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鄱陽湖導游詞(精選17篇)
江西鄱陽湖導游詞 篇1
鄱陽湖是中國第一大淡水湖,也是中國第二大湖,僅此于青海湖,隸屬于上饒市。位于江西省北部、長江南岸,介于北緯28度22分~29度45分,東經115度47分~116度45分,跨南昌、新建、進賢、余干、鄱陽、都昌、湖口、九江、星子、德安和永修等市縣。鄱陽湖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鳥類保護區,每年秋末冬初,有成千上萬只候鳥,從俄羅斯西伯利亞、蒙古、日本、朝鮮以及中國東北、西北等地來此越多。如今,保護區內鳥類有300多種,近百萬只,其中白鶴等珍禽50多種。鄱陽湖被稱為“白鶴世界”、“珍禽王國”。20xx年6月19日,鄱陽湖標志性水文站星子站水位突破警戒線。鄱陽湖水文局及江西省水文局先后發布洪水藍色預警。
鄱湖人余亞飛詩稱:“浩渺鄱湖水接天,波翻浪涌競爭先;連江通海胸懷廣,滋養生靈歲復年”。鄱陽湖上承五河之水,下接長江。豐水季節浪涌波騰,浩瀚萬頃,水天相連;枯水季節水落灘出,野草豐茂,蘆葦叢叢;湖畔峰嶺綿延,沙山起伏,土地肥沃,候鳥翱翔,牛羊徜徉,美麗富饒的鄱陽湖養育了生長居息湖畔的萬物生靈。
鄱陽湖(英文P'o—yang Lake),鄱陽湖在古代有彭蠡湖、彭蠡澤、彭澤湖、彭湖、揚瀾湖、宮亭湖等多種稱謂。
一為“彭蠡湖”,彭蠡,是很古的澤藪名,《漢書·地理志》“豫章郡彭蠡”條載:“彭蠡澤在西”。還有另一種說法:“彭者大也,蠡者瓠瓢也”,形容鄱陽湖如大瓢一樣。
二為“揚瀾湖”,是由一些親身經歷過鄱陽湖風濤險惡的人命名,李綱《彭蠡》詩:“世傳揚瀾并左
鄱陽湖蠡,無風白浪如山起。”宋余靖《揚瀾》詩:“彭蠡古來險,湯湯貫侯衛。源長云共浮,望極天無際。傳聞五月交,茲時一陰至。颶風生海隅,馀力千里噎。萬竅爭怒號,驚濤得狂勢。”
三為“宮亭湖”,原來專指星子縣東南鄱陽湖的一部分,因湖旁有宮亭廟而得名,后來逐泛指鄱陽湖的全部。
經過漫長的歷史年代,在地質、氣象、水文等符合作用、長期發展下,彭蠡澤向南擴展,湖水越過松門山直抵鄱陽縣附近,因而易名鄱陽湖。在湖水南侵之前,松門山以南原本是人煙稠密的梟陽平原,隨著湖水的不斷南侵,鄱陽湖盆地內的梟陽縣和海昏縣治先后被淹入水中,歷史上曾有“沉梟陽起都昌、沉海昏起吳城”之說。煙波浩渺、水域遼闊的鄱陽湖,經過漫長的演變,在距今約1620xx年左右形成了現代鄱陽湖的雛形,猶如一只巨大的寶葫蘆系在萬里長江的腰帶上。
江西鄱陽湖導游詞 篇2
鄱陽湖上承贛、撫、信、饒、修五河之水,下接我國第一大河——長江。在正常的水位情況下,鄱陽湖面積有3914平方公里,容積達300億立方米。它每年流入長江的水量超過黃、淮、海三河水量的總和。南北長170公里,東西最寬處70公里,洪水面積3900平方公里,蓄水量達5000億立方。流域有都昌、湖口、星子、永修、鄱陽(波陽)、余干、南昌、新建、廬山區等八個縣(區),它是贛北的一顆明珠。
鄱陽湖在古代有過彭澤、彭湖、官亭湖等多種稱謂,在漫長的歷史年代有一個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演變過程。遠在地質史“元古代”時期,湖區為“揚子海槽”的一部分,大約在距今八九億年前的燕山運動時期,湖區地殼又經斷陷構成鄱陽湖盆地錐形。傳說中的黃帝時期,“彭蠢澤”向南擴展,湖水進抵今鄱陽湖。在彭蠢澤大舉南侵之前,低洼的鄱陽盆地上原本是人煙稠密的城鎮,隨著湖水的不斷南侵,鄱陽湖盆地內的鄱陽縣城和海昏縣治先后被淹人湖中,而位于海昏縣鄰近較高處的吳城卻日趨繁榮成江西四大古鎮之一,因此,歷史上曾有“淹了海昏縣,出了吳城鎮”之說。
煙波浩渺、水域遼闊的鄱陽湖,經過漫長的地質演變,形成南寬北狹的形狀,猶如一只巨大的寶葫蘆系在萬里長江的腰帶上。由于帶有大量水蒸氣的東南季風的影響,鄱陽湖年降雨量 在 1000 毫米以上,從而形成“澤國芳草碧,梅黃煙雨中”的濕潤季風型氣候,并成為著名的魚米之鄉。
鄱陽湖流域自古以來是我國經濟較為發達的富裕地區,我國歷史上很多杰出人物如徐稚、陶淵明、林士弘、劉恕、洪適、江萬里、朱耷等都在湖區出生和成長。這里又發生過許多威武雄壯的英雄事跡,如周瑜操練水師、朱元璋與陳友諒鄱陽湖水戰、太平軍“湖日大捷”、李烈鈞在湖口發起“二次革命”等。鄱陽湖是古代從北方進人江西的唯一水道,發生在鄱陽湖上的文人軼事和民間傳說則更是難以勝數。唐代詩人王勃在《滕王閣序》中的名句:“漁舟唱晚,響彭蠡之濱”,描述的正是鄱陽湖上的漁民捕魚歸來的歡樂情景。宋代詩人蘇軾在《李思訓畫長江絕島圖》詩中時寫的“山蒼蒼,水茫茫,大姑小姑江中央”,描寫的是鄱陽湖的勝景。
鄱陽湖上名山秀嶼,比比皆是。湖口縣的石鐘山、大孤山,都昌縣的南山和老爺廟,星子縣的落星湖,風光如畫,景色宜人。九江市旅游局已將鄱陽湖上的各景點通過游船連成一線即鄱陽湖水上旅游線。
鄱陽湖,美麗的湖,神話的湖,充滿詩情畫意的湖,她象一個淡妝素抹的少女,含情脈脈地笑迎每一位光臨的游客神游翻陽湖。
江西鄱陽湖導游詞 篇3
鄱陽湖上承贛、撫、信、饒、修五河之水,下接我國第一大河——長江。在正常的水位情況下,鄱陽湖面積有3914平方公里,容積達300億立方米。它每年流入長江的水量超過黃、淮、海三河水量的總和。南北長170公里,東西最寬處70公里,洪水面積3900平方公里,蓄水量達5000億立方。流域有都昌、湖口、星子、永修、鄱陽(波陽)、余干、南昌、新建、廬山區等八個縣(區),它是贛北的一顆明珠。
鄱陽湖在古代有過彭澤、彭湖、官亭湖等多種稱謂,在漫長的歷史年代有一個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演變過程。遠在地質史“元古代”時期,湖區為“揚子海槽”的一部分,大約在距今八九億年前的燕山運動時期,湖區地殼又經斷陷構成鄱陽湖盆地錐形。傳說中的黃帝時期,“彭蠢澤”向南擴展,湖水進抵今鄱陽湖。在彭蠢澤大舉南侵之前,低洼的鄱陽盆地上原本是人煙稠密的城鎮,隨著湖水的不斷南侵,鄱陽湖盆地內的鄱陽縣城和海昏縣治先后被淹人湖中,而位于海昏縣鄰近較高處的吳城卻日趨繁榮成江西四大古鎮之一,因此,歷史上曾有“淹了海昏縣,出了吳城鎮”之說。
煙波浩渺、水域遼闊的鄱陽湖,經過漫長的地質演變,形成南寬北狹的形狀,猶如一只巨大的寶葫蘆系在萬里長江的腰帶上。由于帶有大量水蒸氣的東南季風的影響,鄱陽湖年降雨量 在 1000 毫米以上,從而形成“澤國芳草碧,梅黃煙雨中”的濕潤季風型氣候,并成為著名的魚米之鄉。
鄱陽湖流域自古以來是我國經濟較為發達的富裕地區,我國歷史上很多杰出人物如徐稚、陶淵明、林士弘、劉恕、洪適、江萬里、朱耷等都在湖區出生和成長。這里又發生過許多威武雄壯的英雄事跡,如周瑜操練水師、朱元璋與陳友諒鄱陽湖水戰、太平軍“湖日大捷”、李烈鈞在湖口發起“二次革命”等。鄱陽湖是古代從北方進人江西的唯一水道,發生在鄱陽湖上的文人軼事和民間傳說則更是難以勝數。唐代詩人王勃在《滕王閣序》中的名句:“漁舟唱晚,響彭蠡之濱”,描述的正是鄱陽湖上的漁民捕魚歸來的歡樂情景。宋代詩人蘇軾在《李思訓畫長江絕島圖》詩中時寫的“山蒼蒼,水茫茫,大姑小姑江中央”,描寫的是鄱陽湖的勝景。
鄱陽湖上名山秀嶼,比比皆是。湖口縣的石鐘山、大孤山,都昌縣的南山和老爺廟,星子縣的落星湖,風光如畫,景色宜人。九江市旅游局已將鄱陽湖上的各景點通過游船連成一線即鄱陽湖水上旅游線。
鄱陽湖,美麗的湖,神話的湖,充滿詩情畫意的湖,她象一個淡妝素抹的少女,含情脈脈地笑迎每一位光臨的游客神游翻陽湖。
江西鄱陽湖導游詞 篇4
鄱陽湖,古稱彭蠡、彭澤,是中國第一大淡水湖,也是中國的第二大湖泊。[1] 地處江西省北部,長江中下游南岸,北緯28°22′至29°45′,東經115°47′至116°45′。有70%水域在九江市境內,有20%水域在上饒市境內,有10%水域在南昌市境內。
湖盆由地殼陷落、不斷淤積而成。形似葫蘆,南北長110km,東西寬50~70km,北部狹窄處僅5~15km。在平水位(14~15m)時湖水面積為3,150k㎡,高水位(20m)時為4,125k㎡以上。但低水位(12m)時僅500k㎡。湖體通常以都昌和吳城間的松門山為界,分為南北(或東西)兩湖。松門山西北為北湖,或稱西鄱湖,湖面狹窄,實為一狹長通江港道,長40km,寬3~5km,最窄處約2.8km。松門山東南為南湖,或稱東鄱湖,湖面遼闊,是湖區主體,長133km,最寬處達74km。平水位時湖面高於長江水面,湖水北洩長江。
它承納贛江、撫河、信江、饒河、修河五大河流,流域面積為16.2萬平方公里,占江西省國土面積97%左右,年流入水量超過黃、淮、海三河水量的總和,最后經九江市湖口縣注入長江。
鄱陽湖保護區有鳥類300多種,其中水鳥115種,珍禽50多種,約占全國225種水鳥的51%。這里的白鶴群,20xx年越冬種群總數達4000只以上,占全世界白鶴總數的百分之九十五以上。
20xx年被江西省旅游局評為江西十大旅游新景區、江西省重點發展景區、全省先進旅游景區。
江西鄱陽湖導游詞 篇5
鄱陽湖,古稱彭蠡、彭澤,是中國第一大淡水湖,也是中國的第二大湖泊。[1] 地處江西省北部,長江中下游南岸,北緯28°22′至29°45′,東經115°47′至116°45′。有70%水域在九江市境內,有20%水域在上饒市境內,有10%水域在南昌市境內。
湖盆由地殼陷落、不斷淤積而成。形似葫蘆,南北長110km,東西寬50~70km,北部狹窄處僅5~15km。在平水位(14~15m)時湖水面積為3,150k㎡,高水位(20m)時為4,125k㎡以上。但低水位(12m)時僅500k㎡。湖體通常以都昌和吳城間的松門山為界,分為南北(或東西)兩湖。松門山西北為北湖,或稱西鄱湖,湖面狹窄,實為一狹長通江港道,長40km,寬3~5km,最窄處約2.8km。松門山東南為南湖,或稱東鄱湖,湖面遼闊,是湖區主體,長133km,最寬處達74km。平水位時湖面高於長江水面,湖水北洩長江。
它承納贛江、撫河、信江、饒河、修河五大河流,流域面積為16.2萬平方公里,占江西省國土面積97%左右,年流入水量超過黃、淮、海三河水量的總和,最后經九江市湖口縣注入長江。
鄱陽湖保護區有鳥類300多種,其中水鳥115種,珍禽50多種,約占全國225種水鳥的51%。這里的白鶴群,20xx年越冬種群總數達4000只以上,占全世界白鶴總數的百分之九十五以上。
20xx年被江西省旅游局評為江西十大旅游新景區、江西省重點發展景區、全省先進旅游景區。
江西鄱陽湖導游詞 篇6
歡迎大家來到這里,下面我來為大家介紹一下!
