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峪關的導游詞十篇
嘉峪關的導游詞 篇1
嘉峪關市位于甘肅省西北部,河西走廊中部,東臨河西重鎮酒泉市,距省會蘭州776公里;西連石油城玉門市, 至新疆哈密650公里;南倚終年積雪的祁連山與肅南裕固族自治縣接壤,與青海相距300余公里;北枕色如鑄銅的黑山,與 酒泉金塔縣、酒泉衛星發射基地和內蒙額濟納旗相連接,中部為酒泉綠洲西緣。中心位置為東經98°17',北緯39°47'。 全市海拔在1412-2722米之間,綠洲分布于海拔1450-1700米之間,城市中心海拔1462米。 境內地勢平坦,土地類型多樣。城市的中西部多為戈壁,是市區和工業企業所在地;東南、東北為綠洲,是農業區, 綠洲隨地貌被戈壁分割為點、塊、條、帶狀,占總土地面積的1.9%。
嘉峪關地處古“絲綢之路”的交通要沖,又是明代萬里長城的西端起點。在這里絲路文化和長城文化融為一體、交相輝映,素有“河西重鎮”、“邊陲鎖鑰”之稱,旅游資源非常豐富。
這里有雄偉壯觀的漢代和明代萬里長城、嘉峪關關城、長城第一墩、懸壁長城心臟,以及展現古代游牧民族社會生活的黑山巖畫、魏晉墓地下畫廊等人文古跡; 有亞洲距城市最近的七一冰川及祁連積雪、瀚海蜃樓等獨具特色的西部風光,有博大精深的中國第一座“長城博物館”和被譽為世界三大滑翔基地之一的嘉峪關國際滑翔基地;有西北民俗風情旅游和討賴河大峽谷探險、沙漠探險、花海魔鬼城探險等具有西部情調的探險旅游勝地;有乾圓山莊、新城草湖等休閑度假的好去處;此外還有石關峽、黑山湖等多處正在開發的旅游資源,形成了以嘉峪關關城為龍頭的四大資源(空中氣流資源、山地冰川資源、陸地資源和地下資源)、八大景點(嘉峪關關城、嘉峪關國際滑翔基地、 長城第一墩、懸壁長城、黑山淺石刻巖畫、長城博物館、魏晉墓地下畫廊、七一冰川),為旅游業的發展奠定了資源基礎。
本地生產的旅游產品主要有:夜光杯、風雨雕、駝絨畫、祁連玉雕、嘉峪石硯、文物復制品及反映魏晉時代人文景觀的墓磚畫等。
嘉峪關的導游詞 篇2
尊敬的各位朋友們: 大家好,我是嘉峪關關城講解員,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巍巍雄關耀中華。
這里, 曾上演過一幕幕民族征戰的歷史話劇;這里,流傳過一篇篇各民族人民和睦相處,團結奮斗 的動人故事。巍巍雄關耀中華,古老的嘉峪關,就象一位歷史老人,六百多年來,離合悲歡 的往事,滄海桑田的巨變,映在它古老的青磚上,刻在它厚重的土墻里。 嘉峪關,始建于明洪武五年(公元 1372 年) ,因建在嘉峪關西麓的嘉峪山上而得名,它 比"天下第一關"山海關早建九年。這里地勢險要,南是白雪皚皚的祁連山,北是連綿起伏的 黑山,兩山之間,只有 30 華里,是河西走廊西部最狹窄的地方,被稱作"河西第一隘口"。
