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陜西大明宮遺址的導游詞(通用19篇)
關于陜西大明宮遺址的導游詞 篇1
各位游客朋友們:
大家好!
唐大明宮是東方園林建筑藝術的杰出代表,被譽為絲綢之路的東方圣殿。大明宮遺址是1961年國務院首批公布的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國際古遺址理事會確定的具有世界意義的重大遺址保護工程,是絲綢之路整體申請世界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
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是西安城市建設、大遺址保護和改善民生的重點工程,西安的“城市中央公園”,使大明宮遺址區保護成為帶動西安率先發展、均衡發展、科學發展的城市增長極,成為西安未來城市發展的生態基礎、最重要的人文象征,并成為世界文明古都的重要支撐,進一步提升西安的城市特色。
大明宮遺址作為盛唐文化的重要載體,是西安城市發展史上一個重要文化符號,保護好大明宮遺址就是保護盛唐文化,傳承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
大明宮的范圍很大,東西1.5千米,南北2.5千米,略呈楔形,共有11座城門。大明宮正門名丹鳳門,正殿為含元殿。含元殿以北有宣政殿,宣政殿左右有中書、門下二省,及弘文、史二館。此外,有別殿、亭、觀等30余所。自高宗咸亨元年以后,大明宮成為朝政活動的中心。
含元殿是當時唐長安城內最宏偉的建筑。殿前東西兩側有翔鸞、棲鳳二閣和通往平地的龍尾道。實測殿夯土臺基高3米多,東西長75.9米,南北寬42.3米。在臺基東西兩旁各有一條廊道遺跡,分別伸向東邊的翔鸞和西邊的棲鳳二閣。麟德殿大約建于唐高宗麟德年間,故以“麟德”命名。其位置在大明宮北部太液池之西的高地上,是皇帝召見貴族親信、接見外國使臣和舉行盛大宴會的地方。實測殿址南北長130多米,東西寬70余米。
關于陜西大明宮遺址的導游詞 篇2
親愛的游客朋友們,大家好!
我是您此次的導游講解_____。今天由我來帶領大家游覽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是在唐代大明宮遺址的基礎上建設的,是中國首批國家級考古遺址公園。現存遺址36處,其中地面顯現遺址6處。總占地3.5平方公里,是北京明清故宮的4.5倍,于20xx年10月1日盛大開園。
大明宮是中國歷史上的鼎盛時期——唐王朝的皇宮。始建于唐太宗貞觀八年(公元634年),建成于唐高宗龍朔三年(公元663年),最后因為兵火戰亂毀于公元920xx年,存世270年。
大明宮是一組宏大的皇宮建筑,與秦阿房宮、西漢長樂宮、未央宮并稱為中國四大古宮殿群,是古代最壯麗的古建筑群;它也是燦爛輝煌的唐政治及文化的中心,唐代21位皇帝中17位都曾在此朝寢;它見證了貞觀之治、開元盛世、安史之亂、黃巢起義等歷史事件。我們今天的參觀,就是一次唐代歷史和文化的體驗。我首先介紹大明宮的正門丹鳳門。
丹鳳門
丹鳳門是大明宮的正南門,共有五個門道,上面建有高大的門樓。丹鳳門的名稱,除短暫時間叫過明鳳門外,其余時間都叫丹鳳門。丹是紅色,代表熱烈、興旺,而鳳是中國神話傳說中的神鳥,曾被歷史上很多部族甚至王朝用作圖騰。丹鳳合起來就是紅色的鳳凰,代表的是大吉大利、大祥大瑞。
丹鳳門為古代城門中最高等級五門道制的杰出代表,北對大明宮的正殿含元殿,南邊是長安城中南北向最寬的、達184米的丹鳳門大街。丹鳳門的五個門道,每個門道的寬是8.5米,比現在天安門的門道都要寬。門道中設有石門檻,這些石門檻上刻有石槽,兩道石槽間的距離是1.36米,只有兩輪間距離與它相吻合的車輛才能通過,而不相符的車輛就會被門檻拒之門外。這種強制要求車輛輪距一致的規定從秦始皇時期就有了,也就是我們熟知的“車同軌”。應該強調的是,當時全國的車輪距都是一樣的,車軌符合標準就可以暢行天下,而如果不符合規定的輪距,那就一個門檻都過不去,寸步難行,這種“車同軌”顯示了一個統一大國的政治權威。五個門道總計達51米多,與長安城的正南門明德門一致,是唐長安城僅有的兩座五門道的大城門。丹鳳門門闕墩臺總長74.5米,南北寬33米,它的建筑規格之高、規模之大,都創下中國古代皇宮的宮門之最。丹鳳門內有登城的馬道,寬3.5米、長54米,不僅人與馬,就是車輛也可沿馬道駛上門樓。20xx年對該遺址進行考古發掘,發掘出的殘存門址包括墩臺、門道、隔墻、馬道、城墻等部分,而我們現在看到的宏偉建筑,是根據復原研究和模擬設計而構筑的保護性展廳。也就是說,我們現在看到的是采用現代技術修建的遺址保護大廳,它將真正的遺址罩在大廳內。大廳內丹鳳門遺址博物館,是三層框架結構,內部空間用于保護和展示丹鳳門遺址。為了達到既保護遺址又不影響參觀視線的目的,博物館的建筑結構距離遺址的邊沿約為60厘米,博物館外墻的色彩全部選用淡土黃色,為的就是要使這座建筑既能體現唐代皇宮正門的形制、尺度、建筑特色和宏偉端莊的風格氣派,又有別于其它仿古建筑。
丹鳳門是一個交通通道,也就是我們通常概念中的門,這個門是皇帝進出大明宮的主要通道,由正中的門洞進出;其它官員只能由兩側的門洞通行,右進左出,這種辦法是貞觀時的名臣馬周制定的,而直到今天,我們的交通規則還是沿用這種“靠右前行”的辦法。丹鳳門不僅僅是交通通道,更是唐代最高統治者與民眾溝通的最佳場所,甚至可以說是唯一的場所。每逢頒布赦令、登基大典、重大宴會、獻俘等活動時,皇帝會出現在門樓上,供萬民瞻仰,山呼萬歲。史書記載,每逢皇帝宣赦也就是宣布大赦的時候,丹鳳門前一側就立一根高桿,上面懸一只金雞,另一側放一面大鼓,百姓聚集在門前廣場上,待皇帝登樓,而被赦免的囚犯在鼓聲中引至門前,赦令宣讀完畢后就當場釋放,唐人楊巨源有詩道:“丹鳳樓前歌九奏,金雞桿下鼓千聲”,說的就是宣赦;此外,皇帝發布改元之類需要向全民公布的詔令,也一般都在丹鳳門上;唐玄宗還曾兩次在丹鳳門門樓上舉行宴會,招待突厥首領和使節。這樣,丹鳳門就兼有觀禮臺、檢閱臺、受降臺、宴會廳的功能,其影響力是其它的宮門根本無法比擬的。我這樣說您就該知道結論了:丹鳳門在唐代的作用,就類似于今天的北京天安門,或者說,丹鳳門就是唐代的天安門!
游客服務中心(3D影院)
游客服務中心是由法國雅克—費爾葉建筑設計公司嚴格按照5A級景區標準設計的,是園區內的綜合旅游服務區。說起法國的雅克—費爾葉公司,您可能不是非常了解,但是提到上海世博會的法國館,您一定不會陌生,法國館就是由雅克—費爾葉建筑設計公司設計的。
游客服務中心分為南、北兩區。南區內設有售票處、導游聯絡處、物品租賃寄存處、醫務室以及游客休息廳;在這里您可以了解到園區概況、獲得旅游信息,租賃寄存物品以及使用便民服務設施。大廳內還設有三個沙盤,分別展現唐代大明宮的復原模型、遺址公園所占區域拆遷前的面貌以及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的現狀模型,使您在進入園區前就能夠對大明宮的過去及現在有所了解,也為接下來的游程做好充分準備。北邊區域是影院區,這里有西北地區首家IMAX 3D巨幕影院,您可以憑手中門票觀看中國首部IMAX3D故事片——《大明宮傳奇》。這部重金打造的影片,首次全程使用IMAX3D攝影機拍攝,據說,全球能夠操作這種機器的人,不超過10人,金鐵木導演通過一段考古發現引發的傳奇愛情故事,將您帶回一千多年前的唐朝大明宮,讓您領略大唐盛世和發生在長安的中外文化交流盛況。2號廳會循環播放園區導覽片,方便您根據個人興趣愛好合理安排游覽路線。IMAX廳可容納300人,屏幕尺寸16*19米,每半點播放,片長35分鐘。1號廳為3D廳。2號廳觀看不需要門票。
首先我們來看一看大明宮在拆遷改造之前是什么樣子的。
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所處的地區被西安人稱為道北,因為這里位于隴海鐵路以北而得名。1935年,隴海鐵路的建成通車,給西安經濟發展帶來了活力,但是,抗日戰爭中黃河決堤,大量災民沿鐵路線逃難到這里,使得道北地區一夜之間棚戶林立、變成西安最大的貧民窟。
在解放后的規劃建設中,西安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城東、城西、城南都是舊貌換新顏,惟獨北門外在半個多世紀以來一直沒有大的發展變化。全西安市棚戶區面積300多萬平方米,而道北一帶就占有200多萬平方米,是總數的三分之二。在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建設前,改造范圍內有88家企事業單位、6個城中村、350萬平方米房屋,居住有2.5萬戶共10萬余人。這里居民生活質量水平普遍偏低,戶均住房僅20多平方米,衛生及治安環境較差,這一狀況與西安文明古都的形象極不協調,而且頻繁的人類活動對大明宮遺址的保護,也增加了很多困難。
20xx年10月,按照國家“”大遺址保護總體規劃,經西安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國家級文化產業示范區——西安曲江新區,全面承擔了大明宮遺址區保護改造項目的規劃建設。以“整體拆遷,整體建設”為保障,以改善區域人民生活水平、提升城市品質為宗旨,努力建設人文、活力、和諧西安的示范新區。
隨著大明宮遺址保護項目的啟動,公園范圍內原來生活的10萬余人先后遷出,對他們進行了妥善安置,創造了西安舊城改造史上的一個奇跡。
