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鎮旅游導游詞(通用3篇)
烏鎮旅游導游詞 篇1
正中供奉的為東岳大帝,相傳東岳大帝是主管人間生死的,人們非常敬畏他,所以地方上都有東岳廟,每年農歷三月二十八日為其誕辰日,會舉行隆重的祭奠和廟會。兩旁依次是高2米的十二生肖元神像。
現在,在左右配殿內供奉的是城隍菩薩和瘟都元帥,每年的五月十五、七月十五烏鎮都有迎瘟元帥、城隍菩薩的活動。
第三進玉皇閣分兩層。下層供有觀音,其左右兩邊站立的是她的弟-子善財童子和小龍女。上層供有玉皇大帝塑像,玉皇大帝是仙界中至高無上的主管,所以地位也最高。兩邊有程長庚研究室創作的壁畫。這兩幅壁畫均高3米,長8米,分別是太乙諸神上朝圖和西王母出游圖。
看完修真觀,接下去前往的是夏同善的翰林第。
夏同善翰林第和皮影戲
我們烏鎮曾有兩處翰林第,一為北柵的嚴辰,一為中市的夏同善。夏同善翰林第原是一般的民居,我們當地稱之為肖家廳。肖家廳大門里的門檻很高,中間一節可卸下來,稱為“德檻”。跨過石板天井便是肖家的正廳,在正廳匾額兩旁供奉著的大紅鏤漆木盒是盛放圣旨皇榜的。
那么既然是肖家廳又怎么會變成夏同善的翰林第呢?原來肖家廳是夏同善繼母的娘家,夏同善的生母在他五歲時就已過世了,他的父親續娶了烏鎮肖家的小姐肖氏,夏同善侍之如生母,在他十五、十六歲時,因家道中落,其父欲棄儒經商,夏同善隨繼母常住于肖家,他舅舅肖儀斌藏書頗豐,夏同善又酷愛讀書,每日手不釋卷而懶于酒醬鋪的事務。肖老太公非旦不責怪,反而認為孺子可教,把他送入塾館請老師教授。由此夏同善學問大進,科舉連連告捷,在二十五歲時考取進士,次年被欽點為翰林,夏同善為報答肖家對他的養育之恩,就把翰林第的匾額掛于肖家廳。
在一八七六年時,夏同善會同二十七名官員為楊乃武與小白菜翻案,得到當地百姓的稱頌,烏鎮的鄉紳非常敬重他,出資在肖家廳隔壁造了一間翰林第。現在我們就穿過這個假山到隔壁看一下。這個小小的庭院就是肖家花園了,假山、小池、竹子、芭蕉,顯得小巧而雅致,花園北邊的是“轎廳”,又稱“接官廳”,里邊停放的是兩頂轎子,一頂為冬轎,一頂為夏轎。在看南邊,這就是翰林第的正廳了,里面的一切擺設都是按當年的情形布置的,正廳的墻上高掛著“翰林第”的匾額。這幅題有“高風亮節”的竹子圖則象征了夏公的為官清廉和為人正直。走過正廳后面的天井就是樓廳,樓下安放著夏同善的塑像,當時夏同善與翁同和同為光緒皇帝侍讀,官拜兵部右侍郎。
在這個翰林第中還有一間小白菜曾住過的房子,被稱之為“白菜樓”,
那么小白菜怎么會住在這里呢?據說,當年“楊葛”冤案昭雪以后,裕親王十分好奇,究竟是一個怎樣的女子竟使我朝大小官員近百名被革去頂戴花翎?于是他命刑部帶那小白菜來面察,那小白菜雖然面色憔悴不堪,但仍掩不住她的天生麗質,裕親王頓起同情之心,便問她有什么要求,小白菜見裕親王問就說了:她曾在獄中許下一個愿,誰幫她洗清冤情,就服侍誰一輩子。裕親王一聽就為難了,因為慈禧已經下了諭旨要小白菜到庵堂了卻余生,可自己剛才話已出口又很難收回,這可怎么辦才好呢?思慮片刻之后,倒也想了個兩全其美的主意,他讓小白菜到烏鎮去伺候夏同善的母親夏老夫人三個月的時間,三個月后再進庵堂,以還其心愿。但這段時間必須是不見天日的,悄悄地去悄悄地回。據說這里的后門與長廊就是為了使小白菜“不見天日”而修筑的。
接下來我們要去看的是一種快失傳的民間藝術:“皮影戲”,也就是古代的動畫片了!