關西的大草灘, 黃草平沙, 地域開闊, 素為古戰場,關東是絲路重鎮酒泉, 緊靠關東南坡下, 有著名的峪泉活水,"九眼泉"冬夏澄清,終年不竭,可供人馬飲用,并可灌溉良田。這些優 越的自然條件和險要的地理位置,是這里建關的主要原因。早在漢代,就在距關城北七里的 石關峽口設有玉石障,依山憑險,設共防守,據史料記載,明代以前,這里一直是"有關無 城"。 明王朝建立后, 為了加強河西的軍事防御, 征虜大將軍馮勝收復河西后, 在此選址建關, 以控制西去的交通要道。據歷史記載,嘉峪關"初有水而后置關,有關而后建樓,有樓而后 筑長城,長城筑而后關可守也"。
嘉峪關從建關到成為堅固的防御工程,經歷了一百六十多 年的時間。明洪武五年(公元 1372 年)首筑土城,周長 220 丈,高 2 丈許,就是現在的內 城夯筑部分,當時只是有關無樓。明弘冶八年(公元 148 年) ,肅州兵各道李端澄主持在西 羅城嘉峪關正門項修建嘉峪關關樓, 也就是說, 嘉峪關關樓是關城建成一百多年之后方修建 的,史書上記載說:"李端澄構大樓以壯觀,望之四達",又過了 11 年,也就是明正德元年 (公元 1506 年)八月至次年二月,李端澄又按照先年所建關的樣式,規格修建了內城光化 樓和柔遠樓,同時,還修建了官廳,倉庫等附屬建筑物。嘉靖十八年(公元 1539 年) ,尚 書翟鑾視察河西防務, 認為這里必須加強防務, 于是大興土木加固關城, 在關城上增修敵樓, 角樓等,并在關南關北修筑兩翼長城和烽火臺等。至此,一座規模浩大,建筑宏偉的古雄關 挺立在戈壁巖崗之上,它像一隊威武雄壯的戰士,屹立在兩山之間,伸出雙臂,牢牢地守衛 著絲綢之路的咽喉要道。
公元 1873 年當時的陜西直隸總督左宗堂在收復新疆伊犁時速經嘉 峪關, 面對雄偉壯觀, 氣勢磅榜的關城, 提筆寫下"天下第一雄關"的巨匾懸掛于嘉峪關樓上, 為雄關又添了幾分威嚴,幾分雄壯。清末因禁煙而被貶赴伊犁的愛國將領林則徐于 1842 年 10 月 11 日途經嘉峪關時,面對巍巍雄關和大漠風光寫下了著名的詩篇<出嘉峪關感賦)其 中一首寫道: 嚴關百尺界天西,萬里征入駐馬蹄。 飛閣造連秦樹直,綜垣斜壓隴云低。 天山峭摩肩立, 瀚海蒼茫人望迷。 誰道堵函千古險,目看只見一九泥。 一生酷愛古詩詞和書法藝術的毛澤東同志曾手書過這首著名的詩篇。 雄關關城布局十分合理,建筑也很得法,適合戰爭防御的需要,關城有三重城廊,多道 防線,城內有城,城外有壕,形成重城并守之勢,如果敵兵來犯,可確保萬無一夫。 嘉峪關建關六百多年以來,由于風雨侵蝕,曾進行過大規模的修繕。尤其是在 1986 年, 嘉峪關市委,市政府響應鄧小平同志"愛我中華,修我長城"的偉大號召,倡導各界人士捐款 集資,恢復關城。當時,嘉峪關按照國家文物局楊烈等同志指示"修舊如舊,恢復原貌",經 過多方努力,嘉峪關樓終于又屹立于雄偉的關城之上,站在嘉峪關樓上看著關外,由于歲月 侵蝕而變的滄桑的絲路古道, 諸多感慨涌上。