如今,以前低矮破舊的棚戶區已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中國第一個國家級大遺址公園——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
御道廣場
觀看完電影,我們眼前開闊的場地就是唐代大明宮的御道廣場。御道是中國古代宮殿建筑中門進入主殿的通道,是皇帝進出入宮城的專用通道,連皇太子也不敢橫行。據說漢成帝為太子時,元帝急招他入宮,住在桂宮(未央宮北)的成帝,出龍樓門之后,由于不敢橫行御道上,一直向西繞到直城門,才進入未央宮。大明宮御道從丹鳳門的中間門道一直向北延伸至三大主殿前。御道的存在意義遠遠大于它的使用價值,一般并不常用,只是在舉行重要的禮儀活動時才派上用場。
御道廣場也就是大明宮的“殿庭”,是皇帝舉行大典、閱兵、接見外國使臣的開闊場所。史書記載:含元殿南去丹鳳門四百余步(約588米),東西廣五百步(約735米)。現在御道廣場的長度和寬度都要比唐代略短,根據國家文物局批準的《西安大明宮國家遺址保護展示示范區暨遺址公園總體規劃》,確定“御道”是一個南北長630米,寬390米的中軸對稱區域。我們通過對御道歷史形制的恢復,為您展現恢弘、莊嚴、肅穆的歷史氛圍。
今天的御道廣場在白天和夜晚完全是兩種不同的風格,白天莊嚴大氣,晚上有照明系統的配備,這里就有一番溫婉的感覺。廣場兩側的門形建筑就是主要照明設備,我們引進西門子的最新照明技術——二級反光板,這樣的燈光既明亮又柔和,不會刺激游客的眼睛,同時,廣場上散布著5400多個LED彩燈,不停地變換色彩,簡潔而不單調。
簡單介紹了御道廣場的主要情況,我們現在來到了龍首渠和金水橋前。龍首渠是為大明宮供水的主要水源,取水點是在浐河中游;龍首渠上架有三座橋梁,正對含元殿的是御橋,專供皇帝通行,而東西兩側的就是供百官上朝的上馬橋。這三座橋又都叫金水橋,意思就是最高等級的橋。這一專稱一直保留到后代,所以,今天北京天安門前的五座橋也都叫金水橋。
含元殿
過了金水橋,我們已來到了含元殿前。史籍有載,含元殿建成于龍朔三年(公元663年)。四月二十三日即含元殿建成當日,唐高宗曾親臨視察。含元殿自建成起就成為都城長安的標志性建筑,不僅稱著當時而且享譽后世。宮名謂之“含元”,與中國古代六經之首的《周易》有關。唐代著名文人李華在其《含元殿賦》中寫道:“含元建名,《易》乾坤之說,曰含弘光大,又曰元亨利貞,括萬象以為尊。”“含元”象征萬象之尊,含元殿至尊無上的地位也可見一斑。含元殿在武則天時曾改名為“大明殿”,唐中宗即位后又恢復其舊稱。
含元殿是大明宮的正殿,它修建在龍首原的最高點上。我們現在看到的含元殿遺址,從東往西為77米長、從南往北有43米寬,而再加上棲鳳、翔鸞兩閣,東西就有150米長,在翔鸞、棲鳳的前側方30米,又有東西朝堂,是百官侯朝的場合。東西朝堂規模也很宏大,顯示出一種盛世強國的氣魄;而在朝堂再向外,是左右金吾仗院,這是大明宮的衛隊和儀仗隊的駐地。
這么大的面積,如果說具體點,就是含元殿為十一間大殿,比今天北京故宮的正殿太和殿面積大四分之一,但含元殿與棲鳳、翔鸞兩閣是連在一起的,算面積必須要合起來算,如此一來,含元殿的總面積就相當于北京故宮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的總和!(三大殿的面積為:太和殿約1950平方米,中和殿580米,保和殿1240米)太和殿與遼寧義縣奉國寺大殿、山西大同華嚴寺大殿、北京十三陵中長陵的稜恩殿,并稱為當今最大的四座土木結構建筑,但含元殿比它們中的任何一座都大得多,可見它是如何的宏偉!含元殿殿基高出地面15.6米,差不多有今天的五層樓高;它由主殿和兩側的翔鸞、棲鳳兩閣組成,兩閣與主殿之間有廊道相連,而殿前還有供大臣登殿的龍尾道。由于龍尾道又高又長,人沿著龍尾道盤旋而上還真要費一點力氣。晚唐時,有一位大臣上朝,但他年事已高,等他登上臺階進入殿內,已經是氣喘吁吁。但此時正好趕上皇帝在發布詔書。他只顧上喘氣,卻聽錯了詔書的兩個字,后來被罰一季俸,也就是被扣了三個月的工資。這位大臣是誰呢?就是中國著名書法家柳公權!這件事聽起來有些幽默,但這也反映了唐朝一方面要嚴肅朝堂紀律,連柳公權這樣德高望重的大臣都不放過,而另一方面僅僅罰俸,也是用寬松的辦法處理矛盾;此外,這也反映了含元殿的高,高到讓人登殿會大喘氣的程度,對比之下它確實是已知中國古代宮殿中最高的一座。
我們登上含元殿遺址,但準確的說,我們登上的是罩在遺址外面的保護層。這個保護層就是在原來的夯土遺址外面,加一層土或磚,而樣子又同原來的遺址一樣,這種辦法叫做保護性復原,既達到保護文物的目的,又能供人參觀,是我國首創的古遺址保護辦法。我們現在看到的工程,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日本和中國政府三方面共同努力的結果,被樹為大遺址保護的典范,得到國際古遺址保護協會的高度評價。含元殿遺址歷經千年風雨,已是一處聞名遐邇的歷史文化遺產。
我們在遺址上面看到的是柱礎,有一個柱礎,就表明當初這里有一根柱子,而柱子就是支撐整個含元殿最基本的建筑材料。我們注意最西邊的一個柱礎已經殘破,罩著玻璃,但只有它才是含元殿柱礎的原物。從唐代開始,柱子的高度與柱粗也就是柱子直徑的換算逐漸形成定式,即高度大約是柱粗的9倍,柱子越粗也就越高,因此,從這些柱礎可以直觀地看到柱子有多粗,而知道了柱子的直徑,自然可以推算出殿宇的高度,例如,柱粗為70厘米,柱高就是6.3米。這種柱粗與柱高的換算比例在唐代還只是一種經驗,而到了宋代就被寫進官方認可的《營造法式》,成為標準化的建筑規定。事實上,當初含元殿所用的巨型木材,很多都是途經千里萬里、歷盡千難萬險才采伐和運輸來的,有的甚至來自遠在幾千里之外的江西。有人講明清時代的建筑之所以沒有唐朝的那么大、那么高,是因為那種適合做殿柱的千年巨木早在唐朝就已經被采伐光了,這話有一定道理。事實上,杜牧在《阿房宮賦》一開頭就說:“蜀山兀,阿房出”,意思是秦代為了建宏偉的阿房宮,把咸陽附近的大樹都砍光了,蜀山變得光禿禿的;而后面西漢又大規模建長樂宮、未央宮,砍樹的距離不得不越來越遠,到了隋朝建大興城時,就只能到幾千里外的江西去找了。再后面即使到江西也沒有了。所以,一座偉大建筑的建成,往往就是一個時代的標志,離開統一大國的舉國之力,想興建這樣的建筑是很難做到的。
遺址博物館
游客朋友,我們面前的這座位于含元殿與宣政殿遺址間下沉式建筑就是大明宮遺址博物館。大明宮遺址博物館是一座現代化的半地下專題博物館。建筑面積10570平方米。包括中央展廳、多功能演藝廳、多功能臨展廳、辦公用房及設備用房。中央展廳占地3600平方米,由北京大學建筑設計院設計,常設展館《云里鳳城宮闕飛——大明宮歷史文化與遺址保護展示》,分別從唐大明宮的布局、營建、使用、毀廢及遺址公園的保護建設等方面加以系統介紹。館內展出各類精品文物284件(組),并配合聲、光、電、壁畫及三維立體復原模型圖,全面展示了中國封建社會歷史上最強盛的大唐王朝近320xx年的榮辱興衰。通過展陳也同時介紹了遺址公園的項目啟動建設之初受到社會各界相關領域領導的重視與關懷。作為國家xx大遺址保護工程、絲綢之路整體申遺龍頭項目,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肩負著光榮的歷史使命,以全新姿態展現在世人面前。
微縮景觀
從遺址博物館出來,透過那些珍貴、精美的文物,您可能會更加好奇:置放、保存如此精美文物的大明宮,它的原貌又該是什么樣的呢?我們現在就到微縮景觀為你解開這個謎團。
基于國際公認的 “遺址之上不能復建”的遺址保護原則,同時也是為了還原大明宮的原貌,大明宮保護辦聯合北京建筑規劃設計研究院,聯合打造出了“微縮大明宮”
以1:15比例打造的高仿真微縮建筑,使我們能真實地領略昔日大明宮的風采。在這里,您可欣賞到唐大明宮內的宮殿、宮門以及亭臺、閣、池榭塘觀等建筑上百處。項目從20xx年6月開始建設,匯集千余名能工巧匠的心血,于同年10月1日正式向游客開放。值得一提的是,這里所有建筑的一磚一瓦、一梁一棟,全由手工打造。每個宮殿中的門前都裝飾有小紅燈籠,在夜里,這些燈都會打開,將整片微縮景觀照得燈火通明。而這里的植被,則是由蘇州園林設計所設計,選種低矮良木,配合微縮景觀的精美玲瓏。
我們現在看到的就是微縮大明宮的南宮墻,最中間的正是丹鳳門,除此以外,南宮墻上還有建福門、興安門、望仙門和延政門。走進微縮景觀,大明宮規整的布局立刻呈現在我們眼前,布局中有兩個非常重要的特點,一是嚴格按照中軸線對稱法配置建筑,即中軸線從南至北依次排列著:丹鳳門、含元殿、宣政殿、紫宸殿、太液池、玄武門、重玄門等重要建筑;二是“前朝后寢”,就是將宮內空間區劃分隔成南北兩部分,南半部為前朝區,是處理朝政的辦公區域;北半部是以太液池為中心的后寢區,分布著用來舉行宴會樂舞、游樂休閑,以及宗教建筑。
這里再在結合微縮景觀,簡單說一下大明宮在建筑方面的一些特點。唐代的門窗多用版門和直欞窗,門扇分上中下,上部高裝直欞便于采光;宮殿欄桿多用勾片欄板或用臥欞欄桿,其下護以雁翅版;殿頂有燒制的鴟吻;臺基除臨水建筑使用木結構的柱、枋斗拱外,一般建筑都用磚石二料構成,再在臺基外側設散水一周;唐代柱礎多用蓮花柱礎,比較矮平。城樓基座有斗拱,用梯形梁架做城門道或用叉手做城門道。
唐代的的瓦有灰瓦、黑瓦和琉璃瓦三種。灰瓦較為疏松,用于一般建筑。黑瓦質地緊密,經過打磨,表面光滑,多使用于宮殿和寺廟上。大明宮出土的琉璃瓦以綠色居多,藍色次之,并有綠琉璃磚。建筑中還有用木做瓦,外涂油漆以及“鏤銅為瓦”的;此外,唐代建筑的屋頂坡度較緩,屋頂曲線恰到好處,歇山頂的房屋收山很深,并配有精美的懸魚;較重要的建筑都用線條鮮明的筒瓦,在屋脊上還常用不同顏色的瓦件“剪邊”,更加突出了屋頂的輪廓。以上這些,再加上雄健的斗拱,深遠的出檐,素雅的外墻粉飾和帶“側腳”、“生起”的立柱,便形成了大唐建筑高貴富麗的形象。
