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澳門景點導游詞(通用3篇)
經典澳門景點導游詞 篇1
「東方拉斯維加斯」、「東方蒙地卡羅」,澳門小城被世界冠上各種華美的稱號。五光十色的賭場燈光照亮了澳門,萬家燈火也被賭場的燈光照亮,整個城市熱情四射。
澳門以賭場聞名,每當提起澳門,外來的人通常第一時間聯想起賭場。但作為澳門市民,我第一時間聯想到卻不是賭場。每天清晨踏出家門,和鄰居互相寒暄,彷佛已經變成我每天的習慣。慶幸我有熱情又善良的好鄰居,互相尊重,互相幫助,每天讓生活變得更美好。踏上上學的旅途,每天必定進入面包店,買了多年的早餐,早已和老板混熟了,提醒我那個面包是剛剛出爐的,讓我每天能品嘗到新鮮的滋味。特別是在冬天里,一口溫暖的面包,也是小確幸的味道。
每天重復的生活,每天不一樣的體驗。從議事亭前地至大三巴的路段是我每天的必經之路。踏上這條充滿歷史文化的道路,每天有數以萬計的游客來窺探它的美,但他們總是拍幾張照片,停留片刻便要離開,還沒有細細感受歷史帶給我們的美好。葡式建筑林立,每一步小石頭路也是歷史留給我們的印記。每一棟建筑我也看了上百遍,但總是百看不厭,不同的角度觀賞更有不一樣的感受。特別是大三巴牌坊,我多想穿越幾百年,再窺探他的雄偉。
事實上澳門的優點多不勝數,有時它藏在我們的身邊,只是我們沒有察覺。有一位外地的朋友來澳參觀,我當了她一天的導游,帶她游覽了各個名勝古跡。一天下來,她對我說澳門們真是個福地,生活在澳門真是幸福。在過馬路的時候,她表示十分驚訝,因為她想不到,我們的司機會如此有禮,她停在斑馬線等候時,司機會揮手讓她先走。在我眼中十分平凡的事,竟在他人眼中會十分珍貴。
澳門真是一塊寶地,小小的地方,散發出璀璨的光芒,讓全世界的人也警艷他的魅力。除了令人向往的賭場以外,還有很多發現的美好。小幸福總藏在平凡的生活里。平凡的人情味,被濃厚歷史遺跡包圍的小城,因為所有市民的共同努力,才能讓這普通的小漁村,成為現今魅力無限的國際知名都市。
經典澳門景點導游詞 篇2
澳門行政特區是一座海濱都市,素有“東方蒙地卡羅”的美譽。
當你行駛在這澳門道路中,一不小心便踏入葡國經典內,其中的滋味必要細細品味,坍踏的廢墟與燒毀的教堂,還有葡萄牙的石子小路,都結合了中西的城市文化。大家一幕幕看到的都是經歷400多年分割的澳門,這是歷史的見證,也是中清腐敗的恥辱的見證,更是世界上不可估量的損失。
這便是回歸的澳門,這便是昔日的濠江。
遠眺澳門是見頭見尾,但看那一棟棟高樓大廈和金沙娛樂場,定讓你贊不絕口,南海之水迤邐而來,帶著浪漫,帶著刺激不停擁抱陸地,仿佛對澳門有種留戀,但不一會兒便退去,或許又是因為對干燥的地面感到不滿吧。漫步在澳門大道,只見別墅、大樓,車輛來來往往、川流不息。一座座立交橋把你帶上城市空中,仿佛穿梭了整個澳門似的,底下還支著幾根既長又粗的白色柱子。面對這現代化的都市,面對如此之小而妖艷的城市,面對中葡合壁的魅力之都,更是面對這濃濃歐美綺力,怎么不叫我心醉神迷,怎么不叫我心曠神怡呀。我甚至不敢設想,再過多年后,澳門會成什么樣子呢?美、美、美,不知美到什么程度,永遠雄奇,永遠精致,永遠可愛,仿佛一直美到了底。
夜幕降臨,澳門被籠罩上了一層厚厚的黑棉,但夜中的澳門卻更顯得別具一格了,大山依戀著澳門新城,月光閃閃。此時此刻,城中像籠罩了層晶瑩剔透的寶石膜,喧囂只產生在這里頭,霓虹燈、彩紅燈、照明燈、禮花燈交錯放射,把城區也添了些羅曼蒂克的氣氛,夜越深越喧囂,幾乎感染了一草一木,尤其是各個賭場如鍍了寶石一般絢麗。聳立在遠處的葡京大賭場大樓雖然看似鳥籠,一進入深夜,卻像被珠寶點綴了一般,若沒了它,澳門定會丟失一半的美,還有港灣邊上十米多高的青銅觀音,澳門廣場上中央政府贈送的盛世鍍金大蓮花,都閃爍著不同的光輝,月亮似紡織車,紡出“碎銀”撒落在澳門每一個角落。使澳門之夜不斷持續……
