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名勝古跡導游詞(精選32篇)
天津名勝古跡導游詞 篇1
水高莊園坐落于天津市西青區東淀都市型現代農業核心區內,位于歷史古鎮楊柳青西南部5公里處,距天津市中心20公里,與亞洲最大的玉佛禪寺相鄰。莊園占地面積1500畝,分五個特色園區,即農業風情園區、子牙河風情園區、歡樂谷采摘園區、溫室栽培展示園區、鄉村溫泉休閑園區。
飛虹大橋
子牙河飛虹大橋是景區的主入口,大橋采用西班牙海灣通道橋的設計理念,橋身為鋼琴造型,欄桿裝飾有《在希望的田野上》的五線曲譜,橋面有黑白相間的琴鍵裝飾,橋兩側建有雙層親水平臺,是景區入口處一道靚麗的風景。進入景區為五色祥云廣場,廣場用青、赤、黃、白、黑五色彩石鋪裝,以奧運火炬為造型,象征著東西南北中五方的農耕文明的足跡。以農耕文化為主題的八根圖騰燈柱聳立在廣場兩側,迎接八方游客。-
溫室栽培展示園區
溫室栽培溫室栽培溫室栽培展示園區建有20xx0㎡的智能溫室和40棟二代日光溫室,是園區展示現代農業科技成果和先進栽培管理模式的核心區域。智能溫室引進80多中新奇植物、220多種名特優新品種采國內外先進的無土栽培技術,保持了全年四季常新、常綠、常花、常果,溫室內的南果北種區把游客帶進了南國意境,使游客心曠神怡;二代日光溫室常年生產無公害綠色蔬菜,供游客品嘗采摘。-
子牙河風情園區
游樂場游樂場子牙河風情園區緊扣運河文化、漕運文化和碼頭文化,充分發揮子牙河水域優勢,凸顯水高莊的地域特點,園內建有獨特風韻的食坊、親水平臺、船運碼頭,構成水景休閑、餐飲娛樂的好去處;配置20項大型水上游樂設施,成為青少年水上游樂場。-
葡萄園
葡萄園引進了先進的優良品種和栽培技術,集葡萄采摘、葡萄景觀廊架和葡萄種植園,栽植了鮮食、釀酒20余個優良品種,采取籬架、棚架不同的栽培方式,為游客提供了自由采摘的優越環境;葡萄作坊采取歐式建筑,引進法國的釀酒技術和設備,聘請專業的釀酒大師指導游客自己釀制葡萄酒,讓游客親身體驗葡萄酒的歷史文化。-
魚樂園
魚樂園以田園垂釣為主題,建有釣魚俱樂部、魚樂會所、精品垂釣區、釣魚競賽區。趣味摸魚區等垂釣娛樂項目。釣魚俱樂部可為游客提供各類漁具、餌料,傳播垂釣文化;魚樂會所能夠提供高端接待和專業研討;精品垂釣區建有不同規格的垂釣房,供不同層次的垂釣需求;釣魚競賽區面向大眾,配合各類文化節,舉辦垂釣比賽趣味摸魚區建有各種趣味摸魚池,放有魚、蟹,是兒童嬉水摸魚的歡樂小天地。-
荷花池荷花池荷香園由形狀各異的荷塘通過造型獨特的木橋、芙蓉棧道連接構成,夏季來臨時展現出“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的荷塘景觀,園中建有觀荷榭、蛙鳴場、清香坊、逢春橋、聽香亭等供游客賞花納涼,聽取蛙鳴蟬噪,感受田園風光。-
百花園
百花園百花園百花園以農業傳統植物開花的時節與農時季節有機的結合起來,俗話說“花木管時令,鳥鳴報農時”,為游客展示一個植物物候的神奇景觀。園內植有山楂、晚秋黃梨、桃樹、杏樹、冬棗、李子、核桃、石榴、海棠、東京櫻花、木槿等百余種果樹和花卉,實現了三季有花,四季常綠,春夏看花、夏秋看果的博覽園。-
五谷豐登五谷豐登五谷豐登門是進入景區的標志門,山門繪有楊柳青年畫的典型畫作“五谷·豐登”地面鋪裝有楊柳青版畫圖案,展示出鮮明的地域特色,突出了農業“五谷·豐登”喜慶吉祥。
天津名勝古跡導游詞 篇2
精武門·中華武林園是世界精武之源,也是世界精武之根。精武門·中華武林園已被列入天津市規劃,是天津市20xx年文化旅游產業重點項目。精武門·中華武林園是集國內外武術文化交流、旅游、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影視基地于一體的世界精武文化中心和以武術為主體,集館藏、民俗、文化、武術演練、餐飲、住宿、康療、健身、娛樂、休閑為一體的綜合性特色文化旅游區。精武門·中華武林園的進園大門——精武大門精武門·中華武林園的進園大門——精武大門-歲月滄桑,歷史巨變,轉瞬間辛亥革命已是百年。人們不會忘記一百年前,在偉大的民主革命家孫中山先生的領導下,辛亥革命推翻了腐朽的清王朝政府,結束了兩千多年的封建統治,在中國革命史上寫下的不朽篇章。每當人們重溫起那段歷史,都會為那些為民主革命勝利不惜浴血奮斗、英勇獻身的先輩們肅然起敬!百年后的今天,當“愛國,修身,正義,助人”的精武精神在神州大地和世界各國掀起波瀾、推崇有加時,人們不會忘記在無數先驅中的一員—--武林志士霍元甲,即孫中山先生所大力贊揚的“尚武精神”。
辛亥革命前夕,對霍元甲影響最大的是孫中山和同盟會。懷慶藥棧的掌柜農勁蓀是追隨孫中山的中堅革命者,懷慶藥棧是孫中山設在天津的一個秘密聯絡處。霍元甲結識農勁蓀后即成莫逆之交,接觸了進步思想,并結識了革命組織的最上層人物。,霍元甲在上海創辦精武體操會(現精武體育會),培育革命力量,以適應大規模革命運動和改良軍事的需要。是時,精武會中已有不少同盟會成員,精武會的愛國思想為世人所接受。,孫中山先生參加了精武建會十周年紀念,并為精武紀念特刊《精武本紀》撰寫序文,并題寫了“尚武精神”的橫匾給予鼓勵。
20xx年為紀念這位著名的愛國武術家霍元甲先生逝世一百周年,紀念精武會成立一百周年,為更好的將“愛國,修身,正義,助人”的尚武精神傳播于世界,霍元甲的故鄉,天津市西青區精武鎮小南河村,修建了傳世之作——精武門·中華武林園,以期讓后人永遠緬懷這位我國近代最著名的愛國武術家。霍元甲陵園一角——百米神道霍元甲陵園一角——百米神道精武門·中華武林園規劃占地3880畝,包括精武主題組團、精武民俗文化組團、民俗文化組團、精武總部組團、精武研究教育組團、精武度假組團、生態居住組團等七大部分,計劃總投資達百億億元,分三期工程完成。在20xx年已竣工并投入使用的一期工程包括霍元甲紀念館和陵園。紀念館為太極八卦型三層建筑,全面系統地展示了霍元甲傳奇的一生和世界各精武會創建發展的歷程。陵園在原址上擴建,包括觀武亭、廣場、山門、大殿、碑亭、神道、牌坊、陵墓等,建筑設計以中國傳統文化為背景,按漢代風格“林”制標準建設,深切表達了世人對這位民族英雄的愛戴之情。
百年中國看天津。氣勢恢弘的精武門·中華武林園,全面的記載著霍元甲這位百年前偉大的歷史人物。“愛國、修身、正義、助人”的精武宗旨,已經濃縮為中華民族不屈外辱、自強不息、堅韌不拔的民族氣節,深深融入中華兒女的精神血脈,霍元甲將永遠成為屹立在津沽大地上一座見證歷史的豐碑。
天津名勝古跡導游詞 篇3
重慶市統景風景區位于重慶市渝北區東部御臨河畔,距渝中區65公里。以“統景峽猿”居“巴渝十二景”之首,統攬山、水、林、泉、峽、洞、瀑、天池、小島、古寨、鷹群諸景,被譽為“自然博物館”,歷代文人墨客盛贊為“武陵仙境”。1989年定為省級風景名勝區。
統景的溫泉聞名遐邇,有人冠之“統景溫泉甲天下”的美稱,總投資800余萬元的統景溫泉城,已于1997年5月8日投入使用,該溫泉城占地面積17500平方米,其中圓林式花園9500平方米,房屋建筑面積8000平方米,總體建筑包括露天游泳池、室內情侶池和娛樂區三個部分,泳池的水溫均為30-53度,露天游泳池分兒童和成人游泳池,可同時容納500人,并設有更衣室、淋浴、歌舞廳、休息廳、冷飲廳、理療保健廳等現代化的配套設施。夏日,陽光普照,還可以同時享受溫泉浴和日光浴,冬日,泉暖如湯,仍可令君品味其濃濃春意。整個溫泉城的規模當居西南地區第一位。
十里泛塘河,九曲十八灣。統景峽由溫塘峽、桶進峽、老鷹峽組成,素有“小山峽”之稱。入峽,峭壁青崖綺天而立,兩岸翠竹鋪天蓋嶺,秀色可餐,峽內山重水復,四壁環合若桶、天光水影僅然一線。(峽猿成群結隊,或攀于崖邊或懸于樹尖,或與人嬉戲……您可在此體味人與自然的樂趣,夏日,瀑布高懸,霧繞云崖,氣象萬千,老鷹百十成群,盤旋天際,為一大奇觀。
風景區內溶洞70余處,洞內鐘乳石瑰麗多姿,各具其趣。猴子洞長20__米,洞內石柱林立、充滿野趣;楊家洞螺旋而下,深達105米,洞內石鐘乳密如星辰,螢光閃爍,下感應洞長達437米,洞內陰河潺潺,令人神往。
天津名勝古跡導游詞 篇4
尊敬的先生們,女士們,小朋友們,你們好!我們將要游覽的是壯麗的萬里長城。我是你們的導游。萬里長城是我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在1987年12月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這是中國人的驕傲和自豪
毛爺爺說過:不到長城非好漢。是啊!長城是中國民族的象征,身為中華兒女怎么能不來游覽一番呢。
古時候有孟姜女哭倒長城的動人傳說:勤勞聰明的孟姜女為尋找被官兵捉去修長城的丈夫,千里迢迢來到長城下,經過打聽,卻知丈夫已被活活累死,聽到這晴天霹靂,孟姜女傷心地在長城下一連哭啦三天三夜,只聽轟隆一聲,8百里長城倒下啦。游客們,這是一個多么動人的故事啊!