考古探索中心
大明宮考古探索中心位于右金吾仗院廣場遺址處,原為醫藥廠的倉庫,后經改造而成。總占地面積43720平方米,是大遺址綜合科研教育基地。展陳區域由英國牛津大學設計,由3個廊道連接起4個展廳,分為4個主體單元:物品陳列、考古勘探、文物修復及世界文化遺產。全方位、多角度展示了什么是考古、如何進行考古工作、考古隊現代社會的影響及教育意義。展館中的電子儀器及拼圖游戲可使人們親身體驗考古發掘與文物修復,使這項神秘的學科走進人們的日常生活,也使得本只能才實驗室完成的工作展現在世人面前。球幕電影《飛躍大明宮》利用航拍技術和現代化高端設備,使游客可以立體化地感受現代科技帶來的視覺享受。
好了,親愛的各位游客朋友,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的歷史文化之旅就到此結束了,謝謝您的參觀游覽,歡迎您的再次光臨。
關于陜西大明宮遺址的導游詞 篇3
歡迎大家來到這!我是你們的導游,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為了便于大家參觀游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紹一下。
大明宮的殘桓斷壁,被夕陽灑落斑駁的影子。風吹得夕陽仿佛在流動,流動中隱隱約約閃現出幾個搖曳的身影。時光的河流中,我始終處在下游,在渡口,抬起頭遙望在上游的唐朝。我不可能游向上游,也不可能回到過去,我的的確確是在這片廢墟前的,但我卻隱約可見牡丹花吹響季節的夜曲,飛過的鴻雁在演奏歷史的哀鳴。我閉上眼想感受時光河流中的上游。
啊!我聽到了!被記載在史書上的畫面,被人一直所向往的畫面,隨著牡丹花的開放與枯萎,隨著季節的歌聲,一遍一遍反復展現。這卻更讓我覺得,時間之外,還有時間,生活之外,還有生活。
曾讓人以為消逝的唐朝,躲進了時間的深處,卻又隨著白云的歌聲,在人心中留下淡淡的痕跡,就像夜間的露珠,在花朵上留下淡淡的濕潤,就不復存在了,或者說已經在時間之外了。如果說沒有時光的落差,或許我真的可以,站在大明宮前,傾聽著夕陽,偶爾從他的包裹中,散落出唐朝的聲音,古老與現代,宮殿與廢墟,是千年歷史的見證,是古人暢想的未來,是今人懷念的過去,是千年之前與千年之后的人們共同緬懷時光流逝的憂傷。
關于陜西大明宮遺址的導游詞 篇4
大明宮遺址位于隋朝皇宮大興宮(唐稱太極宮)之東北,京師長安城外,西安市太華南路。
大明宮是平面略呈梯形,占地面積約3.2平方千米。原宮墻周長為7.6千米,四面共有11座門,已探明的殿臺樓亭等遺址有40余處。大明宮南部為前朝,自南向北由含元殿、宣政殿和紫宸殿為中心組成;北部的內廷中心為太液池。
宮城的南部呈長方形,北部呈南寬北窄的梯形。城墻南段與長安城的北墻東段相重合,其北另有三道平行的東西向宮墻,把宮殿分為三個區域。
宮城共有九座城門,南面正中為丹鳳門,東西分別為望仙門和建福門;北面正中為玄武門,東西分別為銀漢門和青霄門;東面為左銀臺門;西面南北分別為右銀臺門和九仙門。除正門丹鳳門有五個門道外,其馀各門均為一個門道。在宮城的東西北三面筑有與城墻平行的夾城,在北面正中設重玄門,正對著玄武門。宮城外的東西兩側分別駐有禁軍,北門夾城內設立了禁軍的指揮機關——“北衙”。
整個宮域可分為前朝和內庭兩部分,前朝以朝會為主,內庭以居住和宴游為主。大明宮的正門丹鳳門以南,有寬176米的丹鳳門大街,以北是含元殿、宣政殿、紫宸殿、蓬萊殿、含涼殿、玄武殿等組成的南北中軸線,宮內的其他建筑,也大都沿著這條軸線分布。在軸線的東西兩側,還各有一條縱街,是在三道橫向宮墻上開邊門貫通形成。
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在1957—1962年、1980—1984年曾幾次對此遺址進行勘察和重點發掘,比較清楚地了解了大明宮的形制、布局和建筑基址的結構。
大明宮平面形制是一南寬北窄的楔形,宮城西墻長2256米,北墻長1135米,南墻為郭城北墻(唐長安城的宮城北墻)東部的一段,長1674米,東墻由東北角起向南(偏東12度多)1260米后,折向正東,再304米,又折向正南長1050米,與宮城南墻相接。宮墻墻面與太極宮一樣為夯土板筑,只有各城門兩側及轉角處內外表面砌有磚面。城基的寬度,據考古實測,除南面墻基用郭城北墻寬約9米左右外,其他三面墻基均寬13.5米,深1.1米。城墻筑在城基中間,兩邊比城基各窄進1.5米左右,底部寬10.5米,構筑十分堅固。此外,在宮城北部之外,東、西、北三面都構筑有平行于宮城墻的夾城,亦為板筑土墻。北面夾城最寬,距宮城墻寬160米。東西兩面夾城距宮城墻寬均為55米。夾城的修筑,在宮城的后部,配合宮城城墻共同構成嚴密的防衛體系結構。
據有關文獻記載,宮內共有各式建筑133處,有2臺、4觀、6亭、6閣、8院、10樓、38門、56殿,館、落、池各1。主要遺址有丹鳳門、麟德殿、蓬萊殿、延英殿、清思殿、三清殿、大福殿、珠鏡殿、承香殿、含冰殿、紫蘭殿、元武殿、大角觀、玄武門、太液池等。
關于陜西大明宮遺址的導游詞 篇5
歡迎大家來到這!我是你們的導游,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為了便于大家參觀游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紹一下。
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位于西安市太華南路,大明宮遺址公園是舉世聞名的唐長安城“三大內”(太極宮、大明宮、興慶宮)中最為輝煌壯麗的建筑群,地處長安城北部的龍首原上,始建于唐太宗貞觀八年,平面略呈梯形,占地面積約3.2平方公里。原宮墻周長為7.6公里,四面共有11座門,已探明的殿臺樓亭等遺址有40余處。大明宮南部為前朝,自南向北由含元殿、宣政殿和紫宸殿為中心組成;北部的內廷中心為太液池。
發展定位
以大明宮遺址保護改造和展示盛唐文化為特色,建設集文化、旅游、商貿、居住、休閑服務為一體的、具有國際水準的城市新區。
總體思路
以文化大策劃和超前規劃為先導,以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的建設為帶動,以組織大型城市運營商參與土地一級開發為主導,以“整體拆遷、整體建設”為保障,以改善區域人民生活水平、提升城市品質為宗旨,努力建設人文、活力、和諧西安的示范新區,探索大遺址帶動城市發展的新模式,開辟大遺址保護和利用的新路徑,積累城市整體拆遷與開發建設的新經驗。
建設目標
建設具有世界意義的文物保護示范工程;建設世界一流的國家遺址公園;改善人居環境,創造規劃和建設的國際典范;實現歷史與現代、經濟與社會、文物保護與城市建設的和諧共融,協調發展;促進文化、旅游產業大發展;實現區域科學發展、加快發展、創新發展、和諧發展。
規劃格局
將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建設成為未來西安的“城市中央公園”,使大明宮遺址區保護成為帶動西安率先發展、均衡發展、科學發展的城市增長極,成為西安未來城市發展的生態基礎、最重要的人文象征,并成為世界文明古都的重要支撐,進一步提升西安的城市特色。
在空間形態上形式“一心兩翼三圈六區”的基本格局:
一心: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
兩翼:以火車站北廣場為軸心,沿隴海線形成東西兩大城市改造板塊;
三圈:形成未央路、太華路、北二環三個商業圈;
六區:規劃建設文化旅游區、商貿服務區、商務核心區、改造示范區、中央居住區、集中安置區等六個功能區。
關于陜西大明宮遺址的導游詞 篇6
西安大明宮萬達廣場包含大型商業中心、城市步行街、甲級寫字樓、高級公寓、城市豪宅等,集購物、餐飲、文化娛樂等多種功能于一體,形成獨立的大型商圈。萬達將時尚知名品牌紛紛引入,與西安古都文化氣息相融,引導城市新一輪的消費格局更新。輔以萬達集團20xx年商業品牌和客戶的積累,以其“不動產運營城市”的經營哲學,全方位滿足區域群眾的消費需求,提高北城人民生活品質,帶動北城新經濟中心成為西安國際化大都市的“國際時尚潮流商業中心”,助推西安城市發展和商業升級。
西安大明宮萬達廣場舉行招商大會 40余家品牌現場簽約
西安大明宮萬達廣場“傾,熠動長安”招商大會暨品牌簽約儀式在萬達希爾頓大酒店隆重舉行。本次大會共接待300余家國內外知名品牌代表,其中,包括H&M、UNIQLO、GUESS、Calvin Klein、TISSOT、星巴克、哈根達斯等全球著名品牌商家出席此次大會。當天40余家品牌現場成功與西安大明宮萬達廣場簽約。據悉,西安大明宮萬達廣場將于20xx年11月底開業,這將是萬達集團在西安布局的超大規模商業綜合體全新升級力作。
西安大明宮萬達20xx年10月試營業 萬達百貨、ZARA、星巴克等進駐。
關于陜西大明宮遺址的導游詞 篇7
又是一年春草綠,進入4月的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景色更加怡人。4月13日,記者走訪時發現,公園上空被各式色彩明艷的風箏裝扮得異彩紛呈,丹鳳門御道廣場上聚集了許多放風箏的市民,他們手法嫻熟、動作到位。
“這里場地開闊,風力適中,最適合放風箏。再往北走,太液池邊花紅柳綠、風景如畫,旁邊還有籃球場、足球場及各式各樣的健身器材,全家老少都能來這里游玩鍛煉。”市民張先生說,“雖然錯過了3月31日的那場中外風箏大師精彩對決,但趕上了踏青季活動,同樣讓人驚喜。”
