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改革工作總結(精選15篇)
課程改革工作總結 篇1
本學為了推進我校教育教學課程改革穩步實施,促進教師思想素質和專業能力的提高。根據鹽池縣教育體育局《關于在全縣中小學開展“七個一”競賽活動的通知》【20xx】73號文件精神,結合構建高效課堂和校本教研,把開展“七個一”競賽活動作為學校教研、教學工作的重中之重。通過此次活動不僅產生了許多優秀作品,而且鍛煉了教師,拓展了教師的思路,更新了教師的教育教學理念。同時也使我校構建高效課堂和校本教研落到了實處。現就本學期學校“七個一”活動工作總結如下。
一、成立行政和工作領導小組,確保“七個一”活動工作的開展和落實。
4月初接到鹽池縣教育體育局《關于在全縣中小學開展“七個一”競賽活動的通知》后,學校領導對此項工作給予了高度重視,首先成立了行政領導小組和工作領導小組,并對各領導小組工作職責做了詳細的分工,明確各小組的責任。接著經過領導小組討論制定了《大水坑二小“七個一”活動實施方案》,分配了各階段的任務。確立了“七個一”活動結合構建高效課堂和校本教研三位一體分階段實施的工作思路。
二、做好宣傳動員工作,營造“七個一”活動氛圍。
讓“七個一”活動深入人心,引起全體教師的重視,激發全校教師參與的積極性。4月上旬學校組織教師學習《關于在全縣中小學教師中開展“七個一”競賽活動的通知》精神和大水坑二小學《開展“七個一”活動實施方案》。明確活動內容,動員教師積極開展教學探究。要求本學期每人上一節錄像研討課,教師推薦一篇優秀的教學設計;寫一篇教學實踐中遇到的值得反思的問題;每人確立一個教研小專題,寫一篇教學論文;每學期撰寫一份優秀的練習設計;制作一個適用的教學課件;撰寫一份學情分析報告。然后每人推薦3件作品參加學校“七個一”比賽活動。
三、教務處、教研組牽頭,分組具體實施“七個一”活動工作。
學校以學科教研組為單位,按照大水坑二小《20xx-20xx學年度第二學期教務工作計劃》、《大水坑二小“七個一”活動實施方案》和《大水坑二小推進課堂教學改革構建高效課堂工作實施方案》的具體要求,以年級組分段開展。
1、本學期我校結合太谷模式以體現“先學后教,當堂訓練”的課堂教學模式改革為著眼點,遵循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探究為主線的三為主原則,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創生性,突出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相結合的原則,科學的處理好教與學的關系,充分調動師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參與性,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全校形成以學生自主、合作學習、師生有效互動為主要特征的高效課堂教學模式。努力構建民主、和諧、開放、富有活力的“先學后教”課堂教學模式,切實做到教師課堂教學中教學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學生變個體獨立學習為小組合作學習、變接受學習為探究學習,學生既要學會如何學習,也要提高綜合能力。同時結合“七個一”活動內容,每人上一節錄像研討課,教研組將這節課認定為學校的公開課、個人的“七個一”研討課和構建高效課堂的探索課。要求全校同學科教師參與聽課、評課。學校將課堂教學實況錄像并刻錄,讓授課教師自評、自聽,找出不足完善課堂教學。“七個一”工作小組從中選出優秀研討課參加全縣比賽。
2、對于教學設計、練習設計和教學課件必須在課堂上進行反復實踐,優化設計。尤其要求教學設計要充分體現“先學后教,當堂訓練”的課堂教學模式,遵循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探究為主線的三為主原則。努力構建民主、和諧、開放、富有活力的“主體教學”課堂教學模式,切實做到教師課堂教學中教學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學生變個體獨立學習為小組合作學習、變接受學習為探究學習。
教學設計對教學環節、教師活動、學生活動和活動意圖都做了明確交待。
活動初期要求老師要充分認識:練習設計要遵循學生思維發展規律,精心設計科學合理的練習.應重視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學生優良的思維品質,課堂練習是思維訓練的重要環節。練習是使學生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發展智力的重要手段,它不僅能配合完成前一階段的教學目標,鞏固思維訓練的成果,而且作為學生思維實踐的主要形式,練習過程本身對思維訓練有十分重要的促進意義。此外,練習的結果還具有檢驗和反饋的功能。因此,教師要認真研究,精心設計練習;在課堂教學中,要結合課堂情況,靈活安排練習,使學生受到激勵,啟發思維,達到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目的。通過這次活動產生了一優秀的練習設計,同時也使教師對練習設計有了新的認識,更加重視每一次練習設計。教學課件的制作老師都能做到易操作、形象直觀圖文并茂,也充分體現了先學后的原則。通過活動也提高了老師課件制作水平和增強了課件使用的意識。
3、對于教學反思、學情分析和教學論文的撰寫,學校也做了具體要求。各科教師每學期初必須針對本班學生實際情況撰寫一份學情分析報告。通過本次“七個一”活動,全校老師也都認識到寫學情分析的必要性。認為通過學情分析能夠了解學生,了解學生也是備課的重要環節。認識到學情分析實質上就是把學生作為學習的主人,一切教學活動都要圍繞學生展開。學情分析是指在教學之前,運用系統的觀點和方法,遵循教學過程的基本規律,對教學過程中各個環節、各種教學方法及教學步驟等,進行預先籌劃,安排教學情境,以期達成教學目標的系統性設計。要求全校老師在以后的教育教學工作中繼續堅持寫好每學期的學情分析。教學反思是我校堅持多年寫的一項活動,但是經過本次“七個一”活動,全校老師對寫教學反思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普通認為寫教學反思是教師成長的必由之路。至于教學論文方面教師個人的寫作積極性都比較高,每年都有老師在各級各類刊物上發表作品,盡管這樣在這次“七個一”活動中學校還是要求每位教師必須撰寫一篇能反映當前教育教學改革思潮的教學論文,參加本次比賽活動。全校教師有的從學校小課題入手,有的從課堂教學的實際著手,有的從個人教學經驗來寫,總體來說都是很認真的對待了這次活動,積極投稿。活動工作小組從中選擇比較好的論文參加縣上的比賽。
四、總結“七個一”活動,上報參賽作品。
1、學校“七個一”領導小組和工作小組對我校此項工作做了認真分析和總結,認為此次“七個一”活動對我校教師在這七個方面乃至整個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的影響都非常積極的,同時也促使我校構建高效課堂和校本教研工作得到進一步提高。也使老師們對以上七個方面的工作有了明確思路和具體操作的方法。也使學校認識到有些工作還是要在學校行成常態化常規化,比如練習設計以往學校對此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老師也是隨隨便便給學生提供一些練習題,對于練習適不適合本次教學內容,適不適合本班學生情況,有沒有復習、鞏固、拓展提高的效能老師不去關注。通過本次活動包括學校領導和老師都有了一個共識,就是對練習設計一定要認真對待科學設計,不能讓學生做重復的無為練習,真正把學生的負擔減下來。還比如以前學校對搞優質比賽非常重視,而忽略了像優秀教學設計、教學課件和教學反思等活動比賽,使老師對這些也看得比較淡了,以后學校要開展豐富多彩的比賽活動以調動老師各方面的積極性,使學校把“七個一”活動常態化,以此全面提高我校的教學質量。
2、學校本著高質量高要求的原則,從學校“七個一”活動作品中遴選了七類22件作品參加全縣“七個一”比賽。
課程改革工作總結 篇2
新課程改革已經風風雨雨的整整走過了三年,三年來的新課改是怎樣走過來的,給我們的學校教師、學生帶來了什么,在此進行總結回顧,總結經驗,找出不足,有利于新課改的進一步扎實開展,有利于推進素質教育的實施,有利于學生、教師、學校的和諧發展。
三年來的課改我們主要做了以下幾項工作:
我們學校于xx年7月組建后,7月份進行了南北二區一年來課改工作的回顧摸底,并在此基礎上制訂了課改實施方案。理清了工作思路,明確了理念先行、機制保障、校本研訓、改革評價、設備投入、反思改進的工作思路。
一、理念先行
新一輪的課程改革不是簡單的教材的修改,而是對我國的教育進行了一場脫胎換骨的變革,它反映時代精神的教育觀念上的革命性改革。新課程秉持的民主、科學、開放的理念,是課改的靈魂,它包涵了三層意思:
1、倡導全面和諧的發展的教育;
2、倡導學生主動參與,勇于探究、勤于動手,注重過程與方法及實踐體驗。
3、培養學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
力、交流合作的能力、創新精神和實踐活動的能力。
我校利用xx年暑期師德培訓和每周一的教師工作學習例會進行學習、宣傳、談體會、寫心得、小組交流、大會交流,并利用周六下午多次召開專題會、報告會,先后兩次邀請嘉興教育研究院書記朱建人來校作報告,今年暑期結合師德培訓在全校開展了校園文化和教育思想大討論,使全校教師明確上述理念,內化成教師教育教學的出發點和自身專業成長的需要,從而指導新課改實驗工作。
二、機制保障
做好課改工作,需要組建相應的機構,明確職責分工負責,制訂和改革原有的一系列規章制度,以確保課改工作的順利實施。
1、組建了以校長為組長,分管校長為副組長,教研組長為組員的課改領導小組。領導全校新課改的實施和推進。
2、制訂了課改實驗方案,明確工作思路和工作措施。各學科組也分別制訂了學科課改實施方案。科學組還申報了市課改實驗基地學校。
3、制訂了學生的評價細則,注重學生的發展性評價,設計了學生發展性評價和家長聯系卡。
4、制訂了教師的考核與獎勵細則,并在細則中注重教師的發展性評價。
5、制訂了學生評教辦法。
6、制訂了校本研訓制度。
7、制訂了教導處、教研組長、備課組長職責和獎勵辦法。
三、校本研訓
新課程改革需要新的理念引導,有了新的理念,課改就有了源動力,但教師駕馭新課改的課堂教學能力是課改能否順利開展,切實推進素質教育,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促進學生、教師、學校和諧發展的最基礎最根本性的問題。提高教師課堂教學能力是當務之急,那會使我們教師的課堂教學方法來個脫胎換骨的改變。,我們深深地體會到要努力提高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必須狠抓校本研訓重視課堂教學能力的提高培訓。
課程改革工作總結 篇3
20xx年,我校課程改革工作以綠園區關于進一步深化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施意見文件精神為指針,以提高教師素質和深化課堂教學改革為重點,以加強教學過程精細化管理為手段,以全面落實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為目標,努力提升校本教研水平,促進師生全面發展。一年來,我校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領導重視,加強領導,為課改的深入開展提供保障。
課改實施的關鍵在校長,成敗在教師。在全面落實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施過程中,校長以全新的辦學理念規劃定位學校的發展、辦學特色和育人模式。學校領導身先士卒,學在前,謀劃在前,帶頭深入到教師、學生、課堂中去,參加教研活動,始終把推進課改工作作為學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學校成立以把校長為組長,教學校長為副組長的課改領導組織機構,為課程改革的全面、有序推進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二、重視校本培訓,全力提升教師素質。
為促進教師素質的全面提升,學校十分重視校本工作,采取集中培訓和分科培訓相結合,個人自學與專業引領相結合,注重構建學習團隊,營造讀書氛圍,定期下發自學提綱,推薦自學書目,定期進行教師文化專業知識考試,要求教師每學期至少訂一本教育雜志,假期至少讀兩本教育專著,每學期至少寫出一萬字的自學讀書筆記,并召開讀書交流會,學校利用隔周一次業務學習時間,進行教育專著培訓,使教師更新了教育理念,提高了教育技藝,促進教師素質全面提升。去年,我校有6名教師被認定為長春市骨干教師,有2名教師被評為長春市課改骨干教師。
三、深化校本教研,促進課程改革。
1、深化校本教研。
在深化課堂教學改革進程中,學校十分注重校本教研工作,積極構建主體性課堂教學模式,進行新型教學方式與學習方式實驗研究,營造在教學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學的良好氛圍。每學期都開展歷時近兩個月的主題“會課、上課、評課”三課教學活動,即每人每學期上一節精品課,課前學年一起會課,課中學科聽課,課后學年評課,領導全程參與。此外,我校還舉行骨干教師觀摩課,校際交流主題研討課,教學論壇等教學活動。通過開展以問題帶教研活動,以專題帶教研活動,以課題帶教研活動,使我校教師專業化發展、教學質量有了明顯提高。學校被評為長春市課程改革示范校,綠園區教科研先進校。
2、打造精品學科。
近年來,我校十分注重學科教研的建設,完善了學科制度建設,注重學科團隊的學習,開發了學科校本課程,積累了學科研究成果,特別是數學學科,生活化數學,實用化數學,語文學科自主感悟主體式課堂教學模式,英語學科激趣導學,綜合科主題研究等都得到市領導的贊揚與好評。去年,我校的語文、數學、英語、綜合和信息五個學科教研組被評為長春市優秀學科教研組。今年我校被評為長春市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校,校園心理劇“我是農民工的孩子,我驕傲”被評為綠園區一等獎。創設特色教育校本課程,我校從實際出發,努力發掘學校的潛在資源,開發了環境、科技、陶藝校本課程。在環境課上使用環境校本教材激發學生愛護校園,愛護周邊環境,親自感受大自然的美麗與和諧,增強了學生的環保意識。在科技課上使用科技校本教材,培養學生科技意識,激發學生科技興趣,使科技強國在學生幼小的心靈中埋下美好的種子。在美術課上使用學校開發的陶藝校本教材,激發學生的制陶的興趣,使學生掌握準確的陶藝技法,豐富了想象,培養了美感和動手實踐能力。特色教育形成學校發展的亮點,促進了學科教師和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提升。我校在全省航模比賽中獲二等獎,特色活動多次被電臺、報刊報道。
四、科研引領,深化課堂教學改革。
充分發揮科研先行,科研引領的作用,把課程改革、課堂教學、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等研究作為教科研的核心任務,通過一系列的課題研究,提升了教師的科研能力,樹立了“問題即課題,教學即教研,結果即成果”的科研理念。今年,我校又有兩個課題籌備結題,使課堂教學進一步得到深化。