萬里長城凝結啦千千萬萬勞動人民的血汗。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長城像巨龍盤旋在群山中,那磅礴的氣勢,聞名世界。
我們此時正站八達嶺長城上,踏著腳下的方磚,扶著墻上的條石。單看著數不清的條石,一塊有兩三千斤重,那時沒有火車,汽車,沒有起重機,就靠著無數的肩膀無數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著陡峭的山嶺。游客們,看著這些,我們沒有理由不想起古代修筑長城的勞動人民來。他們的智慧不得不讓我們敬佩!
萬里長城到處都是雄偉壯麗的景象,說也說不盡,下面就請大家慢慢游覽吧!
天津名勝古跡導游詞 篇5
李鄭屋漢墓博物館位于九龍深水埗東京街41號,館內除了展示李鄭屋漢墓外,旁邊還有兩個展覽廳,介紹漢墓的歷史及展示其出土文物。該墓穴是香港政府于1955年興建李鄭屋邨時發現的,從中共發掘出58件文物。從墓磚銘文的字體、內容,以及出土文物等推斷,墓穴建于東漢時期(公元25-220xx年),所埋葬的相信是皇室貴胄。李鄭屋漢墓于1988年被列為受保護的法定古跡。
李鄭屋漢墓博物館除展出從漢墓出土的陶器及青銅器外,還設有“李鄭屋漢墓”和“華南漢文化”兩個展覽,通過文字、圖像、照片、地圖、錄像和模型等輔助展品,介紹漢墓的地理環境、發現經過和墓室結構。 李鄭屋漢墓是1955年政府在李鄭屋村夷平山坡,興建徙置大廈時發現的。從墓室的形制、墓磚銘紋及出土文物等推斷,該墓應建于東漢時期,即公元20xx年至220xx年。1988年李鄭屋漢墓被列為法定古跡,得以永久保存。為了穩定漢墓內部的濕度和溫度,減緩墓室的損耗,墓室不對外開放,但觀眾可以透過裝嵌在羨道門口的玻璃,窺探古墓的內貌。
歷史
1955年于李鄭屋邨發現的漢墓1955年8月,香港政府為應付市民對公共房屋的需求,計劃在李鄭屋村興建徙置大廈。當建筑工人進行夷平山坡時,無意發現了一個東漢墓穴。香港大學中文系系主任林仰山教授(Frederick Sequier Drake,1892-1974)于是帶領學生前往研究發掘。據當年的老街坊回憶,在漢墓正式出土前,曾有建筑工人用外衣包著古物運離現場。參考了林仰山等考古學家評估后,香港市政局加建了鋼筋水泥硬殼,以保護漢墓受風雨侵蝕。漢墓于1957年由香港市政局接管及開放予公眾參觀,墓內的出土文物都陳列在漢墓旁的展覽館內。1988年12月,李鄭屋漢墓被列為香港法定古跡。
由20xx年1月起,為紀念漢墓出土50周年,康樂及文化事務署進行一系列的復修工程,包括在墓室頂部加建一個使用鐵氟龍物料制成的天幕,防止雨水造成的滲漏,減低被侵蝕的機會,耗資達100萬港元。墓室過去都沒有采取過任何措施去保護它,在1970年代香港的教科書所見,當時的墓室外圍亦只是一個長滿草的小山坡。直到1990年代后期,前市政局才在外加建保護設施,并在墓內裝設控制濕度的裝置。今日漢墓的墓室并不對外開放,但是市民可以透過墓室門的玻璃,一睹這個建于東漢時期的墓穴。
天津名勝古跡導游詞 篇6
北回歸線天文廣場規劃十分完善,包含停車場、入口太陽廣場、九大行星戲水區、時光軌跡和綠色隧道、星座區、古天文步道、古天文區、北回歸線太陽館、北回意象標線和歷代標展示區等10大展覽區域。
古天文區設有窺陽管與八字形日晷等古代天文知識儀器,民眾可利用窺陽管運用立竿見影的科學原理看到太陽的位置,而八字形日晷利用影射的位置了解目前的時間,是讓民眾了解昔日古人了解時間的方法;
九大行星戲水區利用行星縮小比例的模型并展出其信息,讓民眾了解九大行星,旁邊的'打水泵更是小朋友的最愛;北回意象標線以省道為界線兩邊分別種植熱帶和亞熱帶的植物,完整呈現北回歸線的天文地理象征;歷代標展示區展出從第一代至第五代的紀念性標志,與現在的第六代地標太陽館相互呼應,讓民眾見證北回歸線地標的歷史發展。
太陽館航天飛機的建筑外觀十分具有現代感,建筑內部則以天文星象為主題作展覽;北回歸線太陽館共有5層樓,1樓是天文教育中心,讓民眾了解基本的天文知識,2樓至3樓則是天文教室,5樓為太陽主題展覽區域,以太陽為展覽主題對于宇宙有更多的介紹,還設有觀景臺和遠眺區,民眾可以在此欣賞到北回歸線天文廣場的優美景色。
北回歸線的地理意義
北回歸線意指太陽在北半球直射距離赤道最遠的位置,大約在北緯23.5度事黃赤交角,每年夏至是太陽直射點在北半球緯度最大的時候,即北半球最熱的時節,同樣在南半球也有一條南回歸線,其地理天文意義是一樣的;
北回歸線是北半球熱帶和溫帶的界線,他的位置是在北緯23.5度正負一度的范圍內變化,目前北回歸線的位置定為23度26分21.448秒,北回歸線經過的地方除了有中國臺灣以外,還有利比亞、阿爾及利亞、孟加拉、阿曼、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沙特阿拉伯、中國大陸、緬甸、印度、埃及、西撒哈拉、巴哈馬和墨西哥等等共十幾個國家和地區。
天津名勝古跡導游詞 篇7
海口開心農場坐落于火山口地質公園南麓儒黃村村口,距離海口市區僅16公里,面朝火山口世界地質公園,背倚生態文明示范村美社村,由三亞熱帶天堂森林公園有限公司投資,是海口及周邊地區唯一一家集菜地采摘、休閑度假、手工體驗為一體的精品農家樂。
開心農場以火山口地區奇特的建筑文化為載體,以火山巖村落豐富的民俗文化為精髓,提供既生態又現代,既淳樸又精致的休閑生活。
開心農場占地約50畝,擁有雙標客房16間、復式0套房16間,農家小院15棟。所有客房均嚴格按照五星級標準建設,并結合農場優美的自然環境,帶給您別樣的居住享受。15棟農家小院擁有各自獨立的主題風格,每棟小院都有兩到三間客房,有客廳、廚房、餐廳及超大陽臺和種滿果蔬的菜園,在統一的標準建設的基礎上,依據主題進行裝潢布置。
開心農場目前擁有的體驗式設施包括:花石間休閑會所、“路過咖啡”吧、開心餐廳(餐位300個,獨立包廂8個)、農家有機菜地、手工體驗作坊、會議室、游泳池、兒童游樂設施、停車場,可為您提供家庭聚餐、休閑下午茶、菜地采摘、手工制豆腐、自行車騎行、游泳、騎馬等互動體驗項目,是您周末休閑、公司拓展、家庭聚會的最佳選擇。
20xx年,開心農場先后獲得“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五星級農莊”評定、全國休閑農業創意精品大賽“設計創意銀獎”、全國休閑農業創意精品大賽中南賽區“園區創意優秀獎”,并被海南省農業廳評為農業重點項目和休閑農業示范點。
天津名勝古跡導游詞 篇8
各位游客朋友:大家上午好!我是頤和園旅行社的導游員,我姓張,大家可以稱我張導。今天就有我來帶領大家共同游覽這個清代的皇家園林——頤和園。希望我的講解能夠令各位滿意,使我們共同度過這一美好的時光。
頤和園共占地290公頃,其中陸地四分之一,水面達到了四分之三。根據皇家園林建園的用途和特點,可將頤和園景區分為政治活動區,帝后生活區和風景游覽區三個部分。這里是世界上造景豐富、建筑集中、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園林。石丈亭,全長728米,共273間。長廊是我國園林中最長的游廊,也稱畫廊。因為在廊中有很多的彩繪,小朋友猜猜,有多少幅?多達14000余幅,而且很少有重復。其人物畫多采用我國的古典文學名著,例如《西游記》《三國演義》《紅樓夢》等,所設計的內容時間跨度很大。
天津名勝古跡導游詞 篇9
各位旅客:
木魚鎮南面六公里處的小當陽村,這是一個很有靈氣的地方,迎面矗立在神農壇對面的絕壁經過長年的風化作用,呈現出了形似奔馬、狀如流云的圖案,更為奇特的是在絕壁上還有一幅栩栩如生的神農氏天然神像,而這卻是在神農壇建成之后才發現的,神農壇景區是由我國著名的書畫家錢紹武先生設計的,于1997年正式建成,是我區第一個也是唯一的一個集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為一體的景點,分為三個部分,分別是古老植物園、千年杉王、神農祭壇,另外還有反映神農風情的晚會可供觀賞。
