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州黃河鐵橋導游詞(精選9篇)
蘭州黃河鐵橋導游詞 篇1
中山橋俗稱“中山鐵橋”,“黃河鐵橋”,舊名鎮遠橋,位于濱河路中段白塔山下,被稱為“天下黃河第一橋”。它建于公元一九○七年(清光緒三十三年)。工程由德國商人承建,共花了白銀三十萬六千余兩。橋兩端分別筑有兩座大石坊,上刻“三邊利濟”和“九曲安瀾”。橋有四墩,下用水泥鐵柱,上用石塊。弧形鋼架拱梁,是后來進行加固工程時增建的。,鐵橋受戰火影響,中斷了11個晝,后經補修而復通。1942年,為紀念孫中山先生而改名為“中山橋”,橋名沿用至今。
蘭州中山橋俗稱“中山鐵橋”、“黃河鐵橋”,位于蘭州濱河路中段北側,白塔山下、 金城關前,建于公元(清光緒33年),是蘭州歷史最悠久的古橋,也是5464公里黃河上第一座真正意義上的橋梁,因而有“天下黃河第一橋”之稱。中山鐵橋長234米,寬7.5米,有6墩5孔的鐵橋,橋上飛架5座弧形鋼架拱梁。
清光緒33年(),清政府在蘭州道彭英甲建議和甘肅總督升允的贊助下,動用國庫白銀三十萬六千余兩,由德商泰來洋行喀佑斯承建,美國人滿寶本、德國人德羅作技術指導,建起了黃河第一座鐵橋,初名“蘭州黃河鐵橋”。
隨著時間的流逝.蘭州市區已架起了10多座造型美觀.結構新穎.工藝先進.氣勢不凡的鐵路公路橋.這座古老的 黃河鐵橋已不是溝通黃河南北的唯一通道了.盡管如此.人們還是敬仰它.觀賞它.因為它象一部史詩.飧刻著蘭州古往今來歷史的變遷.展示了蘭州人民燦爛藝術的畫卷.
“黃啟炎傳,鐵漢秦章光隴板;河清海晏,橋虹耀彩衛金城。”如今,這座古老的橋梁依然橫跨黃河之上,與白塔山相呼應。“舉頭迎白塔,緩步過黃河。對岸兩山峙,中流意興多。”趙樸初的詩句頗能勾出人的游興。和諸多橋梁相比,中山橋的觀賞和紀念價值似乎比交通作用更有意義。
蘭州黃河鐵橋導游詞 篇2
各位游客們,歡迎諸位來黃河鐵橋參觀游覽,黃河鐵橋即中山橋,是位于甘肅省蘭州市城關區的一座跨黃河鐵橋,建于清光緒三十三年()。初名“蘭州黃河鐵橋”,后改稱“中山橋”。全部建橋材料于光緒三十三年()從德國走海運到天津,再由甘肅洋務總局從天津轉運至蘭州。建橋的工程師是美國人滿寶本和德國人德羅,施工負責為人天津人劉永起。施工人員以德商聘來的69名洋工華匠為主。歷時3年建成。造價白銀三十萬六千余兩。有“天下黃河第一橋”之稱。
蘭州歷來是東西交通要沖,中原與西域往來的必經之途,穿城而過的黃河則是橫亙在蘭州這一交通樞紐之上的難以逾越的障礙,民間曾有“隔河如隔天,渡河如渡鬼門關”的歌謠。從明洪武五年(1372年)起,宋國公馮勝、衛國公鄧愈都曾因軍事需要在蘭州黃河段修建過浮橋,但都很快被拆或被毀了。直到洪武十八年,蘭州衛指揮僉事楊廉才在如今的中山橋的位置上興建了著名的鎮遠浮橋。此后500多年間,用以構筑浮橋的船數和用以固定的鐵柱與木柱數雖有變化,但鎮遠浮橋卻以其扼守要津的重要地位,被譽為“天下第一橋”。隨著時間的流逝,蘭州市區已架起了10多座造型美觀、結構新穎、工藝先進、氣勢不凡的鐵路公路橋,這座古老的黃河鐵橋已不是溝通黃河南北的唯一通道了。盡管如此,人們還是敬仰它、觀賞它,因為它就像一部史詩,飧刻著蘭州古往今來歷史的變遷,展示了蘭州人民燦爛藝術的畫卷。
