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遼寧著名景點導游詞(精選10篇)
精選遼寧著名景點導游詞 篇1
鳳凰山歷史悠久,景色旖旎、是馳名中外的旅游勝地之一。 鳳凰山是融自然美、人文美于一體,交織成一幅天然絕紗、和諧壯觀的中國山水畫卷。 自然景觀特點集“雄”、“險”、“幽”、“奇”、“秀”于一身。 凡天下名山大川,各有其特點,而鳳凰山容泰山之雄偉;華山之險峻;廬山之幽靜;黃山之奇特;峨嵋之秀美于一體。鳳凰山屬長白山脈,面積216.875平方公里,最高峰 “攢云峰”海拔八百三十六點四米。
相傳,鳳凰山八大美景的聞名,始于晉代,游人登臨覽勝形成名山,修筑廟宇,成為焚燒香火之地,是興盛于明清時代文人墨客大石崖上題詞鐫刻,使鳳凰山融自然美與人工美于一爐,成為世人矚目的十大美景。 鳳凰山融泰山之雄偉;華山之險峻;峨眉山之秀美。可謂引游人觀賞入勝,游人進山一游便展現“壑巖丹青千尺畫,海云仙閣一溪詩”的勝境。
精選遼寧著名景點導游詞 篇2
興城古城,是五百年前留下來的一份珍貴的歷史遺產,是我國目前保存最完整的一座明代古城,是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它經歷了570多年的風雨浸蝕和戰爭摧殘,外城現已無存,內城經歷代維修,基本保持原貌。
興城古城略呈正方形,城的四面正中皆有城門,門外有半圓形甕城。城墻基砌青色條石,外砌大塊青磚,內壘巨型塊石,中間夾夯黃土。城上各有兩層樓閣、圍廊式箭樓,分別各有坡形砌登道。四角高筑炮臺,突出于城角,用以架設紅夷大炮。當年明清寧遠之役,清太祖努爾哈赤就是被紅夷大炮擊中,身負重傷,回盛京之后不久身亡。東南角建魁星樓一座。城內東、西、南、北大街呈+字形相交,古城的正中心,有一座雄偉壯觀的鐘鼓樓,它凌空飛架,與四座城門箭樓遙相對應,顯得威嚴壯觀,氣勢巍峨。
古城城門有四:東曰春和;南曰延輝;西曰永寧;北曰威遠。鐘鼓樓在中街。
鼓樓為戰時擊鼓進軍、平時報曉更辰所用。
鼓樓樓高17.2米,分為三層。基座平面為正方形,高如城墻,下砌通向四條大街的十字券洞,全部大青磚砌成,,分東、西、南、北各筑拱形通道。上為兩層樓閣,第二層外部游廊懸掛歷年來興城視察的黨和國家領導人及重要外賓的圖片。內部辟為興城出土文物陳列館。展出"紅山文化"時期(約五六千年前)及春秋戰國時期的骨針、陶器、刀幣等珍貴出土文物。還架設一面巨型牛皮大鼓。大鼓直徑2.25米(整張牛皮繃制),實為全國罕見。1995年李鵬總理第二次視察興城時曾來此參觀。三層為民族英雄袁崇煥將軍蠟像館。此蠟像經能工巧匠的精雕細刻,人物表情豐富細膩、栩栩如生,似乎正在向人們宣布"我與此城(寧遠城)共存亡"的決心。周圍廊式,歇山卷鵬、飛檐凌空、朱廊畫棟,西北開函洞小門,有石階可上下。當登上鼓樓,古城風光盡收眼底,令人心曠神怡。
精選遼寧著名景點導游詞 篇3