鄱陽湖是一個古老的斷陷湖盆,約1.35億年前沉陷成巨大的盆地,距今六七千年前積水成為湖泊。由于歷史上長江改道及人類的活動,大量泥沙沉積湖中,導致湖面不斷縮小。鄱陽湖匯集了贛、撫、鐃、信、修五河之水,再外泄入長江干流。隨水量變化,鄱陽湖升降幅度較大,具有天然調節水量、蓄洪的功能。 鄱陽湖南北長173公里,東西最寬處達74公里,平均寬16.9公里,湖岸線長1200公里,湖體面積3283平方公里(湖口水位21.71米),平均水深8.4米,最深處25.1米左右,容積約276億立方米,是我國最大的淡水湖泊。
它承納贛江、撫河、信江、饒河、修河五大河。經調蓄后,由湖口注入我國第一大河--長江,每年流入長江的水量超過黃、淮、海三河水量的總和,是一個季節性、吞吐型的湖泊。鄱陽湖水系流域面積16.22萬km2,約占江西省流域面積的97%,占長江流域面積的9%:其水系年均徑流量為1525億立方米,約占長江流域年均徑流量的16.3%。
江西鄱陽湖導游詞 篇7
鄱陽湖是中國第一大淡水湖,也是中國第二大湖,僅此于青海湖,隸屬于上饒市。位于江西省北部、長江南岸,介于北緯28度22分~29度45分,東經115度47分~116度45分,跨南昌、新建、進賢、余干、鄱陽、都昌、湖口、九江、星子、德安和永修等市縣。鄱陽湖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鳥類保護區,每年秋末冬初,有成千上萬只候鳥,從俄羅斯西伯利亞、蒙古、日本、朝鮮以及中國東北、西北等地來此越多。如今,保護區內鳥類有300多種,近百萬只,其中白鶴等珍禽50多種。鄱陽湖被稱為“白鶴世界”、“珍禽王國”。20__年6月19日,鄱陽湖標志性水文站星子站水位突破警戒線。鄱陽湖水文局及江西省水文局先后發布洪水藍色預警。
鄱湖人余亞飛詩稱:“浩渺鄱湖水接天,波翻浪涌競爭先;連江通海胸懷廣,滋養生靈歲復年”。鄱陽湖上承五河之水,下接長江。豐水季節浪涌波騰,浩瀚萬頃,水天相連;枯水季節水落灘出,野草豐茂,蘆葦叢叢;湖畔峰嶺綿延,沙山起伏,土地肥沃,候鳥翱翔,牛羊徜徉,美麗富饒的鄱陽湖養育了生長居息湖畔的萬物生靈。
鄱陽湖(英文P'o—yang Lake),鄱陽湖在古代有彭蠡湖、彭蠡澤、彭澤湖、彭湖、揚瀾湖、宮亭湖等多種稱謂。
一為“彭蠡湖”,彭蠡,是很古的澤藪名,《漢書·地理志》“豫章郡彭蠡”條載:“彭蠡澤在西”。還有另一種說法:“彭者大也,蠡者瓠瓢也”,形容鄱陽湖如大瓢一樣。
二為“揚瀾湖”,是由一些親身經歷過鄱陽湖風濤險惡的人命名,李綱《彭蠡》詩:“世傳揚瀾并左
鄱陽湖蠡,無風白浪如山起。”宋余靖《揚瀾》詩:“彭蠡古來險,湯湯貫侯衛。源長云共浮,望極天無際。傳聞五月交,茲時一陰至。颶風生海隅,馀力千里噎。萬竅爭怒號,驚濤得狂勢。”
三為“宮亭湖”,原來專指星子縣東南鄱陽湖的一部分,因湖旁有宮亭廟而得名,后來逐泛指鄱陽湖的全部。
經過漫長的歷史年代,在地質、氣象、水文等符合作用、長期發展下,彭蠡澤向南擴展,湖水越過松門山直抵鄱陽縣附近,因而易名鄱陽湖。在湖水南侵之前,松門山以南原本是人煙稠密的梟陽平原,隨著湖水的不斷南侵,鄱陽湖盆地內的梟陽縣和海昏縣治先后被淹入水中,歷史上曾有“沉梟陽起都昌、沉海昏起吳城”之說。煙波浩渺、水域遼闊的鄱陽湖,經過漫長的演變,在距今約1600年左右形成了現代鄱陽湖的雛形,猶如一只巨大的寶葫蘆系在萬里長江的腰帶上。
江西鄱陽湖導游詞 篇8
鄱陽湖是中國第一大淡水湖,它位于江西省的北部,是江西人引以為自豪的寶湖。我們現在來到的地方是江西省北部永修縣的吳城鎮。這里正是浩瀚鄱陽湖的中心位置,它的東面就是鄱陽湖候鳥自然保護區,保護區的面積有224平方公里,足東亞地區最大的珍禽越冬地,也是亞洲物種保護最重要的濕地型保護區。1991年被全球環境基金會列為世界A級自然保護區。今天向各位奉獻的游覽節目是“鄱陽湖觀鳥”。別看吳城鎮不大,它可是古代江西的“四大名鎮”之一。請各位隨我到觀鳥站并登上觀鳥臺。
各位游客,這個觀鳥臺大約相當八層樓房的高度,置身于此,放眼望去,鄱陽湖煙波浩渺,舟帆點點,各種鳥類自由飛翔,使人想起一句詩:“萬類霜天競自由。"請各位使用望遠鏡,這樣可以清楚地看到各類鳥的英姿。大家注意到了嗎?站立時全身白色,有棕黃色長刀狀的喙,粉紅色的長腿,顯得“亭亭玉立,嬌秀可愛”,這種鳥就是白鶴!是保護區內最為著名的珍禽。在這里可以看到很多種鳥,但欣賞白鶴是首要的,因為世界上沒有一個地方的白鶴景觀能與這里相媲美。
成年鶴體長約135厘米,體重8—9公斤。我們仔細觀察,可以發現,白鶴展開雙翅時,翅膀前端有黑色的初級飛羽,所以白鶴又稱為“黑袖鶴”。白鶴是鳥類的壽星,它可活70多年,為幸福吉祥的象征。
白鶴是被列入“紅皮書”的國際嚴重瀕危物種,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白鶴這一種族為什么會如此不“景氣”呢?專家認為,這可能與其倫理和生育特點有關,白鶴是“一夫一妻”制,繁殖時產兩個卵,但只能養活一只幼鳥,堪稱“計劃生育模范”。
白鶴一般于每年十月底、十一月初陸續從繁殖地西伯利亞南遷,途徑東北扎龍自然保護區,停留7至30天,然后經過北戴河,再來到鄱陽湖,第二年三月中旬陸續北遷,返回西伯利亞。鄱陽湖是全世界白鶴最主要的越冬地,近十幾年來,每年都有20xx只左右的白鶴來此過冬。為什么白鶴對鄱陽湖如此情有獨鐘呢?
