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浙江著名景點的導游詞(通用3篇)
介紹浙江著名景點的導游詞 篇1
孤山既是風景勝地,又是文物薈萃之處,南麓有文瀾閣、西湖天下景、浙江博物館和中山公園,山頂西部有西泠印社,西麓有秋瑾之墓,東北坡有放鶴亭等。其中放鶴亭是為紀念宋代隱居詩人林和靖而建,他有梅妻鶴子之傳說。亭外廣植梅花,為湖上賞梅勝地。
它東接白堤,西連西泠橋,形如牛臥水中,浮在碧波縈繞的西子湖中。西湖十景中的“平湖秋月”,是在孤山與白堤相連的地方。這里是風景勝地,也是西湖文物薈萃之處:宋理宗在此建過西太乙宮,清康熙、乾隆在此建過行宮;孤山東南隅,有“平湖秋月”;南麓有面湖背山的精美園林中山公園;平臺東有景物奇秀的“西湖天下景”園亭、有收藏四庫全書的浙江圖書館、有清代學者俞木越的故居俞樓、有陳列文物史記的浙江博物館、有紀念宋代學者歐陽修的六一泉、有清代我國七大書閣之一的文瀾閣、有百年老店樓外樓;山之西面有我國研究金石篆刻的著名學術團體西泠印社,旁有清末女革命家秋瑾墓和雕像;北麓有放鶴亭,為紀念北宋隱逸詩人林和靖而建,千古流傳的“梅妻鶴子”故事發生在這里;山顛有宋建四照閣,廢后近幾年重建四照亭;蘇曼殊墓;陳士英墓;林啟塑像。
孤山景色早在唐宋已聞名遐邇,唐詩人白居易有“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明代凌云翰有“凍木晨聞尾畢浦,孤山景好勝披圖”的佳句。古人有詩曰:“人間蓬萊是孤山,有梅花處好憑欄”。孤山碧波環繞,山間花木繁茂,亭臺樓閣錯落別致,是一座融自然美和藝術美為一體的立體園林。
在孤山后麓,有一座民國風格的亭子,中山紀念亭,正對西泠橋。亭旁是成片的中山紀念林,這片紀念林是1929年春天營造成的,林以落葉闊葉樹為主,主要樹要有楓香,麻櫟,三角楓,烏桕,銀杏,楓楊,喜樹,泡桐,青桐,無患子,馬褂木,榔榆,楊樹,合歡,紫楠,香樟,石櫟,石楠,棕櫚,冬青等。它們茂密參天,郁郁蔥蔥。此外,在林區的低層還附有地衣,苔蘚,以及藤蔓植物,構成了立體式的樹木景觀。在孤山的巖坡上還種植了大量的迎春,梅花,杏花,碧桃,海棠,櫻花,柳杉,水杉,垂柳,黃析,夾竹桃,南天竺,廣玉錢松等各種花卉樹木。紀念亭掩映在一片綠樹繁花中,與西湖盈盈碧水相映,雖經數十年風雨,依然屹立,供游人緬懷一代偉人,抒發懷舊的情思。
位于孤山中部,是利用清行宮御花園一部分改建而成的。1927年為紀念孫中山先生,改稱中山公園。公園與白堤終端的“平湖秋月”隔路相對,四開朱漆大門正對著秀麗的西湖。抬眼展眸,湖上風光應接不暇,畫船游移,笙歌悠揚,水鳥振翅,花蝶蹁躚。公園占地面積較大,內部布置曲折而綺麗。跨進大門,寬闊筆直的園路灑滿了林蔭,花木掩映,直指聳峙的青山。路盡頭的石壁上鐫有“孤山”兩個丹書大字。石壁的兩旁各建有一座石亭。沿著石壁東側的臺階而上,則是一座寬大的平臺,森森的中山林由此而舒展,漫山遍野,涌綠聳翠,飄香留芳。
南宋理宗皇帝和清帝康熙都在此營建行宮、御花園,占了大半個孤山。
1927年為紀念孫中山先生,改稱為中山公園。園內一個精致絕倫的小園林叫“西湖天下景”,人在園中仿佛置身深山谷底,獲得“小中見大”的效果。景區溪、潭、花、木、亭、橋等布置得疏密有致,參差有序。山北麓,有紀念北宋詩人林逋(號和靖)的放鶴亭。林系杭州人,長期隱居孤山,終身不仕不婚,遂有以梅為妻,以鶴為子,有“梅妻鶴子”之說。林死后葬在孤山,鶴在墓前哀鳴而亡。亭內立“鶴舞賦”刻石,碑文為清康熙皇帝臨摹明朝董其昌書法的手跡。以金石篆刻見長的西泠印社在孤山山頂,這里也是個依山面湖構景精巧的古典園林。光緒二十九年(1908年)以藝術大師吳昌碩為社長,成立西泠印社。一時國內外篆刻名家云集于此,成為全國金石篆刻和書畫藝術的活動中心。西泠印社保存著歷代碑刻、貼石、墓志、畫像石等250余件。
孤山西麓、西泠橋畔有秋瑾墓。秋瑾于1904年參加光復會,奔波海內外,鼓動革命,組織軍隊。1907年犧牲于紹興軒亭口,年僅32歲。她生前敬慕民族英雄岳飛,曾對親友說,如不幸犧牲,愿埋骨杭州西泠,現墓為1981年遷回重建。墓以花崗石砌筑,方座形,高1.75米,正面嵌大理石,上鐫孫中山題“巾幗英雄”四字。座上有漢白玉雕刻的秋瑾立像,高2.7米,身著長裙
介紹浙江著名景點的導游詞 篇2
西塘古鎮位于浙江省嘉善縣,江浙滬三省交界處。西塘古鎮是吳地漢文化的千年水鄉古鎮,江南六大古鎮之一。下面是關于浙江西塘古鎮導游詞的內容,歡迎閱讀!