據悉,除風箏會之外,“花滿大明宮”賞花季、“第四季小小考古家”、大型恐龍主題展及大華·1935文化交流季等活動將悉數上演,曲江大明宮遺址區正在以文化之手讓體育與健康完美融合,打造西安最具人氣、獨具特色的城市公共文化空間。
放紙鳶 賞百花
大明宮里感受春日詩意與爛漫
在本屆風箏會中,世界頂尖高手制作的風箏精彩亮相,有瑞典的DIY美元風箏、美國的自畫像風箏、中國澳門的大三巴牌坊巨型軟體風箏等讓人嘆為觀止。最具中國特色的金猴獻福、三調芭蕉扇、險渡通天河等風箏,將傳統文化與現代技術相結合,詮釋了風箏文化的無盡魅力。
春日的大明宮不僅是風箏的王國,更是花的海洋。公園里嬌艷的桃花、粉嫩的櫻花、高潔的白玉蘭讓游客目不暇接。而盛唐服飾展、宮廷樂舞“花語霓裳”、大唐情景互動表演“才子尋佳人”等主題演出,讓游客領略到大唐盛世的旖旎風光。
值得一提的是,連續舉辦4年、風靡青少年群體的“小小考古家”品牌活動,也將于近期揚帆起航。本屆活動不僅在比賽內容上融入全新的文化元素,還將在文化交流領域尋求更大的突破。
賞藝術 觀話劇
在大華·1935體驗先鋒文化藝術
近期,“國際女性視覺藝術展”于大華博物館拉開帷幕,吹響了大華·1935文化交流季的集結號。隨后,日本舞踏大師和栗由紀夫首次在大華·1935開班授課,引發業內關注。海龜先生樂隊帶來的復古搖滾樂演出,讓現場爆點頻頻……
此外,話劇《我不是李白》以首周破6萬的票房成績打響了“大華演出季”頭炮,百余場精品話劇及演出華麗綻放小劇場集群,掀起了“全民觀劇”的文化風潮。而“超級女聲”西安總決賽、顧忠山老師吉他大師班、“互聯網+”企業領袖論壇等活動也紛紛落戶大華·1935。
20xx年,曲江大明宮遺址區用多元的文化因子釋放出文化富礦的新活力,作為全省首個“群眾文化示范基地”,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已成為西安市重要的公共文化活動空間。今年年初,大華·1935被列入第三批市級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聚集區,西安市“十三五”規劃中明確提出,要將其打造為工業遺產文化旅游聚集區。
如今,這片以文化之手打造的最美城市公共文化空間,已然成為西安健康、體育、文化相融合的一張新名片,為西安市民的品質生活貼上新標簽。
關于陜西大明宮遺址的導游詞 篇8
西安的大明宮遺址公園,一年四季景色迷人,就像一個人間仙境。
春天,萬物復蘇,公園的草坪上,小草偷偷地從土里鉆出來,嫩綠嫩綠的,在大地母親的懷抱里健康的成長。淡雅的梨花,粉紅的桃花,黃色的迎春花,爭芳斗艷,蝴蝶在花叢中翩翩起舞,湖邊的垂柳露出嫩芽,枝條細長細長的,低著頭,好像是對著湖水梳著秀發。
夏天,生機勃勃,荷花池里,荷葉有的探出水面,有的漂在水面上,美麗的荷花點綴在荷葉中間,有的含苞待放,有的露出兩三片花瓣,還有的花瓣全都綻開了,露出了金黃色的花蕊和嫩黃色的蓮蓬,像一個個羞羞答答的小姑娘。
秋天,金桂飄香,公園桂花樹上一串串金黃色桂花,和小麥粒差不多大小,像一顆顆黃金粒。秋風吹過,一股淡淡的清香撲鼻而來,令人心曠神怡。桂花散發出的香味,在十里之外都能聞到。
冬天,銀裝素裹,潔白的雪花悄悄地降臨,整個公園穿上了雪白的衣服,小朋友們在堆雪人,打雪仗,個個臉上露出燦爛的笑容。
關于陜西大明宮遺址的導游詞 篇9
入秋后的第一個星期天,爸爸帶著我和堂妹去西安大明宮遺址公園玩,我們倆心里特別高興。
早晨,騎著爸爸給我剛買來的自行車,帶著堂妹,跟著騎電動車的爸爸,來到了公園。在公園一處的橋凳上,趁著天氣涼爽,我拿著早已準備好的紙和筆,聆聽爸爸對我作文寫作的指導。在我寫作沒詞時,爸爸建議我觀察大明宮遺址公園的丹鳳門,看看能不能從這里挖掘到什么新鮮的東西。
丹鳳門遺址位于今西安市火車站之北,自強東路東段和二馬路之間。歷史上的丹鳳門始建于唐高宗龍朔二年,是大明宮的正門,由五個門洞組成,門上建有巍峨高大的丹鳳樓。
北與含元殿、宣政殿、紫宸殿遙相呼應,構成了大明宮的中軸線,是唐朝皇帝出入宮城的主要通道。其規格在大明宮諸門中最高,同時也是唐代皇帝二百多年間舉行登基、改元、宣布大赦等大典的重要場所,是大唐王朝的國家象征,有“盛唐第一門”之稱。丹鳳門是大明宮的正南門。東西長75米、南北寬33米,由門道、隔墻和墩臺3種夯土結構渾然組成。墩臺上插著一面面古代的戰旗,隨著秋風擺動,顯得丹鳳門更加雄偉壯觀。
門樓四周被一塊一塊的白色米石圍繞,將丹鳳門點綴得更加美麗。圍著丹鳳門走完一圈后,我們來到了公園游客服務中心,游客服務中心門前一群老奶奶隨著音樂的節拍在做著晨操鍛煉身體。我們走著走著,不小心到了公園的一片石榴園前,被一棵棵石榴樹上紅紅的石榴所吸引。我站在一棵石榴樹下,彎腰撿起手一個掉在地上挺光滑的生病石榴,放到鼻前,聞了一下,雖然是棵掉落在地上的石榴,但石榴的清香感仍然存在。
在公園的沙灘邊,我們被一股花的香味深深地吸引,遠遠望去,一朵朵喇叭花露著小小尖角,在露水的灌溉下,顯得晶瑩剔透。正當我們游玩興趣正濃時,天公不作美,下起了小雨,我們在戀戀不舍的秋雨中遺憾地早早結束了大明宮遺址公園的秋游活動。
關于陜西大明宮遺址的導游詞 篇10
20xx年x月x日上午,我們在中心領導的帶領下,興致勃勃來到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參觀學習。感受至深的就是大明宮的宏偉氣勢,僅核心區域就占地3.5平方公里,相當于現今北京故宮的4.5倍。原宮墻周長為7.6公里,四面共有11座門,已探明的殿臺樓亭等遺址有40余處。也是唐長安城規模最大的一處宮殿區。在導游的引領下,我們參觀了大明宮微縮景觀和具有獨特東方古建筑韻味的丹鳳門、重玄門、玄武門等宮門宮墻,了解了含元殿、宣政殿、紫宸殿、麟德殿、御道、太液池等宮殿建筑的歷史概況,觀看了名叫“大明宮傳奇” 的IMAX3D電影。
首先了解到唐大明宮遺址位于西安市北郊龍首原上,坐北朝南,居高臨下,氣勢宏偉。是唐代長安城三大宮(太極宮、大明宮、興慶宮)之一。大明宮是唐朝最輝煌壯麗的建筑群,是東方園林建筑藝術的杰出代表,被譽為絲綢之路的東方圣殿。 大明宮遺址是盛唐文化的代表,是中華文明的驕傲,大明宮遺址作為中國“”大遺址保護總體規劃重點項目,不僅是“絲綢之路”聯合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龍頭,還是世界最大的遺址文化公園。
唐代的大明宮,被稱為“中國宮殿建筑的峰巔之作”。它建于唐太宗貞觀八年 (634年),名永安宮,是李世民為太上皇李淵修建的夏宮,后改名大明宮。大明宮自南向北由含元殿、宣政殿和紫宸殿為中心組成;北部的內廷中心為太液池。唐代歷朝皇帝多在此聽政,是二百余年間唐代的政令中樞所在。大明宮也是歷代規模最大、建設最完備、皇帝朝寢時間最長的宮城,是國家統治中心和象征,是唐代建筑文化和宮室制度的典型代表。
我們參觀了大明宮微縮景觀。該景觀是按照1:15的比例所設計的,全面展示了唐代大明宮的規制格局。每座城樓,每座宮殿,小巧玲瓏,清晰可見。大家邊看邊拍照,仿佛把我們帶到了1300多年前的唐朝……
丹鳳門屬宮城正門,丹鳳門地位之尊、等格之高、規模之大,均居都城門闕之首。我們眼前看到的丹鳳門遺址高達32米,是由建筑大師張錦秋承擔設計的,外觀采用仿唐門闕建筑的形式,外觀包括城基臺及五門道、城墻與馬道的結構;登樓通道分為三段式,先經35米長的慢道登上城墻,再經一坡道登上城墩臺,最后經階道登上城樓。
含元殿系大明宮正殿,主要是重大慶典和朝會的舉行宮殿,含元殿是當時唐長安城內最宏偉的建筑,殿前東西兩側有翔鸞、棲鳳二閣和通往平地的龍尾道,在臺基東西兩旁各有一條廊道遺跡,分別伸向東邊的翔鸞和西邊的棲鳳二閣,體現了"九天閶閭開宮殿"的磅礴氣勢。
大明宮北部的中心為太液池,周圍有三清殿等多處建筑基址分布,太液池為中心而布局的,是宮廷的皇家園林景區。整個太液池有東池和西池兩部分,西池為主池,面積約有14萬平方米,池水有2~3米深。太液池中有三座島嶼,即蓬萊三島。
太液池西面有朝廷宴會和接見外國使節的麟德殿,麟德殿大約建于唐高宗麟德年間,故以“麟德”命名,其位臵在大明宮北部太液池之西的高地上,有前、中、后毗連的三殿,周圍繞以回廊,規模十分宏偉,是皇帝召見貴族親信、接見外國使臣和舉行盛大宴會的地方。
太液池西邊還有三清殿、大福殿、拾翠殿等,東邊有太和殿、清忠殿等,北面有紫藍殿、玄武殿、承香殿等;最北邊是玄武門、凌霄門和銀漢門的遺址。
以前來過大明宮,這次來看變化很大,隨后,我們步入了現代化的電影放映大廳,觀看了名叫“大明宮傳奇” 的IMAX3D電影,放映的是大唐時一位公主下嫁康國王子的故事。該故事展現了當年大明宮的輝煌氣勢,也彰顯了當年大唐盛世的風貌,讓人無比震撼。更使人感受到盛唐的輝煌、博大,加深了對歷史文化的認識,作為陜西西安人,感到非常自豪。唐代是中外史書上最華麗的篇章,長安城是全世界第一個人口超百萬的大都市,光外國人就有5萬,非常開放。但現在對盛唐的感覺,因為歷史久遠而有點抽象。
大明宮是西安市遺址保護和城市發展和諧共生的最新實踐,這對改善市民生活意義重大。大雁塔北廣場、大唐芙蓉園、唐城墻遺址公園、曲江池遺址公園……一個個實踐遍布西安城區,以濃郁的文化特色、鮮明的人文內涵和現代化的園林布局結構。
進一步豐富西安的城市內涵,提升城市品位,改善人居環境,最主要的是,讓外邊人重新認識西安,成為一張嶄新的城市名片。這和《關中-天水經濟區規劃》中,將西安打造成國際化大都市的目標相契合,加快了人文、活力、和諧西安的建設步伐。是一項民心工程,對于改善西安“道北”地區群眾的生活水平,改善城市面貌,提升城市品位等各方面都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關于陜西大明宮遺址的導游詞 篇11
外公逛完鳥市意猶未盡,又提出要帶我去大明宮轉轉。我不禁感嘆到,外爺真是個懂得放松自己的人呀!