“黃啟炎傳,鐵漢秦章光隴坂;河清海晏,橋虹耀彩衛金城。”這座古老的橋梁依然橫跨黃河之上,與白塔山相呼應。“舉頭迎白塔,緩步過黃河。對岸兩山峙,中流意興多。”趙樸初的詩句頗能勾出人的游興。和諸多橋梁相比,中山橋的觀賞和紀念價值似乎比交通作用更有意義。
黃河鐵橋這里還有許多美麗的景點,我的講解到這里就完了。接下來我們就去游覽這傳說中的黃河鐵橋吧。但愿今天的黃河鐵橋能給您留下難忘的記憶。
蘭州黃河鐵橋導游詞 篇3
有“天下黃河第一橋”之稱的蘭州黃河鐵橋人們都熟悉,卻很少有人能說得清她近百年前那段堪稱創舉的興建歷史。
說它是創舉,是因為她的建設發生在20世紀初葉中國積貧積弱的時代;說它是創舉,是因為她是僻居西北、地瘠民窮的甘肅與西方人在自主、自愿前提下的第一次成功合作;說它是創舉,是因為她的建設材料,包括一個鉚釘一根鐵條乃至建成后刷鐵橋用的油漆,都是在當時國內極其落后的運輸條件下從德國輾轉萬里運至蘭州的;說它是創舉,是因為她的建設是德、美兩國工程師、華洋工匠與甘肅各界通力合作的結晶;說它是創舉,是因為她的建成一舉結束了黃河上游千百年來沒有永久性橋梁通行的歷史……
20世紀初葉,走過了520xx年的鎮遠浮橋終于要和金城蘭州人告別了,僻居甘肅蘭州的一批官員壯志滿懷,欲建前人未竟之功——修建鐵橋,一時間議論紛起。
光緒三十三年()十二月十九,時任陜甘總督的升允上書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報告說已經與德商泰來洋行在9月11日簽訂了修建黃河鐵橋的合同。而此時,不但合同已簽,建橋所需要的料件也已在轉送蘭州的途中,升允的奏章顯然有些先斬后奏的意味。
按照晚清的文書運轉制度,官員欲辦某事,須先在自己的職責范圍內辦理到一定程度,如果證明不可行,則停止辦理;如確實可行,則上報上級機關或朝廷。如此看來,自認為“賦性迂謹,凡事未經辦妥,不敢遽以上讀宸聰”的升允,并非是要冒天下之大不韙,而是他對建造黃河鐵橋一事已有了十足的把握。
蘭州歷來是東西交通要沖,中原與西域往來的必經之途,穿城而過的黃河則是橫亙在蘭州這一交通樞紐之上的難以逾越的障礙,民間曾有“隔河如隔天,渡河如渡鬼門關”的歌謠。從明洪武五年(1372年)起,宋國公馮勝、衛國公鄧愈都曾因軍事需要在蘭州黃河段修建過浮橋,但都很快被拆或被毀了。直到洪武十八年,蘭州衛指揮僉事楊廉才在現在中山橋的位置上興建了著名的鎮遠浮橋。據明人徐蘭的《河橋記》記載,楊廉在黃河之上造大船28艘,以3艘備用,將25艘用繩鎖連接,船下以石鱉固定,船上加蓋木板、欄桿,并在橋南北兩岸各樹一根大鐵柱和六根木柱,以鐵鏈將浮橋固定。整座浮橋“隨波升降,帖若坦途”。此后500多年間,用以構筑浮橋的船數和用以固定的鐵柱與木柱數雖有變化,但鎮遠浮橋卻以其扼守要津的重要地位,被譽為“天下第一橋”。現在仍矗立在鐵橋南岸的將軍鐵柱正是鎮遠浮橋520xx年興衰史的唯一見證。