五、優化常規教學管理,全面提高教學質量。
科學管理是辦學走向新高度的關鍵,管理出效益,管理出質量。我校在管理工作中始終堅持理念領先,以人為本;制度到位,依法治校;嚴格考核,按章辦事。今年我校重新完善了教學工作考核細則,完善備、講、批、輔、考一系列規章制度,明確每位領導責任分工,強化教學過程的精細化管理,對教學工作提出“精悉育人,精致教學,精細管理”十二字要求,每位領導包保一個學年,每月檢查一次教案作業,每月學校組織一次質量監測,每年舉行一次教師文化專業知識考試,定期召開質量分析會,查缺補漏,尋求解決問題辦法,學校還將備、講、批、輔、考工作納入教學工作考核之中,實行月兌現,學期兌現,年終兌現,獎優罰劣,充分調動教師工作積極性,全面提高教學質量。
此外,我校還進一步完善實行小學綜合素質評價,制訂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實施方案,落實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對學生評價要求,充分發揮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工作對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重要作用。
課程改革工作總結 篇4
職業教育課程改革是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回顧近幾年來,我校在上級主管部門的指導支持下,學校硬件建設突飛猛進,招生規模不斷創新高,為了進一步促進學校的發展,學校領導早認識到深化學校內涵建設十分重要,其中課程改革是內涵建設的重要內容。課程體系的改革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既包括課程觀念、課程模式、專業教學計劃開發等,也包括教學大綱、教材編制等,還包括教法、學法、考法等層面的內容。課程改革不是對傳統教學模式與手段的徹底否定、不是對拋棄過去和現有的辦學經驗,而是一種揚棄,是一種繼承與創新的辯證統一,其根本目標在于突出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真正辦出職業教育的特色。因此,我校在保持教學穩定大局的前提下,結合學校實際,逐步開展了一些工作,現就回顧與思考匯報如下。
一、領導重視,積極宣傳教育,更新教師教育觀念
學校領導多次在教師大會、教研組長及學科主任會議上傳達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和全省教育工作會議精神,宣傳堅持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以學生為中心、以能力為本位的辦學指導思想,強調深化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真正辦出職業教育的特色的重要性。20xx年,學校組織教師學習了《江蘇省職業教育課程改革行動計劃》文件精神,明確以后努力的方向。為了吸收和借鑒國內外職業教育先進的教學思想、教學觀念、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形成適應我校職業教育思想、方式和方法,學校邀請職改專家如宿遷市職教中心老校長徐金柱等來校,進行《職業學校教科研改革》、《課程結構及內容改革》、《課程開發和評價》、《課程改革要求與評價》等內容的專題講座,更新教師觀念;組織老師觀看協和護理教改錄像與討論,深切感受課程改革的春風,逐步“喚醒”教師的課改熱情。每學期組織2次同課程或相近課程教師集體備課,通過備學生、備大綱、備教材以及備課程間的內容銜接,促進教師之間交流教學理念、溝通存在的困惑、商討對策與配合。廣泛開設觀摩課、公開課,通過評議、示范和交流,提高中青年教師課堂設計和運作的技能。通過多側面、多角度職教理念的滲透,為進一步實施課程改期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二、面向市場調研論證,調整人才培養方案
為貫徹落實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和全省教育工作會議精神,更好地體現以就業為導向、以學生為中心、以能力為本位的辦學指導思想,學校緊緊圍繞專業開發、專業計劃調整加強市場調研與論證。主動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加強課程與生產實踐的緊密結合,妥善處理好社會需求的多樣性、多變性與課程設置的相對穩定性的關系,力求使課程改革既能符合教育教學規律和學生的成長特點,又能滿足行業企業的實際需要。認真探索職業教育進入大眾化階段的質量標準,深入研究社會發展對各類人才需求的趨勢,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為出發點,以學生的可持續發展為基本要求,明確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目標。近幾年,在宿遷市各級教育主管部門、宿遷市勞動技能考核部門專家參與指導下,學校重點對職校學生就業市場進行了調研,論證,先后申辦了汽車應用與維修、計算機應用技術等市級示范專業;同時根據市場調研成果,對現行相關專業教學計劃進行修訂,調整培養方案,適應市場發展要求。
三、調整課程大綱,推進教學內容與教學模式的改革課程建設是專業建設的重要內容
學校本著重視基礎課程,加強主干課程,擴大選修課程的原則,明確專業定位,突出人才培養特色。圍繞主干課程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模式、教材建設等方面進行研討。我校于20xx年9月聘請校內外專家在充分調研基礎上加以論證,在對原有的各專業教學計劃進行修訂的基礎上,修訂了汽車應用于維修、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主干課程大綱。注重貼近崗位、貼近社會、貼近學生,更新教學內容,突出專業領域新知識、新技術、新工藝、新方法及相關能力的要求。如對現行相關專業的就業方向進行研究,對課程設置與學時安排進行研討,聽取宿遷市勞動就業保障部門的指導意見,同時也征求一線教師的體會,分二個層次進行討論與修訂。經過修訂,重視了文化能力通用平臺的建立,僅在專業限選課程上顯示專業方向性,能隨時適應社會需求進行調整,拓寬了學生就業面;同時經過調整文化課程比例,突出專業基礎課及專業課程要求;在課程進程安排上,賦于了一定的彈性,便于用人單位對學生實習及就業接受時間上的要求。
在配套的教學模式上,也強調通過模式創新,突出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的培養,教改的理念已滲透到日常的教學實踐中。按照省教育廳提出的“三以一化”(以能力為本位、能實踐為主線、以項目為主體、模塊化課程體系)要求,我校計算機應用技術開展了項目教學實踐。此外,英語課程開展了“參與與分享”教學模式實踐,小組合作學習是“參與與分享”的重要形式之一,不僅有利于所有學生的參與,并充分展示各自的個性,有助于培養相互合作的精神,在互探、互學、互幫、互促的過程中,將個人的發現轉化為共同的財富;計算機課程采用“任務驅動”教學模式,按照由表及里,逐層深入的學習途徑,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便于學生循序漸進地學習知識和技能,讓學生帶著真實的任務學習,在教師的不斷激勵下,學生不斷取得進步,并擁有學習的主動權。在教師的指導下,利用一定的設備、儀器和材料進行獨立操作,在一定條件的控制下,人為地引起與控制事物或現象的某些變化,從觀察和分析這些變化中,獲取直接知識,培養學生嚴謹的工作作風;操作技能訓練保持傳統的“示范與模仿”教學模式,在教師的指導下,讓學生在接觸和感受一種近似于真實的環境和條件進行實習,為學生和企業的“零對接”打好基礎。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根據學習材料確定學習目標,選擇適合自身實際的思維方式和學習方式。通過個體和群體的共同探索,主動構建新的認知結構,促進個體思維得到發展。
總之,不同課程、不同學習階段選用了不同的教學模式,目的是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突出了實踐教學,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和技能。
四、下一步主要工作
1.加強課改工作的組織管理在校領導直接關心下,進一步加強課改緊迫性的宣傳教育,使廣大教師和相關職能部門認識到保持教學穩定固然重視,深化課程改革也很迫切。在穩定教學秩序的同時,有步驟落實課改計劃。
2.加強主干課程的開發以汽車應用于維修、計算機應用技術兩專業為依托,在市場調研和崗位能力分析的基礎上進一步研討和制定新的職業形勢下主干課程的課程標準。
3.進一步推進教學模式的改革重點對專業課程推行“行動導向”教學模式的普及,對傳統教學模式進行揚棄,引導教師避免以“普通教育”替代職業教育,強調突出職教特色。
4.配套條件的改善為便于教師投身課程改革,學校積極地提供諸多方便。如加強機電一體化專業、計算機應用技術實訓基地的建設,專業課程能夠更多的內容在實訓或真實場所進行;加強校企合作,促進雙方資源互補,發揮整合優勢。
5.適時推行激勵機制在教師課改主動性具有一定的群眾基礎時,引入獎懲激勵機制,以求課改向縱深方向發展。
課程改革工作總結 篇5
在高中課程改革新理念的指導下,根據我校的實際,不斷開發和完善綜合活動的內容,并取得一定成效,按要求完成 活動內容的同學可獲6個學分。
一、認真做好校內公益勞動。社會實踐活動,“教育必須與生產勞動相結合”是堅持社會主義教育方向的一項基本措施。學校把生產勞動和社會活動作為必修課列入教學計劃。并在不同階段制定活動項目。每班每周安排兩節勞動課,每學年安排組織一次社會實踐活動,完成每一次活動且累計滿36課時者可獲2個學分,安排在高二年級進行。
指導學生學會自我服務性勞動。我們密切與家長配合,活動前向家長通知活動內容,事后向家長進行調查反饋。使這一活動得到了落實,而不流于形式。
在校為組織學生參加植樹活動,勞動過程學校有意識安排了教勞技、植物的老師領隊,并不失時機的結合課本知識向學生講解平整土地、挖排灌渠等知識,學生結合書本知識進行實際操作,不僅掌握了勞動技巧,還培養了環保意識。
還組織好每周的升旗儀式和主題班會。組織各班參加文明監督崗和班級量化評比活動。班主任抓好學生考勤,累計課時做為考核內容之一,考核合格者可獲得學分。
二、認真組織校外實踐活動。我們創造條件讓學生參加勞動與社會實踐,組織學生走出課堂、深入社會、接解實際、接觸工農、了解現實、認識國情。定期組織學生到街道、社區等地幫助服務,參加打掃公共衛生等公益活動。有目的組織學生幫助農民收摘香蕉,勞動中培養了學生熱愛勞動,熱愛勞動人民,珍惜勞動成果的思想感情及艱苦奮斗的作風,同時也使學生親自目睹了本地豐富的物產資源,激發了愛我家鄉,開發和建設家鄉的責任感。我們還組織學生參觀了江南糖廠,并分組參觀進行調查。有參觀污水處理為主,有參觀制糖的流程為主,有參加酒精制作廠為主等小組。參觀活動,學生不僅從直觀上進一步感悟了物理、化學、勞技等學科的課本知識,而且使他們開闊了眼界,使他們認識了國情、社情,增長知識的同時也增強了責任感。參加活動的同學須填寫表格并寫心得體會,活動時間為一周,參加并完成相關內容經考核合格者,可獲2個學分,主要安排在高三年級進行。
三、組織新生軍訓活動。高一新生接受軍訓是每一名新生必須參加的一項集體教育活動,也是新生入學的必備條件之一。學生參加軍訓不僅能鍛煉體魄,磨練意志、加強組織紀律性和培養集體主義精神,同時也是學習軍人艱苦樸素,一切行動聽指揮的作風和為保衛祖國和人民生命財產,不怕困難,不怕犧牲的奉獻精神難得的機會。
根據有關規定及教學計劃,我校組織了新生軍事訓練,每次訓練為期10天;以提高同學們的國防觀念,集體主義觀念,培養吃苦耐勞的作風為目的,按照《中學軍事訓練教學大綱》的要求,科學施訓。參加軍訓全體學員在這短短的10天時間內接受了軍事訓練,學習了一些基本的軍事常識,觀看了軍事錄相,了解了一些國防常識,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并在校廣場舉行了匯演大會。參加軍訓的學生還參加了國防知識考核,按要求寫心得體會,學校學分認定小組進行了學分認定。按要求完成10天的軍訓活動,各項考核內容及格者給予記2學分。高二年級未參加軍訓的學生要進行補軍訓,考核合格者方可獲得2個學分。
軍訓活動的主要特點:①領導重視,周密計劃。②嚴格訓練,保證質量。③訓管結合,培養作風。④班主任責任心強,學生訓練熱情高。⑤保障到位,扎實有效。
通過軍訓,進一步強化了學生的國防意識,增強了學生的愛國熱情。一周的軍訓,同學們學習和掌握了有關軍事知識和技能,增強了國防意識。同學們親身體驗了軍人生活,真切地感受到軍人的深刻內涵和神圣責任。從而從小就樹立起“祖國安危在我心中”,“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莊嚴使命感,認識到新一代高中生不僅要認真學習,擔負起建設祖國的重任,還要努力拼搏,肩負起保衛祖國的重任。同時,同學們還了解了現代軍事科學知識,學會了隊列等軍事技能。
通過軍訓,同學們普遍增強了體質,磨練了堅強的意志,鍛煉了抗挫品質,培養了同學們的良好作風。軍訓最重要的目的,是要求同學們通過軍訓,磨練自己。通過一周艱苦的訓練,逐步培養了同學們如何面對困難,如何克服困難,如何用堅忍不拔的意志來支配自己的行動的目標。
通過軍訓,培養了團結協作精神,形成了良好紀律觀念,學會了用紀律來約束自己,用修養來規范自己。學生們懂得了齊心協力,才會取得成功;要團結友愛互助,要有競爭意識、團隊意識和集體主義精神,才能把自己磨練成一個有用的人。通過軍訓,我們還增進了師生之間的了解和情感的溝通,較快地形成了一種積極向上的良好班風和班級凝聚力。
課程改革工作總結 篇6
一、理念先行
新一輪的課程改革不是簡單的教材的修改,而是對我國的教育進行了一場脫胎換骨的變革,它反映時代精神的教育觀念上的革命性改革。新課程秉持的民主、科學、開放的理念,是課改的靈魂,它包涵了三層意思:
1、倡導全面和諧的發展的教育;
2、倡導學生主動參與,勇于探究、勤于動手,注重過程與方法及實踐體驗。
3、培養學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交流合作的能力、創新精神和實踐活動的能力。
我校利用XX年暑期師德培訓和每周一的教師工作學習例會進行學習、宣傳、談體會、寫心得、小組交流、大會交流,并利用周六下午多次召開專題會、報告會,先后兩次邀請嘉興教育研究院書記朱建人來校作報告,今年暑期結合師德培訓在全校開展了校園文化和教育思想大討論,使全校教師明確上述理念,內化成教師教育教學的出發點和自身專業成長的需要,從而指導新課改實驗工作。
二、機制保障
做好課改工作,需要組建相應的機構,明確職責分工負責,制訂和改革原有的一系列規章制度,以確保課改工作的順利實施。
1、組建了以校長為組長,分管校長為副組長,教研組長為組員的課改領導小組。領導全校新課改的實施和推進。
2、制訂了課改實驗方案,明確工作思路和工作措施。各學科組也分別制訂了學科課改實施方案。科學組還申報了市課改實驗基地學校。
3、制訂了學生的評價細則,注重學生的發展性評價,設計了學生發展性評價和家長聯系卡。