首先我們來到了古老植物園,這里集中了一批保護和孓遺古老、珍惜、瀕危的植物物種,其中有國家一級保護植物珙桐,二級保護植物連香、香果、銀杏、等27種,在這里大家可以看到許多樹的下面都立了一塊石頭,上面刻著人名和地名,原來這些樹都是被領養了的,當然如果您愿意的話,您在此也可以領養您所喜愛的任一棵沒被領養的樹,這樣您就不僅可以每年收到由這里的工作人員給您寄去的它們的生長情況照片。 我們現在看到的這種樹叫鵝掌秋,它是一種古老的被子植物,大約在一億多年前就在地球上出現了,是我國二級保護植物,葉似馬褂,也稱馬褂樹,花在新葉初展時就已開放,花的形狀酷似世界名花郁金香,因此它的英文名字又叫“中國的郁金香”。
前面的這棵就是銀杏了,它是我國二級保護植物,屬裸子植物,落葉大喬木,被譽為活化石,也曾被我國著名學者郭沫若贊譽為“東方的圣者”和“人文主義有生命的紀念塔”,由于將它的葉片與葉柄對折后形似步履蹣跚的鴨腳,所以也叫鴨腳板樹。 銀杏是雌雄異株,每當春風拂面、丁香吐艷時,銀杏花悄然開放,但這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花,它沒有花瓣只有花粉和胚珠,當風把花粉吹落到胚珠上之后,秋天便會結出果實,其果實是一枚裸露的種子,其外種皮有毒有臭味,只有砸開堅硬的內種皮才可以吃到果仁,果仁雖好卻不宜多吃也不易吃到,往往是一棵銀杏種下數十年后才結果,因此又叫公孫樹。 小小的葉片充滿了詩情畫意,而且能散發出驅蟲的清香,可制作簡易而精美的書簽,古人以美麗的葉片作為傳遞友情的信物。 古代文人如歐陽修等在他們的詩文中都曾提及銀杏,表達了他們的珍愛禮之情。
現在出現在我們眼前的這棵就是國家一級保護植物珙桐,它是一種古老的孑遺植物,在第四紀冰川侵襲之前也曾在地球上繁盛一時,但如今只剩下這僅有的一屬一種了,珙桐愛與名山結緣,在 神農架 、張家界、峨嵋山、梵凈山都能見到它美麗的身影,開花時節滿山潔白,美麗而壯觀,如飛鴿落滿枝頭,因此歐洲人又稱它為“中國的鴿子樹”。 但是在它的拉丁文名字中卻出現了一個外國人的姓氏大衛,這是因為西方植物學家為了紀念在發現珙桐上做出了巨大貢獻的法國神父大衛的。 許多西方植物采集者都把為了尋找這種美麗的樹種作為來華的目的之一,他們因為發現了珙桐而深深的迷戀中國。
“蒼皮溜雨四十圍,黛色參天兩千尺”,杜甫的這首詩也許就是對前面的這棵杉王的最好寫照了,這株鐵堅油杉的樹齡已在千年以上,它歷經滄海風霜,至今仍然巍峨挺拔、昂首云天、枝葉繁茂、蔥蘢勁秀,主桿堅似青銅,古時人們為了祭祀神農求福免災,曾在古杉的基部略加修鑿,供奉神農金像,一時香火鼎盛,后來隨著時間的流逝,鐵尖杉傷口愈合,而金像也被大樹裹在肚里了,古杉雖歷盡劫難,卻保持著盎然生機, 有著頑強的生命力,這是生命之樹是不老的象征。 神樹高36米,胸徑2.047米,胸圍7.5米,材積88立方米,蔽陰面積120平方米,至少六人才可合抱,當代書畫家錢紹武先生稱它為杉王,并撰杉王頌立于樹旁。
現在我們就來到了神農壇景區的核心部分神農祭壇,神農祭壇是專供炎黃子孫緬懷先祖、祭祀神農、祈求神靈賜福的地方。 祭壇分為天壇和地壇,天壇座落于二象抬駝的蒼翠的群山之上,他雙眼微閉似在洞察世間萬物,神像高21米,象征著祖國21世紀蒸蒸日上;寬35米,與高加起來是56米,象征著56個民族的大團結;頭上的兩只牛角是根據傳說中神農氏是牛首人身而設計的,而實際上牛角是古代農耕部落的圖騰;連接天壇和地壇的是草坪和墀階,中間的草坪和兩邊的墀階完全具有我國古代皇家建筑風格,中間是天子所走,兩邊為大臣所走,又有左臣右相之分;在我國古代稱單數為陽數雙數為陰數,九是陽數之首,與天長地久的“久”同音,有天長地久、九九歸一之意,故兩邊的墀階全都是九的倍數,從下至上分別是一九、八九、七九、六九和五九,一共是243步,它分成了五個含九階段,又有九五之尊之意,這說明炎帝神農氏在華夏兒女的心中早已被奉為至尊。 墀階下面是地壇,地壇也是供一般的平民祭祀的,前面設有九鼎八簋、香爐和功德箱,每一個炎黃子孫均可在此祭祀神農、祈福免災。 在這里我們可以看到地壇是外圓內方,這是因為在古時人們對大自然的認識還不是特別清楚的時候認為是天圓地方;在祭壇的中心有五色石,它們分別代表金、木、水、火、土五行;神農老祖不僅遍嘗百草、搭架采藥而使 神農架 得其美名,更為了子孫后代的繁榮昌盛、繼續發展和進步做出了巨大貢獻,在祭壇內有八幅壁畫就標明了炎帝一生為后代留下的功績與財富。
天津名勝古跡導游詞 篇10
西山位于蘇州古城西南40多公里的太湖之中,面積79.8平方公里,是我國淡水湖泊中最大的島嶼。縹緲峰海拔336.6米,為太湖七十二峰之首。登巔俯視太湖,沐日浴月,煙霧無際,美不勝收。 西山因太湖而嫵媚多姿,太湖因西山而豐富多彩。這里山巒起伏,奇石嶙峋,峰回路轉,曲徑通幽,自古就形成了以地帶景,以景抒情的八大美景和七大名勝。主要景點有石公山,太湖大橋,林屋洞,羅漢寺,太湖梅園等。西山土特產豐富,每年西山梅花節更是吸引著眾多游客到訪。
太湖72峰有41峰在西山,最高峰縹緲峰海拔336.6米。山丘上部多灌木疏林和草坡,山丘中部為松樹和闊葉樹混交林,山丘下部為果樹和茶樹。果樹品種有柑橘、楊梅、青梅、批把、桃、李、杏、柿、棗、石榴、櫻桃、葡萄、銀杏、板栗等,南北方干鮮果兼而有之。四季有花,四時有景,太湖西山是名副其實的“花果山”。西山多古樹,1200—1520xx年的柏樹有3株,1020xx年以上的香樟有2株,500—820xx年的香樟有12株,820xx年以上的羅漢松有1株,620xx年以上的紫藤有1株,520xx年以上的桂花有2株,400—520xx年的銀杏有3株,320xx年以上的白皮松有2株。
西山歷史悠久,勝跡眾多。三山島曾出土1萬年前舊石器和古動物化石,把太湖流域的歷史推前到舊石器時代。相傳夏禹來此治水,“三江既入,震澤底定”。吳王夫差偕西施在此消夏賞月。吳越交戰,留下烽燧墩、戰船碼頭等古跡。秦末漢初,“商山四皓”在此避亂隱居。東晉南北朝,佛道盛行,建有三庵十八寺。南宋遺民在此建宅造園,留有古建百余幢。西山是歷代文人雅士游賞之地,唐代白居易、王昌齡、皮日休、陸龜蒙,宋代范仲淹、范成大、蘇舜欽,明代文征明、唐伯虎,清代沈德潛、汪琬等人曾到此數游,寫下優美詩章。
天津名勝古跡導游詞 篇11
神龍峽位于重慶南川區南平鎮內,距離重慶主城區約79公里,距離南川城區23公里。景區幅員面積約20平方公里,原始植被極為豐富,目視所及一片翠綠,是離重慶主城最近、最原始的生態峽谷之一。神龍峽主景區屬典型的“V”字型深切峽谷,兩邊山峰高聳,壁立千仞,氣勢磅礴。峽谷內溪流蜿蜒,清澈透明。魚游淺底,鳥翔空谷,甚是悠然。
景區通過交旅集團和銘嘉集團打造了一系列好耍產品:熱情浪漫的峽谷漂流、獨特的洞穴水幕動畫、深山湖畔打牌下棋、神風輕佛中喝茶聊天、神仙圣境里祈福祭祀、在最美的棧道上有氧健身、在遠離塵囂的龍憩苑別墅式酒店幽居,一切皆為你而存在。
神龍峽在金佛山以西,屬于四川盆地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夏無酷暑,冬有霜雪,具有明顯的季風氣候特點,對林木、竹、藥等植物的生長則是得天獨厚的條件。山體多在海拔1300米以上,神龍峽最高峰豹子嶺為1380米,自然保護區面積約30多平方公里。
南川南平鎮有縣級公路連通景區入口,距離約13公里,途經木渡鎮、神農峽度假村、永安鎮、里隱壩。從里隱壩峽谷入口至九天飛瀑,峽谷長約6公里。
神龍峽谷底海拔高度為680米,高出重慶市區約400多米,谷底林木茂盛,溪流成河;兩側峽壁陡峭,垂直高度平均在600米左右,峽壁險峻;峽谷兩側均為金佛山的第一臺階,海拔高度都在1300米以上,夏季平均溫度在攝氏24度,冬季有霜雪期,雪期最長可達一個多月。
絕壁景觀有歸龍谷魚鱗巖、貓啄大絕壁、神龍洞絕壁、火燒巖懸崖等;瀑布有磨子洞瀑布、飛龍瀑布、碧泉映月瀑布、神龍洞瀑布等;峽谷兩岸植被多為近年生灌木林、刺竹林,植物較為豐富;峽谷最寬處大淌河壩約為100米,最窄處蘇家巖約為10米。
天津名勝古跡導游詞 篇12