回頭, 曾有這樣一幅對聯記載關樓的滄桑歷史: 歷明清經民國毀于風雨歲月空留遺址,靜觀世事滄桑: 愛中華修長城建在升平年代恢復原貌,再睹華夏春色。 更值得一提的是長城學專家羅哲文老先生也詩興大發;口占七絕一首: 嘉峪山前起煤城,墻臺高峙氣蕭森 雄關天下今誰主,游客登樓話古今。 是的,雄關本身的防御意義早已成為了過去,而今登上這座氣宇軒昂的關城,人們不僅 為它的氣勢,它的雄壯,為祖輩們的智慧所折服,更多的是在思索和尋找。在改革開放,發 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今天, 如何使這座關城煥發出無比的生命力, 這是歷史賦予我們的責 任和使命, 誰說春風不度玉門關?改革開放的春風早己吹綠了關城內外。
大開發的春風為關 城的建設推波助瀾。 使機遇與挑戰同時擺在我們面前。 是固守著祖輩留給我們的這筆財富而 滿足于現狀,還是積極探索,尋找差距,開拓進取?事實是最好的口答;關城作為人類重要 的文化遺產, 當之無愧地被授予甘肅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一九九六年被授予全國百家愛國 主義教育示范基地, 今天在實施西部大開發的宏偉戰略中, 雄關又在爭創中國優秀旅游城市 的活動中找差距,定措施,這些都意味著關城人正以"不到長城非好漢"的精神賦予關城以新 的意義。 嘉峪關人更是信心百倍,在市委,市政府的超常發展戰略指引下,為關城未來的發展設 計了新的藍圖,在這個新的定位中,創新是靈魂,墨守成規意味著被淘汰,關城深厚的文化 底蘊是吸引海內外人士的磁石, 要讓這顆磁石閃爍出耀眼的光芒, 讓關城在新的歷史條件下 呈現出更加雄偉的風姿,需要我們每一個人的努力。巍巍雄關耀中華。登臨長城,憑吊嘉峪關曾經的繁華,我們將繼承中華民族堅韌不拔,團結向上的優秀傳統,以飽滿的精神風貌, 開拓未來,創造明天。
嘉峪關的導游詞 篇3
誰都有一個賴以生存的家鄉。我的家鄉是在鋼鐵之城—嘉峪關。
聽爺爺說:“以前,嘉峪關是酒泉的一個鄉,是因為東北來了許多人,經過他們的艱苦奮斗,所以變成了嘉峪關市。”以前別人改了一句俗語來形容嘉峪關:到了嘉峪關,兩眼淚不干。那是因為以前的嘉峪關風沙特別大,又是一望無際的戈壁灘,所以風一吹兩只眼睛直冒眼淚。這些說明過去的嘉峪關極其荒涼。但是具有鐵山精神的嘉峪關人,非常熱愛自己的家鄉:哪怕今天栽一棵樹,明天添一塊綠,后天修一條路,一點一點的努力,他們也要讓嘉峪關換上新面貌。后來經過不斷努力嘉峪關的人也越來越多了。
聽說:“現在的永樂街曾經也是戈壁灘,再往南都是戈壁灘,住在北邊的人一般不去南邊,自從我們住到這里,這里就開始建起了:雄關廣場,陽光小區,四零四,朝陽小區,佳苑小區,東湖,氣象塔······這里的人就開始變多了,這邊也慢慢的繁華了起來,這里就成了市中心。為什么成為市中心呢?也許是東湖的魅力所在吧!自從有了東湖,嘉峪關的風沙少了許多,還讓嘉峪關成了全國衛生城市,東湖也成了人們娛樂散步的場所。
嘉峪關在近幾年的發展中,還建設了:迎賓湖,水上樂園······嘉峪關不僅環境上有許多變化,為了讓我們比父母更上一層樓,在教育基礎上也發生了變化,如:以前沒有信息課,現在有了;以前沒有本沒有筆,而現在什么都不缺;以前上體育課的操場是稍稍平坦的地面,可現在卻是鋪滿花磚的平臺。
為了不辜負父母,老師的艱辛,信任和努力,所以,我們要努力學好知識,將來把我們的家鄉裝扮的更美麗!