4、制訂了教師的考核與獎勵細則,并在細則中注重教師的發展性評價。
5、制訂了學生評教辦法。
6、制訂了校本研訓制度。
7、制訂了教導處、教研組長、備課組長職責和獎勵辦法。
三、校本研訓
新課程改革需要新的理念引導,有了新的理念,課改就有了源動力,但教師駕馭新課改的課堂教學能力是課改能否順利開展,切實推進素質教育,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促進學生、教師、學校和諧發展的最基礎最根本性的問題。提高教師課堂教學能力是當務之急,那會使我們教師的課堂教學方法來個脫胎換骨的改變。,我們深深地體會到要努力提高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必須狠抓校本研訓重視課堂教學能力的提高培訓。我們主要從以下一些工作做起:
(一)教研推動
1、每個教研組和備課組,每學期制訂了切實可行的研訓計劃,研訓活動都做到定時間(隔周一次)、定地點、定內容、定主講人員。校長、分管教學業務的副校長,每學期初的第一次和最后一次教研活動必須參加。在期末的最后一次教研活動中還要求每位教師作客觀、實事求是的總結交流。
2、積極派出人員參加各級教研機構組織的培訓活動,大力支持市學科中心組人員參與各級培訓和活動,二年來近一半的教師多參加了省、嘉興市和平湖市的各類培訓和掛職鍛煉。
3、開展“請進來、走出來,學習取經和教學研討”的聯誼活動,我們先后去寧波蘆瀆中學,義烏繡湖中學、諸暨浣江中學、紹興縣實驗中學聽課學習;和上海普雄學校每年一次進行教學研討聯誼活動;邀請到嘉興市學科帶頭人、平湖市名師來我校上示范課。
4、我校積極爭取和承擔各級培訓,先后多次,平湖市級的各類培訓活動在我校舉行。今年我校還成功舉辦了嘉興語文骨干老師的培訓活動,這些都有力地推進了我校的課改工作和教師的業務培訓工作。
5、重視聽課、評課、說課和課例分析工作。每個教研組每學期除課改學習外都要安排4至5次的開課活動。公開課教師進行說課、聽課老師進行評課,學校還購買了優秀教師的課堂教學實錄光盤,供教研活動進行課例分析研討,從而提高教師的課堂教學能力。
6、加強備課組建設,語文、數學、英語、科學、社會每門學科分別設置了初一、初二、初三三個備課組,強調統一進度,統一質量監控,進行集體備課,每章節確定備課主講人進行主講,同時還組織教師學習新課程標準,并確定教師進行新課程標準解讀。
7、加強對教師的教案、批改等工作的督促檢查,教研活動時主要由教研組長協助教導處進行這方面的檢查,改變了以往的檢查方法,重視了過程管理。
8、開展“青藍結對”,制訂中青年教師成長計劃,通過示范課、研討課、課堂教學大比武等活動來練師技、強素質、促成長。
9、注重綜合實踐課的教學,提高學生的全面素質,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綜合實踐教研組,每次假期都要布置學生做社會調查、小制作、孝敬等實踐調查研究方面的作業,讓學生在自主、實踐、體驗中學知識、長才干、強能力。
(二)科研帶動
在課改中我們把教育科研貫徹于課改全過程,把課改建立在教育科研基礎上,以課題帶動形式,不斷研究和解決課改中出現難點問題。學校開展了以“體驗、激勵、自主”的教育教學模式研究的總課題,每個教研組結合學科開展支課題的研究,為學校創建體驗、激勵、自主的教育教學特色進行實踐探索和理論研究,課題的研究受到了嘉興教育研究院書記朱建人的重視,親自為我校的教師作了三次交流指導,嘉興教育學院的領導也前來親臨指導。這對于我們學校的課改和德育工作起到了推動作用。此外,學校重視校本課程的開發,二年來不斷修訂學校校本課程,現在已有校本課程《德育分冊》正式使用。
四、評價引路
傳統的對教師對學生“唯分數”的評價制度,已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和教師的專業發展,不符合我們“讓每一位學生最大限度的發展,讓每一位教師最大限度的發揮”的辦學理念,因此改革評價體系,要使評價起到推進新課改、提高學生的全面素質、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的作用,必須建立多元、動態的評價體系。
1、教師的評價,注重教師的發展性評價,改變學期檢查為過程檢查,開展學生評教和教學教育、科研、德育工作、師德、專業發展、教科研等多元評價,因此我校制訂了《教師的評價細則和獎勵辦法》、《學生評教辦法》。
2、學生評價,注重學生的學習過程、學習潛能、學習態度、愿望和能力、學習成績各方面的素質能力,我們制訂了學生的評價素質,設計了成長卡和家校聯系卡。
3、課堂教學評價,以教學目標、教學態度、教學過程、手段,關注個性發展等方面進行評價,制訂了《課堂教學評價意見》。
五、設備投入
我們認為新課改是現代的教育思想的體現,注重了體驗,因此一支粉筆,一本書滿足不了新課改的教學。教學環境,教學氛圍的營造需要一定的教學設備,我們重視教學設施的投入和現代教學技術的培訓。
我校提出了35歲以下的中青年教師能制作課件,35歲以上的教師能運用課件,學校對教師進行了課件的運用與制作培訓,二年來學校配備了14個多媒體教室,現共有多媒體教室16個,每個辦公室配備電腦,同時配備一間電腦辦公室,為新課程實施提供了方便。
三年的課改,我們主要做了以上這些工作,也取得了較好的效果,教師的理念、教學方式、課堂教學的組織形式,學生的學習方式,精神風貌都有了較大的變化,推動了教師的專業成長,培養了一批中青年教師,從而促進了學校各項工作的開展,推進了素質教育,提高了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學生、教師、學校得以和諧和可持續發展。與此同時,也存在著一些問題和困惑,但我們相信,我校已經有了較好的基礎,在今后不斷地反思和總結中,會將這些問題和困惑加以克服、改進、提高。
課程改革工作總結 篇7
兩年來,我校堅持以教學工作為中心,認真學習落實上級文件精神,以重實際,抓特色,求實效為教學工作的基本原則,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以新課程改革為契機,加強教學常規管理,深化課堂教學改革,認真落實課程計劃,落實教學常規,落實教學改革措施,抓好教學監控,大力推進素質教育,全面提高教學質量,從而加速了學校發展。
一、加強學習,樹立新的理念
1、為了全面推進課程改革,必須徹底改變教師舊的教學觀念。我校十分注重對教師的培訓工作,大力組織教師認真參加各種培訓、在這一學期里,我校課改教師到洛口小學參加了觀摩課活動。不斷提高教師的教研水平和教學能力。其次,充分利用學校現有的現代化教育手段,組織教師聽專家講座,看專家教學實錄,并對自己的教育教育教學過程進行經常性的反思。通過一系列的學習,使我校教師認識到新課程改革既是挑戰,又是機遇,并將一輪課程改革視為一次難得的歷史機遇,將理論聯系到實際教學工作中,解放思想,更新觀念,豐富知識,提高能力,以全新的素質結構接受新一輪課程改革浪潮的“洗禮”。
2、通過學習新的《課程標準》,教師們逐步領會到教學
的終極目標不是讓受教育者適應現實,而是改造、創建新的現實,培育出有創造能力的人。從而形成了“實施新課程的成敗在教師,教師的要務在于更新教學觀念”的共識。確立了“一切為了人的發展”的教學理念。樹立“以人為本,育人為本”的思想。樹立學生主體觀,貫徹民主教學思想,構建一種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尊重學生人格,尊重學生觀點,承認學生個性差異,相信學生都存在發展潛能,積極創造和提供滿足不同學生學習成長的條件。樹立學生發展觀,將學生的發展作為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關注學生情感的體驗,關注學生學習興趣等非智力因素,重視了學生獨立性,自主性的培養與發揮,使獲取知識,學會學習,掌握知識和技能的過程,成為學生豐富情感、完善自我、學會合作、學會做人的過程。
3、加強了教育的開放性,加強了教學與學生生活,現代社會,現代科技的聯系。教師教學中立足課堂而不受課堂局限,立足學科教材而不受其限制,善于捕捉現代社會,現代科技,其它學科的知識信息和最新成果,豐富教學內容,開闊學生視野,使教學活動始終充滿活力。同時在教學中結合教學內容開展研究性學習等綜合實踐活動,為學生營造了學習、體驗的實際情境,創設動手實踐、創造的現實環境,將傳統的課堂教學拓展到教室外、校外,加強了學校教育與社會的密切聯系。
二、加強校本培訓、提高教師素質
提高教師隊伍的業務水平是提高師資素質和教學質量的關鍵。我們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加強教師集體備課與論課活動,強調合作交流等,使教師在做中學,在實踐中領悟,使老師走上學習中研討,實踐中總結,總結中提高的成長歷程。
在校內教研活動中,我校制訂了語文教研組長李偉紅老師,數學教研組長曾雪蓮老師。要求教研組長,每學期初制定好該組教研計劃,寫好教研活動記錄,學期末做好教研工作總結。要求每位教師在一學期內都要講一節校內公開課,教師們互相交流,互相學習,取長補短。本學期,我校共舉行課改教研活動17次,取得了較好的教研效果。本期課改教師的教師,均在各方面展示了自己的高素質。老師始終面帶微笑,教態親切、自然、普通話標準,語言準確,富有感染力,教師的范讀情景交融,把學生帶入如夢如幻的美景之中。教學語言流暢,板書美觀工整、新穎,教態大方,駕馭課堂能力強。部分教師設計制作的課件很好,運用自如。
另外,我校還要充分利用學校的遠程教育設備,組織教師學習專家講座,優秀示范課等,和校內聽課間周進行。本學期校長 主任聽課不少于30節,每位教師聽課不少于20節。
讓老師切實有效的由新課程的旁觀者,變成新課改的組織者、參與者,投身到新課程中的改革中,并在實踐中找出其中最關鍵、最困惑、最有價值的問題,并在教師中進行交互式討論、開放式探究,使教師提高了反思能力,自覺調合教與學的行為,提高課堂的教學效能。
三、轉變教師的教學方式與學生的學習方式
1、學習方式的改革是本次課改的核心之一。不會學習的人將是21世紀的新文盲。我校在教學過程中關注學生學習過程和方法,凸現發現、探究、研究等認識活動,使學習過程更多地成為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掌握方法的過程。
2、新課程向傳統的教學方法提出了挑戰。教師要走下高高的神壇,由居高臨下的權威者變成學生學習的伙伴、學生發展的促進者。我們努力營造民主、平等、互動、合作的師生關系,在與學生交往互動、合作交流中與學生心靈碰撞、情感交融中健全學生人格,完善學生個性,促進師生共同發展。
四、 狠抓教學常規工作,重實際,重實效
1、我校建立健全了教學管理制度,加強了學校內部各項教學工作的科學管理。對學校的授課計劃、備課、教學、批改、輔導、復習、考試、成績評定等項教學規章制度,做到嚴格要求,嚴格管理。同時提出具體的改革設想,以達到教
學管理系統的整體優化。努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關鍵是教師,每位教師必須備好每一節課,積極從教材中挖掘出啟迪學生,培養學生能力的因素,建立教學上的最佳工作點,充分調動學生的思維積極性,使大部分學生在克服一定困難的前提下學到更多知識,增長能力。
2、堅持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以訓練為主線的教學模式,教學中注意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活躍思維。在課堂上,教師要刻意創設問題的情景,積極引導學生對事物進行分析比較,培養概括和判斷推理、綜合的能力和運用知識的能力。教師在以學生為主體,認真研究教法。根據學科的性質和教材的特點、學生的年齡特點及班級的實際情況,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及自學能力。努力改進教法的同時,也注意對學生進行學法的指導,以學法的優化推動教法的優化。
3、積極參與一課多研活動。通過活動,增強教師之間的互相交流、互相了解、互相學習。
4、結合我縣的教學工作計劃,把如何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和開展“走近、走進文本,走出文本”的校本教研作為校本教研的重點。
5、注意總結經驗。在這一學期里,我校的教師能按要求做好教學反思,能積極把理論與實踐相聯系,有意識的把
課程改革工作總結 篇8
公道鎮中心小學地處揚州西北邊陲公道古鎮,他們主動學習,觀念新穎,理念先進,新課改總結。近年來在學校校長劉春友的組織與帶領下,采用“開出去”與“請進來”的方式,學習了新課程改革方面的一系列理論。本學期,他們在“如何把新課程改革落到實處”進行了思考、研究與探討。他們覺得課程改革的主陣地是課堂,課堂教學不改革一切學習與培訓都可能落空;而課堂教學改革如果沒有一系列新課型來引領與支撐,也同樣不能落到實處。所以,他們以生活為基礎,以興趣為支點,以自主為核心,以創新為靈魂,通過研究與實驗,初步建立了五種切實可行的新課型。
(一)“超市式”課型。把課堂變成超級市場,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合作性與探究性。六年級綜合實踐活動課《火山》,湯波老師是這樣上的:教師利用網絡資源,為學生創設出一種開放的環境,將有關火山的知識盡數呈現于學生的眼前,由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需進行“超市式”的選取,并進行加工與整合,教育論文《新課改總結》。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僅僅充當一個“導購員”的角色。這樣的課型“原汁原味”地保證了學生的自主選擇與自主探究。
(二)“切塊組合式”課型。在一節課中,根據課堂實際把學生按座位分成“四人小組”,小組內分A、B、C、D四個學生,全班形成四類。人人有專門研究的任務,每大組同類的學生則是同一學習任務的合作者。他們可以下位合作,然后回到小組上當“老師”。全班所有學生既當“老師”,又當“學生”。公道中心小學一般教師都會上這種課,每個班的學生也喜歡這種課型。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得到充分的體現。
(三)“情境再現式”課型。把學生的生活情境引入課堂,真正實現課堂教學活動化,教學內容生活化,實現生活與學習的有機融合。教師在教學目標的指引下,根據學生學習宜講則講,宜練則練,達到教學方法的最優化。
(四)“擂臺式”課型。公道小學根據新課程“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目標,運用課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針對小學生特有的年齡特點,教師有意識地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引入競爭機制,能過個人擂臺、小組擂臺等多種形式,讓學生在競爭與合作的氛圍中學習。
(五)“現場操作式”課型。把課堂當作實驗室、制作間,教師根據那些適合動手做的教學內容,放手讓學生去做一做,玩一玩,練一練。從中使學生在實踐中產生問題,帶著問題去實踐,再在實踐中解決問題,從而實現知識由感性到理性的升華。
這個學校,為了讓社區了解課改與支持課改,還經常將家長請到學校來看課。有的家長們看了這些課型之后,十分高興地說:“以前課堂教師像私塾先生一樣,從頭講到底;現在課堂標標準準是‘學堂’,是孩子學習的天堂。”“我們把孩子送到這樣的學校來放心!”
