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面埋伏 | |||
拼音 | shí miàn mái fú | 簡拼 | smmf |
近義詞 | 四面楚歌 | 反義詞 | |
感情色彩 | 褒義詞 | 成語結構 | 偏正式 |
成語解釋 | 意思是設伏兵于十面以圍殲敵軍。 | ||
成語出處 | 《前漢書平話》中卷:“會天下諸侯,困羽九重山前,信定十面埋伏。” | ||
成語用法 | 偏正式;作謂語、定語;指設伏兵于十面以圍殲敵軍 | ||
例子 | ◎ 二十世紀的中國,裹在一片"十面埋伏"的聲浪中,嘈嘈切切,好不熱鬧。 ◎ 《鷓鴣飛》來自民間,通過幾代人加工而成,在樂界與琵琶曲《十面埋伏》、古箏《高山流水》等齊名。 ◎ 置身十面埋伏和熱血赤膽之間,我潛心磨劍寫《抉擇》 | ||
英文翻譯 | ambush on all sides | ||
成語故事 | 楚漢相爭時期,漢王劉邦重用淮陰人韓信,先后活捉魏王豹、趙王歇、燕王藏荼、齊王田廣。他被劉邦封為齊王后率30萬大軍和彭越的軍隊會師,把項羽圍困在垓下,他采取十面埋伏的戰術,逼使項羽在烏江自刎,取得決定性的勝利。 | ||
產生年代 | 古代 | ||
常用程度 | 常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