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國都城遺址導游詞范文(通用3篇)
中山國都城遺址導游詞范文 篇1
中山國故都遺址位于林山腳下的中山國都城景區,面積35平方公里、為二千多年前戰國時期中山國都城所在地。屬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其出土文物多為稀世珍寶,在世界各地展出引起轟動。現存有宮殿區、居民區、陶器場、冶煉場、遺址十多處。城后依東西林山,突起平原,上有古佛堂三處,山峽內有萬壽寺遺址、陰陽柏及眾高僧墓塔群(現有十三處)。林山峽水庫碧柳環抱山水互映,可開展各種水上活動!
位于平山縣城北部,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距石家莊市45公里。景區由都城遺址、王陵文物陳列館、林山石佛堂、萬壽寺組成,具有很高的考古和觀賞價值。
王陵文物陳列館陳列著幾千件充滿神秘色彩的精美文物,其做工之精巧,聯想之豐富,保存之完好,令人嘆絕。尤其是石制、銅制編鐘,雖歷經幾千年,至今尚能準確演奏優美的樂曲。豐富的史料和物證,展現了古中山國高度發達的手工業和瑰麗獨特的文化。附近的林山如平地突起,雙峰遙遙相望。林山石佛堂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共有四窟,石雕佛像20xx余尊,皆為唐朝文物。林山腳下的萬壽寺,因唐太子李昶(字天壽)在此出家而名。寺內現存陰陽雙柏、高僧墓塔群等多處景觀。
素有"神秘王國"之稱的古中山國,在中國戰國時期由游牧民族白狄族中的鮮虞部落建立。其后幾經起落,創造了輝煌歷史,但由于史籍中對其只有零星記載,其歷史遺跡更是撲朔迷離。一九七四年,當人們敲開中山國歷史的第一塊瓦片時,這個有著二千三百多年歷史、棲身于戰國七雄腹心之地的神秘王國呈現在了世人眼前。
陽春三月,記者來到平山縣,尋訪這座古中山國遺址。
從平山縣城向東行約十五公里,一座小土山包進入記者視線。當地工作人員介紹說,那是中山國哀后的墓,保存完好,未被發掘。中山王"錯"的墓就在哀后墓西側大約三十米處,已于一九七四年發掘,從中出土了近兩萬件文物。
中山國都城遺址導游詞范文 篇2
中山國都城遺址位于林山腳下的中山國都城景區,面積35平方公里、為二千多年前戰國時期中山國都城所在地。屬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其出土文物多為稀世珍寶,在世界各地展出引起轟動。現存有宮殿區、居民區、陶器場、冶煉場、林山,突起平原,上有古佛堂三處,山峽內有萬壽寺遺址、陰陽柏及眾高僧墓塔群(現有十三處)。林山峽水庫碧柳環抱山水互映,可開展各種水上活動。
位于平山縣城北部,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距石家莊市45公里。景區由都城遺址、王陵文物陳列館、林山石佛堂、萬壽寺組成,具有很高的考古和觀賞價值。
王陵文物陳列館陳列著幾千件充滿神秘色彩的精美文物,其做工之精巧,聯想之豐富,保存之完好,令人嘆絕。尤其是石制、銅制編鐘,雖歷經幾千年,至今尚能準確演奏優美的樂曲。豐富的史料和物證,展現了古中山國高度發達的手工業和瑰麗獨特的文化。附近的林山如
平地突起,雙峰遙遙相望。林山石佛堂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共有四窟,石雕佛像20xx余尊,皆為唐朝文物。林山腳下的萬壽寺,因唐太子李昶(字天壽)在此出家而名。寺內現存陰陽雙柏、高僧墓塔群等多處景觀。
從北京自駕車沿京深高速南行,在石太高速出口轉石太高速公路,在石青出口下,沿石閻公路向西北經平山縣城,在孟賢壁北拐經王母、單楊、上三汲到景區。
住宿可安排在往南10公里處的縣城內,條件很好。也可往西10公里到溫泉度假區食宿。
平山縣盛產優質紅薯,個大味甜,易于存放,在當 地百姓家及平山縣城集市上可買到,價格也很便宜。
中山國都城遺址導游詞范文 篇3
中山大學由孫中山先生創立于,現為國家“985工程”大學和“211工程”重點建設的大學,同時也是教育部批準建有研究生院的56所高校之一。
在20xx年英國《泰晤士報》世界大學排行榜中排在171位(大陸第五名),國際聲譽和影響明顯擴大。學校的一批學科在國內和國際學術領域有更大的影響,中山大學在15個學科領域的論文總被引次數進入全球前1%,僅次于北京大學,與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和浙江大學并列國內高校第2位。這15個學科領域分別是化學、臨床醫學、物理學、生物與生物化學、材料科學、分子生物與遺傳學、工程學、植物與動物學、環境/生態學、藥理學與毒理學、神經與行為科學、數學、微生物學、農業科學和社會科學總論。ESI數據庫共22個學科領域,15個學科領域進入全球前1%,已超過ESI數據庫學科領域三分之二。論文總影響力(總被引次數)達126276篇次,世界排名399位,處于前0.08%的位置;十年間我校ESI論文的篇平均被引次數為7.65,在國內高校排第4。
