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介紹河南紅石峽(通用3篇)
怎么介紹河南紅石峽 篇1
“何年鬼斧劈層崖,鴉翼分來一線開。高掛珠簾飛亂雪,直垂銀柱吼千雷。神龍愛僻潛還見,好鳥依人去復來。斜日在山歸意懶,不堪回首重徘徊。”這是明朝良吏懷慶知府徐以貞筆下的云臺山紅石峽,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營造出磅礴的氣勢,又勾起纏綿縫綣之意。
紅石峽,古稱溫盤峪,是云臺山(位于河南省修武縣境內)最知名的景點,峽中的紅石碧水漫曲橋的畫面讓人過目難忘、心生向往,從而一舉成名天下知,成為云臺山景區經典的宣傳名片。若從高空俯瞰,這里就是一個峽澗盆景,大自然的陽剛之氣和陰柔之美珠聯璧合,將山川精華薈萃于尺寸之中。懸崖陡峭,紅巖絕壁,是我國北方地區少有的丹霞地貌景觀。彤翠橫立的偉魄,陡峭挺拔的雄姿,兼容北雄南秀之美。丹崖碧嶺、奇峰幽谷構成了獨特的山岳景觀。加之潭溪泉瀑的映襯,更使其藏奇納勝,故被稱為“云臺一寶”。
紅石峽以“三奇”著稱于世。一奇在小中見大。它南北長約20__米,東西寬約30多米,最窄處僅有數米,號稱“一線天”,集泉、瀑、溪、潭、峻峰、怪石等景觀于一澗,融奇、雄、險、秀、幽、奧諸美色于一峽。二奇在深于地下。峽谷深達68米。山,為高山下的高山;水,為水平面下的美水。千種美景,萬般風情,皆藏于地面之下。三奇在四季如春。峪中炎夏涼爽宜人,寒冬青草不枯,一草一木一石都徜徉在大自然的溫潤之中,“溫盤峪”的古稱也是由此得來。
所謂“紅石”,不同于百家巖的紅石,更不同于美國科羅拉多大峽谷的紅石。那些紅色的懸崖和山體,或赤或赭,頗為壯觀,但色彩枯燥單調,不免有些乏味。紅石峽因深藏地下,得益于水的浸潤,同樣的紅石,在這里就紅得鮮艷、紅得潤澤。不論細觀還是撫摸,如同紅色的美玉,被賦予了更多生命的靈動和質感。
山是靜默的、深沉的,水是跳躍的、歡快的。峽谷中除了一條長年奔流的峪水,懸瀑、深潭隨處可見,泉源、細流俯拾皆是。或輕瀉漫流,舒緩有致;或噴珠吐璣,揮灑無時;或匯于一潭,靜若綠緞。這正應了峽中鐫刻著的“紅崖高萬丈,綠水深千尺”。
循著紅石細密的紋路,我的思想仿佛生出了觸角,想去探究古老的過往;沿著綠水逶施而去,跟隨一尾游魚去尋覓歲月眷戀的漩渦,且把下一次的回眸留在了這里……
怎么介紹河南紅石峽 篇2
1.中原第一景;體驗14億年前震旦紀地殼運動所造成的地質遺跡,使得其成為“縮小了的山水世界,擴大了的藝術盆景”。
2.紅巖絕壁,中國北方地區少有的丹霞地貌峽谷景觀。
3.白龍瀑,峪內第一掛瀑布。共分三疊,垂直落差60余米,上兩段短而隱,下一段長且露,狀若飛雪玉龍,銀光閃閃。
4.黑龍洞,洞長30米,洞內奇景通幽,微風送爽。此處既可聞澗內濤濤水聲,又可看飛巖陡壁,險情奇趣。
5.一線天,這里澗水分切山體,從而急流而下,絕壁高聳,崔巍對峙,山體相合只留一線天地。
6.黃龍潭,峽寬二三十米。水深處湛藍無比,水淺處清澈見底。擁有大量且極具觀賞性的奇石。
7.相 吻石,兩條躍出水面紅色奇石,宛如一對情人相擁甜吻——相傳這是黑、白二龍王的龍女和龍子的浪漫化身。
8.逍遙石,高2余米,長3米,寬約1米,一半在岸上,一半在水中,紋理自然,古樸悠悠,灑脫飄逸,乃大自然之杰作。
9.黑龍潭,至幽至奧,碧綠的潭水映襯著朱紅色的山體所透出的明麗鮮艷的奇景。可泛舟潭上,可嬉戲潭中,亦可散步潭邊。
10.鐘乳石,此處鐘乳石形成在石英巖上,白色的鐘乳石在紅色巖壁的映襯下,素雅美觀。
11.懸石,此石夾在兩座峭壁間,搖搖欲墜。站于其下難免心驚肉跳,因此又可叫“試心石”。
12.黃龍瀑,銀白色的水體從谷頂傾瀉而下,瀟灑飄逸,瀑布之聲如急雨,如裂帛。瀑布與其身后涌泉相稱,真如一塊碩大精美的水體雕塑。
13.天然壁畫,泉水在巖壁上流動,撒下點點水珠,水珠在陽光的照射下,五彩繽紛,流光異彩,滿目生輝,再加上綠色苔蘚植物的映襯,形成了獨特的天然壁畫。
14.天女散花瀑布,兩條瀑布上下錯落,一南一北,一明一暗,交相輝映。飄飄灑灑,飛花碎玉。
15.蒼龍澗,狹長幽曲,山勢巍峨的深澗。
16.紅石峽景區集秀、幽、雄、險、于一身,泉、瀑、溪、潭于一谷。有“盆景峽谷”的美譽。
怎么介紹河南紅石峽 篇3