匯源典當行
看過了精彩的皮影戲,下面將要前往的是一家老字號的典當行“匯源當鋪”。
匯源當是烏鎮首富徐東號的第九代徐渙藻所設,它創建于清朝光緒年間(1875—),舊時烏鎮是一個兩省三府七縣交接之地,經濟繁榮,故而典當行也特別多,最多時達十三家,后經時代的變遷,典當行也曾消失了幾十年。現因旅游的開發,使這家古老的典當行又恢復了往年的面貌。現在就讓我們進去看一下吧。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高墻上特別醒目的“當”字,這墻稱之為照墻,它有兩種含義,其一它是一個玄關;其二是因為進入當鋪是一件很沒有面子的事情,害怕被街上認識的人看到,所以設墻擋之,起到了“遮羞”的作用。由此可見當年的商家已經考慮到了顧客的心理。
當鋪的柜臺特別高,有1.8米,在古代的時候有些當鋪的柜臺比這還要高,可達2.0米呢。那么您可能會奇怪為什么建這么高?其實呢這是為了使當鋪的朝奉先生居高臨下,讓他氣勢凜人面對顧客,可以更好地壓底價格,而且起到了保護的作用,避免打架斗毆。這邊請,我們去里面看一下。
一進門,我們便看見在西墻邊有一張特別的床,這便是卷當床,它是用來整理一些典當衣服和物品的。在卷當床的兩邊我們看到了兩股麻繩,這麻繩便是用以包扎典當物品的。
在這邊有一塊特別的木牌,被稱之為望牌,其實就相當于我們現在的日歷表。望牌一、三兩行采用了《千字文》中的十八個字,這些字是可以移動的,為什么采用十八個字呢?那是因為舊時典當物品最長的時間就是十八個月,每個字代表一個月,物品存放了一個月后對應的字移過一格,移到十八格后,此物未能贖回,店主即可自行處理。
烏鎮旅游導游詞 篇2
正中供奉的為東岳大帝,相傳東岳大帝是主管人間生死的,人們非常敬畏他,所以地方上都有東岳廟,每年農歷三月二十八日為其誕辰日,會舉行隆重的祭奠和廟會。兩旁依次是高2米的十二生肖元神像。
現在,在左右配殿內供奉的是城隍菩薩和瘟都元帥,每年的五月十五、七月十五烏鎮都有迎瘟元帥、城隍菩薩的活動。
第三進玉皇閣分兩層。下層供有觀音,其左右兩邊站立的是她的弟—子善財童子和小龍女。上層供有玉皇大帝塑像,玉皇大帝是仙界中至高無上的主管,所以地位也最高。兩邊有程長庚研究室創作的壁畫。這兩幅壁畫均高3米,長8米,分別是太乙諸神上朝圖和西王母出游圖。
看完修真觀,接下去前往的是夏同善的翰林第。
夏同善翰林第和皮影戲
我們烏鎮曾有兩處翰林第,一為北柵的嚴辰,一為中市的夏同善。夏同善翰林第原是一般的民居,我們當地稱之為肖家廳。肖家廳大門里的門檻很高,中間一節可卸下來,稱為“德檻”。跨過石板天井便是肖家的正廳,在正廳匾額兩旁供奉著的大紅鏤漆木盒是盛放圣旨皇榜的。
那么既然是肖家廳又怎么會變成夏同善的翰林第呢?原來肖家廳是夏同善繼母的娘家,夏同善的生母在他五歲時就已過世了,他的父親續娶了烏鎮肖家的小姐肖氏,夏同善侍之如生母,在他十五、十六歲時,因家道中落,其父欲棄儒經商,夏同善隨繼母常住于肖家,他舅舅肖儀斌藏書頗豐,夏同善又酷愛讀書,每日手不釋卷而懶于酒醬鋪的事務。肖老太公非旦不責怪,反而認為孺子可教,把他送入塾館請老師教授。由此夏同善學問大進,科舉連連告捷,在二十五歲時考取進士,次年被欽點為翰林,夏同善為報答肖家對他的養育之恩,就把翰林第的匾額掛于肖家廳。