蘭州黃河鐵橋導游詞 篇4
黃河鐵橋又叫中山橋,這是一座跨黃河鐵橋,建于清光緒年間。建橋的工程師是美國人和德國人,施工負責人為天津人劉永起。建橋時間是三年,造價也是非常之昂貴,有 天下黃河第一橋 之稱。下面我以自己的理解對蘭州黃河鐵橋簡介,希望游客能對蘭州有更多的認識和理解。
大橋歷史蘭州黃河鐵橋之宏偉讓人驚嘆,蘭州歷來是東西交通要塞,中原與西域的往來比穿過此地。黃河穿成而過,民間曾有 隔河如隔天,渡河如渡鬼門關 的歌謠。從明洪武五年起,宋國公馮勝、衛國公鄧愈都曾因軍事需要在蘭州黃河段修建過浮橋,但都很快被拆或被毀了。此后500多年間,用以構筑浮橋的船數和用以固定的鐵柱與木柱數都有變化,但鎮遠浮橋卻以其扼守要津的重要地位,被譽為 天下第一橋 。鎮遠浮橋并非堅固安全,遇到大洪水和冰棱,常常會發生橋毀人亡的慘劇。而且,冬季黃河封凍,浮橋必須拆除,車馬均由冰上通行。冬春之交冰將消未消之時,經常有人畜因冰裂落水而亡。春天冰融之后,又需重建浮橋,所費甚巨。進入20世紀,清政府鼓勵洋務,為建設黃河鐵橋提供了歷史契機。于是他決定借助外國的先進技術與設備來實施他的建橋計劃。天時、地利、人和,一切冥冥中如有天助,僻居西部的蘭州注定要在20世紀初葉、在積貧積弱的中國完成一件驚世偉業。
橋梁規格是中山鐵橋長234米,寬7.5米,有6墩5孔,橋上飛架5座弧形鋼架拱梁。我感嘆這座宏偉的大橋和人們的智慧和汗水,這座宏偉的建筑讓中國人驕傲。大橋的歷史價值大橋留給人們的不只是外表的宏偉,還有帶給國人的歷史反思。隨著時間的流逝,蘭州市區已架起了10多座造型美觀、結構新穎、工藝先進、氣勢不凡的鐵路公路橋,這座古老的黃河鐵橋已不是溝通黃河南北的唯一通道了。盡管如此,人們還是敬仰它、觀賞它,因為它就像一部史詩,刻著蘭州古往今來歷史的變遷,展示了蘭州人民燦爛藝術的畫卷。蘭州鐵橋游客觀賞人數在逐年曾加,越來越多的人來到這里感受歷史的洗禮,中山橋的觀賞和紀念價值似乎比交通作用更有意義。蘭州黃河鐵橋是我最喜歡的大橋之一,站在上面我會立刻感覺到自己像是穿越了時間的變遷,感受到人們的經濟生活的迅速發展。蘭州黃河鐵橋簡介的內容還有很多很多,文字不能一一描述,只有自己去親身感受。
蘭州黃河鐵橋導游詞 篇5
各位團友大家好!很高興能與來自五湖四海的朋友們相聚在我們金城——蘭州。
首先。請允許我代表旅行社向各位的到來表示衷心的感謝和熱烈的歡迎!有句話說得好:前世幾百次的回眸才換來今生的一次擦肩而過,或許相聚就是一場緣分,既然有緣就讓我們彼此來認識一下吧!在我旁邊的這位是司機林師父、,他有著豐富的駕車經驗,在他的護航下大家進可將兩顆心交給我們,一顆是“放心”交給我們的護航大使林師父,另一顆呢是“開心”就交給我吧,我是各位本次的導游……,大家叫我小郭、郭導、小導都可以,怎么順口怎么叫吧!
