音、韋馱和關公等人物的巨碑,刀法細膩,形象生動。內墻環壁嵌有的《金剛般著波羅密經》石刻和董其昌的題跋41塊。這些都是傳世珍品。
此刻我們到鐘樓去看看那只聲音洪亮,清越深遠的鐵鐘。樓上懸掛的鐵鐘是江蘇巡撫陳菱龍重修寒山寺時,為保存古跡,仿舊鐘式樣鑄造的,鐵鐘高1.2米,直徑約1.2米,重約2噸。鑄于清光緒三十二年,即1906年。寒山寺的鐘聲歷來被詩人們題詠,那悠揚的鐘聲已深入人心。那寺院的鐘聲為何要敲108響呢?唐代大智禪師懷海創立“百丈清規”佛教典儀中規定在晨昏二時雞大鐘108聲,以“覺醒百八煩惱之迷夢”。根據我國佛教經典和風俗,108響鐘聲有3種含意:第一種含意是因為一年有12個月24個節氣72個候(古代稱五天為一候,按農歷360天計,一年分為知候),把12、24、72相加正好是108,既代表一年,又貼合108種煩惱之數。所以要聽108下鐘聲,表示回顧舊歲,迎接新春的意思。第二種含意是表示對佛門108位長老的懷念。第三種是說人生禍福相依,沉浮無常,一年中有108個煩惱,佛經上有“聞鐘聲,煩惱清,智慧長,菩提生”,所以敲一下鐘聲能除去一個煩惱,敲108下,就除盡所有煩惱,一年中化兇為吉,平平安安。每年除夕夜半,寒山寺僧敲鐘108響,最后一個鐘聲正好是新年零點開始。各位游客,不妨今年的除夕夜再到寒山寺來,聆聽這108響鐘聲,消除人世的108個煩惱。
【碑廊—弘法堂—“機江第一樓”】
寒山寺的碑刻素來聞名,而其中最著名的首推《楓橋夜泊》詩碑了。各位游客:此刻我們就到碑廊去觀賞一下。自古至今,寺中《楓橋夜泊》詩碑到底有幾塊呢?答案是:一詩七碑。
北宋翰林學士殉國公王珪(1019—1085年)書張繼《楓橋夜泊》詩石刻,為張繼詩第一石,可借此碑早年失傳。為恢復歷史遺跡,弘揚民族文化,在海峽兩岸有關人士的努力下,于1996年用王珪字跡集成的張繼詩第一石又重立于普明塔旁。這要感謝中國臺灣博斯年圖書館,他們無償慷慨惠贈3000余字的王珪手跡墓志銘拓片,經蘇州著名書法家費之雄集字,蘇州碑刻博物館雕刻藝術家時忠德重刻,又向世人展示了張繼詩第一石的神采,為了解王珪書體特征和風格帶給了實物。
全詩集字只有28字,但能直接選用的王珪完整原字只有14個,即:月、滿、天、江、火、對、姑、城、外、寒、山、寺、夜、半,其余的都是透過原字部首組合而成。如:“霜”,用“雨”和“相”結合;部民”以“目”和“民”組合等等。字作為正楷,介于顏、柳書體之間。碑石選用了有必須年代的無字舊青石碑,總高2.5米,寬0.84米,厚0.2米,高1.66米,每字約13厘米見方。詩碑碑拓于1996年9月已被故宮博物院收藏。
第二塊碑是明代文微明所寫,因寺失火,僅存殘碑一塊,留下不到10字,現展示在碑廊墻內。第三塊碑為清代俞樾所寫,保存完好,現市面上常見的《楓橋夜泊》條幅即是俞樾書碑的拓本。該碑陳列在碑廊內。第四塊碑是與唐代的張繼同姓同名的河北滄州人張繼于1947年12月14日書寫的。張繼寫好此碑,想不到第二天便碎然逝世,這幅墨跡也就成了名副其實的絕筆了。這塊詩碑保存較好,現陳列在普明塔院內,詩的原件保存在中國臺灣中國國民黨中央史館。
第五塊碑我們在寒山別院松茂亭內,已先睹為快了,就是李大釗書寫的那塊。
第六塊碑是當代書畫大家劉海粟的作品。1981年冬,時年86歲高齡的畫家把自己關在房內約5個小時,用整個身心完成了一件力作——行草《楓橋夜泊》。劉老完成這件作品后病倒了多天,但他對這幅作品十分滿意,認為不亞于俞樾所書。根據劉老生前愿望,這塊碑于1994年鐫刻完成后置于寒山寺碑廊內。
第七塊碑是1998年新豎在“楓橋詩碑廊”內的由革命前輩陳云所書,原件是他82歲時贈給評彈名家劉韻若的。
碑廊內與俞樾手書碑相對而立的是康有為1920年在寒山寺題的詩:“鐘聲已渡海云東,冷盡寒山古寺風;勿使豐干又饒舌,化人再到不空空。”康有為曾慷慨于古鐘流失到日本,他風趣地說:也怪豐干和尚多嘴多舌,向浙江臺州太守閣邱點破了寒山、拾得是文殊、普賢兩菩薩化身的天機。若不是泄露天機,再有轉世者到來,寺內就不會空空地連古鐘也保不住了。
碑廊斜對面是弘法堂,里面供有三尊銅像。正中為唐代高僧玄奘,他于629年去西天取經,645年回到長安,翻譯了超多的佛經,還寫了《大唐西域記》一書,在《西游記》里,他是孫悟空的師傅唐僧,已成為婦孺皆知的形象。右側是唐代高僧鑒真,他五次東渡日本失敗,第六次在雙目失明的狀況下,于753年在蘇州張家港黃泅浦起航,這次歷盡千辛萬苦,成功抵達日本,傳播佛教、建筑、雕刻、農業、文學、醫學、書法等知識和技術,被譽為日本律宗始祖。763年,76歲的鑒真在奈良后招提寺病逝。左側還供奉著日本高僧空海的銅像,804年,他隨日本遣唐使來華,農歷十一月二十二日抵蘇州,二十三日乘船到楓橋參拜寒山寺,最后到達唐京城長安,學習佛學、詩文、繪畫等,三年后回國成為日本真言宗密教創始人,被譽為“日本的鑒真大師”。852年去世,日本天皇追賜“弘法大師”謚號。
游客們:參觀完碑廊和鐘樓之后,有興趣的游客還能夠登上“楓江第一樓”。楓江樓在寺的南面,上下兩層,飛檐斗角。舊時的楓江樓在解放前就坍塌了,此刻的這座樓是解放后從蘇州城里移來的一座著名的花籃樓。因樓的底層南部比一般廳堂少用兩根楹柱,即省去二步柱,而在大殿前檐處換上了兩個雕刻精細的木質花籃,故名“花籃樓”。花籃樓的樓梯就像南京靈谷寺塔里的樓梯一樣,圍繞著中心柱盤旋而上,十分精致奇特。順著樓梯,登上樓頂,臨窗眺望,遠山近水,風光如畫。怪不得文人墨客到此有說不盡的詩情畫意!
各位游客:寒山寺的參觀就到此為止,但愿寒山寺的鐘聲能給您帶來完美的祝愿。
寒山寺導游詞范文 篇5
寒山寺導游詞
這天,給大家介紹一下蘇州的一個景點,如果我給大家吟一首詩,大家就會明白我要介紹那里了。楓橋夜泊,張繼。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大家明白我要介紹哪里了嗎?對了,是蘇州的寒山寺。張繼的這首詩,使寒山寺這個小寺院名聲大噪。
寒山寺出名有兩個原因,一個是因為張繼寫了一首千古傳頌的詩,另一個是有兩位得道的高僧來到了該寺講經說法。之后,我們來到一座楓橋,張繼就是在那里寫了千古絕句楓橋夜泊。之后我們來到了寒山寺大鐘和大碑,大鐘重108噸,大碑總高15。9米,這塊大碑與大鐘一齊被上海大世界基尼斯總部確定為世界上最大的詩碑。
我們大家順著這條路,前方就是寒山寺。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堵上面題寫著“寒山寺”三個大字的蠟黃色的山墻,配上黑灰色的檐子,清幽淡雅。
走出寒山寺,沿著小路向前就是運河。你們明白這上面有什么橋嗎?對,是楓橋和江村橋,那是鐵鈴關,很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氣勢。
寒山寺導游詞范文 篇6
現在我們所在的位置是寒山寺的主庭園,左側的花壇兩面嵌長條石刻兩塊,一為明代崇幀年間刻的“寒拾遺蹤”;另一刻清末江蘇巡撫程德全寫的“妙利宗風”。
現在我們來到了大雄寶殿。大雄寶殿兩側沿墻分列十八羅漢坐像,都是明代的鐵鑄金羅漢,是從山西五臺山擎來的。寒山寺大雄寶殿的特色在于殿的后面。一般寺院中右側木架上掛一口鐘,左側木架上放鼓,體現出家人晨鐘暮鼓的修煉生活,但這里右側懸掛著的鐘,與眾不同,這就是我在車上提到的日本銅鐘。
特別值得一看的是背后正中墻上的寒山、拾得石刻像,為清代揚州八怪之一羅聘所畫。他倆“狀如貧子,又似瘋狂”,寒山手指指地,笑口微開,似在講:“吾倆菩薩轉世,天機不可泄漏,你知,我知,天知地知。”拾得則袒胸笑顏,更逗人喜愛。
出大雄寶殿,左通普明寶塔和方丈室,右達名聞遐邇的聽“夜半鐘聲”的鐘樓,正前方的兩層屋宇是藏經樓。遠望屋頂,可見唐僧、孫悟空等西天取經塑像群。
講解到此結束。愿寒山寺的悠久文化歷史、迷人的鐘聲傳播友情,給各位帶來福音。謝謝大家。
寒山寺導游詞范文 篇7
大家好,我是本次帶領大家游覽寒山寺的導游,大家可以叫我小魏。本次游覽,大家不要走散,要跟緊隊伍哦。
繞過山墻,進到寺院,小小的院子中間是日本友人贈送的石碑,右邊是當年寒山拾得兩人種下的古樹彷佛在向我們招手,左邊幾只青銅大鼎,上面刻著飛禽走獸,日月星辰,輕輕一敲,就會嗡嗡作響,好像在訴說著寒山寺千百年來的故事。大家可以試一試。
現在我們來到了羅漢堂,這里有100多尊羅漢,與真人燈神大小。瞧,這個羅漢的眉毛真長,喲,這個羅漢長著仨腦袋,他叫“慈悲大仙”,還有兩耳垂肩、大腹便便、胳膊奇長、腳非常大的羅漢。這些遠看金光閃閃,近看栩栩如生、工藝精湛、造型奇特的羅漢,給這座寺廟平添了神秘氣息。
穿過小門,我們來到藏經樓。這有兩位“圣人”。圣人寒山手里拿著寶瓶,端詳地很仔細,對不對?拾得在旁邊指指點點,很有意思。
今天我就講到這了,下面是自由活動時間。
寒山寺導游詞范文 篇8
“尊敬的美國總統先生―――奧巴x,我是寧波旅行社的鮑天翔,很榮幸再一次可以為您做導游,在路上總統先生要以叫我‘鮑導’”。
“說起寒山寺,中國古代還有一位詩人為它寫過一首詩呢!‘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總統先生您知道是誰寫的?對了,就是張繼寫的。”
“寒山寺始建于梁天監年間,初名‘妙利普明塔院’,因唐代高僧寒山曾駐錫于此,故名寒山寺,雙因張繼一首詩《楓橋夜泊》,而使寒山寺天下聞名。請看,總統先生,現在展示在前面的就是大雄寶殿,大殿兩側沿墻分列著明朝從山西五臺山請來的鐵鑄十八羅漢金身坐像。釋迪牟尼像背后東墻上嵌有清代揚州八怪之一羅聘所畫的寒山、拾得石刻。”
關于寒山寺還有一個傳說呢:有一對孤兒,自小失散。長大后第第一定要找到自己的哥哥。一天,第第來到蘇州城,人家告訴他,有一個北方來的人在城外楓橋邊的一座寺廟里修行。第第連忙趕去,他倆見了面擁抱。人們稱他們為“和合大仙”。
“今天的導游結束了,希望下次還能給總統先生做導游,下面請總統先生隨意瀏覽拍照,再見!”
寒山寺導游詞范文 篇9
各位游客:說起寒山寺,大家都會想起唐代詩人張繼寫的《楓橋夜泊》詩:“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這是當年張繼進京考試名落孫山,歸途中夜泊楓橋,寫下的千古絕唱。寒山寺的鐘聲使他消除了煩惱,繼續寒窗苦讀,后來再次赴京應試,終于中了進士。因而,蘇州寒山寺的.鐘聲能消除人們心中的煩惱,啟迪心靈的智慧,寄托幸福的期望,給您帶來美好吉祥的預兆。下面請大家跟我一起前往寒山寺游覽。
寒山寺位于蘇州閥門外的楓橋鎮,建于六朝時期的梁代天監年間(502—519年),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寒山寺最初的名字叫“妙利普明塔院”。后來在唐代貞觀年間,這里來了兩位天臺山的高僧寒山和拾得,才改名為“寒山寺”的。傳說寒山、拾得分別是文殊、普賢菩薩的化身,后來被人識破,兩人就雙雙乘鶴而去。又傳說拾得和尚乘了寒山寺里的一口鐘,飄洋過海東渡日本,到了一個名叫薩堤的地方,傳播佛學和中國文化。
寒山寺導游詞范文 篇10
寒山寺導游詞
各位游客:下面請大家跟我一齊前往寒山寺游覽。
【照壁前】
照壁又稱“影壁”或“蕭墻”,一般建在大戶人家的正門前,既可構成視覺上所謂遮擋,又可起到辟邪的作用。這塊照壁上的“寒山寺”三個字,是由浙江東湖名土陶浚宣所寫,字體古樸蒼勁,給歷經千年風霜的古剎增添了莊重感。大家能夠在此拍照留念。
照壁前這條從北向南流去的河流是京杭運河的一部分,各位看到面前的這座石拱古橋就是江楓橋,橋的另一邊就是江楓洲,此刻已建成江楓洲公園。
大家發現沒有,寒山寺的山門是朝西的。通常的民居建筑或寺院建筑都以坐北朝南為最佳,而寒山寺的廟門為何要朝西呢原先蘇州是水鄉,來寒山寺的多為坐船而來,為方便香客們來此朝拜進香,廟門便朝兩靠河邊開了。
【山門殿】
下面讓我們進內參觀。
各位請看:這塊“古寒山寺”的匾額,是清末江蘇巡撫程德全的手筆。進入山門,迎面是笑容可掬的彌勒佛坐像,背面是韋馱的威武立像。山門殿的兩側,分別供奉著四大天王的雕像,俗稱四大金剛,傳入我國時,被漢化成了能夠保佑風調雨順的中國虎將的形象,寶劍取其“鋒”,琵琶去其“調”,寶傘取其“魚”,赤索取其“順”,意思是“風調雨順”。
【前院】
寒山寺寺內建筑以山門——大雄寶殿——藏經閣——普明寶塔為中軸布局,寺院分為前院、后院和塔院三部分。前院正中主體建筑是大雄寶殿,兩側是羅漢堂和大悲殿。園中有一花壇,花壇兩面嵌有兩塊石刻,一為明代崇禎年間刻的“寒拾遺蹤”;另一為程德全寫的“妙利宗風”。妙利指的是初建時的寺名“妙利普明塔院”。這兩塊石刻概括了寒山寺的歷史淵源。【羅漢堂】
之后我們來看看左側的五百羅漢堂。這些都是清代留下的小型香樟木雕成的鍍金五百羅漢,在羅漢堂中央矗立著一尊于1995年落成的觀音銅像,是由日本宗教畫院和禪宗畫家協會贈送的。
與羅漢堂相對的是供奉觀音菩薩的大悲殿,殿內供奉著三尊神態各異的觀音菩薩。【大雄寶殿及露臺】
首先我們來看下這只黑色鐵香爐,上面刻有“大化陶熔”四字,意為佛的教化能夠造就信徒成為大器。大殿前的一對石柱,稱為“露盤”,是和尚用齋前,放飯盛水以供游魂的。殿內正中供奉的是釋迎牟尼佛金身像,左邊長者為迦葉,右邊年輕的叫阿難。
大殿兩側沿墻分列著從山西五臺山請來的鐵鑄十八羅漢金身坐像。釋迪牟尼佛像背后墻上嵌有清代揚州八怪之一羅聘所畫的寒山、拾得石刻。寒山右手指地,拾得擔胸笑顏,畫面上還有講述寒山、拾得勸人和好歡顏的詩篇:“我若歡顏少煩惱,世間煩惱變歡顏。”寒山拾得兩位高僧傳說是文殊普賢菩薩的化身。
南墻上嵌有清代佛教居士鄭文焯于1880年在楓橋船中用手指劃得人物畫像。
大殿南側懸掛的這口大銅鐘就是由日本山田寒山贈送的,周圍鑄有漢字《姑蘇寒山寺鐘銘》,為1905年的日本首相伊藤博文所寫。
【藏經樓】
請看:門上方這三個字的匾額為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所寫。進入殿內,抬頭可見在一座巨大的蓮花座盤上,有兩個祖胸露乳、蓬頭赤足的胖子:兩手一上一下、手捧凈瓶的叫寒山;左手持腰帶、右手持一枝荷花的就是拾得,你看他倆一持荷花,一捧凈瓶,一“荷”一“瓶”,其諧音就為“和”“平”了。意為和和氣氣,平平安安,百年好合。清代雍正皇帝曾封寒山為“和圣”,拾得為“合圣”。所以民問講的和合二仙,就是寒山、拾得。寒拾殿后墻的背面正中刻有千手于眼觀音的畫像。
寒拾殿的樓上是藏經閣,上面秘藏珍貴佛經和書籍。
藏經樓前空地,是每年12月31日寒山寺除夕聽鐘聲活動時,蘇州市長向來賓致新年詞的地方。
【鐘樓】
此刻我們到鐘樓去看看那只聲音洪亮,清越深遠的鐵鐘。樓上懸掛的鐵鐘是江蘇巡撫陳菱龍重修寒山寺時,為保存古跡,仿舊鐘式樣鑄造的。那寺院的鐘聲為何要敲108響呢根據我國佛教經典和風俗,108響鐘聲是108種煩惱之數。所以要聽108下除夕鐘聲,表示消除煩惱的意思,一年中化兇為吉,平平安安。每年除夕夜半,寒山寺僧敲鐘108響,最后一個鐘聲正好是新年零點開始。各位游客,不妨今年的除夕夜再到寒山寺來,聆聽這108響鐘聲,消除人世的108個煩惱。
【弘法堂】
弘法堂里面供有三尊銅像。正中為唐代高僧玄奘。右側是唐代高僧鑒真,他五次東渡日本失敗,第六次在雙目失明的狀況下,歷盡千辛萬苦,成功抵達日本,傳播佛教、建筑、雕刻、農業等知識和技術,被譽為日本律宗始祖。左側還供奉著日本高僧空海的銅像被譽為“日本的鑒真大師”。
【碑廊】
寒山寺的碑刻素來聞名,而其中最著名的首推《楓橋夜泊》詩碑了。各位游客:此刻我們就到碑廊去觀賞一下。自古至今,寺中《楓橋夜泊》詩碑到底有幾塊呢答案是:一詩七碑。
第一塊碑王珪——第二塊碑是明代文微明所寫——第三塊碑為清代俞樾所寫——第四塊碑是與唐代的張繼同姓同名的河北滄州人張繼書寫的——第五塊碑李大釗書寫——第六塊碑是當代書畫大家劉海粟的作品——第七塊碑是革命前輩陳云所書。
【塔院】
石碑所刻的“普明塔院”四字為性空法師親筆所寫。
寒山寺始建時,就有“妙利普明塔”,后毀于戰火,北宋重建寶塔,元代末年又毀,后600多年來寒山寺一向無塔,建塔是寺僧們的心愿。此塔是1995年秋建成,1996年10月30日舉行隆重的開光典禮。
塔外四周掛有108個風鈴,塔內各層都有木梯可供游人登臨。塔院四周建有回廊,廊間可觀賞古代名人書寫的《楓橋夜泊》詩碑。
【寒山別院】
寒山別院位于寒山寺的正南面。院中新建成的三層紅木結構的梵音閣內懸掛一口巨型銅鐘。大碑,大鐘和普明寶塔正好坐落在同一條中軸線上。
大碑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碑。碑身正面是楓橋夜泊的詩句,背面是乾隆御筆。
梵音閣被稱為新寒山寺鐘樓,內有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佛鐘。
大鐘大碑的建成不僅僅為寒山寺增添景觀,同時也彰顯了蘇州的城市個性。
寒山寺導游詞范文 篇11
“尊敬的,我是寧波旅行社的鮑天翔,很榮幸再一次可以為您做導游,在路上總統先生要以叫我‘鮑導’”。
“說起寒山寺,中國古代還有一位詩人為它寫過一首詩呢!‘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總統先生您知道是誰寫的?對了,就是張繼寫的。”
“寒山寺始建于梁天監年間,初名‘妙利普明塔院’,因唐代高僧寒山曾駐錫于此,故名寒山寺,雙因張繼一首詩《楓橋夜泊》,而使寒山寺天下聞名。請看,總統先生,現在展示在前面的就是大雄寶殿,大殿兩側沿墻分列著明朝從山西五臺山請來的鐵鑄十八羅漢金身坐像。釋迪牟尼像背后東墻上嵌有清代揚州八怪之一羅聘所畫的寒山、拾得石刻。”
關于寒山寺還有一個傳說呢:有一對孤兒,自小失散。長大后第第一定要找到自己的哥哥。一天,第第來到蘇州城,人家告訴他,有一個北方來的人在城外楓橋邊的一座寺廟里修行。第第連忙趕去,他倆見了面擁抱。人們稱他們為“和合大仙”。
“今天的導游結束了,希望下次還能給總統先生做導游,下面請總統先生隨意瀏覽拍照,再見!”
