贛南客家圍屋導游詞范文(通用6篇)
贛南客家圍屋導游詞范文 篇1
贛南圍屋構成了奇異的客家民居人文景觀。據萬幼楠考察研究:圍屋,顧名思義即圍起來的房屋。其外墻既是圍屋的承重外墻,也是整座圍屋的防衛圍墻。其大門門額多有如"磐安圍"、"燕翼圍"、"龍光圍"等題名。贛南圍屋產生于明末清初,尚存500余座,主要分布在龍南、定南、全南以及信豐、安遠、尋烏。大的占地面積萬余平方米,而最大的龍南栗園圍竟達37000平方米,小的五六十平方米。從平面上可分"口"和"國"字形成兩大類。其形制多是方圍,也有部分圓形、半圓形和不規則形的。結構形式則既有三合土、河卵石構筑的,也有青磚、條石砌壘的。尚存最具代表性的圍屋有龍南關西的新圍、楊村的燕翼圍、桃江的龍光圍、安遠鎮崗的東生圍、定南鵝公的田心圍等。
贛南圍屋是古代集祠、家、堡于一體,具有鮮名防衛特征的堅固民居。圍屋外墻厚1米(燕翼圍墻厚1.45米),高三四層,四角構筑有朝外和往上凸出的多樣的碉堡。為消滅死角,有的在碉堡上再抹角懸挑單體小碉堡。圍屋頂層設置排排槍眼炮孔。門墻特別加厚,門框皆用巨石制成,厚實的板門還包釘鐵皮。板門后多有設閘門,閘門后還設重便門。門頂還設漏以防火攻。除少數大圍外,一般只設一孔圍門。圍屋頂屋多為戰備用,并取墻內側2/3墻體作環形夾墻走廊貫通一氣,方便占時人員機動。圍屋內掘有水井,多辟有糧草貯藏間,有的還用蕨分,或用糯米粉、紅糖、蛋清拌和粉刷墻壁,久困缺糧,可剝下充饑。
贛南圍屋絕大多數是方形,四角(少數在對稱兩角)都構筑強固的碉樓。外墻為堅實的封閉體,遍布槍炮眼口。外形森嚴冷峻,固若金湯。很明顯,它的形象與廣州墓明器“塢堡”和鄂州出土東吳“孫將軍門樓”十分酷似。
贛南圍屋不論小到一邊只有三開間的“貓柜”到大至占地11畝多的關西“新圍”,它同樣都具有堅固的防御功能和宗族群居的親和性,方圍四周都是簡單的圍屋,一般都有是兩三層,也有多至四層者,為懸挑外廊結構。較大圍子內部還建有祖廳;更大的則是多層的套圍。圍子外墻多是河石、麻石、青石、青磚構筑的堅固墻體,厚度甚有達兩米者。內部糧倉、水井、排污道等等一應俱全。這種易守難攻的圍樓簡直就是一個獨立王國,一座小小的城池。
贛南客家圍屋交通:自駕車從廣州出發,上贛粵高速公路,只要5個小時的車程便可到達。
贛南客家圍屋住宿:推薦贛州的明珠大酒店、贛龍大酒店、贛南賓館、虔城大酒店、贛州賓館。
贛南客家圍屋飲食:贛南客家飲食別具特色,客家地區盛產大米、豆類、薯、芋、花生等,以大米為主糧。僅僅是一把大米,將它磨漿、蒸煮、煎炸之后,便有了米果、珍珠粉、云片、水酒、粉蒸籠等眾多的客家美食。
贛南客家圍屋導游詞范文 篇2
贛南客家圍屋是江西省贛南地區的漢族民居建筑。以其主房四周外圍筑以高墻炮樓而得名。圍屋集精巧的建筑結構和精湛的建筑技藝于一身,充分體現了古代漢族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和藝術創造力,20xx年,中國中央電視臺兩次作了多方位的報道,從文化底蘊深厚的圍屋延伸到客家風情、客家民俗、客家文化及客家民居建筑,引起世人關注。
目前,參觀客家圍屋群,領略客家風貌,已引起海內外眾多游客越來越濃厚的興趣。贛南是客家大本營,現存客家圍屋約500座,其中有370多座在龍南縣,其余130座分布在大余,定南、全南、信豐、安遠、尋烏等縣。龍南是典型的客家縣,又因保存客家圍屋數量之多、風格之全、保存之完好而被譽稱為“客家圍屋之鄉”。