今天我們要去的地方就是號稱山海關外第一剎的"清風寺",它是全省境內保存比較完整的明代建筑群之一,清風寺以古樸、典雅、優美、神奇而著稱,在遼南一帶很有名氣,1988年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了解清風寺首先要了解首山,因為清風寺位于遼陽西南15華里的首山南麓半山腰處。首山系千山之首,千朵蓮花山的第一山,高176.1米,東西走向,長5華里。首山以其地處咽喉要道,地理位置重要,地勢險要而成為遼東戰事中的兵家必爭之地。三國時著名的司馬懿討伐公孫淵之戰、唐貞觀十九年,唐太宗東征高勾麗曾駐軍于此、發生在上世紀初的日俄戰爭及解放戰爭時的遼陽保衛戰皆發生于此。首山還是歷朝歷代帝王將相、名人騷客的駐足之處,著名的有唐太宗李世民、清朝康熙、乾隆、禺頁顥,還有歷史名人王爾烈、梁半農等,文人墨客、帝王將相為首山憑添了諸多詩文和神奇。
您瞧:首山,從正南方向看過去恰如一個橫臥沉睡的仙子,東首是額際,蜿蜒部分是下垂的長發,額下眉眼鼻唇分明可見,主峰如高聳的豐乳。往西是一道斜坎的梁,好像是一只手扶著腹部,腕下就是古剎清風寺了。如果登上山頂極目遠望北方,古城遼陽盡收眼底,高高白塔矗立其中。向南觀看近處是新興的遼陽縣城,遠處就是遼寧的第三大城市--鞍山了。
歷史上首山曾是樹木繁茂,遮天蔽日。據史料記載,首山原名大香山,山上長滿高蒿,芬芳異常。山西坡下森林茂密景色奇觀、氣候宜人,清風古剎、首山樵唱、文殊寺與觀音閣、首山墩臺、勒石記功、首山斗、將軍定石、首山擎月共稱為"首山八景"。其中以"首山樵唱"最為著名,成為明代遼陽八景中的第六景,傳聞有仙人樵于首山,"夜聞歌聲,曲終不見",可見林木之茂盛。首山南有溝壑數條,涌泉飛瀑,水資源極其豐富。(明時,遼陽八景為:望京杰樓、廣佑雄圖、太水環帶、千山屏列、香巖佛夢、首山樵唱、首峰泉瀑、陀洞懸珠。隨著時代變革,江山易主,遼陽八景亦有新稱。到了清代,遼陽八景為:華表仙樁、龍王夜渡、神燈孤照、白塔晚晴、魁閣凌霄、雙橋臥虹、松柏琴聲、首山樵唱。)
而今這些歷史美景在數次戰爭的洗禮后已不復存在了,剩下的是戰火焚燒后的禿山、裸露的巖石,還有就是對落后就要挨打的屈辱的追憶及以對曾經美好山林的向往。
走進清風寺,讓我們一起領略一下這里的古建筑風格,聆聽"清風八寶"的傳說,尋覓龍的影子,暢游三國,感受佛教的博大精深吧。
清風寺的碑文上記載"茲寺也不知創自何年、訪其斷碣殘碑迄唐宋元明而遞新。"有史料記載為建于明代隆慶五年(1571年),至今已有432年的歷史了,清代曾經多次維修和擴建,其正殿和配殿仍保持明代風格。正殿為歇山式建筑,是省內現存明代殿宇建筑的典型代表。
精選遼寧著名景點導游詞 篇4
遼寧省博物館是我國著名的歷史藝術性博物館之一。位于沈陽市中心和平區十緯路二十六號。館舍原為奉系軍閥熱河都統湯玉麟官邸,“9、18”事變后,偽滿政府在此設立“國立博物館奉天分館”。1948年11月2日,沈陽解放。經東北人民政府批準,成立了東北博物館,于1949年7月7日開放,1959年改名為遼寧省博物館。
