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景點導游詞精品(精選22篇)
湖南景點導游詞精品 篇1
麻姑仙境位于天柱峰下,相傳為南岳魏夫人侍女麻姑仙山飛天祝壽的地方,它采取“點石成景,引水造景、修路出景、植樹添景”的造景氣手法,使麻姑仙境成為名符其實的人間仙境。對外開放以來,游客絡繹不絕,主要景點有麻姑祝壽、繹珠亭、盜桃石、臥虎石、靈芝石等。
湖南景點導游詞精品 篇2
展現在我們面前的這座玲瓏剔透的小島,名字就叫“情人島”。它是一座石灰島嶼,面積約0.25公頃,怪石嶙峋,有砥柱之勢,人稱“青龍獻印”;從此處看過去,又猶如鑲嵌在千島湖上的翡翠珠璣,該島也稱之為珠璣島,是新安十景中最具誘惑力的一景:“銅谷浮翠”。
情人島上建有“銅谷浮翠”亭,它是情人谷景區標志性建筑,島上立有“情人島”石碑,設置了石椅、石凳,還有情人鎖鏈,是有情人抒發和追求真情的理想之地。
玲瓏剔透的小島與青翠的峽谷、險峻的山峰、幽靜的湖灣相映成趣,渾然一體;在藍天、白云的襯托下,構成一幅絢麗的山水畫卷。
愛情廣場
在古希臘神話中,丘比特是愛神。在這里你可以看到我們的愛神正將手里的箭射向他的前方,順著丘比特之箭我們可以看到有著名書法家沈醉蓮女士題寫的“情”字,這就是“一見鐘情”。
整個愛情廣場由月季花組合成兩顆“心”字,喻意為“心心交融”、“心心相映”。由鵝卵石鋪成的健身道,有情人可以相攜一同走走,不僅健身,而且一定會給你濃濃的情意。
浙江勝跡第一長聯
這組疊石造型展示的是“浙江勝跡第一長聯”,疊石以古代竹簡書卷方式排列,十分新穎。“浙江勝跡第一長聯”原是清朝過鏊的《題嘉興南湖煙雨樓》,該聯總字數260字。但這一記錄保持了100多年,最終被青年才子方韋先生打破。方韋先生對情人谷風光情有獨鐘,經醞釀數月,撰寫了《題新安江銅官峽•••情人谷聯》,該聯共268字,比《題嘉興南湖煙雨樓》多8個字。
廊橋古曲
廊橋又稱風雨橋,廊橋因美國作家羅伯特•詹姆斯•沃勒《廊橋遺夢》而成為了愛情的象征物。
從廊橋上往下看,我們可以看見湍急的水流沖刷成了石灰石溪潭景觀。粗粗一看,象一個葫蘆,仔細一琢磨,又象三個月亮串在一起,但我們既不叫它葫蘆潭,也不叫它月亮潭。人們喜歡叫它“心潭”。看,象不象兩顆心交融在一起啊。“嘩嘩嘩”的水聲仿佛是有情人正在述說著衷腸呢。
小石林
從這里開始是一片由石灰巖組成的石林,而我們大家走的游步道剛好從小石林中穿越,就象小石門一樣。千島湖石林景觀較多,著名的有號稱“華東第一石林”的千島湖石林,這里就象石林的微型景觀,其實還有很多巖石還深藏在深深的土里,只是象嬌女一樣藏在閨中尚未識。
石屋幽蘭
這里峭壁陡立而斜出,形成一天然石屋,也如天棚;峭壁上懸藤飛架,一到春天,開滿了紫藤花,十分美麗而壯觀。
豐水期,左巖壁上掛著一綹飛瀑,巖壁邊叢林密布,而巖壁下澗流、溪石、群潭分布有致,石旁潭邊蘭花叢生,形成一古樸、原始的生態環境。
百步澗流
百步澗流是巖溶溪谷中最絢麗的一景,長約100多米,坡度25度,巖石層層疊疊,溪流在光和影中穿行,讓人迷戀、讓人沉醉。
情人谷一個相對獨立的小流域谷地生態環境,其基巖是石灰巖。石灰巖的滲透性能好,在漫長的地質年代里,經豐富的流水侵蝕,就形成了現在這條曲曲折折的長谷溪流水景,這在浙西乃至浙江境內都是十分罕見的,被旅游界人士譽稱為“浙西最奇異的巖溶溪谷”。
折瀑旋潭
一高約2米的折瀑,水流入潭形成渦流,在石灰巖基石上沖刷形成一個直徑1米、深約2.5米的巖洞。這種“折瀑旋潭”是自然界極為罕見的巖溶景觀。
渦流的沖刷力和侵蝕能力都很強,時間愈長,水量愈大,旋潭將愈深。
一線瀑
我們的右側一高約40米的瀑布從我們的頭頂懸掛而下,水量大時寬達到3米,水量小時卻不足20厘米。
最美時就是水量小時,水流沿著巖壁上的青苔淅淅瀝瀝而下,在陽光的照射下,就象抖動的釣魚線,故稱之為“一線瀑”。看,在瀑布下有一塊巨石,形似游動的魚,這景稱為“魚歡石”。
衡山導游詞 ·張家界導游詞 ·南岳大廟導游詞 ·天心閣導游詞
鴛鴦瀑
這是一處非常壯觀的瀑布,整個落差達到了20米。清澈的水流從崖頂傾瀉而下,受凸出的巖石阻擋,分為兩股水流,在中間處兩股水又匯流在一起,直瀉深潭,就象世上的有情人一樣總有分分合合,終成眷屬,故稱之為“鴛鴦瀑”。
亞熱帶“雨林”
銅官峽谷,地處千島湖畔,封山育林已有四、五十年,受水庫效應的影響,其獨特的小氣候孕育了亞熱帶的“雨林”景觀。景區植被可見各種藤蔓,并以楠木為主,喬木、灌木全年常綠。最常見的紫藤有的如碗口般粗壯,纏繞著樹干,層層疊疊借高枝攀援上升,許多樹木都是叢生的,或一根二枝,或一根四枝,成連理狀。
百丈崖
展現在我們面前的是一堵石城墻,這懸崖絕壁長約300米,高60米,形成一天然屏障。絕壁上長出一些奇形怪狀的鐘乳石,是滴水經千萬年的侵蝕而成的。站在這里,請大家靜下來聆聽:滴水聲到底響在何方?大家一路走來,溪流在我們的左側,水聲也在左側。而站在白丈崖下,我們卻清晰地聽到:水聲在崖壁內,在我們的頭頂。這種奇異的景觀,在自然界并不多見。這是由于百丈崖向左傾斜,屏蔽功能好,水聲受百丈崖的阻擋而形成回音。
珍珠流香
這是情人谷景區標志性景觀,瀑布從20米多高的空中奔涌而下,先沖入一巖窟,然后呈扇狀噴涌而出落崖下。崖下有一可容10多人的石灰巖溶洞,瀑流瀉落形成縷縷水絲垂掛洞口,瀑布或側崖上長滿了野生枇杷,象《西游記》中花果山的水簾洞。瀑布流過的石灰巖上長滿了翠綠的苔蘚,水流經處,經苔蘚的阻力。流水呈串珠狀滴落,在陽光的照射下,象一串串珍珠,蔚為壯觀。因此這一景觀稱之為“珍珠流香”。也稱做“翠瀑”。由于苔鮮分布面積大,瀑布高度較高,故旅游專家譽稱為“華東第一翠瀑”。它是情人谷原始而古樸的生態環境的象征。
古驛道
這條用石板鋪成的道路,是古嚴州府通往淳安縣的一條官道,經歲月的風雨侵蝕,這條驛道已顯得斑駁而又窄小,它是歷史的一個縮影,也是文明的象征。在這里我們仿佛又感受到了“古道猶存似聽清風鐵馬,明湖今存還看碧水映銀蟾”。
“銅官”來由
據《辭源》記載:“銅官,一是官名,掌采銅。二山名,在建德縣西,秦時當于此地置官采銅,故名。”
據史料記載:在20__多年前,秦始皇統一中國后,新安江銅官峽一帶是銅礦的集中分布區。秦始皇在此設神錢監,即專門掌管采銅鑄錢的“銅官”。其官銜的首領就稱為“銅官”。后來,秦朝滅亡,但此地因出產銅,地名也就叫“銅官”。在北宋時期又重新恢復開采銅礦直到現代。由于新安江水電站的建設,形成了千島湖。將銅官峽一分為二,即東痛官和西銅官。西銅官,現仍為建德銅礦所在地;而東銅官,原有的古銅井、煉銅灘等,均已淹沒在千島湖中。
銅官飛峽
這座凌空構架在兩峰之間的建筑,黃瓦紅墻、飛檐翹角,氣勢十分宏偉。它就是“銅神殿”。是公司為了弘揚中華民族悠久的銅文化,紀念“銅官”而設。
銅神殿正中,端坐著“銅神”。你們看:他慈眉善目,端莊慈祥,形態十分逼真。這尊銅像高1.8米,由純銅鑄造。
“銅官”是掌管采銅的官吏,人們習慣上將“銅官”稱之為“銅神”或引申為“財神”。
愿財神能保佑大家全家平安!吉祥如意!心想事成!財運亨通!
湖南景點導游詞精品 篇3
各位游客朋友:
大家好,歡迎你們來到湘南地下明珠——青龍洞!
很榮幸能成為你們此次游覽青龍洞的導游,首先請允許我自我介紹一下。我叫,大家愿意的話不妨叫我。下面我為大家簡單的介紹一下青龍洞的基本情況。青龍洞是流石型巖洞,它的最后形成大約是在五十萬年以前。相傳大禹治水的時候來到這一方,見一青一白兩條大龍在水中嬉戲,攪起滔天大浪,大禹大怒,便把兩條大龍囚禁于此,青龍洞就因為這兩條大龍而得名。接著請隨我一起來看一下導游路線圖,在圖中可知我們現在位于進口處,出口在后山,圖中紅色的路線代表我們將要游覽的部分,藍色部分則代表洞內暗河分布區,在洞中從一樓到三樓共有四十多個景點,全長860多米。游玩全程大約需要四十多分鐘。我們馬上就要進洞游玩了,在此之前我要提醒大家共同注意三件事:一、請務必注意安全,我們首先強調的就是安全問題;二、請不要在洞內吸煙、亂扔果皮紙屑;三、請不要破壞洞內景點景區。百聞不如一見,就讓我們帶著輕松愉快的心情進洞游覽一番,洞口在那邊,有請。
各位朋友,我們現在來到的青龍洞的第一個景區,首先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龍獅迎客。請大家隨我的一束光看這邊,在這里生活著一條大青龍。看,這是它的龍身、龍頭、龍角。它自知當年罪孽深重,于是便隱藏了大半截身子在這里服服帖帖的潛行修煉。請看右邊,在這里生活著一頭大雄獅,這是它的眼睛、鼻子、嘴巴,還有兩只毛絨絨的大耳朵,它正領著獅群在這歡欣起舞,熱烈歡迎你們的到來。看完了龍獅迎客,我們轉過身來看一下大青龍身子下的送子觀音。您可不要小瞧她,她的模樣雖小,但她的神力可大著呢,她會保佑你要子有子,要錢有錢……總之,要什么有什么。今天是個好機會,大家不妨許下自己的心愿,相信大家重游青龍洞的時候您的愿望就實現了。讓我們帶著美好的愿望一起抬頭往上看,這一塊塊倒掛的石頭,宛如一盞蓮花燈,我們就稱它為蓮花寶燈,不知大家意下如何。相信大家現在都聽到嘩啦啦的水響聲了,下面我們就要去的是海洋大世界——水族宮。請隨我來。
各位朋友,我們現在來到的海洋大世界——水族宮。首先映入我們眼簾的是一群金色的鯉魚,這是一條鯉魚的頭部,這是它的眼睛和嘴,這有水的地方就是傳說中的龍門,這就是鯉魚躍龍門。下面,請收回目光看一看水中,這里有一只非常可愛的小動物——一只小海龜。它的模樣雖小,但是它很形象,和它形成對比的就是這只企鵝。這是一只非常奇怪的企鵝,它的頭上長出兩只羊角,所以人們稱它羊企鵝,它非常的聰明,以為有水的地方就可以生存了,就沒有必要到大海里面去了,這就是所謂的知足者常樂吧。說到這,我想問一下大家有沒有去過貴州的黃果樹瀑布,去過的更好,沒有去過的也不必感到遺憾,在這里就有一幅它的縮影圖,它也可以使您大飽眼福。您瞧它是不是非常的壯觀,非常的美麗。這有水的地方,就是孫猴子的水簾洞。看完了黃果樹瀑布,請大家收回目光來,看一下海豚頂天。您看,它正頂著天玩耍呢,自從盤古開天地以來,天從沒有塌下來過,我想就是因為這只海豚頂著的緣故吧。越過海豚,我們看見的是一對河馬,這對河馬出雙入對,就像一對恩愛的老夫妻,正所謂是真正的悠然自得。你們是不是有點疑問:它們是不是人工雕刻而成的?在這里我可以告訴你們,它們的確是自然形成的,看,它們都是連成一體的,只不過這眼睛和嘴是人工稍微雕刻了一下,從而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俗話說‘玉不鑿,不成器’嘛。接下來我們要去的是青龍洞寶貝最多的地方——“宮中寶庫”看一看。這里就是青龍洞寶貝最多的地方,如果大家進去尋寶的話,一定會滿載而歸,但是今天就不能進去了,因為在這里有兩位將軍守衛,我們就看在將軍的面子上,就不要進去探寶了。不過你們不必感到遺憾,轉過身來我們還可以欣賞一幅我國的名勝山水縮影圖,在這水天一色的地方,就是水泊梁山。這是梁山寨,這是一個小亭子,這是通往外界的船只,這兩個是水中寶塔,這右邊的是我國著名的黃土高坡,這下面曲曲折折的是我國舉世聞名的萬里長城,這三個突起的地方就是烽火臺。我國地大物博,山河壯麗,自然少不了神靈的庇護。在這里就生活著一條小青龍,這邊是龍頭、龍身,它正日日夜夜守衛著我國的美好疆土。接下來我們從另一個角度去看一下萬里長城,請各位蹲下身子,從這個角度看上面的萬里長城,顯得更加明顯,更加的逼真。人們都說萬里長城永不倒,為什么這里會缺了一小塊呢?你們知道為什么嗎?對,這就是關于那段傳奇故事——孟姜女哭倒的那800米長城——在山海關那一段。下面請大家站起來看一下梁山好漢的居住地——聚義堂。中間這一位是宋江,這位是盧俊義,旁邊這位就是軍師吳用,他們身后的自然就是梁山眾位好漢。下面我們將要去的是青龍洞最有特色的地方——蔬菜基地。
也許大家都知道道縣有一個大型的蔬菜基地,而我們青龍洞這里就有一個小的蔬菜基地。請大家一起抬頭往上看,我們首先看見的是這根又長又大的苦瓜,這一條條的是絲瓜,這是一根長豆角,這就是我們湖南人最愛吃的辣椒,這里還有一顆倒掛的大白菜,這里是被蟲子咬去了一部分,在這里還有一顆非常誘人的玉米棒子,這玉米棒子非常的吸引人,它不僅吸引來了大量的游客,還吸引來了一只小猴子,這只小猴子見我們來了,便不好意思,躲了起來。下面請各位站在樓梯下面這個角度來尋找那只躲起來的猴子。這就是那只小猴子,它因為玉米棒子沒有偷成,所以還虎視眈眈的盯著那顆玉米棒子。我想,等我們走了之后,它一定會來偷吃的,這里不知哪位朋友愿意留下來,守著這玉米棒,以免被它偷吃了。接下來我們要去的是三樓樓上樓,不過這里我要提醒大家的是,這樓梯非常的陡峭,請各位注意安全,小心別碰著頭,盡量往右邊靠。
我們現在來到的是樓上樓,首先我們看到的是這一對母子情深的神龜,這是大神龜的頭、身子,在它身子下面是小神龜。這是小神龜的身子和頭,它們在此相依相偎地生活了二十三萬年之久,這也體現了一個非常的主題,那就是“母子情深”。青龍洞不僅是神仙修煉的地方,也是著名的傳奇故事“白蛇傳”的發源地。這就是法海用來鎮壓白蛇娘子的雷鋒塔,當年許仙和白蛇娘子凄美的愛情故事就是在這里發生的。看到了雷鋒塔,我們不僅想到了白蛇娘子,它就在我們的身后,請大家轉過身來看一下,這位就是白蛇娘子,您看它被鎮壓得顯出了原形,只露出了一個蛇頭,也許是許仙沒有來救它的緣故,所以它的臉上還有絲絲的怨氣,但法海和尚仍然不放心它而在這邊留守了下來。這邊這個小小的人物就是法海和尚,我想是人們太憎恨他了,所以把他刻畫得那么渺小。你們也許不相信我所說的那樣,請轉過身來問一下我們身后的這兩位壽星,他們在此生活了六萬六千六百六十六年,也正好是法海所干的那件壞事的見證人,大家不妨猜猜看哪一位是壽星公公、哪一位是壽星婆婆?對,這位就是壽星公公,您瞧他老得頭發都掉光了,只剩下長長的胡子,他非常地愛喝酒,并把他的酒葫蘆也帶來了。這是一顆仙桃,這是壽星婆婆的龍頭拐杖,你們是不是覺得她很面熟,我想可能是由于這頂帽子的緣故,大家看看它像誰戴過的啊?對,沒錯,像唐僧戴過的,大概是壽星婆婆老糊涂了,把唐僧的帽子拿到我們青龍洞來了。這邊這位是清朝的宰相劉羅鍋。這是他的頭,這是它的駝背,他的長相雖然欠佳,但是他心地善良,為人正直,處事剛正不阿,并斗到了清朝最大的貪官——和珅,令我們后輩肅然起敬。接下來我們要去的是奇特的洞中洞,途中會遇到一顆萬年人參,這就是那顆萬年人參,你們首先想到的是不是把它吃掉,以用來延年益壽呢?這里我希望大家手下留情了,吃就不要吃了,不過可以過來摸一下,摸一下仍然可以使你延年益壽、長命百歲,摸一下就可以了,摸多了,會全身長毛的。