西塘是江南六大古鎮之一,位于浙江省嘉興市嘉善縣。嘉善位于上海西南方向與上海零距離接壤,距 上海市中心80公里,大虹橋商務區60公里,西至杭州110公里,南瀕嘉興港乍浦港區35公里,北接蘇州85公里,處于長江三角洲地帶。交通極其方便,,滬杭鐵路,滬杭高速鐵路,滬杭高速公路,申嘉湖高速公路,杭州灣跨海大橋北連接線,亭楓高速連線,320國道,都穿境而過,乘坐汽車,高鐵,火車均能到達。
鳥瞰全鎮,薄霧似紗,兩岸粉墻高聳,瓦屋倒影。傍晚,夕陽斜照,漁舟唱晚,燈火閃耀,酒香飄溢,整座水鄉古鎮似詩如畫,人處其間,恍然桃源瓊瑤,不知是人在畫中游,還是畫在心中移。
古鎮西塘,占地面積1平方公里,古鎮區9條河道縱橫交織,將古鎮分為8個區塊,在其中有27座古橋將市鎮連通。古鎮在春夏秋冬、晴陰雨雪的長久年代里,始終呈現著一幅“人家在水中,水上架小橋,橋上行人走,小舟行橋下,橋頭立商鋪,水中有倒影”的不斷變幻的水鄉風情畫。西塘在唐、宋時期就已形成村鎮,到了元、明朝時,西塘憑借魚米之鄉,絲綢之府的經濟基礎與水道之便,發展成一座繁華、富庶的大集鎮,窯業、米市、食品、制陶業等行業日益興旺。
西塘坐落在水網之中,這里的居民惜土如金,無論是商號或是民居、館舍,在建造時對面積都寸寸計較,房屋之間的空距壓縮到最小范圍,由此形成了120多條長長的、深而窄的弄堂,長的超過百米,窄的不到1米,形成了多處“一線天”。與此同時,街道弄堂的名稱均形象地體現出古鎮商貿的繁榮與弄堂的特色,如米行埭、燈燭街、油車弄、柴炭弄、石皮弄等數十個稱號與當年的'商貿、建筑等都有直接的聯系。
西街是西塘東西走向的主要街道,分上下兩段,古時候以東為上,西為下,所以有上西街與下西街之分。西街有著水鄉極為典型的街道格局,它的最小寬度僅供農民挑擔換肩,即一根扁擔的寬度。由于臨街房屋二樓以上常常還有屋檐延伸,兩兩相對的樓屋近在咫尺,擱起竹竿就可以晾衣曬被,打開窗戶就可以倚窗談心,構成一道別致的小鎮風景。西街上景點較多自西向東的景點有:石皮弄、種福堂(王宅)、西園、中國鈕扣博物館、江南瓦當陳列館。
塘東街是民國至解放時期西塘最為繁華的街道之一,塘東街上還有好多酒樓,以前有“借問酒家何處有,胥塘河邊處處樓”的說法。說起這條商業街不得不說說西塘的商人。有位來西塘的作者說:西塘是儒商文化與平民文化的交會點。是有一定根據的。這里的讀書人很多,但是做官的道路畢竟太窄,多數讀書人做不了官,只好回來經商。這些人受儒家文化的熏陶,其經商的思想也與一般的商人不同。塘東街上有一家百年老字號的藥鋪鐘介福藥店,大門上有一副對聯是這樣寫的:寧藥架滿塵,愿天下無病。也就是說店家情愿藥賣不出去,也不希望百姓受病痛之苦。充分反映儒家的“仁”、“和”思想。塘東街上還有源源綢布莊的舊址,1927年秋,陳_云同志在“楓涇暴_”時期被國民追捕轉移到西塘,在布莊伙計高廷梁處住了幾日,后由高廷梁安排小船由水路去往安全的地方。
燒香港不是要把香港燒了的意思,而是以前河道兩岸廟宇眾多,善男信女們乘著小船來此燒香,故名燒香港。燒香港的景點有倪天增祖居紀念館、五福橋、圣堂、明清木雕館等。