白鶴是一種濕地環境優劣的重要指爾性生物,它要求有潔凈的水域,因為是涉禽,水不能太深,最好是20~60厘米深的淺水環境。它的食物主要是底棲性軟體動物,水溫一般宜在5℃左右。鄱陽湖正具備了白鶴的越冬條件,它是一個吞吐性湖泊,每年四至九月的汛期,湖水上漲,湖水最大面積可達4000多平方公里。這時,一片汪洋,水生生物,如魚、蝦、螺、蚌及水草等,大量繁殖。十月至第二年三月進入枯水期,水位下降,湖水面積只有500平方公里左右,周圍形成大面積的湖灘、草洲、沼澤濕地、淺水湖泊。遺留下來的大量的螺、蚌、水草等,成為白鶴豐盛的食物。鄱陽湖自然保護區避風,冬季溫度正好是5℃左右;鄱陽湖岸線平緩,坡度小,水位逐漸下降,如此不斷地為白鶴提供新的覓食地。
適宜的氣候,豐富的食物,廣闊的濕地,潔凈的湖水,使鄱陽湖成為自鶴理想的越冬地,所以每年都有大批的自鶴千里迢迢來此過冬,形成現在我們看到的一大景觀。
那邊有一群大雁,大家看見了嗎?它是國家二類保護動物大雁全身淡灰褐色,其中有一種被稱為“白額雁”,額部有一塊白色毛。大雁的集體觀念很強,它們喜歡群居,最大的群體可達1000只以上,而在這個群體中,有雁在周圍專門負責警戒,如果遇到襲擊,它們就會鳴叫報警,這種雁稱為“雁奴”。雁飛行時很有次序,常排列成“一”字或“人”字形,這杯稱為“雁序”。“雁序”常用以比喻“兄弟”。雁是一種很守貞節的動物,一對配偶,如失去一方,另一方則終生不娶或不嫁。所以雁在人們心目中是一種美好的動物。
江西鄱陽湖導游詞 篇9
鄱陽湖上承贛、撫、信、饒、修五河之水,下接我國第一大河——長江。在正常的水位情況下,鄱陽湖面積有3914平方公里,容積達300億立方米。它每年流入長江的水量超過黃、淮、海三河水量的總和。南北長170公里,東西最寬處70公里,洪水面積3900平方公里,蓄水量達5000億立方。流域有都昌、湖口、星子、永修、鄱陽(波陽)、余干、南昌、新建、廬山區等八個縣(區),它是贛北的一顆明珠。
鄱陽湖在古代有過彭澤、彭湖、官亭湖等多種稱謂,在漫長的歷史年代有一個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演變過程。遠在地質史“元古代”時期,湖區為“揚子海槽”的一部分,大約在距今八九億年前的燕山運動時期,湖區地殼又經斷陷構成鄱陽湖盆地錐形。傳說中的黃帝時期,“彭蠢澤”向南擴展,湖水進抵今鄱陽湖。在彭蠢澤大舉南侵之前,低洼的鄱陽盆地上原本是人煙稠密的城鎮,隨著湖水的不斷南侵,鄱陽湖盆地內的鄱陽縣城和海昏縣治先后被淹人湖中,而位于海昏縣鄰近較高處的吳城卻日趨繁榮成江西四大古鎮之一,因此,歷史上曾有“淹了海昏縣,出了吳城鎮”之說。
煙波浩渺、水域遼闊的鄱陽湖,經過漫長的地質演變,形成南寬北狹的形狀,猶如一只巨大的寶葫蘆系在萬里長江的腰帶上。由于帶有大量水蒸氣的東南季風的影響,鄱陽湖年降雨量 在 1000 毫米以上,從而形成“澤國芳草碧,梅黃煙雨中”的濕潤季風型氣候,并成為著名的魚米之鄉。
鄱陽湖流域自古以來是我國經濟較為發達的富裕地區,我國歷史上很多杰出人物如徐稚、陶淵明、林士弘、劉恕、洪適、江萬里、朱耷等都在湖區出生和成長。這里又發生過許多威武雄壯的英雄事跡,如周瑜操練水師、朱元璋與陳友諒鄱陽湖水戰、太平軍“湖日大捷”、李烈鈞在湖口發起“二次革命”等。鄱陽湖是古代從北方進人江西的唯一水道,發生在鄱陽湖上的文人軼事和民間傳說則更是難以勝數。唐代詩人王勃在《滕王閣序》中的名句:“漁舟唱晚,響彭蠡之濱”,描述的正是鄱陽湖上的漁民捕魚歸來的歡樂情景。宋代詩人蘇軾在《李思訓畫長江絕島圖》詩中時寫的“山蒼蒼,水茫茫,大姑小姑江中央”,描寫的是鄱陽湖的勝景。
鄱陽湖上名山秀嶼,比比皆是。湖口縣的石鐘山、大孤山,都昌縣的南山和老爺廟,星子縣的落星湖,風光如畫,景色宜人。九江市旅游局已將鄱陽湖上的各景點通過游船連成一線即鄱陽湖水上旅游線。
鄱陽湖,美麗的湖,神話的湖,充滿詩情畫意的湖,她象一個淡妝素抹的少女,含情脈脈地笑迎每一位光臨的游客神游翻陽湖。 鄱陽湖景區
由落星石、落星湖、神靈湖、蓼南蚌湖候鳥觀賞站、湖濱沙灘、火焰山、老爺廟等景點組成。無論水路或是陸路,交通都極為方便。
落星石 一名”落星墩”,亦稱“德星山”。位于星子縣城南三里的鄱陽湖上水邊,它是一座小小石島,高若數丈,縱橫周回大約一百余步,總面積不過1800平方米,形如星斗乍看像是浮在水面,傳為墜星所化。北魏酈道元《水經注》載:“落星石,周蛔百余步,高五丈,上生竹木。傳曰有星墜此以名焉。”星子由此得名,落星石也即成了星子縣一個重要的標志與象征。五代時,落星墩被封為寶石山,吳楊溥大和三年(931年),封落星石為“寶石山”。宋初曾在其上建亭院,王安石、黃庭堅、朱熹游此皆有題詠,王安石詩中所形容的“萬里長江一酒杯”更是千古傳名。唐末乾寧年問(894—898年),敕建禪寺于上,賜額為“福星龍安院”,又名“法安院”,俗稱“落星寺”。宋后歷代都加以維修,明代又加建亭臺樓閣,如浮玉樓、玉京軒、崗漪軒、清暉閣等,由于歷盡滄桑殘存無已。上生竹木,墩境依舊幽雅秀麗。佇立其上:遠眺廬山,淡煙輕掩雄姿;近觀湖水,碧波連天一色。駐足落星寺,遠眺廬山秀色,近看鄱湖美景,金鱗競躍,白鷺翻飛,田園詩人陶淵明當年“舟遙遙以輕揚,風飄飄而吹衣”的歸田情景,仿佛依稀可見。上有清暉閣、玉京軒等,龍圖閣學士吳仲庶,尤其酷愛西軒,更名“嵐漪”,并書二字刻石。黃庭堅詩“龍圖老翁來賦詩”,即指此事。明天順年間重建。萬歷年間,參議于世懋復建浮玉樓。連州廖葉改落星石為“德星山”,寺院隨之改稱“德星寺”。落星石雖為彈丸之地,周圍僅“百余步”,但它的名氣卻十分深遠,一個最為突出的現象,就是它凝聚了一個龐大的文人學士群,歷朝歷代,絡繹不絕:南唐釋齊已;宋范仲淹、歐陽修、王安石、黃庭堅、程公辟、蔣穎叔、朱熹、陸九淵;元揭俁斯;明劉杼德、羅洪先;清張維屏、翁方綱等等,都印痕下無數動人詩篇。這里,僅舉王安石七律《落星寺在南康軍中》,以壯其觀:“穿云臺殿起崔嵬,萬里長江一酒杯。坐見山川吞日月,杏無車馬送塵埃。雁飛云路聲低過,客近天門夢易回。勝概惟詩可收拾,不才羞作等閑來。”使落星石承載了厚重的文化氛圍。今天,它依然屹立在浩瀚的鄱陽湖之中,其上,有牌坊、禪院、石塔等建筑及與之配套的各項服務設施,成為星子縣鄱陽湖景區現代旅游一個不可或缺的中心景點,由紫陽堤泛舟,抵落星石,碧波萬頃,水天一色,廬山隱隱,“大姑”凹眸,游人至此,面對這一奇景,定會感慨良多。
落星湖 位于落星石所在湖區。因落星石曾改名德星山,故又稱“德星湖”。又因鄱陽湖水流經此地時,忽然凹進數里,形成一個很大的天然的湖灣,古稱“落星灣”,李白詩“樓船若鯨飛,波蕩落星灣”,所指就是這里。又因為湖灣浩渺十數里,故又俗稱“十里湖”。濱湖有著名紫陽堤,干百年來與之相依相伴。落星湖所遺留的古跡與傳說不少,軍事上有“南國咽喉,西江鎖鑰”之稱。早在三國時期.吳國名將周瑜曾在此操練水軍。梁武帝中大同二年(547年)發生侯景之亂,梁國大將王僧辨,在這里大破侯景之兵,取得了平息叛亂決定性勝利。宋建炎三年(1120xx年)八月,隆枯太后為避金兵,駕往洪州,過落星湖,突遇暴風,舟船覆沒,宮人溺死者數十,惟有太后舟存。這里也是北宋名士劉凝之的歸隱之所,湖畔有”壯節亭”及劉凝之夫婦合葬墓,歐陽修有《廬山高歌贈劉凝之》詩以贈。朱熹有《彭蠡月夜泛舟落星湖》詩:“長占煙波弄明月,此心久矣從誰說。只今一舸漾中流,上下天光兩奇絕。回頭忽見西郭門,尚喜蘇仙有遺烈。問予何事卻回船,塵土涴君頭上雪。”明初,朱元璋與陳友諒,在這里曾進行過激烈的帝位爭奪戰,相傳朱元璋在一次戰斗中,風浪突起,帥船船舵被折,行進受阻,隨浪退至落星湖,正在萬分危急之際,湖中鉆出一只大龜,銜船為舵護送30余里,朱元璋得以脫險,朱即帝位后,即封此龜為“定江王”,立廟享祀。
