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流花湖公園導游詞(精選3篇)
廣州流花湖公園導游詞 篇1
流花湖公園是一個由低丘和湖泊構成的富有熱帶情調的公園。它位于廣州市區流花路以南,東風西路以北,人民北路以西,三處皆有門進入公園。據傳,這里曾是廣州古代一處著名的宮苑,宮女們早起梳妝時,擲花水中,落英繽紛,逐水隨波,遂得“流花”之名。
流花湖古為天然湖泊,稱之為蘭湖或芝蘭湖。漢晉時期,即公元五世紀前,湖可直通珠江,是廣州北上中原的主要內港。唐代,這里建有西侯津亭,仍是廣州北上的水路大門,來往廣州的船只,都從這里經司馬涌入廣州,是軍事要塞,交通要道。明代湖面日漸縮小,淤塞成污水塘。1958年,廣州市人民義務勞動,將它改為人工湖公園。現在,公園總面積為54萬平方米,其中水面積為33萬平方米。又因湖東北有南漢國時期的古跡流花橋,故取名為流花湖公園。
公園以熱帶自然風光為基調,遍植棕櫚蒲葵、水松等熱帶、亞熱帶植物和花草。公園湖面寬闊,波光粼粼,碧波蕩漾,葵堤橫貫,葵影婆娑,岸邊古榕蔽日,幽美寧靜,一派南國旖旎風光。
園內大湖中有一島,叫湖心島,面積約3000平方米,島上綠樹成蔭。此島定為鷺鳥保護基地,實行封閉式保護,經過十幾年的繁衍,現在島上鷺鳥逾萬,成為鬧市中不可多得的“鳥類天堂”。島上周圍設有觀鳥亭臺,優美的環境,為游客提供了優越的觀賞條件。
流花公園內有一個中外聞名的以盆裁和陳列盆景為主的園中園——西苑。該苑建于公元1956年,面積5萬多平方米。它位于湖畔,風景優美,充滿詩情畫意,是中外盆景愛好者喜歡光臨之處,被稱為“盆景之家”。苑內有一古榕疊翠的小島,陳列著九里香、雀梅、福建茶、銀杏等嶺南各種類型風格的嶺南派盆景作品數百盆。盆景展覽館的內庭還有石山盆景區,叫品石軒,展出各種浮石、臘石、松皮石、英石等石山盆景,光怪陸離,琳瑯滿目。
西園內有一顆很有紀念意義的橡樹,該樹植于1986年月10月18日,是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訪華時手植的。時值中英聯合聲明簽署不久,當時的廣東省省長葉選平代表廣東人民送給英女王一盆樹齡60歲的九里香盆景,因其與英女王同齡,伊麗莎白二世非常高興,和葉選平省長共同植下了一株從英國專機運來的象征中英友誼之樹。
流花茶藝城展廳里擺放著幾千把紫砂茶壺,廳中間放置跨度6米的紅豆衫茶臺,繞臺可坐三十余人,茶客一邊觀壺一邊品茶,品嘗點心。這里的點心,都與茶葉有關,點心師根據各種茶的特性,將茶湯、茶末、茶葉花瓣等融入點心中。在這里細品香茶、慢咽點心,享受人生,其樂融融。真是:“流水花陰一徑葵,虹橋影蕩綠煙低。淡妝不讓西湖好,惹得游人緩緩歸”。
廣州流花湖公園導游詞 篇2
五羊城中,有一座青磚灰瓦的古寺。據載,該剎寺始建于梁大同三年(公元537年)。寺內有一塔叫六榕塔,六榕寺剛建成時,叫寶莊嚴寺,六榕塔叫舍利塔。到公元1097年,南海人林修重建,并改寺名為凈慧寺,舍利塔改叫千佛塔。當地大文豪蘇東坡被貶海南,六榕寺竣工之時,蘇東坡正好遇赦獲準北上,途經廣州,廣州安撫程懷利很仰幕蘇東坡,在凈慧寺設宴為東坡洗塵,酒后上佛塔觀光,面對滾滾珠江水,東坡感慨萬千,他還看到塔旁有六棵大榕樹,枝繁葉茂,一派生機,聯想到自己返鄉,又可以重振起鼓,心情非常舒暢。寺中方丈見他興致很高,便請他為寺中題塊匾額,東坡一揮而就,寫下“六榕”兩字,字雖廖廖,藝術水平卻是極高。方丈大喜,懸于山門。此后歷代主持對此匾推崇備至。到明朝成祖永樂九年(1141年),此寺終于改名為“六榕寺”,千佛塔也改名為“六榕花塔”,六榕寺因此而得名。
一進寺中,仰首便見六榕塔高高聳立。塔高五十七米,八角形,外觀九層,內分十七層。塔東為山門、彌勒殿和天王殿、韋馱殿。南側建碑廊,保存古碑十余方,記述寺和塔的歷史沿革,并有蘇東坡畫像和六榕二字的古石刻。
1999年3月11日,《廣州日報》首先刊登了題為《六榕塔出現裂縫》后,引起了社會的關注和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
修繕方案一經敲定,緊接下一步就是馬上組織維修材料進場。文物的維修原則是:修舊依舊。
在選材方面是經過嚴格的挑選,首先在木材選用上,是采用印尼產的菠蘿格上等木材,共耗用了160立方米原木,木材施工中均經過四個工序的處理,第一道工序是白蟻防治處理;第二是使用具有良好防腐、防水、防蛀的永凝液處理;第三是木器底漆處理,采用油性酚媒液,它具有良好密封性能;第四是面漆的處理,采用的是醇酸樹膠,經久耐用,它具有良好的抗霉性。在塔身的加固維護上,如果使用鋼板加固,鉆孔勢必破壞了塔身的形狀。因此,選材上選定了高強度碳素纖維,它的強度比鋼材強十倍,而碳素纖維具有性能很輕、薄,施工容易的特點。擔任選材工作之一的市佛教協會副秘書長鄭兌珠居士,經過艱苦的努力,終于在香港找到一家公司代理同一種的碳素纖維,且價格比廣州某公司便宜一半,就碳素纖維一項材料,就為六榕塔維修的資金省下500多萬元的開支。
廣州流花湖公園導游詞 篇3
光孝寺,廣東著名古建筑群之一,位于廣東省廣州市越秀區光孝路北端近凈慧路處。據《光孝寺志》記載,初為公元前二世紀南越王趙建德之故宅。三國時代,吳國虞翻謫居于此,辟為苑囿,世稱虞苑。虞翻死后,家人舍宅作寺。
寺名曾幾次更改,初名制止寺,東晉隆安五年(420xx年)稱五園寺,唐代稱乾明法性寺,五代南漢時稱乾亨寺,北宋時稱萬壽禪寺,南宋時稱報恩廣孝寺,不久后改廣字為光字,才改名光孝寺。
光孝寺建筑結構嚴謹,殿宇雄偉壯觀,特別是文物史跡眾多。 如始建于東晉的大雄寶殿,南朝時達摩開鑿的洗缽泉,唐朝的瘞發塔、石經幢,南漢的千佛鐵塔,宋、明時期的六祖殿、臥佛殿,以及碑刻、佛像、訶子樹、菩提樹等,都是珍貴的佛教遺跡遺物。
1961年,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6年3月5日,經國務院批準,該寺由宗教部門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