其實旅游是件很開心的事,話說旅行不必在乎其目的,只需在乎沿途的風景及看風景時的心情,所以希望蘭州的好山好水能給各位帶來一份好心情,那么在整個行程中如果各位有什么需要幫助的,請盡管來找我,我會竭盡全力地為大家服務,同時也希望我的工作能得到各位的支持與配合,在此預祝大家在蘭州玩的開心!希望這次行程就像我的名字一樣,熱烈歡迎大家的到來,然后玩的歡歡快快,吃的歡歡欣欣,享受的歡歡暢暢……,總之希望大家一切愉快,謝謝~
蘭州作為西出陽關中的絲路之重鎮,其絲路文化、黃河文化、宗教文化構成了蘭州旅游的核心內容,而我們今天要去參觀的正是集絲路文化、黃河文化、民俗文化于一體的中國最長的室外濱河公園——百里黃河風情線,他分布在黃河南北兩岸、市區的西部也在南北兩山之間,是蘭州的名片和窗口,同時也被稱為“蘭州的小外灘”。
黃河風情線是有著春夏秋冬四季更替反差之美的綠色長廊,每當春天到來的時候,花草樹木都發芽了柳絮飄香,一切都像剛蘇醒的樣子可愛極了;夏天的時候這里又是人們乘涼觀景的好地方;金秋時節這里有果實累累,落葉紛飛;冬天呀這里就更美了!兩邊的松柏樹跟戰士一樣穿著綠色的軍裝挺立著,那場面相當壯觀!
黃河風情線呢,可謂是我們金城蘭州最出彩發旅游線路之一了。大家都知道,黃河全長5464公里,流經幾個省區,但在全國大型城鎮中,蘭州得天獨厚,被黃河穿城而過,所以這里肯定有你想不到的獨特與驚喜。我們還有一段時間才能到達目的地,那我就先用這段時間給大家解開一點迷吧!
風情線也是蘭州的咽喉,東西通車,南北通橋,為此也是交通長廊,風情線上首屈一指的是素有“天下黃河第一橋”美譽的中山橋。中山橋跨在黃河上,橋長233.33米,寬7.5米,4墩5孔,橋上飛架了5道弧形鋼梁,俗稱“黃河鐵橋”。到20__年6月,就是黃河鐵橋的百歲誕辰了。在很早很早以前,每年冬天,黃河上都會結一層厚厚的冰,河對岸的許多東西都由馬車通過“冰橋”馱運到河的另一邊,但冰橋畢竟會隨著氣溫的上升而消融,當然這種景觀現在已經看不到了,并不是應為大型的橋梁替代了它,而是現在的黃河冬天不會結冰,后來人們有發明了一種新的漂渡工具——羊皮筏子,顧名思義是用羊皮做的,但這些羊皮必須小心并且不留任何刀口的從羊的身上剝下來,然后固定在木制的框架之下,形成筏子。如果我們的風情線游覽完了以后,時間允許的話大家不妨去體驗一下坐羊皮筏子的刺激感……
再后來啊,就是1372年了,衛國公馮勝將24只大船用鐵鏈排成排并用四根柱子固定,然后在船上鋪上木板,就是所謂的“浮橋”。直到1385年楊廉命人將浮橋移到現在中山橋的位置,然而隨交往的日益頻繁與發展,固定的橋梁的修建也應用而生,當然,大家現在看到的這座橋建于公元1907年,它是由彭英甲提議,征得甘肅總督府升允的同意,德國喀佑斯承建,美國的滿寶本、德國的德羅負責具體施工,天津劉永起負責功底操作,經過4年的努力,終于建起了黃河上第一座永久性的鐵橋——“天下黃河第一橋”,1919年由于戰火導致中山橋中斷了11個晝夜,1942年為了紀念孫中山先生,“天下黃河第一橋”改名為“中山橋”,1954年由4墩5孔梯形變為弧形、橋面由木板改成鋼筋鐵皮,20__年將公路橋改為步行橋。