冕寧靈山以靈山寺為中心,規劃保護面積40平方公里。靈山寺始建于清代·乾隆年間,是冕寧縣如今規模最大的宗教寺院。主體建筑大雄寶殿,寬敞宏大,結構莊嚴,前殿正中供奉釋迦牟尼,兩邊是十八羅漢,后殿供奉靈山寺開山祖師梧真和尚楊學信木刻偶像。面對大佛是坐著的韋陀0神像。據說,天下的韋陀都是站立姿勢,唯有靈山寺的韋陀是坐像,因為靈山寺本來清凈,不勞韋陀虎視眈眈地站著0。寺廟前面正中是新修的琉璃瓦山門,以正殿天井為中心,兩側有眾多的房舍堂廊,前后左右縱橫相連,渾然一體,構成了一片古建筑群。山門外邊有6棵蒼勁挺拔的參天古松,粗有三四人合抱者,樹齡至少在兩百年以上,它是靈山寺最主要的標志。
在靈山寺的背后,是一座美麗的自然公園。那里生長著古老的參天大樹。還有一個在當地很有名的地方,不過還不為外人所知———連三海。在一座山上,靜靜的淌著三條湖。據說山上還長有靈芝,并有細細的泉流,還有前人留下的石洞。在湖中還有據說會爬樹“魚”,湖海比較深,當地對湖還沒有做過考察,僅是
從當地一些年邁著那里得知。
靈山寺始建于清代乾隆年間,是冕寧縣如今規模最大的宗教寺院。主體建筑大雄寶殿,寬敞宏大,結構莊嚴,前殿正中供奉釋迦牟尼,兩邊是十八羅漢,后殿供奉靈山寺開山祖師梧真和尚楊學信木刻偶像。面對大佛是坐著的韋陀0神像。據說,天下的韋陀都是站立姿式,唯有靈山寺的韋陀是坐像,因為靈山寺本來清凈,不勞韋陀虎視耽耽地站著0。寺廟前面正中是新修的琉璃瓦山門,以正殿天井為中心,兩側有眾多的房舍堂廊,前后左右縱橫相連,渾然一體,構成了一片古建筑群。
關于靈山寺的歷史,在志書和碑石上已早有記載。楊祖師俗名楊學信,法號悟真,佛號普渡,湖南省常德府龍陽縣人。清乾隆四十七年,游歷來到冕寧,聽說燈臺山是燃燈古佛修行的地方,“遂策杖往觀,直至峰頂,果然勝跡猶存,故址顯在”。楊祖師便在青龍潭就水結茅而居,一面繼續修行,一面籌建寺院,當時門下有冕寧弟子約百人。靈山寺大約在乾隆五十九年建成。知縣辛大成為寺院題名“西靈”,民間則稱“靈山寺” 香火鼎盛
。楊祖師在冕寧20xx年,靈山寺建成后在寺內修行9年。于清嘉慶九年二月端坐而寂(逝世)。經七日后,其弟子啟龕視之,但見滿面紅光,宛然如生,即將肉身移置佛堂,長期供奉,其肉身則完全干固,不再腐朽。在靈山寺右1公里的巖壑之中,有天然巨石座,呈八卦形,頂面平整,傳說那就是楊祖師“坐化圓寂”的禪石。
昌海和尚靈塔 位于靈山寺大殿后數十米的坡林地內,靈塔用青石板鑲嵌而成,高2米多。建于清咸豐丙辰年(1856年)。為曹洞宗三十二世昌海達和尚塔。
高和尚修行處 在靈山寺大雄寶殿之西,過青龍河溝,在林木雜生的山坡上,有寺廟遺址,遺址后有10平方米左右的巖房和大石板井。傳說此處是與楊祖師同來靈山修行的高和尚建廟處。在此可俯瞰靈山寺建筑群。
火炭堡藏文石刻 位于蘇州壩西北端寧源鄉巴甫村火炭堡。一高約1米,長逾米的棱形大石,右刻藏傳佛教格魯派教義,標題為“六字真言”,左刻獻寶祈福人像。估計為明末清初刊刻。
本波教石碑 位于城廂鎮大埡口村。碑體為花崗石,高約1米,寬0.4米,厚0.15米。略風化,文字圖象清晰可辯。石碑上部可卷云紋,下部為一雄獅浮雕,中刻三行藏文(轉寫梵文體),書寫古樸工整,其中第一行為藏區本波教派的“八字咒語”。
墨玉海 即黑海。位于靈山河正溝源頭,海拔約3500米,形似葫蘆。海的南北山峰 連三海
終年積雪,絕壁之上有稀疏的云杉和叢生的杜鵑,東面山坡緩緩延伸,嶲山山脊銀色板塊冰川延伸進林中;西邊出水處,草坪之上有矮小成簇的杜鵑,有嶙峋的山石點綴其間。海水遠觀為黑色,近觀則清澈見底,潔凈無塵。
金海 又名紅海。海區為紅色火成巖,遠觀海水成紅色,固有此名。位于靈山主峰東麓,靈山河南支澗水溝的源頭。海拔約4000米,形似腰子,由上下兩個海子相連而成,每個海子面積約百馀畝。環湖雪峰聳立,狀如城碟,淡云飄過,上下金黃,天水一色。
連三海 位于靈山寺所在的西山中段分水嶺西側。是三個保存完好的第四世紀冰川冰斗地貌群所構成的三處冰川湖泊群,每個海子均由獨立山峰所包圍。連三海子三個湖泊形態各異,湖水清澈,天光云影,蔚然生秀。其中一湖,有一道冰川通向湖心,將湖面一分為二,景象頗似太極圖,尤為奇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