1835年,美國的伯駕醫生在廣州設立醫局,培養了中國最早的西醫醫生。在此基礎上建立了博濟醫院,于1866年設立醫學堂,這是中國最早的醫學專科教育機構。1888年,由美國人開設的格致書院在廣州開學。
,孫中山先生親手將清末以來在廣州地區建立地實行近代教育模式的學校,包括國立廣東高等師范學校、廣東公立法科大學以及廣東公立農業專門學校等整合為一體,創立國立廣東大學,并親筆題寫校訓:“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孫中山先生逝世后,學校于定名為國立中山大學。至上世紀三十年代,國立中山大學設有文、理、法、工、農、醫、師范等7個學院。1935年設立研究院,開始招研究生。
1952年全國院系調整后,原中山大學的多個院系專業被分出,其中文理科院系與嶺南大學相關院系合并,組成新中山大學;同時,兩校的醫學院分出后,另行合并組建專門的醫科院校,后又將廣州的光華醫學院并入,幾經易名,最后定名為中山醫科大學。這兩所同根同源的大學,分別是教育部和衛生部直屬的重點大學,共同繼承了由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親手創辦的中山大學和開創中國近代教育體系的嶺南大學的辦學傳統,形成了獨特的辦學特色和大學風格,為當代中國高等教育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20xx年10月,原中山大學和中山醫科大學合并組建新的中山大學,進一步地拓寬了學科結構,成為一所包括人文科學、社會科學、自然科學、技術科學、工學、醫學、藥學、經濟學和管理學等在內的綜合性大學。
中山大學和中山醫科大學有著深厚的歷史淵源及學術傳統。柯麟、梁伯強、謝志光、陳心陶、陳耀真、秦光煜、林樹模、周壽愷、鐘世藩、毛文書、陳國禎、李紹珍等著名醫學專家曾在中山醫科大學任教。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全國共有56位一級教授,其中有12位在原中山大學和中山醫科大學任教。學校名家大師薈萃,他們優秀的品格和精湛的學術造詣熏陶著一代代莘莘學子,形成了良好的學術風氣,許多才華橫溢的畢業生成為了社會各界的杰出人才。
學校現有四個校區,總面積達6.17平方公里,分別坐落在珠江之畔、南海之濱。廣州南校區占地1.17平方公里,北校區占地0.39平方公里,廣州東校區占地1.13平方公里,珠海校區占地3.48平方公里。
一批學科如歷史、哲學、公共管理、工商管理、數學、生物學、物理、化學、基礎醫學、臨床醫學、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等在國內的優勢得到了鞏固,特色更加鮮明,有的研究方向已達到了國際水平,在國際學術界的話語權和影響日益增大。
中山大學還利用三期“211工程”重點學科建設項目推進學科的交叉融合。如通過通過臨床常見疾病早期預警和早期診斷研究項目推動臨床與基礎醫學的交叉,通過行政改革與政府治理研究項目推動公共管理與政治學交叉融合,通過粵港澳區域合作項目推動經濟學、工商管理、法學、地理學等交叉融合。這些項目的建設,探索了學科交叉融合機制,在組織跨學科力量針對共同的科學問題開展研究方面做出了有益的嘗試。同時,我校利用有關重點學科建設項目,根據國家和地方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需要及支柱產業、新興產業規劃,加強建設新興學科。如通過華南水產養殖動物質量安全與疾病控制生物技術項目發展海洋科學等學科,利用基于華南天然產物活性成分的結構改建、篩選及新藥研發項目發展新藥研制等新興學科,進一步整合了學科力量,實現資源共享,布局和發展了一批面向國家和廣東戰略新興產業的應用學科和工程技術學科,使學科布局更趨合理,結構更為優化。
當前,中山大學已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今后五年乃至更長一段時間,學校的發展戰略目標是:把中山大學建設成為文理醫工各具特色融合發展,具有廣泛國際影響的世界一流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