寒山寺導游詞范文 篇12
各位游客:下面請大家跟我一齊前往寒山寺游覽。
【照壁前】
照壁又稱“影壁”或“蕭墻”,一般建在大戶人家的正門前,既可構成視覺上所謂遮擋,又可起到辟邪的作用。這塊照壁上的“寒山寺”三個字,是由浙江東湖名土陶浚宣所寫,字體古樸蒼勁,給歷經千年風霜的古剎增添了莊重感。大家能夠在此拍照留念。
照壁前這條從北向南流去的河流是京杭運河的一部分,各位看到面前的這座石拱古橋就是江楓橋,橋的另一邊就是江楓洲,此刻已建成江楓洲公園。
大家發現沒有,寒山寺的山門是朝西的。通常的民居建筑或寺院建筑都以坐北朝南為最佳,而寒山寺的廟門為何要朝西呢原先蘇州是水鄉,來寒山寺的多為坐船而來,為方便香客們來此朝拜進香,廟門便朝兩靠河邊開了。
【山門殿】
下面讓我們進內參觀。
各位請看:這塊“古寒山寺”的匾額,是清末江蘇巡撫程德全的手筆。進入山門,迎面是笑容可掬的彌勒佛坐像,背面是韋馱的威武立像。山門殿的兩側,分別供奉著四大天王的雕像,俗稱四大金剛,傳入我國時,被漢化成了能夠保佑風調雨順的中國虎將的形象,寶劍取其“鋒”,琵琶去其“調”,寶傘取其“魚”,赤索取其“順”,意思是“風調雨順”。
【前院】
寒山寺寺內建筑以山門——大雄寶殿——藏經閣——普明寶塔為中軸布局,寺院分為前院、后院和塔院三部分。前院正中主體建筑是大雄寶殿,兩側是羅漢堂和大悲殿。園中有一花壇,花壇兩面嵌有兩塊石刻,一為明代崇禎年間刻的“寒拾遺蹤”;另一為程德全寫的“妙利宗風”。妙利指的是初建時的寺名“妙利普明塔院”。這兩塊石刻概括了寒山寺的歷史淵源。【羅漢堂】
之后我們來看看左側的五百羅漢堂。這些都是清代留下的小型香樟木雕成的鍍金五百羅漢,在羅漢堂中央矗立著一尊于1995年落成的觀音銅像,是由日本宗教畫院和禪宗畫家協會贈送的。
與羅漢堂相對的是供奉觀音菩薩的大悲殿,殿內供奉著三尊神態各異的觀音菩薩。【大雄寶殿及露臺】
首先我們來看下這只黑色鐵香爐,上面刻有“大化陶熔”四字,意為佛的教化能夠造就信徒成為大器。大殿前的一對石柱,稱為“露盤”,是和尚用齋前,放飯盛水以供游魂的。殿內正中供奉的是釋迎牟尼佛金身像,左邊長者為迦葉,右邊年輕的叫阿難。
大殿兩側沿墻分列著從山西五臺山請來的鐵鑄十八羅漢金身坐像。釋迪牟尼佛像背后墻上嵌有清代揚州八怪之一羅聘所畫的寒山、拾得石刻。寒山右手指地,拾得擔胸笑顏,畫面上還有講述寒山、拾得勸人和好歡顏的詩篇:“我若歡顏少煩惱,世間煩惱變歡顏。”寒山拾得兩位高僧傳說是文殊普賢菩薩的化身。
南墻上嵌有清代佛教居士鄭文焯于1880年在楓橋船中用手指劃得人物畫像。
大殿南側懸掛的這口大銅鐘就是由日本山田寒山贈送的,周圍鑄有漢字《姑蘇寒山寺鐘銘》,為1905年的日本首相伊藤博文所寫。
【藏經樓】
請看:門上方這三個字的匾額為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所寫。進入殿內,抬頭可見在一座巨大的蓮花座盤上,有兩個祖胸露乳、蓬頭赤足的胖子:兩手一上一下、手捧凈瓶的叫寒山;左手持腰帶、右手持一枝荷花的就是拾得,你看他倆一持荷花,一捧凈瓶,一“荷”一“瓶”,其諧音就為“和”“平”了。意為和和氣氣,平平安安,百年好合。清代雍正皇帝曾封寒山為“和圣”,拾得為“合圣”。所以民問講的和合二仙,就是寒山、拾得。寒拾殿后墻的背面正中刻有千手于眼觀音的畫像。
寒拾殿的樓上是藏經閣,上面秘藏珍貴佛經和書籍。
藏經樓前空地,是每年12月31日寒山寺除夕聽鐘聲活動時,蘇州市長向來賓致新年詞的地方。
【鐘樓】
此刻我們到鐘樓去看看那只聲音洪亮,清越深遠的鐵鐘。樓上懸掛的鐵鐘是江蘇巡撫陳菱龍重修寒山寺時,為保存古跡,仿舊鐘式樣鑄造的。那寺院的鐘聲為何要敲108響呢根據我國佛教經典和風俗,108響鐘聲是108種煩惱之數。所以要聽108下除夕鐘聲,表示消除煩惱的意思,一年中化兇為吉,平平安安。每年除夕夜半,寒山寺僧敲鐘108響,最后一個鐘聲正好是新年零點開始。各位游客,不妨今年的除夕夜再到寒山寺來,聆聽這108響鐘聲,消除人世的108個煩惱。
【弘法堂】
弘法堂里面供有三尊銅像。正中為唐代高僧玄奘。右側是唐代高僧鑒真,他五次東渡日本失敗,第六次在雙目失明的狀況下,歷盡千辛萬苦,成功抵達日本,傳播佛教、建筑、雕刻、農業等知識和技術,被譽為日本律宗始祖。左側還供奉著日本高僧空海的銅像被譽為“日本的鑒真大師”。
【碑廊】
寒山寺的碑刻素來聞名,而其中最著名的首推《楓橋夜泊》詩碑了。各位游客:此刻我們就到碑廊去觀賞一下。自古至今,寺中《楓橋夜泊》詩碑到底有幾塊呢答案是:一詩七碑。
第一塊碑王珪——第二塊碑是明代文微明所寫——第三塊碑為清代俞樾所寫——第四塊碑是與唐代的張繼同姓同名的河北滄州人張繼書寫的——第五塊碑李大釗書寫——第六塊碑是當代書畫大家劉海粟的作品——第七塊碑是革命前輩陳云所書。
【塔院】
石碑所刻的“普明塔院”四字為性空法師親筆所寫。
寒山寺始建時,就有“妙利普明塔”,后毀于戰火,北宋重建寶塔,元代末年又毀,后600多年來寒山寺一向無塔,建塔是寺僧們的心愿。此塔是1995年秋建成,1996年10月30日舉行隆重的開光典禮。
塔外四周掛有108個風鈴,塔內各層都有木梯可供游人登臨。塔院四周建有回廊,廊間可觀賞古代名人書寫的《楓橋夜泊》詩碑。
【寒山別院】
寒山別院位于寒山寺的正南面。院中新建成的三層紅木結構的梵音閣內懸掛一口巨型銅鐘。大碑,大鐘和普明寶塔正好坐落在同一條中軸線上。
大碑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碑。碑身正面是楓橋夜泊的詩句,背面是乾隆御筆。
梵音閣被稱為新寒山寺鐘樓,內有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佛鐘。
大鐘大碑的建成不僅僅為寒山寺增添景觀,同時也彰顯了蘇州的城市個性。
寒山寺導游詞范文 篇13
“尊敬的美國總統先生,我是寧波旅行社的鮑天翔,很榮幸再一次可以為您做導游,在路上總統先生要以叫我‘鮑導’”。
“說起寒山寺,中國古代還有一位詩人為它寫過一首詩呢!‘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總統先生您知道是誰寫的?對了,就是張繼寫的。”
“寒山寺始建于梁天監年間,初名‘妙利普明塔院’,因唐代高僧寒山曾駐錫于此,故名寒山寺,雙因張繼一首詩《楓橋夜泊》,而使寒山寺天下聞名。請看,總統先生,現在展示在前面的就是大雄寶殿,大殿兩側沿墻分列著明朝從山西五臺山請來的鐵鑄十八羅漢金身坐像。釋迪牟尼像背后東墻上嵌有清代揚州八怪之一羅聘所畫的寒山、拾得石刻。”
關于寒山寺還有一個傳說呢:有一對孤兒,自小失散。長大后第第一定要找到自己的哥哥。一天,第第來到蘇州城,人家告訴他,有一個北方來的人在城外楓橋邊的一座寺廟里修行。第第連忙趕去,他倆見了面擁抱。人們稱他們為“和合大仙”。
“今天的導游結束了,希望下次還能給總統先生做導游,下面請總統先生隨意瀏覽拍照,再見!”
寒山寺導游詞范文 篇14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詩中所描述的意境,就是我今天游覽的寒山寺景區。
寒山寺位于江蘇省蘇州市秦淮古運河畔。我們乘車來到景區門口。在景區門口的右側,寫著三個雄偉的大字:“寒山寺。”進入大門后,正前方是宏偉的大雄寶殿。在大雄寶殿里,有許多金光閃閃 、 栩栩如生的羅漢。在寶殿后的長廊里,有許多雕刻著“楓橋夜泊”這首詩的石碑。參觀完這些碑林后,我們登上了利普明寶塔。在寶塔的二樓,我們便可以遠眺整個寒山寺景區的美景了。大家一定還記得“夜半鐘聲到客船”這句詩吧,我還登上鐘樓親自體驗敲鐘的樂趣呢!
在寒山寺景區的對面,間隔著一條秦淮河。 秦淮河曲折蜿蜒,像一條銀光閃閃的綢帶飄落在寒山寺景區和楓橋景區之間,給兩個景區增添了一道美麗的風景線。在河的兩岸架著楓橋和江村橋。過了橋后,便是楓橋景區了。就這兩座橋,把寒山寺景區和楓橋景區給連接在了一起。
以前,我是在詩中了解“楓橋夜泊”的意境的。我今天能身臨其境,親身體驗 如詩如畫 的勝景,使我對這首詩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
寒山寺導游詞范文 篇15
各位旅客朋友們,歡迎你們來到寒山寺。
寒山寺始建于公元5_年,也就是梁代天監年間,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寒山寺原名“妙利普明塔園”由于歷經元、明、清三朝的火燒,我們此刻看到的是19_年作后保存下來的遺跡,當然蘇州市政府近年大力地整修之下才得到了這天渙然一新的外貌。到那里,有游客可能會問:“寒山寺的寒山在哪里?寒山寺很冷嗎?”讓我來為你解答吧1其實寒山寺并非因山而得名,而是因人得名。在唐代,有兩為僧人,一個叫寒山,一個叫拾得。尤其是寒山,他是唐朝詩僧,著有《寒山子詩集》,后人為了紀念寒山,將此寺改名為寒山寺。
另外大家必須想明白,蘇州名勝古跡眾多,為什么惟獨寒山寺尤其名揚中外呢?原因有三:第一,源于一首詩,大家可能明白,當時唐代有位詩人叫張繼,他是湖北襄樊人,進京趕考,卻名落孫山。他情緒郁悶,歸途中漁船夜泊楓橋,楓橋,也就是靠寒山寺西邊的一座橋,大家請隨我指的方向看。他聽見了寒山寺鐘發出的“咚咚‘聲,一下子使他受益匪淺,想通了許多,心想;我今年落榜,下一次我必須能夠東山再起,救災靈感頓開的狀況下,寫下了千古名詩《楓橋夜泊》“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直至今日,在千里之外的日本,有不少年幼的孩子都耳熟能詳。
第二,佛門弟子一向認為,曾住持過此寺的寒山、拾得分別為文殊、普賢兩位菩薩的化身。
第三,就是寒山寺的那口鐘。也就是張繼詩中所提到的鐘。明代時,流入日本。之后。有個叫山田寒山的日本人在搜尋未果的狀況下,便募捐了一對青銅鐘,一口贈予中國寒山寺,一口留日本館山寺。在中日民間文化交流和友好往來失史冊中,寫下了完美的一頁。
第四,據說寒山寺鐘聲具有很奇特的功能,能夠用十二個來概括“聞鐘聲,煩惱清,指揮長,菩提生。”
也許你望見朝西的大門,你必須、會產生疑問,不妨在再次讓我為你們解答吧!至于原因呢/也有三:
其一,因地制宜,門朝西,西邊就是運河,各地而來的善男信女坐船來此燒香,交通方便了不少。
其二,向西意味著通往西方極樂世界,表現了對西方佛教勝地的崇敬。
其三,水能克火。
以上我為大家具體講解了一下寒山寺的歷史,請大家先在此回味一下,順便能夠休息、拍照。片刻后,我們將會進入下一個景點——天王殿。
寒山寺導游詞5
大家好,我是本次帶領大家游覽寒山寺的導游員,大家叫我小趙。本次游覽,大家不要走散,要跟緊隊伍。
繞過山墻,進到寺院,小小的院子中間是日本友人贈送的石碑,右邊是當年寒山拾得兩人種下的古樹彷佛在向我們招手,左邊幾只青銅大鼎,上面刻著飛禽走獸,日月星辰,輕輕一敲,就會嗡嗡作響,仿佛在訴說著寒山寺千百年來的故事。大家能夠試一試。
此刻我們來到了羅漢堂,那里有100多尊羅漢,與真人燈神大小。瞧,這個羅漢的眉毛真長,喲,這個羅漢長著仨腦袋,他叫“慈悲大仙”,還有兩耳垂肩、大腹便便、胳膊奇長、腳十分大的羅漢。這些遠看金光閃閃,近看栩栩如生、工藝精湛、造型奇特的羅漢,給這座寺廟平添了神秘氣息。
穿過小門,我們來到藏經樓。這有兩位“圣人”。圣人寒山手里拿著寶瓶,端詳地很仔細,對不對!另外一位則在身旁指指點點,很有意思。
這天我就講到這了,下面是自由活動時間。
寒山寺導游詞范文 篇16
各位朋友,到蘇州旅游,寒山寺是人們向往的地方,今天我們游覽的景點就是寒山寺。寒山寺位于城西楓橋鎮,建于公元508至519年的梁代天監年間,當時名叫"妙利普明塔院",唐朝時才叫寒山寺。寒山寺并非因山得名,而是因人得名。唐代時,寒山、拾得兩位高僧到此,后人為紀念寒山,改寺名為寒山寺。寒山確有其人,是唐朝詩僧,著有《寒山子詩集》留世。寒山寺自唐代以來一直名揚中外,魅力無窮,尋本探源,有這樣幾個原因:
第一,唐代詩人張繼的《楓橋夜泊》詩,使它家喻戶曉。"月落鳥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這些傳世佳句,起到了文因景傳,景因文名,鐘聲詩韻,名揚百世的效果。該詩不但在我國流傳極廣,而且很早就傳到了一衣帶水的東鄰日本,因此,清代著名學者俞樾在《重修寒山寺記》中說過:"其國三尺之童無不能誦是詩者。"到今天它仍被編人日本學校教科書中。在東南亞、歐美,這些詩句也很受青睞。
第二,佛門弟子一直認為,曾住持過此寺的唐代和尚寒山、拾得,分別是文殊、普賢兩位菩薩轉世的高僧,并把他們神化為我國的和合二仙,成為人們喜聞樂見的神仙。民間傳說,拾得和尚乘了寒山寺里的一口鐘,飄洋過海到過日本一個名叫薩堤的地方,傳播佛學和中國文化。
第三,民間相傳,張繼詩中涉及的鐘,歷經滄桑,在明末流入日本。清末,日本山田寒山先生便四處探尋,欲將此鐘歸還原主,但終無下落,便募捐集資,鑄一對青銅鐘,一送寒山寺,一留日本館山寺。在中日民間文化交流和友好往來史冊中,寫下了美好的一頁。
第四,寒山寺的鐘聲不但有悠久的文化歷史內涵,還有奇妙的功能,這功能用12個字可以概括二"聞鐘聲,煩惱清,智慧長,菩提生。"菩提,在梵文(即印度古代文字)中意為"覺悟""大徹大悟"。所以旅游者都要親自聆聽寒山寺的鐘聲。
唐代詩人張繼當年進京考試名落孫山,歸途中夜泊楓橋,正是聽了夜半寒山寺鐘聲的啟迪,靈感頓開,寫下了楓橋夜泊這首千古絕唱,在中國文學史上占了引人注目的一席。也正是寒山寺鐘聲使他消了煩惱,繼續寒窗苦讀,后來再次赴京城應試,結果中了進士。總之,蘇州寒山寺的鐘聲能安撫心神,啟迪思維,寄托美好期望。現在我們就要進入寒山寺景區了。
寒山寺景區擁有"古寺、古橋、古關、古鎮、古運河"供游人游覽。古寺,指寒山寺。古關,指大運河和上塘河交匯處的鐵鈴關,建于公元1557年,為明代抗擊倭寇的關隘,城樓雄偉。古橋,指寒山寺西側大運河上的江村橋和楓橋,詩人張繼名句"江楓漁火對愁眠"中的江楓,就指這兩座橋。古鎮,就是寒山寺所在的楓橋鎮,粉墻黛瓦的民居,鱗次櫛比的商店、茶館、書場,一派姑蘇水鄉風光。古運河,指寒山寺旁的京杭大運河。大運河從北京到杭州全長1794公里,是公元605至610年間隋煬帝時開鑿的。大運河促進了南北物資和文化交流,也給蘇州的經濟帶來了繁榮。
各位朋友,前面金碧輝煌、宏偉莊重的寶塔就是寒山寺的普明塔。寒山寺的布局與眾不同:一反寺廟普遍朝南的慣例,它的廟門是朝西的。為什么呢?請大家思考一下。現在我們下車取道寒山別院去寒山寺。
寒山別院是個不可多得的好去處。它終年綠滿視野,蒼松、翠竹、桂花、櫻花、臘梅、草坪與落月池、映月亭、愁眠坡、寒山橋、聽鐘坪、覓詩廊等景物交相映輝。在一小匠上,有座雅致的松茂亭,內立一塊依照我國革命先驅、中國共產黨的創始人之一的李大釗手書《楓橋夜泊》詩碑。李大釗同志的這件墨寶寫于1919年,原件珍藏于中國革命博物館,于1993年立碑于此,為寒山寺景區增添了光彩。寒山寺內還珍藏著宋代的、明代的、清代的、民國年間的以及現代文人學者寫的楓橋夜泊詩碑。
寒山寺山門就要到了。前面的那座石拱圈古橋就是江村橋,橋堍與山門之間那垛黃墻稱照壁,墻上"寒山寺"三個大字為浙江東湖名土陶浚宣所寫,古樸蒼勁。建議大家在此留影。
請看,寒山寺的山門,即大門,是朝西的。說起這門的朝向,有它的來歷。蘇州孔廟里有塊刻于1229年的蘇州地圖,名叫《平江圖》,因為宋代蘇州稱為平江府,圖上的寒山寺廟門就已經是朝西的了。另外,《寒山寺志》也明文寫到:"寺院呈長方形,四周培垣峻起,山門西向。"為何朝西?德高望重的寒山寺老方丈性空法師曾指點迷津,說過四個字:"因地制宜"。隋代開的大運河,至唐宋之際日益繁忙;蘇州是水鄉,廟門朝西靠河邊,便于路過的商賈、船民、農民、信徒乘船來此朝拜進香。再者,人們熟知唐玄類西天取經的故事,西是佛祖居住地,西方又稱極樂世界,光明圣潔,無一切煩惱,廟門朝西也表示崇敬向往佛國圣地,一舉兩得,何樂而不為!另外,按照五行學說,水能克火。歷代寺僧以大運河的水來克火,所以歷史上寒山寺曾太平了幾百年。
然而,和尚的苦心仍逃不脫人間災難。元未遭戰火;明代兩次火災;清代也是兩次,其中一次是戰火,燒毀了這座古寺。現在的寒山寺是清光緒三十二年,即1906年重建的。
山門兩旁兩棵古樟,郁郁蔥蔥。黃墻內古典樓閣飛檐翹角,右為楓江樓,左為霜鐘樓,都源于楓橋夜泊詩。迎著山門坐在佛龕中的那尊金裝佛像是彌勒佛,笑容可掬,袒胸露腹,笑迎客從四方來。他是佛祖釋迦牟尼的接班人,所以也叫未來佛。在有的佛寺中,如蘇州的靈巖山寺,天王殿內的彌勒像衣冠端正,面容莊重,正襟危坐,那是彌勒的真身。而許多佛寺中供奉的喜笑歡樂的彌勒,乃是彌勒的化身。他的塑像兩旁常配的楹聯是:
