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萊閣景點導游詞(通用30篇)
蓬萊閣景點導游詞 篇1
尊敬的各位游客:
蓬萊閣坐落在蓬萊城北面的丹崖山上,與黃鶴樓、岳陽樓、滕王閣并稱全國四大名樓。蓬萊閣古建筑群占地32800平方米,由彌陀寺、龍王宮、天后宮、蓬萊閣、三清殿、呂祖殿六部分組成,面積1.89萬平方公里。
這里是觀賞"蓬萊十大景"中"仙閣凌空"、"漁梁歌釣"二景的最佳觀景處。整個古建筑群亭臺樓閣分布得宜,寺廟園林交相輝映,因勢布景,協調壯觀。蓬萊閣下方有結構精美、造型奇特的仙人橋,那是神話中八仙過海的地方;東側有上清宮、呂祖殿、普照樓和觀瀾亭等;西廂為避風亭、天后宮(俗稱娘娘殿)、戲樓和龍王宮。這些樓閣高低錯落有致,與蓬萊閣渾然一體,統稱"蓬萊閣"。
蓬萊閣下,有一座蓬萊水城。水城沿著丹崖絕壁向南筑起,為我國現存古代海軍基地之一,又名備倭城,原為宋代邊防水寨"刁魚寨"舊址。明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依山勢構筑城墻,引海水入內,以停泊船艦,操練水師。
蓬萊閣景點導游詞 篇2
各位團友:
馬上就要到達素有“人間仙境”之稱的蓬萊了。在此小武先給各位介紹一下蓬萊的概況:蓬萊位于膠東半島最北端,煙臺市西北方向約75公里處,隸屬于煙臺,北臨渤、黃二海,與遼東半島隔海相望,全市總面積1128平方公里,總人口44.7萬。但就是這樣一個總人口不足50萬的一個縣級市,每年確能接待海內外游客200多萬人次。是什么使中外游客不遠萬里、紛紛沓來呢?那是因為蓬萊是一方充滿神話傳說、千百年來令人神往的“人間仙境”。為什么說蓬萊是“人間仙境”呢?有兩個原因;
大家都聽說過“八仙過海”的故事,這故事發生在哪呀?對就發生在這里。相傳當年八仙在蓬萊閣上聚會飲酒,越喝越高興不知不覺的就喝醉了。
鐵拐李提議乘興到海上一游,并言定要憑個自的寶物渡海,不得乘舟。正所謂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鐵拐李用的是他的寶葫蘆,漢鐘離用的是他的芭蕉扇,呂洞賓用的是寶劍,荷仙姑用的是荷花,蘭采合用的是花籃,韓湘子用的是瀟,曹國舅用的是手中的護板,張果老和他的神驢用的是笙。
都知道張果老有一怪癖,平日他倒騎著一頭毛驢,日能行萬里,當然這驢子也是一匹「神驢」,據說不騎的時候,就可以把牠折迭起來,放在皮囊里。還有一首詩來說明此舉,“舉世多少人,無如這老漢,不是倒騎驢,萬事回頭看”。來教世人做事要常回頭看,便于經驗。俗話說,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蓬萊小城不大卻與八位神仙有緣。
另一個原因是跟“海市蜃樓”有關。相傳,很早以前,渤海中常常出現一些怪異的影像,當時,人們無法用科學的方法解釋這種現象,剛開始以為是妖怪,把他說成海中的達蛤蜊精吐出的氣,稱蛤蜊為“蜃”,非常害怕,燒香磕頭,祈禱“蜃”不要危害人間,久而久之,人們發現“蜃”并沒有威害人類,又把他說成是神山現世,傳說海中有仙山,山上的房屋是金銀修砌,樹上滿是玉石瑪瑙,還有仙人來回走動,最主要的是山上有長生不死藥。
秦始皇統一六國后,為求大秦江山永固、個人長生不老,便慕名來到這里尋找神山,求長生不死藥。他站在海邊,眺望大海,只見海天盡頭有三座山非比尋常,還在不斷的變,其實他當時正是趕上了海市蜃樓,他驚奇的.問隨駕的方士那是什么,方士回答:“那就是仙山。”秦始皇大喜,又問仙山叫什么名。方士說一座叫“瀛洲”因為秦始皇又叫秦“嬴政”,一座叫“方丈”,還有一座一時無法應答,忽見海中有水草漂浮,靈機一動,便以草名“蓬萊”做了回答。
“蓬萊”者,“蓬草蒿萊”也。就這樣“蓬萊”“方丈”“瀛洲”這三座神山就這樣傳開了。到了漢武帝時期,他像秦始皇一樣聽說大海中有三座仙山,也來到這里尋找長生不老之藥。他為了能尋到仙山,在此專門修筑了一座小城,在這里住了很久,每日登上丹崖山眺望
大海,但是,他沒有秦始皇幸運,沒看到海市蜃樓,也沒找到長生不老之藥,就下令將他在海邊望神山而修筑的小城賜名為蓬萊,聊以安慰。從此,這座小城就叫做蓬萊了。其實秦皇漢武也好,普通百姓也好,之所以不遠萬里來到蓬萊,都是來訪仙蹤、尋仙藥的,都盼望能象仙人一樣自由自在、長生不老。把蓬萊奉之為“仙境”,實際上都是海市蜃樓給鬧得。其實海市蜃樓是一種大氣光學現象,是光線通過密度不同的介質時發生的折射或反射的現象。而作為介質大氣,它的密度是不完全相同的,通常是隨著氣溫的變化而變化的,溫度越高密度越小,溫度越低密度越大。
海市一般出現在春夏兩季,要海中有霧,還要刮東南風一到二級,這些條件具備后好要有最佳的觀賞角度才能看到。為什么蓬萊這邊經常出現海市現象呢?這同它所在的地理位置有關。蓬萊地處渤、黃海的分界線,而渤海的氣溫偏低,尤其是在春夏、夏秋之交,海面氣溫容易較大的低于高層氣溫,這就形成了下層空氣密度大于上層空氣密度的逆溫現象。
去年五月二十三日在蓬萊閣和八仙渡景區以東海域上空,出現了極為罕見的“海市蜃樓”奇觀。當時小武帶了一個十六人的團隊在蓬萊八仙渡景區游覽,大約三點左右蓬萊海濱薄霧漸退,上空先是出現淺黃色帶狀云霧,并逐漸轉白,大家還在開玩笑說:“看,海市蜃樓。”沒想到從四點五十分開始,海域上空出現了大團云彩,海市蜃樓真的出現了。蓬萊
閣和八仙渡景區上空出現了“海市蜃樓”。此次的“海市蜃樓”與以往出現的大不相同,清晰度非常高,呈現的是一幅城市景象。有高樓大廈、燈塔、城區道路非常清楚,還好像好像有人、車走動;并且還在不斷的變換,這次海市奇觀是自一九八八年以來規模最大、持續時間最長、最為清晰的一次。希望大家這次也能幸運的看到海市蜃樓,真的看不到也不用感到遺憾,去年的海市蜃樓影像已經被八仙渡景區的工作人員用攝像機拍了下來,大家有興趣的話,可以去看一下。
現在的蓬萊還是“優秀旅游城市”、“全國衛生城市”。除此之外,蓬萊物產豐富,資源富饒。大家在這一路上都看到了,兩旁的田地里都是果樹和葡萄架,蓬萊是全國優質釀酒葡萄和紅富士蘋果的主要產區。全市葡萄種植面積8萬畝,葡萄酒生產能力達到8萬噸,占國內總產量的1/5,是世界七大葡萄海岸之一。蓬萊境內礦產資源豐富,已探明并開采的20余種,其中,黃金年產量16萬兩,位居全國第三。
第一在哪?也在山東,并且也在煙臺,那就是有著“金城天府”之稱的招遠。現在整個煙臺的黃金產量占全國黃金總產量的1/5。以就是說,您擁有5克黃金中就有一克是產自山東煙臺的。那么有朋友問我:這里遍地黃金,是不是能買到便宜的黃金帶回去?那小武告訴大家,會讓您失望了,因為黃金是國家統一牌價銷售的,黃金在這里和在您的家鄉
價格是差不多的。但是,這里的鉆石、珠寶、玉石卻比任何地方都便宜,正所謂是黃金有價玉無價。這里的鉆石為什么便宜?大家是不是都聽過這樣一句廣告語:鉆石恒久遠,一顆永流傳;帶比爾思。帶比爾思集團是世界最大的珠寶商,他在蓬萊設立了一個大型的珠寶加工廠,又把他的地礦陳列館無償的捐獻給了蓬萊政府,作為科普教育基地,在游覽完景點的時候是會去參觀的。同時您還可以把您身上佩帶的鉆石、紅寶石、藍寶石、玉墜等讓為您一下。這里小武就不在多做介紹了,到時候陳列館的講解員會做更詳細的講解。
現在距離蓬萊還有一段距離,借這點時間我講個故事吧!(穿插八仙小故事)
有句話是這樣說的:眼前滄海難為水,身到蓬萊既是仙;海上仙境不可尋,人間仙境尋神仙。蓬萊已經到了,就讓讓我們一起沿著往日帝王尋仙的足跡,走進人間仙境去拜會諸位神仙吧!
蓬萊閣景點導游詞 篇3
尊敬的各位游客:
現在大家看到的這座高閣就是蓬萊閣了。它高踞丹崖山頂,丹崖山雖不高,但面臨大海,海闊烘托出山的氣勢,使蓬萊閣氣勢恢宏。其他建筑圍繞著它,又成眾星捧月之勢,使它分外壯觀。它與黃鶴樓、岳陽樓、滕王閣并稱為全國四大名樓。
蓬萊閣是一座雙層木結構閣樓建筑,有鮮明的古典建筑藝術特色。正廳高懸一塊金字牌匾,上有清代著名書法家鐵保手書的“蓬萊閣”三個雄渾大字,筆力遒勁,閣上原有“九萬青天登梯得路,三千碧海破浪乘風”楹聯,道盡高閣的氣勢。閣上有一圈明廊,大家可以憑欄遠眺,時有海霧飄來,使人有騰云駕霧,超凡出世的感覺。這便是蓬萊十大仙景之一的“仙閣凌空”。《老殘游記》第一回中就生動描寫了這一景觀:“這閣造得畫棟飛云,珠簾卷雨,十分壯麗。西邊看城中人家,煙雨萬戶;東面看海上波濤,崢嶸萬里。”閣底有十六根大紅楹柱環列,顯得氣勢非凡。閣內設置精致,布滿宋、明、清三朝的石刻碑文。東西兩壁懸掛著董必武和葉劍英元帥的題詩,閣后壁嵌有“碧海清風”、“海不揚波”、“環海境清”大型題字刻石三方,十分珍貴,更為古閣增添了光彩。
蓬萊閣后有一避風亭,它比蓬萊閣建造稍晚,是明代正德8年由知府嚴泰增建的。此亭建造角度十分科學,既烘托了主閣,又別有情趣。避風亭坐南朝北,既高又面向大海,然而任憑室外狂風大作,亭內門戶大開,卻靜謐無風。在亭內擦一根火柴,火焰會紋絲不動。這時你如取一張紙條,在護墻外側一撒手,紙條會盤旋而上,越亭而過,不得不令人叫絕。
蓬萊閣景點導游詞 篇4
蓬萊閣在山東煙臺蓬萊市區西北的丹崖山上,1982年與水城同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風景名勝蓬萊閣同武漢黃鶴樓、湖南岳陽岳陽樓、江西南昌滕王閣齊名,被譽為我國古代四大名樓。蓬萊閣虎踞丹崖山巔,它由蓬萊閣、天后宮、龍五宮、呂祖殿、三清殿、彌陀寺六大單體及其附屬建筑組成規模宏大的古建筑群,面積1.89萬平方公里。這里是觀賞“蓬萊十大景”中“仙閣凌空”、“漁梁歌釣”二景的最佳觀景處。最佳旅游時間蓬萊閣地處山東煙臺,在夏季天氣更加干爽涼快,冬季空氣更加溫潤。
全年平均氣溫12℃左右,四季皆宜旅游。歷史文化蓬萊閣的主體建筑建于宋朝嘉祐六年(公元1061年)坐落于丹崖極頂,閣樓高15米,坐北面南,系雙層木結構建筑,閣上四周環以明廊,可供游人登臨遠眺,是觀賞“海市蜃樓”奇異景觀的最佳處所。閣中高懸一塊金字模匾,上有清代書法家鐵保手書的“蓬萊閣”三個蒼勁大字,東西兩壁掛有名人學者的題詩。位于蓬萊閣下的仙人橋,結構精美,造型奇特,傳說為“八仙”過海的地方。
蓬萊閣景點導游詞 篇5
尊敬的各位游客:
在山東煙臺,有一座美麗的蓬萊閣,俗稱蓬萊仙境。為什么稱它為仙境呢?因為每年的秋冬季節的早晨,那里經常會被乳白色的濃霧籠罩著,四周的景色隱隱約約,像進入仙境一樣的美。
去年暑假媽媽決定帶我去青島大連旅游,其中一天就是去我朝思暮想的蓬萊閣,我高興地一蹦三尺高。
第三天,我們坐船到了煙臺,去看我向往已久的蓬萊閣。雖然是夏天,看不到那著名的霧景,但還是有很多人慕名而去。