嘉峪關的導游詞 篇4
尊敬各位各位領導、各位來賓大家好:
歡迎各位嘉賓蒞臨明長城西端起點,因“天下第一雄關”而命名,被譽為“湖光山色、戈壁明珠”的嘉峪關市檢查指導工作。我是 , 是嘉峪關市旅游局工作人員,非常榮幸能夠擔當此次工作。
首先,我向各位領導、嘉賓介紹嘉峪關市基本概況:嘉峪關市位于甘肅省西北部,河西走廊中段,是古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它東連歷史文化名城酒泉市;西接我國最早的石油城玉門市;南望白雪皚皚的祁連山,與張掖地區肅南裕固族自治縣接壤;北通浩如煙海的巴丹吉林大沙漠,與金塔縣和內蒙古額濟納旗相連。
嘉峪關市因1958年國家“一五”計劃重點項目“酒泉鋼鐵公司”的建設而興起的一座新興的工業旅游現代化區域中心城市。1965年建市,1971年被國務院批準為省轄地級市。1982年被國務院批準為第一批對外開放城市,同時被確定為國家二類重點旅游城市。市區平均海拔1640米,全市總面積3000 平方公里,城區規劃面積260平方公里,建成區面積87平方公里。下轄雄關區、鏡鐵區、長城區,常住人口30萬人,城市化率91%。嘉峪關市是一個以移民為主的城市,以祖籍東北和山東省居多,有漢、回、蒙、藏、滿、東鄉、裕固、朝鮮、壯、土、保安和維吾爾等12個民族。
嘉峪關市公路、 鐵路、航空運輸四通八達,呈立體交通格局,是河西走廊的重要交通樞紐。國道312線高速公路縱貫全境。
嘉峪關火車站是新亞歐大陸橋上的一等客、貨運站和二等編組站,每天有46趟列車通過。嘉峪關機場作為亞歐航路備降機4E類機場,目前已開通北京、天津、上海、成都、西安等地航線,即將開通廣州、烏魯木齊航線,區域交通集散中心初步形成。
嘉峪關市現代化氣息比較濃厚,城市功能完備,市區環境優雅,街道寬敞整潔。商業、旅游、金融等設施功能配套, 通訊、電力、供排水、供熱、煤氣等設施一應俱全,水資源豐富,電力、煤氣供應充裕,衡量城市綜合實力的主要指標均處于全省領先地位。目前,城市綠化面積 1737公頃,綠化覆蓋率36。7%,人均公共綠地面積30。2平方米,人均水域面積16平方米,人居環境明顯改善。
嘉峪關旅游資源豐富,歷史文化底蘊深厚,是全國唯一的長城文化與絲路文化交匯的城市。關城文物景區是世界文化遺產,國家首批5A級旅游景區;懸壁長城號稱“西部八達嶺”,盤旋于黑山之上,氣勢雄偉,蔚為壯觀;石關峽景區是絲路文化的典型代表,張騫出使西域就從這里經過;魏晉墓群具有地下畫廊之稱,周邊分布著2019多座墓葬群,出土的“驛使圖”是中國郵政的標志;“七一”冰川終年積雪,距離市區116公里,是亞洲距離城市最近的冰川;嘉峪關夏季上升氣流優良,是世界三大滑翔基地之一,舉辦過首屆國際滑翔賽。相繼建成的4A級東湖生態旅游景區、紫軒葡萄酒莊園以及嘉峪關大劇院、多普勒氣象觀光塔、森林公園、長城博物館、城市博物館等一批人文景觀。通過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優化旅游發展環境,挖掘提升文化內涵,培育出
了一批特色精品線路與精品景點,初步形成了以“5A、4A級旅游景區”為龍頭、3A級景區為主體,文物古跡游、現代工業游、農耕文化游、休閑生態度假游為一體的旅游格局。嘉峪關是長城文化和絲路文化的交匯點,世界歷史文化遺產地和中國十大風景名勝之一的嘉峪關關城、世界一流的國際滑翔基地、亞洲距城市最近的“七一”冰川、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魏晉墓群、西部八達嶺之稱的懸壁長城、萬里長城第一墩、討賴河大峽谷、長城博物館、迎賓湖旅游園區、東湖生態園區和酒鋼水上樂園等旅游資源。是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嘉峪關市是中國鐵人三項運動訓練基地和專業賽場,是國際鐵人三項賽和全國汽車場地越野賽重要舉辦地,有西北一流的體育館場,是舉辦國際、國內重大體育賽事的理想城市。目前,嘉峪關市已有四星級賓館3家、三星級賓館5家、二星級賓館3家、一星級1家,旅游定點飯店2家;有國際旅行社 3家、國內旅行社17家;旅游涉外定點餐館、商店、汽車公司、農家樂共32家,形成了一定規模的綜合接待能力。2019年,嘉峪關市共接待游客74萬人次,旅游及相關產業收入3。12億元。去年,全社會旅游人數165萬人次,年均增長21。8%;旅游及相關產業收入7。5億元,年均增長23。7%,游客集散中心的地位和作用逐步形成,帶動了第三產業的快速發展。
