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關林廟導游詞(精選3篇)
洛陽關林廟導游詞 篇1
中國洛陽關林北依隨唐故城,南臨龍門石窟,西接洛龍大道,東依伊水清流,為海內外三大關廟之一。也是我國唯一的冢、廟、林三祀合一的古代經典建筑。
關林因厚葬關羽首極而名聞天下。明萬歷二十年(1592)年,在漢代關廟的原址上,擴建成占地180余畝,四進院落、150余間殿宇廟會,千余株翠柏的關廟。兀立于廣場上的“千秋鑒”為舊時“燈影鐘鼓話興亡”之所在;分立于大門兩側的明代石獅、赳赳而踞,具有凜然不可侵犯的威嚴,極富封建意味的大門鑲嵌著81顆金色門釘,體現了關林的崇高地位和關羽的身后榮耀;立于儀門左右重3000余斤的鐵獅,是明代善男信女敬奉關公的遺物,雖歷經400余載風風雨依然肅穆含威;儀門“威揚六合”匾為慈禧太后傳筆,端莊厚重,彌足貴;連儀門和拜殿的石獅通道為海內外關廟所獨有,通柱頂雕石獅104尊,百獅百變,圓潤生動,毫無石刻的生硬之感,代表了乾隆時期中原石刻藝術的最高成就。
關林位于洛陽老城南7公里關林鎮。相傳這里是埋葬三國蜀將關羽首級的方。明萬歷二十四年(1596年)始建廟植柏,清乾隆時又加以擴建,形成今之規模。關林占地百畝、殿宇廊廡150余間。現存碑刻70余方,石坊4座,大小石獅、鐵獅110多尊,古柏800余棵,塑像10余軀,墓冢1座。隆冢豐碑,殿字堂皇,古柏蒼郁,幽雅偉麗。
關林的布局,表現了典型的中國古建筑特點,其主要建筑均分布在中軸線上,依次為舞樓、大門、儀門、甬道、拜殿、大殿、二殿、三殿、石坊、八角亭,最后為關冢。整個園內建筑蓋顯高聳,雕梁畫棟,飛檐流丹,氣勢崢嶸。豐碑高冢,香煙繚繞,古柏千章。殿堂中設有一尊身著龍袍,頭戴十二冕旒王冠的關羽坐像,身旁還有捧大印的兒子關平和持刀的周倉立像。后邊有張飛殿和五虎殿等。在這里,人們不僅能聽到許多有關關羽神奇的傳說,還可以感受關公獨具魅力的傳統美德,幸運的話,還可以一睹一年一度的“東方文化尋根游暨中國洛陽關林國際朝圣大典”的盛況。
關羽是我國唯一為儒、釋、道三教并尊的歷史人物,是三國時蜀國大將,又名關云長(公元160─219年)。傳說孫權殺害關羽之后,將其首級獻給了曹操,曹操便將其首級葬于關林。關羽一生,以忠義和勇猛見稱。從古到今,人們把他視為蓋世英雄,作為神靈頂禮膜拜。千百年來,關林一直吸引著眾多的中外游客。
關林是處保存完整的古建筑群,中軸線上從南到北依次有舞樓、大門、儀門、石欄板甬道、月臺、拜殿、大殿、二殿、三殿、石牌坊、碑亭、墓冢等。兩側對稱聳立著鐘樓、鼓樓、華表、焚香爐、配殿及長廊等。
主要建筑包括門外的高臺建筑舞樓,三門道硬山式頂的大門、儀門,卷棚式拜殿、大殿、二殿、三殿、碑亭、石牌坊、鐘樓鼓等;在儀門和大殿之間,修有石欄板甬道,欄板之間的望柱頭皆雕作獅子頭,計一百零四個,姿態各異,形象生動;三殿之后建石坊,正額題“漢壽亭侯墓”五字;長廊建置于廟院東西兩側,里邊陳列洛陽歷代出土的石刻、墓志精品,是研究石刻藝術的寶貴資料。
舞樓與關林大門相對,建于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是一座平面作凸字形的高臺建筑,其頂以歇山和硬山相結合,設計巧妙,宛如重檐樓閣,蔚為壯觀,堪稱我國舞臺建筑的典型。
大門為5開間3門道硬山式建筑,門前的1對白色大理石雄獅是洛陽現存明代石獅中最大者。儀門原為明代關廟的大門,清擴建時改為儀門,其前所立鐵獅為洛陽少見。石欄板和月臺是按帝王宮殿制度修建。望柱頭上的小石獅共104個,姿態各異,栩栩如生。