隨著人流進入景區后,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八仙過海橋,傳說八仙就是在這里升天的。橋頭上有一只巨大的石龜,欄桿上還有八仙的石像呢!帥氣的。呂洞賓,美麗的何仙姑,拄著拐杖的鐵拐李——過了橋之后就是月老祠。月老祠的香火還挺旺盛的,那些單身男女和他們的父母都是虔誠的拜了又拜,期望能找到如意的另一半。我也湊了個熱鬧,拜了拜,媽媽被我弄得哭笑不得。
穿過一條長長的走廊,就可以看見一個圓形的湖,湖心上有一座閣樓,就是著名的蓬萊閣,也稱為八仙閣。我們進去一看,里面都是呂洞賓·何仙姑等八仙的塑像,惟妙惟肖。還有他們成仙的過程介紹,導游講的聲嘶力竭,我聽得糊里糊涂。
當然,這里最著名的還是海市蜃樓,有影像記錄的就出現過好幾次。共同點就是在海平面上突然出現一些建筑·山體,甚至還有動物,就跟真的一樣。讓人懷疑是不是海上另有一座城市。這種現象會持續一至兩個小時,然后就會慢慢變淡,直至消失。
蓬萊閣一年四季景色迷人,是一個擁有眾多美麗傳說和歷史回憶的地方。
蓬萊閣景點導游詞 篇6
尊敬的各位游客:
蓬萊閣在山東煙臺蓬萊市區西北的丹崖山上,1982年與水城同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風景名勝蓬萊閣同武漢黃鶴樓、湖南岳陽岳陽樓、江西南昌滕王閣齊名,被譽為我國古代四大名樓。蓬萊閣虎踞丹崖山巔,它由蓬萊閣、天后宮、龍五宮、呂祖殿、三清殿、彌陀寺六大單體及其附屬建筑組成規模宏大的古建筑群,面積1.89萬平方公里。這里是觀賞"蓬萊十大景"中"仙閣凌空"、"漁梁歌釣"二景的最佳觀景處。最佳旅游時間蓬萊閣地處山東煙臺,在夏季天氣更加干爽涼快,冬季空氣更加溫潤。
全年平均氣溫12℃左右,四季皆宜旅游。歷史文化蓬萊閣的主體建筑建于宋朝嘉祐六年(公元1061年)坐落于丹崖極頂,閣樓高15米,坐北面南,系雙層木結構建筑,閣上四周環以明廊,可供游人登臨遠眺,是觀賞"海市蜃樓"奇異景觀的最佳處所。閣中高懸一塊金字模匾,上有清代書法家鐵保手書的"蓬萊閣"三個蒼勁大字,東西兩壁掛有名人學者的題詩。位于蓬萊閣下的仙人橋,結構精美,造型奇特,傳說為"八仙"過海的地方。
蓬萊閣景點導游詞 篇7
蓬萊閣坐落在蓬萊城北面的丹崖山上,與黃鶴樓、岳陽樓、滕王閣并稱全國四大名樓。蓬萊閣古建筑群占地32800平方米,由彌陀寺、龍王宮、天后宮、蓬萊閣、三清殿、呂祖殿六部分組成,面積1.89萬平方公里。
這里是觀賞“蓬萊十大景”中“仙閣凌空”、“漁梁歌釣”二景的最佳觀景處。整個古建筑群亭臺樓閣分布得宜,寺廟園林交相輝映,因勢布景,協調壯觀。蓬萊閣下方有結構精美、造型奇特的仙人橋,那是神話中八仙過海的地方;東側有上清宮、呂祖殿、普照樓和觀瀾亭等;西廂為避風亭、天后宮(俗稱娘娘殿)、戲樓和龍王宮。這些樓閣高低錯落有致,與蓬萊閣渾然一體,統稱“蓬萊閣”。
蓬萊閣下,有一座蓬萊水城。水城沿著丹崖絕壁向南筑起,為我國現存古代海軍基地之一,又名備倭城,原為宋代邊防水寨“刁魚寨”舊址。明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依山勢構筑城墻,引海水入內,以停泊船艦,操練水師。
蓬萊閣景點導游詞 篇8
尊敬的各位游客:
人道仙境在蓬萊,我們在去蓬萊的路上。蓬萊尚是遠景。而車窗外的藍天、白云、以及飄搖的大海、靜泊的輪船才是我們眼中的近景;還有一座座跨野橋梁、陽光下的山村、美麗的山包、蘋果園、葡萄園、秋意綿綿的田野、褐色臉膛的果農、粉紅燈籠的蘋果,如一幅長軸畫卷隨我們的臨近慢慢舒展,又快速移去。
當一片片烏云被我們丟在身后,藍天越來越浩瀚,大地越來越遼遠,此時,大海的氣息也越來越濃了。當我們終于看到了那高高舉在空中的——蓬萊閣,八仙過海口,戚繼光故里,三仙山,韓菲樂園,海洋極地世界,東方瀚時,我們長長地舒了一口氣。
此時,太陽已穩居藍天正中了。
“忽聞海上有仙山,山在虛無飄渺間。”蓬萊這個中學時就從李白的詩文中知道的地方,一直如一個美麗的夢地,讓我神往。而一旦真的身臨其境,就希望真的看到一兩個神仙,或者逢一處海市也好。可是,可是我們過仙人橋,登蓬萊閣,上田橫山,一路連神仙的影子都不見,那么大的海風哪里會有海市蜃樓,飄渺的仙境更是與真實淡淡疏離,無緣一遇。不知道神仙們都躲到哪座島上演繹新的傳奇去了。那些美麗的傳說又寫在哪里呢?我站在獵獵風中,看不到千年前訪仙尋藥的秦始皇,也看不到明朝威武如儀的戚家軍,所見的都是熙來攘往來此憑吊的俗世大眾,和一座在浩海藍天之間巍峨聳立的尚未散盡硝煙的蓬萊水城。
但是,可極目遠望。站在蓬萊水城,你想看出多遠,海空就有多遠,這同樣得力于你尚好的視野;當你的眼睛模糊不清,天空的色彩更有一層人為的認識。何況還有描述上的差異。遙望大海,不禁要為大海的浩闊蒼茫而暗自興嘆。也時常低頭細思,我們所追思的遺跡,我們所探尋的事例到底是真是假呢?那些民間口口相傳的故事,那些筆墨記載的歷史,哪個更接近事實的真相。歷史總被無情戲說了,許多東西來到我們面前早已似是而非,人為杜撰的成份太多。
但是,蓬萊仙閣尚在,蓬萊水城尚在,那么人們所想往的仙境也是存在的,海市蜃樓是存在的,海上仙山也在。站在蒼松翠柏間和巍峨的蓬萊閣上遠望大海,串串島嶼如美麗耀眼的珍珠,在碧波蕩漾之中若隱若現。
蓬萊閣景點導游詞 篇9
在蓬萊市區西北的丹崖山上,面積有32800平方米。蓬萊閣包括三清殿、呂祖殿、蘇公祠、天后宮、龍王宮、蓬萊閣、彌陀寺等等幾組不同的祠廟殿堂、閣樓、亭坊組成的建筑群,這一切統稱為蓬萊閣。自從宋嘉裕年間起,歷代都進行了擴建重修,秦始皇訪仙求藥的歷史故事和八仙過海的神話傳說給蓬萊閣抹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因而古來即有“仙境”之稱。
蓬萊閣的主體建筑建成于宋朝嘉裕六年(公元1061年)坐落于丹崖頂,閣樓高15米,坐北面南,系雙層木結構建筑,閣上的四周環以明廊,可供游人登臨遠眺,是觀賞“海市蜃樓”奇異景觀的景佳處所。閣中高懸一塊金字模匾,上有清代書法家鐵保手書的“蓬萊閣”三個蒼勁大字,東西兩壁掛有名人學者的題詩。
位于蓬萊閣下的仙人橋,結構精美,造形奇特,傳說為“八仙”過海的地方。蓬萊閣自古為名人學士雅集之地,閣內各亭、殿、廊、墻之間,楹聯、碑文、石表、斷碣、琳瑯滿目,比比皆是,翰墨流芳,為仙閣增色不少。
蓬萊閣前常出現"海市蜃樓"奇觀,蘇東坡的“東方云海空覆空,群仙出沒空明中。蕩搖浮世生萬象,豈有貝闕藏珠宮”一詩,這正是“海市蜃樓”奇景的生動描寫。蓬萊閣下,還有一座蓬萊水城。水城沿著丹崖絕壁向南筑起,為我國現存古代海軍基地之一,又名備倭城,原為宋代邊防水寨“刁魚寨”舊址。明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依山勢構筑城墻,引海水入內,以停泊船艦,操練水師。
蓬萊水城周長約1.8公里,面積25平方米,整個城池只有南北兩門,北門叫水門,門上建有柵閘,以控制船只出入;南門為振陽門,與陸地相連,供車馬行人出入。北門設有兩座炮臺,分列東西,控制附近海面。水城進可攻,退可守,實為一嚴密的海上防護體系,在我國海港建筑史占有重要地位,具有極高的歷史文物價值!
蓬萊閣景點導游詞 篇10
素有“人間仙境”之稱的蓬萊閣,與滕王閣、黃鶴樓、岳陽樓并稱為我國古代四大名樓。蓬萊閣自古就充滿了神秘色彩,是傳說中道教的神仙居住地;而蓬萊、瀛洲、方丈三座海中之山,也被稱為“三座神山”。據說秦始皇嬴政曾派人到此求仙問藥,想要找到“長生不老”的仙丹;家喻戶曉的傳說“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也是起源于此。
蓬萊閣是全國首批AAAAA級旅游景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國家重點名勝風景區。蓬萊閣景區位于蓬萊市北部海邊丹崖山上,總占地面積約32800平方米。整個景區由蓬萊閣、天后宮、龍五宮、呂祖殿、三清殿、彌陀寺,六處主要景觀及其附屬建筑組成,是集樓、殿、亭、臺為一體的大規模古代建筑群。
蓬萊閣最著名的景觀要屬“海市蜃樓”,每年都有絡繹不絕的游客來此欣賞這一海上奇觀。海市蜃樓的美輪美奐,又為原本就具有神仙色彩的蓬萊閣又添加了一股“仙氣”。
除了海市蜃樓,蓬萊閣還有兩處景觀非常值得一看,它們就是仙閣凌空和漁梁歌釣。所謂仙閣凌空,正是因蓬萊閣在山崖頂,而下面就是懸崖峭壁和碧波海霧,這種景觀就像蓬萊閣倒掛于海面之上,意欲乘風歸去一般。
蓬萊閣除了有仙境般的美景,蓬萊閣內也是充滿了書香氣,這里的楹聯石刻、文人墨寶多不勝數。夏季正是蓬萊閣旅游的好時節,快快行動吧!
蓬萊閣景點導游詞 篇11
尊敬的各位游客:
在蓬萊市區西北的丹崖山上,面積有32800平方米。蓬萊閣包括三清殿、呂祖殿、蘇公祠、天后宮、龍王宮、蓬萊閣、彌陀寺等等幾組不同的祠廟殿堂、閣樓、亭坊組成的建筑群,這一切統稱為蓬萊閣。自從宋嘉裕年間起,歷代都進行了擴建重修,秦始皇訪仙求藥的歷史故事和八仙過海的神話傳說給蓬萊閣抹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因而古來即有"仙境"之稱。
蓬萊閣的主體建筑建成于宋朝嘉裕六年(公元1061年)坐落于丹崖頂,閣樓高15米,坐北面南,系雙層木結構建筑,閣上的四周環以明廊,可供游人登臨遠眺,是觀賞"海市蜃樓"奇異景觀的景佳處所。閣中高懸一塊金字模匾,上有清代書法家鐵保手書的"蓬萊閣"三個蒼勁大字,東西兩壁掛有名人學者的題詩。
位于蓬萊閣下的仙人橋,結構精美,造形奇特,傳說為"八仙"過海的地方。蓬萊閣自古為名人學士雅集之地,閣內各亭、殿、廊、墻之間,楹聯、碑文、石表、斷碣、琳瑯滿目,比比皆是,翰墨流芳,為仙閣增色不少。
蓬萊閣前常出現"海市蜃樓"奇觀,蘇東坡的"東方云海空覆空,群仙出沒空明中。蕩搖浮世生萬象,豈有貝闕藏珠宮"一詩,這正是"海市蜃樓"奇景的生動描寫。蓬萊閣下,還有一座蓬萊水城。水城沿著丹崖絕壁向南筑起,為我國現存古代海軍基地之一,又名備倭城,原為宋代邊防水寨"刁魚寨"舊址。明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依山勢構筑城墻,引海水入內,以停泊船艦,操練水師。
蓬萊水城周長約1.8公里,面積25平方米,整個城池只有南北兩門,北門叫水門,門上建有柵閘,以控制船只出入;南門為振陽門,與陸地相連,供車馬行人出入。北門設有兩座炮臺,分列東西,控制附近海面。水城進可攻,退可守,實為一嚴密的海上防護體系,在我國海港建筑史占有重要地位,具有極高的歷史文物價值!