接下來呢就是濱河路中斷、黃河南岸、小西湖北側,呈現在各位眼前的是蘭州四十里黃河風情線中最具代表性的雕塑——“黃河母親”,她是目前全國諸多表現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的雕塑藝術品中最漂亮的一尊,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她是何鄂女士設計創作的,北京雕塑廠于1986年雕塑而成的,整個雕塑長6米、寬2.2米、高2.6米、總重40余噸。由母親、孩子、基座三部分組成,母親象征著哺育千千萬萬華夏子孫的黃河;孩子象征華夏子孫;基座象征著甘肅悠久的歷史及彩陶文化。那么大家都來
說說看,母親懷中的孩子是男孩還是女孩……呵呵~其實各位說的都有道理!如果說他是男孩,則體現了我們中華民族根深蒂固的重男輕女的思想,如果說她是女孩吧,又顯得我們華夏兒女嬌柔可欺,所以何鄂女士專門將孩子設計成爬著的,這也正是這尊雕塑的設計精華所在。
當然,一路上大家還會看到很多雕塑,也正是因為有這么多很有文化色彩的雕塑,我們風情線又被稱為雕塑長廊。同時,風情線也是園林長廊,因為有很多的公元可以供人們游玩,如:老年人晨練的最佳場所體育公園;每當傍晚的時候,很多情侶們手挽手肩并肩漫步在我們的寓言故事園、水上公園等感受著屬于他們的浪漫;盡管中午相對來說是比較炎熱的,但是在我們的水車博覽園里仍人有很多的觀光者……風情線有這么多別稱,但是最名副其實的是文化長廊,眾所周知道教是我們中國的本土教,而大家現在所看到的“白云觀”正是甘肅省道教協會所在地,同時這里也是八仙中的呂洞賓修煉成仙的地方。除此之外,還有中國九大區管之一的省圖、國內發行量最大的書刊雜志——讀者編輯部、敦煌研究院等,這些都是蘭州歷史文化的見證。
蘭州百里黃河風情線園中有園,景中有景,可以用一副對聯來說明:蘭州好!景物勝當年,昔日無風三尺土,而今萬里碧晴天,爽氣沁心田;蘭州好!好景在濱河,萬里籠陰遮天路,長天漣水剪鱗波,兩兩踏青歌!
由于時間關系,我們馬上就到達目的地,就先給大家講到這,到達景點再給大家細講,大家也可自己親臨境地的細細品味蘭州獨有的風韻!
好,大家準備一下,檢查一下自己隨身的貴重物品,我們就準備下車!
蘭州黃河鐵橋導游詞 篇6
蘭州位于中國西北部,是一座風光眾多的省會城市。蘭州雖不及北京那么繁華,但蘭州卻是唯一一個黃河穿墻而過的省會城市,蘭州人正是利用這一資源,因地而宜,建成了黃河風情百里線。黃河兩側有星羅棋布的景點,有最著名的黃河母親、平沙落雁、水車園等……
黃河母親位于濱河路中段,是目前最善于表現出來黃河對我們的重要性。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在全國首屆城市雕刻評比中,獲得優秀獎。
平沙落雁也叫“芳洲思雁”,位于濱河路東段,灘尖子南面。雕刻在一個不規則的水塘里,大小不一樣的不銹鋼的大雁離水展翅疾飛,在池塘西邊點綴了五枚“雁卵”,排放錯亂有致。總體是采用了藝術中的抽象手法,稍微變了點形,讓平沙落雁看起來更新穎、別致。這一雕塑選自雁灘的傳說,更體現出人們希望早日生態平衡、大洋回歸的美好愿望,也讓人聯想大雁繁衍生息的過程。