神靈湖 位于縣城東部,乘車從紫陽東路出發,沿錦崗路前行,折人錦崗巷,巷盡頭為錦崗嶺,嶺下即是神靈湖。乘船由落星石順水而下四里更為方便。北魏酈道元《水經注·廬江水》說:“(廬)山下又有神廟,號曰宮亭廟.山廟甚神,能分風劈流,住舟遣使,行旅之人,過必敬祀,而后得去。”人們把鄱陽湖這一段,習慣稱之為“宮亭湖”,后來人們又把整個鄱陽湖泛指為宮亭湖。在宮亭湖西有個很大的港汊,俗稱“神林浦”,又因宮亭廟神靈所致,所以人們又習慣稱之為“神靈湖”。宮亭廟始建于三國時期,清《史方輿紀要》載:“湖岸多林木,中有神廟,商賈阻風泊此,祈禱而去。”這里便成為南北水路及商賈停泊避風的天然港灣。岸上除宮亭廟外,尚有漫浪閣、觀蒔園與湖莊等,今多已不存。據漁人介紹,現在宮亭湖與神靈湖相接的磯頭上有大樹如蓋,樹下有廟即宮亭廟,如果存在,這也應是清末以后很晚的建筑了。但不管怎樣,宮亭廟中這尊“能分風上下”的宮亭神,已被中國神話傳說列入“風神”一類,南朝詩人劉珊《泛宮亭湖》詩:“回艫乘派水,舉帆逐分風。”指的就是這個典故。傳說唐王勃舟行至此,由于神靈相助,一日順風,抵達南昌故郡,而寫下千古不朽的《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后人多把交好運比喻“時來風送滕王閣”。晉干寶《搜神記》卷四也載有一則神話傳說:有南州人,遣一位官吏,準備送一支用整支犀牛角雕琢而成的簪飾進獻給孫權。舟過宮亭廟時,官吏特意靠岸,乞求神靈。宮亭神忽然說:“你把犀簪留下。”官吏驚得說不出話來,只有把犀簪放于香案。神又說:“你到達南京時,再將犀簪奉還。”官吏不得已,返舟,自知等待他的必定是死罪。船到南京,忽然有條大鯉魚,長三尺,躍入舟中,破開魚腹,犀簪果在其內。這則神話是想說明宮亭神是位很善良而旨為人們做好事的神祗。它料知官吏帶著犀簪,一路前途險惡,所以用這一奇特的方法幫助他闖過難關。神靈湖畔,有張叔夜墓,張叔夜,江西廣豐人,北宋大觀三年(1120xx年)進士,授龍圖閣大學士、樞密使。與金兵激戰受傷,京師陷后被俘,拒不簽名推戴張邦昌。從徽宗、欽宗二帝被押北上,絕食而死。宋金議和,遂得歸葬家鄉,至宮亭湖,“遇大風,舟不能進,遂葬于神靈湖畔。清乾隆、道光年間,后裔墀等屢修之。”墓碑為清道光年間重立,墓碑及封土均保存完好。現在,這里以神靈湖為依托,正在興建一座現代化的內陸湖泊最大的避風港。
候鳥觀賞站 位于星子縣西南約18公里處的蓼南鄉蚌湖北岸。陸路乘車,無論從南昌或從九江出發,均從德星公路的歸宗轉入蓼南鄉而達蚌湖;乘飛機,南昌方向抵昌北機場,九江方向抵廬山機場,然后乘車按陸路到達;水路,一條從南昌經贛江,約90公里,5個多小時即達,另一條從九江經湖口、星子縣城,約30公里,僅需2個小時。來鄱陽湖越冬的鳥類,主要集中在西北部湖區,包括星子與永修兩縣境內的沙湖、長湖、蚌湖、西漢湖、洲邊湖、楊家湖、寺下湖、大湖池、中湖池等。這些湖區坐西北,向東南,每至隆冬季節,西北風從鄱陽湖北口侵入,因有西北的廬山與蚌湖西北部的山丘層層阻擋,所以這里陽光充足,氣候溫暖,水草豐茂,每年11月到第二年的3月,水落灘出,露出面積廣大的草洲與湖池,使之湖池相連,湖洲相間,湖底平坦,湖水清澈,水溫及水深均很適宜,魚蝦、螺蚌、沙菜、雁咀菜等多種水生動植物異常豐富,是各類越冬鳥類最為理想的棲息之地。蚌湖面積居各湖之首,有萬余平方米,鳥類資源非常豐富,幾乎集中了湖區內100余種鳥的種類,有天鵝、鶴、鸛、鷺、鷸、雁、野鴨、鴛鴦等4萬余只,僅鶴類就有白鶴、白枕鶴、白頭鶴、丹頂鶴(仙鶴)與灰鶴等5種。候鳥是一種珍貴的生物資源,既有重要的研究價值,又有獨特的觀賞價值,作為一種新型的旅游項目,正越來越受到國際國內旅游者的青睞。1999年8月17口,江西省人民政府正式決定,開發鄱陽湖候鳥保護區。星子縣蓼南鄉蚌湖候鳥觀賞站是目前鄱陽湖所建成的第一個候鳥觀賞站,位于候鳥最集中、候鳥活動范圍最大的蚌湖北岸,這里居高臨下,視野開闊,具有湖鄉特色的觀賞亭可使你極目遠望,心曠神怡,并配有高倍望遠鏡、小型游艇等觀賞設施,現已正式對國內外游客開放。
紫陽堤,是由花崗石砌成的堤壩,為宋朝朱熹任南知軍時修建,因朱熹號“紫陽”,當地人民為紀念他而取名“紫陽堤”。
湖濱沙灘,由落星墩乘快艇向東南行八分鐘,映入眼簾的是一望無垠的“十里金灘”。這里坡平沙細,陽光充足,是非常好的陽光浴、沙浴、湖浴場所,湖濱沙灘將以自然、純樸的豐姿,使廣大的內地游客盡情享受沙灘而不必去沿海。沙灘旅游,將一掃您旅途勞頓,感嘆大自然豐厚的賞賜。
火焰山,位于旅游碼頭東北八公里的湖中,由砂礫巖組成的石群千姿百態,形狀各異且呈赤色,所以當地百姓皆稱此景為“火焰山”,置身其中,不禁令人贊嘆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奇特,盡享神秘、幽靜似仙境般的美妙。
老爺廟,又名“顯應宮”。據史料記載:“元末,明太祖與偽漢戰于鄱陽。初失利,走湖濱,遇老人艤舟近岸,太祖得濟,賜以金環,返顧之則黿也。是夕,宿祠中,題詩于壁。”之后,明太祖御封之為“元將軍廟”。老爺廟門前的水域有“中國百慕大”之稱,水流湍急,水文地質條件復雜,更使老爺廟增添了一份神秘色彩。
現在,鄱陽湖景區前景看好,經國家建設部與江西省建設廳有關專家學者論證,鄱陽湖水上旅游開發具有巨大的潛力。星子與湖口、都昌等縣聯手,把鄱陽湖各景點連成一線,而落星石,在未來具有現代化的立體水上旅游格局中,無論從地理位置,還是旅游價值看都是舉足輕重的。從縱向看,它是鄱陽湖線路中最重要的一環;從橫向看,它又是紫陽堤旅游碼頭與對面的湖濱浴場的連接點。鄱陽湖景區在不久將來,將以全新的現代設施和深厚的文化底蘊迎接21世紀的旅游者。
江西鄱陽湖導游詞 篇10
歡迎大家來到這里,下面我來為大家介紹一下!
鄱陽湖是一個古老的斷陷湖盆,約1.35億年前沉陷成巨大的盆地,距今六七千年前積水成為湖泊。由于歷史上長江改道及人類的活動,大量泥沙沉積湖中,導致湖面不斷縮小。鄱陽湖匯集了贛、撫、鐃、信、修五河之水,再外泄入長江干流。隨水量變化,鄱陽湖升降幅度較大,具有天然調節水量、蓄洪的功能。 鄱陽湖南北長173公里,東西最寬處達74公里,平均寬16.9公里,湖岸線長1200公里,湖體面積3283平方公里(湖口水位21.71米),平均水深8.4米,最深處25.1米左右,容積約276億立方米,是我國最大的淡水湖泊。
它承納贛江、撫河、信江、饒河、修河五大河。經調蓄后,由湖口注入我國第一大河--長江,每年流入長江的水量超過黃、淮、海三河水量的總和,是一個季節性、吞吐型的湖泊。鄱陽湖水系流域面積16.22萬km2,約占江西省流域面積的97%,占長江流域面積的9%:其水系年均徑流量為1525億立方米,約占長江流域年均徑流量的16.3%。
江西鄱陽湖導游詞 篇11
鄱陽湖上承贛、撫、信、饒、修五河之水,下接我國第一大河——長江。在正常的水位情況下,鄱陽湖面積有3914平方公里,容積達300億立方米。它每年流入長江的水量超過黃、淮、海三河水量的總和。南北長170公里,東西最寬處70公里,洪水面積3900平方公里,蓄水量達5000億立方。流域有都昌、湖口、星子、永修、鄱陽(波陽)、余干、南昌、新建、廬山區等八個縣(區),它是贛北的一顆明珠。
鄱陽湖在古代有過彭澤、彭湖、官亭湖等多種稱謂,在漫長的歷史年代有一個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演變過程。遠在地質史“元古代”時期,湖區為“揚子海槽”的一部分,大約在距今八九億年前的燕山運動時期,湖區地殼又經斷陷構成鄱陽湖盆地錐形。傳說中的黃帝時期,“彭蠢澤”向南擴展,湖水進抵今鄱陽湖。在彭蠢澤大舉南侵之前,低洼的鄱陽盆地上原本是人煙稠密的城鎮,隨著湖水的不斷南侵,鄱陽湖盆地內的鄱陽縣城和海昏縣治先后被淹人湖中,而位于海昏縣鄰近較高處的吳城卻日趨繁榮成江西四大古鎮之一,因此,歷史上曾有“淹了海昏縣,出了吳城鎮”之說。