課程改革工作總結 篇9
為落實《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指導綱要》和《甘肅省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驗工作方案》、《蘭州市榆中縣教育局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驗工作方案》提出的各項改革目標,在市、縣教育行政、教研部門和清水驛鄉學區的有力支持和正確指導下,我校在新課程改革實驗工作中通過大力開展以校為本的師資培訓、教研活動、課堂教學改革和教育教學評價體系的改革,在邊研究邊實踐邊總結中,使課改實驗工作順利開展,教育教學質量穩步提高,在課改中煥發出了勃勃生機。
一、課改中開展的主要工作:
1、加強校本師資培訓,增強教師整體素質。
成立課改領導小組,負責實驗工作的決策、協調、組織、保障和評價工作,教科室具體負責組織課改教師培訓工作,開展了如下培訓:
(1)崗前培訓:按照“先培訓后上崗”的原則,組織實驗教學師參加了多元化、實效性各級培訓。
(2)校本培訓:加強新課改思想、理念、方法等培訓。組織全校教師進行《綱要》和有關新課程資料的學習,以參與式培訓為主,提高實驗教師的課改實效。
(3)家校培訓。起始年級投入實驗,及時召開家長會,注重對新課程的宣傳,為實施新課改營造良好的氛圍。
(4)“未來工程”培訓。對中青年教師定時限期進行教育信息技術培訓,使教師能初步掌握計算機基本操作方法、課件制作,發揮電教手段的優化功能,學習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整合。
(5)后續培訓。教科室及時了解新課程使用過程中出現問題,通過研討、評課、交流等形式,加強對教師的后續培訓。
2、廣泛開展校本教研活動,促進教師課堂教學的改革,建立教師專業發展的教研機制。
(1)規定每周三為教研活動時間為課改實驗研討日,進行課改通識培訓、教材教法培訓,或收看典型課例,或聽專題講座,或交流課改經驗,或研讀《課程標準》。
(2)定期集體備課、互相探討。每周由年級組長組織實驗教師集體備課時間,教科室派專人負責,及時了解實驗情況,指導、協調、解決遇到的問題。
(3)定期進行形式多樣的月總結,學期總結,如教改經驗,教學隨筆、課后反思、教學札記等,進行新課改經驗總結,新課改教師研討會,課改教學質量分析,,研討,課改教學成果展示。
(4)領導深入課堂聽課,及時指導,研究制定新課改中考試與評價體系的改革。
(5)安排學校計劃安排進行新課改教學研討課、課改教學展示課、課改教學問題研討、利用周三科技文體課進行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資源的研究、開發和實踐。
(6)從本校實際出發,選擇適當的內容,確立區級、校內或市級課改研究課題,引導教師走上教研之路。
(7)落實《綱要》和《方案》的精神,逐步推行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進行校本課程的開發和實踐,為全面實行新課改革做好準備。
3、開展校本教學研究,促進課改實驗。
(1)以課改實驗為龍頭,大力開展教學研究。
(2)創新教法,將課改理念不斷落實到課堂教學過程中。
(3)廣泛開展了“愉快教育”,創設“和諧教育”的課堂情景。
(4)轉變學習方式,讓學生自主學習,培養合作學習意識。
(5)充分發揮電教手段的優化功能,開發利用各種課程資源。
(6)注重賞識教育,保護學生的求知欲和自信心。
(7)研究開展綜合實踐活動,為學生的成長開辟更廣闊的空間。
4、建立科學、規范的校本教研體系,推動課改工作。
(1)理論啟動:啟動了“創新教育教學”思路。
(2)課題推動:實施“教育科研工程”,切實抓好教學研究工作。
(3)系統活動:教研活動抓落實,有實效,形成了“教導處學科組教師”三位一體的教研活動體系,使教研活動制度化、經常化、規范化。
(4)信息傳動:加強學校教育科研成果的推廣和宣傳工作,引導廣大教師接受和應用科研成果。
(5)榜樣帶動:充分發揮各級骨干教師作用,推行“名師效應”。通過典型示范、課堂觀摩、專題講座等活動,推廣骨干教師教研教改經驗,擴大了研究成果。
(6)群體促動:定期召開教學研討活動,課改經驗交流研討會,不斷把課改實驗工作推向深入;開展各科綜合實踐活動,提高教師的整體素質,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5、改革考試與評價機制,促進師生共同發展
我校以《課程標準》為導向,從實際出發,著眼于教師的專業化發展,本著為學生、為教師、為家長服務的指導思想,放棄校領導對教師、學生的權威性評價,建立了具體開放的評價體系。
(1)教師評價。即自我評價、同事互評、學生評價、家長評價、學校評價。
(2)學生評價。采用每月一次的學生自評、家長評價、伙伴互評、教師評價的“四評”方式。
(3)改革對教師課堂教學的評價方法。從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基本功、教學效果、作業等六方面評價教師的課堂教學,促進了教師教學能力能力的提高。
(4)用“好學生是夸出來”的教學理念評價學生。激勵性語言、體態性語言廣泛地走進課堂,融入學生心田。
(5)發揮獎賞分明的獎勵制度的激勵、促進作用,建立了優勝劣汰的多元化、開放式評價體系。
二、實施新課程以來發生的變化:
1、教師的角色開始轉變。新課程改變了教師一味傳授的權威地位,轉變為學生學習的幫助者和同伴。師生間的距離正逐步靠近,讓學生有了一種平等感、親切感,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正在逐步形成。
2、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面對課改,教師越來越多地自發對課堂教學進行研究,逐漸形成教學反思的習慣。一年來,教師撰寫的教后隨筆、反思型的論文越來越多,其數量、質量較之實驗前有了極大的提高。教師自覺運用網絡技術、多媒體技術制作課件、既提高了運用現代教育技術的能力,又較好地促進了教師教學反思能力的提高。
3、形成了濃厚的教研氛圍。教師及非實驗教師以課改為契機,主動充電,閱讀理論專著,互相探討教學。通過集體備課、聽評課和交互式的討論,我們看到的是教師的智慧一次次碰撞,感受到的是同伴的真誠互助,享受到的是成功的喜悅。教師的問題意識、主體意識在實驗中增強了,理論水平在實驗中得到了提高。新課程實驗提高了教師參與教研的積極性,變原來的“要我上”為“我來上”,教研的氛圍更濃了。
4、學生在課改實驗中快樂學習。新課程的教學民主了,課堂活躍了,教師盡快地讓學生自己活動起來,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自己經歷發現、體驗、探究的過程,學生的學習方式正在發生變化。課堂上,教師上得輕松,學生學得快樂。
5、教研方式正在悄然變化。教研改變了過去那種教研員導課、教師看課、教研員總結的單一呆板的方式,采取由實驗教師自主上課,全體教師參與式討論、研究的新形式,通過對比教研、互動教研、聯合式教研等活動,支持和幫助學校教師形成學習共同體,借助集體的智慧來提高教師的能力,新的教研方式正逐步形成。
三、課改工作取得的成效:
1、課改進入實施階段以來,各學科開展新課程課堂教學為主題的教討活動,幫助教師樹立了新課程的理念。教師教學角色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積極探索課堂教學的實效性,課堂教學發生了巨大的變化。2、課改教學為教師的成長搭建了專業化成長的平臺。課改將教師推上了自覺參與的教研教育科研之路。良好的教育科研之風已蔚然形成,成為我校教育發展中的一大亮點。
3、課程實驗各項措施落到了實處。在新課程實驗中,我們建立了以校為本的教研制度,教師的專業成長得到了快速的提高。建立了三級教研網絡、校本教研制度、青年教師培養制度、強化反饋制度、加強實驗研究協作制度,從而提高了教研實效。
4、初步建立了符合新課改要求的開放式、多元化的考試與評價體系和機制。實驗中,我們以《課程標準》為向導,提出“讓教師與學校一起發展,讓教師與學生共同成長”的辦學理念,改變以往以考試來衡量教師與學生的權威性終結評價,著眼于教師專業化發展和學生全面發展的評價,建立了“以人為本”的、開放的、多元化的發展性評價體系。
(1)建立了全方位、多角度、多渠道的教師評價體系。把定量與定性評價相結合,他評與自評相結合、過程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促使教師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引導教師向研究型教師方向發展,使教師在成就學生的同時也成就自己。包括師德師風評價、教學過程評價、教學常規評價、成果評價。
(2)建立學生的多元評價體系。把學生的評價分為學習成長過程的評價、終結性考試評價、非學業內容評價、評價方式采用學生自評、伙伴互評、家長評價、教師評價、成長記錄袋評價。注重學習成長過程的評價、期末考試評價、非學生內容的評價。
四、存在的問題:
1、要繼續提升領導和教師的觀念。如何徹底轉變陳舊的觀念,迅速提升自己的教育理念,是我們這次課程改革成敗的關鍵。雖然通過培訓和實踐,我們的領導和老師的觀念都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和新課程的要求還是有一定的距離。
2、要繼續探索理念與實踐的新的結合點。如何將課改理念轉化為廣大教師的教學行為實踐,如何處理好課堂的開放與課堂的有效性問題,如何繼承和發揚傳統教學中的精華,為新課改所用,這已經成為新課程實施中的重要問題。
五、今后努力的方向:
1、要進一步加大教師培訓的力度。舉行形式多樣的培訓活動,幫助教師將理論轉化為教學實踐,重視校本教研制度的完善,努力建設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
2、積極穩妥地推進課改進程,及時總結課改經驗,提高課改成效,建立一系列制度保障新課程的實施。
3、繼續推進經驗教育教學評價改革,促進課改的深入發展。在研究完善考試與師生評價體系和機制改革的基礎上,研究制定學校管理的評價改革體系。
課程改革工作總結 篇10
一、課改中開展的主要工作
1、加強校本師資培訓,增強教師整體素質。
成立課改領導小組,負責實驗工作的決策、協調、組織、保障和評價工作,教導主任具體負責組織課改教師培訓工作,開展了如下培訓:
(1)、崗前培訓:按照“先培訓后上崗”的原則,組織新教師參加了多元化、實效性各級培訓。
(2)、校本培訓:加強新課改思想、理念、方法等培訓。組織全校教師進行《綱要》和有關新課程資料的學習,以參與式培訓為主,提高教師的課改實效。
(3)“未來工程”培訓。對四十歲以下的中青年教師定時限期進行教育信息技術培訓,使教師能初步掌握計算機基本操作方法、課件制作,發揮電教手段的優化功能,學習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整合。
(4)后續培訓。教研組及時了解新課程使用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通過研討、評課、交流等形式,加強對教師的后續培訓。
2、廣泛開展校本教研活動,促進教師課堂教學的改革,建立教師專業發展的教研機制。
(1)、規定每周二、三、四為教研活動時間即課改實驗研討日,進行課改知識培訓、教材教法培訓,或收看典型課例,或交流課改經驗,或研讀《課程標準》。
(2)、定期集體備課、互相探討。每周由年級組長組織實驗教師集體備課時間,教導處派專人負責,及時了解實驗情況,指導、協調、解決遇到的問題。
(3)、領導深入課堂聽課,及時指導,研究制定新課改中考試與評價體系的改革。
(4)、安排學校計劃安排進行新課改教學研討課、課改教學展示課、優秀教師示范課等。
(5)、從本校實際出發,選擇適當的內容,確立區級、校內或市級課改研究課題,引導教師走上教研之路。
(6)、落實《綱要》和《新課標》的精神,逐步推行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進行校本課程的開發和實踐,為全面實行新課改革做好準備。
3、開展校本教學研究,促進課改實驗。
(1)、以課改實驗為龍頭,大力開展教學研究。
(2)、創新教法,將課改理念不斷落實到課堂教學過程中。
(3)、廣泛開展了“愉快教育”,創設“和諧教育”的課堂情景。
(4)、轉變學習方式,讓學生自主學習,培養合作學習意識。
(5)、充分發揮電教手段的優化功能,開發利用各種課程資源。
(6)、注重賞識教育,保護學生的求知欲和自信心。
二、實施新課程以來發生的變化
1、教師的角色開始轉變。新課程改變了教師一味傳授的權威地位,轉變為學生學習的幫助者和同伴。師生間的距離正逐步靠近,讓學生有了一種平等感、親切感,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正在逐步形成
2、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面對課改,教師越來越多地自發對課堂教學進行研究,逐漸形成教學反思的習慣。一年來,教師自覺運用網絡技術、多媒體技術制作課件、既提高了運用現代教育技術的能力,又較好地促進了教師教學反思能力的提高。
3、形成了濃厚的教研氛圍。各科教師以課改為契機,主動充電,閱讀理論專著,互相探討教學。通過集體備課、聽評課和交流式的討論,我們看到的是教師的智慧一次次碰撞,感受到的是同伴的真誠互助,享受到的是成功的喜悅。教師的問題意識、主體意識在實驗中增強了,理論水平在實驗中得到了提高。新課程實驗提高了教師參與教研的積極性,變原來的“要我上”為“我來上”,教研的氛圍更濃。
4、學生在課改實驗中快樂學習。新課程的教學民主了,課堂活躍了,教師盡快地讓學生自己活動起來,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自己經歷發現、體驗、探究的過程,學生的學習方式正在發生變化。課堂上,教師上得輕松,學生學得快樂。
三、課改工作取得的成效
1、課改實施以來,各學科開展新課程課堂教學為主題的教學研討活動,幫助教師樹立了新課程的理念。教師教學角色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積極探索課堂教學的實效性,課堂教學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2、課改教學為教師的成長搭建了專業化成長的平臺。課改將教師推上了自覺參與的教研教育科研之路。良好的教育科研之風已形成。
3、課程實驗各項措施落到了實處。在新課程實驗中,我們建立了以校為本的教研制度,教師的專業成長得到了快速的提高。