蓬萊閣景點導游詞 篇12
尊敬的各位游客:
現在我們來到的是天后宮,其中供奉的是海神娘娘。海神娘娘原名叫林默,是福建莆田湄州人,當地人稱她“媽祖”,因而天后宮又叫媽祖廟。林默生于北宋960年3月23日,死于987年9月9日,終身未嫁。她經常在海上解救遇害船只,因而極受漁民愛戴。她自幼喜歡佛法,并得高人指點,據說極通靈性。有關她的傳說很多,說她出生之日,屋內紅光滿堂,香氣四溢,而且到滿月都未有哭聲,所以起名為默。她16歲時村中鬧瘟疫,而她算出病源在井中,后來人們果然在井中發現病死的老鼠。更為神奇的是說有一次她父兄出海打魚,而她在家中織布時突然神情大變,似昏睡過去。醒來后告訴她母親說父兄在海上遇險,哥哥已死,父親無恙。果然不久其父歸來,說海難中似乎有神仙相救才得以脫險。第二天,林默竟然在茫茫大海中找到哥哥的尸體。在她27歲那年的九月初九,她一人登上湄州的最高峰,突然仙樂齊鳴,彩云飛舞,人就登天而去。
林默死后,歷代疆吏大臣說她能降魔伏妖,破敵免災,并能在海上狂風中為漁船指引方向,法力無邊,請皇帝對她進行加封。在這種神化之下,祭祀她的廟宇越來越多,使之成為海上漁民的保護神。歷代君王為了鞏固海防,對她的封號也步步升級,直封到天后。
蓬萊閣天后宮是我國北方最大的天后廟宇之一。大家看在天后塑像旁邊作陪神的站官中竟然有四海龍王,這是十分少見的。究其原因,據說北宋以前海神是四海龍王,但因為他們長的丑陋,又喜怒無常,漁人都不喜歡他們。北宋宣和4年(1122年)皇帝派大臣出使高麗,在海上遇到大風,危難之中救他們的是一位女神而非龍王,因而回朝時奏明皇上,首次加封女神為“順濟夫人”,慢慢取代了龍王的地位。后來隨歷代加封,女神的管轄范圍越來越大,四海龍王都要聽她調遣,在民間還有天妃降伏東海龍王的故事,再加上民間八仙的傳說中龍王也是以反面角色出現的,于是四海龍王在蓬萊便成了站官的。現在,漁民對天后仍然十分敬仰,因而天后宮香火一直十分旺盛。
蓬萊閣景點導游詞 篇13
尊敬的各位游客:
蓬萊閣的天后宮是我國北方最大的天后宮廟宇之一。正中端坐的是天后,再塑金身。天后是海峽兩岸人民虔誠信奉的海神,北方人稱她是海神娘娘。在她的家鄉福建莆田一帶,人們親昵地稱她為"媽祖",因此許多地方奉祀她的宮廟叫"媽祖宮"。天后姓林,名默,福建省莆田湄州灣賢良港人。生于北宋建隆元年(公元960年)三月二十三日,卒于雍熙四年(公元987年)九月初九日,時年28歲,終身未嫁。
蓬萊閣的天后宮與全國各地天后宮的陪神相比,極為特殊,由四海龍王為天后當站官。 后殿是天后的臥室。
門上的匾額"福錫丹崖"四個字是我國著名書法家費心我先生題寫的,意為天后娘娘把福氣賜給每一位來到丹崖山上的人。東西兩間設有天后床鋪。在這個寢宮的院落里,有一個極特別的地方,那就是在東西廂房的屋檐下藏著四句詩,是清朝乾隆時登州知府陳葆光寫的一首詩的前四句:"直上蓬萊閣,人間第一樓。云山千里目,海島四時秋。"
蓬萊閣景點導游詞 篇14
尊敬的各位游客:
世界著名的蓬萊閣就位于蓬萊城北靠海的丹崖山上。初建于北宋嘉佑六年(1061),明清時期,此閣又經過多次重修,與黃鶴樓、岳陽樓、滕王閣并稱四大名樓。這實際上是一組古建筑群,建筑面積達18900平方米,有6個主體建筑和其他輔助建筑。主體建筑分別是:蓬萊主閣、天后宮、龍王宮、呂祖殿、三清殿、彌陀寺。里面展出的以及大殿柱子上的對聯和石刻都是著名文人的書畫作品。
龍王宮初建于唐代,重建和擴建于宋代和元代,包括三個庭院:大門,前殿和后殿。
傳說龍能潛海,騰云駕霧,呼風喚雨。事實上龍只是先民虛構的作為征服自然的象征。他們期望龍的存在能夠對世間困難和苦難表示同情,并能夠幫助苦難者。因此,首先祭祀龍王的是漁民和船家。根據蓬萊風俗,農歷正月十三日漁燈節,漁民敲鑼打鼓放鞭炮,給龍王送燈。
前殿中間的坐像是東海龍王敖廣,兩邊各有護法一尊。東西兩側塑有8位站官負責風、雨、雷、電等。
后殿是龍王寢室。在古代干旱時,人們來這里向龍王求雨。他們頭戴柳條帽,高喊“求大雨”,然后抬出龍王塑像游街。不管他們走到哪兒,居民都給他們灑水。這種辦法還真奏效,不久就會下及時雨。
戲樓是當地漁民唱地方戲的地方。每年正月十六日,在天后宮都要舉辦廟會。當地漁民在戲臺上演出山東地方戲。
天后是海員和漁民的保護神,受到大多數沿海居民的愛戴。據統計,大約300多個縣、市建有天后宮。甚至在一些東南亞國家也建有祭祀天后的宮殿。蓬萊的天后宮是北方此種宮殿中最大的,由前殿、主殿和后殿組成。
前殿內站立兩尊塑像,名叫嘉應和嘉佑。據說他們是天后降服的妖怪,現在他們站立于此負責天后的安全。
主殿正中坐立的是天后,也就是海神娘娘,旁立4名伺女。東西兩邊站立的是龍王和文官。和其他地方的天后宮相比,蓬萊的天后宮與眾不同。東海、西海、南海和北海龍王都站在天后左右,他們成為天后的手下。你們想知道為什么嗎?一種說法是,歷代以來海神經過層層晉封。在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她被封為天后,能夠控制海里的所有神仙妖怪。她的管轄遠遠超出了龍王的范圍,因此,四海龍王不得不聽他調遣。另一種說法是天妃曾經降服過東海龍王。
后殿是天后的寢室。據說她單日睡東屋,雙日睡西屋。
在農歷三月二十三她的生日那天,人們舉行重大的儀式來祭祀天后。清代康熙曾經制定了祭祀標準和祭祀器具。遠近的男女同時來到天后宮跪拜祭祀天后。
蓬萊閣是蓬萊閣建筑群中的主建筑,初建于宋代(1061),以后各代都有重修擴建,形成現在的規模。主閣朝南,飛檐起翹,雕梁畫棟,雄偉壯觀。閣南的橫匾上“蓬萊閣”三個遒勁有力的大字是由清代著名書法家鐵保書寫。另有許多其他名家的真跡,如宋代的蘇東坡、明代的董其昌、清代的翁方綱。這些碑刻都是對海山奇觀的生動記述,謳歌了仙閣勝景。
一樓為重要人物參觀蓬萊閣時的攝影資料展。
二樓再現了八仙醉酒的場景。八仙依次為鐵拐李、藍采和、何仙姑、漢鐘離、張果老、呂洞賓、韓湘子、曹國舅。他們各持寶物,神態各異,所以后來有了“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的說法。八仙過海的傳說源于蓬萊。
這里是海市蜃樓的最著名的觀賞地。海市在一些科學家的科技書籍和作家的文學著作中都有描述。眾所周知的一就是現代著名作家楊朔的散文――《海市》。
避風亭建于明代。高踞山顛,面臨大海,任憑室外狂風怒吼,亭內卻是紋絲不動。過去傳說亭內有避風珠阻止風吹進來。然而,其實原因在于它那獨特的建筑結構,可以說是人工建筑和自然環境的巧妙結合。北邊是短墻,其下是弧形懸崖。海風由海面吹來時隨即由弧形懸崖急劇上升,飛躍屋檐,向南而去。因此,亭內就無風可進了。
臥碑亭內橫臥一通石碑。這就是著名的臥碑,亭因碑而得名。兩面的碑文都是蘇東坡的手跡。內墻上嵌有著名書法家的手跡,彌足珍貴。
蘇公祠是為紀念宋代的蘇東坡而建。據說蘇東坡做了五天的登州府尹,但是他為當地人做了不少好事,同時也留下了不少詩文。而且,當他回到朝廷,向皇帝建議加強登州海防和減輕當地人民負擔,皇帝采納了他的建議。當地人民感激蘇東坡,所以建祠紀念他。
三清殿祭祀的是三位道教始祖:原始天尊、靈寶天尊和道德天尊。道教是唯一根源于的主要宗教,并扎根于土壤。因此,這三尊神在廣為人知。
呂祖殿是祭祀八仙之一呂洞賓的地方。八仙過海的故事家喻戶曉,為什么單單建了一個呂祖殿,獨尊呂洞賓呢?原因是呂洞賓被尊為道教全真道北五祖之一,而且也風流倜儻,所以他受到更多人的歡迎。
蓬萊閣景點導游詞 篇15
尊敬的各位游客,大家好,歡迎來到素有"人間仙境"之稱的蓬萊閣參觀旅游。我是本次為你服務的導游員。
蓬萊閣位于煙臺的蓬萊市內。蓬萊的魅力不僅在于它厚重的歷史文化積淀和蒼茫的山海風光,還在于它有著美麗動人的神話傳說。《山海經》和《封禪書》把蓬萊、瀛洲、方丈三座神山描繪的活靈活現。于是便引得齊威王派出探險家出海尋求神山;秦始皇東巡求藥;漢武帝御駕訪仙等。據史料記載,蓬萊城北海面常出現海市,散而成氣,聚而成形,虛無縹緲,變幻莫測。那些好事的方士便以海市的虛幻神奇演繹出海山三神山的傳說,惟妙惟肖的描繪出一個令人向往的神仙世界,為蓬萊平添幾分神采。后來"八仙過海"的故事也加盟到這里,就更加生動迷人,被稱為"人間仙境"也就名副其實。
現在的蓬萊閣景區以丹崖山為中心,蓬萊水城和田橫山為兩翼,是一處融自然風光與人文景觀與一體的名勝風景區。蓬萊閣始建于北宋嘉佑六年(公元1061年),經過宋、明、清三代不斷地擴建和改建,形成現在的規模。
蓬萊閣矗立于丹崖山上,云海簇擁浪山輕托,海山美景層出不窮。整個規模宏大的古建筑群由蓬萊閣、天后宮、龍王宮、呂祖殿、三清殿、彌陀寺六大單體及其附屬建筑組成,占地面積1.89萬平方公里。因為蓬萊閣的神奇景象和宏偉規模,與黃鶴樓、岳陽樓、滕王閣并稱為"中國四大名樓"。閣內文人墨寶、楹聯石刻,不勝枚舉。1982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__年12月24日蓬萊閣景區成為全國首批5a級旅游景區。
好,說著我們已經到蓬萊閣,現在,就讓我們一起沿著往日帝王尋仙的足跡,走進人間仙境去拜會諸位神仙吧!
我們現在已經來到蓬萊閣的正門前,大家請看"人間蓬萊"坊,這是四柱沖天式單檐彩繪坊,額題"人間蓬萊"四個鎏金大字,為蘇東坡的手跡。內外兩邊柱子上分別鐫刻的書畫家劉海粟題的"神奇壯觀蓬萊閣,氣勢雄峻丹崖山"和費心我題寫的"丹崖瓊閣步履逍遙,碧海仙槎心神飛躍"楹聯,昭示此牌樓為仙境之門,游人入門即可做神仙之游。
接下來看到的是彌陀寺,始建于唐代,這是蓬萊閣景區內唯一座佛教寺廟。正殿里面供奉的是西方三圣和十八羅漢。正中的是阿彌陀佛,左面是觀世音菩薩,右面是大勢至菩薩。
大家現在看到的便是"丹崖仙境"坊,坊額"丹崖仙境"四個字是董必武提寫的。進入仙境自然有神仙顯靈,現在大家看到的就是顯靈門。過顯靈門我們往西走,就到龍王宮。龍王宮的前殿里面供奉的是龍王的兩位守門大將,東為定海將軍,西為靖海將軍。走進龍王宮的正殿,中間坐的是東海龍王敖廣。東邊站立的分別是巡海夜叉、千里眼、雷公和電母。西邊的分別是趕魚郎、順風耳、風神和雨神。
繼續前行,我們已經走進天后宮的前殿,首先大家可以看到墻上有一個字,大家知不知道這是一個什么字呢?對,"壽"字,只不過這個壽字和普通的壽字不同,它是由我國五代老祖陳摶所書的,它是由三個字組成的,分別是"富"、"弗"、"林"組成一個"壽"字,意思是告訴我們:要想富,要想長壽,就一定要多種樹。
再往前走我們便來到正殿,大家可以看一下,正中供奉的這位就是天后娘娘,她在福建和中國臺灣一帶被稱為"媽祖",她的俗名叫做林默,福建莆田人,據說她剛剛被生下來的時候不會哭,所以她父母便給她取個名字叫林默娘,她非常的聰明,五歲時就會誦經,十二歲時對海事感應非常靈驗,于是她就在海邊經常幫助漁民度過一次又一次的海難,不幸的是她二十八歲那一年在海上遇難,人們為紀念她,就在海邊建起供奉她的廟宇。據說她非常的靈驗,有求必應,所以這里是整個蓬萊閣香火最旺盛的地方。
繼續前行,在我們左手邊的就是"碧海丹心"刻石。"碧海丹心"四個字是馮玉祥先生寫的。那么他為什么要在這里寫下"碧海丹心"四個字呢?據說,1931年九一八事變以后,日本開始大規模侵占我國,不但不主張抗日,而且還挑起內戰,馮玉祥被挾制,不能參加抗日,情緒非常低落。中另外一個愛國將領李烈鈞就于1934年的五月份邀請馮玉祥到蓬萊游玩,共商抗日之計,當時李烈鈞寫下一幅對聯,上聯是:攻錯若石,同具丹心扶社稷;下聯是:江山如畫,全憑赤手挽乾坤。讓馮玉祥出一個橫批,于是馮玉祥就提筆寫下"碧海丹心"這四個字,后人為紀念他,就把這四個字刻在這里。
大家再往這邊看,這就是主體建筑"蓬萊閣",它與我國的岳陽樓、黃鶴樓以及滕王閣并稱為中國的四大名樓。它建于宋嘉佑六年,上面"蓬萊閣"三個字是由清代的書法家鐵保所書。現在一樓是一些蓬萊的風景圖片展覽,二樓留有八仙醉酒的蠟像。
穿過蓬萊閣,來到后面。
避風亭,原名海市亭,建于正德八年(1513)知府嚴泰修建。亭內壁嵌刻石25方,其中有明代袁可力的觀海市詩,董其昌代書,溫如玉刻石,珠聯璧合,堪成稱三絕。另外還有清代施閏章、孔繼涑手跡,屬十分珍貴之墨寶。不過我要說的神奇迷離之處并不在此,而是避風亭的建筑高踞山巔,面臨大海,然而不管刮什么樣的風,你在亭內點燃一支蠟燭,火苗也會紋絲不動。朋友,你不覺得這很神秘嗎?