煙波浩渺、水域遼闊的鄱陽湖,經過漫長的地質演變,形成南寬北狹的形狀,猶如一只巨大的寶葫蘆系在萬里長江的腰帶上。由于帶有大量水蒸氣的東南季風的影響,鄱陽湖年降雨量 在 1000 毫米以上,從而形成“澤國芳草碧,梅黃煙雨中”的濕潤季風型氣候,并成為著名的魚米之鄉。
鄱陽湖流域自古以來是我國經濟較為發達的富裕地區,我國歷史上很多杰出人物如徐稚、陶淵明、林士弘、劉恕、洪適、江萬里、朱耷等都在湖區出生和成長。這里又發生過許多威武雄壯的英雄事跡,如周瑜操練水師、朱元璋與陳友諒鄱陽湖水戰、太平軍“湖日大捷”、李烈鈞在湖口發起“二次革命”等。鄱陽湖是古代從北方進人江西的唯一水道,發生在鄱陽湖上的文人軼事和民間傳說則更是難以勝數。唐代詩人王勃在《滕王閣序》中的名句:“漁舟唱晚,響彭蠡之濱”,描述的正是鄱陽湖上的漁民捕魚歸來的歡樂情景。宋代詩人蘇軾在《李思訓畫長江絕島圖》詩中時寫的“山蒼蒼,水茫茫,大姑小姑江中央”,描寫的是鄱陽湖的勝景。
鄱陽湖上名山秀嶼,比比皆是。湖口縣的石鐘山、大孤山,都昌縣的南山和老爺廟,星子縣的落星湖,風光如畫,景色宜人。九江市旅游局已將鄱陽湖上的各景點通過游船連成一線即鄱陽湖水上旅游線。
鄱陽湖,美麗的湖,神話的湖,充滿詩情畫意的湖,她象一個淡妝素抹的少女,含情脈脈地笑迎每一位光臨的游客神游翻陽湖。
江西鄱陽湖導游詞 篇12
鄱陽湖上承贛、撫、信、饒、修五河之水,下接我國第一大河——長江。在正常的水位情況下,鄱陽湖面積有3914平方公里,容積達300億立方米。它每年流入長江的水量超過黃、淮、海三河水量的總和。南北長170公里,東西最寬處70公里,洪水面積3900平方公里,蓄水量達5000億立方。流域有都昌、湖口、星子、永修、鄱陽(波陽)、余干、南昌、新建、廬山區等八個縣(區),它是贛北的一顆明珠。
鄱陽湖在古代有過彭澤、彭湖、官亭湖等多種稱謂,在漫長的歷史年代有一個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演變過程。遠在地質史“元古代”時期,湖區為“揚子海槽”的一部分,大約在距今八九億年前的燕山運動時期,湖區地殼又經斷陷構成鄱陽湖盆地錐形。傳說中的黃帝時期,“彭蠢澤”向南擴展,湖水進抵今鄱陽湖。在彭蠢澤大舉南侵之前,低洼的鄱陽盆地上原本是人煙稠密的城鎮,隨著湖水的不斷南侵,鄱陽湖盆地內的鄱陽縣城和海昏縣治先后被淹人湖中,而位于海昏縣鄰近較高處的吳城卻日趨繁榮成江西四大古鎮之一,因此,歷史上曾有“淹了海昏縣,出了吳城鎮”之說。
煙波浩渺、水域遼闊的鄱陽湖,經過漫長的地質演變,形成南寬北狹的形狀,猶如一只巨大的寶葫蘆系在萬里長江的腰帶上。由于帶有大量水蒸氣的東南季風的影響,鄱陽湖年降雨量 在 1000 毫米以上,從而形成“澤國芳草碧,梅黃煙雨中”的濕潤季風型氣候,并成為著名的魚米之鄉。
鄱陽湖流域自古以來是我國經濟較為發達的富裕地區,我國歷史上很多杰出人物如徐稚、陶淵明、林士弘、劉恕、洪適、江萬里、朱耷等都在湖區出生和成長。這里又發生過許多威武雄壯的英雄事跡,如周瑜操練水師、朱元璋與陳友諒鄱陽湖水戰、太平軍“湖日大捷”、李烈鈞在湖口發起“二次革命”等。鄱陽湖是古代從北方進人江西的唯一水道,發生在鄱陽湖上的文人軼事和民間傳說則更是難以勝數。唐代詩人王勃在《滕王閣序》中的名句:“漁舟唱晚,響彭蠡之濱”,描述的正是鄱陽湖上的漁民捕魚歸來的歡樂情景。宋代詩人蘇軾在《李思訓畫長江絕島圖》詩中時寫的“山蒼蒼,水茫茫,大姑小姑江中央”,描寫的是鄱陽湖的勝景。
鄱陽湖上名山秀嶼,比比皆是。湖口縣的石鐘山、大孤山,都昌縣的南山和老爺廟,星子縣的落星湖,風光如畫,景色宜人。九江市旅游局已將鄱陽湖上的各景點通過游船連成一線即鄱陽湖水上旅游線。
鄱陽湖,美麗的湖,神話的湖,充滿詩情畫意的湖,她象一個淡妝素抹的少女,含情脈脈地笑迎每一位光臨的游客神游翻陽湖。 鄱陽湖景區
由落星石、落星湖、神靈湖、蓼南蚌湖候鳥觀賞站、湖濱沙灘、火焰山、老爺廟等景點組成。無論水路或是陸路,交通都極為方便。
落星石 一名”落星墩”,亦稱“德星山”。位于星子縣城南三里的鄱陽湖上水邊,它是一座小小石島,高若數丈,縱橫周回大約一百余步,總面積不過1800平方米,形如星斗乍看像是浮在水面,傳為墜星所化。北魏酈道元《水經注》載:“落星石,周蛔百余步,高五丈,上生竹木。傳曰有星墜此以名焉。”星子由此得名,落星石也即成了星子縣一個重要的標志與象征。五代時,落星墩被封為寶石山,吳楊溥大和三年(931年),封落星石為“寶石山”。宋初曾在其上建亭院,王安石、黃庭堅、朱熹游此皆有題詠,王安石詩中所形容的“萬里長江一酒杯”更是千古傳名。唐末乾寧年問(894—898年),敕建禪寺于上,賜額為“福星龍安院”,又名“法安院”,俗稱“落星寺”。宋后歷代都加以維修,明代又加建亭臺樓閣,如浮玉樓、玉京軒、崗漪軒、清暉閣等,由于歷盡滄桑殘存無已。上生竹木,墩境依舊幽雅秀麗。佇立其上:遠眺廬山,淡煙輕掩雄姿;近觀湖水,碧波連天一色。駐足落星寺,遠眺廬山秀色,近看鄱湖美景,金鱗競躍,白鷺翻飛,田園詩人陶淵明當年“舟遙遙以輕揚,風飄飄而吹衣”的歸田情景,仿佛依稀可見。上有清暉閣、玉京軒等,龍圖閣學士吳仲庶,尤其酷愛西軒,更名“嵐漪”,并書二字刻石。黃庭堅詩“龍圖老翁來賦詩”,即指此事。明天順年間重建。萬歷年間,參議于世懋復建浮玉樓。連州廖葉改落星石為“德星山”,寺院隨之改稱“德星寺”。落星石雖為彈丸之地,周圍僅“百余步”,但它的名氣卻十分深遠,一個最為突出的現象,就是它凝聚了一個龐大的文人學士群,歷朝歷代,絡繹不絕:南唐釋齊已;宋范仲淹、歐陽修、王安石、黃庭堅、程公辟、蔣穎叔、朱熹、陸九淵;元揭俁斯;明劉杼德、羅洪先;清張維屏、翁方綱等等,都印痕下無數動人詩篇。這里,僅舉王安石七律《落星寺在南康軍中》,以壯其觀:“穿云臺殿起崔嵬,萬里長江一酒杯。坐見山川吞日月,杏無車馬送塵埃。雁飛云路聲低過,客近天門夢易回。勝概惟詩可收拾,不才羞作等閑來。”使落星石承載了厚重的文化氛圍。今天,它依然屹立在浩瀚的鄱陽湖之中,其上,有牌坊、禪院、石塔等建筑及與之配套的各項服務設施,成為星子縣鄱陽湖景區現代旅游一個不可或缺的中心景點,由紫陽堤泛舟,抵落星石,碧波萬頃,水天一色,廬山隱隱,“大姑”凹眸,游人至此,面對這一奇景,定會感慨良多。
落星湖 位于落星石所在湖區。因落星石曾改名德星山,故又稱“德星湖”。又因鄱陽湖水流經此地時,忽然凹進數里,形成一個很大的天然的湖灣,古稱“落星灣”,李白詩“樓船若鯨飛,波蕩落星灣”,所指就是這里。又因為湖灣浩渺十數里,故又俗稱“十里湖”。濱湖有著名紫陽堤,干百年來與之相依相伴。落星湖所遺留的古跡與傳說不少,軍事上有“南國咽喉,西江鎖鑰”之稱。早在三國時期.吳國名將周瑜曾在此操練水軍。梁武帝中大同二年(547年)發生侯景之亂,梁國大將王僧辨,在這里大破侯景之兵,取得了平息叛亂決定性勝利。宋建炎三年(1120xx年)八月,隆枯太后為避金兵,駕往洪州,過落星湖,突遇暴風,舟船覆沒,宮人溺死者數十,惟有太后舟存。這里也是北宋名士劉凝之的歸隱之所,湖畔有”壯節亭”及劉凝之夫婦合葬墓,歐陽修有《廬山高歌贈劉凝之》詩以贈。朱熹有《彭蠡月夜泛舟落星湖》詩:“長占煙波弄明月,此心久矣從誰說。只今一舸漾中流,上下天光兩奇絕。回頭忽見西郭門,尚喜蘇仙有遺烈。問予何事卻回船,塵土涴君頭上雪。”明初,朱元璋與陳友諒,在這里曾進行過激烈的帝位爭奪戰,相傳朱元璋在一次戰斗中,風浪突起,帥船船舵被折,行進受阻,隨浪退至落星湖,正在萬分危急之際,湖中鉆出一只大龜,銜船為舵護送30余里,朱元璋得以脫險,朱即帝位后,即封此龜為“定江王”,立廟享祀。