我們現在來到的是奇特的洞中洞,我們首先看到的是鎮洞的犀牛將軍。這是它的角、眼睛,還有張大大的嘴巴,好像要吞食什么。大家千萬不要靠近它,以免被它誤吞。它還是一位護花使者呢,它到底在護那一朵花呢?就是這里面的這位瑤家少女。這是她的一個側面相。這是眼睛、鼻子、嘴巴、下巴,還有一頂高高的帽子。這位姑娘正等著她的夢中情人呢,誰愿意進去呀?以解她的相思之苦啊!下面我們來看看太上老君的煉丹仙爐。這片燈火輝煌的地方就是太上老君的煉丹仙爐所在地,當年孫猴子的火眼金睛就是在此煉成的。看過了煉丹仙爐,不知你們發現沒有,在下邊還有一只狗熊。這只狗熊看見你們來了,便耍起嬌來了,不過它耍嬌的方式有點特別,您瞧它是四腳朝天的,并且在滿地打滾,弄得全身都是黃泥,不過這正好體現出了它真實的一面。看完了狗熊耍嬌,我們也不在洞中洞多作停留,青龍洞里面不僅有樓上樓、洞中洞,還有天外天,下面我們就要去的是天外天。往回走一點點就可以到天外天了,請隨我來。
我們現在來到的就是天外天。為什么叫天外天呢?我想可能是由于一線天的緣故吧。各位,請站到這個角度來,在這里就可以看到外面的光線。它從外面曲曲折折地照了進來,這里也就是我們青龍洞空氣最好的地方了,因此,它也吸引了十二生肖來聚會。各位請再次站到這個角度來看看,它是十二生肖里的哪一種動物呀?這是嘴巴、大耳朵、身子,還有爪子。它是老虎,可能是由于武松打虎的時候打得太兇猛了,所以把它的頭打扁了。俗話說虎落平陽被犬欺,一點也沒說錯,看,這只小狗正虎視眈眈的盯著這頭老虎。這是一只非常可愛的小兔子,那是一匹馬,是一匹河馬,所以模樣看起來怪怪的,它身上還有一只老鼠。這老鼠不僅身子大,而且膽子也非常的大,看,它正爬在馬背上拍馬屁哩。三個女人一臺戲,這里有兩只猴子,也有一臺戲,他們正捧著手耍著猴把戲。下面請各位前行幾步,來看一下大公雞。這就是那只大公雞,它有一個很響亮的名字叫作金雞報曉,它也很幸運的帶來它的伴侶——母雞。這就是那只母雞。在這里屬羊的朋友就可以找到自己的屬相了,在這里有一只羊,它是一只獨角羊,它也在唱著獨角戲。這邊還有一條溫柔的眼睛蛇,它笑得嘴巴都咧開了。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在十二生肖當中除了龍以外,還缺少了一種什么動物?對,它是頭豬,是頭野豬。大家都知道野豬愛亂跑的,現在我們就去尋找那頭跑出去的野豬,現在下樓梯,請大家注意安全。
青龍洞的確是個無奇不有的地方,在這里從天上掉下來一個石鼓和一個石木魚。來,我敲一下你們聽聽看。這是石鼓,這是木魚,這是石頭。現在我們來到的是女王寢宮。通過這層層的帷幕,我們來到了女王寢室。這位女王可能是國務繁忙,就不可以親自迎接你們了,不過她留下了她的一副側面頭像。下面請隨我的一束光來看看這位女王的側面像,這是她銀白色的頭發,她是英國的伊麗莎白女王,所以頭發是銀白色的,這是一只微閉的眼睛,這是又高又大的鼻子,這是嘴巴,還有尖尖的下巴。她為什么至今仍然這么漂亮,因為她吃的喝的都是這里的水,這水是圣水,它不僅能美容,還會給你帶來好運,愛打麻將打牌的朋友最好進去洗一洗手,它會給你帶來好的手氣。下面,我們要去的是蝙蝠的居住地,請往這邊來。
這里就是蝙蝠的居住地,在這邊就有一只非常大的蝙蝠,這是它的頭,還有一對大翅膀。俗話說,群龍不可一日無首,這只蝙蝠非常幸運來到青龍洞,成為了蝙蝠王,統領著青龍洞所有的蝙蝠。越過這只蝙蝠來看一下它身后的這片美麗的鐘乳石,你瞧它有兩種顏色:一種是白色、一種是黃色。據有關專家考證,有兩種說法:一種是每三百年長一厘米;另一種說法是每一萬年長一厘米。我想它的成長是跟地理位置和酸、鈣有關系,看了鐘乳石是不是聯想到了石幔,大家請轉過身來看看這根巨大的石幔,這根巨大的石幔叫做石柱倒掛,它們本來是連在一起的,不過在這個洞開發之前就遭到了破壞,這里就被敲去了一部分,所以人們給它起了個好聽的名字叫做百年好合,意思就是希望它一百年后會長在一起。下面我們到東海龍宮去看看。 這根又大又長的石柱就是孫猴子的金箍棒——東海龍宮的定海神針。這里就是龍王洗澡的地方——龍王瑤池,因為龍王都是晚上出來洗澡的,所以我們現在不能看到它。這邊這位高高在上的人物就是秦始皇,他旁邊的這兩位就是左臣右相,李斯和趙高。我想他們正在商量統一六國的大計,我們就不便打擾了。現在我們就去拜訪一下青白二龍的頂頭上司,鎮龍元帥。這就是鎮龍元帥,他頭上帶了一頂小小的帽子,這是他的胡子,他雖然牛高馬大,可是也耐不住寂寞,所以從天上帶來一只金蛤蟆。這就是那只金蛤蟆,這是它的頭、身子,俗話說癩蛤蟆想吃天鵝肉,它天鵝肉沒有吃成反而掉進我們青龍洞里來了。下面請大家抬頭往上看,當然不是看白天鵝,而是一條大白龍,這是龍頭、龍身,龍尾躲到里面去了,它當年被囚禁的時候脾氣非常的暴躁,所以鎮龍元帥用一把鎖把它鎖起來,以免它逃出我們青龍洞,下面我們去看一下老龜渡八仙。
這就是那只老龜,這是它的頭,大大的身子。它為什么遲遲不肯出發呢,就是因為它的背上只有七位仙人,為什么會少了一位呢?也許你們都聽說過,何仙娘是我們永州何仙觀的人,她非常地思念家鄉,所以回家探親去了,這里不知那位小姐會代替何仙姑一下,好讓這只神龜放心的東游過海。這邊是姜太公釣魚,俗話說姜太公釣魚——愿者上鉤,不知道他今天的收獲又如何呢?
看了姜太公釣魚,我們轉過身來看一下龍身。這條就是龍身,它也叫做龍身獻福,就是我在第一個景區所說到的大青龍隱蔽的后大半截身子,在他的身子下面有一副雙牌的山水縮影圖。這是五十年前的一幅縮影圖,所以只能看到梯田,不能看到高樓大廈。下面我們要去的是青龍洞最有福氣的地方——福星殿。這位紅光滿面的就是老福星,他見我們來了,笑得眉毛、眼睛、鼻子、嘴巴都擠到一塊去了,凡是經過這里的游客都會把他的福氣帶回家。這邊這個呢就是從十二生肖里頭跑出來的那頭野豬,這是他的耳朵、嘴巴,看,它的嘴長長的,的確是頭野豬。它偷吃了蔬菜基地的辣椒,所以跑到這里喝水來了,在這邊還有一只展翅高飛的雄鷹,這是它的頭,這是高飛的翅膀,它有兩個非常好聽的名字叫做鵬程萬里和大展鴻圖。借它好聽的名字也祝各位鵬程萬里,大展鴻圖。下面我們隨著這條流水,穿過陽光隧道,去看一下瀟水與湘江的匯合處平島。
這條就是瀟水,而這有落差的地方就是雙牌大壩,當然不是真正的雙牌大壩,真正的雙牌大壩可比這里壯觀多了。這里就是瀟水與湘江的匯合處平島,這里當然不是真正的平島,真正的平島在零陵。你們不妨抽空去走走。下面我們看看這條小湘江會把我們引到什么地方。
請大家一起抬頭往上看,這里有一條裂縫,把這座山分成了兩半,一半是前山,一半是后山,因此,它叫做一分為二,可是人們為了圖個吉利把它取了一個好聽的名字叫做和二為一,它的解釋來源是分久必和,和久必分,分分和和,和和分分。接下來,我們要到的是青龍洞的最后一個景區了。
黃山有迎客松,我們青龍洞這里就有一棵送客榕,據說它不是我們雙牌土生土長的,是從廣西引過來的。劉三姐曾在這棵樹上唱過山歌,所以她也跟了過來,這邊這位就是劉三姐。她旁邊的這位肯定就是阿牛哥了,這棵樹不僅歡迎你們的到來,也歡送各位的離去。下面我們來看一看青龍洞的最后一個景點青龍大擺尾。這就是龍尾,也叫做青龍大擺尾,我們青龍洞就是由龍頭、龍身、龍尾三部分組成的,看完了青龍大擺尾也是我該和大家說再見的時候了,借此機會,祝大家旅途愉快,一路順風。
湖南景點導游詞精品 篇4
朋友們,歡迎您來九天洞參觀游覽。九天洞因有九個天窗與洞頂地面相通而得名。1987年由溶洞探險勇士王海然發現,1988年正式對游人開放,被列為省級風景名勝區,同年,經國際溶洞組織專家考察論證,認為九天洞規模龐大,景觀獨特,還有一批溶洞群沒有開發,適合開展探險考察,因此正式接納九天洞為國際溶洞探險基地,九天洞從此進入國際溶洞世界,身價倍增。經考察,發現洞內有古樹化石和其它溶洞極少見的巖溶物質,不僅是難得的自然景觀,而且有極高的科研價值。目前已經探明可供游覽的面積有250公頃,號稱“亞洲第一大洞”。洞分上、中、下三層,下層距洞口400多米,常年溫度20-22攝氏度。洞內有5級螺旋式觀景臺,30多個大廳,有3條落差較大的陰河,12處瀑布,還有自生橋,千丘田等景觀,鐘乳石形態各異,千姿百態。
(迎客廳)我們所在的這個大廳,面積約有2500平方米,由天池、正廳、內廳組成,大廳平均高約30多米,正中距洞頂約100米。這邊有一個60平方米的橢圓形水池,洞頂常年有水滴入池中,叮當有韻。請大家順著我手指的方向看,廳中央有一根二、三米高的石柱,呈墨綠色,乍看如一棵松樹,斑斑駁駁,正面望去卻像一個穿蘭紫色衣服的半身人像,頭帶紗巾,好像是頷首歡迎各位大駕光臨。
(蓮花廳)這里叫蓮花廳。大家抬頭往上看,洞頂部懸吊著一個淡紅色的鐘乳石,像一朵含苞待放的大蓮花,花蕊中不斷滴下晶瑩的水珠,即便幾個月不下雨,也從不間斷;廳左有根高2米左右的鐘乳石像慈眉善眼的觀音菩薩,身后有幾十10米左右石筍護衛;廳東南半圓形的池子有半掩半露、內紅外黃的幾枚溶石,縷縷血絲,清晰可辨,據科學分析,是溶石中含有銅元素所致。
(九天寶殿)這個大廳位于九天洞上層。大廳的東面有一根形似古代編鐘的大鐘乳石,高約30米,圍徑5-6米,它的周圍長滿晶瑩透亮的乳白色小石柱,敲之嗡嗡作響。誰有興趣的話,不妨用手輕輕敲打一下這根石柱,它發出的聲音像不像古代編鐘?不過千萬不要用石頭重擊,這可是需要千萬年才能形成的歷史“文物”啊!大家再往這邊瞧,大廳右邊距這編鐘樂柱不遠的地方,有幾根巨大的石柱一字排開,其中一根高40多米,圍徑32米的叫擎天柱,是洞內已發現的最大石柱。它后面的那根也有30多米高,棱角分明,直指洞頂,稱為神童金鞭。大廳西南上方有一個垂直的天窗,一縷天光從洞頂瀉下,極似舞臺上從頭射下的追光燈,人們都叫它天窗寶光。如果你運氣好,在天然追光燈下照張翩翩起舞的像,那絕對是值得炫耀一輩子的藝術照。
(九天龍宮)這個大廳面積約700平方米,里面長滿了五彩繽紛的石幔帷帳,給人以豪華富麗之感,故叫龍宮。大廳北端有9根不到一米的石柱,像文臣武將一樣護衛著另一尊卓然而立的石像。龍宮左邊石柱上,由于含硫的礦石巖漿每年滲漬形成9道鱗紋,盤繞四周,柱頂由碳酸鈣溶液凝聚成龍頭狀,被稱為九龍蟠柱。西南有兩根長短不一的石柱,像巨人的中食指,擎舉起洞頂巨大的青石板,稱二指擎天,是洞內絕無僅有的景觀。
(天界人間)請大家注意,這條人工修鑿的石徑,長達180多米,因為地勢極其險要,故又叫華山一條道。環顧四周,景象萬千,數不清的石筍,石幔,形成如天子山一樣的地下峰林奇觀,讓人驚嘆不已。此時此刻,大家是不是有站在九天云層,俯瞰人間大千世界的感覺呢?
(地下森林)大家看,前方那一大片鐘乳石柱,有大有小,有粗有細,有的如叢叢灌木,有的如參天大樹,疏密相間,參差不一,有人大膽設想,說那就是一片原始森林!不過,這是地下森林,比陸地上史前世紀遺下來的植物活化石珙桐、水杉、銀杏還要古老數萬年。
上世紀八十年代初,一批外國溶洞探險專家對這片地下生態“植被”予以高度評價:如此分布合理,造型奇特,令人震撼的“地下森林”,世界溶洞絕無僅有。
(百寶湖)這是巖溶形成的一個地下湖,東西長65米,南北寬24米,深1-4米。湖水清澈見底,兩邊的鐘乳石倒映湖中,千姿百態。湖畔石壁旁那兩根3人合抱、高20多米的石柱,外圓內空,輕輕敲打,鏘然有聲,如要請古琴演奏家精心調制一番,就可以舉行湖上音樂會了。環湖兩岸,有一叢叢的“銀菇”和石花,如同天然盆景。百寶湖中還有一種叫“吸毛水球”的東西,為國內外溶洞所罕見。
(九天銀河)朋友們,呈現在我們面前的景觀,像不像一道瀑布?其實它是碳酸鹽巖溶石漿形成的一道寬40米,高10米,銀白色石瀑。雨季,洞口水滴不斷,瀉珠濺玉;旱季則銀光耀目,令人暈眩,所以叫九天銀河。
(天界古戰場)這是一個面積約3500平方米的緩坡大廳,廳里有數百尊鐘乳石,高高低低,橫七豎八,如同西安出土的秦始皇兵馬俑。諸位:看到這一派揮戈擊劍,搏斗拼殺的戰爭場面,你是不是聽到了那劍戟碰撞聲和士兵們的吶喊聲?
(玉宮)這個800多平方米的大廳,珍藏了數千計的石筍、石柱,因為這些鐘乳石通體玲瓏剔透,形態各異,傳說是龍女、龍妃游樂的地方,故稱為玉宮。你看這根鐘乳石高30多米,直徑只有15厘米,像一個身著盛裝的白雪公主,纖纖玉體,婀娜多姿。
(水晶宮)這是九天洞里的又一處絕景,洞里遍布含有磷礦的方解石,在光照下瑩光閃爍,耀人眼目。許多石筍、石竹、石幔、石花都呈雪白色,我們稱它為“比薩斜塔”。塔下有池塘,水平如鏡,中間墨綠色的石荷葉和綻開的石荷花交相映襯,讓人想起“蓮葉水上碧,荷花鏡里香”的詩句來。
(玄女宮)這是洞里最大的一塊千丘田,面積有5000多平方米,叫九天玄宮。你看,在這根30多米高的玉石帷幔后面,九天玄女頭戴鳳冠,懷抱嬰兒,儀態端莊,慈眉善眼環顧眾生。背后是一片銀白色石幔,中間有一根非常纖細的石柱高約10米,一手可握,叫鎮洞玉針。玄女下面靠左,在一對半橢圓形的石盆里裝著粉紅色的鐘乳卵石,是供奉給玄女的仙桃壽果。石盆前面有石瀑,像懸掛著的梳妝鏡,為玄女沐浴梳妝的地方。玄女宮融山、水、井、泉、石、瀑為一體,被中科院溶洞室主任張壽越教授譽為“滴石鑄玄女,暗河鏤九天”的天然畫廊。
(秦皇宮)這里是一個地下水池,中間有一方直徑10米左右的石臺,矗立一座40多米高的鐘乳石,它像一個老壽星,泰然自若端坐在那里,旁邊簇擁著大小不一的鐘乳石,像一群饞嘴的猴子,望著老壽星。對面石幔帷帳下,根根金線懸吊著的大小酒葫蘆,令這些石猴垂涎欲滴,讓人感到滑稽可笑。
朋友們,置身于這美侖美奐的地下迷宮里,大家可能要問:這溶洞景觀是怎樣形成的呢?
據專家們研究,溶洞的形成是水的化學作用和機械作用,石灰巖層理、節理和斷層發育,便于水的浸入。在漫長的地質年代里,當含有二氧化碳氣體的水(碳酸)浸入碳巖進行溶解后,碳酸鈣隨水流失而流下空洞。經若干萬年的不斷溶解逐漸擴大成洞穴。石灰巖層理平緩,節理眾多,把巖石裂成網狀。因此,沿層面產生的溶洞大而平;沿節理產生的溶洞縱橫交錯,巷道曲折。洞內眾多的石筍、石柱、石鐘乳,是由于重碳酸鈣的地下水自洞頂裂縫滲出時,二氧化碳溢出,水分蒸發,重碳酸鈣沉淀下來,附著石縫處而逐漸形成的。開始在洞頂出現一個小突起,以后加大逐漸向下延伸,久而久之形成了鐘狀或乳狀的石鐘乳,未能在洞頂沉淀成石鐘乳而落于地面的重碳酸鈣液就在地面沉淀積累,逐漸向上形成石筍。當石鐘乳與對應位置的石筍相接時就變成了首尾相連的石柱。石鐘乳或石筍內若存有空洞,或石灰巖被地下溶蝕成巧合的空洞時,就成為敲之有聲,彈之成音的石鼓或石琴(如我們在洞里看到的“編鐘”)。被地下水淹沒的溶洞便了洞里的地下河。
湖南景點導游詞精品 篇5
朋友們,現在我們已經到了寶峰湖廣場。
寶峰湖是自然與人工共同創作完成的風景藝術絕作。上世紀七十年代,當地村民筑壩發電,無意間造就了一個風景秀麗的湖泊,因湖背依寶峰山,故此得名。八十年代中期,寶峰湖作為自然公園推向旅游市場;九十年代,該公園由馬來西亞保利實業發展有限公司租賃經營,開創了張家界市旅游資源商業化管理模式的先例。公園由寶峰湖和鷹窩寨兩大塊組成,包括動態水景區、水上游樂區、民俗風情園、動物神趣區、保利度假村、保利娛樂中心和奇異登山線等七大項目。尤以寶峰湖、寶峰飛瀑、鷹窩寨、一線天四大景觀最為叫絕,被稱為武陵源“四絕”。
“寶峰飛瀑”看,一進大門,飛流直下的瀑布就占據了我們的視野,可謂先聲奪人。1998年金秋時節,香港特首董建華在北京向國務院述職后,攜夫人董趙洪娉考察張家界,并興致勃勃的游覽了寶峰湖,倆口子就坐在這個位置合影留念,留下了對寶峰湖的一片深情......