嘉峪關市已形成以冶金工業為主體,化工、電力、建材、機械、輕紡、食品為輔的工業體系。酒鋼集團公司已形成了以鋼鐵冶金工業為主體,冶金新材料、能源化工、裝備制造、食品釀造、建材工業為主導的多元工業體系。酒鋼(集團)公司已形成1000萬噸鐵、鋼、材綜合生產能力,核心競爭力進一步增強,位居全國企業500強第155位。
嘉峪關市經濟質量較高,人民生活水平在全省處于領先地位。以來,嘉峪關經濟社會發展明顯提速。截止去年度,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84億元,是 “十五”末的2。2倍;人均生產總值達到1。25萬美元,主要人均經濟指標位居甘肅省前列。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7865元,比“十五”末凈增3115元,連續七年位居甘肅省首位。先后獲得“中國優秀旅游城市”、 “國家衛生城市”、“國家環境保護模范城市”、“全國園林綠化先進城市”、“全國雙擁模范城四連冠”等殊榮。2019年,吳邦國委員長視察我市時,欣然題詞:“湖光山色、戈壁明珠”。
嘉峪關市物華天寶、人杰地靈,富有西部情調、獨具大漠神韻的旅游紀念品頗受國內外客商和旅游者的青睞,生產的旅游產品風雨雕、駝絨畫、夜光杯、嘉峪石硯產品等曾多次獲獎,在國內外旅游市場享有較高的知名度。尤其是取材于大漠戈壁的天然沙漠風化奇石和野生干草、干花,經人工精心選擇鑲制而成的大漠風雨雕系列產品,其造型逼真,構思新穎巧妙,賦予大漠風雨奇石人性化和不可復制性,是廣大游客的饋贈佳品,并具有較高的收藏價值。另外,嘉峪關市的風味小吃也是一絕,各地風味小吃盡匯于此,這里匯聚有四川、東北、江浙、陜西、新疆及省內臨夏、蘭州等各地的維吾爾、回、朝鮮、漢等民族風味小吃30余種,頗受市民和旅游者的喜愛。
展望,嘉峪關市發展的主要目標任務,就是要大力推進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加快發展以新能源及裝備制造為重點的新興產業,進一步加強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建設,加快發展社會事業,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和諧,不斷擴大開放,推動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到末把嘉峪關建成全國重要的現代工業城市、新能源示范城市、旅游商貿城市、科技創新型城市、生態園林和文體休閑宜居城市,全面實現小康社會奮斗目標。
嘉峪關的導游詞 篇5
嘉峪關是一個美麗的城市,它的迅速發展讓我們看到了這個城市的活力。它由原來的定西縣一躍變成了定西市,足可以證明它的實力。
嘉峪關程度最為完好的一座古代軍事城堡,是明朝及其后期各代,長城沿線的重要軍事要塞,素有“中外鉅防”、“河西第一隘口”之稱。嘉峪關,萬里長城的西部終點,地處甘肅省河西走廊中部,嘉峪關市西南隅祁連山脈嘉峪山 嘉峪關
嘉峪關位于河西走廊中西結合部(中部偏西),距今已有631年的歷史。它比山海關早建九年。明初,宋國公、征虜大將軍馮勝在班師凱旋途中,選址在河西走廊中部,東連酒泉、西接
麓,因山而名。明洪武五年(1372)修筑萬里長城時置。當時明征虜大將軍馮勝看中嘉峪山西北麓的險要地勢,選為河西第一隘口,開始筑城設關,以后經歷一百多年時間擴建,才形成一
個比較完整的防御體系。明弘治年間,為防吐魯番東侵,曾進行重修。這關雄偉壯觀,號稱“天下第一雄關”
定西的消費場所有很多,人們的日常消費很方便。比較大型的超市有西部超市大眾店等。這些超市的建立方便了市民的消費,也是定西的韻味。
嘉峪關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城市韻味深長,它既有濃郁的文化、娛樂的氣息,又有欣欣向榮的經濟產業,還有一股現代化的氣息。
嘉峪關,它在向你招手,歡迎來到定西!