這是回歸的澳門,這是昔日濠江。
澳門在一天天不斷長靚,當然,與澳門的褐色海水是分不開的。澳門天然著名景觀黑色沙灘便是因海水形成,因為水中的一些礦物質與營養滲入沙灘,便讓金燦燦的沙灘成為黑的。使這里成為澳門幽靜的天堂,這里遠離市區。若把腳伸入海水中,享受海的沖激,躺在軟綿綿的沙灘上,眺望天空、海鷗,必定覺得非常悠然、舒暢……此前,澳門的美又是多么和諧、多么質樸呀!原來對那些熱鬧城市的感慨,對華美的`風景名勝的贊嘆,突然莫名奇妙的被這偉大的自然力量推翻了,使我忽然覺得被澳門所征服、所陶醉,這才是真正的享受!因為有喧鬧的市區,有大海才湊成了這令人們無法色勒、渲染出的可愛澳門。
這是回歸的澳門,這是昔日豪江。這是座落在祖國邊陲的澳門。這是在回味祖國溫馨的澳門!啊!——美麗澳門。
經典澳門景點導游詞 篇3
圣老楞佐教堂,通稱風順堂,是澳門最迂腐的三座教堂之一。位于風順堂街,澳門慈幼中學的正撲面。現實構筑年份已不行測,但據史料記實,推算出教堂是1569年間閣下由耶穌會會士建設的一座木制小教堂。而據教堂內一石刻上的碑文,第一次重修應在1618年,至于現時教堂的局限則是在1844年改建后而成的。
圣老楞佐教堂從前建成的時辰,由于它接近船埠,以是教堂內立有風信旗桿,是葡萄牙人抉擇是否出海的重要指標。《澳門記略》載:“西南則有風信廟,蕃舶既出,室人日跂其歸,祈風信于此。”以是這座教堂也被俗稱為“風信堂”。其后,因廣東話中“信”“順”同音,大概是為了祈求風調雨順吧,“風信”轉為“風順”,而“風順堂街”和“風順堂區”也因此得名。和玫瑰堂以及圣若瑟小堂差異,圣老楞佐教堂構筑高聳,氣魄逼人,歐洲古典的氣魄威風凜凜帶有點巴洛克的味道。因為整個構筑并非坐落于廣場(前地),可能出于某段景的位置,所覺得了突出整個教堂的存在,并要作為一個住宅地區的中心,于是在教堂的下面,加了有近一層高的高臺,使它顯得越發挺秀顯眼。而善男信女拾級而上的進程,也釀成進入教堂跪拜前的一種典禮。其它一點和前兩處教堂的差異是圣老楞佐教堂的占地較大,以是在教堂的周圍有較量大面積的院子,院子里種滿了朝氣盎然的植物,在空間和視覺上和周圍緊鄰著的住宅樓做了區隔,以是進入教堂大門根基上也只存眷到構筑的本體、周圍的植栽以及其間仰頭的藍天,不見俗世的喧嘩,清幽怡人。
在許多年前,風順堂在華生齒中是稱作風信堂的,意謂順風順水。昔時居澳的葡人大多為出海營商為生,他們的家工錢求親人能安全回來,多于此教堂禱告但愿神靈庇祐。教堂內設立的風信旗桿,為其時首要靠風力行駛的葡萄牙風帆提供重要指標。“風順”是“風信”粵語諧音,海南導游詞,此名一出,讓教堂更具有中國化的密切意味。
風順堂的成立早于1569年,時代曾數度重修,個中在1618年的一次較具局限。而在1979年舉辦的點綴裝修,亦使這座迂腐教堂倍添光采。教堂計劃,宏偉壯觀,閣下鐘樓并崎,一座是時鐘,作報時用;一座是銅鐘,供教堂彌撒時動搖轟鳴用。教堂的屋頂是中國式的金字瓦面,室內之裝飾布滿東方色彩,古雅逸趣。堂內寬敞雄偉,龐大的梁柱和精細的吊燈,頗具豪華博大之派頭。
祭壇內供奉著圣老楞佐的神像,穿戴爛漫的衣袍,一手持圣經,一手拿法杖,肅靜肅穆,在常常帆海的葡國民氣目中,是庇佑安全,賜予風信之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