(山月亭)寶峰湖云梯,依絕壁而建,堪稱武陵源最為驚險棧道。1998年5月,著名國畫大師關山月先生不顧八十八歲高齡,一步步登上云梯,不禁為寶峰湖的山光水色所陶醉。在云梯半山亭小憩時,陪同游覽的著名畫家鐘增亞見小亭無名,遂提議取名“山月亭”,立即得到同行者的贊同。遺憾的是,關山月先生已經不幸辭世,但山月亭卻永遠記住了這位偉大的人民藝術家......
(寶峰湖)云梯直上最高層,忽見粼粼碧水深。果然高峽出平湖,人間瑤池此處尋。寶峰湖水深72米,湖長約2華里,水闊處達150余米,狹窄處公10余米,蓄水量為400多萬立方米。您腳下的這座水壩壩址,在我國水壩選址筑湖史上,堪稱奇跡:壩高80米,最寬處12米,最窄處僅3米。這座風光秀麗的山湖始建于1974年,1979年建成,主要用于山區小水電和農田灌溉。利用它做旅游風景資源,則是從1984年才開始的。隨著武陵源區旅游事業的蓬勃發展,這座美麗的山湖越來越為中外游客所鐘愛。
湖水四周,奇峰環抱,佳木蔥籠,疊翠堆綠的小島,像顆顆綠色的寶珠,給山湖更添了幾分神秀姿韻。有人寫詩贊道:“一鑒深藏鎖翠微,移來三峽四周圍。游船馳入青山里,驚起鴛鴦對對飛。”這是對寶峰湖風光生動的寫照。
(神女照鏡)寶峰湖,既具有山水輝映動靜互襯的整體形象美,又因湖中多奇峰怪石,且具有景物的個體姿態美。那座獨立湖邊,默默佇立的湖中石峰,叫做“神女照鏡”,您看她亭亭玉立,身姿窈窕,正低頭陶醉在湖水中自己美好的倩影。如果您看得仔細,便會發現,這位神女的“頭”上戴有一頂人間罕見的寶冠,這頂寶冠上,“金釵玉簪”參差抖散,枝繁葉茂,這頂寶冠其實是一叢杜鵑花,人們真不敢相信,在這樣光禿禿的石峰上,周圍連一棵草也看不到,而單單長有一叢杜鵑。每當春天到來,這石峰上的杜鵑花開,便會招來千百只蝴蝶圍著這叢杜鵑花翩翩起飛,而這峰、花、蝶的影子又一同落進如鏡的湖中,形成迷人的奇觀。
(鱷魚巖)這座橫伸于水面的石頭叫做“鱷魚巖”,據傳它是觀音娘娘專門派來保護“神女”的,如果有人對神女起歹心,或者想盜走神女頭上的“寶冠”,就定會被這條正張開大嘴的鱷魚吃掉。鱷魚巖對面是神游峰,此峰出湖面高約百米,如鋼刀直插云霄,給人以奇雄險峻的凌厲感和超凡拔俗的清高感,此峰只可神游,無法攀援。
(金龜出水)大家看這只“金龜”,靜臥湖中心,當游船徐徐駛近,激起湖漣漪時,金龜便頓然活了起來,似向您翩翩游來。它在歡迎遠方的客人到寶峰湖作客哩!
(湖中對歌)請大家注意聽,這是土家阿哥阿妹在對歌。土家人能歌善舞,凡土家寨必是山歌之鄉。土民上山勞動、打獵、趕集或紅白喜事,都要對山歌。特別是一些男女青年談戀愛,不請紅娘大媒,就以情歌牽線。通過對歌,試探對方的文化、口才、人品及表達各自的心思。山歌是詩的藝術,又是音樂韻律藝術,結構上講究“比”、“興”,要押韻;一般是對唱,也有即興而唱的,如:
砍柴莫砍桐子柴,桐子打油劃得來。
燈盞掛在板壁上,郎磨沙刀姐做鞋。
(鸕鶿捕魚)大家看,那是鸕鶿在捕魚。從前,武陵源人以打獵捕魚為生。漁夫養一、二只鸕鶿,就等于開了半坡荒地。鸕鶿是魚的天敵。鸕鶿見魚就拼命追殺,是小魚,就一口吞了,可惜漁夫在它們的脖子上扎了個小圈兒,魚兒咽不下,卡在喉管里,只好上船吐出來;若遇到大魚,就先啄眼睛,讓它失去反抗力,再勾住腮殼,把它拖出水面。
訓練有素的鸕鶿對主人十分盡忠。有一次,那兩只鸕鶿突然失蹤了,漁夫四處尋找不見蹤影。這樣過了三天,漁夫都絕望了。第四天早晨,漁夫又傷心地來到湖邊呼喚著他的鸕鶿,他仿佛聽到一聲鸕鶿的回音,急忙跑到沙灘邊,一幕悲壯的情景把他驚呆了:只見一條3米多長的大魚渾身鱗傷,死在岸邊;兩只鸕鶿羽毛被拔得七零八落,遍身傷痕,奄奄一息倒在大魚兩側。漁夫明白了:原來兩只鸕鶿與大魚搏斗了三天三夜!
漁夫哭了,把受傷的鸕鶿抱回家精心治療。那條大魚呢,大家猜有多重?
(躲官埡)這兒叫“躲官埡”。緊夾這埡的南北兩座山峰,南面的叫做“躲官寨”,北面的叫做“貶官寨”。據當地人流傳,在明崇禎年間,有一位姓張的朝中大臣,對昏庸腐朽的崇禎皇帝失去了信心,對你爭我奪,相互傾軋的皇親國戚、文武官員的丑惡行徑深惡痛絕。借一次來永定任巡撫的機會,來到武陵源。他見此地風光奇秀,民風淳樸,聯想到朝廷腐朽,官場惡濁,遂起隱居避世之心,當即解散隨行人員,不愿回歸。同行官兵中有人回到京城,稟告皇上,皇帝大怒,派一位官人前來捉拿回京定罪。一位采藥老人,連夜把張隱士藏在這座山峰的洞穴中。每隔一段時間,就為張隱士送米送菜。那位前來捉拿的官人,四處打聽,杳無音訊,只好空手回京交差。皇帝聞奏大怒,將他削職,賜金返鄉。誰知這位官人,自覺無顏返鄉,也動隱居之心,來到此地,又為那位采藥人知道,便把他送到張隱士對面峰上的洞穴中隱居。從此,當地人就把這兩座山峰叫做“躲官寨”和“貶官寨”。據當地人說,曾有人在“貶官寨”的石壁上發現用柴炭寫的幾句偈語:“躲官貶官,一身清閑;天地悠悠,自自然然。”
(鷹窩寨)武陵源本來是一塊人間樂土,到了清末民國時期,天下大亂,一些農民逼良為匪;山外一些土匪為避官府清剿,紛紛隱匿到武陵源孤峰深嶺之中,占山為王。關于匪患,是一個客觀存在的社會問題,那些年月,中國無處不匪。美國的西部土匪史,現在成了聞名世界的旅游資源。
算起來,武陵源境內共筑了大小二十余座寨子,最有名的有黃石寨、腰子寨、鷹窩寨、烏龍寨、羊寨、青巖寨、粟谷寨、扁桶寨、保月寨、楊家寨等。
鷹窩寨海拔680.9米,最高峰720米,垂直高度300余米。上寨下寨,就這一條獨路,百分之百的天險。這就是鷹窩寨,建于時代初,早年香火很旺,據說應驗如神。大家看,這里四面絕壁如城,只有一條狹縫可借出入,民間取名鷹窩,正是極好的寫照。清末民國時這里被土匪盤踞,于是成了官府與土匪之間爭奪這座天險雄關的戰場,當地百姓深受官匪禍害之苦,便編了不少打油詩。其中有一首:
連年匪害實堪悲,大小人兒總受欺。
五日未燒灶膛火,十家常有九家啼。
更有一般愁目處,地無青草樹無皮。
斗米好買八歲兒,典妻難換三升米。
(一線天)剛才大家領略了鷹窩寨天險的風采,現在,我們已置身“一線天”。“一線天”全長200余米,峽高約100米,平均寬度不到4米,如此幽深狹窄的峽谷,實在罕見。此時此刻,當您聽到這峽谷之中叮咚流淌的山泉,看到石壁上點綴的綠樹、山花、小草,那該是多么恬適愉悅的情感啊。古人認為登高望遠可以使人心胸開闊,入峽尋幽則可以使人寧靜沉思。所以,清代大學問家魏源認為 旅游除游山之外,還要注意游峽谷。他說:“世人游山不旅谷,何異升堂遺奧曲。奧曲全在兩山間,登高一覽何由足。”
(聽瀑樓)朋友們,寶峰湖游結束了,大家一路辛苦了。現在,我提議到“聽瀑樓”歇歇腳,洗洗汗,聽聽音樂,養好精神再趕路。你們看這民族式建筑,背依砂巖石峰,面朝寶峰飛瀑,登斯樓也,品土家之香茶,聽瀑布之濤聲,此情此景,怎不令人感嘆人與自然傾心交談的空靈境界?
湖南景點導游詞精品 篇6
朋友們!現在我們開始游覽沈從文故居。
沈從文故居是鳳凰古城旅游景區中人文景觀的最耀眼點,她因大文豪沈從文而聞名于世。近年來,一直受中外游客和知名人士的青睞和仰慕,參觀沈從文故居的四方游客逐年增多。
沈從文故居是已有百余年歷史,是清朝晚期建筑,分為前后兩進,中間一個小天井,左右配以古色古香的廂房,給人一種精巧秀麗的感覺。那飛檐矗立的屋架和灰色牢實的墻體結結實實的融為一體,顯得如此協調,那蒼老陳舊的板壁和剝蝕脫落的門窗,顯示房屋的陳舊與古老。據傳,當年沈從文的祖父辭官回歸故里,在中營街的中段買下了這塊地皮,修建了這座四合院式的樓房。從沈從文的祖父到沈從文這一代,前后經歷了三代,風雨滄桑幾十年,也曾顯赫一時。時過境遷,昔日的輝煌與榮耀,已成過眼煙云。如今已是人去樓空。思慕故人,不禁令人凄然淚下。但可喜的是,這原屬故主的古老樓房,建成了沈從來生平事跡的展覽室。每天到沈從文故居游覽觀光的人絡繹不絕,游人如織,無形中給人一種莫大的鼓舞和欣慰。
沈從文故故居陳列室:一張張清晰珍貴的圖片,記錄了沈從文步入塵世后所走過的艱難歷程,那一行行流暢深沉的文字,忠實地記錄了作家成長的過程。檀木方桌,藤編靠椅、古老的木質結構架子床,都是沈老當年使用過的實物。目睹這些實物,眼前似乎出現了沈老和藹可親的音容笑貌,仿佛又在聆聽沈老的教誨:“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認識人。”文若其人,這位偉大的文學巨匠,不僅用心血給人們奉獻了900余萬字寶貴文化遺產,而且他的憨厚純正,昭示自我,一生勤奮勞作,孜孜不倦追求的高尚品德和情操,永遠是人們學習的楷模。
沈從文故故居著作室:沈從文的精品著作一本本閃耀著知識的光輝和魅力,把文化種子撒播在每個人的心田,開花結果,打造和構架中華民族二十一世紀光輝美好的文化春天。沈從文故居這座堅固牢實、歷經滄桑風雨的百年老屋,是一座蘊含深厚永遠掘取不盡的文化知識殿堂;她是沈從文用心血凝結的永不坍塌的文化豐碑;她是古城鳳凰一抹永不褪色的風景。
朋友們,沈從文故居旅游到此結束!我們繼續前往下一個景點參觀。
湖南景點導游詞精品 篇7
大家好!歡迎來到湖南郴州東江湖風景區旅游!
(唱)“清清的東江水,日夜向南流。翻過高山,流過田疇......”
這首歌曲想必大家都非常熟悉吧?這是郴州籍著名作曲家王佑貴作曲、湖南籍著名歌手張也演唱的《多情東江水》。這首歌旋律優美,內容清新,演唱甜潤。聽了真可謂是繞梁三日,不絕于耳!
東江湖位于湖南省郴州市東部資興市境內,距郴州市區約40千米,是一處集山、水、島、洞、漂流和水上娛樂于一體的山水觀光度假旅游風景區。1991年,東江湖被確定為湖南省重點風景名勝區和旅游度假區,1996年被評為湖南省最佳旅游度假目的地,1998年被國家旅游局列為全國“清山秀水游”重點景區。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孔子曾經說過:“仁者樂山,智者樂水。”東江湖正是有山有水,交相輝映,再加上近年開發建設的大量水上游樂項目,能夠充分滿足不同旅游者的需求,相信今天各位朋友也一定能夠“乘興而來,盡興而去”的!
整個東江湖風景區面積達200平方千米,由小東江、龍景、兜率島、擁翠峽、黃草、東京寨、白廊和坪石水上體育活動區等八個景區組成。
東江屬耒水的上游,因修建東江水電站面蓄水形成了東江湖。由于耒水實施梯級開發,在這里又修了一個小水電站,從這里向上到東江大壩,就是12千米長的小東江。如果是在4月到11月之間的清晨或黃昏來看小東江,只見江面上云蒸霞蔚,如同一條潔白的玉帶輕柔地縈繞在青山綠水之間,令人油然而生置身仙境的感覺,這就是小東江最有名的景觀——“霧漫小東江”。到了旭日東升或月上中天時,萬丈光芒傾瀉而下,小東江波光粼粼,又像一位被撩開面紗的窈窕淑女,顧盼生姿,風情萬種。如此美麗的景色,吸引了無數攝影家慕名趕來,其中一些作品還頻頻在全國大賽中獲獎。
說到這里,可能有的朋友會問:為什么小東江會形成如此美麗的景色呢?其實“霧漫小東江”的成因與我國著名的“吉林霧凇”有異曲同工之妙,都是由于江水的溫差而造成約。小東江的水是從上游東江大壩100多米深的湖底流出來的,水溫常年保持在8-10攝氏度,而下游的水溫卻在20攝氏度左右。于是,小東江的湖水早晨上熱下冷、傍晚上冷下熱,便在湖面上形成一層水霧,再加上兩岸植被繁茂,空氣潮濕,因而常常在水面上形成云霧。
大家請注意看山巖上,有一道瀑布從天而降,這是猴古山瀑布。猴古山瀑布高39米,終年不停。夏秋季節水流湍急,瀑布砸在山巖上,化作萬千玉珠跌落湖中,再加上旁邊礦山壁上掛滿瀑簾,有如銀絲翻滾,令人賞心悅目;冬春季節水流減小,瀑布便分成幾縷從山頂緩緩飄落,分外妖嬈。難怪有人賦詩贊嘆道:“猴古山崖景清幽,碧水懸岸萬古留。疑似龍池噴瑞雪,如同天際掛飛流。”
好了,現在已經到了東江大壩的觀景臺。大家請看,矗立在大家面前的就是我國自行設計建造的第一座雙曲薄殼拱壩一一東江大壩。東江大壩高157米,底厚35米,頂厚7米,壩頂中心弧長438米。大壩結構新穎、造型美觀、氣勢雄偉,在國際同類型壩中排名第二,在亞洲高居榜首。東江大壩屬國家“七五”期間重點工程,總投資10.8億元,1978年破土動工,1986年關閘蓄水,1987年第一臺機組發電,1990年四臺機組全部投產發電,前后歷時20xx年。東江水電站的總裝機容量為50萬千瓦,年發電量13.2億千瓦,是華中電網最理想的調峰補償電站,也是全國目前調節功能最好的水電站。它的第一臺機組發電才250天,其經濟效益就已經相當于電站的全部投資。
“斬斷東江水,高峽出平湖。”東江大壩還有一個景觀令人叫絕。每到開閘泄洪的時候,上游庫水在高壓下順著兩條滑雪式溢洪道頃刻間奔馳而出,然后騰空飛躍,化作雨霧,在陽光照射下迸發出五色霞光,猶如玉龍吐珠,氣勢磅礴,蔚為壯觀。任何人站在谷底抬頭仰望,不由得都會吟誦起詩仙李白那兩句膾炙人口的名句:“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現在請大家前往東江碼頭,東江碼頭是東江湖水上交通的主要出人口,也是湖南省一流的旅游碼頭。東江水的水質上乘,湖水清澈明凈,各項指標與國家一級飲用水標準相差無幾,是郴州市和資興市的主要飲用水源.
展現在大家面前的就是東江湖了。看到這寬闊的水面、碧綠的群山、湛藍的天空,各位是否有一種心馳神往、魂游天外的感覺呢?美麗的東江湖陶醉了無數到此旅游的人。著名經濟學家厲以寧教授游覽后,欣然賦七律一首:“湖中倒影覽群山,細雨憑添碧水寒。小島輕舟迎客至,老枝新葉報春還。壩前猶憶漓江秀,峰轉頓知天地寬。仙境原來非夢幻,隨風飄落在人間。”
著名湘籍歌唱家宋祖英也曾用她那甜美的歌喉將《東江之歌》唱遍神州萬里。著名作曲家徐沛東看到東江湖的景色后;觸景生情,一氣呵成地創作出了郴州人家喻戶曉的《來吧,朋友!》:(唱)“這里的風柔柔,這里的云悠悠;這里的山峻峭,這里的水含羞;這里的酒綿綿,這里的人風流。來吧!來吧!到郴州……”
東江湖是我國中南地區較大的人工湖泊,湖岸線長達738千米,湖面的總面積為160平方千米,最寬處達4千米,最深處130米,蓄水量為81.2億立方米,俗有湘南洞庭”之稱。修建東江水電站,湖泊淹沒了11個鄉鎮、67個村的耕地7.2萬畝、山林13.7萬畝,共計有5.7萬人移民。資興人民為國家建設作出了巨大貢獻!