我們二人一行到了大明宮遺址公園,看見那氣派地格局,我張大了嘴巴。一座高大宏偉的宮殿,那門有兩個獅頭環扣,典型的古代房屋結構。它分為兩層,第一層只有一扇門。第二層有一個門洞,旁邊兩個小門。我腦中浮現出一番景象:一位皇帝坐在龍椅上,伏案苦思,他正在想大臣們的奏折有無道理。到了夜里,他命人點起燈,繼續捧起奏折一本本閱讀審批,他很認真,時而皺眉搖頭,時而露出會心的微笑。我不禁想到,要是近代清朝皇帝也像他這樣盡職盡責,國道就不會衰落到割地求和的地步吧!我正在沉思,外爺叫了我一聲,又把我從幻想中拽了回來。又帶我向前走去。
我們來到一片模擬戰場上,那兒有很多的杏黃旗,每一面都上書一個大大的古體字“令”。杏黃旗下放著戰鼓,一副準備打仗的樣子,可在一片戰場上,卻缺少了最重要的東西,戰場的靈魂——士兵。我的腦海中儼然出現另一副景象:士兵們在戰場上奮力廝殺,百姓帶著妻兒老小四散逃亡,不少人在路上餓死、渴死或還沒來得及逃走的時候被亂箭射死,馬路兩旁尸體不計其數、橫尸遍野。可如果皇帝治國有方,顯現出得該是另一番景象,田地生機勃勃、人民安居樂業、孩童嬉戲玩耍的和諧局面。
繼續往前走,我又看到王孫公子們地腐敗,在模擬模型中,一位嬪妃在居所由36條走廊連接其有28間廂房(還只是客房)16間居室(給自己住),而一位王爺的院落更是大得離譜呀,是嬪妃居所面積的兩三倍左右。我知道,他們如此豪華的院落,都是搜刮民膏民脂得來的。我可以想象當時人民水深火熱的生活(不,水深火熱還不足以形容)。看著這些院落,我心中不禁想到有一首詩來形容:赤日炎炎似火燒,野田禾稻半枯焦,農夫心內如湯煮,王孫公子把扇搖。
再往前走,我看見幾匹駿馬上騎著幾個宮女,她們手中亮舉著球桿,姿勢統一。外爺告訴我這叫馬球,是在馬上以球桿打球的運動。外爺懂得還挺多。
走過馬球模型,我們就走出了大明宮,看著晌午熱辣辣的太陽灸烤著大地,我不知道古代的人民是怎樣生活的……
假如我可以穿越,我一定要做個好皇帝,精兵簡政、勤政愛民、國富民強,給老百姓創造一個安居樂業的生活環境。
關于陜西大明宮遺址的導游詞 篇12
唐長安城大明宮遺址是7—10世紀絲綢之路東方起點都城的宮城遺址,位于亞洲東部關中盆地、唐長安城遺址北部,是絲綢之路鼎盛時期東方起點城市唐長安城的代表性遺存,見證了東方農耕文明發展鼎盛時期帝國的文明水平及其禮制文化特征,見證了唐之路鼎盛的重要推動。
大明宮遺址是1961年國務院首批公布的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國際古遺址理事會確定的具有世界意義的重大遺址保護工程,是絲綢之路整體申請世界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是西安城市建設、大遺址保護和改善民生的重點工程,西安的“城市中央公園”,使大明宮遺址區保護成為帶動西安率先發展、均衡發展、科學發展的城市增長極,成為西安未來城市發展的生態基礎、最重要的人文象征,并成為世界文明古都的重要支撐,進一步提升西安的城市特色。
大明宮遺址主要體現了幾個方面的價值:第一,歷史價值;第二,藝術價值,第三,學術價值。
第一,大明宮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唐朝是中國古代史上非常輝煌的一段歷史時期,是我們中國人引以驕傲的一段歷史時期,決定唐朝興盛衰落的關鍵就是在大明宮。因為唐大明宮是唐朝三個宮城當中最重要的一個宮城。唐朝的21個皇帝包括武則天在內,有17個皇帝是在唐大明宮居住、主持朝政的。所以,可以說唐大明宮是唐朝全國的一個政治中心、權力中心。所以說唐大明宮遺址是唐朝歷史的一個象征。
第二,具有重要的建筑藝術價值。唐代的大明宮是中國少有的保存完整的一個宮城遺址,它從這方面來說,可以代表唐朝的歷史,作為體現唐朝的一個最高層次的一段歷史的文化,所以可以說大明宮是唐朝歷史的象征。唐大明宮非常輝煌,占地面積3.5平方千米,它的范圍也相當于故宮的4.5倍,所以它的規模非常宏大。另外,大明宮有很多宮殿的建筑群落,包括含元殿、麟德殿,這些遺址的發掘體現了唐朝特有的一個建筑特點,比如說宏大、高大,另外有對稱的閣樓,這些在中國歷史上體現了那一階段當中的一個輝煌的建筑,代表了唐朝最高的建筑水平。大明宮在中國建筑史上有著及其重要的地位,對東亞地區,包括朝鮮半島及日本的工程建筑具有極其重要的影響。比如明清的故宮,都受到了唐大明宮的影響。它不但對唐以后的宮城建筑具有影響,而且對于同時代的朝鮮半島和日本的宮城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比如說對日本的平城宮都具有很重要的影響。
第三,具有重要的學術研究價值。考古研究的對象,用實物遺址體現中國的歷史,唐大明宮遺址是中國考古的一個重要對象。比如說研究中國古代宮城制度的發展、演變,唐大明宮遺址是中國的一個實例,大明宮遺址不光繼承了秦漢和魏晉時期的宮城特點,而且進行發展,體現了它的很多特點,這些特點又對后續的宮城具有重要的影響。所以對于研究中國古代宮城的演變史、發展史具有很重要的學術研究價值。
關于陜西大明宮遺址的導游詞 篇13
1、丹鳳門遺址
丹鳳門是大明宮的正南門,它建于唐高宗龍朔二年(662),沿用歷史長達240余年,是唐朝皇帝進出宮城的主要通道。丹鳳門上部建有丹鳳樓,是皇家頒布赦令,舉行宴會等大典的重要活動場所。丹鳳門北對大明宮主殿含元殿,東西為順城街,直南為長安城南北長1500米,寬176米的丹鳳門大街,與唐大雁塔遙相呼應,構成了唐長安城的重要景觀軸線,展示了盛唐皇室的無上威儀。
唐肅宗至德二年(757),曾改“丹鳳門”為“明鳳門”,約四年后恢復舊稱。丹鳳門作為皇帝宣赦的固定場所,每逢宣赦日,門前一側立高桿,上懸金雞,一側臵鼓,百姓聚集門前廣場,待皇帝登樓,囚犯在鼓聲中被引至門前,赦令宣讀完畢,當場釋放,唐人楊巨源有詩為記:“丹鳳樓前歌九奏,金雞桿下鼓千聲”。
現在的丹鳳門遺址位于今西安市自強東路道北地區,20xx年經考古發掘揭露,丹鳳門規模之大、門道之寬、馬道之長均為目前隋唐考古之最。發掘出的殘存門址由墩臺、門道、隔墻、馬道、城墻等部分組成,均為夯土結構。實測門闕墩臺東西總長74.5米、南北寬33米,共開五孔門道,門道均寬8.5米,道中設石門檻,與史籍中“鳳門五開,十扇開閉”記載相符。墩臺兩邊宮城內側各筑一條寬3.5米、長54米的馬道用以登城。丹鳳門的考古發現對研究唐長安城和中國都城考古均有重要價值,被文物考古界譽為“盛唐第一門”。
20xx年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項目啟動后,丹鳳門遺址博物館由中國工程院院士張錦秋擔綱,是唐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建設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該館為三層框架結構,內部空間用于保護展示丹鳳門遺址,城樓上用以開展各種儀式活動。為實現保護展示建筑的可逆性和達到文物保護的要求,建筑結構與遺址邊沿距離大于60厘米,城臺與城墻部分外表建材為城磚肌理。丹鳳門遺址博物館外墻色彩全部選用淡棕黃色,目的是使這座建筑既能體現唐代皇宮正門的形制、尺度、建筑特色和宏偉端莊的風格,又有別于其它仿古建筑。色彩上采用渾然一體高度抽象的手法賦予遺址保護展示建筑有如雕塑感和現代感。
唐李益曾有詩:
《大禮畢皇帝御丹鳳門改元建中大赦》 大明曈曈天地分,六龍負日升天門。 鳳凰飛來銜帝箓,言我萬代金皇孫。 靈雞鼓舞承天赦,高翔百尺垂朱幡。 宸居穆清受天歷,建中甲子合上元。 昊穹景命即已至,王事乃可酬乾坤。 升中告成答玄貺,泥金檢玉昭鴻恩。 云亭之事略可記,七十二君寧獨尊。 小臣欲上封禪表,久而未就歸文園。
2、含元殿遺址
含元殿是大明宮中軸線上南起第一座殿宇,屬皇宮前朝三大正殿之首,規制宏偉,地位尊崇,與北京故宮太和殿地位相當。
含元殿建成于唐高宗龍朔三年(663),自建成起,就成為都城長安的主要標志建筑,稱著當時,傳名后世。關于含元殿的殿名,按唐人李華《含元殿賦》所說:“含元建名,《易》乾坤之說,曰含弘光大,又曰元亨利貞,括萬象以為尊”。說明含元二字源于《易經》。武則天時曾改成“大明殿”,使殿名與宮名相統一,至唐中宗即位后才恢復舊稱。
含元殿殿堂坐于三重高臺上,臺基高3.5米,東西長77米,南北寬43米。東西兩側有翔鸞、棲鳳兩閣和供大臣登殿的龍尾道。殿、閣之間有飛廊相接,兩閣之下有南北排列的東西朝堂、肺石和登聞鼓、鐘鼓樓、左右金吾杖院。殿前至丹鳳門間有廣場和專供皇帝出入宮城的御道。這一建筑組群,構成了唐代大明宮內規模宏偉、禮制莊嚴的外朝聽政區域,是唐王朝的皇權象征和國家標志。
含元殿作為外朝場所,主要用來舉行元日、冬至大朝賀儀式,及一些特殊活動。唐朝的元日大朝賀源于古代的朝貢制度,是通過貢物和朝覲的方式來規范中央與地方、宗主國與藩屬國之間關系的一種禮儀,而日本、天竺(印度)等遠來之國的朝貢,則屬于友好往來與文化交流的意義。唐朝冬至大朝賀始于開元八年,唐玄宗時開始施行,此后各代皇帝照行冬至朝賀,儀式規模則參照元日朝賀。每逢朝會日,含元殿場面熱烈,皇太子、文武百官、地方朝集使分別向皇帝拜賀新歲;還有少則數國,多則十國,操著不同語言,穿著不同服飾的外國使節或首領,列隊登上含元殿,依次覲拜。每逢此時,含元殿都成為各民族政權開展外交和文化交流的大舞臺。據日本史籍載,曾有日本遣唐使因朝列位次不及新羅(今朝鮮半島),提出抗議,玄宗特許將日本使節調至東列第一,新羅則調到西列第二,留下千古佳話。
唐代詩人每每被含元殿的恢宏氣勢和大朝會的盛大場面所震撼,留下了許多詠頌含元殿的篇章,如王維的“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崔立之的“千官望長至,萬國拜含元”,張祜《元日仗》詩:“文武千官歲仗兵,萬方同軌奏升平。上皇一御含元殿,丹鳳門開白日明。”更有李華做《含元殿賦》,洋洋三千言,頌盡含元殿乃至大明宮的氣象萬千。
可惜的是,至唐朝末年,天下紛亂,硝煙四起,大明宮多次遭遇黃巢、朱玫等軍閥戰亂損毀,含元殿也最終毀于兵禍之中,存世220余年。
現今的含元殿遺址位于今西安市東北部自強東路以北,唐朝滅亡后,歷代都有史地研究者親臨考察。上世紀初,日本人足立喜六第一次拍下了含元殿遺址全景。
解放后至今的多次考古發掘表明,含元殿遺址整體保存狀況基本完整,遺存有主殿的夯土殿基,棲鳳閣、翔鸞閣的夯土基址,及部分殘損的建筑構件。含元殿址依龍首塬南緣而建,殿基高