現在讓我來告訴你這其中的奧秘吧,避風亭的北面是一堵高高的城墻,城墻高至亭的半腰,城的外壁又呈弧形。所以當北風吹到弧形墻壁時,便形成一股強烈氣流,急劇上升。飛越屋脊,向南而去,亭內便無風可入。再加上亭的東西南三面都是墻壁,只有北面留有門窗,空氣不能對流。因此,盡管海風呼嘯,門窗洞開,亭內卻風絲不動,燭光不驚。
繼續往東走來到的是臥碑亭。它是以蘇軾的《海市詩》、《書吳道子畫后》橫幅碑而得名的。碑的正面是行草《書吳道子畫后》,背面是楷書《海市詩》。碑文前面的字小后面的字大,大家都知道蘇軾也是喜歡喝酒做詩,酒助興時便越來越豪放。經過專家鑒定這是蘇軾的真跡。這邊還有清朝人龔保題的聯語"海市蜃樓皆幻影,忠臣孝子即神仙"就是說神仙仙境都是虛幻不真實的,只有對國家盡忠,對父母盡孝的人才是真正的神仙。
繼續前行我們便來到蘇公祠,蘇公祠是為紀念蘇東坡而建的。中間這幅是蘇東坡肖像刻石拓本,正本在廣州的六容寺。他曾在登州做過五日知州。但救在這短短的五天時間里為蓬萊人民做兩件大好事。一是修筑海防,二是減免百姓的鹽稅。至今在蓬萊民間還流傳著"五日知登州,千年蘇公祠"的美談。
這個叫做賓日樓,又稱望日樓,登樓遠望,視野開闊,使觀日出的好地方。當年大型歷史舞蹈史詩《東方紅》,曾選擇這里作背景,該片開頭的日出的畫面就是在這里拍攝的。
旁邊的就是蓬萊閣標志性建筑普照樓,我們從山下看的最高的建筑就是它。在過去是指示航標的燈塔。
我們站在這兒看一下蓬萊水城,又名備倭城。是我國古代第一港,東方的門戶。漢代以來就被列為軍事重鎮。宋慶歷二年,當時水軍駕駛的艦船叫"刀魚船",這座寨城就叫"刀魚寨"。明洪武九年,明朝政府為防止倭寇的侵襲,就在刀魚寨的基礎上修建碼頭,形成今日水城雛形。水城有兩個門,北門叫水門,是出入海上的咽喉。南門叫振陽門,與陸路相通。這也是戚繼光操練水師的`地方。
現在我們面前的這座殿是呂祖殿,呂祖就是呂洞賓,亭內有呂洞賓像碑。再往前走就到三清殿,里面供奉的是道教的三位始祖,他們分別是上清靈寶天尊、太清道德天尊、玉清元始天尊。
再往前走,我們便來到蓬萊閣的最后一個景點--白云宮。相傳呢白云宮是七仙女下凡的地方。在《天仙配》中,七仙女有一句唱詞,"我家本住蓬萊村"。七仙女所住的蓬萊村,當然是凌霄中的仙宮,所以,出這白云宮門,就算又回到凡間。
好,以上就是蓬萊閣主要的景點,大家現在可以拍照留念,15分鐘后,我們在此集合上車,前往下一個景點。
蓬萊閣景點導游詞 篇16
蓬萊閣位于煙臺的蓬萊市內。蓬萊的魅力不僅在于它厚重的歷史文化積淀和蒼茫的山海風光,還在于它有著美麗動人的神話傳說。《山海經》和《封禪書》把蓬萊、瀛洲、方丈三座神山描繪的活靈活現。于是便引得齊威王派出探險家出海尋求神山;秦始皇東巡求藥;漢武帝御駕訪仙等。據史料記載,蓬萊城北海面常出現海市,散而成氣,聚而成形,虛無縹緲,變幻莫測。那些好事的方士便以海市的虛幻神奇演繹出海山三神山的傳說,惟妙惟肖的描繪出一個令人向往的神仙世界,為蓬萊平添了幾分神采。后來“八仙過海”的故事也加盟到這里,就更加生動迷人了,被稱為“人間仙境”也就名副其實了。
現在的蓬萊閣景區以丹崖山為中心,蓬萊水城和田橫山為兩翼,是一處融自然風光與人文景觀與一體的名勝風景區。蓬萊閣始建于北宋嘉佑六年(公元1061年),經過了宋、明、清三代不斷地擴建和改建,形成現在的規模。
蓬萊閣矗立于丹崖山上,云海簇擁浪山輕托,海山美景層出不窮。整個規模宏大的古建筑群由蓬萊閣、天后宮、龍王宮、呂祖殿、三清殿、彌陀寺六大單體及其附屬建筑組成,占地面積1.89萬平方公里。因為蓬萊閣的神奇景象和宏偉規模,與黃鶴樓、岳陽樓、滕王閣并稱為“中國四大名樓”。閣內文人墨寶、楹聯石刻,不勝枚舉。1982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__年12月24日蓬萊閣景區成為全國首批5A級旅游景區。
好了,說著我們已經到了蓬萊閣,現在,就讓我們一起沿著往日帝王尋仙的足跡,走進人間仙境去拜會諸位神仙吧!
我們現在已經來到了蓬萊閣的正門前,大家請看“人間蓬萊”坊,這是四柱沖天式單檐彩繪坊,額題“人間蓬萊”四個鎏金大字,為蘇東坡的手跡。內外兩邊柱子上分別鐫刻的書畫家劉海粟題的“神奇壯觀蓬萊閣,氣勢雄峻丹崖山”和費心我題寫的“丹崖瓊閣步履逍遙,碧海仙槎心神飛躍”楹聯,昭示此牌樓為仙境之門,游人入門即可做神仙之游。
接下來看到的是彌陀寺,始建于唐代,這是蓬萊閣景區內唯一座佛教寺廟。正殿里面供奉的是西方三圣和十八羅漢。正中的是阿彌陀佛,左面是觀世音菩薩,右面是大勢至菩薩。
大家現在看到的便是“丹崖仙境”坊,坊額“丹崖仙境”四個字是董必武提寫的。進入仙境自然有神仙顯靈,現在大家看到的就是顯靈門。過了顯靈門我們往西走,就到了龍王宮。龍王宮的前殿里面供奉的是龍王的兩位守門大將,東為定海將軍,西為靖海將軍。走進龍王宮的正殿,中間坐的是東海龍王敖廣。東邊站立的分別是巡海夜叉、千里眼、雷公和電母。西邊的分別是趕魚郎、順風耳、風神和雨神。
繼續前行,我們已經走進了天后宮的前殿,首先大家可以看到墻上有一個字,大家知不知道這是一個什么字呢?對,“壽”字,只不過這個壽字和普通的壽字不同,它是由我國五代老祖陳摶所書的,它是由三個字組成的,分別是“富”、“弗”、“林”組成了一個“壽”字,意思是告訴我們:要想富,要想長壽,就一定要多種樹。
再往前走我們便來到了正殿,大家可以看一下,正中供奉的這位就是天后娘娘,她在福建和寶島一帶被稱為“媽祖”,她的俗名叫做林默,福建莆田人,據說她剛剛被生下來的時候不會哭,所以她父母便給她取了個名字叫林默娘,她非常的聰明,五歲時就會誦經,十二歲時對海事感應非常靈驗,于是她就在海邊經常幫助漁民度過了一次又一次的海難,不幸的是她二十八歲那一年在海上遇難了,人們為了紀念她,就在海邊建起了供奉她的廟宇。據說她非常的靈驗,有求必應,所以這里是整個蓬萊閣香火最旺盛的地方。
繼續前行,在我們左手邊的就是“碧海丹心”刻石。“碧海丹心”四個字是馮玉祥先生寫的。那么他為什么要在這里寫下“碧海丹心”四個字呢?據說,1931年九一八事變以后,日本開始大規模侵占我國,蔣中正不但不主張抗日,而且還挑起內戰,馮玉祥被蔣中正挾制,不能參加抗日,情緒非常低落。國民的政府中另外一個愛國將領李烈鈞就于1934年的五月份邀請馮玉祥到蓬萊游玩,共商抗日之計,當時李烈鈞寫下了一幅對聯,上聯是:攻錯若石,同具丹心扶社稷;下聯是:江山如畫,全憑赤手挽乾坤。讓馮玉祥出一個橫批,于是馮玉祥就提筆寫下了“碧海丹心”這四個字,后人為了紀念他,就把這四個字刻在了這里。
大家再往這邊看,這就是主體建筑“蓬萊閣”了,它與我國的岳陽樓、黃鶴樓以及滕王閣并稱為中國的四大名樓。它建于宋嘉佑六年,上面“蓬萊閣”三個字是由清代的書法家鐵保所書。現在一樓是一些蓬萊的風景圖片展覽,二樓留有八仙醉酒的蠟像。
穿過蓬萊閣,來到后面。
避風亭,原名海市亭,建于正德八年(1513)知府嚴泰修建。亭內壁嵌刻石25方,其中有明代袁可力的觀海市詩,董其昌代書,溫如玉刻石,珠聯璧合,堪成稱三絕。另外還有清代施閏章、孔繼涑手跡,屬十分珍貴之墨寶。不過我要說的神奇迷離之處并不在此,而是避風亭的建筑高踞山巔,面臨大海,然而不管刮什么樣的風,你在亭內點燃一支蠟燭,火苗也會紋絲不動。朋友,你不覺得這很神秘嗎?
現在讓我來告訴你這其中的奧秘吧,避風亭的北面是一堵高高的城墻,城墻高至亭的半腰,城的外壁又呈弧形。所以當北風吹到弧形墻壁時,便形成了一股強烈氣流,急劇上升。飛越屋脊,向南而去,亭內便無風可入。再加上亭的東西南三面都是墻壁,只有北面留有門窗,空氣不能對流。因此,盡管海風呼嘯,門窗洞開,亭內卻風絲不動,燭光不驚。
繼續往東走來到的是臥碑亭。它是以蘇軾的《海市詩》、《書吳道子畫后》橫幅碑而得名的。碑的正面是行草《書吳道子畫后》,背面是楷書《海市詩》。碑文前面的字小后面的字大,大家都知道蘇軾也是喜歡喝酒做詩,酒助興時便越來越豪放了。經過專家鑒定這是蘇軾的真跡。這邊還有清朝人龔保題的聯語“海市蜃樓皆幻影,忠臣孝子即神仙”就是說神仙仙境都是虛幻不真實的,只有對國家盡忠,對父母盡孝的人才是真正的神仙。
繼續前行我們便來到了蘇公祠,蘇公祠是了為紀念蘇東坡而建的。中間這幅是蘇東坡肖像刻石拓本,正本在廣州的六容寺。他曾在登州做過五日知州。但救在這短短的五天時間里為蓬萊人民做了兩件大好事。一是修筑海防,二是減免百姓的鹽稅。至今在蓬萊民間還流傳著“五日知登州,千年蘇公祠”的美談。
這個叫做賓日樓,又稱望日樓,登樓遠望,視野開闊,使觀日出的好地方。當年大型歷史舞蹈史詩《東方紅》,曾選擇這里作背景,該片開頭的日出的畫面就是在這里拍攝的。
旁邊的就是蓬萊閣標志性建筑普照樓,我們從山下看的最高的建筑就是它了。在過去是指示航標的燈塔。
我們站在這兒看一下蓬萊水城,又名備倭城。是我國古代第一港,東方的門戶。漢代以來就被列為軍事重鎮。宋慶歷二年,當時水軍駕駛的艦船叫“刀魚船”,這座寨城就叫“刀魚寨”。明洪武九年,明朝政府為了防止倭寇的侵襲,就在刀魚寨的基礎上修建了碼頭,形成了今日水城雛形。水城有兩個門,北門叫水門,是出入海上的咽喉。南門叫振陽門,與陸路相通。這也是戚繼光操練水師的地方。
現在我們面前的這座殿是呂祖殿,呂祖就是呂洞賓,亭內有呂洞賓像碑。再往前走就到了三清殿,里面供奉的是道教的三位始祖,他們分別是上清靈寶天尊、太清道德天尊、玉清元始天尊。
再往前走,我們便來到了蓬萊閣的最后一個景點——白云宮。相傳呢白云宮是七仙女下凡的地方。在《天仙配》中,七仙女有一句唱詞,“我家本住蓬萊村”。七仙女所住的蓬萊村,當然是凌霄中的仙宮了,所以,出了這白云宮門,就算又回到了凡間。
好了,以上就是蓬萊閣主要的景點了,大家現在可以拍照留念,15分鐘后,我們在此集合上車,前往下一個景點。
蓬萊閣景點導游詞 篇17
原位于丹崖極頂(今蓬萊閣址)。唐貞觀年間建有龍王廟,宋嘉佑六年(1061)建蓬萊閣時移于丹崖山半腰西側、丹崖仙境坊西北,元中統、明洪武和萬歷年間均曾修葺。1984年重修。龍王宮由南向北依次布局,有正門、前殿、兩廂、正殿、后殿,三進院落,廟宇式建筑,占地2117平方米。
前殿內東西各塑海中護法一尊,東為定海神,西為靖海神,各持法寶,威風凜凜。正殿東西長12.69米,南北進深10.08米,有前廊,兩支明柱書聯:“龍酬丹崖所期和風甘雨,王應東坡之禱翠阜重樓。”殿額:“霖雨蒼生。”明廊西側鑲有“龍王宮簡介”。殿中設高臺神憲,內塑東海龍王敖廣金身坐像,兩側塑有8名站官,由南而北,東為巡海夜叉、千里眼、電母、雷公,西為趕魚郎、順風耳、風婆、雨神。殿北門靡聯曰:“海邦萬里慶安瀾,五湖四海降甘霖。”楣批“風調雨順”。后殿為龍王寢宮,亦有明廊,兩支明柱題聯:“贈大圣定海神珍(針)千年魔盡,還八仙渡海寶物萬里波平。”殿額“福庇海邦”。殿內亦設高臺神龕,內塑龍王及左右嬪妃金身坐像;殿內東西兩側各塑4名侍女。舊有龍王木雕像及龍王出行用的步輦、儀仗,今不存。
蓬萊閣景點導游詞 篇18
歡迎大家來到這里,下面我來為大家介紹一下!
蓬萊閣景區位于膠東半島最北端,這里素有“人間仙境”之稱,傳說蓬萊、方丈、瀛州是海中的三座仙山為神仙居住之所,亦是秦始皇東尋求藥、漢武帝御駕訪仙之地。
廣為流傳的“八仙過海”神話傳說,便源于此。蓬萊閣始建于北宋嘉佑六年,與黃鶴樓、岳陽樓、滕王閣并稱中國四大名樓。其內部由天后宮、龍王宮、呂祖殿、三清殿、彌陀寺等6個單體和附屬建筑共同組成規模宏大的古建筑群,每年吸引著數以百萬計的游客來此觀光旅游。
閣東蓬萊水城為我國最早的古代軍港之一,負山控海,修有水門,碼頭、炮臺等海港和軍事建筑,與蓬萊閣一起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閣西田橫山又稱登州岬,是黃渤海分界線的南端起點,相傳為田橫五百壯士筑營扎寨之處,北臨大海,峭壁如切,新建有田橫山文化公園、田橫棧道、黃渤海分界坐標等景點,以海上公園聞名遐邇。另有水師府、登州古船博物館、中國船舶發展陳列館、登州博物館、登州圣會堂、海濱和平廣場等20余處景點。
蓬萊閣景點導游詞 篇19
尊敬的旅客朋友們:
大家好啊!歡迎來到具有“人間仙境”美稱的蓬萊閣參觀旅游。我是今天為你們服務的導游,希望大家玩的開心愉快。
蓬萊閣位于蓬萊市內,蓬萊的'魅力不僅在于它厚重的文化和大好山河,還在于它有著美麗動人的神話傳說。《山海經》把蓬萊、瀛洲、方丈三座神山描繪的活靈活現,惟妙惟肖。后來,從蓬萊又傳出了一個神話故事——《八仙過海》,蓬萊被稱為“人間仙境”也就更加名副其實了。
蓬萊閣矗立于丹崖山上;整個規模宏大的古代建筑群由蓬萊閣、天后宮、龍王宮、呂祖殿、三清殿、彌陀寺六大單體及其附屬建筑而成。因為蓬萊閣的景色十分壯觀而又美麗,與黃鶴樓、岳陽樓、滕王閣統稱為“中國四大名樓”,于20__年12月24日成為全國首批5A級景區!