在資興工作過的作家魏東明曾經寫過一首描寫郴州林海的詩“曲曲彎彎水,重重疊疊山;無窮無盡樹,不冷不熱天;樹是搖錢樹,山是聚寶盆。”其實這首詩也是東江湖的真實寫照。東江湖周圍植被繁茂,一片青山綠水,是保健療養、修身養性的好去處,也難怪每年都有數以萬計的游客專程到東江湖來了!
東江湖具有發電、防洪、航運、供水、養殖、旅游等多種功能。從旅游角度來看,這里的風景可以概括為“雄、奇秀、幽、曠”五個字。湖雖人造,景則天成。沿湖四周,山、林、壩、瀑、島、廟、洞、石等比比皆是,形成了山水交錯、異彩紛呈的旖旎景象。漫游東江湖,真可謂是“船在湖中行,人在畫里游。”。不僅如此,東江湖也是人文風景薈萃之地,早在遠古時期,炎帝南巡就曾到過東江,漢朝伏波將軍馬援等龍代名將也都在這里留下了不朽的傳奇。土地革命時期、毛澤東、朱德、陳毅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也曾經在這里打過游擊。
大家請看,在煙波浩淼的湖面上,還星羅棋布地點綴著一些青翠的小島。東江湖里共有大小島嶼30多個,其中最大的就是前面的兜率島。
兜率島蹲踞于湖中心,面積為5.7平方千米,是湖南第一大島,也是江南地區最大的內陸島。“兜率”是道家用語,意思是“知足、妙足”。正所謂“知足者常樂”,待會兒看了兜率島上的美妙景色,相信大家都會永遠快樂的!
據說在很久以前,東江里有一條惡龍,經常興風作浪,搞得民不聊生。天上住在兜率宮里的太上老君知道后,掐指一算,原來這是自己當年在孫悟空大鬧天宮時丟失的一條龍頭拐杖。于是他把煉丹爐前的石獅子招來投下凡間,壓在孽龍身上,從此就成了兜率島。
傳說歸傳說,不過兜率島確實具有靈氣。大家請看,這里有東、南、西三面湖水匯聚,成為東江湖上最寬的一段湖面,正應了古話所說的“三江歸一”。正因為如此,早在1000余年前就有人進洞游歷,清朝乾隆五十一年即公元1786年還有人在上面修建了寺廟,可惜后來被毀。過去修建水庫之前這里叫做“兜率靈巖”,是古時“資興八景”之首,還曾被宋朝謝巖列人《天下名山記》中,被稱贊為“天下洞相似,此洞獨不同。”在東江水庫蓄水以后,兜率靈巖成為一個湖中島,集山、水、洞、島、廟于一體,洞外碧水藍天,洞內怪石嶙峋,風景確實與眾不同!
現在來到的是兜率島上的洞口大廳。島上為什么會有一個大洞呢?原來這里與郴州市另一處著名景觀萬華巖一樣,也是由于流水長期侵蝕石灰巖而形成的。這個溶洞總長6千米,總面積達3.4萬平方米,而且洞中有洞、洞洞相連。洞口的這個大廳高約35米,能同時容納數百人聚會。在這里有—個非常醒目的地方,就是這根漂亮的石筍。據說這是當年孫悟空留下的如意金箍棒,也就是定海神針。
通過大廳向前走,來到了第二個景點——迎賓堂。在這里,有一只孔雀正展開它漂亮的尾羽來歡迎大家。請大家回頭再看,有一位老太太背著小孫子正在急匆匆地趕路,原來他們是要趕著去看對面的鯉魚跳龍門吶!
現在大家已經置身于百花園中了,不過這里的花可不是普通的花,而是海底世界的珊瑚花。透過花叢,大家還可以看見太上老君正和八仙里的張果老在喝酒賞花。
這里是兜率靈巖中最狹窄的地方,只有30—40厘鄉寬大家只能扭腰收腹地過去了,所以人們給它取了個有趣的名字:“先生側身過,女士扭腰行。
這里是太上老君的臥室。請看這兩邊,是不是像用一顆顆珠圓玉潤的珍珠編成的簾幕,這種垂吊的石簾在地質性學上叫做“石幔”。據美國洞穴專家評價說,他們在世界上看到過很多石幔,但最漂亮、最壯觀的石簾非這幅莫屬。能夠用得上這樣的簾子可不是凡人,大家看,喝醉酒的太上老君正在里面酣睡著吶!
現在來到的地方有一個凄婉的名字——離恨堂。請看,那邊有一位婦人,懷抱孩子,翹首張望。她在看什么呢?來她的丈夫到東江湖里打魚,不慎淹死了。可憐的妻子仍然在癡癡地等待,最終化成了這一座望夫石。哎!可憐天下有情人呀!
經過了悲悲戚戚的離恨堂,還是來看一些讓人高興的東西吧。這里有一個馬戲團正在表演,有憨態可掬的大熊貓有聰明伶俐的海豹,有模樣恐怖的眼鏡蛇,還有活潑可愛的哈巴狗……據說在這家馬戲團里一共有72種動物表演。
現在大家到的地方是洞內最大的一個大廳。這個大廳高40多米,寬70米,在全世界都非常罕見。前面燈光映襯下有一根高大的石柱。據說湖南張家界的黃龍洞里有一根高29米的石柱,號稱世界之最,而我們這根石柱高36米,才是真正的世界之最吶!
接下來要進人的地方是會仙堂,顧名思義,這里也就是與仙人相會的地方。首先大家看到的是長生不老仙,這位老仙人可有1120xx歲了吶!科學測算,上面的水每滴120xx年,下面的石筍就長1厘米,根據這個原理就可推算出這位老人的年齡。
請大家看左邊,這邊原來有個村莊叫做秀流村,是因為東江在蓄水前的名稱——秀流而得名的。村莊不大,但名氣不小,20世紀30年代與冰心齊名的我國現代四大女作家之一的才女白薇就出生在這里。在右邊有一座小島,叫做珍珠島(中國書畫函授大學郴州分院就位于島上。之所以選址在這里,可能也是為了能夠多汲取一些東江的靈氣,好創造出更優秀的書畫作品吧!
現在大家行進的水域叫做擁翠峽。擁翠峽全長20千米,是東江湖最具代表性的山水自然景觀。整個峽谷山挾水轉,水貫山行,一路上有許多懸流飛瀑和奇峰怪石,尤其是湖水如鏡,群山倒影映人水中,一片翠綠。大家看著這滿山蒼翠,遍江擁碧,是不是有人在畫中之感呢?清朝康熙年間,一位資興縣令即興賦詩一首《滁口道中口占》,生動地描繪了這里的景致:“嫩綠新鶯剪剪呼,高峰長澗入云弧。不知驛路行多少,錯認全身在畫圖。”眼前展現的是東江湖上有名的金牛島。整個島有頭有角,酷似一頭金牛。自古以來,資興人民勤勞智慧,就像這金牛一樣勞作不息,終于迎來了今天這殷實富裕的好日子!
湖南景點導游詞精品 篇8
(松子崗)這里就是袁家界。前方那片臺地叫松子崗,傳說當年向王天子建天子國,最初的城址就在這里。后來才選在水繞四門,于是這里就成了向王天子的第二故都。
(迷魂臺)“迷魂臺”是取這里的風光奇絕,令人意亂神迷馳魂奪魄之意。站在石臺上遠望,黃石寨和腰子寨連成了一幅半弧形的山水畫;金鞭溪和沙刀溝若隱若現;腳下山谷中,成團成簇的巖峰間,云繚霧繞,有時彌漫成壯闊的江流,現出“江上數峰青”的奇異圖畫。這時,就自然而然想起古人的句子:“日幕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愁的是魂靈迷失在這片奇山異水之間,找不到歸途了。
(天下第一橋)那就是“天下第一橋”。你們看,兩座山峰被一條長廊連在一起,形成天然橋洞,平時吞云吐霧,氣勢壯觀雄奇。橋面寬約兩米,長20余米,絕對高度357米。橋上蒼松挺拔,橋邊古藤垂掛,橋下深不可測。走在橋上,只見霧氣蒸騰,松濤呼嘯,石橋好像也顫顫悠悠,晃晃搖搖似的,令人驚心動魄。這里是張家界風景一絕,是大自然的一個奇跡。
(后花園)黃石寨有個前花園,這里有個后花園,傳說都是向王天子圍獵休閑的場所。這座園門,呈渾圓雙拱,就像古時候的那種滿月型園門了。加之數十座石峰,小巧精致,點綴于叢林之中;百鳥歌唱,溪澗淙淙,跟古時候大戶人家的后花園韻味兒差不多。古裝戲里,好多都是寫千金小姐與落魄書生在后花園幽會,私訂終身的故事。不知我們中間有沒有落魄書生,不妨報名去后花園碰碰運氣?
(百鳥樂園)大家往前方看,那條溪就是沙刀溝,其中有個“百鳥樂園”的景點,每到冬天,外面冰天雪地,寒氣襲人,這里卻水草蔥蘢,鳥語花草,四處的鳥兒都來這里會集,直到來年立春之后才陸續散云。這一期間,就成了鳥族交流狂歡的盛大節日。據說它們還定期不定期舉辦“服裝節”、“模特表演”和各種唱腔、流派的“歌手大獎賽”呢。冬游張家界,建議各位去“百鳥樂園”與百鳥同樂!
(將軍巖)看,那就是將軍巖!民間傳說是向王天子的化身。你看他身披金甲,肚腹微突,背手而立,那神采,那風韻,儼然一位指揮千軍萬馬的將軍。已故著名作家莫應豐寫詩贊道:“寂寞深山萬古幽,天工造化藝人羞,山中天子隨云去,石上將軍伴歲留。”滄桑無語,風貌無邊,長留天地間的是將軍風采!
(屈子行吟)在武陵源民間流傳的歷史人物中,除了赤松子、秦始皇、張良、向王天子等,還有一個屈原。一腔愛國熱血的屈原受奸臣打擊,先后被放逐漢北、江南。屈原流放江南期間,據說曾到過澧水,這在他的詩作中多次得到體現。如“捐余袂兮江中,遺余佩兮澧浦”。說來奇怪,屈原的形象居然在天子山被發現。你們看,那座30多米高的石峰,峨冠博帶,清瘦如人狀,長長青衫在風中抖動,他反背雙手,踱步遠方,似行吟澤畔,似引吭悲歌,好一幅憂國憂民的儀態。這就是天子山著名景點--屈子行吟。
(空中田園)大家看,這塊三面臨淵、奇峰環抱、凌空托起的空出臺地,上有數十畝稻田,故名空中田園,幾戶土家人在這里收獲春夏秋冬,仿如世外桃源。
(神兵聚會)從仙人橋去老屋場,但見深谷里密密麻麻羅列上百座石峰,活像一群威武雄壯的將士列隊聽令,相傳這就是向王天子的神兵在聚會。神話雖不可靠,但石峰如此集中壯觀,在武陵源也屬罕見。我想引用一位美術大師的話:“豈有此理,莫名奇妙,說也不信,到此方知。”不看神兵聚會,怎知石峰成林。
(茶盤塌)因臨崖憑空托出一平臺,狀如茶盤而得名。這一帶的著名景點有大觀臺、一步難行、仙人橋、情人幽會等。
(大觀臺)這就是大觀臺。極目遠眺,千百座奇峰盡收眼底。一位詩人說,武陵源的砂巖峰林是一步一觀景,千步千造型,一山有四季,十步不同天。專家測算出武陵源石峰有3103座。一如一位高超的雕塑大師,模擬宇宙萬物,無不形狀逼真,維妙維肖,栩栩如生,呼之欲動。有的如海螺出水,有的如金龜銜日,有的如蓮花盛開,有的如天橋橫空,有的如長槍刺天,有的如寶塔聳立,有的如老人采藥,有的如玉女梳妝,有的如將軍出征,有的如戰馬長嘯,有的如情人幽會,有的如夫妻相擁,有的如仙女散花,有的如村姑守望.....有的孤峰獨秀,有的直插云霄,有的婷婷玉立,有的威武勇猛,有的小巧玲瓏,有的大氣磅礴。進入武陵源,但見一片峰的森林,峰的世界,峰的海洋。挺拔、奇秀、集中、原始、粗獷、古野。這就是武陵源。一位藝術大師說:武陵源的山峰,改寫了山的概念。大攝影家陳勃說:“三山五岳堪比美,華夏風光每一流。”王繼杰先生說:“武陵源上三日游,勝讀千篇李杜詩。”許世杰先生說:“秀幽險峻稱奇絕,五岳黃山拜下風。”李成瑞先生為此大抱不平:“神州勝景誰為最?須請霞公重評勘。”可惜徐霞客無緣到大觀臺來,也不可能為武陵源作甚評價了。
湖南天子山導游詞五篇(三)
天子山景區,亦為省級自然保護區。位于武陵源風景名勝區西北部,總面積5400余公頃。原名青巖山。明初,土家族首領向大坤在此揭竿聚義,自號向王天子,部分景點命名與此傳說有關。1983年7月15日,桑植縣人民政府發文更名為天子山。
該景區交通暢達。自天子山上賀龍公園始,有公路經天子山鎮、中湖鄉、永定區教字埡鎮直達張家界市城區,全程58公里;沿此條經張家界市區可達武陵源區人民政府駐地、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里程分別為114.8公里、89公里。山頂公路與楊家寨景區、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袁家界小景區相通,全程20公里。從天子山農場往左經丁香溶有簡易公路可去老屋場小景區。旅游旺季,有班車從賀龍公園開往桑植縣城。此外,建有步行游道16代公里。
境內中部高,四周低,海拔800米以上為發育不成熟的石灰巖層,800米以下屬厚度很大的石英砂巖層。最高峰天子峰,面北而峙,海拔1260米。立峰憑眺,見臺地錯列,石峰嶙峋,,云霧繚繞,峰、峽、瀑、林遍布千山萬壑。山頂、山腰臺地突兀凌空,多達60余處,交錯伸延,是天然觀景臺。現已開發石家檐、茶盤塌、老屋場、鴛鴦溪等4個小景區。尚有鳳棲山、黃龍泉小景區待開發。
"誰人識得天子面,歸來不看天下山。"凡到過天子山的人,對這些評價都是贊同的。天子山景觀奇特,驚險萬端。峰高、峰大、峰多,是它的一大特色。峰林之王的代表――御筆峰,它的雄姿,已在國內外多家報刊上展現.
