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故居導游詞(通用22篇)
魯迅故居導游詞 篇1
大家好!歡迎你們到紹興魯迅故里來游玩,我是你們的導游,你們能夠稱我阮導或者稱我濤濤,十分高興能為大家服務,期望我們能夠交成朋友,我先帶你們去魯迅故里的景點。
魯迅故里為于紹興市區都昌坊口,它后通咸歡河,魯迅故里坐北朝南!!
走近魯迅故里,踩著石板路,看著青瓦粉墻,磚木結構和雕花的古木窗,大家就會問這房子有多少年代。這魯迅故里是周家祖上的臺門,有二百多年的歷史了,是周家的祖上,他們從湖南搬到紹興來的,他們保存完好無損。它是保存比較完好的清代建筑之一。沿著石板路,看到以前的書房、天井、古井、灶間,都顯得十分古樸,大家會感到自我也在魯迅那時候。
沿著長廊,向后走去,豁然開朗,看到一個很大的院子,那就是魯迅小時候玩耍的地方———百草園。雖然那里沒有奇花異草,但是它是魯迅小時候童年的樂園。 這就是魯迅故里大致的景觀,他的古樸、典雅、文化氣息,吸引著中外游客。
魯迅故居導游詞 篇2
各位游客們,大家好,我是來自紹興的沈導游,長話不多說,現在就由我帶著大家去魯迅故里走一走,感受一下那里的美麗風景吧!
到了,這就是我們今天的目的地-魯迅故里。首先,馬上你就可以看到這條街的左邊就是著名的咸亨酒店,它坐北朝南,門外塑有魯迅筆下人物孔乙己的雕像,里面有我們紹興著名的土特產,比如臭豆腐,茴香豆,莓干菜和熱騰騰黃酒等,想去品嘗品嘗的游客不妨到里面坐一坐。
再往前走,就進入了魯迅故里的后門,這整條街是用石板鋪成的,所有的建筑都是磚瓦結構,很有江南水鄉的特色,這條街也十分熱鬧,人也非常多,所以后面的游客千萬別掉隊。再往前走,左邊有魯迅先生生活的地方-魯迅故居,它的門前還有一條小河流過,是以前的交通要道;故居的后面是百草園,他童年時代的樂園,玩耍嬉戲的地方;三味書屋是清末紹興城里有名的私塾,魯迅12 歲--17歲就在這里求學。這些地方里面的家具基本上都是當年的原物,保持著原狀。大家可以去自由地參觀一下,聯系魯迅的一些作品可以增加大家的游興。
另外要想買些土特產的可以在這條街去看一看 ,許多小商店都可以買到,紹興土特產是好吃不貴,引來許多游客的關注。
魯迅故居導游詞 篇3
大家好!歡迎你們到紹興游玩。我是快樂旅行社的導游,我姓陳,大家可以叫我陳導。今天,我將帶領大家參觀紹興魯迅故里。
現在我們來到的是魯迅先生的出生地——魯迅故居。魯迅故居位于都昌坊口周家新臺門西首。它是保存比較完好的清代建筑之一。
沿著長廊,向后走去,令人豁然開朗,你會看到一個很大的院子,那就是魯迅小時候玩耍的地方——百草園。百草園其實是一個普通的菜園,雖然那里沒有奇花異草,但是它是魯迅童年的樂園。大家看,這是一口小井,魯迅小時候經常和同學們在小井上跳上跳下。在冬天下雪時,他經常來這里捕鳥……
從魯迅故居出來,東行數百步,往南走過一座石板橋,從一扇黑漆竹絲門進去,就到了魯迅少年時代讀書的地方——三味書屋。三味書屋是晚清紹興府城內著名私塾,魯迅12歲開始到這兒讀書,五年多的學習生涯,使他受益匪淺,積累了豐富的文化知識,為日后從事文學創作打下了非常堅實的基礎。魯迅的座位在書房的東北角,這張硬木書桌是魯迅使用過的原物,桌面右邊有一個魯迅親手刻下的“早”字。一次魯迅上課遲到,受到先生的嚴厲責備,他就在自己課桌的右邊桌沿上刻了這個“早”字,時時提醒自己,此后就再也沒有遲到過……
親愛的游客們,由于時間關系。魯迅故里的參觀到此就結束了,希望通過這次旅游,你們能夠喜歡上紹興,歡迎大家以后帶著自己的家人朋友再來游玩!
魯迅故居導游詞 篇4
大家好,這天我們要去魯迅故里參觀游玩,我是你們的導游,將帶領你們度過愉快快樂的一天,大家能夠叫我小黃或黃導。
我們的目的地就快要到了。首先和各位談談魯迅先生。魯迅是我國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文學家,為我國的革命事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而魯迅故里就是魯迅小時候生活過的地方。
好,我們的目的地已經到了。首先來到大門口,我們能夠醒目地看到一塊大石像,上方雕刻著“魯迅故里”四個大字和魯迅的頭像,石像前還有幾個小孩正圍成一個圈的銅像,他們的神態各不相同,活靈活現。遠遠望去,好像在談論對魯迅先生的無限贊揚。
此刻,在我們的左手邊有一塊巨大的石碑,上方印著“民族脊梁”四個燙金大字。這塊石碑是人們為了紀念魯迅先生的豐功偉績專門建造的。
繼續向前走,就來到了三味書屋,這兒是魯迅從12歲開始來壽老先生這兒學習的地方。其中,在學堂中間擺放的是壽老先生的講桌,桌上放著書和一把戒尺,周圍圍著的是學生們的課桌,魯迅的課桌緊挨著墻,在課桌的右下方還端端正正地刻著一個“早”字。關于這個“早”字,還有一個個性的故事呢!
在魯迅小的時候,他們家境日益貧弱,他的父親身患重病。每一天,小魯迅都有要在藥鋪和學校之間來回奔波。一次,魯迅為了給父親抓藥,結果上學遲到了,教書的壽老先生不由分說,一把抓起戒尺在魯迅的手心連打三下。但是,魯迅并沒有因此而痛恨老師,只是默默地在自我的課桌上刻了一個“早”字,以此來告誡自我要珍惜時光。
接下來就來到了百草園。走進百草園,能夠發現那里到處是一片生氣勃勃的景象。雖然那里只種著幾種簡單的綠色植物,但那里卻時魯迅童年時最喜歡玩耍的地方。小時候的魯迅常常在那里捉蛐蛐,爬樹,采野果吃,幾乎每一天都玩得開開心心,不亦樂乎。
我們的參觀這天到此為止,感謝大家的這次參觀,歡迎各位下次再來游玩。
魯迅故居導游詞 篇5
魯迅故里主要由三味書屋、魯迅故居、魯迅紀念館和百草園組成的,我們先來到三味書屋,三味書屋是魯迅小時候讀書的地方,在這里魯迅先生小時候讀書的課桌上,還可以看到一個“早”字,這是先生小時候為了提醒自己上學不遲到刻下的。
這里還有一個后院,書院課程枯燥乏味,當先生講得入神時,學生們就會偷偷到這里玩。
走完三味書屋,我們就來到魯迅故居,故居里有起居室、閨房臥室、少爺室等魯迅以及他的家人的住所,這是先生小時候住的地方。
游好魯迅故居,魯迅紀念館便會展現在我的面前,這里有魯迅先生一生的紀錄和保留下來的書,還有魯迅先生的雕像。魯迅紀念館有二層,大家如果有興趣可以去參觀一下。
百草園是魯迅小時候玩的地方,里面有一棵大樹,小時候的魯迅會在樹下和小伙伴嬉戲,晚上在大樹下乘涼……,著名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這篇文章寫得就是這里的事情。
魯迅故居導游詞 篇6
大家好!歡迎你們到紹興游玩。我是快樂旅行社的導游,我姓陳,大家可以叫我陳導。今天,我將帶領大家參觀紹興魯迅故里。
現在我們來到的是魯迅先生的出生地——魯迅故居。魯迅故居位于都昌坊口周家新臺門西首。它是保存比較完好的清代建筑之一。
沿著長廊,向后走去,令人豁然開朗,你會看到一個很大的院子,那就是魯迅小時候玩耍的地方——百草園。百草園其實是一個普通的菜園,雖然那里沒有奇花異草,但是它是魯迅童年的樂園。大家看,這是一口小井,魯迅小時候經常和同學們在小井上跳上跳下。在冬天下雪時,他經常來這里捕鳥……
從魯迅故居出來,東行數百步,往南走過一座石板橋,從一扇黑漆竹絲門進去,就到了魯迅少年時代讀書的地方——三味書屋。三味書屋是晚清紹興府城內著名私塾,魯迅12歲開始到這兒讀書,五年多的學習生涯,使他受益匪淺,積累了豐富的文化知識,為日后從事文學創作打下了非常堅實的基礎。魯迅的座位在書房的東北角,這張硬木書桌是魯迅使用過的原物,桌面右邊有一個魯迅親手刻下的“早”字。一次魯迅上課遲到,受到先生的嚴厲責備,他就在自己課桌的右邊桌沿上刻了這個“早”字,時時提醒自己,此后就再也沒有遲到過……
親愛的游客們,由于時間關系。魯迅故里的參觀到此就結束了,希望通過這次旅游,你們能夠喜歡上紹興,歡迎大家以后帶著自己的家人朋友再來游玩!