塔灣街因西面原有一寺廟名雁塔禪院,又地處市河轉彎處而得名。七老爺最后就是投身于塔灣街的雁塔灣自盡的。這一帶在明時酒樓云集,明代有一詩人周鼎寫了一首《西塘曉市》來描寫這里的繁華:旭日滿晴川,翩翩賈客船。千金呈百貨,跬步塞齊肩。布褐解市語,童烏識偽錢。參差魚網集,華屋竟烹鮮。塔灣街上的景點有醉園、七老爺廟等。
西塘歷史悠久,是古代 吳越文化的發祥地之一。早在 春秋戰國時期就是 吳越兩國的相交之地,故有“吳根越角”和“越角人家”之稱。唐、宋時期就已形成村鎮,到了元、 明朝時,西塘憑借魚米之鄉,絲綢之府的經濟基礎和水道之便,發展成一座繁華、富庶的大集鎮,窯業、米市、食品、制陶業等行業日益興旺。
在唐 開元年間就已建有大量村落,人們沿河建屋、依水而居; 南宋時村落漸成規模,形成了市集; 元代開始依水而市漸漸形成集鎮,商業開始繁盛起來;明清時期已經發展成為江南手工業與商業重鎮。“ 春秋的水,唐宋的鎮,明清的建筑,現代的人”,是對西塘最恰當不過的形容。 后弦的《唐宋元明清》也是在古鎮西塘時有感而發而寫的。
西塘古鎮還有以提倡 民族氣節,推翻封建的清王朝,建立民主共和政體為志的南社,是在 孫中山領導的中國同盟會革命浪潮洶涌澎湃的激蕩下,于1909年11月在蘇州秘密成立的。南社的發起人是 吳江著名詩人柳亞子,他在西塘發展南社社員18人,較為著名的有余十眉、李鐘麒、郁佐梅、沈禹鐘、 江雪塍等。南社是一個革命團體,它主要是以文字鼓吹反清 革命,與同盟會互相呼應,成犄角之勢。一時 京、 滬、 蘇、 浙、 湘甚至南洋等地不少報紙,都為南社社員所掌握。“欲憑文字播風雷”(柳亞子語),為反清民族民主革命大造聲勢。后來,南社在大革命的浪潮中也四分五裂,但是西塘的一班詩友,又組織了胥社,宗旨不變,人員不變,成為南社在西塘的延伸組織。胥社成員的詩文絕大多數保留了下來,這些詩和他們的“宗師”柳亞子在西塘留下的90首詩文一起,并且共同成為西塘的千古絕唱。
介紹浙江著名景點的導游詞 篇3
紅石峽位于榆林市城北3公里處,距離榆林市區僅5公里。紅石峽谷長約350米,峽谷東崖高約11.5米,西崖高13米,東西對峙,峭拔雄偉。峽內榆溪河水穿峽而過直達城西。古代駐守榆林的文人墨客甚至武將都喜好到紅石峽題刻以抒發邊塞豪情壯志,所以紅石峽又是長城書法藝術的一大寶庫。從題字的內容,可以看出榆林古時"九邊重鎮"的地位。此外,還可以欣賞到宋元時期的石窟藝術。趕上晴天,就可以一睹"紅山夕照"的風采:夕陽之下如同晚霞一般絢麗的紅石峽風光。是著名的"榆林八景"之一。在峽東西除石窟外,存在自明成化年以來大小摩崖石刻字幅185塊,其中東崖126塊,刻字大的有4米見方,小者僅有0.03米見方,字幅長寬有1.8-44.8平方米不等。石刻有題詩、記功、紀游、喻景、抒懷等,書法真草隸篆俱全,并兼有蒙文,筆法各異,鐫刻有別,今存有巨幅題記84 幅(其中東崖54幅、西崖30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