神靈湖 位于縣城東部,乘車從紫陽東路出發,沿錦崗路前行,折人錦崗巷,巷盡頭為錦崗嶺,嶺下即是神靈湖。乘船由落星石順水而下四里更為方便。北魏酈道元《水經注·廬江水》說:“(廬)山下又有神廟,號曰宮亭廟.山廟甚神,能分風劈流,住舟遣使,行旅之人,過必敬祀,而后得去。”人們把鄱陽湖這一段,習慣稱之為“宮亭湖”,后來人們又把整個鄱陽湖泛指為宮亭湖。在宮亭湖西有個很大的港汊,俗稱“神林浦”,又因宮亭廟神靈所致,所以人們又習慣稱之為“神靈湖”。宮亭廟始建于三國時期,清《史方輿紀要》載:“湖岸多林木,中有神廟,商賈阻風泊此,祈禱而去。”這里便成為南北水路及商賈停泊避風的天然港灣。岸上除宮亭廟外,尚有漫浪閣、觀蒔園與湖莊等,今多已不存。據漁人介紹,現在宮亭湖與神靈湖相接的磯頭上有大樹如蓋,樹下有廟即宮亭廟,如果存在,這也應是清末以后很晚的建筑了。但不管怎樣,宮亭廟中這尊“能分風上下”的宮亭神,已被中國神話傳說列入“風神”一類,南朝詩人劉珊《泛宮亭湖》詩:“回艫乘派水,舉帆逐分風。”指的就是這個典故。傳說唐王勃舟行至此,由于神靈相助,一日順風,抵達南昌故郡,而寫下千古不朽的《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后人多把交好運比喻“時來風送滕王閣”。晉干寶《搜神記》卷四也載有一則神話傳說:有南州人,遣一位官吏,準備送一支用整支犀牛角雕琢而成的簪飾進獻給孫權。舟過宮亭廟時,官吏特意靠岸,乞求神靈。宮亭神忽然說:“你把犀簪留下。”官吏驚得說不出話來,只有把犀簪放于香案。神又說:“你到達南京時,再將犀簪奉還。”官吏不得已,返舟,自知等待他的必定是死罪。船到南京,忽然有條大鯉魚,長三尺,躍入舟中,破開魚腹,犀簪果在其內。這則神話是想說明宮亭神是位很善良而旨為人們做好事的神祗。它料知官吏帶著犀簪,一路前途險惡,所以用這一奇特的方法幫助他闖過難關。神靈湖畔,有張叔夜墓,張叔夜,江西廣豐人,北宋大觀三年(1120xx年)進士,授龍圖閣大學士、樞密使。與金兵激戰受傷,京師陷后被俘,拒不簽名推戴張邦昌。從徽宗、欽宗二帝被押北上,絕食而死。宋金議和,遂得歸葬家鄉,至宮亭湖,“遇大風,舟不能進,遂葬于神靈湖畔。清乾隆、道光年間,后裔墀等屢修之。”墓碑為清道光年間重立,墓碑及封土均保存完好。現在,這里以神靈湖為依托,正在興建一座現代化的內陸湖泊最大的避風港。
候鳥觀賞站 位于星子縣西南約18公里處的蓼南鄉蚌湖北岸。陸路乘車,無論從南昌或從九江出發,均從德星公路的歸宗轉入蓼南鄉而達蚌湖;乘飛機,南昌方向抵昌北機場,九江方向抵廬山機場,然后乘車按陸路到達;水路,一條從南昌經贛江,約90公里,5個多小時即達,另一條從九江經湖口、星子縣城,約30公里,僅需2個小時。來鄱陽湖越冬的鳥類,主要集中在西北部湖區,包括星子與永修兩縣境內的沙湖、長湖、蚌湖、西漢湖、洲邊湖、楊家湖、寺下湖、大湖池、中湖池等。這些湖區坐西北,向東南,每至隆冬季節,西北風從鄱陽湖北口侵入,因有西北的廬山與蚌湖西北部的山丘層層阻擋,所以這里陽光充足,氣候溫暖,水草豐茂,每年11月到第二年的3月,水落灘出,露出面積廣大的草洲與湖池,使之湖池相連,湖洲相間,湖底平坦,湖水清澈,水溫及水深均很適宜,魚蝦、螺蚌、沙菜、雁咀菜等多種水生動植物異常豐富,是各類越冬鳥類最為理想的棲息之地。蚌湖面積居各湖之首,有萬余平方米,鳥類資源非常豐富,幾乎集中了湖區內100余種鳥的種類,有天鵝、鶴、鸛、鷺、鷸、雁、野鴨、鴛鴦等4萬余只,僅鶴類就有白鶴、白枕鶴、白頭鶴、丹頂鶴(仙鶴)與灰鶴等5種。候鳥是一種珍貴的生物資源,既有重要的研究價值,又有獨特的觀賞價值,作為一種新型的旅游項目,正越來越受到國際國內旅游者的青睞。1999年8月17口,江西省人民政府正式決定,開發鄱陽湖候鳥保護區。星子縣蓼南鄉蚌湖候鳥觀賞站是目前鄱陽湖所建成的第一個候鳥觀賞站,位于候鳥最集中、候鳥活動范圍最大的蚌湖北岸,這里居高臨下,視野開闊,具有湖鄉特色的觀賞亭可使你極目遠望,心曠神怡,并配有高倍望遠鏡、小型游艇等觀賞設施,現已正式對國內外游客開放。
紫陽堤,是由花崗石砌成的堤壩,為宋朝朱熹任南知軍時修建,因朱熹號“紫陽”,當地人民為紀念他而取名“紫陽堤”。
湖濱沙灘,由落星墩乘快艇向東南行八分鐘,映入眼簾的是一望無垠的“十里金灘”。這里坡平沙細,陽光充足,是非常好的陽光浴、沙浴、湖浴場所,湖濱沙灘將以自然、純樸的豐姿,使廣大的內地游客盡情享受沙灘而不必去沿海。沙灘旅游,將一掃您旅途勞頓,感嘆大自然豐厚的賞賜。
火焰山,位于旅游碼頭東北八公里的湖中,由砂礫巖組成的石群千姿百態,形狀各異且呈赤色,所以當地百姓皆稱此景為“火焰山”,置身其中,不禁令人贊嘆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奇特,盡享神秘、幽靜似仙境般的美妙。
老爺廟,又名“顯應宮”。據史料記載:“元末,明太祖與偽漢戰于鄱陽。初失利,走湖濱,遇老人艤舟近岸,太祖得濟,賜以金環,返顧之則黿也。是夕,宿祠中,題詩于壁。”之后,明太祖御封之為“元將軍廟”。老爺廟門前的水域有“中國百慕大”之稱,水流湍急,水文地質條件復雜,更使老爺廟增添了一份神秘色彩。
現在,鄱陽湖景區前景看好,經國家建設部與江西省建設廳有關專家學者論證,鄱陽湖水上旅游開發具有巨大的潛力。星子與湖口、都昌等縣聯手,把鄱陽湖各景點連成一線,而落星石,在未來具有現代化的立體水上旅游格局中,無論從地理位置,還是旅游價值看都是舉足輕重的。從縱向看,它是鄱陽湖線路中最重要的一環;從橫向看,它又是紫陽堤旅游碼頭與對面的湖濱浴場的連接點。鄱陽湖景區在不久將來,將以全新的現代設施和深厚的文化底蘊迎接21世紀的旅游者。
江西鄱陽湖導游詞 篇13
鄱陽湖是中國第一大淡水湖,也是中國第二大湖,僅此于青海湖,隸屬于上饒市。位于江西省北部、長江南岸,介于北緯28度22分~29度45分,東經115度47分~116度45分,跨南昌、新建、進賢、余干、鄱陽、都昌、湖口、九江、星子、德安和永修等市縣。鄱陽湖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鳥類保護區,每年秋末冬初,有成千上萬只候鳥,從俄羅斯西伯利亞、蒙古、日本、朝鮮以及中國東北、西北等地來此越多。如今,保護區內鳥類有300多種,近百萬只,其中白鶴等珍禽50多種。鄱陽湖被稱為“白鶴世界”、“珍禽王國”。20xx年6月19日,鄱陽湖標志性水文站星子站水位突破警戒線。鄱陽湖水文局及江西省水文局先后發布洪水藍色預警。
鄱湖人余亞飛詩稱:“浩渺鄱湖水接天,波翻浪涌競爭先;連江通海胸懷廣,滋養生靈歲復年”。鄱陽湖上承五河之水,下接長江。豐水季節浪涌波騰,浩瀚萬頃,水天相連;枯水季節水落灘出,野草豐茂,蘆葦叢叢;湖畔峰嶺綿延,沙山起伏,土地肥沃,候鳥翱翔,牛羊徜徉,美麗富饒的鄱陽湖養育了生長居息湖畔的萬物生靈。
鄱陽湖(英文P'o—yang Lake),鄱陽湖在古代有彭蠡湖、彭蠡澤、彭澤湖、彭湖、揚瀾湖、宮亭湖等多種稱謂。
一為“彭蠡湖”,彭蠡,是很古的澤藪名,《漢書·地理志》“豫章郡彭蠡”條載:“彭蠡澤在西”。還有另一種說法:“彭者大也,蠡者瓠瓢也”,形容鄱陽湖如大瓢一樣。
二為“揚瀾湖”,是由一些親身經歷過鄱陽湖風濤險惡的人命名,李綱《彭蠡》詩:“世傳揚瀾并左
鄱陽湖蠡,無風白浪如山起。”宋余靖《揚瀾》詩:“彭蠡古來險,湯湯貫侯衛。源長云共浮,望極天無際。傳聞五月交,茲時一陰至。颶風生海隅,馀力千里噎。萬竅爭怒號,驚濤得狂勢。”
三為“宮亭湖”,原來專指星子縣東南鄱陽湖的一部分,因湖旁有宮亭廟而得名,后來逐泛指鄱陽湖的全部。
經過漫長的歷史年代,在地質、氣象、水文等符合作用、長期發展下,彭蠡澤向南擴展,湖水越過松門山直抵鄱陽縣附近,因而易名鄱陽湖。在湖水南侵之前,松門山以南原本是人煙稠密的梟陽平原,隨著湖水的不斷南侵,鄱陽湖盆地內的梟陽縣和海昏縣治先后被淹入水中,歷史上曾有“沉梟陽起都昌、沉海昏起吳城”之說。煙波浩渺、水域遼闊的鄱陽湖,經過漫長的演變,在距今約1620xx年左右形成了現代鄱陽湖的雛形,猶如一只巨大的寶葫蘆系在萬里長江的腰帶上。
江西鄱陽湖導游詞 篇14
歡迎大家來到這里,下面我來為大家介紹一下!