湖南景點導游詞精品 篇9
各位游客:
你們好,歡迎你們來到湘潭旅游,我是你們的導游__。
湘潭韶山旅游區位于長沙、株洲、湘潭三市交界處,是中國人民的偉大領袖毛澤東同志的故鄉。
湘潭韶山旅游區主要景點有毛澤東故居、毛澤東銅像、毛澤東紀念館、毛澤東遺物館、毛澤東詩詞碑林、毛澤東紀念園等人文景觀,以及充滿神秘色彩的“西方山洞”滴水洞、黑石寨等自然景觀。20_年,湘潭韶山旅游區被評為國家AAAAA級旅游區。
1967年底建成的韶山鐵路,為韶山旅游觀光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條件。
1968—1980年,興建了毛澤東同志紀念館、韶山火車站、韶山賓館、飯店等大量服務設施,以毛澤東故居為中心,從清溪鎮到韶山沖一線的旅游接待基本格局此時已初步形成。-
1986年8月,國家規定韶山既是革命紀念地,又是風景旅游區。
20_年12月,毛澤東同志故居景區成功升級國家4A級,市委市政府以此為新的起點,采取一系列措施,為“大韶山、大旅游、大景區”的建設奠定了基礎。
20_年5月,韶山以“紅色圣地、文明景區”為主題,進軍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
20_年8月湖南省將韶山列入全省文化旅游產業重點縣,從20_年至20_年連續扶持三年。
韶峰
韶峰又名仙頂峰,為南岳七十七峰之一,位于湘潭韶山旅游區南部海拔519米,是景區第一高峰。"韶峰聳翠"系韶山八景之一。
云門寺
云門寺又名石碑寺,位于湘潭韶山旅游區的湘鄉市區東北隅。始建于宋皇二年(1050)。明清兩代多次重修。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重建后面積是1.2萬平方米,內有前殿、大雄寶殿、觀音閣等建筑。
關圣殿
關圣殿位于湘潭韶山旅游區的湘潭市平政路。大殿重檐歇山頂,建筑在花崗石臺基上,高16米、長24米、寬14米,氣勢雄偉,結構復雜,雕飾繁多。
滴水洞
滴水洞是主席別墅,位于湘潭韶山旅游區的韶山沖西邊的角落里,與主席故居相距3公里。滴水洞天,是韶山風景中一個著名的景點群,別墅始建于1960年,房屋建筑形式與北京中南海房屋的結構相近似。
雨湖公園
雨湖公園位于湘潭韶山旅游區的湘潭市中心。因地勢低洼,積水成
湖而得名。占地約21公頃,其中水面12公頃,分上、中、下三湖。湖中修筑有風格各異的七星、八仙兩座橋,橋拱寬大,游船暢通。
彭德懷故居
彭德懷故居位于湘潭韶山旅游區的湘潭縣烏石鎮烏石村彭家圍子,
占地200平方米。故居現存建筑是彭德懷在湘軍任團長時出資修建的,始建于1920_年。1998年在故居北面建成開放彭德懷紀念館。[9-
齊白石故居
齊白石故居位于湘潭韶山旅游區的湘潭縣白石鋪鄉星斗塘村,
占地150平方米。為一普通農舍。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其故居陳列有齊白石老人一生的生平事跡的照片和詩畫書墨真跡供游人欣賞。
毛澤東故居
毛澤東故居名上屋場,位于湘潭韶山旅游區中韶山沖中,距長沙
市104公里,毛澤東故居占地566.39平方米,建筑面積472.92平方米,房屋系泥磚青瓦,土木結構,坐南朝北,背山面水,是南方常見的"一擔柴"式普通農家住房。1950年以后經多次修葺恢復原貌。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2年經黨中央批準,將"舊居"改為"故居"。
詩詞碑林
毛澤東詩詞碑林位于湘潭韶山旅游區的韶峰山腰,是為紀念毛澤東
誕辰一百周年而建的新紀念游覽點。碑林占地2萬平方米。碑林的碑體分別采用大小不一的大理石、漢白玉石和花崗巖。
毛澤東紀念館
毛澤東同志紀念館位于湘潭韶山旅游區的毛氏宗祠,原稱毛澤東
同志舊居陳列館,建于1964年,建筑面積8830.08平方米,1982年改為現名。
岱子山
岱子山新時器時代遺址位于湘潭韶山旅游區的湘鄉縣境內,為長江中
游龍山文化遺址,共有80多座墓葬,墓內有石鏟、石鑿、石錛和陶鬲、杯、壺、罐、盆、碗等陶質生活用具,為研究早期長江中游文化提供了大量實物和資料。
湖南景點導游詞精品 篇10
現在我們乘車前往天子山自然保護區。天子山,海拔1262.5米,因當地土家族領袖向大坤被軍擁為“向王天子”而得名。天子山為臺地地貌,中間高,四周低,因而視野開闊,透視線長,層次分明,氣勢雄渾。天子山觀景,與黃石寨、金鞭溪的感覺不同。游黃石寨,您是與群峰對坐,與群峰平視;游金鞭溪,您是 “人在畫圖中”仰視高聳于溪兩岸的群峰;而在天子山,則可俯視大千世界,您會生出“山上無山我獨尊”的無限豪情。天子山有四大奇觀:峰林、云海、日出、冬雪。一幅幅雄偉壯觀、奇特迷人的景象,相信會讓大家大飽眼福而流邊忘返。
(松子崗)這里就是袁家界。前方那片臺地叫松子崗,傳說當年向王天子建天子國,最初的城址就在這里。后來才選在水繞四門,于是這里就成了向王天子的第二故都。
(迷魂臺)“迷魂臺”是取這里的風光奇絕,令人意亂神迷馳魂奪魄之意。站在石臺上遠望,黃石寨和腰子寨連成了一幅半弧形的山水畫;金鞭溪和沙刀溝若隱若現;腳下山谷中,成團成簇的巖峰間,云繚霧繞,有時彌漫成壯闊的江流,現出“江上數峰青”的奇異圖畫。這時,就自然而然想起古人的句子:“日幕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愁的是魂靈迷失在這片奇山異水之間,找不到歸途了。
(天下第一橋)那就是“天下第一橋”。你們看,兩座山峰被一條長廊連在一起,形成天然橋洞,,平時吞云吐霧,氣勢壯觀雄奇。橋面寬約兩米,長20余米,絕對高度357米。橋上蒼松挺拔,橋邊古藤垂掛,橋下深不可測。走在橋上,只見霧氣蒸騰,松濤呼嘯,石橋好像也顫顫悠悠,晃晃搖搖似的,令人驚心動魄。這里是張家界風景一絕,是大自然的一個奇跡。
湖南景點導游詞精品 篇11
岳陽樓坐落在洞庭湖岸上,風景優美,歷史悠久。宋朝的范促淹曾寫過《岳陽樓記》來贊美岳陽樓。
岳陽樓高21.35米,為四柱,三層,純木結構,沒有一塊磚頭。每層的檐面有四條脊,第一層脊上飾以荷花、蓮蓬,翹首為鳳凰;第二層為昂首的龍頭;第三層飾以卷草,翹首為回紋形如意祥云。岳陽樓的樓頂,特別像古代將軍的頭盔,稱作盔頂,由于盔頂在中國古代建筑中極為少見,才使盔頂讓岳陽樓成為名的重要因素之一。整個岳陽樓在美學、建筑學、工藝學上都有驚人的成就,因而自古就享有“岳陽天下樓”的美稱。
其實,岳陽樓真正名揚天下的時候是在范促淹寫了《岳陽樓記》后。慶歷四年,滕子京因遭人誣害被貶為岳州知府,他一上任就做了三件大事,第一,修建偃虹堤,以防御洞庭湖的波濤;第二,興辦郡學,造就人才;第三,重修岳陽樓。重修后的岳陽樓規模非常雄偉,但當時的滕子京知道,光靠氣勢雄偉是不夠的,滕子京立刻想到與自己同中舉進士的范仲淹,范促淹和滕子京一樣,也是因為遭人誣滅,被貶為鄧州知府。滕子令人畫了一幅《洞庭秋晚圖》,寫了一封《求記書》介紹岳陽樓的氣勢和結構。范仲淹看了以后,經過精心構思,終于寫出了千古名篇《岳陽樓記》,其中“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成為轉世名句,啟迪一代又一代的后人要奮發圖強。
好了,大家現在可以進樓了。各位游客,這里首先看見的就是《岳陽樓記》,它由12塊紫檀木組成的。據說滕子京當年收到《岳陽樓記》后喜出望外,立刻請當時的大書法家蘇舜欽書寫,并請著名雕刻家邵竦將它雕刻在木匾。于是,“樓、記、書法、雕刻”全稱四絕。只可惜我們現在所見不是“四絕匾“,它早在宋神宗年間便已毀于大火之中。這們這里的《岳陽樓記》是清朝乾隆年間的大書法家、刑部尚書張照書寫的。
我就介紹到這里了,給大家十五分鐘時間,大家可以拍照留念。
湖南景點導游詞精品 篇12
各位游客朋友:
大家好!歡迎來天心閣參觀游覽,本人是景區講解員,接下來就由我為大家簡單介紹天心閣有關的歷史和文化。希望通過我的講解,能讓大家對古城長沙和天心閣有一個初步的了解。(請大家跟我往這邊走。)
天心閣是古城長沙的標志和象征,是長沙歷史文化發展的見證。大家可能都知道我國古代有“江南三大名樓”的說法,分別為湖南的“岳陽樓”、湖北的“黃鶴樓”,江西的“滕王閣”;后來加上山東的“蓬萊閣”,譽為“中國四大名樓”;現又加上我們長沙的“天心閣”、南京的“閱江樓”、昆明的“大觀樓”、永濟的“鸛雀樓” 并稱為中國八大名樓。天心閣自古享有“瀟湘古閣,秦漢名城”的美譽,為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新瀟湘八景中的“長沙四大古跡”之一。它處在古長沙城的地勢最高點,地脈隆起,主吉祥之兆,所以一直被視為長沙的風水寶地。景區建于,是為保護具有2200多年歷史的古城墻和500多年歷史的古閣樓而修建的長沙第一座園林景點。
前面我們看到的這座牌樓叫做崇烈門,它始建于1946年,是為了紀念在“濟南慘案”及在抗日長沙三次大會戰中陣亡的將士,由國民黨高級官員蔣介石、陳誠、張治中等人帶頭捐款修建的。牌樓用全麻石打造,寬8.5米,高5.9米。崇烈門上的居中的這副對聯是“氣吞胡羯,勇衛山河”,“羯”為古代的一個族名,因信奉胡天教,所以稱為“胡羯”,它附屬于匈奴,在這里是指日寇。此聯與崇烈門都是蔣介石所題。旁邊的這副用篆書寫的對聯就有點難以辨認了,“犯難而忘其死,所欲有甚於生”。其上下聯均出自中國經學典籍,上聯出自《易經》,下聯出自《孟子·告子上》。上聯的意思是:冒險而忘記生死,指的是為國赴難,奮不顧身;下聯的意思是:理想勝過活著,是指理想至上,寧可捐軀。這副對聯對抗戰將士們勇于戰斗,為保民族氣節勇于獻身的精神給予了高度的贊揚。可惜崇烈門毀于文革時期,今天大家看到的這個牌樓是按原貌重建的。
現在大家看到的是“崇烈亭”,他與剛才我們看過的崇烈門是同一組建筑。亭中“崇德”牌匾為蔣介石親筆所題,有“懷念烈士崇高功德”之意。細心的游客會發現這個匾上的“崇”字少了一點,“德”字少了一橫,大家不要以為寫的是錯別字,這是蔣介石臨摹了中國四大楷書之一的長沙人歐陽洵的歐體的寫法,其特點是不拘泥于原字的筆畫。此亭內原有一門報時的午炮,每天中午鳴炮三響作為長沙城計時的標準,可惜此炮早已不存在了;此亭是1946年蔣介石為紀念抗日“長沙三次大會戰”陣亡將士所建,以此激勵全國軍民“再振雄風,重建家園”,這就是“舊事難忘一聲驚午夢,新風振起萬里看朝霞”這副對聯的由來。從1939年9月至1942年元月,日軍三次大舉進犯長沙,有“百勝將軍”稱號的第九戰區司令長官薛岳為主體的中國軍隊采取“后退決戰”的“天爐”戰略,奮力抵抗。三次會戰,日軍均從長沙敗退。長沙成為二戰歷史上堅持抗戰達五年之久的英雄城市,成為中國抗戰相持階段的主要正面戰場之一。由于天心閣占據長沙城內制高點,三次會戰中都成為我軍重要部防的主要陣地,英雄的長沙城以不敗的身姿屹立在世人面前。
現在大家往前望去的樓閣,就是建于明代具有500多年歷史的天心閣了。有關天心閣的最早記載是明代萬歷四十年(公元1620xx年)善化知縣唐源的《分地方申詳》,其具體始建的年代不祥。初建時閣樓為一層,清乾隆年間修建為兩層,1774年作為《四庫全書》總閱官的李汪度還作了《重修天心閣記》;到清嘉慶年間,天心閣下的城南書院院長羅畸撥款重建,為現在大家所看到的三層,并增加南、北兩附閣,使之更加雄偉、壯觀;現主閣高14.6米,兩附閣各高10米,整座閣樓仿明清時期南方園林建筑風格,“不登天心閣,不知古長沙。”請大家隨我一起登閣參觀。
有的游客可能看過電視連續劇《恰同學少年》,它當時在天心閣封閉拍攝了兩天,講述的就是青年毛澤東就讀湖南第一師范時發生的事。一師范舊有一條小路同往天心閣,距離僅三里多,這條路叫做“天心游路”。春至夏,毛澤東在該校第八班學習。毛澤東酷愛風浴,雨浴,遇大風雨時,毛澤東常獨自一人來到天心閣月城的炮洞內讀書學習,有時又與蔡和森等人來到天心閣上游憩,暢談國家大事。有一次毛澤東與蔡和森等人一道游天心閣,蔡和森雙眼凝視著遠方湘江中的橘子洲,隱約見到洲旁一葉葉扁舟,即興說出上聯:“橘子洲,洲系舟,舟動舟不動。”在場的人無不拍手叫好 ,但一時無人對出下聯。而毛澤東看到當時天心閣漫天飛舞的鴿子,略有所思后靈機一動,對出了下聯:“天心閣,閣棲鴿,鴿飛閣不飛。”這副對聯既對仗工整,又構思巧妙,成為長沙城家喻戶曉的趣聯巧對。
主閣一層為《百年長沙圖片展》,展示的是二十世紀長沙百年的歷史變遷。首先請大家看《天心閣眺望》一詩,詩中的“潭州”即今天的長沙。再請看一下古長沙老地形圖,它呈南北長、東西窄的條狀,大家看到湘江中的這個洲就是橘子洲,她長約5500多米,寬約100多米,是長沙這一特殊地理景觀代表。長沙的地質結構以石英砂巖為基礎,經過常年外力作用,使大量沙、石都聚集于地表,由此得出長沙地名由來于“長形方洲,沙土之地”.主閣第二層有兩副大型浮雕,一邊展示的是1938年11月13日凌晨的“文夕大火”后,周恩來與時任國民黨湖南省主席的張治中親臨閣樓視察災情的情景。另一面展示的是1930年7月,以彭德懷為首的紅三軍團武裝攻克長沙,在中山亭勝利會師的場景。當時湖南醴陵人李立三受共產國際委托,提出“武裝包圍城市”的戰略思想,后因敵我力量過于懸殊,紅軍又主動撤離了長沙。
為何稱 “天心閣”呢?根據中國古代星像學,天上有28星宿,其中南方七省為“朱雀”,在其尾巴上有顆主壽命的“長沙星”,而閣樓建好之后正好對著天上的“長沙星”,好比它也是天上的星星,故原名“天星閣”,是古人祭天神、觀星象的“靈臺”;大家都知道古人歷來崇尚孔孟之道,原先閣樓供奉著文昌帝君和奎星神像,以保長沙文運昌盛,“振人文而達天心”,因此星星的星又改為了心靈的心。
現在大家看到的,就是長沙僅存的一段古城墻了。公元前220xx年,也就是西漢高祖五年,劉邦建漢時冊封他的八大功臣為王,其中長沙王吳芮,就用土夯筑成長沙的古城墻,據今有2200多年歷史了。到了明洪武五年,也就是公元1372年,長沙守御指揮使邱廣改土筑城墻為磚石建筑,目的就是為了加強防御,使長沙成為堅不可摧的城市。明末張獻忠率大西軍攻入長沙,城墻曾遭到破壞;清順治十一年(公元1654年),洪承疇經過湖南,駐長沙,拆運明藩府磚石修筑城墻,使古城墻再展雄姿。清咸豐二年(公元1852年),城墻又遭太平軍破壞,后歷屆湖南巡撫駱秉章、毛鴻賓等重修加固,增設炮臺并建月城,使古城墻成半環拱式內雙城格局。本來古城墻方圓有8.8公里,呈南北長、東西窄的條狀,,當時的國民黨政府為了修環城馬路,僅保留251米的眼前這段城墻至今,作為長沙歷史發展的一個重要見證。
請往我手指的方向看,這就是長沙古城墻的重要組成部分——“月城”,又名甕城。顧名思義,因形狀像半個月亮而得名,是古代兵勇囤兵和放置炮臺的地方。它一般分上下兩部分,上面放置遠射程大炮,下面放置近射程大炮。月城內還有儲存彈藥和糧食用的倉庫和通往城外的密道,它對研究我國古代軍事防御工事有著極其重要的價值。有興趣的朋友等下可以下去自由參觀。
請朋友們往古城墻下方看,是否注意到下方有一座大型花崗巖雕塑?它取名《太平軍魂》,訴說的是1852年7月,太平天國西王蕭朝貴率太平軍攻打長沙,不幸被我們眼前這兩座“紅夷大炮”炸死的悲壯歷史。這兩門炮為左宗棠專門拆除長沙北門原鐵佛寺一座鐵菩薩鑄成。太平軍在長沙攻打了81天,最終無功而返。正由于此次戰役讓道光皇帝看到了湖南人的厲害,使得他于1853年委派湖南湘鄉人曾國藩,開始組建“扎硬寨,打死仗”的湘軍。
發生在古城墻下最出名的戰役,莫過于《關公戰長沙》。三國時期的東漢建安十二年(公元220xx年),赤壁大戰后,諸葛亮派兵遣將,爭奪零陵、桂陽、武陵、長沙四郡。關羽在長沙城下大戰守將黃忠,互生企慕:一戰各打五十回合,不分勝負;二戰關公使“拖刀計”而黃忠馬失前蹄,關公要贏得光明磊落,故而放了黃忠;三戰黃忠詐敗,回頭向關羽放了三箭,頭兩箭為還關公人情,黃忠放的是空箭,后箭為報答關羽不殺之恩,黃忠只射了關羽的盔纓,這回關公知道了黃忠的厲害。回城后長沙太守韓玄疑黃忠通敵,要將他推出斬首。魏延救了黃忠,要斬韓玄,韓玄為迷惑魏延,故意將他的兩只靴子各放南、北兩處,故今長沙還有“南、北倒脫靴”的巷名。魏延識破了他的詭計,抓住他殺掉,因此長沙又有“賜閑湖”(刺韓湖)。后來魏延獻了城池;黃忠閉門不出,劉備親自登門相請,才出來歸降。
最后請大家觀看《長沙大火》幻影成像片,它說的就是發生在1938年11月13日凌晨2點的“文夕大火”。
好,本人的講解到此結束,感謝大家對我工作的支持,祝大家旅途愉快,一路平安!
湖南景點導游詞精品 篇13
各位旅客朋友們:
大家好!