遼博館藏文物名天下,其中以書畫特別是晉唐宋元書畫、歷代絲繡,東北地區考古發現,特別是遼瓷,古地圖與歷代貨幣、甲骨、青銅器、碑志較為著名。館藏書法精品有樸實秀碭的傳世珍寶晉人書《曹娥詩辭》,剛勁挺秀的唐歐陽詢《夢奠帖》及其早年作品《行書千字文》,歐氏真跡堪稱廖若晨星,歷年為書家之典范。另外,還有已成為傳世孤本的唐武則天時弘文館鉤填的《王羲之一門書翰》和唐狂草派創始人張旭《古詩四帖》等,以及兩宋時期皇帝趙佶、趙構、趙昚祖孫三代流傳下來的真跡。其中徽宗趙佶《草書千字文》,高宗趙構《書曹植洛神賦卷》兩幅作品,處帝王之尊,頗具神韻。大詩人陸游八十歲時的《自書詩帖》爐火純青,草法蒼勁豪邁,堪稱詩書雙壁。
繪畫精品有中唐開元年間周昉之《簪花仕女圖》,其筆下仕女“曲眉豐肌,艷麗多姿”,使人不僅能從中領略其高超的藝術水平,也深刻地體味到了唐貞觀年間上層貴族們的生活情趣;五代南唐名家姜源的《夏景山口待渡圖》,“林木陰森山巒起伏,官員待渡,意境幽遠”。顯現出中國畫的絕佳境地,被稱為劃時代之杰作,宋徽宋摹;張萱《虢國夫人游春圖》,通過對虢國夫人等貴婦人游春的描述,顯露楊貴妃家族驕奢,圖中精巧構思,精美的筆法,為后世留下了稀有的瑰寶。
至于館藏之元、明、清書畫更是風格各異,流派紛呈。這些藝術珍品中的一部分是愛新覺羅·溥儀,這位清朝末代皇帝從北京攜至長春,于偽滿州國垮臺時散佚,而后輾轉得歸遼博收藏。
刻絲又名緙絲,是一種通經斷緯,正反面紋樣相同的藝術織作。遼博收藏的北宋《紫鸞鵲譜》、南宋名家朱克柔運絲如筆的刻絲力作《牡丹圖》、《山茶圖》等品藝高雅,堪稱世界奇技。
館內藏品中尤為富于地方特色的還有遼代瓷器,它們大多出自墓葬之中,遼瓷源中原制瓷工藝,又保持了本民族的獨特風格,形制依契丹族習俗,適應游獵騎牧生活,有雞冠壺、鳳首瓶、長頸瓶、三彩海棠式盤、碟等。可謂豐富多彩。至于遼代帝陵出土的遼圣、興、道宗三代帝、后哀冊,有漢文和契丹文兩種,鐫刻精細,保存完整,為海內僅存珍寶。
館藏青銅器亦頗為豐富,既有考古發掘品,又有傳世佳品,遼寧出土的青銅器中,禮器多同于中原而兵器,用器則頗具地方特色,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
在古地圖類藏品中有明朝的萬歷年間李應試本刻本利瑪竇繪制的《兩儀玄覽圖》,由八幅組成通屏世界地圖,反映了中外文化交流的科學成果,明、清兩朝得以據此進一步認識世界。
遼博非常重視陳列展覽,《遼寧歷史文物專題陳列》以中國通史為經,以地方歷史為緯,依遼寧地區重要考古資料為據,采取重點文物專題組合的形式,以突出遼寧地方特色為宗旨。以舊石器時代的營口金牛山人,新石器時代的“紅山文化”,以及商周至秦漢以后各時期以漢族為主體,包括匈奴、鮮卑、高麗、契丹、女真等諸民族的文化遺存為內容,構成一個具有鮮明地方特點和豐富多采的古代文化陳列體系,得到了專家學者及廣大觀眾的欣賞和好評。
精選遼寧著名景點導游詞 篇5
古代皇陵都有各自的名號,這些陵號的來源,或體現對皇帝一生功業的總結和贊譽,或者是帶有吉祥和祝福的含義。
清代陵名一般由嗣皇帝欽定。其次,清代還有一項制度,如果遇到陵名與地名重復時清昭陵,必須將地名換掉,這叫避諱。可見,帝王陵名是極其神圣的。