4、初步建立了符合新課改要求的開放式、多元化的考試與評價體系和機制。實驗中,我們以《課程標準》為向導,提出“讓教師與學校一起發展,讓教師與學生共同成長”的辦學理念,改變以往以考試來衡量教師與學生的權威性終結評價,著眼于教師專業化發展和學生全面發展的評價,建立了“以人為本”的、開放的、多元化的發展性評價體系。建立了全方位、多角度、多渠道的教師評價體系。把定量與定性評價相結合,他評與自評相結合、過程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促使教師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引導教師向研究型教師方向發展,使教師在成就學生的同時也成就自己。包括師德師風評價、教學過程評價、教學常規評價、成果評價。
(四)、存在的問題:
1、要繼續提升領導和教師的觀念。如何徹底轉變陳舊的觀念,迅速提升自己的教育理念,是我校課程改革成敗的關鍵。雖然通過培訓和實踐,我們的領導和老師的觀念都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和新課程的要求還是有一定的距離。
2、要繼續探索理念與實踐的新的結合點。如何將課改理念轉化為廣大教師的教學行為實踐,如何處理好課堂的開放與課堂的有效性問題,如何繼承和發揚傳統教學中的精華,為新課改所用,這已經成為新課程實施中的重要問題。
五、今后努力的方向
1、要進一步加大教師培訓的力度。舉行形式多樣的培訓活動,幫助教師將理論轉化為教學實踐,重視校本教研制度的完善,努力建設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
2、積極穩妥地推進課改進程,及時總結課改經驗,提高課改成效,建立一系列制度保障新課程的實施。
3、繼續推進經驗教育教學評價改革,促進課改的深入發展。在研究完善考試與師生評價體系和機制改革的基礎上,研究制定學校管理的評價改革體系。
課程改革工作總結 篇11
我區自x年進入新課程改革以來,在區局的領導下,積極應對新一輪課程改革的挑戰,依照《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和上級主管部門的有關文件精神,統籌規劃,系統安排,立足實際,發揮優勢,找準切入點,尋求突破口,大膽探索實施新課程的方法和途徑,嚴謹有序地推進新一輪課程改革。
一、籌劃——全面做好課改實驗的工作準備
x年7月,當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浪潮剛剛涌動時,我區就以“不等不靠,抓緊抓早”的積極態度與新課程改革工作主動對接。積極組織學習、培訓、宣傳等工作,多管齊下,做實做足課改前期準備工作。
1、機構設置方面
新課程改革是牽涉面廣、政策性和業務性強的全局性工作,既要不斷強化行政、教研部門的導向、服務職能,更要充分發揮校長的主導促進作用,以實現多層互動,形成強大合力。x年7月,我區成立了由分管小學教育的副局長為組長的區課改領導小組,由區進修學校分管小學工作的副校長任課改辦公室主任,主持推進課改實驗日常工作。從宣傳普及、師資培訓、學科教研指導等諸方面展開工作。小學教研部組織全體一線教師,大力開展新課程集中崗前培訓,推動基層學校的校本培訓。在此基礎上,各學科教研員結合學科教學實際,大力開展學科培訓和實踐指導工作,使基層學校的教學工作切實體現新理念,正確理解和運用新課標與新教材。小教研部還安排了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教研員,進行課程規劃、開發。宣傳推廣工作則通過《教研信息》、教研網絡等渠道,全方位多角度進行新課程理念的宣傳、研討和經驗推廣。構成了一個高效的課程改革工作指揮管理系統。
同時,各基層校也建立了相應課改領導小組,校長為“第一責任人”,教學干部、教研組組長、年級組長具體負責課改實驗的全面推動、督察、實施等全方位的工作管理體系的構建,確保了行動的協調落實,確保了區、校兩級課改實驗工作規劃的科學性和系統性。區校兩級課改領導小組制定的課改實驗方案和計劃,做到了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定位、高效能運作,為課改實驗工作的有效啟動和有序推進奠定了基礎。
2、學習普及方面
面對新課程的嚴峻挑戰,教師的學習尤為重要和迫切。我們把創建學習型校園、爭做學習型教師作為整體推進課改的一項關鍵性舉措。通過形式多樣的主題學習活動,把學習與培訓、學習與實踐、學習與反思緊密結合起來,引導教師理解新課程、認同新課程、反思新課程。
x年9月,我們倡議全體教師學習《關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和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從宏觀上把握新一輪課程改革的總體目標和基本思路、方法及策略。隨后,我區掀起學習《素質教育觀念學習提要》、《走進新課程——與課程實施者對話》的熱潮。課改辦還組織教研人員精心編輯《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通識培訓材料》發到全體教師手中,不斷推介新課程優秀案例、課改理念、外地實驗區成功經驗,引導教師從微觀上了解新課程、感悟新課程。組織開展了學科“優秀課例”、“優秀案例”、“優秀論文”的評選,引導廣大教師在學習中比較,在學習中反思,在學習中更新觀念,在學習中理解新課程、認同新課程。
3、培訓提升方面
作為一場全方位、多維度的教育變革,新課改要求教育管理者、培訓者首先要接受培訓,率先走進新課程。因此,我區派出所有學科教研員代表和部分基層校領導赴外地參加新課程通識培訓。同時,通過啟動區級培訓,在全區營造了良好的課改氛圍。在近一年的前期準備中,培訓工作始終堅持通識培訓與學科培訓相結合、參與式培訓與講座相結合、崗前培訓與過程中培訓相結合的原則,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4、對外宣傳方面
我們通過進修學校自辦刊物《教研信息》開展系列宣傳,包括政策解讀、課改前沿信息發布、新課程理論摘編、新課程案例集粹、教師反思等欄目,在全區形成了一定的宣傳規模。此外,還依托家校聯系開展宣傳。通過校報校刊、宣傳欄、“致家長一封信”等途徑和形式,宣傳新課程,召開有學生家長、社區人士參加的課改動員會、信息發布會或情況反饋會;結合各類校內外文體活動、共建活動、公益活動和“教學開放周”等活動宣傳新課程。正是有了這些扎實的前期準備工作,我區課改實驗得以迅速步入正軌。
二、踐行——扎實有效推進課改實驗
1、建立課改機制
(1)建立“青年教研員奉獻崗”制度。教研室把各學科全部青年教研員分派到各小學開展“奉獻崗服務”,并先后確定9所學校為基地校。青年教研員每月至少下校一次,總結交流一階段來的工作情況,匯報通過下校聽課、調研掌握到的典型經驗或突出問題,部署、安排下階段的工作重點和工作措施,不斷增強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使每一階段的工作環環相扣、逐步深化。這種安排既促進了上下溝通,促進了教研部門與基層校間的相互借鑒,也加強了專業引領者與一線教師、領導的聯系,形成了濃烈的課改氛圍。
(2)建立“拉網式”下校調研制度。課改以來,我們制定了每學年對全區所有小學所有學科(年級)的課堂教學情況進行調研的計劃,堅持每周一由小學教研部主任親自帶隊,教研員全部參與,下校聽課看現場,并從學校總體的辦學目標、辦學策略、辦學方式和教師的學習、培訓、反思等方面,與學校領導、教師開展交流,將研究、指導、服務、宣傳等緊密結合起來。這樣堅持長期下基層,進課堂,既能在深入調研中發現問題和問題產生的原因,并及時加以解決,減少實驗過程中的失誤,又能夠在相互比較中及時發現到學校、教師探索出來的好經驗、好做法。
(3)隨后,我們提出“案例+分析+研究”的教研模式,把會場設在基層學校,設在課改現場,以調研中的典型經驗和成功做法啟發與會學校領導拓寬辦學思路,改進辦學方式,這是我們推進課改實驗的一項重要工作制度。因為真實的案例更能說明問題,更具有借鑒價值。幾年來,我們先后召開了幾十場各種類型、各種性質的現場會,主題包括課堂教學、評價改革、教師專業發展、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資源開發、校本教研等。現場會的召開,既堅定了承辦學校創建辦學特色的信心,促進了承辦學校的校本化發展,也使其他學校看到自身不足,并得到具體操作層面的借鑒。
2、強化師資隊伍
(1)教師,是實施課程、創生課程的主力軍。只有整體提升教師的專業素養和能力,課程改革才能有源源不斷的后勁和推力,才能有效、持久、不斷深入地進行。為此,我們在抓好通識培訓的同時,不斷強化和深化教師培養與教育工作,引導教師在實施新課程中與新課程一同成長。一年一度的“百節創新教育優秀課”的評選活動,漸漸淡化了它的人才選拔功能,逐漸凸顯出濃郁的學術氣息。近兩年我們先后圍繞“高效教學”“優化教學策略”的主題,開展了有教師做課、個人反思、同伴評述、評委現場點評等環節構成的立體多維的研究性活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兩年一度的教科研年會是我區集調研、展示、分析、交流于一體的提高教師教育理論素養的重要平臺。課改后,我們每屆年會都有明確的主題,既重實踐,也重研討,07年的教科研年會,小學教研部推出六個學科六節課,進行案例研討,本年度又舉辦教育論壇,引領教師開展“高效教學”理論學習與研討。根據教育實踐、課改實驗實際擷取其中熱點、焦點問題為主題,按照調研選題、前期征稿、論稿評選、論壇交流和專家評析等環節將我們的思考,作過程化的呈現。由于每屆論壇的選題都來自我們的下校調研,貼近教師的教育教學實踐與體驗,因而活動吸引了廣大教師踴躍參與,每一屆的活動都掀起一輪學習研究教育教學理論與總結反思經驗教訓的熱潮。
(3)建立以校為本的培訓制度是當前推進課改的重要舉措,也是加快學校自身發展的必然選擇。x年起,我們建立了區、片、校三級教研網,從而形成了由“提出問題(區級)——集中研討對策(片級)——總結、修正(校級)”的基本運作模式。這樣的模式把實踐反思與理論學習有機結合起來,有力地推動了教師的學習。在此基礎上,我們又結合“天津市課改專題研究”的工作,在全市率先提出“一個教研員一專題”的要求,11位教研員根據自己學科實際,申報了11項課題,通過三級教研網,輻射至全區每一所學校的每一位一線教師,打響了全面深化課程改革的攻堅戰。課改專題中期檢查時,我區5項專題被評為一等獎,1項被評為二等獎。
(4)進入課改第二年,教師都普遍感受到困難和挑戰逐步加大。為了幫助廣大教師不斷提高專業素養,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增強課改實驗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我們倡導學習化的教育生活,提出了設置教研公共郵箱的策略,為全體教師提供一個不受時空限制、沒有對象顧慮的交流平臺,為教師搭建起一個專業學習與互動溝通的橋梁。
(5)此外,我們嘗試了“研訓結合”的教師培養模式,更重視教師基本功的培訓,尤其是新上崗教師,每年均要接受基本功考核,迅速提升了我區新教師的綜合素質。在此過程中,我們覺得撰寫教育教學案例及反思,有利于教師養成教后反思的專業習慣,也有利于提高反思水平。因此,我們把“教學反思”擺到與“教學設計”同樣重要的位置上,明確提出將“反思”作為評價教師的重要依據。出版了《教學設計、反思集》《教學案例、反思集》。堅持寫反思,教師的發現多了、感悟深了、體驗豐富了、問題意識增強了、思辨能力提高了,有效地促進了教師專業素質的不斷提升。
3、打造課程體系
新課程體系是新課程實施的重要載體。積極探索課堂教學新生態,建立課堂教學新秩序,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重要任務。作為一種階段性策略,我們有意淡化對“教案”的要求,而是把著力點放在引導教師重視教學的“預設”、情境的“預設”、問題的“預設”上,以積極的心態、開放的方式進行教學,尊重個性,鼓勵創新。尊重教師的教學個性,鼓勵他們立足校情、教情、學情,對課堂教學環節進行創新,從關注學生全面發展出發,對教材進行取舍、重組、整合,創造性地使用教材。不少學校在積極組織教師參加區級集體備課的基礎上,經常性地開展立足于本校的集體備課活動,特別設計了“教學反思”或“教后記”等欄目,以便于教師之間的交流和教師個體的反思。
隨著我區均衡教育資源、推行小班化授課的工作開展以來,我們提出落實“三維目標”的整合、以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為基本目標,突出課堂教學的發展性價值。強調積極創設能吸引學生主動參與的課堂學習情境,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學習,積極探索小組合作學習方式,鼓勵學生大膽動口、動手、動腦,使教學逐步走向師生互動、生生互動。近年來,我們又從全區挑選了十幾位優秀實驗教師,在全區范圍內開展了“新課程新課堂優秀教師巡講團活動”。通過近兩年的實驗,這些教師的課堂多方互動的教學狀態,注重激勵的評價方式,平等和諧的課堂氛圍,充分展現了喜人的新課堂面貌,吸引了近千人次教師的積極參與。在我區每年一度的“百節創新教育優秀課”評選活動中,我們增加了課后互動的環節——作課教師現場反思和同伴點評,聽課評委與作課教師也面對面交流、零距離對話,使評比活動增加了研究的氛圍,推動了全區各學科教師對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研究的積極性。
4、開發課程資源
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是課改的一個關鍵詞,也是新一輪課改實驗的一個攻堅點。我們認為:學生實情、社會需求、學校特點是設置校本課程過程中的至關重要的三個元素。我們對校本課程的定義是:滿足和適應學生的個性發展需求,立足學校自身優勢資源,結合本地實際的社會需求而構建的“三元一體”的課程。課程資源包含的意義范疇寬廣,既包括教材這一重要的為人們所熟悉的課程資源,又包括大量的非教材的卻是課程有機組成要素和實施條件的軟硬件資源。無論是國家課程的開發,還是地方課程的建設,尤其是綜合實踐活動和校本課程的多樣化呈現與實施方式,都離不開大量課程資源的支撐。校本課程研發初期,我們提出:課程資源的開發、利用過程一定要具有“三化”的特征,即:課程開發科研化、課程選擇特色化,課程設置常態化;校本課程管理要關注“四落實”:課程目標有落實、課時專用有落實、課程總表有落實、定期驗收有落實;落實校本課程必須做到“五有”:有自編教材,有師資隊伍,有交流研討,有專業扶助,有理論提升。
為了更好地體現研究、指導、服務的職能,課改以來,我區教研室舉行了校本課程的系列研討活動,我們提出課程的開發,立足于學生的個性發展需求,立足于教師特長,課程的開發,立足于學校特色。目前我區現有小學25所(含啟智學校)。這25所小學全部開設了校本課程,科目覆蓋面較廣,多年的學校特色為校本課程的開設提供了優勢資源,特色課程較豐富。實踐證明,校本課程的研發對于促進學校、教師、學生的發展,具有不容置疑的重要作用。扶輪、育嬰里等學校發現,自開設各類課程后,本校獲獎的師生人數逐年增長。據不完全統計,近5年,我區承擔校本課程任務的教師中,108人獲國家級獎,65人獲市級獎,136人獲區級獎。通過校本課程的開設,全區學生中689人獲國家級獎,1309人獲市級獎,915人獲區級獎。