大家請看“人間仙境”坊,這是四柱沖天式單檐彩繪坊,額題“人間仙境”四個大字,為蘇東坡的手跡。
接下來我們看到的是彌陀寺,始建于唐代,正殿里面供奉的是西方三圣和十八羅漢,中間是阿彌陀佛,左面是觀世音菩薩,右邊是大勢至菩薩……
這兒是神秘的八仙殿,當年八位神仙:呂洞賓、鐵拐李、張果老、何仙姑……在這里創造了一個美好的神話。
再看白云宮,相傳白云宮是七仙女下凡的的方,在《天仙配》當中,七仙女有一句唱詞:“我家本住蓬萊村”。七仙女所住的蓬萊村,當然是凌霄中的仙宮了。所以,出了這白云宮的門,就算回到了凡間。
蓬萊是個有靈氣的的方。接下來大家可以自由玩耍了,但是不能破壞風景,不可亂涂亂寫亂畫,注意安全,要小心哦。祝大家玩的愉快。
蓬萊閣景點導游詞 篇20
各位朋友:
現在我們將進入的是蓬萊閣名勝景區,游覽時間是一個半小時左右。在游覽過程中,我將竭誠為您服務,并很愿意回答您所提出的問題。希望我們共同合作,度過這美好愉快的時光。
首先為大家介紹一下蓬萊閣景區的基本情況。蓬萊閣景區是以丹崖山為中心、蓬萊水城和田橫山為兩翼的,融自然風光與人文景觀于一體的名勝風景區。景區面積為10平方公里。蓬萊閣古建筑群始建于北宋嘉祐六年(1061年),經過了宋、明、清三代不斷的擴建和改建。整個建筑群建筑面積為18900平方米,占地面積為32800平方米,分為六個建筑單體,共有100多間,整個古建筑群樓臺殿閣分布得宜,寺廟園林交相輝映,古樸典雅,獨有千秋,成為名揚中外的游覽勝地。1982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蓬萊是古代登州府署所在地,管轄著九個縣一個州,是當時中國東方的門戶。久負盛名的登州古港,是中國古代北方重要的對外貿易口岸和軍港,與我國東南沿海的泉州、明州(寧波)和揚州,并稱為中國四大通商口岸,并且是我國目前保存得最完好的古代海軍基地。蓬萊依山傍海,所以又以“山海名邦”著稱于世,山光水色堪稱一絕。
蓬萊的魅力不僅在于它厚重的歷史文化積淀和蒼茫豪放的山海風光,而且在于它有著美麗動人的神話傳說。(在我們中國古代流傳下來的神話中,有兩個很重要的系統。一個是昆侖神話系統,一個是蓬萊神話系統。昆侖神話系統發源于西部高原地區,它那瑰麗的故事傳到東方以后,與浩瀚的大海這一自然條件結合起來,形成了蓬萊神話系統。蓬萊也就自然成為中國東方神話的策源地。)《山海經》和《封禪書》中,都把蓬萊、方丈、瀛洲三座神山描繪得活靈活現,于是便引得齊威王、燕昭王派出探險家到海中尋求神山,秦始皇東巡求藥、漢武帝御駕訪仙。據史籍記載,蓬萊城北海面常出現海市,散而成氣,聚而成形,虛無縹緲,變幻莫測。那些好事的方士便以海市的虛幻神奇,演繹出海上三神山的傳說,惟妙惟肖地描繪出一個令世人向往的神仙世界,更為蓬萊平添了幾分神采。后來八仙過海的故事也加盟到這里,就更加生動迷人了,被稱為“人間仙境”也就名副其實。我們剛才進入的是“人間蓬萊”坊,為四柱沖天式單檐彩繪坊,額題“人間蓬萊”四個鎏金大字,為蘇東坡手跡。內外兩邊柱子上分別鐫刻的書畫名家劉海粟題的“神奇壯觀蓬萊閣,氣勢雄峻丹崖山”和費新我題寫的“丹崖瓊閣步履逍遙,碧海仙槎心神飛躍”楹聯,昭示此牌樓為仙境之門,游人入門即可做神仙之游。
彌陀寺:彌陀寺始建于唐代,是蓬萊閣景區內唯一的佛教寺廟。這里曾是香火極盛的佛教傳播基地。但是到了唐代,武宗李炎鑒于佛教盛行造成建寺廟占耕地過多,出家當和尚和尼姑的人也越來越多的狀況嚴重影響了國家賦役來源,與國家利益發生尖銳沖突,發動了禁佛運動。(佛教歷史上共發生過四次法難,即滅佛。唐武宗的法難稱“會昌法難”,時間不長,因為武宗在位一共才六年。)他勒令在全國范圍內拆毀佛教大寺近5000座,拆除小寺40000多座,還俗佛教徒26萬多人。就這樣,使佛教受到嚴重打擊。彌陀寺也不能幸免,雖然沒有遭到拆除之災,也一度僧尼還俗,門庭冷落。
明萬歷十一年(1583年),佛教名僧憨山德清(明末四大禪僧之一)來山東嶗山傳教,含辛茹苦十二年,終于實現了他儒、釋、道三教合一、各宗并進、禪凈雙修的思想。由于當時代表了佛教革新的先進思想,在嶗山以及膠東地區的佛教界影響很深,他的弟子遍布各地。這時,蓬萊閣內的彌陀寺香火復盛,漸漸擴建成今天的規模。
彌陀,是號稱西方三圣之一的阿彌陀佛的簡稱(西方三圣指的是阿彌陀佛、觀世音、大勢至)。彌陀寺,是供奉阿彌陀佛的寺廟。
這里是彌陀寺前殿,東邊是密跡金剛,西邊是那羅延金剛,兩位金剛各手持寶杵,成為護衛寺院的第一道防線。
這里是祖師殿(西廂),中間主尊為慧遠法師。他的右側為劉遺民、恒伊,左邊為陶淵明、慧然。
慧遠,是古山西雁門樓煩人(今山西原平),俗姓賈,生于公元334年。他自幼聰穎過人,博覽六經、《老子》、《莊子》。由于厭倦當時戰亂年代,他無心仕途,便和弟弟慧持投到名僧道安門下。他從21歲開始,跟隨道安師父23年。44歲時奉道安之命帶著十來個弟子南行,經過廬山時,被廬山秀麗風光所迷,便決定留在廬山接收徒弟,共修佛業。
慧遠在江州刺史恒伊的資助下,在廬山的西林寺東面建起東林寺,東林寺的選址和建起,構成宗教建筑與自然環境融為一體的園林,體現了中國寺廟園林的雛形,在中國佛教史上留下燦爛的一頁。后來慧遠在東林寺創立凈土宗,東林寺就成為凈土宗祖庭,慧遠成為凈土宗一代祖師。為紀念江州刺史恒伊功德,將他塑在慧遠的身旁。公元42019年,慧遠邀集劉遺民、慧然等123人建齋立誓,建立了中國佛教最早的結社白蓮社。白蓮社的成立,標志著中國佛教凈土法門的興起。劉遺民、慧然功不可沒,被塑在慧遠左右。
蓬萊閣景點導游詞 篇21
各位朋友:
現在我們將進入的是蓬萊閣名勝景區,游覽時間是一個半小時左右。在游覽過程中,我將竭誠為您服務,并很愿意回答您所提出的問題。希望我們共同合作,度過這美好愉快的時光。
首先為大家介紹一下蓬萊閣景區的基本情況。
蓬萊閣景區是以丹崖山為中心、蓬萊水城和田橫山為兩翼的,融自然風光與人文景觀于一體的名勝風景區。景區面積為10平方公里。蓬萊閣古建筑群始建于北宋嘉祐六年(1061年),經過宋、明、清三代不斷的擴建和改建。整個建筑群建筑面積為18900平方米,占地面積為32800平方米,分為六個建筑單體,共有100多間,整個古建筑群樓臺殿閣分布得宜,寺廟園林交相輝映,古樸典雅,獨有千秋,成為名揚中外的游覽勝地。1982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蓬萊是古代登州府署所在地,管轄著九個縣一個州,是當時中國東方的門戶。久負盛名的登州古港,是中國古代北方重要的對外貿易口岸和軍港,與我國東南沿海的泉州、明州(寧波)和揚州,并稱為中國四大通商口岸,并且是我國目前保存得最完好的古代海軍基地。蓬萊依山傍海,所以又以"山海名邦"著稱于世,山光水色堪稱一絕。
蓬萊的魅力不僅在于它厚重的歷史文化積淀和蒼茫豪放的山海風光,而且在于它有著美麗動人的神話傳說。
在我們中國古代流傳下來的神話中,有兩個很重要的系統。一個是昆侖神話系統,一個是蓬萊神話系統。昆侖神話系統發源于西部高原地區,它那瑰麗的故事傳到東方以后,與浩瀚的大海這一自然條件結合起來,形成蓬萊神話系統。
蓬萊也就自然成為中國東方神話的策源地。《山海經》和《封禪書》中,都把蓬萊、方丈、瀛洲三座神山描繪得活靈活現,于是便引得齊威王、燕昭王派出探險家到海中尋求神山,秦始皇東巡求藥、漢武帝御駕訪仙。據史籍記載,蓬萊城北海面常出現海市,散而成氣,聚而成形,虛無縹緲,變幻莫測。那些好事的方士便以海市的虛幻神奇,演繹出海上三神山的傳說,惟妙惟肖地描繪出一個令世人向往的神仙世界,更為蓬萊平添幾分神采。
后來八仙過海的故事也加盟到這里,就更加生動迷人,被稱為"人間仙境"也就名副其實。我們剛才進入的是"人間蓬萊"坊,為四柱沖天式單檐彩繪坊,額題"人間蓬萊"四個鎏金大字,為蘇東坡手跡。內外兩邊柱子上分別鐫刻的書畫名家劉海粟題的"神奇壯觀蓬萊閣,氣勢雄峻丹崖山"和費新我題寫的"丹崖瓊閣步履逍遙,碧海仙槎心神飛躍"楹聯,昭示此牌樓為仙境之門,游人入門即可做神仙之游。
彌陀寺:彌陀寺始建于唐代,是蓬萊閣景區內唯一的佛教寺廟。這里曾是香火極盛的佛教傳播基地。但是到唐代,武宗李炎鑒于佛教盛行造成建寺廟占耕地過多,出家當和尚和尼姑的人也越來越多的狀況嚴重影響國家賦役來源,與國家利益發生尖銳沖突,發動禁佛運動。佛教歷史上共發生過四次法難,即滅佛。唐武宗的法難稱"會昌法難",時間不長,因為武宗在位一共才六年。他勒令在全國范圍內拆毀佛教大寺近5000座,拆除小寺40000多座,還俗佛教徒26萬多人。就這樣,使佛教受到嚴重打擊。彌陀寺也不能幸免,雖然沒有遭到拆除之災,也一度僧尼還俗,門庭冷落。
明萬歷十一年(1583年),佛教名僧憨山德清(明末四大禪僧之一)來山東嶗山傳教,含辛茹苦十二年,終于實現他儒、釋、道三教合一、各宗并進、禪凈雙修的思想。由于當時代表佛教革新的先進思想,在嶗山以及膠東地區的佛教界影響很深,他的弟子遍布各地。這時,蓬萊閣內的彌陀寺香火復盛,漸漸擴建成今天的規模。
彌陀,是號稱西方三圣之一的阿彌陀佛的簡稱(西方三圣指的是阿彌陀佛、觀世音、大勢至)。彌陀寺,是供奉阿彌陀佛的寺廟。
這里是彌陀寺前殿,東邊是密跡金剛,西邊是那羅延金剛,兩位金剛各手持寶杵,成為護衛寺院的第一道防線。
這里是祖師殿(西廂),中間主尊為慧遠法師。他的右側為劉遺民、恒伊,左邊為陶淵明、慧然。
慧遠,是古山西雁門樓煩人(今山西原平),俗姓賈,生于公元334年。他自幼聰穎過人,博覽六經、《老子》、《莊子》。由于厭倦當時戰亂年代,他無心仕途,便和弟弟慧持投到名僧道安門下。他從21歲開始,跟隨道安師父23年。44歲時奉道安之命帶著十來個弟子南行,經過廬山時,被廬山秀麗風光所迷,便決定留在廬山接收徒弟,共修佛業。
慧遠在江州刺史恒伊的資助下,在廬山的西林寺東面建起東林寺,東林寺的選址和建起,構成宗教建筑與自然環境融為一體的園林,體現中國寺廟園林的雛形,在中國佛教史上留下燦爛的一頁。后來慧遠在東林寺創立凈土宗,東林寺就成為凈土宗祖庭,慧遠成為凈土宗一代祖師。為紀念江州刺史恒伊功德,將他塑在慧遠的身旁。公元402年,慧遠邀集劉遺民、慧然等123人建齋立誓,建立中國佛教最早的結社--白蓮社。白蓮社的成立,標志著中國佛教凈土法門的興起。劉遺民、慧然功不可沒,被塑在慧遠左右。
東林寺的前面有一條小溪,名叫虎溪。慧遠專心修行,足不出戶,所以送客的時候從來不過虎溪橋。如果過虎溪橋,神虎便會大聲吼叫,提醒慧遠。一次他送陶淵明和劉遺民,邊談邊走,不知不覺便過虎溪,神虎便吼叫不止,三人相視大笑。這一則文苑佳話,被稱為"虎溪三笑",流傳到現在。