近十多年來,隨著客家文化研究和海外客家人尋根問祖熱的興起,作為客家歷史和客家文化藝術綜合載體的客家圍屋已越來越為人們所認識,并引起國內外研究客家和民居建筑的專家學者的關注。根據有關資料記載和實地調查,龍南圍屋大都建于明末至清末之間。此時由于社會動蕩 不安,戰事頻繁,老百姓沒有安全感,遠居他鄉的客家人為了保護自身以及家庭的安全,設計創建了防御力極強的城堡式民居建筑。龍南縣目前存在年代最早的圍屋是建于明代萬歷39年的楊村東水烏石圍,建于崇禎年的武當田心圍等。
建于清代早期的圍屋約占圍屋總數的30%左右。最具代表性的是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的楊村燕翼圍(建于清順治7年)和關西圍(建于清嘉慶至道光年間)。清代后期構建的圍屋數量最多,約占總量的60%,如建于光緒年間的里仁沙壩圍,建于民國三年的汶龍耀三圍等。進入民國以后,由于封建專制的衰亡和民主文明的興起,交通和社會比較趨于安定,土匪盜寇和宗族勢力大大削弱,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有了一定的保障,這種城堡式的圍屋也就隨之而停建了。
贛南客家圍屋導游詞范文 篇3
贛南圍屋絕大多數是方形,四角(少數在對稱兩角)都構筑強固的碉樓。外墻為堅實的封閉體,遍布槍炮眼口。外形森嚴冷峻,固若金湯。很明顯,它的形象與廣州墓明器“塢堡”和鄂州出土東吳“孫將軍門樓”十分酷似。
贛南圍屋不論小到一邊只有三開間的“貓柜”到大至占地11畝多的關西“新圍”,它同樣都具有堅固的防御功能和宗族群居的親和性,方圍四周都是簡單的圍屋,一般都有是兩三層,也有多至四層者,為懸挑外廊結構。較大圍子內部還建有祖廳;更大的則是多層的套圍。圍子外墻多是河石、麻石、青石、青磚構筑的堅固墻體,厚度甚有達兩米者。內部糧倉、水井、排污道等等一應俱全。
贛南客家圍屋導游詞范文 篇4
贛州市位于江西南部,贛江上游。它四周依山,三面臨水,洋溢著濃郁的南國風情,古有“富麗江城”之稱。贛州市總面積479平方公里,人口40多萬,居住有漢、回、壯、舍等16個民族。它扼守贛、湘、閩、粵四省要沖,秦漢以來一直是兵家必爭之地,現為贛南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交通中心。
贛州是一座古老的城市,自漢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設縣至今,已經有二千一百多年的歷史了。古時曾名虔州,又稱虎人城。歷史上贛州曾是溝通贛、湘、粵、閩的南方重鎮,素稱“閩粵咽喉”,歷來與廣東及東南亞有著緊密的貿易往來。當年借著贛江黃金水道和嶺南古驛道之便,這里“商賈云集,貨物如雨”,留下了“南方絲綢之路”的美名。透過歷史的煙云,我們仿佛看到一隊隊馬幫馱著景瓷、香茗、竹木等士特名產,過贛州、越梅嶺、源源不斷運往廣州以至南洋。