開展以校為本的教學研究是創造性實施新課程,全面落實課程改革目標,切實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也是夯實學校主體地位,推進教育制度創新,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保障。為此,我們大力推動學校實施以校為本的“案例+分析+研究”的教研新模式,教研員深入基層參與“校本教研”,從具體的課堂、活動、教案、作業、試卷入手,針對實際問題和典型案例,與教師展開面對面的對話、交流和探討,以案例促反思,以案例釋理念,使教研從原來的自上而下的單一指導,走向上下互動的格局。在大力推動校本教研的過程中,我們還有意識地引導各校開展校際聯合教研,積極為其創造條件,實現了優勢互補和資源共享,有效地提高了校本教研的實效性。
5、完善質量監控
素質教育向應試教育宣戰是課改的直接導火索。考試評價改革、考試命題方式的改革是擺在教研員面前的核心問題。近年來,我們在堅持考試評價研究的過程中,逐步確立了“減輕負擔是主題,能力培養是重點,促進發展是根本,基層學校是主體、日常評價是關鍵、合作研討是保證”的指導思想。加強日常評價,淡化統考統閱的模式,每學期安排各學科專項能力測查,教研室提供樣卷,基層學校自主操作。每學期期末命題前,教研室組織相關教研員進行封閉研討,具體做法是根據來自一線師生的調查問卷及專項能力測查結果,在教研員之間展開橫向的合作交流,深度研究。特別是近幾年來,在六年級第二學期的期末考試工作方面,成立以主管領導牽頭,教研員為核心,小學科行政人員、基層骨干教師參與的命題組,根據每年調研反饋的情況,按照“研討對策、確定思路、形成方案,具體實施、反復矯正、協調完善”的流程,縝密操作,使命題工作更加科學、準確。我區近幾年各年級各學科的期末命題工作,以“零上訪”的結果,贏得了基層師生和社會的'廣泛贊譽。
三、回眸——審視我區課改工作的新發展
通過幾年來的不懈努力和積極探索,我區的課改實驗工作已走上正軌,整體工作的框架已經建立,教育教學呈現出勃勃的生機和活力。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1、校本意識逐步增強。
在課改實驗的有力推動下,校本教研、校本培訓漸成制度,校本課程在很多學校開始創生,教師有了開發和利用課程資源的意識,校長更加關注學校辦學的個性和特色,校本化建設正在成為激發學校辦學自主性和增強學校辦學活力的重要載體。一些學校除了編輯出版各種學校性課改文集外,還出資為教師出版個人專集,有效地促進了教師學習、研究、反思、寫作的熱情,一種新的校園文化氣息正在萌動。
2、課堂教學漸入佳境。
在新課程理念的引領下,教師的教學開始真正關注學生的成長背景、生活經驗和即時的體驗,注意保護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注意通過創設各種情境,引導、促進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合作學習。鼓勵性語言替代了簡單粗暴的批評、指責,激勵性評價替代了機械重復的表揚、獎勵,“分項測試”、“分層評價”等評價方式和“評價欄”、“成長記錄袋”等評價工具被普遍采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開發與實施,讓學生有了更多的自主活動、自主發展的機會和空間。“因學定教”、“有效教學”成為教學新概念;“走下講臺,到學生中間去”、“蹲下來和學生對話”成為課堂新氣象;敢說敢問、求新求異、合作互動成為學生學習的新傾向;關注生活、走向實踐、研究探索成為廣大學生成長的新方式,師生關系呈現出民主、平等、親切、和諧的態勢。一種新的課堂文化、師生交往文化正在形成。
3、師資隊伍日趨成熟。
課改實驗所活躍起來的學習之風、研究之風、反思之風、寫作之風,已在悄悄地改變著教師的生活和工作。購買課改書籍、訂閱專業報刊,成為眾多教師的新選擇;上網學習交流、建立個人網頁成為青年教師的新時尚。教師與教師之間,更多的是合作交流、積極互動、共同成長。學、趕、幫、超蔚成風氣,呈現出人才輩出的新氣象。近年來,我區教師在全國、市、區級的教研、科研等活動中多次獲得佳績。據不完全統計,自正式進入課改實驗以來,我區教師有200多篇教育隨筆、教學論文、教學設計、經驗總結發表,其中還有的獲得全國性大賽一等獎、有的被許多網站轉載,其數量之多,檔次之高,影響之大,是前所未有的。
幾年來的課改實驗顯示:課改實驗鍛煉了整支隊伍,成就了一批人才,涌現了一批課改先進單位和先進個人,為我區的.教育改革與發展闖出了一條新路子,也為下一步的實驗工作奠定了比較堅實的基礎。市教育主管部門多次肯定了我區的工作思路和做法,多家媒體也先后專題報道或專文介紹了我區的課改經驗和實驗成效。很多區縣同仁先后前來我區考察、指導課改工作,對我們的經驗與做法都給予積極的評價。
回顧幾年的課改實驗工作,我們以為以下幾方面對于推進課改實驗是至關重要的。它既是我們行動中的思考,也是今后應該堅持的工作原則。
1、“下大決心、下苦功夫、下大力氣”是課改實驗工作順利推進的基本保證和動力。
2、促進教師專業成長是推進課改的重要著力點。
3、充分發揮教師的積極性與創造性是推進課改的關鍵。
4、打造全新的教研平臺是推進課改的有力手段。
四、反思——我區存在的問題與差距
新課程、新教材、新課堂,挑戰無處不在,困惑無處不在,問題無處不在;沒有挑戰是逃避的遁詞,沒有困惑是盲從的粉飾,沒有問題是最大的“問題”。幾年來的實驗,讓我們在享受著喜悅的同時,也深感我區的工作還存在著諸多問題和差距。主要有:
1、整體工作上存在著不平衡現象。
2、對新課程理念的認識與實踐能力有待于進一步提高。
3、與課改相配套的其它改革滯后。
五、調整——今后的設想
針對我區課改存在的諸多問題,我們將采取切實有效措施,分階段、有重點地把課改引向深入。下一步我們的工作思路是:
1、我們要把求真務實的科學精神和堅忍不拔的探索精神結合起來,加強學習,積極實踐,扎實推進課程改革實驗。
2、大力加強校本研修,促進教師與課改實驗一同發展。
3、進一步加強課題研究,不斷提升課改創新水平。
4、將課改實驗向縱深推進,實現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
新課程改革的過程,就是迎接挑戰、解決問題、破除困惑的過程,是不斷反思、探索、創新的過程。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們將堅定不移、堅持不懈地抓緊抓好課程改革工作,與時俱進,不斷創新,把課程改革不斷推向更廣的范圍、更深的層次,為提升我區基礎教育的整體水平,開創我區素質教育的新局面作出更大的貢獻。
課程改革工作總結 篇12
新一輪課程改革猶如一場世紀春雨,灑向廣大教師的心田,一切都是充滿朝氣,一切顯得生機勃勃。在課改的浪潮中,我們學區領導以滿腔的熱情、科學的態度,引領全鄉教師全面實施了新課程標準和新教材實驗,并取得了初步成效。現在,初中、小學一、二、三年級已全部開始執行國家新課程計劃。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在我鄉的全面推進,使全鄉廣大教育工作者在轉變教育觀念、學習了解課改新理念、建立新課程實施的科學程序和運作方式、師資培訓、輿論宣傳、科學研究和課題攻關等方面都取得了一些初步經驗和成果。至年秋季,我鄉參加課程改革的學校有16所,參加實驗的班級有31個。
一、我們學區在課程改革方面所作的主要工作
1、提高認識,高度重視,積極推進課程改革工作。為順利實施課改實驗工作,學區做了大量的工作。首先是學習宣傳,在轉變教育觀念上狠下工夫。我們組織廣大教育工作者認真學習了《國務院關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和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指導綱要(試行)》,把學校工作實際和課程改革實驗相結合,將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真正滲透到學校的教育教學之中,統一思想,提高認識,為課程改革的實驗和推廣做好準備。其次,我們有計劃、有組織地向全社會宣傳《決定》和《綱要》的主要精神以及課程改革的主要內容,引導全社會理解、參與并支持課程改革,形成有利于課程改革的良好的輿論氛圍。第三,召開了全鄉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工作會議,對全鄉課改工作進行了積極動員和安排部署,制定印發了《鄉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施意見》、《鄉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施工作方案》和《鄉基礎教育新課程師資培訓方案》,專題研究部署全鄉實施課程改革工作,進一步統一了認識,明確了任務分工,為全面實施新課程掃清了障礙。還把課程改革從指導思想、目標和任務、實施步驟和范圍、師資培訓、師資保障等方面予以明確,成立了課改領導小組、工作小組和專家小組,具體由學區領導,共同參與,分工協作,進行鄉課程改革工作的具體管理指導工作。建立培訓、教學和科研相結合的工作方式,充分發揮中學和中心小學的帶頭作用,加強培訓基地建設。同時充分調動教學骨干、教學能手的積極性,發揮理論和實踐兩方面的優勢,形成課改實驗工作的專業指導力量,積極為推進學校教學改革服務。承擔課改任務的學校,對課改工作的組織領導也普遍較為重視,如蔡家鋪小學成立了由校長負責的課改領導小組,聚合學校最具創新能力和前瞻意識的老中青教師和各處室負責人,借助行政手段強力推進教師觀念的轉變,以保證課改工作的順利開展。小學還專門成立了以校長為首的聽課小組,檢查課改的實施情況。
2、實行集中培訓與校本培訓相結合,不斷夯實課改工作的基礎。年暑假,全鄉100多人參加課改的集中培訓,順利完成了全年的培訓任務。在完成集中培訓任務的同時,許多學校還有側重地進行了校本培訓,如小學等學校組織學校任課教師聽講座,看光盤,分學科組進行了教材分析和交流。
3、組織觀摩、研討,加強指導和交流。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是一項全新的工作,面臨許多新情況、新問題,一方面我們鼓勵學校積極主動地探索,另一方面及時加強宏觀指導。年,學區組織全鄉教師通過聽課、座談等形式,了解課改情況,提供課改指導和服務;全年共組織中小學教學研討會2次,還組織12個青年骨干教師以課改為中心作匯報觀摩課、研討課12節,聽課教師近300多人次,在全鄉教育系統產生了廣泛影響。
4、積極調研,鞏固成果,及時解決問題。為了解我鄉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進展情況,在發現問題的同時及時解決問題,不斷鞏固我鄉課改的成果,學區還組織有關人員對實施新課程的學校進行了專題課改督導檢查。通過檢查,我們發現,各實驗學校對于課程改革工作都給予了高度重視,并把課改工作作為重中之重納入本學期工作計劃中,在課改工作中做到了有計劃、有措施、有方案。
5、及時總結交流課程改革的教育教學經驗,不斷推動我鄉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向縱深發展。為交流課改經驗,尋求解決影響和制約我鄉課程改革發展的有效辦法,進一步推動我鄉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進程,不斷提高我鄉教育教學質量。學區向全鄉所有教育工作者征集了課改論文,全鄉教師踴躍投稿,其中16篇被評獎發表。
二、存在的問題
總體來看,全鄉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工作從準備、啟動到推進,經過兩三年的探索與實踐,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進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目前正在穩步推進中。但是,隨著改革工作的不斷深入,也暴露和反映出了一些困難和問題。一是對課改的思想認識不夠,觀念轉變太慢,不能正確處理繼承和發展的關系問題;二是對課程標準和教材的把握、定位上還存在一些問題;三是對解決在大班額條件下,如何開展分層次教學,使不同水平和層次的學生按照自己的需要發展的問題創新不夠;四是循序漸進和創新突破的問題;五是評價體系和考試制度改革的問題;六是參與式學習、合作學習、師生互動中存在的問題;七是教師開展教研活動中在集體備課、教學案例分析、教學反思等方面還存在不少問題;八是校本課程開發和綜合實踐活動的問題;九是課改培訓的問題等等。這些問題都有待于我們在今后的工作中進一步改進和完善。
三、下一步的工作打算
1、要進一步解放思想,轉變觀念,強化學習。要對課程改革給予更多重視和投入。要進一步嚴密課程改革的組織工作,逐步整合、發展專業指導力量。堅持民主參與和科學決策的原則,建立教育部門、教師、學生、家長以及社會各界廣泛參與的有效機制。一是要充分領會課程改革作為“十五”期間基礎教育深化改革,素質教育取得明顯成效的主要目標之一的緊迫性和重要性,從而堅定信心,全力以赴;二是要確保課改專項經費的落實,為課改工作順利推進保駕護航;三是要站在教育發展的時代前沿,不斷引發教師的超前思考,切實提高教師專業化的水平和職業素養。四是要加強對《綱要》和《課標》的學習,組織干部、教師,深刻領會理論精髓,理解基本要求和思路,強化知識儲備,完善知識體系。
2、要規范課程改革的管理和指導。下一步我們計劃要組織全鄉教職工進行認真的學習和討論《市關于進一步加強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指導意見》,在領會精神的基礎上自覺地實施,推動我鄉課改工作的深入進行。各級教科研部門更要站在課改前沿,切實為課程改革工作提供理論指導和操作示范。
3、要積極宣傳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理念,介紹其他地方的課改信息,幫助廣大教育工作者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質量觀和學習觀,統一思想,提高認識,把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真正滲透到學校的教育教學之中。
4、要加強對課程改革試驗工作的指導和交流,注意抓點帶面,發揮在課改工作中勇于探索的先進學校的典型示范作用。課程改革是提高教育質量,提高教師專業素養的重要機遇,因此我們要切實加強對課程改革試驗工作的組織領導,提高課程改革試驗工作的管理水平,做到責任到位、政策到位、措施到位。年我們計劃選出3-4個條件較好,教師、教研力量強,課改試驗工作較有成效的學校作為鄉課程改革試驗工作的示范基地,以便全鄉其他參加課改的學校來學習、借鑒,從而推動全鄉課程改革工作向縱深發展,取得更大的成績。要時刻關注課改工作的薄弱地區和薄弱點,強化督導和檢查,組織部分優秀教師送教下鄉,現場“診斷”。加強課改教學觀摩和經驗交流活動。同時要動員各學校積極選派部分骨干教師到課改先進地區取經,以促進我鄉的課改工作。