魯迅故居導游詞 篇7
各位來賓,歡迎大家參觀紹興魯迅故里。我們紹興是座歷史文化名城,自古人杰地靈,群星燦爛,我國現代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魯迅就是其中一個杰出的代表。魯迅原名周樹人,1881年9月25日誕生于紹興都昌坊口周家大院。他兒時就讀于三味書屋,13歲時,家道中落。18歲那年,毅然“走異路,逃異地,去尋求別樣的人們”,先后去南京、日本學習。夏回國后,先后在杭州、紹興、北京、廈門、廣州和上海等地從事教學工作和文學創作。1936年10月19日病逝于上海大陸新村寓所,享年56歲。魯迅一生的著作和譯作近1000萬字,毛主席評價他是偉大的無產階級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國文化革命的主將。也被人民稱為“民族魂”。
今天,非常榮幸能做大家的導游陪您一同參觀。我是這次帶大家游玩魯迅故里的導游,叫潘星言,大家可以叫我小潘。希望在我的陪伴下,大家能度過愉快的一天。魯迅故里是魯迅先生兒時樂園,希望這里能給你留下美好的記憶。現在,展現在你面前的一幅巨幅壁畫,畫中那位慈眉清目的老人就是魯迅先生,只見他身穿長袍,手執一根煙悠然地抽著,給人一種大義凜然的感覺,敬佩之感油然而生。壁畫塑著幾個小孩嬉戲玩耍的造型,一下子讓我們回想起魯迅先生筆下那些栩栩如生的童年畫卷來。
魯迅故里是都昌坊口周家新臺門西首。它建于清嘉慶年間,坐北朝南,青瓦粉墻,磚木結構,是一座典型的江南特有的那種深宅大院。往前走,一陣陣香味迎面而來,原來是臭豆腐、霉干菜、香糕等紹興特產香味四溢……靠左側走就是著名的“三味書屋”了。走進細看,迎面中堂上方懸掛著一塊橫匾,上書“三味書屋”四個大字,下面則是一副松鹿圖。小屋角落是魯迅先生兒時讀書曾用過的桌子,桌子右上角清晰的刻著一個“早”字。這里還有一段小故事:有一天先生有事,上學遲到了,被老師用戒尺批評。后來先生就刻了這個“早”字,時刻提醒著自己。
走出三味書屋,穿過對面石板天井,迎面就是保存完好的魯迅故居兩樓兩底。拾階而上,東首前半間是當年魯迅家吃飯、會客的主要活動場所。與客廳一板之隔是魯迅母親的房間。南邊那張八腳大床是魯迅的母親——魯瑞睡過的原物。東邊這張小床是當年魯迅的弟弟周建人睡過的床。與魯瑞臥室相隔一天井,就是魯迅家燒菜做飯的灶間,也就是廚房。在廚房正前方的這座紹興舊時大戶人家所用的“三眼大灶”繼續往前走,經過大堂左側,再往里走,穿過小弄,就來到了曾給魯迅先生童年帶來無限歡樂的百草園。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椹……單是周圍的短短的泥墻根一帶,就有無限的趣味!這仿佛讓我們穿越時空,看見了小魯迅在這生機勃勃的百草園中嬉戲的快樂場景!
與魯迅故居排成一字形的是旁邊的魯迅紀念館。魯迅紀念館首建于1972年,后于20xx年重建,占地面積6000平方米,分為展覽區、輔助區、辦公區、服務區和休閑區五個功能,它與魯迅故居、魯迅祖居、三味書屋、百草園構成一個整體,我們在這里可以深深領略到魯迅當年的生活場景和魯迅筆下的紹興風情。
各位游客朋友,魯迅先生是一位馳名中外的文學巨匠,他留給我們的精神財富將一代代傳承下去。在今天他不僅是紹興人的驕傲,更是我們每位中國人的驕傲!相信通過今天的參觀,您對魯迅先生和他的作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感謝大家的光臨,希望能給您留下一段美好的記憶,期待您再次光臨!再見!
魯迅故居導游詞 篇8
各位團友,歡迎你們參觀紹興魯迅紀念館。紹興是座歷史文化名城,自古人杰地靈,群星燦爛,我國現代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魯迅就是其中一個杰出的代表。魯迅原名周樹人,1881年9月25日誕生于紹興都昌坊口一個破落的封建士大夫家庭。他7歲啟蒙,12歲就讀于三味書屋。13歲時,祖父因科場賄賂案下獄,父親周伯宜因此一病不起,從此家道中落,飽受世態炎涼。魯迅18歲那年,毅然“走異路,逃異地,去尋求別樣的人們”,先后去南京、日本學習。夏回國后,先后在杭州、紹興、北京、廈門、廣州和上海等地從事教學工作和文學創作。1936年10月19日病逝于上海大陸新村寓所,享年56歲。
魯迅一生有1/3以上的時間是在紹興度過,他不僅在故鄉度過了童年和青少年時代,而且還進行了他初期的教學實踐、文學創作和社會革命活動。故鄉的生活經歷不僅對他的思想發展有很大的影響,同時也是他文學創作的重要源泉。今天我們要踏著這位偉人的足跡,尋訪他的故園。
現在我們來到魯迅先生的出生地——魯迅故居。魯迅故居位于都昌坊口周家新臺門西首。周家新臺門是周家多年聚族而居的地方。它建于清嘉慶年間,坐北朝南,青瓦粉墻,磚木結構,是一座典型的江南特有的那種深宅大院。經族人共議將這座屋宇連同后面的百草園賣給了東鄰朱姓。房屋易主后,原屋大部分已拆除重建,但魯迅故居的主要部分幸得保存,所以今天我們能有幸看到這原汁原味的魯迅故居。
這兩扇黑油油的石庫臺門,原系周家新臺門的邊門,是魯迅家人出入的地方。
這間普通的泥地平屋是魯迅家當年用來安放交通工具的地方。大家都知道,紹興有“東方威尼斯”之稱,因此在一般家庭中都備有水上的交通工具,那兩支高大的櫓是大船上所用,而那兩支小的是烏篷船上用的槳。轎子是陸上交通工具,其中轎杠系魯迅家原物。
從右側門進去,穿過長廊,就到了“桂花明堂”。明堂在紹興俗稱天井,這里原來種著兩株茂盛的金桂,桂花明堂由此得名。魯迅小時候夏天經常躺在桂樹下的小板桌上乘涼,他的繼祖母蔣氏則搖著芭蕉扇一邊打扇,一邊給小魯迅猜謎,講“貓是老虎的師父”、“水漫金山”等故事,使魯迅從小就受到民間文學的熏陶,為他以后的文學創作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后來,他在《狗·貓·鼠》、《論雷峰塔的倒掉》等文章中均有生動的回憶。
穿過桂花明堂,便來到魯迅的臥室。夏,魯迅從日本留學回國后,從杭州回到故鄉,先后在紹興府中學堂和山會初級師范學堂擔任教職。這間臥室是當時他在紹任教期間的臥室兼書房。魯迅常常在這里備課、寫作到深夜。他的第一篇文言文小說《懷舊》就在這里寫成。臥室里陳列著的鐵梨木床是當年的原物。
穿過石板天井,迎面就是保存完好的魯迅故居兩樓兩底。拾階而上,東首前半間是當年魯迅家吃飯、會客的主要活動場所,紹興俗稱“小堂前”。魯迅在紹任教時期,經常在這里接待來訪的朋友和學生。客廳的右上角那張皮躺椅是魯迅父親用過的。當年魯迅祖父周福清科場舞弊案發后,魯迅的父親被革去秀才身份,此后就一蹶不振,郁郁寡歡,借酒消愁,以至病魔纏身后被庸醫所誤,年僅36歲就去世。從此魯迅家也就從小康人家而墜入困頓,經歷了這一系列的家庭變故,少年魯迅飽受世態炎涼和人情冷暖,看到了上層社會的墮落和丑惡,對他的思想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從而走上了尋求真理的道路。