拜殿為5開間卷棚頂明代建筑,是舉行祭禮時謁拜的場所。殿中間有乾隆、慈禧親書的匾聯,西端豎立著高35米的關羽大刀。大殿與拜殿相連,面闊7間,進深3間,高約20米,總面積700平方米,是關林最大建筑。廡殿頂,琉璃瓦,檐角飾以神將,懸以鐵馬金鈴。檐下斗拱華麗,朱門雕窗。正門兩側木雕有桃園三結義、三顧茅廬等13幅故事畫。
大殿是關林最雄偉的建筑,面闊七間,進深三間,高約20米,總面積為760平方米。廡殿頂上,琉璃瓦覆蓋,五脊橫立,六獸揚武,飛檐斗拱,朱柱盈圍;四檐角飾以龐涓、韓信、羅成、周瑜四神將,懸以鐵馬金鈴。殿內暖閣三間,透雕花龍。大殿正門上,有木刻浮雕關公故事圖:桃園三結義、三英戰呂布、水淹七軍、三顧茅廬、單刀赴會、挑錦袍、斬顏良、誅文丑等共十二幅,還有二龍戲珠、鳳凰戲牡丹、龍戲鳳等圖案,刻工精細,構圖美妙。
二殿是五開間廡殿頂建筑。殿內正面塑“關羽怒視東吳戎裝像”,關羽長髯飄灑、端莊威嚴,關平按劍于左,周倉持刀于右。前檐下繪有斬顏良、誅孔秀、大戰夏侯敦、古城會等故事圖。后門上方繪有“華容道義釋曹操”、“東吳赴宴”、“水戰龐德”的故事,形象地反映了關羽驍勇善戰的歷史畫面。
三殿是五開間的硬山式建筑,規模較小,又叫“寢殿”。殿檐下有“三戰呂布”、“威鎮荊州”、“戰長沙”三幅大型故事圖。前枋上還有九幅小型故事圖。斗拱的昂首都雕成龍頭,彩飾絢麗異常。
關冢們于后部,高10米,占地250平方米,平面作八角形。向南有石墓門。相傳關羽首級即埋于此冢內。冢前有林碑,高4.8米,碑額題“敕封碑記”,碑陰為董篤行所撰之《關圣帝君行實封號碑記》,其內容為關羽的生平、封號以及建廟的情況。
關林大門前有石獅一對,高2.7米,為明代作品。儀門前有鐵獅一對,重三千余斤,乃鑄于明代;拜殿東端懸有明代大鐵鐘,兩端豎立有關羽的大刀;中間有乾隆、慈禧親書匾額;拜殿前月臺上,放置明代鐵花瓶一對。
關帝冢平面為八角形,高10米,占地250平方米,外筑圍墻。冢前石碑高4.8米,下有龜趺,上有雕龍碑首,額題九疊篆書《敕封碑記》,是康熙皇帝給關公追加封號所立碑。護碑亭作全木構八角形,為八面起坡歇山頂,斗拱枋椽交錯勾連,構筑奇巧,別具一格,是清代亭式建筑之典范。碑亭前有明代所立的石供案及石牌坊,石牌坊高10米,寬6米,3道門,正額題“漢壽亭侯墓”5字。
關林已辟為洛陽古代藝術搏物館。廟內兩側長達90米的長廊,分別為碑刻墓志陳列室、石刻藝術品陳列室。共收藏陳列歷代碑刻、墓志、石刻藝術品近20__件,反映了我國古代石雕藝術的風貌.尤其東漢石辟邪、北魏升仙畫像石棺、隋代石獅等,更是稀世珍寶。碑刻、墓志近1000件,其中許多涉及到古代重大歷史事件和重要歷史人物,均有補史、證史之價值,可謂一部“石史”,并有較高的書法藝術價值。
洛陽關林廟導游詞 篇2
中國洛陽關林北依隨唐故城,南臨龍門石窟,西接洛龍大道,東依伊水清流,為海內外三大關廟之一。也是我國唯一的冢、廟、林三祀合一的古代經典建筑。
關林因厚葬關羽首極而名聞天下。明萬歷二十年(1592)年,在漢代關廟的原址上,擴建成占地180余畝,四進院落、150余間殿宇廟會,千余株翠柏的關廟。兀立于廣場上的“千秋鑒”為舊時“燈影鐘鼓話興亡”之所在;分立于大門兩側的明代石獅、赳赳而踞,具有凜然不可侵犯的威嚴,極富封建意味的大門鑲嵌著81顆金色門釘,體現了關林的崇高地位和關羽的身后榮耀;立于儀門左右重3000余斤的鐵獅,是明代善男信女敬奉關公的遺物,雖歷經400余載風風雨依然肅穆含威;儀門“威揚六合”匾為慈禧太后傳筆,端莊厚重,彌足貴;連儀門和拜殿的石獅通道為海內外關廟所獨有,通柱頂雕石獅104尊,百獅百變,圓潤生動,毫無石刻的生硬之感,代表了乾隆時期中原石刻藝術的最高成就。