桃花源,亦稱桃源山,雅稱“世外桃源”。春秋戰國時期,該區先屬楚國黔中地,后屬秦國黔中郡。《后漢書》載:黔中郡于漢高帝五年(前202)更名武陵郡,“在洛陽南二千一百里”。陶淵明《涂口》詩稱:“遙遙至南荊”,即此。唐杜光庭《洞天福地記》云:三十五洞桃源山,在朗州武陵縣。宋《輿地廣記》云:“乾德元年(963)析武陵縣置桃源縣。有桃源山。明《一統志》載:桃源山在常德府桃源縣西南三十里,其西南有桃源洞。亦名秦人洞。《辭海》1989年版第1466面載:“桃花源”亦稱“桃源”,參見“世外桃源”。在湖南省常德市水溪附近,面臨沅水,背倚群山,風景優美。中國科學院、湖南省綜合科學實驗基地縣考察隊,《桃源縣綜合考察報告集》載:桃花源屬于湘贛丘陵的一部分,地處雪峰山、武陵山隆起帶的東北端,及中生代西洞庭湖凹陷的西南角。《湖南省桃花源風景名勝資源調查評價報告》載:桃花源主體景區的地理位置,為東經110°25′—27′,北緯28°47′—49′。
桃源縣為桃花源的當然媒介區。西與懷化市沅陵縣、張家界市慈利縣、永定區接壤,東與常德市臨澧縣、鼎城區交界,北抵常德市石門縣,南倚益陽市安化縣。桃花源景界呈錘子形,斜置于桃源縣西南。景區面積157.55平方公里。其中,桃花源主體景區15.8平方公里,桃花源沅水風光帶水域44.85平方公里,外圍保護區96.9平方公里。景界一般超過區界。桃花源主體景區,東倚重丘與鼎城區堯天坪鄉相聞,西枕沅水與桃源縣剪市鎮相望,北觀桃源縣漳江鎮,南傍桃源縣桃花源鎮。內含國有湖南省桃源桃花源林楊、桃花源鎮桃花源村、三合村、茶莊村、雙峰村、青山村和桃花源居民委員會。桃花源沅水風光帶水域,沿途可觀桃源縣陬市、木塘院、楓樹、車湖垸、青林、漳江、桃花源、鄭家驛、寺坪、剪市、凌津灘、興隆街、燕家坪等鄉鎮所屬獨立景點。
憑山水走勢和地貌特征,將桃花源主體景區,區劃為5個自然區:避秦處(秦人村)、靈境湖、桃花山、桃源山和桃仙嶺;將桃花源沅水風光帶水域,大致區劃為4個自然段:一線天風光段、夷望溪風光段、凌津灘風光段和武陵川風光段。避秦處景區,位于嶂山西南,含施家沖自然村。靈境湖景區,位于嶂山東南,含江家沖、艾家沖2個自然村。桃花山景區,位于嶂山歸鶴峰正西,含天尊崖、葉家灣2個自然村。桃源山景區,位于黃聞山,含其山主體及八疊坡、白馬渡山、青龍嘴、白虎嘴等尾余部分。桃仙嶺景區,含汪家沖自然村上部紅巖山峪。一線天風光段,位于燕家坪鄉高都驛上下,含一線天和上天龍等山石景觀。夷望溪風光段,位于夷望溪下游,含鯉魚跳龍門和水心巖等山石景觀。凌津灘風光段,位于凌津灘、甕子灘處北岸,含穿石和欽山等山石景觀。武陵川風光段位于白鱗洲至陬市洋洲,含三日同輝、白馬雪濤、綠蘿晴畫、梅溪煙雨、楚山春晚、漳江夜月、潯陽古寺、艟舫晚渡和“三閣”(白佛閣、文昌閣、漳江閣)、“三塔”(回風塔、楚望塔、文星塔)等著名人文和自然景觀
湖南景點導游詞精品 篇14
湖南位于長江中游以南,因區域的大部分在洞庭湖以南,而稱湖南,又因省內最大河流湘江貫穿南北,而簡稱湘。
湖南地處東經108°47’一114°15’,北緯24°39-30°8'。毗鄰七個省市:東鄰江西,西連重慶、四川、貴州,,南按廣東、廣西,北界湖北。全省土地總面積21.18萬平方公里,占全國土地總面積的2.2%,其中耕地面積4900萬畝,丘崗山地2.56億畝,水畫20xx萬畝,幅員在全國居第11位。全省轄14個地市州,136個縣市區,2350個鄉鎮,6465萬人,其中農業人口5350萬人,占全省總人口的83.8%。
湖南地處云貴高原向江南丘陵和南嶺山脈向江漢平原過渡的地帶。東南西三面環山,東有羅霄山脈,南有南嶺,西有武陵、雪峰山脈;北部為洞庭湖平原;中部多為丘陵、盆地。整個地勢南高北低,為西南東三面向中部北部傾斜、朝北開口的不對稱馬蹄形。全省地貌以山池、丘陵為主,山地面積占全省面積的51.25%,丘陵盆地占29.3%,平原占13.1%,水面占6.4%,大致構成“七山一水二田土”的格局。
湖南屬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具有氣侯溫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熱量富足、冬寒期短、無霉期長等氣候特征。全省年平均氣溫在16一18攝氏度之間,年較差大;全年無霜期261一313天,日照1300一1800小時,年總輻射量38.5一48.8萬焦耳/平方厘米,10攝氏度以上活動積溫5000一5800攝氏寅,持續238一256天,能滿足作物生長耐熱量的需求。湖南是我國多雨地區之一,年降水量在1200一1700毫米,雨水集中,其降水分布呈明顯階段性。由于光、熱、水基本同季,對農、林業空產極為有利。
湖南水利資源蘊藏量大。全省境內多年平均水資源量2539億立方米,其中地表水208.8億立方米,人均占有量為2756立方米,是全國人均占有量的1.5倍。湖南是一個河流比較稠密的省區,水系主要力湘、資、沅、澧四水及洞庭湖,全流域面積25萬平方公里,本省流域面積占92%左右。全省有流長5公里以上的河流5341條,總長度8.6萬公里,流域面積大于500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17條,其中湘、資、沅、澧、瀟、耒、洣、(左氵右舞)、酉等水的流域面積均在10000平方公里以上。全省總徑流量1623億立方米,加上客水,總量達2082.8億立方米。湖南諸水不僅水流量大,而且水能豐富,水質良好,含沙量少,冬季不結冰。全省5341條河流的水能蘊藏量達1532.5萬千瓦,年發電量1342.4億度。全省可能開發的總裝機容量可占水能蘊藏總量的70%和發電量的36.4%左右。
湖南生物資源十分豐富。是我國生物品種較多的省份之一。高等植物約有5000種,占全國總數的1/6,其中木本植物種數占全國的1/4;有國家保護的珍稀植物66種,莫中一級保護植物3種,即銀杉、水杉、珙(左王右同)。全省林業用地18244.9萬畝,占全省土地總面積的57.4%;森林覆蓋率為51.4%,比全國平均水平高出37.2個百分點,林木蓄積量2.51億立方米,在全國位居前列。杉、松、竹等用材林和木本油料等經濟林,更是聞名全國的中心產區。其中,杉木林、楠竹的畫積占全國的1/3,油茶面積占全國的40%,油桐是全國4個重點省區之一。全省已建立森林保護區23個,張家界森林公園屬國家級森林公園。湖南草場資源也很豐富,現有可利用草場8499萬畝,載畜量可達704萬個黃牛單位。豐富的植物資源為動物的生長繁衍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因此湖南動物種類繁多,分布較廣。
共有野生哺乳類66種、鳥類500多種、爬行類71種、兩棲類40種、昆蟲類1000多種、水生動物200多種。其中有華南虎、云豹、金貓、白鶴、白鰭豚等18種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湖南是全國著名的淡水產區,天然魚類共160多種。湖南物產特別是農產品非常豐富,是久負盛名的“魚米之鄉”。目前,全省糧食產量占全國糧總產的6%左右,稻谷占全國總產1/10,稻谷和苧麻、茶油產量居全國第1位;生豬、茶葉、柑桔居第2位;棉花、烤煙、甘蔗、油料和淡水產品的產量均居全國前列。
湖南礦產資源種類繁多,是全國有名的“有色金屬礦之鄉”和“非金屬礦之鄉”。湖南礦藏不僅品種多,而且品位優,共生、伴生的礦產多。現已發現的礦種達134種,探明儲量的有91種,是全國礦產品種較多的省份之一。其中銻、鎢的儲置居世界首位,鉍、銣、石煤、雄黃、螢石、海泡石、重晶石、獨居石等居全國首位,錳、釩、錸、芒硝、高嶺土及錳礦石工業儲量居全國第2位;鋅、鉛、鉭、石墨、金剛石、水泥配料等儲量居全國第3位。
湖南旅游資源得天獨厚。境內有10大旅游區和100多處旅游景點。“東邊一線”,有南岳衡山有古城長沙、革命圣地韶山以及岳陽樓、炎帝陵等。“西邊一片”,有被聯合國列為世界自然遺產保護的武陵源自然風景區和桃花源、夾山寺、猛洞河等名風景區,是全國有名的旅游勝地。
湖南景點導游詞精品 篇15
尊敬的客人:
一路辛苦了!
此刻,您已經到達了此行的目的地:張家界。我叫,是旅行社的職業導游,持證號碼是號,市旅游投訴電話號碼是:8380193。今天能為大家作導游,十分榮幸,我將竭誠為大家服務,共同度過美好的張家界之旅。
張家界市,位于湖南西北部武陵山脈的腹心地段,所轄面積9563平方公里,總人口155.2萬,張家界是個多民族聚居區,以土家族為主體的19個少數民族達111.84萬人,占全市總人口的72.06%,其中土家族98萬人,白族10.8萬人,苗族2.69萬人(據1998年年底統計)。
張家界屬中亞熱帶山原型季風性濕潤氣候,平均氣溫16.8攝氏度,年均降雨量1400毫米,無霜期258天,暑月平均氣溫28攝氏度,寒月平均氣溫5.1攝氏度,可謂冬無嚴寒,夏無酷熱,四季氣溫宜人,是最適宜人類居住的地方。
請你們回頭一看:那就是聞名世界的天門山,相信大家對1999年12月舉行的世界特技飛行大獎賽飛機穿越天門洞那壯麗的一幕仍記憶猶新。
現在我們看到的這條河,叫澧水,它發源于賀龍元帥的家鄉桑植縣的八大公山,穿越斷崖峽谷達數百公里,流入八百里洞庭湖,是湖南四大河流中較少污染的、風光最美的生態河”。國內首創的無動力橡皮舟旅游漂流,就在澧水上段中最精采的茅巖河。
張家界現代地貌骨架的初步形成,大約是在距今一億年左右的中、新生代燕山--喜山時期。由于位處云貴高原隆起區與洞庭湖沉降區之間,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為我們造就了壯觀的峽谷、湍急的河流、孤峭的石峰、深邃的溶洞、神出鬼沒的地下陰河。我們此行第一站--張家界武陵源風景名勝區,就是大自然造山運動的經典之作。
下面,我就簡單地向大家介紹一下張家界市的發展史。
張家界市區以前不叫張家界,叫大庸,是古庸國所在地。史書記載:庸,國名。《左傳》文公十六年(公元前620xx年),楚滅庸。”故有大庸,古庸國是也”的說法。
早在原始社會晚期,先民就已開始在澧水兩岸繁衍生息。到了堯舜時代,舜放歡兜于崇山,以變南蠻”,于是中國歷史上便有了南蠻”一說。那座與天門山并肩而立的大山,就是崇山。秦朝建立后,秦始皇把天下劃成三十六郡,大庸劃歸黔中郡,黔中郡郡治在今沅陵縣;后來,漢高祖劉邦又把大庸劃給了武陵郡(今常德市),改充縣;三國吳永安六年(263年),嵩梁山--就是現在的天門山,發生了一場大山崩,崩掉了半邊山,也崩出了一個世界奇觀--一個巨大的穿山門洞。吳王孫休認為是吉祥之兆,下旨將嵩梁山改名為天門山,并特地把武陵郡分出一部置天門郡,分管四個縣,以提升天門山的政治地位。在以后長達一千七百二十余年的歷史長河中,大庸幾度興廢,先后歷經了三十余次建置改制。上世紀八十年代初,由于在大庸縣北部大山中,發現了一片奇特罕見的砂巖峰林自然奇觀,世界為之轟動。
湖南景點導游詞精品 篇16
親愛的各位朋友們:
大家好!
歡迎各位來到千年學府——石鼓書院參觀游覽。石鼓書院是我國宋代四大書院之一,是湖湘文化的重要發祥地,它曾鼎盛數百年,名噪朝野,在我國書院史、教育史和文化史上享有極高的地位,正所謂“石出蒸湘攻錯玉,鼓響衡岳震南天”。
在石鼓書院前是寬闊的石鼓書院廣場,它于20__年10月竣工開放,占地3.18公頃,總投資2380萬元,是衡陽中心城區又一個標志性的廣場。
現在大家看到的是一本2.4米長,1.8米寬的巨型石書,上面鐫刻著宋孝宗淳熙14年(1187年)理學大師朱熹在此講學所作的《石鼓書院記》的其中一段。后人曾將此記制成石碑,置于石鼓書院內。此碑解放后,被人在湘江中發現,轉至岳屏公園衡陽市船山圖書館(今市書畫院)右側的護碑亭內,1967年期間毀于造反派之手,現衡陽市圖書館有該碑拓本。
朱熹是南宋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理學家。生于1130年,卒于1200年,別號紫陽,世稱考亭先生。
石書的對面是一棵“國寶級”的古銀杏樹,專家估計它已有450歲的高齡了。你看它是非常的粗壯,要4個人才能把它合圍起來,當時園林工人為了栽種這棵樹僅黃泥就運了10多車,挖的樹坑直徑達到了8米多。可以想像當時的情景是多么的壯觀。
整個廣場的建設是以顯山、露水、見秀為總體規劃設計原則,并以挖掘石鼓文化為主題,以古、幽、曲、靜、綠為基調。廣場的主題雕塑從自然和人文兩個方面詮釋了一山、二水、七賢。一山,是指石鼓書院所座落的石鼓山。該山海拔69米,面積約0.83公頃。蒸水環其左,湘水挹其右,耒水橫其前,三水匯合,浩浩蕩蕩直下洞庭。石鼓得名,說法不一:一說石鼓四面憑虛,其形如鼓,因而得名。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所載:“山勢青圓,正類其鼓,山體純石無土,故以狀得名。”另一說,是因它三面環水,水浪花擊石,其聲如鼓。晉時諛仲初《觀石鼓詩》云:“鳴石含潛響,雷駭震九天”。從《水經注》來看,秦代以前,石鼓之名就載于史冊。二水,是指環繞石鼓山的蒸水和湘江。七賢,則是指為石鼓書院做出過貢獻的七位賢人志士,它們是韓愈、李寬、李士真、周敦頤、朱熹、張栻、黃勉齋。一會兒,我們在大觀樓可以了解到他們的生平簡介。
現在請大家跟隨我到碑墻游覽。
石鼓書院碑墻所在的位置,是石鼓書院廣場的休閑區,其上是觀景區,其下為嬉水區。原來的石鼓山上有著許多歷代的碑刻,內容主要是記載了歷次重修石鼓書院以及石鼓書院內其他建筑的情景。因石鼓山傍近驛道,地處要沖,山上建筑群屢遭戰火破壞,也多次被重建修復,很可惜的是現在都已經沒有了。20__年6月重修石鼓書院時,翻刻了部分碑記,并按宋、元、明、清的順序依次鑲嵌于此。大家有興趣的話,可以細細地品味一下。
石鼓書院始建于唐元和五年(公元810年),迄今已有約1200年的歷史,比岳麓書院的歷史還要悠久。當時士人李寬在石鼓山結廬讀書,刺史呂溫嘗訪之,題名為“尋真觀”,此為石鼓書院的雛形。宋至道三年(公元997年),邑人李士真拓展其院,作為衡州學者講學之所。北宋仁宗景祐二年(公元1035年),皇帝欽賜“石鼓書院”匾額后,與當時的睢陽、白鹿洞、岳麓書院并稱為“全國四大書院”。湖湘學子和文化精英在這里匯集一堂、尊師崇文、蔚然成風。清光緒年間,石鼓書院改為衡陽官立高等小學堂,民國后又相繼改為衡郡女子職業學校和市立師范學校。原山上建有合江亭、禹王碑、武侯祠、大觀樓、會講堂、忠節祠、七賢祠等建筑。1944年6月27日,石鼓山古建筑在日軍的炮火下蕩然無存。1965年,在中南局書記陶鑄同志的建議下,衡陽市人民政府將石鼓山辟為公園,修建了旱橋、合江亭、長廊。
20__年5月,中共衡陽市委、市政府順應民心,舉社會之力重修石鼓書院,以傳承千年文脈,弘揚石鼓精神。迄今為止,石鼓書院已歷經了11次大修葺。
門前仿古石橋,雕欄玉砌,在這兒天然的美、雕飾的美得到了最奇妙的融合。
我們眼前的禹碑亭是一座仿清亭式建筑,四角重檐攢尖頂。禹碑亭內的這塊青石大碑,就是禹王碑了,大家看這碑上的文字像什么?是不是很像蜷身的蝌蚪,有點像甲骨文又有些像符篆,其實它是一種奇特的古篆文,學者們大多認為這是商周或商周以前的文字。碑文字分九行,共七十七個字,傳說碑文記述和歌頌了大禹治水的豐功偉績,是一塊功德碑。據史料記載,禹王碑是中國最古老的名刻,在文物保護界,禹王碑與黃帝陵、炎帝陵同為中華民族的三大瑰寶。20__年7月上旬,在南岳衡山云峰村發現了一塊重約十余噸的巨石,經文物專家多次鑒定后初步認定是失蹤了千年的禹王碑母本,它曾被稱為南岳衡山的“鎮山之寶”。
禹王碑又稱神禹碑,為什么要在它前面加一“神”字呢?
一是說大禹是杰出的古代帝王和農民領袖,后人十分敬仰,以至把他神化,變成崇拜的偶像;二是有感于碑文的怪異,難以辨認,其字體詭異離奇為世所罕見;再者就是有一個神奇的傳說:相傳大禹治水經過衡陽,因洪水久治不愈,心里非常煩躁,于是登山散心,看到一個白胡子老頭正獨自下棋,大禹走上去,與他對弈,結果卻是盤盤皆輸。老頭指著棋盤對大禹說:“你只知道堵,所以越堵越敗啊”大禹頓時恍然大悟,這才有了堵水不如疏通治水的說法。
我們現在所見到的石鼓書院是按“修舊如舊”的原則復建的,恢復了書院的“講學、藏書、祭祀”三大功能。整個仿古建筑群為仿清乾隆年間的古典建筑風格,白墻黛瓦深色柱,莊重、古樸、典雅。書院沿中軸對稱,主要分為山門、書舍、武候祠、李忠節公祠、大觀樓、合江亭六個部分。院內景色秀麗,亭臺長廊、古木嶙石、碑石叢林吸引了無數的文人騷客,同時書院的中軸對稱分布也體現了古書院“天人合一”崇尚自然的思想。天人合一是評判一切事物最高的精神標準,也是石鼓書院的靈魂。
現在,我們來到的是山門。門額“石鼓書院”這四個大字在陽光的照耀下是熠熠生輝,它是我國書協主席沈鵬的墨寶。山門兩側懸掛的門聯是“修名千佛上,至味五經中”。一進門,我們就能看見石鼓書院的標志性建筑——一面高2米,直徑1.6米的大石鼓,它是在1965年建設石鼓公園時鑿制的。1974年,石鼓公園被頒布為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與山門相連的四間廊房是書舍。書舍是生徒自修、休憩的場所,又稱號舍、書齋。自古以來書院有"講于堂,習于齋"之稱,由于其數量有限,能在書院內書舍安身攻讀,是生徒的榮耀,非品學兼優者不能。舊時,在石鼓山頂兩廡均建有書舍,清代后期曾擴充為30余間的二層建筑,可見當時書院的鼎盛。現在前三間書舍為“千年學府石鼓勝跡”的展廳,最西頭的這間書舍展示了古人讀書習字的屜板小平頭案、條凳、箱架、方桌等學習生活用具,他們寒窗苦讀、秉燭夜游的情景仿佛瀝瀝在目。
踏階而上,我們來到的是武侯祠和李忠節公祠。
武侯祠敬奉的是諸葛亮。<<一統志>>載,諸葛亮以軍師中郎將的身份駐軍臨蒸,也就是現在的衡陽,督辦長沙、零陵、桂陽三郡軍賦,當時就住在石鼓山上,后人為紀念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在石鼓山的南面建“武侯廟”(據《徐霞客游記》記載),后被遷移至石鼓山上李忠節祠旁,改名為“武侯祠”。當時祠內有張南軒所書的《武侯祠記》,為楷書體。此碑在抗日戰爭時期流失。諸葛武侯像為金鉑木雕,像高1.8米,環伺左右的是抱琴和持寶劍的兩個小書僮,神態逼真,栩栩如生。翹頭香案上擺放的是七件一套的銅祭器,象尊、牛尊、獅紐蓋龍鳳香爐、縭虎龍紋壺、樹枝雙鳥紋壺、花弧形燭臺、獸面紋爵。
在衡陽歷史上有很多忠臣義士和民族英雄,他們在大敵當前,城市處于存亡之秋時,為捍衛神圣國土,視死如歸,英勇殺敵。李忠節公祠敬奉的就是這樣一個民族英雄——李芾。
拾級而上,映入我們眼簾的是我國古代大教育家、儒家圣人孔子的紫銅塑像,像高2.4米,重約1.8噸,配以0.8米高的蒙古黑石底座,在龍爪槐、楊梅、銀杏、紅楓、桂花等名貴樹木的襯托下顯得更加的儒雅和莊重。孔子非常好學,他曾說過:“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如今,在美國、加拿大、法國、日本都大興崇孔熱潮,出孔子書,修孔廟,塑孔像,開孔會,過孔節。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把9月28日孔子生日訂為世界教師節。特別是孔子對真理、完美人格的追求,他的正直、善良、謙虛有禮、嚴于律己、以身作則,教書育人一直是我國的典范。
讓我們懷著景仰的心情向孔子深深鞠一躬吧!