與客廳一板之隔是魯迅母親的房間。南邊那張八腳大床是魯迅的母親——魯瑞睡過的原物。東邊這張小床是當年魯迅的弟弟周建人睡過的床。靠窗桌子上陳列著的是魯迅母親做針線活用的物品。魯迅的母親魯瑞是紹興鄉下安橋頭人,性格和善而堅毅,以自修達到能夠看書的文化水平。魯迅對他的母親很佩服,曾經說過:“我的母親如果年輕二三十歲,也許要成為女英雄呢。”魯瑞確實是一個很不平凡的母親,她培養的三個兒子被現代文壇稱為“周氏三杰”。
魯迅祖居導游詞 ·寧波市導游詞 ·杭州市導游詞 ·大慈巖導游詞 ·岳廟導游詞
小堂前的西邊是魯迅繼祖母蔣氏的臥室。這位繼祖母性情開朗,講話幽默風趣,經常給侄孫輩講故事、猜謎語,魯迅對這位繼祖母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與魯瑞臥室相隔一天井,就是魯迅家燒菜做飯的灶間,也就是廚房。在廚房正前方的這座紹興舊時大戶人家所用的“三眼大灶”,是根據當事人回憶復原的,灶壁上繪有祈福避邪的圖畫和文字。北面墻上的菜罩是當年魯迅家的“忙月”章福慶親手制作的原物。章福慶有時將兒子運水帶來幫忙,并與魯迅結為形影不離的好朋友。魯迅和運水第一次見面就在這廚房里。“紫色的圓臉,頭戴一頂小氈帽,頸上套一個明晃晃的銀項圈”,就是這個運水讓魯迅認識了一個在書本上見不到的陌生世界。,魯迅在創作小說《故鄉》時,把運水作為模特兒,塑造了“閏土”這個活生生的藝術形象。
后面這三間是魯迅家存放稻谷、農具的地方,右邊這間是章福慶的住所,中間是通向百草園的過道。
各位來賓,現在我們看到這個園子就是著名的“百草園”,百草園的名稱雖雅,但其實是一個普通的菜園,是當時新臺門內十幾戶人家共有的一個荒蕪的菜園,平時種一些瓜菜,秋后用來曬稻谷。童年魯迅經常和小伙伴們在百草園內嬉戲玩耍,夏天在樹蔭下乘涼,秋天在泥墻根一帶捉蟋蟀。冬天就在雪地上捕鳥。對于百草園,魯迅曾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這篇著名的散文中作了非常形象生動的描述。文中他無限深情地寫道:“不必說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椹……單是周圍的短短的泥墻根一帶,就有無限的趣味。”現在我們所看到的百草園就是魯迅當年筆下的景致。魯迅12歲時被家人送到三味書屋讀書,不得不與他的蟋蟀們、覆盆子和木蓮們告別,去全城最嚴厲的私塾讀書。下面讓我們告別這里的一切,跟隨魯迅的文章《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魯迅故居導游詞 篇9
導游資料:魯迅故居一百草園一三味書屋一魯迅祖居一魯迅生平事跡陳列廳一咸亨酒店
各位團友,歡迎你們參觀紹興魯迅紀念館。紹興是座歷史文化名城,自古人杰地靈,群星燦爛,我國現代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魯迅就是其中一個杰出的代表。魯迅原名周樹人,1881年9月25日誕生于紹興都昌坊口一個破落的封建士大夫家庭。他7歲啟蒙,12歲就讀于三味書屋。13歲時,祖父因科場賄賂案下獄,父親周伯宜因此一病不起,從此家道中落,飽受世態炎涼。魯迅18歲那年,毅然“走異路,逃異地,去尋求別樣的人們”,先后去南京、日本學習。1909年夏回國后,先后在杭州、紹興、北京、廈門、廣州和上海等地從事教學工作和文學創作。1936年10月19日病逝于上海大陸新村寓所,享年56歲。
魯迅一生有1/3以上的時光是在紹興度過,他不僅僅在故鄉度過了童年和青少年時代,而且還進行了他初期的教學實踐、文學創作和社會革命活動。故鄉的生活經歷不僅僅對他的思想發展有很大的影響,同時也是他文學創作的重要源泉。這天我們要踏著這位偉人的足跡,尋訪他的故園。
此刻我們來到魯迅先生的出生地——魯迅故居。魯迅故居位于都昌坊口周家新臺門西首。周家新臺門是周家多年聚族而居的地方。它建于清嘉慶年間,坐北朝南,青瓦粉墻,磚木結構,是一座典型的江南特有的那種深宅大院。1918年經族人共議將這座屋宇連同后面的百草園賣給了東鄰朱姓。房屋易主后,原屋大部分已拆除重建,但魯迅故居的主要部分幸得保存,所以這天我們能有幸看到這原汁原味的魯迅故居。
這兩扇黑油油的石庫臺門,原系周家新臺門的邊門,是魯迅家人出入的地方。
這間普通的泥地平屋是魯迅家當年用來安放交通工具的地方。大家都明白,紹興有“東方威尼斯”之稱,因此在一般家庭中都備有水上的交通工具,那兩支高大的櫓是大船上所用,而那兩支小的是烏篷船上用的槳。轎子是陸上交通工具,其中轎杠系魯迅家原物。
從右側門進去,穿過長廊,就到了“桂花明堂”。明堂在紹興俗稱天井,那里原先種著兩株茂盛的金桂,桂花明堂由此得名。魯迅小時候夏天經常躺在桂樹下的小板桌上乘涼,他的繼祖母蔣氏則搖著芭蕉扇一邊打扇,一邊給小魯迅猜謎,講“貓是老虎的師父”、“水漫金山”等故事,使魯迅從小就受到民間文學的熏陶,為他以后的文學創作帶給了豐富的素材。之后,他在《狗·貓·鼠》、《論雷峰塔的倒掉》等文章中均有生動的回憶。
穿過桂花明堂,便來到魯迅的臥室。1909年夏,魯迅從日本留學回國后,從杭州回到故鄉,先后在紹興府中學堂和山會初級師范學堂擔任教職。這間臥室是當時他在紹任教期間的臥室兼書房。魯迅常常在那里備課、寫作到深夜。他的第一篇文言文小說《懷舊》就在那里寫成。臥室里陳列著的鐵梨木床是當年的原物。
穿過石板天井,迎面就是保存完好的魯迅故居兩樓兩底。拾階而上,東首前半間是當年魯迅家吃飯、會客的主要活動場所,紹興俗稱“小堂前”。魯迅在紹任教時期,經常在那里接待來訪的朋友和學生。客廳的右上角那張皮躺椅是魯迅父親用過的。當年魯迅祖父周福清科場舞弊案發后,魯迅的父親被革去秀才身份,此后就一蹶不振,郁郁寡歡,借酒消愁,以至病魔纏身后被庸醫所誤,年僅36歲就去世。從此魯迅家也就從小康人家而墜入困頓,經歷了這一系列的家庭變故,少年魯迅飽受世態炎涼和人情冷暖,看到了上層社會的墮落和丑惡,對他的思想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從而走上了尋求真理的道路。
與客廳一板之隔是魯迅母親的房間。南邊那張八腳大床是魯迅的母親——魯瑞睡過的原物。東邊這張小床是當年魯迅的弟弟周建人睡過的床。靠窗桌子上陳列著的是魯迅母親做針線活用的物品。魯迅的母親魯瑞是紹興鄉下安橋頭人,性格和善而堅毅,以自修到達能夠看書的文化水平。魯迅對他的母親很佩服,以前說過:“我的母親如果年輕二三十歲,也許要成為女英雄呢。”魯瑞確實是一個很不平凡的母親,她培養的三個兒子被現代文壇稱為“周氏三杰”。