昭陵一名是順治元年八月初九太宗駕崩一周年火化校宮時確定的。昭陵陵名的來歷前人有兩種不同解釋,一種解釋認為是仿效唐太宗李世民的昭陵,另一種解釋說與古代昭穆制度有關。提出清昭陵仿唐昭陵者是乾隆皇帝。他在東巡盛京祭掃昭陵時表達了這個見解。其實,這不過是乾隆的附會之言 ,昭陵在定名時正是大清剛剛打敗李自成農民起義軍占據北京,此時明朝及李自成仍有很強勢力,鹿死誰手尚難定論,很難想像有把清太宗與唐太宗相提并列的必要。乾隆皇帝所以把清太宗與唐太宗并列在于他政治的需要 ,李世民被歷代統治一者奉為帝王楷模,他在位二十三年,禮賢下士,納諫兼聽,國富民強,史稱其時代為“貞觀之治”,為盛唐時期經濟文化的高度發展奠定了基礎。乾隆把今祖與李世民相提并論旨在告慰世人,大清江山也會如同漢唐一樣會出現一代新的盛世。
其次,說到昭陵出自昭穆制度的說法也欠妥當。昭穆是古代宗法制度,此制用于墓葬的排列順序以及大廟種位的排列9其法以祖宗位居正中,其它各輩分按左昭右穆順序依次類推。盛京有永、福、昭三座陵墓,其中一永演為祖陵,地位最高,福陵次之,昭陵排列第三。如果按昭穆制度排列,永陵應在正中,福陵在其左(東)稱為昭,昭陵在其右稱為“穆”。而現行永福昭三陵,永陵在最東,福陵在中,昭陵在西,三座陵寢根本構不成昭穆關系。
昭陵的名可能是出于對“昭”字含義本身的選擇。古人以昭字作“彰明”、“顯揚”解。昭陵陵名的含義就是將太宗文德武功彰明于世.并使之顯揚了后的含義,大至不過如此。
精選遼寧著名景點導游詞 篇6
歡迎您來到大連的后花園——金石灘國家旅游度假區。
有人說金石灘很美,也有人說金石灘很神奇,深藏著遠古的氣息,吸引人們去探索發現,“不游金石灘,枉
為大連行”,已經成為今天大連旅游的時尚。很榮幸今天能為大家的金石灘之旅作向導,就讓我們一起去真實的
感受金石灘浪漫的風情,欣賞她的神秘美麗吧!
相傳,很久以前,金石灘是一個荒無人煙的半島。直到有一天,女媧娘娘補天時不小心將一枚色彩斑斕五彩石飄落在人間。立刻為這里帶來了福氣——天清氣暖,水靜浪平,魚蝦豐盛……美麗的小島像一顆璀璨的明珠,從此熠熠生輝。女媧娘娘喜笑顏開。于是,她捏了兩個小泥人放在小島上,并教會她們打魚、耕種。千百
年過去了,當年的小泥人男漁女織,互敬互愛,無聲無息的繁衍著,并將這個小島取名為“涼水灣”。那么為什么現在叫它 “金石灘”呢?據說呀,這里的石頭會說話,有靈性。所以人們認為金石灘的石頭比金子還貴重,因此把這里取名為金石灘。
金石灘是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第一個被評為國家4A級旅游度假區。又是國家地質公園。
金石灘以其優美的自然風光、豐富的旅游資源、獨特的地質地貌贏得了“大連后花園”的盛譽;寬闊的陸
地、遼遠的海域及綿長的海岸線構成了一幅多姿多彩的浪漫畫卷;三面環海的地理位置,則為金石灘創造了獨具
特色的氣候優勢和旅游環境。
現在道旁的是金石錨地俱樂部。它位于金石灘中部海濱,及餐飲、住宿、娛樂、旅游服務為一體。這個建
筑很有特色,從空中看,就像一艘拋錨停泊的輪船,其餐廳延伸到海里,坐在這里如同身在船的甲板上,看驚濤
拍岸,吃生猛海鮮,應當別有一番情趣!