水洞溝遺址是三萬年前古人類繁衍生息的圣地。1920年,法國古生物學家德日進、桑志華在這里發現了史前文化遺址,通過發掘,出土了大量石器和動物化石,水洞溝因此而成為我國最早發現舊石器時代的古人類文化遺址,1988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被譽為“中國史前考古的發祥地”。東西方文化交流的見證,具有“世界性”、“唯一性”、“教育性”。
水洞溝遺址記錄了遠古人類繁衍生息,同大自然搏斗的歷史見證,蘊藏著豐富而珍貴的史前資料。它向人們展示了距今三萬年前古人類的生存畫卷,是迄今為止我國在黃河地區唯一經過正式發掘的舊石器時代遺址。80多年來,經過六次考古發掘,在水洞溝出土了三萬多件石器和67件古動物化石。其中構成水洞溝文化基礎的一些石制品、工具及石器制作修理技術,可以和歐洲、西亞、北非的莫斯特、奧瑞納時期人類棲居地的石器相媲美。尤其出土的大量勒瓦婁哇石核,與歐洲相當古老的奧瑞納文化的形狀接近。對這種地區相隔遙遠,文化雷同的現象,外國著名考古專家認為是人類“大距離遷徙的同化影響”。水洞溝遺址所代表的文化,在闡述區域性石器技術傳統的`成因、遠古文化的發掘和變異,以及晚更新人類在東北亞的遷移,擴散和交流具有重要地位,對三萬多年前東西文化的比較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水洞溝地區又是我國北方明代古長城、烽燧、城堡、溝塹、墩臺等軍事防御建筑大觀園。保護區內,蜿蜒東去的長城、高臺聳立的墩堠、古樸神秘的城堡、曲折幽深的溝塹令人目不暇接,令人遙想當年“甲士擁矛馳戰壘,將軍拔劍逐胡兵”的壯烈場面。
水洞溝地處鄂爾多斯臺地南緣,大自然造就的雅丹地貌,使這里充滿了雄渾、奇特的荒谷神韻,經歷了千萬年的風沙雕蝕,這里集中了魔鬼城、臥駝嶺、摩天崖、斷云谷、怪柳溝等二十多處土林奇絕景觀,使人望而生奇,大有地老天荒、曠古玄遠之嘆。
水洞溝是中國最早發掘的舊石器時代文化遺址,被譽為“中國史前考古的發祥地”、“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歷史見證”,被國家列為“最具中華文明意義的百項考古發現”之一。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國家地質公園。榮獲“中國最值得外國人去的50個地方”銀獎。
天津名勝古跡導游詞 篇13
龍華寺是上海地區歷史最久,規模最大的古剎,距今已有1700多年歷史,寺名來源于佛經上彌勒菩薩在龍華樹下成佛的典故。現今龍華寺的殿宇大部分屬清同治、光緒年間的建筑,并保持了宋代伽藍七堂制的格式,依次為彌勒殿、天王殿、大雄寶殿、三圣殿、方丈室和藏經樓。
天王殿側鐘樓高3層,懸有清光緒20xx年鑄造的青龍銅鐘,高約2米,直徑達1.3米,重5噸余,“龍華晚鐘”也是昔日的“滬上八景”之一。藏經樓上收藏著各種版本的大藏經,佛教經籍及各種珍貴文物,其中包括被稱為龍華寺“鎮寺三寶”的明萬歷年間敕賜大藏經718函;范金千葉寶蓮毗盧遮那佛一尊;御賜金印一枚。
一年一度的迎新年龍華撞鐘活動,每年農歷三月三的龍華廟會,至今已三百余年歷史,已成為上海市一個固定的旅游節慶活動。地址:徐匯區龍華路2853號。電話:021-64566085
小貼士
節慶:元旦迎新春撞龍華晚鐘、二月春節進香、四月清明祭陵、(農歷)三月三廟會、(十月)吉祥龍華游、龍華皋鼓。
廟會:傳說農歷三月初三是彌勒化身布袋和尚的涅槃日,龍華寺作為彌勒道場,(農歷)三月三舉行隆重的紀念法會。龍華每年這個時候香火最旺盛,吸引了很多民眾和小商販,形成了熱鬧的廟會。餐飲/住宿/購物龍華素齋頗為有名,每天中午食堂中都大排長龍。交通公交41、44、809、734、933、864、73、87、104、166、軌道三號線(龍漕路站下)。
天津名勝古跡導游詞 篇14
織金古建筑群位于貴州省織金縣。
織金古城,山清水秀,溪澗縱橫,古跡眾多,門類齊全,包括佛寺、道觀、文廟、書院、會館、祠堂、衙署、寶塔、泉井、津梁、古道、民居、店鋪、作坊等方方面面,分布在一座座大理石小山上和流經城內的貫城河畔。
織金古建筑多為倚崖傍洞或瀕水臨泉建造的干欄式吊腳樓。大部建于“改土歸流”之后,僅從康熙五年(1666)至十年(1671),即建有武廟、文廟、斗姥閣、隆興寺、東山寺、財神廟、城隍廟、馬王廟、黑神廟、炎帝廟、地藏寺等10余座。其后屢有修建,形成現在的“四庵”、“四閣”、“四祠”、“八大廟”。
華橋位于城關鎮貫城河中段。原名“奢香橋”。始建于洪武二十一年(1388)。清順治十八年(1661)整修。東西向,跨貫城河。三孔石拱橋,長18米許,寬4.7米,主孔凈跨15.7米,矢高約10米。
東山寺位于城關鎮工業路東端。建于康熙八年(1669),光緒五年(1879)重加修葺。坐東向西。依山就勢而建,由山門、前殿、正殿、鐘鼓樓、觀音閣組成。占地面積約1.5萬平方米,建筑面積約20__平方米。現存山門、前殿、正殿、鐘鼓樓。前殿坐東西向,面闊五間,通闊21.5米,進深三間,通進深8.7米,穿斗式木結構懸山青頂。前帶廊,深2.1米,置斜靠背欄桿。正殿又名梵帝宮。坐東西向,面闊五間,通面闊16.7米,進深三間,通進深7.8米,穿斗式木結構懸山青瓦頂。正殿前左廂為鐘樓,右廂為鼓樓。
回龍庵位于城關鎮清泉路東段南側。建于康熙八年(1669),光緒十三年(1887)擴建、維修。坐北向南。由前殿、后殿、右禪房、左山門、得月樓組成。占地面積約360平方米,建筑面積約240平方米。后殿面闊三間,通面闊10.84米,進深四間,通進深8.51米,前后帶廊,抬梁穿斗混合式懸山青瓦頂。殿內設須彌座神龕。前殿面闊三間,通面闊10.8米,進深四間,通進深8.5米,前后帶廊,抬梁穿斗混合結構懸山青瓦頂。得月樓面闊三間,通面闊8.36米,進深五間,通進深6.24米,帶周圍廊,深約1米。穿斗式木結構重檐歇山頂。
炎帝廟位于城關鎮城南路中段東北側。建于康熙十年(1671)。坐北向南。由大殿、戲樓組成。大殿面闊五間,通面闊19米許,通進深19.5米,穿斗式木結構懸山青瓦頂,前后帶雙步廊,深1.9米。戲樓二層,通面闊9.12米,通進深7.12米,穿斗式木結構歇山青瓦頂。
太平橋位于城關鎮沿河路中段西側。建于康熙年間。東西向,跨貫城河。二孔石拱橋。長28米許,寬13米許,西側主孔凈跨23米許,東側泄洪孔小,上為引橋,矢高8米許。1976年增設大理石浮雕望柱、欄板。
日升橋位于城關鎮沿河路中段西側。建于康熙五十四年(1715),因與下游月華橋共取“日月升華”之義,故名“日升橋”。乾隆十三年(1748)建成,連接東西橋頭,為貫城河上5座橋梁之首,人稱“上水關”。光緒十三年(1887)整修。東西向,跨貫城河。單孔石拱橋。長20米許,寬5米許,凈跨14米許,矢高5米許。
童生橋位于城關鎮沿河路中段。因位于城關鎮北永安門東北河口,故又名“永安橋”。相傳所撥銀兩恐不夠支出,全州童生捐資助建,名“童生橋”。俗稱“下水關”。始建于乾隆十三年(1748),次年(1749)告竣。1962年擴建后更名“重興橋”。東西向,跨貫城河。單孔石拱橋,長25米許,寬7米許,凈跨19米許,矢高12米許。
斗姥閣位于城關鎮沿河路中段南側。建于康熙六年(1667),乾隆十八年(1753)重修。坐東向西。原由閣、左右涼亭、正殿、武侯祠、偏殿等建筑組成。占地面積約300平方米。現存0,三層三重檐六角攢尖青筒瓦頂。一層長方形,面闊11.75米,進深8.15米。二層四邊形,長9.5米,寬6.3米。三層六邊形。撐拱、隔扇門窗、風窗等木雕精湛。
小街龍王廟位于城關鎮城南小街四方井。始建于清初。坐西向東。由山門、大殿、觀音閣組成。占地面積約300平方米,建筑面積約260平方米。大殿面闊三間,通面闊9.8米,進深三間,通進深8米許,抬梁穿斗混合結構懸山青瓦頂,前后雙步廊,前廊深1.82米,后廊深1米許。隔扇門窗。觀音閣,面闊三間,通面闊7.78米,進深三間,通進深6.2米,穿斗式木結構歇山青瓦頂,隔扇門窗。
仲機橋位于三甲白族苗族鄉三甲村東。建于雍正元年(1723)。南北向,跨納弓河。單孔石拱橋,長4米余,寬2.5米,凈跨4米許,矢高2.5米。