小堂前的西邊是魯迅繼祖母蔣氏的臥室。這位繼祖母性情開朗,講話幽默風趣,經常給侄孫輩講故事、猜謎語,魯迅對這位繼祖母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與魯瑞臥室相隔一天井,就是魯迅家燒菜做飯的灶間,也就是廚房。在廚房正前方的這座紹興舊時大戶人家所用的“三眼大灶”,是根據當事人回憶復原的,灶壁上繪有祈福避邪的圖畫和文字。北面墻上的菜罩是當年魯迅家的“忙月”章福慶親手制作的原物。章福慶有時將兒子運水帶來幫忙,并與魯迅結為形影不離的好朋友。魯迅和運水第一次見面就在這廚房里。“紫色的圓臉,頭戴一頂小氈帽,頸上套一個明晃晃的銀項圈”,就是這個運水讓魯迅認識了一個在書本上見不到的陌生世界。1921年,魯迅在創作小說《故鄉》時,把運水作為模特兒,塑造了“閏土”這個活生生的藝術形象。
后面這三間是魯迅家存放稻谷、農具的地方,右邊這間是章福慶的住所,中間是通向百草園的過道。
各位來賓,此刻我們看到這個園子就是著名的“百草園”,百草園的名稱雖雅,但其實是一個普通的菜園,是當時新臺門內十幾戶人家共有的一個荒蕪的菜園,平時種一些瓜菜,秋后用來曬稻谷。童年魯迅經常和小伙伴們在百草園內嬉戲玩耍,夏天在樹蔭下乘涼,秋天在泥墻根一帶捉蟋蟀。冬天就在雪地上捕鳥。對于百草園,魯迅曾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這篇著名的散文中作了十分形象生動的描述。文中他無限深情地寫道:“不必說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椹……單是周圍的短短的泥墻根一帶,就有無限的趣味。”此刻我們所看到的百草園就是魯迅當年筆下的景致。魯迅12歲時被家人送到三味書屋讀書,不得不與他的蟋蟀們、覆盆子和木蓮們告別,去全城最嚴厲的私塾讀書。下方讓我們告別那里的一切,跟隨魯迅的文章《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從魯迅故居出來,東行數百步,往南走過一座石板橋,從一扇黑漆竹絲門進去,就到了魯迅少年時代讀書的地方——三味書屋。三味書屋是清末紹興城里很有名的私塾,它坐東朝西,原是壽家書房,魯迅12歲開始到這兒讀書,五年多的學習生涯,使他受益匪淺,積累了豐富的文化知識,為日后從事文學創作打下了十分堅實的基礎。
書屋正中懸掛著“三味書屋”的匾額,兩邊柱子上有一副抱對:“至樂無聲唯孝悌;太羹有味是詩書。”都是清朝著名書法家梁同書所寫。何為“三味”,根據壽鏡吾先生的兒子回憶:“讀經味如稻粱,讀史味如肴饌,諸子百家,味如醯醢。”其中醯醢是調味品。匾額下掛著一幅《松鹿圖》,學生每一天上學要先對著匾和圖行禮,然后才開始讀書。
當時私塾的教學,老師是坐在中間的這張方桌邊上的高背椅子上,兩旁的椅子則是供來賓歇坐。學生的課桌是自備的,所以看上去參差不一。魯迅的座位在書屋的東北角,這張硬木書桌和椅子是當年魯迅使用過的原物。我們此刻還能夠看到當年魯迅在桌子右下角親手刻下的“早”字。關于這個“早”字,那里面還有一個小故事。有一次魯迅因家中有事,上學遲到了,受到先生的嚴厲批評,他為了提醒自我,就在書桌上刻下一個“早”字,勉勵和告誡自我今后不可再遲到。
三味書屋的老師名叫壽鏡吾,這是他的畫像。魯迅評價他是“極方正、質樸、博學的人”。壽老先生品行端正,性格耿直,終身以坐館授徒為業,他的為人和治學態度給魯迅留下很深的印象,對魯迅產生很大的影響。
三味書屋后面有一個小園子,園內種有兩株桂花和一株臘梅,當年魯迅和小伙伴常在這一方小天地里玩抓蟋蟀、找脫殼的蟬蛻,看螞蟻背蒼蠅等游戲。
請來賓們隨我穿過馬路。此刻大家看到的這組頗具規模的清代建筑群就是我們這天要參觀的魯迅祖居——周家老臺門。魯迅祖居是目前保存最為完好的典型臺門建筑群,是魯迅祖輩世居之地。乾隆十九年(1754年),周氏第八代世祖周紹鵬因家業發展的需要,舉家遷址于覆盆橋,營造這座臺門大院,成為頗具規模的封建士大夫住宅。魯迅祖居坐北朝南,青瓦粉墻,磚木結構。臺門主體建筑有臺門斗、大廳、香火堂、后樓共四進。東首有坐東朝西的廂樓九間,西首有坐西朝東的廂樓七間,堂屋之間均有明堂和廊屋貫通。現由“魯迅祖居復原陳列”和“紹興民俗陳列”兩部分組成。此刻請各位先隨我參觀“魯迅祖居復原陳列”。
這沿街第一進俗稱“臺門斗”,建有頭門、儀門。頭門就是這六扇黑漆竹絲大門,俗稱“竹絲臺門”。之后便是儀門,左右各有耳房,儀門上方懸掛著一塊藍底金字的“翰林”匾,自右而左書著“翰林”兩個字,左右還有泥金小楷的上下款,上款:“巡撫浙江等處地方提督軍務節制水陸各鎮兼管兩浙鹽政楊昌浚為”,下款:“欽點翰林院庶吉士周福清立”。這位欽點翰林的周福清便是魯迅的祖父。這對周氏來說是前所未有的榮耀,因而在周氏聚族的三個臺門斗里都掛起完全相同的“翰林”匾。第二進為廳堂,紹興俗稱“大堂前”,是周氏族人舉行重大喜慶活動和祭祖的公共活動場所。大廳是三開間的一個通間,正中上方掛著一塊長方形白底黑字的“德壽堂”大匾,這是周氏老臺門的堂名。大廳兩旁的左右柱子上有一抱對:品節詳明,德性堅定;事理通達,心氣和平。大廳北面隔一天井是第三進,俗稱“香火堂前”。是祭祀祖宗和處理喪事之用,原堂前正中上方有神龕,存放周氏歷代祖先牌位。香火堂左右各有一間,左邊為客廳、餐室,右邊為佛堂、客房。香火堂北面再隔一個方形的石板天井是第四進。俗稱“座樓”,是周家的主要生活住宅區。座樓中間一問小堂前一般作為平時會客、祭祖用。
各位來賓,我們已參觀完整個中軸線部分,此刻請大家參觀西側廂。西側廂自南而北依次是廚房和傭人房間。接下來請大家隨我一齊參觀東側廂。東廂花廳是大書房,是臺門子弟啟蒙讀書的地方。其陳列與三味書屋不一樣。書房正上方懸掛著一塊“志伊學顏”匾額,“伊”指以才著稱的商湯宰相伊尹,“顏”指以德著稱的孔子弟子顏回。這是教育臺門弟子要立志高遠,學習認真。墻上掛有一盞燈籠,燈籠上有“文星高照”四個字,燈籠外倒掛著一株蔥,燈籠里點一支狀元蠟燭,以示弟子聰明之意。
周家老臺門是周氏的祖宅,所以當時周氏有重大喜慶活動和祭祖都在老臺門的大廳舉行,魯迅在紹興時期,遇到節慶或祖先忌日,必去老臺門行禮。魯迅最后一次到老臺門是1919年舉家北遷之時。“魯迅祖居復原陳列”的參觀到此結束。
下方去參觀魯迅生平事跡陳列廳。陳列廳是一座中西結合的建筑,門楣上方“紹興魯迅紀念館”七個鎏金大字為郭沫若所題。進入大門迎面是一座漢白玉魯迅胸像。序廳左右墻上各掛有魯迅手跡。我們的參觀是從左邊開始。整個陳列以魯迅的思想發展為主線,分五個部分:第一部分介紹魯迅少年時期的社會環境與生活狀況;第二部分是魯迅青少年時代在南京、日本、杭州、紹興尋找救國救民的真理與用心投身反清革命斗爭的事跡;第三部分是辛亥革命后,魯迅在北京、廈門、廣州繼續探索革命的新路,最后舉起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大旗,成為新文化運動的主將;第四部分是魯迅在上海輝煌的十年;第五部分介紹了魯迅逝世后,人們用各種不一樣的方式紀念他、學習他。
各位來賓,紹興還有許多與魯迅有關的人文景觀,離魯迅故居不遠有一家因魯迅的名篇《孔乙己》而名揚四海的百年老店——咸亨酒店,各位如有興趣不妨去“拜訪”一下孔乙己,品一品紹興酒,嚼一嚼茴香豆,領略魯迅筆下的紹興風情。
魯迅故居導游詞 篇10
各位游客們,大家好,我是來自紹興的沈導游,長話不多說,現在就由我帶著大家去魯迅故里走一走,感受一下那里的美麗風景吧!