到了蘭州夜晚七八點左右。你可以看到那繁多的星星和那明亮的月牙兒仿佛嵌在了天空中,也可以看到那波光粼粼的黃河水悄悄流過,一陣陣清風撫過,一切似乎是那么靜,那么美。
蘭州黃河鐵橋導游詞 篇7
蘭州是獨逐一個黃河穿城而過的省會都市。黃河穿城而過給蘭州帶來了無與倫比的旅游資源,蘭州人民操作這一資源,因時制宜,建成了黃河風情線,以此為龍頭和拳頭產物,大力大舉成長蘭州旅游,取得了精采的結果,并極大地晉升了我市的對形狀象。
從旅游文化上來說,絲路文化、黃河文化、習慣文化是蘭州旅游的三大特色,但相對而言,黃河文化才是蘭州最實際的旅游資源。以是,充實操作黃河帶給我們得天獨厚的上風,打好"黃河牌",唱好"特色戲",做好"大文章",才氣晉升蘭州旅游的咀嚼和檔次。20__年,蘭州市委市當局提出建樹黃河風情線,這一假想的提出,為蘭州的旅游業理出了頭緒,找準了偏向。
20__年召開的蘭州市第十二屆人代會第五次集會會議通過了《關于黃河蘭州市區段百里風情旅游籌劃建樹和打點整治的抉擇》,把風情線的建樹晉升到了法令高度。隨其后自世界各知名計劃部分的幾套計劃方案在市內一些媒體上刊出,向市民征詢意見和提議,加強了市政工程的民主性和透明度,贏得了各界和洽評。最后,由西安構筑科技大學都市籌劃計劃院和蘭州市籌劃土地打點局在多家籌劃方案的基本上,確定了"飛天錦帶串明珠"的籌劃,這條"錦帶"西起西固區西柳溝,東至城關區桑園峽,全長約38.4公里,南北均勻寬度600米。
三年來,黃河風情線在不絕地完美,綠化亮化工程、近水廣場、音樂噴泉、四序園、金城關旅游文化街區、龍源、碑林、親程度臺、體育公園……一批已經建成和正在建樹中的辦法和景點使得風情線日益靚麗多姿,成為具有蘭州特色和代表都市形象的重要符號,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中外旅客來蘭州參觀旅游。
旅游業是一個潛力很大的"向陽財富",天下上經濟發家國度和地域,其旅游業也都很發家。從客歲開始,我市爭創中國優越旅游都市,現在已經通過了省旅游局的初審,守候國度旅游局的最后驗收。"創優"事變的開展,為我市旅游業帶來了新的契機,蘭州的旅游業亙古未有地受到了各界的存眷和支持,當局主導型和旅游財富名堂在蘭州已經起源形成。出格是本年市當局出臺的《蘭州市人民當局關于加速旅游業成長的抉擇》,這個《抉擇》初次把我市旅游業的成長納入了全市百姓經濟和社會成長的總體籌劃中,把旅游業確定為我市新的經濟增添點和優先成長的重點財富,這預示著蘭州旅游業的成長以后要提速了。
迂腐的黃河,在蘭州旅游業的成長中抖擻新姿;敏捷成長的蘭州旅游業,為處所經濟的成長注入了強勁的活力。人們有來由信托,蘭州的來日誥日更瑰麗。
蘭州黃河鐵橋導游詞 篇8
蘭州是獨逐一個黃河穿城而過的省會都市。在蘭州市里,黃河宛若一條飄落人世的飛天錦帶,蜿蜒東去,依托黃河中國臺灣風物和勝景事業興建的融山川、人文勝跡于一體的“百里黃河風情線”,則猶如鑲嵌在飛天錦帶上的一串明珠,吸引著來自四周八方的中外旅客。