鄱陽湖是一個古老的斷陷湖盆,約1.35億年前沉陷成巨大的盆地,距今六七千年前積水成為湖泊。由于歷史上長江改道及人類的活動,大量泥沙沉積湖中,導致湖面不斷縮小。鄱陽湖匯集了贛、撫、鐃、信、修五河之水,再外泄入長江干流。隨水量變化,鄱陽湖升降幅度較大,具有天然調節水量、蓄洪的功能。 鄱陽湖南北長173公里,東西最寬處達74公里,平均寬16.9公里,湖岸線長1200公里,湖體面積3283平方公里(湖口水位21.71米),平均水深8.4米,最深處25.1米左右,容積約276億立方米,是我國最大的淡水湖泊。
它承納贛江、撫河、信江、饒河、修河五大河。經調蓄后,由湖口注入我國第一大河--長江,每年流入長江的水量超過黃、淮、海三河水量的總和,是一個季節性、吞吐型的湖泊。鄱陽湖水系流域面積16.22萬km2,約占江西省流域面積的97%,占長江流域面積的9%:其水系年均徑流量為1525億立方米,約占長江流域年均徑流量的16.3%。
江西鄱陽湖導游詞 篇15
鄱陽湖上承贛、撫、信、饒、修五河之水,下接我國第一大河——長江。在正常的水位情況下,鄱陽湖面積有3914平方公里,容積達300億立方米。它每年流入長江的水量超過黃、淮、海三河水量的總和。南北長170公里,東西最寬處70公里,洪水面積3900平方公里,蓄水量達5000億立方。流域有都昌、湖口、星子、永修、鄱陽(波陽)、余干、南昌、新建、廬山區等八個縣(區),它是贛北的一顆明珠。
鄱陽湖在古代有過彭澤、彭湖、官亭湖等多種稱謂,在漫長的歷史年代有一個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演變過程。遠在地質史“元古代”時期,湖區為“揚子海槽”的一部分,大約在距今八九億年前的燕山運動時期,湖區地殼又經斷陷構成鄱陽湖盆地錐形。傳說中的黃帝時期,“彭蠢澤”向南擴展,湖水進抵今鄱陽湖。在彭蠢澤大舉南侵之前,低洼的鄱陽盆地上原本是人煙稠密的城鎮,隨著湖水的不斷南侵,鄱陽湖盆地內的鄱陽縣城和海昏縣治先后被淹人湖中,而位于海昏縣鄰近較高處的吳城卻日趨繁榮成江西四大古鎮之一,因此,歷史上曾有“淹了海昏縣,出了吳城鎮”之說。
煙波浩渺、水域遼闊的鄱陽湖,經過漫長的地質演變,形成南寬北狹的形狀,猶如一只巨大的寶葫蘆系在萬里長江的腰帶上。由于帶有大量水蒸氣的東南季風的影響,鄱陽湖年降雨量 在 1000 毫米以上,從而形成“澤國芳草碧,梅黃煙雨中”的濕潤季風型氣候,并成為著名的魚米之鄉。
鄱陽湖流域自古以來是我國經濟較為發達的富裕地區,我國歷史上很多杰出人物如徐稚、陶淵明、林士弘、劉恕、洪適、江萬里、朱耷等都在湖區出生和成長。這里又發生過許多威武雄壯的英雄事跡,如周瑜操練水師、朱元璋與陳友諒鄱陽湖水戰、太平軍“湖日大捷”、李烈鈞在湖口發起“二次革命”等。鄱陽湖是古代從北方進人江西的唯一水道,發生在鄱陽湖上的文人軼事和民間傳說則更是難以勝數。唐代詩人王勃在《滕王閣序》中的名句:“漁舟唱晚,響彭蠡之濱”,描述的正是鄱陽湖上的漁民捕魚歸來的歡樂情景。宋代詩人蘇軾在《李思訓畫長江絕島圖》詩中時寫的“山蒼蒼,水茫茫,大姑小姑江中央”,描寫的是鄱陽湖的勝景。
鄱陽湖上名山秀嶼,比比皆是。湖口縣的石鐘山、大孤山,都昌縣的南山和老爺廟,星子縣的落星湖,風光如畫,景色宜人。九江市旅游局已將鄱陽湖上的各景點通過游船連成一線即鄱陽湖水上旅游線。
鄱陽湖,美麗的湖,神話的湖,充滿詩情畫意的湖,她象一個淡妝素抹的少女,含情脈脈地笑迎每一位光臨的游客神游翻陽湖。 鄱陽湖景區
由落星石、落星湖、神靈湖、蓼南蚌湖候鳥觀賞站、湖濱沙灘、火焰山、老爺廟等景點組成。無論水路或是陸路,交通都極為方便。
落星石 一名”落星墩”,亦稱“德星山”。位于星子縣城南三里的鄱陽湖上水邊,它是一座小小石島,高若數丈,縱橫周回大約一百余步,總面積不過1800平方米,形如星斗乍看像是浮在水面,傳為墜星所化。北魏酈道元《水經注》載:“落星石,周蛔百余步,高五丈,上生竹木。傳曰有星墜此以名焉。”星子由此得名,落星石也即成了星子縣一個重要的標志與象征。五代時,落星墩被封為寶石山,吳楊溥大和三年(931年),封落星石為“寶石山”。宋初曾在其上建亭院,王安石、黃庭堅、朱熹游此皆有題詠,王安石詩中所形容的“萬里長江一酒杯”更是千古傳名。唐末乾寧年問(894—898年),敕建禪寺于上,賜額為“福星龍安院”,又名“法安院”,俗稱“落星寺”。宋后歷代都加以維修,明代又加建亭臺樓閣,如浮玉樓、玉京軒、崗漪軒、清暉閣等,由于歷盡滄桑殘存無已。上生竹木,墩境依舊幽雅秀麗。佇立其上:遠眺廬山,淡煙輕掩雄姿;近觀湖水,碧波連天一色。駐足落星寺,遠眺廬山秀色,近看鄱湖美景,金鱗競躍,白鷺翻飛,田園詩人陶淵明當年“舟遙遙以輕揚,風飄飄而吹衣”的歸田情景,仿佛依稀可見。上有清暉閣、玉京軒等,龍圖閣學士吳仲庶,尤其酷愛西軒,更名“嵐漪”,并書二字刻石。黃庭堅詩“龍圖老翁來賦詩”,即指此事。明天順年間重建。萬歷年間,參議于世懋復建浮玉樓。連州廖葉改落星石為“德星山”,寺院隨之改稱“德星寺”。落星石雖為彈丸之地,周圍僅“百余步”,但它的名氣卻十分深遠,一個最為突出的現象,就是它凝聚了一個龐大的文人學士群,歷朝歷代,絡繹不絕:南唐釋齊已;宋范仲淹、歐陽修、王安石、黃庭堅、程公辟、蔣穎叔、朱熹、陸九淵;元揭俁斯;明劉杼德、羅洪先;清張維屏、翁方綱等等,都印痕下無數動人詩篇。這里,僅舉王安石七律《落星寺在南康軍中》,以壯其觀:“穿云臺殿起崔嵬,萬里長江一酒杯。坐見山川吞日月,杏無車馬送塵埃。雁飛云路聲低過,客近天門夢易回。勝概惟詩可收拾,不才羞作等閑來。”使落星石承載了厚重的文化氛圍。今天,它依然屹立在浩瀚的鄱陽湖之中,其上,有牌坊、禪院、石塔等建筑及與之配套的各項服務設施,成為星子縣鄱陽湖景區現代旅游一個不可或缺的中心景點,由紫陽堤泛舟,抵落星石,碧波萬頃,水天一色,廬山隱隱,“大姑”凹眸,游人至此,面對這一奇景,定會感慨良多。
落星湖 位于落星石所在湖區。因落星石曾改名德星山,故又稱“德星湖”。又因鄱陽湖水流經此地時,忽然凹進數里,形成一個很大的天然的湖灣,古稱“落星灣”,李白詩“樓船若鯨飛,波蕩落星灣”,所指就是這里。又因為湖灣浩渺十數里,故又俗稱“十里湖”。濱湖有著名紫陽堤,干百年來與之相依相伴。落星湖所遺留的古跡與傳說不少,軍事上有“南國咽喉,西江鎖鑰”之稱。早在三國時期.吳國名將周瑜曾在此操練水軍。梁武帝中大同二年(547年)發生侯景之亂,梁國大將王僧辨,在這里大破侯景之兵,取得了平息叛亂決定性勝利。宋建炎三年(1120xx年)八月,隆枯太后為避金兵,駕往洪州,過落星湖,突遇暴風,舟船覆沒,宮人溺死者數十,惟有太后舟存。這里也是北宋名士劉凝之的歸隱之所,湖畔有”壯節亭”及劉凝之夫婦合葬墓,歐陽修有《廬山高歌贈劉凝之》詩以贈。朱熹有《彭蠡月夜泛舟落星湖》詩:“長占煙波弄明月,此心久矣從誰說。只今一舸漾中流,上下天光兩奇絕。回頭忽見西郭門,尚喜蘇仙有遺烈。問予何事卻回船,塵土涴君頭上雪。”明初,朱元璋與陳友諒,在這里曾進行過激烈的帝位爭奪戰,相傳朱元璋在一次戰斗中,風浪突起,帥船船舵被折,行進受阻,隨浪退至落星湖,正在萬分危急之際,湖中鉆出一只大龜,銜船為舵護送30余里,朱元璋得以脫險,朱即帝位后,即封此龜為“定江王”,立廟享祀。
神靈湖 位于縣城東部,乘車從紫陽東路出發,沿錦崗路前行,折人錦崗巷,巷盡頭為錦崗嶺,嶺下即是神靈湖。乘船由落星石順水而下四里更為方便。北魏酈道元《水經注·廬江水》說:“(廬)山下又有神廟,號曰宮亭廟.山廟甚神,能分風劈流,住舟遣使,行旅之人,過必敬祀,而后得去。”人們把鄱陽湖這一段,習慣稱之為“宮亭湖”,后來人們又把整個鄱陽湖泛指為宮亭湖。在宮亭湖西有個很大的港汊,俗稱“神林浦”,又因宮亭廟神靈所致,所以人們又習慣稱之為“神靈湖”。宮亭廟始建于三國時期,清《史方輿紀要》載:“湖岸多林木,中有神廟,商賈阻風泊此,祈禱而去。”這里便成為南北水路及商賈停泊避風的天然港灣。岸上除宮亭廟外,尚有漫浪閣、觀蒔園與湖莊等,今多已不存。據漁人介紹,現在宮亭湖與神靈湖相接的磯頭上有大樹如蓋,樹下有廟即宮亭廟,如果存在,這也應是清末以后很晚的建筑了。但不管怎樣,宮亭廟中這尊“能分風上下”的宮亭神,已被中國神話傳說列入“風神”一類,南朝詩人劉珊《泛宮亭湖》詩:“回艫乘派水,舉帆逐分風。”指的就是這個典故。傳說唐王勃舟行至此,由于神靈相助,一日順風,抵達南昌故郡,而寫下千古不朽的《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后人多把交好運比喻“時來風送滕王閣”。晉干寶《搜神記》卷四也載有一則神話傳說:有南州人,遣一位官吏,準備送一支用整支犀牛角雕琢而成的簪飾進獻給孫權。舟過宮亭廟時,官吏特意靠岸,乞求神靈。宮亭神忽然說:“你把犀簪留下。”官吏驚得說不出話來,只有把犀簪放于香案。神又說:“你到達南京時,再將犀簪奉還。”官吏不得已,返舟,自知等待他的必定是死罪。船到南京,忽然有條大鯉魚,長三尺,躍入舟中,破開魚腹,犀簪果在其內。這則神話是想說明宮亭神是位很善良而旨為人們做好事的神祗。它料知官吏帶著犀簪,一路前途險惡,所以用這一奇特的方法幫助他闖過難關。神靈湖畔,有張叔夜墓,張叔夜,江西廣豐人,北宋大觀三年(1120xx年)進士,授龍圖閣大學士、樞密使。與金兵激戰受傷,京師陷后被俘,拒不簽名推戴張邦昌。從徽宗、欽宗二帝被押北上,絕食而死。宋金議和,遂得歸葬家鄉,至宮亭湖,“遇大風,舟不能進,遂葬于神靈湖畔。清乾隆、道光年間,后裔墀等屢修之。”墓碑為清道光年間重立,墓碑及封土均保存完好。現在,這里以神靈湖為依托,正在興建一座現代化的內陸湖泊最大的避風港。