財神廟位于城關鎮城北路南段東側。始建于清初,乾隆四十八年(1783)重修。坐北朝南。由山門、兩廂、正殿組成。占地面積約630平方米,建筑面積約400平方米。正殿面闊五間,通面闊20.8米,進深三間,通進深15.5米,通高13.96米。抬梁穿斗混合結構,四層四重檐歇山青瓦頂。東、南、西三面帶廊。隔扇門窗。
南門塔位于城關鎮南3公里。始建于乾隆年間。局部毀于1966年。1997年修復。圓錐體白綿石塔,底徑6米許,通高14米許。
南塔位于城關鎮工業路東端。建于乾隆三十八年(1773)。系“傳臨濟正宗第三十七世存上慧下參和惺老和尚之塔”,為其徒弟性宗、性慈、性忠及徒孫海成、海棠、海興與重孫寂等建。一級鐫刻和惺和尚法兄石靜和尚題詩:“屢次修持莫遠求,內藏納子一比丘。彌陀寶塔三千界,永垂東土萬古流。”
天津名勝古跡導游詞 篇15
遠浦樓坐落在美麗的濱江大道中段,左側距湘江大橋200余米,右側為濱江風景圓林區,因瀟湘八景之一遠浦歸膽而得名。該樓建于20xx年,整體為三層四搌樓閣式。一層周圍設石欄,游人可憑欄遠眺。前后頂層中間位置以及門口懸掛有名人踢寫的“遠浦樓”和“遠浦歸帆”牌匾;前后底層兩邊的圓柱上清代詩詞中關于湘陰的兩句:“五岳惟衡麓,三湘獨此清”。獨具匠心的遠浦樓。在人們面前展現了一幅仿古建筑藝術的壯麗畫卷。
每當夕陽西下,遠浦歸帆的情景就映入人們的眼簾:江河如練,平湖似鏡,柳岸如煙,遠山若黛,江水共長天一色,晚霞與孤鷺齊飛。江湖之上,白帆片片,;櫓聲悠悠,北雁嘎嘎南歸,游人歸心私箭。暮帆千疊,依此泊港,岸上的人們佇立江邊,等待著親人安全歸來。久別重逢之喜悅,捕魚豐收之歡欣,生意有成之欣慰,功名順暢之佳音,構成了一幅人間真真切切的親情圖畫。
喧鬧之后,大江上涌出一輪皓月和滿天星星。湘水如銀,恑燈閃爍,漁火、星光、蓬影、城廊,浮動在無際的碧水之間。這就是自然天成的“遠浦歸帆”圖。
遠浦樓是湘陰人一種精神和理念的體現,她站在歷史與現實的交匯處,展示著絢麗迷人的風采。
天津名勝古跡導游詞 篇16
首陽山位于渭源縣東南34公里的蓮峰鄉享堂溝,海拔在2186-2509米之間,因其列群山之首,陽光先照而得名。
首陽山因商未周初孤竹國(今河北廬龍縣)君之二子伯夷、叔齊相讓嗣君,相偕至周,后聞武王伐紂,叩馬諫陰。因武王不聽,遂憤而不食周粟,西行至首陽山,采薇而食,后餓死于首陽山而成為隴右名山。秦漢在此建縣時就名首陽縣了。
渭源首陽山最早見于莊子所言伯夷、叔齊西至岐陽,見周武王伐殷曰:吾聞古之士,遭治世還避其任,遇亂世不為茍存,今天下暗,周德衰,其并乎周以涂吾身也,不若遜之,以潔吾行二子北至于首陽之山,遂饑餓而死。又東漢-學家曹大家(即班昭)注《幽通賦》說:夷齊餓于首陽山在隴西首陽。
渭源在秦末漢初建縣,就名首陽縣,歸隴西郡管轄,縣以山得名。直到西魏文帝大統十七年(公元551)始改名渭源縣。據此看來,渭源首陽山得名最早,歷史悠久,為夷齊隱居采蕨直至餓死的最確首陽山。
首陽山西北側有石門,因兩座石崖東西對峙,間開一線,形似石門而得名。石門夜月為當地一景。兩崖之間有一水庫,容量500多萬立方米,是一處理想的水上樂園。水庫后面為長十五里的天井峽谷,這里座座陡峭的山崖相對挺立,四山合圍,藍天變成一條細線,人如處井底,其地勢恰似一大鋸解開的板縫,故此當地俗稱解板溝。天井峽山奇水美,恰似仙境,有鬼斧神工的自然造型27處景點。沿十五里天井畫廊,到處充滿著奇、險、壯、絕、清、秀、幽、靜、古、野之情趣。如從縣城向南行直抵天井峽,約有20多公里路程。
天津名勝古跡導游詞 篇17
位于臺北縣萬里鄉緊鄰野柳風光區,在基隆西北方十五公里一處突出海野柳海洋天下中岬角之前,處于得天獨厚的自然海景環抱之中。整年開放的海洋天下,是海內獨一的'海豚演出館,寬大的觀眾席可容納3000人,每到沐日吸引無數旅客前來撫玩。野柳海洋天下著實除了可愛的海豚外,這兒尚有擬虎鯨、海獅演出及不按期進級的外國演出節目,如高空跳水、水上芭蕾、絕技秀等,樣樣出色可期,每場演出約60分鐘
野柳風光區沿岸地理景觀富厚且多變革:單面山、燭狀臺、女王頭、海蝕平臺、海蝕凹壁、海蝕洞等數十種非凡的地形,讓人不禁嘆息造物者的巧奪天工。
野柳海洋天下在野柳的外海有一片潛礁,巖礁中充斥著各式百般的海洋生物,透過游艇的玻璃底,從船艙中可以-海底牧嘗人工魚礁、魚群、珊瑚、海葵、墨魚、蝦、蟹和海膽等生物,五顏六色,美不勝收,讓您不消潛水也可隨便一覽海底的美好景致及風趣的水底生態。
野柳海洋天下擁有全長約100公尺的海底地道水族館,展示近200種的罕有魚類及海洋生物,并不按期進級,是提供親子同樂的最佳課外課本,乃由地下改建為水族館,耗資萬萬元,其展示的內容夸大特有習性及不常見的魚類;而野柳海洋天下的海洋生物標本展示區則有多種貴重海洋哺乳動物與魚類的實體和骨骼標本,極具教誨成果;海豚眷念館-陳列海豚標本,可以望見巨概略型的海豚標本,以及罕有的、號稱海龍的東瀛鬼子深海魚標本,讓人有親臨海底的感受。
海洋天下的招牌演出-海獅絕技演出,聽實在習師的指示,輕便的做著演出,別看海獅身軀渾圓肥厚,水中強壯的技藝,毫不輸其他海洋動物,也是野柳海洋天下中頂熱點的演出,場場爆滿。海洋天下的海豚演出可說是受到大人小孩的喜歡,個中,海豚登陸向觀眾請安,進修各類高難度舉措,脾性馴良、感情精致,是一種極具伶俐且通人道的海洋生物,自水中奔騰而起的海豚,美滿的拋物線,更是動物界中的水上芭蕾,讓人看得目不暇給。
野柳海洋天下的杰出演出,讓很多人有名而來,不單是得當百口巨細、構造集體休閒、旅游的好行止,更是富有教誨意義,讓大伴侶小伴侶都能學到常識,增廣見聞;而共同野柳風光區的人潮,培育了野柳旅游的流行,民宿、飯館等旅游財富也逐漸鼓起,讓公眾能將野柳玩透透。
天津名勝古跡導游詞 篇18
文廟,坐落在文廟路215號,是上海中心城區唯一的儒學圣地,著名的名勝古跡之一。
元代始建的文廟,位于學宮街,1853年(清咸豐三年)上海小刀會起義,在文廟設指揮部,清軍攻陷上海縣城,文廟被炮火所毀。1855年(清咸豐五年)文廟在現址重建,占地17畝。內有欞星門、泮池、三頂橋、大成殿、崇圣祠、明倫堂、尊經閣、魁星閣等建筑;有放生池、荷花池等景點;隙地遍種花木。當時已初具規模,但以后漸趨式微,猶如一顆明珠沉落于灰土之中。
解放后,人民政府撥款重修,并列為文物保護單位。在“文革”期間,又遭到嚴重破壞。但改革開放以后,政府撥款修葺和重建了一批建筑和景點,使文廟初步恢復原貌。
1995年根據“以舊區改造為重點,以道路建設和旅游為先導”的發展戰略,南市區制定了文廟修繕、開發的方案,決定采取整體規劃、分步實施的方法,爭取三年內完成。
文廟修繕開發總體格局分為祭祀線、休閑線和市場線。祭祀線從欞星門、大成門、東西廡房;大成殿及其殿前石平臺至崇圣祠,全部按明、清風格原貌修復。休閑線主要修復魁星閣、明倫堂、放生池、儒學署,新建文曲門、大中門、增設綠地、移植樹木,并在游廊等處設“上海文化名人碑林”,弘揚上海建城700多年來文化名人的業績。市場線:重修尊經閣,開辟花圃、花壇,植樹栽花,并在尊經閣東西新建一條長約70米,高低起伏、寬窄相間的明清建筑風格的上海文廟書刊交易市場街市。另外,文廟沿老道前街、夢花街、學宮街三側破墻建造1-3層與文廟建筑風格一致,且高低錯落有致的用房,開設具有濃厚文化色彩的古玩、書畫軒、古錢幣、郵品等商店。屆時文廟及周圍將充滿傳統民俗文化特色,成為人們游覽的好去處。
天津名勝古跡導游詞 篇19
風情浪漫,椰風海韻醉游人。景色如畫,溫泉奇特,在興隆華僑旅游度假城,利用自然景觀興建亞洲風情園,游客可以在園內了解到印尼,馬來西亞,泰國,越南,新加坡及印度等國家建筑風格。 興隆華僑農場,曾經接待安置過來自世界21個國家和地區的歸國華僑,雖然歸國華僑在這里已經居住20至50年,但他們仍然記得原僑的各種文化,大部分人會說純正的馬來西亞,印泥,泰國及越南等國的語言,保留著東南亞各國的生活方式,習俗。太陽河畔歌聲發,物內桃園在此中。在風情園游客可以領略東南亞的文化,禮儀和飲食文化。欣賞那由印泥歸國華僑及其后裔表演的含有濃郁印泥民族風情的歌舞。游客可以虔誠祭拜泰國的“四面佛”,并有機會品嘗東南亞風味的各種飲食。無論是輕歌慢舞或是狂舞勁歌都可享盡人生。與椰數相映,晶瑩剔透,在燈朦朧夜融融時分更顯醉人魅力。也是椰島東海旅游風景線一顆璀璨的新星。興隆亞洲風情園可說是綠的世界,歌的海洋,美的環境。在那里定會給您的浪漫之旅留下經典回憶