關林位于洛陽老城南7公里關林鎮。相傳這里是埋葬三國蜀將關羽首級的方。明萬歷二十四年(1596年)始建廟植柏,清乾隆時又加以擴建,形成今之規模。關林占地百畝、殿宇廊廡150余間。現存碑刻70余方,石坊4座,大小石獅、鐵獅110多尊,古柏800余棵,塑像10余軀,墓冢1座。隆冢豐碑,殿字堂皇,古柏蒼郁,幽雅偉麗。
關林的布局,表現了典型的中國古建筑特點,其主要建筑均分布在中軸線上,依次為舞樓、大門、儀門、甬道、拜殿、大殿、二殿、三殿、石坊、八角亭,最后為關冢。整個園內建筑蓋顯高聳,雕梁畫棟,飛檐流丹,氣勢崢嶸。豐碑高冢,香煙繚繞,古柏千章。殿堂中設有一尊身著龍袍,頭戴十二冕旒王冠的關羽坐像,身旁還有捧大印的兒子關平和持刀的周倉立像。后邊有張飛殿和五虎殿等。在這里,人們不僅能聽到許多有關關羽神奇的傳說,還可以感受關公獨具魅力的傳統美德,幸運的話,還可以一睹一年一度的“東方文化尋根游暨中國洛陽關林國際朝圣大典”的盛況。
關羽是我國唯一為儒、釋、道三教并尊的歷史人物,是三國時蜀國大將,又名關云長(公元160─220xx年)。傳說孫權殺害關羽之后,將其首級獻給了曹操,曹操便將其首級葬于關林。關羽一生,以忠義和勇猛見稱。從古到今,人們把他視為蓋世英雄,作為神靈頂禮膜拜。千百年來,關林一直吸引著眾多的中外游客。
關林是處保存完整的古建筑群,中軸線上從南到北依次有舞樓、大門、儀門、石欄板甬道、月臺、拜殿、大殿、二殿、三殿、石牌坊、碑亭、墓冢等。兩側對稱聳立著鐘樓、鼓樓、華表、焚香爐、配殿及長廊等。
主要建筑包括門外的高臺建筑舞樓,三門道硬山式頂的大門、儀門,卷棚式拜殿、大殿、二殿、三殿、碑亭、石牌坊、鐘樓鼓等;在儀門和大殿之間,修有石欄板甬道,欄板之間的望柱頭皆雕作獅子頭,計一百零四個,姿態各異,形象生動;三殿之后建石坊,正額題“漢壽亭侯墓”五字;長廊建置于廟院東西兩側,里邊陳列洛陽歷代出土的石刻、墓志精品,是研究石刻藝術的寶貴資料。
舞樓與關林大門相對,建于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是一座平面作凸字形的高臺建筑,其頂以歇山和硬山相結合,設計巧妙,宛如重檐樓閣,蔚為壯觀,堪稱我國舞臺建筑的典型。
大門為5開間3門道硬山式建筑,門前的1對白色大理石雄獅是洛陽現存明代石獅中最大者。儀門原為明代關廟的大門,清擴建時改為儀門,其前所立鐵獅為洛陽少見。石欄板和月臺是按帝王宮殿制度修建。望柱頭上的小石獅共104個,姿態各異,栩栩如生。
拜殿為5開間卷棚頂明代建筑,是舉行祭禮時謁拜的場所。殿中間有乾隆、慈禧親書的匾聯,西端豎立著高35米的關羽大刀。大殿與拜殿相連,面闊7間,進深3間,高約20米,總面積700平方米,是關林最大建筑。廡殿頂,琉璃瓦,檐角飾以神將,懸以鐵馬金鈴。檐下斗拱華麗,朱門雕窗。正門兩側木雕有桃園三結義、三顧茅廬等13幅故事畫。
大殿是關林最雄偉的建筑,面闊七間,進深三間,高約20米,總面積為760平方米。廡殿頂上,琉璃瓦覆蓋,五脊橫立,六獸揚武,飛檐斗拱,朱柱盈圍;四檐角飾以龐涓、韓信、羅成、周瑜四神將,懸以鐵馬金鈴。殿內暖閣三間,透雕花龍。大殿正門上,有木刻浮雕關公故事圖:桃園三結義、三英戰呂布、水淹七軍、三顧茅廬、單刀赴會、挑錦袍、斬顏良、誅文丑等共十二幅,還有二龍戲珠、鳳凰戲牡丹、龍戲鳳等圖案,刻工精細,構圖美妙。