這座雕梁畫棟、氣勢磅礴的閣樓就是大觀樓。大觀樓始建于明萬歷(1573年—1620年)年末,寓意登樓攬勝,心載天下,故謂之大觀。它是石鼓山巔的觀景建筑,也是書院里最重要的一棟建筑,位于書院的中心場所。
首先我們看到的是清代李鎬所撰寫的對聯:
坐對岳云開 權將小閣重樓當他廣廈
俯臨湘水去 卻喜漁歌橈唱畣我書聲
我們仿佛能聽見古人那和著漁歌的朗朗讀書聲。
自宋代起,石鼓書院就建有“會講堂”,明代時稱為“講堂”,是古人講學的場所。到了清代,石鼓書院的講堂設在仰高樓一樓,稱為“敬業堂”。重修的石鼓書院,未恢復仰高樓,故在大觀樓的一樓設置了講堂局部場景的復原,二樓權充藏書樓,所以我們在一樓展廳只能看到講堂局部布景和七賢塑像。
講堂上為什么布置了兩把太師椅呢?那是有緣由的。一張是給講學的老師坐的,另一張則是給負責解釋的老師坐的。因為古文非常地難懂,需要有專人來進行講解。
柱子上的這副名聯是原石鼓公園的一副老楹聯,原本掛在石鼓公園山門兩側,上聯是:
珠璣文字任流傳,昌黎首唱,石湖繼吟,霞客紀游,
姜齋感舊,佳節數從頭,太息前人俱往矣。
下聯是:
錦繡江山煩指點,左挾岣嶁,右挹回雁,前連青草,
后接朱陵,風光都在眼,喜看形勝更超然。
這副名聯從人文歷史和自然景觀兩個方面對石鼓書院做了最經典的詮釋。
講堂的背景墻上是曾為古代講學做出重大貢獻的李寬、韓愈、李士真、周敦頤、朱熹、張栻、黃斡七位賢士的影雕像。這些湖湘文化的代表把博大精深的湖湘文化體系和傳統學風擴散到各地,使之成為我國傳統文化中的一枝奇葩。
西壁上鑲嵌的是《重修石鼓書院建大觀樓記》。
二樓為藏書樓。藏書是中國古代書院產生的前提條件,是判定書院起源的重要標準,也是古代書院三大基本職能之一。它是古代書院的重要內容和特征,書院藏書也因此成為我國古代藏書中的一種重要類型,與官府藏書、私人藏書、寺院藏書一起,并稱為我國古代藏書事業的四大支柱。但是書院藏書不論是從規模、品種還是版本上都無法與其它種類的藏書方式相比,也無法像一些國家藏書、私人藏書一般,能夠較好地保存下來,而是隨著時間的流失而淹滅了。
自宋初始,朝廷將賜書作為對書院的重視和褒獎。北宋成平四年,真宗頒給全國各地官學、書院發送國子監印本經書,石鼓書院宋時就摹印國子監及本道各州書籍供人研習。后來,各朝學者、名流霽學石鼓書院,不乏其人,藏書豐富涉及經、史、子、集,范圍極其廣泛。
以樓梯東面為界,藏書樓分為兩個區,東面藏書區,西面閱覽區,四周都留出了1.3米寬的通道供我們觀景,西頭是晾書臺。
歷代書院藏書樓,都十分重視藏書的管理與保護,一般書院都配備有專門人員進行管理,抄錄書籍,負責書籍的購買、分類編目、登記、借閱、清理、修補等工作。最早應該首推南宋白鹿洞書院設“管干”管理藏書。當時朱熹主持書院,制訂了一套詳細的藏書管理制度,設有“管干”一職,專門對書籍進行日常管理。至于大規模的校勘、清理、曝曬等工作,就臨時由山長組織人員進行。曬書一般是在每年的農歷六月初一、十五。
從大觀樓出來,繞過幽靜的石徑道,感受萬物的靈氣。高大的古樹像超凡脫俗的智者,流光溢彩,蒼翠蔥蘢。沁人的蘭香潤入心田,正如古文人的高雅。真是步移景異,美不勝收。書院內廣種竹子象征著古代文人的高風亮節,有剛正不阿的寓意。
順階而下,我們來到的是“朱陵仙洞”。“朱陵洞”曾經是衡陽著名朝圣之地。自韓愈游石鼓留詩后,許多的名人騷客都爭相來此“朝勝”,后人將歷代到此游覽的名人留詩,刻于亭右下方的朱陵洞內,以及石鼓山東面臨湘江的懸崖處,故有“朱陵洞內詩千首”的美名,為衡陽八景之一。相傳此洞可通南岳水簾洞,朝往暮歸。“道書南岳朱陵洞天,相傳此其后洞”,故名“朱陵后洞”。
在衡陽民間,至今仍然流傳許多動人的故事。
古時候,南岳有個名叫董奉先的道人,拜在南岳朱陵洞(現在的“水濂洞”)的太虛仙人門下為徒。有一天,師傅對董奉先說:“這洞內直通后門,你就住到后門去修煉吧”。董奉先高興地摸著烏黑的洞壁朝前走,不久就聽到洞外有嘩嘩的水響,這時,他看見了前面有一線亮光,當董奉先出洞一看,眼前原來是三江口,正是衡州的石鼓山上。于是,董奉先非常高興,立即在洞門的左下方刻下了“朱陵后洞”四個字,并從此在這洞中專心修煉“九華丹法”。修煉之余,董奉先經常到衡州城內去施丹發藥,為黎民百姓救治疾病。
有一位善良的年輕人,名叫張古佬,他不僅得到了奉先道人的豆腐秘方,還穿著奉先道人贈送的筍殼草鞋,每天從朱陵后洞往返于南岳和衡州之間,早去晚歸,一天一個來回。
據《衡州府志》記載:洞內原有唐人手跡和許多游人留詩,今洞內已經很難見到文字,只有洞門外右下方的“朱陵后洞”幾字,刀筆遒勁,相傳此字為唐人所書,今然依稀可識。
又據《瀟湘聽雨錄》記載:此洞為“靈洞”,是石鼓小八景之“真仙遺跡”,在此祈禱能求子、除病。
最后,我們參觀的是合江亭。身置其中,無塵囂之聲噪耳,無污濁之氣摳心。唐貞觀年間,韓愈任監察御史,因關中大旱,上奏減免徭役、賦稅,激怒了皇上,被貶陽山。二十一年后,終于被赫免。他被派往江陵府任法曹參軍,在赴任途中經衡州,游石鼓書院,留下膾炙人口的名篇《題合江亭寄刺史鄒君》,被后人廣為傳頌,使合江亭名聲大振。因詩中有“瞰臨眇空闊,綠凈不可唾。”之句,合江亭曾一時被稱為“綠凈閣”。史書記載,明崇禎十七年,石鼓書院其他建筑全毀,惟有合江亭獨在。合江亭壁間的韓愈《題合江亭寄刺史鄒君》詩,絕世超倫,張敬夫親書韓詩的字超群絕倫,張栻號敬夫又稱南軒先生,故稱兩絕,也稱“韓墨南軒”。木造門頁上雕有寓味悠深的“聞雞起舞”等典故和美妙的衡陽八景圖,回雁峰、石鼓、岳屏、西湖勝景盡收眼里。這些雕花技藝精湛,花紋紋理細膩,形態逼真,栩栩如生,讓人不禁感嘆,能工巧匠的技藝高超,技壓群芳,而石欄上雕刻的“鯉魚跳龍門”圖案,則是寄望學子們高中狀元。
居高臨下,俯仰自如,既可溯古鑒今,又可騁懷窮目。西望云母,拱九嶷,郁郁蒼蒼;北望岣嶁,挹衡山,巍巍峨峨;遠眺大江東去,三水帆墻天際隱,岳云湘波碧空流,互相掩映,渾然一氣,近觀沿河兩岸新貌,高樓林立出綠海,雙虹飛跨連三鎮,新街通衢、中西合壁。若近水,可泛舟破浪,可蹲石垂釣;若登閣,可舉杯飲酒,可品茗賞花,或靜或動,或游或憩,風物佳麗,處處宜人。靠著湘江邊還可以盡覽“東崖曉日”之景象。極目遠眺,來雁珠暉遙相呼應,南岳七十二峰隱約可數。
請大家順著我的左手邊看,在蒸湘匯合的下方磯頭上就是來雁塔。因城南有回雁峰,取北雁南來之意,故名來雁塔。此塔為鎮江、導航塔。據《衡陽縣志》記載,此處“水流急湍,磯礙舟行”,船家畏為“鬼門關。”明萬歷年間,衡州人、禮部尚書曾朝節倡議除礁暢流,興建此塔,歷經了十三個春秋,于萬歷十九年(公元1591年)才建成。來雁塔通高36米,下為須彌座,壘石而成。塔身磚砌,七層、八楞、空心。塔為密檐式,從第二層起,塔身遞縮,越往上收縮越大,各層檐緊密相連。每層設對稱佛倉,開兩窗四門,可憑遠眺。一層正門上有龍鳳石雕,嵌漢白玉“來雁塔”橫額,為清代兵部右侍郎彭玉麟手書。兩旁有楹聯:“登七級浮屠;觀十方世界。”塔內有石蹬盤旋至頂層。七層棚頂為圓形藻井,飾星象分野圖和繪畫,中開圓形小孔,直穿塔尖,晚上可從孔中觀察天上星象。外面角翹吊風鈴,習習風來,鈴聲悠揚,如奏宮商。
在江東岸的是珠暉塔。珠暉指月光,似取意于南朝梁代吳均詩中的“團團珠暉轉,炤炤漢陰移。”據載,珠暉塔建于光緒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倡建者為安徽巡撫王之春,鹽運使程商霖,他們均為衡州人。他倆聽形輿家說,湘水過來雁塔耒水入注,其下兩岸無俊峰,有礙衡陽風水,不利篤生人才,故建珠暉塔以鎮水口。所以,珠暉塔是一座風水塔,塔史上又稱文風塔、文興塔、文筆塔等等,盛行于明、清兩代。珠暉塔結構奇特,氣勢雄偉。日出月上,塔影倒映,猶如巨龍游于湘江碧波之間。
登高閣,吟名詩,看三江之水滔滔不絕直奔洞庭。正所謂“石鼓南征、諸葛碑留芳草緣,大江東去、昌黎詩壓眾山青”,難怪人人都說該處風水絕好,天人合一,才得物華天寶,人杰地靈。群賢畢至,吟詠風物,不愧為“湖南的第一圣地”。
湖南景點導游詞精品 篇17
大家好!歡迎各位來南岳衡山觀光旅游,很高興能和大家一起參觀有“江南小故宮”之稱的南岳大廟,并很榮幸能和大家共度一段美好時光,祝大家游得開心,玩得盡興!
各位團友,現在呈現在我們眼前的這座宮殿式古建筑群,就是有名的南岳大廟,位于南岳古鎮北端,赤帝峰下。它是一組集民間祠廟、佛教寺院、道教宮觀及皇宮建筑于一體的建筑群,也是我國南方及五岳之中規模最大的廟宇,占地面積98500平方米。始建年代不詳,地方志有記載的大廟最早建于唐開元十三年(公元7XX年),歷經宋、元、明、清歷朝各代六次大火和十六次重修擴建,現存建筑于清光緒八年(公元18XX年)重建,它是仿照北京故宮建的宮殿式的古建筑群,因此有“江南小故宮”之美稱。中軸線上的主體建筑由欞星門、奎星閣、正川門(正南門)、御碑亭、嘉應門、御書樓、正殿、寢宮和北后門九進、四重院落組成。東邊有八個道觀、西邊有八個佛寺,中軸線上則是儒家的建筑風格。雖然儒、釋、道三教信仰不同,追求各異,但他們長期以來友好相處、共同發展、同存共榮。儒、釋、道三教共存一廟,這是我國乃至世界廟宇中絕無僅有的。早在明清時期,大廟就以其出色的木刻、石雕、泥塑被譽為“江南三絕”。同時以八百蛟龍為最大特色,無論殿宇的梁柱、屋檐,還是柱基、神座,乃至門框、斗拱,神態各異的蛟龍,隨處可見,原來這里自古就有八百蛟龍護南岳的傳說。
我們現在所站的這座石拱橋,叫“壽澗”橋,橋下是壽澗水,盛傳“取岳山之水可以延年益壽”,因為南岳是壽山、壽岳,所以這座橋,是因水而得名的。相傳,如果誰能三步跨過這座橋,便可長命百歲。 各位請抬頭看看大廟的正門叫什么門?有誰能認出第一個字來?(停頓)這位小姐說對啦,念“靈”字音,有好些人認不出此字,這也難怪,因為用這個“欞”字冠以廟門的很少見。不知諸位是否去過山東孔廟,孔廟的正門即是欞星門,其實,在中國也只有這兩處“欞星門”。那是為什么呢?因為欞星本是28宿之一,叫天田星。據《星經》記載:門以“欞星”命名,意思是人才輩出,為國所用。因此,一般的廟宇絕不可用“欞星”來命名。要用“欞星”冠以廟門,必須達到三個很苛刻的要件:第一,是規模較大、氣勢宏偉的廟宇;第二,必須是人才輩出的地方;第三,須皇帝下詔書。達到以上三個條件才能建欞星門,可見,我們南岳確實是個人杰地靈的風水寶地。凡是出入此門的人,都將成為祖國各條戰線上的棟梁之才。請各位仔細看看欞星門的對聯,看有誰能將它正確念出?這位老先生念得很準:欞環卐字,檻繞回文,仰臺閣輝煌,是謂仙宸帝闕;星斂貪狼,風儀和鳳,喜山河奠定,同游化日光天。這是副老聯新刻的聯語,它高度贊揚了大廟佛道并存及建筑規模之輝煌和祖國形勢之大好。在欞星門上方的漢白玉碑上,有金光閃閃的“岳廟”二字,是衡山學者康和聲所書。門原是木結構的,到民國二十一年(19xx年)才換成花崗石門,門高和寬均為20米,厚1。1米,是我國現存的最高、最寬的石質牌坊大門。牌坊上的坊頂,方中有圓,圓中有方,大家想想看這是個什么呢?對啦,是顆石印,象征南岳圣帝的玉璽,寓示著南岳廟至高無上的地位。門前這兩只古樸大方、形態逼真的石獅(西邊一只為雄獅戲珠,東邊一只為母獅戲仔),常年蹲在這里,喜迎四海嘉賓進入這吉祥之門。
湖南景點導游詞精品 篇18
飛天山旅游風景區,位于郴州市城郊蘇仙區橋口鎮境內,屬典型的丹霞地質地貌。這里既有霞山碧水、秀峰險寨、草坡峽谷等獨特的自然景觀,又有摩崖石刻、千年懸棺、石佛廟宇等神秘的歷史古跡,它還是古城郴州傳說中半人半仙的傳奇人物“壽佛老爺”修行得道的地方。因此,飛天山自古便有了“壽山佛地”之美譽。好了,現在就讓我們沿著曲折綿長的挑鹽古道,開始今天浪漫的飛天山之旅吧!
洗心池
飛天山諸峰海拔并不算高,但視野極為開闊,山頂往往是平坦的草坡,充滿高山草原風情。我們現在穿行的只是飛天山諸多山頂草原的一小塊,洗心池就在草坪的東邊。相傳壽佛在飛天山修行時常常在池水中沐浴凈身,并命名該池為“洗心池”,即“洗卻塵念,一心向佛”之意。在夏秋月夜,靜坐池邊,人在山頂,月朗星疏,感覺飄飄欲仙,“心池夏月”是飛天山一大美景。
壽佛寺
大家沿著石徑繼續前行,突覺豁然開朗,氣勢不凡,這地方一定不同尋常!的確,我們現在所站的地方當年是一座巨大的廟宇,叫壽佛寺,是當地百姓為供奉“壽佛老爺”而籌資修建的一座大廟。相傳壽佛是與蘇仙齊名的郴州又一傳說奇人。它本姓周,唐朝天寶年間人,家在飛天山下朗肚坪周家嶺,修行得道后,游歷郴州各地,為黎民百姓造福。在壽佛的庇蔭之下,周家嶺方圓百里經年風調雨順,無病無災。當地人感激壽佛,出資在飛天山選了這塊風水寶地建造了壽佛寺,以供奉壽佛,澤被子孫。壽佛寺歷史上常年晨鐘暮鼓,梵唄悠揚,香客云集,聞名遐邇。“壽山晨鐘”是飛天山古佳景之一。可惜壽佛寺歷史上屢遭兵災火患。我們現在看到的遺址是清朝同治末年重建的,大家看這塊《重修壽佛殿序》的石刻碑文,可對壽佛寺的歷史有進一步的了解。1958年“大躍進”時,壽佛寺再次被人拆毀,令人長嘆惜憐。如能重修,真是功在千秋,恩及子孫的一件大好事。
圣母巖
站在壽佛寺前的懸崖上朝對岸看過去,只見一頭巨大的石獅橫臥江邊,威猛雄壯,這就是“獅子嶺”。再朝前看去,就可以非常清晰地看到被稱為“江南一絕”的圣母巖了(也叫女陰巖)。大家知道,在廣東丹霞山有號稱“世界一絕”的陽元石,酷似男根,其大無比,無以配者,如能配之,唯有飛天山的“她”了,可謂一南一北,陰陽平衡,皆因形象逼真,碩大無比,而令人嘆為叫絕!