15米多,雄踞于全城之上,前景開闊。殿身主體東西面闊十一間,75.9米,南北進深4間,42.4米,高3.5米。面積3210平方米,與北京故宮太和殿近似。殿外四周有寬約5米的“玉階”三級,建有最高等級的重檐廡殿頂,左右外接東西向廊道,與翔鸞、棲鳳二閣相連。此二閣為三重子母闕形式,下方為高大的磚砌墩臺。由于破損嚴重,僅存長約28米的斜坡道,為原龍尾道遺址。含元殿包括二閣在內建筑群總寬約200米,氣勢恢宏,是最能反映盛唐氣魄的物質體現,也充分反映了大唐盛世的建筑藝術水平。
1998-20xx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中國、日本三方對含元殿實施了遺址保護工程,形成了現在游人可以看到的含元殿遺址臺基。
3、龍首渠支渠遺址
清《唐兩京城坊考》中有記載:“龍首渠,一名浐水渠,隋開皇三年開。……西北,分為二渠,東渠北流,經通化門外至京城東北隅,折而西流,入東內苑為龍首池,余水經大明宮下馬橋下。”龍首渠支渠遺址位于含元殿遺址一層大臺南沿以南130米處,為。
大明宮考古發掘后,在含元殿遺址一層大臺以南130米處發現一道東西向的一條人工渠道,已探知區域長度400余米,渠道口寬3.6米,深約1.6米,渠道兩壁較陡直,局部有磚砌護岸,渠上又建筑有3座間隔幾乎等距的橋梁,中央橋址正對含元殿遺
關于陜西大明宮遺址的導游詞 篇14
歡迎大家來到這!我是你們的導游,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為了便于大家參觀游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紹一下。
大明宮的殘桓斷壁,被夕陽灑落斑駁的影子。風吹得夕陽仿佛在流動,流動中隱隱約約閃現出幾個搖曳的身影。時光的河流中,我始終處在下游,在渡口,抬起頭遙望在上游的唐朝。我不可能游向上游,也不可能回到過去,我的的確確是在這片廢墟前的,但我卻隱約可見牡丹花吹響季節的夜曲,飛過的鴻雁在演奏歷史的哀鳴。我閉上眼想感受時光河流中的上游。
啊!我聽到了!被記載在史書上的畫面,被人一直所向往的畫面,隨著牡丹花的開放與枯萎,隨著季節的歌聲,一遍一遍反復展現。這卻更讓我覺得,時間之外,還有時間,生活之外,還有生活。
曾讓人以為消逝的唐朝,躲進了時間的深處,卻又隨著白云的歌聲,在人心中留下淡淡的痕跡,就像夜間的露珠,在花朵上留下淡淡的濕潤,就不復存在了,或者說已經在時間之外了。如果說沒有時光的落差,或許我真的可以,站在大明宮前,傾聽著夕陽,偶爾從他的包裹中,散落出唐朝的聲音,古老與現代,宮殿與廢墟,是千年歷史的見證,逝人暢想的未來,是今人懷念的過去,是千年之前與千年之后的人貌同緬懷時光流逝的憂傷。
關于陜西大明宮遺址的導游詞 篇15
1、丹鳳門遺址
丹鳳門是大明宮的正南門,它建于唐高宗龍朔二年(662),沿用歷史長達240余年,是唐朝皇帝進出宮城的主要通道。丹鳳門上部建有丹鳳樓,是皇家頒布赦令,舉行宴會等大典的重要活動場所。丹鳳門北對大明宮主殿含元殿,東西為順城街,直南為長安城南北長1500米,寬176米的丹鳳門大街,與唐大雁塔遙相呼應,構成了唐長安城的重要景觀軸線,展示了盛唐皇室的無上威儀。
唐肅宗至德二年(757),曾改“丹鳳門”為“明鳳門”,約四年后恢復舊稱。丹鳳門作為皇帝宣赦的固定場所,每逢宣赦日,門前一側立高桿,上懸金雞,一側臵鼓,百姓聚集門前廣場,待皇帝登樓,囚犯在鼓聲中被引至門前,赦令宣讀完畢,當場釋放,唐人楊巨源有詩為記:“丹鳳樓前歌九奏,金雞桿下鼓千聲”。
現在的丹鳳門遺址位于今西安市自強東路道北地區,20xx年經考古發掘揭露,丹鳳門規模之大、門道之寬、馬道之長均為目前隋唐考古之最。發掘出的殘存門址由墩臺、門道、隔墻、馬道、城墻等部分組成,均為夯土結構。實測門闕墩臺東西總長74.5米、南北寬33米,共開五孔門道,門道均寬8.5米,道中設石門檻,與史籍中“鳳門五開,十扇開閉”記載相符。墩臺兩邊宮城內側各筑一條寬3.5米、長54米的馬道用以登城。丹鳳門的考古發現對研究唐長安城和中國都城考古均有重要價值,被文物考古界譽為“盛唐第一門”。
20xx年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項目啟動后,丹鳳門遺址博物館由中國工程院院士張錦秋擔綱,是唐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建設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該館為三層框架結構,內部空間用于保護展示丹鳳門遺址,城樓上用以開展各種儀式活動。為實現保護展示建筑的可逆性和達到文物保護的要求,建筑結構與遺址邊沿距離大于60厘米,城臺與城墻部分外表建材為城磚肌理。丹鳳門遺址博物館外墻色彩全部選用淡棕黃色,目的是使這座建筑既能體現唐代皇宮正門的形制、尺度、建筑特色和宏偉端莊的風格,又有別于其它仿古建筑。色彩上采用渾然一體高度抽象的手法賦予遺址保護展示建筑有如雕塑感和現代感。
唐李益曾有詩:
《大禮畢皇帝御丹鳳門改元建中大赦》
大明曈曈天地分,六龍負日升天門。
鳳凰飛來銜帝箓,言我萬代金皇孫。
靈雞鼓舞承天赦,高翔百尺垂朱幡。
宸居穆清受天歷,建中甲子合上元。
昊穹景命即已至,王事乃可酬乾坤。
升中告成答玄貺,泥金檢玉昭鴻恩。
云亭之事略可記,七十二君寧獨尊。
小臣欲上封禪表,久而未就歸文園。
2、含元殿遺址
含元殿是大明宮中軸線上南起第一座殿宇,屬皇宮前朝三大正殿之首,規制宏偉,地位尊崇,與北京故宮太和殿地位相當。
含元殿建成于唐高宗龍朔三年(663),自建成起,就成為都城長安的主要標志建筑,稱著當時,傳名后世。關于含元殿的殿名,按唐人李華《含元殿賦》所說:“含元建名,《易》乾坤之說,曰含弘光大,又曰元亨利貞,括萬象以為尊”。說明含元二字源于《易經》。武則天時曾改成“大明殿”,使殿名與宮名相統一,至唐中宗即位后才恢復舊稱。
含元殿殿堂坐于三重高臺上,臺基高3.5米,東西長77米,南北寬43米。東西兩側有翔鸞、棲鳳兩閣和供大臣登殿的龍尾道。殿、閣之間有飛廊相接,兩閣之下有南北排列的東西朝堂、肺石和登聞鼓、鐘鼓樓、左右金吾杖院。殿前至丹鳳門間有廣場和專供皇帝出入宮城的御道。這一建筑組群,構成了唐代大明宮內規模宏偉、禮制莊嚴的外朝聽政區域,是唐王朝的皇權象征和國家標志。
含元殿作為外朝場所,主要用來舉行元日、冬至大朝賀儀式,及一些特殊活動。唐朝的元日大朝賀源于古代的朝貢制度,是通過貢物和朝覲的方式來規范中央與地方、宗主國與藩屬國之間關系的一種禮儀,而日本、天竺(印度)等遠來之國的朝貢,則屬于友好往來與文化交流的意義。唐朝冬至大朝賀始于開元八年,唐玄宗時開始施行,此后各代皇帝照行冬至朝賀,儀式規模則參照元日朝賀。每逢朝會日,含元殿場面熱烈,皇太子、文武百官、地方朝集使分別向皇帝拜賀新歲;還有少則數國,多則十國,操著不同語言,穿著不同服飾的外國使節或首領,列隊登上含元殿,依次覲拜。每逢此時,含元殿都成為各民族政權開展外交和文化交流的大舞臺。據日本史籍載,曾有日本遣唐使因朝列位次不及新羅(今朝鮮半島),提出抗議,玄宗特許將日本使節調至東列第一,新羅則調到西列第二,留下千古佳話。
唐代詩人每每被含元殿的恢宏氣勢和大朝會的盛大場面所震撼,留下了許多詠頌含元殿的篇章,如王維的“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崔立之的“千官望長至,萬國拜含元”,張祜《元日仗》詩:“文武千官歲仗兵,萬方同軌奏升平。上皇一御含元殿,丹鳳門開白日明。”更有李華做《含元殿賦》,洋洋三千言,頌盡含元殿乃至大明宮的氣象萬千。
可惜的是,至唐朝末年,天下紛亂,硝煙四起,大明宮多次遭遇黃巢、朱玫等軍閥戰亂損毀,含元殿也最終毀于兵禍之中,存世220余年。
現今的含元殿遺址位于今西安市東北部自強東路以北,唐朝滅亡后,歷代都有史地研究者親臨考察。上世紀初,日本人足立喜六第一次拍下了含元殿遺址全景。
解放后至今的多次考古發掘表明,含元殿遺址整體保存狀況基本完整,遺存有主殿的夯土殿基,棲鳳閣、翔鸞閣的夯土基址,及部分殘損的建筑構件。含元殿址依龍首塬南緣而建,殿基高15米多,雄踞于全城之上,前景開闊。殿身主體東西面闊十一間,75.9米,南北進深4間,42.4米,高3.5米。面積3210平方米,與北京故宮太和殿近似。殿外四周有寬約5米的“玉階”三級,建有最高等級的重檐廡殿頂,左右外接東西向廊道,與翔鸞、棲鳳二閣相連。此二閣為三重子母闕形式,下方為高大的磚砌墩臺。由于破損嚴重,僅存長約28米的斜坡道,為原龍尾道遺址。含元殿包括二閣在內建筑群總寬約200米,氣勢恢宏,是最能反映盛唐氣魄的物質體現,也充分反映了大唐盛世的建筑藝術水平。
1998-20xx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中國、日本三方對含元殿實施了遺址保護工程,形成了現在游人可以看到的含元殿遺址臺基。
3、龍首渠支渠遺址
清《唐兩京城坊考》中有記載:“龍首渠,一名浐水渠,隋開皇三年開。……西北,分為二渠,東渠北流,經通化門外至京城東北隅,折而西流,入東內苑為龍首池,余水經大明宮下馬橋下。”龍首渠支渠遺址位于含元殿遺址一層大臺南沿以南130米處,為。
大明宮考古發掘后,在含元殿遺址一層大臺以南130米處發現一道東西向的一條人工渠道,已探知區域長度400余米,渠道口寬3.6米,深約1.6米,渠道兩壁較陡直,局部有磚砌護岸,渠上又建筑有3座間隔幾乎等距的橋梁,中央橋址正對含元殿遺址,東西寬17米;東、西側橋址正對東、西朝堂,西側橋址東西長6.85米,中央橋梁應為御橋,東西橋梁則為文武百官上朝前的下馬橋。水渠的這種規格建制對后世宮室制度的建制產生了深遠影響。
20xx年大明國國家遺址公園整體保護工作中,對龍首渠及其上御橋進行了展示復原。
4、東朝堂遺址
大明宮內有兩座朝堂,為唐高宗龍朔二年(662年)四月重修大明宮時,分臵于翔鸞、棲鳳二閣之下,是含元殿建筑組群的一部分,為百官候朝的場所,太子和宰相也在此會見百官。據考古發掘,東朝堂位于含元殿翔鸞閣遺址南面30米處,遺址坐北朝南,曾經改建和擴大,早期建筑簡單,包含一座大型廡殿和一道東西向墻垣,基臺平面呈長方形,東西長73米,南北寬12.45米,晚期向東移16余米,東西縮至68米,南北增至16米。
5、西朝堂遺址
大明宮內有兩座朝堂,為唐高宗龍朔二年(662年)四月重修大明宮時,分臵于翔鸞、棲鳳二閣之下,是含元殿建筑組群的一部分,為百官候朝的場所,太子和宰相也在此會見百官。西朝堂對應立有登聞鼓,官民若有冤情,可立于肺石下申訴或撾鼓以聞達皇帝,達到昭雪冤情的目的。西朝堂位于含元殿棲鳳閣遺址南面30米處,尚未進行考古發掘。
6、宣政殿遺址
