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館館長先進事跡:甘灑汗水著青史
他是上世紀80年代的大學生,畢業后被分配到縣政府農業辦公室工作,1998年任縣委辦公室副主任,XX年,39歲的他擔任縣檔案館館長,從領導秘書到檔案館館長,從服務領導的核心機關到被外界普遍認為是無權無勢的清水衙門,他無怨無悔、刻苦鉆研,用十一年的時間演繹了一名機關干部到專家型領導的華麗轉身,他就是河北省撫寧縣檔案館館長李利鋒。
清貧單位不清閑
剛到檔案館工作時,有人對他說你年紀輕輕就到檔案館這樣的養老單位工作,啥時候才能養到老啊?也有人說你在檔案館能干出啥成績來啊,趕緊找領導換個地方吧!面對別人的勸說,李利鋒只是淡淡的一笑,他覺得既然組織把自己安排到檔案館館長這個崗位,就不能辜負組織的希望和重托,并暗下決心要干出點名堂來。可是要真正干好檔案工作似乎并不容易,一些單位對檔案工作認識不夠,有的甚至不配合。上任前兩個月,李利鋒親自帶領機關同志先后深入20余個單位走訪調查、接收檔案,當年共接收檔案9.3萬卷,比1961年建館以來總和還多。
隨著工作的逐漸深入,李利鋒發現有很多檔案史料散落在民間,存在于荒山野嶺。為了把這些散落的檔案收集起來,他帶領機關同志,翻山越嶺,實地考察,拓印碑文,拍攝照片,采集口述檔案,查找歷史線索。有時為了征集一份史料,他常常三番五次地到一些群眾家中拜訪,苦口婆心地做工作。通過征集民間史料,走訪當事人后代,李利鋒編寫出《明兵部尚書翟鵬史料匯編》、《清咸豐十年武狀元馬鴻圖家史》、《桃園經驗始末》等。
尊重史實不唯書
撫寧縣歷史上有很多未解之謎,史料記載與民間傳說大相徑庭,為了弄清歷史真相,李利鋒起早貪晚,翻閱檔案,查找資料,每天晚上都要工作到十點鐘才回家,先后破解天馬山玄真觀始建年代之謎、馬家峪戰斗之謎等撫寧縣歷史上的重要謎團。在眾多破解的謎團中,有一個讓李利鋒記憶尤為深刻也倍感自豪。有一次,一位朋友向他了解清末周各莊血案情況,但是當時他也不了解具體案情,只知道在清朝末年,臺頭營鎮周各莊村李氏一家十二口人一夜之間因鄰里糾紛慘遭殺害,主犯“王舉人”等在北京被正法,“王舉人”究竟叫什么名字沒有人知道,案情更不明朗,李利鋒多方收集史料,潛心研究,歷時兩年編寫出《清末第五大奇案---臺營鎮周各莊血案始末》一書,破解了主犯“王舉人”的身世,首次詳細講述了這起百年謎案的來龍去脈。XX年6月,法國國家科學研究院、刑法專家鞏濤先生專程從北京趕到撫寧,了解周各莊血案歷史,對他的工作給予高度評價。
榮譽滿堂不止步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李利鋒的工作得到各級領導和社會各界的廣泛認可,先后兩次被撫寧縣委授予拔尖人才稱號,XX年被河北省檔案局、省人事廳授予全省十五期間檔案系統先進個人,XX年被河北省檔案局授予全省首位檔案利用開發特別貢獻獎,XX年4月撫寧縣檔案館被河北省檔案局授予全省xx期間檔案系統先進單位。 XX年9月,中央電視臺記錄頻道《文明的腳步》攝制組專程從北京趕到撫寧采訪李利鋒。
時光流逝,在檔案戰線上度過了十一個春秋的李利鋒也步入了天命之年,雙鬢盡顯斑白,但是,強烈的事業心以及對檔案工作的熱愛使他無法停止前進的步伐,目前,他正在編寫撫寧縣第一部村志《鐵官營村志》,未來還打算編寫《撫寧史考》、《撫寧歷史名人傳記》等。
采訪李利鋒,他常常如數家珍似的向我們講述這些年的研究成果,研究程度之深是我們始料不及的,面對歷史檔案,他總是充滿激情與活力,在繁華與喧囂中獨自享受著青燈黃卷帶來的快樂與充實。寧靜致遠,我們相信李利鋒會在檔案研究領域不斷有新的發現和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