黃河劈頭于青海,流經蘭州城內水域并不像其下流那樣坦蕩,但蘭州人連年投入巨資打造的四十里黃河風情線卻成了人們休閑娛樂的首選之地,就連一些南邊的旅客也盛贊其瑰麗。連年才建成的七里河黃河大橋,氣魄宏偉,造型奇異,其主橋墩雖僅有三個,卻依仗橋面上有兩束起牽拉浸染的鋼管,從而使大橋越發健壯好看。位于大橋不遠的“黃河母親”雕像可謂全國有名,故而天天都吸引著浩瀚游人在此拍照留念。而離“黃河母親”不遠的“蘭州水車園”,那兩輪高達數十米的水車雖已“失業”不消,卻似在訴說蘭州黃河的已往。水車系明代蘭州段家臺人段續所創,曾悠悠澆灌了黃河中國臺灣的萬畝良田。然最令人感奮的當屬離“水車園”不遠的黃河索道。遠眺望去,只見載人的電纜車正緩緩從河南岸向河北岸滑去,而滔滔奔涌的黃河則被飛越而過。河對岸的白塔山,巍峨升沉,大有拱抱金城之勢。立白塔下,東北地區,可俯瞰山下的黃河及蘭州全城,雖無“黃河之水天上來”之勢卻如統一幅當代的“晴朗上河圖”,讓人面臨美景,驚嘆不已。蘭州沿河而建的黃河風情線,像一串璀璨精通的`珍珠,吸引著來自四周八方的中外旅客。聽說,蘭州為建設“世界優越旅游都市”,籌備把“兩山、兩線、兩園”都納入到黃河風情線的建樹議程。
蘭州黃河導游詞黃河風情線是蘭州的都市手刺,怎樣讓這張手刺變得越發靚麗成為介入蘭州市“兩會”政協委員思索和熱議的話題。3月23日,在蘭州市政協十三屆五次集會會議大會講話時,蘭州市政協委員張新耀提議,蘭州該當晉升黃河風情線文化元素,把黃河風情線建樹成高程度文化旅游景區。
張新耀說,面臨蘭州成長出格是文化旅游財富成長的新要求,黃河風情線面對著嚴峻的不順應,首要是缺乏高站位的同一籌劃和建樹,旅游辦法開拓滯后,原有的黃河母親、水車博覽園等景區體量小、文化元素少,新的旅游景區創意和開拓建樹遲鈍,旅游處事、停車場等配套辦法缺失,打點體制不健全,沿岸樓盤開拓導致旅游資源被支解等各種題目。
為此,張新耀提議,對黃河風情線舉辦從頭定位,從都市手刺、綠色長廊、文化長廊、休閑旅游勝地等角度,確定黃河風情線的建樹方針。從打造高程度文化旅游景區出發,對市區黃河中國臺灣做出同一籌劃,對沿岸土地開拓、生態綠化美化、景點建樹、配套辦法建樹做出專項籌劃,規定紅線,擬定法則,嚴酷按籌劃建樹和打點,嚴禁不切合籌劃的建樹項目落地。在黃河風情線景區內籌劃建樹一批文化內在富厚、特色突出、上風明明、品牌影響力大、開拓潛力大的焦點景區,因時制宜地開拓一批與休閑、度假、商務、娛樂、養生等相團結的復合型產物,以富厚旅游文化內容。他還提議以黃河風情線為平臺,培養一個或幾個有特色、有質量、時刻短、場景不偉大的演藝品牌,用旅游演藝留住留宿旅客,再配建一些酒吧、茶吧供人休閑,讓旅客樂意留下來。
蘭州黃河鐵橋導游詞 篇9
蘭州中山橋俗稱“中山鐵橋”、“黃河鐵橋”,位于濱河路中段北側,白塔山下、金城關前,建于公元一九○七年(清光緒三十三年),是蘭州歷史最悠久的古橋,也是5464公里黃河上第一座真正意義上的橋梁,因而有“天下黃河第一橋”之稱。
中山橋的前身是黃河浮橋。當時有這樣一首民謠:
黃河害,黃河險;
凌洪不能渡,大水難行船:
隔河如隔天,渡河如渡鬼門關!