贛州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城,從東門到西門的宋代古城墻,沿江而筑,婉蜒三千六百多米,歷盡宋、元、明、清、民國多代,垛墻、炮城、馬面、城門保存依舊,宋城的雄姿依舊,古韻猶存,被專家們譽為宋城博物館。聳立在章貢兩江合流處的勝景八境臺始建于北宋,現為三層,飛檐斗拱,畫梁朱柱,雄偉挺拔,巍然壯觀。位于賀蘭山上的郁孤臺是最引人景仰的去處,南宋著名詞人辛棄疾在這里留下了千古絕唱:“郁孤臺下清江水,中間多少行人淚……”一曲《菩薩蠻》使贛州名聞遐邇。還有巍峨的慈云塔,形若游龍的古浮橋,規模宏大的七里鎮古瓷窯,全省首屈一指的文廟,蘇陽長談的夜話亭,客家風情濃郁的民居建筑群,一處處古跡,一座座名勝,猶如群星,把贛州裝點得絢麗璀燦。
贛南客家圍屋導游詞范文 篇5
贛南圍屋構成了奇異的客家民居人文景觀。據萬幼楠考察研究:圍屋,顧名思義即圍起來的房屋。其外墻既是圍屋的承重外墻,也是整座圍屋的防衛圍墻。其大門門額多有如"磐安圍"、"燕翼圍"、"龍光圍"等題名。贛南圍屋產生于明末清初,尚存500余座,主要分布在龍南、定南、全南以及信豐、安遠、尋烏。大的占地面積萬余平方米,而最大的龍南栗園圍竟達37000平方米,小的五六十平方米。從平面上可分"口"和"國"字形成兩大類。其形制多是方圍,也有部分圓形、半圓形和不規則形的。結構形式則既有三合土、河卵石構筑的,也有青磚、條石砌壘的。尚存最具代表性的圍屋有龍南關西的新圍、楊村的燕翼圍、桃江的龍光圍、安遠鎮崗的東生圍、定南鵝公的田心圍等。
贛南圍屋是古代集祠、家、堡于一體,具有鮮名防衛特征的堅固民居。圍屋外墻厚1米(燕翼圍墻厚1.45米),高三四層,四角構筑有朝外和往上凸出的多樣的碉堡。為消滅死角,有的在碉堡上再抹角懸挑單體小碉堡。圍屋頂層設置排排槍眼炮孔。門墻特別加厚,門框皆用巨石制成,厚實的板門還包釘鐵皮。板門后多有設閘門,閘門后還設重便門。門頂還設漏以防火攻。除少數大圍外,一般只設一孔圍門。圍屋頂屋多為戰備用,并取墻內側2/3墻體作環形夾墻走廊貫通一氣,方便占時人員機動。圍屋內掘有水井,多辟有糧草貯藏間,有的還用蕨分,或用糯米粉、紅糖、蛋清拌和粉刷墻壁,久困缺糧,可剝下充饑。
贛南客家圍屋導游詞范文 篇6
青山環抱,綠水環繞,贛州宛若一顆璀璨的明珠鑲嵌在贛汁的源頭。市內綠樹成蔭,碧湖成群。六大公園分布其中,景色各異,有的波光浮翠,流水淙淙;有的奇葩薈萃,花似錦;有的曲徑通幽,園林點綴。
贛州交通便利,四通八達,空運、水運、鐵路、公路相結合的交通運輸網絡已經形成。黃金機場航班可達廣州、廈門、內昌等地;贛州港是江西六大港口之一,沿贛江上下航行,可與區內、省內及長江沿線的省市相通,有明顯的水運優勢。貫通我國南北九個省市的京九鐵路,把北京、香港與贛州連成一體,贛州成為了全國鐵路網上的一點,與各大城市相通。以贛州市為中心的公路主干線幅射四方:北行,經昌贛二級公路可至南昌;南行,有多條干道通廣東,經大余可至韶關,贛粵西線二級公路可達廣東、深圳,沿贛汕公路,經梅州可抵達汕頭;東行,沿贛閩柏油公路,經瑞金,可達福建長汀、龍巖、廈門、泉州;西行,經崇義,遂川、井岡山、蓮花,可抵湖南郴州、衡陽。
贛州山河佳麗,風光旖旎,歷史悠久,古跡甚多,有著豐富的旅游資源,已成為江西旅游熱線之一。贛州市有古建筑300余處,古墓群10處,古遺址10處,古石龕摩巖石刻5處,革命遺址5處,名勝16處,這些都是旅游觀光的好去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