候鳥觀賞站 位于星子縣西南約18公里處的蓼南鄉蚌湖北岸。陸路乘車,無論從南昌或從九江出發,均從德星公路的歸宗轉入蓼南鄉而達蚌湖;乘飛機,南昌方向抵昌北機場,九江方向抵廬山機場,然后乘車按陸路到達;水路,一條從南昌經贛江,約90公里,5個多小時即達,另一條從九江經湖口、星子縣城,約30公里,僅需2個小時。來鄱陽湖越冬的鳥類,主要集中在西北部湖區,包括星子與永修兩縣境內的沙湖、長湖、蚌湖、西漢湖、洲邊湖、楊家湖、寺下湖、大湖池、中湖池等。這些湖區坐西北,向東南,每至隆冬季節,西北風從鄱陽湖北口侵入,因有西北的廬山與蚌湖西北部的山丘層層阻擋,所以這里陽光充足,氣候溫暖,水草豐茂,每年11月到第二年的3月,水落灘出,露出面積廣大的草洲與湖池,使之湖池相連,湖洲相間,湖底平坦,湖水清澈,水溫及水深均很適宜,魚蝦、螺蚌、沙菜、雁咀菜等多種水生動植物異常豐富,是各類越冬鳥類最為理想的棲息之地。蚌湖面積居各湖之首,有萬余平方米,鳥類資源非常豐富,幾乎集中了湖區內100余種鳥的種類,有天鵝、鶴、鸛、鷺、鷸、雁、野鴨、鴛鴦等4萬余只,僅鶴類就有白鶴、白枕鶴、白頭鶴、丹頂鶴(仙鶴)與灰鶴等5種。候鳥是一種珍貴的生物資源,既有重要的研究價值,又有獨特的觀賞價值,作為一種新型的旅游項目,正越來越受到國際國內旅游者的青睞。1999年8月17口,江西省人民政府正式決定,開發鄱陽湖候鳥保護區。星子縣蓼南鄉蚌湖候鳥觀賞站是目前鄱陽湖所建成的第一個候鳥觀賞站,位于候鳥最集中、候鳥活動范圍最大的蚌湖北岸,這里居高臨下,視野開闊,具有湖鄉特色的觀賞亭可使你極目遠望,心曠神怡,并配有高倍望遠鏡、小型游艇等觀賞設施,現已正式對國內外游客開放。
紫陽堤,是由花崗石砌成的堤壩,為宋朝朱熹任南知軍時修建,因朱熹號“紫陽”,當地人民為紀念他而取名“紫陽堤”。
湖濱沙灘,由落星墩乘快艇向東南行八分鐘,映入眼簾的是一望無垠的“十里金灘”。這里坡平沙細,陽光充足,是非常好的陽光浴、沙浴、湖浴場所,湖濱沙灘將以自然、純樸的豐姿,使廣大的內地游客盡情享受沙灘而不必去沿海。沙灘旅游,將一掃您旅途勞頓,感嘆大自然豐厚的賞賜。
火焰山,位于旅游碼頭東北八公里的湖中,由砂礫巖組成的石群千姿百態,形狀各異且呈赤色,所以當地百姓皆稱此景為“火焰山”,置身其中,不禁令人贊嘆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奇特,盡享神秘、幽靜似仙境般的美妙。
老爺廟,又名“顯應宮”。據史料記載:“元末,明太祖與偽漢戰于鄱陽。初失利,走湖濱,遇老人艤舟近岸,太祖得濟,賜以金環,返顧之則黿也。是夕,宿祠中,題詩于壁。”之后,明太祖御封之為“元將軍廟”。老爺廟門前的水域有“中國百慕大”之稱,水流湍急,水文地質條件復雜,更使老爺廟增添了一份神秘色彩。
現在,鄱陽湖景區前景看好,經國家建設部與江西省建設廳有關專家學者論證,鄱陽湖水上旅游開發具有巨大的潛力。星子與湖口、都昌等縣聯手,把鄱陽湖各景點連成一線,而落星石,在未來具有現代化的立體水上旅游格局中,無論從地理位置,還是旅游價值看都是舉足輕重的。從縱向看,它是鄱陽湖線路中最重要的一環;從橫向看,它又是紫陽堤旅游碼頭與對面的湖濱浴場的連接點。鄱陽湖景區在不久將來,將以全新的現代設施和深厚的文化底蘊迎接21世紀的旅游者。
江西鄱陽湖導游詞 篇16
鄱陽湖是中國第一大淡水湖,也是中國第二大湖,僅此于青海湖,隸屬于上饒市。位于江西省北部、長江南岸,介于北緯28度22分~29度45分,東經115度47分~116度45分,跨南昌、新建、進賢、余干、鄱陽、都昌、湖口、九江、星子、德安和永修等市縣。鄱陽湖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鳥類保護區,每年秋末冬初,有成千上萬只候鳥,從俄羅斯西伯利亞、蒙古、日本、朝鮮以及中國東北、西北等地來此越多。如今,保護區內鳥類有300多種,近百萬只,其中白鶴等珍禽50多種。鄱陽湖被稱為“白鶴世界”、“珍禽王國”。20xx年6月19日,鄱陽湖標志性水文站星子站水位突破警戒線。鄱陽湖水文局及江西省水文局先后發布洪水藍色預警。
鄱湖人余亞飛詩稱:“浩渺鄱湖水接天,波翻浪涌競爭先;連江通海胸懷廣,滋養生靈歲復年”。鄱陽湖上承五河之水,下接長江。豐水季節浪涌波騰,浩瀚萬頃,水天相連;枯水季節水落灘出,野草豐茂,蘆葦叢叢;湖畔峰嶺綿延,沙山起伏,土地肥沃,候鳥翱翔,牛羊徜徉,美麗富饒的鄱陽湖養育了生長居息湖畔的萬物生靈。
鄱陽湖(英文P'o—yang Lake),鄱陽湖在古代有彭蠡湖、彭蠡澤、彭澤湖、彭湖、揚瀾湖、宮亭湖等多種稱謂。
一為“彭蠡湖”,彭蠡,是很古的澤藪名,《漢書·地理志》“豫章郡彭蠡”條載:“彭蠡澤在西”。還有另一種說法:“彭者大也,蠡者瓠瓢也”,形容鄱陽湖如大瓢一樣。
二為“揚瀾湖”,是由一些親身經歷過鄱陽湖風濤險惡的人命名,李綱《彭蠡》詩:“世傳揚瀾并左
鄱陽湖蠡,無風白浪如山起。”宋余靖《揚瀾》詩:“彭蠡古來險,湯湯貫侯衛。源長云共浮,望極天無際。傳聞五月交,茲時一陰至。颶風生海隅,馀力千里噎。萬竅爭怒號,驚濤得狂勢。”
三為“宮亭湖”,原來專指星子縣東南鄱陽湖的一部分,因湖旁有宮亭廟而得名,后來逐泛指鄱陽湖的全部。
經過漫長的歷史年代,在地質、氣象、水文等符合作用、長期發展下,彭蠡澤向南擴展,湖水越過松門山直抵鄱陽縣附近,因而易名鄱陽湖。在湖水南侵之前,松門山以南原本是人煙稠密的梟陽平原,隨著湖水的不斷南侵,鄱陽湖盆地內的梟陽縣和海昏縣治先后被淹入水中,歷史上曾有“沉梟陽起都昌、沉海昏起吳城”之說。煙波浩渺、水域遼闊的鄱陽湖,經過漫長的演變,在距今約1620xx年左右形成了現代鄱陽湖的雛形,猶如一只巨大的寶葫蘆系在萬里長江的腰帶上。
江西鄱陽湖導游詞 篇17
鄱陽湖上承贛、撫、信、饒、修五河之水,下接我國第一大河——長江。在正常的水位情況下,鄱陽湖面積有3914平方公里,容積達300億立方米。它每年流入長江的水量超過黃、淮、海三河水量的總和。南北長170公里,東西最寬處70公里,洪水面積3900平方公里,蓄水量達5000億立方。流域有都昌、湖口、星子、永修、鄱陽(波陽)、余干、南昌、新建、廬山區等八個縣(區),它是贛北的一顆明珠。
鄱陽湖在古代有過彭澤、彭湖、官亭湖等多種稱謂,在漫長的歷史年代有一個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演變過程。遠在地質史“元古代”時期,湖區為“揚子海槽”的一部分,大約在距今八九億年前的燕山運動時期,湖區地殼又經斷陷構成鄱陽湖盆地錐形。傳說中的黃帝時期,“彭蠢澤”向南擴展,湖水進抵今鄱陽湖。在彭蠢澤大舉南侵之前,低洼的鄱陽盆地上原本是人煙稠密的城鎮,隨著湖水的不斷南侵,鄱陽湖盆地內的鄱陽縣城和海昏縣治先后被淹人湖中,而位于海昏縣鄰近較高處的吳城卻日趨繁榮成江西四大古鎮之一,因此,歷史上曾有“淹了海昏縣,出了吳城鎮”之說。
煙波浩渺、水域遼闊的鄱陽湖,經過漫長的地質演變,形成南寬北狹的形狀,猶如一只巨大的寶葫蘆系在萬里長江的腰帶上。由于帶有大量水蒸氣的東南季風的影響,鄱陽湖年降雨量 在 1000 毫米以上,從而形成“澤國芳草碧,梅黃煙雨中”的濕潤季風型氣候,并成為著名的魚米之鄉。
鄱陽湖流域自古以來是我國經濟較為發達的富裕地區,我國歷史上很多杰出人物如徐稚、陶淵明、林士弘、劉恕、洪適、江萬里、朱耷等都在湖區出生和成長。這里又發生過許多威武雄壯的英雄事跡,如周瑜操練水師、朱元璋與陳友諒鄱陽湖水戰、太平軍“湖日大捷”、李烈鈞在湖口發起“二次革命”等。鄱陽湖是古代從北方進人江西的唯一水道,發生在鄱陽湖上的文人軼事和民間傳說則更是難以勝數。唐代詩人王勃在《滕王閣序》中的名句:“漁舟唱晚,響彭蠡之濱”,描述的正是鄱陽湖上的漁民捕魚歸來的歡樂情景。宋代詩人蘇軾在《李思訓畫長江絕島圖》詩中時寫的“山蒼蒼,水茫茫,大姑小姑江中央”,描寫的是鄱陽湖的勝景。
鄱陽湖上名山秀嶼,比比皆是。湖口縣的石鐘山、大孤山,都昌縣的南山和老爺廟,星子縣的落星湖,風光如畫,景色宜人。九江市旅游局已將鄱陽湖上的各景點通過游船連成一線即鄱陽湖水上旅游線。
鄱陽湖,美麗的湖,神話的湖,充滿詩情畫意的湖,她象一個淡妝素抹的少女,含情脈脈地笑迎每一位光臨的游客神游翻陽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