天津名勝古跡導游詞 篇20
香港圓玄學院由該院的董事會主席趙鎮東的叔叔趙聿修等人于1946年創建,位于香港新界荃灣三疊潭。因趙鎮東的父親曾在廣東道教羅浮山入道,所以圓玄學院從道脈上來講與羅浮山有聯系。該院以道、儒、釋三教合一為特色,院名稱“圓玄學”:“圓”意指佛教,“玄”指道教,“學”指儒學。圓玄學院崇奉儒釋道三教圣神,以“弘揚三教、倡行八德”為宗旨,于1956年注冊成為慈善組織,積極推動社會慈善公益及興學育才事業。
圓玄學院為靜修之地,經幾代主席的領導籌劃,道務不斷發展,院內建設亦日見規模,明性堂、三教牌坊、知止樂閑亭、報本堂、愛日亭、三教大殿、八德碑、龍華樓、藏經閣、元辰殿、雅石館、道德經碑一一落成,廟宇殿堂、寶塔經壇莊嚴宏偉,亭臺樓閣、圓池花圃清幽古雅,既為善信祭禱祈禳的宗教場所,也是坊眾旅客游覽的勝地。
1957年,趙聿修道長接任董事會主席。趙道長力倡三教同源,認為“道之大源出于天,天理之賦于人心者為同然之善……明心見性之學,以儒釋道三教感人至深”。1967年,三教大殿開建,1971年建成,殿內供奉釋迦牟尼、老子道君、孔子先師。三教大殿的落成,標志著圓玄學院進入全新的發展階段。
圓玄學院主要建筑三教大殿,分上下二層,上層供奉太上道德天尊、大成至圣;先師、釋迦牟尼,下層供奉六十甲子神像。三教大殿前兩側建有鐘;樓、鼓樓,另有關帝殿、呂祖殿及丹房。前有石牌樓,院內還有雕塑、池塘、花園,辦有素食館,設有骨灰堂等,是港九最大的道場之一。圓玄學院為董事會制。圓玄學院不僅建筑日趨規模,并在計劃進一步擴建,還建有圖書館,藏有三教經典和有關書籍。1985年12月曾組織召開“道教科儀傳統音樂國際研究會議”。對內地辦學和道教宮觀維修極為支持和關心,并在廣州花縣修建了一座規模宏大的圓玄福利中心。
圓玄學院內明性堂供奉有關圣帝君、呂祖先師、觀音菩薩、濟圣-(濟公),大殿樓下元辰殿供奉斗姥元君及太歲列圣。每逢諸神誕期,例行朝賀,禮神祈福。殿內香火鼎盛,善眾參神祝祉,消災延壽,絡繹不絕。院內駐有三教經生,專責打齋建醮、壇場道務。院內還設有靈位及骨灰盦堂。他們每年均舉辦上元燈會、盂蘭法會、下元祈福等法會,禮佛薦祖,消災解厄,禱愿和平。
圓玄學院以“道化教育”為方針,發揚祖國傳統,致力于樹德之業。自20世紀80年代起,他們先后開辦了3所中學、一所小學、5個幼兒園,為適齡學生及兒童提供完善的教育。并經常與國內及海外同道學者,舉行道教學術、科儀、音樂研討會,又與四川大學合辦“中國道教科技史”研究項目,并資助出版《儒道釋博士論文叢書》等三教書刊,發揚國粹。而院內的藏經閣及雅石館,則搜集歷代古典經書、藝術文物,以永留史冊。
天津名勝古跡導游詞 篇21
嘉峪關位于甘肅省嘉峪市,是萬里長城最西邊的關口,歷史上曾被稱為“河西咽喉”。關城附近已建成一座中等工業城市,城區街道敞整潔,城區西北是著名的嘉峪關長城,西南是終年積雪的祁連山,城外四周則是廣漠無邊的戈壁灘。嘉峪關風光壯美,從嘉峪關到酒泉,中間只有20多公里。
嘉峪關長城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嘉峪關南為祁連山,雪峰綿亙千里;北為龍首山、馬鬃山,與祁連山對峙,雄居河西。
嘉峪關的神氣之處就在于一個“關”字。整個關城分為外城、甕城和內稱三層,結構巧妙,可以說固若金湯了。
關城外面還在繼續建造新的長城,這些人造景觀多了,讓后人也無從分辨誰真誰假,不知道是福是禍。而一旁的長城博物館值得一看,里面很多文物和介紹令人耳目一新。
嘉峪關城保留得非常完好,關城建筑非常雄渾。
嘉峪關市區有兩條較繁華的美食街,一條是振興市場,一條是鏡鐵市場,各色面食居多。
嘉峪關旅游資源以嘉峪關關城、魏晉壁畫墓、萬里長城第一墩、懸壁長城、長城博物館、黑山巖畫等最為著名。嘉峪關位于古絲綢之路的中段,是明代萬里長城的西起點。她南依祁連山,北望馬鬃山,長城連接兩山,使嘉峪關雄居東西咽喉要道,成為天下雄關。嘉峪關周圍古跡眾多,名勝林立,敦煌莫高窟、嘉峪關城樓、懸壁長城、七一冰川、魏晉墓等馳名中外,加之當地的夜光杯、大板瓜子、駝絨等土特工藝產品,使嘉峪關又成為重要的旅游勝地。
天津名勝古跡導游詞 篇22
各位朋友:
大家好,說起古典園林,大家都會想起蘇州。然而,200多年前,江淮古城揚州的園林卻要勝過蘇州。早在清朝時曾有人對江南名勝作出過這樣的評價:“杭州以湖山勝,蘇州以市肆勝,揚州以園亭勝。”可見當時江南一帶,揚州是以園林之美而著稱的。早在漢代,揚州就有規模較大的園林式建筑,以后又有創新,到清代時,由于手工業、商業、交通運輸業、鹽業都十分發達,加之乾隆的六次南巡,揚州園林迅速興盛。但歷史上多次遭到兵災戰禍,園林毀壞甚多,現在幸存的僅個園、何國、小盤谷和后冶春園等為數不多的園林了。
【個園的創建歷史及名稱來歷】
朋友們:今天我們游覽的是全國十大名園之一的個園。個園位于揚州市內東關街318號宅后,清嘉慶二十三年(1818年),兩淮鹽總黃玉筠在明代壽藝園的舊址上重建。黃玉筠認為竹本固、心虛、體直、節貞,有君子之風;又因三片竹葉的形狀似“個”字,取清袁枚“月映竹成千個字”的句意命名“個園”。蘇東坡曾說:“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使人俗。”道出了園主人以竹命名的本意。
【造園概況—園林春景】
“揚州以名園勝,名園以疊石勝”。個園就是以竹石為主體,以分峰用石為特色的城市山林。個園的假山采取分峰疊石的手法,運用不同的石頭,表現春夏秋冬四季景色,號稱四季假山,為國內園林惟一孤例。個園的植物以竹為主,與竹最相配的造景材料是各種奇峰異石,像玲透巧的太湖石峰,瘦削嶙嶙的石筍等。竹與石組合在一起,形成園林中很有特色的竹石小景。游客們,現在我們可看到在個園的入口處,造園者就別具匠心地設置了一組竹石小景,開宗明義地點出了這座園林以竹、石為中心的主題。
個園就在黃家邸宅的后面,從住宅中間的小夾弄進入,往左一轉,可以看到一左一右兩個花臺。臺上翠竹亭亭,竹間疊放了參差的松布石筍,遠遠看去,就像剛破土的春筍,縷縷陽光把稀疏竹影映射在園門的墻上,形成“個”字形的花紋圖案,烘托著園門正中的“個園”匾額。那在微風中搖曳的“新筍”又象征著春日山林,這一真一假的竹景,被前面住宅部分的白墻一襯,立于園門兩邊,很有“春山是開篇”的意味。不知游客們是否領略到了春回大地,氣象萬千的感覺。這就是個園著名的四季假山景中的春景。
【園林夏景:宜雨軒—夏山】
欣賞完春景之后,我們再去觀賞一下夏景的風采。那么夏季假山在哪兒呢?從兩座花臺春景中步入園門,迎面便是一座四面廳。廳前有兩個用湖石平疊的花臺。西臺植竹,東臺種桂,因而此廳原先稱為桂花廳,現在匾額上已改名為“宜雨軒”。從廳中朝南而望,到處是綠意盎然,近處是青竹、叢桂。通過圍墻上四個水磨石砌的漏窗及月洞門,還可以看到我們剛才路過的竹石小景。近景遠景既內外有別,又隔而不閉。這種以內外互對互借來增加入園第一景的深度的造園手法,還是個園的獨特之處,可謂別出心裁。
從桂花廳沿著軒廊往西走,經過一片密密的竹林,便來到水池邊上,隔水往北望去,只見藍色的天幕下,巍峨屹立著一座蒼古濃郁、玲政剔透的太湖石假山,山下有石洞,山回首再看假山,在山洞石縫中,廣玉蘭盤根錯節,石階兩旁,雨打芭蕉亭亭玉立。走在其間,只見濃蔭披灑,綠影叢叢,真讓人感到心曠神怡。
【園林秋景:黃山石—秋山】
朋友:如果夏景是以有清新柔美的曲線的太湖石表現秀雅恬靜的意境,那么秋景則以黃山石粗擴豪放的直線表現雄偉闊大的壯觀。因為黃山石既具有北方山嶺之雄,又兼南方山水之秀,因此秋山是個園最富畫意的假山。整座假山,都用懸巖峭壁的安徽黃石灘就,其石有的顏色呈儲黃,有的赤紅如染。
假山主面向西,每當夕陽西下,紅霞映照,色彩極為醒目。在懸崖石隙中,又有松柏傲立,其蒼綠的枝葉與褐黃色的山石恰成對比,宛如一幅秋山圖景。山巔建有四方亭,人在其中,俯瞰四周景觀,往北遠眺綠楊城郭,瘦西湖,平山堂及觀音山諸景又—一招入園內,這也是中國傳統的造園手法之———借景。在我國古代,向有秋日登高遠望的傳統。個園黃山石是全國的制高點,又以重陽登高來渲染秋的主題。