這里是關公殿(東廂),中間主尊為關公。關公,是我國東漢末年西蜀名將,官拜前將軍、漢壽亭侯爵位。宋代以后,統治者為鞏固政權需要,大力宣揚關羽的"忠義",關羽地位不斷提高。特別是元末著名小說《三國演義》問世以后,關羽名聲大震,由王升為帝,由帝升為大帝,成為華夏諸神中的一員,并為之修建關帝廟,獨立道觀。
關公怎么會到佛寺里,成為佛界神明?相傳南朝高僧智者大師(智)在當陽玉泉寺居住時,當地鄉民反映:關公遇害,心懷憤恨,常于凄風苦雨之時顯靈大呼"還我頭來!"。智者大師敬仰關公為一代名將,仁義至極,因此設壇超度關公,并對關公靈位說法,關公聞法后,愿作佛弟子。智者大師念關公已入佛門,就將其塑在佛寺伽藍殿中。自此,關公成為釋、道、儒三教都敬奉的神明。旁邊供奉的是關公手下的幾員大將,分別是關平、王甫、周倉和趙累。
關公進入佛寺的原因還有一說:南朝陳與隋朝時的高僧智是中國天臺宗四祖。南朝陳后主贈名智為"海慧菩薩"。陳亡后,隋朝煬帝為智受"菩薩戒",并尊他為"智者大師"。關公本是道教的神,而關公被佛教神化是源于《佛祖統記》卷六《智者傳》:天臺宗智在湖北當陽玉泉山建精舍,曾"見二人威儀如王,長者美髯而豐厚,少者冠帽而秀發"。自通姓名,乃關羽、關平父子,請于近山建寺,把關公列為伽藍神之一。如現在杭州的靈隱寺,就在十八伽藍神旁塑關公像供奉。玉泉山,原名覆舟山。因山有泉窟,玉泉流其中,至隋朝智居此后,改名玉泉山。
現在我們一起參觀一下彌陀寺的正殿,里面供奉的是西方三圣和十八羅漢。正中供奉的是阿彌陀佛。其左協侍為觀世音菩薩,右協侍為大勢至菩薩。阿彌陀佛是西方極樂世界的教主,他能夠接引念佛的人前往西方極樂世界,所以又稱"接引佛",為凈土宗敬奉的主要對象。傳說阿彌陀佛過去是一位國王,喜歡聽佛講經說法,所以放棄王位,出家修行,法號"法藏"。他在佛前發下四十八愿,其中一個大愿就是:將來他成佛后,凡信奉他并讀誦他的名號的人,命終之時,佛就前往,接引其去西方極樂世界。后來,他經歷無數劫難,終于實現誓愿,成為阿彌陀佛,號"無量壽佛",他所在的世界為西方凈土極樂世界。您看他右手下垂,左手當胸,執一蓮臺表示"弘揚佛法,度盡世間眾生苦"。據專門敘述阿彌陀佛及西方極樂世界的漢譯佛經《無量壽經》記載,阿彌陀佛在極樂凈土中,高站于蓮臺上,左右分別有觀世音菩薩和大勢至菩薩為協侍,構成"西方三圣"的組像。阿彌陀佛胸前有一""(萬)字,這是古印度宗教的吉祥標志,象征太陽與火,在佛教中用來表示佛的智慧與慈悲無限。
觀世音,是以慈悲救苦為本愿的菩薩,又稱觀自在菩薩、觀音聲菩薩、窺音菩薩,略稱觀音菩薩,別稱救世菩薩、蓮華手菩薩、圓通大士。凡是遇難的人念叨他的名字,他就會順著聲音來救助,所以被稱為觀世音菩薩。
大勢至菩薩,之所以稱為"大勢至",據說,在他出行的時候十方土地都為之震動,所以得名。他是一位以智慧之光普照一切的菩薩,但是他的名氣卻遠不及觀世音,盡管大勢至菩薩在中國受到冷落,但在日本卻受到廣泛崇拜。日本佛教中,有觀世音和大勢至接引善人靈魂送歸凈土的說法。所以在公元1192--1333年這一時期,隨著佛教凈土學和凈土真言的傳播,日本對大勢至的信仰頗為流行。他手拿蓮花,意為"凈土"。
旁邊供奉的是十八羅漢,是佛的一群高足弟子。羅漢是梵文阿羅漢的簡稱。和尚經修行,取得正果后,便可以成為羅漢。他們是奉佛主之命到世間拯救眾生的,常住世間不涅(不進行生死輪回)。中國佛教中經常提到的有十六羅漢、十八羅漢、以及五百羅漢等等。羅漢原來指的是原始的小乘佛教所達到的最高成就。據說,一個佛教徒修行,可能達到高低不同的四種成就,每種成就就叫一個果位。這四種果位是:預流果,一來果,不還果,阿羅漢果。有點類似現在的學位,阿羅漢果就好像今天的最高學位,修成這個果位的和尚,就算是功成名就,永遠也不會再投胎轉世遭受生死輪回之苦。得到此果的人就稱為阿羅漢。
"蓬kǔn"圓形墻門:這個"kǔn"字指的是宮中的小路。蓬萊既然是一處仙界,這里的"蓬"二字便毫無疑問指的是仙宮中的路。里面的門額上書有"勝境"二字。
萬民感德碑亭:這是萬民感德碑亭。清朝康熙皇帝曾降旨普免田賦一年,登州官吏以百姓感恩的名義,建起這座碑亭。原碑早已毀壞,只剩下碑座,這座石碑是1995年重立的。碑亭為木石結構,式樣為八角十六柱,拱頂飛檐式。
丹崖仙境坊:俗話說"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這丹崖山并不高,但是因為它有仙人的傳說和仙境的美稱,便名揚天下。道教的求仙、尋仙和修仙,從一開始就與海中的神山聯系著。方士們很早就從事著去三神山--蓬萊、方丈、瀛洲覓取不死之藥的活動,并且慫恿帝王也去從事這類活動,三神山傳說的擴展,又引出十洲三島的仙境。在凡界人間,被稱為道教勝地的主要有"三山、五岳、洞天、福地",我們現在所處的地方,就是道教勝地中的三山之一--蓬萊。
現在我們看到的是丹崖仙境坊,原來叫"丹崖勝境坊",是木質結構。清光緒末年被毀壞,民國初年修復后,改名"丹崖仙境坊",后又被毀壞,這是1981年下半年修復的。"丹崖仙境"四個字,是董必武副主席1964年來蓬萊閣時題寫的。因為蓬萊閣坐落在丹崖山上,這里的石頭是紅褐色的,所以稱為"丹崖"。丹崖山古稱蓬萊島。自從有三神山的傳說,在我們漢語的詞匯中,"蓬萊"二字便成仙境的代名詞。蓬萊閣是建造在仙島丹崖之上的,所以便成仙境的象征。這個牌坊是蓬萊閣上標志性比較強的一個建筑物,大家可以在此攝影留念。...等國都曾在這里留過影。
文山李啟垣在蓬萊閣上留下一副楹聯寫道:"眼前滄海難為水,身到蓬萊即是仙"。"神仙"二字是蓬萊有別于其它旅游勝地的主要特色,也是蓬萊旅游叫得響的品牌,神仙的超脫與逍遙,自然是很具有魅力的。要做神仙之游,非蓬萊莫屬。
顯靈門:進入仙境自然有神仙顯靈,現在大家看到的就是顯靈門。顯靈門是天后宮的宮門。天后宮里供奉的是海神娘娘,過去漁民最崇敬的就是海神娘娘,常來這里祈禱海神娘娘保佑出海平安無事。
蓬萊閣景點導游詞 篇22
在山東煙臺,有一座美麗的蓬萊閣,俗稱蓬萊仙境。為什么稱它為仙境呢?因為每年的秋冬季節的早晨,那里經常會被乳白色的濃霧籠罩著,四周的景色隱隱約約,像進入仙境一樣的美。
去年暑假媽媽決定帶我去青島大連旅游,其中一天就是去我朝思暮想的蓬萊閣,我高興地一蹦三尺高。
第三天,我們坐船到了煙臺,去看我向往已久的蓬萊閣。雖然是夏天,看不到那著名的霧景,但還是有很多人慕名而去。
隨著人流進入景區后,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八仙過海橋,傳說八仙就是在這里升天的。橋頭上有一只巨大的石龜,欄桿上還有八仙的石像呢!帥氣的。呂洞賓,美麗的何仙姑,拄著拐杖的鐵拐李——過了橋之后就是月老祠。月老祠的香火還挺旺盛的,那些單身男女和他們的父母都是虔誠的拜了又拜,期望能找到如意的另一半。我也湊了個熱鬧,拜了拜,媽媽被我弄得哭笑不得。
穿過一條長長的走廊,就可以看見一個圓形的湖,湖心上有一座閣樓,就是著名的蓬萊閣,也稱為八仙閣。我們進去一看,里面都是呂洞賓·何仙姑等八仙的塑像,惟妙惟肖。還有他們成仙的過程介紹,導游講的聲嘶力竭,我聽得糊里糊涂。
當然,這里最著名的還是海市蜃樓,有影像記錄的就出現過好幾次。共同點就是在海平面上突然出現一些建筑·山體,甚至還有動物,就跟真的一樣。讓人懷疑是不是海上另有一座城市。這種現象會持續一至兩個小時,然后就會慢慢變淡,直至消失。
蓬萊閣一年四季景色迷人,是一個擁有眾多美麗傳說和歷史回憶的地方。
蓬萊閣景點導游詞 篇23
現在我們身處的就是蓬萊閣景區了,這是蓬萊閣的正門,上面“人間蓬萊”四個字是蘇軾的手跡,我們游覽的路線是正門進,東門出,不走回頭路,大家可以在這里拍照留念。
拾級而上,我們首先來到的是彌陀寺。彌陀寺,始建于唐代,是蓬萊閣景區唯一的佛教寺廟。彌陀,是“西方三圣”之一阿彌陀佛的簡稱,彌陀寺就是為祭祀阿彌陀佛的寺廟。
這里是彌陀寺前殿,也叫三門。左邊這尊白面善相、手持寶杵的叫密跡金剛;右邊這位赤面怒目、手持魔杵的叫散脂大將,兩位一左一右形成護衛寺廟的第一道防線。
這里是彌陀寺的東、西廂。西廂,又叫祖師殿,中間主尊為慧遠法師,左邊為劉遺民、桓伊,右邊為陶淵明、慧然。東廂,也叫關公殿。中間主尊為關公,右為關平、王甫,左為周倉、趙累。
關公,大家都知道,是我國東漢末年西蜀名將,(那佛家本是“六根清靜”之地,世俗的關公怎么會到佛寺里,成為佛界的神明?相傳晉代高僧智者大師居當陽玉泉寺里時,當地鄉民反映關公遇害,心懷憤恨,常于凄風苦雨之中顯靈大呼“還我命來!”智者大師敬仰關公為一代名將,仁義至極,因此設壇超度關公,并對關公顯靈說法,關公聞法后,愿做佛教弟子。智者大師念關公已入佛門,就將其塑在佛寺的伽藍殿。這段看自己發揮)宋代以后,統治者為鞏固政權需要,大力宣揚關羽的“忠義”。關羽地位不斷提高,特別是《三國演義》問世以后,關羽名聲大振,由王升為帝,由帝升為大帝,成為華夏諸神中的一員。各地紛紛修建關帝廟,在北方更被尊為“武財神”,進入所有的商家之家。
正前方就是彌陀寺正殿,即大雄寶殿。大雄寶殿的“大雄”是釋迦牟尼的尊號,是古代印度佛教徒對這位至高無上的教主的敬稱,意思是說佛的法力無邊。大雄寶殿中間三尊為西方三圣,中間為阿彌陀佛,左為觀世音菩薩,右為大勢至菩薩,左右兩側各有九尊羅漢,共稱十八羅漢。阿彌陀佛是主宰西方極樂世界的教主,他能夠接引念佛的人前往西方的極樂世界,又叫“接引佛”。阿彌陀佛是觀世音的父親,他和弟弟大勢至菩薩一起跟釋迦牟尼出家,合稱西方三圣,觀世音的名字便是釋迦牟尼起的,后來為了避諱唐太宗李世民的名字,也被成觀音,現在寺廟里的觀世音菩薩純粹是男性形象,這是從佛經傳來的,佛經里說觀世音可以隨機應變,用各種化身拯救眾生,因此就有了不同的形象和名稱。羅漢是佛的一群高足弟子,他們在和尚之上,菩薩之下,和尚經修行,得了道,便可以升為羅漢,羅漢后來有多少,說法不一,有十六羅漢,十八羅漢,一百零八羅漢,五百羅漢,還有一千二百五十羅漢等,常見的是十八羅漢和五百羅漢兩種說法。
出了彌陀寺我們右手方向走,在我們左手方向有一塊碑。這是感德碑亭。清康熙換地曾下旨免了點賦稅,地方官員為拍馬屁而建成的。原碑早已毀壞,只剩下碑座,這座石碑是1995年重立的。碑亭為木石結構,式樣為八角十六柱,拱頂飛檐式。