"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慈顏常笑笑世間可笑之人。"
現在再看佛龕背后一尊威風凜凜的將軍像,面朝里,對著大雄寶殿,手拿金剛杵,也叫降魔杵,那是韋馱,位居四大天王手下的三十二神將之首。為何韋馱要面向大雄寶殿呢?據說古印度佛寺內的大雄寶殿,為佛祖靈堂,寶殿前是安放釋迦牟尼舍利塔,即靈骨塔的。有個"捷疾鬼"偷走了佛的兩顆牙齒。韋馱神通廣大,能行走如飛,他飛駛抓賊,奪回佛牙。之后,他就擔負起守衛佛祖舍利塔的重任,所以在寺廟中他總面向內。我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先生著文說過:佛教是中國文化的一部分,要吸取佛教文化精華,發揚"人間佛教"精神,為兩個文明建設服務。他還說:"人間佛教"重在凈自己的身心,重在有利有益于社會人群。如僧人植樹造林,行醫施藥,勸人從善等不勝枚舉。
請向前走。這里是寒山寺的主庭園,樹木蔥蘢,可謂清靜佛地。左側的花壇兩面嵌長條石刻兩塊,一為明代崇幀年間刻的"寒拾遺蹤";另一刻清末江蘇巡撫程德全寫的"妙利宗風"。八個遒勁漂亮的大字,簡明扼要地點出了寒山寺1480多年來的'歷史;梁代初建時叫妙利普明塔院,唐代時高僧寒山。拾得從天臺山來此當家,稱寒山寺。
我們先參觀羅漢堂。這里五百尊羅漢,都是香樟木雕成的鍍金羅漢,是清代雍正年間的文物。五百羅漢就是釋跡牟尼的五百弟子。羅漢能達到這樣三個境界:一、不受生死輪回之苦;二、不貪,無煩惱,永遠進入涅盤狀態;三、受天人供養。
在羅漢堂中央矗立著一尊觀音銅像,高2.5米,重1.5噸,是由日本宗教畫院、日本禪宗畫家協會贈送的,于1995年落成。
參觀大雄寶殿前,請在花崗巖鋪地的露臺上欣賞三件東西。一是露臺的欄桿,均用漢白玉雕成,刻以蓮花等花紋飾物。二是鐵香爐,爐上"大化陶熔"四字,是何含意?"大化"意為"佛的教化"。"陶"比喻造就、培養。"熔"可作熔鑄金屬或澆制成器具時用的模型解。綜合四字,就是:按佛教教義規范培養信徒,使頑者歸化,脫胎換骨。暗示佛的神通廣大。三是大殿前的一對石柱,稱露盤,是和尚就餐前放飯盛水,以供所謂餓鬼食用的器具。
這里是大雄寶殿。"大雄"指的是釋迦牟尼,意為像大勇士一樣,一切無畏。寶殿正中坐在蓮花上的就是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他曾在古印度的深山老林里苦修六年,最后在菩提樹下得道成佛。他胸前的金色"卍"符號,唐代武則天把它讀作"萬",意為"萬德吉祥"。在有的佛寺中,也有寫成"卐"的,可以通用。
佛祖左邊站立的眉毛雪白的長者名叫迦葉,佛祖右邊站立的年輕者叫阿難,他們是如來的得力弟子。佛祖逝世后,迦葉在靈鷲山主持了佛教信徒第一次集會;阿難是佛祖的堂弟,聰明智慧,擅長記憶,跟隨佛祖25年,把佛祖生前的話語寫在貝葉樹的葉子上,成為佛經。1924年,康有為參拜寒山寺,寫了一副"真經書貝葉,法果證菩提"的對聯,概括了佛教歷史,現珍藏在寒山寺楓江樓里,成為寒山寺重要文物之一。
大雄寶殿兩側沿墻分列十八羅漢坐像,都是明代的鐵鑄金羅漢,是從山西五臺山擎來的。寒山寺大雄寶殿的特色在于殿的后面。一般寺院中右側木架上掛一口鐘,左側木架上放鼓,體現出家人晨鐘暮鼓的修煉生活,但這里右側懸掛著的鐘,與眾不同,這就是我在車上提到的日本銅鐘。該鐘全名為:仿唐青銅乳鐘。鐘上的銘文全是漢字,為1905年的日本首相伊藤博文所寫。
所謂晨鐘暮鼓,乃是古時唐代一種計時方式:早晨敲鐘,一天開始;晚間擊鼓,一天勞作結束。寺廟保持古風,迎接早晨敲鐘,晚上擊鼓結束一天佛事,也稱功課。
鐘右邊墻嵌有清代佛教居士大鶴山人鄭文焯畫的指畫"豐干像"。豐干和尚是寒山、拾得的師父。但也有人認為這幅刻像是寒山。墻上還許多書條石,刻有歷代詩人詠寒山寺的詩數十首。
特別值得一看的是背后正中墻上的寒山、拾得石刻像,為清代揚州八怪之一羅聘所畫。他倆"狀如貧子,又似瘋狂",寒山手指指地,笑口微開,似在講:"吾倆菩薩轉世,天機不可泄漏,你知,我知,天知地知。"拾得則袒胸笑顏,更逗人喜愛。石碑上方刻有詩篇,其中兩句為:"我若歡顏少煩惱,世間煩惱變歡顏。"全篇內容都是勸人變煩惱為歡喜,這樣呢。國家能歡喜,君臣能歡喜,夫妻合家能歡喜。很有哲理。似乎我們出來旅游就是遵照寒山拾得的意圖辦事,不是都希望旅游愉快嗎?
出大雄寶殿,左通普明寶塔和方丈室,右達名聞遐邇的聽"夜半鐘聲"的鐘樓,正前方的兩層屋宇是藏經樓。遠望屋頂,可見唐僧、孫悟空等西天取經塑像群。
我們先登塔觀光。寒山寺始建時就有塔,所以名叫妙利普明塔院,后毀于戰火。北宋重建寶塔,元代末年又毀,后近630年來寒山寺無塔,造塔一直是寺僧的心愿。此塔歷時3年多,于1995年秋建成,1996年10月30日舉行隆重開光典禮。塔為仿唐木結構樓閣式塔,五層,呈正方形,高42.2米,鍍金的銅塔剎重12噸,高9.6米,金山燦爛,塔四周掛有108個風鈴,塔內各層都有木梯供信徒和游人登臨。登上寶塔,東望蘇州古城,南看蘇州新區和大運河,可見北面的虎丘山和西面的獅子山,吳中美景幾乎盡收眼底。塔院四周建有回廊,漫涉其間可觀賞古代名人書寫的《楓橋夜泊》詩碑。
藏經樓到了。樓上秘藏珍貴佛經。趙樸初先生題寫書名的《蘇州佛教文化》巨著,圖文并茂,其中有兩頁專門介紹了寒山寺藏經樓。樓上佛堂金碧輝煌,佛像莊嚴,兩旁巨型朱紅漆經柜整齊排列,內藏許多經書和佛教著作。
樓下叫"寒拾殿",門上方這三個字的匾額是趙樸初會長所寫。這里供奉著狀如和合二仙、真人大小的木質全身寒山、拾得雕像,敞襟袒胸,相視面笑,栩栩如生。寒山手持荷花,拾得捧著方棱圓口凈瓶,一"荷"一"瓶",取其諧音"和""平",意為和和氣氣,平平安安,百年好合。舊時舉行婚禮時,喜堂內高掛和合神像,以圖和氣好合的好口彩和好氣氛。也有在家里廳堂內常年懸掛的。清代雍正敕封寒山為"和圣",拾得為"合圣"。所以和合二仙就是寒山拾得。
寒拾殿后墻的背面立一巨碑,刻著千手千眼觀音、韋馱和關公等人物,刀法細膩,形象生動。兩壁墻上嵌書條數十方,上刻《金剛經》及詩詞文章。殿內文化藝術氣氛極濃厚。
著名的鐘樓就在寒拾殿旁,游人常在樓上撞鐘。樓上懸掛的鐵鐘外徑達120厘米,鑄于清光緒三十二年,即1906年。1979年12月31日除夕夜,蘇州舉辦首屆除夕寒山寺聽鐘聲活動,108聲鐘聲就來自這里。至1998年除夕,已連續舉辦20屆,年年成功,20個除夕共有兩萬多海內外游人來到這座鐘樓下聆聽夜半鐘聲。
是夜,楓橋古鎮燈火輝煌,敲鑼打鼓,黃墻內外,宮燈齊明;江村橋畔,鐵鈴關下,龍舞獅躍,劇曲雜技,各顯神通。茶館書場,各式店鋪,顧客盈門。廟內殿堂,點燭焚香,誦經拜佛,木魚聲聲,鐘鼓齊鳴,吸引四海游人一睹為快。11點42分10秒,方丈在此鐘樓上敲響第一聲鐘,此時萬籟俱寂,人人心誠聽梵音!人們被中華古老文化所傾倒。當第108記鐘聲撞響時,正好是新年元旦零點,剎那間爆竹聲聲,樂曲鑼鼓齊鳴。蘇州市長年年在此致新年賀詞,把聽鐘聲活動推向了又一個高潮。寒山寺除夕聽鐘聲活動已成為我國旅游界開拓最早、從未間斷、影響深遠、效益良好的特殊旅游項目。
那么,寒山寺的夜半鐘聲為何敲108下呢?
首先,這一習俗在唐代十分盛行。后來,隨著中日文化交流,此風俗在日本流傳至今。民間盛傳:人生一年中有108個煩惱,登寒山寺鐘樓撞鐘,或聆聽鐘聲,便能消除一年的煩惱,逢兇化吉。又說,人一生有108種煩惱,聽了佛寺108下鐘聲就能去掉所有煩惱,年年吉祥如意。
還有一種說法是:一年12個月,24個節氣,72個候。古代稱五天為一候,按農歷360天計,一年分為72候,把12、24、72相加,得108,既可代表一年,又符合108種煩惱之數。因此,若除夕聽鐘聲108聲,既能解除新的一年中煩惱,又能消除人生108種煩惱,真是大吉大利。好,請登樓撞鐘。也請各位除夕夜來聽鐘聲。
寒山寺導游詞范文 篇17
這天,給大家介紹一下蘇州的一個景點,如果我給大家吟一首詩,大家就會明白我要介紹那里了。楓橋夜泊,張繼。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大家明白我要介紹哪里了嗎?對了,是蘇州的寒山寺。張繼的這首詩,使寒山寺這個小寺院名聲大噪。
寒山寺出名有兩個原因,一個是因為張繼寫了一首千古傳頌的詩,另一個是有兩位得道的高僧來到了該寺講經說法。之后,我們來到一座楓橋,張繼就是在那里寫了千古絕句楓橋夜泊。之后我們來到了寒山寺大鐘和大碑,大鐘重108噸,大碑總高15。9米,這塊大碑與大鐘一齊被上海大世界基尼斯總部確定為世界上最大的詩碑。
我們大家順著這條路,前方就是寒山寺。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堵上面題寫著“寒山寺”三個大字的蠟黃色的山墻,配上黑灰色的檐子,清幽淡雅。
走出寒山寺,沿著小路向前就是運河。你們明白這上面有什么橋嗎?對,是楓橋和江村橋,那是鐵鈴關,很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氣勢。
寒山寺導游詞范文 篇18
寒山寺導游詞
此刻我們所在的位置是寒山寺的主庭園,左側的花壇兩面嵌長條石刻兩塊,一為明代崇幀年間刻的“寒拾遺蹤”;另一刻清末江蘇巡撫程德全寫的“妙利宗風”。
此刻我們來到了大雄寶殿。大雄寶殿兩側沿墻分列十八羅漢坐像,都是明代的鐵鑄金羅漢,是從山西五臺山擎來的。寒山寺大雄寶殿的特色在于殿的后面。一般寺院中右側木架上掛一口鐘,左側木架上放鼓,體現出家人晨鐘暮鼓的修煉生活,但那里右側懸掛著的鐘,與眾不同,這就是我在車上提到的日本銅鐘寒山寺導游詞300字寒山寺導游詞300字。
個性值得一看的是背后正中墻上的寒山、拾得石刻像,為清代揚州八怪之一羅聘所畫。他倆“狀如貧子,又似瘋狂”,寒山手指指地,笑口微開,似在講:“吾倆菩薩轉世,天機不可泄漏,你知,我知,天知地知。”拾得則袒胸笑顏,更逗人喜愛。
出大雄寶殿,左通普明寶塔和方丈室,右達名聞遐邇的聽“夜半鐘聲”的鐘樓,正前方的兩層屋宇是藏經樓。遠望屋頂,可見唐僧、孫悟空等西天取經塑像群。
講解到此結束。愿寒山寺的悠久文化歷史、迷人的鐘聲傳播友情,給各位帶來福音。謝謝大家。寒山寺導游詞(八):
寒山寺導游詞
各位游客大家好,此刻我們所在的位置就是寒山寺,說起寒山寺,大家都會想起“月落鳥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的千古絕句吧。寒山寺位于蘇州閥門外的楓橋鎮,建于六朝時期的梁代天監年間,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寒山寺最初的名字叫“妙利普明塔院”。下面請大家跟我一齊前往寒山寺游覽。
在寒山寺,最為游人感興趣的就是那口大鐘了。寒山寺的鐘,歷來受到詩人們的題詠,這在文學史上是罕見的。
游客們:此刻我們已經進人寒山寺景區了。寒山寺景區擁有“古寺、古橋、古關、古鎮、古運河”。古寺即寒山寺。
各位游客:前面那座金碧輝煌,宏偉莊重的主塔就是寒山寺的普明塔,等一會兒我們進了寺內再去參觀。此刻我們取道寒山別院去寒山寺。
穿過寒山別院,各位看到前面的那座石拱古橋就是江楓橋。此刻我們來看一下山門前的照壁,黃墻上“寒山寺”三個大字,是由浙江東湖名土陶浚宣所寫,字體古樸蒼勁,給歷經千年風霜的古剎增添了莊重感。大家能夠在此拍照留念。一個小時和我們集合,請大家注意時間,注意安全,謝謝配合。
寒山寺導游詞范文 篇19
此刻我們所在的位置是寒山寺的主庭園,左側的花壇兩面嵌長條石刻兩塊,一為明代崇幀年間刻的“寒拾遺蹤”;另一刻清末江蘇巡撫程德全寫的“妙利宗風”。
此刻我們來到了大雄寶殿。大雄寶殿兩側沿墻分列十八羅漢坐像,都是明代的鐵鑄金羅漢,是從山西五臺山擎來的。寒山寺大雄寶殿的特色在于殿的后面。一般寺院中右側木架上掛一口鐘,左側木架上放鼓,體現出家人晨鐘暮鼓的修煉生活,但那里右側懸掛著的鐘,與眾不同,這就是我在車上提到的日本銅鐘寒山寺導游詞300字寒山寺導游詞300字。
個性值得一看的是背后正中墻上的寒山、拾得石刻像,為清代揚州八怪之一羅聘所畫。他倆“狀如貧子,又似瘋狂”,寒山手指指地,笑口微開,似在講:“吾倆菩薩轉世,天機不可泄漏,你知,我知,天知地知。”拾得則袒胸笑顏,更逗人喜愛。
出大雄寶殿,左通普明寶塔和方丈室,右達名聞遐邇的聽“夜半鐘聲”的鐘樓,正前方的兩層屋宇是藏經樓。遠望屋頂,可見唐僧、孫悟空等西天取經塑像群。
講解到此結束。愿寒山寺的悠久文化歷史、迷人的鐘聲傳播友情,給各位帶來福音。謝謝大家。
寒山寺導游詞范文 篇20
寒山寺的碑刻素來聞名,而其中最著名的首推《楓橋夜泊》詩碑了。各位游客:現在我們就到碑廊去觀賞一下。自古至今,寺中《楓橋夜泊》詩碑到底有幾塊呢?答案是:一詩七碑。
北宋翰林學士殉國公王珪(1019—1085年)書張繼《楓橋夜泊》詩石刻,為張繼詩第一石,可借此碑早年失傳。為恢復歷史遺跡,弘揚民族文化,在海峽兩岸有關人士的努力下,于1996年用王珪字跡集成的張繼詩第一石又重立于普明塔旁。這要感謝中國臺灣博斯年圖書館,他們無償慷慨惠贈3000余字的王珪手跡墓志銘拓片,經蘇州著名書法家費之雄集字,蘇州碑刻博物館雕刻藝術家時忠德重刻,又向世人展示了張繼詩第一石的神采,為了解王珪書體特征和風格提供了實物。
全詩集字只有28字,但能直接選用的王珪完整原字只有14個,即:月、滿、天、江、火、對、姑、城、外、寒、山、寺、夜、半,其余的都是通過原字部首組合而成。如:“霜”,用“雨”和“相”結合;部民”以“目”和“民”組合等等。字作為正楷,介于顏、柳書體之間。碑石選用了有一定年代的無字舊青石碑,總高2.5米,寬0.84米,厚0.2米,高1.66米,每字約13厘米見方。詩碑碑拓于1996年9月已被故宮博物院收藏。
第二塊碑是明代文微明所寫,因寺失火,僅存殘碑一塊,剩下不到10字,現展示在碑廊墻內。第三塊碑為清代俞樾所寫,保存完好,現市面上常見的《楓橋夜泊》條幅即是俞樾書碑的拓本。該碑陳列在碑廊內。第四塊碑是與唐代的.張繼同姓同名的河北滄州人張繼于1947年12月14日書寫的。張繼寫好此碑,想不到第二天便碎然逝世,這幅墨跡也就成了名副其實的絕筆了。這塊詩碑保存較好,現陳列在普明塔院內,詩的原件保存在中國臺灣中國國黨中央史館。
第五塊碑我們在寒山別院松茂亭內,已先睹為快了,就是李大釗書寫的那塊。
第六塊碑是當代書畫大家劉海粟的作品。1981年冬,時年86歲高齡的畫家把自己關在房內約5個小時,用整個身心完成了一件力作——行草《楓橋夜泊》。劉老完成這件作品后病倒了多天,但他對這幅作品非常滿意,認為不亞于俞樾所書。根據劉老生前愿望,這塊碑于1994年鐫刻完成后置于寒山寺碑廊內。
第七塊碑是1998年新豎在“楓橋詩碑廊”內的由革命前輩陳云所書,原件是他82歲時贈給評彈名家劉韻若的。
碑廊內與俞樾手書碑相對而立的是康有為1920年在寒山寺題的詩:“鐘聲已渡海云東,冷盡寒山古寺風;勿使豐干又饒舌,化人再到不空空。”康有為曾慷慨于古鐘流失到日本,他風趣地說:也怪豐干和尚多嘴多舌,向浙江臺州太守閣邱點破了寒山、拾得是文殊、普賢兩菩薩化身的天機。若不是泄露天機,再有轉世者到來,寺內就不會空空地連古鐘也保不住了。
碑廊斜對面是弘法堂,里面供有三尊銅像。正中為唐代高僧玄奘,他于629年去西天取經, 645年返回長安,翻譯了大量的佛經,還寫了《大唐西域記》一書,在《西游記》里,他是孫悟空的師傅唐僧,已成為婦孺皆知的形象。右側是唐代高僧鑒真,他五次東渡日本失敗,第六次在雙目失明的情況下,于753年在蘇州張家港黃泅浦起航,這次歷盡千辛萬苦,成功抵達日本,傳播佛教、建筑、雕刻、農業、文學、醫學、書法等知識和技術,被譽為日本律宗始祖。763年,76歲的鑒真在奈良后招提寺病逝。左側還供奉著日本高僧空海的銅像,8XX年,他隨日本遣唐使來華,農歷十一月二十二日抵蘇州,二十三日乘船到楓橋參拜寒山寺,最后到達唐京城長安,學習佛學、詩文、繪畫等,三年后回國成為日本真言宗密教創始人,被譽為“日本的鑒真大師”。852年去世,日本追賜“弘法大師”謚號。
游客們:參觀完碑廊和鐘樓之后,有興趣的游客還可以登上“楓江第一樓”。楓江樓在寺的南面,上下兩層,飛檐斗角。舊時的楓江樓在解放前就坍塌了,現在的這座樓是解放后從蘇州城里移來的一座著名的花籃樓。因樓的底層南部比一般廳堂少用兩根楹柱,即省去二步柱,而在大殿前檐處換上了兩個雕刻精細的木質花籃,故名“花籃樓”。花籃樓的樓梯就像南京靈谷寺塔里的樓梯一樣,圍繞著中心柱盤旋而上,十分精致奇特。順著樓梯,登上樓頂,臨窗眺望,遠山近水,風光如畫。怪不得文人墨客到此有說不盡的詩情畫意!