可見當時要渡過黃河是多么的艱難。南北兩岸的人要過黃河,夏秋憑小船和羊皮筏子橫渡,冬天河面結冰,只能在冰上行走。
黃河鐵橋
光緒三十二年春天一個春寒料峭的下午,一個英國人從河西走廊出來后,沿黃河河谷進入蘭州,大約在公歷3月10日到達蘭州。這個叫布魯斯的英國人先是站在黃河北岸,很抒情地對當時蘭州的北城墻進行了“風景如畫,給人印象很深”的贊美后,接下來便對如何過黃河進入“風景如畫”的城里感到頭疼了,他這樣寫道:
根據季節的變化,你可以做出不同的選擇:經過西北部的船橋或乘渡船來到蘭州。城市對面的河寬將近有300碼,我們途經時,河水尚未解凍。冬天人們就在(河水)冰面上直接經過,聽說每年解凍的時候都會淹死很多人。在河面早就不再安全的時候,這些人還堅持走這條冰面上的路,疏忽了潛在的危險。對此,蘭州詩人王光晟倒是很抒情地用詩歌的形式記錄了黃河冰橋的情形:一夜河凝駭神異,碎玉零瓊誰委積?錯落元冰大壑填,經過漫步如平地……當年的黃河浮橋用25只大船搭成,每船相距一丈五尺(約4.5米),下下碇石固定在河面上,一字排開,用大木連接起來,再鋪上木板,圍上圍欄,兩岸各立2根將軍柱(大鐵柱)、6根大木柱,又用兩條各長120丈的鐵索將船固定在河面上。但這種浮橋屬于季節性的橋,因為黃河凌汛,每年十一月份黃河結冰前必須拆除。英國人布魯斯緊接著又這樣描寫了每年春天浮橋落成時的宏大場而:
每年組建船橋的開幕儀式都熱鬧非凡,主要的官員和社會各界都來參加這次盛會。在某種程度上,它可以與古老的威尼斯一年一度的風俗相媲美,那是國王杜格娶亞得里亞的儀式。
冬季,黃河結冰,行人和車馬要過黃河,就只有靠冰“橋”。翌年,河冰消融,又重新搭浮橋,不但十分麻煩,而且一年之中拆了建,建了又拆,耗資巨大。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大將軍宋國公馮勝與元將廓擴鐵木爾(王保保)作戰時,在七里河(今七里河黃河大橋西500米處)搭造了浮橋,這是蘭州地區最早的黃河浮橋。但這座浮橋當時只是為了方便渡河,仗一打完就拆除了。洪武八年(1375),衛國公鄧愈率軍平定河西,在城西十里建浮橋,以運送糧餉,命名為“鎮遠浮橋”。12年后的洪武十八年(1384),蘭州衛指揮僉事揚廉,將浮橋移至“河水少緩,近且易守”的白塔山下,因為靠近城區,除了軍事用途外,這座黃河浮橋也成了黃河歷史上第一座可供民眾過河的浮橋。
1906年,總辦甘肅洋務的彭英甲奏清朝廷,批準修建黃河鐵橋,并在1906年10月以16.5萬兩白銀包工包料的總價承包價德國泰來洋行,合同規定,鐵橋自完工之日起保固八十年。黃河鐵橋竣工之后,實際耗銀30.66萬兩。
修建鐵橋所用的鋼材、水泥等材料都是從德國購置,海運到天津,由京奉鐵路運到北京豐臺火車站,再由京漢鐵路運到河南新鄉。從新鄉取道西安,分36批,用馬車運到蘭州。
一個清晨,數十輛大馬車浩浩蕩蕩從新鄉火車站簡陋的貨場里潮水般涌了出來,車輪聲,馬蹄聲,鈴鐺聲,還有梆子,秦腔,花兒,馬的嘶鳴,匯成了一曲眾聲混雜的交響樂,響徹漫漫古道,從新鄉到西安,從西安到蘭州,從光緒三十三年八月到第二年五月……
橋建成后,兩邊建了兩座分別刻有“三邊利濟”和“九曲安瀾”的大石坊,分別有楹聯:
曾經滄海千層浪;又上黃河第一橋。
天險化康衢直入海市樓中現不住法;
河蠕開畫本安得云梯天外作如是觀。
1942年,為紀念孫中山先生而改名為“中山橋”。
中山橋不但經受了三次黃河特大流量的考驗,而且在1949年8月26日的解放蘭州戰役中,炮彈擊中了過橋的兩輛國民黨軍車,車上彈藥,大火燒毀了橋南端18節木橋面和部分縱梁。軍管會組織了300多人星夜搶修。
1954年,蘭州市人民政府對鐵橋進行了整修,將原有的梯形拱架換成了五座弧形鋼架拱梁,將原來的木板橋面全部換成現在的鐵板橋面。現在蘭州市的橋梁已達十余座,使自西固達川入境從榆中與白銀交界的烏金峽出境,在蘭州境內全長152公里的黃河成為橋梁最密集的河段。
鐵橋古渡老斜陽,塔影河聲尋舊夢……
今天,中山橋的觀賞價值、歷史和文物價值,已遠遠大于它的交通價值,成為百里黃河風情線上最引人注目的金城一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