秋山的外形高峻突兀,內部結構復雜。石洞、石臺、石磴、石梁與山中小筑交錯融合在一起,形成一條撲朔迷離的山中立體游覽通道,它不僅有平面的迂回,更有立體的盤曲。游客們,如果您感興趣的話,可以因山而樓,再由樓兩山,慢慢去領略這座設計巧妙、堆疊技法高超的揚州名山——秋山的風采。
【園林冬景:透風漏月軒—漏商】
從黃石假山往南看去,在三盈小樓的西面,有一個幽靜的景區,這區域的主體建筑是一座南北敞達,東西用墻圍閉的小廳,這些建筑給人的感覺好像帶了某些“京味”。請看這些房子,屋角起翹較小,屋面較平緩,造型顯得比較厚重,為什么會這樣呢?原來在清朝盛世,帝王南巡,都要在揚州游玩。揚州鹽商經濟實力雄厚,為了所謂的“迎鑾”,費盡心機來揣摩皇帝的.喜好,因而有不少園林建筑就仿照了北京建筑的款式,漸漸地,揚州園林中有些建筑也帶有了某些“京味”。
這幢叫作“透風漏月”的小廳也不例外。在廳的南面有一座用宣石平疊的花臺,臺上倚著花園的南界墻,又有宣石堆起的小型倚壁假山,這就是冬山。宣石產于安徽的宣城,其色潔白如雪,人們又稱它為雪石。這一景區,原是冬日圍著火爐,邊賞雪邊品茶的地方。為了使假山在不下雪之時仍有雪意,便將宣石山置于南界墻北面的墻下,從廳中望去,臺上小山一色皆白,猶如積雪未消。因為宣石中含有石英,其色雖白,但在陽光下會閃閃發光,如將其置于向陽處,就與賞雪的主題有些相違,冬山背陰,也可見疊山家觀察的仔細了。
宣石山的東側界墻外,便是個園的人口處。為了使冬天的意味更足,造園家在墻上有規律地排列了24個圓洞,組成一幅別具一格的漏窗圖景。每當陣風吹過,這些洞口猶如笛蕭上的音孔,會發出不同的聲響,像是冬天西北風呼叫,以聲來輔助主題意境。更為奧妙的是,通過那幾排透風漏月的圓潤,看到的是春景的翠竹、石筍。不知朋友們有沒有產生“冬去春來”的聯想。
各位朋友:個園的假山概括了所謂“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蒼翠而如滴,秋山明凈而如妝,冬山慘淡而如睡”與“春山宜游,夏山宜看,秋山宜登,冬山宜居”的畫理。園內還有“宜雨軒”、“抱山樓”、“拂云亭”、“住秋閣”、“漏風透月軒”等古建筑。四季假山在這些樓臺亭閣的映襯下,加之古樹名木點綴其間,更顯古樸典雅、幽深雄奇。冬景雖給人以積雪未消的凜冽之感。但靠春景的西墻卻開了兩個圓形的漏窗,只見枝枝翠竹過墻來,又給人們“嚴冬過盡綻春蕾”的深遠意境,整個園景猶如一幅構制巨大的畫卷,構成美的和諧。
個園的主要景觀已經游賞完畢了。在游罷個園后,您會不會有這樣的感嘆:揚州個園,確實是園林中的精華之園。
天津名勝古跡導游詞 篇23
慶陽北石窟寺是甘肅四大石窟之一,位于西峰市東南的茹何和浦河交匯處,距市區25公里,創建于北魏永平二年(公元520xx年),和位于涇川縣東十五華里的南石窟同為北魏涇州刺史奚康生創建。是涇川南石窟寺的姊妹窟,絲路北道上的重要石窟。 北石窟寺背靠青山,面對碧流,在長12米,高20米的赭紅色石崖之上,開鑿著自北魏、西魏、北周、隋、唐、宋、清各代窟龕295個,有大小雕像2125尊,窟龕密集,形如峰房,高二十米,長一百二十米,是隴東地區內容最為豐富的石窟。
石窟分上中下三層,其中以奚康生創建的一百六十五號窟為最大,它是以七佛為內容的大型窟。七佛造像宏偉精湛,莊嚴肅穆,不失北魏造像的光彩和魅力。伴之七佛而雕造的彌勒菩薩、騎像菩薩、手持日月的阿修羅都是富有藝術感染力的成功作品。除此而外,還有240號窟的'北周造像,顯示了敦樸厚重的風度。北石窟寺以唐代窟最多,最有代表性的是建于武則天如意元年(公元692年)的32號窟。
窟內的大小雕像面容豐腴,秀目含情,飄然欲動,姿態動人,堪稱盛唐藝術精品,唐代造像在藝術上達到了新的成就。窟內還保存著隋、唐、宋、金、西夏、元等各代的題記150多則,是研究歷史、書法的珍品。題記確切記載了石窟的開鑿年代,為研究歷代社會生活和發展變化,提供了很有價值的文字資料。這些綿亙千余年的雕刻藝術,凝結著勞動人民的智慧,是古代藝術匠師們辛勤勞動的結晶。為我們留下了豐富的精神財富。
天津名勝古跡導游詞 篇24
光巖位于湛江市西南20公里,湖光鎮北西4公里,歸湛江霞山區管轄。湖光巖國家地質公園包括湖光巖及其北東面的交椅嶺,東 面的湛江江海洋學校,南面到湛江糖廠,西邊以山狗吼至拱橋村為界,北面到南亞熱帶作物研究所,面積約22平方公里。地質公園以火山口及湖周圍的環形火山丘地質遺跡為主。
火山口湖近似園形,東西方向最長1.9公里,南北方向最寬1.4公里,面積約2.30平方公里,分東西兩湖,東湖小,西湖大,湖水水面標高23米,湖底標高1.0米,湖水最大深度22米(1997年3月測)湖水溫度從上到下逐漸降低,由27℃到17℃,湖水水質較好,清澈透明。環形火山丘呈封閉式圍繞火山口湖,海撥高度在40米到90米之間,主要由火山碎屑巖構成,環形火山丘在臨湖一側常形成懸崖陡壁,外側則為平緩的山坡。
距今15萬年前湖光巖火山爆發后,火山口洼地積水成湖。噴發堆積物保存十分完整,噴發物的各種流動構造非常明顯,成巖后受斷裂構造破壞,隨處可見,為研究火山成巖作用,新構造運動提供了充分的依據。湖光巖是目前國內發現的較為典型的“瑪爾湖”,世界上較為罕見,湖光巖瑪爾湖湖底沉積物厚50米,它真實的記錄了地球近代10多萬年以來古氣候、古環境的變化情況,是我國研究瑪爾式火山噴發和瑪爾湖形成機理極好的場所。
天津名勝古跡導游詞 篇25
杜甫是我國歷史上最著名的詩人之一,被人們稱為“詩圣”。杜甫草堂是杜甫的故居,坐落在成都市西郊的浣花溪畔,占地面積24公頃。 杜甫(712—770),安史之亂后于公元759年由甘肅顛沛流離到了成都,靠了友人的幫助在城西浣花溪畔營建了杜甫草堂。他在這里居住了將近4年,寫下了240多首詩篇。《春夜喜雨》、《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等就是在這里寫的。
為了紀念這位偉大的詩人,北宋以來,就有人在詩人故居處建園立祠,供人瞻仰。當年杜甫居住的草堂早已不存在了。現在的杜甫草堂,實際上是后人為紀念杜甫而建的一所優美園林。 杜甫草堂總面積為300畝,其間檐廊結構布局緊湊,位于詩史堂中的銅色杜甫像,恢宏古樸,工部祠堂內供奉有杜甫的泥塑像,栩栩如生,讓人頓生敬慕之情。
草堂內,小橋、流水、梅園、竹林交錯庭中,另有春之梅,夏之荷,秋之菊,冬之蘭可賞,置身其中,讓人可發思古之幽思,又享大自然之浪漫。 杜甫草堂主要建筑自前至后有大廨、詩史堂、柴門、工部祠、'少陵草堂'碑亭等。
天津名勝古跡導游詞 篇26
青城山道教名山,著名旅游景點。古稱天谷山。在都江堰市西南。 因青山四合,狀若城廓,故名。屬邛崍山系,處邛崍山東坡與成 都平原交接處,背靠岷山雪嶺,面向成都平原,山體主要由礫岸 組成,有36峰,最高峰海拔1600余米。為道教第五洞天,全稱洞 天第五寶仙九室之天。
相傳東漢張陵在此后山(即大邑鶴鳴山)結茅,傳五斗米道 ,其子張衡、孫張魯也嗣法于此。晉范長生、隋趙昱及趙冕、唐 杜光庭等相繼來此修道。
有張天師降摩的擲筆槽、試劍石、天師手植銀杏樹、天師池 、唐玄宗手詔碑、唐雕三皇石像、唐鑄飛龍鐵鼎、杜光庭讀書臺 、唐薛昌丹井、五代天師像、明代木雕門屏等文物遺跡。
歷代宮觀林立,至今尚存遺跡38處。現存主要宮觀有建福宮 、天師洞、朝陽洞、祖師殿、上清宮、圓明宮、玉清宮等,其中 天師洞和祖師殿為道教全國重點宮觀。
明代,青城山道教屬正一道,明末趨于衰落,清唐熙時武當 山全真龍門派道士士陳清覺來此山傳道,從比屬全真龍門派碧洞 宗,至今已傳13代,有36峰、8大洞、72小洞、108處勝景之說, 以“青城天下幽”著稱,北宋王小波、李順起義曾以青城后山為 根據地,并存明末張獻忠起義部隊駐扎的遺跡。
天津名勝古跡導游詞 篇27
你們好!我是你們這次華山之旅的導游,我叫顧詩吟。我將帶你們一起去游覽這美麗的華山風光。我先給大家介紹一下華山吧。華山,是《自然文化遺產名錄》里的一處勝景,還是國家級景區哦!