拾階而上,我們來到丹崖仙境坊。話說“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這丹崖山并不高,但是因為它有了仙人的傳說和仙境的美稱,便名揚天下了。道教的求仙、尋仙和修仙,從一開始就與海中的神山聯系著。方士們很早就從事著去三神山--蓬萊、方丈、瀛洲覓取不死之藥的活動,并且慫恿帝王也去從事這類活動,三神山傳說的擴展,又引出了十洲三島的仙境。在凡界人間,被稱為道教勝地的主要有“三山、五岳、洞天、福地”,我們現在所處的地方,就是道教勝地中的三山之一——蓬萊。現在我們看到的是丹崖仙境坊,原來叫“丹崖勝境坊”,是木質結構。清光緒末年被毀壞,民國初年修復后,改名“丹崖仙境坊”,后又被毀壞,這是1981年下半年修復的。“丹崖仙境”四個字,是董必武副主席1964年來蓬萊閣時題寫的。因為蓬萊閣坐落在丹崖山上,這里的石頭是紅褐色的,所以稱為“丹崖”。丹崖山古稱蓬萊島。自從有了三神山的傳說,在我們漢語的詞匯中,“蓬萊”二字便成了仙境的代名詞。蓬萊閣是建造在仙島丹崖之上的,所以便成了仙境的象征。(這個牌坊是蓬萊閣上標志性比較強的一個建筑物,大家可以在此攝影留念。)文山李啟垣在蓬萊閣上留下一副楹聯寫道:“眼前滄海難為水,身到蓬萊即是仙”。那跨過這座牌坊我們也就意味著得道成仙了,那各位仙友我們繼續游覽。
進入仙境自然有神仙顯靈,現在大家看到的就是顯靈門。顯靈門是天后宮的宮門。天后宮里供奉的是海神娘娘,過去漁民最崇敬的就是海神娘娘,常來這里祈禱海神娘娘保佑出海平安無事。我們先往西走,到龍王宮去參觀一下。
龍王宮是蓬萊閣建筑群中最西端的一個單體。這里供奉的是傳說中的四海龍王之首東海龍王敖廣。古時候,漁民們駕一葉小舟行駛在風浪里,安全得不到保障,自然就容易把福禍安寧和神靈聯系起來,于是,這籠罩著仙氣的丹崖山便被漁民派上了用場。唐代,漁民們便在丹崖極頂(即如今主閣的地方)建起了龍王廟。北宋嘉六年,登州郡守朱處約見這里山高海闊,景致很美,便把龍王宮西遷,在龍王宮原址修建起巍峨壯觀的蓬萊閣供州人游覽。為了不與漁民的信仰相悖,在建閣時朱處約還耍了一點心計,他在《蓬萊閣記》中說,五谷豐登,非人力所及,而是海神的恩賜,由于原廟址地勢高峻,祭祀有所不便,所以將龍王宮遷到如今這個地方。
蓬萊閣景點導游詞 篇24
在山東煙臺,有一座美麗的蓬萊閣,俗稱蓬萊仙境。為什么稱它為仙境呢?因為每年的秋冬季節的早晨,那里經常會被乳白色的濃霧籠罩著,四周的景色隱隱約約,像進入仙境一樣的美。
去年暑假媽媽決定帶我去青島大連旅游,其中一天就是去我朝思暮想的蓬萊閣,我高興地一蹦三尺高。
第三天,我們坐船到了煙臺,去看我向往已久的蓬萊閣。雖然是夏天,看不到那著名的霧景,但還是有很多人慕名而去。
隨著人流進入景區后,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八仙過海橋,傳說八仙就是在這里升天的。橋頭上有一只巨大的石龜,欄桿上還有八仙的石像呢!帥氣的呂洞賓,美麗的何仙姑,拄著拐杖的鐵拐李——過了橋之后就是月老祠。月老祠的香火還挺旺盛的,那些單身男女和蓬萊閣景區是以丹崖山為中心、蓬萊水城和田橫山為兩翼的,融自然風光與人文景觀于一體的名勝風景區。景區面積為10平方公里。蓬萊閣古建筑群始建于北宋嘉祐六年(1061年),經過了宋、明、清三代不斷的擴建和改建。整個建筑群建筑面積為18900平方米,占地面積為32800平方米,分為六個建筑單體,共有100多間,整個古建筑群樓臺殿閣分布得宜,寺廟園林交相輝映,古樸典雅,獨有千秋,成為名揚中外的游覽勝地。1982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蓬萊是古代登州府署所在地,管轄著九個縣一個州,是當時中國東方的門戶。久負盛名的登州古港,是中國古代北方重要的對外貿易口岸和軍港,與我國東南沿海的泉州、明州(寧波)和揚州,并稱為中國四大通商口岸,并且是我國目前保存得最完好的古代海軍基地。蓬萊依山傍海,所以又以“山海名邦”著稱于世,山光水色堪稱一絕。
蓬萊的魅力不僅在于它厚重的歷史文化積淀和蒼茫豪放的山海風光,而且在于它有著美麗動人的神話傳說。
在我們中國古代流傳下來的神話中,有兩個很重要的系統。一個是昆侖神話系統,一個是蓬萊神話系統。昆侖神話系統發源于西部高原地區,它那瑰麗的故事傳到東方以后,與浩瀚的大海這一自然條件結合起來,形成了蓬萊神話系統。
蓬萊也就自然成為中國東方神話的策源地。《山海經》和《封禪書》中,都把蓬萊、方丈、瀛洲三座神山描繪得活靈活現,于是便引得齊威王、燕昭王派出探險家到海中尋求神山,秦始皇東巡求藥、漢武帝御駕訪仙。據史籍記載,蓬萊城北海面常出現海市,散而成氣,聚而成形,虛無縹緲,變幻莫測。那些好事的方士便以海市的虛幻神奇,演繹出海上三神山的`傳說,惟妙惟肖地描繪出一個令世人向往的神仙世界,更為蓬萊平添了幾分神采。
后來八仙過海的故事也加盟到這里,就更加生動迷人了,被稱為“人間仙境”也就名副其實。我們剛才進入的是“人間蓬萊”坊,為四柱沖天式單檐彩繪坊,額題“人間蓬萊”四個鎏金大字,為蘇東坡手跡。內外兩邊柱子上分別鐫刻的書畫名家劉海粟題的“神奇壯觀蓬萊閣,氣勢雄峻丹崖山”和費新我題寫的“丹崖瓊閣步履逍遙,碧海仙槎心神飛躍”楹聯,昭示此牌樓為仙境之門,游人入門即可做神仙之游。
彌陀寺:彌陀寺始建于唐代,是蓬萊閣景區內唯一的佛教寺廟。這里曾是香火極盛的佛教傳播基地。但是到了唐代,武宗李炎鑒于佛教盛行造成建寺廟占耕地過多,出家當和尚和尼姑的人也越來越多的狀況嚴重影響了國家賦役來源,與國家利益發生尖銳沖突,發動了禁佛運動。佛教歷史上共發生過四次法難,即滅佛。唐武宗的法難稱“會昌法難”,時間不長,因為武宗在位一共才六年。他勒令在全國范圍內拆毀佛教大寺近5000座,拆除小寺40000多座,還俗佛教徒26萬多人。就這樣,使佛教受到嚴重打擊。彌陀寺也不能幸免,雖然沒有遭到拆除之災,也一度僧尼還俗,門庭冷落。
明萬歷十一年(1583年),佛教名僧憨山德清(明末四大禪僧之一)來山東嶗山傳教,含辛茹苦十二年,終于實現了他儒、釋、道三教合一、各宗并進、禪凈雙修的思想。由于當時代表了佛教革新的先進思想,在嶗山以及膠東地區的佛教界影響很深,他的弟子遍布各地。這時,蓬萊閣內的彌陀寺香火復盛,漸漸擴建成今天的規模。
彌陀,是號稱西方三圣之一的阿彌陀佛的簡稱(西方三圣指的是阿彌陀佛、觀世音、大勢至)。彌陀寺,是供奉阿彌陀佛的寺廟。
這里是彌陀寺前殿,東邊是密跡金剛,西邊是那羅延金剛,兩位金剛各手持寶杵,成為護衛寺院的第一道防線。
這里是祖師殿(西廂),中間主尊為慧遠法師。他的右側為劉遺民、恒伊,左邊為陶淵明、慧然。
蓬萊閣景點導游詞 篇25
聞名天下的蓬萊閣自建成雛形后,歷代文人騷客慕名而來者甚多,置此佳景勝地,他們往往雅興大發,揮書潑墨。
在天后宮前院的戲樓兩側各有紅褐色巨石三尊,兩兩相對,像三臺星座。為此清代大學者阮元命名此石為三臺石,刻石嵌于天后宮前殿外壁上。阮元在清代官至湖廣、云南總督,精于書法,善于雕刻金石,墨跡傳世不多,此隸書刻石極為珍貴。
天后宮前院彎處,有一塊草書體“壽”字碑特別引人注目,這個“壽”字是五代時道人陳摶老祖寫的,看起來遒勁有力,瀟灑飄逸。它的另外特別處在于草寫的“壽”字竟是由“富、費、林”三字組成。據說含有“植好林木,富足長壽”的意思。
在蓬萊閣主閣的閣底正門懸掛的橫匾“蓬萊閣”,是清代書法家鐵保的手跡。字寫得雄渾有力,剛健俊朗。主閣后面間隔不遠避風亭和臥碑亭內,也各有珍貴的書法刻石。避風亭內有刻石25方,其中9方是曾任登州軍事首腦袁可力的《觀海市》詩,字是明朝書法家董其昌寫的,一代石刻高手為其刻石。因此,這九方石刻確為珠聯璧合之作,堪稱三絕。臥碑亭里的橫臥石碑則因留有宋代大文豪蘇東坡的手跡而彌足珍貴,臥碑正面刻的行草《題吳道子畫》,背面刻的是蘇東坡的正楷《登州海市》。
眾多名人的墨寶中,有兩處別有典故。一處是蓬萊閣主閣后壁上的“海不揚波”,細看這氣勢雄偉的字體,你會察知那“不”字明顯是后來補上的。這是怎么回事?據介紹,1840年戰爭爆發后,山東巡撫托渾布兼辦海防。當有一天他登上蓬萊閣時,望著廣闊無際的大海,觸景生情,揮筆寫下了“海不揚波”四個字,表達了他希望萬里海疆平安無事的心情。
哪知道,1894年,甲午戰爭爆發了,戰火蔓延至蓬萊。1895年1月18日,日艦炮擊蓬萊,一發炮彈(碰巧是啞彈)擊中了“不”字,于是“海不揚波”成了“海揚波”。這啟發人們沒有富強的國家和強大的海防,海不揚波的愿望始終是個幻想。
另一處是蓬萊閣東側的“碧海丹心”石刻,這是著名愛國將領馮玉祥的手跡。馮將軍當年為何要寫這幾個字呢?據說,1939年5月,正值抗日戰爭最為艱苦的時候,馮玉祥將軍與元老李烈鈞等人同游蓬萊。憂于時局的李先生對馮將軍說:“挽救民族危亡的重任寄希望于你們身上了。”馮將軍對當局明抗日、暗賣國的做法不滿,但又不能明說,只得苦笑。
之后,李烈鈞先生揮毫寫下對聯:“攻挫若石,同具丹心扶社稷;江山如畫,全憑赤手挽乾坤。”并讓馮玉祥將軍題橫幅。馮玉祥略一思索,提筆寫下了遒勁有力的“碧海丹心”四個大字,抒發了他忠心報國的情懷。后人感念他的愛國豪情,便把“碧海丹心”單獨刻石存留。
東坡先生于1805年曾到登州(今蓬萊)任知府,只不過時間非常短,10月15日到任,10月20日便被調回京城,總共只干了5天登州知府。但就是在這短短的5天時間里,他深入民間,體察民情,發現當時因新法中的鹽法禁止百姓賣鹽,所以導致不少原靠賣鹽為生的百姓生活困苦。為此,蘇東坡寫了《訖罷登萊榷鹽狀》,列舉了許多事實,陳述了得失利弊,終使皇帝允許百姓隨便買賣食鹽,就市論價,官府只收取一定的稅金。
為了紀念他為民請命的功德,當地百姓集資興建了蘇公祠。后人有感而發,留下了“五日知州府,千年蘇公祠”的詩句。這啟迪世上的當權者,只有為民辦好事、辦實事,才能流芳百世。
蓬萊閣景點導游詞 篇26
今天,我們跟隨導游參觀了舉世聞名的蓬萊閣。
首先我們來到了“人間蓬萊”坊,它位于蓬萊閣景區入口處,中間額題“人間蓬萊”四個閃閃發光的鎏金大字,此為宋代文人蘇軾手 跡。經過“人間蓬萊”坊,徑直向前走,就到了“丹崖仙境”坊,它金碧輝煌,巍峨壯麗,聽導游說,“丹崖仙境” 坊是“仙境”之門,游人若是一步跨過去,就立即成了仙, 若是二步跨過去就成了半仙。 一步成仙后,我們又參觀了富麗堂皇的龍王宮,古樸典雅的天后宮,最后來到了。據說八仙曾在這里醉后各顯神通渡海遨游的,蓬 萊閣即此緣而建。
“蓬萊閣”一層的壁上刻有“日出扶桑”、“晚潮新月”、“千斛碎玉”、“萬里澄波” 、“神山現市”、“漏天滴潤”等10處景物的壁雕,二層則是根據“八仙醉酒”的圖案所建的塑像。登上閣頂,讓人有一種心境開闊、舒暢的超世脫俗之感。居身閣上,眼望蔚藍的天空,白云朵朵, 眺望海面上波濤萬頃,海鷗在海上翱翔,遠處,時而有幾只漁船打魚歸來,在海上乘風破浪。來到水城欣賞“蓬萊閣”又是一番美景,丹崖山拔海而起,與浩茫的碧水相映,閣樓高居頂峰,仿佛鑲嵌在綠蔭叢中一顆璨燦的明珠,旁邊的燈塔居高臨下,雄偉壯觀,恰如守護蓬萊閣的士兵,巍然矗立在峭壁上。周圍有一道城墻雄踞峻嶺,氣勢磅礴,好一幅“仙閣竣空”圖啊!
要走了,我心中不禁發出感嘆,“人間蓬萊”真是勝過仙境啊!