到了,這就是我們今天的目的地-魯迅故里。首先,馬上你就可以看到這條街的左邊就是著名的咸亨酒店,它坐北朝南,門外塑有魯迅筆下人物孔乙己的雕像,里面有我們紹興著名的土特產,比如臭豆腐,茴香豆,莓干菜和熱騰騰黃酒等,想去品嘗品嘗的游客不妨到里面坐一坐。
再往前走,就進入了魯迅故里的后門,這整條街是用石板鋪成的,所有的建筑都是磚瓦結構,很有江南水鄉的特色,這條街也十分熱鬧,人也非常多,所以后面的游客千萬別掉隊。再往前走,左邊有魯迅先生生活的地方-魯迅故居,它的門前還有一條小河流過,是以前的交通要道;故居的后面是百草園,他童年時代的樂園,玩耍嬉戲的地方;三味書屋是清末紹興城里有名的私塾,魯迅12 歲--17歲就在這里求學。這些地方里面的家具基本上都是當年的原物,保持著原狀。大家可以去自由地參觀一下,聯系魯迅的一些作品可以增加大家的游興。
另外要想買些土特產的可以在這條街去看一看 ,許多小商店都可以買到,紹興土特產是好吃不貴,引來許多游客的關注。
魯迅故居導游詞 篇11
各位游客好!今天我以小導游的身份,歡迎你們參觀紹興魯迅故里,請大家保管好自己的財物。跟著我一起走進紹興吧——
紹興是座歷史文化名城,從古到今,人杰地靈。我國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魯迅就是一個典型的代表,他原名周樹人,現在我們就來參觀下原汁原味的魯迅故里,主要包括魯迅故居、魯迅紀念館、百草園和三味書屋。
首先,我們參觀的是魯迅出生的地方,兩扇黑油油的石庫臺門里,所有房屋結構保存完好,青磚黑瓦,大都是磚木砌成的,從大廳、書房、藏書室、臥室、客房直到廚房,可以看出魯迅家原來是個書香門弟的大戶人家。
跨出周家老臺門,我們來參觀下魯迅紀念館,這里詳細介紹了魯迅坎坷的人生和他發表的名著,他寫的文章意義深刻,書法優美,圖文并茂。一件件一篇篇,讓我們為他的一生感慨,更為他的“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而感動。
接著,我們來暢游一下魯迅的童年樂園——百草園。精致的籬笆把園子圍了一圈,除了那棵顯眼的參天大樹,其它植物花草依舊蔥郁一片,角落里還有那道泥巴墻,我們似乎還能在這個角落里找尋到魯迅的童年身影。
最后,我們一起去看看魯迅成長的搖籃吧——三味書屋。這里發生過一個小故事:孝順的魯迅因為照顧生病的爹爹,上學遲到被先生責罵,于是,下定決心在椅子上刻下一個“早”字,時刻提醒自己不要再遲到。正是因為魯迅有著這種頑強的毅力,才成就了后來偉大的革命事業。
我很高興為大家導游紹興魯迅故里,希望你們把紹興的文化和土特產帶給你們的朋友,歡迎下次再來紹興,謝謝大家的觀賞!
魯迅故居導游詞 篇12
各位游客,歡迎你們參觀紹興魯迅紀念館。紹興是座歷史文化名城,自古人杰地靈,群星燦爛,我國現代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魯迅就是其中一個杰出的代表。魯迅原名周樹人,1881年9月25日誕生于紹興都昌坊口一個破落的封建士大夫家庭。他7歲啟蒙,12歲就讀于三味書屋。13歲時,祖父因科場賄賂案下獄,父親周伯宜因此一病不起,從此家道中落,飽受世態炎涼。魯迅18歲那年,毅然“走異路,逃異地,去尋求別樣的人們”,先后去南京、日本學習。1909年夏回國后,先后在杭州、紹興、北京、廈門、廣州和上海等地從事教學工作和文學創作。1936年10月19日病逝于上海大陸新村寓所,享年56歲。
魯迅一生有1/3以上的時光是在紹興度過,他不僅僅在故鄉度過了童年和青少年時代,而且還進行了他初期的教學實踐、文學創作和社會革命活動。故鄉的生活經歷不僅僅對他的思想發展有很大的影響,同時也是他文學創作的重要源泉。這天我們要踏著這位偉人的足跡,尋訪他的故園。
此刻我們來到魯迅先生的出生地——魯迅故居。魯迅故居位于都昌坊口周家新臺門西首。周家新臺門是周家多年聚族而居的地方。它建于清嘉慶年間,坐北朝南,青瓦粉墻,磚木結構,是一座典型的江南特有的那種深宅大院。1918年經族人共議將這座屋宇連同后面的百草園賣給了東鄰朱姓。房屋易主后,原屋大部分已拆除重建,但魯迅故居的主要部分幸得保存,所以這天我們能有幸看到這原汁原味的魯迅故居。
這兩扇黑油油的石庫臺門,原系周家新臺門的邊門,是魯迅家人出入的地方。
這間普通的泥地平屋是魯迅家當年用來安放交通工具的地方。大家都明白,紹興有“東方威尼斯”之稱,因此在一般家庭中都備有水上的交通工具,那兩支高大的櫓是大船上所用,而那兩支小的是烏篷船上用的槳。轎子是陸上交通工具,其中轎杠系魯迅家原物。
從右側門進去,穿過長廊,就到了“桂花明堂”。明堂在紹興俗稱天井,那里原先種著兩株茂盛的金桂,桂花明堂由此得名。魯迅小時候夏天經常躺在桂樹下的小板桌上乘涼,他的繼祖母蔣氏則搖著芭蕉扇一邊打扇,一邊給小魯迅猜謎,講“貓是老虎的師父”、“水漫金山”等故事,使魯迅從小就受到民間文學的熏陶,為他以后的文學創作帶給了豐富的素材。之后,他在《狗·貓·鼠》、《論雷峰塔的倒掉》等文章中均有生動的回憶。
穿過桂花明堂,便來到魯迅的臥室。1909年夏,魯迅從日本留學回國后,從杭州回到故鄉,先后在紹興府中學堂和山會初級師范學堂擔任教職。這間臥室是當時他在紹任教期間的臥室兼書房。魯迅常常在那里備課、寫作到深夜。他的第一篇文言文小說《懷舊》就在那里寫成。臥室里陳列著的鐵梨木床是當年的原物。
穿過石板天井,迎面就是保存完好的魯迅故居兩樓兩底。拾階而上,東首前半間是當年魯迅家吃飯、會客的主要活動場所,紹興俗稱“小堂前”。魯迅在紹任教時期,經常在那里接待來訪的朋友和學生。客廳的右上角那張皮躺椅是魯迅父親用過的。當年魯迅祖父周福清科場舞弊案發后,魯迅的父親被革去秀才身份,此后就一蹶不振,郁郁寡歡,借酒消愁,以至病魔纏身后被庸醫所誤,年僅36歲就去世。從此魯迅家也就從小康人家而墜入困頓,經歷了這一系列的家庭變故,少年魯迅飽受世態炎涼和人情冷暖,看到了上層社會的墮落和丑惡,對他的思想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從而走上了尋求真理的道路。
與客廳一板之隔是魯迅母親的房間。南邊那張八腳大床是魯迅的母親——魯瑞睡過的原物。東邊這張小床是當年魯迅的弟弟周建人睡過的床。
靠窗桌子上陳列著的是魯迅母親做針線活用的物品。魯迅的母親魯瑞是紹興鄉下安橋頭人,性格和善而堅毅,以自修到達能夠看書的文化水平。魯迅對他的母親很佩服,以前說過:“我的母親如果年輕二三十歲,也許要成為女英雄呢。”魯瑞確實是一個很不平凡的母親,她培養的三個兒子被現代文壇稱為“周氏三杰”。
小堂前的西邊是魯迅繼祖母蔣氏的臥室。這位繼祖母性情開朗,講話幽默風趣,經常給侄孫輩講故事、猜謎語,魯迅對這位繼祖母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與魯瑞臥室相隔一天井,就是魯迅家燒菜做飯的灶間,也就是廚房。在廚房正前方的這座紹興舊時大戶人家所用的“三眼大灶”,是根據當事人回憶復原的,灶壁上繪有祈福避邪的圖畫和文字。北面墻上的菜罩是當年魯迅家的“忙月”章福慶親手制作的原物。章福慶有時將兒子運水帶來幫忙,并與魯迅結為形影不離的好朋友。魯迅和運水第一次見面就在這廚房里。“紫色的圓臉,頭戴一頂小氈帽,頸上套一個明晃晃的銀項圈”,就是這個運水讓魯迅認識了一個在書本上見不到的陌生世界。1921年,魯迅在創作小說《故鄉》時,把運水作為模特兒,塑造了“閏土”這個活生生的藝術形象。
后面這三間是魯迅家存放稻谷、農具的地方,右邊這間是章福慶的住所,中間是通向百草園的過道。