是大明宮中的第二大殿宣政殿,也是大明宮前朝中軸線上三大殿之一,屬于中朝正殿。這里是皇帝常朝和百官辦事的行政中心,是大唐處理國事的地方,盛大的慶典一般在含元殿舉行,宣政殿是真正的權力中心。新帝即位、冊封太子、科舉殿試、讀時令等重要政治活動也在這里舉行。大家現在可以看到的宣政殿殿址東西長近70米,南北寬40多米。文獻記載宣政殿前院廊南有宣政門、東西有日華門、月華門,院內有鐘樓、鼓樓,殿院東西有中書省、門下省、弘文館等唐朝重要的中央決策、咨詢機構。從德宗貞元七年(791年)至憲宗元和三年(820xx年),皇帝每年的五月一日都要在這里大會群臣。京官九品以上,外官因朝集在京者,一律就列,場面極其隆重。
官員們到達這里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所有在大明宮上朝的官員,都要登記在冊,登記的內容不僅有姓名官職和年齡,甚至包括身高和形體特征,經過一連串嚴格的確認之后,官員們最后才能到達大明宮中的宣政殿。
在這里曾經舉行過一場特殊的殿試,主考官就是赫赫有名的唐玄宗李隆基。公元720xx年,唐玄宗剛剛即位就親自考核吏部最新任命的一批縣令,結果一百多位考生當中,只有一人為可造之材,二十多人基本合格,一半之上為濫竽充數之輩,唐玄宗開始下決心改革科舉制。
7、紫宸殿遺址
紫宸殿是大明宮中軸線上的第三個主殿,是內朝正殿,為唐代君臣每天議決國事的地方。當時只有五品以上和五品以下的重要官員才有資格被宣召入紫宸殿(稱為“入合”)。紫宸殿也曾舉行宴見四夷君長、外國使節,慶賀重大軍事勝利,舉行制舉考試等活動。殿基南北寬近50米,殿址破壞較多,僅東邊殘存一部分夯土基,西邊僅有片段的夯土。
8、麟德殿遺址
麟德殿是宮內宴會樂舞、接見外國使節、設立道場的主要場所,是大唐等級最高的宴會廳。麟德殿大約建于唐高宗麟德年間,所以以「麟德」命名。麟德殿是唐大明宮內規模最大的一處宮殿建筑,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大的單體建筑,整個宮殿坐落在一萬多平方米的大臺上,面積達到五千多平方米,建造麟德殿共用了192根柱子,是今天故宮太和殿的3倍。
大家可以看到麟德殿是以前、中、后三殿串聯形式布局的,為什么是三殿呢?中國古代建筑由于是土木結構的,梁架的跨度不能太大,這種三殿相連的設計,既解決了梁架的跨度,使宮殿的面積擴大,又解決了建筑的安全穩固和外形的美觀。在唐代一千三四百年前建筑一個殿就這么大面積,如此規模拿現在的財力來建筑這個殿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站在這里大家是否可以感受到唐朝的氣息呢?
據說在麟德殿大宴時,殿前和廊下可坐下3000人,并表演百戲,殿前還可以擊馬球。武則天曾經就在這里接見唐代時期世界各國的來使!公元720xx年,武則天在此會見并設宴款待日本遣唐使粟田真人,唐代宗曾在此一次歡宴神策軍將士3500余人。當時,唐代的官員以能出席麟德殿宴會為榮。
唐朝詩人張籍的《寒食內宴》中這樣描述盛唐時期唐大明宮麟德殿的盛景:瑞煙深處開三殿,春雨微時引百官。這座宮殿代表了大唐盛世的奢華與榮耀,見證了唐王朝一步步走向興盛的足跡。
9、清思殿遺址
清思殿,是宮內起居便殿,為皇帝游樂、休憩之地。請看,清思殿殿址僅存基臺部分,東西33米,南北寬約29米,基臺南端東西各有一斜廊。
唐敬宗即位以后,曾對清思殿進行過大規模重修,唐代的史料記載,清思殿曾安裝銅鏡三千片,耗費了十萬黃金和白金箔。殿堂遺址內確實發現了很多銅鏡的殘片,還出土了鎦金銅飾殘片,多枚黑白圍棋子和一件出入宮門的魚符等。
清思殿名字很雅致,但當時這里卻總是一派熱鬧的景象,這里曾經是一個球場。唐代盛行馬球,連皇帝都親自上場參與。唐三彩中就有很多打馬球的人物形象。考古工作者發現,清思殿前的這個馬球場地面非常堅硬,1000多年的時光都沒有讓它損毀。據文獻記載,當時修建馬球場除
了砸夯,還要在地面澆油,而這種油很可能就是當時民間的食用油。澆滿油的球場即使下雨個把月,地面也依然干爽平整。
公元880年,當黃巢的起義軍向長安挺進的時候,僖宗正在清思殿主持一場聳人聽聞的賭局,四個高級官員,用擊馬球的方式來決定任職的地方,獲勝者優先選擇富庶之地。
10、翰林院遺址
翰林院占據夾城南部長400余米的一段,翰林院南端約100米長部分發現建筑遺址五座。翰林門為一個門道,寬5米多,進深8米多,臵有石門檻兩道。
翰林是皇帝的文學侍從官,翰林院從唐朝起開始設立。選拔擅長文辭的翰林學士入內起草詔制,晚唐以后,成為起草機密詔制的重要機構。翰林院是中國歷史上曾長期存在著的一個帶有濃厚學術色彩的官署,盡管其地位在不同朝代有所波動,但性質卻沒什么大的變化。
翰林院里任職的人稱為翰林學士,簡稱翰林,是傳統社會中層次最高的士人群體。當時在翰林院供職的有詞學、經術、合煉(煉丹)、僧、道、卜、祝、術、藝、書、弈等各色人才,稱為待詔,即聽候皇帝隨時召見和差遣。其中詞學之士最受重視。
唐代著名詩人李白,張九齡,張說等都曾當過翰林學士,在這里供職多年。李白渴望報效朝廷,為大唐建功立業。在大明宮金鑾殿,李白即興賦詩,為宮廷歌手填詞助興,唐玄宗欣賞李白的稀世才華,留他在翰林院待詔。唐玄宗時期的翰林院有點類似皇家文學藝術委員會。生活在翰林院的李白終日無所事事,常偷偷溜出去在長安的酒肆喝悶酒,他滿懷報國志,可惜無用武之地。
11、凌霄門
我們現在來到的凌霄門是北宮墻的西宮門,又稱“青霄門”。這里位于北宮墻正門玄武門西355米處,當時,凌霄門只有一個門道,寬僅2.2米,無門基座和柱礎,也沒有設門樓。
雖然“凌霄門”只是一座小門,但歷史上卻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唐肅宗寶應元年(762)四月十六日,宦官李輔國和程元振曾在此門發動政變,扶助代宗即位,史稱“凌霄門之變”。
唐肅宗在“馬崽驛之變”以后,北上靈武,登極稱帝。收復京師以后,入居大明宮期間,宦官李輔國、程元振和皇后張氏均立有大功,很得肅宗寵信,所以權勢日盛。特別是李輔國不但掌管了禁軍大權,而且又兼兵部尚書、殿中監等20余職,常在右銀臺門處理軍國政事,甚至可以代替皇帝頒布詔令,宰相和朝官都要仰輔國鼻息。而皇后張氏也非善輩,不但“持權禁中,干預政事,請謁過當”,而且還將肅宗次子建寧王李倓誣陷致死,進而還想威害太子李豫,專制朝政,步武則天后塵,奪取最高權力,臨朝稱制。
寶應元年四月初,唐肅宗身染重病,在長生殿養疾。張皇后看到唐肅宗已病入膏肓,危在旦夕,唯恐太子李豫即位以后,對己不利,便秘密派人將肅宗的另一個兒子越王李系引入麟德殿中,企圖廢立太子。四月十六日這天,張皇后矯詔召太子入宮。宦宮李輔國和程元振得知此事后,當即在凌霄門布臵禁軍,并將太子李豫由少陽院護送到飛龍廄中,加以保護。接著,又派兵將麟德殿團團包圍,逮捕了越王李系,又將張皇后囚禁于別殿。四月十八日,肅宗聽到這一消息后,驚嚇而死。程元振當即將太子接至九仙門,與文武百官相見,并行監國之禮。四月二十日,太子在長生殿肅宗靈堂前即帝位,是為唐代宗。不久,越王李系和張皇后相繼被殺。“凌霄門之變”至此結束。
關于陜西大明宮遺址的導游詞 篇16
大明宮宮城平面呈南北向不規則長方形。南寬北窄,城垣周長 7公里余。面積約 3.2平方公里。城垣為夯土版筑,底寬 10.5米,墻基寬 13.5米。城角處向外加寬 2米多,東北城角向內外各加寬 2米多。城門和城角內外均砌磚面。整座宮區,南自丹鳳門起,有含元殿、宣政殿、紫宸殿、含涼殿、玄武殿,至太液池、蓬萊山,形成一條南北中軸線。主殿兩側,有麟德殿、三清殿、清思殿、大福殿和大桔、軒轅廟,橫貫東西。前后共分外朝、中朝、內朝三大區域,縱橫大街交錯延伸,還設有門下、中書兩省,文、史雙館和翔鸞、棲鳳二閣,邊道的龍尾回廊與多座依勢而建錯落有致的獨立建筑相連接,開合有序而各就各位。
統覽宮城群體,宮與殿、樓與閣、觀與廟、城與門、池與山遙相呼應各成體系。亭臺館堂形象各異星羅棋布,花木園林異彩紛呈相映成趣。而多處馬毬場的存在,則增加了大明宮的寬闊與喧鬧。御道廣場其北地勢高起15米左右,在高崗前沿建第一座殿含元殿,南臨廣場,而殿東西則有橫亙全宮的第一道橫墻。含元殿后300余米處有宣政殿,東西有橫亙全宮的第二道橫墻。宣政殿四周有廊廡圍成寬約300余米的巨大殿庭。東廊之外為門下省,西廊之外為中書省、殿中省,都是最高級的中央官署。含元殿是舉行大朝會之殿,它左右的翔鸞、棲鳳二閣實際是雙闕,闕外有朝堂。宣政殿是皇帝每月朔望見群臣之處。自含元殿至宣政殿一段尸中的朝區。宣政殿之后有紫宸門,門內有紫宸殿,是皇帝隔日見群臣之處,相當于太極宮之兩儀殿,為寢區主殿。紫宸殿東有浴堂殿、溫室殿,西有延英殿、含象殿,東西并列,是皇帝日常活動之所。紫宸殿北有橫街,街北即后妃居住的寢殿區,主殿在紫宸殿北,為蓬萊殿,殿后又有含涼殿,北臨太液池。蓬萊、含涼二殿之左右又有若干次要殿,與之東西并列,自成院落。南起紫宸門,北至含涼殿,包括東西次要殿宇,四周有宮墻圍繞,形成宮中的寢區。
寢區之北為宮中湖泊太液池,池中有島。池東、西、北三面各建有若干殿宇。池西有麟德殿、大福殿,都是巨大的建筑群,麟德殿是非正式接見和宴會之處;池東有太和殿、清思殿等,是唐帝游樂之所;因唐代崇尚道教,因此太液池北的大桔、玄元皇帝廟、三清殿等,都是與道教有關的建筑。三清殿之北即宮北墻,而北墻的正門就是玄武門。自寢區以北,包括太液池及其周圍諸殿,尸內苑囿區。
大明宮內的含元殿、麟德殿、三清殿、玄武門等都已發掘并進行過復原研究,可以大體上知道它的面貌。大明宮各殿都采用夯土臺基,四周包砌磚石,繞以石欄桿。初期建的含元殿殿身東、北、西三面用夯土承重墻,麟德殿三面各寬一間處用夯土填充,表現出北朝和隋代慣用的土木混合結構建筑的痕跡,以后所建各殿即為全木構架建筑,但房屋之墻仍為土筑,不用磚,表面粉刷紅或白色。殿之地面鋪磚或石,踏步或坡道鋪模壓花紋磚。建筑之木構部分以土紅色為主,上部斗拱用暖色調彩畫,門用朱紅色,窗欞用綠色,屋頂用黑色滲炭灰瓦,屋脊及檐口有時用綠色琉璃。晚期建筑遺址曾出土黃、藍、綠三色琉璃瓦,說明唐代中晚期建筑色彩由簡樸凝重向絢麗方向發展。
大明宮沒有未央宮、長樂宮那么大,但它3.2平方公里的面積,仍然等于北京故宮0.72平方公里的4倍還多;大明宮詩元7—10 世紀世界上最壯麗、規模最宏偉的皇宮,除了巨大的規模、宏偉的建筑外,主要就是在它里邊發生了太多的大事、改變歷史、震撼中華的大事,如開天盛世、安史之亂、甘露之變、黃巢起義等等,自唐高宗起,唐朝的帝王們大都在大明宮居住和處理朝政,國家大典也多在此舉行,大明宮作為國家的統治中心,歷時達二百余年。它既見證了大唐的百年盛世,也目睹了唐王朝歷代皇帝傳承更替。這里有高宗皇帝繼位執政的身影,有中國第一女皇上朝稱帝的場景,也有李唐王朝滅而復興的故事。農民起義軍首領曾登上丹鳳門城樓鄭重宣布大齊國號,黃巢曾在含元殿登基為王的重大慶典……。還有數不清的名人在里邊活動,因之,大明宮就成為唐代各方面的中心,成為世人矚目的焦點。陳紅、歸亞蕾主演的電視連續劇《大明宮詞》,干脆就用大明宮做為片名。
親愛的游客朋友們,大家好!