各位游客:寒山寺的參觀就到此為止,但愿寒山寺的鐘聲能給您帶來美好的祝愿。
寒山寺導游詞范文 篇21
寒山寺導游詞
各位游客大家好,此刻我們所在的位置就是寒山寺,說起寒山寺,大家都會想起“月落鳥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的千古絕句吧。寒山寺位于蘇州閥門外的楓橋鎮,建于六朝時期的梁代天監年間,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寒山寺最初的名字叫“妙利普明塔院”。下面請大家跟我一齊前往寒山寺游覽。
在寒山寺,最為游人感興趣的就是那口大鐘了。寒山寺的鐘,歷來受到詩人們的題詠,這在文學史上是罕見的。
游客們:此刻我們已經進人寒山寺景區了。寒山寺景區擁有“古寺、古橋、古關、古鎮、古運河”。古寺即寒山寺。
各位游客:前面那座金碧輝煌,宏偉莊重的主塔就是寒山寺的普明塔,等一會兒我們進了寺內再去參觀。此刻我們取道寒山別院去寒山寺。
穿過寒山別院,各位看到前面的那座石拱古橋就是江楓橋。此刻我們來看一下山門前的照壁,黃墻上“寒山寺”三個大字,是由浙江東湖名土陶浚宣所寫,字體古樸蒼勁,給歷經千年風霜的古剎增添了莊重感。大家能夠在此拍照留念。一個小時和我們集合,請大家注意時間,注意安全,謝謝配合。
寒山寺導游詞范文 篇22
“說起寒山寺,中國古代還有一位詩人為它寫過一首詩呢!‘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總統先生您明白是誰寫的?對了,就是張繼寫的。”
“寒山寺始建于梁天監年間,初名‘妙利普明塔院’,因唐代高僧寒山曾駐錫于此,故名寒山寺,雙因張繼一首詩《楓橋夜泊》,而使寒山寺天下聞名。請看,總統先生,此刻展示在前面的就是大雄寶殿,大殿兩側沿墻分列著明朝從山西五臺山請來的鐵鑄十八羅漢金身坐像。釋迪牟尼像背后東墻上嵌有清代揚州八怪之一羅聘所畫的寒山、拾得石刻
關于寒山寺還有一個傳說呢:有一對孤兒,自小失散。長大后第第必須要找到自己的哥哥。一天,第第來到蘇州城,人家告訴他,有一個北方來的人在城外楓橋邊的一座寺廟里修行。第第連忙趕去,他倆見了面擁抱。人們稱他們為“和合大仙”。
“這天的導游結束了,期望下次還能給總統先生做導游,下面請總統先生隨意瀏覽拍照,再見!”
寒山寺導游詞范文 篇23
各位旅客朋友們,歡迎你們來到寒山寺。
寒山寺始建于公元5XX年,也就是梁代天監年間,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寒山寺原名“妙利普明塔園”由于歷經元、明、清三朝的火燒,我們此刻看到的是19xx年作后保存下來的遺跡,當然蘇州市政府近年大力地整修之下才得到了這天渙然一新的外貌。到那里,有游客可能會問:“寒山寺的寒山在哪里?寒山寺很冷嗎?”讓我來為你解答吧1其實寒山寺并非因山而得名,而是因人得名。在唐代,有兩為僧人,一個叫寒山,一個叫拾得。尤其是寒山,他是唐朝詩僧,著有《寒山子詩集》,后人為了紀念寒山,將此寺改名為寒山寺。
另外大家必須想明白,蘇州名勝古跡眾多,為什么惟獨寒山寺尤其名揚中外呢?原因有三:第一,源于一首詩,大家可能明白,當時唐代有位詩人叫張繼,他是湖北襄樊人,進京趕考,卻名落孫山。他情緒郁悶,歸途中漁船夜泊楓橋,楓橋,也就是靠寒山寺西邊的一座橋,大家請隨我指的方向看。他聽見了寒山寺鐘發出的“咚咚‘聲,一下子使他受益匪淺,想通了許多,心想;我今年落榜,下一次我必須能夠東山再起,救災靈感頓開的狀況下,寫下了千古名詩《楓橋夜泊》“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直至今日,在千里之外的日本,有不少年幼的孩子都耳熟能詳。
第二,佛門弟子一向認為,曾住持過此寺的寒山、拾得分別為文殊、普賢兩位菩薩的化身。
第三,就是寒山寺的那口鐘。也就是張繼詩中所提到的鐘。明代時,流入日本。之后。有個叫山田寒山的日本人在搜尋未果的狀況下,便募捐了一對青銅鐘,一口贈予中國寒山寺,一口留日本館山寺。在中日民間文化交流和友好往來失史冊中,寫下了完美的一頁。
第四,據說寒山寺鐘聲具有很奇特的功能,能夠用十二個來概括“聞鐘聲,煩惱清,指揮長,菩提生。”
也許你望見朝西的大門,你必須、會產生疑問,不妨在再次讓我為你們解答吧!至于原因呢/也有三:
其一,因地制宜,門朝西,西邊就是運河,各地而來的善男信女坐船來此燒香,交通方便了不少。
其二,向西意味著通往西方極樂世界,表現了對西方佛教勝地的崇敬。
其三,水能克火。
以上我為大家具體講解了一下寒山寺的歷史,請大家先在此回味一下,順便能夠休息、拍照。片刻后,我們將回進入下一個景點——天王殿。
寒山寺導游詞范文 篇24
“尊敬的美國總統先生―――奧巴馬,我是寧波旅行社的鮑天翔,很榮幸再一次可以為您做導游,在路上總統先生要以叫我‘鮑導’”。
“說起寒山寺,中國古代還有一位詩人為它寫過一首詩呢!‘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總統先生您知道是誰寫的?對了,就是張繼寫的。”
“寒山寺始建于梁天監年間,初名‘妙利普明塔院’,因唐代高僧寒山曾駐錫于此,故名寒山寺,雙因張繼一首詩《楓橋夜泊》,而使寒山寺天下聞名。請看,總統先生,現在展示在前面的就是大雄寶殿,大殿兩側沿墻分列著明朝從山西五臺山請來的鐵鑄十八羅漢金身坐像。釋迪牟尼像背后東墻上嵌有清代揚州八怪之一羅聘所畫的寒山、拾得石刻。”
關于寒山寺還有一個傳說呢:有一對孤兒,自小失散。長大后第第一定要找到自己的哥哥。一天,第第來到蘇州城,人家告訴他,有一個北方來的人在城外楓橋邊的一座寺廟里修行。第第連忙趕去,他倆見了面擁抱。人們稱他們為“和合大仙”。
“今天的導游結束了,希望下次還能給總統先生做導游,下面請總統先生隨意瀏覽拍照,再見!”
寒山寺導游詞范文 篇25
Dear friends, to Suzhou tourism, Hanshan Temple is a place people yearnfor, today we visit the scenic spot is Hanshan Temple. Hanshan Temple is locatedin Fengqiao town in the west of the city. It was built in 508-519 A.D. duringthe reign of emperor Tianjian of Liang Dynasty. At that time, it was called"Miaoli Puming pagoda courtyard". It was only called Hanshan Temple in the TangDynasty. Hanshan Temple is not named because of mountain, but because of people.In the Tang Dynasty, Hanshan and Shide two eminent monks came here. Tocommemorate Hanshan, later generations changed the name of the temple to HanshanTemple. Hanshan is a poet monk in the Tang Dynasty. He wrote hanshanzi'scollection of poems and stayed in the world. Hanshan Temple has been famous bothat home and abroad since the Tang Dynasty
First, Zhang Ji, a poet of the Tang Dynasty, made it a household name. "Themoon falls, the birds sing, the frost is all over the sky, the river Maplefishing fire sleeps; the Hanshan Temple outside the city of Gusu, the midnightbell rings to the passenger ship. "These verses, which are handed down fromgeneration to generation,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spread of literaturebecause of scenery, scenery because of the name of the text, and the rhyme ofthe bell. This poem is not only widely spread in China, but also spread to Japanin the east very early. Therefore, Yu Yue, a famous scholar in Qing Dynasty,said in the article of rebuilding Hanshan Temple: "no child in his country canrecite it. "Today, it is still included in Japanese school textbooks. InSoutheast Asia, Europe and America, these poems are also very popular.
Secondly, Buddhist disciples have always believed that Hanshan and Shide,the Tang Dynasty monks who once lived in this temple, were the reincarnatedeminent monks of Manjusri and Puxian, and deified them as the two immortals ofHehe in China, becoming the most popular immortals. According to folklore, monkShide took a bell in Hanshan Temple and traveled across the sea to a placecalled sadi in Japan to spread Buddhism and Chinese culture. The story waspublished in the 4th issue of China Medical Journal in 1989 in the form of comicstrips, entitled "the bell of Hanshan Temple", which added a pleasant topic ofSino Japanese friendship to Hanshan Temple.
Third, according to folk legend, the bell in Zhang Ji's poems, after manyvicissitudes, flowed into Japan in the late Ming Dynasty. At the end of the QingDynasty, Mr. Yamada Hanshan of Japan explored everywhere to return the clock toits owner, but he had no whereabouts. He raised money to cast a pair of bronzebells, one for Hanshan Temple, and the other for Guanshan Temple of Japan. Ithas written a beautiful page in the history of Sino Japanese folk culturalexchanges and friendly exchanges.
Fourth, the bell of Hanshan Temple not only has a long cultural andhistorical connotation, but also has a wonderful function. This function can besummed up in 12 words as "hearing the bell, clear worries, long wisdom,Bodhisattva". Bodhi, in Sanskrit (ancient Indian characters), means "awakening"and "great enlightenment". So tourists have to listen to the bell of HanshanTemple.
Zhang Ji, a poet of the Tang Dynasty, was famous when he came to Beijingfor the exam. On his way home, he moored at Fengqiao at night. Inspired by thebell of Hanshan Temple in the middle of the night, he wrote down the masterpieceof Night Mooring at Fengqiao, which has occupied an eye-catching place in thehistory of Chinese literature. It was the bell of Hanshan Temple that made himget rid of his worries and continue to study hard in the cold window. Later, hewent to the capital again to take the exam and won the Jinshi. In a word, thebell of Hanshan Temple in Suzhou can calm the mind, enlighten the mind and placegood expectations. Now we are going to enter Hanshan Temple scenic area.
Hanshan Temple scenic area has "ancient temple, ancient bridge, ancientpass, ancient town, ancient canal" for tourists to visit. Ancient temple refersto Hanshan Temple. The ancient pass refers to the tielingguan pass at theintersection of the Grand Canal and Shangtang river. It was built in 1557 ad. itwas a pass to fight against Japanese pirates in the Ming Dynasty, withmagnificent towers. The ancient bridge refers to the Jiangcun bridge and theFengqiao bridge on the Grand Canal on the west side of Hanshan Temple. The PoetZhang Ji's famous sentence "Jiangfeng fishing fire vs. sorrow sleep" refers tothese two bridges. Fengqiao town, where Hanshan Temple is located, is an ancienttown with many shops, teahouses and bookstores. The ancient canal refers to theBeijing Hangzhou Grand Canal beside Hanshan Temple. The Grand Canal, 1794kilometers long from Beijing to Hangzhou, was dug by Emperor Yang of the SuiDynasty between 605 and 610 ad. The Grand Canal promoted the material andcultural exchanges between the north and the south, and also brought prosperityto Suzhou's economy.
寒山寺導游詞范文 篇26
Ladies and gentlemen, welcome to Hanshan Temple.
Hanshan Temple was first built in 5__ A.D., that is, in the reign ofTianjian of Liang Dynasty, with a history of more than 1000 years. The originalname of Hanshan Temple is Miaoli Puming pagoda garden. Because it was burned inyuan,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what we see now is the remains preserved after itwas built in 19__. Of course, Suzhou municipal government has made great effortsto renovate it in recent years to get a new appearance of this day. When you getthere, some tourists may ask, "where is the Hanshan of Hanshan Temple? Is itvery cold?" let me answer for you. In fact, Hanshan Temple is not named becauseof the mountain, but because of the people. In Tang Dynasty, there were twomonks, one was Hanshan, the other was Shide. Hanshan, in particular, is a poetmonk in the Tang Dynasty. He has a collection of hanshanzi's poems. Latergenerations renamed this temple Hanshan Temple in memory of Hanshan.
In addition, you must understand that there are many places of interest inSuzhou. Why is Hanshan Temple especially famous at home and abroad? There arethree reasons: first, it originated from a poem. You may understand that therewas a poet named Zhang Ji in the Tang Dynasty. He was born in Xiangfan, HubeiProvince. He went to Beijing for an examination, but he was named sun Shan. Hewas depressed. On his way home, the fishing boat moored at night on the maplebridge, which is a bridge to the west of Hanshan Temple. Please follow mydirection. He heard the "Dong Dong" sound of the Hanshan Temple bell, which madehim benefit a lot. He thought that if I failed this year, next time I must beable to make a comeback. With the inspiration of disaster relief, he wrote downthe famous poem "Night Mooring on maple bridge", which is "the moon is falling,the frost is all over the sky, and the river Maple fishing fire is sleepy.Hanshan Temple outside the city of Gusu, the bell rings at midnight to thepassenger ship. " To this day, thousands of miles away in Japan, many youngchildren are familiar with.
Secondly, Buddhist disciples have always believed that Hanshan and Shide,who had once been the abbots of the temple, were the incarnations of Manjusriand Puxian, respectively.
Third, the bell of Hanshan Temple. That is the bell mentioned in Zhang Ji'spoem. In the Ming Dynasty, it flowed into Japan. After that. A Japanese namedYamada Hanshan failed in his search, so he collected a pair of bronze bells, onefor Hanshan Temple in China, and the other for Guanshan temple in Japan. It haswritten a perfect page in the history of Sino Japanese folk cultural exchangesand friendly exchanges.
Fourth, it is said that the bell of Hanshan Temple has a very peculiarfunction, which can be summarized as "hearing the bell, clear worries,commander, Bodhisattva."
Maybe when you see the gate facing the west, you must and will havequestions. Let me answer for you again. As for the reasons / there are threereasons:
First of all, according to local conditions, the door faces the West. Tothe west is the canal. The transportation is convenient for the believers fromall over the world to come here by boat to burn incense.
Second, to the West means to go to the Western Paradise, showing respectfor Western Buddhist resorts.
Thirdly, water can conquer fire.
I have explained the history of Hanshan Temple to you in detail. Pleasereview it here first, and have a rest and take photos by the way. In a moment,we will go back to the next scenic spot, the heavenly king hall.