各位游客,此刻我們看到這個園子就是著名的“百草園”,百草園的名稱雖雅,但其實是一個普通的菜園,是當時新臺門內十幾戶人家共有的一個荒蕪的菜園,平時種一些瓜菜,秋后用來曬稻谷。童年魯迅經常和小伙伴們在百草園內嬉戲玩耍,夏天在樹蔭下乘涼,秋天在泥墻根一帶捉蟋蟀。冬天就在雪地上捕鳥。對于百草園,魯迅曾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這篇著名的散文中作了十分形象生動的描述。文中他無限深情地寫道:“不必說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椹……單是周圍的短短的泥墻根一帶,就有無限的趣味。”此刻我們所看到的百草園就是魯迅當年筆下的景致。魯迅12歲時被家人送到三味書屋讀書,不得不與他的蟋蟀們、覆盆子和木蓮們告別,去全城最嚴厲的私塾讀書。下方讓我們告別那里的一切,跟隨魯迅的文章《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從魯迅故居出來,東行數百步,往南走過一座石板橋,從一扇黑漆竹絲門進去,就到了魯迅少年時代讀書的地方——三味書屋。三味書屋是清末紹興城里很有名的私塾,它坐東朝西,原是壽家書房,魯迅12歲開始到這兒讀書,五年多的學習生涯,使他受益匪淺,積累了豐富的文化知識,為日后從事文學創作打下了十分堅實的基礎。
書屋正中懸掛著“三味書屋”的匾額,兩邊柱子上有一副抱對:“至樂無聲唯孝悌;太羹有味是詩書。”都是清朝著名書法家梁同書所寫。何為“三味”,根據壽鏡吾先生的兒子回憶:“讀經味如稻粱,讀史味如肴饌,諸子百家,味如醯醢。”其中醯醢是調味品。匾額下掛著一幅《松鹿圖》,學生每一天上學要先對著匾和圖行禮,然后才開始讀書。
當時私塾的教學,老師是坐在中間的這張方桌邊上的高背椅子上,兩旁的椅子則是供來賓歇坐。學生的課桌是自備的,所以看上去參差不一。魯迅的座位在書屋的東北角,這張硬木書桌和椅子是當年魯迅使用過的原物。我們此刻還能夠看到當年魯迅在桌子右下角親手刻下的“早”字。關于這個“早”字,那里面還有一個小故事。有一次魯迅因家中有事,上學遲到了,受到先生的嚴厲批評,他為了提醒自我,就在書桌上刻下一個“早”字,勉勵和告誡自我今后不可再遲到。
三味書屋的老師名叫壽鏡吾,這是他的畫像。魯迅評價他是“極方正、質樸、博學的人”。壽老先生品行端正,性格耿直,終身以坐館授徒為業,他的為人和治學態度給魯迅留下很深的印象,對魯迅產生很大的影響。
三味書屋后面有一個小園子,園內種有兩株桂花和一株臘梅,當年魯迅和小伙伴常在這一方小天地里玩抓蟋蟀、找脫殼的蟬蛻,看螞蟻背蒼蠅等游戲。
請游客們隨我穿過馬路。此刻大家看到的這組頗具規模的清代建筑群就是我們這天要參觀的魯迅祖居——周家老臺門。魯迅祖居是目前保存最為完好的典型臺門建筑群,是魯迅祖輩世居之地。乾隆十九年(1754年),周氏第八代世祖周紹鵬因家業發展的需要,舉家遷址于覆盆橋,營造這座臺門大院,成為頗具規模的封建士大夫住宅。魯迅祖居坐北朝南,青瓦粉墻,磚木結構。臺門主體建筑有臺門斗、大廳、香火堂、后樓共四進。東首有坐東朝西的廂樓九間,西首有坐西朝東的廂樓七間,堂屋之間均有明堂和廊屋貫通。現由“魯迅祖居復原陳列”和“紹興民俗陳列”兩部分組成。此刻請各位先隨我參觀“魯迅祖居復原陳列”。
這沿街第一進俗稱“臺門斗”,建有頭門、儀門。頭門就是這六扇黑漆竹絲大門,俗稱“竹絲臺門”。之后便是儀門,左右各有耳房,儀門上方懸掛著一塊藍底金字的“翰林”匾,自右而左書著“翰林”兩個字,左右還有泥金小楷的上下款,上款:“巡撫浙江等處地方提督軍務節制水陸各鎮兼管兩浙鹽政楊昌浚為”,下款:“欽點翰林院庶吉士周福清立”。這位欽點翰林的周福清便是魯迅的祖父。這對周氏來說是前所未有的榮耀,因而在周氏聚族的三個臺門斗里都掛起完全相同的“翰林”匾。第二進為廳堂,紹興俗稱“大堂前”,是周氏族人舉行重大喜慶活動和祭祖的公共活動場所。大廳是三開間的一個通間,正中上方掛著一塊長方形白底黑字的“德壽堂”大匾,這是周氏老臺門的堂名。大廳兩旁的左右柱子上有一抱對:品節詳明,德性堅定;事理通達,心氣和平。大廳北面隔一天井是第三進,俗稱“香火堂前”。是祭祀祖宗和處理喪事之用,原堂前正中上方有神龕,存放周氏歷代祖先牌位。香火堂左右各有一間,左邊為客廳、餐室,右邊為佛堂、客房。香火堂北面再隔一個方形的石板天井是第四進。俗稱“座樓”,是周家的主要生活住宅區。座樓中間一問小堂前一般作為平時會客、祭祖用。
各位游客,我們已參觀完整個中軸線部分,此刻請大家參觀西側廂。西側廂自南而北依次是廚房和傭人房間。接下來請大家隨我一齊參觀東側廂。東廂花廳是大書房,是臺門子弟啟蒙讀書的地方。其陳列與三味書屋不一樣。書房正上方懸掛著一塊“志伊學顏”匾額,“伊”指以才著稱的商湯宰相伊尹,“顏”指以德著稱的孔子弟子顏回。這是教育臺門弟子要立志高遠,學習認真。墻上掛有一盞燈籠,燈籠上有“文星高照”四個字,燈籠外倒掛著一株蔥,燈籠里點一支狀元蠟燭,以示弟子聰明之意。
周家老臺門是周氏的祖宅,所以當時周氏有重大喜慶活動和祭祖都在老臺門的大廳舉行,魯迅在紹興時期,遇到節慶或祖先忌日,必去老臺門行禮。魯迅最后一次到老臺門是1919年舉家北遷之時。“魯迅祖居復原陳列”的參觀到此結束。
下方去參觀魯迅生平事跡陳列廳。陳列廳是一座中西結合的建筑,門楣上方“紹興魯迅紀念館”七個鎏金大字為郭沫若所題。進入大門迎面是一座漢白玉魯迅胸像。序廳左右墻上各掛有魯迅手跡。我們的參觀是從左邊開始。整個陳列以魯迅的思想發展為主線,分五個部分:第一部分介紹魯迅少年時期的社會環境與生活狀況;第二部分是魯迅青少年時代在南京、日本、杭州、紹興尋找救國救民的真理與用心投身反清革命斗爭的事跡;第三部分是辛亥革命后,魯迅在北京、廈門、廣州繼續探索革命的新路,最后舉起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大旗,成為新文化運動的主將;第四部分是魯迅在上海輝煌的十年;第五部分介紹了魯迅逝世后,人們用各種不一樣的方式紀念他、學習他。各位來賓,紹興還有許多與魯迅有關的人文景觀,離魯迅故居不遠有一家因魯迅的名篇《孔乙己》而名揚四海的百年老店——咸亨酒店,各位如有興趣不妨去“拜訪”一下孔乙己,品一品紹興酒,嚼一嚼茴香豆,領略魯迅筆下的紹興風情。
這天的參觀到此結束,多謝大家。
魯迅故居導游詞 篇13
尊敬的各位旅客大家好,很高興在那里和大家相識,我是你們的導游,我姓蔣,大家能夠叫我小蔣,或蔣導。
我們即將要游覽的是魯迅故里,魯迅故里原為周家新臺門的一部分,是魯迅青少年時代學習。生活的地方。魯迅原名周樹人,魯迅是他的筆名。魯迅在周家新臺門內度過了他的童年和少年時代,給人們留下了許多耐人尋味的蹤跡。期望在我的陪同下,大家能夠開心的游玩魯迅故里。
我們先去三味書屋。三味書屋是清末紹興城里著名的私塾,魯迅12歲至17歲在那里求學。看!魯迅的座位,在書房東北角,一張硬木書桌是魯迅使用過的原物。據說,有一次魯迅因故遲到,受到先生的批評,就在書桌的右上角刻了一個“早”,以此為戒,從此魯迅再也沒有遲到。你們看到了書桌上的“早”字了嗎。
我們此刻要去百草園。百草園在魯迅故居的后面,占地面積近20xx平米,原先是新臺門周姓十來家共有的一個菜園子,平時種一些瓜果蔬菜,秋后用來曬谷。你們相信嗎?這是魯迅童年時代的樂園,他常來那里玩耍嬉戲。
那里是咸亨酒店。咸亨酒店在市區魯迅路秋官第,臨街朝南。四柱似竹,塔體中空,朝西面有黑底,上書“咸亨酒店”四個金字。
魯迅故居到處有美麗的景色,說也說不盡,請你細細游覽吧!