我是您此次的導游講解_____。今天由我來帶領大家游覽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是在唐代大明宮遺址的基礎上建設的,是中國首批國家級考古遺址公園。現存遺址36處,其中地面顯現遺址6處。總占地3.5平方公里,是北京明清故宮的4.5倍,于20xx年10月1日盛大開園。
大明宮是中國歷史上的鼎盛時期——唐王朝的皇宮。始建于唐太宗貞觀八年(公元634年),建成于唐高宗龍朔三年(公元663年),最后因為兵火戰亂毀于公元920xx年,存世270年。
大明宮是一組宏大的皇宮建筑,與秦阿房宮、西漢長樂宮、未央宮并稱為中國四大古宮殿群,逝代最壯麗的古建筑群;它也是燦爛輝煌的唐政治及文化的中心,唐代21位皇帝中17位都曾在此朝寢;它見證了貞觀之治、開元盛世、安史之亂、黃巢起義等歷史事件。我們今天的參觀,就是一次唐代歷史和文化的體驗。
關于陜西大明宮遺址的導游詞 篇17
尊敬的各位領導,大家好!今天我們要參觀的是唐大明宮遺址公園:
唐朝是世界公認的中國最強盛的時代之一,唐長安城擁有三處大型宮城,即太極宮、大明宮和興慶宮。其中的大明宮,因為規模最大、制度完備、被看作是大唐帝國的統治中心和國家象征。
大明宮的布局非常講究,它嚴格按照中軸線對稱法配置建筑,從南至北依次為:丹鳳門、含元殿、宣政殿、紫宸殿、太液池、玄武門、重玄門等重要建筑,現在我們看到的就是丹鳳門遺址。
丹鳳門是大明宮的正南門,共有五個門道,上面建有高大的門樓。丹是紅色,代表熱烈、興旺,而鳳是中國神話傳說中的神鳥,曾被歷史上很多部族甚至王朝用作圖騰。丹鳳合起來就是紅色的鳳凰,代表的是大吉大利、大祥大瑞。
丹鳳門為古代城門中最高等級五門道制的杰出代表,丹鳳門的五個門道,每個門道寬8.5米,五個門道總計達51米多,比現在天安門的門道都要寬。丹鳳門門闕墩臺總長74.5米,南北寬33米,它的建筑規格之高、規模之大,都創下中國古代皇宮的宮門之最。
丹鳳門是一個交通通道,皇帝由正中的門洞進出;其它官員只能由兩側的門洞通行,右進左出,直到今天,我們的交通規則還是沿用這種“靠右前行”的辦法。
丹鳳門不僅僅是交通通道,更是唐代最高統治者與民眾溝通的最佳場所。每逢頒布赦令、登基大典、重大宴會、獻俘等活動時,皇帝會出現在門樓上,供萬民瞻仰。每逢皇帝宣赦時,丹鳳門前一側就立一根高桿,上面懸一只金雞,另一側放一面大鼓,待皇帝登樓,被赦免的囚犯在鼓聲中引至門前,赦令宣讀完畢后當場釋放,唐人楊巨源有詩道:“丹鳳樓前歌九奏,金雞桿下鼓千聲”,說的就是宣赦;此外,唐玄宗還曾兩次在丹鳳門門樓上舉行宴會,招待突厥首領和使節。丹鳳門在唐代的作用,就類似于今天的北京天安門,或者說,丹鳳門就是唐代的天安門。
請大家隨著我進入丹鳳門,注意腳下的臺階,我們現在看到的是丹鳳門遺址博物館。它是20xx年進行的考古發掘,外側的宏偉建筑,是根據復原研究和模擬設計而構筑的保護性展廳。它將真正的遺址罩在大廳內。為了達到既保護遺址又不影響參觀視線的目的,博物館由三層框架結構組成,其建筑結構距離遺址的邊沿約為60厘米,博物館外墻的色彩全部選用淡土黃色,為的就是要使這座建筑既能體現唐代皇宮正門的形制、尺度、建筑特色和宏偉端莊的風格氣派,又有別于其它仿古建筑。
今天,它作為唐文化的代表,帶我們領略了一個統一大國的政治權威。
關于陜西大明宮遺址的導游詞 篇18
我們現在來到的凌霄門是北宮墻的西宮門,又稱“青霄門”。這里位于北宮墻正門玄武門西355米處,當時,凌霄門只有一個門道,寬僅2.2米,無門基座和柱礎,也沒有設門樓。
雖然“凌霄門”只是一座小門,但歷史上卻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唐肅宗寶應元年(762)四月十六日,宦官李輔國和程元振曾在此門發動政變,扶助代宗即位,史稱“凌霄門之變”。
唐肅宗在“馬崽驛之變”以后,北上靈武,登極稱帝。收復京師以后,入居大明宮期間,宦官李輔國、程元振和皇后張氏均立有大功,很得肅宗寵信,所以權勢日盛。特別是李輔國不但掌管了禁軍大權,而且又兼兵部尚書、殿中監等20余職,常在右銀臺門處理軍國政事,甚至可以代替皇帝頒布詔令,宰相和朝官都要仰輔國鼻息。而皇后張氏也非善輩,不但“持權禁中,干預政事,請謁過當”,而且還將肅宗次子建寧王李倓誣陷致死,進而還想威害太子李豫,專制朝政,步武則天后塵,奪取最高權力,臨朝稱制。
寶應元年四月初,唐肅宗身染重病,在長生殿養疾。張皇后看到唐肅宗已病入膏肓,危在旦夕,唯恐太子李豫即位以后,對己不利,便秘密派人將肅宗的另一個兒子越王李系引入麟德殿中,企圖廢立太子。四月十六日這天,張皇后矯詔召太子入宮。宦宮李輔國和程元振得知此事后,當即在凌霄門布臵禁軍,并將太子李豫由少陽院護送到飛龍廄中,加以保護。
關于陜西大明宮遺址的導游詞 篇19
接待各人來到這!我是你們的導游,我姓x,各人可以叫我小x。為了便于各人旅行嬉戲,下面我起首各人先容一下。
大明宮國度遺址公園位于西安市太華南路,大明宮遺址公園是全球有名的唐長安城“三大內”(太極宮、大明宮、興慶宮)中最為光輝絢麗的構筑群,地處長安城北部的龍首原上,始建于唐太宗貞觀八年,平面略呈梯形,占地面積約3.2平方公里。原宮墻周長為7.6公里,四周共有11座門,已探明的殿臺樓亭等遺址有40余處。大明宮南部為前朝,自南向北由含元殿、宣政殿和紫宸殿為中心構成;北部的內廷中心為太液池。
成長定位
以大明宮遺址掩護改革和展示盛唐文化為特色,建樹集文化、旅游、商貿、棲身、休閑處事為一體的、具有國際水準的都市新區。
總體思緒
以文化大籌謀和超前籌劃為先導,以大明宮國度遺址公園的建樹為發動,以組織大型都市運營商參加土地一級開拓為主導,以“整體拆遷、整體建樹”為保障,以改進地區人民糊口程度、晉升都市品格為宗旨,全力建樹人文、活力、調和西安的樹模新區,試探大遺址發動都市成長的新模式,吉林導游詞,開發大遺址掩護和操作的新路徑,蘊蓄都市整體拆遷與開拓建樹的新履歷。
建樹方針
建樹具有天下意義的文物掩護樹模工程;建樹天下一流的國度遺址公園;改進人居情形,締造籌劃和建樹的國際規范;實現汗青與當代、經濟與社會、文物掩護與都市建樹的調和共融,和諧成長;促進文化、旅游財富大成長;實現地區科學成長、加速成長、創新成長、調和成長。
籌劃名堂
將大明宮國度遺址公園建樹成為將來西安的“都市中央公園”,使大明宮遺址區掩護成為發動西安率先成長、平衡成長、科學成長的都市增添極,成為西安將來都市成長的生態基本、最重要的人文象征,并成為天下文明古都的重要支撐,進一步晉升西安的都市特色。
在空間形態上情勢“同心用心兩翼三圈六區”的根基名堂:
同心用心:大明宮國度遺址公園;
兩翼:以火車站北廣場為軸心,沿隴海線形成對象兩多半會改革板塊;
三圈:形成未央路、太華路、北二環三個貿易圈;
六區:籌劃建樹文化旅游區、商貿處事區、商務焦點區、改革樹模區、中央棲身區、齊集安放區等六個成果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