從這里開始我們已經進入了金石灘東部海岸景區。他由一條長8公里的海濱貫穿著。
我們現在到達了金石灘的文化廣場,大門兩端各立著一個獅子狀的石刻印章,一個上面刻著‘金石寶印’,
另一個上面刻著‘天宮奇跡’,仿佛為東海上奇石景區蓋上了兩個最能反映其特色的印記。廣場內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副反映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文明的巨幅理石壁畫。它高2米,長112米,由960塊大理石拼接而成,象征著我國960萬平方公里的大地。壁畫以‘盤古開天地’為開端,現代科技文明收尾,令人浮想聯翩。
下面我們要經過一座玫瑰園。朋友們可能要問:海邊還可以種玫瑰么?呵呵,我們今天要見到的玫瑰花可是
千萬年綻放如一的哦。所以說熱戀的男士們愿為女朋友摘星摘月,不如送給她這些玫瑰,讓你們的愛情萬年如
新,永保最初的甜蜜。金石灘的石頭不僅僅是金色的,正如大家看到的,還有這些粉紅色的。為什么金石園的石
頭是金黃色的,而這里的是粉紅色的呢?原因在于玫瑰園是由數十塊距今七億年的藻類植物化石組成,加之內旋
的紋理,就像一簇簇盛開的玫瑰。這座石碑上的“玫瑰園”是由著名作家老舍的夫人胡潔青女士題寫的。
各位請隨我來這邊,我們所看到的是金石高爾夫俱樂部,它由中美兩國以及中國香港三家合資興建。始建于1996年,由美國設計師皮特·湯姆遜設計,總面積175萬平方米,國際標準球道45個,其中9個為燈光球道,9個為黃草球道。其中7條球道被列入世界100個最佳球道之中,7號球道因為極具挑戰性,
被專家稱為‘天下第一道’和‘魔鬼球道’。
在金石灘最東側的海灘岬角,有一片最年輕的巖石層——鰲灘。這里之所以取名為鰲灘,是因為這里的龜裂
石和著名景觀“神龜尋子”都與龜有關。而‘鰲’就是傳說中海里的大龜或大鱉,相傳一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且在九子之中只有一條是真命天子,而鰲就是烏龜身龍頭的龍,可見鰲灘的確是金石灘的風水寶地。 現在我們終于看到了金石灘的“鎮灘之寶”龜裂石啦!金石灘的龜jun裂石形成于6億年前的震旦紀,是世界上目前發現的塊體最大、斷面結構顯露最清晰的沉積巖標本。因此它不僅是金石灘一寶,也是世界地質學界的極品。
據考證,類似的石頭目前在地球上僅有兩塊,另一塊在加拿大,但塊體面積比這塊小。世界地質學的權威人
士來此參觀后,曾多次在世界地質學論壇上宣布“世界上最大、最美的龜裂石在中國大連的金石灘,它不但是中
一絕,也是世界一絕”。
關于龜裂石的形成過程,北京大學地質系教授鄭轍曾這樣敘述:6億年前的震旦紀是生命誕生的新紀元,是我們這顆年輕的星球的青春期,那時的太陽比現在的熾熱,以致那時的地球也如同燃燒的火,處處充滿著躁動。
我們腳下這片原本是一大片沼澤地,正是在那個時期被曝曬成幾米深的裂縫。后來經過地殼變遷,這片沼澤下沉
到海底,裂縫被夾雜著生命殘體的砂石添滿,形成了沉積巖。經過無數的歲月,滄海變桑田,這片巖層露出了地
表,逐漸變成現在這個樣子。現在,在世界各地所能看到的震旦紀地層都已失去了往日顏色,惟有在這里,您才
看到那個火紅紀元的真實本色。有人說啊,如果能摸一下這塊寶石,他就會使人長壽。
今天,大家隨我一起游覽了美麗而神奇的金石灘,想必您一定感觸很深。人們都說,來過金石灘的人不愿離去,
去的人還想再來金石灘。我也期待著朋友的再度光臨,希望大家能夠將金石灘介紹給親朋好友,讓更多的人分享石灘的瑰麗神奇!