魯迅故居導游詞 篇14
魯迅故居位于北京阜成門內三條胡同21號,從1924年5月到1926年8月,魯迅先生一直居住在這里。
推開兩扇黑色的院門,穿過短短的門道,眼前就出現一座普普通通的小四合院。院里有兩棵枝葉茂密的白丁香,沐浴著金色的陽光。這是魯迅先生1925年4月5日親手栽種的。
小院里的南房是魯迅接待青年朋友的地方,有時魯迅自己也在這里休息。
東房曾經是女工的住室,以后用來堆雜物。
西房當年是廚房,現在是故居管理人員的值班室。
北房有四間。西頭一間是魯迅先生的工作室兼臥室,魯迅自己稱它為綠林書屋,人們把它叫做老虎尾巴,因為它是擴建時展接出來的。東頭一間是魯迅母親的臥室。
老虎尾巴是所有屋子最小的一間,室內放著一個老式的三屜桌。桌上擺著一盞煤油燈,它使我們想起當年還沒有電燈的情景。油燈旁邊放著一個普通的木制筆架,一只裝在硬木盒里的硯臺,還有一個舊馬蹄表和一個煙灰缸。一只蓋碗像不久前剛用過的一樣擺在桌上。桌子一邊是個牛皮紙箱,另一邊是個什物柜。桌前一把藤椅,墻上掛著一幅炭畫和一幅藤野先生像。屋子另一側放著茶幾和木椅,茶幾上方的壁上掛著一幅題字:望崦嵫而勿迫,恐鵜鴃之先鳴。
北房西側的小門,通過后面和室內的陳設,都是極簡樸的。就在這里,魯迅寫出了許多不朽的作品,包括《華蓋集》《華蓋集續編》《野草》三本文集和《彷徨》《朝花夕拾》《墳》中的一部分文章。
魯迅故居,北京這座簡樸的四合院,是人們永遠敬仰的地方。
魯迅故居導游詞 篇15
魯迅故居位于北京阜成門內三條胡同21號,從5月到8月,魯迅先生一直居住在這里。
推開兩扇黑色的院門,穿過短短的門道,眼前就出現一座普普通通的小四合院。院里有兩棵枝葉茂密的白丁香,沐浴著金色的陽光。這是魯迅先生4月5日親手栽種的。
小院里的南房是魯迅接待青年朋友的地方,有時魯迅自己也在這里休息。
東房曾經是女工的住室,以后用來堆雜物。
西房當年是廚房,現在是"故居"管理人員的值班室。
北房有四間。西頭一間是魯迅先生的工作室兼臥室,魯迅自己稱它為"綠林書屋",人們把它叫做"老虎尾巴",因為它是擴建時展接出來的。東頭一間是魯迅母親的臥室。
"老虎尾巴"是所有屋子最小的一間,室內放著一個老式的三屜桌。桌上擺著一盞煤油燈,它使我們想起當年還沒有電燈的情景。油燈旁邊放著一個普通的木制筆架,一只裝在硬木盒里的硯臺,還有一個舊馬蹄表和一個煙灰缸。一只蓋碗像不久前剛用過的一樣擺在桌上。桌子一邊是個牛皮紙箱,另一邊是個什物柜。桌前一把藤椅,墻上掛著一幅炭畫和一幅藤野先生像。屋子另一側放著茶幾和木椅,茶幾上方的壁上掛著一幅題字:"望崦嵫而勿迫,恐鵜鴃之先鳴。"
北房西側的小門,通過后面和室內的陳設,都是極簡樸的。就在這里,魯迅寫出了許多不朽的作品,包括《華蓋集》《華蓋集續編》《野草》三本文集和《彷徨》《朝花夕拾》《墳》中的一部分文章。
魯迅故居,北京這座簡樸的四合院,是人們永遠敬仰的地方。
魯迅故居導游詞 篇16
魯迅是我國的大人物,我夢寐以求都想去去他的家,聽說他的家在紹興,我的求知欲越來越高了,這不,上個星期 的3。8婦女節,我如愿以償了。
一下車,我就直蹦魯迅的故居,一進里面,就是大堂,瞧!他們以前坐過的桌椅還在呢,我跑過去,正準備一屁股做下去,突然,媽咪一把拉住我,對我說:“這不能坐的!”我點點頭。唉聲嘆氣的低下頭。繞過書房,就來到的一個房間。以前他們家的床,蓋過的被子都還在哩!我好想躺上去睡上美美的一覺,可是這里外面圍了欄桿。一抬頭,仿佛空氣里都彌漫著名人的氣息。最后,我們來到百草園,這里種著許多新鮮的蔬菜,還有幾棵以前就有的大樹。那里有口古井被封鎖了,我迫不及待的跑過去往下敲了敲,呀!有垃圾。我十分生氣,心里憤憤不平:魯迅是一個多人好的人啊,他為社會做出了那么大的貢獻,居然有人不尊敬他,太可惡了。
你們有時間也要去那里轉轉哦,記住:不要亂丟垃圾。
魯迅故居導游詞 篇17
魯迅故里導游詞
大家好,這天我們要去魯迅故里參觀游玩,我是你們的導游,將帶領你們度過愉快快樂的一天,大家能夠叫我小黃或黃導。
我們的目的地就快要到了----首先和各位談談魯迅先生。魯迅是我國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文學家,為我國的革命事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而魯迅故里就是魯迅小時候生活過的地方。
好,我們的目的地已經到了。首先來到大門口,我們能夠醒目地看到一塊大石像,上方雕刻著“魯迅故里”四個大字和魯迅的頭像,石像前還有幾個小孩正圍成一個圈的銅像,他們的神態各不相同,活靈活現。遠遠望去,好像在談論對魯迅先生的無限贊揚。
此刻,在我們的左手邊有一塊巨大的石碑,上方印著“民族脊梁”四個燙金大字。這塊石碑是人們為了紀念魯迅先生的豐功偉績專門建造的。
繼續向前走,就來到了三味書屋,這兒是魯迅從12歲開始來壽老先生這兒學習的地方。其中,在學堂中間擺放的是壽老先生的講桌,桌上放著書和一把戒尺,周圍圍著的是學生們的課桌,魯迅的課桌緊挨著墻,在課桌的右下方還端端正正地刻著一個“早”字。關于這個“早”字,還有一個個性的故事呢!