在一八七六年時,夏同善會同二十七名官員為楊乃武與小白菜翻案,得到當地百姓的稱頌,烏鎮的鄉紳非常敬重他,出資在肖家廳隔壁造了一間翰林第。現在我們就穿過這個假山到隔壁看一下。這個小小的庭院就是肖家花園了,假山、小池、竹子、芭蕉,顯得小巧而雅致,花園北邊的是“轎廳”,又稱“接官廳”,里邊停放的是兩頂轎子,一頂為冬轎,一頂為夏轎。在看南邊,這就是翰林第的正廳了,里面的一切擺設都是按當年的情形布置的,正廳的墻上高掛著“翰林第”的匾額。這幅題有“高風亮節”的竹子圖則象征了夏公的為官清廉和為人正直。走過正廳后面的天井就是樓廳,樓下安放著夏同善的塑像,當時夏同善與翁同和同為光緒皇帝侍讀,官拜兵部右侍郎。
在這個翰林第中還有一間小白菜曾住過的房子,被稱之為“白菜樓”,
那么小白菜怎么會住在這里呢?據說,當年“楊葛”冤案昭雪以后,裕親王十分好奇,究竟是一個怎樣的女子竟使我朝大小官員近百名被革去頂戴花翎?于是他命刑部帶那小白菜來面察,那小白菜雖然面色憔悴不堪,但仍掩不住她的天生麗質,裕親王頓起同情之心,便問她有什么要求,小白菜見裕親王問就說了:她曾在獄中許下一個愿,誰幫她洗清冤情,就服侍誰一輩子。裕親王一聽就為難了,因為慈禧已經下了諭旨要小白菜到庵堂了卻余生,可自己剛才話已出口又很難收回,這可怎么辦才好呢?思慮片刻之后,倒也想了個兩全其美的主意,他讓小白菜到烏鎮去伺候夏同善的母親夏老夫人三個月的時間,三個月后再進庵堂,以還其心愿。但這段時間必須是不見天日的,悄悄地去悄悄地回。據說這里的后門與長廊就是為了使小白菜“不見天日”而修筑的。
接下來我們要去看的是一種快失傳的民間藝術:“皮影戲”,也就是古代的動畫片了!
烏鎮旅游導游詞 篇3
提到烏鎮,喜歡劉若英的朋友一定不會陌生,從似水年華拍攝到最近成為烏鎮的形象大使可以說劉若英跟烏鎮是結下了不解之緣。今天我們就將前往這座千年古鎮順著劉若英的思路來欣賞一下古鎮的美景。人們常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烏鎮的確稱得上是人杰地靈,鐘靈毓秀的風水寶地,從古至今誕生了不少杰出的英才。據這個鎮志記載:從宋朝到晚清,全鎮出了64名進士,161名舉人,近代更是出現了一代文學巨匠茅盾。真可謂人因鎮而興,鎮因人而名。
既然烏鎮是這么出名,想必大家對于烏鎮的來歷也一定非常的好奇。烏鎮在南宋以前,以現在鎮中的車溪為界分為烏鎮和青鎮兩個鎮。河西的是烏鎮屬于湖州府,河東的是青鎮屬于嘉興府。解放以后進行區劃調整,把烏鎮和青鎮合并統一由嘉興市管理。
關于“烏鎮”這個名字的來歷,還有一個小故事:據說在唐朝時,浙江刺史李琦想割據稱王,舉兵造反,朝廷就命令烏贊將軍率兵前往討伐。這位烏贊將軍武藝高強,英勇善戰,打得李琦的叛軍是節節敗退。當打到車溪河畔時,李琦突然掛牌休戰。正當這個烏將軍就地安營休息時,李琦卻在當天晚上偷襲烏軍的營地。烏將軍倉促應戰,最后連人帶馬跌入李琦在橋上設的陷阱里面了。結果當場被叛軍用亂箭射死。雖說丈是打敗了,但是烏贊將軍忠君愛國的精神卻感動了當地的所有百姓。大家為了紀念他,就用他的姓氏來作為鎮名。
上面說了一些有關烏鎮的歷史,我們朋友到了烏鎮是去玩的,那么到了烏鎮都該玩些什么呢?無外乎是吃,穿,游。說到吃啊,可能我們多數朋友就開始興奮起來了,畢竟民以食為天,誰都好這一口。別急,聽小王給您慢慢的介紹。說到烏鎮的名吃,就不得不提這個姑嫂餅。聽到這個名字估計大家已經猜到了,肯定跟姑嫂關系有關。不錯,相傳啊,在明朝時候,鎮上有戶姓張的人家,世代都以做姑嫂餅為生。因為是獨家配方自然風味獨特,因此經久不衰生意興隆。但是張家有一個條不成文的規定,為了保證這個秘方世代相傳規定秘方只傳給媳婦,不傳給女兒。畢竟女兒以后是要出嫁的,就成了別人家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