蓬萊閣景點導游詞 篇27
蓬萊閣景區位于膠東半島最北端,這里素有“人間仙境”之稱,傳說蓬萊、方丈、瀛州是海中的三座仙山為神仙居住之所,亦是秦始皇東尋求藥、漢武帝御駕訪仙之地。
廣為流傳的“八仙過海”神話傳說,便源于此。蓬萊閣始建于北宋嘉佑六年,與黃鶴樓、岳陽樓、滕王閣并稱中國四大名樓。其內部由天后宮、龍王宮、呂祖殿、三清殿、彌陀寺等6個單體和附屬建筑共同組成規模宏大的古建筑群,每年吸引著數以百萬計的游客來此觀光旅游。
閣東蓬萊水城為我國最早的古代軍港之一,負山控海,修有水門,碼頭、炮臺等海港和軍事建筑,與蓬萊閣一起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閣西田橫山又稱登州岬,是黃渤海分界線的南端起點,相傳為田橫五百壯士筑營扎寨之處,北臨大海,峭壁如切,新建有田橫山文化公園、田橫棧道、黃渤海分界坐標等景點,以海上公園聞名遐邇。另有水師府、登州古船博物館、中國船舶發展陳列館、登州博物館、登州圣會堂、海濱和平廣場等20余處景點。
蓬萊閣景點導游詞 篇28
歡迎你們來到這!我是你們的導游,我姓x,你們可以叫我小x。為了便于你們參觀游玩,下面我首先你們介紹一下。
蓬萊閣位于蓬萊縣西北一點五公里臨海的丹崖上,占地三點二八公頃。層樓重閣,掩映在蒼松翠柏之間,海水浩淼,云霧變幻,素有“人間仙境”之稱。蓬萊閣創建于北宋嘉佑年間,距今已有九百多年的歷史。它主要由呂祖殿、蓬萊閣、三清殿、天后宮、龍王宮、彌陀寺等建筑組成。主體建筑蓬萊閣雄居丹崖之頂,處在眾星拱月的位置上。
蓬萊閣有著許多的動人傳說。《山海經》和《封禪書》中,都把蓬萊、方丈、瀛洲三座神山描繪得活靈活現,于是便引得齊威王、燕昭王派出探險家到海中尋求神山,秦始皇東巡求藥、漢武帝御駕訪仙。據史籍記載,蓬萊城北海面常出現海市,散而成氣,聚而成形,虛無縹緲,變幻莫測。后來人們又流傳著八仙的故事,以蓬萊為八仙過海處,使人感到蓬萊閣的奇幻與奧妙。
一進門,便看見一道大門,上面題著“人間蓬萊”四個大字,兩旁是書畫名家劉海粟題的“神奇壯觀蓬萊閣,氣勢雄峻丹崖山”和費新我題寫的“丹崖瓊閣步履逍遙,碧海仙槎心神飛躍” 楹聯。聽人們說,只要進入了這個大門,就是神仙之旅了。一條條用石頭鋪成的林蔭小道,兩旁是一棵棵枝繁葉茂的古木,給人一種古樸氣息。
我首先進入了彌陀寺,彌陀,是號稱西方三圣之一的阿彌陀佛的簡稱(西方三圣指的是阿彌陀佛、觀世音、大勢至)。彌陀寺,是供奉阿彌陀佛的寺廟。參觀過了彌陀寺,又到了龍王廟,在龍王正殿,一尊龍王像端端正正的擺在大殿上面,十分威嚴。龍王兩旁是雷公電母、巡海夜叉、千里眼、順風耳、趕魚郎和風婆雨神,他們一是保護龍王的安全,二是幫助龍王施雨。
蓬萊閣主閣高踞赭紅色的丹崖山頂端,以大海藍天為襯托,以田橫峻嶺為屏障,北望長山列島,南臨刀魚水寨,別具一格,生動傳神。登上高閣,確有超凡脫俗之感。閣上原有一幅楹聯:“九千仞天,登梯得路;三萬里海,破浪乘風”,道盡了高閣之氣勢。閣四周環以明廊,是觀海賞景、俯瞰古城的最佳場所。在這里舉目遠望,可謂海闊天空,一片蒼茫。人們常說江海的寬廣,可以滌俗慮,洗肺腸,在這里你才會深信不疑。這蓬萊閣二樓長度為13.75米,進深8.55米,四面繞以回廊,木柵格扶欄,東、西、北三面木屏風,北側開窗,供游人憑欄觀海。南門外額書“碧海春融”,內額書“神州勝境”。閣內北側正中懸清代書法名家鐵保手書“蓬萊閣”匾額,字體雄健渾厚。室內木質梁柱彩繪“蓬萊十大景”、“風竹圖”等圖案。四周擺放八仙桌、八仙椅,渲染了神仙文化的氛圍,使游人感受神仙文化的意韻。1984年,越南友人黃文歡參觀蓬萊閣,題聯于閣上,“八仙過海,傳聞如此多奇;萬事由人,風景這邊獨好。”
參觀完了蓬萊閣,感覺像是真成了仙似的,真棒!
蓬萊閣景點導游詞 篇29
素有“人間仙境”之稱的蓬萊閣,與滕王閣、黃鶴樓、岳陽樓并稱為我國古代四大名樓。蓬萊閣自古就充滿了神秘色彩,是傳說中道教的神仙居住地;而蓬萊、瀛洲、方丈三座海中之山,也被稱為“三座神山”。據說秦始皇嬴政曾派人到此求仙問藥,想要找到“長生不老”的仙丹;家喻戶曉的傳說“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也是起源于此。
蓬萊閣是全國首批AAAAA級旅游景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國家重點名勝風景區。蓬萊閣景區位于蓬萊市北部海邊丹崖山上,總占地面積約32800平方米。整個景區由蓬萊閣、天后宮、龍五宮、呂祖殿、三清殿、彌陀寺,六處主要景觀及其附屬建筑組成,是集樓、殿、亭、臺為一體的大規模古代建筑群。
蓬萊閣最著名的景觀要屬“海市蜃樓”,每年都有絡繹不絕的游客來此欣賞這一海上奇觀。海市蜃樓的美輪美奐,又為原本就具有神仙色彩的蓬萊閣又添加了一股“仙氣”。
除了海市蜃樓,蓬萊閣還有兩處景觀非常值得一看,它們就是仙閣凌空和漁梁歌釣。所謂仙閣凌空,正是因蓬萊閣在山崖頂,而下面就是懸崖峭壁和碧波海霧,這種景觀就像蓬萊閣倒掛于海面之上,意欲乘風歸去一般。
蓬萊閣除了有仙境般的美景,蓬萊閣內也是充滿了書香氣,這里的楹聯石刻、文人墨寶多不勝數。夏季正是蓬萊閣旅游的好時節,快快行動吧!
蓬萊閣景點導游詞 篇30
尊敬的各位游客,大家好,歡迎來到素有“人間仙境”之稱的蓬萊閣參觀旅游。我是本次為你服務的導游員。
蓬萊閣位于煙臺的蓬萊市內。蓬萊的魅力不僅在于它厚重的歷史文化積淀和蒼茫的山海風光,還在于它有著美麗動人的神話傳說。《山海經》和《封禪書》把蓬萊、瀛洲、方丈三座神山描繪的活靈活現。于是便引得齊威王派出探險家出海尋求神山;秦始皇東巡求藥;漢武帝御駕訪仙等。據史料記載,蓬萊城北海面常出現海市,散而成氣,聚而成形,虛無縹緲,變幻莫測。那些好事的方士便以海市的虛幻神奇演繹出海山三神山的傳說,惟妙惟肖的描繪出一個令人向往的神仙世界,為蓬萊平添了幾分神采。后來“八仙過海”的故事也加盟到這里,就更加生動迷人了,被稱為“人間仙境”也就名副其實了。
現在的蓬萊閣景區以丹崖山為中心,蓬萊水城和田橫山為兩翼,是一處融自然風光與人文景觀與一體的名勝風景區。蓬萊閣始建于北宋嘉佑六年(公元1061年),經過了宋、明、清三代不斷地擴建和改建,形成現在的規模。
蓬萊閣矗立于丹崖山上,云海簇擁浪山輕托,海山美景層出不窮。整個規模宏大的古建筑群由蓬萊閣、天后宮、龍王宮、呂祖殿、三清殿、彌陀寺六大單體及其附屬建筑組成,占地面積1.89萬平方公里。因為蓬萊閣的神奇景象和宏偉規模,與黃鶴樓、岳陽樓、滕王閣并稱為“中國四大名樓”。閣內文人墨寶、楹聯石刻,不勝枚舉。1982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__年12月24日蓬萊閣景區成為全國首批5A級旅游景區。
好了,說著我們已經到了蓬萊閣,現在,就讓我們一起沿著往日帝王尋仙的足跡,走進人間仙境去拜會諸位神仙吧!
我們現在已經來到了蓬萊閣的正門前,大家請看“人間蓬萊”坊,這是四柱沖天式單檐彩繪坊,額題“人間蓬萊”四個鎏金大字,為蘇東坡的手跡。內外兩邊柱子上分別鐫刻的書畫家劉海粟題的“神奇壯觀蓬萊閣,氣勢雄峻丹崖山”和費心我題寫的“丹崖瓊閣步履逍遙,碧海仙槎心神飛躍”楹聯,昭示此牌樓為仙境之門,游人入門即可做神仙之游。
接下來看到的是彌陀寺,始建于唐代,這是蓬萊閣景區內唯一座佛教寺廟。正殿里面供奉的是西方三圣和十八羅漢。正中的是阿彌陀佛,左面是觀世音菩薩,右面是大勢至菩薩。
大家現在看到的便是“丹崖仙境”坊,坊額“丹崖仙境”四個字是董必武提寫的。進入仙境自然有神仙顯靈,現在大家看到的就是顯靈門。過了顯靈門我們往西走,就到了龍王宮。龍王宮的前殿里面供奉的是龍王的兩位守門大將,東為定海將軍,西為靖海將軍。走進龍王宮的正殿,中間坐的是東海龍王敖廣。東邊站立的分別是巡海夜叉、千里眼、雷公和電母。西邊的分別是趕魚郎、順風耳、風神和雨神。
繼續前行,我們已經走進了天后宮的前殿,首先大家可以看到墻上有一個字,大家知不知道這是一個什么字呢?對,“壽”字,只不過這個壽字和普通的壽字不同,它是由我國五代老祖陳摶所書的,它是由三個字組成的,分別是“富”、“弗”、“林”組成了一個“壽”字,意思是告訴我們:要想富,要想長壽,就一定要多種樹。
再往前走我們便來到了正殿,大家可以看一下,正中供奉的這位就是天后娘娘,她被稱為“媽祖”,她的俗名叫做林默,福建莆田人,據說她剛剛被生下來的時候不會哭,所以她父母便給她取了個名字叫林默娘,她非常的聰明,五歲時就會誦經,十二歲時對海事感應非常靈驗,于是她就在海邊經常幫助漁民度過了一次又一次的海難,不幸的是她二十八歲那一年在海上遇難了,人們為了紀念她,就在海邊建起了供奉她的廟宇。據說她非常的靈驗,有求必應,所以這里是整個蓬萊閣香火最旺盛的地方。
繼續前行,在我們左手邊的就是“碧海丹心”刻石。“碧海丹心”四個字是馮玉祥先生寫的。那么他為什么要在這里寫下“碧海丹心”四個字呢?據說,1931年九一八事變以后,日本開始大規模侵占我國,蔣某某不但不主張抗日,而且還挑起內戰,馮玉祥被蔣某某挾制,不能參加抗日,情緒非常低落。中另外一個愛國將領李烈鈞就于1934年的五月份邀請馮玉祥到蓬萊游玩,共商抗日之計,當時李烈鈞寫下了一幅對聯,上聯是:攻錯若石,同具丹心扶社稷;下聯是:江山如畫,全憑赤手挽乾坤。讓馮玉祥出一個橫批,于是馮玉祥就提筆寫下了“碧海丹心”這四個字,后人為了紀念他,就把這四個字刻在了這里。
大家再往這邊看,這就是主體建筑“蓬萊閣”了,它與我國的岳陽樓、黃鶴樓以及滕王閣并稱為中國的四大名樓。它建于宋嘉佑六年,上面“蓬萊閣”三個字是由清代的書法家鐵保所書。現在一樓是一些蓬萊的風景圖片展覽,二樓留有八仙醉酒的蠟像。
穿過蓬萊閣,來到后面。
避風亭,原名海市亭,建于正德八年(1513)知府嚴泰修建。亭內壁嵌刻石25方,其中有明代袁可力的觀海市詩,董其昌代書,溫如玉刻石,珠聯璧合,堪成稱三絕。另外還有清代施閏章、孔繼涑手跡,屬十分珍貴之墨寶。不過我要說的神奇迷離之處并不在此,而是避風亭的建筑高踞山巔,面臨大海,然而不管刮什么樣的風,你在亭內點燃一支蠟燭,火苗也會紋絲不動。朋友,你不覺得這很神秘嗎?
現在讓我來告訴你這其中的奧秘吧,避風亭的北面是一堵高高的城墻,城墻高至亭的半腰,城的外壁又呈弧形。所以當北風吹到弧形墻壁時,便形成了一股強烈氣流,急劇上升。飛越屋脊,向南而去,亭內便無風可入。再加上亭的東西南三面都是墻壁,只有北面留有門窗,空氣不能對流。因此,盡管海風呼嘯,門窗洞開,亭內卻風絲不動,燭光不驚。
繼續往東走來到的是臥碑亭。它是以蘇軾的《海市詩》、《書吳道子畫后》橫幅碑而得名的。碑的正面是行草《書吳道子畫后》,背面是楷書《海市詩》。碑文前面的字小后面的字大,大家都知道蘇軾也是喜歡喝酒做詩,酒助興時便越來越豪放了。經過專家鑒定這是蘇軾的真跡。這邊還有清朝人龔保題的聯語“海市蜃樓皆幻影,忠臣孝子即神仙”就是說神仙仙境都是虛幻不真實的,只有對國家盡忠,對父母盡孝的人才是真正的神仙。
繼續前行我們便來到了蘇公祠,蘇公祠是了為紀念蘇東坡而建的。中間這幅是蘇東坡肖像刻石拓本,正本在廣州的六容寺。他曾在登州做過五日知州。但救在這短短的五天時間里為蓬萊人民做了兩件大好事。一是修筑海防,二是減免百姓的鹽稅。至今在蓬萊民間還流傳著“五日知登州,千年蘇公祠”的美談。
這個叫做賓日樓,又稱望日樓,登樓遠望,視野開闊,使觀日出的好地方。當年大型歷史舞蹈史詩《東方紅》,曾選擇這里作背景,該片開頭的日出的畫面就是在這里拍攝的。
旁邊的就是蓬萊閣標志性建筑普照樓,我們從山下看的最高的建筑就是它了。在過去是指示航標的燈塔。
我們站在這兒看一下蓬萊水城,又名備倭城。是我國古代第一港,東方的門戶。漢代以來就被列為軍事重鎮。宋慶歷二年,當時水軍駕駛的艦船叫“刀魚船”,這座寨城就叫“刀魚寨”。明洪武九年,明朝政府為了防止倭寇的侵襲,就在刀魚寨的基礎上修建了碼頭,形成了今日水城雛形。水城有兩個門,北門叫水門,是出入海上的咽喉。南門叫振陽門,與陸路相通。這也是戚繼光操練水師的地方。
現在我們面前的這座殿是呂祖殿,呂祖就是呂洞賓,亭內有呂洞賓像碑。再往前走就到了三清殿,里面供奉的是道教的三位始祖,他們分別是上清靈寶天尊、太清道德天尊、玉清元始天尊。
再往前走,我們便來到了蓬萊閣的最后一個景點——白云宮。相傳呢白云宮是七仙女下凡的地方。在《天仙配》中,七仙女有一句唱詞,“我家本住蓬萊村”。七仙女所住的蓬萊村,當然是凌霄中的仙宮了,所以,出了這白云宮門,就算又回到了凡間。
好了,以上就是蓬萊閣主要的景點了,大家現在可以拍照留念,15分鐘后,我們在此集合上車,前往下一個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