嘉峪關的導游詞 篇6
長城文化遺產“萬里長城——嘉峪關”:198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地名錄》,1961年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嘉峪關是明代萬里長城的西端起點,也是明代萬里長城沿線保存最為完好、規模最為壯觀的古代軍事城堡,有“天下第一雄關”之美譽。“萬里長城——嘉峪關”初建于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由內城、外城、羅城、甕城、城壕和南北兩翼長城組成。嘉峪關長城由西長城、東長城和北長城三部分組成,全長約 60公里。長城內外城臺、墩臺、堡城星羅棋布,共同構成了嘉峪關完整的軍事防御體系。嘉峪關游擊將軍府:也稱游擊衙門,初建于明隆慶年間,是明清兩代鎮守嘉峪關的游擊處理軍機政務的場所。嘉峪關游擊將軍府陳列分為兩個部分。前院以議事廳為中心,著重展示古代游擊將軍及文武官員指揮御敵、簽發關文等情景。后院是游擊將軍及家眷生活的場所,生動形象地表現了游擊將軍及其眷屬的生活場面。陳列形式既樸實又具有一定的觀賞性、趣味性。長城第一墩:古稱討賴河墩。公元1539年由肅州兵備道李涵監筑,它是明代萬里長城自西向東的第一座墩臺,是明代長城的西端起點。墩臺北距關城7.5公里,矗立于討賴河邊近56 米高的懸崖邊上,可謂:“天下第一險墩”。依托古墩臺興建的文物景區,東臨酒泉,西連荒漠,北依嘉峪,南望祁連。景區包括討賴河墩、地下谷、觀景平臺、滑索、吊橋、“醉臥沙場”雕塑群、“中華龍林”等功能區。景區以長城文化和絲綢之路文化為內涵,以戈壁風光和西北民俗風情為基礎,是一處觀光、探險、休閑、娛樂的好去處。※懸壁長城:明嘉靖十八年(公元1539年)由肅州兵備道李涵監筑,此段長城從關城東閘門邊的角墩起向北延伸至黑山山腰,全長7.5公里。山腰長城約750米,陡峭直長,氣勢雄偉,垂若懸臂,故有“西部八達嶺”之稱。
古代巖畫石關峽是嘉峪關古代絲綢之路的重要通道,這里是中國古代絲綢古道興亡更替的見證。石關峽內的黑山巖畫是我國西北地區的摩崖淺石刻畫,其時代為戰國,它是我國北方地區時代最早、距離城市最近的巖畫,是1989年甘肅省人民政府公布的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也是嘉峪關的一處重要的文物古跡。巖畫主要分布在西北距嘉峪關市14公里處的黑山之中,共有巖畫150余幅。巖畫內容豐富,題材廣泛,有動物、狩獵、舞蹈、操練、廟宇、古文字等,黑山巖畫對于研究西北地區遠古社會的民族、宗教、生態、自然環境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歷史價值,是中國西部地區巖畫的代表之一。
古墓葬文化“果園——新城魏晉墓群”是20xx年國務院公布的全國第五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嘉峪關魏晉磚壁畫墓是 “果園——新城魏晉墓群”的一部分,位于嘉峪關市區東約18公里的新城鎮,在這里分布著魏晉時期的古墓葬千余座,素有“地下畫廊”之稱。古墓葬出土的 660余幅彩繪磚壁畫,真實描繪了中國魏晉時期河西走廊的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等諸方面的狀況,其內容包括牧畜、農耕、兵屯、狩獵、營壘、出行、驛傳、宴樂、舞蹈等。這些磚壁畫是研究魏晉時期西北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民族、民俗等的實物資料。繪畫筆法簡練,畫技高超,其繪畫內容在美術領域填補了我國魏晉時期繪畫史上的空白。