臥牛山
沿著石徑依山而下,來到江邊,我們開始乘船游覽一段秀美的水上風光——翠江。在這靜謐、青翠的山水之間,我們可以領略到桂林山水的靈秀,湘西小河的古樸,同時這里還隱伏著三峽風光的雄壯,如果在夏秋季節的早晨或黃昏,江面會浮著一層薄薄的白霧,泛舟水上,仿佛船在云中行,人如畫里游。大家看右邊,一頭同前面石獅一樣大小的石牛俯臥江邊,兩只大大的牛眼在鼻子的兩邊,那優美的軀干線條是那樣地流暢,這就是臥牛山。
千年懸棺
懸棺因為懸在臥牛山酷似牛口的洞穴之中,故又稱牛口懸棺。關于懸棺,我們從史料或電視片中略有所知。之所以稱懸棺,皆因棺木葬于懸崖之上,就像懸崖上老鷹的巢一樣懸掛,是古代人一種神秘的葬法。據了解;牛口懸棺為宋代所葬,距今已有800多年歷史了,國內懸棺中像牛口懸棺保存這樣完好,如此具有觀賞性的尚不多見。這龐大的棺木究竟是怎樣送上懸崖的呢?真是千古之謎。
石佛山
泊舟于巖壁之下,踩上級級石階,仰頭可見如刀砍斧劈的巨大赤壁,壯偉陽剛,氣吞山河,這里就是神仙寨。巖壁之下1600年前西晉時期的石佛像群雕,確為罕見,神仙寨因之又稱為石佛山,山下的寺廟也被稱石佛山寺。石佛山摩崖石刻共有七尊佛像,大小不一,造型各異,有端坐的、靜立的、飛天的,右邊獨立的女佛輕張雙臂,神態祥和,豐腴含笑;那騰空橫飛的小飛天佛,據說只有在陜西、甘肅及敦煌一帶才可見到,在南方從未有過,因而尤顯珍貴。
兩江口
站在石佛山前,眼見碧水翠竹,險灘奇石,扁舟輕渡,風光綺麗。哦,我們身處山水畫廊的兩江口了。兩江口又稱郴江口,是郴江與翠江的交匯處,南通東江,北人耒水而奔湘江。明代旅行家徐霞客游歷至此,在其《楚游日記》中稱贊此處:“江口諸峰俱石崖盤立。無一山不奇,無土不麗”。南宋詩人阮閱任郴州知府時,寫有七律詩《郴江口》:“扁舟斗轉急如飛,對此令人憶退之。不但郴江有佳句,叉魚禱雨盡留詩。”詩中“退之”兩字,即唐代文豪韓愈的字。韓愈到郴州,留有《郴口》、《叉魚招張功曹》、《郴江禱雨》等詩。從詩中描寫可見,800多年前,兩江口便是風調雨順、人煙繁鬧的好去處。這里還有半副對聯令人稱奇。上聯是“一渡兩江三上岸”,生動地描述了一條渡船在兩江口匯合處的三個渡口擺渡的情景。上聯依舊,但至今無人能對出下聯來,大家想試一試嗎?
飛天峽谷
再次棄舟從岸,我們將要穿越的是一段神奇的峽谷,叫飛天大峽谷。億萬年來,由于地質構造運動和水流的沖蝕,飛天山形成了許多的溝溝壑壑,峽谷縱橫,飛天峽谷就是其中的一段。大家看峽谷兩邊,懸崖峭壁,山勢險峻,山頂灌木蔥蘢,谷底水流潺潺,魚翔淺底。人行其中仿佛穿行時空隧道,幽明相隔。
老虎山
山道彎彎,峰回路轉,眼前豁然開朗,一條鑿在巖石上的石級古道,躍人眼簾,仿佛是登天云梯。“老虎山”幾個紅色大字就刻在古道旁的石壁上。老虎山之所以稱為老虎山,一則是因為此處當年曾有老虎出沒。再則,站在山頂,可以看到我們腳下的山體很像一只老虎,有狹長平整的老虎背,還有摸不得的老虎屁股,以及長長的堅實有力的老虎尾巴。
聚仙臺
爬上老虎山,穿過楊梅林,頓覺雄風四起,白云端坐,瑞氣浮動,縱橫萬里,芳草連天,千山萬水盡收眼底,好一派人間仙境,“美人山上看美人,聚仙臺里聚神仙”,漫步聚仙臺,飛天山無限美景盡在眼中,遠看睡美人,近觀神仙指。相傳當年八仙前往東海時,途經此處,迷戀于飛天山的美景,曾在臺上豪飲美酒,聚會一番,“聚仙臺”因之得名。
壽高臺
穿過縱馬馳騁的高山草原,爬上飛天峰108級石階,大家終于站在了“壽高臺”上。相傳壽佛老爺就是在此處得道升天,位列佛門的。站在壽高臺,猶如立馬滄海,氣勢崢嶸,征服一切的壯志雄心會油然而生。據稱,常常登臨壽高臺的人,必將多福多壽,一生平安。希望大家有機會能常登壽高臺,汲取天地之靈氣,沐浴自然之精華,可以長命百歲喲!
賽蓬萊
下了壽高臺,沿著通幽之曲徑,我們到了另一處蓬萊仙境——蓬萊洞。在蓬萊洞的洞壁上,可以看到“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韓愈手書的“賽蓬萊”、“昌黎書”幾個字,蒼勁有力,流傳千古。
各位游客,為了豐富景區的內涵,飛天山風景區已作出新的規劃,正在加快建設。不久的將來飛天山將會以更加綽約的風姿迎候八方嘉賓!關于飛天山我就講解到這里,非常高興與各位共同度過這快樂的飛天山之旅。歡迎您下次再游飛天山。祝各位旅途愉快,一路順風!
湖南景點導游詞精品 篇19
各位游客:
你們好,歡迎你們來到張家界旅游,我是你們的導游__。
天子山因明初土家族領袖、農民起義領袖向大坤自號“向王天子”而得名.
天子山景區,亦為省級自然保護區。位于武陵源風景名勝區西北部,總面積5400余公頃。原名青巖山。明初,土家族首領向大坤在此揭竿聚義,自號向王天子,部分景點命名與此傳說有關。1983年7月15日,桑植縣人民政府發文更名為天子山。
該景區交通暢達。自天子山上賀龍公園始,有公路經天子山鎮、中湖鄉、永定區教字埡鎮直達張家界市城區,全程58公里;沿此條經張家界市區可達武陵源區人民政府駐地、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里程分別為114.8公里、89公里。山頂公路與楊家寨景區、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袁家界小景區相通,全程20公里。從天子山農場往左經丁香溶有簡易公路可去老屋場小景區。旅游旺季,有班車從賀龍公園開往桑植縣城。此外,建有步行游道16代公里。
境內中部高,四周低,海拔800米以上為發育不成熟的石灰巖層,800米以下屬厚度很大的石英砂巖層。最高峰天子峰,面北而峙,海拔1260米。立峰憑眺,見臺地錯列,石峰嶙峋,云霧繚繞,峰、峽、瀑、林遍布千山萬壑。山頂、山腰臺地突兀凌空,多達60余處,交錯伸延,是天然觀景臺。現已開發石家檐、茶盤塌、老屋場、鴛鴦溪等4個小景區。尚有鳳棲山、黃龍泉小景區待開發。
"誰人識得天子面,歸來不看天下山。"凡到過天子山的人,對這些評價都是贊同的。天子山景觀奇特,驚險萬端。峰高、峰大、峰多,是它的一大特色。峰林之王的代表――御筆峰,它的雄姿,已在國內外多家報刊上展現.
在茶盤塔的西南側,有一座海拔1200多米高的山峰,這就是“天子峰”。天子峰,看上去活象一位偉人,他坐在那里,身披鐵甲,右手握箭,濃眉隆起,兩眼怒視前方,似正要指揮千軍萬馬出征,大戰一場。這個形象就是人們傳說的向王天子,所以取名叫“天子峰”。
天子山美景,春、夏、秋、冬四季不同,晨、昏、午、夜四時各異。霞光中的天子山,似一幅金碧輝煌、色彩亮麗的油畫;月光下,錯落有致的迷朦山峰,構成一幅水墨山水。春天山花燦爛,依紅偎翠;冬日冰雪皚皚,銀裝素裹。乍晴乍雨或晨錯交接之時,天子山云煙繚繞,或鋪天蓋地,或裊裊婷婷,靜如薄紗籠罩,動則運天雪涌。
天子山位于“金三角”的最高處,素有“擴大的盆景,縮小的仙境”的美譽。天子山海拔最高1262.5米(昆侖峰),最低534米(獅蘭峪)。景區總面積67平方公里,環山游覽線有45公里。年平均氣溫12℃,年降雨量1800毫升,年無霜期240天,年冰凍期60到80天左右。從天子山的地質地貌來看,除山頂上海拔幾百米以上有一層石灰巖和極少量的龜紋石以外,大部分景區景點都是石英石構成,屬砂巖峰林地貌,基本上與索溪峪,張家界相同,是三億八千萬年前由一片_大海逐步沉下來的沉積巖(水成巖),后來,又由于復雜而漫長的成巖過程,才形成我們今天所見到的總厚度達五六百米的石英砂巖,形成了各種造型奇異的景觀。
天子山自然保護區位于武陵源區東北部,桑植縣東南邊緣,與風景明珠張家界森林公園,十里畫廊索溪峪,構成了一個品字形的風景區。天子山自然保護區的總面積為9000余公頃,近一百平方公里。境內最高點昆侖峰海拔1262.5米,最低點泗南峪,海拔534米。環山游覽線有45公里。年平均氣溫12℃,年降雨量1800毫升,年無霜期240天,年冰凍期60至80天左右。
素有峰林之王美稱的天子山,她的神奇,在于煙云繚繞的奇石危峰,如柱、如塔、如筍,低者數十米,高者數百米,雕鏤百態。有屈子行吟,有姐妹私語,有夫妻情深,有眾仙聚會、群娥起舞,有天兵出征等天然群像。天子山的得名,源于土家族起義首領向大坤。他曾引兵三萬,自稱向王天子,誓與朝廷抗衡。后激戰數日,失敗被圍,大喝三聲,從袁家界右側神堂灣巖嘴上連人帶馬跳下,化成了天子坐朝等奇峰異石。至今神堂灣神秘莫測,縱深部位環列絕壁千仞,臨崖,俯瞰,但覺陰氣逼人,深不可知,從古到今,人跡罕至,無人揭示過她的秘密,只好寄想象于神話傳說之中,給天子山拂上了一層神秘光彩。
由于山地勢高,東南西三面都可觀景,透視線長,畫面寬闊,景觀層次多。站在天子山觀景,與黃石寨、金鞭溪的感覺不同。游黃石寨,您是與群峰對坐,與群峰平視;游金鞭溪,您是“人在畫中”仰視高聳于溪兩岸的群峰;而在天子山,則可俯視大千世界,您會生出“山上無山我獨尊”的無限豪情。天子山有四大奇觀:峰林、云海、日出、冬雪。一幅幅雄偉壯觀、奇特迷人的景象,相信會讓大家大飽眼福而流邊忘返。
在天子山,人們可以看到開國員勛——賀龍元帥的銅像。賀龍元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開國元勛,人民解放軍的締造者之一。他就出生在天子山西邊桑植縣洪家關的一個農民家庭,從兩把菜刀砍鹽局首義起,一生充滿傳奇色彩,元帥家鄉流傳著無數關于他的故事與傳說。天子山一帶曾經是賀龍、任弼時、肖克、王震等將軍打過游擊的地方。一回,賀龍在鑼鼓塌被民團包圍了,當地老百姓急中生智,把賀龍卷在斗墊里,躲過了殺身之禍。這個故事至今還在這一帶流傳。賀龍銅像高6.5米,重9.3噸,是國內迄今為止最大的一尊單人銅像。你看他身著軍大衣,那根曾伴他叱咤風云的大煙斗捍在手中,那匹曾仰天長嘯的大白馬依偎在膝旁,天風吹衣,目光如炬,整個造型、色彩氣韻,就連軍大衣上的皺褶都和砂巖大峰林渾然一體,與這里的三千奇峰一道頂天立地,櫛雨沐風。還有天子閣、西海石林、石船出海、御筆峰、仙女獻花等景點。
天子山的風光,用一句話來概括,就是“原始風光自然美”。她的景觀、景點都天造地設,全無人工雕琢痕跡。這里不但有奇山秀水,還有淳樸的民情,奇特的民俗、獨具風味的民族食品正等待著各位游客光臨。景區內峰林聳立,云霧飄渺,陰晴朝暮,變化萬千。因而贏得了“不是黃山,勝似黃山”,“誰人識得天子山,歸來不看天下山”等贊語。
湖南景點導游詞精品 篇20
郴州飛天山國家地質公園屬典型的丹霞地貌,位于湖南省郴州市蘇仙區境內距市區18公里,總面積110平方公里。水陸交通便捷,京廣鐵路復線、京珠高速公路、107國道從旁而過,郴江、東江交匯于此,形成享譽江南的翠江風景帶。整個風景區由48谷、9寨、4坦、3廟、2江、1泉構成,以丹巖堡寨為特色,穿坦、洞穴為罕見,溫泉碧江為紐帶,石佛懸棺為史脈,集山、水、林、洞、佛為一體,聚雄、奇、險、秀、巧為一身。20_年飛天山被國土資源部評為丹霞類的地質公園。景區山頂相連,溝壑縱橫,山環水繞,寨坦錯落,精巧處如精雕細琢,巧奪天工,宏偉處如橫空出世,壯志凌云。翠江風情能與漓江風景媲美,享有“小桂林”美譽。
飛天山,位于湖南省郴州市蘇仙區境內,距市區18公里,總面積110平方公里。水陸交通便捷,京廣鐵路復線、京珠高速公路、107國道從旁而過,郴江、東江交匯于此,形成享譽江南的翠江風景帶。飛天山盛名已久,大旅行家徐霞客曾贊嘆飛天山“無寸土不麗,無一山不奇”,并鐫刻“寸土佳麗”。境區山頂相連,溝壑縱橫,山環水繞,寨坦錯落,精巧處如精雕細琢,巧奪天工,宏偉處如橫空出世,壯志凌云。翠江風情能與漓江風景媲美,享有“小桂林”美譽。
沿江兩巖“丹霞翠遙斷,巖石架空來”。一路順江飄流,只見丹峰林立,紅巖綠水,怪石幽洞,古木吐翠,竹海茫茫。一年四季綠葉、三季花香,繪成罕見的“四面青山列翠屏”、“草木花光盡是春”的奇妙丹霞地貌景觀。
“丹霞第一洞”——黑坦,面積5000平方米;“天下第一門——天生石橋,門高35米,跨度95米,呈拱形,洞口高懸,絕壁臨淵,洞中冬曖夏涼,十分幽靜,規模之宏大,氣勢之宏偉,為中國丹霞地貌所罕見,乃飛天山一絕。景區內的鯉魚寨四周崖壁陡峭,古木蒼穹,灌木環繞,秋色丹楓繪出十里廊,美不勝收。更有酷似象征生命之源的圣母巖和陰陽巖,栩栩如生。境內萬華巖溶洞全長約9公里,洞內有13處各具特色的大廳,最大可容納數千人。洞外有泉,洞內有天,洞中有洞,洞里有河,洞內鈣化沉積類型多種多樣,石田、石筍、石鐘乳、石柱、石幔、石簾密布,形態各異,氣象萬千,尤其是“水下晶錐”(世界上第二次發現的天然奇寶,另一個在美國)和“石蛋生筍”(世界上首次發現),堪稱為溶洞中的奇異珍寶。
美國洞穴考察隊曾贊譽“萬華巖”溶洞可與世界上任何一個最壯麗的溶洞媲美。此外飛天山的摩崖石刻、石佛、千年懸棺、古戰場遺跡、長江以南第一飛天壁畫等神秘歷史典跡和豐富的文化底蘊以及獨特的民風異俗,與這里山異、水美、石奇、洞幽、風情萬種的自然風光相得益彰。飛天山丹霞——溶洞是國家地質公園獨具特色的地貌景觀,無愧為國家地質公園的瑰寶,既是休閑度假的生態旅游勝地,又是地學科普與科研的天然課堂,還是民風民俗、歷史文化的博物館。“翠江山水畫游,飛天丹霞心中留”。目前(20_年),己推出“飛天俠侶”旅游專線,這里如詩如畫的風光,賓至如歸的服務,名揚神州,美譽海外。
湖南景點導游詞精品 篇21
歡迎大家來到湖南白沙井!我是你們的導游,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為了便于大家參觀游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紹一下。
江南名泉之一。位于市區賀龍體育場附近的白沙街東,天心閣下。是長沙第一泉,也是江南名泉之一。其井口用大理石砌成,長約67厘米,寬僅33厘米,井口東側豎有“白沙古井”石碑。泉水清澈,雜質極少,水味甘美,無論冬夏,泉水不溢不竭,隨舀隨漲,始終保持同樣深度。又經地下網紋紅土及沙礫無數次過濾,水質特佳。此井雖小,卻古今載譽,遠近聞名,據清《一統志》載“在縣東南二里,廣僅尺許,最為甘冽,汲久不竭”。自明清以來,均有石刻,譽為長沙第一井。舊時沙水被挑著沿街叫賣。原只一眼,出水較急,明末水分二眼,出勢漸緩,現經過多次修整,擴為四眼。舊時,井旁有一龍王廟,廟中有一幅對聯:常德德山山有德,長沙沙水水無沙。說明泉水清澈純凈無比。用它沏茶稱“沙水茶”,味濃香冽。長沙名酒“白沙液”,就是用此水釀成的。
湖南景點導游詞精品 篇22
武陵源南部的張家界是我國第一個國家森林公園,70年代才被發現,相傳,漢高祖時留侯張良懾于“飛鳥盡,良弓藏”的歷史教訓,效法春秋戰國時越國的范蠢功成身退、隱居江湖的辦法,來到大庸,因而留下了張氏子孫,故取名張家界。
武陵源自然風景區山奇、水秀、橋險、洞幽,蘊含著毫無修飾的自然美。風景明珠張家界素有“峰三千,水八百”之譽。碧濤連山,蔚然如海,在莽莽蒼蒼的林海內珍藏著紅豆杉、香果等珍稀樹種、名貴藥材和各種奇花異草、珍禽怪獸。據統計,張家界的樹木品種比整個歐洲多出一倍以上。密林深處,藤蔓交織,清流汩汩,優美迷人。數千座石峰拔地而起,淙淙浸水、蜿蜒曲折,林木花卉滿山遍野。張家界的風光山色,具有秀麗、原始、集中、奇特、清新五個特點,堪稱“五絕”。真是“五步一個景,十步一重天”。張家界市市長魯平益形容張家界是“三千奇峰,峰峰標異,八百秀水,水水嫵媚;挾泰山華山之雄險,兼桂林黃山之秀奇”。
張家界的山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石英砂巖峰林峽谷地貌,境內數以千計的石峰拔地而起,形態各異,巍然屹立與金鞭溪、索溪谷等峽谷兩側,峰上奇頌挺拔、灌木叢生,時而有云霧繚繞。
武陵源景區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土家族、苗族、白族、回族等少數民族和睦相處,以各自獨特燦爛的文化組成了一幅異彩紛呈的風景畫。武陵源風景區已經被聯合國列入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