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重慶人民大禮堂導游詞(通用6篇)
精選重慶人民大禮堂導游詞 篇1
重慶市人民大禮堂占地總面積為6.6萬平方米,其中禮堂占地1.85萬平方米。禮堂建筑高65米,大廳凈空高55米,內徑46.33米,圓形大廳四周環繞四層挑樓,可容納3400余人。重慶市人民大禮堂由中心禮堂和南樓、北樓、東樓四大部分組成,占地面積達2.5萬平方米,其中中心禮堂占地1.85萬平方米。
重慶市人民大禮堂中心禮堂,正對中軸線,是圓形主體建筑,中心禮堂三層圓頂由大紅廊柱支撐,綠色琉璃瓦,中心禮堂正中的金色“頂子”,參照了北京天壇的“祈年殿”設計。中間的半圓形球殼頂架為雙層鋼架結構,將中國古典建筑風格與現代西方建筑設計融為一體。舞臺高14.36米,寬23.2米,舞臺上方繪有民族彩繪。大禮堂中間三列設堂座加四層樓座共有3388個座位,最頂上一層為空調的出風口。
重慶市人民大禮堂的牌坊整體以橘紅和紅色為主色調,上覆碧綠琉璃瓦,里外兩面嵌以金色圖案;造型四列三跨,具有典型的明清建筑風格。初建時期的牌坊為木結構,因曾經歷兩次火災,后采用鋼筋混凝土結構的仿木建筑形式。
精選重慶人民大禮堂導游詞 篇2
重慶市人民大禮堂的設計,仿明、清的宮殿形式,采用軸向對稱的傳統手法,結構勻稱,對比強烈,布局嚴謹,古雅明快。主體部分的穹廬金頂,脫胎于北京天壇的祈年殿,由大禮堂和東、南、北樓四大部分組成。圓形的主體建筑正前方還有一排精致的門樓,其外觀似北京的天安門城樓,故有“小天安門”之稱。
重慶市人民大禮堂仿天壇有禱祝“國泰民安”之意。正中的圓柱望樓,是北京天安門的縮影;南北兩翼,鑲嵌著類似北京紫禁城四角的塔樓;廣袤的庭院中,前階寬闊平展,梯次六重。
重慶市人民大禮堂是重慶市舉行大型集會和演出活動的中心,重慶市的 黨代會、人大會、政協會、直轄掛牌揭幕大會等重要會議和國際性會議都在此召開。中國內外知名的演藝人員及團體在大禮堂獻藝,豐富了重慶人民的文化生活。
重慶市人民大禮堂飽含了深厚悠遠的中華文明,體現了鄧小平、劉伯承和賀龍的宏大氣概,代表著重慶人民建設美好未來的堅定決心,是重慶人民艱苦奮斗的象征,在重慶市的政治、經濟和文化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重慶人民大禮堂是中國傳統宮殿建筑風格與西方建筑的大跨度結構巧妙結合的杰作。
精選重慶人民大禮堂導游詞 篇3
人民大禮堂位于人民路,建于1950年代,是一座精美的仿古民族建筑群,也是重慶的標志建筑物之一。大禮堂采用了明清的建筑特色,傳統的中軸線對稱,在外觀上仿造北京天壇祈年殿。
大禮堂最初建設時曾命名為"西南軍政大會堂",建成后即正式命名為"西南行政委員會大禮堂",1955年改名"重慶人民大禮堂"至今。大禮堂現在是劇院和會議中心,是重慶人代、黨代會召開的地方。
重慶設立直轄市后,大禮堂前改建為有草坪與噴泉的人民廣場。夜晚,大禮堂在燈光的照耀下,非常漂亮,有很多當地大媽,在禮堂前的廣場上跳舞。
大禮堂對面是中國三峽博物館,可以一并游玩。
精選重慶人民大禮堂導游詞 篇4
大家好。現在我們所在的地方是重慶市的人民廣場,請大家隨著我手的方向看一下不遠處的建筑物,不知道大家對他有沒有熟悉的感覺我相信很多游客看了都會覺得他像天壇的祈年殿,對吧其實,這是重慶市另一個很著名的旅游景點:重慶人民大禮堂。也是我們今天魅力重慶游的最后一站。
現在在我們面前的是人民大禮堂的牌坊,大家應該都知道,在中國的歷史中,只有在很重要的建筑物前才會設立牌坊,而現在在此設立,相信大家已經知道人民大禮堂的重要性了吧。此外,我們現在的牌坊是混凝土結構的,這主要原因是因為我們的牌坊曾經歷了2次火災:有一次呢是因為電路走火,還有一次是因為刷油漆的漆工抽煙導致著火。
好了現在我們往前走,在我們面前的是由下而上共分三層的階梯了,這個階梯共有128級,而在階梯的兩側,則是白玉蘭燈柱,白玉蘭有春天的含義,他也昭示了當時的重慶人民解放后迎來了自己的春天。
登完這128級階梯,完整呈現在我們面前的就是人民大禮堂了。一會我們有半個小時的自由活動時間給大家進去參觀大禮堂的內部結構。在此之前,我先向大家簡要的介紹一下他。
解放初期的重慶,是我國西南行政區黨政領導機關所在地,當時雖是西南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但是沒有一座稍微像樣可供接待內外賓客下榻的用房。在西南軍政委員會主要領導人劉伯承、鄧小平、賀龍等主持下,于1951年果斷地作出決定,立即籌建一座能容納數千人集會的大禮堂和附建一個招待所。