寒山寺導游詞范文 篇27
游客們,大家好,這天我們游覽的景點就是寒山寺。寒山寺位于城西楓橋鎮,當時名叫"妙利普明塔院",唐朝時才叫寒山寺,建于公元508至520xx年的梁代天監年間。寒山寺并非因山得名,而是因人得名。唐代時,寒山、拾得兩位高僧到此,后人為紀念寒山,改寺名為寒山寺。寒山確有其人,是唐朝詩僧,著有《寒山子詩集》留世。寒山寺自唐代以來一向名揚中外,魅力無窮,尋本探源,有這樣幾個原因:
第一,佛門弟子一向認為,曾住持過此寺的唐代和尚寒山、拾得,分別是文殊、普賢兩位菩薩轉世的高僧,并把他們神化為我國的和合二仙,成為人們喜聞樂見的神仙。民間傳說,拾得和尚乘了寒山寺里的一口鐘,飄洋過海到過日本一個名叫薩堤的地方,傳播佛學和中國文化。這個故事曾以連環畫的藝術形式在日本的1989年第4期《中國醫報》雜志上登載,題為《寒山寺鐘聲》,更使寒山寺多了個娓娓動聽的中日友好話題。
第二,唐代詩人張繼的《楓橋夜泊》詩,使它家喻戶曉。"月落鳥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這些傳世佳句,起到了文因景傳,景因文名,鐘聲詩韻,名揚百世的效果。該詩不但在我國流傳極廣,而且很早就傳到了一衣帶水的東鄰日本,因此,清代著名學者俞樾在《重修寒山寺記》一文中說過:"其國三尺之童無不能誦是詩者。"到這天它仍被編人日本校園教科書中。在東南亞、歐美,這些詩句也很受青睞。
第三,寒山寺的鐘聲不但有悠久的文化歷史內涵,還有奇妙的功能,這功能用12個字能夠概括二"聞鐘聲,煩惱清,智慧長,菩提生。"菩提,在梵文(即印度古代文字)中意為"覺悟""大徹大悟"。所以旅游者都要親自聆聽寒山寺的鐘聲。
第四,民間相傳,張繼詩中涉及的鐘,歷經滄桑,在明末流入日本。清末,日本山田寒山先生便四處探尋,欲將此鐘歸還原主,但終無下落,便募捐集資,鑄一對青銅鐘,一送寒山寺,一留日本館山寺。在中日民間文化交流和友好往來史冊中,寫下了完美的一頁。
唐代詩人張繼當年進京考試名落孫山,歸途中夜泊楓橋,正是聽了夜半寒山寺鐘聲的啟迪,靈感頓開,寫下了楓橋夜泊這首千古絕唱,在中國文學史上占了引人注目的一席。也正是寒山寺鐘聲使他消了煩惱,繼續寒窗苦讀,之后再次赴京城應試,結果中了進士。總之,蘇州寒山寺的鐘聲能安撫心神,啟迪思維,寄托完美期望。此刻我們就要進入寒山寺景區了。
寒山寺景區擁有"古寺、古橋、古關、古鎮、古運河"供游人游覽。古寺,指寒山寺。古關,指大運河和上塘河交匯處的鐵鈴關,建于公元1557年,為明代抗擊倭寇的關隘,城樓雄偉。古橋,指寒山寺西側大運河上的江村橋和楓橋,詩人張繼名句"江楓漁火對愁眠"中的江楓,就指這兩座橋。古鎮,就是寒山寺所在的楓橋鎮,粉墻黛瓦的民居,鱗次櫛比的商店、茶館、書場,一派姑蘇水鄉風光。古運河,指寒山寺旁的京杭大運河。大運河從北京到杭州全長1794公里,是公元605至620xx年間隋煬帝時開鑿的。大運河促進了南北物資和文化交流,也給蘇州的經濟帶來了繁榮。
各位朋友,前面金碧輝煌、宏偉莊重的寶塔就是寒山寺的普明塔。寒山寺的布局與眾不同:一反寺廟普遍朝南的慣例,它的廟門是朝西的。為什么呢?請大家思考一下。此刻我們下車取道寒山別院去寒山寺。
寒山別院是個不可多得的好去處。它終年綠滿視野,蒼松、翠竹、桂花、櫻花、臘梅、草坪與落月池、映月亭、愁眠坡、寒山橋、聽鐘坪、覓詩廊等景物交相映輝。在一小匠上,有座雅致的松茂亭,內立一塊依照我國革命先驅、中國共產黨的創始人之一的李大釗手書《楓橋夜泊》詩碑。李大釗同志的這件墨寶寫于,原件珍藏于中國革命博物館,于1993年立碑于此,為寒山寺景區增添了光彩。寒山寺內還珍藏著宋代的、明代的、清代的、民國年間的以及現代文人學者寫的楓橋夜泊詩碑。
寒山寺山門就要到了。前面的那座石拱圈古橋就是江村橋,橋堍與山門之間那垛黃墻稱照壁,墻上"寒山寺"三個大字為浙江東湖名土陶浚宣所寫,古樸蒼勁。推薦大家在此留影。
請看,寒山寺的山門,即大門,是朝西的。說起這門的朝向,有它的來歷。蘇州孔廟里有塊刻于1220xx年的蘇州地圖,名叫《平江圖》,因為宋代蘇州稱為平江府,圖上的寒山寺廟門就已經是朝西的了。另外,《寒山寺志》也明文寫到:"寺院呈長方形,四周培垣峻起,山門西向。"為何朝西?德高望重的寒山寺老方丈性空法師曾指點迷津,說過四個字:"因地制宜"。隋代開的大運河,至唐宋之際日益繁忙;蘇州是水鄉,廟門朝西靠河邊,便于飄過的商賈、船民、農民、信徒乘船來此朝拜進香。再者,人們熟知唐玄類西天取經的故事,西是佛祖居住地,西方又稱極樂世界,光明圣潔,無一切煩惱,廟門朝西也表示崇敬向往佛國圣地,一舉兩得,何樂而不為!另外,按照五行學說,水能克火。歷代寺僧以大運河的水來克火,所以歷史上寒山寺曾太平了幾百年。
然而,和尚的苦心仍逃不脫人間災難。元未遭戰火;明代兩次火災;清代也是兩次,其中一次是戰火,燒毀了這座古寺。此刻的寒山寺是清光緒三十二年,即重建的。
山門兩旁兩棵古樟,郁郁蔥蔥。黃墻內古典樓閣飛檐翹角,右為楓江樓,左為霜鐘樓,都源于楓橋夜泊詩。迎著山門坐在佛龕中的那尊金裝佛像是彌勒佛,笑容可掬,袒胸露腹,笑迎客從四方來。他是佛祖釋迦牟尼的接班人,所以也叫未來佛。在有的佛寺中,如蘇州的靈巖山寺,天王殿內的彌勒像衣冠端正,面容莊重,正襟危坐,那是彌勒的真身。而許多佛寺中供奉的喜笑歡樂的彌勒,乃是彌勒的化身。他的塑像兩旁常配的楹聯是:
"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慈顏常笑笑世間可笑之人。"
此刻再看佛龕背后一尊威風凜凜的將軍像,面朝里,對著大雄寶殿,手拿金剛杵,也叫降魔杵,那是韋馱,位居四大天王手下的三十二神將之首。為何韋馱要面向大雄寶殿呢?據說古印度佛寺內的大雄寶殿,為佛祖靈堂,寶殿前是安放釋迦牟尼舍利塔,即靈骨塔的。有個"捷疾鬼"偷走了佛的兩顆牙齒。韋馱神通廣大,能行走如飛,他飛駛抓賊,奪回佛牙。之后,他就擔負起守衛佛祖舍利塔的重任,所以在寺廟中他總面向內。我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先生著文說過:佛教是中國文化的一部分,要吸取佛教文化精華,發揚"人間佛教"精神,為兩個禮貌建設服務。他還說:"人間佛教"重在凈自己的身心,重在有利有益于社會人群。如僧人植樹造林,行醫施藥,勸人從善等不勝枚舉。
請向前走。那里是寒山寺的主庭園,樹木蔥蘢,可謂清靜佛地。左側的花壇兩面嵌長條石刻兩塊,一為明代崇幀年間刻的"寒拾遺蹤";另一刻清末江蘇巡撫程德全寫的"妙利宗風"。八個遒勁漂亮的大字,簡明扼要地點出了寒山寺1480多年來的歷史;梁代初建時叫妙利普明塔院,唐代時高僧寒山。拾得從天臺山來此當家,稱寒山寺。
我們先參觀羅漢堂。那里五百尊羅漢,都是香樟木雕成的鍍金羅漢,是清代雍正年間的文物。五百羅漢就是釋跡牟尼的五百弟子。羅漢能到達這樣三個境界:一、不受生死輪回之苦;二、不貪,無煩惱,永久進入涅盤狀態;三、受天人供養。
在羅漢堂中央矗立著一尊觀音銅像,高2.5米,重1.5噸,是由日本宗教畫院、日本禪宗畫家協會贈送的,于1995年落成。
參觀大雄寶殿前,請在花崗巖鋪地的露臺上欣賞三件東西。一是露臺的欄桿,均用漢白玉雕成,刻以蓮花等花紋飾物。二是鐵香爐,爐上"大化陶熔"四字,是何含意?"大化"意為"佛的教化"。"陶"比喻造就、培養。"熔"可作熔鑄金屬或澆制成器具時用的模型解。綜合四字,就是:按佛教教義規范培養信徒,使頑者歸化,脫胎換骨。暗示佛的神通廣大。三是大殿前的一對石柱,稱露盤,是和尚就餐前放飯盛水,以供所謂餓鬼食用的器具。
那里是大雄寶殿。"大雄"指的是釋迦牟尼,意為像大勇士一樣,一切無畏。寶殿正中坐在蓮花上的就是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他曾在古印度的深山老林里苦修六年,最后在菩提樹下得道成佛。他胸前的金色"卍"符號,唐代武則天把它讀作"萬",意為"萬德吉祥"。在有的佛寺中,也有寫成"卐"的,能夠通用。
佛祖左邊站立的眉毛雪白的長者名叫迦葉,佛祖右邊站立的年輕者叫阿難,他們是如來的得力弟子。佛祖逝世后,迦葉在靈鷲山主持了佛教信徒第一次集會;阿難是佛祖的堂弟,聰明智慧,擅長記憶,跟隨佛祖20xx年,把佛祖生前的話語寫在貝葉樹的葉子上,成為佛經。,康有為參拜寒山寺,寫了一副"真經書貝葉,法果證菩提"的對聯,概括了佛教歷史,現珍藏在寒山寺楓江樓里,成為寒山寺重要文物之一。
大雄寶殿兩側沿墻分列十八羅漢坐像,都是明代的鐵鑄金羅漢,是從山西五臺山擎來的。寒山寺大雄寶殿的特色在于殿的后面。一般寺院中右側木架上掛一口鐘,左側木架上放鼓,體現出家人晨鐘暮鼓的修煉生活,但那里右側懸掛著的鐘,與眾不同,這就是我在車上提到的日本銅鐘。該鐘全名為:仿唐青銅乳頭鐘。鐘上的銘文全是漢字,為日本首相伊藤博文所寫。
所謂晨鐘暮鼓,乃是古時唐代一種計時方式:早晨敲鐘,一天開始;晚間擊鼓,一天勞作結束。寺廟持續古風,迎接早晨敲鐘,晚上擊鼓結束一天佛事,也稱功課。
鐘右邊墻嵌有清代佛教居士大鶴山人鄭文焯畫的指畫"豐干像"。豐干和尚是寒山、拾得的師父。但也有人認為這幅刻像是寒山。墻上還許多書條石,刻有歷代詩人詠寒山寺的詩數十首。
個性值得一看的是背后正中墻上的寒山、拾得石刻像,為清代揚州八怪之一羅聘所畫。他倆"狀如貧子,又似瘋狂",寒山手指指地,笑口微開,似在講:"吾倆菩薩轉世,天機不可泄漏,你知,我知,天知地知。"拾得則袒胸笑顏,更逗人喜愛。石碑上方刻有詩篇,其中兩句為:"我若歡顏少煩惱,世間煩惱變歡顏。"全篇資料都是勸人變煩惱為歡喜,這樣呢。國家能歡喜,君臣能歡喜,夫妻合家能歡喜。很有哲理。似乎我們出來旅游就是遵照寒山拾得的意圖辦事,不是都期望旅游愉快嗎?
出大雄寶殿,左通普明寶塔和方丈室,右達名聞遐邇的聽"夜半鐘聲"的鐘樓,正前方的兩層屋宇是藏經樓。遠望屋頂,可見唐僧、孫悟空等西天取經塑像群。
我們先登塔觀光。寒山寺始建時就有塔,所以名叫妙利普明塔院,后毀于戰火。北宋重建寶塔,元代末年又毀,后近630年來寒山寺無塔,造塔一向是寺僧的心愿。此塔歷時3年多,于1995年秋建成,1996年10月30日舉行隆重開光典禮。塔為仿唐木結構樓閣式塔,五層,呈正方形,高42.2米,鍍金的銅塔剎重12噸,高9.6米,金山燦爛,塔四周掛有108個風鈴,塔內各層都有木梯供信徒和游人登臨。登上寶塔,東望蘇州古城,南看蘇州新區和大運河,可見北面的虎丘山和西面的獅子山,吳中美景幾乎盡收眼底。塔院四周建有回廊,漫涉其間可觀賞古代名人書寫的《楓橋夜泊》詩碑。
藏經樓到了。樓上秘藏珍貴佛經。趙樸初先生題寫書名的《蘇州佛教文化》巨著,圖文并茂,其中有兩頁專門介紹了寒山寺藏經樓。樓上佛堂金碧輝煌,佛像莊嚴,兩旁巨型朱紅漆經柜整齊排列,內藏許多經書和佛教著作。
樓下叫"寒拾殿",門上方這三個字的匾額是趙樸初會長所寫。那里供奉著狀如和合二仙、真人大小的木質全身寒山、拾得雕像,敞襟袒胸,相視面笑,栩栩如生。寒山手持荷花,拾得捧著方棱圓口凈瓶,一"荷"一"瓶",取其諧音"和""平",意為和和氣氣,平平安安,百年好合。舊時舉行婚禮時,喜堂內高掛和合神像,以圖和氣好合的好口彩和好氣氛。也有在家里廳堂內常年懸掛的。清代雍正皇帝敕封寒山為"和圣",拾得為"合圣"。所以和合二仙就是寒山拾得。
寒拾殿后墻的背面立一巨碑,刻著千手千眼觀音、韋馱和關公等人物,刀法細膩,形象生動。兩壁墻上嵌書條數十方,上刻《金剛經》及詩詞文章。殿內文化藝術氣氛極濃厚。
著名的鐘樓就在寒拾殿旁,游人常在樓上撞鐘。樓上懸掛的鐵鐘外徑達120厘米,鑄于清光緒三十二年,即。1979年12月31日除夕夜,蘇州舉辦首屆除夕寒山寺聽鐘聲活動,108聲鐘聲就來自那里。至1998年除夕,已連續舉辦20屆,年年成功,20個除夕共有兩萬多海內外游人來到這座鐘樓下聆聽夜半鐘聲。
是夜,楓橋古鎮燈火輝煌,敲鑼打鼓,黃墻內外,宮燈齊明;江村橋畔,鐵鈴關下,龍舞獅躍,劇曲雜技,各顯神通。茶館書場,各式店鋪,顧客盈門。廟內殿堂,點燭焚香,誦經拜佛,木魚聲聲,鐘鼓齊鳴,吸引四海游人一睹為快。11點42分10秒,方丈在此鐘樓上敲響第一聲鐘,此時萬籟俱寂,人人心誠聽梵音!人們被中華古老文化所傾倒。當第108記鐘聲撞響時,正好是新年元旦零點,剎那間爆竹聲聲,樂曲鑼鼓齊鳴。蘇州市長年年在此致新年賀詞,把聽鐘聲活動推向了又一個高潮。寒山寺除夕聽鐘聲活動已成為我國旅游界開拓最早、從未間斷、影響深遠、效益良好的特殊旅游項目。
那么,寒山寺的夜半鐘聲為何敲108下呢?
首先,這一習俗在唐代十分盛行。之后,隨著中日文化交流,此風俗在日本流傳至今。民間盛傳:人生一年中有108個煩惱,登寒山寺鐘樓撞鐘,或聆聽鐘聲,便能消除一年的煩惱,逢兇化吉。又說,人一生有108種煩惱,聽了佛寺108下鐘聲就能去掉所有煩惱,年年吉祥如意。
還有一種說法是:一年12個月,24個節氣,72個候。古代稱五天為一候,按農歷360天計,一年分為72候,把12、24、72相加,得108,既可代表一年,又貼合108種煩惱之數。因此,若除夕聽鐘聲108聲,既能解除新的一年中煩惱,又能消除人生108種煩惱,真是大吉大利。好,請登樓撞鐘。也請各位除夕夜來聽鐘聲。
寒山寺的碑廊是非看不可的。沿鐘樓下的走廊、小道前行,即達碑廊、弘法堂和楓江樓庭園。自古至今,寺中《楓橋夜泊》詩碑到底有幾塊呢?答案是:一詩六碑千古留芳。
寒山寺的唐朝張繼詩碑,始于北宋翰林學士、珣國公王珪(1019~1085年),早已失傳。令人欣慰的是,由于蘇州佛教界、文化界的刻意恢復,四處尋覓王珪墨寶,我國臺灣博斯年圖書館無償惠贈三千余字的王珪手跡資料--王珪寫的一塊宋碑的拓片。然后,依王珪之原字或字體,蘇州碑刻博物館于1996年重刻了王珪書寫的《楓橋夜泊》詩碑。現立于塔旁。
第二塊碑為明代詩、書、畫"三絕"的巨匠文征明所寫,因寺失火,已成殘碑,雖留下不到十字,但筆跡流暢秀勁。現展示于碑廊墻內。
第三塊碑保存完好,為清代俞樾所書,碑之拓片流傳甚廣,極為公眾稱頌。陳列在碑廊。
第四塊碑為民國年間的國史館館長、與張繼同名同姓的河北滄州人張繼所書,不幸的是他于1947年12月14日書寫,第二天便猝然逝世。這塊堪稱絕筆的詩碑保存較好,近年才陳列在普明塔院內。這位滄州張繼先生手書的《楓橋夜泊》詩原件,保存在中國臺灣中國國民黨中央史館。海峽兩岸汪辜會談時,話及情誼,多次提及這一墨跡,成為佳話。真是:古今兩張繼,往事越干年,同贊寒山寺,游人皆稱奇。
第五塊碑,就是1993年刻成,立在寒山別院內松亭中的李大釗先生寫的詩碑。剛才我們已先睹為快。
第六塊碑立在碑廊墻內,為大畫家劉海粟86歲時所寫,1995年春揭幕,也是盛事一樁。
《楓橋夜泊》詩碑千年來均出自名人之手,是寒山寺悠久文化歷史的反映,加上佛教文化,說明文化是它名揚天下的根本。至此,能夠這樣說:詩碑書法異彩紛呈,四海游人大飽眼福。
碑廊內與俞樾手書的碑相對而立的是康有為在寒山寺題詩之碑,詩曰:"鐘聲已渡海云東,冷盡寒山古寺風;勿使豐干又饒舌,化人再到不空空。"康有為曾感慨于古鐘流失到日本,他風趣地說:也怪豐干和尚多嘴多舌,向浙江臺州太守閻邱點破了寒山拾得是文殊普賢兩菩薩化身的天機。若不泄露天機,再有轉世者到來,寺內就不會空空地連古鐘也保不住了。
碑廊內還陳列著明唐寅的《化鐘疏》碑、民族英雄岳飛的"還我河山"等題詞。岳飛被十二道金牌從前線召回,飄過楓橋,宿寺中時留此墨寶,表現了他誓抗金兵收復失土的決心。
碑廊斜對面是弘法堂,里面供著三尊銅像。正中為唐代高僧玄奘。玄奘于公元620xx年去西天取經,645年返長安,譯超多佛經,還寫了《大唐西域記》一書,一向是佛教界的泰斗。小說《西游記》中,他作為孫悟空的師父出現,成為婦孺皆知的人物。
右側供奉的是另一位唐代高僧鑒真,他五次東渡失敗,第六次在雙目失明的狀況下,于公元753年從蘇州張家港黃泗浦啟航,再次吃盡千辛萬苦,成功抵達日本,傳播佛教、建筑、雕塑、農業、文學、醫藥、書法等知識和技術,被譽為日本律宗始祖。公元763年,76歲的鑒真在奈良唐招提寺病逝。鑒真貢獻卓越,被尊為"盲圣",也是弘揚佛教先驅之一。
鑒真像對面供奉的是日本高僧空海。公元804元,他隨日本遣唐使來華,陰歷十一月廿二日抵蘇州,廿三日乘船到楓橋參拜寒山寺,最后到達唐京城長安學習佛學、詩文、繪畫等,三年后回國成為日本真言宗密教創始人,被譽為"日本的鑒真大師"。852年去世,日本天皇追賜"弘法大師"謚號。
講解到此結束。愿寒山寺的悠久文化歷史、迷人的鐘聲傳播友情,給各位帶來福音。謝謝大家。
寒山寺導游詞范文 篇28
Hello, everyone. I'm the tour guide of Hanshan Temple. You can call me XiaoWei. This tour, we should stay close to the team.
Around the gable, you enter the temple. In the middle of the smallcourtyard is a stone tablet presented by a Japanese friend. On the right is anancient tree picked up by Hanshan in those years. It seems to be waving to us.On the left are several bronze tripods carved with birds, animals, sun, moon andstars. When you tap them, they will buzz, as if telling the story of HanshanTemple for thousands of years. You can have a try.
Now we come to the arhat hall, where there are more than 100 Arhats, thesize of a real lamp God. Look, this arhat's eyebrows are really long. Oh, thisarhat has three heads. He's called "merciful immortal". There are also Arhatswith two earlobes and shoulders, big belly, long arms and very big feet. TheseArhats, glittering in the distance and lifelike in the near, add mystery to thetemple.
Through the small door, we came to the Sutra library. There are two saints.The sage Hanshan is holding the vase in his hand. He is very careful, isn't he?It's interesting to pick it up and point.
That's all for today. Here's free time.