我們現在到的地方是玉泉院,關于這里有一個故事。唐朝的金仙公主在山上鎮岳宮玉井中洗頭時,一不小心將玉簪子掉進了水中。回到玉泉院后,用泉水洗手時,發現了玉簪子,就知道這個玉泉眼與玉井相通。于是給這個泉取名為玉泉,玉泉院也因此得名。
這里就是華山最為有名的地方-長空棧道。你們腳踩的地方僅僅能容下一個腳掌。腰上的鐵鏈可以保護你們,所以不要怕。各位上去吧。
走完長空棧道,就來到了沉香劈山處。這里也有一個傳說。三圣母和一個凡間男子相愛并結了婚。由于犯了天條,她哥哥二神將三圣母壓在了華山下。生了個孩子叫沉香。十年后沉香知道真相與二神大戰,在眾神的幫助下打敗了二神,救出了母親。
這兒,就是鷂子翻身,各位游客注意安全,在這兒休息一下吧!
華山的`美麗風景太多了,今天看不完。明天再接著游覽吧。
天津名勝古跡導游詞 篇28
北回歸線天文廣場籌劃異常完美,包括停車場、進口太陽廣場、九大行星戲水區、年華軌跡和綠色地道、星座區、古天文步道、古天文區、北回歸線太陽館、北回意象標線和歷代標展示區等10大展覽地區。
古天文區設有窺陽管與八字形日晷等古代天文常識儀器,公眾可操作窺陽管運用立竿見影的科學道理看到太陽的位置,而八字形日晷操作影射的位置相識今朝的時刻,是讓公眾相識舊日昔人相識時刻的要領;
九大行星戲水區操作行星縮小比例的模子并展出其信息,讓公眾相識九大行星,旁邊的吊水泵更是小伴侶的最愛;
北回意象標線以省道為界限雙方別離栽培熱帶和亞熱帶的植物,完備泛起北回歸線的天文地理象征;
歷代標展示區展出從第一代至第五代的'眷念性符號,與此刻的第六代地標太陽館彼此呼應,讓公眾見證北回歸線地標的汗青成長。
太陽館
航天飛機的構筑外面異常具有當代感,構筑內部則以天文星象為主題作展覽;北回歸線太陽館共有5層樓,1樓是天文教誨中心,讓公眾相識根基的天文常識,2樓至3樓則是天文講堂,5樓為太陽主題展覽地區,以太陽為展覽主題對付宇宙有更多的先容,還設有觀景臺和遠眺區,公眾可以在此瀏覽到北回歸線天文廣場的美妙景致。
北回歸線的地理意義
北回歸線意指太陽在北半球直射間隔赤道最遠的位置,約莫在北緯23。5度事黃赤交角,每年夏至是太陽直射點在北半球緯度最大的時辰,即北半球最熱的時節,同樣在南半球也有一條南回歸線,其地理天文意義是一樣的;
北回歸線是北半球熱帶和溫帶的界限,他的位置是在北緯23。5度正負一度的范疇內變革,今朝北回歸線的位置定為23度26分21。448秒,北回歸線顛末的處所除了有兩岸以外,尚有利比亞、阿爾及利亞、孟加拉、阿曼、阿拉伯連系大公國、沙特阿拉伯、中國大陸、緬甸、印度、埃及、西撒哈拉、巴哈馬和墨西哥等等共十幾個國度和地域。
天津名勝古跡導游詞 篇29
虎跳峽,納西語稱“撫魯阿倉過”,撫魯為銀石山,阿倉過為阿倉峽,全稱為銀石阿倉峽。它位于青藏高原、云貴高原的銜接部及滇西北橫斷山和滇東高原區兩個地貌形態組合區域交界地帶。
虎跳峽是世界上落差最大的峽谷。峽長17公里,谷地海拔1800米,江面落差200多米。有18個險灘,兩岸雪山峭壁筆立于江面之上3000多米。整個阿倉虎跳峽分為上虎跳、中虎跳、下虎跳三段,迂回道路25公里。各段江面奇窄,北岸只容一個單行的山道旁,飛瀑直瀉,巨石橫生。
天津名勝古跡導游詞 篇30
九寨溝在四川省南坪縣城西45千米處,與甘肅省相接,因有九座藏族村居于其中而得名。九寨溝呈人字形,主溝叫樹正溝,呈南北延伸,南高北低,向北開口,其上有兩條支溝,東名則查哇溝,西名日則溝。溝谷總長約50千米。其自然風景點都集中在溝兩側。
九寨溝以原始的生態環境,一塵不染的清新空氣和雪山、森林、湖泊組合成神妙、奇幻、幽美的自然風光,顯現“自然的美,美的自然”,被譽為“童話世界”、“人間仙境”。九寨溝的高峰、彩林、翠海、疊瀑和藏族風情被稱為“五絕”。 溝內串珠式的分布著108個大大小小形狀各異的海子,雖深過數十米,但可直視海底。因水中植物種類和湖底沉積物不同,水色各異,漣漪多彩,晨曦或夕陽下,海中之倒影,更加明凈真切,步移景異,妙趣無限。
九寨溝既是自然保護區,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又是世界人類自然遺產。這里保存著具有原始風貌的自然景色,有著自己的特殊景觀。
九寨溝景區面積62平方公里,現游覽區面積50平方公里,以三溝一百一十八海為代表,包括五灘十二瀑,十流數十泉等水景為主景,與九寨十二峰聯合組成高山河谷自然景觀。九寨溝景觀分布在成Y型的樹正、日則、則查洼3條主溝內,總長50余公里。主要有樹正景區,長75公里,有盆景灘、樹正群海、樹正瀑布、雙龍海、火花海、臥龍海等景點組成;日則溝景區,有諾日朗、珍珠灘、高瀑布三大瀑布,有鏡海、熊貓海、芳草海、天鵝海、劍巖、原始森林、懸泉、五花海等景點;則查洼溝景區,有長75公里的長海和五彩池等景點;扎如景區,有魔鬼巖、扎如寺等景點。
天津名勝古跡導游詞 篇31
開陽南江大峽谷,距貴陽市六十余公里,以氣勢宏大的喀斯特峽谷風光和類型多樣、姿態萬千的瀑布群落為特色,是美學價值和科學價值都很高的風景區。
峽谷全長四十多公里,最深處達三百九十八米,經科學考察結果顯示:南江峽谷地層古老,河谷深切,為典型的低中山峽谷地貌景觀,十分壯麗優美。峽谷內有自然景觀八十余處,各種姿態瀑布四十多條,最高落差達二百五十余米。
景區現已開發十八點四公里,旅游者可順江在碧玉般的江水中進行驚險刺激的漂流,也可漫步于峭壁棧道,還可穿越典型的喀斯特原始森林。峭壁上有藏酋猴、獼猴,河中鴛鴦、野鴨暢游,魚兒成群可見,江上魚鷹白鷺小鳥飛翔,野趣盎然。
南江大峽谷已具備了建立生態旅游示范區豐富的自然資源,每晚的民族歌舞讓你流連忘返,天然泉水游泳池、惟妙惟肖的釋伽牟尼佛彌勒佛以及忽隱忽現眾多佛像構成的萬佛山,戶外燒烤,跨江溜索更讓您心曠神怡,開心盡興.
南江大峽谷,典型的喀斯特原始森林不僅造就了石上森林、樹抱石等景觀,也使景區落目皆綠、空氣清新,兩岸瀑布或大或小,或高或低,為大峽谷錦上添花。陡峭的大峽谷更讓南江陡添一份豪氣。峽谷深處的千米棧道可謂全國之最,人行其中可謂觀潤眼景,飲山泉水、吸清新氣、沐森林浴、登健身山、聽蟲鳥鳴,心曠神怡,疑是仙人。難怪著名的地理環保專家香港大學吳祖南教授游后稱之為“貴州的香格里拉”。
天津名勝古跡導游詞 篇32
主教山小堂建于澳門半島最高點之一的西望洋山上,是一座向航海者的保護神祈禱的小教堂,建造這座教堂的原因是由于當時執行去日本航線的葡萄牙航海者在海上與荷蘭海盜船相遇,卻未受傷害,深信是神靈保佑,許下建堂諾言以謝神思。 看點
每年圣母花地瑪出游從圣母玫瑰堂出發,最后到達主教山小堂,上百名的信徒沿途唱圣詩、念禱文跟隨,好不熱鬧。 介紹
主教山小堂又稱海崖圣母小堂,1620xx年建于炮臺旁,殿堂簡樸,山徑迂回,供在澳葡兵彌撒祈禱之用。1892年附近古堡拆除后,圣母堂得以逐步擴大,1835年重建后成為今天宏偉之規模。教堂建筑以高聳的門樓為主體,三角形的屋頂上站立著圣母塑像,教堂右則為鐘樓,鐘樓高聳入云,十分莊嚴肅穆。教堂左則為1935年加建的主教府。
教堂前是一片寬廣平臺,平臺盡處豎立一尊大理石雕刻而成的圣母像,圣母雙手合十,貌甚慈祥,面臨大海。平臺下有一路德圣母巖洞,循左右環抱之石階而下,即達洞前。巖洞前的空地上有一塊刻有葡文的古銅墓碑,是二十世紀初天主教澳門主教埋骨之處。2月18日,約翰鮑連那主教逝世,葬于此。洞內巖石嶙峋,中開拱門,內立圣母像,象征古時圣母在法國路德城內,當眾顯靈的情景。其間正置祭壇,洞前有鐵柵圍繞,地上設有多排低矮的長石板,供教徒跪拜,懺悔。
教堂四周花徑通幽,古樹濃蔭,建筑端麗,環境優美,更可居高臨下,環視南西灣和中國大陸珠海市灣仔的風光,成為中外游客喜到的熱門觀光點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