5、以促進發展為目的,積極進行新課程考試與評價制度的改革探索。評價和考試制度改革是本次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我們要充分認識現有評價體系和新課程評價改革之間的基礎與發展、繼承與創新的關系,努力學習現代教育評價思想,轉變傳統的考試評價觀念,了解評價與考試制度的改革方向和要求,掌握評價的基本方法,進一步明確評價促進發展和改進、激勵、調控的功能,從評價內容、評價方法、評價主體和評價標準等方面體現評價的多元化。目前尚未探索出較成熟的具體做法,初步做法是征集了一些課改較有成效的學校的考試卷來做研究,然后編輯成冊子印發給大家來交流、學習、研究,群策群力,共同提高和促進。
總之,積極穩妥地推進課程改革,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構建適合教育特點的基礎教育課程體系,是我們當前工作的重中之重,可以說任重而道遠,我們一定要精心組織、積極探索,創造性地、扎扎實實地做好新課程改革的實驗和推廣工作,力爭我鄉基礎教育改革和發展再上新臺階。
課程改革工作總結 篇13
新課程改革給我校帶來了巨大的變化,使我們每位教師的教育觀念有了很大的轉變,教師的素質有了極大的提高,學校教學氣氛濃厚、課堂教學活躍,學生的興趣有了進一步的提高。我們不斷地思索并追求著:“讓學生在充滿生命活力,成長氣息的課堂上張揚個性,自主創新,讓教師在充滿挑戰,勇于創造中開發學生智能,塑造學生人格”。為了這個目標,我們二年級備課組積極投身課改,實踐新課程,開展了卓有成效的課改活動。在這一學期里,經過培訓、研討、實踐、小結、反思等幾個階段,我們對《數學課程標準》的思想理念由接受到理解,由認識到實踐,由探索到研究,逐步深入。總之,新課改帶給了我們新理念、新方法、新嘗試、新探索。我們以新課改的理念武裝頭腦、轉變觀念。
一、我們的認識
1、對教學觀念的認識。
要想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必須先要用新理念武裝自己。我們認真閱讀了《新課程標準》、《小學數學教學》、《小學數學教育》等書刊,進一步領會新課標的精神,以基礎教育改革的新理念為指導,進一步轉變了教學觀念。
2、對教學方式的認識。
新課程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這三者是有機聯系的一個整體,自主是探究的前提,探究必定是自主的,是外力所不能達到的,面對未知的探究,尤其是對小學生來說,相互合作啟發不可缺少,轉變學習方式是實施新課程的三大目標之一,是課改成敗的關鍵。低年級的模仿教學能使學生有成就感,沒有模仿就沒有創造。所以目前提倡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也應與接受性學習有機的結合。自主探究與有意義的接受學習必須有機的結合。因此,我們對小組合作學習從低年級培養,教給學生合作的方法和步驟,以2人交流為主,逐步過渡到4人,因此三年級的學生一些良好的學習習慣已經初步形成(表達能力、操作能力、傾聽能力等),但學生分辯是非的能力還很弱,所以應以2人的合作交流為主,提高小組活動的有效性。
二、我們的做法
新課改的成功與否,教學實踐是最有力的發言者。我們把課堂教學作為工作的重心,踏踏實實地走好教學的三步曲。
課前:集群體的智慧,充分挖掘文本資源。
實驗教材是否能馬上適應傳統教學的土壤,是否能達到專家們預期的效果,這和教師——教材的經營者有著直接的聯系。理念陳舊不新,我們大量閱讀教學雜志,《小學數學教學設計》、《小學數學教學》等雜志中有豐富的知識營養,從中積極汲取我們所需的。一個人孤軍奮戰常常事倍功半,處理教材需要導師的點撥,需要“三個臭皮匠”的集體智慧。因此我們常常圍坐在一起,就某個問題出謀劃策。更多的是在課間十分鐘,大家把上課的成功敗筆相互交流,濃濃的學習氣氛洋溢在集體備課中!理念的更新,日常的學習為以后的教學帶來更多的經驗。
備課組第一個遇到的難題是如何運用教材,如何上好新課程標準指導下的課?這是每天要做的也是最難做的,新教材這道大餐讓人一時眼花繚亂不知從何下手。如有些不可能直接搜集到現成的信息,必須由學生經過觀察、實驗、調查、解讀、研討,但課前必須有個定奪。因此,我們常常為之爭個面紅耳赤,直到最后,總能把教材看得更加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發現它更大的教學價值。
我們要做教材的主人,運用、駕馭并超越教材,就得大刀闊斧地選取其中認為最有價值的點,整個教學過程為達成這個點而展開,讓課堂變得實在有效。
課堂:讓學生成為主人,打造綠色課堂。
課堂是教學的靈魂,知識在課堂中傳授,能力在課堂中形成。有了課前的精心預設,該向四十分鐘要精彩了。新課標指引下的課堂應有民主寬松的氛圍,有發展傳統的學習方式,應充滿著生命活力,充滿著人文關懷!為了向往的綠色課堂,我們在實踐中努力做到。
快樂多一點。良好的學習氛圍猶如樂曲中的主旋律,是保證學生主動愉悅學習的場。低年級兒童就象幼嫩的芽兒,需要我們的關心呵護,需要我們的激勵贊賞。在課堂中我們經常可以聽到“老師喜歡你響亮的聲音”、“又是一種新算法,真能干!”這些真心實意的贊美,充滿賞識的話語把學生一次又一次帶入快樂主動地學習中。
自由多一點。學生們總喜歡仰著頭聽老師講課,等待老師布置任務,總在等待老師給出正確的答案。是什么束縛了學生的思維,是什么桎梏了學生的手腳?是老師保姆式的代勞,是老師主動的澆灌!我們總在擔心學生不會讀題,獨立地做作業,不知如何開展小組合作學習……事實告訴我們,擔心是多余的!我們在實踐中發現,給學生明確一定的任務要求后,再教給一定的方法,他們就可以完成得很好。給學生發言的自由,“我是這樣想的”“我認為”……我們發現高舉的小手多了,課堂變得活躍,思維經常碰撞出火花。我們會發現出色的孩子在進步,本來有困難的孩子也在大踏步前進。自由的課堂,學生的學習主動了,理解多元了,體驗深刻了,思維馳騁了,個性張揚了!
動手實踐多一點。“紙上談兵”是我們的強項,一堂課我們可以滔滔不絕地老師講學生講,從上課講到下課還意猶未盡。語言的交流是必須的,但從學生注意力集中的時間和分配考慮,滿堂講是不可取的。學生注意力集中的最佳時間是上課開始的15—20分鐘,末尾的十分鐘尤為低效。那我們可以寫一寫,做一做,動一動,轉移一下注意力呢!在數學課堂中,我們注重設計學生動手操作、動手實踐的活動,突破靜態學習,強調學習形式的活潑多樣化。
新課堂是開放的,學生的思維開始活躍,學習積極性在高漲,但最基本的習慣培養不能丟。立坐、舉手、傾聽、發言、朗讀和書寫習慣同樣也是新課堂的基礎。我們考慮低年級無法同時關注多種習慣,采用了分階段實施培養的方法,一步一步一件一件分解著學。每開學初我們就培養學生坐的習慣,要求坐得穩坐得端正,進行比一比并激勵鞏固。第二個月舉手的習慣,第三個月聽的習慣┅┅每個月都有側重點。從目前反映來看,我們的學生比較穩,習慣的培養已在課堂中初見成效。良好的學習習慣為新課堂有效地開展學習提供保證。
課外:融學習于生活,樹立大教學觀。
學習為生活所用,生活是學習的內容。新教材洋溢著濃郁的生活人文氣息,里邊編排了許多有意思的活動,通過學生課外豐富的活動拓寬豐滿學習內容。各學科各顯神通,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活動。
新課程均以現實生活為載體,為了讓學生發現數學就在自己身邊,在生活中運用數學知識發現問題,努力解決問題,讓學生真正理解數學的價值,為此我們進行了一系列的實踐活動。
課程改革工作總結 篇14
根據省市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領導組的統一部署,在市教育部門的指導和支持下,我們認真探索,大膽實踐,投入大量精力推進新課程改革工作。通過幾年來的實踐,我校的課程改革工作順利推進,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產生了一些困惑,同時,也引發了一些思考。
一、主要做法
(一)、通識性培訓
1、重視行政的組織功效
根據市、縣有關文件精神,我校及時成立學校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驗工作領導小組,制定了可操作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師資通識培訓實施計劃。學校領導班子高度重視,有組織、有計劃地認真組織實施。重視通識培訓的過程管理,每次集中培訓學習,采用點名制度,做好考勤記錄,以制度保證培訓效果。
2、挖掘校本的培訓資源
學校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驗工作領導小組人員每人1-2個專題,結合我校實際,就新課程的理念、新課程實施的策略、新課程中老師的角色、新課程中學生的學習方式,新課程的教與學等作專題講座。如教導處的《走近新課程、感受新課程》,用通俗的語言,列舉了十多個生動具體的教學案例,讓老師們實實在在地走近新課程,感受新課程。一些教學骨干、教研組長也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作了專題報告,大家都精心準備,并制作了幻燈片。據統計共作新課程專題講座5個。
3、注重培訓的交互參與
為了提高通識性培訓的實效性,我們組織了“新教師新理念教學評選活動”、“新理念教學能手比武活動”,結合具體的課堂教學,具體的問題,把老教材用新理念去組織教學活動,然后采用交互評課,人人參與,各抒己見,每人上交聽課評價分析筆記。組織老師看特級教師的教學錄象,進行案例分析,實現老師具體教育操作的優化,促進教師實現新課程理念的內化。
4、強調教學的實踐反思
鼓勵教師進行教學反思,撰寫教后記。許多老師用新課程教學理念反思日常行為,這樣老師們在生動具體的課程改革實踐中,通過不斷反思自己,逐漸把新思想、新觀念內化為自己的信念。分層次的組織老師進行新課程知識考核、新課程學習心得、新理念教學案例分析、敘述自己的教學故事等活動,將新課程通識培訓引向縱深。
(二)、課程標準培訓
1、重視行政的組織功效
建立課程標準培訓工作領導小組。組長由校長親自掛帥,統一部署培訓工作,召開動員會、培訓領導小組專題會、總結表彰會等。組員由教務主任、各教研組長組成,負責課程標準培訓工作的具體落實和資料收集。
2、開展活動,定期交流。
通過教研組開展集體學習,利用空余時間開展自主學習,并撰寫學習筆記。在定期上交筆記的基礎上,安排兩次學習交流,推動學習的深入開展。為了檢驗新課程標準學習的效果,安排45歲以下青年教師做一次中考試卷,并認真批閱,作為評先晉職的重要依據。
3、專家引領,繼續學習。
邀請教研員來校就教材編排進行解讀,繼續加強對新課程標準的學習,在學習筆記的基礎上進行交流點評。
4、考核總結,表彰先進。
對課程標準培訓工作資料進行梳理,認真總結,對每一個教師的學習態度和成效進行考核,表彰先進。
(三)、教材教法培訓
1、 完善組織機構,強化培訓領導。把教材教法校本培訓列入重要的議事日程,統籌安排協調教材教法校本培訓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分工落實、職責到人。確立相對穩定的輔導員隊伍,形成了一把手親自抓,分管領導重點抓,教務處等職能部門具體抓的格局。
2、明確發展目標,健全培訓網絡。制訂切實可行的教材教法培訓計劃,引導教師明確自身發展方向,并確定相應的培訓專題,進一步加強學校集中學習、小組研討、個體自學的培訓網絡。
3、強化激勵機制,落實培訓制度。為保證校本培訓的實施,學校建立相應制度,如:例會制度、考勤制度、檔案管理制度和獎懲制度。教材教法校本培訓的學時規定,按上級主管部門統一規定,根據學校情況,對集中學習、小組學習、個體自選學習作出保底要求,積極鼓勵發揮小組和個體積極性、主動性,體現上不封頂的原則。對教材教法校本培訓的先進小組和個人,學校會給予必要的精神鼓勵和物質獎勵。
4、規范培訓檔案,加強培訓管理。建立教師個人教材教法學習檔案袋,注重日常積累,定期整理。加強教材教法校本培訓的管理,既重視計劃目標的管理,又重視實施過程和結果的管理。努力體現人文化管理。充分發揮教研組自主管理,教師的自我管理作用。對教師個體的培訓學習,既加強宏觀調控,又體現自主性、合作性。在每次教材教法校本培訓過程中有教師培訓的記錄、有教師考勤記載、有教師作業(學習心得)等。
5、培訓結束后,學校教務處負責收集整理教材教法校本培訓的檔案資料,擬寫培訓總結。
(四)、課程實施
1、加強領導,精心組織,全面動員,全員參與
我校成立了由張巖校長任組長,副校長為副組長,教務處為核心成員的課改領導小組。結合我校實際情況對新課程改革方案進行科學、合理規劃,制定了新課程改革實施規劃、新課程改革實施方案、校本培訓制度、領導干部聽課、研討制度等 。在平時的工作中,他們身先士卒,深入課堂,與教師面對面的交流與研討,指導教師領會各學科課程標準的理念和教材的編寫特色,共同研究教學改革問題。同時,在全體教職工中進行了廣泛的動員,要求全體教職工“人人心系課改、人人參與課改”。在校領導積極參與、具體指導和耐心幫助下,廣大教師煥發了極大的改革和創新的熱情,使課程改革工作積極穩妥地向前推進。
2、強化師資隊伍建設,樹立新課程理念
建設一支精干的教師隊伍,是新課程得以順利實施的重要保障。因此,我校將教師隊伍建設問題放在了課程改革的首位。
首先,我校經常組織教師外出學習、聽課,讓他們接受外界的新思想,把握課堂教學新脈搏。每學期初,安排教師積極參加市里的新課程培訓,積極參與兄弟學校開展的各級教研活動等。同時,要求每次學習后都及時撰寫培訓總結或反思。
其次,學校利用繼續教育或業務學習的時間,集中學習一些上級的有關課改的文件精神和先進的經驗、案例等。
通過培訓、學習,強化了教師素質,鍛煉了教師隊伍,讓教師進一步確認了自己的教學身份,真正成為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指導者和參與者。
3、依托教研組,狠抓校本教研,是實施課程改革的良好途徑
以校為本的教研制度是新課程改革中成功經驗,我校在教師學校的倡導下,根據本校實際,積極開展以教研組為載體的校本教研活動,以期“以研促教、以研興教”。
(1)、加強教研組建設。
首先,選出一批精干、務實、富有創新精神的教師擔任教研組組長,對其明職責、提要求、壓擔子。教研活動要求圍繞一定的主題開展“學-研-講-評-改”系列活動,(學,即專題定向學習;研,即專題定向研討;講,即確定教師嘗試執教教改觀摩課;評,即結合學習體會,進行課堂教學評議;改,即在討論的基礎上進一步改進完善)。同時,利用每兩周一次的教研活動時間,組織教師認真學習《走進新課程》、《新課程標準》等書籍資料,圍繞新課程改革,開展“書面評課”與“口頭評課”相結合活動,促進了教師觀念的轉變,提高教師的認識。大家在教研活動上都能以積極主動的姿態投入到研究與思考之中,一種真誠交流、探討的氛圍正在日益濃厚。教師在相互間不斷交流中進行思維的碰撞,達到了共同發展、共同提高的目的。
(2)、充分發揮團隊協作,加強集體備課組建設。