寒山寺導游詞范文 篇29
各位游客:說起寒山寺,大家都會想起唐代詩人張繼寫的《楓橋夜泊》詩:“月落鳥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這是當年張繼進京考試名落孫山,歸途中夜泊楓橋,寫下的千古絕唱。寒山寺的鐘聲使他消除了煩惱,繼續寒窗苦讀,后來再次赴京應試,終于得中了進士。因而,蘇州寒山寺的鐘聲能消除人們心中的煩惱,啟迪心靈的智慧,寄托幸福的期望,給您帶來美好吉祥的預兆。下面請大家跟我一起前往寒山寺游覽。
【寒山寺創建歷史—寒山寺大鐘】
寒山寺位于蘇州閥門外的楓橋鎮,建于六朝時期的梁代天監年間(502—520xx年),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寒山寺最初的名字叫“妙利普明塔院”。后來在唐代貞觀年間,這里來了兩位天臺山的高僧寒山和拾得,才改名為“寒山寺”的。傳說寒山、拾得分別是文殊、普賢菩薩的化身,后來被人識破,兩人就雙雙乘鶴而去。又傳說拾得和尚乘了寒山寺里的一口鐘,飄洋過海東渡日本,到了一個名叫薩堤的地方,傳播佛學和中國文化。
在寒山寺,最為游人感興趣的就是那口大鐘了。寒山寺的鐘,歷來受到詩人們的題詠,這在文學史上是罕見的。相傳張繼詩中所涉及的鐘,歷經滄桑,在明末流入日本。清末,日本的山田寒山先生四處探尋,欲將此鐘歸還,但終無下落,便募捐集資,在日本明治38年()由小林誠等一批工匠精心鑄成一對青銅鐘,一口留在日本觀山寺,一口送來蘇州寒山寺,在中日民間文化交流和友好往來史冊中寫下了美好的一頁。在日本,蘇州寒山寺幾乎家喻戶曉,老幼皆知,在日本的小學里,甚至把張繼的《楓橋夜泊》詩作為課文來講授和背誦。
自1979年12月31日除夕夜,蘇州舉辦首屆除夕寒山寺聽鐘聲活動以來,已連續舉辦了20屆。20個除夕,近3萬以日本人為主的海內外游人來寒山寺聆聽夜半鐘聲。
【景區概況—寒山別院】
游客們:現在我們已經進人寒山寺景區了。寒山寺景區擁有“古寺、古橋、古關、古鎮、古運河”。古寺即寒山寺。古橋指寒山寺兩側大運河上的江村橋和楓橋,即張繼詩中“江楓漁火對愁眠”中的江、楓這兩座橋。古關指大運河和上塘河交匯處的鐵鈴關,建于1557年,為明代抗擊倭寇的關隘,城樓雄偉,現設抗倭史跡陳列室。鐵鈴關、滸墅關、白虎關是歷史上有名的“蘇州三關”。古鎮就是楓橋鎮,粉墻黛瓦,一派姑蘇水鄉風光。古運河即開鑿于隋場帝時的京杭大運河,全長 1794公里,從寺前流過。
各位游客:前面那座金碧輝煌,宏偉莊重的主塔就是寒山寺的普明塔,等一會兒我們進了寺內再去參觀。現在我們取道寒山別院去寒山寺。
寒山別院是1993年修筑的,滿園的綠色讓人心曠神怕,蒼松、翠竹、桂花、櫻花、臘梅、草坪與落月池、映月亭、愁眠坡、寒山橋、聽鐘坪、覓詩廊等,景物交相暉映。園中的那座松茂亭內,于1993年立了一塊碑,碑文為我國無產階級革命家李大釗30歲時用行草書寫的《楓橋夜泊》詩。1956年,他的女兒李星華將這幅原作捐獻給國家,現存于中國革命博物館。寒山寺內還珍藏著宋代、明代、清代、民國年間以及現代文人學者寫的楓橋夜泊詩碑。
【照壁—山門—主庭院—五百羅漢堂】
穿過寒山別院,各位看到前面的那座石拱古橋就是江楓橋。現在我們來看一下山門前的照壁,黃墻上“寒山寺”三個大字,是由浙江東湖名土陶浚宣所寫,字體古樸蒼勁,給歷經千年風霜的古剎增添了莊重感。大家可以在此拍照留念。
大家發現沒有,寒山寺的山門是朝西的。通常的民居建筑或寺院建筑都以坐北朝南為最佳,而寒山寺的廟門為何要朝西呢?據德高望重的寒山寺老方丈性空法師說,這乃是“因地制宜”。原來蘇州是水鄉。隋代開的那條運河正位于寒山寺的西邊。唐宋之際,水上交通日益發展和繁忙,為便于路過的商人、船民、農民、信徒乘船來此朝拜進香,廟門便朝兩靠河邊開了。
還有,人們都知道《西游記》中唐僧西天取經的故事,兩天是佛祖居住地,西天又稱極樂世界,光明圣潔,無一煩惱,所以廟門朝西開,也表示崇敬向往佛國圣地,一舉兩得,何樂而不為呢?再者,寺院多火燭,歷代寺僧都以大運河的水來消防滅火。按中國五行學說,水能克火,從風水上來克制火災。然而,和尚們的苦心仍逃不脫人間的災難。歷史上的寒山寺也避免不了戰火和火災,前后共五次火毀。破壞最嚴重的是清咸豐十年(1860 年)清軍與太平軍交戰,一把大火,將古寺樓閣化為塵埃,除詩碑外無復留存。現在的寒山寺是清光緒三十二年,即重建的,宣統二年()又加修繕,重建大殿,一時成為吳中名剎。
寒山寺現存主要建筑和古跡有:大雄寶殿、廡殿、藏經樓、寒山拾得塑像、碑廊、鐘樓、楓江樓等。下面讓我們進內參觀。各位請看:這塊“古寒山寺”的匾額,是清末江蘇巡撫程德全的手筆。進入山門,迎面是慈顏常笑的彌勒佛坐像,背面是韋馱的威武立像。
穿過山門,我們來到了寒山寺的主庭園,園內青松挺拔,回廊曲折通幽,左側的花壇兩面嵌有兩塊石刻,一為明代崇禎年間刻的“寒拾遺蹤”;另一為程德全寫的“妙利宗風”。妙利指的是初建時的寺名“妙利普明塔院”。這兩塊石刻概括了寒山寺的歷史淵源。
接著我們來看看左側的五百羅漢堂。這些都是清代留下的小型香樟木雕成的鍍金五百羅漢,在羅漢堂中央矗立著一尊于1995年落成的觀音銅像,高2.5米,重1.5噸,是由日本宗教畫院、日本禪宗畫家協會贈送的,于1995年落成。
【大雄寶殿—釋迦牟尼像—十八羅漢像—大銅鐘】
在進大雄寶殿前,我們先留意一下大雄寶殿前的漢白玉欄桿,全長34.50米,柱高1.5米,欄板高0.7米,采用蓮花寶座和海棠的圖案。這只鐵香爐上鑄有“大化陶熔”四字,暗示了佛的神通廣大,意為佛的教化可以造就信徒成為大器。大殿前的一對石柱,稱為“露盤”,是和尚就餐前放飯盛水,以供所謂餓鬼食用的器具。
殿內正中供奉的是釋迎牟尼佛木雕像,左邊長者為迦葉,右邊年輕的叫阿難,他們是如來的得力弟子。佛祖逝世后,迦葉在靈鷲山主持了佛教信徒的第一次集會;阿難是佛祖的從弟,聰明有智慧,擅長記憶,跟隨佛祖20xx年,把佛祖生前的講經說法都寫在貝葉樹的葉子上,成了佛經。 “戊戌變法”改良家康有為參拜寒山寺,曾寫了一副“真經書貝葉,法果證菩提”的對聯,點出了佛經的歷史,墨寶現珍藏在寒山寺楓江樓里,成為寒山寺重要文物。
大殿兩側沿墻分列著明代時從山西五臺山清來的鐵鑄十八羅漢金身坐像。釋迪牟尼佛像背后東墻上嵌有清代揚州八怪之一羅聘所畫的寒山、拾得石刻。寒山右手指地,拾得擔胸笑顏,畫面上還有講述寒山、拾得勸人和好歡顏的詩篇:“我若歡顏少煩惱,世間煩惱變歡顏。”南墻上嵌有清代佛教居士大鶴山人鄭文焯于1880年在楓橋船中所作的指畫豐子像石碑。據說豐干和尚是寒山、拾得的師傅。
大殿后測東南角懸掛的這口大銅鐘就是由日本山田寒山贈送的,銅鐘高80多厘米,直徑近70厘米,周圍鑄有陽文漢字《姑蘇寒山寺鐘銘》,為日本首相伊藤博文所寫。
【普明塔—寒拾殿—藏經閣—鐘樓】
出大雄寶殿,左通普明寶塔和方丈室,右邊是名聞遐邇的聽“夜半鐘聲”的鐘樓,正前方的兩層樓即是寒拾殿。屋頂上雕了唐僧、孫悟空等西天取經的塑像。
我們先登塔遠眺。寒山寺始建時,就有“妙利普明塔”,后毀于戰火,北宋重建寶塔,元代末年又毀,后600多年來寒山寺一直無塔,建塔是寺僧們的心愿。此塔是1995年秋建成,1996年10月30日舉行隆重的開光典禮。塔高42.2米,5層,呈正方形,為仿唐木結構樓閣式塔;塔剎為銅鑄鍍金,高 9.6 米,重12噸,在陽光的照射下金光閃閃。塔外四周掛有108個風鈴,塔內各層都有木梯可供游人登臨。登上寶塔,東可望蘇州古城,南觀蘇州新區和大運河,北眺虎丘和西面的獅子山,吳中美景幾乎盡收眼底。塔院四周建有回廊,廊間可觀賞古代名人書寫的《楓橋夜泊》詩碑。
下了普明塔,讓我們去參觀一下“寒拾殿”。請看:門上方這三個字的匾額為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所寫。進入殿內,抬頭可見在一座巨大的蓮花座盤上,有兩個祖胸露乳、蓬頭赤足的胖子:兩手一上一下、手拿方桂圓口凈瓶的叫寒山;左手持腰帶、右手持一枝荷花的就是拾得,那副眉開眼笑的樣子,好像在跟我們游人逗樂呢。寒山、拾得確有其人,是唐代詩僧。寒山曾隱居浙江天臺寒巖,自號“寒山子”,他善于作詩,人稱詩僧,其詩內容有釋道思想,語言通俗,把深奧的佛學玄理用淺顯的文字表達出來,有《寒山子詩集》流傳于世。拾得原是個孤兒,被大臺國清寺高僧車于在赤城山道上抬得收養為僧,故名拾得。在《全唐詩》中收有寒山詩一卷,共有 303 首;收拾得詩一卷,共50來首。
據說寒山、拾得本是七世冤家,經豐干禪師點化,終于和好,朝夕相處,親密無間。他們三人經常聚會談禪,寒山、拾得以友善而齊名。你看他倆一持荷花,一捧凈瓶,一“荷”一“瓶”,其諧音就為“和”“平”了。意為和和氣氣,平平安安,百年好合。清代雍正皇帝曾敕封寒山為 “和圣”,抬得為“合圣”。所以民問講的和、合二仙,就是寒山、拾得。
寒山、拾得有一段對話值得我們品味。寒山問拾得:世間有謗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騙我,我如何處治乎?拾得日:只要忍他、讓他、避他、由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過幾年你且看他。
寒拾殿的樓上是藏經閣,上面秘藏珍貴佛經、書籍共7300多卷。寒拾殿后墻的背面正中供奉的刻有千手于眼觀音、韋馱和關公等人物的巨碑,刀法細膩,形象生動。內墻環壁嵌有的《金剛般著波羅密經》石刻和董其昌的題跋41塊。這些都是傳世珍品。
現在我們到鐘樓去看看那只聲音洪亮,清越深遠的鐵鐘。樓上懸掛的鐵鐘是江蘇巡撫陳菱龍重修寒山寺時,為保存古跡,仿舊鐘式樣鑄造的,鐵鐘高1.2米,直徑約1.2米,重約2噸。鑄于清光緒三十二年,即。寒山寺的鐘聲歷來被詩人們題詠,那悠揚的鐘聲已深入人心。那寺院的鐘聲為何要敲108響呢?唐代大智禪師懷海創立“百丈清規”佛教典儀中規定在晨昏二時雞大鐘108聲,以“覺醒百八煩惱之迷夢”。根據我國佛教經典和風俗,108響鐘聲有3種含意:第一種含意是因為一年有12個月24個節氣72個候(古代稱五天為一候,按農歷360天計,一年分為知候),把12、24、72相加正好是108,既代表一年,又符合108種煩惱之數。所以要聽108下鐘聲,表示回顧舊歲,迎接新春的意思。第二種含意是表示對佛門108位長老的懷念。第三種是說人生禍福相依,沉浮無常,一年中有108個煩惱,佛經上有“聞鐘聲,煩惱清,智慧長,菩提生”,所以敲一下鐘聲能除去一個煩惱,敲108下,就除盡所有煩惱,一年中化兇為吉,平平安安。每年除夕夜半,寒山寺僧敲鐘108響,最后一個鐘聲正好是新年零點開始。各位游客,不妨今年的除夕夜再到寒山寺來,聆聽這 108 響鐘聲,消除人世的108個煩惱。
【碑廊—弘法堂—“機江第一樓”】
寒山寺的碑刻素來聞名,而其中最著名的首推《楓橋夜泊》詩碑了。各位游客:現在我們就到碑廊去觀賞一下。自古至今,寺中《楓橋夜泊》詩碑到底有幾塊呢?答案是:一詩七碑。
北宋翰林學士殉國公王珪(1019—1085年)書張繼《楓橋夜泊》詩石刻,為張繼詩第一石,可借此碑早年失傳。為恢復歷史遺跡,弘揚民族文化,在海峽兩岸有關人士的努力下,于1996年用王珪字跡集成的張繼詩第一石又重立于普明塔旁。這要感謝中國臺灣博斯年圖書館,他們無償慷慨惠贈3000余字的王珪手跡墓志銘拓片,經蘇州著名書法家費之雄集字,蘇州碑刻博物館雕刻藝術家時忠德重刻,又向世人展示了張繼詩第一石的神采,為了解王珪書體特征和風格提供了實物。
全詩集字只有28字,但能直接選用的王珪完整原字只有14個,即:月、滿、天、江、火、對、姑、城、外、寒、山、寺、夜、半,其余的都是通過原字部首組合而成。如:“霜”,用“雨”和“相”結合;部民”以“目”和“民”組合等等。字作為正楷,介于顏、柳書體之間。碑石選用了有一定年代的無字舊青石碑,總高2.5米,寬0.84米,厚0.2米,高1.66米,每字約13厘米見方。詩碑碑拓于1996年9月已被故宮博物院收藏。
第二塊碑是明代文微明所寫,因寺失火,僅存殘碑一塊,剩下不到10字,現展示在碑廊墻內。第三塊碑為清代俞樾所寫,保存完好,現市面上常見的《楓橋夜泊》條幅即是俞樾書碑的拓本。該碑陳列在碑廊內。第四塊碑是與唐代的張繼同姓同名的河北滄州人張繼于1947年12月14日書寫的。張繼寫好此碑,想不到第二天便碎然逝世,這幅墨跡也就成了名副其實的絕筆了。這塊詩碑保存較好,現陳列在普明塔院內,詩的原件保存在中國臺灣中國國民黨中央史館。
第五塊碑我們在寒山別院松茂亭內,已先睹為快了,就是李大釗書寫的那塊。
第六塊碑是當代書畫大家劉海粟的作品。1981年冬,時年86歲高齡的畫家把自己關在房內約5個小時,用整個身心完成了一件力作——行草《楓橋夜泊》。劉老完成這件作品后病倒了多天,但他對這幅作品非常滿意,認為不亞于俞樾所書。根據劉老生前愿望,這塊碑于1994年鐫刻完成后置于寒山寺碑廊內。
第七塊碑是1998年新豎在“楓橋詩碑廊”內的由革命前輩陳云所書,原件是他82歲時贈給評彈名家劉韻若的。
碑廊內與俞樾手書碑相對而立的是康有為在寒山寺題的詩:“鐘聲已渡海云東,冷盡寒山古寺風;勿使豐干又饒舌,化人再到不空空。”康有為曾慷慨于古鐘流失到日本,他風趣地說:也怪豐干和尚多嘴多舌,向浙江臺州太守閣邱點破了寒山、拾得是文殊、普賢兩菩薩化身的天機。若不是泄露天機,再有轉世者到來,寺內就不會空空地連古鐘也保不住了。
碑廊斜對面是弘法堂,里面供有三尊銅像。正中為唐代高僧玄奘,他于620xx年去西天取經, 645年返回長安,翻譯了大量的佛經,還寫了《大唐西域記》一書,在《西游記》里,他是孫悟空的師傅唐僧,已成為婦孺皆知的形象。右側是唐代高僧鑒真,他五次東渡日本失敗,第六次在雙目失明的情況下,于753年在蘇州張家港黃泅浦起航,這次歷盡千辛萬苦,成功抵達日本,傳播佛教、建筑、雕刻、農業、文學、醫學、書法等知識和技術,被譽為日本律宗始祖。763年,76歲的鑒真在奈良后招提寺病逝。左側還供奉著日本高僧空海的銅像,820xx年,他隨日本遣唐使來華,農歷十一月二十二日抵蘇州,二十三日乘船到楓橋參拜寒山寺,最后到達唐京城長安,學習佛學、詩文、繪畫等,三年后回國成為日本真言宗密教創始人,被譽為“日本的鑒真大師”。852年去世,日本天皇追賜“弘法大師”謚號。
游客們:參觀完碑廊和鐘樓之后,有興趣的游客還可以登上“楓江第一樓”。楓江樓在寺的南面,上下兩層,飛檐斗角。舊時的楓江樓在解放前就坍塌了,現在的這座樓是解放后從蘇州城里移來的一座著名的花籃樓。因樓的底層南部比一般廳堂少用兩根楹柱,即省去二步柱,而在大殿前檐處換上了兩個雕刻精細的木質花籃,故名“花籃樓”。花籃樓的樓梯就像南京靈谷寺塔里的樓梯一樣,圍繞著中心柱盤旋而上,十分精致奇特。順著樓梯,登上樓頂,臨窗眺望,遠山近水,風光如畫。怪不得文人墨客到此有說不盡的詩情畫意!