精選遼寧著名景點導游詞 篇7
各位旅客朋友們:
大家好!
丹東市位于東經123°22′至125°42′,北緯39°43′至41°09′,東與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的新義州市隔江相望,南臨黃海,西界鞍山,西南與大連市毗鄰,北與本溪市接壤。丹東地區東西最大橫距196公里,南北最大縱距160公里,總面積15222平方公里。
丹東位于亞歐大陸東岸中緯度地帶,屬暖溫帶亞濕潤季風型氣候,年平均雨量多在800-1200毫米之間,是中國北方雨量最多的地區,降水2/3集中于夏季。
年平均氣溫南部在8-9℃,北部6-7℃,受季風影響,季節變化明顯,四季分明,是中國東北地區最溫暖最濕潤的地方。春秋季節是南、北風交替的季節。春季冷空氣開始衰弱北退,暖空氣北進;秋季則反之。
冬季時間最長,夏季次之,春秋過渡季節最短。丹東降水量較多,是東北地區降水量最多區,占遼寧省降水量的70%,水源充足。年平均降水量為881.3-1087.5毫米,全年降水量的2/3集中在夏季,其中七月中旬至八月中旬是該區暴雨集中期。
丹東地區江河密布,主要有鴨綠江水系、大洋河水系和沿海水系。全地區2公里以上的大小河流944條,其中流域面積超過4983平方公里的大江、大河4條,即鴨綠江、渾江、叆河、大洋河。
丹東地區是遼東山地丘陵的一部分,屬長白山脈向西南延伸的支脈或余脈。地勢由東北向西南逐漸降低。按高度和地形特征,可劃分為北部中低山區、南部丘陵區、南緣沿海平原區3類規模較大的地貌單元。其中以山地和丘陵為主,局部還有階地、盆地、臺地等小型地貌單元。
丹東市屬丘陵地帶,地勢北高南低,山地丘陵占72.4%,平原谷地面積占14.6%,水域占8.7%,其他占4.3%。自然概貌可概括為"七山一水分半田,半分道路和莊園";寬甸和鳳城北部地勢最高,平均海拔500米左右,有千米以上山峰14座,最高峰花脖山,海拔1336.1米;鳳城中南部以及東港北部平均海拔300米—500米,丹東市城市區和東港中南部地勢最低,海拔多在20米以上,最低處海拔在2米以下。
精選遼寧著名景點導游詞 篇8
鴨綠江大橋其實有兩座,相隔不足百米。第一座橋于5月動工,10月竣工,由當時的日本朝鮮總督府鐵道局所建,始為鐵路橋,十二孔,長944.2米,寬11米,從中方數第四孔為開閉梁,可旋轉90度,便于往來船只航行。第二座橋始建于1937年4月,1943年啟用,距第一座橋上游不足百米。1950年11月——1951年2月,經美國飛機多次轟炸,第一座橋毀為廢橋,只剩下半截,朝鮮一側只留下光禿禿的幾個橋墩。
第二座橋也就是我們經常說的鴨綠江大橋還在使用中,是聯系中朝兩國的紐帶。這座橋于一九三七年開工建設,一九四三年交付使用。大橋上行鐵路,下行公路。當時公路橋面鋪設木板,一九七七年換鋪水泥板后就再沒有修過。多年沒有大修過的鴨綠江大橋鋼梁已銹蝕斑斑,路面破損多達三百余處,有的橋面板移位、斷裂,致使大橋承重能力減弱。
鴨綠江大橋全長九百四十六點二米,其中中方橋長五百六十九點九米。新聞報道中說,這次大橋橋面大修工程投資二百多萬元人民幣,由沈陽鐵路局投資,沈陽鐵路局丹東工務段承建。工程每周四四時至周日二十三時閉關晝夜施工,其余時間正常通關。這一工程將于今年十月下旬完工。這次修整后,大橋橋面的承重能力將由原來的十噸提升至二十噸。