大禮堂1951年6月動工,1954年4月落成,占地面積25000平方米,建筑總高度為65米,其中禮堂高55米,內有五層,現用四層,可容觀眾4206人。
大禮堂采用了明清兩代的建筑特色,其主要特點就是采用中軸線對稱的傳統辦法,配以柱廊式的雙翼,并以塔樓收尾,立面比例勻稱。這類建筑華麗、莊嚴,雖不完全實用,但它給人一種精神上的凝聚力和威懾力,是建筑結構中最高等級的代表,是繼北京和沈陽故宮后的精美奇巧的東方建筑。
這棟建筑,琉璃瓦頂,大紅廊柱,白色欄桿,色彩鮮艷,對比強烈。重檐斗拱,雕梁畫棟,金碧輝煌,雄偉壯觀。然而,大禮堂的營造也是一個十分艱難的過程。建設者在沒有大型高吊起重設備的情況下,用“堆積法”,用35000多根楠竹、木板搭架,把總重量為280多噸、厚約1米的雙層鋼架,40000多顆鉚釘連成的36片網架組成的大廳半圓型球殼頂架支撐在混凝土柱上。禮堂中徑跨度長46.33米,整個頂蓋可隨熱脹冷縮,在支點座上,頂殼可內外移動44毫米。大禮堂最初建設時被他的設計者長家德先生命名為“西南軍政大會堂”,建成后在鄧小平、賀龍的建議下更名為“西南行政委員會大禮堂”,并且由賀龍親自提名。1955年又再次更名“重慶人民大禮堂”并沿用至今。它是由畢業于南京大學工程系的張家德先生設計的。 并且在《比較建筑史》一書中,重慶人民大禮堂被排在第二位。
如今重慶大禮堂已經成為了重慶的標志很象征,直轄后,重慶人民在這里成功的舉辦了AAPP會議,迎來了香港回歸、澳門回歸、迎來了新世紀。相信在將來,人民大禮堂也一定會陪伴著重慶不斷地繼往開來。
好了,我的介紹就到這就結束了,現在大家就自由的進去參觀吧,半個小時候后我在這等大家的歸來。
精選重慶人民大禮堂導游詞 篇5
1987年,一部由英國皇家建筑師學會和倫敦大學著名專家教授共同主編增訂出版的經典著作一書,首次向世界介紹了新中國建立后國內著名建筑共43項,其中重慶人民大禮堂排列第二位。
大禮堂1951年6月動工,1954年4月落成,占地面積25000平方米,建筑總高度為65米,其中禮堂高55米,內有五層,現用四層,可容觀眾4206人。 大禮堂采用了明清兩代的建筑特色,其主要特點就是采用中軸線對稱的傳統辦法,配以柱廊式的雙翼,并以塔樓收尾,立面比例勻稱。這類建筑華麗、莊嚴,雖不完全實用,但它給人一種精神上的凝聚力和威懾力,是建筑結構中最高等級的代表,是繼北京和沈陽故宮后的精美奇巧的東方建筑。
大禮堂體現了中國古建筑的三個特點:第一,中國古代木結構建筑,由于受木材長度、粗細、易燃易腐等局限,建筑體不可能很大,除了利用高其的地勢和巨大的臺基烘托外,還借助于群體的有機組合,以取得宏偉壯觀的藝術效果,人民大禮堂不僅地勢高,而且臺基寬闊堅實。第二,中國古建筑主要以建筑圍成的院落為單元,通過明顯的軸線關系,串聯和并聯成千變萬化的建筑群組。第三,古建筑要比例勻稱。大禮堂屋頂各部份曲線優美、柔和,向上微翹的飛檐,使本應下壓的大帽子屋頂反而隨著線條的曲折,顯現出向上托舉之感,寬厚的正身和寬闊的臺基,使整個建筑安定、踏實,體現出莊重的美。
精選重慶人民大禮堂導游詞 篇6
人民大禮堂是仿北京天壇“祈年殿“建造的有“國泰民安”之意。整個禮堂金碧輝煌,氣勢恢宏,雕梁畫棟。禮堂采用中國傳統軸線對稱手法,布局和諧;襯之以綠色瓦屋頂、朱紅色大柱、玉白色欄桿,顯得莊重肅穆,蔚為壯觀,在中國建筑史上享有極高的聲譽。廣場上,到處都是綠如地毯的草坪,正中與巧奪天工的音樂噴泉,舒適的環境令人心曠神怡。
剛走進用花崗石砌成的廣場,你立即會感受到它的精巧。廣場上的牌坊,高大宏偉,上面畫有花、矩形等,巧妙地運用了軸對稱和平移。牌坊中間,刻有用金雕刻出來的“重慶人民大禮堂”這7個字,顯得更加醒目。禮堂門口,有8根大柱子,顏色呈紅色,需要至少5個同學手拉手,才能剛好抱住。這幾跟柱子有7個155厘米的同學那么高,大約有10、85米,支撐著禮堂。重慶市人民大禮堂由中國著名建設設計師張家德先生設計,是新中國第一座具有濃郁民族風格的大型建筑。跨入禮堂正門,階梯式進廳,環形觀眾大廳寬闊明亮,近4000個座位分布于五層樓中;大舞臺上,巨大的牌子上畫著金色的鳳凰和一朵精致的蓮花,禮堂中云柱矗立。整座建筑總高65米,中徑跨度46、33米,金碧輝煌,氣勢雄偉。大廳頂端有一個圓形的頂蓋,全部用鋼段拼成,毫不連接物,感覺十分神奇。
作為全市的大型集會和演出活動中心,這里曾舉行過多次重大會議,許多中外著名文藝團體在此舉辦精彩演出。四十多年來,先后有多位中外領導人蒞臨此地,各界來賓紛紛前來一睹風采,使其成為享譽華夏、蜚聲海外的旅游勝地,成為重慶直轄市的象征。
人民廣場與大禮堂渾然一體,是市政、文化、休閑廣場。每日,成千上萬來自五湖四海的游客慕名前來休閑、觀光。真不愧是一大標志性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