孺子可教 | |||
拼音 | rú zǐ kě jiào | 簡拼 | rzkj |
近義詞 | 反義詞 | ||
感情色彩 | 褒義詞 | 成語結構 | 主謂式 |
成語解釋 | 指年輕人可培養。 | ||
成語出處 | 西漢·司馬遷《史記·留侯世家》:“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驚,隨目之。父去里所,復返,曰:‘孺子可教矣。’” | ||
成語用法 | 主謂式;作謂語、賓語、定語;含褒義 | ||
例子 | 孺子真可教也!后日為上巳節,欲招子踏春園,子當盡去敝衣,袍褲襪履,嶄然一新,早過我。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恒娘》 | ||
英文翻譯 | the young man is worthy to be taught | ||
謎語 | 需 | ||
成語故事 | 戰國時期,韓國姬公子因為行刺秦始皇未遂,逃到下邳隱匿,改名張良。有一天他在圯水橋上散步,遇到一個老人的鞋掉到橋下,他主動拾起并替他穿上。老人家認為他是孺子可教,就送他《太公兵法》,他仔細鉆研后成為劉邦的謀士。 | ||
產生年代 | 古代 | ||
常用程度 | 常用 |