集體備課,定期教研,把教研活動時間安排到教師的日常學習活動中,這是我校幾年來的一慣做法。對于集體備課,我們強調“三定”,即:定時間、定地點(由教務處統籌安排)、定中心發言人(由備課組靈活處理),推行個人精備、大家討論的模式,力爭以“嚴、細、實”的工作作風做到“功在課前,效在課內”。同時,教務處進行不定期的抽查、督促,以避免走形式,切實講求實效,從而使課堂教學的講臺成為教師集體智慧與個人才華和諧結合的展示平臺。
(3)、 深入課堂,進行跟蹤聽課、評課
為了了解新教材的實施情況,領導小組深入課堂,掌握教師課改的一手資料。并能與相關教師進行及時溝通,對綱要精神的落實,課程理念的把握、新教材的認識和使用以及存在的困惑、疑慮進行平等、民主的交流。同行認真傾聽教師的反思,共同探討新的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
二、 初步成效
新的教育理念走進了師生內心。新課程改革是基礎教育領域的一場關于教育觀念、教學方法與教學內容的深刻革命,對教育工作者、對廣大教師來說,是一次全新的洗禮。六年來,廣大教師對課程改革經歷了一個從困惑、到接受、到自覺的過程。課改之初,大家對新課程不以為然,在實踐中采取應付甚至抵觸的態度。經過反復培訓、深入實踐,新課程的主要精神、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正在被廣大教師所接受,廣大教師能夠自覺地用新理念、新思路和新方法進行教育教學,初步改善了以往的傳統觀念和傳統方法。受惠于新課程的廣大學生,改變了對學校的看法、對教師的看法、對書本的看法、對學習的態度。有這么一句話形象地描述道:“教師的膽子越來越小,學生的膽子越來越大。”這是新課程實施以來所取得的令人欣慰的成效。
就教師而言:新課程的實施,在很大程度上激發了廣大教師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學校為教師的專業成長也提供了越來越多的條件,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一是通過新課程的實施,廣大教師豐富了理論知識。二是教育觀念發生了較大轉變。很多老師已不再把知識傳授作為教學的唯一目的,而是用新的課程觀、新的教學觀、新的學生觀、新的發展觀來看待學生。三是教學方法發生了較大變化。多數教師不同程度實現了角色的轉換,改變了傳統的陳舊的教學方法。由較單一的知識傳授開始轉為引導學生主動地進行合作學習、探究性學習。課堂教學開始注重學生的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學習方式的培養。四是教師的教研意識增強了。過去很多教師備課依靠現成的“教案”,現在不少教師都能根據教學實際情況,不斷地進行探索、研究、反思,探索出適應新課程教學的新路子,很多研究成果在全縣新課程實施中得到了應用。
就學生而言:由于新課程改革重視學生的自我學習和主動發展,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實踐、創新能力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一是學生對學習的興趣濃了,實驗年級的學生厭學情緒明顯減少。二是學生學習自主性增強了,很多學生勤于思考、樂于探究,課堂發言積極。三是動手實驗能力明顯提高,新課程注重培養學生動腦動手能力,學生課堂氣氛活躍,積極參與師生互動,一改過去只是死讀書、讀死書的被動局面。四是學生的心理素質和社會適應能力明顯提高。自主發展、主動學習較好地激發了學生的熱情,大多數學生表現出積極、樂觀向上的精神面貌,問題學生明顯減少。
三、問題與思考
新課程實施六年來,雖然取得了一些成績,但我們所面臨的困難依然不少。 一是新課程實施效果離目標還有差距。表現之一是對新課改認識不夠,觀念轉變不徹底,鞏固不牢,有畏難情緒,教師的心理準備與知識更新仍存缺憾,工作只停留在表面上,甚至是被動地進行;少數教師仍然存在穿新鞋走老路問題,難以改變多年形成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表現之二教育資源的嚴重不足,束縛了學校的手腳,限制了師生的發展空間,教育工作的領導者和廣大教師的眼界不夠開闊,實施課改的手段比較單一,思路有些狹窄。表現之三是新的評價體系尚在探索之中,教師既有的教學價值觀難以揚棄。
二是教師隊伍整體素質不高,他們大多年齡偏大,觀念陳舊,知識老化,難以勝任新課程教學。這是制約我校新課程改革的最大一個瓶頸。
三是經費困難。中小學校公用經費嚴重不足,新課程培訓、教研工作、添置必要的教學儀器等都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 這些問題的存在,需要我們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加以解決。
通過課程改革的實踐與受益,我們深深地認識到,推進新課程并不難,只要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的發展觀為指導,求真務實,扎實工作。隨著課改實踐的逐漸深入,隨著教育環境的進一步改善,隨著社會各界和家長對課改的認同,我們有理由相信,課改必將成為提高辦學質量和效益的有力抓手,必將成為提升教師素質的載體,必將成為學生自我完善的空間,必將成為教育事業騰飛的平臺。
課程改革工作總結 篇15
新一輪課程改革猶如一場世紀春雨,灑向廣大教師的心田,一切都是充滿朝氣,一切顯得生機勃勃。在課改的浪潮中,我們學區領導以滿腔的熱情、科學的態度,引領全鄉教師全面實施了新課程標準和新教材實驗,并取得了初步成效。現在,初中、小學一、二、三年級已全部開始執行國家新課程計劃。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在我鄉的全面推進,使全鄉廣大教育工作者在轉變教育觀念、學習了解課改新理念、建立新課程實施的科學程序和運作方式、師資培訓、輿論宣傳、科學研究和課題攻關等方面都取得了一些初步經驗和成果。至××年秋季,我鄉參加課程改革的學校有16所,參加實驗的班級有31個。
一、我們學區在課程改革方面所作的主要工作
1、提高認識,高度重視,積極推進課程改革工作。為順利實施課改實驗工作,學區做了大量的工作。首先是學習宣傳,在轉變教育觀念上狠下功夫。我們組織廣大教育工作者認真學習了《國務院關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和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指導綱要(試行)》,把學校工作實際和課程改革實驗相結合,將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真正滲透到學校的教育教學之中,統一思想,提高認識,為課程改革的實驗和推廣做好準備。其次,我們有計劃、有組織地向全社會宣傳《決定》和《綱要》的主要精神以及課程改革的主要內容,引導全社會理解、參與并支持課程改革,形成有利于課程改革的良好的輿論氛圍。第三,召開了全鄉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工作會議,對全鄉課改工作進行了積極動員和安排部署,制定印發了《××鄉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施意見》、《××鄉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施工作方案》和《××鄉基礎教育新課程師資培訓方案》,專題研究部署全鄉實施課程改革工作,進一步統一了認識,明確了任務分工,為全面實施新課程掃清了障礙。還把課程改革從指導思想、目標和任務、實施步驟和范圍、師資培訓、師資保障等方面予以明確,成立了課改領導小組、工作小組和專家小組,具體由學區領導,共同參與,分工協作,進行鄉課程改革工作的具體管理指導工作。建立培訓、教學和科研相結合的工作方式,充分發揮中學和中心小學的帶頭作用,加強培訓基地建設。同時充分調動教學骨干、教學能手的積極性,發揮理論和實踐兩方面的優勢,形成課改實驗工作的專業指導力量,積極為推進學校教學改革服務。承擔課改任務的學校,對課改工作的組織領導也普遍較為重視,如蔡家鋪小學成立了由校長負責的課改領導小組,聚合學校最具創新能力和前瞻意識的老中青教師和各處室負責人,借助行政手段強力推進教師觀念的轉變,以保證課改工作的順利開展。×小學還專門成立了以校長為首的聽課小組,檢查課改的實施情況。
2、實行集中培訓與校本培訓相結合,不斷夯實課改工作的基礎。××年暑假,全鄉100多人參加課改的集中培訓,順利完成了全年的培訓任務。在完成集中培訓任務的同時,許多學校還有側重地進行了校本培訓,如×小學等學校組織學校任課教師聽講座,看光盤,分學科組進行了教材分析和交流。
3、組織觀摩、研討,加強指導和交流。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是一項全新的工作,面臨許多新情況、新問題,一方面我們鼓勵學校積極主動地探索,另一方面及時加強宏觀指導。××年,學區組織全鄉教師通過聽課、座談等形式,了解課改情況,提供課改指導和服務;全年共組織中小學教學研討會2次,還組織12個青年骨干教師以課改為中心作匯報觀摩課、研討課12節,聽課教師近300多人次,在全鄉教育系統產生了廣泛影響。
4、積極調研,鞏固成果,及時解決問題。為了解我鄉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進展情況,在發現問題的同時及時解決問題,不斷鞏固我鄉課改的'成果,學區還組織有關人員對實施新課程的學校進行了專題課改督導檢查。通過檢查,我們發現,各實驗學校對于課程改革工作都給予了高度重視,并把課改工作作為重中之重納入本學期工作計劃中,在課改工作中做到了有計劃、有措施、有方案。
5、及時總結交流課程改革的教育教學經驗,不斷推動我鄉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向縱深發展。為交流課改經驗,尋求解決影響和制約我鄉課程改革發展的有效辦法,進一步推動我鄉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進程,不斷提高我鄉教育教學質量。學區向全鄉所有教育工作者征集了課改論文,全鄉教師踴躍投稿,其中16篇被評獎發表。
二、存在的問題
總體來看,全鄉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工作從準備、啟動到推進,經過兩三年的探索與實踐,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進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目前正在穩步推進中。但是,隨著改革工作的不斷深入,也暴露和反映出了一些困難和問題。一是對課改的思想認識不夠,觀念轉變太慢,不能正確處理繼承和發展的關系問題;二是對課程標準和教材的把握、定位上還存在一些問題;三是對解決在大班額條件下,如何開展分層次教學,使不同水平和層次的學生按照自己的需要發展的問題創新不夠;四是循序漸進和創新突破的問題;五是評價體系和考試制度改革的問題;六是參與式學習、合作學習、師生互動中存在的問題;七是教師開展教研活動中在集體備課、教學案例分析、教學反思等方面還存在不少問題;八是校本課程開發和綜合實踐活動的問題;九是課改培訓的問題等等。這些問題都有待于我們在今后的工作中進一步改進和完善。
三、下一步的工作打算
1、要進一步解放思想,轉變觀念,強化學習。要對課程改革給予更多重視和投入。要進一步嚴密課程改革的組織工作,逐步整合、發展專業指導力量。堅持民主參與和科學決策的原則,建立教育部門、教師、學生、家長以及社會各界廣泛參與的有效機制。一是要充分領會課程改革作為“十五”期間基礎教育深化改革,素質教育取得明顯成效的主要目標之一的緊迫性和重要性,從而堅定信心,全力以赴;二是要確保課改專項經費的落實,為課改工作順利推進保駕護航;三是要站在教育發展的時代前沿,不斷引發教師的超前思考,切實提高教師專業化的水平和職業素養。四是要加強對《綱要》和《課標》的學習,組織干部、教師,深刻領會理論精髓,理解基本要求和思路,強化知識儲備,完善知識體系。
2、要規范課程改革的管理和指導。下一步我們計劃要組織全鄉教職工進行認真的學習和討論《××市關于進一步加強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指導意見》,在領會精神的基礎上自覺地實施,推動我鄉課改工作的深入進行。各級教科研部門更要站在課改前沿,切實為課程改革工作提供理論指導和操作示范。
3、要積極宣傳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理念,介紹其他地方的課改信息,幫助廣大教育工作者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質量觀和學習觀,統一思想,提高認識,把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真正滲透到學校的教育教學之中。
4、要加強對課程改革試驗工作的指導和交流,注意抓點帶面,發揮在課改工作中勇于探索的先進學校的典型示范作用。課程改革是提高教育質量,提高教師專業素養的重要機遇,因此我們要切實加強對課程改革試驗工作的組織領導,提高課程改革試驗工作的管理水平,做到責任到位、政策到位、措施到位。××年我們計劃選出3-4個條件較好,教師、教研力量強,課改試驗工作較有成效的學校作為鄉課程改革試驗工作的示范基地,以便全鄉其他參加課改的學校來學習、借鑒,從而推動全鄉課程改革工作向縱深發展,取得更大的成績。要時刻關注課改工作的薄弱地區和薄弱點,強化督導和檢查,組織部分優秀教師送教下鄉,現場“診斷”。加強課改教學觀摩和經驗交流活動。同時要動員各學校積極選派部分骨干教師到課改先進地區取經,以促進我鄉的課改工作。
5、以促進發展為目的,積極進行新課程考試與評價制度的改革探索。評價和考試制度改革是本次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我們要充分認識現有評價體系和新課程評價改革之間的基礎與發展、繼承與創新的關系,努力學習現代教育評價思想,轉變傳統的考試評價觀念,了解評價與考試制度的改革方向和要求,掌握評價的基本方法,進一步明確評價促進發展和改進、激勵、調控的功能,從評價內容、評價方法、評價主體和評價標準等方面體現評價的多元化。目前尚未探索出較成熟的具體做法,初步做法是征集了一些課改較有成效的學校的考試卷來做研究,然后編輯成冊子印發給大家來交流、學習、研究,群策群力,共同提高和促進。
總之,積極穩妥地推進課程改革,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構建適合教育特點的基礎教育課程體系,是我們當前工作的重中之重,可以說任重而道遠,我們一定要精心組織、積極探索,創造性地、扎扎實實地做好新課程改革的實驗和推廣工作,力爭我鄉基礎教育改革和發展再上新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