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三暮四 |
拼音 | zhāo sān mù sì | 簡拼 | zsms |
近義詞 | 朝秦暮楚、反復無常 | 反義詞 | 墨守成規、一成不變 |
感情色彩 | 貶義詞 | 成語結構 | 聯合式 |
成語解釋 | 原指玩弄手法欺騙人。后用來比喻常常變卦,反復無常。 |
成語出處 | 莊周《莊子·齊物論》:“狙公賦芧,曰:‘朝三而暮四。’眾狙皆怒。曰:‘然則朝四而暮三。’眾狙皆悅。” |
成語用法 | 聯合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含貶義,比喻反復無常的人 |
例子 | 厘定規則:怎樣服役,怎樣納糧,怎樣磕頭,怎樣頌圣。而且這規則是不象現在那樣朝三暮四的。(魯迅《墳·燈下漫筆》) |
英文翻譯 | change one's mind frequently |
謎語 | 84小時 |
成語故事 | 傳說宋國養猴人狙公養了很多猴子,猴子能夠完全聽懂他的話,他對猴子的生活習性與語言也完全了解,由于家境開始不濟,就想限制猴子的食量,他對猴子說以后的栗子一律是“朝三暮四”,猴子不同意,就改口說“朝四暮三”,猴子滿意。 |
成語正音 | 朝,不能讀作“cháo”。 |
成語辯形 | 暮,不能寫作“墓”。 |
成語辯析 | 朝三暮四和“翻云覆雨”都可形容反復無常。但“翻云覆雨”偏重指人與人之間的相處反復無常;毫無節操;貶斥的程度較朝三暮四重。朝三暮四多指規章制度等經常變更;叫人無所適從。而且不僅可指人與人之間的相處;也可指人對工作和學習的態度。 |
產生年代 | 古代 |
常用程度 | 常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