二殿是五開間廡殿頂建筑。殿內正面塑“關羽怒視東吳戎裝像”,關羽長髯飄灑、端莊威嚴,關平按劍于左,周倉持刀于右。前檐下繪有斬顏良、誅孔秀、大戰夏侯敦、古城會等故事圖。后門上方繪有“華容道義釋曹操”、“東吳赴宴”、“水戰龐德”的故事,形象地反映了關羽驍勇善戰的歷史畫面。
三殿是五開間的硬山式建筑,規模較小,又叫“寢殿”。殿檐下有“三戰呂布”、“威鎮荊州”、“戰長沙”三幅大型故事圖。前枋上還有九幅小型故事圖。斗拱的昂首都雕成龍頭,彩飾絢麗異常。
關冢們于后部,高10米,占地250平方米,平面作八角形。向南有石墓門。相傳關羽首級即埋于此冢內。冢前有林碑,高4.8米,碑額題“敕封碑記”,碑陰為董篤行所撰之《關圣帝君行實封號碑記》,其內容為關羽的生平、封號以及建廟的情況。
關林大門前有石獅一對,高2.7米,為明代作品。儀門前有鐵獅一對,重三千余斤,乃鑄于明代;拜殿東端懸有明代大鐵鐘,兩端豎立有關羽的大刀;中間有乾隆、慈禧親書匾額;拜殿前月臺上,放置明代鐵花瓶一對。
關帝冢平面為八角形,高10米,占地250平方米,外筑圍墻。冢前石碑高4.8米,下有龜趺,上有雕龍碑首,額題九疊篆書《敕封碑記》,是康熙皇帝給關公追加封號所立碑。護碑亭作全木構八角形,為八面起坡歇山頂,斗拱枋椽交錯勾連,構筑奇巧,別具一格,是清代亭式建筑之典范。碑亭前有明代所立的石供案及石牌坊,石牌坊高10米,寬6米,3道門,正額題“漢壽亭侯墓”5字。
關林已辟為洛陽古代藝術搏物館。廟內兩側長達90米的長廊,分別為碑刻墓志陳列室、石刻藝術品陳列室。共收藏陳列歷代碑刻、墓志、石刻藝術品近20xx件,反映了我國古代石雕藝術的風貌.尤其東漢石辟邪、北魏升仙畫像石棺、隋代石獅等,更是稀世珍寶。碑刻、墓志近1000件,其中許多涉及到古代重大歷史事件和重要歷史人物,均有補史、證史之價值,可謂一部“石史”,并有較高的書法藝術價值。
看過"
洛陽關林廟導游詞 篇3
最后一座殿——春秋殿,解說員阿姨在這里給我們講述了一個故事,在關羽剛剛來到曹操的陣營時,關羽和他的嫂子住在一間十分渺 小的屋子里,只有一根蠟燭,關羽的嫂子體弱多病,而關羽又熱愛讀書,所以關羽決定將蠟燭分為兩半,一半給自己體弱多病的嫂子, 一半留給自己讀書用,曹操知道了,十分敬佩他,于是就造出了關羽睡姿的雕像;他身上的棉被是老百姓的一針一線編織出來的,表示 百姓對關羽的愛戴,關羽的床頭上第一層有四條大龍,中間有一顆龍珠,代表真龍天子,下層有九條小龍在嬉戲打鬧,代表兒孫滿堂。
在關林廟的后院有一座碑亭,因為碑亭臺基為八角形,所以我們也叫它“八角亭”。亭里有石碑一通,立于康熙五年。碑額是九疊篆 書“敕封碑記”,碑陰記載的是修建關林的情況,碑的正面是“忠義神武靈估仁勇威顯關圣大帝林”,是道光元年磨石重刻的明清兩朝 對關羽的最高封號。解說員說,關林的“關”字大家都知道,是關羽,“林”是皇家人世的葬身之地叫做林,這座碑代表了百姓對關羽 的思念。
小記者們跟隨解說員來到碑的后面,那里有一個像石門一樣的東西,解說員說,這是祈福門,只要往里面投一枚硬幣,如果聽到“當 啷”一聲,就說明你們的祈福有用。我們每個人都試圖的投進一枚硬幣,硬幣打在地上的聲音好像一首美妙的音樂在不斷的敲打著。
最后。我們遇到了一棵枝繁葉茂的大樹。這棵樹有幾十米高,幾個人都抱不過來,聽講解員說這棵樹活了一千多年了,可以給人們帶 來齊天的洪福,很多人都往樹上掛平安符,我們也掛了,祈求著來日的吉祥平安!
這次活動,讓我知道了關林妙的由來,目睹了關羽的風采!理解了“忠義仁勇”的真正含義!真是受益匪淺的一次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