嘉峪關的導游詞 篇7
嘉峪關位于甘肅省嘉峪市,是萬里長城最西邊的關口,歷史上曾被稱為“河西咽喉”。關城附近已建成一座中等工業城市,城區街道敞整潔,城區西北是著名的嘉峪關長城,西南是終年積雪的祁連山,城外四周則是廣漠無邊的戈壁灘。嘉峪關風光壯美,從嘉峪關到酒泉,中間只有20多公里。嘉峪關南為祁連山,雪峰綿亙千里;北為龍首山、馬鬃山,與祁連山對峙,雄居河西。
嘉峪關的神氣之處就在于一個“關”字。整個關城分為外城、甕城和內稱三層,結構巧妙,可以說固若金湯了。
關城外面還在繼續建造新的長城,這些人造景觀多了,讓后人也無從分辨誰真誰假,不知道是福是禍。而一旁的長城博物館值得一看,里面很多文物和介紹令人耳目一新。
嘉峪關的導游詞 篇8
各位游客,你們好!今天我們游覽的景點是嘉峪關,它被稱為“天下第一雄關”,是長城的一部分。
大門頂上有一塊牌匾寫著“天下第一雄關”,它本來是朱紅色的,但是經過風吹雨打,上面的紅漆掉了。大門右面的走廊有許多文章和詩句雕刻在石碑上。各式各樣的文章琳瑯滿目,其中有毛主席寫的“不到長城非好漢”。懂得欣賞詩句的人都會來看一看。
走上城墻,踏著青磚,往下望,至少有兩層樓高,這是多少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啊!練兵場上放著數不清的兵器,士兵至少得學會六樣兵器。大家想想看,這些士兵日夜駐守在邊疆是多么的不容易。
細心的游客會發現,城樓的一角有塊黃土磚,關于它還有段故事呢。據說在長城建好后,工匠們發現剩余了一塊磚頭,那可不得了,是要被朝廷判刑的。工匠們只好把磚頭藏在城墻的一角。誰知還是被巡視的將軍發現了,當將軍問起,工匠們急中生智,都說那是一塊“定城磚”,如果移開它,城樓是會倒塌的。這個傳說真有趣,事實上,它只是一塊普通的磚頭而已。
一出嘉峪關就是茫茫的大漠,這個關口是古代的海關。尊敬的游客,請慢慢游覽吧。
嘉峪關的導游詞 篇9
尊敬的各位朋友們:
大家好、我是嘉峪關關城講解員張敏,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巍巍雄關耀中華。這里,曾上演過一幕幕民族征戰的歷史話劇;這里,流傳過一篇篇各民族人民和睦相處,團結奮斗的動人故事。巍巍雄關耀中華,古老的嘉峪關,就象一位歷史老人,六百多年來,離合悲歡的往事,滄海桑田的巨變,映在它古老的青磚上,刻在它厚重的土墻里。
嘉峪關,始建于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因建在嘉峪關西麓的嘉峪山上而得名,它比"天下第一關"山海關早建九年。這里地勢險要,南是白雪皚皚的祁連山,北是連綿起伏的黑山,兩山之間,只有30華里,是河西走廊西部最狹窄的地方,被稱作"河西第一隘口"。關西的大草灘,黃草平沙,地域開闊,素為古戰場,關東是絲路重鎮酒泉,緊靠關東南坡下,有的峪泉活水,"九眼泉"冬夏澄清,終年不竭,可供人馬飲用,并可灌溉良田。這些優越的自然條件和險要的地理位置,是這里建關的主要原因。早在漢代,就在距關城北七里的石關峽口設有玉石障,依山憑險,設共防守,據史料記載,明代以前,這里一直是"有關無城"。