各位游客:寒山寺的參觀就到此為止,但愿寒山寺的鐘聲能給您帶來美好的祝愿。
寒山寺導游詞范文 篇30
蘇州寒山寺導游詞
游客們,大家好,這天我們游覽的景點就是寒山寺。寒山寺位于城西楓橋鎮,當時名叫"妙利普明塔院",唐朝時才叫寒山寺,建于公元508至519年的梁代天監年間。寒山寺并非因山得名,而是因人得名。唐代時,寒山、拾得兩位高僧到此,后人為紀念寒山,改寺名為寒山寺。寒山確有其人,是唐朝詩僧,著有《寒山子詩集》留世。寒山寺自唐代以來一向名揚中外,魅力無窮,尋本探源,有這樣幾個原因:
第一,佛門弟子一向認為,曾住持過此寺的唐代和尚寒山、拾得,分別是文殊、普賢兩位菩薩轉世的高僧,并把他們神化為我國的和合二仙,成為人們喜聞樂見的神仙。民間傳說,拾得和尚乘了寒山寺里的一口鐘,飄洋過海到過日本一個名叫薩堤的地方,傳播佛學和中國文化。這個故事曾以連環畫的藝術形式在日本的1989年第4期《中國醫報》雜志上登載,題為《寒山寺鐘聲》,更使寒山寺多了個娓娓動聽的中日友好話題。
第二,唐代詩人張繼的《楓橋夜泊》詩,使它家喻戶曉。"月落鳥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這些傳世佳句,起到了文因景傳,景因文名,鐘聲詩韻,名揚百世的效果。該詩不但在我國流傳極廣,而且很早就傳到了一衣帶水的東鄰日本,因此,清代著名學者俞樾在《重修寒山寺記》一文中說過:"其國三尺之童無不能誦是詩者。"到這天它仍被編人日本校園教科書中。在東南亞、歐美,這些詩句也很受青睞。
第三,寒山寺的鐘聲不但有悠久的文化歷史,還有奇妙的功能,這功能用12個字能夠概括二"聞鐘聲,煩惱清,智慧長,菩提生。"菩提,在梵文(即印度古代文字)中意為"覺悟""大徹大悟"。所以旅游者都要親自聆聽寒山寺的鐘聲。
第四,民間相傳,張繼詩中涉及的鐘,歷經滄桑,在明末流入日本。清末,日本山田寒山先生便四處探尋,欲將此鐘歸還原主,但終無下落,便募捐集資,鑄一對青銅鐘,一送寒山寺,一留日本館山寺。在中日民間文化交流和友好往來史冊中,寫下了完美的一頁。
唐代詩人張繼當年進京考試名落孫山,歸途中夜泊楓橋,正是聽了夜半寒山寺鐘聲的啟迪,靈感頓開,寫下了楓橋夜泊這首千古絕唱,在中國文學史上占了引人注目的一席。也正是寒山寺鐘聲使他消了煩惱,繼續寒窗苦讀,之后再次赴京城應試,結果中了進士。總之,蘇州寒山寺的鐘聲能安撫心神,啟迪思維,寄托完美期望。此刻我們就要進入寒山寺景區了。
寒山寺景區擁有"古寺、古橋、古關、古鎮、古運河"供游人游覽。古寺,指寒山寺。古關,指大運河和上塘河交匯處的鐵鈴關,建于公元1557年,為明代抗擊倭寇的關隘,城樓雄偉。古橋,指寒山寺西側大運河上的江村橋和楓橋,詩人張繼名句"江楓漁火對愁眠"中的江楓,就指這兩座橋。古鎮,就是寒山寺所在的楓橋鎮,粉墻黛瓦的民居,鱗次櫛比的商店、茶館、書場,一派姑蘇水鄉風光。古運河,指寒山寺旁的京杭大運河。大運河從北京到杭州全長1794公里,是公元605至610年間隋煬帝時開鑿的。大運河促進了南北物資和文化交流,也給蘇州的經濟帶來了繁榮。
各位朋友,前面金碧輝煌、宏偉莊重的寶塔就是寒山寺的普明塔。寒山寺的布局與眾不同:一反寺廟普遍朝南的慣例,它的廟門是朝西的。為什么呢?請大家思考一下。此刻我們下車取道寒山別院去寒山寺。
寒山別院是個不可多得的好去處。它終年綠滿視野,蒼松、翠竹、桂花、櫻花、臘梅、草坪與落月池、映月亭、愁眠坡、寒山橋、聽鐘坪、覓詩廊等景物交相映輝。在一小匠上,有座雅致的松茂亭,內立一塊依照我國革命先驅、中國共產黨的創始人之一的李大釗手書《楓橋夜泊》詩碑。李大釗同志的這件墨寶寫于1919年,原件珍藏于中國革命博物館,于1993年立碑于此,為寒山寺景區增添了光彩。寒山寺內還珍藏著宋代的、明代的、清代的、民國年間的以及現代文人學者寫的楓橋夜泊詩碑。
寒山寺山門就要到了。前面的那座石拱圈古橋就是江村橋,橋堍與山門之間那垛黃墻稱照壁,墻上"寒山寺"三個大字為浙江東湖名土陶浚宣所寫,古樸蒼勁。推薦大家在此留影。
請看,寒山寺的山門,即大門,是朝西的。說起這門的朝向,有它的來歷。蘇州孔廟里有塊刻于1229年的蘇州地圖,名叫《平江圖》,因為宋代蘇州稱為平江府,圖上的寒山寺廟門就已經是朝西的了。另外,《寒山寺志》也明文寫到:"寺院呈長方形,四周培垣峻起,山門西向。"為何朝西?德高望重的寒山寺老方丈性空法師曾指點迷津,說過四個字:"因地制宜"。隋代開的大運河,至唐宋之際日益繁忙;蘇州是水鄉,廟門朝西靠河邊,便于飄過的商賈、船民、農民、信徒乘船來此朝拜進香。再者,人們熟知唐玄類西天取經的故事,西是佛祖居住地,西方又稱極樂世界,光明圣潔,無一切煩惱,廟門朝西也表示崇敬向往佛國圣地,一舉兩得,何樂而不為!另外,按照五行學說,水能克火。歷代寺僧以大運河的水來克火,所以歷史上寒山寺曾太平了幾百年。
然而,和尚的苦心仍逃不脫人間災難。元未遭戰火;明代兩次火災;清代也是兩次,其中一次是戰火,燒毀了這座古寺。此刻的寒山寺是清光緒三十二年,即1906年重建的。
山門兩旁兩棵古樟,郁郁蔥蔥。黃墻內古典樓閣飛檐翹角,右為楓江樓,左為霜鐘樓,都源于楓橋夜泊詩。迎著山門坐在佛龕中的那尊金裝佛像是彌勒佛,笑容可掬,袒胸露腹,笑迎客從四方來。他是佛祖釋迦牟尼的接班人,所以也叫未來佛。在有的佛寺中,如蘇州的靈巖山寺,天王殿內的彌勒像衣冠端正,面容莊重,正襟危坐,那是彌勒的真身。而許多佛寺中供奉的喜笑歡樂的彌勒,乃是彌勒的化身。他的塑像兩旁常配的楹聯是:
"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慈顏常笑笑世間可笑之人。"
此刻再看佛龕背后一尊威風凜凜的將軍像,面朝里,對著大雄寶殿,手拿金剛杵,也叫降魔杵,那是韋馱,位居四大天王手下的三十二神將之首。為何韋馱要面向大雄寶殿呢?據說古印度佛寺內的大雄寶殿,為佛祖靈堂,寶殿前是安放釋迦牟尼舍利塔,即靈骨塔的。有個"捷疾鬼"偷走了佛的兩顆牙齒。韋馱神通廣大,能行走如飛,他飛駛抓賊,奪回佛牙。之后,他就擔負起守衛佛祖舍利塔的重任,所以在寺廟中他總面向內。我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先生著文說過:佛教是中國文化的一部分,要吸取佛教文化精華,發揚"人間佛教"精神,為兩個禮貌建設服務。他還說:"人間佛教"重在凈自己的身心,重在有利有益于社會人群。如僧人植樹造林,行醫施藥,勸人從善等不勝枚舉。
請向前走。那里是寒山寺的主庭園,樹木蔥蘢,可謂清靜佛地。左側的花壇兩面嵌長條石刻兩塊,一為明代崇幀年間刻的"寒拾遺蹤";另一刻清末江蘇巡撫程德全寫的"妙利宗風"。八個遒勁漂亮的大字,簡明扼要地點出了寒山寺1480多年來的歷史;梁代初建時叫妙利普明塔院,唐代時高僧寒山。拾得從天臺山來此當家,稱寒山寺。
我們先參觀羅漢堂。那里五百尊羅漢,都是香樟木雕成的鍍金羅漢,是清代雍正年間的文物。五百羅漢就是釋跡牟尼的五百弟子。羅漢能到達這樣三個境界:一、不受生死輪回之苦;二、不貪,無煩惱,永久進入涅盤狀態;三、受天人供養。
在羅漢堂中央矗立著一尊觀音銅像,高2.5米,重1.5噸,是由日本宗教畫院、日本禪宗畫家協會贈送的,于1995年落成。
參觀大雄寶殿前,請在花崗巖鋪地的露臺上欣賞三件東西。一是露臺的欄桿,均用漢白玉雕成,刻以蓮花等花紋飾物。二是鐵香爐,爐上"大化陶熔"四字,是何含意?"大化"意為"佛的教化"。"陶"比喻造就、培養。"熔"可作熔鑄金屬或澆制成器具時用的模型解。綜合四字,就是:按佛教教義規范培養信徒,使頑者歸化,脫胎換骨。暗示佛的神通廣大。三是大殿前的一對石柱,稱露盤,是和尚就餐前放飯盛水,以供所謂餓鬼食用的器具。
那里是大雄寶殿。"大雄"指的是釋迦牟尼,意為像大勇士一樣,一切無畏。寶殿正中坐在蓮花上的就是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他曾在古印度的深山老林里苦修六年,最后在菩提樹下得道成佛。他胸前的金色"卍"符號,唐代武則天把它讀作"萬",意為"萬德吉祥"。在有的佛寺中,也有寫成"卐"的,能夠通用。
佛祖左邊站立的眉毛雪白的長者名叫迦葉,佛祖右邊站立的年輕者叫阿難,他們是如來的得力弟子。佛祖逝世后,迦葉在靈鷲山主持了佛教信徒第一次集會;阿難是佛祖的堂弟,聰明智慧,擅長記憶,跟隨佛祖25年,把佛祖生前的話語寫在貝葉樹的葉子上,成為佛經。1924年,康有為參拜寒山寺,寫了一副"真經書貝葉,法果證菩提"的對聯,概括了佛教歷史,現珍藏在寒山寺楓江樓里,成為寒山寺重要文物之一。
大雄寶殿兩側沿墻分列十八羅漢坐像,都是明代的鐵鑄金羅漢,是從山西五臺山擎來的。寒山寺大雄寶殿的特色在于殿的后面。一般寺院中右側木架上掛一口鐘,左側木架上放鼓,體現出家人晨鐘暮鼓的修煉生活,但那里右側懸掛著的鐘,與眾不同,這就是我在車上提到的日本銅鐘。該鐘全名為:仿唐青銅乳頭鐘。鐘上的銘文全是漢字,為1905年的日本首相伊藤博文所寫。
所謂晨鐘暮鼓,乃是古時唐代一種計時方式:早晨敲鐘,一天開始;晚間擊鼓,一天勞作結束。寺廟持續古風,迎接早晨敲鐘,晚上擊鼓結束一天佛事,也稱功課。
鐘右邊墻嵌有清代佛教居士大鶴山人鄭文焯畫的指畫"豐干像"。豐干和尚是寒山、拾得的師父。但也有人認為這幅刻像是寒山。墻上還許多書條石,刻有歷代詩人詠寒山寺的詩數十首。
個性值得一看的是背后正中墻上的寒山、拾得石刻像,為清代揚州八怪之一羅聘所畫。他倆"狀如貧子,又似瘋狂",寒山手指指地,笑口微開,似在講:"吾倆菩薩轉世,天機不可泄漏,你知,我知,天知地知。"拾得則袒胸笑顏,更逗人喜愛。石碑上方刻有詩篇,其中兩句為:"我若歡顏少煩惱,世間煩惱變歡顏。"全篇資料都是勸人變煩惱為歡喜,這樣呢。國家能歡喜,君臣能歡喜,夫妻合家能歡喜。很有哲理。似乎我們出來旅游就是遵照寒山拾得的意圖辦事,不是都期望旅游愉快嗎?
出大雄寶殿,左通普明寶塔和方丈室,右達名聞遐邇的聽"夜半鐘聲"的鐘樓,正前方的兩層屋宇是藏經樓。遠望屋頂,可見唐僧、孫悟空等西天取經塑像群。
我們先登塔觀光。寒山寺始建時就有塔,所以名叫妙利普明塔院,后毀于戰火。北宋重建寶塔,元代末年又毀,后近630年來寒山寺無塔,造塔一向是寺僧的心愿。此塔歷時3年多,于1995年秋建成,1996年10月30日舉行隆重開光典禮。塔為仿唐木結構樓閣式塔,五層,呈正方形,高42.2米,鍍金的銅塔剎重12噸,高9.6米,金山燦爛,塔四周掛有108個風鈴,塔內各層都有木梯供信徒和游人登臨。登上寶塔,東望蘇州古城,南看蘇州新區和大運河,可見北面的虎丘山和西面的獅子山,吳中美景幾乎盡收眼底。塔院四周建有回廊,漫涉其間可觀賞古代名人書寫的《楓橋夜泊》詩碑。
藏經樓到了。樓上秘藏珍貴佛經。趙樸初先生題寫書名的《蘇州佛教文化》巨著,圖文并茂,其中有兩頁專門介紹了寒山寺藏經樓。樓上佛堂金碧輝煌,佛像莊嚴,兩旁巨型朱紅漆經柜整齊排列,內藏許多經書和佛教著作。
樓下叫"寒拾殿",門上方這三個字的匾額是趙樸初會長所寫。那里供奉著狀如和合二仙、真人大小的木質全身寒山、拾得雕像,敞襟袒胸,相視面笑,栩栩如生。寒山手持荷花,拾得捧著方棱圓口凈瓶,一"荷"一"瓶",取其諧音"和""平",意為和和氣氣,平平安安,百年好合。舊時舉行婚禮時,喜堂內高掛和合神像,以圖和氣好合的好口彩和好氣氛。也有在家里廳堂內常年懸掛的。清代雍正皇帝敕封寒山為"和圣",拾得為"合圣"。所以和合二仙就是寒山拾得。
寒拾殿后墻的背面立一巨碑,刻著千手千眼觀音、韋馱和關公等人物,刀法細膩,形象生動。兩壁墻上嵌書條數十方,上刻《金剛經》及詩詞文章。殿內文化藝術氣氛極濃厚。
著名的鐘樓就在寒拾殿旁,游人常在樓上撞鐘。樓上懸掛的鐵鐘外徑達120厘米,鑄于清光緒三十二年,即1906年。1979年12月31日除夕夜,蘇州舉辦首屆除夕寒山寺聽鐘聲活動,108聲鐘聲就來自那里。至1998年除夕,已連續舉辦20屆,年年成功,20個除夕共有兩萬多海內外游人來到這座鐘樓下聆聽夜半鐘聲。
是夜,楓橋古鎮燈火輝煌,敲鑼打鼓,黃墻內外,宮燈齊明;江村橋畔,鐵鈴關下,龍舞獅躍,劇曲雜技,各顯神通。茶館書場,各式店鋪,顧客盈門。廟內殿堂,點燭焚香,誦經拜佛,木魚聲聲,鐘鼓齊鳴,吸引四海游人一睹為快。11點42分10秒,方丈在此鐘樓上敲響第一聲鐘,此時萬籟俱寂,人人心誠聽梵音!人們被中華古老文化所傾倒。當第108記鐘聲撞響時,正好是新年元旦零點,剎那間爆竹聲聲,樂曲鑼鼓齊鳴。蘇州市長年年在此致新年賀詞,把聽鐘聲活動推向了又一個高潮。寒山寺除夕聽鐘聲活動已成為我國旅游界開拓最早、從未間斷、影響深遠、效益良好的特殊旅游項目。
那么,寒山寺的夜半鐘聲為何敲108下呢?
首先,這一習俗在唐代十分盛行。之后,隨著中日文化交流,此風俗在日本流傳至今。民間盛傳:人生一年中有108個煩惱,登寒山寺鐘樓撞鐘,或聆聽鐘聲,便能消除一年的煩惱,逢兇化吉。又說,人一生有108種煩惱,聽了佛寺108下鐘聲就能去掉所有煩惱,年年吉祥如意。
還有一種說法是:一年12個月,24個節氣,72個候。古代稱五天為一候,按農歷360天計,一年分為72候,把12、24、72相加,得108,既可代表一年,又貼合108種煩惱之數。因此,若除夕聽鐘聲108聲,既能解除新的一年中煩惱,又能消除人生108種煩惱,真是大吉大利。好,請登樓撞鐘。也請各位除夕夜來聽鐘聲。
寒山寺的碑廊是非看不可的。沿鐘樓下的走廊、小道前行,即達碑廊、弘法堂和楓江樓庭園。自古至今,寺中《楓橋夜泊》詩碑到底有幾塊呢?答案是:一詩六碑千古留芳。
寒山寺的唐朝張繼詩碑,始于北宋翰林學士、珣國公王珪(1019~1085年),早已失傳。令人欣慰的是,由于蘇州佛教界、文化界的刻意恢復,四處尋覓王珪墨寶,我國臺灣博斯年圖書館無償惠贈三千余字的王珪手跡資料--王珪寫的一塊宋碑的拓片。然后,依王珪之原字或字體,蘇州碑刻博物館于1996年重刻了王珪書寫的《楓橋夜泊》詩碑。現立于塔旁。
第二塊碑為明代詩、書、畫"三絕"的巨匠文征明所寫,因寺失火,已成殘碑,雖留下不到十字,但筆跡流暢秀勁。現展示于碑廊墻內。
第三塊碑保存完好,為清代俞樾所書,碑之拓片流傳甚廣,極為公眾稱頌。陳列在碑廊。
第四塊碑為民國年間的國史館館長、與張繼同名同姓的河北滄州人張繼所書,不幸的是他于1947年12月14日書寫,第二天便猝然逝世。這塊堪稱絕筆的詩碑保存較好,近年才陳列在普明塔院內。這位滄州張繼先生手書的《楓橋夜泊》詩原件,保存在中國臺灣中國國民黨中央史館。海峽兩岸汪辜會談時,話及情誼,多次提及這一墨跡,成為佳話。真是:古今兩張繼,往事越干年,同贊寒山寺,游人皆稱奇。
第五塊碑,就是1993年刻成,立在寒山別院內松亭中的李大釗先生寫的詩碑。剛才我們已先睹為快。
第六塊碑立在碑廊墻內,為大畫家劉海粟86歲時所寫,1995年春揭幕,也是盛事一樁。
《楓橋夜泊》詩碑千年來均出自名人之手,是寒山寺悠久文化歷史的反映,加上佛教文化,說明文化是它名揚天下的根本。至此,能夠這樣說:詩碑書法異彩紛呈,四海游人大飽眼福。
碑廊內與俞樾手書的碑相對而立的是康有為1920年在寒山寺題詩之碑,詩曰:"鐘聲已渡海云東,冷盡寒山古寺風;勿使豐干又饒舌,化人再到不空空。"康有為曾感慨于古鐘流失到日本,他風趣地說:也怪豐干和尚多嘴多舌,向浙江臺州太守閻邱點破了寒山拾得是文殊普賢兩菩薩化身的天機。若不泄露天機,再有轉世者到來,寺內就不會空空地連古鐘也保不住了。
碑廊內還陳列著明唐寅的《化鐘疏》碑、民族英雄岳飛的"還我河山"等題詞。岳飛被十二道金牌從前線召回,飄過楓橋,宿寺中時留此墨寶,表現了他誓抗金兵收復失土的決心。
碑廊斜對面是弘法堂,里面供著三尊銅像。正中為唐代高僧玄奘。玄奘于公元629年去西天取經,645年返長安,譯超多佛經,還寫了《大唐西域記》一書,一向是佛教界的泰斗。小說《西游記》中,他作為孫悟空的師父出現,成為婦孺皆知的人物。
右側供奉的是另一位唐代高僧鑒真,他五次東渡失敗,第六次在雙目失明的狀況下,于公元753年從蘇州張家港黃泗浦啟航,再次吃盡千辛萬苦,成功抵達日本,傳播佛教、建筑、雕塑、農業、文學、醫藥、書法等知識和技術,被譽為日本律宗始祖。公元763年,76歲的鑒真在奈良唐招提寺病逝。鑒真貢獻卓越,被尊為"盲圣",也是弘揚佛教先驅之一。
鑒真像對面供奉的是日本高僧空海。公元804元,他隨日本遣唐使來華,陰歷十一月廿二日抵蘇州,廿三日乘船到楓橋參拜寒山寺,最后到達唐京城長安學習佛學、詩文、繪畫等,三年后回國成為日本真言宗密教創始人,被譽為"日本的鑒真大師"。852年去世,日本天皇追賜"弘法大師"謚號。
講解到此結束。愿寒山寺的悠久文化歷史、迷人的鐘聲傳播友情,給各位帶來福音。謝謝大家。
寒山寺導游詞范文 篇31
各位游客:說起寒山寺,大家都會想起唐代詩人張繼寫的《楓橋夜泊》詩:“月落鳥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這是當年張繼進京考試名落孫山,歸途中夜泊楓橋,寫下的千古絕唱。寒山寺的鐘聲使他消除了煩惱,繼續寒窗苦讀,后來再次赴京應試,終于得中了進士。因而,蘇州寒山寺的鐘聲能消除人們心中的煩惱,啟迪心靈的智慧,寄托幸福的期望,給您帶來美好吉祥的預兆。下面請大家跟我一起前往寒山寺游覽。
【寒山寺創建歷史—寒山寺大鐘】
寒山寺位于蘇州閥門外的楓橋鎮,建于六朝時期的梁代天監年間(502—519年),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寒山寺最初的名叫“妙利普明塔院”。后來在唐代貞觀年間,這里來了兩位天臺山的高僧寒山和拾得,才改名為“寒山寺”的。傳說寒山、拾得分別是文殊、普賢菩薩的化身,后來被人識破,兩人就雙雙乘鶴而去。又傳說拾得和尚乘了寒山寺里的一口鐘,飄洋過海東渡日本,到了一個名叫薩堤的地方,傳播佛學和中國文化。
在寒山寺,最為游人感興趣的就是那口大鐘了。寒山寺的鐘,歷來受到詩人們的題詠,這在文學史上是罕見的。相傳張繼詩中所涉及的鐘,歷經滄桑,在明末流入日本。清末,日本的山田寒山先生四處探尋,欲將此鐘歸還,但終無下落,便募捐集資,在日本明治38年(19xx年)由小林誠等一批工匠精心鑄成一對青銅鐘,一口留在日本觀山寺,一口送來蘇州寒山寺,在中日民間文化交流和友好往來史冊中寫下了美好的一頁。在日本,蘇州寒山寺幾乎家喻戶曉,老幼皆知,在日本的小學里,甚至把張繼的《楓橋夜泊》詩作為課文來講授和背誦。
自1979年12月31日除夕夜,蘇州舉辦首屆除夕寒山寺聽鐘聲活動以來,已連續舉辦了20屆。20個除夕,近3萬以日本人為主的海內外游人來寒山寺聆聽夜半鐘聲。
【景區概況—寒山別院】
游客們:現在我們已經進人寒山寺景區了。寒山寺景區擁有“古寺、古橋、古關、古鎮、古運河”。古寺即寒山寺。古橋指寒山寺兩側大運河上的江村橋和楓橋,即張繼詩中“江楓漁火對愁眠”中的江、楓這兩座橋。古關指大運河和上塘河交匯處的鐵鈴關,建于1557年,為明代抗擊倭寇的關隘,城樓雄偉,現設抗倭史跡陳列室。鐵鈴關、滸墅關、白虎關是歷史上有名的“蘇州三關”。古鎮就是楓橋鎮,粉墻黛瓦,一派姑蘇水鄉風光。古運河即開鑿于隋場帝時的京杭大運河,全長 1794公里,從寺前流過。