在大橋維修的時候,周一至周三只允許旅游和貿易車輛往來,而周四至周日封閉公路路段,鐵路運輸正常不變。
隨著大橋的竣工和朝鮮旅游的恢復,為了滿足游客的需要,丹東市政府和丹東邊檢站報請公安部批準,允許游客步行上橋進入朝鮮境內。
公安部批復:允許徒步過橋旅游,但必須保證游客人身安全和大橋安全。同時規定:游客不準在橋上拍照留影,只準并排排隊行走。
精選遼寧著名景點導游詞 篇9
我們現在所在的這個橋就是鴨綠江斷橋。鴨綠江斷橋以其建造的歷史悠久、規模宏大又歷經了戰火的洗禮而為人們所矚目,被譽為 "鴨綠江”。
上第一橋"。1920_年9月,由日本殖民機構朝鮮總督府鐵道局對橋址的地質、流量、流速、潮汐、航運、航道等情況進行勘探測量,提出了中朝雙方每側各架設300英尺和200英尺6聯的鴨綠江鐵路大橋設計方案和預算大綱。鴨綠江大橋的建設議案正式提出,并得到日本政府的同意。1920_年5月,日本在沒有征得清政府同意的情況下,首先在朝方新義州一側開始施工,建設鴨綠江大橋。1920_年4月,腐敗無能的清政府迫于日本的壓力,在我方一側正式施工。1920_年3月,開始架設鋼梁。同年10月,大橋建成通車。鴨綠江上第一座鐵路橋,從1920_年設計到1920_年竣工,前后共歷時6年,役使中朝兩國勞工51萬人次。橋全長944.2米,寬 11米,為單線鐵路橋。大橋的結構為上梁曲弦式,共12孔,中朝雙方各6孔。其中,中方每孔為91.44米,朝方每孔60.96米。橋面為直梁劃板式,橋墩為鋼筋水泥澆筑,外砌花崗巖。中方第四孔設有旋轉式"開閉梁"。1950年被美機炸斷成為廢橋, 1993年開放為景點供人們游覽。
精選遼寧著名景點導游詞 篇10
唐太宗昭陵是唐太宗李世民的陵墓,位于咸陽市禮泉縣九嵕山,是陜西關中“唐十八陵”中規模最大的一座。昭陵開始營建于貞觀十年(636年),是為埋葬臨終前要求因山而葬,不起墳墓的長孫皇后而開鑿。1961年,國務院公布昭陵為全國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79年昭陵博物館建成,20_年被國家旅游局評定為“3A”級旅游景區。
昭陵陵園周長60公里,占地面積200平方公里,共有陪葬墓180余座,被譽為"天下名陵",是我國帝王陵園中面積最大、陪葬墓最多的一座,也是唐代具有代表性的一座帝王陵墓。從唐貞觀十年(公元636年)太宗文德皇后長孫氏首葬到開元二十九年(公元743年),昭陵陵園建設持續了20_年之久,地上地下遺存了大量的文物。它是初唐走向盛唐的實物見證,是我們了解、研究唐代乃至中國封建社會政治、經濟、文化難得的文物寶庫。
唐太宗與長孫皇后的昭陵有陪葬墓180余座,主要有長孫無忌、程咬金、魏征、溫彥博、段志玄、高士廉、房玄齡、孔穎達、李靖、尉遲敬德、長樂公主、韋貴妃等墓,還有少數民族將領阿史那社爾等15人之墓。上世紀70年代,考古工作者先后發掘了徐懋功(李績)、尉遲敬德、程咬金、張士貴、鄭仁泰、長樂公主、韋貴妃等40余座陪葬墓,遂建成了占地面積53畝,建筑面積7000平方米,陳列面積20_平方米,綠化面積15000平方米的昭陵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