明王朝建立后,為了加強河西的軍事防御,征虜大將軍馮勝收復河西后,在此選址建關,以控制西去的交通要道。據歷史記載,嘉峪關"初有水而后置關,有關而后建樓,有樓而后筑長城,長城筑而后關可守也"。嘉峪關從建關到成為堅固的防御工程,經歷了一百六十多年的時間。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首筑土城,周長220丈,高2丈許,就是現在的內城夯筑部分,當時只是有關無樓。明弘冶八年(公元148年),肅州兵各道李端澄主持在西羅城嘉峪關正門項修建嘉峪關關樓,也就是說,嘉峪關關樓是關城建成一百多年之后方修建的,史書上記載說:"李端澄構大樓以壯觀,望之四達",又過了20xx年,也就是明正德元年(公元 1520xx年)八月至次年二月,李端澄又按照先年所建關的樣式、規格修建了內城光化樓和柔遠樓,同時,還修建了官廳、倉庫等附屬建筑物。嘉靖十八年(公元 1539年),尚書翟鑾視察河西防務,認為這里必須加強防務,于是大興土木加固關城,在關城上增修敵樓、角樓等,并在關南關北修筑兩翼長城和烽火臺等。至此,一座規模浩大,建筑宏偉的古雄關挺立在戈壁巖崗之上,它像一隊威武雄壯的戰士,屹立在兩山之間、伸出雙臂,牢牢地守衛著絲綢之路的咽喉要道。公元1873年當時的陜西直隸總督左宗堂在收復新疆伊犁時速經嘉峪關,面對雄偉壯觀、氣勢磅榜的關城,提筆寫下"天下第一雄關"的巨匾懸掛于嘉峪關樓上,為雄關又添了幾分威嚴、幾分雄壯。清末因禁煙而被貶赴伊犁的愛國將領林則徐于1842年10月11日途經嘉峪關時,面對巍巍雄關和大漠風光寫下了的詩篇<出嘉峪關感賦)其中一首寫道:
嚴關百尺界天西,萬里征入駐馬蹄。
飛閣造連秦樹直,綜垣斜壓隴云低。
天山峭摩肩立, 瀚海蒼茫人望迷。
誰道堵函千古險,目看只見一九泥。
一生酷愛古詩詞和書法藝術的毛澤東同志曾手書過這首的詩篇。
嘉峪關的導游詞 篇10
嘉峪關文物景區本數據來源于百度地圖,最終結果以百度地圖數據為準。 嘉峪關位于甘肅省嘉峪市,是萬里長城最西邊的關口,歷史上曾被稱為“河西咽喉”。關城附近已建成一座中等工業城市,城區街道敞整潔,城區西北是著名的嘉峪關長城,西南是終年積雪的祁連山,城外四周則是廣漠無邊的戈壁灘。嘉峪關風光壯美,從嘉峪關到酒泉,中間只有20多公里。
嘉峪關長城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嘉峪關南為祁連山,雪峰綿亙千里;北為龍首山、馬鬃山,與祁連山對峙,雄居河西。嘉峪關的神氣之處就在于一個“關”字。整個關城分為外城、甕城和內稱三層,結構巧妙,可以說固若金湯了。關城外面還在繼續建造新的長城,這些人造景觀多了,讓后人也無從分辨誰真誰假,不知道是福是禍。而一旁的長城博物館值得一看,里面很多文物和介紹令人耳目一新。
嘉峪關城保留得非常完好,關城建筑非常雄渾。嘉峪關市區有兩條較繁華的美食街,一條是振興市場,一條是鏡鐵市場,各色面食居多。嘉峪關旅游資源以嘉峪關關城、魏晉壁畫墓、萬里長城第一墩、懸壁長城、長城博物館、黑山巖畫等最為著名。嘉峪關位于古絲綢之路的中段,是明代萬里長城的西起點。她南依祁連山,北望馬鬃山,長城連接兩山,使嘉峪關雄居東西咽喉要道,成為天下雄關。嘉峪關周圍古跡眾多,名勝林立,敦煌莫高窟、嘉峪關城樓、懸壁長城、七一冰川、魏晉墓等馳名中外,加之當地的夜光杯、大板瓜子、駝絨等土特工藝產品,使嘉峪關又成為重要的旅游勝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