在魯迅小的時候,他們家境日益貧弱,他的父親身患重病。每一天,小魯迅都有要在藥鋪和學校之間來回奔波。一次,魯迅為了給父親抓藥,結果上學遲到了,教書的壽老先生不由分說,一把抓起戒尺在魯迅的手心連打三下。但是,魯迅并沒有因此而痛恨老師,只是默默地在自我的課桌上刻了一個“早”字,以此來告誡自我要珍惜時光。
接下來就來到了百草園。走進百草園,能夠發現那里到處是一片生氣勃勃的景象。雖然那里只種著幾種簡單的綠色植物,但那里卻時魯迅童年時最喜歡玩耍的地方。小時候的魯迅常常在那里捉蛐蛐,爬樹,采野果吃,幾乎每一天都玩得開開心心,不亦樂乎。
我們的參觀這天到此為止,感謝大家的這次參觀,歡迎各位下次再來游玩。
魯迅故居導游詞 篇18
魯迅故居出來,東行數百步,往南走過一座石板橋,從一扇黑漆竹絲門進去,就到了魯迅少年時代讀書的地方——三味書屋。三味書屋是清末紹興城里很有名的私塾,它坐東朝西,原是壽家書房,魯迅12歲開始到這兒讀書,五年多的學習生涯,使他受益匪淺,積累了豐富的文化知識,為日后從事文學創作打下了非常堅實的基矗。
書屋正中懸掛著“三味書屋”的匾額,兩邊柱子上有一副抱對:“至樂無聲唯孝悌;太羹有味是詩書。”都是清朝著名書法家梁同書所寫。何為“三味”,根據壽鏡吾先生的兒子回憶:“讀經味如稻粱,讀史味如肴饌,諸子百家,味如醯醢。”其中醯醢是調味品。匾額下掛著一幅《松鹿圖》,學生每天上學要先對著匾和圖行禮,然后才開始讀書。
當時私塾的教學,老師是坐在中間的這張方桌邊上的高背椅子上,兩旁的椅子則是供來賓歇坐。學生的課桌是自備的,所以看上去參差不一。魯迅的座位在書屋的東北角,這張硬木書桌和椅子是當年魯迅使用過的原物。我們現在還可以看到當年魯迅在桌子右下角親手刻下的“早”字。關于這個“早”字,這里面還有一個小故事。有一次魯迅因家中有事,上學遲到了,受到先生的嚴厲批評,他為了提醒自己,就在書桌上刻下一個“早”字,勉勵和告誡自己今后不可再遲到。
三味書屋的老師名叫壽鏡吾,這是他的畫像。魯迅評價他是“極方正、質樸、博學的人”。壽老先生品行端正,性格耿直,終身以坐館授徒為業,他的為人和治學態度給魯迅留下很深的印象,對魯迅產生很大的影響。
三味書屋后面有一個小園子,園內種有兩株桂花和一株臘梅,當年魯迅和小伙伴常在這一方小天地里玩抓蟋蟀、找脫殼的蟬蛻,看螞蟻背蒼蠅等游戲。
魯迅故居導游詞 篇19
魯迅故里主要由三味書屋、魯迅故居、魯迅紀念館和百草園組成的,我們先來到三味書屋,三味書屋是魯迅小時候讀書的地方,在這里魯迅先生小時候讀書的課桌上,還可以看到一個“早”字,這是先生小時候為了提醒自己上學不遲到刻下的。
這里還有一個后院,書院課程枯燥乏味,當先生講得入神時,學生們就會偷偷到這里玩。
走完三味書屋,我們就來到魯迅故居,故居里有起居室、閨房臥室、少爺室等魯迅以及他的家人的住所,這是先生小時候住的地方。
游好魯迅故居,魯迅紀念館便會展現在我的面前,這里有魯迅先生一生的紀錄和保留下來的書,還有魯迅先生的雕像。魯迅紀念館有二層,大家如果有興趣可以去參觀一下。
百草園是魯迅小時候玩的地方,里面有一棵大樹,小時候的魯迅會在樹下和小伙伴嬉戲,晚上在大樹下乘涼……,著名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這篇文章寫得就是這里的事情。
魯迅故居導游詞 篇20
各位游客好!今天我以小導游的身份,歡迎你們參觀紹興魯迅故里,請大家保管好自己的財物。跟著我一起走進紹興吧——
紹興是座歷史文化名城,從古到今,人杰地靈。我國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魯迅就是一個典型的代表,他原名周樹人,現在我們就來參觀下原汁原味的魯迅故里,主要包括魯迅故居、魯迅紀念館、百草園和三味書屋。
首先,我們參觀的是魯迅出生的地方,兩扇黑油油的石庫臺門里,所有房屋結構保存完好,青磚黑瓦,大都是磚木砌成的,從大廳、書房、藏書室、臥室、客房直到廚房,可以看出魯迅家原來是個書香門弟的大戶人家。
跨出周家老臺門,我們來參觀下魯迅紀念館,這里詳細介紹了魯迅坎坷的人生和他發表的名著,他寫的文章意義深刻,書法優美,圖文并茂。一件件一篇篇,讓我們為他的一生感慨,更為他的“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而感動。
接著,我們來暢游一下魯迅的童年樂園——百草園。精致的籬笆把園子圍了一圈,除了那棵顯眼的參天大樹,其它植物花草依舊蔥郁一片,角落里還有那道泥巴墻,我們似乎還能在這個角落里找尋到魯迅的童年身影。
最后,我們一起去看看魯迅成長的搖籃吧——三味書屋。這里發生過一個小故事:孝順的魯迅因為照顧生病的爹爹,,上學遲到被先生責罵,于是,下定決心在椅子上刻下一個“早”字,時刻提醒自己不要再遲到。正是因為魯迅有著這種頑強的毅力,才成就了后來偉大的革命事業。
我很高興為大家導游紹興魯迅故里,希望你們把紹興的文化和土特產帶給你們的朋友,歡迎下次再來紹興,謝謝大家的觀賞!
魯迅故居導游詞 篇21
親愛的游客們,我很榮幸能做你們的導游。我們即將游覽的是紹興的魯迅故里。游覽時請游客們保管好自我的貴重物品,不要亂扔垃圾,多謝。
紹興是歷史悠久的文化名城之一,有“東方威尼斯”之稱。毛澤東主席曾親筆題下“鑒湖越臺名仕鄉”。其中,魯迅先生就是名仕代表之一。魯迅,原名周樹人,是我國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和革命家。魯迅故里的大門口,有幾個石像,那是魯迅先生和他童年的玩伴。進了大門,首先我們來到的是“魯迅紀念館”。館中有很多魯迅先生的詩篇,其中最有名的是《自嘲》中的詩篇,家喻戶曉的是“冷媒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出了紀念館,就來到“周家老臺門”。那里是魯迅先生的故居,推開兩扇漆黑的大門,魯迅先生的故居在當時是相當氣派、宏偉。灶臺、后院、床鋪、庭院、書桌,一樣不少。原先魯迅先生就出生在這么一個書香門第的大家庭里。下一個游覽的景點是百草園。那里是魯迅先生小時候玩耍的地方。百草園里有一棵很大的皂角樹。此外,就是濃密的小草和一口井。據說,小時候的魯迅先生和伙伴們經常在井上跳上跳下,也會和伙伴們捉知了。那里是他們的樂園。
紹興還有很多美麗的景色,說也說不盡,看也看不完。期望你有時光再慢慢游覽!
魯迅故居導游詞 篇22
魯迅故居位于北京阜成門內三條胡同21號,從5月到8月,魯迅先生一直居住在這里。
推開兩扇黑色的院門,穿過短短的門道,眼前就出現一座普普通通的小四合院。院里有兩棵枝葉茂密的白丁香,沐浴著金色的陽光。這是魯迅先生4月5日親手栽種的。
小院里的南房是魯迅接待青年朋友的地方,有時魯迅自己也在這里休息。
東房曾經是女工的住室,以后用來堆雜物。
西房當年是廚房,現在是“故居”管理人員的值班室。
北房有四間。西頭一間是魯迅先生的工作室兼臥室,魯迅自己稱它為“綠林書屋”,人們把它叫做“老虎尾巴”,因為它是擴建時展接出來的。東頭一間是魯迅母親的臥室。
“老虎尾巴”是所有屋子最小的一間,室內放著一個老式的三屜桌。桌上擺著一盞煤油燈,它使我們想起當年還沒有電燈的情景。油燈旁邊放著一個普通的木制筆架,一只裝在硬木盒里的硯臺,還有一個舊馬蹄表和一個煙灰缸。一只蓋碗像不久前剛用過的一樣擺在桌上。桌子一邊是個牛皮紙箱,另一邊是個什物柜。桌前一把藤椅,墻上掛著一幅炭畫和一幅藤野先生像。屋子另一側放著茶幾和木椅,茶幾上方的壁上掛著一幅題字:“望崦嵫而勿迫,恐鵜鴃之先鳴。”
北房西側的小門,通過后面和室內的陳設,都是極簡樸的。就在這里,魯迅寫出了許多不朽的作品,包括《華蓋集》《華蓋集續編》《野草》三本文集和《彷徨》《朝花夕拾》《墳》中的一部分文章。
魯迅故居,北京這座簡樸的四合院,是人們永遠敬仰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