各位游客:前面那座金碧輝煌,宏偉莊重的主塔就是寒山寺的普明塔,等一會兒我們進了寺內再去參觀。現在我們取道寒山別院去寒山寺。
寒山別院是1993年修筑的,滿園的綠色讓人心曠神怕,蒼松、翠竹、桂花、櫻花、臘梅、草坪與落月池、映月亭、愁眠坡、寒山橋、聽鐘坪、覓詩廊等,景物交相暉映。園中的那座松茂亭內,于1993年立了一塊碑,碑文為我國無產階級革命家李大釗30歲時用行草書寫的《楓橋夜泊》詩。1956年,他的女兒李星華將這幅原作捐獻給國家,現存于中國革命博物館。寒山寺內還珍藏著宋代、明代、清代、民國年間以及現代文人學者寫的楓橋夜泊詩碑。
【照壁—山門—主庭院—五百羅漢堂】
穿過寒山別院,各位看到前面的那座石拱古橋就是江楓橋。現在我們來看一下山門前的照壁,黃墻上“寒山寺”三個大,是由浙江東湖名土陶浚宣所寫,體古樸蒼勁,給歷經千年風霜的古剎增添了莊重感。大家可以在此拍照留念。
大家發現沒有,寒山寺的山門是朝西的。通常的民居建筑或寺院建筑都以坐北朝南為最佳,而寒山寺的廟門為何要朝西呢?據德高望重的寒山寺老方丈性空法師說,這乃是“因地制宜”。原來蘇州是水鄉。隋代開的那條運河正位于寒山寺的西邊。唐宋之際,水上交通日益發展和繁忙,為便于路過的商人、船民、農民、信徒乘船來此朝拜進香,廟門便朝兩靠河邊開了。還有,人們都知道《西游記》中唐僧西天取經的故事,兩天是佛祖居住地,西天又稱極樂世界,光明圣潔,無一煩惱,所以廟門朝西開,也表示崇敬向往佛國圣地,一舉兩得,何樂而不為呢?再者,寺院多火燭,歷代寺僧都以大運河的水來消防滅火。按中國五行學說,水能克火,從風水上來克制火災。然而,和尚們的苦心仍逃不脫人間的災難。歷史上的寒山寺也避免不了戰火和火災,前后共五次火毀。破壞最嚴重的是清咸豐十年(1860 年)清軍與太平軍交戰,一把大火,將古寺樓閣化為塵埃,除詩碑外無復留存。現在的寒山寺是清光緒三十二年,即19xx年重建的,宣統二年(19xx年)又加修繕,重建大殿,一時成為吳中名剎。
寒山寺現存主要建筑和古跡有:大雄寶殿、廡殿、藏經樓、寒山拾得塑像、碑廊、鐘樓、楓江樓等。下面讓我們進內參觀。各位請看:這塊“古寒山寺”的匾額,是清末江蘇巡撫程德全的手筆。進入山門,迎面是慈顏常笑的彌勒佛坐像,背面是韋馱的威武立像。
穿過山門,我們來到了寒山寺的主庭園,園內青松挺拔,回廊曲折通幽,左側的花壇兩面嵌有兩塊石刻,一為明代崇禎年間刻的“寒拾遺蹤”;另一為程德全寫的“妙利宗風”。妙利指的是初建時的寺名“妙利普明塔院”。這兩塊石刻概括了寒山寺的歷史淵源。
接著我們來看看左側的五百羅漢堂。這些都是清代留下的小型香樟木雕成的鍍金五百羅漢,在羅漢堂中央矗立著一尊于1995年落成的觀音銅像,高2。5米,重1。5噸,是由日本宗教畫院、日本禪宗畫家協會贈送的,于1995年落成。
【大雄寶殿—釋迦牟尼像—十八羅漢像—大銅鐘】
在進大雄寶殿前,我們先留意一下大雄寶殿前的漢白玉欄桿,全長34。50米,柱高1。5米,欄板高0。7米,采用蓮花寶座和海棠的圖案。這只鐵香爐上鑄有“大化陶熔”四,暗示了佛的神通廣大,意為佛的教化可以造就信徒成為大器。大殿前的一對石柱,稱為“露盤”,是和尚就餐前放飯盛水,以供所謂餓鬼食用的器具。
殿內正中供奉的是釋迎牟尼佛木雕像,左邊長者為迦葉,右邊年輕的叫阿難,他們是如來的得力弟子。佛祖逝世后,迦葉在靈鷲山主持了佛教信徒的第一次集會;阿難是佛祖的從弟,聰明有智慧,擅長記憶,跟隨佛祖25年,把佛祖生前的講經說法都寫在貝葉樹的葉子上,成了佛經。1924年 “戊戌變法”改良家康有為參拜寒山寺,曾寫了一副“真經書貝葉,法果證菩提”的對聯,點出了佛經的歷史,墨寶現珍藏在寒山寺楓江樓里,成為寒山寺重要文物。
大殿兩側沿墻分列著明代時從山西五臺山清來的鐵鑄十八羅漢金身坐像。釋迪牟尼佛像背后東墻上嵌有清代揚州八怪之一羅聘所畫的寒山、拾得石刻。寒山右手指地,拾得擔胸笑顏,畫面上還有講述寒山、拾得勸人和好歡顏的詩篇:“我若歡顏少煩惱,世間煩惱變歡顏。”南墻上嵌有清代佛教居士大鶴山人鄭文焯于1880年在楓橋船中所作的指畫豐子像石碑。據說豐干和尚是寒山、拾得的師傅。
大殿后測東南角懸掛的這口大銅鐘就是由日本山田寒山贈送的,銅鐘高80多厘米,直徑近70厘米,周圍鑄有陽文漢《姑蘇寒山寺鐘銘》,為19xx年的日本首相伊藤博文所寫。
【普明塔—寒拾殿—藏經閣—鐘樓】
出大雄寶殿,左通普明寶塔和方丈室,右邊是名聞遐邇的聽“夜半鐘聲”的鐘樓,正前方的兩層樓即是寒拾殿。屋頂上雕了唐僧、孫悟空等西天取經的塑像。
我們先登塔遠眺。寒山寺始建時,就有“妙利普明塔”,后毀于戰火,北宋重建寶塔,元代末年又毀,后600多年來寒山寺一直無塔,建塔是寺僧們的心愿。此塔是1995年秋建成,1996年10月30日舉行隆重的開光典禮。塔高42。2米,5層,呈正方形,為仿唐木結構樓閣式塔;塔剎為銅鑄鍍金,高9。6 米,重12噸,在陽光的照射下金光閃閃。塔外四周掛有108個風鈴,塔內各層都有木梯可供游人登臨。登上寶塔,東可望蘇州古城,南觀蘇州新區和大運河,北眺虎丘和西面的獅子山,吳中美景幾乎盡收眼底。塔院四周建有回廊,廊間可觀賞古代名人書寫的《楓橋夜泊》詩碑。
下了普明塔,讓我們去參觀一下“寒拾殿”。請看:門上方這三個的匾額為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所寫。進入殿內,抬頭可見在一座巨大的蓮花座盤上,有兩個祖胸露乳、蓬頭赤足的胖子:兩手一上一下、手拿方桂圓口凈瓶的叫寒山;左手持腰帶、右手持一枝荷花的就是拾得,那副眉開眼笑的樣子,好像在跟我們游人逗樂呢。寒山、拾得確有其人,是唐代詩僧。寒山曾隱居浙江天臺寒巖,自號“寒山子”,他善于作詩,人稱詩僧,其詩內容有釋道思想,語言通俗,把深奧的佛學玄理用淺顯的文表達出來,有《寒山子詩集》流傳于世。拾得原是個孤兒,被大臺國清寺高僧車于在赤城山道上抬得收養為僧,故名拾得。在《全唐詩》中收有寒山詩一卷,共有303 首;收拾得詩一卷,共50來首。據說寒山、拾得本是七世冤家,經豐干禪師點化,終于和好,朝夕相處,親密無間。他們三人經常聚會談禪,寒山、拾得以友善而齊名。你看他倆一持荷花,一捧凈瓶,一“荷”一“瓶”,其諧音就為“和”“平”了。意為和和氣氣,平平安安,百年好合。清代雍正皇帝曾敕封寒山為“和圣”,抬得為“合圣”。所以民問講的和、合二仙,就是寒山、拾得。
寒山、拾得有一段對話值得我們品味。寒山問拾得:世間有謗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騙我,我如何處治乎?拾得日:只要忍他、讓他、避他、由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過幾年你且看他。
寒拾殿的樓上是藏經閣,上面秘藏珍貴佛經、書籍共7300多卷。寒拾殿后墻的背面正中供奉的刻有千手于眼觀音、韋馱和關公等人物的巨碑,刀法細膩,形象生動。內墻環壁嵌有的《金剛般著波羅密經》石刻和董其昌的題跋41塊。這些都是傳世珍品。
現在我們到鐘樓去看看那只聲音洪亮,清越深遠的鐵鐘。樓上懸掛的鐵鐘是江蘇巡撫陳菱龍重修寒山寺時,為保存古跡,仿舊鐘式樣鑄造的,鐵鐘高1。2米,直徑約1。2米,重約2噸。鑄于清光緒三十二年,即19xx年。寒山寺的鐘聲歷來被詩人們題詠,那悠揚的鐘聲已深入人心。那寺院的鐘聲為何要敲108響呢?唐代大智禪師懷海創立“百丈清規”佛教典儀中規定在晨昏二時雞大鐘108聲,以“覺醒百八煩惱之迷夢”。根據我國佛教經典和風俗,108響鐘聲有3種含意:第一種含意是因為一年有12個月24個節氣72個候(古代稱五天為一候,按農歷360天計,一年分為知候),把12、24、72相加正好是108,既代表一年,又符合108種煩惱之數。所以要聽108下鐘聲,表示回顧舊歲,迎接新春的意思。第二種含意是表示對佛門108位長老的懷念。第三種是說人生禍福相依,沉浮無常,一年中有108個煩惱,佛經上有“聞鐘聲,煩惱清,智慧長,菩提生”,所以敲一下鐘聲能除去一個煩惱,敲108下,就除盡所有煩惱,一年中化兇為吉,平平安安。每年除夕夜半,寒山寺僧敲鐘108響,最后一個鐘聲正好是新年零點開始。各位游客,不妨今年的除夕夜再到寒山寺來,聆聽這108 響鐘聲,消除人世的108個煩惱。
【碑廊—弘法堂—“機江第一樓”】
寒山寺的碑刻素來聞名,而其中最著名的首推《楓橋夜泊》詩碑了。各位游客:現在我們就到碑廊去觀賞一下。自古至今,寺中《楓橋夜泊》詩碑到底有幾塊呢?答案是:一詩七碑。
北宋翰林學士殉國公王珪(1019—1085年)書張繼《楓橋夜泊》詩石刻,為張繼詩第一石,可借此碑早年失傳。為恢復歷史遺跡,弘揚民族文化,在海峽兩岸有關人士的努力下,于1996年用王珪跡集成的張繼詩第一石又重立于普明塔旁。這要感謝中國臺灣博斯年圖書館,他們無償慷慨惠贈3000余的王珪手跡墓志銘拓片,經蘇州著名書法家費之雄集,蘇州碑刻博物館雕刻藝術家時忠德重刻,又向世人展示了張繼詩第一石的神采,為了解王珪書體特征和風格提供了實物。
全詩集只有,但能直接選用的王珪完整原只有14個,即:月、滿、天、江、火、對、姑、城、外、寒、山、寺、夜、半,其余的都是通過原部首組合而成。如:“霜”,用“雨”和“相”結合;部民”以“目”和“民”組合等等。作為正楷,介于顏、柳書體之間。碑石選用了有一定年代的無舊青石碑,總高2。5米,寬0。84米,厚0。2米,高1。66米,每約13厘米見方。詩碑碑拓于1996年9月已被故宮博物院收藏。
第二塊碑是明代文微明所寫,因寺失火,僅存殘碑一塊,剩下不到,現展示在碑廊墻內。第三塊碑為清代俞樾所寫,保存完好,現市面上常見的《楓橋夜泊》條幅即是俞樾書碑的拓本。該碑陳列在碑廊內。第四塊碑是與唐代的張繼同姓同名的河北滄州人張繼于1947年12月14日書寫的。張繼寫好此碑,想不到第二天便碎然逝世,這幅墨跡也就成了名副其實的絕筆了。這塊詩碑保存較好,現陳列在普明塔院內,詩的原件保存在中國臺灣中國中央史館。
第五塊碑我們在寒山別院松茂亭內,已先睹為快了,就是李大釗書寫的那塊。
第六塊碑是當代書畫大家劉海粟的作品。1981年冬,時年86歲高齡的畫家把自己關在房內約5個小時,用整個身心完成了一件力作——行草《楓橋夜泊》。劉老完成這件作品后病倒了多天,但他對這幅作品非常滿意,認為不亞于俞樾所書。根據劉老生前愿望,這塊碑于1994年鐫刻完成后置于寒山寺碑廊內。
第七塊碑是1998年新豎在“楓橋詩碑廊”內的由革命前輩陳云所書,原件是他82歲時贈給評彈名家劉韻若的。
碑廊內與俞樾手書碑相對而立的是康有為1920年在寒山寺題的詩:“鐘聲已渡海云東,冷盡寒山古寺風;勿使豐干又饒舌,化人再到不空空。”康有為曾慷慨于古鐘流失到日本,他風趣地說:也怪豐干和尚多嘴多舌,向浙江臺州太守閣邱點破了寒山、拾得是文殊、普賢兩菩薩化身的天機。若不是泄露天機,再有轉世者到來,寺內就不會空空地連古鐘也保不住了。
碑廊斜對面是弘法堂,里面供有三尊銅像。正中為唐代高僧玄奘,他于629年去西天取經, 645年返回長安,翻譯了大量的佛經,還寫了《大唐西域記》一書,在《西游記》里,他是孫悟空的師傅唐僧,已成為婦孺皆知的形象。右側是唐代高僧鑒真,他五次東渡日本失敗,第六次在雙目失明的情況下,于753年在蘇州張家港黃泅浦起航,這次歷盡千辛萬苦,成功抵達日本,傳播佛教、建筑、雕刻、農業、文學、醫學、書法等知識和技術,被譽為日本律宗始祖。763年,76歲的鑒真在奈良后招提寺病逝。左側還供奉著日本高僧空海的銅像,8XX年,他隨日本遣唐使來華,農歷十一月二十二日抵蘇州,二十三日乘船到楓橋參拜寒山寺,最后到達唐京城長安,學習佛學、詩文、繪畫等,三年后回國成為日本真言宗密教創始人,被譽為“日本的鑒真大師”。852年去世,日本追賜“弘法大師”謚號。
游客們:參觀完碑廊和鐘樓之后,有興趣的游客還可以登上“楓江第一樓”。楓江樓在寺的南面,上下兩層,飛檐斗角。舊時的楓江樓在解放前就坍塌了,現在的這座樓是解放后從蘇州城里移來的一座著名的花籃樓。因樓的底層南部比一般廳堂少用兩根楹柱,即省去二步柱,而在大殿前檐處換上了兩個雕刻精細的木質花籃,故名“花籃樓”。花籃樓的樓梯就像南京靈谷寺塔里的樓梯一樣,圍繞著中心柱盤旋而上,十分精致奇特。順著樓梯,登上樓頂,臨窗眺望,遠山近水,風光如畫。怪不得文人墨客到此有說不盡的詩情畫意!
各位游客:寒山寺的參觀就到此為止,但愿寒山寺的鐘聲能給您帶來美好的祝愿。
寒山寺導游詞范文 篇32
大家好,我是這次帶領大家游覽寒山寺的導游,大家可以叫我小魏。這次游覽,大家不要走散,要跟緊隊伍哦。
繞過山墻,進到寺院,小小的院子中間是日本友人贈送的石碑,右邊是當年寒山拾得兩人種下的古樹彷佛在向我們招手,左邊幾只青銅大鼎,上面刻著飛禽走獸,日月星辰,輕輕一敲,就會嗡嗡作響,好像在訴說著寒山寺千百年來的故事。大家可以試一試。
現在我們來到了羅漢堂,這里有100多尊羅漢,與真人燈神大小。瞧,這個羅漢的眉毛真長,喲,這個羅漢長著仨腦袋,他叫“慈悲大仙”,還有兩耳垂肩、大腹便便、胳膊奇長、腳非常大的羅漢。這些遠看金光閃閃,近看栩栩如生、工藝精湛、造型奇特的羅漢,給這座寺廟平添了神秘氣息。
穿過小門,我們來到藏經樓。這有兩位“圣人”。圣人寒山手里拿著寶瓶,端詳地很仔細,對不對?拾得在旁邊指指點點,很有意思。
今天我就講到這了,下面是自由活動時間。
寒山寺導游詞范文 篇33
各位旅客朋友們,歡迎你們來到寒山寺。
寒山寺始建于公元5XX年,也就是梁代天監年間,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寒山寺原名“妙利普明塔園”由于歷經元、明、清三朝的火燒,我們現在看到的是19xx年作后保存下來的遺跡,當然蘇州市政府近年大力地整修之下才得到了今天渙然一新的外貌。到這里,有游客可能會問:“寒山寺的寒山在哪里?寒山寺很冷嗎?” 讓我來為你解答吧1其實寒山寺并非因山而得名,而是因人得名。在唐代,有兩為僧人,一個叫寒山,一個叫拾得。尤其是寒山,他是唐朝詩僧,著有《寒山子詩集》,后人為了紀念寒山,將此寺改名為寒山寺。
另外大家一定想知道,蘇州名勝古跡眾多,為什么惟獨寒山寺尤其名揚中外呢?原因有三:第一,源于一首詩,大家可能知道,當時唐代有位詩人叫張繼,他是湖北襄樊人,進京趕考,卻名落孫山。他心情郁悶,歸途中漁船夜泊楓橋,楓橋,也就是靠寒山寺西邊的一座橋,大家請隨我指的方向看。他聽見了寒山寺鐘發出的“咚咚‘聲,一下子使他受益匪淺,想通了許多,心想;我今年落榜,下一次 我一定可以東山再起,救災靈感頓開的情況下,寫下了千古名詩《楓橋夜泊》“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直至今日,在千里之外的日本,有不少年幼的孩子都耳熟能詳。
第二,佛門弟子一直認為,曾住持過此寺的寒山、拾得分別為文殊、普賢兩位菩薩的化身。
第三,就是寒山寺的那口鐘。也就是張繼詩中所提到的鐘。明代時,流入日本。后來。有個叫山田寒山的日本人在搜尋未果的情況下,便募捐了一對青銅鐘,一口贈予中國寒山寺,一口留日本館山寺。在中日民間文化交流和友好往來失史冊中,寫下了美好的一頁 。
第四,據說寒山寺鐘聲具有很奇特的功能,可以用十二個來概括“聞鐘聲,煩惱清,指揮長,菩提生。”
也許你看見朝西的大門,你一定、會產生疑問,不妨在再次讓我為你們解答吧!至于原因呢/也有三:
其一,因地制宜,門朝西,西邊就是運河,各地而來的善男信女坐船來此燒香,交通方便了不少。
其二,向西意味著通往西方極樂世界,表現了對西方佛教勝地的崇敬。
其三,水能克火。
以上我為大家具體講解了一下寒山寺的歷史,請大家先在此回味一下,順便可以休息、拍照。片刻后,我們將回進入下一個景點——天王殿。
寒山寺導游詞范文 篇34
各位游客:
說起寒山寺,大家都會想起唐代詩人張繼寫的《楓橋夜泊》詩:“月落鳥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這是當年張繼進京考試名落孫山,歸途中夜泊楓橋,寫下的千古絕唱。寒山寺的鐘聲使他消除了煩惱,繼續寒窗苦讀,后來再次赴京應試,終于得中了進士。因而,蘇州寒山寺的鐘聲能消除人們心中的煩惱,啟迪心靈的智慧,寄托幸福的期望,給您帶來美好吉祥的預兆。下面請大家跟我一起前往寒山寺游覽。
【寒山寺創建歷史—寒山寺大鐘】
寒山寺位于蘇州閥門外的楓橋鎮,建于六朝時期的梁代天監年間(502—519年),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寒山寺最初的名字叫“妙利普明塔院”。后來在唐代貞觀年間,這里來了兩位天臺山的高僧寒山和拾得,才改名為“寒山寺”的。傳說寒山、拾得分別是文殊、普賢菩薩的化身,后來被人識破,兩人就雙雙乘鶴而去。又傳說拾得和尚乘了寒山寺里的一口鐘,飄洋過海東渡日本,到了一個名叫薩堤的地方,傳播佛學和中國文化。在寒山寺,最為游人感興趣的就是那口大鐘了。寒山寺的鐘,歷來受到詩人們的題詠,這在文學史上是罕見的。相傳張繼詩中所涉及的鐘,歷經滄桑,在明末流入日本。清末,日本的山田寒山先生四處探尋,欲將此鐘歸還,但終無下落,便募捐集資,在日本明治38年(1906年)由小林誠等一批工匠精心鑄成一對青銅鐘,一口留在日本觀山寺,一口送來蘇州寒山寺,在中日民間文化交流和友好往來史冊中寫下了美好的一頁。在日本,蘇州寒山寺幾乎家喻戶曉,老幼皆知,在日本的小學里,甚至把張繼的《楓橋夜泊》詩作為課文來講授和背誦。自1979年12月31日除夕夜,蘇州舉辦首屆除夕寒山寺聽鐘聲活動以來,已連續舉辦了20屆。20個除夕,近3萬以日本人為主的海內外游人來寒山寺聆聽夜半鐘聲。
【景區概況—寒山別院】
游客們:現在我們已經進人寒山寺景區了。寒山寺景區擁有“古寺、古橋、古關、古鎮、古運河”。古寺即寒山寺。古橋指寒山寺兩側大運河上的江村橋和楓橋,即張繼詩中“江楓漁火對愁眠”中的江、楓這兩座橋。古關指大運河和上塘河交匯處的鐵鈴關,建于1557年,為明代抗擊倭寇的關隘,城樓雄偉,現設抗倭史跡陳列室。鐵鈴關、滸墅關、白虎關是歷史上有名的“蘇州三關”。古鎮就是楓橋鎮,粉墻黛瓦,一派姑蘇水鄉風光。古運河即開鑿于隋場帝時的京杭大運河,全長1794公里,從寺前流過。各位游客:前面那座金碧輝煌,宏偉莊重的主塔就是寒山寺的普明塔,等一會兒我們進了寺內再去參觀。現在我們取道寒山別院去寒山寺。寒山別院是1993年修筑的,滿園的綠色讓人心曠神怕,蒼松、翠竹、桂花、櫻花、臘梅、草坪與落月池、映月亭、愁眠坡、寒山橋、聽鐘坪、覓詩廊等,景物交相暉映。園中的那座松茂亭內,于1993年立了一塊碑,碑文為我國無產階級革命家李大釗30歲時用行草書寫的《楓橋夜泊》詩。1956年,他的女兒李星華將這幅原作捐獻給國家,現存于中國革命博物館。寒山寺內還珍藏著宋代、明代、清代、民國年間以及現代文人學者寫的楓橋夜泊詩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