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1月的思想匯報范文參考
黨的十八大是在我國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定性階段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會,對我國要在 21世紀第二個十年內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深化和平發展道路進行了全面的部署。21世紀頭一二十年是中國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但進入第二個十年,又進入了一種更加復雜的戰略機遇期。
十八大報告指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總依據,是我們的最大國情和最大實際。第二個十年的“復雜性”,根本上也是來源于此。它有三層含義:一是我們依然處于不發達狀態;二是世界發展不平衡,有領先于我們的發達國家;三是我們已經有了很大的發展,人均收入增長速度在我國歷史上史無前例,經濟總量已經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
我們不發達,前面有發達國家,我們就要繼續追趕。所謂追趕,就是別人三百年干的活兒,我們一百年干完。所以,工業化與信息化并進、發展與低碳并提、生產與分配并重,都要同時快速完成。以人為本,人是目標,但勞動力又是要素,又是手段;長遠看,福利、民生是最重要的,但在發展過程中,如果過于強調一時的福利水平而導致成本過高,又會影響競爭力,最終影響福利和民生。同時,經濟總量基數變大,資源耗費上升、運行成本提高;人們迅速提高的人均收入、物質生活水平,也帶來了相應的素質的提升和觀念的變化,反過來對經濟發展、社會改革、參政議政提出了更高的訴求。
我們成為第二大經濟體,外部環境有了新的要求,國外對中國的看法也有了新的變化。外國人會問,中國人的心態有什么變化?會不會改變和平發展的方式?會不會擴張,會不會打仗?即使不打仗,是否就是通過市場競爭,吃掉別人?不打仗,堅持和平發展道路就解決了。但不通過市場競爭吃掉別人,還要強調共贏,強調共同利益,就是還要深化和平發展戰略道路。
第二個十年中,國際上大國關系還是關鍵,特別是對美關系,需要我們精心把握。隨著奧巴馬總統成功連任,我們面臨應對美國對華戰略上既互信又互疑、外交上既接觸又孤立、經濟上既競爭又合作、貿易上既開放又保護的復雜任務,中美關系也可能呈現交往與合作更加密切、摩擦與糾紛更加頻繁、總體穩定而局部震蕩的復雜特點。
當然周邊關系是首要,中國周邊環境不可能風平浪靜。一方面,周邊國家與我們的經濟貿易聯系空前密切,對中國的經濟依賴日益加深,對中國和平崛起表示歡迎;另一方面,“中國威脅論”仍有市場,周邊國家對中國在安全與外交上的疑懼仍存,所以拉攏美國以平衡“中國崛起”,表現在南海爭端、中日島爭等。
面對如此復雜態勢,就要“兩手對兩手”。他們對中國是“兩手”,我們對他們也是“兩手”。簡而言之,一手是在對外關系上全方位地同一切相關國家和地區大力發展共同利益,逐步構建不同層次、不同領域的利益匯合點或利益共同體;另一手是以有利、有利、有節的斗爭求團結,以預判、預警、預備的危機管理求安全。
此次十八大報告第十一部分,即外交部分,用的標題是“繼續促進人類和平與發展的崇高事業”,彰顯了中國的負責任大國姿態、負責任大國心態。
此外,這種“復雜性”還表現在,和平發展向內延伸,已經又與科學發展緊密聯系在了一起。為什么國際貿易、市場交換能夠使得我國獲得如此大量的支撐崛起的國外資源?說實話,我們靠的主要是豐富的、廉價的勞動力。但是,現在勞動者福利水平已經開始上升,勞動力成本不再低廉,人口紅利正在逐漸消失,急需處理好近期福利和長期發展的關系。繼續保持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我們急需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踐行科學發展觀。所以,對外的和平發展問題,又自然地取決于對內的科學發展問題。
十八大報告提出:“綜觀國際國內大勢,我國發展仍處于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我們要準確判斷重要戰略機遇期內涵和條件的變化”,“變壓力為動力,化挑戰為機遇,堅定不移推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確保到二 二 年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宏偉目標。”“壓力”與“動力”,“挑戰”與“機遇”,簡單的一分為二,就是形而上學;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這才是辯證法。面對第二個十年更加復雜的戰略機遇期,我們必須有更加全面、更加充分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